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华中科大博士十大热门专业,同济医学院医学博士最受欢迎此何鸟哉

2019年华中科大博士十大热门专业,同济医学院医学博士最受欢迎

医学博士最受欢迎 2019年华中科大十大热门博士学科2019年华中科大发布了各大专业的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截止2019年1月13日已经下载了47081次,其中被下载最多的十大博士学科分别是:1、同济医院、2、协和医院、3、教育科学、4、梨园医院、5、管理学院、6、基础医学院、7、公共管理学院、8、经济学院、9、机械工程学院、10、公共卫生学院,从十大热门博士学科分布来看,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的博士最受欢迎,其中十大学科中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梨园医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占据热门下载榜单前5,说明了医学博士成为热门学科。然而对于华中科技大学来说,每年的博士招生名额不足3000人,而大部分名额被本校保送生占据名额!华中科大学科综合性强 华中科大的学科分布情况从目前华中科大热门的十大博士专业来看,医学类和管理学科类专业很受欢迎,而工科博士学科却只有机械工程进入榜单前十,华中科大主要由著名的工科院校华中理工和同济医科大学组建而成,学校因此拥有一流的工科和一流的医科,其中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4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其中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40个。医学院本科生数量少 医学专业博士竞争最激烈虽然华中科大十大博士专业中同济医学院的5大机构称为最热门的博士学科之一,但是通过2018年华中科大本科生就业质量报考来看,每年华中科大的医学本科毕业生仅有475人,说明了同济医学院硕士和博士生的招生规模也不大,但是从博士招生简章下载次数来看,说明了医学专业博士竞争最激烈。博士学位最冷门的学科 十大冷门博士学科在2019年华中科大博士生招生简章中下载次数最少的十大学院是:1、力学系,2、航空航天、3、水电数字、4、护理学院、5、历史研究所、6、船舶海洋学院、7、物理学院、8、环境科学、9、能源工程、10、数学统计学院。其中大部分学科为文理学科博士,医学博士学科为护理学院,毕竟医学中护理专业比较冷门,大部分本科和硕士就可以满足就业,因此护理博士报考人数也较少!同一所高校不同专业热度不同,同济医院的博士热度是力学系的49倍!

爱心联

华科20岁博士家世曝光,外公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舅舅15岁上大学

20岁女博士让人羡慕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新生报到,其中一名20岁的女博士刘可薇同学引发网络的关注,作为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的博士新生,刘可薇的家世也被曝光,作为4岁就开始上小学的天才学霸,为何会选择华中科技大学?这和刘可薇同学的家世有很大的关联,首先她的外公就毕业于当年的同济医科大学(现已经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而且自己的舅舅不仅仅也是少年天才,15岁就开始上大学,并且在研究生阶段也在华中科技大学就读,因此刘可薇同学对华中大有别样的情怀,9月1日刘可薇同学迎来自己20岁的生日,作为华科大2020最年轻的博士,将和出生于1970年已经50岁的研究生同学一起在校园学习。请片描述医学家庭多学霸的原因看到刘可薇同学的家世,很多网友感慨一家全是学霸,外公当年就读的同济医科大学作为中国外科医学殿堂,外公一定是非常强的学霸。而且有一项有趣的数据调查,在高考高分考生中,来自医生和教师家庭的孩子最多,反而父母是清华北大的家庭孩子学习成绩并不像父母一样优秀。主要是医学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相比清华北大毕业生们的瞬间光辉,医学和教师们长期保持学习的状态,特别是临床医学毕业生,本科5年,硕士3年,博士3年,住院规培3年,专科医生3年,一名大城市三甲医院合格的医师需要经历长达17的学习经历,也正是因为医学非常的耗时,因此刘可薇和自己舅舅提前上学可能是受到外公的影响,毕竟外公觉得如果自己的孩子们也要学医的话,毕业出来结婚生子太晚,直接会影响到下一代的延续。生日迎来考试周刘可薇同学家庭三代人就读同一所高校,说明了家族对这所高校的信任,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让严抓学习风气的华中科大把考试周全放在开学的第一周,作为9月1日过20岁生日的刘可薇同学,用一整天的考试为自己20岁的生日庆祝,并且考试将持续一周。2020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的大一新生们也会在开学后感受到“交一人学费,上两人课程,做三人作业”的浓厚学习风气,毕竟大一刚开学的新生将会迎来第一次专业的机会,只要通过开学的考试,那么就可以申请到学校实验班的就读机会,而且华中科技大学在本科阶段还有多次的转专业机会,转出无门槛,转入有要求,只要一直保持努力学习,进入华科大热门专业的机会在大学还有机会!

紫薇

考入985名校的博士生压力有多大?华中科大多名博士想要退学!

博士退学未来常态化 博士退学化未来将常态化2018年中国教育部出台政策,将继续扩大博士研究生名额用来满足中国高端科研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中国高等教育虽然研究生采用全国统考严进宽出的政策,但是在博士研究生的选拔上却学习了欧美高校,采用宽进严出的政策。现在很多高校的博士生不需要考试就可以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但是考入名校想要顺利的毕业成为很多博士研究生最头疼的事情,好毕业的博士高校就业非常差,好学校名导师的博士研究生名额数量稀少,而且博士毕业的难度也非常的大,因此每年985高校中有很多博士生面对无法毕业而放弃博士学位,甚至某些性格极端的博士生会选择轻生的方式逃避博士毕业压力。中国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水平差距大中国合格的博导数量稀少中国虽然每年培养了全世界最多的博士生,但是每年的科研产出却低的可怜,在中国攻读博士的学子很多只是为了逃避就业,而不是对科研工作真的感兴趣,加上中国高等教育大跃进时期,很多混入博导队伍中的教授团队,造成中国高校目前合格的博导数量非常稀少,如果博士没有选对导师和研究方向,那么想要发表SCI的难度超乎想象,尤其是由于中国科研批量造假,引发国际科研杂志的歧视,如果导师的名气太差,那么想要发表一篇高影响因子的毕业论文将非常的难,毕竟中国想施一公一类的大牛导师数量太少,中国像拥有清华大学一样师资的高校也太少,清华大学一名博士毕业生可以发多篇CNS主刊论文,而有些985高校至今都没有发表过一篇CNS主刊论文,因此如果遇不到合适的博导,那么还是提前放弃攻读博士学位的念头。华科想要退学的博士相互联系 华科对毕业生的要求高华中科大对于毕业生的高要求很出名,早在2017年就率先在国内实行学位降级制度,当本科生不能满足学分要求,毕业的时候只给颁发专科文凭。因此华中科大对于研究生的毕业要求也非常高,因此很多华科的博士研究生会觉得压力非常大,尤其是一些从外校非985高校考入的博士生,希望通过考入名校毕业来获得好的就业机会,但是发现这些名校对于博士研究生的高要求,尤其是毕业论文的压力,强大的实验工作量和专业知识储备让这些学子深感不适,特别是那些跨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学子,唯一的好处是,当你跨专业读博士感受到不适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退学,可以降低要求,申请硕士学位,拿两个专业的硕士文凭,毕竟中国的硕士研究生还是很好毕业的,目前中国的硕士和本科生教育一样,属于严进宽出!所以珍惜你身边的名校博士生,他们背后的学习科研实验压力真心很大!

颛顼

26岁的大学教授,华科博士被湖大录用遭质疑,没留洋背景是硬伤

在我们的印象中,大学教授的获得不是那么容易的,特别是当下国内高校刮起了一股留洋之风。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洋博士,一些一本院校更是明确要求必须在国外读过博士,否则您还是另谋高就。如果你没有留洋背景还能够成为一本院校的教授就会被怀疑家里有关系。试想一下,一个人在高校读完博士就已经快30岁了,如果再去美国读博的话回来就已经33岁了,回来在教几年书,等到到了教授位置基本上都是37-38了。而这些条条框框可以说束缚了很多有能力的人的成长。等到到了教授位置才发现他早已经没有了科研的热情和精力。近日一个26岁的华科博士火了,因为在没有留洋背景的情况下她却成为了湖南大学的副教授。如此年轻还没有留洋背景却能够能够985院校的教授,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认为她肯定是靠关系。只能说当下高校里面那种崇洋的风气依旧盛行,留洋背景已经成为很多有能力老师的硬伤,毕竟一般家庭都承受不起这样的学费。留洋如此重要是出于指标需要吗现在很多高校已经把老师留洋的数量当作自己的门面了,留洋的老师越多则学校的实力肯定就是越强,反之则是实力越弱。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国内高校为了排面才做出了这些要求。而现在很多高校的教授也把留过学当作炫耀的资本,基本上跟学生介绍自己时总会带上在哪个地方留过学。所以在这些氛围带动下,没有留过学的老师放佛都低人一等。最重要的是留学背景已然成为教师升职的隐形条件,同样是一个教授指标如果你留过学那么优势就大了。留过洋跟老师教学和科研能力有必然关系吗其实留洋学习跟一个老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并不存在很多留过洋的老师就一定在科研方面很强。相反在国内的老师在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式上更有优势,他们更加懂得学生的思维。毕竟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对于外国也不再是那么向往,很多外国的教育和生活方式大家都能够了解到。这已经不像以前那些留洋的老师随便讲个外国的故事就能把学生唬得一愣一愣的。而且老师的科研能力还是看自身,留学只能代表你眼界方面确实有优势。高校应更注重人才的实力而不是洋背景而上面这个26岁的博士就是最典型的例子,1994年出生的她本科是华科电子信息工程,之后直博。而且他已经在世界顶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2019年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上口头英文发言,甚至台积电、中芯国际开出了高额年薪,只不过她更喜欢高校的氛围,所以选择成为一名老师。不得不说华科今年太强了,博士是一个比一个强,两个学计算机工程的博士拿到了华为百万年薪,如今又出了一个26岁的湖南大学教授。这样的人才在哪里都能够发光,如果强调留洋背景的话,这些人才恐怕就要被浪费了。结束语:如果在普通民众心中重洋思想还能够理解,但是高校作为高知识人才、教育人才聚集的地方,如果他们都对咱们自己的科技文化没有信心,那还谈什么赶超美国。当然我们的高校也要有这样的氛围,不要把留洋当成教师升迁的硬性指标,要创造条件让这些有能力有抱负的青年发挥出自己的才智。

殡葬师

考博门槛逐渐提高!今年申请华科考博人群中惊现Nature一作……

近日,一则考博新闻引起知乎上吃瓜群众的热议:华中科技大学申请考核博士里惊现一名拥有 Nature 一作身份的考生。 图片来源:知乎截图该考生毕业于苏州大学,2018 年以硕士的身份发表了这篇实打实的 Nature 论文,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能将论文发表在 NCS 级别的期刊上,可是许多博士梦寐以求的科研成果呢。该考生的论文,图片来源:Nature 官网此消息一出,网友们议论纷纷:既感叹如今的考博形势竟然如此之艰难,没有个 CNS 都不好意思去考博了。有唏嘘自己作为同专业的博士,学术水平与这位考生相差甚远。图片来源:知乎还有部分网友认为该考生申请华科就读是其硕士导师安排,为自己国内的合作项目铺路。考博的门槛的确在变高其实该考生以 Nature 论文一作的身份申请华科光学工程系博士并不奇怪。华中科技大学作为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入选 Nature 评出的“中国十大科研机构”,光学工程专业更是该校的王牌专业,年年考博大神频出,只不过今年格外引人注目。面对网络质疑与各种评论,该考生做出了回应:图片来源:虎扑社区总结一下他申请华科博士的原因:1. 曾获得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博士全额奖学金,准备前往澳洲开始博士学业,但因签证久久未批复而放弃;2. 个人兴趣、研究方向以及契合的团队很重要;3. 均为个人选择,关于自己导师的网络传言不属实。不仅是华科这样的“双一流」高校考博门槛在变高,双非类高校也不甘落后。前不久有科学网的网友发文,自己的侄子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考博,以第一作者发表了 3 篇一区 SCI 论文竟然落选一所双非高校。这次博士面试或复试的竞争异常残酷,二十几位考生争取 4 个名额。总共的面试时间只有 10 分钟,包括 5 分钟 ppt 汇报,2-3 分钟的英语听说能力测试,还剩 2 分钟的评委答问。自己的侄子以复试第 5 的成绩落选。考博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图片来源:科学网总之,博士生作为高校的科研主力军,对于各大高校学科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谁拥有了优秀的人才,谁就拥有了未来。随着博士申请考核制的普及,高校考博门槛变高并不罕见。申请考核制下考博的高要求在申请考核制大背景下,对于博士综合素质的要求亦在提高,科研成果是申请博士重要的敲门砖,但并非单一的决定性因素。“申请考核制”是指以申请制替代原先院校统一进行的初试,经过对申请材料的筛选之后, 收到通知的申请人才得以进入院系考核环节,参加院系自行安排的笔试和面试,最终根据考生的总体表现确定录取名单。初试的材料评议大概标准如《我国博士招生“申请 — 考核制”的公平性制度设计》一文所示:图片来源:文献截图当考生们通过初试的材料审核之后,会进入复试的综合能力考核。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复试从考察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出发,考核内容包括英语水平、基础理论测试和科研专业素养三个模块。图片来源:2020 年华科博士招生简章四川大学的博士复试对申请者的专业志趣、专业素养、学业水平、科研能力、创新潜质和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和全面考察,考生最终的录取成绩 = 材料评议成绩(百分制)×50%+ 复试成绩(百分制)×50%。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扩大导师群体的自主选择权,弱化行政权力带给博士招生的影响图片来源: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官网很明显,申请考核制下招收博士,对考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涉及到各方面因素,学生的学术背景、导师的偏好、专业的对口、课题的延续性等均是考核内容,并不是简单地以学术成果而论。“严进”和“严出”都将是趋势首先,博士生招生指标依旧是非常紧张抢手的,一位博导一年仅招收 1 名博士生是常态,中科院系统的部分研究所甚至两年才能招收 1 名博士生。大多数导师并不会冒着四年乃至更久的风险,招收缺乏科研潜力的学生,为自己带来无穷的麻烦。第二,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促进世界融合,国际人才竞争亦愈加激烈。博士作为顶尖人才,各国纷纷占据培养制高点,出台一流的人才培养计划。我国在教育改革、一流高校建设之路上自然是急起直追,遴选优秀的人才是改革事业成功的第一步。图片来源:作者自制第三,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博士生的数目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已累计招生近 150 万。但博士延期毕业逐渐成为常态化现象,到 2018 年学术型博士延期毕业率已达 64%,说明超过 6 成的博士研究生无法正常毕业。图片来源:中国教育在线面对如此高的延期毕业率,2019 年 2 月 26 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中指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因而,博士“严进严出”是大势所趋,考博门槛升高,上岸不易,考博成功后面对课题与巨大的毕业压力,如何调节心情、保持正常心态、做出科研成果、顺利毕业亦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各位有意读博的朋友们,咱们还需内修自身呀!来源:生物学霸 作者第九棵橡树

盛以荚衍

国内综合高校硕博士就业率出炉,医学博士毕业生就业率排名第一!

2019年华科硕博士毕业生就业率出炉2019年面临各大企业的裁员,也被誉为最难就业率,很多高校的本科生就业率都出现明显的滑坡,因此也助推2020年考研人数创历史新高。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率先在官方公布了2019届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数据,从华科官网公布的数据来看,研究生就业率最高的是医学博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32%,就业率排名第一,工科硕士研究生就业率高达98.22%,就业率排名第二,经营类硕士研究生就业率97.89%,就业率排名第三。从就业率的排名来看,并不是学历越高就业率就会越高,在工科、经营、理科等应用学科领域,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远高于博士研究生。同济医学院的强大实力虽然2000年同济医科大学在合校大潮中被兼并后,但是强大的医学历史底蕴,一直支撑着这所百年医学院前行,作为上海同济大学的根源,在上世纪50年代西迁武汉,当年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和武汉医学院合并组建同济医科大学,因此在2000年合校的大潮中,同济医科大学更希望和武汉大学合并,然而最终却未能如愿,存在各种的情感瓜葛,同济医学院发展多年停滞,深陷痛苦的合校磨合期,最后才有了同济医科大学海外校友团的谏言书。即便是同济医学院发展多年停滞,但是强大的学术底蕴,支撑了华中科技大学近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也让华中科技大学最近几年有和同城高校武汉大学媲美的综合实力。从2019年的研究生就业率来看,医学博士毕业生就业率就是行业内对同济医学院实力的肯定。高学历就业率和待遇的区别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就业率在某些学科出现倒挂,并不是博士就业率偏低,主要是博士毕业生对于薪酬的要求更高,就业市场并不是不希望招募博士研究生,而是人才薪酬会很高,而且博士毕业生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很多为了引进人才的三、四线城市为博士开出80~120万的年薪,直接评定高级职称、解决配偶工作等诱人的条件,然而依旧很难对高学历求职者有吸引力,也说明中国拥有博士学历的人数依旧稀缺。随着就业市场的低迷,很多就业单位对求职者的最低门槛早已提升至硕士研究生起步,未来中国攻读硕博士的比例还会进一步提升。

泰姬陵

华科90后博士,刚毕业拿年薪200万:熬过读书的苦,才多了选择路

01近日,腾讯、华为年薪200万争夺华科博士的事件火了。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14级直博研究生左鹏飞,收到了华为年薪200万元的offer。同时,还有华为、腾讯、阿里、深信服,4家公司均向他抛来了橄榄枝,薪资也很可观,其中一家公司开出了年薪近300万元的条件,税后收入比华为高出了40%。经过慎重考虑,左鹏飞决定选择华为。他特别提到:华为可以满足我的一些其他诉求,比如保持跟学术界的接触。并且表示,希望自己能够在现在的专业领域做到更大更强,在企业界带出几个成功的项目。此时正处在秋招季的尾声,其他同学尚且还在为工作奔波焦虑,左鹏飞已经顺利签约著名企业,并且是以高达200万的年薪。刚一毕业,就达到了别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度。事情一曝光,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并且还针对此事时间,发起了投票话题:你刚毕业时年薪多少?根据投票显示,其中4.1万人的投票结果是5万元以下,勉强维持生活。其中1.4万人是5—12万,属于不愁吃穿行的标准。其中收入在12万—25万人,达到了略微有富裕的标准。25万元以上收入的只有4709人。还有部分网友留言调侃,“为什么就没有3万元以下的选项?”收入越往上,人数越少。而在刚毕业就能够拿到200万年薪的人,放眼到整个中国,这样的人才也是凤毛麟角。在2019年的秋招,很多毕业生面临的情况并不如意。毕业生一:某211硕士工科女,本科一本,简历投递40+,收到的 offer为0。自从秋招以来,并没有睡个好觉。经常做梦,梦里都是一个残酷的事实,一毕业就失业。从梦里醒过来,常常泪流满面,觉得自己很差劲,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有些专业即使是与工作岗位对口,在现场投出去的简历也都统一石沉大海。经过几轮面试,也都全部扑街。而自己的室友呢?已经拿到四个offer……毕业生二:本人工科女,是一本院校,不过是双非,本人在本科期间还算优秀,成绩绩点毕竟高,一些奖学金也拿了一些,但是到了秋招就业季呢,还是一筹莫展。每天都奔波在各中招聘会上,自己的学校基本上在211和985的比对之中,也容易被筛掉,所想进的公司,有太多比自己还优秀的人。在学历和实力上完全被碾压,参加招聘,自己压力很大,我一个人独处的时,经常会崩溃。同样作为毕业生,为什么大多数人还在为工作一筹莫展,而左鹏飞刚毕业就能拿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薪。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值得。凭本事拿高薪,是被人佩服的。在博士期间,左鹏飞的座右铭是这样的:“一个高水平的博士毕业生,需要是一个领域里首屈一指的专家,所有人提到这个领域都会想到你的名字”。在校期间,左鹏飞以第一作者发表了高水平论文10余篇,其含金量甚至超过一些科学界国际顶尖期刊。因为其傲人的成绩一度被外界称为“天才少年”,左鹏飞谦虚的认为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打游戏时间都用在实验室里了。在这五年里,他对于自己的学习生活极其自律,每一天都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早上8时起床,8时30分之前进实验室,学习到11时30分吃中饭。下午2时多到5时30分进实验室 ,晚饭后,晚上6时30分到9时30分在实验室,有时会呆到10时多,才回寝室睡觉。这5年里,几乎天天如此。若非常人,谁有他一般的毅力与决心?所以今天他所有拥有的一切都是他应得的,因为他熬过了读书的苦,所以才多了更多选择的机会。02《奇葩说》第六季正在热播,詹青云火了,因为在节目中的惊艳表现,一时间圈粉无数。詹青云的辩论总是如一把温柔地刀,砍向对手。她对所有的知识典故永远是信手拈来的样子,所有的经典,素材,她都熟稔在胸。关于詹青云的履历,也十分耀眼。本科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哈佛大学法学博士。游历过20多个国家,贷款100多万留学。2014年参加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夺取冠军,并获“最佳辩手”。2015年《精彩中国说》节目总冠军。2018年华语辩论世界杯获得“总冠军”、并且荣获总决赛“最佳辩手”。随着詹青云的走红,她小时候的故事也被挖了出来。我们才知道如今如此出色的詹青云,20多年前,她却实实在在是个“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詹青云出生在贵州某县城一个化工厂大院,母亲是高中英语老师,父亲是普通工薪阶层。四五岁时,詹青云是乡邻眼中的“神童”,四大名著的故事他记得滚瓜烂熟,还能滔滔不绝的用自己的方式讲给小伙伴听。小时候詹青云酷爱读书,妈妈为了满足她的阅读爱好,一到休息日就把她放到书店里。到了寒暑假,更是不限制地允许女儿捧着武侠小说不吃不睡。可一上学,她就跌落了“神坛”,开窍晚,学习差、成为了最让老师心烦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阿詹经历过6次转学,每到一所新学校,学习成绩都是落在别人后面的。因为学习差还被老师劝她妈妈早点送她去读技校。后来因为频繁转学,一度被老师嫌弃。每一次转学,对她而言都是一次难熬的经历,频繁的转学让她一度成为班里最跟不上的差学生。詹青云是一个在起跑线上走得很慢的小孩,但她妈妈却无比开朗,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鼓励詹青云。詹青云读一年级成绩在班里垫底,妈妈会特别神秘说:“妈妈算过了,到了四年级,你就会成为学校最棒的学生”。詹青云从小就对妈妈的话特别迷信,可是不幸的是,四年级的时候她还是垫底。这时妈妈又对她说:妈妈重新算了一下,你成为年级第一的时间会在初一。在妈妈一次又一次的"算命"中,高二那年,阿詹拿到了年级第一。到了高中后,詹青云似乎突然开窍了,妈妈的预言终于灵验,她的成绩赶上来了。最后,高中毕业于贵阳市第一中学的詹青云,2008年高考之后被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录取。之后顺利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提到这段回忆的时候,詹青云极为感慨,她说提升成绩的过程是极其痛苦和辛苦的。阿詹多次在微博上直言:“我就是一个靠考试改变命运的人。”在法学院第一年,学习压力巨大,吃饭的时间都舍不得多花,每天商量去哪里打包,真的只考虑快,就近,附近有空桌子,可以尽快学习最好。每天走路回家的路上,听见教堂的钟响,都恨自己不能走快一点。因为读书,没时间谈恋爱,阿詹被分手。有朋友去看她,她很开心,但是她希望朋友明白:自己是真的很着急学习,因为现在陪你的一分一秒,都要用我本来就不足的睡眠来补。比我们优秀的人,都尚且比我们更努力,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停滞不前?我们只有足够努力,才能足够自由。无论是华科90后博士左鹏飞,还是天才辩手詹青云,在他们成功的背后,是超乎常人的自律与努力。读书固然是辛苦的,也无法立刻实现经济价值,但在未来你会发现,所有为读书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读书虽苦,却能照亮你前行的路。

果不乐邪

华科26岁女博士获聘985大学博导,颜值与才华齐飞,却仍被质疑!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代又一代的人成长了起来,“80后”再也不是韩寒那一代叛逆少年,早已扛起了家庭与社会的重担,而“90后”也开始渐渐地崭露头角,摆脱了“不懂事”、“只会玩游戏”的负面标签。今天胡侃教育要分享的这个女生,是一名标标准准的“90后”,也是大家口中的最强后浪,26岁的她已经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获聘985湖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颜值与才华齐飞,却仍被不少网友质疑,我们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李晟曼工作照李晟曼是一名工科学霸,应聘到“千年学府”湖南大学之后,这名94年的漂亮女生,被安排到了湖大王牌学院之一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她给人的感觉虽然过于年轻,可能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可当我们仔细梳理一遍她在湖大官网上的简历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个女孩子能力真是一流。湖南大学作为一所老牌985高校,对老师的要求一般是要有海外名校留学背景,之所以会选择华科毕业的李晟曼做副教授,是因为她所研究的方向,是湖南大学非常稀缺的。此外,这个女孩子学术能力可不一般!她不但发表了10余篇高水平SCI论文,领域涉及到纳米材料生产、新原理器件制造等等,含金量非常高。2019年,李晟曼更是在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上作口头报告,获得台积电等大型科技企业的关注。读过硕士、博士的同学一定清楚,一篇EI有多么难得,更何况10篇SCI!所以说李晟曼绝对算得上有为青年,国家奖学金、知行奖学金等一系列荣誉,李晟曼都曾收入囊中。与此同时,李晟曼还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科研的“书呆子”,她是一名运动达人,热爱跑步与羽毛球,曾获得马鞍山冬季5km长跑的冠军!了解了这些之后,你还认为这个女孩子没有能力胜任副教授这个职位吗?她曾经在华中科大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网站上刊文讲述自己的学习经历,她的大学生涯十分忙碌,但是却过得非常充实,几乎每天都在元气满满地工作生活。比如读博士的时候,李晟曼几乎每天都在从事科研项目,三年时间,她无休止地做着各种实验,详细地观察和记录着无数的数据。甚至于最忙碌的时候,每年都要连续在两个实验室之间来回奔波,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正是因为这种废寝忘食的状态,才让她有了如今的突出成绩。其实李晟曼的科研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最初的时候她也经历过很多次的失败,甚至于很长时间才得到的研究测试数据、文稿、图纸,原本是信心满满地去投稿,最后的结果却总是被拒绝。但是这并没有击毁李晟曼的信心:之所以会被拒绝,一定是自己哪里做的还不够完美!所以她每次都坦然地接受退稿,然后再耐心地从头推算一切数据,甚至于论文一遍又一遍地重写。她的执着换来了最后的成功,从第1篇论文被采纳刊登,到后来的十几篇论文被采纳,这其中所蕴含的艰辛,只有她自己才清楚。所以说人生的成功在于勇敢,不仅仅是不害怕面前的困难,最重要的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一定要有敢于从头再来的决心。做科研需要时间的沉淀,只要我们日复一日地坚持,终有拨云见日的一天。有志不在年高,像李晟曼这样优秀的青年科学家以后会越来越多,也希望大家能多给予他们一点关爱与支持,少一点质疑与猜忌。对于26岁出任湖南大学副教授,10篇SCI却仍被质疑的李晟曼,你怎么看?欢迎评论。

恶乎不然

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却被调剂到基础医学,这并不糟糕

华中科技大学实力非常强,它的同济医学院是国内非常知名的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的基础医学实力也很强,它的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有基础医学,基础医学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虽然基础医学绝对实力不错,但是华中科技大学整体实力非常强,基础医学并不是它最强势的学科,考生被调剂到这个专业,也能说明这一点。华中科技大学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4个A类学科,它们分别为4个A+(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个A(新闻传播学、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个A-(物理学、生物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虽然它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为A+,也和基础医学一样,不如临床医学更受欢迎。基础医学的毕业生和医生没有关系的,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它包含6个二级学科,分别是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放射医学。这个专业的学生经常呆在实验室里面,他们多数会选择读研读博,将来可以在大学当老师,也可以去研究所搞研究,部分人可能到医院做病理。总之,感觉待遇一般,而且还需要深造,否则就业不太理想。如果的确不喜欢基础医学可以考虑转专业,我同事的孩子当初被华中科技大学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录取,感觉后悔了,后来转到了临床,现在已经顺利读研了。考生可以咨询一下现在是否还能转专业,需要什么条件。如果实在不能转了,那就读吧,毕竟华中科技大学是985,这个牌子可是很有分量的,再说现在临床也都需要考研考博的,所以学基础医学将来考博到大学当老师或进研究所也不错啊。虽说待遇可能低了点,可是还不用担心医患纠纷呢,凡事都要利弊,要多看好的一面嘛!我觉得这并不是多糟糕的事情,坦然接受吧。

果有言邪

华中大医学博士留汉当医生,和英雄的城市武汉共成长

楚天都市报记者 李碗容 通讯员 李进 高翔“我在武汉学习生活了10年,毕业季首选就是留在英雄的城市武汉。”前日,记者联系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2020届博士毕业生张磊,7月中下旬,他入职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他告诉记者,选择留在武汉,留在同济医院是他的初心,他要追随老师、师兄师姐的脚步践行医生的使命,和英雄的城市武汉共成长。张磊在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言10年华中大历练他一步一个脚印2010年秋,张磊考入华中科技大学,从家乡湖南来到了武汉。大学期间他勤奋求学,2015年大学毕业,他留在华中大继续读研深造。2016年张磊顺利获得国家医师资格证书并于2017年成功转博。研究生求学阶段,作为一名学术型研究生,他刻苦奋斗,辛勤钻研,收获了较为优秀的学习成果,他目前正参与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承担主要的任务分工,旨在探索呼吸系统难治性疾病(肺癌、哮喘和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以及针对性寻找疾病防治的有效办法,科研上他也取得诸多成绩。张磊在做科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对于我们成长成才十分重要,在研究生阶段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学术型研究生主要是好好做科研,专业型研究生侧重于提升临床技能。这些积累对于我们求职发展十分重要,我十分感谢母校10年的培养。”张磊告诉记者。对于就业求职,他还建议,“我们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清楚自己的能力。时刻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优秀的人在哪里都会有舞台。当然,自己也要用心,多关注各类招聘信息。”张磊介绍,今年学校就举行了多场线上的招聘会,他所在的学院还给学生提供了求职补贴,助力学生就业。在校期间,张磊还十分注重全面发展,他积极参加同济医院组织的健康宣讲活动,组织医学博士生走进武汉龙湖东岸社区,将健康义诊服务带到广大百姓的身边。张磊在同济医院研会主席团任职期间,曾主办了同济医院研究生元旦晚会、同济医院研究生羽毛球赛和同济医院研究生辩论赛等。日常生活中,他十分热爱运动和音乐,多次参加各类运动比赛和歌唱比赛并获奖。“我们博士不是书呆子,我是热爱生活的人,科研学习和娱乐生活我希望做到平衡。学习时我努力把时间价值最大化,注重效率。生活时就多做有意义的事情,给生活添色彩 。”张磊说。张磊参加歌唱比赛毕业季毅然留汉他说要传承医生的使命“在去年12月初,我投递了外省的医院,陆续收到一些面试邀约和录用通知,但是我还是想留在武汉,想留在同济医院。”张磊回忆。今年2月底,经过层层选拔后,张磊被同济医院正式录用。看到录用结果,张磊内心除了喜悦更有一份使命感。“我最初选择呼吸内科是感兴趣,但是这次新冠疫情让我对自己的选择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看到老师和师兄师姐们在前线抗疫,我被他们的事迹所震撼、所感动。老师们用实际行动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也让我永远铭记自己披上白衣时的铮铮誓言,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疫情期间张磊虽然没能在医院参与抗疫工作,但是他积极参加家乡的基层防疫工作,承担社区值守和物资采购工作,“我想着,暂时不能上医学一线,那就到社区去。”目前张磊正在同济医院呼吸内科工作,“我现在的状态忙碌又充实,我要抓紧时间学习,尽快进入状态,争取早日成为一名能独当一面的好医生。”每天早上8点不到,张磊就到了医院,他提前查看病人的病历了解检查的情况。晚上他也会多做些功课再下班,有时候回到家里了他还会整理病人的病历,巩固临床知识,“工作生活目前适应的还不错,但是还有很多需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