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她是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毕业生,现已考取江苏省定向选调生!可谓

她是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毕业生,现已考取江苏省定向选调生!

个人简介张玲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曾获优秀共青团员、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毕业生、二等学业奖学金等奖项和荣誉现已考取江苏省定向选调生1、写在前面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离开母校,学生生涯在二零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画上句点,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此刻的心情,那只能是“复杂”了吧,一方面对母校充满不舍,另一方面对即将踏入的新征程抱有许多美好的期许。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向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经历及感悟,如果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那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也就达到了。2、我的这三年时光匆匆,三年如白驹过隙,回想这三年,充实无疑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下面我想简单从学习、生活和实习实践这几个方面来简单介绍一下研究生三年。自律即自由:学习的苦大多来自身体的疲惫、内心的焦虑以及被一次次打倒后的自我否定,学习的快乐来自目标达成后的满满成就感、来自进一寸便会有一寸的欢喜。研一期间,我主要是用心学习专业课知识,希望能够具备更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利用课后及暑假的时间,准备司法考试,并于2018年末顺利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希望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能够多听讲座多读书,为之后的学习和就业打好基础。见贤思齐:大概是因为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学习和学生工作上,生活中的我比较简单,但好在身边的朋友都是十分温暖的人儿,他们善良、自信、乐于助人,与大家相处的这三年,我认真体悟朋友们的温暖,同时也回报以真心。见贤思齐焉,这三年我不仅收获了珍贵的情谊,更收获了具备更多美好品质的自己。希望大家在校期间,多交朋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机会只会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18年底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后,我马上申请了去法院实习,一方面将学校所学与司法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通过实习进一步明确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紧接着,在19年的上半年,我又尝试着去律所进行实习,感受律所的工作氛围,在律所老师们的指导下学习律师助理的工作。这两段实习经历让我明确了自己的就业方向,为后来的找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希望高年级的学弟学妹们能够在完成好学业的前提下,积极参加实习实践,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早日通过实习明确自己未来的求职方向。3、学生工作与就业在校期间我担任的最主要职务是2017级法律硕士1703班班长,作为同学们的服务者,这三年的工作虽然是琐碎的,但是与大家相处的过程却是愉快的,我不仅收获了同学们的信赖和支持,也提升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掌握了一些处理群众工作的方法,为今后的基层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在就业之初,我就十分坚定的想要成为一名选调生,扎根基层,把自己青春的汗水洒在祖国大地上,抱着这样明确的目标,我顺利通过了江苏省委组织部的考察,成为了一名定向选调生。习总书记谈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 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我,必将发扬华中大人务实笃行的作风,深入群众、不忘初心,做一名人民的好公仆,做一名让母校骄傲的学子!4、致谢和期许感谢三年来法学院的教育和培养,感谢老师们、同学们对我的帮助与支持,让我不仅收获了珍贵的情谊,也收获了更加坚定、勇敢的自己。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我认为这与我们华中大人务实笃行的作风是十分契合的,未来无论行至何处,都将时刻鞭策自己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华中大人的本色永不忘!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排版 :李阳 初审:唐柳 审核:顾馨江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新闻中心出品

德国版

清华、华科、同济……等名校研究生大数据:本科都来自哪些大学?

近日,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郑州大学、西北大学、湖南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13所高校已经陆续发布2019级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各校研究生共录取多少人?录取人数最多和最少的学院是谁?新生的来源院校是哪里?又有哪些国家的留学生远渡重洋来国内求学?清华大学人数统计 清华大学2019级共有8900余名研究生,硕博比为1.84:1。在新生中,有84.8%来自内地(大陆)学生,2.7%来自港澳台,12.5%来自国际学生。清华园越来越国际化。男女比例新生男女比约为1.83:1,硕、博男女比分别为1.77:1与2.16:1。女生们依然很珍贵,尤其是博士女生更加珍贵。各学院男女比例 从各院系新生男女比例看,地球系统科学系以1:2的男女比,成为了女生比例最高的院系,共有10个院系的女生比例高于男生。国际生来源 国际新生来自100多个国家,美国、巴基斯坦、德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法国、韩国、印度尼西亚的人数最多。就读方式 全日制硕士4084人,占比67.9%;非全日制硕士1934人,占比32.1%。全日制博士2883人,占比91%;非全日制博士284人,占比9%。生源院校TOP10 硕士生新生来自全球600多所不同的院校,生源数TOP10的高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生新生来自全球300多所不同的院校,生源数TOP10的高校为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人数统计 在2019级研究生中,应报到3851位硕士和555位博士。在硕士中,专业学位的新生人数略胜一筹;在博士中,学术学位的新生人数占绝对优势。就读方式 在硕士中,专业学位的新生人数略胜一筹;在博士中,学术学位的新生人数占绝对优势。各学院录取人数 各学院萌新数量各学院录取人数差异不小,萌新入学人数最多的学院前三甲分别为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男女比例 2019级研究生,女生总人数占据绝对优势。整体来看,新生男女比为0.69:1,其中硕士的男女比为0.65:1,博士的男女比为1.04:1。各学院男女比例 工程学院喜提“妹子稀缺院”榜首,新生男女比例高达3.23: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紧随其后,新生男女比例分别为2.27:1和1.9:1。外国语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喜提“妹子聚集院”TOP3,新生男女比例分别为0.1:1、0.11:1和0.14:1。录取人数TOP10 在2019级硕士中,全日制专业录取人数TOP10分别为: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物理海洋学、水产养殖、软件工程、材料工程。在2019级博士中,全日制专业录取人数TOP10分别为:物理海洋学、水产养殖、药物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化学、环境科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海洋地质、应用经济学。其中海洋地质和应用经济学专业的人数并列第十位。中国农业大学新生人数 2019级研究生新生共3691人,其中硕士生和博士生分别占74%、26%。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1337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1048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352人;学术型博士生925人,专业学位博士生29人。录取专业人数排名前十的是: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工商管理、农艺与种业、公共管理、作物遗传育种、水利工程、食品工程、兽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其中工商管理(MBA)和公共管理(MPA)全部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生源院校 除中国农业大学本校外,生源高校TOP10分别为:山东农大、河北农大、东北农大、河南农大、山西农大、青岛农大、四川农大、西北农林科大和华中农大,清一色的同行业兄弟院校,这是农大的特色。男女比例 全校新生男女比为2:3。工学院男生比例最高,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女生比例最高。华中科技大学人数统计 2019年研究生新生共有9317人,其中硕士7509人(全日制学硕3764人,全日制专硕2431人,非全日制专硕1314人);博士1808人,全日制学术型博士1594人,全日制专业型博士214人。研究生新生数据显示,华中科技大学男女比例为1.3:1。各学院新生人数 人数最多的前五个学院分别是管理学院,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人数最少的五个学院分别是体育学院,护理学院,法医学系,历史研究所和生殖健康研究所。从上图看来,人数最多的学院中理工类占了4个,仿佛找到了行走在华科“左右为男”的原因。博士人数 博士新生数据显示,同济医院人数强势领跑各大学院,有191人,理工科王牌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以及享誉全国的协和医院紧跟其后,为167人,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和物理学院分别以106和99人占据第四、五位。博士生新生较少的五个学院里,人数还未突破个位数,最少的历史研究所只有一个博士生新生。同济大学人数统计 2019年同济大学研究生新生共有7144人,其中硕士5656人,博士1488人。各学院新生人数 录取人数最多的三个学院是经济管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医学院。录取人数最少的三个学院是体育教学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足球学院。男女比例 地区、民族分布 东华大学人数统计 今年东华大学共招录硕士研究生2430名,男生1018名,女生1412名,男女比例为1:1.39。2019级外语学院,男女比例最低,为1:8.2,2019级机械工程学院,男女比例最高,为3.56:1。入学方式 今年学校招录的硕士研究生中,有两名是港澳台生,有311名为管理类联考生,有1584位是全国统考生,有533名为推荐免试生。就读方式 全日制学生占比75%,在职人员25%。郑州大学人数统计 郑州大学2019年录取了6434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全日制学硕2450人,全日制专硕3405人,非全日制专硕579人。男女比例 护理与健康学院女生比例最高,达到97.06%,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男生比例最高,达到88.15%。民族分布 郑州大学录取了168位少数民族考生,其中回族人数最多,达到83人;满族人数21人;蒙古族15人;土家族11人;苗族7人;彝族6人;壮族5人;白族与黎族均为3人;壮族、侗族、瑶族和其他均为2人;傣族、畲族、塔吉克族、佤族、维吾尔族、仡佬族均为1人。新生年龄 从1974到2000年,2019级研究生的年龄差跨越了26岁,1996年的研究生最多。由图可证,在知识面前,年龄不是问题,学习更是终身的事业!西北大学湖南大学新生人数 2019年,湖南要入学报到的研究生5870人(不含海外留学生),其中硕士生5108人,博士生762人。全日制硕士生3733人,非全日制硕士生1375人;全日制博士生737人,非全日制博士生25人。各学院新生人数 入学报到的研究生分布在24个学院和经济管理研究中心、隆平分院2个培养单位。其中,工商管理学院新生人数最多,有848人;经济管理研究中心新生人数最少,有22人。男女比例 整体来看,研究生新生男女比例为1:1.26,其中硕士新生男女比例为1:1.4,博士新生男女比例为1.6:1。具体到学院,男硕士和男博士最多的都是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女硕士最多的是工商管理学院,女博士最多的是化学化工学院。各学院男女比例 深圳大学录取人数 深圳大学2019年录取的2928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1104人,全日制专业学位1324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500人。各学院男女比例 管理学院的录取人数最多,有273人;高等研究院最少,有13人被录取。各学院录取人数及男生女生比例: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的男生比例最高,达到95.3%,超过去年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的91%。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的男生比例次之,占比85%。外国语学院的女生比例最高,达到了99.3%。深圳大学是综合性大学,招生学院26个,招生专业88个,分布在10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招生人数最多,占比高达14%。专业考取难度 法律(法学)是最难考取的,录取率低至1.52%,也就是200个报考的学生中,只有3位同学可以成功上岸。汉语国际教育(非全日制)相对容易考取,一志愿录取率是25%,报考的学生中有1/4被录取。光学、生物医学工程、光学工程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的一志愿录取率相对较高,分别是35.14%、33.33%、31.52%。数学、公共管理、应用经济学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的一志愿录取率相对较低,分别是0.69%、1.16%、2.48%。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型)录取率突破40%,是全校一志愿录取率最高的专业;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录取率相对较低,但100个考生中也至少有8位同学可以被成功录取。广州大学新生人数 2019年共统招1742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全日制学术型463人、全日制专业型1055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共224人。男女比例 在1742名新生中,男生有761人,女生有981人,男女比例为44:56,男女比例较为平衡。各学院男女比例土木工程学院录取人数最多(232人),旅游学院录取人数最少(10人)。土木工程学院的男女比例为81%:19%,教育学院的男女比例为16.9%:83.1%,教育学院的男同学幸福指数很高哦!体育学院(43.3%:56.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34.3%:65.7%)、化学化工学院(53.5%:46.5%)、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54.4%:44.6%)、工商管理学院(42.4%:57.6%),男女比例相对平衡。入学方式 其中参加全国统考的占绝大多数,共1526人,推荐免试的同学达到61人,参加MBA联考和法律硕士联考的分别有32人和123人。生源院校 在2019级新生生源中,本科985高校的毕业生共48人,来自211高校的毕业生共160人,即生源来自于211以上高校的比例占总录取新生1742人的9.1%,推免生及本科为985、211高校生源总数达208人,占总录取新生1742人中的11.9%。杭州师范大学新生人数 今年共有1029位同学成为全日制硕士,有500名同学为学术性研究生、529名同学为专业型研究生。有13名同学进入我校攻读博士学位,同时还有136名同学成为了我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各学院录取人数 各学院研招人数中,教育学院最多,医学院再次出现在教育学院的身旁。音乐学院(公共艺术教育部)人数最少。各专业录取人数 男女比例 各学院男女比例 杭师大教育学院女生最多,医学院和体育与健康学院男生最多。天津外国语大学这里只收集了13所高校的情况,大家还了解哪些高校的情况,欢迎留言~来源:软科 各高校官网 中财蹦豆

可不哀与

来看,研究生榜样人物“C”位出道!

华中科技大学“三好研究生标兵”是华中科技大学授予研究生个人的最高荣誉称号,要求研究生在政治、思想、品德、学业、工作能力等诸方面表现特别突出,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2019—2020年度华中科技大学“三好研究生标兵”评选圆满落幕,我们华中大的20位"榜样人物"C位出道,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的优秀经历吧!社会学院 刘丹霞我是刘丹霞,社会学院的2018级博士,汉族,中共党员,师从王三秀教授。学习上,我自觉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参与红色实践教育活动;提升专业素养,扎实学习专业知识。博士期间加权成绩专业第一;已发表6篇学术论文,3篇SSCI一区,3篇CSSCI来源期刊。工作上,2018至2019年我担任社会学院18级博士党支部书记,2019年至今作为社会学院代表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社区管理委员会委员。角色转换之间,服务同学的热情未减;生活中乐于帮助同学、勇于担当。社会实践上,我主持和参与实践项目6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民政厅重点委托项目、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研究生实践育人项目等。曾获国家奖学金、校级优秀研究生干部、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座右铭:做人如水,做事如山!附属协和医院 曹英豪我是曹英豪,协和医院2019级博士,汉族,中共党员,师从蔡开琳教授。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4篇,共通讯SCI论文1篇,共同第一作者3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30分;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以第一身份申请专利55项,授权25项,授权软件著作权6项,主持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创业基金一项。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国家奖学金”等荣誉称号,2018年获得“三好研究生标兵”称号。同时在2019年全校新生开学典礼上,作为研究生新生代表进行开学发言。疫情期间,积极多次组织班级同学进行抗疫物资捐赠、捐款等事宜,主动参加线上义诊;组织班级同学成立科研小分队,定期召开线上会议参加学校和班级的线上学习经验交流,解决停学不停课问题。目前担任班级党支部书记和德育助理;先后荣获“研究生干部培训班优秀班级”、“红色领航员优秀班级”、“红色领航员优秀营员”等荣誉称号。座右铭:成功的砝码总是会向有准备的人倾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建宇我是李建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2016级博士,汉族,中共党员,师从吴树森教授。研究方向为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自攻读博士学位以来,潜心于本方向的研究。目前已经发表SCI学术论文5篇(T类4篇,A类1篇),EI论文2篇,中文核心2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其中2项已授权),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次并做口头汇报。期间,曾担任材控1601班“研究生班主任”,研究生第十二党支部书记等,也曾荣获2018学年、2019学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知行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团队”、“先进个人”、“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座右铭:科研之路漫漫,唯静心钻研,方能上下求索。附属同济医院 蒙信尧我是蒙信尧,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8级博士,汉族,中共党员,师从同济医院小儿外科冯杰雄教授。本人在导师的带领下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目前已发表论文7篇,其中以第一或共一作者发表SCI文章4篇,权威文章2篇。以第二排名作者发表文章在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IF=11.863。本人连续3年担任带班德育助理辅导员的工作。在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动态、班级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紧密配合辅导员老师进行一系列工作,得到了同学及老师们的广泛认可,多次荣获“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并荣获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十佳德育助理”及同济医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座右铭: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蒋伟光我是蒋伟光,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汉族,中共党员,师从丁烈云教授。累计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包含1篇Top期刊论文,获得1项专利授权。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会副主席,2015年赴湖北恩施来凤县进行了一年的国家西部支教工作。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到疫情应急攻关项目“公益捐赠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中,先后服务于湖北省红十字会、湖北省慈善总会以及武汉市红十字会应急捐赠款物调度工作,获得华中科技大学五四表彰。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1等奖,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研究生品德模范、“六有”大学生等荣誉。座右铭: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泽源我是杨泽源,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汉族,中共党员,师从严思杰教授,研究方向为机器人加工过程中的多模态信息感知与工艺知识学习,于Int. J Mech. Sci.,Int. J Adv. Manuf. Tech.,Robot CIM-Int. Manuf.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1作2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其中授权1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项。参与国家“变革性计划”重点专项1项,面上基金1项,主持研究生创新基金1项,获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华中赛二等奖。在学生工作上先后担任了机械博士1802党支部书记,无锡研究院党支部副书记。个人曾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无锡研究院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座右铭:天者诚难测,神者诚难明;理者不可推,寿者不可知。公共卫生学院 陈亨贵我是陈亨贵,公共卫生学院的2018级博士,汉族,中共党员,师从潘安教授。学习上,我认真刻苦、精益求精;认真参加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积极参加课题组的现场研究工作。截止目前,在导师的教导和同门的帮助下,我先后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5篇,其中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7篇。入学至今,我先后荣获了5次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2018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年知行三等奖学金和2020年硚口创新甲等奖学金;并荣获2017-2018年度华中科技大学“三好研究生”。工作上,我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于2018-2019学年担任2018级博士团支部团支书,并被评为2018-2019年度公共卫生学院“优秀共青团干部”和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座右铭:莫忘初衷,活在当下,全力以赴!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王玉西我是王玉西,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2016级博士,汉族,中共党员,师从夏金松教授。学术成果方面,目前共发表论文1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4篇,包括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Photonics Research 各1篇,国际会议1篇,国内会议1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以共同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4篇。学生工作方面,曾担任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德育助理和光电子器件与集成功能实验室学生第三党支部书记。个人荣誉方面,曾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长飞奖学金、知行奖学金、博士学业奖学金、国光学子奖学金、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研究生干部、校三好研究生、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党建之星等荣誉。座右铭:进学致和,行方思远。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周游我是周游,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2016级博士,汉族,中共党员,师从曲荣海教授,从事磁场调制永磁直线电机和高速永磁电机的本体设计。作为主要参与学生负责国家重大项目、国际重点项目各一项,撰写期刊论文9篇(其中一作SCI论文3篇)、一作会议论文5篇,申请专利7项(其中授权1项)。同时,本人与实验室同学申报研究生创新基金以及参与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荣获全国二等奖。国际学术活动方面,本人创立IEEE IAS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分会主席、并担任2020年度IAS亚太地区学生分会区域主席。同时本人推进并促成了第一届IEEE中国电气工程国际青年会议,担任大会主席。本人曾担任电气学院研究生会主席,两次获得十佳院系称号。此外,本人还获评华中科技大学十佳党员、优秀研究生干部、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光华奖学金、一等知行奖学金、禾望奖学金(企业)、优秀博士学业奖学金等。座右铭:坚守本心,慎始善终。数学与统计学院 李佳阳我是李佳阳,数学与统计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2020级博士研究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师从李红教授,博士师从明炬教授。研究生入学以来,一直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将每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工作做到极致,“不要差不多,盯住最完美”,在这个过程中,我正逐渐成为更好的自己坚持知行结合,不仅很好的完成科研任务,也积极参加各类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在实践中检验所学。此外,热心团学工作,现任湖北省学联驻会执行主席,我始终坚信“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但是一群人才能跑的很远”,于是研究生期间坚持发挥自身作用,为周围同学提供学习、科研、交流、实践的平台,积极带动一波人,去影响一群人。未来,我一定坚持“用眼观察,用心感受,用笔记录,用脑思考”,只要朝着认定的方向不断努力,便能做好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情,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更好地帮助、服务周围同学。座右铭: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航空航天学院 陈伟我是陈伟,航空航天学院的2018级博士,汉族,共青团员,师从王琳教授。学习成绩优异,专业排名第1。科研成果丰硕,博士在读期间已经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nt. J. Eng. Sci., Nonlinear Dyn., AIAA J., ASME J. Appl. Mech., Soft Matter等著名SCI期刊上发表了9篇论文,另有1篇一作英文论文发表在新期刊上,还有2篇一作SCI论文在审稿中;在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作过5次报告;已授权1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担任土木卓越1701班研究生班主任且该班级荣获2018-2019学年度“优良学风班”荣誉。同时也积极参与体育竞赛,曾与学院的队友们共同获得“博士杯”篮球赛亚军。座右铭:“在学习中夯实基础,在探索中感受乐趣,在实践中实现价值。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博我是张博,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博士生,汉族,中共党员,师从谢庆国教授。我获得2020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2019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2019年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技术发明一等奖,2017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热爱生活,热爱科研,在创新创业的路上不畏艰险,勇克难关,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带领全数字PET系统团队开展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化工作,先后申请专利30余项,国际及海外专利15项。2019年团队研制的首台临床全身全数字PET/CT医疗器械,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批准,是湖北省首个大型医学影像装备的医疗器械注册证。该成果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2019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并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评选的“2019年度中国重大医学进展”。座右铭:人生在于折腾和不断超越。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 马思杰我是马思杰,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的2018级硕士,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师从胡松教授。研究生期间,我学习成绩优异,加权成绩排名年级前5%,获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3次)等多项荣誉。科研方面,本人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授权专利两项。此外承担国家重点专项一项,面上基金一项。学生工作方面,我担任中欧能源学院院文艺部部长与校吉他协会会长(本科),组织校内大型文艺活动多次。作为独立音乐人,创作有《少年路远》等歌曲多首。2020年央企实习期间参与国家可再生能源规划调研项目,撰写风电相关报告多篇,立志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生活中,我始终保持一颗热情洋溢的赤子之心,力争在给出一份满意成绩单的同时,做出更多贡献,展现个人价值。座右铭:笑谈少年真年少,常与生人话人生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 孙亚平我是孙亚平,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的2016级博士,汉族,中共党员,师从苏厚胜教授。就读华科以来,我赋予最大的热情投入到生活和科研中。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从未停止过对学习和生活的思考。作为班长,我乐于帮助同学。作为德育助理时,我积极且认真负责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读博期间,我共获得‘社会活动积极分子’称号2次,‘三好研究生’称号1次,‘知行优秀奖学金’2次,‘国家奖学金’1次。此外,我参与了5项面向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需求的项目,并表现良好。依托于项目,我发表了9篇文章,获得了1项授权发明专利,并且,我坚信越努力的人越幸运。在未来,我将把我的一生都奉献给我热爱的教育事业和科研事业。座右铭:努力成就梦想,坚持成就未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张泽武我是张泽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生,汉族,中共党员,师从张立麒教授。本科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保送至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硕士学位,2017年通过硕博连读考核,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煤炭的低碳清洁利用。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一区4篇,二区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其中已授权2项。在学生工作方面,2017年9月至今年9月,担任博士班班长。2019年4月,入选校研究生青马班。2019年7月至8月,参加华中科技大学“喻竹计划”暑期社会实践。2019年10月,参加校研究生学讲团。荣获2020年博士国家奖学金,华中科技大学“光华奖学金”2次,“知行奖学金” 1次。并被授予华中科技大学“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座右铭:百分之九十九等于零,百分之一等于百分之百。公共管理学院 王巧我是王巧,公共管理学院2017级博士。我从来都不是天赋异禀的学霸,勤奋和努力是我弥补自身短板,走向更广阔人生的密钥;我坚信勤能补拙,深知有自律的自信是人最可贵的气质。在三年博士生涯中,共撰写论文16篇,其中发表并见刊的ESI和CSSCI论文12篇。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7项。除此之外,还参加了第六届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和中国交通银行杯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并分别获得了校三等奖和全国二等奖的成绩。我还曾任公管研会博士生会副主席,获得过国家奖学金、知行奖学金,优秀研究生等多项荣誉。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愿如来时不负春光,继续初心野蛮生长。座右铭:勤奋能点燃智慧的火焰,自律能成就真正的自由。药学院 吴灿荣我是吴灿荣,药学院的2018级博士,汉族,师从李华教授。已发表sci论文10篇,第一作者6篇,包括一篇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获得三好研究生标兵,博士国家奖学金和华中科技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等荣誉。践行党中央“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把成果写在抗疫一线”的号召,全面剖析新冠病毒所有蛋白和人类感染相关蛋白,发现新的抗新冠病毒靶点弗林蛋白酶,构建所有新冠病毒治疗靶点的结构模型,并用人工智能方法筛选抗新冠病毒药物,给新冠治疗药物临床实验提供理论基础,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公布所有新冠病毒治疗靶点模型和筛选结果,与全世界科研人员共享,加速抗新冠病毒药物研发的速度。成果发表在我国自己的SCI杂志“药学学报英文版”(一区,专业TOP期刊)和中国预印本网站,引起广泛关注,被国际顶级刊物Nature杂志报道,同时被共青团中央,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等媒体报道。座右铭: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放弃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张聪我是张聪,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的2018级博士,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师从付松年教授。课程平均加权成绩89.25,专业排名第四,获得2020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资格。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A类SCI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A类期刊论文4篇,其中一篇Optics Letters为发表当月Top Download;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国际会议论文OFC1篇,并做口头报告。以第二作者协助师弟师妹发表A类论文2篇,其中一篇Optics Express为当期Editors’ Pick。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项。攻博期间,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项,负责其中关键器件制备;参与多项企业横向项目,如华为,长飞等。座右铭:年轻就要多做点事,多看点风景法学院 陈鹏飞我是陈鹏飞,法学院的2020级硕博连读生,汉族,中共党员,师从李长健教授。综合成绩专业第一,前往德国交换一年,曾获国家奖学金,获省部级以上荣誉7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6项,参与国家以及省市的立法工作数次,参与各类大型学术会议30余次,做主题发言3次(包括国外学术会议报告一次),完成2项创新创业项目结题,待发表论文3篇。现任法学院博士生德育助理、法学院博士生准党支部书记、法学院博士班班长等职,曾获校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组织策划校级以上大型活动17次,前往北京、南京、广东、岳阳等地参与社会实践调研数次。积极参与诸如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等各项志愿活动,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志愿者。英语、德语等外语水平良好,已取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座右铭:我思故我在基础医学院 雷清我是雷清,基础医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汉族,中共党员,师从范雄林教授。本人思想端正,热爱集体,博士期间担任副班长一职,协助班长进行班级事务管理。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博士期间在校加权平均成绩为90.71,班级排名第四。2018年获“三好研究生”,2019年获“知行优秀奖学金”和“优秀研究生干部”,2020年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在Allergy,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Journal of Immunology Research,Diabetes & 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Public Health等期刊上发表SCI共5篇, 并参与多项国自然和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座右铭:不忘初心,不负韶华。不忘初心,明确自己读博的最初目标;不负韶华,在最美的年华不断拼搏。“ 榜样是一束光,也是我们前进的方向,追逐梦想的路上荆棘丛生,研究生的生涯难免遇到彷徨,难免遭受挫折与打击。但别灰心 别丧气 别害怕,因为他们也曾和你一样迷茫过,只是咬着牙关 一直坚持,才有了如今的成绩,所以呀 一直奔跑 不停追梦,做个勇敢的追梦人,青春的列车才会一直向前开。让我们向标兵看齐,一起书写华中大的青春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

月出

央视名嘴、华中科技大学法学教授柯岚:中国传统礼法文化里 有极多深刻而正面的东西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教授柯岚华科大“名嘴”柯岚火了。这位在央视“法律讲堂”做了近4年讲座的法律“网红”,擅长剖析大众耳熟能详的古代文学作品,深入浅出地向观众讲解法律文化。近日,柯岚又投入到《红楼梦的法文化》的新一期“备讲”中,她表示:“形式轻松,并不代表我的准备轻松,我终究是一个训练严格的学术人。”《红楼梦》与法文化,到底有何种关联?对此,读+记者采访了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柯岚。自我认同危机,回归中国文化的母体“我是多年的红学爱好者,张爱玲的一本《红楼梦魇》带我入了红学的门,让我着了迷。”即便如此,柯岚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对此做专业的研究。“我的专业是西方法哲学,很小众。前几年我有一种自我认同的危机,我想回到中国文化的母体汲取营养,于是我就转到研究中国文史、中国传统文化这块来了。”柯岚表示。“当年央视到高校选拔《法律讲堂》主讲人时,我的学生向制片人推荐了我。别人第一次找上我时,我还有些犹豫,觉得自己是书斋里的人,怕驾驭不了。”考虑了很久,柯岚的家人、学生都鼓励她去试试,没想到节目推出之后,反响很不错。柯岚喜欢用文学影视作品、历史事实作为例子,讲解高深的专业知识,这已经成为她的风格特征。“其实非文学专业的人研究红学,能发现非常有意思的东西”,从一些学科专业的角度研究红学,得出来的结论,其他专业的人想都想不到,“肯定要由更多跨学科的人去做,那才能发现新的东西。”林黛玉能继承父亲的遗产吗?柯岚以法学专业的角度去看,《红楼梦》开篇是香菱被拐卖的冤案,结尾是贾府被抄家的案子,简直“从头到尾都是法律事件”,柯岚表示,曹雪芹的一生中,应该见过很多法律事件。“虽然法学一直很排斥文学色彩的表达,强调法律思维,逻辑严谨,强调证据,但这并不意味着《红楼梦》这种文学作品里就缺乏法律素材。”在她看来,《红楼梦》讲大家族的故事,那么它必然会涉及到古代社会的礼法文化。柯岚举了一个例子,林黛玉的继承问题。按照我们现代人的直觉,林黛玉是能顺理成章继承她父亲的遗产的,但柯岚仔细梳理了古代中国女性继承的演变,发现林黛玉要想继承父亲的遗产,有很大的阻力。大概是18世纪的同一时期,东西方的女性都面临同样的在财产继承权上的困境,《傲慢与偏见》的女主角也遭遇和林黛玉类似的困境。唐代的时候,法律对待女性继承还比较开明,但是到明清以后,女性的继承权又受到了限制。大清律里面是这么说的:“户绝财产,果无同宗应继之人,所有亲女承受”,没有儿子的人,如果他的同宗里面,没有一个人能够成为他的继子,他的亲女儿才可以继承。明清以后,中国女性的继承权基本上是很难实现的,只要林黛玉的父亲还有族人,遗产肯定会被争夺。因此书中透露了蛛丝马迹,林如海病重,贾母就派贾琏过去,目的就是争得遗产继承权。“曹雪芹虽不是法学家,但他很关注当时社会的法律变化,有很多在雍正、乾隆时期很重大的法律上变化,在书里都有体现。”柯岚仔细研究了书中的一些细节,比如,书的主题写的是近亲结婚的故事,其实清代的法律是禁止近亲结婚的,但民间存在很多这种情况,这样一来,国家法跟民间法有了冲突,雍正的时候法律就改成了“听从民便”。“清代是有文字狱的,假如这个国家的法律没有这样的变化,作者不会这么大胆地写。”研究中国古代礼法文化的理想范本《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是研究中国古代礼法文化的理想范本。“《红楼梦》让我看到了丰富、层次多样的礼法文化”,柯岚不认为一提到“法”就认为专门指的国家法,“即便是在现代社会,国家法也不是唯一的法的形式。”民间自身的习惯,包括家族内部的治理、民间法、家法等,这些在中国古代是相当丰富的。“中国古代也不光是靠皇权、靠刑罚去治理的”,柯岚认为,皇权不是绝对的,也会受到文官系统的一套不成文的、无形的规则的强大制约,文官集团内部相互之间也有制约。国家法跟民间法、习惯法、家法都会有互动。柯岚认为,传统中国也许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分权体制,但它存在规则的治理,包括礼仪、等级、秩序,能够维持一个家族内部乃至一个国家的秩序,都是一种规则的运作,社会的秩序并不完全是靠暴力维持的。“我们传统中国就是德法并治,或者说礼法并治,它里面早已包含了相当大比重的伦理因素,跟我们现代社会法律是不一样的”,柯岚拿现代社会作比较,一些牵涉到伦理问题的行为,一般不牵涉到法律,只能算作个人道德的选择,顶多受到舆论谴责,法律上一般不受制裁,但在传统中国会受到刑罚的制裁,所以“民间法有淳化风俗、提倡道德楷模的功能”。“红楼梦的政法启蒙意义,是红学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柯岚看到,从晚清以来中国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百年红学,记录了百年中国政法启蒙的跌宕起伏。【访谈】传统礼法文化可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中国文化有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的内驱机制读+:怎么从法文化的角度看《红楼梦》中所塑造的那些个性丰富的美女、才女?柯岚:《红楼梦》写作的时代,整个世界的潮流,提倡女性权利都还不是主流,而中国的文化精英已经开始反思这个问题。作者在书中传达的思想,是非常中国的,没有和其他文化碰撞、融合的痕迹。我从《红楼梦》里看到了中国文化有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的内驱机制。同样是男女不平等的问题,18世纪末期的时候,英国出了奥斯汀、勃朗特三姐妹等一些女作家,中国同期虽没出什么女作家,但出来了包含丰富女性角色、真正具有女性主体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它是反传统的。想想,在此之前,中国古代文学里,女性都是什么角色?你看三国水浒,泼妇淫妇,西游记里是妖精,《西厢记》《牡丹亭》里面的女性角色也都没有主体性。在过去中国的旧宗法制度下,女子的才华跟见识根本没有机会展示。从晚清一直到新中国刚成立,为什么很多思想家都把《红楼梦》作为一个思想启蒙作品,这不是偶然。它跟以往的中国文学作品完全不同,作者没有什么社会改良的设想,但他是批判现实的,它意识到了中国的社会结构上的问题,把很多杰出女性的形象立了起来,《红楼梦》的主角是个性丰富的美女、才女,它的新思想在引导中国实现男女平等,实现妇女解放,在这个问题上《红楼梦》是功不可没的。每一种文化,都经历过中世纪,都经历过人权不得伸张,很落后的阶段。但是能不断的新生、涅槃,就证明这种文化充满着活力。古代法律文化传统,有可能变成今天道德的一部分读+:在人们印象里,中国古代礼法文化中存在着许多封建的落后因素,它有什么积极的地方?柯岚:传统法律里,的确有很消极的一面,但也有一些到现在都还值得借鉴的东西。我举个例子,我们现在把杀人都分成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而唐律细致地分为6种,包括谋杀、故杀、斗杀、误杀、戏杀、过失杀,并且这种分法延续到清代。我们的立法家们,在这个概念的辨析上,并不比西方国家差。古代的掌权者没有把法治作为主要的问题去抓,但是古人的智慧、法律技术很值得借鉴。还有,我们今天看到一个人自杀,一般不会追究其他人的法律责任,普遍认为,自杀就是自杀者自我意识的选择。但是在传统中国,从唐代到清代,一个人自杀,官府是要调查的,要查出,是谁导致他自杀?如果能够发现其中很强的因果关系,那么导致他人自杀的这个人,是要负刑事责任的。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制度,或者说,它的存在,值得让今天的人们考虑,是不是应该被彻底抛弃?我不这样看。它应该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去总结一些极端个案的经验教训。当然,也可能会被滥用。比如《红楼梦》里的细节,鲍二家的上吊自杀了,鲍二家的亲戚就要去告,这也是合乎当时法律的。现在我们看,读者会觉得,这有什么可告的,她可是自杀。书中自杀的人非常多,这些都是人命,大部分都牵涉到法律问题。我们中国古代的这种法律文化传统,其实直到今天,都会留下一些痕迹。古代的“这个人自杀了就应该有人负责”,到我们今天,听说有自杀的新闻,人们都会下意识地要去探寻背后的原因,声讨与死者相关的人,用道德和舆论去谴责。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延续到今天,传统文化基因已经深深烙在我们中国人思维里了,并且演化为我们今天道德的一部分。认为我们的传统就是落后的、压迫的,这种看法很片面读+:我们现在还有必要去研究中国传统的礼法文化吗?柯岚:我们的法治走到今天,有很多制度是从西方学习借鉴来的。有的人会觉得膈应,有的人会觉得西方法那一套就是好的。但其实移植过来的,也有近百年历史了,也早已变成了我们传统的一部分。不能简单地说,它就是个外来的东西。西方的司法,也会向外去借鉴。比如说替代性纠纷和恢复性司法,现在整个欧美,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成本高周期长的诉讼,早已不是解决纠纷的最好方式。一般刑事案件通过诉辩交易解决,民事案件谈和解,这是个世界潮流。包括现在欧美的刑事诉讼里面,有个很时髦的问题叫恢复性司法,有点类似我们传统中国的刑事和解,刑事案件如果被告人比较轻的罪,如果被告人愿意向被害人认错,诚恳地向别人道歉,向被害人家庭支付性赔偿,那么可以不起诉或者是判很轻的罪名。非洲部落里面,有很多这种古老的解决纠纷的方式。这说明,回望传统,向外借鉴,是有益的,大家都这么干。从清末修律以来,外来冲击太大,为了不再落后,人家什么东西好,我们就跟人家学。在这个看齐的过程中,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西方的翻译过来,借鉴过来,跟中国的现实结合起来。把一个东西移植过来,过了百年,还能在中国生存,说明什么?说明还是适应中国的国情的。就像一个人把别人的器官移植过来,活了几十年,你不能说用了别人的器官,你就不是你了。完全不适应的,可能我们就没办法接受,没办法在中国落地生根。这个路径依然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总不能说按照传统中国的思路,把古代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立法体系再延续下去,这是不现实的。把东西方对立起来,这种思维要摒弃。如今欧美很多汉学家,非常积极地研究中国文化,我经常看他们的研究,必须承认,他们的研究做得非常出色。他们怀着什么样的态度呢?他们希望能学到中国文化的精髓,希望能给他们的国家治理带来一些新的思路,而我们自己,好像对自己的传统礼法,不是那么自信。我想让大众看到中国传统文化里不容易看到的东西,让他们知道,我们传统礼法文化里,也有这么深刻、这么正面的东西。有不少青年人会以为,我们的传统就是封建的、压迫的、落后的、罪恶的,认为研究“传统”就是“因循守旧”,回到“老一套”。这种看法很片面,非常需要扭转。如果我们对传统没有了解,怎么可能自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了解我们的传统礼法,对传统礼法盲目地排斥,选择性地不看、不听、不想,是“文化病”的表现。让青年人接受和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优秀的一面,我们才能知道中国法治之路走到今天是多么来之不易,才能知道法治还有更多的值得改进的地方,我们的传统资源有许多能进行创造性转化的空间。古代礼法文化中的秩序,也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国家治理模式读+:学习传统礼法文化,对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有什么意义?柯岚:我们一直在讲中国特色的法治,也特别强调基层的成功治理的样本,这些需要依靠民间,依靠人民自身的智慧。社会发展到信息化社会,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不能指望事情全靠国家来解决,国家的资源和资讯都是有限的。民间自身的智慧,往往是跟传统文化有关,比方说有的乡村的乡规民约,甚至有可能追溯到几百年前。现在也特别提倡家风家训,这些都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西方人学不来。中国人习惯邻里之间守望互助,跟西方的管理模式,肯定是不太一样。实际上,成功的小区治理、乡村治理,肯定都是从中国的国情里长出来的,而且会受到很强烈的传统文化的影响。福建、广东企业家很多,福建、广东恰恰是中国最注重宗族意识的,他们即便是移民到国外做生意,都有宗族的人相互扶持。这个绝对不是偶然,他们为什么不像西方人那样,让教会的人互相帮扶?国情不一样,文化传统不一样。乡规民约、家风家训也是中国的法文化的一部分。理解传统礼法文化,我们首先要修正对“法”的概念的理解。我们现在看到的古代礼法文化中的秩序,也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国家治理模式。虽说,近代以来因为西方的挑战,中国被西方列强打败了,中国文化也不再像汉唐时那样成为世界的轴心,但中国文化有诸多值得继承与发扬的因素。传统的礼法文化,经过创新转化,完全可以为我们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记者秦孟婷)【编辑:张玲】

白专家

湖北省最好的9所大学,划分为4个档次,其中有一所“最顶级”双非

湖北省是我们中部地区的高考大省,它有着全国数量最多的大学生,拥有2所985、7所211。教育资源不可谓不雄厚,除了高校之外,湖北的中学华师一附中、武汉二中、黄冈中学的也是威名赫赫。那么今天编者就给各位读者带来湖北省最好的9所高校: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第一梯队 二所985武汉大学的名声响亮自然不用多说,作为百年名校,这所大学在曾经的辉煌历史长河中绽放出了无数的光彩。武大的樱花更是全国知名,每逢樱花盛开有无数才子佳人在这所名校相逢。在2020年的学科评估当中,武大的法学和口腔医学是全国A级学科,就业前景非常好、薪酬也很不错。华中科技大学作为老牌强势工科985,也是中国稀少的31所副部级高校之一,统管教育部直属。他的信息专业和计算机专业都是A+级别的学科,与清华、北航等高校并列全国第一名!而且因为IT专业极为发达,华科的学生深受华为等互联网前沿公司的喜爱。第二梯队 二所顶级211武汉理工大学由一所211加上二所通过211预选的高校合并而成,这个非常强劲的实力高校毫无疑问有着冲击985的希望,但是由于湖北名额限制,非常可惜冲击985失败。被我们广大学子戏称为“984.5”。各大排行排名一般在30-40位左右,是一所最顶级的211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作为全国只有六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之一,位列211工程和双一流学科计划。毫不夸张地讲,华师就是除了北师大这所985高校以外最强的师范大学。华师培养出了无数的教师,尤其适合图安稳、想拿铁饭碗的女生首选高校!第三梯队 三所中档211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是19世纪末的湖北省农务学堂,至今已经有122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我们农业高校的最原始的一个点。教育部直属211高校!农业是华农的王牌专业,因为就业不如前两所顶级211,故划分为中档21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由原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作为我国排名前三的财经大学,是中部地区为数不多的可以和上财、央财拼一拼的高校。在校友会、武书连排行榜当中一般在50-60位这个排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校)被誉为“中国地球科学的最高学府”,拥有极其鲜明的学科特色。它培养出了为我们国家地质工程发展的无数前辈工程师!第四梯队 一所顶级双非和一所上游双非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和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湖北工艺学堂,历史非常悠久。它拥有着51个硕士点、8个博士点和8个博士后流动站.武汉科技大学可以说是211、985之下那一批最顶级的双非一本高校,最新排名杀进了全国高校前100名。我们知道全国211大学一共有116所,武汉科技大学排在百名左右毫无疑问是最顶级的双非高校之一。湖北大学是一所以省命名的大学,校友会排名在150名,武书连排名161名。它是一所非985、211上游的一本高校。湖北大学的化学高分子专业曾经进入ESI全球榜单前1%,也是相当不错最后大家还知道有哪些潜力股的大学吗?欢迎评论区分享。#加油吧考生#

死魂曲

华中7校的“大学联盟风波”,华科、武大、华师、财大被卷入

【科学世界博览】教育品质专文:“华中7校的大学联盟热潮,华科、武大、华师、财大被卷入”,值此发布之际,林瑜伽老师携手教育团队,诚挚欢迎同学们点击上方“蓝字”,触控“科学教育”的前沿新动态,专注于把握“高校发展”的时代脉搏,选择一所适合自己发展的理想型专业顶尖大学。如果同学们要选择一所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大学,由于分数原因,不能在华北、华东、东南、华南地区参考顶尖大学的王牌专业,那么华中地区的热门高校就应该被着重被考虑了。近几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大、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武汉联盟七校,随着中部城市的崛起而崛起,在教育平台建设、经费投入、学生就业等方面展现出较高的实力。然而,在此之前武汉七校联盟的热潮涌起之时,并没有太大反响,甚至还被其泼过冷水。但是现在,武汉中心城市的发展实力预热,七校联合办学的规模与深度随之开始升温。武大的理科投档线众所周知,在国内的高校联盟阵营中,武汉七校联盟是成立时间较早、高校类型多样、协调程度较顺畅的一个队列。尽管如此,在武汉7校联盟的热潮当中,也经历了一阵风波,尝试了高校联盟的“挖墙脚”考验。其实,大学联盟不仅意味着特色优势教育资源的共享,也意味着优质生源的流动,甚至是流失。对此,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7所知名高校,拿出了各自的诚意,至今维护好了7校联盟的牢固阵营。武汉七校联盟,又称为“七校联合办学”,是指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地区七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之间实施的一种联合办学模式,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相互促进的原则,七校从1999年开始联合办学,学生可以跨校跨学科辅修第二学位。联合办学由武大、华科、华中师大、武汉理工、中国地大、华中农大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这7所全国重点大学组成,各自拿出本校特色优势专业联合办学,这七所高校的本科生,可以任选其中一所学校的公共选修课或专业课,可拿双学位,相当于“一张录取通知书,可上七所名校”。截至目前,中国武汉地区重点大学之间的七校联合办学是中国大陆持续时间最长、实质参与高校最多、合作范围最广、受益学生最多的一种联合办学模式。那么,华中地区的武汉七校联合办学,各自的优势专业究竟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根据“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名单内容,逐一梳理武大、华科、中国地大、武汉理工、华中师大、中南财经政法、华中农大的顶尖学科。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武汉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武大的法学、经济学、化学、地球物理、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学科,堪称王牌专业,另外,武大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王牌中的王牌,专业排名全国首位,值得着重考虑。华中科技大学一直以理工科专业见长,其机械工程、光电工程、材料科学、动力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均为顶尖专业,理工科学生应当重点考虑。武汉理工大学的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均为就业前景广阔的专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地质类专业领域首屈一指,其地质学、安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球物理学、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地球化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独具优势。华中师范在师范高校领域稳居前三,其教育学、心理学、外语、社会学具备拔尖优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优势专业,由财经和政法两大人文社科重点专业群体组成,其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学、法学等专业具备较强实力。华中农业大学作为农业类的知名高校,其农学、生物学、园艺学、食品科学等拥有强劲的发展优势,尤其是在国内农业院校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院系之后,华农的特色专业再次展现出发展活力。武汉大学校园对于华中地区七校合作办学,以及七所知名高校的学科优势与发展前景,同学们有哪些补充看法呢?欢迎同期交流、讨论、学习。【本期“科学世界博览”教育品文主编/林瑜伽老师】

脱履户外

痛心!半个月内,华中科技大学失去5位教授

2月19日,南都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获悉,该院教授、工会主席柯卉兵,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19日6时在武汉逝世,终年41岁。南都记者获悉,柯卉兵的同事曾在某网络筹款平台为其发起筹款。筹款信息显示,柯卉兵于2019年7月被确诊为恶性淋巴肿瘤,治疗已花费70余万元。2月17日,发起人曾申请结束筹款并提现,资金用于治疗患者淋巴肿瘤,病情为“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4期合并嗜血细胞综合症,疑似病毒性肺炎感染。”据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介绍,柯卉兵,湖北人,1979年2月生于黄梅;2002年6月,获湖北大学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士学位;2005年6月,获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社会保障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6月,获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社保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7月至今,在华中科技大学工作,被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柯卉兵致力于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的研究。曾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理事兼秘书长、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青年学者联盟成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发布的讣告称,“柯卉兵教授爱党爱国,忠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勤勉敬业,任劳任怨,为教育、科研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治学严谨、开拓创新、为人师表,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和尊敬。” 曾上过柯卉兵课程的学生告诉南都记者,“他很年轻,上课很负责任。”“像一位父亲一样,很和蔼,学术造诣也非常高。”南都记者获悉,近日,柯卉兵同事曾在某网络筹款平台为其发起筹款,并筹得50万余元。据其同事介绍,柯卉兵于2019年7月被确诊为恶性淋巴肿瘤。“从确诊到现在已经花费了70多万元,很多费用不能报销,后续治疗还需花费100余万元。柯老师的父母兄弟姐妹都在农村,没有固定收入来源,为治疗疾病,已经借款15万元,还承受着赡养老人和抚育孩子的重压。”在筹款页面,一张加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情证明专用章、打印于2月8日的“患者病情单”显示,医生诊断柯卉兵为“血管免疫母性T细胞淋巴瘤、嗜血细胞综合征、肺部感染(疑似病毒性肺炎)、脾大等”。筹款动态显示,2月17日,求助人结束筹款申请提现。2月18日20时,提现成功。2月以来,华中科技大学已有5位教授逝世。2月7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红凌,因感染新冠肺炎医治无效逝世;2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教授、副主任医师林正斌,因感染新冠肺炎医治无效逝世;2月13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刘筱娴,因病医治无效逝世;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段正澄,因感染新冠肺炎医治无效逝世;2月19日,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工会主席柯卉兵病逝。来源:南方都市报(nddaily)记者 吴佳灵

故群于人

华中科大教授柯卉兵病逝,终年41岁,该校半月已失5位教授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据人民日报2月19日报道,中国共产党党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工会主席柯卉兵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2月19日晨6时在武汉逝世,终年41岁。近半个月来,华中科技大学已有5位教授离世。公开资料显示,柯卉兵为湖北人,1979年2月5日生于黄梅县;2002年6月获湖北大学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士学位;2005年6月,获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社会保障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6月,获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社保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7月至今,在华中科技大学工作,被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官网简介,柯卉兵致力于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的研究。曾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理事兼秘书长、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青年学者联盟成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讣告全文如下:中国共产党党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工会主席柯卉兵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2月19日晨6时在武汉逝世,终年41岁。柯卉兵教授,湖北人,1979年2月5日生于黄梅;2002年6月,获湖北大学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士学位;2005年6月,获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社会保障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6月,获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社保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7月至今,在华中科技大学工作,被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柯卉兵教授毕生致力于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出版个人专著两部、合著两部,参编教材五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公共管理学报》、《社会保障研究》(京)、《中国社会保障》、《当代财经》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40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另有2篇获2008年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优秀论文奖。个人专著获第十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八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和武汉市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曾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理事兼秘书长、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青年学者联盟成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柯卉兵教授爱党爱国,忠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勤勉敬业,任劳任怨,为教育、科研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治学严谨、开拓创新、为人师表,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和尊敬。柯卉兵教授的病逝,让我们深感惋惜和哀痛,我们失去了一位令人敬佩的优秀老师。我们对此表示沉痛的哀悼!柯卉兵教授千古!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2020年2月19日柯卉兵教授的不幸离世令人无比惋惜,更令人心痛的是,近半个月来,华中科技大学已有5位教授离世,除了柯卉兵教授,其他4位不幸离世的教授是:红凌教授红凌教授(图片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官网)2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发布讣告,该学院教授红凌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2月7日晚11时在(武汉)协和医院逝世,享年54岁。讣告显示,红凌教授毕生以模式动物果蝇和人体细胞为模型,研究人体重大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等的基因和蛋白调控机制及调控网络,主要研究与人体重大疾病及稀有疾病相关的基因UBIAD1的分子机制,在该研究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曾任中国国家科学奖评委、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会委员和中国稀有疾病研究联盟全国协调主任。“红凌教授爱党爱国,忠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为学校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讣告写道,红凌教授勤勤恳恳,淡泊名利,任劳任怨,为教育、科研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开拓创新,一心向学,桃李满天下,深受广大师生爱戴和尊敬。“红凌教授的病逝,让我们深感惋惜和哀痛,我们失去了一位令人敬佩的优秀老师。我们对此表示沉痛的哀悼!”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讣告中表示。林正斌教授据健康时报报道,2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科的林正斌教授,因新冠肺炎逝世。据公开资料,林正斌医生1983年毕业于同济医学院医疗系,从事器官移植专业30余年。现任武汉市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曾赴日本金泽医科大学留学。特别是在肾移植术及术后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的治疗,肾移植术后的各种并发症的处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此外,林教授在科研领域亦出类拔萃。他的论文《国产环孢素赛斯平的实验及临床研究》1997年获湖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及外科技术的研究》1998年获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从事临床肾移植的研究。刘筱娴教授图片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官网2月13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刘筱娴教授因病逝世。公开资料显示,刘筱娴1933年5月22日出生于广州市一个华侨家庭,祖籍广东台山,1953年入原中南同济医学院卫生系(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学习,1957年毕业并留在武汉医学院(现同济医学院)卫生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并先后担任同济医科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主任、社会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妇幼卫生系主任职务,于2000年2月退休,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刘筱娴是我国高等教育妇幼卫生专业创建者。为培养妇幼专业人才,她于1985年创办我国第一个本科妇幼卫生专业,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妇幼保健专业人才并成为我国妇幼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刘筱娴教授为我国妇幼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她曾兼任卫生部政策与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妇幼卫生项目中南区域专家组副组长,《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杂志常务副主编,《同济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及6种国家级期刊编委。段正澄院士段正澄院士(图片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网)2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逝世。段正澄院士是段氏伽马刀发明人,他的伽马刀用于肿瘤治疗,惠及一百多万人。2009年,段正澄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学生们都叫他“机械狂人”,因为他认准的事从不放弃。他曾告诉学生们,做科学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面来一个“脉冲”,自己就要“震荡”。华中科技大学的讣告中写道:段正澄院士60余年来一直工作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一线,与生产紧密结合,致力于国家重要需求的自动化、数字化加工技术与装备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先后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2011年获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发表论文200余篇。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和湖北省先进科技工作者。他所领导的教学与科研团队,1993年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并获得"五一"劳动奖状。段正澄院士为人师表,注重立德树人,教育学生"将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到车间里"。他治学严谨,重视团队合作,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他为祖国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带出一支理论与实践结合、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团队。他的团队中有多位成长为院士。段正澄院士的逝世,是华中科技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科技工程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段正澄院士!编辑|孙志成 肖勇 杜波 杜恒峰

不事于世

法硕择校篇之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法硕备考信息依山而建,因林而茂;草木森林,绿意盎然;喻家山下,万木竞秀;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学校简介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首批“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法学院办公大楼环境优雅,设施先进,总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学评价》中,华中科技大学法学学科连续多年被评为“A+级”。此外,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全国法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开展知识产权方向在职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五家试点单位之一。招生计划注:招生语种:201英语一、203日语、243德语总结:招生人数下降,分数线看涨。2020年录取情况分析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 分数线:355注:(1)法律(非法学)全日制一志愿上线181人,最高分409,最低分354;非全上线1人(退役)。(2)法律(法学)全日制一志愿上线11人,最高分390,最低分355;(3)全日制共录取145人(含1专项计划);非全一志愿录取1人,复试结果未区分专业,仅可校内调剂。复试形式及内容(1)专业课笔试(占复试总成绩的40%)笔试要求参见学院网站有关通知;报到时将研究生复试报告原件(亲笔手写)交法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1份,余6份(手写后复印)复试时交给复试各评委老师;(2)外语听说测试(占复试总成绩的20%)由学院按照专业学科和语种组织安排,包括对考生的背景提问、听录音做观点陈述和专业文献阅读复述回答问题三个部分;(3)专业综合测试(占复试总成绩的40%)考核要点:教育背景、毕业论文、研究或业务工作情况(非应届)、逻辑思维能力、语言及综合归纳能力、基础及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综合应用能力及相关业绩、基本政治态度及道德品质等等,每人约20分钟;(4)2020网络复试专业理论知识测试采用提交复试报告的方式进行;综合素质能力测试以面试的方式进行(个人陈述2-3分钟,考官综合提问15分钟);外语听说能力采用面试方式(个人自述1-2分钟,对话2-3分钟)。其他信息同等学力要求:(1)已修过8门以上所报考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且成绩合格;(2)同等学力不能跨专业报考;(3)须加试两门报考专业的本科课程。学制:全日制法律硕士[除专项计划定向法律(法学)学制为2年外]学制3年;非全日制法律硕士学制3年。参考学费:(1)全日制非定向、专项计划定向:法律(非法学)1.5万元/年,法律(法学)1万元/年;(2)全日制非专项计划定向:法律(非法学)1.5万元/年,法律(法学)3万元/全程;(3)非全日制法律硕士:1.5万元/年奖助学金(1)法学院设立法律硕士专业优秀学业奖学金,用于对综合素质和学业特别突出的法律硕士的奖励;(2)法律硕士助学金每人每年6000元;(3)并设置研究生教学助理、科研助理和管理助理,岗位助学金用于资助研究生生活费;(4)奖助学金资助不含委培生和定向生。发展前景: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一般在立法、审判、检察、执法、律师、公证、仲裁、金融、证券、企业法务、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等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就业情况较好。学长学姐反馈:“老师平易近人”“学习氛围好”“综合实力强”“实务能力强”“师资力量雄厚”

掠食者

知点考研:2020华中科技大学法律硕士(非法学)考研成功经验分享

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考研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正在备考或即将备考的学弟学妹们一点帮助,期待和大家一同进步一起提高。我相信青出于蓝胜于蓝,你们都是最棒的考研人,即使是疫情也无法阻挡你们追逐梦想的脚步!一、考研专业选择和择校1.专业选择选择专业要慎重,不能盲目跟风。考研给了大家再一次选择的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即使过程很辛苦,但也是痛并快乐着。决定跨考的学弟学妹们,也不要因为对新专业有许多未知而感到恐惧。考研之初我是想考学硕,但非法本的学生只能选择专硕,我也有犹豫过纠结过,但是学习法律是我高中以来的愿望,所以我最终决定跨考法硕。跨考需要经过一番斟酌,但只要选定了专业方向就请全力以赴,不要因为中途遇到困难就想着换专业。现在跨考法硕的人数越来越多,各大院校的分数线也随之水涨船高,竞争很激烈,大家要谨慎选择。2. 学校选择法硕相较于其它专业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它是全国联考统一命题,题型相对稳定,院校选择也可以根据复习情况进行适时调整。但是大家在一开始还是应该有1至2个目标院校,毕竟有目标才有前进的动力。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着无所得,所以大家在备考之初可以定一个踮踮脚可以够得着的院校。特别是本科是双非院校,相信很多人考研都有名校情结,希望可以读一个985、211的高校,其实我也不例外。综合考量地理位置、学校排名、专业排名之后,我们才能做出最终选择。江城武汉作为全国交通枢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相较于北上广生活节奏也不会过快,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都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华中科技大学作为Top10的985院校,可以提供更好地平台,校招时也有机会接触更多大企业。同类院校中华中科技大学的性价比也是最高的,每年的招生人数100+,因此复试线的波动相对较小。圆梦985和一群优秀的人一起学习,可能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我最终选择了华中科大。不管你选择了什么院校都请你坚持下去,因为最终实现梦想的你真的很酷。二、整体准备规划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考研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在每一个阶段都明确自己要干什么。我是从2019年3月中旬开始准备考研的,整个备考周期历时9个月左右。首先,你要查看一下你所报考院校的招生人数、历年分数线、报录比,算一下大概每门课自己要考多少分才可能通过复试,做到心中有数,大家可以借助报考院校的研究生招生网、研招网、新祥旭考研文库等进行查找。华中科技大学法硕法学和法硕非法学是统一划线,不区分录取名额的,法硕法学的试题难度相较于法硕非法学更高一些,从某种程度上对于非法学的考生是更加有利的。华中大历年的全日制招生总计划是150人左右,2020年研招网公布的招生总计划是130人,但实际上仍招收了150人,除去6个推免名额,留给统考生的名额是144,相比较2019年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减少了2个人。2020年本专业的报录比是17:1,而2019年的报录比是13:1,由此可见法硕的竞争愈发激烈。2020年复试线较上年涨了25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单科线调整为60分,有2个考生虽总分达到了复试线要求,但因单科未过线无法进入复试。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尽量做到“雨露均沾”,每一门考试科目都要用心复习。整体来看华中大的招生人数比较多,复试线在同类院校中也不算高,考试难度不算特别高,只要认真备考被录取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华中科技大学历年分数线其次,你要选择备考资料。其实考研资料不在于多,而在于要把资料看透。备考时我买了很多资料,但我根本没有时间看,而且这些没看完的资料让我很慌很焦虑。尤其是,备考法硕真的不需要太多资料。最后,要确定时间进度表。备考初期,要侧重英语和专业课学习,而后期则要相对侧重政治学习,把学习任务细化到每个月和每一周。7月之前是基础阶段,7月之后是强化阶段,暑假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这个阶段可以实现弯道超越。三、初试各科复习经验1. 英语备考资料:恋练有词、黄皮书、作文和翻译资料。背单词贯穿考研英语学习全过程,直到进入考场前每天都要不断的巩固单词。7月份之前复习重点是打好基础,要一轮一轮反复背单词,不能让单词成为英语阅读的障碍。单词书不在于多,也不在于你选择哪本单词书,只要选择一本单词书从头到尾反复看就可以啦。英语好的同学可以直接背单词书,如果英语底子薄弱些第一遍可以跟着老师的配套视频学习。前几轮过一本单词书的时间周期比较长,单词熟悉以后背起来就会很快,一开始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因为速度慢而心急。对于经常容易忘记的单词要用荧光笔做个记号,方便日后重点记忆。尽量选择在早上和晚上睡觉前这段时间记单词,去食堂吃饭排队时也可以用手机APP刷单词,每天保证背1-2个unit的单词,看单词的同时要看看附带的例句。英语练习只要刷历年真题即可,不需要练习其它模拟题。在真题书的选择上,我建议买黄皮书,因为它的答案非常详细,可以刷一下1998-2019年的英语真题。从7月份就可以开始真题练习了,这个阶段重点练习阅读理解、完形填空、新题型、翻译可以暂时放一放。保持一天做两篇阅读,平时就要给自己做限时训练,养成做完就对答案的习惯,如果写完就丢在一边很可能是在做无用功。在对完答案和看完详解后,可以逐字逐句地进行全文翻译并把不认识的单词记到单词本上,这一阶段重点背阅读中出现的高频词,特别要注意一些熟词僻义。如果时间特别紧张,也可以不做全文翻译,只把长难句翻译出来即可。留最近三年的真题卷不做,12月份作为考前模拟卷来使用。真题刷完后,还要二刷三刷N刷,如果第二遍正确率仍然不高的话可以听听唐迟老师的阅读课,自己多总结解题技巧。10月份开始要练习除阅读和作文以外的题型,做完题目之后可以听听相应的视频课。11月份开始要准备大小作文了,一开始可以背诵并默写20篇范文,背完之后可以自己着手写大小作文并总结属于自己的作文模板。12月份开始,每周进行一次考前整卷模拟,锻炼自己的答题速度,考场上切记写完客观题就要把答题卡填涂完整,不要等到最后填涂!2.思想政治理论备考资料: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肖四、肖八、历年真题、笔记。政治复习不宜过早,尤其是我们商学院大多数同学是文科生,政治学起来还是相对轻松的。六月份中下旬开始可以搭配徐涛的强化课看精讲精练,边听课边用荧光笔标记选择题和主观题考点。建议大家不用单独做听课笔记,我当时做了满满一本政治笔记,非常浪费时间而且后面基本上没用到,算是帮大家排雷了。听完一章的课做1000题上对应的选择题,1000题的主观题时间不够可以不做。1000题可以刷2-3遍,我是把1000题全部刷完后,听了一遍徐涛老师网课视频,红笔标记老师提到的可考性大的题和错题。11月份开始我开始做最近10年客观题真题,做完一套卷子后再听老师的讲解,同样红笔标记可考性强的题和错题。及时关注当年的时事政治,可以跟着老师每天背诵一点主观题答题素材。肖四肖八出来以后,每天做一套客观题,肖八的主观题可以不背只看答题思路,肖四的主观题要全部背诵,最好是分学科来背诵以便建立起知识体系。12月份背诵主观题的时候也不能忽略客观题,每天中午或者晚上最好抽出30-45分钟来复习之前的错题。2. 专业课备考资料:考试分析、基础配套练习、历年真题、刑法分则深度解读、讲义、法条分析及案例分析专项突破;高教版的“考试分析”是最核心的专业课资料,很多上岸的学长学姐总结出“得分析者得法硕”,“考试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一字不漏地把分析上所有的内容都背下来,这是不现实的。我是打印了新祥旭的讲义,搭配老师的视频课,进行各科学习的。我的笔记也都记在讲义上,7月以前考试分析我都没看过,大家千万不要像我这样,越早看分析越好,最好能在看基础课之前自己把分析看个2遍,再对照讲义听课效果更好。7月开始可以看各科的强化课了,听课的同时可以做历年真题的客观题部分,主观题暂时可以不做,可以看看答题思路。前期听课、做练习重在打基础、重在理解,没有理解前最好不要急于背诵。9月甚至10月开始背诵都是来得及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才能记得牢。开始背诵了之后就可以做主观题练习了,一定要自己写解题思路不能对着答案写,这样才能检验自己是否真的把知识点记牢了。法硕考试的痛点就是知识点太多太碎,总是前面背了后面就忘了,背起书来特别痛苦。大家可以尝试利用艾宾浩斯曲线来进行背诵,及时回顾才不容易忘记知识点。前两遍的背诵时间是最长的,20-30天一轮都是正常的,多背几遍之后花费的时间就会越短,最后可能只要7-10天就可以背完一遍。关注一些法硕公众号,它们后期会发布主观题背诵讲义,大家可以重点背诵这些主观题。11、12月可以关注上面推荐的这些老师的个人微博,他们会定期在微博发布主观题考点。民法和刑法都有法条分析题和案例分析题,准备该类题型可以购买杨硕和于越老师出的书“法条分析及案例分析专项突破”。我的专业课考的并不是很好,主要是题目做少了,大家一定要把真题好好做几遍,主观题也要好好练练,经常回顾一下错题和高频考题。多背几遍书当然很重要,但是不能一味追求遍数,背书走心了才会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四、复试准备经验由于疫情今年大多数学校采取了线上复试的形式,但是和线下复试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华中科技大学法律硕士复试历年没有现场专业笔试,由复试报告和专业面试、英语听说测试组成。复试报告主要是对某个法律问题的分析,可以提前准备。今年因为网络复试英语也取消了专业文献阅读和听力考核,英语相对来说变简单了。华中大的复试占总成绩的30%,占总成绩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今年最低录取分数355,刷掉的最高分369,高分不好好准备复试也会面临被刷的可能,初试分低好好准备复试也有逆袭的机会。复试报告占复试成绩的40%、专业面试占40%、英语测试占20%,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复试报告,复试报告间接决定了你的专业面试成绩。复试报告由五部分组成:简要介绍个人经历和受教育背景(200 字);你选择报考本专业方向的理由和优势(400 字);如被正式录取,你主要的专业学习、发展计划(1000 字);请你结合理论与实际,对某一法律问题进行论述和分析。(2000-3000 字);你曾经获得过哪些奖项、证书?请具实罗列,不用附件。往年复试报告都是要去招生网打印下来然后手写,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只能提交电子版了,不排除以后仍会要求手写,所以大家一定要保证书写时字迹工整,优秀的书写就是隐形加分项。复试报告中的重中之重就是第四部分,对于某法律问题的分析,一般要选取近年来的热点法律问题进行探讨,但是也要尽量避免选择特别特别热的话题,2019年很多人就选取了正当防卫作为分析点,看到最后老师们都出现了视觉疲劳,很难拿到高分。专业面试部分就是老师根据你的复试报告,随机进行提问,一般都是围绕你所写的法律问题进行提问。至于英语部分的复试,大家经过英语一的系统学习之后,都可以比较轻松应对。复试前可以看一些法律英语,以应对专业文献阅读,每天花一个小时左右听一下BBC或者VOA来进行听力练习。2020年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共有193人进入复试,复录比在1.3左右,往年大概是1.5左右,这个复录比算是比较友好了,进入复试阶段学会一些复试技巧,成为准研究生不再是梦想!五、关于考研心态考研注定是一场艰苦的旅行,一个良好的心态真的至关重要。考研过程中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出现,肯定会充斥着焦虑和不安,但这些都是正常的,要学会自我调节。特别是选择跨考的同学,考研初期对于如何学好陌生的专业课常常会感到困惑。我曾经也非常紧张焦虑,但后来我发现,只要踏踏实实跟着老师,认真听课,对于重难点知识反复听,这些知识点都是可以弄清楚的。11月份以后,很多考研人的心态都不太稳定,即使之前认认真真复习的同学也会偶尔感觉自己考不上了,如果到时候你们也有类似的感受,你要明白不是你一个人有这样的感觉。不要忘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数以万计地考研人与你同在,你的家人朋友老师都在关心着你,如果心情不好了跟家人朋友聊一聊就会好起来的。放弃很容易,但坚持很难,咬咬牙熬过去就好了。通过这次考研我真正明白了一个道理,不到最后一刻千万不要放弃,真的会有惊喜出现!衷心地祝愿各位学弟学妹一战成硕,未来前程似锦,在考研的路上遇见更优秀的自己!(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