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计算机研究生跳楼”这样的一则新闻上了热搜。研究生跳楼的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其实大家早已经司空见惯,甚至有些麻木。但是为什么研究生跳楼的事情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频频发生呢?我们先看看华科的这位同学到底发生了什么?陈同学在跳楼前写了七页长文,甚至在黑板上留了血书。原来这位陈同学天生视力较弱,家境也不是特别好。考了两年才考上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本来以为能够找到一个好一点的工作,能够回报父母的付出。但是他在华科的遭遇让他一次一次的凉了心。陈同学的导师,一心在外面赚钱,不用心的培养自己的学生。一年也不指导自己的学生几次,只让他去公司做事情,学不到知识。后来陈同学跟着实验室负责人,也是如此,实验室负责人也对陈同学不闻不问。加上陈同学自己没有找到工作,因此万念俱灰,最终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所有的悲剧的发生,都有着类似的一面。中国的研究生制度一直是导师负责制,无论导师好与坏,学生都没有选择的权利。老师控制着学生的毕业,就如同把握着学生的命脉一样,如果一个老师品德比较恶劣,就比如厦门大学的博导吴春明,武汉理工大学的导师王攀一样,甚至是上文提到的实验室负责人就会利用毕业这件事情反复威胁自己的学生,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从这些新闻发现, 跳楼的研究生一般都是身出寒门,研究生生涯是他们实现梦想和走向未来生活的关键时间点。通过几年的研究生教育,寒门学子可以找到一份工资不菲的工作,足以改变命运。但是如果这几年在老师的欺压下,甚至拿不到学位。对于他们来说,是没有退路的,背负着沉重思想压力的他们,有时候会走向极端!研究生跳楼屡见不鲜,这说明这已经是一个需要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了!造成这一事件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导师队伍需要整顿,研究生跳楼的来源大多来自导师。这些导师往往行为思想极为恶劣。作为教师不主攻教书育人,反而鱼肉研究生,让研究生成为自己赚钱的工具,甚至向研究生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导师通过毕业工作等要挟甚至威胁研究生,而使得研究生往往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无处反抗。导师的政治品德和专业技术知识必须过硬才能成为导师,不合格的导师必须要清除出队伍,不能成为害群之马。其次培养研究生的制度也存在问题,目前是导师负责制,是导师唱独角戏,导师的一言堂。学校和学院必须也要参与进来,能够有地方监督导师,有人牵制导师,更加合心合力的完成研究生的培养。研究生是大多都参与过中国的科研项目,是中国发展的栋梁之才,必须要让研究生的培养制度更加完善。最后研究生的心理辅导也必须要落实完善。研究生从失望到抑郁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在这些环节中,如果能够有心理辅导适当的干预,也许就不会有悲剧的发生!悲剧的发生,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接二连三的悲剧,研究生的辛酸,谁又能懂呢?
华中科技大学一直是国内顶级的高校,能够进入这所高校读研,一般都是很多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情,当然想要进入该校就读研究生,也是需要花费相当大的一番努力的。但是在2019年的9月2日,该校一名已经研究生三年级的学生在留下一篇万字长文控诉自己受到导师以及学校实验室负责人的不公平待遇之后,纵身从高楼一跃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此事发生之后,引发了诸多网友的惋惜以及对于相关导师的议论。而在事发后的第三天,华中科技大学在自己的官方媒体渠道发布了对于这期案件的回应,根据华中科技大学所发布的回应来看,华中科技大学对于自己学校的这名研究生的这次陨落表示悲痛和惋惜,而目前学校也在积极的配合警方对该事件进行彻底的调查。当然编者相信通过警方的调查之后,应该能够给当事学生家长和涉事的导师有一个合理的交代。不过,近些年国内研究生自杀的事件不断增多已成事实,社会应该对国内高校研究生的生存状态多一些关爱。在写这篇文章前,编者在百度里搜索词条“研究生自杀”,该词条的搜索结果有565万,这个数据还是相当之大的,再一次说明国内研究生的自杀事件,已经成为了学术界非常常见和严重的事件,那么这样令人惋惜和痛心的时间的症结在哪里呢?首先,很多人将研究生的自杀原因归结到了这些自杀的学生的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上。当然指责自杀者过于脆弱的,不乏一些过来人。一些已经研究生毕业的人,认为在读研的时候和导师之间产生一些冲突,延迟毕业等都是很常见的,他们认为研究生应该更看重自己的前途和自己的生命,即便是遭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也应该为了自己未来的好日子而忍下去,实在不能忍也可以拍屁股走人,完全不必要以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方式来为自己鸣不平。这么说当然并没有什么问题,就研究生能不能毕业和生命比起来,确实是非常不值得一提的事情,一些人以此为出发点,指责自杀者本身的脆弱似乎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人这个物种本身就是一个情绪化的物种,在很多的时候一旦陷入到了一些绝望的境地,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可能都会想到过终结自己的生命来结束对于一些困境的挣扎。当然这其中绝大多数的人挺过来了,但是没挺过来的就是以悲剧收场。所以编者认为对于这些研究生而言,设立相对应的倾诉的渠道还是必要的,尤其是在研究生面临毕业前,家长、导师甚至恋人等都对研究生要保持一定的额外的关注,及时把握他们的心理动向。如果一旦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在面临延迟毕业或者是无法就业的情况的时候,和处于这种境遇的研究生紧密相关的一些人一定要多给他们以关爱和关心,以免他们在某个时刻走上绝路。其次,部分人将研究生的自杀归结到了部分导师的行为中。很多人认为能够让研究生自杀的导师,本身也是有着非常恶劣的、无法被谅解的行径的。比如曾经有自杀的研究生曾经透露出要给自己的导师接送孩子、打扫家庭卫生等,这种逾越了研究生和导师本身的指导范畴的行为,导师确实不应该让研究生来做。当然部分导师对自己指导的学生提出一些逾越道德界限的要求的,则更是让人痛恨。除此之外,导师对于自己指导的学生的延迟毕业等影响学生未来比较严重的决定,是否是合理的要求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部分导师仗着自己对学生的毕业有着绝对的生杀大权,就开始借此把学生玩弄于鼓掌之中,有的导师甚至为了某个学生能够多为他服务一年,故意延迟该学生的毕业,这也是在学术圈真是存在的案例,虽然说这种案例并不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在各高校中,这种案例并不在少数。整体上来说,这些导师之所以能够对自己指导的学生肆无忌惮,根源在于导师目前对学生能不能毕业是有着绝对的决定权导致的。所以频繁的研究生自杀,也让很多在读的研究生都开始质疑目前的高下培养研究生的机制问题,很多人认为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缺乏对导师的约束,一些心术不正的导师,很容易对研究生的身心造成非常大的伤害,这些伤害最终导致了这些研究生可能走上非常极端的道路,甚至是终结自己的生命。在这两种认为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目前的研究生在培养的过程中缺乏沟通,尤其是对于不良情绪的沟通是非常缺乏的。首先缺乏的是对于研究生心理状态的沟通。国内的研究生的年龄,大多数都是集中在25岁只有,这部分年轻人基本上和家庭的沟通是完全中断了的,因为这部分年轻人已经基本上是走上社会了,和家里沟通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报喜不报忧,一方面家庭对于自己的忧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徒增家长烦恼,而另一方面则和社会整体的价值有关,很多这个阶段的年轻人认为自己在这个年龄阶段,不应该再给家长添麻烦,所以在这个阶段的研究生遇到麻烦,大多是都是自己扛,当然学校也没有一个心理疏导的地方。其次缺乏的是研究生对于自己导师不满的沟通渠道。在目前看来,研究生一旦进入学校之后,选定一个导师的话,基本上就要跟着这个导师一直到毕业,换导师虽然是可行的,但是大多数导师都会碍于情面,而一旦研究生对导师的一些决策不满,基本上只能忍气吞声,而如果这名导师的品性恶劣故意欺压研究生的话,这名研究生也是无法将这种其他通过正规的渠道来表达出来,也无法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所以整体上来看,研究生的教育是缺乏沟通渠道的。所以就目前来看,国内研究生的自杀事件的增多,和研究生培养机制中沟通渠道的缺乏不无关系,如果想要避免更多的研究生走上绝路,在研究生的培养机制中,加入一些沟通和反馈的渠道,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新闻回顾:1、跳楼的研究生9月2日的早晨,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陈泽民从学校的西区教学楼的5楼跳下,结束了年仅27岁的生命。陈泽民在选择跳楼的那天早上,在QQ空间上传了《狗血的研究生生涯》一文,并在文末留下了网盘地址,内有一个名为“自述”的文件,即《狗血的研究生生涯》PDF版本,一共7页。在这些证据中,陈泽民公开了自己的研究生学生证等相关证据,力图证明自己的描述都是真实可靠的。陈泽民是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2019年本该是毕业离校的日子,却因为一个徐海银教授的压榨选择跳楼,背后多少唏嘘已经难以言说。陈泽民是河南滑县人,从字里行间看得出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只希望学成毕业之后回报加重年迈父母。如今,陈泽民的父母从河南赶到武汉,看到的是自己孩子一具冰冷的尸体,和校方一句简单的说明,作为普通人,我们又能要求多少呢?2、网友的不解在陈同学跳楼之后,我们看到网络上很多年轻的学生在发问:“好端端的为什么选择跳楼呢?换老师不就好了吗?”关于这个问题,发问的人蛮多都没经历过工科学校的研究生培养,不知道培养制度。到了研究生阶段,一切都是跟着导师走,导师有一切话语权。在陈泽民事件中,徐海银本该指导学生,但是徐海银却顶着教授的名头,一心经营自己的公司,还压榨自己的研究生来为自己的公司打工。所以,我们应该看到,为什么不换老师?因为个体学生在指导老师绝对权力屈服下,根本没有话语权,这才是陈泽民没有任何机会的根源所在!更有甚者指责陈泽民是心理素质太差,咎由自取。逝者已逝,我衷心希望网络上的键盘侠可以尊重死者。二、徐海银们还有多少?最近几年,我们见证了西交大研究生学子不堪忍受导师压迫,不堪忍受照顾导师生活琐碎,而选择自杀;今年年初,2018级学生任某不堪忍受老师辱骂选择自杀……再加上现在9月#开学#季发生的这起自杀事件。报道出来的高校学生自杀有多少,又有多少是压着不让发布的,我们又知道多少呢?对于很多人不理解徐海银们的权力和自己经营公司的规模,我在这里可以给大家简单介绍下,无法细致描述,点到即止,希望粉丝们能理解!徐海银所在的计算机系,大部分老师在校外都有自己公司,在出差做技术顾问的同时,派遣学生远程指导实际操作。公司财务开票,以自己的公司起头,但是公司的法人一般不是自己的名字担任。有的教授会找自己的姐姐、兄弟等家里人,有的导师会找信得过的学生担任法人,因为大学生担任法人,国家有激励政策。其实,导师在校外开公司,不只是计算机系的独享,我所知道的土木工程系,在校外开公司,以监理和评估公司的身份注册的,比例高达75%。一方面是很多偏远高校,譬如贵州大学,经费不足,人才留不住,一方面呢?是中西部城市,导师想着法儿,拼命的捞钱,教授的那点工资拿来零花——自己公司的经营才是收入的大头啊!写到最后,涉及到目前高校的导师权利制度分配问题,涉及到大学老师校外开公司却打着大学的名头问题,涉及到很多方方面面,无法细致地展开来说。但是陈泽民的死,当我们了解更多之后,请不要简单指责陈泽民是因为心理素质太差,才会导致他个人的悲剧!
作为一名在读研究生,当看到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的这个噩耗后,真的特别特别难受,这种难受更多的是一种感同身受,也为他非常痛心!还记得自己曾经为了那个研究生梦,辞职以后租住在不足10㎡的出租屋里,在寒冬的凌晨,上完夜自习独自走在无人的大街,蜡黄的路灯却照不亮自己脚下的那一片路,时常会被路上的坑坑洼洼绊倒,眼泪就止不住地流。常常忍不住要问自己,你这么坚持,到底是为了什么?相信,每一位准备考研的同学,都跟我一样,有一个研究生梦,这个梦在我们的眼里,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愿意为之放弃一切娱乐活动,放弃暑假陪伴家人的时间,乃至于不惜与自己的男(女)朋友分手。我们愿意将自己的一切时间,所有精力都放到考研复习上,只为内心深处的那个研究生梦。有些同学,可以为了这个研究生梦,失败了再考,再失败再考,最终梦想得以实现。但是,等我们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考上了研究生,满怀欢喜地来到大学,报到以后,慢慢地才发现,自己原来心心念的那个研究生梦,真的只是个梦而已,与现实中的差距大的不是一点半点。无论是学校的科研环境,还是自己的导师,自己的师兄师姐,总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毕竟,在这个圈子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忙不完的事,导师忙着自己的课题、忙着自己的项目,师兄师姐忙着自己的毕业论文,自己的实习、找工作。这一切又看似那么合情合理,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有点纳闷,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了?其实,当我们陷入这种尴尬的局面中,不是由任何单纯的一个人造成的,而是所有人综合作用的结果,当然,也包括研究生本人。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从头到尾就错了,很多时候,都失去了自己的主见,我们将自己的前途与命运过于依赖导师,依赖于师兄师姐,到头来,才会发现,原来一切都靠不住,大家都是为了自己。这就是主要原因。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都首先要想着自己多一些,因为我们都要毕业,我们都要找工作,我们更应该想着自己的论文,自己能否学到东西,对我们找工作有什么帮助?有些时候,真的很多机会都需要我们自己去主动争取,需要我们自己去抗争。虽然,这一切看起来很难,但是,我们要知道,读研究生哪有“轻松”两个字。所以为了自己的研究生能够顺利毕业,在这里,我给大家几点建议,送给正在读研或者准备即将考研的同学们,大家一起共勉!1.读研究生并不轻松,转变本科思维很重要研究生,之所以叫做研究生,不叫实践生,就是在于“研究”两个字,这个过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导师也好、师兄师姐也罢,只不过是一个引路人,乃至于可能连路都不给你引,所以,必须要依靠自己。我们必须要转变思路,不可能什么都要别人来告诉我们怎么做,很多时候,都需要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摸索,自己去研究,当然,在有导师给你方向的时候,也许要轻松不少,但是,没有,也没关系,不要抱怨,不要怨天尤人,多主动寻求别人帮助,即使是别的导师,也会愿意为你指导一二。2.时刻都要有自己的主见与计划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陷入被动,就是因为长期太过于被动,导师说然干啥就干啥,师兄师姐让干啥就干啥,在读研期间,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并且还要立正言辞的提出来,与导师讨论,被毙了大不了我们再找一个,总之,要掌握主动权,其次,还要有一个详细的计划,这个计划是与自己毕业息息相关的,什么时间段该干什么,提前跟导师说清楚,一般是不会难为你的。如果,我们一直处于被动状态,那么我们就会很难!3.处理好人际关系很重要一个小实验室,小课题组,就是一个小社会,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如意小算盘打的啪啪响,都想着自己,没人会主动替你着想的。所以,不要有任何奢望,毕竟,大家都不容易,大家都很忙,所以说,与他们搞好关系,不要闹僵,有问题多去主动请教他们,他们还是很乐于帮助你的。读研期间,搞好人际关系非常重要!4.调剂好自己的心态,什么事情都看开一点,我们的人生不光有读研这一条路这一点太重要了,因为读研读博期间,压力真的很大,特别是遇到不负责的导师,不好相处的师兄师姐,再加上课题毫无进展,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让一个本来阳光开朗的大男孩瞬间崩溃的。所有的爆发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都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日积月累,然后终于崩溃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时时刻刻调节好自己的心态,释放压力,将问题尽早解决,不要拖着,也不要压着,可能最后让你崩溃的就是一件看似非常不起眼的小事。永远要记住,实在不行,我们还有最后一条路要走,我们可以申请退学,身边就有同事,在读研期间,发现自己真的读不下去了,然后申请退学,去找工作,人家照样混得不差。一切经历都是有价值的,都是我们人生中的一笔财富,毕不了业的研究生同样值得喝彩,至少我们曾经拥有过。最后,希望这件事,能够引起无论是研究生还是导师们的一些反思,很多时候,一个研究生对你们来说,也许可有可无,也许只是被当作给你们打工的一个员工而已,但是,对研究生本人来说,却是他的全部,他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才有了今天,并且他一直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着,他们没有做错什么!他们那么听话!那么可爱!但愿,所有导师,都不要忘了,自己还有一个职业,叫做老师,当你们被学生叫一声老师的时候,内心是无愧于心的!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陈泽民跳楼事件,校方12日发出最新通报!2019年9月2日起,一篇名为《狗血的研究生生涯》的文章在网上流传,引发热议。写这篇文章的疑似一名籍贯为河南滑县的研究生陈泽民,已在华中科技大学跳楼身亡。得到这一线索,大河报记者第一时间赶赴武汉采访,采访其家属、同学、校方等,试图还原事件真相。12日,华中科技大学官方网站就此事发布调查结果,针对陈泽民在自述书中提及的研究生生涯中导师徐某某对其不负责任、实验室负责人石某“刁难”的情况,校方做出回应。通报如下:9月2日,我校一硕士研究生不幸坠楼身亡。事件发生后,学校立即成立工作专班,全力配合公安机关进行调查,积极做好善后事宜。同时,学校成立调查组展开调查。调查期间,已暂停相关导师的研究生教学、指导工作。调查的主要情况为:导师按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为培养学生的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安排该生到有校企合作项目的企业实习实践。学院按照规定向该生发放奖助学金,第一年向其发放三等学业奖学金4000元、助研金4000元,导师发放科研津贴4000元;第二年发放二等学业奖学金8000元;同时,连续两年按每月5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导师按照培养方案对该生进行指导,并要求其每周汇报进展情况,但对该生在学业中出现的困难帮扶不够,对其思想波动主动关心不足。依据相关规定,决定停止导师徐某某研究生招生资格两年,对团队负责人石某进行批评教育。学校将深刻反思,进一步加强学生培养教育工作,加强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怀和帮助,营造更好的成长成才环境。学校对该生的不幸离世深感悲痛,目前善后事宜已妥善处理。感谢社会各界对学校和学生的关心。回复关键词获取小编的爱喲关注大河报,在聊天对话窗口:回复【活动】查看最新活动资讯!回复【工作】查看最新招聘资讯!回复【地铁】获取郑州地铁路线!回复【大巴车】获取最新最全大巴车时间路线!回复【记者】获取大河报省市记者联系方式!回复【生活技巧】获取更多生活小知识!都是干货!回复【健康】获取健康秘笈!回复【大河早新闻】查看往期大河早新闻!回复【限行】查询郑州每日限行尾号,查询最新限行动态!回复【天气】查询最新天气情况!回复【落户】获取郑州最新落户指南。回复【停电】获取郑州最新停电信息,简单查询停电来电。回复【城市+公交】获取出行路线。回复【公租房】即可获取郑州公租房申请的详细指南。回复【小区+房价】获取小区的房价数据。回复【身份证】获取身份证补办、换证、临时、异地资讯。
近日,在校研究生陈某跳楼自杀案及其题为《狗血的研究生生涯》的遗书,将华中科技大学推上了热搜,并成为网民关注的热点。在对陈某自杀致死表示遗憾和痛惜的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老王也建议那些已成为或即将成为研究生的莘莘学子及其家长,要汲取陈某的教训,加强自己或孩子的情商培育。因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情商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智商,尤其是成年之后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之时尤甚。大学毕业、步入研究生课堂,绝大多数学生早已年满十八周岁,已经是成年人了。这时,他们需要独立面对同学、同事、同业对手的激烈竞争,需要处理与导师、单位领导以及目标客户的复杂关系。因此,与人相处的礼仪方式、交流方法等必要情商是他们必须掌握好并熟练运用的重要技能。只有具有较高的情商,他们才能以自己的积极乐观、诚实真诚赢得自己的导师、单位的领导与同事、目标客户以及其他关系人的认可、信任、肯定与支持。网传《狗血的研究生生涯》通读陈某的遗书发现其情商偏低,在处理奖学金与补助、学习与实习、写论文与参与校招等事项时,方式方法相对简单,导致与老师徐某、石某的关系不融洽,进而被延迟毕业且没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学业不佳、工作难找以及生活不如意,致使陈某压力颇大,最终走上了轻生之路。梳理陈某处事不妥之处,主要有:第一,作为徐某唯一的硕士研究生,在开学后陈某没有积极主动的联系徐某。而且,在与徐某第一次见面时,是徐某在办公室等待着陈某。从这一点来看,陈某有失作为学生的必要礼仪。第二,在看到徐某办公室的桌椅有灰尘、闻到室内有霉味的情况下,作为学生,陈某也没有主动去清扫灰尘、收拾桌椅。如果陈某主动帮助徐某打扫办公室的卫生,他们的关系一定会比较融洽。有哪一个老师会不喜欢有眼力见,且勤快主动的学生呢?第三,在知晓自己拿的是三等奖学金时,陈某心有怨言。是可以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式与石某沟通的。但是,陈某却在凌晨两三点的时候给石某发短信,这个时间段一般人都在休息啊。同时,第二天还是石某打电话叫醒的陈某,并做了解释工作。第四,在处理写毕业论文与参与校招矛盾一事时,陈某没有与导师进行有效沟通,导致“两头忙,两事都没做好”,论文没写好,校招也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第五,陈某首次去徐某介绍的公司上班,尽管是实习单位,无论客观条件如何都要打好提前量,迟到是不可以的。但是,陈某迟到了。……逝者已逝,愿陈某在天堂不再烦恼和忧愁。我们在痛惜陈某的同时,更要汲取陈某的教训,切实加强情商培育,提高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这样,我们在遇到所谓的“渣”人时,无论他是老师、老板、上司,同学、同事、同业对手,还是亲戚、朋友,亦或是你的男(女)友,他们都不能“渣”到你。内因是基础,是关键;外因是条件,是补充。做最好的自己,才能更成功,更幸福!
"当长途大巴缓缓驶入武汉市区,我坐在窗前努力想要看清窗外的每一条街道……一想到接下来的两年自己将要生活在这里,心中禁不住有些激动……"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陈泽民,在留下一封长达7页的"遗书"后,告别了这个世界……9月4日,这封《狗血的研究生生涯》文章曝光后,引发舆论热议。据澎湃新闻报道,当日,针对研究生跳楼事件,校方党委宣传部做出回应,对此事件表示惋惜和悲痛,学校方面也正在全力配合警方调查。图:网络图片事发9月2日,陈泽民在校内坠楼后身亡,他生前是该校计算机学院2016级专业硕士生。而从陈泽民留下的7页长文遗书中得知,他生前疑似和导师发生过不愉快。陈泽民在文章中写道,他是在2016年8月入学的,因为导师徐某某时常不再学校,他真正见到自己的导师是在9月7日。在导师徐某某回校后,便建议他在校外的一家公司兼职,之后公司每月会给予他300元的"补助"。当时的陈泽民正在学校石老师的项目组,但几番考虑后他答应了徐导师,并离开了石老师的项目组。图:大学陈泽民在文章中提到,自己上班的第一天时,曾经和石老师说了这件事,随后石老师变脸打电话给徐老师,并怒气让他别管,先回去。陈泽民本以为事情就翻篇了,但是没想到,第一学年奖学金评定时,石老师公开宣布,给他三等奖学金,对此,陈泽民十分疑惑,为何成绩排名前列的他,只获得了三等奖学金4000元,而除去他,剩下的同学都是二等奖学金8000元。而兼职工作坚持了大概一年后,他也开始迷茫,因为自己每日兼职工作,根本没有做过项目,学到的东西也很有限,并不是主流知识……图:陈泽民除了文章中提到奖学金评定、公司实习等经历,他后期也感到很纠结,临近毕业时,大家都陆续找到工作时,唯独一直在外兼职的他,还在原地迷茫徘徊。而除了就业问题,他还存在毕业难题,因为徐导师时常不在学校,所以他写论文期间也遇到了障碍,他曾描述,那段时间"几近绝望"。为了写论文,他又回到了石老师项目组,但问题没解决,最后他提出延期毕业。7篇长文被公布后,其真实细节还未得到证实,校方也在积极配合警方调查。真相尚不可知,但陈泽民的离开,也是让人十分难过与哀伤的……曾经那个意气风发、满怀希望的来到武汉的少年,最后从楼上跳下去告别了这个世界。图:陈泽民留下的7页文章文章最后他感慨写道"父母为此付出无数的汗水,如何回报"。而在离开前一小时,他也曾更新自己的动态,并写下钱钟书在《围城》中提到的一段"葡萄论","到底是什么乐观,什么是悲观?"抛下一个疑问后,陈泽民从校内的5楼纵身跳下……根据大河报报道称,家人和朋友眼中的陈泽民,是个乐天派。虽然家境贫寒,大学时期还在用翻盖手机,但是他向来是对家里报喜不报忧,据了解,陈泽民还患有一种"白化病",头发天生呈金黄色,皮肤发白。因为疾病的影响,他天生患有弱视,平时看电脑需要趴在屏幕前,甚至靠放大镜,即便这样,他的成绩还是名列前茅。图:网络图片事发后,陈泽民的家人来到他生前宿舍,取回了他的遗物,其中的一个抽屉里,还放着爸妈过年时给他塞的牛肉干,平日勤俭的他还剩下一些,没有吃完……据澎湃新闻报道称,9月4日,该校大概为宣传部工作人员回应此事,对学生表示惋惜,目前正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也会协助学子家属处理相关善后事宜。
今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生跳楼自杀!在长长的遗言《狗血的研究生生涯》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经过:陈同学二战考上华科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后发现带自己的导师徐老师一心只顾着赚钱,安排他到自己开的公司当廉价劳动力,一年过去,没学到东西也没拿到报酬,所托非人;另一边负责整个小组项目的石老师因为陈同学经常不去实验室,项目经验不够且产出不达标,奖学金评定给了三等,临近秋招,石老师想帮陈同学发论文,可陈同学连老师安排的论文文献没有看完,石老师对他更加有意见。于是,在论文未完成延期毕业、周边同学拿到大厂offer、自己一无所有、导师不管不顾、项目老师“刁难”、自己家庭贫困的情况下,陈同学在教室黑板上留下了血书遗言,跳楼自杀!已经是华科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了,只要顺利毕业就可以在华为、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公司拿到年薪几十万的offer!已经属于高级知识分子的行列了,为什么还会如此想不开?可就是在这种“唯导师论”的硕博教育制度下,他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以血告别世界!徐老师作为导师不负责确实不假;石老师除了严格一些,看起来也没什么过错,一个经常不去实验室的学生拿低档奖学金无可厚非;整个过程中,陈同学性格上的敏感脆弱、不会处理人际似乎也有关系。但是秉着“死者为大”的态度,多妹也只能惋惜。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研究生、博士自杀案件被爆出后,原本河清海宴的高校学术圈不再惹人仰望,反倒是“学徒制”的研究生、博士教育惹来了诟病,有激愤的人甚至将其称之为“灰黑的肮脏”!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年轻人,正在被“伪学术”毁掉!12016年5月,“轰”的一声,上海青浦区的一家蜡业公司发生爆炸,包括华东理工大学研二学生李鹏在内的3名人员被炸身亡,这家化工厂是李鹏的导师张建雨亲手创办。事发当天,李鹏被导师安排在这里进行中试放大实验,而这种实验的危险性要比实验室条件下大成百上千倍。导师张建雨每天忙着外出培训、办企业、谈业务,张建雨原本想把这间工厂打造成一家上市公司。李鹏(左)和他的导师张建雨(右)发生爆炸的化工厂2017年12月,29岁的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杨宝德从宿舍出走,后被发现溺水身亡,其女友在网上发表了《名校博士不堪导师奴役自杀身亡,导师冷漠无情不闻不问》的文章。指明杨宝德的博士生导师周筠对他的要求早已超出了师生关系的底线,明确提及或暗示的要求还包括: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等……2019年1月,同济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陆经纬给自己的导师的发了最后一条微信:我去跳楼了,学院章小清教授会找你谈的。据爆料,临近毕业,导师要求陆经纬为自己完成2篇难度极高的学术论文,不完成别想毕业,寒窗苦读却因为导师要挟难以毕业,陆经纬跳楼了。2为学术深造的的年轻人不仅要做导师老板手下的廉价打工仔,还要帮导师承担不在其分内的高难度学术论文,甚至要做导师的个人秘书兼勤杂工!在学校是人人尊敬的老师,出了校门就是满嘴生意赚钱的老板,用着廉价的学生劳动力,用“不能毕业”来要挟学生顺从听话,就是中国高校学术圈“不可言说”的现状之一。从“老师”到“老板”,从“学生”到“包身工”,这样的称呼多少都涵盖着硕博教育的无奈。众所周知,工科类专业课题多,导师除了承担校内相应的学术科研项目,一些有能力的导师还可以和外面企业合作拿到商业性项目,项目由手下的学生完成,适当给几百块补贴,学生和导师的关系就成了“雇佣关系”,近些年,人文社科类的专业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有个同学小北在读新闻类硕士研究生,其导师名下有三四家文化传播公司,他们除了日常上课学习,闲暇的时候会被导师叫去自己的公司撰写商业项目策划书,剪辑视频。幸运的是,他们导师每月都会从收益里给学生近千元的补助,而且还会推荐比较好的实习机会。小北告诉我:“我们导师算好的,有别的导师不仅抠门,甚至还会要求手下的学生女硕士去参加一些商业酒会,学生在那种场合根本无所适从,如果拒绝,导师就以延期毕业威吓!至于取快递、接孩子这些工作在师生关系中更非常普遍!”现行高校教育培养计划的“唯导师论”,让导师成为掌握生杀大权的根本,遇到有师德的老师是学生的幸运,而遇上师德沦丧的老师则是学生的灾难。3古人云:“德位相配,有所作为,德不配位,必遭灾殃。”从事教育、医疗的行业,我们对德行往往有更深的追求,因为一些细节都可能对人的一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我认为,金融行业从业者也同样适用,金钱是最俗却也最实际的东西,平台要做好“德位相配”的打算,保持初心,有所敬畏,手中是千万人家的信赖,眼中是对行业谨慎的决心!当有网友开始讲责任归咎于学生自己情商低、情感脆弱的时候,多妹只想说:“我们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也无法感知他在自杀那一刻的决绝,任何妄言都是伤害!”在我看来,除了体力上的劳动,高校人际学术圈“人情世故”的处理,同样难倒了不少心思单纯的学生,也是不少学生难以触碰的噩梦。譬如这次华科跳楼事件中,他的导师和石老师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不可说的同事关系,单纯老实的学生无法从中察觉处理。本应为陈同学解释的导师失言,本应做好沟通的两位老师集体有了情绪……在一次次左右为难中,很多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很难领悟人情世故的奥妙,也没有人点破,这种人际转圜的无力感难以描述。4直到现在,我仍觉得这是一个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我们总是去关注最后压死骆驼的究竟是哪一根稻草,却往往忽略了骆驼一直以来都承受了太多。从陈同学,到陈同学的导师,甚至是石老师,任何一个环节做好,都不会出现9月2日华科教学楼的纵身一跳!想想吧,人生有很多光阴,读研读博也只是两三年的光景,学生无法左右师生关系,只能在排解中成长,但我们或许也该看到高校学术圈中存在的问题:本应是“老师”,如今成了“老板”,这可能是学术圈最大的荒谬吧……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获得的年度“成绩单”长啥样?2020年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他们成绩优异共获得全国一等奖11项较去年增加3项全国二等奖39项全国三等奖58项全国优秀组织奖6项全国优秀指导老师7项更多精彩,一起来看经过两年工作的探索,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已逐渐形成支持研究生参与各项创新系列赛事的组织体系、工作体系、指导体系以及保障体系,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全方位动员校内师生积极参与到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去。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影响,研究生均在家完成科研任务,为了顺利推进各项工作,学校将“系列大赛”的校赛评审答辩、参赛动员会、赛前培训交流会、获奖队伍经验分享会等均搬到线上,共开展各类线上指导交流工作50余次,机械学院、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光电信息学院、电气学院、能源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公管学院等相关院系也积极参与到各项工作中,使得此项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据悉,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已连续举办8年。“系列大赛”以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研究生为主体,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参与为支撑”的运行模式,打造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努力探索利用社会资源协同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20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优秀团队名单“华为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全国一等奖项目名称:用于机器人高效路径探索的GVD硬件加速器设计获奖单位: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指导老师: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王超、余国义团队成员:詹翊、王前进项目简介:该项目提出了可工作在旋转模式和矢量模式的快速收敛CORDIC,并基于其高精度和低功耗的特点进一步提出了高精度、低功耗和低硬件开销的GVD硬件加速器,从而实现机器人系统更高精度和更高能效的路径探索。“兆易创新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研电之星”(全国仅三支队伍荣获此称号)项目名称:高效、可靠、强劲——大功率无人机动力系统颠覆者获奖单位: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指导老师: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蒋栋、刘自程团队成员:李安、高加楼、王启元项目简介:该项目针对大功率无人机动力系统提出了三个颠覆性的创新技术,用于全面提升无人机动力系统的性能。在电池方面,通过大幅度的提升系统电压等级,降低电流损耗,全面提升系统效率。在电机方面,通过设计基于新型磁钢结构的多相化电机,优化转矩输出能力,并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在电机驱动器方面,通过全自主研发的串联绕组型电驱方案,提升一倍的动态调节性能和调速范围。新型动力系统性能优势明显,在交通电气化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兆易创新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项目名称:混动系统用高性能双机电端口电机系统研制获奖单位: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指导老师: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曲荣海、李大伟团队成员:梁子漪、刘旭、赵钰项目简介:该项目为打破国外对混动系统核心技术的垄断,另辟蹊径提出了基于双机电端口电机的非接触式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发动机高效运行和输出端口转矩与转速可控,具有高集成度、高可靠性和低振动噪声的优势。采用新型转子结构、集成绕组方案和先进的控制算法,使系统转矩调节能力提升5倍、冲击波动大幅下降,这种高性能的双机电端口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项目名称:一种欠驱动刚柔耦合双驱气动抓手获奖单位: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指导老师: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吴志刚团队成员:朱嘉淇,柴治平,黄炳康,向家涛,冯陈泽芳项目简介:该项目参考人手结构创新性地提出一种欠驱动刚柔耦合双驱气动抓手,通过刚性机构和软体结构两者的变比驱动,大大提高其抓取范围并兼顾精度,抓取重量上限超过现有软体抓手6倍以上。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项目名称:高铁车体机器人焊缝打磨感知、决策与预测技术研究获奖单位: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指导老师: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严思杰、徐小虎团队成员:沈妍、杨泽源、王选、周壮、王宏丽项目简介:该项目围绕高铁焊缝机器人打磨过程中机器人对焊缝的测量、轨迹规划、加工质量评估展开系列研究,提出了基于改进的LSTM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融合先验知识的材料去除在线预测模型,开发了在线轨迹规划插件,实现了焊缝余量的准确预测与待加工区域的轨迹自适应规划,完成了高铁焊缝机器人打磨从测量信息到轨迹规划及加工质量评估的闭环反馈。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项目名称:基于人机协同控制的智能康复跟随机器人获奖单位: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指导老师: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 黄剑团队成员:晏世豪、晏箐阳、王恩凯、李小龙、刘砚项目简介:该团队因此团队设计了针对下肢运动能力轻度受损人群的康复跟随机器人,其特点是在用户侧面跟随,同时提供康复训练和行走辅助功能。团队通过运动轨迹建模行走意图,并通过循环神经网络估计未来行走轨迹。在得到预测轨迹之后,通过模型预测控制实现了侧面跟随控制。在机器人跟随过程中,团队通过PCA数据驱动的方式实时监测用户的运动状态。“杰瑞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项目名称:高温高压井下测井仪的极端热管理系统获奖单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指导老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罗小兵团队成员:蓝威、王宇君、彭嘉乐、马一鸣项目简介:该项目从工程实际问题出发,围绕测井仪内部电子器件在高温井下作业面临的热失效问题,提出了基于高真空多层绝热原理的绝热技术,隔绝高温环境的漏热。同时,自主研发了石墨纳米片/石蜡复合相变材料并成功模块化封装,以存储电子器件的自发热量。为提高换热性能,提出了针对分散热源的分布式储热方法及针对大功率器件的导热储热一体集成方法。所设计的极端热管理系统保障了测井仪在高温高压井下的正常作业,助力我国超深井的勘探事业迈上新台阶。“杰瑞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项目名称:高效低成本农林废弃物热解油电催化提质装备获奖单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指导老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汪一、向军团队成员:邓伟、汪雪棚、陈元静、邓增通、熊依旻项目简介:该项目首次开发了热解油电催化提质装备,旨在实现温和条件下热解油全组分一锅法提质,将热解油转化为醇类烃类产品,同时提取有机酸,解决热解油腐蚀性难题,提质后产品适合储存运输,便于后续深度加工或直接利用。该装备可耦合可再生能源供能,实现提质过程零碳排放,系统规模灵活,便于构成分布式系统,在农林地区直接布置。该装备如能商业化推广,将突破热解多联产技术提高其综合效益的瓶颈,并将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具备显著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杰瑞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项目名称:可再生竹纤维构筑能源器件“绿色”脉络获奖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指导老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会巧、孙庆丰(浙江农林大学)团队成员:符金洲、肖娉、张瑞旺、王汉伟(浙江农林大学)、陈逸鹏(浙江农林大学)项目简介:该项目以能源器件为依托,探索了可再生竹材在高值高效领域的应用。该团队将竹材中的纤维素应用于电池的正极、负极、隔膜等三个关键部位,成功构筑了全纤维素电池。不光实现了传统电池组件的绿色化替代,还进一步实现了性能的提升。其中纤维素基的正极无需集流体,并且活性物质载量可高达90mg/c㎡,强度高,柔性好;纤维素基硅负极可实现高达92%的硅载量,并且具有极佳的柔性。“华为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项目名称:载波恢复算法设计及实现获奖单位:物理学院、管理学院指导老师:数学与统计学院 路志宏团队成员:李智、皮鉴源、季秋涵项目简介:本项目对芯片的载波恢复算法进行了研究。研究对光纤的色散以及相位噪声进行了系统建模,选择合适的插值方法并对各个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建立了考虑线宽和色散的多约束规划模型,通过蒙特卡洛方法进行求解,给出最佳Pilot开销,并设计了CR算法。项目还建立并求解了考虑资源和性能的多目标优化模型,给出在不同应用环境下自动优化位宽的方案。“华为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项目名称:芯片相噪算法设计获奖单位: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指导老师:数学与统计学院 廖俊俊团队成员:杨正、周佳君、童天昊项目简介:光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是光通信系统的“心脏”,可以通过信号均衡算法有效提升系统容量。我们针对光通信系统中相位噪声的损伤机理与补偿算法展开研究,首先搭建了色散、相位噪声和加性高斯白噪声相互作用的信道模型,以此提出了导频辅助相位估计与补偿算法,研究了线宽和色散对于算法性能的影响;然后从硬件实现的角度分析了算法实现方式和复杂度优化结果,进一步将优化方案应用在典型的相干传输链路模型中,为实际芯片设计提供借鉴。“华为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项目名称:降低汽油精制过程中的辛烷值损失模型获奖单位: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指导老师: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新宇团队成员:韩冬、李望铭、张韵项目简介:本文针对现有技术在对汽油进行催化裂化过程中会降低汽油辛烷值的问题,首先结合汽油精制工业背景,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与预处理;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操作变量分别建立筛选模型;接下来分别建立基于多元线性回归、 随机森林、梯度提升回归的产品辛烷值预测模型,预测精度可达94%以上;最后建立主要变量操作方案优化的线性规划模型,对部分样本的主要操作方案进行优化和分析,并对模型进行了可视化展示。在“系列大赛”中,华中大研究生努力走在创新最前沿的身影令人印象深刻。与此同时,华中大与兄弟院校在比赛中互通有无,共同进步,为培养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做出贡献。亲爱的HUSTer们你们知道吗2021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将承办第三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新的篇章将在这里开启在追求卓越的征程上继续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华中大研究生们你们真的很棒请继续加油!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文字 / 谷宗洪 编辑 / 汤宜人 郭雨辰 校对 / 范千
9月2日,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6级研究生陈泽民从5楼跳下自杀身亡。 在外人看来,能够考上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那也是非常优秀的人了,也是很多家长眼里“别人家的孩子”,同样也是很多同龄人羡慕的对象。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小伙子,却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做出了抛下父母、跳楼自杀的决定。是什么成为了压垮陈泽民的最后一根稻草呢?也许从陈泽民生前的一篇文章(见文末)可以看出端倪。据媒体报道,陈泽民跳楼前在教室黑板上写下了血书,血书更新在其QQ空间,不过血书的内容看不清楚,但是从2019年9月2日上午发布在其QQ空间的、一篇署名时间为2019年6月27日的名为《狗血的研究生生涯》可以看出陈泽民自杀的可能原因,而这个原因应该是和他的导师徐老师有关。文章中,陈泽民介绍了从初到华中科技大学的激动,再到从任务分配等7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其在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生活。从文章我们可以看出陈泽民自杀的可能原因。陈泽民平时被导师徐老师调到徐老师的公司上班,耽误学习,导致他没有正常毕业。而且向老师请教问题、汇报工作时,徐老师的态度也显得很不友好,让其非常失望。实验室负责人石老师霸占了陈泽民在实验室的位置,并且威胁陈泽民:“我是答辩委员会主席,不听我的,到时候答辩都别想参加。”导师的不友好甚至是威胁,延迟毕业等问题让其心理崩溃,最终自杀以求解脱。这样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倍感心痛,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教训。第一、谁都会遇到压力大、不顺心的事,此时可以寻求帮助,同学、亲朋好友、甚至是网上发帖求助都是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能一直藏在心底。我们都知道很多感觉很郁闷的问题,很多时候说出来还没找到解决办法自己已经释怀了,正因如此,作为学生的家长,不能一味地给孩子提要求,也需要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第二、网上流行了这样一个说法:研究生就是导师手里的农民工。这句话虽然有些过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在大学里,对导师称呼为“老师”可能只是在公众场合,在私下里学生都是将导师称为“老板”,有的甚至是当面称导师为“老板”。导师接了一个项目后,先将项目分解为几个小课题,然后分给手下的博士,博士又分给硕士,硕士再分给本科生,甚至有的导师都不进实验室,但实验得到的数据再逆方向回到导师手中。其实,不止国内是这样,国外同样如此,而且像日本的导师对研究生的压榨远远超过国内导师。因此,造成的最终悲剧,可能有制度的不完善,但更主要的却是导师的原因。第三、近年大学生自杀不时见诸报端,而抑郁症是一个主要的原因。一家国外机构研究表明,学历高的人压力反而更大,得抑郁症的可能性也更高。有人说,这是越无知越快乐,但是更大的问题在于高等教育。我们的高等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需要我们的高等教育重视和完善的地方。华中科技大学官方表示已配合调查,等待调查结果的同时,我们也希望所有学校能够引起重视,避免此类悲剧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