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华科90后博士,刚毕业拿年薪200万:熬过读书的苦,才多了选择路满月酒

华科90后博士,刚毕业拿年薪200万:熬过读书的苦,才多了选择路

01近日,腾讯、华为年薪200万争夺华科博士的事件火了。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14级直博研究生左鹏飞,收到了华为年薪200万元的offer。同时,还有华为、腾讯、阿里、深信服,4家公司均向他抛来了橄榄枝,薪资也很可观,其中一家公司开出了年薪近300万元的条件,税后收入比华为高出了40%。经过慎重考虑,左鹏飞决定选择华为。他特别提到:华为可以满足我的一些其他诉求,比如保持跟学术界的接触。并且表示,希望自己能够在现在的专业领域做到更大更强,在企业界带出几个成功的项目。此时正处在秋招季的尾声,其他同学尚且还在为工作奔波焦虑,左鹏飞已经顺利签约著名企业,并且是以高达200万的年薪。刚一毕业,就达到了别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度。事情一曝光,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并且还针对此事时间,发起了投票话题:你刚毕业时年薪多少?根据投票显示,其中4.1万人的投票结果是5万元以下,勉强维持生活。其中1.4万人是5—12万,属于不愁吃穿行的标准。其中收入在12万—25万人,达到了略微有富裕的标准。25万元以上收入的只有4709人。还有部分网友留言调侃,“为什么就没有3万元以下的选项?”收入越往上,人数越少。而在刚毕业就能够拿到200万年薪的人,放眼到整个中国,这样的人才也是凤毛麟角。在2019年的秋招,很多毕业生面临的情况并不如意。毕业生一:某211硕士工科女,本科一本,简历投递40+,收到的 offer为0。自从秋招以来,并没有睡个好觉。经常做梦,梦里都是一个残酷的事实,一毕业就失业。从梦里醒过来,常常泪流满面,觉得自己很差劲,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有些专业即使是与工作岗位对口,在现场投出去的简历也都统一石沉大海。经过几轮面试,也都全部扑街。而自己的室友呢?已经拿到四个offer……毕业生二:本人工科女,是一本院校,不过是双非,本人在本科期间还算优秀,成绩绩点毕竟高,一些奖学金也拿了一些,但是到了秋招就业季呢,还是一筹莫展。每天都奔波在各中招聘会上,自己的学校基本上在211和985的比对之中,也容易被筛掉,所想进的公司,有太多比自己还优秀的人。在学历和实力上完全被碾压,参加招聘,自己压力很大,我一个人独处的时,经常会崩溃。同样作为毕业生,为什么大多数人还在为工作一筹莫展,而左鹏飞刚毕业就能拿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薪。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值得。凭本事拿高薪,是被人佩服的。在博士期间,左鹏飞的座右铭是这样的:“一个高水平的博士毕业生,需要是一个领域里首屈一指的专家,所有人提到这个领域都会想到你的名字”。在校期间,左鹏飞以第一作者发表了高水平论文10余篇,其含金量甚至超过一些科学界国际顶尖期刊。因为其傲人的成绩一度被外界称为“天才少年”,左鹏飞谦虚的认为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打游戏时间都用在实验室里了。在这五年里,他对于自己的学习生活极其自律,每一天都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早上8时起床,8时30分之前进实验室,学习到11时30分吃中饭。下午2时多到5时30分进实验室 ,晚饭后,晚上6时30分到9时30分在实验室,有时会呆到10时多,才回寝室睡觉。这5年里,几乎天天如此。若非常人,谁有他一般的毅力与决心?所以今天他所有拥有的一切都是他应得的,因为他熬过了读书的苦,所以才多了更多选择的机会。02《奇葩说》第六季正在热播,詹青云火了,因为在节目中的惊艳表现,一时间圈粉无数。詹青云的辩论总是如一把温柔地刀,砍向对手。她对所有的知识典故永远是信手拈来的样子,所有的经典,素材,她都熟稔在胸。关于詹青云的履历,也十分耀眼。本科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哈佛大学法学博士。游历过20多个国家,贷款100多万留学。2014年参加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夺取冠军,并获“最佳辩手”。2015年《精彩中国说》节目总冠军。2018年华语辩论世界杯获得“总冠军”、并且荣获总决赛“最佳辩手”。随着詹青云的走红,她小时候的故事也被挖了出来。我们才知道如今如此出色的詹青云,20多年前,她却实实在在是个“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詹青云出生在贵州某县城一个化工厂大院,母亲是高中英语老师,父亲是普通工薪阶层。四五岁时,詹青云是乡邻眼中的“神童”,四大名著的故事他记得滚瓜烂熟,还能滔滔不绝的用自己的方式讲给小伙伴听。小时候詹青云酷爱读书,妈妈为了满足她的阅读爱好,一到休息日就把她放到书店里。到了寒暑假,更是不限制地允许女儿捧着武侠小说不吃不睡。可一上学,她就跌落了“神坛”,开窍晚,学习差、成为了最让老师心烦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阿詹经历过6次转学,每到一所新学校,学习成绩都是落在别人后面的。因为学习差还被老师劝她妈妈早点送她去读技校。后来因为频繁转学,一度被老师嫌弃。每一次转学,对她而言都是一次难熬的经历,频繁的转学让她一度成为班里最跟不上的差学生。詹青云是一个在起跑线上走得很慢的小孩,但她妈妈却无比开朗,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鼓励詹青云。詹青云读一年级成绩在班里垫底,妈妈会特别神秘说:“妈妈算过了,到了四年级,你就会成为学校最棒的学生”。詹青云从小就对妈妈的话特别迷信,可是不幸的是,四年级的时候她还是垫底。这时妈妈又对她说:妈妈重新算了一下,你成为年级第一的时间会在初一。在妈妈一次又一次的"算命"中,高二那年,阿詹拿到了年级第一。到了高中后,詹青云似乎突然开窍了,妈妈的预言终于灵验,她的成绩赶上来了。最后,高中毕业于贵阳市第一中学的詹青云,2008年高考之后被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录取。之后顺利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提到这段回忆的时候,詹青云极为感慨,她说提升成绩的过程是极其痛苦和辛苦的。阿詹多次在微博上直言:“我就是一个靠考试改变命运的人。”在法学院第一年,学习压力巨大,吃饭的时间都舍不得多花,每天商量去哪里打包,真的只考虑快,就近,附近有空桌子,可以尽快学习最好。每天走路回家的路上,听见教堂的钟响,都恨自己不能走快一点。因为读书,没时间谈恋爱,阿詹被分手。有朋友去看她,她很开心,但是她希望朋友明白:自己是真的很着急学习,因为现在陪你的一分一秒,都要用我本来就不足的睡眠来补。比我们优秀的人,都尚且比我们更努力,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停滞不前?我们只有足够努力,才能足够自由。无论是华科90后博士左鹏飞,还是天才辩手詹青云,在他们成功的背后,是超乎常人的自律与努力。读书固然是辛苦的,也无法立刻实现经济价值,但在未来你会发现,所有为读书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读书虽苦,却能照亮你前行的路。

渑池会

考入985名校的博士生压力有多大?华中科大多名博士想要退学!

博士退学未来常态化 博士退学化未来将常态化2018年中国教育部出台政策,将继续扩大博士研究生名额用来满足中国高端科研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中国高等教育虽然研究生采用全国统考严进宽出的政策,但是在博士研究生的选拔上却学习了欧美高校,采用宽进严出的政策。现在很多高校的博士生不需要考试就可以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但是考入名校想要顺利的毕业成为很多博士研究生最头疼的事情,好毕业的博士高校就业非常差,好学校名导师的博士研究生名额数量稀少,而且博士毕业的难度也非常的大,因此每年985高校中有很多博士生面对无法毕业而放弃博士学位,甚至某些性格极端的博士生会选择轻生的方式逃避博士毕业压力。中国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水平差距大中国合格的博导数量稀少中国虽然每年培养了全世界最多的博士生,但是每年的科研产出却低的可怜,在中国攻读博士的学子很多只是为了逃避就业,而不是对科研工作真的感兴趣,加上中国高等教育大跃进时期,很多混入博导队伍中的教授团队,造成中国高校目前合格的博导数量非常稀少,如果博士没有选对导师和研究方向,那么想要发表SCI的难度超乎想象,尤其是由于中国科研批量造假,引发国际科研杂志的歧视,如果导师的名气太差,那么想要发表一篇高影响因子的毕业论文将非常的难,毕竟中国想施一公一类的大牛导师数量太少,中国像拥有清华大学一样师资的高校也太少,清华大学一名博士毕业生可以发多篇CNS主刊论文,而有些985高校至今都没有发表过一篇CNS主刊论文,因此如果遇不到合适的博导,那么还是提前放弃攻读博士学位的念头。华科想要退学的博士相互联系 华科对毕业生的要求高华中科大对于毕业生的高要求很出名,早在2017年就率先在国内实行学位降级制度,当本科生不能满足学分要求,毕业的时候只给颁发专科文凭。因此华中科大对于研究生的毕业要求也非常高,因此很多华科的博士研究生会觉得压力非常大,尤其是一些从外校非985高校考入的博士生,希望通过考入名校毕业来获得好的就业机会,但是发现这些名校对于博士研究生的高要求,尤其是毕业论文的压力,强大的实验工作量和专业知识储备让这些学子深感不适,特别是那些跨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学子,唯一的好处是,当你跨专业读博士感受到不适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退学,可以降低要求,申请硕士学位,拿两个专业的硕士文凭,毕竟中国的硕士研究生还是很好毕业的,目前中国的硕士和本科生教育一样,属于严进宽出!所以珍惜你身边的名校博士生,他们背后的学习科研实验压力真心很大!

不可为象

华为腾讯争夺华科博士年薪200万,不读书,底层的孩子永远是底层

俗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今天这个社会,博士可以说学历比较高了。很多人读完研究生后,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原因是很多人选择读博是因为求职受挫。由于就业市场供需关系不对等,我国学士、硕士、博士都遭遇就业难题,许多学生只能继续攻读更高的学位,期待市场情势的转变。这随波逐流的心态造成了博士人数的急剧增加,从而进一步加剧就业市场的负担。但是随波逐流读博士,成功毕业。基本上工作就是妥妥的。他们会选择从政,或是去知名互联网公司。这不近日,一则“华科博士毕业年薪200万,被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争夺”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引发强烈关注。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14级直博研究生左鹏飞,收到了华为年薪200万元的offer。他不仅收到了华为的邀约,阿里、腾讯、深信服均向其抛来了“橄榄枝”。他说道这两天他的电话被打爆了,都是各大巨头的HR找他,请他加入自己的团队。有的公司不仅开出高额薪酬,还愿意提供住房。一般人需要奋斗多年都得不到的东西,这位博士,一毕业就拿到手了。而且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而是自己扎扎实实奋斗得来的。他说的最多的话就是:真的很感谢过去那么拼命的自己。在过去的四年里,左鹏飞每天在实验室平均工作13个小时,科研日志写满了4个笔记本。他的日常时间表是这样的,早上8时起床,8时30分之前进实验室,学习到11时30分吃中饭,下午2时多到5时30分进实验室 ,晚饭后,晚上6时30分到9时30分在实验室,有时会呆到10时多,才回寝室睡觉。一周7天,5年几乎天天如此。这才换来了今日的光辉履历。努力读书,不仅使得他有了可观的收入,也回报了他的家庭。可以说左鹏飞和他夜以继日的勤奋是分不开的。现在的很多人动不动宣扬不读书就当了什么老总,在大学期间浑浑噩噩的,醉生梦死,毕业后什么也没有,而那些当老总的无疑不是家境富裕,或是官宦子弟,人家在广州有九套房,你有吗?没有就好好读书。好好读书,也许它不能保证你站上巅峰,但能护住你不跌入谷底。对很多人而言,高校那道浅浅的门槛,就是我们此生命运的转折点。孩子,不读书,你的孩子也会是从底层起步,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非常的务实,虽然在“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命题中,知识与命运之间并不存在必然性,而只存在可能性。为大家安利一本非常励志的书。点击即可领取100元优惠券,享受35元特惠价,足足有五本哦。你不努力没人能给你想要的生活,千万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孩子越早知道这个现实,将来就越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请记住,世间的路有千万条,但在你年少的时候,读书,是你最容易走的那条路。讲述教育故事,倾听校园声音。欢迎留言评论。

一手一足

华科凶猛,今年更甚

金磊 萧萧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华科「凶猛」,今年益甚。随着毕业季和招生季里的一次次「官宣」,华科毕业生也一次次出现在热搜、热议中。一方面,外界感叹华科的人才产出力,从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的最高201万年薪入选者,到26岁博士生受聘湖南大学副教授……另一方面,华科官宣的字里行间,也展现着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的态度,比如近期披露的10篇SCI本科生,不仅直博斯坦福,其导师的鼓励和称赞更是羡煞旁人:「学术水平已达到博士毕业生水平」。而这些官宣,毫无疑问只是华科人才输出和实力的冰山一角,也只是华科这几年进击态势的表现之一。现象:进击的华中科技大学最新引发关注的是一位华科本科生。华科官方公众号披露,这位本科生在四年内一共发表了SCI论文10篇,其中3篇一作或共同一作。其导师更是评价他为「学术水平已达到博士毕业生水平」。不仅如此,更进一步的公开信息中,还显示这位少年还成为华科有史以来,首个直博斯坦福的本科生。但这还不是结束,外界也开始把更多华科之前披露的优秀人才成果联系在一起。当做华科现象来关注。在更早之前,华科通过官方渠道,已经陆陆续续披露了许多优秀毕业生:三位华科博士生,拿到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最高年薪——《最高年薪201万 ! 三位华中大“天才少年”炼成记》专访「天才少年」之一的张霁——《为什么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天才少年”有话说!》……除此之外,26岁当上湖南大学的女副教授,本科、博士(直博)均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上述几位优秀的华科毕业生的履历和详情,这里我们就不一一展开了。他(她)们倒并非“完全”由华科培养,即本科就学成于华科。但几位的共同点而言,都是在华科经历了“点石成金”的发展经历,并且现在用结果做了证明。在官方披露的采访中,他(她)们更是直言不讳表达了对华科成长的感慨。华科经验首先被提及最多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在科研资源方面的投入。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的姚婷,在采访中有细致介绍。她说,从设备资源来看,华中科技大学在计算机系统结构和存储领域的排名非常靠前,研究中心虽然年轻,但是实验室有几十年的积累。无论是科研成果、还是平台资源,都非常丰富,而各类科研的实验平台和器件都能够得到支持。从学术资源方面。姚婷表示,读博期间,她能够接触到国内外许多知名教授,得到老师们在研究课题、论文写作、参加学术会议等各个方面的指导;对于各种机会和挑战,课题组和导师都全力支持她去把握和尝试。而且大学之道,在于大师。华科导师展现出的不拘一格,也被他们的学生多次谈及。姚婷在美国联合培养的时候,曾经中了一篇在加拿大举办的会议论文,而她的导师、万继光教授,让她不要顾虑访学期间的费用问题(学校无法资助出国开会),他个人会提供经费支持。姚婷感慨说,她所接触过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老师都有一种“华科气质”,对学生非常友好、科研工作又非常务实、踏实。而这次颇受关注的本科生胡满琛,虽然导师给出的「学术水平已达到博士毕业生水平」评价,有对学生的鼓励之意,但也能侧面窥见华科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另外,胡同学的履历中,颇为闪亮的还有几次暑期科研实践……与大多数人选择生产实习不同,他主动申请去做暑期科研,进行国际交流,陆续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光电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地进行学习与科研。虽然申请交流,个人成绩也占据重要的因素。但这背后,如果没有华科资源和鼓励,应该会让一切变得有挑战得多。所以归结起来,在这波华科现象背后,华科展现出了这样的「经验」:一是资源;二是导师——真正对学生关怀备至的老师,而不是项目boss;三则是政策鼓励和协同。修行在个人当然,对于这些优秀人才来说,学校提供的,自然只是外因。一个人的发展,更必然的原因在于个人努力。这些优秀的华科毕业生被关注,如果只是看到结果而忽略了过程,那见贤思齐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所以如果也提纲挈领归纳一下,上述华科官方披露的优秀毕业生,又展现出了哪些优秀经验?1、慎独还是姚婷,高考后的暑假,她就报了三个月的新概念英语班;大学期间,保持7点半到8点早起,学习到晚上10点多。正是自律,造就了如今的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入选者。而且这样规律作息、高度自律的习惯,也能在左鹏飞、张霁和胡满琛身上看见。从他们的采访中可以得知,这些天才少年们几乎将一天之中三分之二的时间投身于科研。而“各方面都很强”,靠的是不断的锻炼和积累。26岁受聘湖大副教授的李晟曼也在采访中坦言,在实验室做实验“三年如一日”,才能产出令人满意的成果。2、善思张霁和姚婷都曾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是富有主见的人,父母「从不干涉他们的决定」。而这次获得斯坦福博士offer的胡满琛,也曾在经验分享时说过:学生自己要有意识self-motivate……政策的帮助和改变是求之不得的,但自己要主动更积极地接受更多思想,更多的观点,工科生也不是盯着实验室学就行了,要有交叉学科的思想。无论是张霁,还是左鹏飞,亦或者是姚婷,他们放弃高薪选择华为的理由,都是因为“企业目标和自身兴趣相符”、“是根据自己对专业的了解和爱好做出的选择”。如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5年的博士苦读,当然值得更好回报的薪水。但正如姚婷所说,只有真正对这门学科感兴趣,才能在5年博士期间研究出真正有价值的成果。3、逆流而上我害怕长时间在单一的环境里丧失斗志,所以希望能到企业试一试,激发潜能、提升价值。要失败很容易,一个方面不行都会失败。但如果要成功,得各方面都很强才行。上面两句,是姚婷和左鹏飞曾经说过的话。学习是一个逆流而上,不进则退的过程。而从大一下学期就开始接触科研的胡满琛,本科期间能发表10篇SCI论文,与他自身的努力也不无关联。最后,值得关注的是,进击中的华科,官方披露传播得越广,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华科现象正在带来的影响有来自校友的委屈和调侃:此前就读华中科技大学,总是被当成三本,不被认成三本都要惊喜一下。而随着这些报道出现,更多网友表示,有了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的愿望。甚至,连文科生都对华科表示了心动。网友表示,愿意为了华科去学学理科。当然生源声势方面的影响,也会进一步影响到——排名。根据艾瑞森校友会网历年高校排名(简称校友会排名),我们以表格的形式,来看一下华科的历年排名。可以看见,相较于去年的第12名,今年华科的排名上升了5位,目前居全国第7。这也是华科历史上排名最高的一次了。虽然在2017-2019年间,华科的整体排名有所下滑,但它在科技方向的实力依旧可以用沉稳、低调来形容。从近几年国内大学所获十大科技进展排行来看,华中科技大学以5项进展,名列第4。而从获得科技奖的情况来看,华科2016-2019年整体获奖的数量与北大并列。尽管,也有网友认为,华科近年的排名上升或许与造势、宣传有关,但华科也用自身的实力证明,学校的科技水平并非一蹴而就。并且华科校友也能给出「证明」。比如华为,内部的华科系更是占据了高管的半数,包括华为公司两位副董事长、轮值CEO郭平与胡后崑,前CFO孟晚舟,高管郑宝用等,均出自华中科技大学。校友的力量,也在目前华为十几万员工中继续生根发芽。另外,12亿人都在用的国民App微信,缔造者张小龙,也是华科毕业生。华科如今的热议,也让这些校友又一次被关注。也存在别样的声音这些优秀的华科学子,他们努力、拼搏的精神,固然得到了大部分网友们的认可和赞叹。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别样的声音。一方面,网友本身的「同龄焦虑」和对「一夜成名」的优秀少年的本能质疑。以刚刚毕业的斯坦福PhD本科生为例,在知乎上就有这样的热议话题:讨论中有善意评价,比如知乎网友「牛孝月」认为,这样的一句话,只是导师对这位同学的肯定和勉励:这是很正常的一句话,从中可以看出,导师爱才心切,作为前浪,对后浪寄予厚望。类似的话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也可能听前辈们说过。△经授权转载但也不乏另一方面的质疑:认为学校在「包装」、「造神」。也有人匿名发言diss,这样对人才的大肆宣传对学术界和广大研究者百害而无一利。不过,在一个人人都可上网发言的时代,自然有褒也就有贬,讨论再正常不过。只是无论华科官方的频频披露,还是华科现场引发的热议。这背后也与另一个更本质的话题息息相关:非Top 2高校的生源争夺和人才培养。在中国,高考是个人命运的分水岭,也是高校竞争的关键战役。众所周知的是,有更好的生源,也便能更大概率产出更优质的毕业生校友。但即便如华科这样的老牌名校,在激烈的人才争夺中,天时上不如清华北大,地利上不在北上广杭……只有靠人和,才能进一步刷新影响力和吸引力了。所以你怎么看这一波「华科现象」?你还知道哪些知名华科校友?

非不我告

华为天才计划招聘的人才,复读才考上三本?

最近有一位叫张霁的27岁毕业生刷爆了我的手机屏幕,原因就在于今年华为将华中科技大学两位“天才少年”纳入麾下,而张霁就是其中之一。入职华为即享受201万年薪,毕业即巅峰,羡慕一时间使吃瓜群众面目全非,只能仰望啦。俗话说人红是非多,有人发现,张霁的本科学校在当时只是一个三本院校,武昌理工学院。还有一点让人惊讶,就是他曾经是一名饱经风霜的高考复读生。这也引发了网友们对学历歧视的新一轮探讨。莘莘学子们十几年寒窗苦读也就是为了最后的那纸文凭,可见学历在社会上的决定性作用。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第一院校歧视。一个人的学历再无论多高,最高学历的学校无论多好,也改变不了本科学校不好带来的竞争劣势。教育部明文规定工作时只看最高学历的情况好像还历历在目,用人单位不得进行任何方式的学历歧视。实际上,很多企业也就是一笑泯然。对于硕士、博士的招聘,公然写上只要名校学生。《非你莫属》很多人看过吧,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位北大的硕士说完本科学校之后,几位老板纷纷选择离开,原因你也应该想到了,他的本科院校是二本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以至于其北大硕士的身份连着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他被否定了!这样的现象是对教育的一种亵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一直存在的,有的人知道,高考可以改变命运,并早早为之努力,有的人不以为然,高考失利后才发现社会凶残,于是奋发图强,想要逆袭人生。学历歧视司空见惯,平等好像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和面试官(无论是升学考试还是职业招聘面试官)之间本就不是一个平等的地位,面试官的主导地位岂是学生可以改变的?学生被动筛选虽然无奈但却是正常流程,即便教育部有过明文规定,但是面试官想要拒绝一个面试者,理由信口拈来,不满意学历不一定用学历当做借口,只要面试官愿意,总能找到千奇百怪的理由将你拒之门外。被学历歧视的人委屈么?不委屈恐怕是不可能的,前期没有达到优秀的行列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咸鱼翻身,依旧改变不了曾经是咸鱼的经历。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其实也没什么资格委屈,高中三年的努力让一部分人考上了985、211名校,这是他们奋斗的结果,这种特权是他们有资格拥有的。当然我们不能否定后来居上者的努力,但是前半生的荒废弥补起来可能需要花费更多倍的精力。甚至考上名校研究生也不可以弥补,除非你在读研乃至读博期间在同学之中成为出类拔萃的存在,优秀到能够让人忽略你的第一学历。如果你们条件一样,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本科学历更优秀的呢?这个世界可没有一杆秤告诉你是否公平,不然的话对211、985院校的学生不也是一种否定吗?这时候“小强”精神就应该重现江湖了,如果学历歧视当成前进的动力,在自己的圈子里脱颖而出才能证明我们也不差。张霁的曾经可能让很多人深有同感,本科就读于武昌理工学院,在当时的民办三本,现在升级为二本。甚至研究生学校也是“微不足道”的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16年他读博才算顺利搭上了名校的火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从此一飞升天。在数据库和磁盘故障预测等方面他的成果只能让我们望尘莫及的惊叹。数据库领域,强化学习数据库调优,发的数据库顶会SIGMOD;数据库查询优化,采用蒙特卡洛树搜索,发的VLDB。磁盘故障预测方面,ATC,DAC都是A类会议,还有ICPP,发表了顶级期刊TPDS等一系列技能和大招连环放,好像还放不完。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从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读博期间,去腾讯实习,开发的系统为腾讯节省了大量成本。在腾讯期间获得的国内、国际专利拿到手软,也获得腾讯公司2016、2017年度杰出贡献奖,2019年度卓越运营奖。张霁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天才,毕竟他倒在高考的门槛下,但他只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天才,华为的实力我们还是只能摩拜,将张霁吸纳进天才少年计划,也足以证明他其实是天才,毕竟他的实力不可小觑,有目共睹。张霁的逆袭,吃瓜群众不得不感叹,人生就好比马拉松,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冠军是谁。以高考为参考,批判学历歧视的同时,我们不可以忽略的是他博士期间的辉煌。学历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强大的标准,他实际取得的成绩才是这个社会需要的。也许行三流院校考到一流院校并不难,真正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他在读博期间的成就。和张霁经历一样的人不在少数,沦为一粟,泯然众人的更不在少数,他们的区别就在于一流院校的持续性优秀。学历歧视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着必然的原因,即使这并不好。这种现象也不是我们可以改变的,与其批判学历歧视,不如放下从前,从现在开始努力起来。弥补曾经“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只要你足够优秀,就不会惧怕前途旖旎。

将弃而天

26岁的大学教授,华科博士被湖大录用遭质疑,没留洋背景是硬伤

在我们的印象中,大学教授的获得不是那么容易的,特别是当下国内高校刮起了一股留洋之风。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洋博士,一些一本院校更是明确要求必须在国外读过博士,否则您还是另谋高就。如果你没有留洋背景还能够成为一本院校的教授就会被怀疑家里有关系。试想一下,一个人在高校读完博士就已经快30岁了,如果再去美国读博的话回来就已经33岁了,回来在教几年书,等到到了教授位置基本上都是37-38了。而这些条条框框可以说束缚了很多有能力的人的成长。等到到了教授位置才发现他早已经没有了科研的热情和精力。近日一个26岁的华科博士火了,因为在没有留洋背景的情况下她却成为了湖南大学的副教授。如此年轻还没有留洋背景却能够能够985院校的教授,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认为她肯定是靠关系。只能说当下高校里面那种崇洋的风气依旧盛行,留洋背景已经成为很多有能力老师的硬伤,毕竟一般家庭都承受不起这样的学费。留洋如此重要是出于指标需要吗现在很多高校已经把老师留洋的数量当作自己的门面了,留洋的老师越多则学校的实力肯定就是越强,反之则是实力越弱。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国内高校为了排面才做出了这些要求。而现在很多高校的教授也把留过学当作炫耀的资本,基本上跟学生介绍自己时总会带上在哪个地方留过学。所以在这些氛围带动下,没有留过学的老师放佛都低人一等。最重要的是留学背景已然成为教师升职的隐形条件,同样是一个教授指标如果你留过学那么优势就大了。留过洋跟老师教学和科研能力有必然关系吗其实留洋学习跟一个老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并不存在很多留过洋的老师就一定在科研方面很强。相反在国内的老师在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式上更有优势,他们更加懂得学生的思维。毕竟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对于外国也不再是那么向往,很多外国的教育和生活方式大家都能够了解到。这已经不像以前那些留洋的老师随便讲个外国的故事就能把学生唬得一愣一愣的。而且老师的科研能力还是看自身,留学只能代表你眼界方面确实有优势。高校应更注重人才的实力而不是洋背景而上面这个26岁的博士就是最典型的例子,1994年出生的她本科是华科电子信息工程,之后直博。而且他已经在世界顶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2019年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上口头英文发言,甚至台积电、中芯国际开出了高额年薪,只不过她更喜欢高校的氛围,所以选择成为一名老师。不得不说华科今年太强了,博士是一个比一个强,两个学计算机工程的博士拿到了华为百万年薪,如今又出了一个26岁的湖南大学教授。这样的人才在哪里都能够发光,如果强调留洋背景的话,这些人才恐怕就要被浪费了。结束语:如果在普通民众心中重洋思想还能够理解,但是高校作为高知识人才、教育人才聚集的地方,如果他们都对咱们自己的科技文化没有信心,那还谈什么赶超美国。当然我们的高校也要有这样的氛围,不要把留洋当成教师升迁的硬性指标,要创造条件让这些有能力有抱负的青年发挥出自己的才智。

蹩蹑为仁

你没看错!“05后”北大新生,“00后”华科博士报到了……

9月1日,北京大学迎来了2020级本科新生。凌晨五点多,迎新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便已前往各个火车站、机场,欢迎和接送出站的新生!图片来源:北京大学迎新网今年迎新季,北大资助中心一如既往地开通“绿色通道”,对申请资助的困难学生进行一站式服务。北大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设立了几十项助学金,基本可以满足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需求。北大共录取4326名本科新生男女生比例6:4据悉,2020年,北京大学共录取4326名本科新生,男女生比例接近6:4,与往年持平。最小新生是“05后”高考696分北大2020新生中,年龄最小的同学出生于2005年,今年刚满15周岁。据媒体报道,这名“05后”新生名叫屈诗颖,在2020年高考中获得696分。图片来源:红网屈诗颖2005年出生在龙溪铺镇朝阳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她一家五口人,全靠父亲在外务工养活,母亲为照顾三姐妹放弃了外出挣钱的机会。屈诗颖作为家中长女,有两个妹妹,成绩长期保持在年级前五名。最小的妹妹读小学二年级,一直以两位姐姐为榜样,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她曾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能力竞赛国家级三等奖、省级一等奖,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二等奖,全国中学生物理能力竞赛省级三等奖,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省级一等奖,并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据屈诗颖的班主任李武涛介绍,小姑娘还非常乖巧懂事,高三第一学期获得学校1500元奖学金,她除了留下200元购买学习资料外,其余的全部“上交”给了妈妈。“考古界团宠”女孩已完成报到不想受到过多关注从高分报北大考古、被质疑没“钱途”到获考古圈力挺、收到重达50斤的礼包和樊锦诗来信,再到登上央视,湖南耒阳女孩钟芳蓉度过了不平静的一夏。近日,北京大学本科新生开学,被赞为“考古界团宠”的她已入燕园报到。她告诉媒体,自己不想受到过多关注。据北京日报报道,昨天下午,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钟芳蓉表示此行赴京是跟同学结伴而来,没有父母的陪伴。今天上午,记者从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确认,她已完成报到手续,正式开启大学时光。来源:北京日报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立表示:“任何一位同学,只要来到北大,来到学院,喜欢考古专业,我们都有责任把他教育好、培养出来,帮助他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对于考古冷热门之议,他说,“专业没有高低贵贱,也无所谓冷门和热门。考古就是人民的事业,是要找到中国文化的源头,从这个角度而言,考古对国家的文化建设,对社会发展会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9月1日开始,华中科技大学9619名研究生新生陆续到校报到,成为在汉高校首批报到新生00后的博士生“华科我来了!”“早就想开学了,来到学校感觉真好。”9月1日,华中科技大学首批研究生新生开学,这也是武汉市迎来的首批研究生新生。不少“00后”的学生也来报到了,其中还有博士生,该校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的刘可薇就是一名00后的博士生,9月2日刚好是她的20岁生日。刘可薇1米57的个子,齐刘海,是个长相甜美的邻家女孩。她来自黄冈,4岁时就上学了,9岁上完五年级后跳级升入初中,12岁读高中,15岁上大学本科,19岁念硕士。“虽然读书比较早,但我挺适应,没觉得自己比较小,大家对我也一直很照顾。”她说。刘可薇一直想读博,硕士研究生阶段,她想读博深造的想法更加明确,并多次跟导师交流读博的事情。读研期间,刘可薇十分勤奋学习,认真完成课业学习,工作日也大都在实验室度过。2020年6月,刘可薇转博成功,将在华科继续读博四年。“我本科就规划好读硕士和博士,今年4月学校出了转博的通知,我就申请转博,现在也算是圆了我的博士梦。”她说。20岁的她,比同批博士生小了约5岁。7月10日,刘可薇从黄冈返校后,一直在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最近也在认真准备开学周的考试,昨日下午考完试后她又到实验室复习。“今天感觉还是很不一样,是学生生涯的一个新起点。”刘可薇说,“博士阶段我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自己在科研上能取得一些成绩,所以我要抓紧时间学习。”这届学生集齐十二生肖“集齐十二生肖,70后和00后同框。”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辅导员罗秋韵形容。仅以管理学院872名研究生新生为例,最大的研究生新生生于1970年,50岁,年龄最小的研究生新生生于2000年,20岁。记者了解到,华中科技大学今年共有研究生新生9000余名,其中硕士研究生7000余人,博士研究生近2000人。新生中硕士研究生的平均年龄是23.7岁,其中31名00后学生;博士研究生新生的平均年龄是25.9岁,有刘可薇等3名00后学生。网友纷纷留言感慨:经历了不平凡的高三生活不平凡的高考风雨之后终见彩虹加油,萌新们!编  辑丨王殿祎(山西交控集团)校  对丨郁惠颖校  审丨钟玥伶值班编委丨张 宇

彼其外与

“00后”开始读博士了!华科迎来首批研究生新生

9月1日开始华中科技大学9619名研究生新生陆续到校报到成为在汉高校首批报到新生“你从哪里来?为什么想来华中大读书?”在南一门迎新点和研究生新生宿舍校党委书记邵新宇、校长李元元、副校长梁茜与新生亲切交流叮嘱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在学业上更进一步刷身份证、过关卡、测体温、搭乘校车去宿舍……一切都井然有序上午10点20分,天河机场。来自贵州赤水的22岁女生黄巾杰脚步轻快。2个小时前,她在泸州云龙机场作别父母,独自飞往武汉。空中看武汉,这个城市留给这个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020级硕士的第一印象:湖多,水多。上午10点53分,华中科技大学西五楼。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2020级博士刘可薇结束了新学期的第一场考试。下一场将在几个小时后进行。9月2日,这位00后博士将迎来自己的20岁生日,“过生日,应该吃顿好吃的。”9月1日至9月3日,华中科技大学将迎来9619名研究生新生。其中,硕士研究生中有31位00后,博士研究生中有3名00后。70后和00后成为同窗。“集齐12生肖,70后和00后同框。”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辅导员罗秋韵形容。仅以管理学院872名研究生新生为例,年龄跨度较大。年龄最大的研究生新生生于1970年,50岁,年龄最小的研究生新生生于2000年,20岁,年龄相差30岁。华中科技大学今年共有研究生新生9000余名,其中硕士研究生7000余人,博士研究生近2000人。新生中硕士研究生的平均年龄是23.7岁,其中31名00后学生;博士研究生新生的平均年龄是25.9岁,有刘可薇等3名00后学生。华中科技大学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下,有网友留言感慨,“二十岁读博是什么天才啊!”也有网友表示,“看到50岁大叔都这么努力的考研,感觉又有了学习的动力。”2019年,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孵化中心在南山科技创新局的指导下,打造了“SZHUST科创思享会”品牌科技服务活动,举办了多场新兴产业项目路演会,帮助科技型初创企业快速建立商业模式,精准链接产业资源,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服务范围:空间供给、平台支持、技术援助、人才培养、资本对接等创业服务

斗青春

华科20岁博士家世曝光,外公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舅舅15岁上大学

20岁女博士让人羡慕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新生报到,其中一名20岁的女博士刘可薇同学引发网络的关注,作为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的博士新生,刘可薇的家世也被曝光,作为4岁就开始上小学的天才学霸,为何会选择华中科技大学?这和刘可薇同学的家世有很大的关联,首先她的外公就毕业于当年的同济医科大学(现已经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而且自己的舅舅不仅仅也是少年天才,15岁就开始上大学,并且在研究生阶段也在华中科技大学就读,因此刘可薇同学对华中大有别样的情怀,9月1日刘可薇同学迎来自己20岁的生日,作为华科大2020最年轻的博士,将和出生于1970年已经50岁的研究生同学一起在校园学习。请片描述医学家庭多学霸的原因看到刘可薇同学的家世,很多网友感慨一家全是学霸,外公当年就读的同济医科大学作为中国外科医学殿堂,外公一定是非常强的学霸。而且有一项有趣的数据调查,在高考高分考生中,来自医生和教师家庭的孩子最多,反而父母是清华北大的家庭孩子学习成绩并不像父母一样优秀。主要是医学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相比清华北大毕业生们的瞬间光辉,医学和教师们长期保持学习的状态,特别是临床医学毕业生,本科5年,硕士3年,博士3年,住院规培3年,专科医生3年,一名大城市三甲医院合格的医师需要经历长达17的学习经历,也正是因为医学非常的耗时,因此刘可薇和自己舅舅提前上学可能是受到外公的影响,毕竟外公觉得如果自己的孩子们也要学医的话,毕业出来结婚生子太晚,直接会影响到下一代的延续。生日迎来考试周刘可薇同学家庭三代人就读同一所高校,说明了家族对这所高校的信任,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让严抓学习风气的华中科大把考试周全放在开学的第一周,作为9月1日过20岁生日的刘可薇同学,用一整天的考试为自己20岁的生日庆祝,并且考试将持续一周。2020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的大一新生们也会在开学后感受到“交一人学费,上两人课程,做三人作业”的浓厚学习风气,毕竟大一刚开学的新生将会迎来第一次专业的机会,只要通过开学的考试,那么就可以申请到学校实验班的就读机会,而且华中科技大学在本科阶段还有多次的转专业机会,转出无门槛,转入有要求,只要一直保持努力学习,进入华科大热门专业的机会在大学还有机会!

佐藤

首批“00后”念博士了!华中科大20岁女博士4岁上学还跳级

“华科我来了!”“早就想开学了,来到学校感觉真好。”昨日,华中科技大学首批研究生新生开学,这也是武汉市迎来的首批研究生新生。记者发现不少“00后”的学生也来报到了,其中还有博士生,该校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的刘可薇就是一名00后的博士生,今天刚好是她的20岁生日。刘可薇1米57的个子,齐刘海,是个长相甜美的邻家女孩。她来自黄冈,4岁时就上学了,9岁上完五年级后跳级升入初中,12岁读高中,15岁上大学本科,19岁念硕士。“虽然读书比较早,但我挺适应,没觉得自己比较小,大家对我也一直很照顾。”她说。昨日,刘可薇有些忙碌,她上午下午都有考试,“我这一周都是考试,这是之前研究生阶段的考试。”刘可薇硕士就读于该校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由于疫情原因考试挪到开学后。刘可薇一直想读博,硕士研究生阶段,她想读博深造的想法更加明确,并多次跟导师交流读博的事情。读研期间,刘可薇十分勤奋学习,认真完成课业学习,工作日也大都在实验室度过。今年6月,刘可薇转博成功,将在华科继续读博四年。“我本科就规划好读硕士和博士,今年4月学校出了转博的通知,我就申请转博,现在也算是圆了我的博士梦。”她说。20岁的她,比同批博士生小了约5岁。7月10日,刘可薇从黄冈返校后,一直在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最近也在认真准备开学周的考试,昨日下午考完试后她又到实验室复习。“今天感觉还是很不一样,是学生生涯的一个新起点。”刘可薇说,“博士阶段我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自己在科研上能取得一些成绩,所以我要抓紧时间学习。”记者了解到,华中科技大学今年共有研究生新生9000余名,其中硕士研究生7000余人,博士研究生近2000人。新生中硕士研究生的平均年龄是23.7岁,其中31名00后学生;博士研究生新生的平均年龄是25.9岁,有刘可薇等3名00后学生。关键词:刘可薇,考试,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责任编辑:【来源:楚天都市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