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美瑞新材(300848.SZ)签订共建生态化工材料研究院协议优香

美瑞新材(300848.SZ)签订共建生态化工材料研究院协议

来源:智通财经网智通财经APP讯,美瑞新材(300848.SZ)发布公告,2021年3月1日,公司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简称“开发区管委”)、青岛科技大学签署了《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美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科技大学共建“生态化工材料研究院”协议》。生态化工材料研究院(简称“研究院”)由公司、青岛科技大学与开发区管委共建,合作期限三年。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作为研究院的运营经费。据悉,公司始终致力于符合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友好型材料的研发创新。研究院建成后将对围绕我国生态环境改善所面临的生态化工材料相关的重大科技问题和关键技术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拓宽领域,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力求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上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促进烟台市和山东省产业转型升级,为区域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公告称,与高校共建生态化工材料研究院,有利于整合校企优质资源,推动符合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友好型材料的研发创新,提升公司研发综合实力,为业务的进一步拓展提供技术支持。

纪他闻之

茂名绿色化工研究院及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中试基地正式入驻 茂名清研先进新材料加速基地签约

许志晖刘芳出席入驻暨签约仪式3月1日上午,茂名绿色化工研究院、茂名国家高新区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中试基地入驻仪式暨茂名清研先进新材料加速基地签约仪式在茂名高新区举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志晖,市政协主席刘芳出席。入驻仪式上,许志晖宣布茂名绿色化工研究院、茂名国家高新区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中试基地正式入驻,并与其他市领导一起为研究院、中试基地入驻揭牌。据悉,茂名绿色化工研究院、茂名国家高新区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中试基地是经市委、市政府决策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和中试平台,目前已经引入了10支中试创新团队及10位领军、紧缺拔尖人才。随后,许志晖、刘芳等市领导见证茂名高新区管委会与南京清研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茂名清研先进新材料加速基地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在茂名高新区合作建设先进新材料加速基地,形成集材料研发、孵化、产业加速于一体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共同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产品定位高、市场效益好的新材料企业。许志晖、刘芳等市领导还前往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中试基地、茂名清研先进新材料加速基地项目选址现场,实地了解中试基地、加速基地项目规划建设情况,并参观茂名绿色化工研究院展厅和实验室。许志晖强调,要做细做实中试基地项目,进一步细化项目资金、合作模式、运营模式等方面内容,学习借鉴国际知名研究机构经验,打造共性技术和专业功能性中试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孵化育成和技术成果产业化落地,打造全国有名气的中试试验场所。要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加速基地项目落地见效,同时把加速基地项目的合作模式总结好、概括好、宣传好、推广好,吸引更多先进新材料项目来茂名,推动高新区产学研一体化有新突破。要在软硬件上下功夫,推动科技和资本“双孵化”,大力提升研究院和中试基地吸引力。市领导王创、吴刚强、李多民、崔锡明,市政协副厅级干部、茂名绿色化工研究院法定代表人、常务副院长章宁,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茂名绿色化工研究院院长纪红兵出席活动。记者 赵艺 通讯员 茂新 胡炜杰【来源:茂名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嘉年华

为攻克一批医用卫生材料关键技术!中石化成立一家新研究所

3月3日,中国石化新闻办发布消息,中国石化所属北京化工研究院于2月24日正式成立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中国石化表示,该研究所的成立,将加快我国医用卫生关键核心材料的技术开发,保障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安全,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国家医用卫生材料核心技术自立自强目标实现,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成立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是中国石化建设“技术先导型公司”、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的具体举措。该研究所将以解决制约我国医用材料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导向,发挥北京化工研究院整体研发优势,聚焦关键核心难题,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攻克解决一批制约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出一批示范性专项成套技术,在医卫高端材料领域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地位发起冲击,实现我国医卫材料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下一步,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将联合医卫行业的相关龙头企业,共同搭建医卫材料的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产业联盟,建设中国石化医用卫生材料创新研发平台,推动中国石化现有医卫产品快速扩展市场。同时,加快促进产业内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融合,打造一支基础理论、合成工艺、工程放大和医疗应用的专家队伍,推进医用材料协同创新国家级平台的建设,为我国真正实现医用卫生材料核心技术自立自强贡献力量。据悉,北京化工研究院在医卫健康材料方向已经具备多年的研发经历。已在抗菌材料、医药食品等特殊包装材料、日用卫生用品、医用隔离用品以及医用特殊试剂等领域先后承担25项国家和中国石化研发课题,并在相关领域已经拥有近百篇发明专利。北京化工研究院联合相关企业牵头开展“医用防护高分子材料”重大项目攻关,其中开发的直接聚合法熔喷料制备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全力支持了石化企业转产增产熔喷料,为解决国家急需的医卫材料产品短缺及技术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

通天塔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荣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

12月3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0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全国共有63家企业上榜。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成为我市唯一获此认定的企业。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晨光院)始建于1965年,由全国24家科研院所内迁四川自贡组建而成,是原化工部直属科研院所。晨光院是中国最早从事化工新材料研制生产的骨干企业之一,主要从事有机氟、有机硅等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经营,具有从萤石生产氟化氢(AHF)、二氟一氯甲烷(F22)等基础原料,到生产四氟乙烯、偏氟乙烯、全氟丙烯等含氟精细化学品,进一步合成氟树脂、氟橡胶及有机氟材料成型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建院50余年来,晨光院先后取得科研成果600余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200多项,拥有大量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为国家航空、航天等事业做出较大贡献。据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自2011年起,由国家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开展,旨在促进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工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考核从创新投入、人才激励、创新合作、创新队伍建设、创新条件建设、技术积累储备、技术创新产出、技术创新效益等多个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评价,最终遴选出具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突出成果的企业。该认定条件高、考核标准严,荣誉“含金量”足。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复核评价一次。【来源:自贡市人民政府】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若不闻之

青岛科技大学 齐鲁化工区共建化工新材料研究中心启动仪式举行

02:1211月21日上午,在淄博市人民政府与青岛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共建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框架协议之际,青岛市政协副主席、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刘光烨带队将科技大巴车开进临淄,启动与齐鲁化学工业区共建化工新材料研究中心建设,12名专家、教授与12家园区企业达成技术研发项目合作协议,助力齐鲁化工区头部企业崛起。欧亚科学院院士、教授李乃胜作了题为“立足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主旨演讲,区委书记朱正林致辞,齐鲁化工区工委副书记张召才主持。朱正林在致辞中说,临淄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产业基础雄厚的石化名城。工业是临淄经济的支柱,化工是临淄工业的命脉。近年来,临淄区抢抓各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机遇,全力加快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实现“脱胎换骨”式发展。同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围绕主导产业链条,进一步做大做强炼化一体化、碳四、聚氨酯、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链,积极培育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竞争力强的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高端绿色化工园区标杆。朱正林强调,青岛科技大学科研实力雄厚、人才优势突出,与我区产业发展高度契合,合作空间前景非常广阔。化工新材料研究中心建成后,将加快推进青岛科技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在推动全区化工产业加速动能转换、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我们将以研究中心的建设为良好开端,在更深层次、更多领域加强与青岛科技大学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仪式上,与会专家围绕“聚烯烃催化剂研究进展”“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化工学院产学研项目”作了技术推介。

黑龙江

中国石化成立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 (刘亮)中国石化3日消息称,中国石化所属北京化工研究院于2月24日正式成立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该研究所的成立,将加快我国医用卫生关键核心材料的技术开发,保障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安全,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国家医用卫生材料核心技术自立自强目标实现。图为北京化工研究院研发的熔喷布专用树脂,中国石化供图。 中国石化供图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面对国家抗疫物资紧缺,中国石化响应国务院国资委号召,迅速统筹安排各相关炼化企业临时改变排产计划,提高装置负荷,开足马力生产医卫用聚烯烃,加大医卫原材料供应。成立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是中国石化建设“技术先导型公司”、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的具体举措。该研究所将以解决制约我国医用材料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导向,发挥北京化工研究院整体研发优势,聚焦关键核心难题,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攻克解决一批制约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出一批示范性专项成套技术,在医卫高端材料领域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地位发起冲击,实现我国医卫材料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下一步,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将联合医卫行业的相关龙头企业,共同搭建医卫材料的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产业联盟,建设中国石化医用卫生材料创新研发平台,推动中国石化现有医卫产品快速扩展市场。同时,加快促进产业内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融合,打造一支基础理论、合成工艺、工程放大和医疗应用的专家队伍,推进医用材料协同创新国家级平台的建设,为我国真正实现医用卫生材料核心技术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图为北京化工研究院研发的熔喷布专用树脂,中国石化供图。 中国石化供图北京化工研究院在医卫健康材料方向已经具备多年的研发经历。已在抗菌材料、医药食品等特殊包装材料、日用卫生用品、医用隔离用品以及医用特殊试剂等领域先后承担25项国家和中国石化研发课题,并在相关领域已经拥有近百篇发明专利。北京化工研究院联合相关企业牵头开展“医用防护高分子材料”重大项目攻关,其中开发的直接聚合法熔喷料制备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全力支持了石化企业转产增产熔喷料,为解决国家急需的医卫材料产品短缺及技术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观光客

2021年中国化学原料药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预测分析(图)

中商情报网讯:化学原料药行业是医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料药是指用于生产各类制剂的原料药物,是制剂中的有效成份,由化学合成、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术所制备的各种用来作为药用的粉末、结晶、浸膏等,但病人无法直接服用的物质。化学原料药分类化学原料药种类丰富,根据产品特点,可分为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和专利原料药。大宗原料药通常市场需求量大、不涉及专利问题,这些品种对应的制剂产品一般比较成熟,市场集中度较高。特色原料药主要是为非专利药企业及时提供专利刚刚过期产品的原料药,产品的特点是规模相对较小、种类多、通常需要进口国许可、附加值相对较高。专利原料药是仍在专利期内的品种,主要供给原研药企业,开发难度大,附加值高。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化学原料药市场规模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历经多年发展,随着原料药行业竞争加剧,我国大多原料药企业也已经从生产粗放型的低端大宗原料药向精细型的中高端特色原料药转变,企业深加工的能力不断增强,药物品质也得到了相应提高。此外,国内原料药生产企业也在积极获取国际认证,以便拓宽我国原料药在海外的销售范围和认可度。数据显示,我国原料药制造业主营收入近几年因医药管制相对于2016年和2017年有所下滑,但整体保持平稳态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原料药制造业主营收入可达3207.9亿元。数据来源: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化学药品原料产量2018年,中国开始征收环境保护税,原料药低端产能出清进程加速。受此影响,2018年中国原料药产量发生断崖式下降,2019年中国原料药产量再次缩减,我国原料药年产量从2017年的347.8万吨降低至2019年的262.2万吨。受原料药产量急剧下降影响,原料药价格上升趋势明显,抬升了处于下游的化学制药企业生产成本。因此,制剂企业先后通过自建原料药生产线或兼并收购原料药生产企业形成制药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对接,从而降低在产业链流转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未来发展前景1.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卫生支出增加促进医疗行业发展受益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提升、居民健康意识增强等,中国医疗卫生总支出正在稳步增长。我国人口基数大,近年来随着人口总数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趋势,居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医疗卫生支出稳步增长,促进了医疗健康行业的快速发展。由于老龄化人口的免疫和代谢系统减退,对药物的依赖和消费通常会更高,中国不断加剧的老龄化人口结构将带动医疗卫生行业支出的增加,并驱动中国医药市场快速发展。2.居民收入和患者支付能力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上升是带动医药行业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较2018年增长8.87%;2019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为1,902元,较2018年增长12.87%。随着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及需求层次随之发生变化,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的需求日益关注,在医疗管理、健康等方面的消费支出逐步增加,药品消费能力进一步提升。3.医保政策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用药可及性随着医保改革的逐渐深入,部分惠及民生安全的药品通过谈判方式纳入医保、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提高医保财政补助、逐步扩大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量等多项医保政策的实施,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用药可及性。同时,2018年5月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挂牌成立,集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药品集中招标、医保支付三项职能于一体,将在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制定医保支付标准、控制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化学原料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稳扎稳打

中石化成立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

来源:中国证券网原标题:中石化成立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 来源:上海证券报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陈其珏)中国石化新闻办3月3日发布消息,中国石化所属北京化工研究院近日正式成立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该研究所的成立,将加快我国医用卫生关键核心材料的技术开发,保障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安全,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国家医用卫生材料核心技术自立自强目标实现,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成立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是中国石化建设“技术先导型公司”、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的具体举措。该研究所将以解决制约我国医用材料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导向,发挥北京化工研究院整体研发优势,聚焦关键核心难题,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攻克解决一批制约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出一批示范性专项成套技术,在医卫高端材料领域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地位发起冲击,实现我国医卫材料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下一步,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将联合医卫行业的相关龙头企业,共同搭建医卫材料的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产业联盟,建设中国石化医用卫生材料创新研发平台,推动中国石化现有医卫产品快速扩展市场。同时,加快促进产业内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融合,打造一支基础理论、合成工艺、工程放大和医疗应用的专家队伍,推进医用材料协同创新国家级平台的建设,为我国真正实现医用卫生材料核心技术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北京化工研究院在医卫健康材料方向已具备多年的研发经历,在抗菌材料、医药食品等特殊包装材料、日用卫生用品、医用隔离用品以及医用特殊试剂等领域先后承担25项国家和中国石化研发课题,并在相关领域已经拥有近百篇发明专利。北京化工研究院联合相关企业牵头开展“医用防护高分子材料”重大项目攻关,其中开发的直接聚合法熔喷料制备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全力支持了石化企业转产增产熔喷料,为解决国家急需的医卫材料产品短缺及技术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浮生门

黄埔先进材料研究院王杰副院长一行到访省科学院化工所

9月29日,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黄埔先进材料研究院王杰副院长一行5人到访化工研究所。省科学院市场拓展部有关同志陪同调研。所长文武、学术带头人曾炜、科办主任张磊及新材料研究博士团队参加交流。 会上,文武介绍了化工所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运行机制及未来发展规划,曾炜介绍了柔性可穿戴电子传感器以及能源采集系统项目情况。王杰介绍了黄埔先进材料研究院的总体建设目标、运行机制保障、建议进展等情况。双方就学科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在科技项目合作、创新平台建设及成果转化等方面交换了意见,均表示要加强信息沟通,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共同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 (省科学院化工所 彭丽芬/供稿)【来源:广东省科学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百忧解

上海石化先进材料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倪珺报道8月28日,上海石化先进材料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标志着上海石化开启了科技创新的新征程,将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力打造长三角地区中高端新材料产业基地。据悉,创新研究院重点承担核心技术研究,着力形成碳纤维工程化成套技术;新材料应用研究,聚焦市场应用、产业化方向,着力形成中高端新材料从基础料—中间品—结构件上中下游一站式解决方案;产业合作创新,着力把研发转化为技术,把产品转化为产业,促进科技创新资本化产业化,努力打造以碳纤维产业为核心,带动聚酯、聚烯烃、弹性体、碳五下游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的重点突破和延伸发展,形成中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创造新产值新效益。此外,创新研究院肩负四大使命,即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新材料的重要战略定位,集中力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产业创新;按照中国石化“一基两翼三新”的发展格局,推进化工板块向“能源+材料”“基础+高端”发展;主动融入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及金山地区“碳谷绿湾”等特色产业,推进中高端新材料产业企地融合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和提质增效升级,推动上海石化向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及新材料公司。“创新研究院的建设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创新研究院负责人林生兵表示,通过大力推进自主研发基地和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在年内“建起来”、一年“转起来”、三年“活起来”、五年“强起来”,成为上海石化“全方位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和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