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为攻克一批医用卫生材料关键技术!中石化成立一家新研究所枣流

为攻克一批医用卫生材料关键技术!中石化成立一家新研究所

3月3日,中国石化新闻办发布消息,中国石化所属北京化工研究院于2月24日正式成立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中国石化表示,该研究所的成立,将加快我国医用卫生关键核心材料的技术开发,保障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安全,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国家医用卫生材料核心技术自立自强目标实现,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成立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是中国石化建设“技术先导型公司”、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的具体举措。该研究所将以解决制约我国医用材料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导向,发挥北京化工研究院整体研发优势,聚焦关键核心难题,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攻克解决一批制约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出一批示范性专项成套技术,在医卫高端材料领域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地位发起冲击,实现我国医卫材料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下一步,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将联合医卫行业的相关龙头企业,共同搭建医卫材料的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产业联盟,建设中国石化医用卫生材料创新研发平台,推动中国石化现有医卫产品快速扩展市场。同时,加快促进产业内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融合,打造一支基础理论、合成工艺、工程放大和医疗应用的专家队伍,推进医用材料协同创新国家级平台的建设,为我国真正实现医用卫生材料核心技术自立自强贡献力量。据悉,北京化工研究院在医卫健康材料方向已经具备多年的研发经历。已在抗菌材料、医药食品等特殊包装材料、日用卫生用品、医用隔离用品以及医用特殊试剂等领域先后承担25项国家和中国石化研发课题,并在相关领域已经拥有近百篇发明专利。北京化工研究院联合相关企业牵头开展“医用防护高分子材料”重大项目攻关,其中开发的直接聚合法熔喷料制备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全力支持了石化企业转产增产熔喷料,为解决国家急需的医卫材料产品短缺及技术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

若羽之旋

美瑞新材(300848.SZ)签订共建生态化工材料研究院协议

来源:智通财经网智通财经APP讯,美瑞新材(300848.SZ)发布公告,2021年3月1日,公司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简称“开发区管委”)、青岛科技大学签署了《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美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科技大学共建“生态化工材料研究院”协议》。生态化工材料研究院(简称“研究院”)由公司、青岛科技大学与开发区管委共建,合作期限三年。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作为研究院的运营经费。据悉,公司始终致力于符合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友好型材料的研发创新。研究院建成后将对围绕我国生态环境改善所面临的生态化工材料相关的重大科技问题和关键技术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拓宽领域,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力求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上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促进烟台市和山东省产业转型升级,为区域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公告称,与高校共建生态化工材料研究院,有利于整合校企优质资源,推动符合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友好型材料的研发创新,提升公司研发综合实力,为业务的进一步拓展提供技术支持。

天而生也

中石化成立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

来源:中国证券网原标题:中石化成立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 来源:上海证券报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陈其珏)中国石化新闻办3月3日发布消息,中国石化所属北京化工研究院近日正式成立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该研究所的成立,将加快我国医用卫生关键核心材料的技术开发,保障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安全,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国家医用卫生材料核心技术自立自强目标实现,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成立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是中国石化建设“技术先导型公司”、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的具体举措。该研究所将以解决制约我国医用材料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导向,发挥北京化工研究院整体研发优势,聚焦关键核心难题,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攻克解决一批制约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出一批示范性专项成套技术,在医卫高端材料领域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地位发起冲击,实现我国医卫材料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下一步,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将联合医卫行业的相关龙头企业,共同搭建医卫材料的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产业联盟,建设中国石化医用卫生材料创新研发平台,推动中国石化现有医卫产品快速扩展市场。同时,加快促进产业内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融合,打造一支基础理论、合成工艺、工程放大和医疗应用的专家队伍,推进医用材料协同创新国家级平台的建设,为我国真正实现医用卫生材料核心技术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北京化工研究院在医卫健康材料方向已具备多年的研发经历,在抗菌材料、医药食品等特殊包装材料、日用卫生用品、医用隔离用品以及医用特殊试剂等领域先后承担25项国家和中国石化研发课题,并在相关领域已经拥有近百篇发明专利。北京化工研究院联合相关企业牵头开展“医用防护高分子材料”重大项目攻关,其中开发的直接聚合法熔喷料制备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全力支持了石化企业转产增产熔喷料,为解决国家急需的医卫材料产品短缺及技术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合之内

中国石化成立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 (刘亮)中国石化3日消息称,中国石化所属北京化工研究院于2月24日正式成立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该研究所的成立,将加快我国医用卫生关键核心材料的技术开发,保障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安全,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国家医用卫生材料核心技术自立自强目标实现。图为北京化工研究院研发的熔喷布专用树脂,中国石化供图。 中国石化供图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面对国家抗疫物资紧缺,中国石化响应国务院国资委号召,迅速统筹安排各相关炼化企业临时改变排产计划,提高装置负荷,开足马力生产医卫用聚烯烃,加大医卫原材料供应。成立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是中国石化建设“技术先导型公司”、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的具体举措。该研究所将以解决制约我国医用材料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导向,发挥北京化工研究院整体研发优势,聚焦关键核心难题,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攻克解决一批制约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出一批示范性专项成套技术,在医卫高端材料领域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地位发起冲击,实现我国医卫材料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下一步,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将联合医卫行业的相关龙头企业,共同搭建医卫材料的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产业联盟,建设中国石化医用卫生材料创新研发平台,推动中国石化现有医卫产品快速扩展市场。同时,加快促进产业内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融合,打造一支基础理论、合成工艺、工程放大和医疗应用的专家队伍,推进医用材料协同创新国家级平台的建设,为我国真正实现医用卫生材料核心技术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图为北京化工研究院研发的熔喷布专用树脂,中国石化供图。 中国石化供图北京化工研究院在医卫健康材料方向已经具备多年的研发经历。已在抗菌材料、医药食品等特殊包装材料、日用卫生用品、医用隔离用品以及医用特殊试剂等领域先后承担25项国家和中国石化研发课题,并在相关领域已经拥有近百篇发明专利。北京化工研究院联合相关企业牵头开展“医用防护高分子材料”重大项目攻关,其中开发的直接聚合法熔喷料制备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全力支持了石化企业转产增产熔喷料,为解决国家急需的医卫材料产品短缺及技术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完)

砉然响然

茂名绿色化工研究院及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中试基地正式入驻 茂名清研先进新材料加速基地签约

许志晖刘芳出席入驻暨签约仪式3月1日上午,茂名绿色化工研究院、茂名国家高新区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中试基地入驻仪式暨茂名清研先进新材料加速基地签约仪式在茂名高新区举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志晖,市政协主席刘芳出席。入驻仪式上,许志晖宣布茂名绿色化工研究院、茂名国家高新区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中试基地正式入驻,并与其他市领导一起为研究院、中试基地入驻揭牌。据悉,茂名绿色化工研究院、茂名国家高新区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中试基地是经市委、市政府决策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和中试平台,目前已经引入了10支中试创新团队及10位领军、紧缺拔尖人才。随后,许志晖、刘芳等市领导见证茂名高新区管委会与南京清研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茂名清研先进新材料加速基地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在茂名高新区合作建设先进新材料加速基地,形成集材料研发、孵化、产业加速于一体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共同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产品定位高、市场效益好的新材料企业。许志晖、刘芳等市领导还前往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中试基地、茂名清研先进新材料加速基地项目选址现场,实地了解中试基地、加速基地项目规划建设情况,并参观茂名绿色化工研究院展厅和实验室。许志晖强调,要做细做实中试基地项目,进一步细化项目资金、合作模式、运营模式等方面内容,学习借鉴国际知名研究机构经验,打造共性技术和专业功能性中试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孵化育成和技术成果产业化落地,打造全国有名气的中试试验场所。要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加速基地项目落地见效,同时把加速基地项目的合作模式总结好、概括好、宣传好、推广好,吸引更多先进新材料项目来茂名,推动高新区产学研一体化有新突破。要在软硬件上下功夫,推动科技和资本“双孵化”,大力提升研究院和中试基地吸引力。市领导王创、吴刚强、李多民、崔锡明,市政协副厅级干部、茂名绿色化工研究院法定代表人、常务副院长章宁,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茂名绿色化工研究院院长纪红兵出席活动。记者 赵艺 通讯员 茂新 胡炜杰【来源:茂名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猴驸马

黄埔先进材料研究院王杰副院长一行到访省科学院化工所

9月29日,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黄埔先进材料研究院王杰副院长一行5人到访化工研究所。省科学院市场拓展部有关同志陪同调研。所长文武、学术带头人曾炜、科办主任张磊及新材料研究博士团队参加交流。 会上,文武介绍了化工所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运行机制及未来发展规划,曾炜介绍了柔性可穿戴电子传感器以及能源采集系统项目情况。王杰介绍了黄埔先进材料研究院的总体建设目标、运行机制保障、建议进展等情况。双方就学科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在科技项目合作、创新平台建设及成果转化等方面交换了意见,均表示要加强信息沟通,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共同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 (省科学院化工所 彭丽芬/供稿)【来源:广东省科学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大勇不歧

我国首家化工科研机构,诞生在工业摇篮天津,解放后迁至北京并入中科院

国保|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塘沽创办的久大精盐、永利碱厂,开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先河。其创办人范旭东被誉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他积极提倡科学救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积极参与和支持科学研究工作。永利碱厂旧影在1922年,范旭东又出资10万银元,在久大精盐厂化验室的基础上,创办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并从久大精盐公司剥离。这是我国第一家专门的化工科研机构,也是范旭东自喻为毕生创办的第三件大事业。他创设“黄海”的宗旨和目的,不仅为本企业的生产服务,解决制盐和制碱中的一些科研问题,而且培养造就了一批化工科技人才,为振兴我国的化学工业服务。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大门旧影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在成立之时,范旭东就聘请并全力支持获美国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的孙学悟主持社务,聚集了大批化工专业人才。研究社主要协助久大精盐公司、永利碱厂调查和分析原燃物料,对长芦盐场盐卤的应用进行实验,其次是为今后永利碱厂开拓新的产品在技术上打下基础。并出版《海王星》等专业期刊。起初,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主要利用精制食盐余下的卤水制取硫代硫酸钠,生产咸味刷牙水和漱口水等,后来又利用永利碱厂的副产品生产碳酸钙、碳酸镁。它出产的明星牌牙膏,在抗战前后一个时期内独步市场,风行一时。1928年起,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用广东沿海的藻类为原料试制钾肥和碘。同年5月,又用山东博山的铝土页岩矿石为原料进行研究,并于1935年试炼出中国的第一块金属铝样品, 并将其铸成铝制飞机模型以纪念。1931年,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成立菌学研究室,开展对酒精原料和酵母的研究,推动了中国菌学及酒精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天津塘沽沦陷,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随久大精盐、永利碱厂一同迁往四川五通桥,并继续开展研究直至抗战结束。1950年,研究社正式迁址北京,此时已发展出发酵与菌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分析化学五个研究室。1952年10月,政府决定将黄海化工研究社的发酵与菌学研究室划入中国科学院,其他部分改组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综合工业试验所第三部”。后来几经变迁,前者演化为中国科学院的微生物研究所,后者演化为化工研究院。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开创了我国无机应用化学、有机应用化学及细菌化学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其许多研究成果对打破英国的盐垄断、发展民族化学工业起到了奠基作用,写下了化工科研史上光辉的一页。因此被誉为“中国化工研究机构的摇篮”。研究社旧址位于滨海新区解放路138号,是一幢英别墅式砖混结构灰色二层楼房,坐北朝南,建于1922年,现在是天津碱厂俱乐部,2013年升级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海”在塘沽发展的二十余年,造就和培养了一批科研技术人才,为民族化工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也映证了天津这座近现代工业摇篮城市的辉煌历史。

礼也

恭贺中化蓝天新材料研发中心实验室揭牌仪式顺利举行

2021年4月9日,由广东科艺普实验室设备研制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化蓝天新材料研发中心举行了揭牌仪式。陕西中化蓝天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装修工程,是TMOON品牌在西北区域继西安交大创新港之后的标杆项目,从设计图到竣工图,到搬迁入驻,整个过程必须“以客户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把握安全,质量,效率,才能有今天大家所见的精品工程。中化蓝天新材料研发中心实验室设计建设的成功,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研发领域的独特优势。促进“新技术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与引进大力发展。本文由博尔实验室原创编辑发布,版权归博尔实验室所有。博尔实验室专注于实验室装修设计、细胞实验室装修设计、生物实验室装修设计、检测实验室装修设计、化学实验室装修设计、化验室装修设计相关服务,可提供效果图和报价。如果你对于研发中心实验设计建设感兴趣,可以私信小编,给你最专业的解答及产品具体参数!

故其德广

油价疯狂逆转引爆化工全产业链,涨价、断货、扩产戏码不断!化工牛能否持续?

来源:e公司官微作者: 赵黎昀 叶玲珍 风水轮流转。2020年3月后国际原油期价惨跌至负值,“桶比油贵”的调侃言犹在耳。时隔一年,油价回温拉动一众化工商品价格翻涨,市场供不应求的呼声又再度刷屏朋友圈。美国原油连续价格走势图春节长假过后,化工板块一度引爆A股市场热度。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近日多方采访了解到,伴随价格上涨,一些化工类产品企业库存已跌至近年低点,产业链价格传导效应明显。不过对于当前高价,行业企业及分析师对后市并不完全乐观。价格翻番氨纶企业库存见底“现在销售部门的人最头疼的就是货太少,市场供货紧张,订单都需要排产。 ”从2020年三季度末的不足4万元/吨,到如今超过7万元/吨的价格,新乡化纤高端龙头氨纶产品半年间售价近乎翻番,可在这 种“强势”涨价的市场环境下,公司相关负责人也直呼“没有库存”。作为一种弹性纤维,氨纶多被用做服装行业的生产原料。按照其长丝组成根数的不同,氨纶多被分70D、40D、20D等规格,理论上根数愈少,产品特性越高。根据生意社监测,自去年8月以来,国内氨纶价格持续飙升,其中截止2月25日40D规格市场均价在5.7万元/吨,与2020年8月最低点价格相比,涨幅达到84.47%。“公司生产的产品规格很多,相比之下高端品价格涨得更快,当前整体报价区间已达到5-8万元/吨,行业盈利情况较为可观。” 谈及近期氨纶市场供需情况,新乡化纤负责人表示,早前氨纶市场销售有铺底资金等恶习,但现在市场上拿着钱还要等货,这种情况肯定都不存在了,目前公司订单已经排到了4月份,市场缺货情况明显。新乡化纤氨纶生产车间的确,春节过后,氨纶行业开工率已经达到九成以上,但厂家供货情况依然紧张。“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对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的需求大幅提升,下游订单量特别是国外订单爆发式增长,工厂从去年11月份开始基本常规产品都没有库存,买货排队,行业库存始终非常低。”生意社分析师夏婷表示,今年国家就地过年的政策,使得下游工厂春节前后备货的需求增加,又加剧了氨纶供需紧张的局面。随着春节后下游物流恢复和复工复产,氨纶出口量也有了明显的增长,多数氨纶工厂的库存处于近三年的历史低位。“目前市场的缺货情况,不仅仅是因为口罩需求引发的。”对于氨纶价格上涨的推动因素,新乡化纤上述负责人有着不同看法。他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口罩多用的是70D产品,一吨产品能做上亿个口罩,所以对行业整体影响不太大。目前市场上,高端产品的供应更紧张。“业内有句行话,‘无氨不成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服装的舒适度要求更高,越是高品质服装,氨纶添加比例越高。年轻人生活节奏快,服装不愿意花费时间打理,氨纶材质能够促使服装实现免熨烫、易打理、穿着舒适的特性,越细的丝,舒适感就越好。以往一般服饰氨纶的添加量都在3%-5%,现在好的服装氨纶添加量都可达到15%。去年疫情以来,人们居家休闲的活动多了,居家服饰更讲究舒适,因此带动了需求的增长。此外,虽然受疫情影响,运输受限,船期不好定,海外不敢接太多订单,但海外需求这两个月依然不断创新高,企业出口订单占比不断增加,近两个月出口销量比过去半年都多。”他表示。市场需求升温迹象显现,已激发企业的扩产热情。2021年1月新乡化纤公告,拟定增不超过10亿元,用于年产10万吨高品质超细旦氨纶纤维一期工程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当月,另一家氨纶头部企业华峰化学也公告宣布,拟投资43.6亿元建设30万吨/年差别化氨纶项目。“氨纶扩产对设备需求很高,这些设备不是一下能从市场拿到,所以建设投产需要时间。市场也有逐步接受扩产的过程。因此企业都是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战略。但是近期行业内集中宣布扩产计划,还是基于对市场需求的看好。”新乡化纤上述负责人分析称,我国各种原料纤维的生产总量大约是6000多万吨/年,占全世界的70%左右。这6000多万吨的纤维,纺织服装行业直接生产所用大约占2000万吨,这其中,以氨纶需求量配比在5%计算,那就大约需要100万吨的氨纶年产规模,但目前我国氨纶的年产量约为70万吨左右,市场还存在明显缺口。 如果市场产品要达到中高档要求,氨纶配比就要在15%-30%,那么估算需求空间就要达到200万吨/年,所以未来几年氨纶还是存在长期需求支撑的。成本推助化工商品批量涨价涨价、断货、扩产的戏码,近段时间在化工圈并不少见。伴随原油价格飞涨,化工商品价格开启了批量上行模式。“目前市场上乙二醇的售价早已超过5000元/吨,早先因亏损停产的企业,都已经恢复开机生产了。” 2020年3月后,受国际原油价格一度暴跌影响,国内期货市场上乙二醇主力合约价格从4389元/吨跌至不足3000元/吨,创下近十年新低。彼时,华鲁恒升相关负责人与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交流时就坦言,公司众多产品中,受原油价格大跌影响最明显的就数乙二醇,在当时市场环境下,国内煤制乙二醇企业产品价格基本都在成本线以下,生产亏损情况十分明显。而如今,市场情况早已今非昔比。3月1日9时,WTI原油期货价格较前一个交易日上涨2.18%,达62.84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较前一日上涨2.19%,达65.84美元/桶。今年2月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上行。2月24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突破67美元/桶,WTI价格突破63美元/桶,国际油价基本回到2020年1月水平。这一波油价已持续上涨近4个月,且涨幅超过75%。“我们产品价格上涨多与石油化工原材料价格上涨有关,例如BDO就是我们成本占比比重较大的原料,近期随着原油价格上涨,BDO涨价情况明显。”新乡化纤上述负责人也表示。据了解,截止3月1日,国内BDO生产者均价为31750元/吨,价格环比上涨133.46%,同比上涨已达228%。生意社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2月25日化工指数为1032点,创下周期内的历史新高,较2020年4月8日最低点598点上涨了72.58%,近春节后10天市场涨幅就超过18%。金联创数据也显示,据跟踪的44个主要化工品价格对比来看,春节后除了少数产品稳定外,接近79%的化工品价格呈现上涨。其中价格上涨幅度超过10%的产品就包括丁辛醇、环己酮、苯乙烯、纯苯、加氢苯和乙二醇;涨幅5%以上的产品有甲苯、二甲苯、二甘醇、丙烯酸丁酯、丙烯、纤维级PET、涤纶长丝及丙二醇。需求支撑产业链价格传导显现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化工商品的价格上涨,已在产业链下游顺利显现传导态势。“NPG已经从节前的一万左右上涨到了16500元每吨,涨幅超过50%,简直惊人。”谈及近期公司生产经营情况,神剑股份相关负责人感叹,“压力太大了!”。作为国内聚酯树脂最大厂家,公司拥有约20万吨的产能规模。而从近期的市场行情看,聚酯树脂两大核心原材料PTA、NPG如同坐上了火箭,让企业成本端压力骤增。据他介绍,PTA方面,二月底的价格是4200元一吨,这两天的挂牌价一度超过了5000元,虽然最终落地的价格还得等待3月底揭牌才能知道,但至少市场还是看涨的。面对原材料的急速上涨,神剑股份的价格传导机制也已经全速开启。“肯定得抓紧涨价,不涨就不敢生产了。目前我们已经全面通知涨价了,户外型聚酯树脂的涨价幅度大概在3000元/吨,户内型的在2000元/吨左右。” 上述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这次的涨价是因为材料暴涨,属于强制性调价,如果我的成本压力传导不下去,我可能就不会去采购原材料了,下游的客户需求也就无法保障。从目前的情况看,对于本轮涨价,下游的接受度还是很高的,很多客户已经陆续向我们发订单了。”以生产PU合成革、PU树脂为主营的安利股份,近期也同样感受到了成本上涨的压力。“我们公司产品的原材料中化工类原材料占比还是挺高的,大概在50%左右。原材料上涨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是我们也不是特别悲观,因为这是全行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安利股份董秘刘松霞表示,公司已经在2月26日向下游客户发了提价函,新的价格已经开始执行。从目前的情况看,即使涨价了,公司产能利用率仍可达90%左右,基本上是满产的状态。据她介绍,目前行业涨价已经是普遍现象,下游客户对价格上涨也会有一个客观分析,在原材料大幅涨价的背景下提价,大家基本上还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态度,整体接受度比较高。除却涨价以外,在产品结构和库存管理方面,安利股份也逐步在构建竞争护城河,以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经过多年的积累,我们的行业龙头地位日渐突出,不管是在议价能力,还是在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上,都更有优势。目前公司主攻中高端客户,产品也以具有高附加值的生态功能性产品为主,竞品不具有可替代性。与此同时,我们在年前已经做了一些策略性的采购,部分原材料已经备了2-4个月的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冲了价格上涨的成本压力。”她说。在原材料涨价的浪潮中,价格传导似乎已成为业内惯用的“杀手锏”,部分企业甚至从中尝到了甜头。华东地区某塑料薄膜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我们加工型行业来说,上下游价格都比较透明,我们赚取的就是其中的加工费。原材料价格上涨其实对于我们接单还是有利的,下游看到上游在涨,心理预期就会上来,下单的积极性也会变高。近年来,公司对产品结构进行了升级,由原来的日化包装膜向电子信息领域拓展,在产品附加值方面提升显著,叠加下游市场需求量比较大,客户对价格的承受度也逐渐提升。目前我们产品的提价已经超过了原材料的提价比例,总体来说毛利反而是呈现上涨的态势。”疲态渐显化工品高价是否可续通过价格传导进行成本转嫁,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但相比于上游的原材料价格的波动速度,下游产成品的调价一般都存在滞后性,导致原材料价格的后续走势成为了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何时落下仍未可知。“根据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和后续趋势,产成品的价格调整一般会有1-3个月的滞后。最怕遇到的情况是频繁波动,在上游涨价一段时间后,公司产成品刚刚要调价,原材料价格又开始下跌,这会让我们措手不及。”永新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刘松霞也表示,一段时间内,原材料急涨或大跌对企业来说都不是很有利,最好的状态是缓慢下跌,因为上游的采购成本下降了,而企业对下游的销售价格还不会那么快传导,毛利空间会在短期内被放大。化工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传导效应仍在市场盛行,但进入3月份后,期货市场上化工品价格已掉头向下。3月2日,国内商品期市午盘多数品种收跌,能化品普遍大跌,苯乙烯跌超6%,PTA封跌停,跌幅5.02%,乙二醇、低硫燃料油、燃油跌超5%,原油、沥青跌近5%。这是否意味着,化工全产业链的牛年牛市面临昙花一现?“说实话,我个人感觉这次的化工原材料涨价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回归’。去年受到疫情影响,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相关的化工衍生品也随之下跌,而现在实体经济逐步恢复,原油价格上浮,市场对相关原材料的需求也逐步恢复,必然会带动原材料价格上涨,只不过本轮涨的幅度太大了。” 神剑股份相关负责人坦言,在本轮涨价行情开启前,很多企业都没有预料到春节后会出现这样的暴涨局面,由于前期都没有备货,市场上就少了低成本存货,如果要开工就必须新购原材料,这也是推动价格持续上涨的一大原因。“后续走势目前也看不清,但是我感觉延续到3月底应该没什么问题。”在多数受访对象看来,疫情催生的供需失衡是本轮原材料上涨的一大“动因”。“如果不是疫情影响,应该不会出现这么大的市场变化。”前述华东地区某塑料薄膜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本来我们行业产能是过剩的,但是在疫情影响下,很多国外厂家都停工了,采购渠道一下子都集中到了国内,而需求端目前已处于全面复苏状态,导致市场出现了短暂的供需失衡。后续随着疫苗普及,疫情缓解,国外的产能跟上来,预计火爆的上涨行情不会持续太久。”永新股份相关人也表示,此轮涨价不排除美元通胀因素的扰动,带动了部分市场炒作情绪。从历史来看,这种上涨持续期间会相对短期。或许是因为后市不好预判,对于已处于高位的化工原材料,多数企业选择了谨慎对待。“现在市场情绪整体都很谨慎,一般不会去囤货,高位囤货是很危险的。目前我们的布局是以订单为指导,能卖多少,就采购多少原材料。”神剑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后市行情目前还不好判断,但是我们现在既然提价了,如果原材料价格不回落的话,我们就会一直执行这个价格。”刘松霞表示。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大宗商品涨价的传导机制是层层递进的,最终还是需要终端消费者来买单,市场认可度仍然存在考验。而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传导已经开始落地。2月28日,美的冰箱事业部发布涨价通知函,表示由于原材料持续上涨,决定自3月1日起,对美的冰箱产品价格体系上调10-15%;此前TCL也已发布涨价通知,因原材料和物流成本上涨,于1月15日起对冰箱、洗衣机、冷柜涨价5%-15%。“上游原材料涨价向下游传导会有迟滞,这波化工商品价格上涨最终是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驱动导致。从供需基本面看,后续继续推动化工品涨价的动力不足。”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程小勇与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沟通时坦言。供应端看,最近有消息称,欧佩克+可能要重新增产,一旦增产落实,原油价格也很难再向上。此外,目前PTA等化工品整体产能是相对过剩的,未来供应端出现更紧张的情况可能性不太大。而从需求端来讲,去年由于海外疫情影响,国内很多库存都是通过产品出口消耗掉了,如果海外疫情防控进一步成效显现,需求将是环比减弱的情况。同时,国内需求情况对比去年下半年预计也将是环比走弱的趋势,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市场判断也会出现边际收紧。不过他也补充到,目前并不能判断化工品会出现大幅下跌。前期市场对通胀的预期支撑了周期商品价格上涨,现在要关注实际情况是否会像通胀预期靠拢,如果靠拢的话,预计价格的涨势还会持续,反之,一季度可能就会出现高点,二季度价格会出现回落。对于化工品的走势,上海迈柯荣信息咨询董事长徐阳分析偏向乐观。他认为,近日国内化工品期货价格大跌,主要是因为国际油价下跌所引起的。而推动国际油价下跌的因素包括欧佩克可能4月起增产、美国炼油厂重启、以及巴西变异病毒传染性更高。化工涨价的真正结束,可能需要等待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向。如果经济刺激政策继续维持,本轮以国际定价类商品价格的上涨趋势就难以结束。同时,海外疫情发展的趋于稳定,也会从需求端为上游原料带来支撑。

大波浪

“吾将上下而求索”

08:42原标题:“吾将上下而求索”——从万华改革之路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伟大实践从空中俯瞰,万华烟台工业园中的一座座办公楼,形同一个个巨大的苯环分子结构。位列全球化工50强的万华,是中国唯一、世界少数拥有异氰酸酯(英文简称MDI)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工企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化学是研究物质从量变到质变的科学。化学背后有哲学。如果说“创业+改革”是促使万华活起来的化学反应,那么“改革+创新”则是促使它强起来的深刻巨变。与中国改革开放同龄的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昔日生产合成革的传统国企起步,技术创新能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长为全球MDI行业领军者的现代化大型企业,走出一条令人瞩目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路。一鼓作气谋改革,回答市场之问——走进万华烟台工业园,只见管道纵横、高塔林立,运输货车出出进进,一派繁忙景象。从空中俯瞰,万华烟台工业园中的一座座办公楼,形同一个个巨大的苯环分子结构(4月30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这个曾为皮鞋提供原料的合成革厂,为何能成为世界化工领域的佼佼者?记者最近到万华采访,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华的诞生,与解决中国人穿鞋问题有着不解之缘:40年前的中国,还是一个踩在布鞋上的国度。“应当把它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因为人民太需要了。”在万华展厅,记者见到40年前中央领导批示件,急切之情跃然纸上。要钱给钱。国家拿出4.6亿元,约占当年全国财政的千分之四,从国外引进聚氨酯合成革生产装置……要人给人。来自全国各地约7000人汇聚在砂石遍布的芝罘湾畔,奋战近5年……万华第一代掌门人刘永祯,被轻工部从锦西化工厂副厂长的职位上调来了。万华第二代掌门人李建奎来了:“当时我在轻工部工作,二话没说就从北京来烟台了。”万华集团原总裁丁建生也来了:“我1982年从青岛化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化工部外事局,听说这里大量招人,我就过来了。”在烟台万华化学集团老厂区,原总裁丁建生在第一条MDI生产线前介绍创业往事(2018年11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万华现任掌门人廖增太紧随其后:“1983年,我从华东理工大学一毕业就来了,经历了引进技术设备创新改造的过程。”烟台万华化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廖增太在介绍情况(2018年12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1983年,万华试车成功,中央领导专程到现场剪彩庆祝。万华就这样呱呱坠地!此后10年,万华累计为2亿双合成革皮鞋提供原料,相当于提供全国皮鞋原料的四分之一。中国老百姓实现了从“穿布鞋”到“穿皮鞋”的历史跨越,万华也随之踏上了从“计划”走向“市场”的艰辛探索——一方面,万华沿袭着传统计划模式:“轻工部拨原料、下指标,我们生产后再由轻工部统一调配。”丁建生说。另一方面,外国企业产品不断涌入,民营合成革企业迅速兴起,动摇了万华产品一统天下的地位。很快,万华从“皇帝女儿不愁嫁”变成了“门前冷落鞍马稀”。市场,给万华人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作为计划体制的“宠儿”,国有企业能不能在市场竞争中成为“弄潮儿”?这是万华,也是所有国有企业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时任技术车间副主任的丁建生那个急啊:“成本一万一,卖价七八千,企业眼看着往死里作。”这个一口胶东腔的山东大汉,性子急、嗓门大,楼上说话、楼下都听得见。1983年8月1日,烟台合成革厂(烟台万华化学集团前身)MDI装置投料成功,这是当时举行的庆祝大会场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市场的棒喝敲醒了万华。从此,万华义无反顾地迈出从“计划”到“市场”的步伐,坚定不移地踏着国家改革的时代鼓点——1993年破除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1995年进行第一次企业制度改革;1998年进行股份制改造;2001年登陆资本市场;2006年进行员工持股试点;2016年开展更进一步的混合所有制改革;2018年整体上市获批准;……与改革旋律同频共振,万华一鼓作气:改制。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国有企业逐步推进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万华第一时间在全厂试行全员合同制,打破铁饭碗,搬掉铁交椅,取消铁工资……时任万华人事主管栾新光说,如果没有这些变革,后期很难实现与国家改革的对接。上图:烟台万华化学集团第一条MDI生产线全面停产后拆除;下图:建设中的烟台合成革厂(烟台万华化学集团前身)MDI生产线。新华社发1995年,万华由“烟台合成革总厂”改制为“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山东省首家、全国第8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剥离。精干主业,主辅分离。万华在此后的数年间,32个子公司只留王牌主业MDI,其余全部剥离、改制。瘦身,为的是强体。最艰难的是下岗分流。李建奎清楚地记得:“当时万华7000人不到的工厂,30多个处室,副科长以上的干部就有三四百人,人浮于事很严重。”他找来栾新光:“交给你4000人的下岗分流指标,减一个我有奖励,增一个我扣你工资。”万华先从领导干部身上“动刀”:只要到了55岁,就办理厂内退养。于是,71个领导干部从管理岗位上退下。今天,当事人向记者谈起这些已是云淡风轻,但在当时却是风狂雨骤。一位分厂厂长,是万华“创业元老”,也被列入第一批退养的名单。委屈、恼怒、不甘!那天,在时任总经理曲进胜的办公室,他拍着桌子讨说法:“我哪儿对不起厂子了,凭什么让我退?”“这是规定,谁到年龄都要下。”“这是什么规定?这就是挥泪斩马谡!你承不承认?你敢承认,我就下!”曲进胜默默点点头,内心五味杂陈。壮士断腕,涅槃重生。改革就像一场剧烈的化学反应,所释放的巨大能量,推动万华加速发展。一套改革组合拳后,集中了MDI优势资源和近400名业务骨干,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改到深处是产权。万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向纵深挺进。2001年1月5日,万华股份公司敲响了上交所的锣声;2006年推行员工持股,探索混合所有制;2007年引入外资股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化工巨头一度以低于本国售价约三分之一的价格倾销产品,对万华形成打压。万华随即根据世贸组织规则,果断举起反倾销利器提起反倾销调查。这成为入世后,国内较早运用反倾销维护企业正当权益的典型案例。用好国际规则,为万华赢得了发展机遇。应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曾是市场经济“初学者”的万华,此时已成长为娴熟运用市场规则与世界巨头博弈的“弄潮儿”。改革开放之初渴望“引进来”的万华,如今已大步流星“走出去”:万华2011年成功收购位于匈牙利考津茨包尔齐考市的宝思德公司,通过加大投资、精益管理等措施,使宝思德从破产边缘迅速扭亏为盈,保住了这座3万人小城中3000余人的就业,并成为中东欧百强企业。改革势如破竹,万华持续腾飞:——MDI国内市场占有率从1998年的8%上升至目前的40%以上;——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利润和资产总额三项指标分别是成立之初的253倍、427倍和255倍;——业务拓展至全球,万华在海外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布局,可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党的十八大后,万华的改革更是按下“快进键”。2019年2月2日,一纸公告引发资本市场关注:万华重大资产重组及整体上市资产交割手续全部履行完毕。“简单讲,就是万华上市公司通过反向收购股权,合并了母公司,公司层级更简单,结构更透明。”廖增太对记者说:“万华已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化主体。”当年建厂时的外方技术指导组组长专程来万华参观,由衷地感叹:“万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一切靠的是什么?“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步履相随,是万华成长的幸运,也是万华成功的秘诀。”2018年12月20日,在万华40岁生日庆典上,廖增太的演讲作出了最好回答。一气呵成求创新,回答时代之问——万华人教我们认识了一个生僻化学名词——MDI。“MDI化学名字叫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高分子材料,最早在上世纪30年代时发明的,如今被广泛运用于国计民生,比如建筑保温、轻工纺织、汽车家电等领域。”在烟台万华化学集团中央研究院,工作人员在做聚丙烯材料摆锤冲击试验(4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万华常务副总裁、技术总监华卫琦的解读简洁清晰:“可以说,现在每个中国家庭中都有MDI元素。”在烟台万华化学集团老厂区,万华集团常务副总裁、技术总监华卫琦在介绍企业科技创新情况(2018年11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然而,万华人在掌握MDI核心技术上经历过难以启齿的遭遇,让他们对“自主创新”有了痛彻心扉的领悟。40年前从国外某企业引进MDI设备时,对方明确表示不转让技术。“洋专家一走,设备就不灵。”李成尧,MDI生产线最早的操作员。他向记者回忆当年举着高压水枪清理设备罐内废物时,唏嘘不已:“不知道为什么设备、管线总是堵,只能不停地抢修。”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1万吨的设计产能10年都未达产。为引进MDI技术,万华吃过亏、上过当,屡遭碰壁。上世纪80年代末,一家跨国公司伸出了“橄榄枝”:“我要看看你们的核心反应釜,给你们技术指导……”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万华将正在生产的设备提前两天停下来,清理干净。终于把人等来了。可对方看了一圈,摸清了万华的技术路线,合作意向却只字未提。两年后,他们又提出要中国市场调研报告,才可以谈合作。于是万华先后组织了80多人、花了半年多时间,跑遍大江南北。调研报告交给对方后,两年的期待,等来的却是对方宣布自己在中国建厂的消息……这是继市场棒喝之后,万华人遭遇的又一当头一棒!“刻骨铭心啊!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中国人不自强不自立,永远被人瞧不起。”廖增太的语气沉重而又坚定。无情现实以近乎残酷的方式,迫使万华义无反顾地走上自主创新之路。创新的活力从何而来?“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让市场做选择,就要体现人的价值。”丁建生说。就像当年小岗村以“大包干”改革将农民从束缚中解放出来,万华以“让人的创造性劳动按市场价值体现”,最大限度激发创新的活力。记者在万华听到这样一个故事:1998年底,万华股份公司成立后,即实施“创新工程”:技术成果按盈利比例提成奖励。第二年,一个生产装置技改后创出显著效益,按新奖励办法一算,吓了大家一跳:10个人总奖金92万元。奖,还是不奖?公司高层争论了一个月。最后拍板:高管一分钱不拿,奖金全分给一线科研技术人员。那天,公司财务人员用一个麻袋从银行把92万元现金提回来,按获奖人头把一摞摞钞票在桌上整齐摆放。老工程师孙敦孝分得最多,拿了21万元。老伴看到他用小布袋抱回来的这笔钱吓坏了,心怀忐忑地抓起电话打给廖增太:“老孙这钱哪来的?”“公司奖励的。”“不犯错误吗?”“是正当收入。”“能存银行不?”“当然可以!”……重奖,在厂内外引起轩然大波:羡慕者有之,妒忌者有之,也有人质疑这笔钱花得值不值。“分给科研人员92万元,他们挣回的是1200万元利润。”当公司给大家算清这笔账时,再没有人提出异议。在烟台万华化学集团中央研究院先进表面材料中心,纪晓晓博士(右)和厉涛博士在做水性环保甲油实验(2018年12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这不由让我们想起一个企业界流传已久的故事:100多年前,一家外国汽车公司生产线因故障停产,请来的电机专家仔细观察后,仅在机器上划了一道线找到了故障,问题迎刃而解。随后,这位专家开出1万美元账单。只是划了一条线,就要1万美元?专家给出的回答是:划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儿划线,9999美元。知识无价亦有价。以重奖激励人才,以制度保护创新。这,就是万华的胆识与魄力!2017年,一个HDI(特种异氰酸酯的一种:化学名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创新项目三年内盈利达10多亿元,公司除了重奖科研人员外,还专门用1亿元作为科技激励基金。从当年的21万元到如今的1亿元,创新激励一以贯之。这是一场实验室之外的化学反应:点石成金,化蛹为蝶!今天的万华,自主研发并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已达10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国家奖励7次。创新的主体是人才。万华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八方人才。在老厂区会议室里,记者和华卫琦有一次深谈。这位从小生活在杭州的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博士,留过学,毕业时为多家央企、跨国公司青睐。“你怎么就选了万华呢?” 记者问。华卫琦微笑着说:“18年前,丁总第一次热诚相邀时,我一直犹豫不决。”没想到丁建生那么执着,“三顾茅庐”的“现代版”,促使华卫琦最终下了决心。“是什么吸引了你?”记者问。“这是我看到的行业内最好的企业。”说话一向严谨的华卫琦,竟不假思索地用“最好”一词。“最好”,绝非一句空话:万华配给华卫琦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一笔上不封顶的科研经费,一个能钻研MDI技术、足以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工作平台,还有灵活的奖励机制……打动华博士的,更有万华对他“掏心掏肺”的关切之情:不仅帮助他找对象,还帮助解决对象的工作问题。为此,公司连开多次会议研究,并恳求烟台市委给予支持……知己知心如此,夫复何求?“三年努力引进丁博士”“‘五顾茅庐’请来马博士”“善于挖人的人力总监自己都是被挖来的”……在万华,诸多引进人才的故事成为美谈。2018年,新加入万华的各类人才就有1100多名,创历年新高。正是凭着信任、激励、包容,人才的价值在万华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在烟台万华化学集团中央研究院先进表面材料中心,工作人员陈丁丁在做聚氨酯发泡实验(2018年12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华卫琦给我们讲起关于“十连败”的故事:那是一个MDI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经过2年多筹备,即将投入生产,却遭遇管道堵塞、反复停产。“每停产一次,损失500万元。试试停停10次,5000万元打了水漂。”华卫琦当时是MDI项目装置经理。第六次失败时,他站在反应设备面前,心情无比焦虑。员工们也失去了耐心,冲上来把他团团围住。有位工人一把揪着他衣领,指着一堆堆废料吼道:“你知道每次花多少钱吗?你们到底行不行?”“只有再试,才能成功!”素来温和的华卫琦也急了:“这条生产线是大家的命,也是我的命!”揪在他衣领上的手渐渐松开……创新,不仅需要智慧,更考验定力。“‘可以允许创新失败,但决不允许不创新’,这就是我们万华的理念!”丁建生说。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失败,既是成功道路上的“拦路虎”,也是走向成功的“垫脚石”。第11次试验,终于取得重大突破:MDI单套设备规模由原来的8万吨提升到20万吨以上。老厂区东门,实验室一面墙上镌刻着当年立下的誓言:“不屈不挠,万华人也!”有心人,终不负。2008年1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丁建生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百感交集。创新,就是生产力。如今回头再看,当初5000万元的代价与至今累计盈利几百亿元之间,是一个“不等式”,又是一个“方程式”。在这“不等式”与“方程式”不断破解中,万华人更深刻地体悟到聚才、爱才、用才带来的无穷威力。多年之后,万华高管和那家跨国公司高管再次相遇,有这样一番对话——“你们当初拿到报告时什么心情?”“如获至宝。”“为什么不把技术转让给我们?”“除非我们日薄西山,决不可能卖技术!”富有戏剧性的是,当这家跨国公司试图再和万华商谈合作事宜的时候,万华礼貌地回绝了。这位跨国公司的高管感叹道:“当时没收购万华,是我们最大的失误。”在采访中,公司领导层强烈的忧患意识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无论是和优秀的同行相比,还是和自己的目标相比,都没有到骄傲的时候。”廖增太说,面向未来,万华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新飞跃。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今天的万华,拥有国内外6大研发基地、7大国家级创新平台、150多个装备先进的实验室,一大批小试、中试产品形成梯队接力……创新,不仅是科技,也包括发展理念。这是在万华烟台工业园展厅里展示的万华高分子材料在不同领域产品上的应用(拼版照片 ,4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化学工业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不计成本搞环保、坚持不懈抓安全,是万华人的执着追求。在同行业中,万华第一个提出“零排放”环保目标。浙江,宁波大榭岛,万华宁波公司。车过跨海大桥,但见惊涛拍岸。一进岛,便远远看见被香樟树掩映的厂区,细雨蒙蒙中远山如黛。在这里,我们看不见跑冒滴漏,闻不见异常气味,听不见机器噪声,是一个“三不见”化工企业。万华还设有“零事故”目标:一切从细节出发,力求将安全事故变成不可能。进入生产区,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两人成行、三人成列”,员工们走路排列整齐、步伐一致;上下楼梯,必须手扶栏杆……烟台万华化学集团安全总监陈毅峰在介绍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2018年12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万华安全总监陈毅峰解释说,就是要让安全管理渗透到每一个行为习惯中。筚路蓝缕,玉汝于成。今年,是门捷列夫编制化学元素周期表150周年。150年前已知元素只有63种,随着人类的不断探索,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白正一个个被填补进去,如今的元素已达到118种。中国的改革何尝不是如此——从思想理论创新到体制机制创新,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人才是第一资源”,党带领人民上下求索,不断向时代作答,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新阶段……一以贯之闯新路,回答实践之问——如果说实行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觉醒,那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4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发现并求证了“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两个不等式,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实践: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这一伟大实践不断推向新境界,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新篇。国有企业改革,无疑是其中分量最重的章节。40多年来,万华改革、创新、发展的探索实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生动样本。其中的“变”与“不变”尤其给人启迪:公有制实现形式在变,但公有制主体地位始终不变——从轻工部部属企业,到公司制改造、股份制改造、员工持股、混合所有制、股票上市……万华产权结构从单一国有走向混合多元,正是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在变的缩影。万华整体上市后,拥有国资、员工持股、外资以及各类社会资本等,多种经济成分共生共赢。万华1978年资产不过数亿元,2018年底资产总额已达到769亿元。这其中,国资运营平台持股21.59%为第一大股东。万华是中国国企改革的生动写照。放眼全国,到2017年,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达183.5万亿元,较1978年增长400倍。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均大大增强。“国企改革以令人信服的实践表明,我们既开创性地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成功地坚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推动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对记者说。企业劳动关系在变,职工主人翁地位始终不变——在万华,从“铁饭碗”到全员合同制,从“铁工资”到绩效奖励、员工持股,企业劳动关系在变。但是,员工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变,获得感在改革发展中与日俱增:对员工购房提供最高20万元、最长12年的免息贷款;为技师设置特殊津贴;实施“蓝金领工程”为一线工人搭建成长平台;大学毕业生工资水平不低于一线城市……万华有一个“咖啡时间”。每月由集团高管主持,与随机抽取的10名一线职工一起喝咖啡、聊家常、提意见,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制定整改方案。万华有一个平等的氛围。在万华厂区门口,我们遇到一位年轻职工拦住廖增太:“廖总,请您戴好安全帽……”万华有一项可靠的制度。集团章程规定:凡是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未经职代会通过的方案不出台,未经职代会讨论通过的大事不拍板。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改革的初心,国有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在改革中必须得到体现和保障。”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在变,报国情怀始终不变——从放权让利到政企分开,从管人管事到管资产管资本,政府和市场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市场已在企业的经营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顶梁柱”的地位作用始终不变。“为民做事、为国担当,是万华的初心。”万华人强烈的使命意识与报国情怀,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采访中,年近60岁的老工人赵军生带着一些工人自豪地唱起了万华厂歌:“万丈光华,承担着历史责任;万丈光华,辉映着民族前途。”万华人就是有这样的气质:始终将企业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紧紧连接在一起。万华有钱了。有人建议可搞房地产,盖一座烟台市最高楼作为地标建筑。李建奎摇摇头说:“万华定了一个规矩,决不偏离化学领域,永远聚焦主业。这是我们对实业报国的理解和践行。”感恩奉献:万华向灾区捐款,向当地老年协会捐款;成立“阳光万华”基金,关注白血病预防与治疗;以投资等方式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万华总裁寇光武说,我们在实现经济效益上要走在前列,在承担社会责任上也要走在前列,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上更要走在前列。公司治理结构在变,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不变——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职工代表大会、股东大会;国资、员工股、外资、民资等各类资本共同参与,万华法人治理结构不断调整完善。一路改革,旗帜高擎。万华党委副书记周喆感慨说:“40年来,万华成功背后有诸多经验,归结为一条就是:坚决跟党走、用好党出台的每一项改革政策!”首任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李建奎、股份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丁建生、现任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廖增太……万华党委书记和董事长始终由一人“一肩挑”,确保国有企业党委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万华始终将党支部建在生产装置单元上,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所有共产党员关键时候总是冲锋在前……改革永远在路上。上图:万华烟台工业园航拍画面(2018年12月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下图:万华宁波公司全景图(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使国有企业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骨干力量,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的殷切重托,始终激励着万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18年12月18日,人民大会堂,万众瞩目。在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新的进军号令:“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千里之外,从万华烟台工业园到万华宁波公司,万华人齐聚大屏幕前,凝神谛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万华人心中久久激荡,也激发起亿万人民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磅礴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看吧,新时代的神州大地上,无数像万华一样的企业、亿万中华儿女正以发愤图强、拼搏奋斗,不断创造着无愧于时代、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漫画长图】记者:新华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