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化工行业专题研究报告:优质企业向全球化工龙头迈进雨中情

化工行业专题研究报告:优质企业向全球化工龙头迈进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金公司,贾雄伟、傅锴铭)一、资本开支三阶段:无序扩张、聚于龙头、再上台阶我们将 2011 至今化工行业的资本开支分为两个阶段:1)无序扩张:2011-2015 年期间整体 银行信贷规模增长较快以及化工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化工企业数量持续增加,行业资 本开支无序扩张;2)聚于龙头:2016 年至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行业落后产能逐步淘汰, 同时环保安全政策、投资规模等层面提高行业准入壁垒,化工企业数量不断下降,行业资 本开支低速增长或负增长,而龙头企业基于高标准的环保、安全能力,完善的一体化产业 链以及持续推进产业升级等,盈利能力明显提升且现金流充裕,叠加民营大炼化准入放开 吸引资本加入,2016 年至今化工行业资本开支向龙头聚集现象明显。第一阶段:2011-2015 年化工行业产能无序扩张,行业下行周期较长2011-2015 年化工企业数量明显增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9-2013 年银行信贷 规模扩张背景下资金容易获得,同时化工生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及各地区对化工项目 环评审批等相对宽松,化工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2011-2015 年期间化工生产企业数量明 显增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导致化工品产能快速扩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2-2015 年我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固定投资增速分别为 31%/17%/11%/3%;2015 年底我 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生产企业数量近 2.5 万家,较 2011 年初增长 16.5%(+2,342 家)。从 具体化工品看,2011-2016 年期间我国 MDI、环氧丙烷、己二酸、氨纶、PTA、乙二醇、甲醇产能年均复合增速超过 10%,有机硅、钛白粉、涤纶长丝、粘胶短纤、醋酸、味精产能 年均复合增速超过 5%。2011-2015 年产能无序扩张,行业下行周期较长。2011-2015 年期间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快速增长,产能无序扩展现象明显,主要是:1)化工行业新进入者较多,化工生产企业数 量持续增加;2)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增速从低速增长到负增长,而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 快增速,化工品产能呈现“发散式”扩张,行业竞争格局恶化;3)化工品产能快速增长导致部分化工品供应过剩。由于化工行业无序的资本开支,导致行业下行周期较长,2011-2015 年期间化工价格指数趋势下行,化工行业利润率逐步下行后处于低位。第二阶段:资本开支向龙头集聚,民营大炼化异军突起多种因素约束化工行业资本开支增长受环保政策、资金等多种因素约束,2016 年后化工行业投资进入低速增长阶段。2015 年以 来国务院、工信部、发改委以及各地方政府等先后出台多项关于化工园区、化工产业发展 的环保政策,通过环境容量、环境准入、化工园区认定、以及强化环保标准约束和提升资 金门槛等提高化工项目投资门槛和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石化和化工行业供给侧改革。 受环保政策、资金等多种因素约束,2016 年以来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处于低速增长 甚至负增长。龙头企业盈利增强、现金流充裕,为加大资本开支奠定基础2016 年以来龙头企业盈利增强,现金流充裕。2015 年供给侧改革以来,环保及安全标准提 升导致化工品及其上游中间体和原料等供应收缩,处于化工品生产成本曲线右侧的小产能 生产成本明显提升,进而推升化工品边际成本和价格;龙头企业基于较高的环保和安全能 力、工程化能力,完善的一体化产业链优势,以及较好的成本控制能力等,生产成本相对 平稳。龙头企业与小产能之间成本差距的拉大,导致化工品生产成本曲线逐步陡峭化,龙头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2016 年以来龙头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提升,中证细分化 工成分股(50 家市值较高的代表性化工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占全部化工上市 公司的比例不断提升,充裕的现金流也为龙头公司的资本开支奠定良好基础。民营大炼化准入放开吸引大规模资本进入国家对民营大炼化准入放开吸引大规模资本进入。2014-2017 年,国家准入了一批由民营企 业牵头的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包括恒力大连长兴岛 2,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浙江 石化 4,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和盛虹连云港 1,6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恒力项目 和浙江石化一期项目分别于 2019 年 5 月和 2019 年 12 月全面投产,我们预计盛虹项目将于 2021 年底投产。民营大炼化项目由于较高的杠杆和盈利能力,项目投产后实现了较高的 ROE。 这一批获得大炼化项目准入的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公司规模和利润上了一个大台阶;我们 认为在实现几百亿元每年的现金流回流后,这些公司有能力撬动下一个大炼化项目和多个 大型化工项目。轻烃资源可得性。相比于国内炼化项目的严格控制,轻烃裂解项目的批复较为容易,PDH 项目的审批权在地方,2013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 月,国内已经投产 14 个 PDH 装置,我们 预计 40 套以上的新装置在建或在前期规划中。得益于全球丙烷贸易大市场的存在,以及 PDH 项目较好的回报率,在沿海建设 PDH 装置成为很多化工企业切入烯烃大化工的理想选 择。乙烯项目的审批难度相比 PDH 较高,选址限定在大型石化基地。对乙烷裂解制乙烯项 目而言,由于原料乙烷单一来自美国,在国内设立乙烷裂解装置需要打通从北美管输、液 化、航运、国内码头接收等一系列流程,相比丙烷裂解制乙烯难度更高。资本开支向龙头集中,促进竞争格局优化及加快成长2016 年以来资本开支向龙头企业集中,行业竞争格局优化。由于化工项目投资的环保和安 全标准、资金等门槛提升以及环境容量指标等的限制,2016 年后化工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但是化工上市公司的资本开支快速增长,而且龙头上市公司由于较高的环保和安全能力和充裕的现金流支持,以及民营大炼化准入放开和轻烃资源可得等吸 引社会资本加入,龙头企业资本开支增速加快,行业资本开支向龙头企业集中的趋势明显。 龙头企业加大资本开支使得其产品产能扩增,叠加行业落后产能逐步淘汰,多数化工品行 业集中度提升,行业竞争格局优化。我们梳理了 18 种化工品 2016 和 2020 年前五大企业产 能占比数据,2020 年 DMF、味精、有机硅、己二酸、草甘膦、氨纶、粘胶短纤、涤纶长丝 等多数化工品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资本开支助力龙头企业加快成长。基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行业、化工上市公司以及代表 化工龙头的中证细分化工的资本开支增速、营收增速及利润总额增速数据对比,2016 年以 后龙头公司基于其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大的资本开支规模,营收和利润增速领先于化工行 业和化工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基于其核心竞争优势、盈利能力和较高的资本开支规模实现 了加速成长。第三阶段:龙头资本开支规模再上台阶,优质公司向全球化工龙头迈进我们将未来三年化工行业的资本开支分为第三阶段:未来三年国内主要化工龙头企业均有 大规模资本开支的计划,我们预计将继续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成长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 些优质的龙头公司有望向全球化工龙头迈进。中国是全球最大化工市场,为诞生全球化工龙头孕育机遇中国化工行业营收、资本开支位居全球第一,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根据欧洲化工协会统计, 2018 年中国化工企业资本开支 871 亿欧元,2008-2018 年资本开支复合增速 10.6%,全球领 先的资本开支规模及增速推动中国化工市场份额持续扩大,2018 年全球化工品销售额 3.35 万亿欧元,其中中国化工品销售额 1.2 万亿欧元,占全球化工品销售额的 35.8%,是全球最 大的化工市场,巴斯夫预计到 2030 年中国在全球化工市场的份额将扩大至近 50%。中国化工企业迈向全球龙头具备市场基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但是呈现典型的 “大而不强”格局,2019 年全球化工品销售额前 50 的化工企业中,仅中石化、台塑、中 国石油、恒力石化、先正达及万华化学 6 家中国企业,这是中国化工行业目前发展面临的 短板但也孕育着机遇,我们认为依托于中国庞大的化工市场体量,未来将会有一批优秀的 中国化工企业不断做强做大,崛起成为全球化工龙头企业。“碳达峰、碳中和”不影响产能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2019 年化工行业碳排放量占比约 6%。从化工品消费结构看,化工品生产中石脑油及煤炭 消费量较高,其中煤炭既是原料,也是主要能源供应之一。从化工品制造过程看,涉及碳 排放的主要是:1)能耗排放,主要是设备运转需求的电力投入,以及维持产品生产环境的 蒸汽投入;2)反应碳排放,以煤气化为例,主要是碳转化率较难达到 100%,以及难以完 全转化成有效气体成分(CO+H2)。我们测算 2019 年化工行业碳排放量占中国约 6%,其中化 工行业中甲醇、合成氨、乙烯及丙烯等重要产品合计碳排放占化工行业约 60%。“碳达峰,碳中和”基本不影响产能向化工优质龙头集中的趋势。近期“碳达峰、碳中和” 议题得到市场广泛关注与讨论,我们认为:1)能源消费总量仍将适度增长支持经济社会发 展;2)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是未来的主旋律。我们 预计工业部门在新技术没有突破之前,将继续以节能减排为主要任务,碳达峰前化工行业 新增产能将继续向上,“碳达峰,碳中和”不影响产能向化工优质龙头集中的趋势。我们认 为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理解:1)我们认为未来化石能源将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制约新增产能,新增产能将集中至低能耗/ 低排放的龙头企业,减排技术成为扩产重要壁垒。我们认为在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要求下,化石能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将成为制约行业新增产能的重要瓶颈,生产要素将 进一步向低能耗、低排放的龙头集中。在高能效、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目前龙头企业仍 具有明显优势。2)产能和能耗减量置换将成为发展趋势。根据内蒙古《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 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见稿)》,内蒙古 2021 年全区能耗双控目标为单位 GDP 能 耗下降 3%,能耗增量控制在 500 万吨标准煤左右,能耗总量增速控制在 1.9%左右,单位工 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4%以上。焦炭、电石等高耗能产业不再新增产能,确有必要建设的须在 区内实施产能和能耗减量置换。 3)多数化工品减排压力相对较低。从总量看,目前石化化工行业碳排放量仅 4-6 亿吨左右, 排放量和减排压力远低于钢铁、水泥等行业;从子行业看,目前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 电石法 PVC 及煤制油等碳排放量较高,但多数子化工品碳排放系数仅有 1-3,排放量相对较 低。先进能效、碳效将成为优势,未来 3-5 年成为行业资本开支重要时间窗口。我们预计在 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发展背景下,化工企业不仅新上产能难度提升,存量 产能都将面临能效和碳效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具备先进能效和碳效的一线石化化工龙头有望脱颖而出;同时我们认为未来 3-5 年可能将成为化工行业大规模资本开支 的重要时间窗口,未来几年有大规模资本开支计划的企业将占据明显的优势。龙头资本开支规模加大,优质公司有望崛起成为全球化工龙头我们梳理了未来三年资本开支规模较大的 20 家基础化工和 9 石化上市公司的资本开支规模 及主要投资项目情况。资本开支是化工制造业成长的核心投入要素之一。化工行业作为中游生产制造业,土地、 厂房机器和设备等是企业核心生产要素之一,企业通过资本开支构建长期资产,能够使产 能不断上台阶,因此资本开支是化工企业发展和成长的基础,而企业资本开支的产出效果 可以通过 ROIC 等盈利指标直观体现。化工各领域龙头核心竞争优势强,历史投资回报率较高。基于产品优势、产业链一体化及 工程化能力下的成本优势、规模优势等,聚氨酯、煤化工、钛白粉、农药、染料、食品和 饲料添加剂等化工各细分领域龙头公司盈利较强,2016-2019 年 ROE 和 ROIC 等指标领先于 化工上市公司平均水平,部分公司盈利指标远超上市公司均值水平。中长期核心竞争优势稳固+大规模资本开支驱动,龙头企业有望继续加快成长。基础化工板块,我们预计万华化学、宝丰能源未来三年资本开支有望超过 500 亿元;华鲁 恒升、鲁西化工、龙蟒佰利、中化国际、玲珑轮胎、华峰化学、合盛硅等公司未来三年资 本开支规模有望接近或超过百亿元;金禾实业、扬农化工、利尔化学、广信股份等公司未 来三年资本开支规模有望超过目前(3Q20)净资产的 60%。各领域龙头公司投资方向主要 是聚焦在原有产品产能扩张、产业链延伸以及向新材料、高端材料等领域的延展。石化化工领域,我们预计 9 家公司未来三年资本开支均有望超过 150 亿元,其中荣盛石化、 恒力石化、东方盛虹资本开支有望超过 1,000 亿元,恒逸石化和桐昆股份资本开支有望超 过 500 亿元,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大炼化项目、聚酯产业链、烯烃及下游材料配套项目。二、重点子行业资本开支2.1、MDI:全球新增产能向万华集中,低成本扩张增强万华成本优势低成本完成烟台园区技改扩能,MDI 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未来三年内新增产能仍看万华。2 月 25 日万华发布公告完成烟台化工园区 MDI 装置技改扩能,从原有的 60 万吨/年增至 110 万吨/年,低成本扩建进一步增强成本优势,稳居成本曲线最左端,此次技改后万华全球产 能合计 260 万吨,市占率达 27.3%。未来三年,除 Covestro 漕泾 2021 年有 5 万吨/年破瓶颈新增产能外,2024 年前海外企业无其他扩产投放计划;而万华宁波园区 30 万吨/年技改 产能及福建园区 40 万吨/年新增产能预计在 2023/2024 年前后达到投产状态,将视市场需 求投放,全球新增产能仍看万华。同时,公司通过收购康乃尔和 Chematur Technologies AB (瑞典国际化工)100%股权,确保 MDI 等核心技术不外泄;又于2021 年 1 月以 4.2 亿元 收购中国化学子公司华陆工程 30%股权(华陆参与万华 MDIHDITDIPC 多个项目技术开发、 工程设计、流程管理等环节),进一步夯实技术壁垒,降低技术扩散风险,稳固龙头地位。疫情冲击下,万华逆势扩张,强资本开支支撑公司未来成长动力。自 2020 年初开始的疫情 仍未在全球范围内消弭,国内需求复苏强劲,海外巨头受到疫情冲击及不确定性,纷纷缩 减资本开支,万华依旧逆势扩张,福建基地 MDI/TDI 装置、烟台乙烯二期高端聚烯烃、尼 龙 12、柠檬醛、眉山改性塑料、PBAT/ BDO 一体化项目及 PLA、PC 一体化项目、新能源锂 电池项目等将持续打开公司成长空间,未来 3-5 年维持年资本开支 200 亿元,推动盈利再上台阶。2.2、钛白粉:龙蟒佰利成本竞争力最强,全球新增产能向国内龙头集中龙蟒佰利钛白粉成本竞争力、盈利能力全球领先。龙蟒佰利具备钒钛磁铁矿-钛精矿-钛白粉 完整的产业链,子公司龙蟒钛业拥有国内较大规模的钒钛磁铁矿资源,2017/18/19 年钛精 矿产量分别为 79/80/86 万吨;同时循环经济优势显著,通过利用联产法生产技术,相互嫁 接钛白粉等系列产品生产工艺,形成了完善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并且开发硫氯耦合技术, 在实现为氯化法钛白粉提供原料的同时解决了硫酸法钛白粉工艺的废酸处理和石膏堆存问 题。受益一体化产业链及循环经济优势、规模化优势等,龙蟒佰利钛白粉生产成本远低于 竞争对手,钛白粉盈利能力全球领先。2010 以来全球钛白粉主要新增产能集中在中国。2019 年全球钛白粉产 能 869 万吨,中国钛白粉产能占比接近一半。2010 年以来全球新增产能基本集中在中国, 2019 年我国钛白粉产能约 400 万吨(有效总产能 380 万吨),较 2010 年产能翻倍。目前龙 蟒佰利钛白粉产能 101 万吨,仅次于科慕(125 万吨)和特诺(110 万吨)位居全球第三。全球钛白粉新增产能向中国龙头企业集中。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目前对国内新建硫酸 法装置存在一定限制;氯化法钛白粉由于技术壁垒高、投资规模大,并且先进技术基本被 海外企业垄断,国内自主开发能力较为薄弱,虽然国内规划建设氯化法钛白粉产线的企业 较多,但我们预计成功投产的不确定较大。龙蟒佰利是国内唯一掌握大型沸腾氯化法钛白 生产技术的企业,目前具备钛白粉产能 101 万吨/年,我们预计公司焦作二期 3 号线 10 万 吨/年氯化法钛白粉产能有望 2021 年底投产,云南基地 20 万吨/年钛白粉产能有望 2022 年 底投产,公司规划十四五期间钛白粉产能将突破 150 万吨,将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钛白粉 供应商。中核钛白主要以硫酸法产能为主,目前具备 33 万吨/年钛白粉粗品产能和 40 万吨 /年钛白粉成品产能,公司规划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扩增钛白粉粗品和成品产能。2.3、氨纶: 景气高涨,龙头加大资本开支计划行业景气度快速修复,2021 年氨纶行业景气度有望维持高位。2020 年 8 月至今,氨纶价格 从 2.85 万元/吨上涨至当前的 6.2 万元/吨,突破上一轮景气周期 2011 年高点。产品价格的 持续上涨,导致行业扩产加速。然而新增产能集中于 2021 年末至 2022 年投放,我们预计 今年行业景气度维持高位。2015 年至今氨纶行业供应格局变化整体分为三个阶段,未来可能形成双寡头格局。氨纶行业在 2014-2020 年的七年下行周期,行业格局不断洗牌,供应端也发生较大变化。2015-2018 年是一个群雄逐鹿的阶段,在此阶段除了华峰、晓星、新乡扩产外,华海、奥神、越华等 企业也在持续投资。2019-2020 年行业寡头初现,华峰、晓星、新乡、泰和加快做大做强, 一超三强格局基本形成。展望十四五,华峰重庆拟在重庆新增产能 30 万吨,晓星拟在宁夏 新增 36 万吨,我们预计行业未来可能逐步形成双寡头格局。投资强度差异大,华峰远低于同行。我们梳理了近年来氨纶项目的投资状况,单吨投资额 从 1.5 万元/吨到 5.1 万元/吨,若以十年折旧计算,则年度成本仅折旧一项就高达 3000 元/ 吨。华峰化学重庆基地与集团共享公共配套设施,目前扩产成本大幅低于同行,我们认为 公司未来将继续维持现有的规模及成本优势。2.4、农药:龙头企业加大资本开支,中长期成长确定性强农药企业的成长主要依托原有核心产品扩产能,或者不断丰富产品种类等方式。农药行业 由于产品种类较多,多数农药产品市场规模较小,难以支撑企业通过单个品类做大规模, 仅草甘膦、草铵膦、麦草畏等大品种除草剂以及康宽、拟除虫菊酯等大品种杀虫剂市场规 模较大,并且部分品种需求增长前景较好,能够支撑企业做大规模。沿着单一品种扩产能的模式能够使得企业竞争优势随着规模扩大不断提升,但是跨品种的扩张模式,需要企业 具备较强的化学合成能力、工程化能力、成本竞争能力。扬农化工、利尔化学、广信股份 等龙头企业基于较强的合成能力、工程化能力、研发能力以及围绕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模 式等,能够结合核心产品扩产能以及丰富产品种类等模式不断成长,因此随着龙头企业的 资本开支加大,我们预计龙头企业中长期有望实现稳健成长。扬农化工优嘉三、四期项目合计投资近 45 亿元。公司总投资 21 亿元建设的优嘉三期项目 中功夫菊酯、氯氰菊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产品均已稳定达产,逐步开始贡献利润。 公司优嘉四期项目将投资 23.5 亿元扩增拟除虫菊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啶胺等原有 品种产能以及新建 6,000 吨硝磺草酮、1,000 吨虱螨脲等产品。同时扬农化工已变更为先正 达控股子公司,我们预计先正达集团每年对外采购原药超过 200 亿元,2019 年扬农化工向 先正达集团销售产品金额仅 12.2 亿元,占先正达集团对外采购额的约 6%。得益于扬农化工 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水平,以及先正达集团体系内扬农化工原药供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我们新项目的建设将助力公司持续成长。利尔化学在建及拟建项目合计固定资产投资近 38 亿元。利尔化学近年来围绕草铵膦相关产 业进行了多基地布局,其中广安基地一期项目草铵膦、丙炔氟环唑已经建设完成,氟环唑 暂时推迟。此外广安二期围绕核心中间体 MDP 及下一代产品 L-草铵膦进行了布局。荆州基 地是老工艺亚磷酸三乙酯的重要供应商,未来升级搬迁改造后将围绕磷化工继续深耕。广 安利华是公司和科迪华合资,围绕氯代吡啶类类产品布局的一个基地。我们测算公司未来 三年合计资本开支将达到 37.8 亿元。广信目前在建中间体及原药项目众多,三年资本开支有望达到 40 亿元左右。邻苯二胺技改 项目已经验收完成,我们测算可以增厚利润 3000 万元以上;对邻硝基氯苯二期有望于 1H21 投产,我们测算该项目将增厚利润 5000 万元以上;30 万吨氯碱项目有望于 2021 年一并投放,我们测算该项目将增厚利润 6500 万元以上;热电及码头项目今年将逐步运营,我们测 算该项目将增厚利润 4000 万元以上;噁唑菌酮已经试产,我们测算该项目将增厚利润 1.3 亿元左右。原药方面,我们预计肟草酮、噻嗪酮、茚虫威等有望于 2021-2022 年逐步投放, 此外公司嘧菌酯、康宽等产品也有远期规划。我们测算,公司三年期维度资本开支将达到 40 亿元。2.5、煤化工:煤炭指标成为稀缺资源,获批煤化工项目价值凸显2015 年后重点地区煤化工项目受到严格限制。2015 年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重点地区煤 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及广东省珠三 角等重点地区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压减过剩产能、提高煤炭等能源利用效率直接减少煤炭 消费,2015 年以来山东、江苏及浙江等化工大省严格限制新建煤化工项目。山东省煤炭指标向重大项目和高效清洁利用企业集中。在煤炭消费总量继续压减的趋势下, 2020 年 4 月山东省发布《关于印发山东省能耗指标收储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通过收储能源消费指标、煤炭替代指标、煤炭消费指标等方式腾挪出煤炭指标,以破解山 东省重大项目落地能耗指标瓶颈制约,在有限指标的约束下,山东省煤炭指标逐步向重大 项目和对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龙头企业集中。内蒙古加快推进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2021 年 2 月,内蒙古发改委等部门起草《关于确保 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1)将控制高耗能 行业产能规模:20201 年起不再审批焦炭、电石、PVC、合成氨、甲醇、乙二醇、烧碱、纯 碱等项目;2)提高产业准入标准:新建高耗能项目在满足能耗双控要求的前提下,工艺技 术装备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能源利用效率须达到国家先进标准。华鲁恒升:1)德州基地定位高端化发展:公司规划德州基地未来将围绕新材料板块延伸拓 展以及提高效率等方向发展,目前德州基地所在化工园区大约 5 平方公里土地面积,16.7 万吨/年精己二酸项目已于 1Q21 投产,我们预计己内酰胺及尼龙 6 切片等新材料项目将于 2021 年中期到年底投产,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建成后公司德州基地仍有 2,000 多亩空余 土地,我们预计未来德州基地仍有百亿元以上投资规模。2)荆州基地打开成长空间:基于 荆州基地便利的铁路、水路运输条件,便宜的地价、水价,以及贴近需求市场等,我们认 为荆州基地综合条件具备优势,能够复制公司在德州基地所建立的煤化工核心竞争优势。 荆州基地一期将投资百亿元以上规模建设尿素、醋酸及有机胺系列产品,我们预计有望于 2023 年底前投产,我们认为荆州基地有望再造一个华鲁,将打开公司远期成长空间。宝丰能源:投建内蒙 400 万吨/年烯烃项目,掀起新的发展续篇1)公司具备煤矿-焦炭-聚烯烃-精细化工的全产业链布局,成本优势明显。公司 2005 年成 立以来,依托宁东煤田优质资源,不断延伸自身产业链,已打造成型焦化、烯烃及精细化 工三大产业链的发展格局,成为国内一体化的煤化工龙头,并且高度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以及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带给公司明显的竞争优势。截至 2020 年底,公司有煤炭产能 750 万吨/年、焦化 400 万吨/年、甲醇 400 万吨/年、聚乙烯 60 万吨/年、聚丙烯 60 万吨/年、 苯加氢装置 10 万吨/年、焦油深加工装置 30 万吨/年、碳四深加工装置 20 万吨/年和重碳四 异构装置 12 万吨/年,受益于全产业链布局和精细化的经营策略,公司聚烯烃等产品成本 优势明显。2)持续资本开支,助力宁东基地全产业链布局继续完善,焦炭和烯烃产能进一步扩张。煤 矿:公司红四煤矿 2020 年 10 月正式投入试运转,公司煤炭自供率将提升至近 70%。随着 红四煤矿(240 万吨/年)的正式投产,后续马莲台煤矿(360 万吨/年)采矿区安全改造项 目的完成,以及丁家梁煤矿 90 万吨/年煤炭产能的陆续释放,公司煤炭总产能未来将提升 至 840 万吨/年,原料供应将获得充分保障。焦炭:公司在建 300 万吨/年煤焦化多联产项目,公司计划 2021 年底投产,建成后焦化产能达到 700 万吨/年,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独立 焦化企业之一。烯烃:三期 100 万吨/年烯烃项目正处于建设中,我们预计 2022 年底投产, 除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势外,碳三以上组分的利用将继续降低公司烯烃成本。3)卡位乌审旗优质原料煤资源,有望复制宁东基地成功经验,未来成长性获保障:公司公 告拟于内蒙古扩建 400 万吨/年煤制烯烃示范项目,计划投资 673 亿元,项目选址同属能源 化工“金三角”的鄂尔多斯乌审旗,使用国家现代煤化工总体规划中的烯烃指标,仍定位 于延伸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我们预计有望复制公司在宁东基地的成功经验,巩固在烯 烃行业的战略地位。中国特有的煤炭资源禀赋下煤基化工品是极具竞争优势的生产路线, 而能源结构转型、煤炭消费总量指标控制,以及煤化工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煤炭 行业从过去的数量型短缺转变为质量型短缺,适应于煤化工的低硫、低灰分、低微量、高 热值的原料煤资源的稀缺性将逐渐显现。我们理解公司的规模化扩张有效解决了对下一阶 段发展瓶颈的问题,从营收体量和现金流入来看具备了再造一个宝丰的基础,将为公司在 下游高端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的拓展提供更多的投入保障。我们认为公司在高端聚烯烃、 EVA 和针状焦等领域持续发力,未来在规模化和差异化的发展上并行不悖。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生化

化工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周期成长龙头“护城河”来自哪里?

(报告出品方/作者:长江证券,施航、马太、王明)一、无畏浮云,化工周期成长龙头持续获得超额收益?整体看,供给侧改革+“退城入园”以及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两次扰动,刺激化工行 业供给侧格局逐步出清,龙头企业享受较高超额收益。2016-2017 年:供给侧改革刺激出清。由于供给侧改革影响,化工行业“退城入园”稳 步推进,行业小散乱污的中小企业逐步关停、退出。龙头企业布局一体化生产,能够满 足环保生产建设标准。同时,龙头公司生产成本较低,能够保障低成本扩张,抢占市场 份额。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享有更多市场话语权,获得较多超额收益。2018 年下半年-2020 年上半年: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经济需求下行。中美贸易摩 擦带动外需受到一定影响,内需承压,企业盈利水平下滑,部分依赖出口小型企业盈利 承压。2020 年上半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国内供需受到一定影响,海外需求修复缓 慢,部分国内小型企业退出市场。此阶段,龙头企业能够保障稳定生产,获得稳定现金 流,在经济复苏阶段持续扩张产能,抢占市场份额。海外市场角度:成熟市场化工龙头指数均跑赢市场,取得超额收益率。从海外市场角度 考虑,化工行业龙头仍能收获超额收益。欧美日等国基础化工龙头已建立起坚厚的成本 优势和研发优势,能够进行纵向一体化布局和横向扩张,跨越全球市场和不同产业链产 品,收获高于市场平均回报收益率。二、各个周期成长龙头公司“护城河”源自哪里?从国内视角考虑,国内化工龙头仍具备较大成长空间:首先,国内化工龙头仍有整合市场的空间,市占率仍有望提升其次,国内化工龙头有望站在海外巨头的肩上,布局国内“卡脖子”的产品,实现 国产替代最后,国内化工龙头正处于全球化布局的初级阶段,未来有望逐步出海,收获海外 市场的成长空间,与欧美日老牌龙头抢占市场 结合第一部分成本优势来源,我们将详细讲述国内化工周期成长龙头(万华化学、龙蟒 佰利、华鲁恒升、华峰化学、桐昆股份、新和成、扬农化工、金禾实业)如何铸就了成 本优势,举起成本竞争的大旗。万华化学:一体化进击的全球聚氨酯龙头成本领先:以成本为刀,镌刻全球聚氨酯王者。横向与其他 MDI 生产企业对比,万华化 学的生产成本显著低于其他厂家,公司能实现超于市场的 ROE。技术优势:以研发铺道,构筑全球聚氨酯行业王者。万华化学注重长期研发投入,从 2012 到 2020 年,公司研发投入从 5.7 亿元增加至 20.4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 17.2%。长期 的研发投入,保障公司产能规模扩张,单吨投资成本不断降低,运营效率持续提升。同 时,公司依托技术平台,不断推出新产品,主业也从 MDI 产品,逐步扩展到涵盖聚氨酯 基础原料、石油化工产品、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等综合性多元的产业结构。一体化:全产业链布局一体化,延伸产业链盈利能力。万华化学在烟台工业园深入布局 一体化,打通从原煤、盐和纯苯生产最终产品技术壁垒,做长产业链保障更强的盈利能 力。 资源禀赋:布局全球,因地制宜。万华化学现有 6 大生产基地,布局 3 个产业集群,研 发中心布局美国、欧洲和亚洲。公司全球化布局,有助于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发掘新生产 技术,整合竞争对手,增强竞争实力。除此之外,公司因地制宜,自建烟台码头,能够 保障关键原料的供应稳定性,拥有洞窟资源,获取淡旺季价格差利润,还能向全球稳定 输送产品,区位优势明显。龙蟒佰利:自备钛精矿,全产业链出击资源优势:公司自备钛精矿,自产人造金红石,协同一体化生产。供给端,我国钛精矿 产量位居全球第二,但仍需进口大量钛精矿满足生产,未来受到国内环保限产政策,国 内钛精矿紧缺程度将进一步推升,钛精矿具备涨价动力。 龙蟒佰利自备钛精矿,能够满足公司部分钛白粉生产需求,提升垂直一体化供应能力, 保障成本优势不断扩张。2017 年公司收购攀枝花瑞尔鑫 100%股权,与安宁铁钛签署协 议保障钛矿料供应协议,未来几年将保障公司的钛精矿供应。同时,公司在建的年产 30 万吨氯化钛渣项目和年产 30 万吨人造金红石项目的落地,将明显改善公司氯化法钛白 粉原料的供应力,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优势:兼具硫酸法钛白粉和氯化法钛白粉,布局全系列产品。龙蟒佰利是国内唯二 同时掌握硫酸法和氯化法钛白粉的生产企业。氯化法以高品位钛渣和氯气为原料,生产 金红石型钛白粉;其生产工艺难度大,但工序少,废副产物少,污染少。并且,氯化法 钛白粉能生产品味更高的钛白粉产品,有助于公司进军高端产品市场。一体化:保障核心成本优势,铸就核心竞争力。公司掌握从钛矿开采、精矿加工、钛渣 冶炼到硫酸法和氯化法两种钛白粉全流程生产工艺。全流程氯化钛白粉全产业链的建立, 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国内钛白粉行业的领先地位,提升公司在中高端钛白粉领域的国际 竞争力,助力公司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龙蟒佰利不断突破成本下限:低原材料成本(钛精矿自备、较低的其他辅料价格+内部 协同)+低能源、动力与人工成本(区位优势+自备动力源)+低折旧(原有基地上技改 扩能,降低投资额),取得了成本的领先。此外,对比海外钛白粉龙头企业,龙蟒佰利的 成本优势也更为显著,这主要是源于海外装置多位于欧美地区,原材料、人工等多个方 面成本较高。华鲁恒升:一头多线,御守为攻技术优势:烟煤构筑核心成本优势。公司的煤气化平台主要原材料为煤炭,公司通过建 设“大氮肥国产化项目”,采用先进的煤浆气化技术,取代了传统的固定床气化技术,使 用烟煤代替了传统的无烟煤,有效的降低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以及合成氨/尿素的成本。一体化:一头多线,齐头并进。公司已实现“一头多线”循环经济柔性多联产运营模式, 产品包括尿素、DMF、醋酸、己二酸、多元醇等,面向化肥、聚氨酯、醋酸等多领域, 成为我国新型化工企业的典型代表。管理:善用股权激励,齐心共创辉煌。公司通过 2015 年与 2018 年的两次股权激励来 实现对核心人员的鼓励,保障上下齐心。行业横向对比,公司在人均营收、人均净利润 方面,均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纵向维度比较,公司的人均营收与净利润整体处于持续 上升的过程。华峰化学:扩张为矛,成本为盾资源优势:布局重庆基地,降低生产成本。华峰氨纶加大在重庆基地的建设,计划在 2021 年将重庆基地的氨纶产能扩至 16 万吨/年。工资成本低:重庆的人均工资要低于浙江等东部省份,而氨纶的生产人力相对密集, 公司选择在重庆基地布局将受益于相对便宜的人力成本。电费成本低:氨纶生产对能源的消耗量较大,根据环评报告,单吨氨纶需要消耗 2160 千瓦时的电、1 吨的中压蒸汽和 1.5 吨的低压蒸汽,重庆基地相对便宜的电 费及蒸汽成本将为公司带来超额收益。运输成本低:华峰重庆选址涪陵化工园区,其主要生产原料纯 MDI 由巴斯夫重庆 提供,PMTEG 由重庆弛源化工有限公司提供,三个企业相互临近,不仅能够保证 原材料的供应稳定,还能显著降低运输成本。 技术优势:掌控环己烯法制备工艺,保障成本优势。公司突破环己烯法制备己二酸生产 工艺,环己烯法生产己二酸具有生产技术成熟、收率高、原料成本低的特点,其氢气的 消耗量基本为环己烷法的 2/3,且副产物环己烷可以进一步利用,因此环己烯工艺路线 属于国内先进生产技术。华峰氨纶的一期 16 万吨/年己二酸装置使用环己烷路线,而后 续的己二酸装置均采用环己烯路线。桐昆股份:一体化布局,涉足智能化生产一体化:布局浙石化,扩充宝塔式供应结构。公司持有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浙石化”)20%股权,逐步向上游拓展石化业务,打通了“PX-PTA-涤纶长丝”全产 业链布局,进一步提升了公司一体化供应能力,形成宝塔式供应结构。未来看,随着浙 石化二期投产,公司在 PX 端权益产能有望扩大,与下游 PTA 和涤纶长丝配套能力提 升,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技术优势:以研发开道,推动智能化发展。桐昆股份注重研发布局差异化和智能化生产, 满足下游多元需求,降低人工参与度。涤纶长丝差异化品种数量位居行业前列,号称涤 纶长丝行业的“沃尔玛”。智能化转型提升公司生产运作效率,降低人工参与度,提升产 品生产过程标准化程度,人工成本也有所降低。公司布局智能化,降低人工参与度,提 升工作标准化程度。2011 年到 2019 年,公司每万吨涤纶长丝产能所需工人从 73.7 人 降低至 23.6 人,生产的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未来看,随着公司智能化布局深入发展,公 司用人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成本优势有望得到进一步巩固。“两化”(中国化工与中化集团)持续推进农业板块整合。扬农化工是国内仿生农药行 业规模最大的企业,拟除虫菊酯农药的产量和营业收入一直名列全国同类农药行业第一。 基于多年的技术研发,公司在 2002 年上市时便已储备丰富的菊酯品种,部分产品技术 打破国外垄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两化合并后,公司为先正达集团农药输出重要一环, 或将搭乘“两化”整合的发展快车,快步向前。金禾实业:多元一体协同,铸就成本优势一体化:多元业务协同,构筑低成本王者。金禾实业已形成了以煤炭、硫磺、醋酸等产 品为主要原材料,纵向、横向延伸的一体化化工产品产业链。通过产业链一体化的配置, 减少了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并实现了较低生产成本和较高的生产效率。技术优势:以低成本为壑,铸就无法复制的成本优势。金禾实业多年来不断推进降本增 效,通过工艺技术的不断优化,收率、各项消耗指标领先于国内同行,安赛蜜、三氯蔗 糖和麦芽酚生产成本不断降低,远低于竞争对手。(详见原文报告)(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智茂

化工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碳达峰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

(报告出品方/作者:方正证券,李永磊、董伯骏)一. 碳中和战略及政策布局1.1碳中和概念及提出背景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全球就此进行多次气候谈判。在《巴黎协定》的指导下, 各国在将21世纪末将温度上升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 国2020年9月提出在2030年之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1.2我国碳中和政策部署碳中和战略提出之后,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都积极进行目标制定及政策部署,同时石化行业 也共同发布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宣言》,对整个行业具有指导意义。1.3各国碳中和目标及欧美相关政策全球目前已有28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同时,欧洲和日本由于碳减排相关工作开展较 早,具有完善的碳排放交易制度和碳税制度,并取得一定成果,值得借鉴。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碳中和与碳达峰的战略要求。自2020年9月提出碳中和战略后,国家层面陆续出台多项重要文件,在2020年12月的中央 工作会议和2021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定 为工作重点,体现国家层面的极度重视。1.3 世界各国碳中和目标设定截至2020年末,全球有2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政策宣示、向联合国提交协定以及国内法律 规定的形式提出碳中和实现目标,多数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时间定在21世纪中叶。欧盟早在1997年就提出《欧盟气候变化法案》,对2008-2012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出要求, 在1990年基础上降低8%。巴斯夫旨通过进一步改进工艺和能源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及开发全新的低 排放技术三个方向的举措,不断减少自己的碳排量。同时,巴斯夫等化工企业,也积极利用碳减排进程,开发出更多可持续产品和解决方案 ,提升自己的盈利水平。日本是最早提出碳减排的国家之一,鉴于资源匮乏,早在1979年,日本就发布《节约能源 法》,规定每年总耗能高于150万升标准油的单位必须上报使用情况。1998年,推出《全球气候变暖对策推进法》,提出明确各主体责任,设置专门性机构。2007年,开始推行碳税政策;2012年,东京碳交易所正式启动。2020年10月,日本首相菅义伟宣布日本最迟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二.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我们认为,双碳政策下,会对化工行业带来五个方面的影响。影响一:高排碳行业价值将被重估影响二:利好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影响三:利好国际化布局的企业影响四:新能源上游获利好,重点关注绿色消费新材料影响五:碳捕集、封存和转化成发展新机遇利好有技术优势的企业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表面上是对碳排放进行限制,而实际上是想通过带有约束条件的发展,不 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行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朝更高质量和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企业想 发展,就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不断提升工艺技术水平,降能减排,实现绿色化生产,减少碳排放相关成本。而 前期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将获得利好。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不断向下延申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成本。 而作为我国产业链延伸的有效代表,民营炼化企业将持续受益。2018年7月,我国发改委就发文要求落实电石、烧碱、黄磷等7个行业差别化电价政策。利好国际化布局的企业双碳战略下,国内碳排放政策将进一步收紧,而全球各国碳减排政策仍呈现差异化的特点, 这将利好前期全球化布局的化工企业。在前面已宣布碳中和目标的国家统计中,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中国外,更多的是一些欧美 国家以及经济水平发展程度较高的亚洲国家,比如日本、新加坡。而像东南亚这些处于发 展中的国家,当地碳排放政策相对也较宽松。这将利好拥有海外基地的国际化化工企业。它们通过前期海外布局,在现在国内碳排放趋 严、各国碳排放政策呈现差异化的背景下,可以更好地利用各地资源,合理分配各项生产 项目。像万华化学、玲珑轮胎、恒逸石化等化工企业,早已积极在东南亚等地区布局建设海外 基地,在国内管控趋严的情况下,将可以充分利用各国环保政策不同,将生产项目合理 分配,享有得天独厚的差异化优势。新能源上游获利好,重点关注绿色消费新材料我国能源消耗目前主要以高排放的煤为主,双碳战略下,我国必须在供给端和消费端都进行结 构转型。能源供给方面,新能源领域将会获巨大发展良机,这也将带动相关上游材料的增长。 与此同时,在消费端,节能环保的绿色新材料也将获持续关注。碳捕集、封存和转化成发展新机遇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碳减排是主要的一种方式,帮助我们从根源上减少二 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回收存储利用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另一种形式。CCUS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关键技术之一,受多国所重视。通过全球碳排放产业分析,可以看出,全球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电力发热等特定部门,排放 源相对集中,这也给碳捕集利用创造了可行性条件。碳捕集:将电力、化工、钢铁等行业利用化石能源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和富集 的过程。可分为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碳封存: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将捕集的二氧化碳储存于地质构造中,实现与大气长期隔绝的 过程。主要划分为海上咸水层封存、海底咸水层封存、枯竭油气田封存等。碳转化:即通过地质、化学、生物等各种反应,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对我们有价值的目标产 物。目前,全球CCUS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中美国的碳捕集封存规模占全球一半以上,然而 截至2019年,其年封存量也仅占年碳排放量的0.41%左右。各环节技术水平方面,碳捕集中,燃烧前化学吸收技术已实现商业应用,其余仍处于工业 示范和基础研究阶段;碳利用方面,地质利用中用于石油开采技术已实现商用,生物利用 中用于转化食物饲料技术已实现商用;地质封存方面还仍处于工业示范阶段。据IEA《可持续发展前景》报告中展望,到2050年,全球碳捕集封存利用将从现在4000万 吨/年的水平,增长至2050年的56.35亿吨/年,市场前景广阔。而碳捕集最关键的是气体的分离技术和分离吸附材料,拥有相关技术的企业将获得极大的 先发优势。报告节选:(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希崎

化工行业研究报告:碳中和将推动供给侧改革,高耗能龙头或先受益

(报告出品方/作者:开源证券,金益腾)1、 碳中和或将推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升级1.1、 碳中和:国家发展与绿色环保的时代交汇处碳中和是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时代选择。碳中和指的是国家、企业、产品、 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和 碳捕捉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人类社会步入 21 世纪以来,全球 变暖的话题一直被社会各界所提及。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公告,2020 年是有记录 以来全球平均温度最高的三个年份之一,全年的平均气温比全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 约 1.2℃。为应对全球变暖问题,2016 年 11 月 4 日正式生效的《巴黎协定》对 2020 年后的全球减碳行动作出安排,协议指出各方要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的上升 幅度控制在 2℃以内,并努力限制升温在 1.5℃以内。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 员会(IPCC)于 2018 年 10 月 8 日发布的《IPCC 全球升温 1.5℃特别报告》进一步 提出将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 1.5℃的对策建议及其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中国计划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全球各国积 极应对全球变暖的氛围下,我国也主动承担起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为绿色环 保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在 2020 年 9 月 22 日的第 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 年 12 月 12 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到 2030 年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 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 左右。2021 年 3 月 18 日,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成果发布暨研讨会在京举行,会上宣布 碳中和总体分为三个阶段:2030 年前尽早达峰、2030-2050 年加速脱碳、2050-2060 年全面中和。其中,2028 年有望实现达峰,力争 2055 年左右全社会碳排放净零。1.2、 中国 2019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居全球首位,煤炭仍是碳排放的首要来 源从总量上看,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根据 Global Carbon Atlas 数据统计,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是 2019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 五个国家,其中中国 2019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101.75 亿吨,居全球首位,占全球总 排放量的 28%;美国居次席,占全球总排放量的 15%。2000-2019 年我国二氧化碳排 放量在 2014 年达到阶段性峰值后缓慢下降两年,2016-2019 年又呈缓慢升高的趋势, 预计未来 10 年内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将维持缓慢升高的趋势直至 2030 年碳达峰。从碳排放结构上看,我国电力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首位,工业的排放量居次席, 碳排放结构较为集中。根据 CEADs 数据统计,2019 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结构可 分为 5 个部分,分别是电力、工业、地面运输、居民消费和国内航空,各部分占我 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比重分别为 44.64%、38.92%、8.67%、7.22%、0.55%;其中 电力的碳排放量占比最高,工业的碳排放量占比其次,二者合计占总排放量的比重 超过 80%。从能源结构上看,煤炭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来源。根据 Global Carbon Atlas 数据统计,2019 年我国来源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年总排放量的 71%,比重较 2012 年的阶段性高点有所下降,2000-2019 年,煤炭一直是我国碳排 放的主要来源;来源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自 2010 年来占总排放量的比重持续提 升。1.3、 未来能源消费结构或面临重大转型,化工行业将在调整中迎来机遇为实现 2030 年碳达峰,我国煤炭消费占比将持续下降,非化石能源将迎来发展 机遇。在能源消费的过程中,化石能源会产生碳排放,而非化石能源几乎不会产生 碳排放,因此我国想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在降低化石能源消费占比 的同时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 49.8 亿吨标准煤;2025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预计将超过 55 亿吨标准煤,2030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 60 亿吨标准煤以内。据此我们预测,“十四五”期间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年均复合增速为 2%,“十五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年均 复合增速为 1.75%左右。到 2030 年煤炭的需求占比将从 2020 年的 56.6%降至 40%左右,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的需求将合计占比 40%以上。同时,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 右。基于以上条件,我们预测到 2030 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 40%左右,石油 占比为 18%左右,天然气占比为 14%左右,非化石能源占比大约为 28%。经测算 我们得出,为实现 2030 年的碳达峰目标,2020-2030 年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煤炭消费 总量大概率将呈现负增长态势;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总量或将维持当前增长 态势。放眼世界,未来 30 年内全球煤炭消费量也将步入下行通道,能源缺口或由可再 生能源填补。2020-2050 年全球一次能源中的煤炭和石油的消费量将步入下行通道,而由此产生的一次能源 缺口或给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带来发展机会。预测显示截至 2050 年,全球煤炭 消费量占总一次能源的比重将小于 10%。高能耗的电力、钢铁行业已对未来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展开布局。国家电网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中正发挥着关键和引领作用,公司于 2021 年 3 月 1 日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公司将加快推进能源供给多元化、 清洁化、低碳化、能源消费高效化、减量化、电气化。据中国核电网消息,在国家 电网做出表率后,南方电网紧随其后于 3 月 18 日发布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方案, 方案提出包括能源供应、配置、消费等五大方面的 21 项重点举措,公司计划将更大 规模推动新能源发展、更大力度推进“新电气化”进程等,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 新型电力系统。钢铁行业方面,宝武集团于 1 月 20 日发布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力争 2023 年实现碳达峰,2035 年实现减碳30%,2050 年实现碳中和。 为实现目标,宝武集团提出将走低碳冶金的发展路线,加大节能环保技术投入,不 断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例,加大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 布局氢能产业,推进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等措施。对同属高能耗的化工行业而言,2013-2018 年化工行业的能源消费量或将维持波 动上升趋势。化工行业是传统的高耗能行业,其下的两个子行业石油加工、炼焦和 核燃料加工业以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也都属六大高耗能行业。据国家统计 局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能源消费量为 2.87 亿吨标 煤、化学原料及化工品制造业能源消费量为 5.13 亿吨标煤、化学纤维制造业能源消 费量为 1,833万吨标煤、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能源消费量为 4,459 万吨标煤,合计占 2018 年能源消费总量的 18.45%。2013-2018 年,我国化工行业整体能源消费量呈波动上 升趋势,年均复合增速为 4.59%,且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也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基于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占比趋势,我们预测短期内化工行业能源消费 量将维持上升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 年我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固 定资产投资额为 1.52 万亿元,占制造业总固定资产投资额 21.38 万亿元的比重为 7.10%。2016-2020 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制造业总固定资 产投资额的比重呈先下降再稳步提升的态势,其中 2016-2018 年占比下降是由于化工 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察的趋严,但 2018-2020 年占比呈稳步提升的趋势,且 2020 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多数制造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出现大幅下滑,而化学 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下降幅度远低于制造业整体下降幅度。基于此,我们预测 短期内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制造业总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 重或将维持上升趋势,由于 2013-2018 年化工行业能源消费量仍然保持增长,进而 我们预测短期内化工行业能源消费量仍将继续上升。在未来零碳背景下,化工行业的能源消费结构也将面临调整。化工行业是承接 自然界原料和下游终端消费品的重要纽带,其对于国家经济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也是众多发达国家至今仍致力发展化工行业的原因之一,而中国是制造大国,化 工行业自然成为整体中的重要一环。从当前化工行业能源消费的双重趋势和重要性 来看,短期内我国化工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很可能将维持上升趋势,且占比能源消费总量也将进一步提升至达峰。而在未来的零碳背景下,高耗能化工行业的能源需求 (非原料需求)也将面临调整,当前我国正处在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阶段,随着各 省市开始布局氢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发展战略,未来化工行业的生产过程用能 有望从高耗煤高耗电的能源消费结构向消耗氢能、电能、天然气和生物质能转型, 且大部分电能有望由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而来。届时,化工行业 对煤炭和石油的需求或将全部来源于化工原料。1.4、 海外化工企业已率先部署能源转型战略在全球加紧碳中和步伐的大环境下,一些国外化工龙头企业已开始布局落后产 能出清和能源转型战略。据英国石油公司(BP)官网资料,公司宣布为实现 2050 年前成为净零碳排放公司的目标,在 2030 年,公司年度低碳投资将增至 2019 年的 10 倍,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将比 2019 年的水平缩减至少 40%,以此计算,BP 公司 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速约为-4.5%;同时,BP 公司已关停位于澳大利亚 的炼油厂,并以 50 亿美元的价格将旗下全球化工业务出售给英力士公司;BP 公司 还与丹麦沃旭公司共同开发工业规模的氢能项目,与挪威石油公司 Equinor 建立美国 海上风电领域的战略合作关系。据荷兰壳牌公司官网资料,公司宣布直至 2030 年, 公司将每年减少 1-2%的石油产量,并计划于 2030 年前停止常规燃烧天然气,同时, 公司还致力于研发年储量 2,500 万吨的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埃克森美孚承诺在 2025 年前实现运营温室气体排放“净零增长”,在 2030 年将不再 常规燃烧甲烷;公司于2021年2月宣布关闭位于澳大利亚的日产能9万桶的炼油厂。巴斯夫早已将节能减排纳入企业战略,正在推动可再生能源逐 步替代化石燃料以实现 2030 年之前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公司与合作伙伴已开 发出将天然气直接分解为氢和碳组分,从天然气中生产氢气的新工艺技术;除此之 外,还提出了一种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化学原料的新方法,已在实验室成功利用乙烯 和二氧化碳生产丙烯酸钠(超吸收剂的重要原料),与目前基于丙烯的超吸收剂生产 方法相比,此项新工艺中以二氧化碳为生产原料可取代约 30%的化石燃料原料。2、 在能源结构调整的压力下,化工行业“自上而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2.1、 主要化工产品能耗梳理:工业硅、黄磷、氨纶、煤制甲醇、合成氨 等产品单吨生产综合能耗位居前列在能耗双控的政策背景下,单吨生产能耗较高的化工产品将率先面临产能重新 布局的挑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能耗指标梳理主要化工产品的生产能耗,从而判 断率先迈入产能重新布局的对应板块。一些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需要经过电解、汽 化、提纯等多道耗能工序,致使生产单吨产品的综合能耗才是判断化工产品能耗的 重要指标。基于此,我们参照《广州市产业能耗指南(2020)》、《上海产业能效指南 (2018)》以及各化工产品的能源消耗限额文件,对主要化工产品单吨生产综合能耗 的行业准入值和国内先进值进行梳理。同一产品的不同综合能耗值是由生产产品所 用原料的不同或产品生产过程的差异导致的,比如使用无烟煤制一吨甲醇的耗能低 于使用烟煤制一吨甲醇的耗能;使用乙烯氧化法制得一吨乙二醇的耗能远远低于以 煤为原料使用合成气法的耗能。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电石法 PVC 是利用原料电石和 水反应生成乙炔,将乙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烯单体(VCM),再通过聚合反应生 成 PVC,因此,在计算电石法生产 PVC 整个工业过程的单吨生产综合能耗时,需加 上生产单吨电石原料的综合能耗。由此我们计算出电石法 PVC 整个工业过程的单吨 生产综合能耗行业准入值为 1,016 千克标煤,故电石法 PVC 属于高耗能化工产品。 据卓创资讯和百川盈孚统计的各化工产品产能数据,我们还梳理了所列化工产品的 主要生产省份产能占比,计算方式是用各省份生产企业的产品总产能除以该产品的 国内总产能。从上表可看出,煤制甲醇、合成氨、氨纶、工业硅、黄磷、纯碱、烧碱、电石、 电石法 PVC 等产品具有较高的单吨生产综合能耗,且高能耗产品的产能多数分布在 我国的西部地区。工业硅的单吨生产综合能耗行业准入值为 2,800 千克标煤,在主要 化工产品行业能耗准入值排序中与黄磷并列第一。生产工业硅能耗高的原因有两个: (1)电耗高,生产一吨工业硅需消耗约 13,000 千瓦时的电;(2)原料纯度不够,生 产工业硅所用的含氧化硅矿物中二氧化硅的含量要高于 99%,因为杂质会影响还原 反应的效率,降低产品质量且加大过程能耗。生产黄磷能耗高主要也是因为电耗高, 生产一吨黄磷需消耗约 13,000 千瓦时的电,加之生产黄磷的过程主要是以煤为燃料, 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且会排放大量废气污染环境。由于我国的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且拥 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等),高能耗产品的产能多数分布在西部地 区且较为集中地分布在西北地区。2.2、 作为高耗能产品的主要产能地,内蒙古一马当先严控新增高耗能项 目作为多个高耗能产品的重要产地,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出台多项新政严控高耗能 的新增项目以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在国务院颁布《新时代的中国能 源发展》白皮书宣布实行能耗双控制度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迅速作出回应,于 2021 年 2 月 25 日起草《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征求 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于 2021 年 3 月 9 日印发《关于确保完成“十四 五”能耗双控目标若干保障措施》。该文件确立了内蒙古全区 2021 年的能源消耗目 标,并宣布对化工领域的具体产业项目实施严控,相关政策如下:(1)严格落实目标责任。2021 年全区能耗双控目标为单位 GDP 能耗下降 3%, 能耗增量控制在 500 万吨标准煤左右,能耗总量增速控制在 1.9%左右,单位工业增 加值能耗(等价值)下降 4%以上。(2)严格节能审查约束。强化新建高耗能项目对“十四五”能耗双控影响评估 和用能指标来源审查,未落实用能指标的高耗能项目,节能审查一律不予批准。(3)控制高耗能行业产能规模。从 2021 年起,不再审批焦炭、电石、聚氯乙 烯(PVC)、合成氨、甲醇、乙二醇、烧碱、纯碱(内蒙古鼓励类项目除外)、磷铵、 黄磷等新增产能项目,确有必要建设的,须在区内实施产能和能耗减量置换。除国家规划布局和自治区延链补链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外,“十四五”期间原则上不再审批 新的现代煤化工项目。(4)提高产业准入标准。新建高耗能项目工艺技术装备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能源利用效率须达到国家先进标准。(5)加快淘汰化解落后和过剩产能。电石:30,000 千伏安以下矿热炉,原则上 于 2022 年底前全部退出;符合条件的可以按 1.25:1 实施产能减量置换。焦炭:炭化 室高度小于 6.0 米顶装焦炉、炭化室高度小于 5.5 米捣固焦炉、100 万吨/年以下焦化 项目,原则上 2022、2023 年底前全部退出;符合条件的可以按国家标准实施产能置 换。(6)加快重点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改造步伐。2021 年-2023 年重点对钢铁、电 解铝、铁合金、电石、铜铅锌、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技 术改造,各盟市分年度至少按照 40%、40%、20%的进度完成全部改造任务,加快火 电机组实施灵活性节能改造,力争改造后单位产品能耗达到国家能耗限额标准先进 值。内蒙古是我国的能耗大省,此番新政出台表明了内蒙古确保完成能耗双控目标 和紧跟政策提前布局碳中和的决心,也预示着内蒙古的化工行业即将迈向产能结构 重新布局的道路。2.3、 地方政府陆续制定能耗双控工作目标,化工行业亦成重点关注对象全国各省、直辖市先后制定政府工作目标,落实能耗双控计划,其中化工行业 备受关注。陕西省政府提出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推动能化产业高端化发展,加 快建设 1,500 万吨煤炭分质利用、80 万吨乙烷裂解制乙烯等项目,并推动发展精细 化工材料和终端应用产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计划在 2021 年实施新一轮传统产 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其中包含石油石化、煤化工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山西省 政府计划重点推进生物降解聚酯项目的建设,促进现代煤化工走高端化、差异化道 路,并在全省加速布局甲醇汽车产能。2.4、 高能耗化工产业产能扩张受到制约,落后产能或将面临清出,行业 集中度有望获得提升碳中和政策将推动高能耗的化工产业首当其冲实施供给侧改革,落后产能或将 在政策压力下清出,各板块集中度将获得提升。各省、自治区颁布的能耗双控目标 对企业生产耗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项目审批难度加大和落后项目陆续退出的大 环境下,行业内的众多落后产能或将由于生产设备和单位能耗指标限制而受到发展 制约,相比之下各板块的龙头企业则具有五大优势:(1)龙头企业可借由规模效应 降低高耗能产品的能耗边际;(2)龙头企业具有较低的成本优势和较强的上下游议 价能力;(3)龙头企业生产工艺相对先进、环保规范程度较优;(4)龙头企业有能 力通过投资革新生产设备和研发先进的加工技术以进一步扩大行业领先地位;(5) 龙头企业具有技改和扩产的良好基础,能够较迅速地填补行业内落后产能出清造成 的产能空缺。从长期角度来看,碳达峰和碳中和或将推动新一轮化工行业的供给侧 改革,落后产能的出清将促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各板块龙头企业的优质存量 资产将会在改革中充分受益。3、 化工各板块龙头企业或将在此轮供给侧改革中脱颖而出3.1、 煤化工:产能大幅扩张将大概率承压,龙头纵向发展优势凸显碳中和政策压力将推动未来煤化工走高端化、清洁化、市场化路线,在产能大 幅扩张承压的局势下,煤化工龙头企业将受益。在我国碳中和能耗双控政策和未来能源结构转型战略的背景下,作为传统化工板块的煤化工已经迈入深化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的重要阶段,未来煤化工将向高端化、清洁化和市场化路线迈进。从市场上 的主流产品来看,煤化工产品主要分为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甲醇、 煤制乙二醇等,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煤炭工业“十四五”现代煤化工发展 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的数据,截至 2019 年,我国已建成煤制油产能 921 万 吨、煤制气产能 51 亿立方米、煤制烯烃产能 1,362 万吨、煤制甲醇 6,000 万吨左右、 煤制乙二醇产能 478 万吨。由此可见煤化工现有产能规模较大,但受限于未来煤炭 消费总量或将步入缓慢下行通道,煤化工未来的产能大幅扩张将大概率承压,因此 在现有产能的基础上对设备实施高端化、清洁化改造并革新生产技术,推动传统煤 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型将是煤化工企业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煤制)甲醇:目前煤制甲醇行业集中度较低,产能较为分散。甲醇的下游用 途较为广泛,覆盖农药、醋酸、液化气、甲醇燃料、DMF 等领域,未来需求端仍可 能出现新的增长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0 年我国甲醇的总产能约为 9,202 万吨, 总产量为 6,717 万吨,产能利用率为 73%;2016-2020 年我国甲醇的产能利用率呈波 动上升趋势。据卓创资讯数据,2020 年我国煤制甲醇的产能约为 7,672 万吨;行业 集中度方面,目前煤制甲醇的产能较为分散造成行业集中度较低,以 CR5 计算,煤制甲醇行业集中度仅为 19%左右,未来煤制甲醇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较大。华鲁恒升或将凭借纵向发展优势在这一轮供给侧改革中充分受益。华鲁恒升是 煤化工行业的白马龙头,经过多年沉淀成本优势明显,从产品端来看,公司甲醇的 完全成本比固定床工艺公司低约 373 元/吨;从供给端来看,公司凭借先进的洁净煤 气技术能使用价格较低的烟煤。目前公司已实现上下游全产业链的纵向发展优势, 形成了以尿素、醋酸、DMF、己二酸、乙二醇等产品为主的多样化布局,未来在供 给侧改革的过程中有望进一步扩大公司全产业链的优势,打造“一头多线”柔性生 产的运营模式。3.2、 石油化工:油品为主的落后炼厂或将逐步淘汰,“少油多化”的民营 优质炼厂步入上升通道随着国内成品油需求承压,传统的油品型炼厂或将逐步退出,“小油头大化工” 的民营炼厂或将迎来发展机遇。据 Wind 数据,2010-2020 年,国内成品油的表观消费量从 2.5 亿吨提升至 2.9 亿吨,年均复合增速为 1.67%;2018 年-2020 年,成品油 消费量均呈负增长态势,其中 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成品油消费量增速为-6.7%。 未来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国内成品油需求或将承压。而 2010-2019 年国 内原油的表观消费量从 4.4 亿吨提升至近 7 亿吨,年均复合增速为 5.24%,且自 2015 年以来,原油消费量的增速也在不断提升。随着国内以油品为主的落后老旧炼油产 能逐步出清,占比出现下滑,且英国石油公司、荷兰壳牌公司、埃克森美孚等国外 石油巨头已宣布关停全球范围内多家落后炼厂,预示着传统的油品型炼厂或将逐步 退出历史舞台,而以生产化工品为主的“小油头大化工”民营大炼化企业或将由此 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民营大炼化的龙头企业恒力石化、荣盛石化将在此轮供给侧改革中迎来发 展机遇。据恒力石化 2019 年年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公司 2019 年成品油产量为 307.8 万吨,销量为 315.62 万吨,成品油的销售收入仅占公司总营收的 12.2%;其余营收 来自于销售公司所产的各类化工产品。由此可见,恒力石化是以生产化工品为主的 民营炼化企业,受成品油需求减缓的影响较小,且公司计划进一步向高端化工品和 下游新材料领域扩张布局。在此轮供给侧改革中,少油多化的民营大炼化龙头企业 有望进一步增强化工品的研发实力,稳固行业龙头地位,向平台型化工巨头迈进。3.3、 氯碱化工:各子板块集中度有望在供给侧改革中进一步提升3.3.1、 纯碱行业:未来新增产能较少,龙头产能弹性优势显著自 2011 年以来,纯碱产能利用率基本稳定,且产能集中度有望进一步向行业龙 头集中。据卓创资讯数据,2020 年纯碱产能为 3,317 万吨,同比增长 2.16%,产量 为 2,759 万吨,同比减少 1.58%,2020 年产能利用率为 83%,纯碱近五年的产能利 用率基本维持在 85%左右。行业集中度方面,以 CR5 计算,2020 年纯碱行业集中度 为 37.9%,其中三友化工、河南金山、山东海化位居产能前三,三者合计占我国纯碱 总产能的 28.8%,目前来看纯碱产能较为集中,且未来有望进一步向龙头聚拢。未来纯碱新增产能较少,龙头企业有望凭借较高的产能弹性扩大领先优势。根 据百川盈孚和卓创资讯数据,2021 年 6 月,预计将有包括金昌化工 20 万吨/年、晶 昊盐业 20 万吨/年以及河南骏化 20 万吨/年纯碱新增产能投产;2021 年 12 月,预计 将有新都化工 50 万吨/年纯碱新增投产,但连云港碱业的 130 万吨/年纯碱产能将面 临淘汰。若仅考虑截至 2021 年 6 月新增的 60 万吨纯碱产能,预计 2021 年纯碱行业 产能为 3,377 万吨。在未来短期纯碱新增产能较少的情景下,龙头企业有望进一步 抢占市占率,快速填补行业内落后产能出清造成的产能空缺,从而稳固领先地位。三友化工纯碱产能位居行业第一。公司本部拥有纯碱产能 230 万吨/年,子公司 青海五彩碱业拥有纯碱产能 110 万吨/年,合计产能位居行业第一,是纯碱行业的龙 头标兵。经我们测算,若纯碱价格上涨 100 元/吨(含税),三友化工归母净利润有望 增厚 1.9 亿元,业绩弹性较大。公司作为纯碱龙头,有望在此轮供给侧改革中充分受 益,进一步扩大行业领先地位。目前纯碱行业其他上市企业还包括山东海化、和邦 生物、华昌化工、云图控股,分别拥有纯碱年产能 280、120、70、60 万吨,若纯碱 价格上涨,这些公司也将因此受益。3.3.2、 烧碱行业:行业集中度较低,龙头或凭成本和规模优势脱颖而出近年来,烧碱产能利用率基本维持在 85%的水平,行业集中度较低。据卓创资 讯数据和公司公告,2020 年烧碱产能约为 4,216.5 万吨,同比增长 1.16%,产量为 3643.2 万吨,同比增长 5.17%,2020 年产能利用率为 86.4%,烧碱近五年的产能利 用率基本维持在 85%左右。行业集中度方面,以 CR5 计算,目前烧碱行业集中度为11.3%,未来仍存在较大上升空间。滨化股份烧碱业务拥有一体化生产、循环经济与先进生产技术三大优势。公司现有烧碱产能 61 万吨,其中粒碱、片碱产能各 20 万吨, 公司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在液碱、粒片碱产品间进行调节转换,进而实现灵活生 产,最大程度上实现公司利润。在烧碱生产方面,公司在上游配备自有的电厂、盐 场、水库等基础设施,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氯气、 氢气也可以在环氧丙烷与盐酸装置中得到充分利用,从而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 目前行业内其他上市企业还包括拥有烧碱年产能 132 万吨的中泰化学、47 万吨的新 疆天业。由于烧碱行业产能十分分散、集中度低,预计在碳中和催生的供给侧改革 中将会出清大批落后产能,滨化股份、中泰化学、新疆天业或将凭借成本和规模优 势脱颖而出。3.3.3、 电石-PVC 行业:落后产能发展受限面临出清,电石-PVC 全产业链龙头迎来 发展机遇对比氯碱工业的其他化工品,电石的产能利用率较低,且行业集中度十分分散, 未来行业集中度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据卓创资讯数据,2020 年电石产能为 4.1 亿 吨,同比增长 0.9%,产量为 2.79 亿吨,同比增长 7.88%,2020 年产能利用率为 68.2%。 2016-2020 年电石的产能和产量均呈现缓慢增长态势。行业集中度方面,以 CR5 计 算,目前电石行业集中度为 18.2%,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电石是单位生产能耗极高 的化工品,也是能耗双控政策重点关注的对象,内蒙古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严控新 增的高能耗项目,新疆目前尚未出台此类严令,但新疆与内蒙古同为能耗大省,未 来或将效仿内蒙古出台政策管控高耗能项目。而在能耗管控下,众多零散产能由于 生产设备和单位能耗指标的限制而受到发展制约,龙头企业有望借此机会填补产能 空缺,扩大领先优势。中泰化学和新疆天业各自拥有 238 万吨和 134 万吨的电石年 产能,未来或将充分受益。自 2016 年以来,PVC 的产能和产量均逐年升高,2020 年电石法 PVC 产量约占 80%。据卓创资讯数据和公司公告,2020 年电石法 PVC 产能为 2,009.6 万吨,占 PVC 总产能的 80.4%。2020 年 PVC 产能(乙烯法+电石法)为 2,499 万吨,产量为 2,081 万吨,产能利用率为 83%左右,自 2016 年以来 PVC 产能利用率震荡上升。行业集 中度方面,以 CR5 计算,目前电石法 PVC 行业集中度为 24.3%,存在进一步提升空 间。电石法 PVC 是电石的下游产品,但若计算利用电石法生产 PVC 整个工业过程 (加上生产原料电石)的单吨生产综合能耗,电石法 PVC 也属于高耗能的化工产品。 中泰化学、君正集团、三友化工、新疆天业分别拥有电石法 PVC 年产能 183 万吨、 80 万吨、50.5 万吨、65 万吨,未来或将受益于碳中和催生的行业洗牌,进一步扩大 行业龙头优势。3.4、 其他基础化工子行业:高耗能行业龙头优势或愈发显著和稀缺3.4.1、 工业硅行业:行业产能集中在头部企业目前我国工业硅的产能利用率较低,行业产能集中在头部企业。据百川盈孚数 据,2020 年工业硅产能为 506.15 万吨,同比下降 8.4%,产量约为 222 万吨,产量与 2019 年基本持平,2020 年产能利用率仅为 43.9%。2016-2020 年,工业硅的产能利 用率一直维持在低位水平,这主要是由于生产工业硅的电耗很高,很多工业硅厂家 会选择以水电为主要能源,使得工业硅的生产会随上游来水量而呈现季节性,进而 拉低行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行业集中度方面,以 CR5 计算,目前工业硅行业集中 度为 25.4%。工业硅的生产过程较为耗能,行业龙头企业生产一吨工业硅的综合能耗 约为 2,500 千克标煤。合盛硅业是工业硅行业龙头企业,目前拥有工业硅年产能 73 万吨,占国内工业硅总产能的 14.4%;根据公司公告,预计公司 2021 年石河子基地 有机硅项目顺利达产后,有机硅单体总产能将达到 93 万吨,公司在行业内是名副其 实的霸主地位。未来公司可依托自身成本优势向下游硅基新材料延伸,具有较强的 产业链一体化优势。3.4.2、 黄磷行业:“三磷”整治趋严,龙头一体化优势显著“三磷”整治趋势加剧,黄磷的产能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20 年黄磷产能为 133.75 万吨,同比下降 3.0%,产量为 77.75 万吨,2020 年产能利 用率为 58.13%。2016-2020 年,黄磷的产能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黄 磷属战略性不可再生资源,我国已限制黄磷矿的开采。行业集中度方面,以 CR5 计 算,目前黄磷行业集中度为 32.7%。云图控股以复合肥为核心,构建“矿业、化工、 化肥”上下游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体系,在行业内具有较低的成本优势。公司的全 资子公司雷波凯瑞东段磷矿具备黄磷年产能 6 万吨,占国内黄磷产能的 4.4%。在高 耗能的黄磷行业实施严控的过程中,云图控股可充分依托一体化产业链的优势稳扎 黄磷行业。黄磷行业其他上市企业还包括兴发集团、云图控股和云天化,分别拥有 黄磷年产能 16 万吨、6 万吨和 3.8 万吨。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浑浑沌沌

化工行业研究报告:三条主线把握碳中和对化工行业影响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建投证券,郑勇)一、碳中和概念以及政策背景梳理碳中和基本概念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中国是第一大碳排放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碳中和”日益成为全球新的政治认同和国际政治经济利益博弈手段的情况下,我国提出的“碳中和”目标将对 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带来深刻的变化,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碳中和”(carbon-neutral)是我国主动提出的目标,不仅是对国际社会关注的积极回应,还能化被动为 主动,从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为有效落实《巴黎协定》注入了强大动力,有利于提 升国际影响力。根据 IPCC 特别报告《全球变暖 1.5°C》,碳中和定义如下:当一个组织在一年内的二氧化碳(CO2) 排放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技术应用达到平衡,就是碳中和或净零二氧化碳排放。碳中和并不是要求绝对的净零排 放,而是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和一些积极的技术活动来抵消人类活动产生的 CO2,通过碳排放和碳去除达到平衡 的效果。“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 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然而碳达峰并非攀高峰,而是在拉低峰值的基础上达到合理的排放峰值。回溯全球气候治理发展路径可以发现,“碳中和”这一命题有着清晰的演进轨迹。1992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 框架公约》的出台和签署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一个行动机制与规范,这预示着全球气候治理理念与机制被各 国所接受。随着《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协定》等协定的签订推行,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与全球减排计划在由 联合国牵头的治理机制中有条不紊地进行。2015 年 12 月 12 日,《巴黎协定》签署。《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 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 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 1.5℃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 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2018 年联合国发布《全球升温 1.5℃特别报告》再次强调了 1.5℃ 的控温目标。而“碳中和”目标正是根据全球气温远期目标来制定的,也就是 21 世纪末全球升温不超过 1.5℃。 2020 年 12 月 12 日,气候雄心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强调联合国 2021 年中心目标是在全球组建 21 世纪中叶前 实现碳中和的全球联盟。中国的碳中和总体战略2020 年 9 月,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了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 中和的目标,并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国家自主贡献最新举措:到 203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 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 2005 年增 加 60 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巴黎协定》确立了 2020 年后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框架,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 2 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 温控制在 1.5 摄氏度之内而努力。以上目标是我国为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所作出的庄严承诺。近年来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呈逐步上涨趋势,但增速有所回落。2019年国内能源消费为48.7亿吨标准煤, 同比增长 3.3%;其中原煤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 57.7%,原油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 18.9%。未来在碳达峰及碳中 和政策的引导下,我国有望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化石能源消费尽早达峰,同时大力发展新 能源,使得水电、核电、风电占消费能源总量比重逐年增长,降低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十四五”及“十五五”期间。重点领域及行业有望陆续出台相应的碳达峰方案。具体到行业方面,电力、钢 铁、建材、化工贡献了绝大部分的碳排放,出台相关产业政策也是顺理成章。1 月 13 日,为贯彻落实关于碳达 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重大宣示,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 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抓紧制定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综合运 用相关政策工具和手段措施,持续推动实施。各地要结合实际提出积极明确的达峰目标,制定达峰实施方案和 配套措施。鼓励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制定达峰专项方案。推动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石化、 电力、煤炭等重点行业提出明确的达峰目标并制定达峰行动方案。未来十年,中央和地方相关政策有望陆续出 台,助力实现各行业和全国的碳达峰。中国“碳中和”行动路线明确,将分为三个阶段:(1)阶段一(2020 年-2030 年):碳排放达峰。主要任务是 降低能源消费强度,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煤炭消费,大规模发展清洁能源,继续推进电动汽车对传统燃油汽 车的替代,倡导节能和引导消费者行为。(2)阶段二(2030 年-2045 年):快速降低碳排放。主要减排途径转为 可再生能源为主,大面积完成电动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同时完成第一产业的减排改造,以 CCUS等技术为辅的过程。(3)阶段三(2045 年-2060 年):深度脱碳,参与碳汇,完成“碳中和”目标。工业、发电端、交 通和居民侧的高效、清洁利用潜力基本开发完毕,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生物质能碳捕集与封存 (BECCS)等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负排放技术为主。为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目标,我国长期低碳转型路径应该是从强化政策情景向 2℃情景和 1.5℃目标情景的过渡。根据《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中的测算,在当前政策趋势情景和强化减排情景下,2050 年不能实现与全球 2℃温升控制目标相契合的减排路径。另一方面,在 2℃情景和 1.5℃目标情景下,以目前的 能源和经济体系惯性,难以迅速实现相应的减排路径。因此,合理的低碳转型路径应当是从强化政策情景向 2℃ 情景和 1.5℃目标情景的过渡,即在 2030 年前实现 CO2 排放达峰,其后加速向 2℃情景和 1.5℃目标情景的过渡。按照该过渡路线,预计我国碳排放总量在 2030 年前后达到峰值约 107 亿吨,实现碳达峰的目标;随后开始 大幅下降,在 2050 年左右实现 1.5℃目标情景下排放量达到 12 亿吨的预定目标,在 2060 年前顺利实现碳中和。内蒙打响碳中和“第一枪”,十四五能耗双控瞄准高能耗产品近期内蒙的能耗双控新政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数月之内,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严厉程度明显不同以往。伴 随我国碳中和战略浮出水平,内蒙能耗新政也被作为“碳中和”的第一枪看待,对后续其他省份的相关政策落 地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1)2020 年 12 月,内蒙古自治区出台《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征求 意见稿)》。该文件一开始被理解为对用电的简单限制,但成为后续一系列政策安排的导火索,主要内容包括: 1.落实绿色电价政策。取消蒙西电网高耗能行业优待电价,对自备电厂开征政策性交叉补贴。2.控制部分高耗能 行业产能规模。从 2021 年 1 月 1 日起,不再审批铁合金新增产能项目。3.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25000kVA 及以下矿热电炉、30000kVA 及以下矿热炉, 原则上 2021 年全部退出。(2)2021 年 1 月,乌兰察布地区发布的《关于做好重点用能工业企业能耗“双控”工作的方案》将能耗 双控推向高潮。文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条:1.国家限制类 25000kVA 及以下普通合金矿热炉和 30000kVA 以下 电石矿热炉取消用电负荷。2.对 25000kVA 以上半密闭合金矿热炉按 2020 年 12 月份实际用电量减少 47%预算管 理。3.对 25000KVA 以上全密闭合金矿热炉、特种合金矿热炉和 30000KVA 以上电石矿热炉按 2020 年 12 月份实 际用电量下达用电指标,月用电量目标不超 35.32 亿千瓦时。(3)随后,乌兰察布地区下属察右前旗发布《察右前旗重点用能工业企业能耗“双控”工作方案》,这一 方案相比乌兰察布地区出台的方案有一定的放松。具体措施有对限制类 25000kVA 以下普通合金矿热炉、 25000kVA 半密闭合金矿热炉、未实现综合利用的 30000kVA 以上全密闭矿热炉按 12 月实际用电限 50%,对于部 分情况可放松限电。此外,对于 30000kVA 以上全密闭炉按 12 月用电减少 35%。(4)3 月,内蒙印发《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了 迄今为止最清晰的能耗双控政策安排,首次给出了对化工行业具体子行业的政策安排。文件主要内容包括:1、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先行确定 2021 年全区能耗双控目标为单位 GDP 能耗下降 3%,能耗增量控制在 500 万吨标准煤左右,能耗总量增速控制在 1.9%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价值)下降 4%以上。先行分解下 达各盟市 2021 年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待国务院正式下达自治区“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后,及时分解下达至各 盟市。2、严格节能审查约束。强化新建高耗能项目对“十四五”能耗双控影响评估和用能指标来源审查,未落实 用能指标的高耗能项目,节能审查一律不予批准。完善项目审批和节能审查协调联动机制,对能耗双控形势严 峻、用能空间不足的地区,实行高耗能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节能审查缓批限批,确有必要建设的,须实行 能耗减量置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项目建设投产节能验收。探索建立能耗产出效益评价制度。3、在化工领域,从 2021 年起,不再审批焦炭(兰炭)、电石、PVC、合成氨(尿素)、甲醇、乙二醇、烧 碱、纯碱、磷铵、黄磷等新增产能项目,确有必要建设的,须在区内实施产能和能耗减量置换。除国家规划布 局和自治区延链补链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外,“十四五”期间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现代煤化工项目。二、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分析其一:高能耗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高质量供给侧改革总体上,对于传统子行业而言,我们认为碳中和战略将为化工行业带来新一轮高质量供给侧改革。与 16-18年地动山摇的供给侧改革相比,我们认为本轮的碳中和所带来的的新一轮行业供给侧改革,可能具有以下特点:1、 政策周期性较弱、持续时间更长:16-18 年是我国环保去产能高峰,环保督察组多轮巡视各省,化工行 业普遍存在的中小劣后产能大面积出清。大量子行业存量产能打击力度极大,直接促成了大宗商品牛 市。而后,由于经济下行等因素,环保边际放松,多数子行业又重回产能扩张期。而未来在碳中和背 景下,我们认为政策将更倾向于逐步推进,政策周期性或将弱于上一轮供给侧改革。而碳中和战略远 及 2060 年,对行业的影响业绩更偏向于长期。2、 增量严控或将更高于存量出清:2021 年,两会再提六保六稳,其中,“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在“六 保”中居首,“稳就业”则在“六稳”中居首。对于化工行业而言,大量中小企业虽然往往有效益差、 能耗高,但作为制造业企业其吸纳就业的作用仍然非常关键。在碳中和战略之下,类似于 16-18 年激进 的环保去产能很可能不会重演,相反的,对行业长期产能扩张的限制显得更为重要。即更温和的存量 管理和更严格的增量控制。从碳中和的“第一省”和“第一股”说起今年以来,内蒙当地因其近日发布的《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 见稿)》以及转为激进的能耗新政引起广泛关注;而内蒙上市公司鄂尔多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核心的硅 铁业务,也俨然成为碳中和概念“第一股”。为什么是内蒙?2020 年 8 月,统计局发布 2019 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等 指标数据。从中可以看到看到全国除内蒙、宁夏、辽宁外,均实现了单位 GDP 的能耗减少。内蒙而言,在“十 三五”期间能耗双控形势严峻,单位 GDP 能耗变化、能源消耗总量增速均为全国第一,乌兰察布与鄂尔多斯的 问题最为突出。且单位 GDP 的能耗增长远远超出其他省份。因此在碳中和大战略下也就成为典型,新发布的《关 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异常严厉,为多种化工品设立了产能零增长的目标, 内蒙也因此成为了碳中和政策落地的“第一省”。为什么是硅铁?进入“十四五”之后,内蒙古自治区开始对重点能耗行业铁合金冶炼进行整改。首先取消 了工业用电的优惠电价,其次限制类产能加征 0.1 元的差别电价,单度电的成本增加了 0.14-0.16 元,对无自备 电厂的限制类硅铁产能,相当于成本直接增加了 1120-1280 元左右,毛利率大幅压缩;淘汰落后产能方面, 25000kVA 及以下的矿热炉预计在 2022 年底前退出,符合条件的可按 1.25:1 进行产能减量置换。采取上述严 厉措施的原因便在于硅铁的成本构成中约有 60-70%为电耗,几乎为所有工业品中最高,单位能耗极高。硅铁也 因此成为能耗双控目标之下首当其冲的品种,而内蒙硅铁龙头上市公司鄂尔多斯也俨然成为碳中和“第一股”。从内蒙案列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在碳中和战略下,两个指标决定了相关企业是否会受到严厉的供给限制: 1、地区总能耗(省或地级市范围);2、单位 GDP 能耗/单位 GDP 碳排放。 也因此,考察碳中和未来对化工行业的影响,也无外乎是两大角度切入:(1)从产品来看,单位 GDP 能耗 /单位 GDP 碳排放更高的产品将被重点打击;(2)从地域来看,总能耗增长/单位 GDP 能耗增长更快的省份(如 内蒙古)或地级市(如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将受到更严厉政策打击,分产品来看:电石、两碱、合成氨等很可能成为重点受影响品种首先,我们需要厘清化工品生产工程中碳排放的来源,主要有三:1、电力消耗:绝大多数化工品生产需求电力,而我国电力有 70%以上来自于火力发电,特别是对于化工品 来说,除了少数产品存在比较多的以水力能源生产外(如云南的工业硅生产),主流都是以火力发电为主。因此 化工品所消耗的电力就意味着碳排放。2、蒸汽消耗:除电力外,蒸汽是化工品生产所需求的另一大公用工程。部分化工品需求大量蒸汽(如煤制 乙二醇),而工业锅炉生产蒸汽的原料同样是煤,也会产生碳排放。3、生产工艺中产生的碳排放:这部分指化工品生产过程副产的碳,通常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逸出,例如,生 产电石的主要化学方程式是 CaO+3C==CaC2+CO2,在生产工程中自然排放二氧化碳;或者是煤化工甲醇洗步骤尽 管可实现碳捕集,但捕集的二氧化碳如果没地方用的话最终还是要排放掉。上述部分碳排放不属于公用工程带 来的消耗,应单独计算。 近年来,所有新建化工项目均需公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评报告中往往有关于综合能耗的披露,我们 可借由此粗略计算各产品的单位 GDP 能耗、单位 GDP 碳排放等数据: 公用工程的碳排放=生产产品所用的电、蒸汽折为标准煤消耗,再乘以单吨标煤燃烧所产生的碳排放。单位 GDP 电耗=生产一吨该产品的电消耗/生产一吨该产品的所产生的 GDP。其中 GDP 是增量概念,我们可以使用该产品的单吨价差作为度量。同时,为回避产品周期性(特别是大量产品价格目前已居于历史高分位), 我们使用历史中枢价差。 单位 GDP 碳排放=生产一吨该产品的碳排放/生产一吨该产品的所产生的 GDP。其中单吨 GDP 的计算方法如 上。 根据计算结果,单位 GDP 碳排放居于前列的基础化工产品分别是煤制乙二醇、煤制甲醇、合成氨、工业硅、 电石、烧碱、黄磷、MTO、纯碱。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大宗化工品,基本上与电耗高/电力成本占比高的产品相吻合。同时,也与内蒙古给出的禁止新建产能的化工品清单基本吻合。煤化工:传统煤化工产品以合成氨(尿素)、甲醇为主,产品价值量低。而煤气化工艺的电耗、蒸汽消耗都 较高,单位 GDP 碳排放大。此外,粗煤气中含有大量 CO2 并经甲醇洗环节排放,对合成气中 CO 和 H2 配比调节 也可能给产生大量碳排放。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工艺技术的不同和产品配比的不同,不同企业的煤化工装 置碳排放量可能有很大差别。工业硅:从硅矿石生产工业硅类似于电解铝,耗电极大,因此全国几乎所有产能全部分布在新疆(火电)、 云南(水电)。此外,电炉生产工艺也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电石:顾名思义,耗电极大,成本结构中有 40%为电耗,为化工品之最。且原料生石灰煅烧过程中也会排 放大量二氧化碳,生产过程中环保污染也大,目前全国也已基本禁止新建产能。烧碱:氯碱的工业生产依赖于电解水,电耗极大;且单吨产品价值量较低、单位 GDP 碳排放大。黄磷:黄磷为磷单质,由磷矿石在电炉中生产,同样类似于电解铝,耗电极大。此外,电炉生产工艺也排 放大量二氧化碳。纯碱:单吨电耗不算很高,但原料为石灰石(CaCO3),煅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且单吨产品价值 量较低、单位 GDP 碳排放大。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均已禁止纯碱产能限制,仅有个别企业以产能置换名义新增产 能。分地域来看:宁夏、辽宁同为潜在可能严控能耗的省份除内蒙外,2019 年各省市单位 GDP 能耗仍在增加的还有宁夏、辽宁。前文提到,内蒙 2019 年能耗增长在 全部省市中居首。而除了内蒙外,宁夏、辽宁是另外两个单位 GDP 能耗保持增长的省份/自治区。其中宁夏单位 GDP 能耗增长 1.19%、能源消耗总量增速 9.9%;辽宁单位 GDP 能耗增长 0.9%、能源消耗总量增速 6.4%。且内 蒙、宁夏、辽宁无论是单位 GDP 能耗还是能源消耗总量增速均在全国排名一、二、三位。根据内蒙经验,宁夏、辽宁同为潜在可能严控能耗的省份。我们分别梳理各化工品在内蒙/在三省合计的产 能占比,如下图:在内蒙,产能占比最高分别为电石(33%)、PVA(29%)、醋酸乙烯(28%)、甲醇(21%)、PVC (16%)等。而内蒙、宁夏、辽宁三省合计,产能占比最高的分别为醋酸乙烯(56%)、电石(49%)、PVA(49%)、 石蜡(44)、PVC糊(44%)。上述产品均可能成为长期受到较大产能限制的细分产品。其二:服务于新能源和降能耗的新材料迎来长期发展机遇长期而言,碳中和战略的实施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在未来,伴随碳中和的逐步落地,我们将会看到 各行各业的深刻产业变革,落实到化工行业,这些变革可以概括为“新能源”和“降能耗”两大方面。新能源领域,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是推进能源绿色化,实现低碳乃至零碳排放的主要途径之一。清洁能 源包括核能和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上有 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多轮驱动的能源稳定供应体系。2019 年,我国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 23.4%,比 2012 年提高 8.9 个百分点,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均位居世界首位。与碳达峰和碳 中和目标相匹配的是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需要不断提高。太阳能和风能将成为未来清洁能源增量的主导。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和风能可利用资源十分丰富,光伏 发电和风力发电是太阳能和风能的主要利用形式。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电成本不断降低,我国风电、光伏 产业发展迅猛。在过去五年,我国风电年均新增约 3000 万千瓦,仅去年一年新增超过 7000 万千瓦,光伏年均 新增约 5000 万千瓦。到 2030 年,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根据国际可再 生能源署(IRENA)发布的《2019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报告》,光伏发电平均成本(LOCE)已经从 2010 年 的 0.378 美元/kWh 降至 2019 年的 0.068 美元/kWh,接近化石燃料发电成本 0.066 美元/kWh,预测到 2021 年将 再降至 0.039 美元/kWh。陆上风电 LOCE 已降至 0.053 美元/kWh,相比化石燃料成本优势显著。多方因素的助 力下,未来十年,预计风电和光伏产业年均新增装机规模分别为 5000 万-6000 万千瓦和 7000 万-9000 万千瓦。 届时,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提高到 30%以上,主要增量来自于太阳能和风能。 对于化工行业而言,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光电、风电(以及可能的核电)上游特种材料发长期发 展机会。降能耗方面,多个行业同样大有可为,如上游钢铁、煤炭、建材、有色、化工等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流程能 耗,以及下游汽车、家电、建筑、电子等行业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都有充分降能耗、降排放空间。对于化工而 言,相关受益品种主要是可以额外降能耗、降排放的新材料产品,包括隔热、绝热材料,用于废水、废渣、废 气碳捕集的新型材料等。其三:传统行业优势企业有望借碳中和持续脱颖而出另外,碳中和大背景下,传统行业中的优质行业,也可能借助多方面因素更加从一般企业脱颖而出,包括:(1)优质企业深度技改压低能耗,一步步压低碳排放:化工优质企业往往以管理水平和资金优势胜,这使 得它们有充分能力不断进行,包括①生产装置的挖潜技改;②产业链向更高端、附加值更高的精细化工/新材料 产品延伸,从而压低单位 GDP 的碳排放;③探索新的低碳解决方案。这些都使得优质企业可以比普通企业更好 地逐步压低自身的单位碳排放,以应对未来可能逐渐加码的碳排放限制。(2)效益好的企业有望持续获取政策和配额倾斜:在化工行业中已有类似的例子,由于二代制冷剂的臭氧 层破坏性,多年以前我国就锁定了 R22 的生产总量,并将生产配额下放到每家企业,并逐步削减。多年来,巨 化股份、东岳集团两家龙头企业的配额削减进度明显低于行业平均,配额的削减主要以淘汰行业中小产能的方 式进行。如果未来以碳排放或者能耗配额的方式落实到化工行业内的每家企业,则优质企业或将持续受益于政 策倾斜。(3)潜在的碳排放配额交易助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碳排放权交易系统 (ETS) 是一个基于市场的节 能减排政策工具,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遵循“总量控制与交易”原则,政府对一个或多个行业的碳排放实 施总量控制。纳入碳交易体系的公司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就需要有一个单位的碳排放配额。它们可以获取或 购买这些配额,也可以和其他公司进行配额交易。碳交易市场作为一种低成本减排的市场化政策工具,已在全 球范围内广泛运用。根据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CAP)的统计,目前已有 21 个体系正在实施, 覆盖 29 个司法管 辖区。另有 9 个司法管辖区正计划未来几年启动碳排放交易体系, 其中包括中国、德国和哥伦比亚。 我国碳交易的建设起始于“十二五”期间,2011 年 11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的通知》,同意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广东省、湖北省、深圳市等七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十三 五”期间,国内碳市场建设发展较快。2016 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明确建设 和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措施有三点:1.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2.启动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 市场;3.强化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基础支撑能力。截止到 2020 年 8 月,北京等试点省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 20 多个行业,接近 3000 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 4 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 90 亿元,有效推动了试点省 市应对气候变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 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近 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在国家层面发布系统性规则,碳市场制度完善再 次迈出一大步。碳市场建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预计“十四五”期间,全国碳市场或将继续 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 未来若碳排放交易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传统行业中效益好的企业也可通过碳交易的方式获取进一步产能扩 张的权利。这将加速中小劣后产能的出清,加速行业产能和行业话语权向头部企业的集中。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毋我

2021-2027年中国化工装备市场调查与市场全景评估报告

报告格式:纸质版 电子版 纸质+电子版出品单位:智研咨询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化工装备市场调查与市场全景评估报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绍了化工装备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化工装备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化工装备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化工装备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化工装备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化工装备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化工装备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化工装备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报告目录:第一部分 产业环境透视第一章 化工装备行业发展综述第一节 化工装备行业定义及特征一、行业定义 二、行业产品分类 三、行业特征分析 第二节 化工装备行业统计标准一、统计部门和统计口径 二、行业主要统计方法介绍 三、行业涵盖数据种类介绍 第三节 化工装备行业经济指标分析一、赢利性 二、成长速度 三、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四、进入壁垒/退出机制 五、风险性 六、行业周期 第二章 中国化工装备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 化工装备行业政治法律环境(P)一、行业管理体制分析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三、化工装备行业标准 四、行业相关发展规划 五、政策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第二节 行业经济环境分析(E)一、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二、“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形势预测分析 三、宏观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行业社会环境分析(S)一、化工装备产业社会环境 二、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三、化工装备产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行业技术环境分析(T)一、化工装备行业技术发展现状调研 二、化工装备行业技术人才现状调研 三、化工装备行业技术发展动态 四、行业主要技术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五、技术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第三章 国际化工装备行业发展分析及经验借鉴第一节 全球化工装备市场总体情况分析一、全球化工装备市场结构 二、全球化工装备行业发展分析 三、全球化工装备行业竞争格局 第二节 美国化工装备行业发展经验借鉴一、美国化工装备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美国化工装备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三、美国化工装备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四、美国化工装备行业对中国的启示 第三节 日本化工装备行业发展经验借鉴一、日本化工装备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日本化工装备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三、日本化工装备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四、日本化工装备行业对中国的启示 第四节 欧洲化工装备行业发展经验借鉴一、欧洲化工装备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欧洲化工装备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三、欧洲化工装备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四、欧洲化工装备行业对中国的启示 第二部分 市场深度调研第四章 中国化工装备行业运行现状分析第一节 我国化工装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一、行业发展历程和阶段 二、行业发展概况及特点 三、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第二节 2015-2019年化工装备行业运行现状分析一、行业资产规模分析 二、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三、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第三节 2015-2019年化工装备市场经营情况分析一、行业工业总产值 二、行业销售额分析 三、行业产销量分析 四、行业利润总额分析 第四节 2015-2019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企业分析一、企业数量变化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结构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结构分析 四、从业人员数量分析 第五节 2015-2019年中国化工装备所属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一、所属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三、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六节 我国化工装备市场价格走势分析一、化工装备市场定价机制组成 二、化工装备市场价格影响因素 三、2015-2019年化工装备价格走势分析 四、2021-2027年化工装备价格走势预测分析 第五章 中国化工装备市场供需形势分析第一节 化工装备行业生产分析一、国内产品及原材料生产基地分布 二、产品及原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三、2015-2019年原材料产能情况分析 第二节 中国化工装备市场供需分析一、2015-2019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供给状况分析 1、中国化工装备行业供给分析 2、中国化工装备行业产品产量分析 3、重点企业产能及占有份额 二、2015-2019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需求状况分析 1、化工装备行业需求市场 2、化工装备行业客户结构 3、化工装备行业需求的地区差异 三、2015-2019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第三节 化工装备产品市场应用及需求预测分析一、化工装备产品应用市场总体需求分析 1、化工装备产品应用市场需求特征 2、化工装备产品应用市场需求总规模 二、2021-2027年化工装备行业领域需求量预测分析 1、化工装备行业需求产品功能预测分析 2、化工装备行业需求产品市场格局预测分析 三、重点行业化工装备产品需求分析预测 第六章 化工装备行业进出口结构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一节 化工装备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一、化工装备行业进出口综述 1、中国化工装备进出口的特点分析 2、中国化工装备进出口地区分布情况分析 3、中国化工装备进出口的贸易方式及经营企业分析 4、中国化工装备进出口政策与国际化经营 二、化工装备行业出口市场分析 1、2015-2019年行业出口整体状况分析 2、2015-2019年行业出口总额分析 3、2015-2019年行业出口产品结构 三、化工装备行业进口市场分析 1、2015-2019年行业进口整体状况分析 2、2015-2019年行业进口总额分析 3、2015-2019年行业进口产品结构 第二节 中国化工装备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一、中国化工装备出口面临的挑战 二、化工装备行业进出口前景 三、化工装备行业进出口发展建议 第三部分 市场全景调研第七章 化工装备行业产业结构分析第一节 化工装备行业产业链分析一、产业链结构分析 二、主要环节的增值空间 三、产业价值链条的构成 四、产业链条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分析 第二节 化工装备行业上游产业发展分析一、上游产业主要涉及范围 二、上游产业发展概况 三、上游产业产品价格走势 四、上游产业对行业的影响 第三节 化工装备行业下游产业发展分析一、下游产业主要分布 二、下游产业发展概况 三、下游产业产品价格走势 四、下游产业对行业的影响 第四节 产业结构发展预测分析一、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政策分析 二、产业结构调整中消费者需求的引导因素 三、中国化工装备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市场定位 四、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分析 第八章 化工装备行业细分市场分析第一节 中国化工装备行业细分市场结构分析一、化工装备行业市场结构现状分析 二、化工装备行业细分结构特征分析 三、化工装备行业细分市场发展概况 四、化工装备行业市场结构变化趋势预测分析 第二节 传热设备一、传热设备市场发展现状调研 二、传热设备主要应用领域 三、传热设备产销规模分析 四、传热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五、传热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三节 传质设备一、传质设备市场发展态势 二、传质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传质设备产销规模分析 四、传质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五、传质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四节 粉碎设备一、粉碎设备市场发展态势 二、粉碎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粉碎设备产销规模分析 四、粉碎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五、粉碎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五节 混合设备一、混合设备市场发展态势 二、混合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混合设备产销规模分析 四、混合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五、混合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六节 分离设备一、分离设备市场发展态势 二、分离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分离设备产销规模分析 四、分离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五、分离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七节 制冷设备一、制冷设备市场发展态势 二、制冷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制冷设备产销规模分析 四、制冷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五、制冷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八节 干燥设备一、干燥设备市场发展态势 二、干燥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干燥设备产销规模分析 四、干燥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五、干燥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九节 包装设备一、包装设备市场发展态势 二、包装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包装设备产销规模分析 四、包装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五、包装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十节 输送设备一、输送设备市场发展态势 二、输送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输送设备产销规模分析 四、输送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五、输送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十一节 储运设备一、储运设备市场发展态势 二、储运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储运设备产销规模分析 四、储运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五、储运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十二节 成型设备一、成型设备市场发展态势 二、成型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成型设备产销规模分析 四、成型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五、成型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十三节 其它设备一、其他设备市场发展态势 二、其他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其他设备产销规模分析 四、其他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五、其他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四部分 行业竞争格局第九章 化工装备所属行业区域市场分析第一节 行业总体区域结构特征分析一、行业区域结构总体特征 二、行业区域集中度分析 三、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 四、行业规模指标区域分布分析 五、行业效益指标区域分布分析 六、行业企业数的区域分布分析 第二节 华东地区化工装备市场发展分析一、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三节 华南地区化工装备市场发展分析一、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四节 华中地区化工装备市场发展分析一、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五节 华北地区化工装备市场发展分析一、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六节 东北地区化工装备市场发展分析一、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七节 西部地区化工装备市场发展分析一、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十章 2021-2027年化工装备行业竞争形势分析第一节 行业总体市场竞争状况分析一、化工装备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二、化工装备行业集中度分析 1、市场集中度分析 2、企业集中度分析 3、区域集中度分析 4、集中度变化趋势预测分析 三、化工装备行业SWOT分析 第二节 中国化工装备行业竞争格局综述一、化工装备行业竞争概况 1、行业品牌竞争格局 2、行业企业竞争格局 3、行业产品竞争格局 二、中国化工装备行业竞争力分析 1、我国化工装备行业竞争力剖析 2、我国化工装备企业市场竞争的优势 3、民企与外企比较分析 4、国内化工装备企业竞争能力提升途径 第三节 化工装备行业并购重组分析一、行业并购重组现状及其重要影响 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三、本土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四、企业升级途径及并购重组风险分析 五、行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趋势预测 第十一章 中国化工装备行业重点企业经营分析第一节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四、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第二节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四、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第三节 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四、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第四节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四、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第五节 山西阳煤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四、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第六节 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四、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第七节 山东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四、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第八节 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四、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第九节 张家港化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四、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第十节 衡水海江压滤机集团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四、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第五部分 发展前景展望第十二章 2021-2027年化工装备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分析第一节 2021-2027年化工装备市场发展前景一、化工装备市场发展潜力 二、化工装备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三、化工装备细分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二节 2021-2027年化工装备市场发展趋势预测分析一、化工装备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1、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2、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二、化工装备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分析 1、化工装备行业市场容量预测分析 2、化工装备行业销售收入预测分析 三、化工装备行业细分市场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第三节 2021-2027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供需预测分析一、2021-2027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供给预测分析 二、2021-2027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产量预测分析 三、2021-2027年中国化工装备市场销量预测分析 四、2021-2027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供需平衡预测分析 第十三章 2021-2027年化工装备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第一节 中国化工装备行业投资特性分析一、化工装备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二、化工装备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三、化工装备行业盈利因素分析 第二节 中国化工装备行业投资情况分析一、化工装备行业总体投资及结构 二、化工装备行业投资规模状况分析 三、化工装备行业投资项目分析 第三节 中国化工装备行业投资风险一、化工装备行业供求风险 二、化工装备行业关联产业风险 三、化工装备行业产品结构风险 四、化工装备行业技术风险 第四节 化工装备行业投资机会一、产业链投资机会 二、细分市场投资机会 三、重点区域投资机会 四、化工装备行业投资机遇 第六部分 发展战略研究第十四章 化工装备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第一节 化工装备行业发展战略研究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二节 对中国化工装备品牌的战略思考一、化工装备品牌的重要性 二、化工装备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化工装备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中国化工装备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化工装备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三节 化工装备行业经营策略分析一、化工装备市场细分策略 二、化工装备市场创新策略 三、品牌定位与品类规划 四、化工装备新产品差异化战略 第四节化工装备行业投资战略研究一、2019年化工装备行业投资战略 二、2021-2027年化工装备行业投资战略 三、2021-2027年细分行业投资战略 图表目录 图表 化工装备行业生命周期 图表 化工装备行业产业链结构 图表 2015-2019年中国化工装备所属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 2015-2019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图表 2015-2019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图表 2015-2019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图表 2015-2019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图表 2015-2019年全球化工装备行业市场规模 图表 2015-2019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市场规模 图表 2015-2019年化工装备行业工业总产值 图表 2015-2019年化工装备行业销售收入 图表 2015-2019年化工装备行业利润总额 图表 2015-2019年化工装备行业资产总计 图表 2015-2019年化工装备行业负债总计 图表 2015-2019年化工装备市场价格走势 图表 2015-2019年化工装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 图表 2015-2019年化工装备行业产能分析 图表 2015-2019年化工装备行业需求分析 图表 2015-2019年化工装备行业进口数据 图表 2015-2019年化工装备行业集中度 图表 2021-2027年化工装备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分析 图表 2021-2027年化工装备行业销售收入预测分析 图表 2021-2027年化工装备行业产量预测分析 图表 2021-2027年化工装备行业竞争格局预测分析更多图表见正文……

绘画课

化工EVA行业研究报告:光伏需求旺盛提振行业景气度

(报告出品方/作者:西南证券,黄景文)1 第四大乙烯系列聚合物,EVA 应用领域广阔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是继 HDPE、LDPE、LLDPE 之后的第四大乙烯系列聚合物, 由乙烯单体与醋酸乙烯酯单体(又称 VA)在引发剂存在下共聚而成。EVA 指标包括 VA(醋酸乙烯酯单体)含量与 MI(熔融指数),VA 含量的上升使得 EVA 弹性、柔韧性、相容性和透明性提高,但结晶度下降;MI 的增加使得 EVA 加工性和表面光泽改善,但力学强度下降。按 VA 含量可将 EVA 分为 EVA 树脂、EVA 弹性体和 EVA 乳液三类,通常所称的 EVA 产品为 EVA 树脂,VA 质量分数在 5%-40%。EVA 树脂具有良好的缓冲性、柔软性、隔热、抗震、防潮、抗腐蚀等优点,产品被广泛用于发泡材料、功能棚膜、包装膜、注塑吹塑制品、 调和剂、粘合剂、电线电缆,光伏电池封装胶膜以及热熔胶等领域。低 VA 含量的 EVA 可用于生产中低端产品,包括薄膜、发泡料、电缆料等;高 VA 含量的 EVA 可用于生产高端产品,包括光伏胶膜、热熔胶、涂覆料等。1.1 EVA 高压连续本体法可分为管式法与釜式法工艺两种目前国内外大多数企业采用高压连续本体法聚合工艺生产 EVA 树脂。根据所采用反应器的不同,高压法连续本体聚合工艺通常可分为管式法工艺和釜式法工艺两种,占比分别为 56.8%和 43.2%。管式法和釜式法工艺的生产流程大体相同,通常由乙烯压缩、引发剂注入、 聚合反应、分离系统、挤出造粒几部分组成。最大区别在于反应器的不同,管式法使用不带搅拌器的管式反应器,釜式法使用带搅拌器的高压釜式反应器。釜式法的典型工艺有杜邦、 USI 和 Lyondell Basell(原 Equistar)工艺,在生产高 VA 含量牌号如光伏、热熔胶等产品时较有优势,主要用于高端牌号产品的生产,其单程转化率为 10%-20%;管式法的典型工艺有 Basf、Imhausem/Ruhrchemie、Basell 公司的 Lupotech 工艺等,主要用于大宗低 VA 含量 EVA 产品的生产,如发泡料、电缆料等,其单程转化率为 25%-35%。釜式法生产成本高于管式法,主要原因包括 1)低转化率带来的原材料成本;2)装置选型和数量增加带来的固定投资成本:釜式法压缩机的选型要求高,相应的管道、换热器、冰机数量大;产品 VA 含量较高故所需的料仓数和风机数量多;3)釜式法反应器制造成本高,结构复杂,维修和安装均较困难。我们对于宁波台塑釜式法 20 万吨项目和盛虹炼化 20 万吨管式法项目进行成本测算,在同等规模下,釜式法的装置投资金额和原材料成本均高于管式法,总投资额也高于管式法。 20 万吨 EVA 釜式法和管式法项目总成本分别为 42.5 亿元和 26.1 亿元,其中装置投资分别 为 19.2 亿元和 12.4 亿元(20 万吨管式法装置投资由“盛虹炼化 20 万吨管式法+10 万吨釜式法”装置投资减去“扬子石化 10 万吨釜式法”装置投资估算),单吨 EVA 能耗分别为 1003.7 元和 1627.4 元,单吨 EVA 消耗的原材料成本分别为 10659.4 和 5202.1 元(包含乙烯和醋酸乙烯成本)。1.2 多因素限制 LDPE 装置转产 EVALDPE 装置可转产 EVA,多因素下转产量受限:从目前 EVA 技术发展看,EVA 与 LDPE 技术在逐步融合,EVA 在高压和高温下的聚合机理与 LDPE 基本相同,生产流程也基本相同, 一般都由引发剂的制备,原料单体制备,共聚反应,产品回收以及产品控制等组成,因此对 LDPE 的高压聚合工艺装置改造后可生产 EVA 树脂。国内外厂家常用 LDPE 装置兼产 EVA, LDPE 厂商通常根据两者的经济效益调整 EVA 与 LDPE 的产量,2018 年国内 LDPE 产能为 293.5 万吨/年,其中扬子巴斯夫(20 万吨),燕山石化(26 万吨)可兼产 LDPE 和 EVA 树脂。以扬子巴斯夫 20 万吨 EVA 与 20 万吨 LDPE 装置进行利润对比,EVA 单吨利润较 LDPE 增厚约 2000 元/吨。虽然部分厂家在 EVA 价格上升时有意向进行转产,但技术壁垒较高,转产量不会对市场整体供给产生显著影响。生产 EVA 树脂以乙烯和 VA 作为原料,而生产 LDPE 以乙烯为原料,用 LDPE 装置切换生产 EVA 有以下几点问题:1)LDPE 装置切换生产 EVA,需要对原有装置进行较大改动,以国内技术水平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稳定。首先需要增加高压循环气量,提高二次压缩机能力,其次 EVA 树脂料软,流动性能大,熔融指数波动范围比 LDPE 更大,所以必须改造挤压造粒机,以适应 EVA 生产需要;2)EVA 与 LDPE 切换生产,过渡料多,容易造成反应器严重粘壁,而且在压缩 VA 及乙烯的混合气体时,对机器的填料、气阀损伤严重,需要频繁维修,因此长期兼产会影响装置负荷与长周期运行。2 产能增长趋于平稳,国内产品结构亟待提升2.1 亚洲为 EVA 主要生产与消费地区2019 年全球 EVA 树脂产能达 520.6 万吨,主要生产国家包括中国、韩国、日本、美国, 合计占到世界产能的 67.8%:我国 EVA 产能为 147.7 万吨,占到全球的 28.4%,其中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产能分别为 97.2 万吨与 50.5 万吨;韩日美紧随其后,产能分别为 87.5 万吨、68.4 万吨、49.3 万吨。全球 EVA 树脂的主要生产商包括 ExxonMobil(美国)、HanWha Total(韩国)、LG 化学(韩国)、中国石化(中国大陆)、江苏斯尔邦(中国大陆)、Formosa PC(中国台湾)、 Versalis(意大利)以及 Sipchem(沙特)等企业,2019 年来自这 8 个企业的 EVA 树脂产 能合计达到 279.4 万吨/年,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 53.7%。全球 EVA 树脂生产有釜式法和管式法两种生产工艺。2019 年釜式法生产工艺的 EVA 树 脂产能合计为 278.5 万吨/年,占全球产能的 53.5%;管式法的生产能力为 242.1 万吨/年, 占全球产能的 46.5%。2018 年世界 EVA 树脂的消费量达 365.4 万吨,消费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北美、西欧以及东南亚地区,2018 年来自这 4 个区域的消费量共 298.1 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 81.6%。全球范围内 EVA 树脂的主要消费领域为薄膜与片材,对 EVA 需求量为 202.0 万吨,占总消费量的 55.3%;注塑制品与电线电缆的占比达 5.1%与 12.5%。2.2 国内 EVA 行业集中度高,CR4 已达 89%产能扩张进入瓶颈期,2020 年需求暂时持稳:2010-2014 年我国国内 EVA 产能维持在 50 万吨,货源供应高度依赖进口。2015 年以来,下游光伏行业受政策扶持需求快速增长, 带动国内新装置陆续投产:2015 年-2017 年,联泓集团 10 万吨/年、宁波台塑 7.2 万吨/年、 江苏斯尔邦石化 30 万吨/年等 EVA 装置陆续投产,后暂无新建产能进入,截至 2020 年年底 我国 EVA 年产能达到 97.2 万吨。前期产量与产能同步增长,在产能进入瓶颈期后产量仍持 续增长,故装置利用率呈现上升趋势:2019 年 EVA 产量为 73.5 万吨,同比增长 16.6%;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 年上半年 EVA 市场供需失衡明显,部分企业选择主动停车减产,全 年 EVA 总量为 74.1 万吨,与上一年基本保持不变,产能利用率达到 76.2%。国内 CR4 达到 89%,斯尔邦石化管式装置单吨产能最大:目前国内主要的 EVA 生产装置包括斯尔邦石化、燕山石化、扬子巴斯夫等,其中斯尔邦石化采用德国巴塞尔技术,现有产能为 30 万吨,包括一套 20 万吨的管式装置和一套 10 万吨的釜式装置,管式法装置单吨产能为国内最大,产品的密度及熔融指数范围宽,VA 含量最高达 40%,熔融指数(MFI)最高可达 150,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新增产能投产推迟,以高附加值 EVA 产品为主:目前来看,上海石化、扬子石化、中化泉州石化、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化等诸多企业都有 EVA 装置投产计划。但由于 2020 年疫情影响,原计划投产的 EVA 新增装置均纷纷推迟。市场关注度较高的主要有扬子石化的 10 万吨 EVA 装置和延长榆林的 13.5 万吨 EVA 装置:扬子石化 10 万吨 EVA 项目是中国石化的重点建设项目,采用荷兰利安德巴塞尔工业公司(LyondellBasell)的釜式工艺,主要生产 VA 含量高的 EVA 产品,例如光伏膜和热熔胶,目前装置设备已全部安装完工;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化公司以煤和天然气为原料,将建设 180 万吨/年甲醇、60 万吨/年甲醇制烯烃、40 万吨/年聚丙烯和 30 万吨/年 LDPE/EVA,该 LDPE/EVA 装置采用巴塞尔公司工艺技术。2021 年计划投产的 90 万吨产能中,扬子石化、中化泉州与延长中煤榆林能化三家企业投产确定性较强,预计 2021 年行业集中度将略降至 78%。2.3 高端光伏用 EVA 长期依赖海外进口国内 EVA 进口依赖度高,进口产品以光伏料等高附加值产品为主:2016-2020 年中国 EVA树脂进口量整体呈增长趋势,2020年中国 EVA树脂进口量为 117.7万吨,同比增长 7.4%, 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包括韩国、中国台湾、泰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新加坡。EVA 树脂出口量常年不超过 7 万吨。我国 EVA 进口依赖度基本维持在 60%以上,由于国产 EVA 以中低端料为主,高端 EVA 树脂如光伏料等存在明显供应缺口。3 光伏行业需求爆发,供需紧平衡推动价格进一步上扬3.1 下游行业变更推动 EVA 产品向高端领域发展EVA 具有隔热、保温、防震、不吸水等特点,下游主要应用于发泡、光伏胶膜、电缆料、涂覆、热熔胶、农膜等领域。近年来,下游应用比例变动较大,光伏、电缆、涂覆料等高新技术行业快速发展,需求增长较为明显,而传统行业需求增速减缓,EVA 发泡料消费量占比已经从 2016 年的 38%下降至 2020 年的 30%。EVA 消费量与光伏行业政策密切相关:近年来,EVA 表观消费量持续增长。2018 年国家能源局发布“531 新政”,主要内容为限规模、限指标、降补贴,光伏产业进入“寒冬”,光伏新增装机量明显减少,EVA 表观消费量为 155.8 万吨,与 2017 年表观消费量基本持平。 2019 年国家能源局印发《2019 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表示将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平价上网项目,与此同时完善需国家补贴的项目竞争配置机制,减少行业发展对国家补贴的依赖,平价项目的建设为光伏市场带来了增量空间,EVA 消费量也随之增长,2019 年 EVA 消费量为 177.1 万吨,同比增长 13.7%。国内 EVA 树脂消费主要集中在华南和华东经济发达地区,EVA 树脂消费量占全国 EVA 消费总量的 90%以上:华南地区对 EVA 的需求多集中在传统工业领域,但近年来华南地区人力成本提升,鞋材行业产业转移,传统工业面临结构性调整,发泡等产品需求量下降,预计未来该地区 EVA 消费量将出现一定下滑;华东地区对 EVA 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光伏等高新技术产业,随着未来政策对光伏行业的支持,高端 EVA 产品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020 年 EVA 价格自底部反弹至历史高位,价格涨幅达 86.2%:2015 年-2019 年,EVA 价格较为稳定;2020 年 EVA 市场价格大幅震荡,年初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暴跌,成本支撑作用减弱,EVA 价格下跌至 9400 元/吨。7 月以来,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好转,国内复工复产加速,但进口货源紧张,加之下游光伏市场需求不断释放,市场供需矛盾突出,EVA 市场价格出现非理性上涨,截至2020年12月31日,华东地区扬子巴斯夫V5110J EVA价格为16000 元/吨,年内涨幅达到 23.1%。2020 年下旬,EVA 价差在原材料价格波动下降而产品价格显著拉涨的背景下,从最低点 3318.1 元/吨涨至顶峰 11959.3 元/吨,涨幅达到 260.4%;后 EVA 价格自高点 17500 元/吨逐渐下滑,而另一主要原材料醋酸乙烯受到醋酸价格攀升的影响涨至 9000 元/吨,故产品利润被压缩至年底的 9035.2 元/吨.3.2 EVA 胶膜是最广泛的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光伏胶膜对太阳能电池板起到封装与保护的功能,成本占比较小:太阳能电池板是发电系统的关键部分,主要由光伏玻璃、光伏胶膜、电池片、光伏背板组成,其中光伏胶膜用来粘结固定钢化玻璃和发电主体以及发电主体和背板,对太阳能电池组件起到封装和保护的作用,能提高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并延长其使用寿命;相较其他关键组件,胶膜成本较低,仅占到组件总成本的 7%左右。由于太阳能组件常年工作在露天环境下,光伏胶膜必须能够经受住不同环境的侵蚀,其耐热性、耐低温性、耐氧化性、耐紫外线老化性对组件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透明 EVA 胶膜是最广泛的光伏胶膜品种:透明 EVA 材料技术成熟,成本较低,是最普遍的光伏胶膜品种,2019 年国内封装胶膜需求量为 11.4 亿平米,透明 EVA 需求量为 7.8 亿 平米,占比为 69%。但封装后的组件衰减率较高,即抗 PID 性能较差。目前封装胶膜的研发集中于白色 EVA 以及具有低入射光损耗、低衰减及高性价比的产品,比如白色/透明 POE、共挤型胶膜等:白色 EVA 胶膜通常作为下层胶膜使用,可以再次反射太阳光到达电池片表面,以提升组件效率;POE 封装胶膜由茂金属作催化剂开发而来,非极性的特点使其具有优异的水汽阻隔能力和离子阻隔能力,水汽透过率仅为 EVA 的 1/8 左右,由于分子链结构稳定,老化过程不会分解产生酸性物质,具有优异的抗老化性能,同 时与 EVA 相比,抗 PID 性能更强。双面双玻组件催生光伏胶膜新需求:2019 年单面电池组件的市占率达到 86%,但随着双面组件逐渐被下游应用端接受,渗透率进入迅速上升期,预计 3 年内有望超过 60%。双面组件背面采用铝浆印刷的细栅格,由全铝层覆盖改为局部铝层,背板替换为光伏玻璃,可有效吸收周围环境反射的太阳光,其工艺与单面电池工艺路线接近,产线改造成本较低,但能有效增加光伏电站单位面积发电量,发电量增益 5%-30%,具有发电量更高、稳定性更强和使用寿命更长等特点;但双面电池铝栅线容易被酸腐蚀,其无框或半框封边会导致水汽进入, PID 衰减问题更加严重,POE 胶膜水汽透过率低,抗 PID 性能强,可以有效满足双玻组件的要求,但单层 POE 胶膜仍存在与配套添加剂相容性较差、表面光滑导致电池片发生移位的缺点。共挤型胶膜引领行业最终发展方向,EVA 市占率未来稳中略降:共挤型胶膜是在薄膜的加工中将已制成的不同种类的薄膜(如 EVA、POE 等)相互黏合到一起而成为的多层薄膜,使其可兼具 EVA的良好胶黏性与 POE 的抗 PID 性能,性能介于 EVA胶膜与 POE胶膜之间。目前共挤型胶膜的主要产品是多层共挤的 EVA-POE-EVA 结构胶膜(EPE),适用于双面双玻电池组件,进而可用于生产新型太阳能电池板。目前,共挤型胶膜处于推广初期,其生产设备投资高出普通产品 30%,且具体性能有待实证,但这一技术已被视为光伏组件未来的发展趋势。EVA 胶膜虽然具有抗 PID 性能差的缺陷,但作为共挤型胶膜的组成部分之一,未来市场份额下滑幅度有限,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5 年透明 EVA 胶膜市场份额将压缩至 60%左右,但我们认为 EVA 胶膜(白色+透明)的行业渗透率仍将保持稳定。下游企业 CR3 已达 74.5%,未来集中度有望进一步上升:胶膜行业龙头厂商包括福斯特、斯威克(东方日升子公司)与海优新材。2019 年福斯特、斯威克和海优新材胶膜产能分别为 7.45、2.3 和 1.43 亿平方米,CR3 合计占比为 74.5%,各自占比分别为 49.7%、15.3% 和 9.5%。行业一直保持着福斯特为第一梯队,斯威克和海优新材为第二梯队的竞争格局。 目前行业内规划的产能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头部企业,包括福斯特 2.5 亿平方米透明 EVA 胶膜 +2.5 亿平方米白色 EVA 胶膜+4.5 亿平方米 POE 胶膜产能、海优新材的 1.7 亿平方米白色 EVA 和 POE 胶膜产能,斯威克目前也有扩产计划,拟投资建设年产 3 亿平米光伏胶膜生产 线。扩产完成后三者竞争格局将会有进一步改变,从中长期维度看行业的集中度有望进一步 上升。扩产完成后,福斯特、斯威克和海优新材胶膜 CR3 合计占比为 86.9%,各自占比分 别为 58.0%、18.2%和 10.7%。清洁能源政策不断出台,乐观预计 2025 年新增光伏装机量将达到 123GW:2019 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为 30.1GW,同比下降 32.0%;在新冠疫情的挑战下,2020 年前三季度,国内新增光伏装机为 18.7GW,同比增长 17.0%,累计装机量为 223GW。虽然新增光伏装机量近两年来呈下滑趋势,但清洁能源政策的出台将持续支持光伏产业发展:2020 年 9 月,在联合国第 75 届大会首次对碳排放做出承诺,提出争取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阶段一的主要任务是降低碳排放强度,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未来 5 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十四五”规划关键时刻,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国内年均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在 70GW 左右,乐观来看,2025 年新增装机规模最高可达 123GW。我们对未来国内 EVA 胶膜用量进行预测,重要假设如下:1)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我们认为 2021-2025 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量分别为 60、70、80、90、100GW;光伏组件产量(GW)与新增装机量(GW)的关系由 2019 年的数据推算。2) 依据行业公开资料,结合组件尺寸、胶膜叠层面积、组件功率等因素,并结合近年来太阳能电池单位组件功率的逐渐增加趋势,保守估计每千兆瓦(GW)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对应的 EVA 胶膜需求量约 1100 万平方米。3) 近年来组件对胶膜封装需求逐渐提升,故按照 2019-2020 年 EVA 光伏胶膜克重(吨/万平方米)均值测算未来胶膜对应的 EVA 树脂需求;另外,虽然 POE 胶膜与共挤型胶膜渗透率逐渐提升,但根据 CPIA 的预测数据,假设 2021-2025 年白色与透明胶膜的总体市占率保持不变。3.3 传统领域 EVA 需求主要靠发泡与电缆料拉动3.3.1 发泡材料主要用于鞋材,光纤入户与新基建政策促进电缆材料需求EVA 发泡材料是以 EVA 和低密度聚乙烯为原料,加入其它助剂后经模压发泡或注塑发泡制成,生产过程主要包括造粒、共混及发泡三个步骤,不同的配方料发泡后可生成不同性能的 EVA 发泡材料。在鞋材领域使用的 EVA 树脂,VA 含量一般在 10%-22%。由于 EVA 树脂发泡制品具有柔软、弹性好、耐化学腐蚀等性能,广泛应用于中高档旅游鞋、登山鞋、拖鞋、凉鞋的鞋底和内饰材料,还可用于隔音板、体操垫和密封材领域。EVA 发泡料为闭孔泡沫,适合鞋中底,VA 含量越少,鞋中底越脆,预测发泡料对 EVA 树脂需求量年均增长率 可达 5%。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近年来,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年均增长 15%以上,2019 年,我国电线电缆产量为 5140.5 万公里,同比增长 13.4%。EVA 主要用于屏蔽料和无卤阻燃电缆料的生产:生产无卤阻燃线缆护套材料时需要添加大量阻燃剂,生产半导电屏蔽材料时需要添加炭黑,对材料的加工性能要求较高。由于 EVA 树脂为支化结构聚合物,含有的大量极性 VA 单体共聚在主链上,因此可填充大量填料而不脆裂,同时保持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2020 年,我国电缆料用 EVA 消费量为 31.9 万吨。光纤入户与新基建政策将继续扩大无卤电缆料的市场规模:1)过去光线入户多采用传统的金属导线,随着千兆宽带的普及,蝶形引入光缆逐渐被用于室内布线。蝶形引入光缆的光通信单元(光纤)位于中心,两侧放置两根平行非金属加强件或金属加强构件,其护套多采用挤制黑色或彩色聚氯乙烯以及低烟无卤材料(LSZH),而无卤化要求使得低烟无卤电缆料成为主要选择;2)2020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特高压成为具体涉及到的七大领域之一,根据国家电网数据,目前处于在建和待核准的特高压工程共 16 条线路,预计总投资规模为 2577 亿元,带动电线电缆的需求不断释放。3.3.2 其他领域对 EVA 需求:涂覆料、热熔胶、农膜在涂覆料领域中,预涂膜产品对 EVA 需求量最大:预涂膜产品由涂覆级 EVA 与基材在加热加压的过程中复合而成,具有环保、能高速覆膜、覆膜质量高和粘结强度高等特点。预涂膜下游主要应用于工业印刷领域的图书、食品等包装,商用印刷领域的数码打印、商业广告以及特殊品市场的建筑材料等。EVA 热熔胶是由 EVA、增粘剂、粘度调节剂和抗氧剂而制成,具有优良的耐药品性、热稳定性、耐候性、无毒害和无污染等特点。EVA 热熔胶在热熔胶粘剂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大,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包装、家具制作、制鞋、无线装订、电子元件及日常用品粘接。EVA农膜是以 EVA为主要原料的三层复合温室膜,韧性和粘度远高于普通聚乙烯薄膜,保温性能更加突出。近年,新产品 PO 薄膜进入市场,原料主要为茂金属,表面涂有防雾、防滴添加剂,平均透光率较 EVA 薄膜高 15.2%,且在产品保质期内保温效果不会发生明显衰减;另外,PO 薄膜利润较为丰厚,其原料成本较 EVA 农膜低 3000 元/吨左右,但售价基本相同。如果 EVA 薄膜价格长期居高不下,随着 PO 薄膜发展,会对 EVA 需求量产生较大影响。4 重点企业分析(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其动止也

化工板块研究报告 接上一篇

化工板块研报两油库存:隆众资讯6月15日报道:两油库存82万吨,较上周五增10万吨。(备注:两油即中石化、中石油;此库存数量主要为PP、PE库存量,还有少量PS、ABS、EVA库存量)Pe(无变化):供应:本周供应压力下降。PE 企业平均开工率环比下降 4.68 %,本周 PE 产量环比减少 1.99 万吨,检修量环比增加 1.98 万吨。库存:其中中石化 PE 库存环比上周涨 0.62%;中油 PE 库存环比上周涨 1.32%。截止 6 月 11 日, PE 两油库存环比增加 1.12%。贸易商库存环比减少 8.65,港口库存环比增加 0.37%,进口窗口继续打开。需求:下游农膜开工环比增加 0.4%,管材开工小幅回落,包装膜开工因地摊经济和饮料包装需求带动环比提升 3%。本周农膜开工率 13%继续低位,农膜原料库存环比继续增加,管材开工回落至 6 成下方,原料库存下降,包装膜需求有望继续保持强劲。利润 :上游利润小幅回落。油制利润仍保持 1500 元/吨以上,煤制利润小幅下降,MTO 利润降至千元下方,进口利润继续下降。 做多的驱动在于本周贸易商去库力度较大,上游开工率下降,检修量环比增多,供应压力继续下降,原油上涨作为成本支撑。做空的驱动是农膜需求低迷,6 月伊朗和印度的进口到货量将逐渐增多,进口窗口持续打开,美国低价货大概率延后,上游利润空间仍较充沛。上中游库存压力持续释放,而下游开始少量补库,短期内贸易商去库顺利。后期进口货源的到港,原油价格开始走弱,成本支撑减弱,pe价格任有下行压力。Pp(无变化):供应上来看,本周两油塑料总库存环比上周同期小幅增加 1.37%,PP煤化工库存环比上周相比变化不大,现阶段来看现货市场供应压力尚可;不过截至 6 月 10 日,PP 拉丝供应比例从上周低点 21.19%上升至 本周三的 29.70%,后期供应压力增加。库存:截至 6 月 11 日,两油塑料总库存在 74 万吨,环比上周小幅增加 1.37%。需求:塑编企业开工率环比上周下降 2 个百分点至 53%,尽管注塑行业相对乐观,但整体而言下游需求一般。 成本 :本周原油上涨而单体走弱,成本面对 PP 市场的指引作用较小。利润 :本周油制及煤制 PP 利润均有所下跌,由于原油上涨油制 PP 利 润下降 154 元/吨至 1804 元/吨,而煤炭价格相对稳定但由于PP 报盘弱势震荡,因此煤制 PP 利润小跌 17 元/吨至 1770 元/ 吨。 综上所述,pp排产增加,库存小幅增加,后期供应压力增加,随着原油的走弱成本支撑走弱,后期价格任有压力。Pta成本端原油市场预计仍延续回调态势,原油库存水平依然偏高,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原油需求较重,短时难以恢复。供应端来看,在装置重启预期及新产能投放预期的双重利空下PTA上方压力明显,期现货走弱。首先是汉邦石化220万吨计划6月20日附近重启,上海石化40万吨装置计划6月22日重启,汉邦的重启使得市场再度回到周度累库状态。另一方面,恒力石化五号250万吨新线计划6月下旬投产,新产能投放使得PTA上方压力增强。需求端来看,虽然聚酯端开工在高位,但织造工厂采购积极性显著降温,淡季影响下坯布出货乏力,织造工厂原料及成品库存依旧双高。聚酯端下周装置存在重启及投产预期,逸盛海南50万吨装置预期出料、安徽金寨新纶12万吨短纤重启,因此受其影响下周聚酯开工或提升至87%附近。织造工厂采购积极性显著降温,同时淡季影响下坯布出货乏力,从调研数据来看,织造订单的恢复要到7月以后逐步显现,因此PTA 6月份需求端的支撑有限。综合来看,PTA短期压力仍较大,成本端原油如若支撑不足,则会跟随进一步回调。甲醇:当下甲醇已经面临一种供需失调较为极端的情况,全球处于投产周期中,国内外供给压力较大,而需求则面临明显的增量瓶颈,MTO空窗期叠加传统需求短期受限。当下国内企业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虽然未来可能面临一轮产能出清,却仍然需要时间兑现。当下由于罐容偏紧以及仓储费的大幅提升,期现出现明显脱钩,盘面依赖对供需改善的预期大幅升水,但从基本面我们并未发现明显改善的迹象。昨夜美股原油大跌,系统性风险回升,目前甲醇尚无明显反弹驱动,由于盘面升水太多,盘面减产预期打的太足,届时如果证伪,盘面仍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乙二醇:利润:外盘石脑油制乙二醇利润-10.6美元/吨,煤制乙二醇平均利润-1292元/吨左右。库存:截至上周一,根据CCF统计,华东主港地区MEG港口库存约138.3万吨,环比上期增加0.2万吨,短期港口显性库存变动有限。供应:目前国内乙二醇整体开工负荷低位回升,几套煤化工装置重启后顺利出料,市场担忧后续供应出现回归,加之未来新产能的投放预期,场内心态偏弱,但煤化工稳定产出尚需时日,短期煤制负荷还有部分回升空间,在生产效益不佳的制约下,后续负荷上升将面临瓶颈,本月供需面仍将维持宽平衡状态。 短期受油价下跌拖累,成本端出现松动,供应端的压力弱化了需求端带来的支撑,盘面难以走强。PVC:整体来看,供应仍然无压力,部分企业预售较好,但随着春季检修临近尾声,企业盈利相对较好的状态下,后续开工负荷有逐步提升预期,另外三季度仍有几套新增装置计划投产,而需求持续提振预期减弱。市场参与者追涨积极性减弱。近期疫情给宏观带来的压力在逐步增大,不但不见好转且有二次爆发的趋势,但PVC相对受影响较小,但随着利好逐步减弱,后面不排除回调的可能。苯乙烯:近期码头船货到货集中,国内苯乙烯负荷高企,而面对库区超期费调涨以及逼仓现状,苯乙烯现货市场仍承受较大压力,整体买气不足且缺乏追高动力。但是来自成本端的压力暂难得到缓解释放,主力下游亦维持高开工配合,阶段性有支撑。近期成本端维持坚挺,苯乙烯工厂理论上处于亏损局面,苯乙烯近期供需均持续回升,短期两端都难有增量,价格重心短期将围绕成本展开,苯乙烯非一体化已处于亏损状态。短期苯乙烯市场供需基本面暂难有突破指引的情况下,仍需关注原油价格。

黑短寿

2021年中国化学原料药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预测分析(图)

中商情报网讯:化学原料药行业是医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料药是指用于生产各类制剂的原料药物,是制剂中的有效成份,由化学合成、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术所制备的各种用来作为药用的粉末、结晶、浸膏等,但病人无法直接服用的物质。化学原料药分类化学原料药种类丰富,根据产品特点,可分为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和专利原料药。大宗原料药通常市场需求量大、不涉及专利问题,这些品种对应的制剂产品一般比较成熟,市场集中度较高。特色原料药主要是为非专利药企业及时提供专利刚刚过期产品的原料药,产品的特点是规模相对较小、种类多、通常需要进口国许可、附加值相对较高。专利原料药是仍在专利期内的品种,主要供给原研药企业,开发难度大,附加值高。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化学原料药市场规模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历经多年发展,随着原料药行业竞争加剧,我国大多原料药企业也已经从生产粗放型的低端大宗原料药向精细型的中高端特色原料药转变,企业深加工的能力不断增强,药物品质也得到了相应提高。此外,国内原料药生产企业也在积极获取国际认证,以便拓宽我国原料药在海外的销售范围和认可度。数据显示,我国原料药制造业主营收入近几年因医药管制相对于2016年和2017年有所下滑,但整体保持平稳态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原料药制造业主营收入可达3207.9亿元。数据来源: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化学药品原料产量2018年,中国开始征收环境保护税,原料药低端产能出清进程加速。受此影响,2018年中国原料药产量发生断崖式下降,2019年中国原料药产量再次缩减,我国原料药年产量从2017年的347.8万吨降低至2019年的262.2万吨。受原料药产量急剧下降影响,原料药价格上升趋势明显,抬升了处于下游的化学制药企业生产成本。因此,制剂企业先后通过自建原料药生产线或兼并收购原料药生产企业形成制药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对接,从而降低在产业链流转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未来发展前景1.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卫生支出增加促进医疗行业发展受益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提升、居民健康意识增强等,中国医疗卫生总支出正在稳步增长。我国人口基数大,近年来随着人口总数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趋势,居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医疗卫生支出稳步增长,促进了医疗健康行业的快速发展。由于老龄化人口的免疫和代谢系统减退,对药物的依赖和消费通常会更高,中国不断加剧的老龄化人口结构将带动医疗卫生行业支出的增加,并驱动中国医药市场快速发展。2.居民收入和患者支付能力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上升是带动医药行业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较2018年增长8.87%;2019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为1,902元,较2018年增长12.87%。随着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及需求层次随之发生变化,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的需求日益关注,在医疗管理、健康等方面的消费支出逐步增加,药品消费能力进一步提升。3.医保政策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用药可及性随着医保改革的逐渐深入,部分惠及民生安全的药品通过谈判方式纳入医保、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提高医保财政补助、逐步扩大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量等多项医保政策的实施,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用药可及性。同时,2018年5月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挂牌成立,集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药品集中招标、医保支付三项职能于一体,将在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制定医保支付标准、控制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化学原料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鹿铃

2021年中国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图)

中商情报网讯:化学药品制剂行业是指直接用于人体疾病防治、诊断的化学药品制剂的制造。目前,我国已经具有较完整的化学制剂工业体系,化学制剂工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规模随着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及医药行业的快速增长,化学药品制剂作为医药工业最大的子行业一直居于重要地位,近年来化学药品制剂市场保持稳定增长。2015-2018年我国化学药品制剂工业业务收入由6816亿元增至1015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2%。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化学药品制剂工业业务收入可达13201.2亿元。数据来源:NMPA南方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未来发展前景1.国家强有力的产业政策支持医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医药产业发展。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将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带来机遇,未来国内和国际市场对药品需求的继续增加以及医改落实等相关政策因素,将使得我国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为医药生产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2.政府、社会、个人卫生费用支出持续增长我国医药行业的稳定发展有赖于我国经济、社会因素。从宏观经济因素来看,我国目前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从人口变化因素来看,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均寿命的增长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推动药品市场刚性增长。卫生费用的持续提升反映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国家层面到个人层面健康意识的增强,国家和个人为健康消费的意识日趋提高,势必推动整体用药市场的发展,市场扩容速度将保持较高增长水平。3.医疗改革的巨大推动作用国家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体制采取了各项有力措施,围绕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力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上持续发力,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