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考生的日常交流中,我们经常被两个问题所困扰,已经成为无效占用我们时间的两大时间杀手。这两个问题为:一是无效的信息确认工作。二是不符合大前提的咨询工作。无效的信息确认工作是指有考生看到我们推送了某个院系的招生信息,他自己由于多种原因没有找到,因此就跑来问我们怎么找到的,是真的吗?对于这种问题真的很无奈,你不回复吧,他说你服务不周到,甚至可能出现日后的举报、拉黑、取关操作,如果你去一一的回复吧,哪有那么多时间与精力为他做免费的无效服务呢?收费吗?不现实。我们只能发文告知一下不要再去做这个无效的工作了。说白了,我们为啥一直在分享各种方法,包括咨询的正确方式、自我介绍的方法等等,都是在尽量减少这种费时费力的问题。不符合大前提的咨询工作是指一名考生本来不符合报名条件或者进入复试的条件,但是他不告诉你,一直在咨询复试的真题、复试的办法等等后续问题,到最后你发现他根本就不符合报名条件,或者他就是想了解一些可以检索到的信息,非得让你一对一的告诉他。本文将要呈现的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事例。在当下竞争日益激烈的考博市场上,为了防止报名人数过多以及遴选到更优秀的人才,不少院校在博士报名的准入条件上设置了一些或明或暗的规定,如果你不符合,那么很遗憾的请你放弃吧,也不需要占用别人的时间与精力,人生并非这一个选择,院校也并非这一个。其中一些条件还可以通过后续的努力获取,如考博英语可以通过努力复习,推荐大家认真研究真题提升自己的水平,以下这本书就可以满足大家的需求。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关注的报名限制条件,不是指诸如通过英语六级、需要教授写推荐信、需要本科与研究生阶段成绩单、博导没有招生名额等基本要求,而是指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条件。清华大学法学院:外语成绩证明复印件:考生须提供以下至少一种证明,各种成绩证明的出具日期至纸质版报考材料截止接收之日不超过五年视为有效。(1)英语: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500分以上;②托福90分以上(IBT);③雅思(A类)6.5分以上;④国家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合格证书;⑤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并获得经国家教育部认证的学位。(2)小语种:学生须提供国家级语言考试(中国举办或该语言国举办)的通过证书或合格成绩单。小语种语言考试成绩需达到相当于我国英语水平考试中的六级水平。注:获得过外语专业学位的考生仍需提供上述合格的外语成绩证明。北京大学法学院:5年内取得且至入学时仍在有效期内的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有效期依外语水平证明的类型具体确定,有效期自入学年的9月1日起向前推算。例如,2020年9月1日入学的考生须提交2015年9月1日以后参加CET-6考试的成绩,或提交2018年9月1日以后参加IELTS、TOEFL考试的成绩,以此类推):(1)英语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PKU-GATE)60分以上;②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500分以上;③托福90分以上(IBT);④雅思(A类)6.5分以上;⑤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合格证书;⑥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学习并获得学位,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学习并获得学位的,须由招生工作小组认定。2019年之前北大法学院要求3年内取得,2020年放宽为5年内取得。天津大学法学院:未取得硕士学位的单证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允许报考,法学院不招收全日制学术型定向博士研究生。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外语水平达到以下条件之一:CET-6≥430或IELTS≥6.0或TOEFL≥90或在国际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外文专业学术论文或具有相当水平。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除英语水平证明外,申请者还需满足下述条件之一:1)入选教育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以及非法学专业硕士生(本科或研究生阶段至少有一个法学学位);2)“法学”学科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以及其他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高校的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3)世界大学排名前200或法学院排名前100的大学硕士学位的学生;4)在硕士阶段以第一作者在CSSCI法学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学生;5)其他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学术专长的考生。仅招收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生,录取后须辞职且全脱产学习,并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 东南大学法学院:请务必在报名前与拟报考导师联系,经导师同意后方可报考。申请者应为全日制应届或全日制往届硕士毕业生(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其硕士学习经历原则上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为B+以上的学科3)重要科研院所(包括中科院、国家各部委、军工系统等下属科研院所)4)国外一流大学(须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报告)对于确有特殊学术专长和突出科研能力,并于近三年内在本学科领域已取得比较突出科研成果的申请者,可不受上述限制,但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1)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正式发表过较高水平学术论文2)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有个人获奖证书)3)其它重要科研成果(须经院系专家小组审核确认并报研究生院审批)。非理工科学院可允许少量科研或教学单位的在职人员报考“定向就业”博士生,且录取比例不超过学院录取人数的8%。招生方式为申请考核,考生除满足申请考核的基本报考条件外,还须达到以下科研成果要求:文管类考生近三年内须以第一作者正式发表至少一篇学术论文在东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发表学术论文刊物参考目录所列的期刊范围内。在发表论文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大家一定要认真研究如何写法学论文。推荐阅读如下图书: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英语条件原则上需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应获得我国大学英语六级460分以上(直接攻读博士生480分及以上);或WSK(PETS 5)合格;或英语专业八级合格;或在英语国家获得过学士及以上学位且获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学位认证,毕业后五年内申请攻读我院博士研究生;或雅思6.0分及以上或托福80分及以上。学术能力方面,要求对于所报考领域,具有学术热情,体现出一定的学术潜力及学术创新能力,原则上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需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例如,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公开出版或参编的学术著作,主持或参与的省部级以上课题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对身高有要求。吉林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本科或硕士毕业于国内原“985高校”或“211高校”或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法学排名B以上的法学院毕业生;或者在经教育部认证的境外高校(科研院所)获得学位并有研究成果。学术能力或者学术成果突出者,不受此限。“申请考核制”的博士考生应首先征得拟报考导师的同意。山东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全日制本科毕业学校(不含独立学院)为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或境外高水平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学校不是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或境外高水平大学的,以及只获得硕士毕业证书或只获得硕士学位证书的考生,须自2015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正式出版的期刊上发表1篇被CSSCI或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或在SCI二区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发表2篇被SCI或EI(其中至少有1篇SCI)收录的学术论文,或与上述学术论文要求相当的其他学术成果。其中,人文社科类论文,研究生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的,可将学生视为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毕业学校和学位授予学校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境外高水平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学校和学位授予学校不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境外高水平大学的,须自2015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正式出版的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并被CSSCI或SSCI、SCI、EI收录,或与上述学术论文要求相当的其他学术成果。其中,人文社科类论文,研究生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的,可将学生视为第一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须在近3年来以第一作者在C类以上CSSCI检索刊物或Westlaw、Lexisnexis、Heinonline三大法律数据库收录期刊公开发表法学学术论文不少于1篇。提供以下至少一项参加英语考试的成绩证明,并满足本条所列最低分数要求。具体包括:国际法专业:TOEFL(最低100分),雅思(最低7分),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最低600分);其他专业:TOEFL(最低90分)、雅思(最低6分)、国家英语六级(最低550分)。复旦大学法学院:国家英语六级考试500分以上;托福90分以上(IBT);雅思(A类)6.5分以上;国家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合格证书;或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学习并获得学位。四川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要求为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及毕业证书)或毕业2年内且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往届生。学业水平要求:(1)毕业于高水平院校;(2)硕士阶段学习成绩优良;(3)考生科研成果要求:要求以第一作者身份或者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发表CSSCI论文1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本科和硕士毕业学校应当均为985高校或211高校(含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中国民航大学),且所学专业至少一个为法学(法律)专业。通过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或国家司法考试或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视为所学专业为法学(法律)专业。拟攻读航空航天法、网络与信息法、知识产权法特色学科方向,具有相关交叉学科背景,且经过所报考的博士生导师认可及学院资格审查专家小组审查同意的,视为满足本项对所学专业的要求。本科或硕士学位在国外高校获得,且学位学历经过教育部认证的,视为在211以上高校获得。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本人申请,经学院资格审查专家小组审查同意,可以适当放宽申请人毕业院校和外语水平条件的限制:1.在中国法学会认定的CLSCI期刊(中国法学创新网认定的十六本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或者发表法学类论文3篇(其中至少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或者至少在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或CSSCI来源集刊上发表两篇论文),或者提供其他足以证明申请人具有很高学术潜力的证明;2.在国内重要法律院系或科研机构获得正教授职称或相当的职称;3.在本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并获得全国性的重要奖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且本科就读专业在入学当年为所在省份本科第一批录取专业;已获硕士学位,硕士就读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点或获得经教育部认证的境外知名大学的硕士学位。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培养潜质,公开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过学术专著,或具有其他能体现较强科研能力和良好培养潜质的成果。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现任职于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或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或与我校“双一流”建设密切相关的专业领域。西南政法大学:外语成绩证明复印件(考生必须提供以下至少一种证明):英语①雅思6.5以上。②托福90分以上。③国家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合格证书。④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⑤不能提供有效成绩证明的考生均须参加我校组织的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成绩合格,该考试成绩仅当次有效)。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学历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国内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不含单独考试、援藏计划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2)毕业5年以内的往届硕士毕业生,且年龄不超过35周岁(按2019年9月1日入学时计算)。毕业院校或专业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取得国外硕士学位,并获得教育部国外学历学位认证报告,硕士阶段学习院校进入报考当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300名;(2)硕士就读于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3)硕士就读于国内高校,且硕士专业所属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排名为“B”以上(含)。(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公布的教育部最近一次学科评估结果为准)。海南大学:申请考核制考生为双一流高校、国家及部委直属科研院所、国外高水平大学及科研院所的全日制优秀应届硕士毕业生(入学前须取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或已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往届毕业生(境外所获得学位须经教育部相关机构认证)。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对科学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已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苏州大学:申请考核制考生在入学前须取得学术型硕士学位,且为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本科和硕士阶段须就读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或高水平学科(专业);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表达能力,体现较高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就读学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3)传统优势政法院校;(4)海外著名高校(须在复试前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不具备上述院校条件的考生,须提交至少1篇在CSSCI期刊独立发表8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期刊的认定以《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典》的规定为准)。以上是我们收集到的部分院系博士报名限制条件,希望对大家的报考有所帮助。
图一好学校就不应该一味追求规模!安心发展自己熟悉的领域也是可取的的方式!华东政法大学就做得很好!该校有 1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 个省(部)级重点学 科、2 个上海市一流学科、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各 1 个。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 生教育发展中心 2012 年学科评估中,法学一级学科位列全国五强;2016 年学 科评估中,法学获评 A 级,政治学获评 B 级;2018 年公布的全国首次专业学 位水平评估结果中,法律硕士专业获评 A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全国高校都扩招了,专升本、本科、研究生招生全都扩招了,研究生扩招明显,一部分高校扩招比例同比增长超过了50%,比如安徽工程大学等四非高校,同比扩招60%多!这样扩招也带来了一大批问题,比如很多学校的宿舍不够用了,这包括那些顶级大学,比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图二但是,华东政法大学发布的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显示,该校竟然还缩招了!报考学生首先要特别注意该校,在没有扩招的前提下还缩招了!据悉,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拥有从学士、硕士到 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已培养各类人才 10 余万人,是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 才培养基地和上海市属高等政法大学。
中国“落魄”大学之首,贵为高校法学“五院四系”,却没有博士点近些年,法学专业已经成为高考志愿中的热门专业,很多考生和家长都十分热衷选择这门专业,关键在于法学专业就业容易,体制内可以去公检法上班,待遇好福利佳。体制外可以去做律师,谁都知道现如今“律师”职业属于典型的高薪岗位,十分吃香。不过,并非所有大学的法学专业毕业生都会受到用人企事业单位的喜爱,唯有高校法学院“五院四系”才是中国法学界的“常青树”,就像金庸古龙武侠小说中的“九大门派”,它们才是真正的名门,中流砥柱。“五院四系”就是中国高校法学界的“九大门派”,凭借渊源的历史、深厚的底蕴、资深的教学实力和遍布业内的校友,成为深受世人瞩目的对象。其中,“五院”分别是位于北京的中国政法大学、位于上海的华东政法大学、位于武汉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位于重庆的西南政法大学和位于西安的西北政法大学;“四系”分别是北京大学法律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武汉大学法律系和吉林大学法律系。然而,这些身为法学界贵族的成员,其中却有一位至今都没能申请到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堪称中国法学“最落魄”的高校,它就是位于西安的西北政法大学。这是一所1937年就已经成立,拥有漫长建校史的政法大学。1963年,由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主管,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四所政法学院之一。1980年,又划归司法部主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形成了以法学为主、多学科、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2000年,该校划归陕西省主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该校正式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目前,该校是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省属高水平大学,还入选了首批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整个西北政法界业内知名人士,基本都是源自这所高校,可以说,西北政法大学撑起了西北政法界的半壁江山。咋一听,这样的履历确实实力斐然,果然不愧是我国政法界的“五院四系”之一。然而,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西北政法大学却成为了唯一一个格格不入的人。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等级获评都是A+;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则都是A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吉林大学的法学院专业是A-。唯独西北政法大学一家的法学专业评级跌出A级,只有B+。除此之外,西北政法大学也是“五院四系”中唯一一个至今还没能成功申请到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大学,其他8所高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都是在2003年就已经拿到了博士点,至于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吉林大学也在2006年获得了博士点。西北政法大学不是没有申请博士点,其实,他们早在1997年就已经开始申博。然而,每次都是屡败屡战。尤其是在2006年,西北政法大学和另外三家还没有获得一级博士点的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一起申请。结果,其他三家顺利通过,西北政法大学再次“饮恨”收场。这些年,申博最有希望的是2009年,当时,西北政法大学和陕西另外7所高校,一起参与申博投票,最后依旧失败,输给了西安外国语大学和西安工业大学。就在不久前,西北政法大学2020年法学申博的申请得到了批复,还是没有通过。“五院四系”其他8家全部获得法学一级博士点14年后,西北政法大学还是没能拿到博士点。虽然,西北政法大学申博之路坎坷不断,从1997年算起,甚至已有24年的历史,至今未能如愿。但是,相信只要西北政法大学不断加强学科建设,紧抓教学质量,深化科研能力,全面全方位的提供学校软硬件实力,法学一级博士点必定会是囊中之物。
西南政法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都是以法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两所学校在对应的学科领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虽然未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但都是值得报考的高校。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坐落在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市,现有沙坪坝校区、渝北校区和宝圣湖校区等3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3000余亩。西南政法大学拥有经济法学、诉讼法学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法学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新闻传播学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西南政法大学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西南政法大学有法学等1个一级学科评估为A,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等2个一级学科评估为C+,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工商管理等3个一级学科评估为C,哲学、外国语言文字、公共管理3个一级学科评估为C-。共有9个一级学科上榜。西南政法大学办学70年来,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近30万各级各类人才,是全国培养法治专门人才最多的高校,其中众多毕业生已经成为所在领域的精英,拥有一批知名校友。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2019届毕业生升学总人数为1208人;其中出国(境)留学27人,比例为4.43%;国内升学93人,比例为14.88%。华东政法大学1952年6月由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成立,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坐落在直辖市、一线城市上海市,有长宁、松江两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75万余平方米。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法学等1个博士后流动站,法学、公共管理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华东政法大学有法学等1个一级学科评估为A,政治学评估为B,马克思主义理论评估为C+,应用经济学评估为C。共有4个一级学科上榜。华东政法大学近年来,华东政法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数在全国名列前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立项数在全国政法高校中居领先地位。华东政法大学是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办学以来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2019届本科毕业生有410人选择国内升学,比例为15.28%;有319人选择出国、出境深造,比例为11.89%;深造率合计27.17%。华东政法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学科优势明显,办学特色突出;虽然未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但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高考录取分数也很高。都是值得报考的好学校。
读硕士和博士都需要发表论文来获得毕业论文答辩资格,这种论文被称为“资格论文”,但是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对于资格论文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硕士和博士对于资格论文的要求也不相同,硕士资格论文许多学校要求公开发表省级以上刊物就行,最严格的基本上也只要求发表一篇核心期刊。而博士则要求非常严格,大多数博士都被要求至少发表两篇核心期刊才能达到毕业要求,核心期刊是最低的,还要看发表的是SCI/EI还是国内的CSSSCI期刊,另外CSSCI中又分为来源期刊和扩展版期刊之分。资格论文这一规定在大学惯行了几十年的制度,尽管反对声不断,却愈演愈烈。从十几年前大学一般要求发表1~2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即有资格可能获得学位,到近几年大学普遍要求发表2~3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才有资格可能获得博士学位。发表资格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前置程序制度涉及学生、教师、大学、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四方主体,尽管学生、教师群体反对强烈,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沉默中立态度下,大学作为这一制度的获益者理所当然地大力推行。毕竟从学术系统来说,衡量博士是否有毕业的资格就要其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虽然这逐渐变成一个僵化的指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最新的一期中发表了一篇《博士学位授予资格论文要求的法理分析 ——以40所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院校为例》的文章,这篇文章统计了40所大学法学博士的资格论文要求,具体如下:(注:表中C刊指CSSCI来源期刊,C集指CSSCI集刊,C扩指CSSCI扩展版。权威刊物、重要核心期刊、A级、B级,等等,均由学校具体规定。)从表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对论文篇数要求超过2篇,半数以上学校以CSSCI来源期刊等级作为资格论文考核的中心评价因子,40所大学博士生发表资格论文要求差距巨大,排名第一的、发表资格论文难度最高的东南大学与排名末尾的、发表资格论文难度最低的中山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有很大差距。通过对比各院校法学博士生发表资格论文要求难易程度排行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8年公布的第四轮法学学科评估结果,法学博士生发表资格论文要求难度排名倒数的5所院校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南开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山大学,但这4所学校在2018年的法学学科评估结果分别为B+、A、A、B+,表现十分突出。可以得出结论:法学博士生发表资格论文要求难度高低与学校法学学科实力的强弱、教育质量好坏并不必然存在直接联系。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法学学科评估结果应当与法学博士生发表资格论文难易程度成正相关性,而目前部分院校法学博士生发表资格论文难度畸高,与其大学排名、学位含金量不成正比,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数据来源,部分选自:张颂昀 龚向和,博士学位授予资格论文要求的法理分析 ——以40所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院校为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年第8期
“五院四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学的法律系的简称,这几所高校的法律学科在中国法学教育界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法治发展与法治建设具有重大影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五院四系中的一所高校——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位于中国上海,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和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为五院四系成员,亚洲法律学会、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创始成员。历史变迁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在圣约翰大学旧址成立华东政法学院。1958年,学校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销;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复校。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对外合作华东政法大学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先后与45个国家和地区的174所高校、机构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亚洲法律学会、欧洲律所联盟等6个国际性、区域性组织签订了319份协议,有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2年,学校获得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资格,2014年,成为全国接收“中国政府卓越奖学金”7所高校之一。学科特色华东政法大学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16个博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46个硕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24个本科专业,以及法学博士后流动站;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法学、侦查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法学、公共管理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侦查学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法学、侦查学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开放型国际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华东政法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如下:A:法学B:政治学C+:马克思主义理论C:应用经济学就业情况华大政法大学毕业生2019年总体就业率为 93.59%,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 92.81%,硕士生就业率为 95.11%,博士生100%直接就业。毕业生就业单位:到律师事务所就业人数为 592 人。本科生为 155 人,硕士生为 434 人,博士生为 3 人,三者合占明确去向总人数的 30.98%。到党政机关就业人数为 296 人。 本科生为 86 人,硕士生为 210 人,三者合占明确去向单位总人数的15.49%。薪酬水平: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6301元,较2018届提高26元;硕士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7813元,较2018届提高138元:博士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9867元,较2018届提高600元。大家对于华东政法大学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评论!!!
提到华东政法大学,感觉这所大学肯定是重点大学,但在历次国家认定重点大学时,都没有看到华东政法大学的踪迹,60年的64所重点大学中,政法类的重点大学是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78年圈了88所重点大学,政法类的重点大学改成了西南政法学院(今西南政法大学)。以后的211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大学都没看到这所高校的身影,但在高考报考时,这所高校在全国大部分省份都非常高,比如在河北省,文史类645分,理工类634分;江苏省是文史类379分,理工类383分。录取的都是当地前3%以内的考生。那这所大学实力到底如何?毕业生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在圣约翰大学旧址成立华东政法学院。1958年,学校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销;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复校。2000年,在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由原司法部管理的院校改为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高校。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校有各类在校生18000余人。我们看一下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吧!这个结果在教育圈内还是比较认可的。 华东政法大学共有4个学科参评,且全部上榜,评价结果如下:A:0301 法学 B: 0302 政治学 C+: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C: 0202 应用经济学。看这个结果,法学在国内还是很强的,其他专业的实力还真不是特别强。从学习角度考虑,这所学校最值得考取的就是法学啦!在各大学排行榜上:2018校友会大学排行榜上,华东政法大学位列第177位;在2018武书连版的大学排行榜上位列第162位;而在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行榜确落下了这所学校,不知道什么原因?从规模效应来看,华东政法大学的确无法排名很靠前。华东政法大学 2017 届毕业生 4207 人,总体就业率为就业率为 96.43%。其中本科生 2921 人,就业率为96.03%;硕士生 1214 人,就业率为97.28%;博士生 72 人,就业率为98.61%。学校男女生的比例接近1:2。就业去向:本科生 2921 人中,已落实毕业去向的 2805 人,待就业 116人。已落实去向的毕业生中,直接就业的为 1899 人,占 67.70%;升学 587 人,占 20.93%;出国 319 人, 占 11.37%。硕士毕业生实际落实就业 1181 人,其中就业 1131 人,占比95.77%;升学 28 人,占 2.37%;出国 22 人,占 1.86%。博士毕业生实际落实就业 71 人,就业 70 人,占 98.59%;出国 1人,占 1.41%。法学方向的国内升学情况:法学院毕业生升学 331 人,其中考取本校 217 人,占 65.56%;考取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的 49 人,占 14.8%;考取其他学校的65 人,占 19.64%。升学的学校主要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等。法学方向的出国出境情况:法学毕业生出国(境)157 人,其中美国 47 人、英国 56 人、德国 2 人、日本 5 人、加拿大 2 人、港澳台 25 人、其他国家 20 人。出国(境)深造的学校主要有: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爱丁堡大学、波士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乔治城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早稻田大学等。签约单位性质:本科生就业的主要单位是企业,占比接近50%,其次是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达到34%,去律所的不到18%。硕士生则主要集中去律所,达到36.59%;企业的也有36%左右,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约占25%。而博士生则是去高校为主,达到42.86%,其次是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达到44%,去律所较少,仅为10%。就业地域分布:华东政法大学的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无论本科硕士还是博士,除了华东地区外,本科生主要去向是华北地区,华南地区;硕士生则主要是华南和华北;博士生则主要是华北和华南为主。就业薪酬: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本科生的薪酬主要集中在3000-6000元;硕博士的薪酬则相对分散,在各个区段都有。本科生:硕士生: 博士生: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华东政法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还是不错的,不过毕业生薪酬水平一般,但从事法学工作的,刚工作的工资会有很大的增长潜力的。而且从事律师工作的,将来在社会上也是很有地位的。这样看来,毕业生不要拘泥于眼前,应该看长远,这不就是这所高校报考火热的原因吗?关于华东政法大学的毕业生就业,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讨论区留言。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华东政法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是中国的两所政法类顶尖大学,实力雄厚,长期以来,这两所大学为政法类第二名的位置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第一名中国政法大学),那么究竟谁的实力更胜一筹呢?下面用数据分析一下,结果一目了然。华东政法大学,始建于1952年,坐落于上海市,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入选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学校建有16个学科博士点、42个学科硕士点、8个专业硕士学位点、24个本科专业,以及法学博士后流动站,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学校拥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十二五”本科教学工程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校人才辈出,知名校友40多人。西南政法大学,始建于1950年始建,坐落于重庆市,由中国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政法类高等学府,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基地。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学校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3个本科专业、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重庆市重点学科7个、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1个,学校人才辈出,知名校友50多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华东政法大学在博士硕士点、科研基地方面领先西南政法大学,在博士后流动站、实验中心方面双方持平,西南政法大学在国家特色专业、重点学科、知名校友方面强于华东政法大学,整体上讲,西南政法大学实力略微强于华东政法大学。以上只为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和家长做参考,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加我关注,我将继续提供这方面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原标题:读博,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一篇C刊(即人文社科期刊中的南大核心期刊)。”开春以来,对于在北京某重点高校攻读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的马广军来说,最高兴的事就是完成了博士期间最艰难的“指标”任务——发一篇C刊文章。此前他已经发表过两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这意味着,他读博期间的论文硬指标总数已经实现。“博士苦、博士累,负担累累人心碎。”一段时间来,博士生因心理压力大导致抑郁、甚至自杀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而近期演员翟天临博士论文学术不端事件更是炒得沸沸扬扬。博士生,这个现代教育顶尖层次人群的生存境遇广受关注。博士生到底该如何培养,也成为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热议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傅道彬委员建议,博士培养是我国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国家应该出台相关规定,让博士生们从学术之外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为国家的未来发展积蓄力量。读博,以青春作赌注?“毕竟是一场豪赌,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筹码’就冲进了这个‘赌局’,人生最黄金的几年都扔在这里了。”说起读博的状态,23岁的陈育叫苦不迭。去年6月从浙江大学化学专业本科毕业,同年9月顺利跨专业进入中科院上海分院硕博连读,在别人的眼中,陈育是典型的学霸。可读博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忙起来的时候,能够连续一个月每天做实验到凌晨,“周六周日连个懒觉都没得睡,一早就得去整理实验数据,看着有些同学吃喝玩乐回家团聚,觉得自己挺惨的。”有时候实验推进不顺,走进实验室都会让陈育感到生理不适,“有种恶心的感觉,就想回家”。事实上,不仅是陈育,他身边不少博士生也面临着这样高强度的压力,“有师兄得了严重的心理抑郁,甚至有人因心理问题引起了神经性皮炎。”科研的过程“苦中有乐”。有一次,陈育的课题遭遇瓶颈,所有的方案都试了一遍,甚至陈育的导师都觉得“可以放弃了”。就在陷入绝望时,睡觉时做的梦给了陈育启发,醒来后他一步步回忆梦境,发现确实有些方面没有考虑到,“立马去实验室测试,真的太神奇,需要的信号出现了。”回忆起这段往事,陈育感言“简直太神奇,是上天的赏赐”。“有时候也很矛盾,年轻人就应该拼一拼呀,但是又很担心自己如果真的拼得太过,身体出了状况,父母咋办!”害怕扛不住、不时想退学,绝望和希望伴随着读博生活,陈育说,自己拿青春作赌注,一头扎进了一个有无限未知可能性的“地带”。“当我发现自己开始评估从实验楼哪层跳下去比较可行的时候,我就跟家里人说,这个文凭不要了,小命比学位重要。”27岁的叶军在北京化工大学读博士三年级,目前在准备毕业论文,如果顺利,今年夏天就可以毕业。可回首走过的路,叶军隐隐有些后怕。本科毕业考上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保送博士,看似学业顺风顺水,但其中的苦楚并不少。“大学同学很多都入职了,有的已经小有成就;很多人都成家了,都有职业发展的方向。”经济上的负担,科研的压力,看不见未来的无助感……这些都曾让叶军备感压抑。“如果有重新选择一次的机会,我不会选择读博,风险太大,有种赌博的感觉。”叶军感慨,最后悔的事就是读了博士,“但既然选择了,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好好读下去”。一场高强度的修行“有人问我课余如何度过,就像在问一个天天卖菜的平时去哪个国家旅游,可望而不可即啊。”繁重的科研任务占据了陈育的大部分时间,课余生活看起来单调又有点乏味,“锻炼、看资料、做实验、偶尔看闲书,就能概括这半年来的生活”。在浙大读本科时,室友个个成绩优秀,陈育“拼了命才勉强保持中游”,由于本科期间选修过生态学的课程,又有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的意愿,经老师介绍,保研时顺利进入硕博连读阶段,最后被保送中科院继续深造。正因如此,陈育似乎比旁人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压力也就愈发大了。“高强度修罗场,就是如此”。天天泡在实验室,“8107工作制”(早8点上班,晚10点下班,一周工作7天)是叶军的生活常态。在叶军看来,“码农‘996工作制’的日子都比我们好”,巨大的工作学习强度下,叶军基本没有什么私生活,只有偶尔周末和朋友出去聚一下。“长久以来的压力积蓄,完全没有办法消除,从最开始的暴躁,到有破坏欲,到最后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在最崩溃的时候,想到自己已经拥有硕士学位,相比直博的同学已经算好,叶军努力自我开解,不再过分地逼自己、钻牛角尖。“都会有疲惫期的,最后一年更是咬牙过来的,有时候会哭,我妈就陪我一起哭。”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就读法学专业的殷小小今年读博三,性格风风火火的她做任何事喜欢“赶早不赶晚”,所以早早就完成了学校发表论文的要求,毕业论文也接近尾声,现在已经签了工作——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老师。正常学制是三年,为了能按时毕业,殷小小从未放松过,寒暑假都没休息,今年大年三十还在改论文。博士论文的压力并不单单来自毕业论文,还有学校硬性要求的发表C刊、SCI(即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等论文的压力,这些硬性指标论文不发完,就不能提交毕业论文。“有一次,我投了20个期刊就一个回的,急得整夜整夜的失眠。”殷小小说。研究生毕业在一家企业工作8年后,33岁的马广军再次进入了校园,攻读新闻传播学博士。“刚进校园总觉得不对劲儿。”从工作繁重的职场到青春洋溢的校园,除了觉得自己已经“老去”,马广军还用了一段时间重新适应大学校园波澜不惊的生活。可好景不长,随着博士课程的深入,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英语全英文授课,挂科就不能毕业,真是愁死人。”职场8年,英语口语已是空白,起初,每逢遇到课堂交流,马广军有时“紧张得一句都说不出,待在课堂特尴尬”。为了应对平静的校园生活中蕴藏的困难与挑战,马广军每天上课、听讲座、读书自习,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二年级的李雨辰也在为论文发愁。读博期间,他须在国内新闻传播类刊物上发表3篇论文,其中A类(指期刊等级)刊物1篇,B类刊物2篇。“学制要求是三年,写论文、发表文章都需要时间,毕业估计要4年吧!”在他看来,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需要有好的选题规划与问题意识,做好这些都需要积累,加上文章写作及后期发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出现不能按时毕业的情况很正常。“延期现象时有发生,上上届18个毕业了6个,其他基本都延期了”。学业、就业与家庭,一个都不能少之惑除了学业,经年寒窗苦读,博士生大都到了面临就业和成家的人生阶段,如何协调学业、就业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是处在象牙塔顶尖的博士生们的又一困惑。兰州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博士生王晓明刚发了一篇学术文章,在等待最后的完善。他身边的同龄人大多已结婚,有的同学孩子都会打酱油了。由于31岁还是单身,经常有亲朋好友提醒他,“老大不小了,学业和家庭都要兼顾”,每当这时王晓明总会觉得有点尴尬。这两年,相亲是王晓明逃不开的“课题”,没有女朋友,就总会被家里安排相亲,但他从来没有去过。“不是不想见,是真的太忙了,根本没时间管”。最近实验终于做完,预计今年6月就可以毕业,时间也有了空闲,王晓明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人生大事。“毕竟自己年龄也到了,谈恋爱成家的问题也该提上日程了”。“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开始怀疑读博的意义。”面临毕业,叶军和殷小小也有很多感慨。研究传统高分子材料的叶军想去企业,但自己研究的方向和很多企业不对口,进企业的空间也不大,“只能先做个博士后,换个方向做企业相关的项目,之后再去”。苦读十载,面临就业,叶军顿感缺乏信心。“行业待遇不高,且对身体健康还可能有危害。”叶军从本科开始就读化工相关专业,但大学期间只顾读书,对行业了解不多,也就从未考虑过转方向,保送了博士也没办法转了。虽然已经签了工作,但殷小小也有些许遗憾。“社科类博士在毕业之后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非常低,简单来说就是挣不了钱。”在她看来,很多人文社科博士生和硕士生工资差不多,不免会怀疑多读三四年博士的意义在哪里,“就感觉特别挫败,并且年龄大了甚至还不如硕士好找工作”。“现在博士留高校任教也并不容易,许多高校签老师都不是编制内,几年之内没有科研成果、论文,照样要走人。”虽然对薪酬不是很满意,但能顺利找到高校教师的工作,想想眼前的现实,殷小小又感觉很幸运。在读博的问题上,女博士要承受的压力更多,其中大龄女博士结婚是很现实的问题。27岁的殷小小现在还没有男朋友,在她看来,倒不是女博士难嫁,只是很多人不想嫁。“其实追我的男生不少,只是一般来说女生不着急工作,选择读博的家庭条件都还可以,不需要靠男生生活,结婚生子可能还会耽误工作科研,想想不太合算。”殷小小开玩笑说。但在传统观念中,女生这样的想法总会被视为异类,“读书太多耽误嫁人啊”“女孩子哦,家里花再多钱在她身上将来也是要给别人啊”……殷小小也总会听到一些风言风语,但她并不在意,“吐槽一下就好啦,我还有论文要忙呢”。与较年轻的博士生不同,已经工作并拥有家庭的曹国东有他的烦恼。在大学从教8年,曹国东发现,自己仅有的硕士研究生学历对晋升职称、申请课题都有影响,他积极准备,去年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对曹国东而言,读博的压力则更多源自于时间和精力的不足。“单位上的事顾不上,收入减了很多;孩子也经常见不着,家里大小的事情只能由爱人一人承担,确实也挺难。”为了顺利完成学业,曹国东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上课、看书、写论文,他越来越感觉到,工作成家后再读博,更难得、也更难过,“没人能够平衡各方,每个人都在牺牲”。一顶博士帽,不忘初心负重行2017年,《Nature》杂志发布了一篇名为《Many junior scientists need to take a hard look at their job prospects》的文章,介绍了博士生攻读学位的压力和困境。2018年,《Nature》又有统计数据显示:39%以上的博士有抑郁或者焦虑症状,这一数据是正常人群的6倍以上。此外,62%以上的博士会有持续的科研焦虑;若导师在学术上不能给予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博士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会超过50%。在马广军看来,较之其他阶段,博士的焦虑是多方面的。“年龄大了,事情本来就多,由于读博,很多同龄人正常完成的事往往要滞后,加上各种不确定性,焦虑自然就多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傅道彬介绍,一些学校规定在读博士生必须在C刊或CSSCI(即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等期刊上,发表2至3篇不等的文章,且要参加有影响的国内国际学术讨论会,有学术讲座,有指导本科、硕士研究生的经历,等等。但以在C刊上发表文章为例,按照一些学校的目录,所谓C刊一个专业只有几种、十几种,连学校的教授、甚至是博士导师都难以发表。而有些核心期刊特别规定不接受博士生的稿件,令博士生望“刊”兴叹。“的确存在专业重点刊物少,论资排辈、发论文竞争激烈等现实,令很多博士很焦虑,但不可否认,博士群体中也存在学术训练不够,问题意识不强,对所学学科的理解、积累不够深等问题。”马广军认为,这和当下社会的风气息息相关,博士生中也确实存在浮躁的情况,一些人读博的初心不在学术、而在镀金,在此情况下,急于出成果,就会面临论文屡投不准,学业压力大,焦虑日盛的情况。在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博士生导师徐守军看来,较之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培养,对博士研究生在科研的创新方面有更高要求,这需要导师和学生都要用心投入、通力合作,才能较好完成博士学业。“只要师生都认真投入,顺利毕业就不会有问题,但一旦任何一方投入不够,就往往会影响正常学业,顺利获得学位自然就有困难了。”徐守军表示。“如果重新作一次选择,我还会选择读博,还是选择进这个研究所。”过去的一年,在许多优秀的师兄师姐、“大佬级”老师的帮助和影响下,陈育心态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千万不要对博士那么绝望,我们这个群体依旧阳光灿烂。”他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我觉得一旦博士毕业,我们这批人的抗压能力都会比较强,就是心态成熟了,遇到啥大事都不慌。”毕业和工作基本都已有着落,殷小小憧憬着自己的职场生涯,她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大的挑战,但经过读博期间的修炼,都能从容应对。“熬过了读博,一步步走来,最终相信会苦尽甘来”。关于在职读博,曹国东也认为,其间肯定会面临很多困难,但只要把各方协调好,就能有好结果。“像大学老师这样的工作,本身就得不断学习进步,学历上要不断深造,学术上要不断更新,工作一段时间后,读博是很好的充电学习机会。”在他看来,尽管有一定压力,但只要用心投入,充分准备、夯实基础,完成博士学业也并非遥不可及。(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殷小小、叶军、李雨辰、王晓明、陈育均为化名)(马富春 束小榕 胡轶民 管月)
那天我写了一个上海前5名的高校,评论下好多人说,华政在哪里?华政一个没有985、211头衔,也没有入选双一流的名单,但有人竟然认为它能挤进上海的前5。要知道,这是上海,并不是青海。上海有4所985大学,9所211大学(包括4所985),华政一所双非大学,难道可以跟这些211大学比吗?对于一所大学的地位,我想一个是看学校有些什么样的头衔,比如,985、211等,华政这些都没有。还要看其真实的实力,比如,有几个博士点,学科评估结果如何,得基金的情况如何,有何重大项目。还有社会的口碑和认可度,就是录取分数线,就业和升学情况等。1. 历史华政校园华政历史不长,但是命运颇为坎坷。1952年建校,到现在也就67年,中间经历了三次开办,二次停办。1952年,院系调整,东部9所大学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成了华东政法大学。这9个系来头不小,包括圣约翰、原来的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震旦大学、安徽大学等。但没办几年,就并入了上海社会科学院。1958年并入,不知道为什么,1963年又重新创建,到1966年又停止招生,1972年彻底撤销。到1979年,再次复校。开开关关,大概体现的是当时对法律并没有太重视。法制社会是现代的提法。华政原先属于政法界的5院四系中的院之一,就是我国最早开设的法学院。但华政多次关停,这么折腾的结果,华政的实力是大受影响。说得好听是复校,其实物是人非,原来的积累、师资都作废,相当于是一所新学校,进不去211也是情理之中。2. 学科水平华政图书馆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华政一共参评了4个,法学是A,政治学是B,应用经济学为C,马哲是C+。从这个结果看起来,华政的法学不错。除了人大和中国政法之外,就是华政了。华政的法学跟北大、清华、西南政法等水平平齐。华政现在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法学、公共管理;有1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法学博后流动站;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 录取分数线华政在各地,尤其在长三角地区,招生情况非常好,比很多很好的211大学都要好,甚至可以跟985相比。下图是华政在浙江的招生情况,华政的法学卓越班的分数线,可以上985华师大了。可见大家对于华政是很认可的。华政2019在浙江的分数线4. 升学和就业华政虽然学术评估跟西政一样,但大家总体观感是华政发展不错。这跟华政在上海很有关系,因为上海律所多,那华政的学生就业和升学情况究竟如何?我们来看看。华政升学加出国的,有36.14%,这里面有124人是直接推免保研的,一共有毕业生2786人,因此推免保研比例是4.5%。这个比例不高,这就是双非学校的一个比较弱的地方。总体来说,考研比例也比不上211大学。华政毕业生去向法律已经多次进入了就业榜的红榜,确实,从华政的也可以看出,就业率是95.33%,不如很多理工科大学,也不如两财一贸等财经大学。另外,从月薪来看,也是很一般。华政毕业生76.1%在华东地区工作,超过5%的人在华南地区工作,这两个区的毕业生占了81%以上,但月薪在5000元左右。不是一个很高的薪水。华政毕业生月薪但为什么华政分还是这么高?原因大家都盯着“红圈所”了。红圈所是我国最赚钱的律师事务所,里面的律师最为赚钱,年薪百万只是起步。这里面华政的毕业生不少,所以华政的分居高不下,其实这只是少数人而已。红圈所合伙人的毕业院校总结华政的法学不错,可以跟985、211大学一拼,其他专业比较一般。在华政里面,推免保研比较困难,就业也不是很好。因此,如果是一个高分考生,一定要想清楚再填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