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全国法学博士报名条件限制汇总技兼于事

全国法学博士报名条件限制汇总

在与考生的日常交流中,我们经常被两个问题所困扰,已经成为无效占用我们时间的两大时间杀手。这两个问题为:一是无效的信息确认工作。二是不符合大前提的咨询工作。无效的信息确认工作是指有考生看到我们推送了某个院系的招生信息,他自己由于多种原因没有找到,因此就跑来问我们怎么找到的,是真的吗?对于这种问题真的很无奈,你不回复吧,他说你服务不周到,甚至可能出现日后的举报、拉黑、取关操作,如果你去一一的回复吧,哪有那么多时间与精力为他做免费的无效服务呢?收费吗?不现实。我们只能发文告知一下不要再去做这个无效的工作了。说白了,我们为啥一直在分享各种方法,包括咨询的正确方式、自我介绍的方法等等,都是在尽量减少这种费时费力的问题。不符合大前提的咨询工作是指一名考生本来不符合报名条件或者进入复试的条件,但是他不告诉你,一直在咨询复试的真题、复试的办法等等后续问题,到最后你发现他根本就不符合报名条件,或者他就是想了解一些可以检索到的信息,非得让你一对一的告诉他。本文将要呈现的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事例。在当下竞争日益激烈的考博市场上,为了防止报名人数过多以及遴选到更优秀的人才,不少院校在博士报名的准入条件上设置了一些或明或暗的规定,如果你不符合,那么很遗憾的请你放弃吧,也不需要占用别人的时间与精力,人生并非这一个选择,院校也并非这一个。其中一些条件还可以通过后续的努力获取,如考博英语可以通过努力复习,推荐大家认真研究真题提升自己的水平,以下这本书就可以满足大家的需求。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关注的报名限制条件,不是指诸如通过英语六级、需要教授写推荐信、需要本科与研究生阶段成绩单、博导没有招生名额等基本要求,而是指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条件。清华大学法学院:外语成绩证明复印件:考生须提供以下至少一种证明,各种成绩证明的出具日期至纸质版报考材料截止接收之日不超过五年视为有效。(1)英语: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500分以上;②托福90分以上(IBT);③雅思(A类)6.5分以上;④国家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合格证书;⑤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并获得经国家教育部认证的学位。(2)小语种:学生须提供国家级语言考试(中国举办或该语言国举办)的通过证书或合格成绩单。小语种语言考试成绩需达到相当于我国英语水平考试中的六级水平。注:获得过外语专业学位的考生仍需提供上述合格的外语成绩证明。北京大学法学院:5年内取得且至入学时仍在有效期内的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有效期依外语水平证明的类型具体确定,有效期自入学年的9月1日起向前推算。例如,2020年9月1日入学的考生须提交2015年9月1日以后参加CET-6考试的成绩,或提交2018年9月1日以后参加IELTS、TOEFL考试的成绩,以此类推):(1)英语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PKU-GATE)60分以上;②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500分以上;③托福90分以上(IBT);④雅思(A类)6.5分以上;⑤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合格证书;⑥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学习并获得学位,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学习并获得学位的,须由招生工作小组认定。2019年之前北大法学院要求3年内取得,2020年放宽为5年内取得。天津大学法学院:未取得硕士学位的单证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允许报考,法学院不招收全日制学术型定向博士研究生。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外语水平达到以下条件之一:CET-6≥430或IELTS≥6.0或TOEFL≥90或在国际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外文专业学术论文或具有相当水平。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除英语水平证明外,申请者还需满足下述条件之一:1)入选教育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以及非法学专业硕士生(本科或研究生阶段至少有一个法学学位);2)“法学”学科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以及其他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高校的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3)世界大学排名前200或法学院排名前100的大学硕士学位的学生;4)在硕士阶段以第一作者在CSSCI法学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学生;5)其他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学术专长的考生。仅招收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生,录取后须辞职且全脱产学习,并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 东南大学法学院:请务必在报名前与拟报考导师联系,经导师同意后方可报考。申请者应为全日制应届或全日制往届硕士毕业生(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其硕士学习经历原则上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为B+以上的学科3)重要科研院所(包括中科院、国家各部委、军工系统等下属科研院所)4)国外一流大学(须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报告)对于确有特殊学术专长和突出科研能力,并于近三年内在本学科领域已取得比较突出科研成果的申请者,可不受上述限制,但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1)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正式发表过较高水平学术论文2)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有个人获奖证书)3)其它重要科研成果(须经院系专家小组审核确认并报研究生院审批)。非理工科学院可允许少量科研或教学单位的在职人员报考“定向就业”博士生,且录取比例不超过学院录取人数的8%。招生方式为申请考核,考生除满足申请考核的基本报考条件外,还须达到以下科研成果要求:文管类考生近三年内须以第一作者正式发表至少一篇学术论文在东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发表学术论文刊物参考目录所列的期刊范围内。在发表论文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大家一定要认真研究如何写法学论文。推荐阅读如下图书: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英语条件原则上需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应获得我国大学英语六级460分以上(直接攻读博士生480分及以上);或WSK(PETS 5)合格;或英语专业八级合格;或在英语国家获得过学士及以上学位且获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学位认证,毕业后五年内申请攻读我院博士研究生;或雅思6.0分及以上或托福80分及以上。学术能力方面,要求对于所报考领域,具有学术热情,体现出一定的学术潜力及学术创新能力,原则上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需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例如,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公开出版或参编的学术著作,主持或参与的省部级以上课题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对身高有要求。吉林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本科或硕士毕业于国内原“985高校”或“211高校”或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法学排名B以上的法学院毕业生;或者在经教育部认证的境外高校(科研院所)获得学位并有研究成果。学术能力或者学术成果突出者,不受此限。“申请考核制”的博士考生应首先征得拟报考导师的同意。山东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全日制本科毕业学校(不含独立学院)为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或境外高水平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学校不是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或境外高水平大学的,以及只获得硕士毕业证书或只获得硕士学位证书的考生,须自2015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正式出版的期刊上发表1篇被CSSCI或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或在SCI二区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发表2篇被SCI或EI(其中至少有1篇SCI)收录的学术论文,或与上述学术论文要求相当的其他学术成果。其中,人文社科类论文,研究生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的,可将学生视为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毕业学校和学位授予学校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境外高水平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学校和学位授予学校不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境外高水平大学的,须自2015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正式出版的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并被CSSCI或SSCI、SCI、EI收录,或与上述学术论文要求相当的其他学术成果。其中,人文社科类论文,研究生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的,可将学生视为第一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须在近3年来以第一作者在C类以上CSSCI检索刊物或Westlaw、Lexisnexis、Heinonline三大法律数据库收录期刊公开发表法学学术论文不少于1篇。提供以下至少一项参加英语考试的成绩证明,并满足本条所列最低分数要求。具体包括:国际法专业:TOEFL(最低100分),雅思(最低7分),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最低600分);其他专业:TOEFL(最低90分)、雅思(最低6分)、国家英语六级(最低550分)。复旦大学法学院:国家英语六级考试500分以上;托福90分以上(IBT);雅思(A类)6.5分以上;国家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合格证书;或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学习并获得学位。四川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要求为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及毕业证书)或毕业2年内且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往届生。学业水平要求:(1)毕业于高水平院校;(2)硕士阶段学习成绩优良;(3)考生科研成果要求:要求以第一作者身份或者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发表CSSCI论文1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本科和硕士毕业学校应当均为985高校或211高校(含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中国民航大学),且所学专业至少一个为法学(法律)专业。通过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或国家司法考试或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视为所学专业为法学(法律)专业。拟攻读航空航天法、网络与信息法、知识产权法特色学科方向,具有相关交叉学科背景,且经过所报考的博士生导师认可及学院资格审查专家小组审查同意的,视为满足本项对所学专业的要求。本科或硕士学位在国外高校获得,且学位学历经过教育部认证的,视为在211以上高校获得。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本人申请,经学院资格审查专家小组审查同意,可以适当放宽申请人毕业院校和外语水平条件的限制:1.在中国法学会认定的CLSCI期刊(中国法学创新网认定的十六本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或者发表法学类论文3篇(其中至少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或者至少在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或CSSCI来源集刊上发表两篇论文),或者提供其他足以证明申请人具有很高学术潜力的证明;2.在国内重要法律院系或科研机构获得正教授职称或相当的职称;3.在本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并获得全国性的重要奖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且本科就读专业在入学当年为所在省份本科第一批录取专业;已获硕士学位,硕士就读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点或获得经教育部认证的境外知名大学的硕士学位。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培养潜质,公开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过学术专著,或具有其他能体现较强科研能力和良好培养潜质的成果。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现任职于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或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或与我校“双一流”建设密切相关的专业领域。西南政法大学:外语成绩证明复印件(考生必须提供以下至少一种证明):英语①雅思6.5以上。②托福90分以上。③国家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合格证书。④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⑤不能提供有效成绩证明的考生均须参加我校组织的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成绩合格,该考试成绩仅当次有效)。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学历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国内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不含单独考试、援藏计划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2)毕业5年以内的往届硕士毕业生,且年龄不超过35周岁(按2019年9月1日入学时计算)。毕业院校或专业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取得国外硕士学位,并获得教育部国外学历学位认证报告,硕士阶段学习院校进入报考当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300名;(2)硕士就读于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3)硕士就读于国内高校,且硕士专业所属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排名为“B”以上(含)。(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公布的教育部最近一次学科评估结果为准)。海南大学:申请考核制考生为双一流高校、国家及部委直属科研院所、国外高水平大学及科研院所的全日制优秀应届硕士毕业生(入学前须取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或已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往届毕业生(境外所获得学位须经教育部相关机构认证)。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对科学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已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苏州大学:申请考核制考生在入学前须取得学术型硕士学位,且为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本科和硕士阶段须就读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或高水平学科(专业);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表达能力,体现较高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就读学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3)传统优势政法院校;(4)海外著名高校(须在复试前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不具备上述院校条件的考生,须提交至少1篇在CSSCI期刊独立发表8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期刊的认定以《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典》的规定为准)。以上是我们收集到的部分院系博士报名限制条件,希望对大家的报考有所帮助。

上际于天

聚焦博士培养:读博,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一篇C刊(即人文社科期刊中的南大核心期刊)。”开春以来,对于在北京某重点高校攻读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的马广军来说,最高兴的事就是完成了博士期间最艰难的“指标”任务——发一篇C刊文章。此前他已经发表过两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这意味着,他读博期间的论文硬指标总数已经实现。“博士苦、博士累,负担累累人心碎。”一段时间来,博士生因心理压力大导致抑郁、甚至自杀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而近期演员翟天临博士论文学术不端事件更是炒得沸沸扬扬。博士生,这个现代教育顶尖层次人群的生存境遇广受关注。博士生到底该如何培养,也成为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热议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傅道彬委员建议,博士培养是我国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国家应该出台相关规定,让博士生们从学术之外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为国家的未来发展积蓄力量。读博,以青春作赌注?“毕竟是一场豪赌,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筹码’就冲进了这个‘赌局’,人生最黄金的几年都扔在这里了。”说起读博的状态,23岁的陈育叫苦不迭。去年6月从浙江大学化学专业本科毕业,同年9月顺利跨专业进入中科院上海分院硕博连读,在别人的眼中,陈育是典型的学霸。可读博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忙起来的时候,能够连续一个月每天做实验到凌晨,“周六周日连个懒觉都没得睡,一早就得去整理实验数据,看着有些同学吃喝玩乐回家团聚,觉得自己挺惨的。”有时候实验推进不顺,走进实验室都会让陈育感到生理不适,“有种恶心的感觉,就想回家”。事实上,不仅是陈育,他身边不少博士生也面临着这样高强度的压力,“有师兄得了严重的心理抑郁,甚至有人因心理问题引起了神经性皮炎。”科研的过程“苦中有乐”。有一次,陈育的课题遭遇瓶颈,所有的方案都试了一遍,甚至陈育的导师都觉得“可以放弃了”。就在陷入绝望时,睡觉时做的梦给了陈育启发,醒来后他一步步回忆梦境,发现确实有些方面没有考虑到,“立马去实验室测试,真的太神奇,需要的信号出现了。”回忆起这段往事,陈育感言“简直太神奇,是上天的赏赐”。“有时候也很矛盾,年轻人就应该拼一拼呀,但是又很担心自己如果真的拼得太过,身体出了状况,父母咋办!”害怕扛不住、不时想退学,绝望和希望伴随着读博生活,陈育说,自己拿青春作赌注,一头扎进了一个有无限未知可能性的“地带”。“当我发现自己开始评估从实验楼哪层跳下去比较可行的时候,我就跟家里人说,这个文凭不要了,小命比学位重要。”27岁的叶军在北京化工大学读博士三年级,目前在准备毕业论文,如果顺利,今年夏天就可以毕业。可回首走过的路,叶军隐隐有些后怕。本科毕业考上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保送博士,看似学业顺风顺水,但其中的苦楚并不少。“大学同学很多都入职了,有的已经小有成就;很多人都成家了,都有职业发展的方向。”经济上的负担,科研的压力,看不见未来的无助感……这些都曾让叶军备感压抑。“如果有重新选择一次的机会,我不会选择读博,风险太大,有种赌博的感觉。”叶军感慨,最后悔的事就是读了博士,“但既然选择了,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好好读下去”。一场高强度的修行“有人问我课余如何度过,就像在问一个天天卖菜的平时去哪个国家旅游,可望而不可即啊。”繁重的科研任务占据了陈育的大部分时间,课余生活看起来单调又有点乏味,“锻炼、看资料、做实验、偶尔看闲书,就能概括这半年来的生活”。在浙大读本科时,室友个个成绩优秀,陈育“拼了命才勉强保持中游”,由于本科期间选修过生态学的课程,又有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的意愿,经老师介绍,保研时顺利进入硕博连读阶段,最后被保送中科院继续深造。正因如此,陈育似乎比旁人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压力也就愈发大了。“高强度修罗场,就是如此”。天天泡在实验室,“8107工作制”(早8点上班,晚10点下班,一周工作7天)是叶军的生活常态。在叶军看来,“码农‘996工作制’的日子都比我们好”,巨大的工作学习强度下,叶军基本没有什么私生活,只有偶尔周末和朋友出去聚一下。“长久以来的压力积蓄,完全没有办法消除,从最开始的暴躁,到有破坏欲,到最后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在最崩溃的时候,想到自己已经拥有硕士学位,相比直博的同学已经算好,叶军努力自我开解,不再过分地逼自己、钻牛角尖。“都会有疲惫期的,最后一年更是咬牙过来的,有时候会哭,我妈就陪我一起哭。”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就读法学专业的殷小小今年读博三,性格风风火火的她做任何事喜欢“赶早不赶晚”,所以早早就完成了学校发表论文的要求,毕业论文也接近尾声,现在已经签了工作——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老师。正常学制是三年,为了能按时毕业,殷小小从未放松过,寒暑假都没休息,今年大年三十还在改论文。博士论文的压力并不单单来自毕业论文,还有学校硬性要求的发表C刊、SCI(即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等论文的压力,这些硬性指标论文不发完,就不能提交毕业论文。“有一次,我投了20个期刊就一个回的,急得整夜整夜的失眠。”殷小小说。研究生毕业在一家企业工作8年后,33岁的马广军再次进入了校园,攻读新闻传播学博士。“刚进校园总觉得不对劲儿。”从工作繁重的职场到青春洋溢的校园,除了觉得自己已经“老去”,马广军还用了一段时间重新适应大学校园波澜不惊的生活。可好景不长,随着博士课程的深入,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英语全英文授课,挂科就不能毕业,真是愁死人。”职场8年,英语口语已是空白,起初,每逢遇到课堂交流,马广军有时“紧张得一句都说不出,待在课堂特尴尬”。为了应对平静的校园生活中蕴藏的困难与挑战,马广军每天上课、听讲座、读书自习,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二年级的李雨辰也在为论文发愁。读博期间,他须在国内新闻传播类刊物上发表3篇论文,其中A类(指期刊等级)刊物1篇,B类刊物2篇。“学制要求是三年,写论文、发表文章都需要时间,毕业估计要4年吧!”在他看来,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需要有好的选题规划与问题意识,做好这些都需要积累,加上文章写作及后期发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出现不能按时毕业的情况很正常。“延期现象时有发生,上上届18个毕业了6个,其他基本都延期了”。学业、就业与家庭,一个都不能少之惑除了学业,经年寒窗苦读,博士生大都到了面临就业和成家的人生阶段,如何协调学业、就业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是处在象牙塔顶尖的博士生们的又一困惑。兰州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博士生王晓明刚发了一篇学术文章,在等待最后的完善。他身边的同龄人大多已结婚,有的同学孩子都会打酱油了。由于31岁还是单身,经常有亲朋好友提醒他,“老大不小了,学业和家庭都要兼顾”,每当这时王晓明总会觉得有点尴尬。这两年,相亲是王晓明逃不开的“课题”,没有女朋友,就总会被家里安排相亲,但他从来没有去过。“不是不想见,是真的太忙了,根本没时间管”。最近实验终于做完,预计今年6月就可以毕业,时间也有了空闲,王晓明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人生大事。“毕竟自己年龄也到了,谈恋爱成家的问题也该提上日程了”。“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开始怀疑读博的意义。”面临毕业,叶军和殷小小也有很多感慨。研究传统高分子材料的叶军想去企业,但自己研究的方向和很多企业不对口,进企业的空间也不大,“只能先做个博士后,换个方向做企业相关的项目,之后再去”。苦读十载,面临就业,叶军顿感缺乏信心。“行业待遇不高,且对身体健康还可能有危害。”叶军从本科开始就读化工相关专业,但大学期间只顾读书,对行业了解不多,也就从未考虑过转方向,保送了博士也没办法转了。虽然已经签了工作,但殷小小也有些许遗憾。“社科类博士在毕业之后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非常低,简单来说就是挣不了钱。”在她看来,很多人文社科博士生和硕士生工资差不多,不免会怀疑多读三四年博士的意义在哪里,“就感觉特别挫败,并且年龄大了甚至还不如硕士好找工作”。“现在博士留高校任教也并不容易,许多高校签老师都不是编制内,几年之内没有科研成果、论文,照样要走人。”虽然对薪酬不是很满意,但能顺利找到高校教师的工作,想想眼前的现实,殷小小又感觉很幸运。在读博的问题上,女博士要承受的压力更多,其中大龄女博士结婚是很现实的问题。27岁的殷小小现在还没有男朋友,在她看来,倒不是女博士难嫁,只是很多人不想嫁。“其实追我的男生不少,只是一般来说女生不着急工作,选择读博的家庭条件都还可以,不需要靠男生生活,结婚生子可能还会耽误工作科研,想想不太合算。”殷小小开玩笑说。但在传统观念中,女生这样的想法总会被视为异类,“读书太多耽误嫁人啊”“女孩子哦,家里花再多钱在她身上将来也是要给别人啊”……殷小小也总会听到一些风言风语,但她并不在意,“吐槽一下就好啦,我还有论文要忙呢”。与较年轻的博士生不同,已经工作并拥有家庭的曹国东有他的烦恼。在大学从教8年,曹国东发现,自己仅有的硕士研究生学历对晋升职称、申请课题都有影响,他积极准备,去年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对曹国东而言,读博的压力则更多源自于时间和精力的不足。“单位上的事顾不上,收入减了很多;孩子也经常见不着,家里大小的事情只能由爱人一人承担,确实也挺难。”为了顺利完成学业,曹国东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上课、看书、写论文,他越来越感觉到,工作成家后再读博,更难得、也更难过,“没人能够平衡各方,每个人都在牺牲”。一顶博士帽,不忘初心负重行2017年,《Nature》杂志发布了一篇名为《Many junior scientists need to take a hard look at their job prospects》的文章,介绍了博士生攻读学位的压力和困境。2018年,《Nature》又有统计数据显示:39%以上的博士有抑郁或者焦虑症状,这一数据是正常人群的6倍以上。此外,62%以上的博士会有持续的科研焦虑;若导师在学术上不能给予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博士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会超过50%。在马广军看来,较之其他阶段,博士的焦虑是多方面的。“年龄大了,事情本来就多,由于读博,很多同龄人正常完成的事往往要滞后,加上各种不确定性,焦虑自然就多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傅道彬介绍,一些学校规定在读博士生必须在C刊或CSSCI(即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等期刊上,发表2至3篇不等的文章,且要参加有影响的国内国际学术讨论会,有学术讲座,有指导本科、硕士研究生的经历,等等。但以在C刊上发表文章为例,按照一些学校的目录,所谓C刊一个专业只有几种、十几种,连学校的教授、甚至是博士导师都难以发表。而有些核心期刊特别规定不接受博士生的稿件,令博士生望“刊”兴叹。“的确存在专业重点刊物少,论资排辈、发论文竞争激烈等现实,令很多博士很焦虑,但不可否认,博士群体中也存在学术训练不够,问题意识不强,对所学学科的理解、积累不够深等问题。”马广军认为,这和当下社会的风气息息相关,博士生中也确实存在浮躁的情况,一些人读博的初心不在学术、而在镀金,在此情况下,急于出成果,就会面临论文屡投不准,学业压力大,焦虑日盛的情况。在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博士生导师徐守军看来,较之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培养,对博士研究生在科研的创新方面有更高要求,这需要导师和学生都要用心投入、通力合作,才能较好完成博士学业。“只要师生都认真投入,顺利毕业就不会有问题,但一旦任何一方投入不够,就往往会影响正常学业,顺利获得学位自然就有困难了。”徐守军表示。“如果重新作一次选择,我还会选择读博,还是选择进这个研究所。”过去的一年,在许多优秀的师兄师姐、“大佬级”老师的帮助和影响下,陈育心态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千万不要对博士那么绝望,我们这个群体依旧阳光灿烂。”他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我觉得一旦博士毕业,我们这批人的抗压能力都会比较强,就是心态成熟了,遇到啥大事都不慌。”毕业和工作基本都已有着落,殷小小憧憬着自己的职场生涯,她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大的挑战,但经过读博期间的修炼,都能从容应对。“熬过了读博,一步步走来,最终相信会苦尽甘来”。关于在职读博,曹国东也认为,其间肯定会面临很多困难,但只要把各方协调好,就能有好结果。“像大学老师这样的工作,本身就得不断学习进步,学历上要不断深造,学术上要不断更新,工作一段时间后,读博是很好的充电学习机会。”在他看来,尽管有一定压力,但只要用心投入,充分准备、夯实基础,完成博士学业也并非遥不可及。(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殷小小、叶军、李雨辰、王晓明、陈育均为化名,原题为《读博,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华东政法大学2021年研究生缩招!

图一好学校就不应该一味追求规模!安心发展自己熟悉的领域也是可取的的方式!华东政法大学就做得很好!该校有 1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 个省(部)级重点学 科、2 个上海市一流学科、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各 1 个。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 生教育发展中心 2012 年学科评估中,法学一级学科位列全国五强;2016 年学 科评估中,法学获评 A 级,政治学获评 B 级;2018 年公布的全国首次专业学 位水平评估结果中,法律硕士专业获评 A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全国高校都扩招了,专升本、本科、研究生招生全都扩招了,研究生扩招明显,一部分高校扩招比例同比增长超过了50%,比如安徽工程大学等四非高校,同比扩招60%多!这样扩招也带来了一大批问题,比如很多学校的宿舍不够用了,这包括那些顶级大学,比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图二但是,华东政法大学发布的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显示,该校竟然还缩招了!报考学生首先要特别注意该校,在没有扩招的前提下还缩招了!据悉,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拥有从学士、硕士到 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已培养各类人才 10 余万人,是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 才培养基地和上海市属高等政法大学。

横山号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在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全文)!

幸福下去,别辜负那些你所经历的痛苦!在华东政法大学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叶青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们:大家上午好!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你们的大学生涯、研途之旅将要画上一个句号了。大学毕业是人生一个重要环节,毕业典礼更是一项重要仪式。今年是一个特殊的毕业季!首先我祝贺你们完成学业顺利毕业!今年因新冠疫情,自3月9日“线上开学”到现在,我们已有3个多月没有见面了。我想,在华政园的这几年时间里,尤其是今年以来,你们一定收获了不少的幸福记忆、感动时刻,也或多或少地初尝了一些人生的失意和痛苦,你们同意吗?你们走入校园的这几年,伟大的祖国母亲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和幸福:从“嫦娥四号”成功登月到“天宫二号”胜利归来,从“探索一号”万米海试到登顶珠峰精确测高,从年均减贫过千万到国产航母试航,就在昨天,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我们何其有幸,一起乘上这部新时代快车,体验令人畅快淋漓的“中国速度”“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今年1月开始持续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确打乱了我们的新年计划和愿望设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不安定感,我敢说,在初次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时大多数人心里都在打鼓、在焦虑,甚至还会有些害怕。在这危急万分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1月7号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1月20号就疫情防控做出重要指示,全国人民战疫精神为之大振,各方抗疫力量投入“战场”,这其中也不乏我们华政人的担当——为了保证“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工”,几百位“带课达人”“网红教师”和兄弟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必须安排上!700多门次的线上优质课程,必须安排上!包括你们很多毕业生在内的全球华政人捐赠的305万余元的抗疫捐赠善款,必须安排得明明白白!75万余平方米的华政园和2万余名的华政师生,必须守护得安安全全!华政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榜样,他们没有因为遭遇疫情而怨天尤人,反而将其作为人生的一种宝贵的财富和难忘的回忆:单单在你们2020届毕业生当中,就有来自法律学院1601班的疫情辟谣专家俆奕聪同学,有进山派送防疫物资的法律学院1605班湖北籍退伍兵许波同学,有带领全家总动员、抗疫齐上阵的国际法学院1621班钱盈盈同学,有《律诗雷经天》音乐剧中雷经天的扮演者、刑事法学院林子扬同学,还有在寒冬时节顶风冒雪坚守村口、路口登记测温的法律学院1602班的章琎,经济法学院1615班的滕海波,国际法学院1616班的李妍、研1712班的苏煜,商学院1635班的朱杰,知识产权学院1659班的董佳怡,法硕中心1725班王菲、1729班王倩倩、1832班王笑笑、辛磊等一大批在疫情期间承担志愿服务工作的华政毕业生。在这里,我提议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向华政的“最美逆行者”们致敬!当然,此时我们也应该向在座的和线上的荣获2020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的李慧等148名本科生和陈煜帆等89名研究生,荣获2020届华东政法大学优秀毕业生的张美莹等263名本科生和李书琴等143名研究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同学们!大家都看到了,经过举国上下几个月来的持续奋战,国内总体疫情已得到很好的稳控。这场疫情不仅倒逼我们树立卫生健康理念、改良生活习惯,也推动着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同时,也给今年的学生工作尤其是毕业生就业带来了空前巨大的压力。学生处的老师告诉我,这次疫情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焦虑和担忧,你们经历了史上首次“无固定期限”的寒假,很多同学居家欢度春节时的“母慈子孝”早已不再,也有不少人担心自己十几年习惯的课堂学习场景突然转移到了网上会“水土不服”,当然摆在你们2020届毕业生面前的最大困难恐怕还是就业,比如疫情之下相关行业招聘名额收窄的窘境,网上招聘信息匮乏与信息爆炸的结构性不均衡,踌躇满志却被招聘单位给出的实际薪资条件“分分钟教做人”,面对考研、考博、考公各种考而不决、时间一推再推的“灵魂拉扯”,决意“二战”却又无从下手、力不从心的左顾右盼。同学们,你们真的太难了!但是对于你们这届毕业生来说,无论现在面对什么样的忧虑和痛苦,都没有时间去伤春悲秋、顾影自怜,唯一能做的只有微笑着奋斗,快乐地奔跑,华政人只争朝夕!4361名华东政法大学2020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和就业安排,一个也不能少!同学们,四年前的开学典礼上,我对你们说过,“走进大学,你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今天,我还想对你们说:走出校门,你们仍要学会苦中作乐、苦海乐游。古人云:“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幸福快乐总是短暂,痛苦纠结却经常发生,如何将痛苦转化为幸福,在痛苦中寻找幸福,这一直是古今中外哲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论题之一。作为你们的校长、师长,在临别之际,我想用三句话、三个故事来分享我对幸福和痛苦的理解:一是在环境之中,要融入不要偏激,在规则的束缚下享受自由的快乐。英国法理学家、哲学家边沁对快乐、痛苦和法律规则三者关系,有过这样一段论述,在他眼中,规则的约束力是快乐和痛苦的来源,同时快乐和痛苦又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具有约束力的规则。作为政法大学的学生,我希望你们要学会在规则框架下将所经历的痛苦转化为积极的人生,展现对未来无限的希望和热爱,而不是被苦痛折磨得扭曲偏执,被快乐冲昏头脑变得自大躁狂,更不能为了追求个人幸福就肆意践踏规则。在这里,我想举一个我们身边优秀华政人的例子。一个月以前,学校的官方微信号以及澎湃新闻等主流媒体都推送了一篇题目叫做《华政武汉姑娘签约“红圈所”》的文章,得到了大量的关注和转发。文章里的主人公就是我们学校律师学院16级本科生杜珂飏同学,小杜同学大一时就读于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在律师梦和现实之中她迷茫过、摇摆过、反复过,但她在研究过学校转专业相关规定后就下定决心要认真学好行政管理课程,努力提高成绩,“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专业学好、把该上的课上好”,最终凭借着超过3.7的平均绩点在大二转专业进入了律师学院,这是在迷茫之中对学生管理规则的学习和坚守。成功转专业的幸福很短暂,恶补法律基础知识的过程很漫长,小杜仍然很坚定,她选择在既定的规则框架下、在学校的律师人才培养方案中、在学校的实务课程育人体系下、在进博会志愿服务平台上,完成一次次坚守,这是在学习压力之下对学生本分的坚守;今年寒假期间,小杜基于对疫情严重性的判断,在返回湖北老家过年的前一天放弃了行程并始终坚持留在上海,按照学校规定每天及时上报个人健康状况,这是境况之下对防疫规则的坚守。面对一次次压力下的选择,小杜总是遵守规则、遵从理性,从而成就了更好的自己,成功签约了“红圈所”金杜律师事务所。她讲过一句话,我觉得很契合我的演讲主题,她说“只要认真、踏实,未来必定不会辜负自己”。这也引出我要讲的第二点:面对自我,要奋进不要抱怨,在持续孜孜以求、亦或是求而不得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快乐。明代思想家、哲学家王阳明曾经提出:“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就是说人要不断的经历世事的磨砺,而且这种磨砺恐怕多数是失败的痛苦,然后才能明确自我定位,做到苦心孤诣、宠辱不惊、物我两忘。说到这里我想起前段时间在《解放日报》上读到的一篇文章,《没学过医却签下三甲医院,因为疫情期间实习,还是从本科到研究生都读这专业?》。说的是我们学校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20届硕士研究生沈昶邑同学成功签约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新闻标题很好地概括了大家的疑问,小沈同学是怎么做到“不对口就业”的?我想答案就是经受磨砺而不放弃理想。小沈本研7年一直攻读社会工作专业,从去年3月开始,他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行专业实习,他多次咨询过自己的实习带教老师:医院是否还招社工?但当时得到的回馈是:没有。经历了初次求职失败的小沈没有灰心,他仍然坚守岗位,在最苦最累的老年科一待就是半年;小沈的执着感动了带教老师,于是推荐他去区级精神卫生中心继续实习,从去年10月至今年1月,他积极参加实习单位的相关工作,获得了留用机会;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到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作的希望,始终关注中心的招聘动态,在看到招聘信息的第一时间就投出了简历并获得了面试机会,最终凭借着这两段扎实的实习经历PK掉了其他来自海内外名校的竞争者,成功被市精神卫生中心录用。通过小沈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在目前的求职过程、以后的工作过程,乃至以后未来整个人生历程中,你们都会遭遇不少的挫折,但我希望大家仍然要坚信这个道理,人须在事上磨,乐要在苦中寻。虽然暂时的结果不能令人满意,但对人生理想、人生目标的追寻不能松劲,哪怕跑步时摔了跤,那也只是提醒我们要调整呼吸频率和步伐节奏,而不是告诉我们停止奔跑。面对日益复杂的世界形势,大家要坚持这个判断——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东移,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文明的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及中国具有极大的内在发展潜力,这五个格局不会变!要对祖国的命运、对自己的前途抱有充分的信心,持续奋斗直至成功!第三点,就是在构建格局时,要博大不要狭隘,学会在奉献集体、帮助他人的沉静专注中收获自我价值实现的幸福。古希腊历史学家、文学家修昔底德说过:“一个人在私人生活中,无论怎样富裕,如果他的国家被破坏了的话,也一定会牵入普遍的毁灭中,但是只要国家本身安全的话,个人有更多的机会从私人的不幸中恢复过来!”同学们,华政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育人目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是希望你们树立世界眼光和担当意识,以天下为己任。希望你们向2005级蔡志成师兄学习,他在创办和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担当”和“责任”,他捐资设立励学金支持校园“无贷计划”,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同学的学费。他说:“这个过程让我更好地体会到幸福感。因为如果说我们帮助人,或者说他领受了我们的帮助,这是一种美好的交流。”我很欣喜地看到,我们华政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已经传递到了2020届毕业生身上,毕业生代表朗玥同学、崔梦豪同学在刚刚的发言中都不约而同地讲到了责任这个命题。比如朗玥在发言中讲到了“即将毕业的我们,也应担起相应的责任,以华政人的身份走出校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我希望同学们肩负好实现个人价值和服务国家建设的双重责任,不要斤斤计较,不要患得患失,扎根基层,立足岗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福祉贡献自己的、实实在在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同学们,我希望你们能够在规则之下,相信自己基于事实和理性做出的选择,即使压力、苦痛、纠结让你暂时看不清眼前的路,只要选择的方向是正确的,只要坚持奋斗,风雨兼程,就一定能擦亮属于你们自己的、绚丽的青春底色,就一定能看到光明、收获幸福。同学们,几年华政缘,一世华政人。因为华政园的几载春秋,不仅使你们涵养了这里一泓一斗、一草一木、一窗一瓦的大气、灵动,更积淀了这里一书一课、良师益友、德法兼修的深厚底蕴。在这里你们完成了对规则、对理想、对责任的坚守,实现了对自我、对环境、对格局的超越,长成了华政人的身量,更将肩负起华政人的使命,为建设法治中国不懈奋斗、奉献青春!同学们,现在,我们仍处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状态下,风吹苍生,这是一场生死狙击,也是一场身心历练,面对灾难,人应当懂得荣耻,并且愈发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我们彼此要珍爱珍惜!2020届华政“后浪”们,要狠狠地幸福下去,别辜负那些你们所经历过的!今朝一别,各自西东,诸君冷暖寒热,点点滴滴,将永在母校心头。同学们,我永远祝福你们,母校永远祝福你们!大家加油!来源:华东政法大学

倒道而言

清华博士宋亮又来帮大家填志愿了,今年有哪些变化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宋亮】这几天各省市高考分数线和高考成绩陆续公布。为了更好地帮助考生们填报志愿,笔者再次邀请数位本科来自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同学,结合自己和身边同学的经历,谈一谈自己对于如何挑大学选专业的看法。前言高考填报志愿,是一个比高考“难度”更大。一方面,高考本身科目固定、考纲固定、评价体系固定,而填报志愿各个高校专业不同,竞争对比的情况都不同;另一方面,高考试卷的比拼是绝对的,是在同样的竞争框架内比较谁的应试能力强,而填报志愿则是“框架竞争”,不同的分数和预期有不同的策略。对于中国高中生和家长,还面临一项更大的考验。中国高中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思考和主观职业定位普遍缺乏认识,这也就造成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另外,虽然部分省份会公布排序值、分数段考生人数,但是总体而言,对于考生信息的不对称,也造成了在志愿填报上的难度。为了能够相对科学地看待填报志愿这个系统工程,笔者和几位同学尝试梳理一些方法和误区。希望通过亲生经历和亲眼所见的求学案例中给考生和家长们一些帮助。再多说一句,讨论的话题涉及的是内地普通高校,更集中于重点本科院校,不包括军校、警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等等需要特殊要求的院校以及专科院校。虽然985、211已经被“双一流”取代,但是文中依旧会引用这样的大学梯队概念。因素打开志愿填报系统,面对堪比字典的高校和专业代码和招生计划。究竟有哪些因素将决定高考志愿的填报呢?其实,无外乎是分数、大学、专业、城市这四个方面的倾向性匹配,那么具体每个因素又有哪些具体的考量呢?分数:我们能做得更好可以这么说,除了各省那几十个分数高到稳上清华北大的稀有物种,绝大多数的普通人类都不会觉得自己的高考分数已经足够高了。所以,对于每一个考生,都面临如何把手中的分数尽可能地发挥到最大效用的问题。但是如何在有限的分数内找到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呢?首先,填报专业最关键的就是“情报”,高校各专业在本省的招生录取分数线。而对于分数线的分析不能仅仅局限于具体的录取分数,同时比较分数线高于一本/二本线多少分,以及在当年全省考生的排序/分数段人数。这是由于很多高校都会存在“大小年”,每年命题难度也不同,绝对分数往往不完全反映录取分数情况。谈到使分数“物尽其用”的话题,也就必然谈到“分数虚高”或者“分数虚低”的现象。简单说,就是大学的录取分数和办学水平并不对应的现象。举两个小例子,在东北地区,某年一位同学就以高于一本线30分的成绩考入了四川大学,这个分数是考不上哈工大的,而两所学校的水平是相当的。就是因为这个跨越中国对角线的距离造成了这种分数虚低。反过来看,东北三省内财经类大学和专业的录取分数甚至高于长江流域的一些211高校,这是由于财经类专业热度导致很多考生向“钱”看的结果,抬高了分数。在中部某省份,北航的分数常年比华中科大高出10-30分,而实际上华中科大的实力在很多学科上超过北航,而各大排名上也更靠前。这主要也是由于帝都“北京”的城市加持,使得北京高校普遍分数高挺。所以,如果考生的分数觉得自己不够高,那么不妨放开视野,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一些离本省距离远(注意不是偏远地区)、地域不占优、专业热度不高的高校,反而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外,在报考时一定要注意大学和专业对于单科成绩的要求,比如语言类专业是否要求英语分数。某些高校的理科类专业会要求数学、物理的成绩。这些具体的要求一定要在确定填报前详细研究招生简章。大学:好大一个盘子对于中国的大学图谱,实在难以三言两语说清楚。作为考生,其实也没必要完全了解整个中国高校体系。只需要关注自己所能报考的那个梯队的大学就可以了。为了给大家一个整体性的认识,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大学的发展历程。简单地大概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民国时期,中国最早的一批大学诞生。当时典型的国立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私立大学如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等(后来改为公立)。有一些学校后来也发生了极为复杂的沿革,比如中央大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这些大学时至今日也都是综合性大学,各类学科比较齐全,都是耳熟能详的“百年老店”。第二阶段:建国初期,中国仿照苏联模式建立了一批各个行业的专门大学,比如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等。在当代,很多“中”字头的大学便是这一时期建立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这些高校并非教育部直属,而是国务院各部门都直属自己行业的大学,比如交通部下属大连海事大学(至今也是)、武汉交通科技大学(现并入武汉理工大学)。所以考生想了解一些“工业大学”“工程大学”的优势领域,看看历史上它归哪个部委管辖,是一个比较便捷的途径。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之后,以211工程、985工程大学建设为依托,中国开始了一次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热潮。同时,由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机械工业部、国家建材局等部门整合,不再直属大学,很多高校划归教育部直属或者划分省属。中国大学也迎来了一轮大合并。以武汉地区为例,武汉工业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合并组成“武汉理工大”;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和武汉大学合并办学;中南财经大学与中南政法大学合并办学;华中理工大学和同济医科大合并办学。第四阶段:新世纪以来,中国大学呈现出办学主体多样化的趋势。很多新型大学开始出现。在早期,由深圳市地方政府筹办深圳大学;由社会资本参与共建的汕头大学(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近年来,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西湖大学为代表的新兴大学虽然未在“双一流”名单中,但是发展势头也非常强劲,值得关注。另外,中外合作办学的一类大学给考生多了一种选择,如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综上这是从时间上的梳理,那么对于当下中国大学的梯队分布又如何呢?首先,传统“一本”“二本”还是很直接的区分,也就是“国家重点高等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之间的区别。在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一本院校,是有“二本”专业的,填报时一定要充分了解情况。其次,在“一本”中再分出梯队的话,就是当下最热门的“双一流”了,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那么对应地,双一流大学分为两个梯队,“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听起来很绕,用个更通俗的分类就是985和211。“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分为A、B两类,A类就是原来的985高校。其中B类的6所大学包括原985大学3所(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及3所新增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包括原来全部的211大学,新增的大学详见下表专业:选你所爱和爱你所选可以确定的说,所有不分专业类型的“专业不重要”都是耍流氓。具体中国大学都有哪些专业呢?对于喜欢了数理化史地政分类的高中生来说,这将是一个无比懵逼的存在。首先来看一下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也就是大学的学科设置(有些大学有些专业可以自设专业)。根据2011年修订版,共设13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110个一级学科。而再往下细分的二级学科,基本上就是考生将去就读的专业啦。(具体自己百度下就知道了)在专业选择的时候,这是否是一个重要条件,取决于“专业壁垒”的高低。“专业壁垒”就是一个行业在招聘毕业生时对于“专业对口”的要求,或是在就业、深造时对于非本专业毕业生的接受程度。有的专业技术性极强,特别讲究“科班出身”。比如临床医学,没有经过本科阶段的训练,根本无法在后面来这个学科深造,可以说要是没能在本科学临床,那你这辈子都别想拿手术刀。同样地,建筑设计也特别讲究“童子功”;计算机专业编写程序的机操能力也不是其他专业练个把月就说来就来的。基本可以这么说,理工科专业都多少强调“本科基础”,完全学科不相近地改行,也要有双学位之类的经历支撑。然而,有的专业“专业壁垒”确实不高。这一点在文科类专业尤为明显。比如媒体行业基本接受文科各专业的学生;法硕的招生也没有本科专业的门槛限制;金融界行业研究员甚至鼓励招聘理工科背景的学生。所以,对于这一类专业,大家大可不必太在意学的是“汉语言文学”还是“传播学”,选一所好学校最要紧。而具体到专业的选择。考生和家长往往是不了解的,这时就有必要多做调研,不能轻信网络上的宣传,多跟身边知情的学生或从业者了解情况。特别是对于未来职业的工作单位、工作环境、收入水平、就业难度等都要全面了解。最后有一点容易被忽视的,那就是专业的学费。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有些专业的学费是偏高的,而且有些专业为学习需要还要购置器材等,都会是经济上的负担。城市:深的不只是套路最后聊一聊城市。城市对于学生成长有多大作用呢?可大可小。同样地,不分专业地谈城市差异,也是耍流氓。对于一些对于实习要求高、行业集聚度高的专业,城市非常重要,甚至会超过大学的重要性。比如财经、法律类的学生,京沪两地的各种实习资源、行业领军公司等等都多于其他城市几个数量级,很多二线城市大学的学生甚至在假期到京沪租房子找实习。再比如互联网行业,即使是BAT也会优先在北京招聘,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学生很可能要来北京面试。而对于一些以校内学习为主,不强调实习经历的学科,城市就没那么重要。比如在中科大学数学,那合肥就也挺好的。这时要考虑的,更多是大学的实力、距离家乡的远近等等。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大学所处的地域,往往和就业的地域是紧密联系的。在中国各个区域的用人单位都有自己对大学排序。除非是就读于排名前十的那些综合大学和行业顶尖高校,大学在跨地域就业上存在难度。比如云南大学在西南地区很有号召力,但是在东北地区就弱很多;一所西北的985高校学生在上海就业,也可能并不比上海当地的211高校更具竞争力。所以,城市的选择要结合自己未来的工作城市,这样会在就业时省去一些麻烦。当然,如果是决心读研深造或是出国留学,那么一所行业内知名度高的大学才是首选。那些二线城市,如武汉、南京、西安、成都、杭州等教育资源也十分丰富,如果不是对于实习有要求、强调城市平台的专业,那选择这些城市的985是要优于京沪的211的。而且有的城市的大学可以跨校选修双学位。特别提醒打算毕业后返乡工作的同学,一定要注意大学在自己家乡的知名度。比如一位广东考生准备毕业后在广州工作,那么在选择东北或是西北的高校时,就要注意他们在广州当地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大学就读的城市,是学生的第二故乡,也是学业乃至于事业的起点。路线下面来介绍一下一种科学的填报志愿的流程:(如图)首先,考生和家长务必了解的就是今年所在省份填报志愿和高校录取的政策,其中最重要的要搞清楚——“平行志愿or梯度志愿”(主要涉及是否录取非第一志愿院校)“专业志愿之间是否有分数级差”(涉及专业志愿的前后顺序)“目标高校对于单个分数的要求”(特别是个别要求某些单科成绩的专业)等等。同时还要获得目标高校的录取分数信息,包括在本省近3-5年的录取分数(能分专业更好)还包括在其他省份的录取分数(后面会说这样做的意义)。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确定自己属于哪一类考生。这里我们将考生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的考生,“职业导向型”,比如立志就是要学医,或者学会计、学建筑;另一种就是没有明确职业规划的考生,“大学导向型”。因为对于这两种考生的选择策略是截然不同的。对于志愿填报,总共考虑的因素包括大学、专业、城市和分数四个因素,好的志愿填报就是这四个因素的合理搭配。下面也是从这四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职业导向型”“职业导向型”,这个导向可以是自己给的,也可以是家里给的(但自己一定不能太讨厌)。对于这一类的考生,选择大学的空间其实就很有限了,反而很容易。先来普及一个背景,在中国的211高校组成中,有两类重要的成员,一种是创建于民国时期的老牌名校,还有一种就是计划经济时代各部委在建国初期创建的专业类大学。所以在每个行业,都有属于自己行业的老牌大学。举几个例子,政法类高校有传统的“五院四系”的说法,“五院”是: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四系”是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的法律系。如果立志政法行业,“五院四系”就是首要的选择范围之一。特别有意思的是,由于当年211高校的名额分配时,各行业是有名额限制的,所以这“五院”很多是“双非”,但这一点不影响它们的行业地位。同样地,建筑类也有“建筑老八校”的说法,是中国最早开设建筑学科的大学。包括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已并入重庆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已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也是立志学建筑同学的首选。在中国,很多行业都有自己的“圈内名校”,比如财经类公认的四大财经院校算是“黄埔嫡系”;军工类最认可的原国防科工委直属的7所军工类高校;医学类实力最强的还是原卫生部直属7所医科大学(大部分被合并);铁路系统最认可曾经直属过的9所交通院校;师范类最知名的还是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语言类专业也就只有几家外国语学校学科齐全。所以“职业导向型”的考生一定要对行业名校特别清楚,然后“量分而行”。“大学导向型”“大学导向型”考生应该是大多数。其实还是要先明确一下自己的大概意向,至少在地域、大学、专业这几三个变量上有所侧重。如果实在难以抉择,那就拿几份大学综合排名从上往下看吧。“大学导向型”选择大学,首先985要优先于211,这是本文笔者们的共识。985、211高校如何在教学资源、学科建设等优于其他高校,网上有很多介绍了,在这里就不细说了。在这里要请大家注意两点——第一,“本科高校”是一个人在社会竞争,特别是应届生竞争中,极其重要的身份标签。比如在很多高校招聘青年教师、研究员会明确要求本科毕业于985高校;中央部委选调生只有部分985高校才具备报考资格。所以,985、211高校的标签属性,可能在人生各阶段产生影响。第二,985、211高校毕竟是近20年前的事了,并不能完全代表当代高校的发展水平。一些985学校在近年来也出现了被势头强劲的211高校超越的情况,一定要具体分析。而对于上了一所985的一般专业的苦恼,考生们不要忘记,现在还有转专业。虽然在转专业的时候存在竞争,但是至少还有改变的机会。而且有条件的还可以修双学位等等。误区在这里有8个“坑”大家一定要注意:第一,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专业,或者说自己真的就那么讨厌它吗?很多老师都会说“兴趣是最重要的”,这句话不假,但是更多血淋淋的例子告诉我们,很多人的兴趣都是“伪兴趣”。有的人高中数学竞赛有名次,上大学换专业之后发现自己其实只是喜欢做数学题,并不是纯数学研究;有的人喜欢讨论国际大事,就报考“政治学”;更有甚者读了本《苏菲的世界》就觉得哲学是真爱,迷上《盗墓笔记》就觉得非学考古不可。这些都是“伪兴趣”。兴趣必须是当你系统得知了这个专业对应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等之后,对于这个职业的高度认同。爱好、偶像、特长,乃至于喜欢某一科的老师,都只是让你对关注于某一个行业的契机,千万别这么简单地认为那就是自己的true love。第二,对于一个专业的了解一定不能局限于院系介绍、学科建设那些新闻稿式的文字,多向了解情况的人咨询“干货”。可以这么说,任何的专业都是有社会价值的,都是值得考生选择的。但是,那是不是你的菜,不是用百度百科和院系官网来解决的。已经在大学就读的类似专业的大学生是个不错的选择,多想过来人咨询,能够知道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第三,找到心仪的大学和专业一定要深入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对于大学而言,很多大学合并了很多二流学科,如果就读到这种院校的专业那就很尴尬了。而不同高校即使专业名称相同,学科方向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是此前“铸造”、“锻造”、“焊接”三个专业的合称,有的高校侧重焊接,有的则可能连焊接方向都没有。再比如,某985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其实是从机电学院分离出来的。第四,一定不能靠颜值来选专业。对于高中生而言,很容易被一些听起来高大上的专业名称吸引。比如金融数学,融合了最吸睛的“金融”和最科学的“数学”,其实就是概率统计,和“数理金融”完全两码事。比如“地球科学”这么“高端得上天”的名字,在很多高校原来的名字是叫“地质勘探”。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看看专业介绍。第五,不要盯着行业金字塔尖的人选专业。在专业选择时,很多人都习惯于看这个专业的领军人物,用金钱名誉地位来衡量一番。但是,请务必注意,任何领域塔尖的人都是少数的。中国表演类院校每年招生几百人,但是能最终身价上亿的在全国都达不到一届一个。学习生物的大学生每个人都抱着“成为下一位施一公”的梦想,但是本科毕业后无机会深造、行业就业机会少而改行的并非少数。一个专业的就业好坏,一定要看行业一般水平的人的发展情况,不要总YY自己能上人生巅峰。有些名校的专业好就业并不是因为专业好,而是因为大学好。第六,在很多大学招生时都会拿出一些类似于本硕博连读、试点班、示范学院这样的“精英办学计划”,客观上也确实是在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很优秀。对于习惯了在考场上证明自己的高中生来说,这是很不错的一种选择,但同样也是诱惑。一定要密切关注培养模式和学科计划,同时必须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划。比如,某211高校的一示范学院本硕博试点班入学后签署协议必须在本校读研究生,而该校成绩优异的学生是可以保送清华大学的。第七,“相对平庸化”是大部分大学生将面临的大一局面。“相对平庸化”是指学生进入大学后,同班同学都是相同的水平,相对地不像高中时那么优秀。比如在清华,人人都要是全班第一,动辄就是市状元,不再有高中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了。因此,提醒想“转专业”的考生,采用“先进门再换房”的方式,选择相对录取分低的专业,再大一时通过“转专业”去心仪专业,这是一种策略。但是必须要注意在大学里同台竞争的同学的水平。不可否认,不同省份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第八,在大学和专业选择,一定注意一些极端条件。比如对于东北的考生,选择在南方读书,炎热的气候和当地的方言可能是一大挑战;选择离家不远万里的大学读书,路费对于一些家庭也是要考虑的因素。有一些专业,也是存在一些比较极端的就业环境,比如航海技术专业就业后跑远洋贸易,一年七八个月出海,是否可以接受。而有一些专业客观上还是存在对于性别的要求,比如地质、冶金、路桥工程等,女生的比例是很低的。最后,预祝走下青春战场的各位考生都能拿到最理想的录取通知书。

大故

阅卷老师告诉你:什么样的答卷是高分?(内附21个专题合辑!)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考研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相信不少童鞋都在思考,如何拿高分的问题。人大董晨宇老师在微博上的这席话或许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新传考研专业课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答案呢?我们,又该如何备考呢? 学姐找到复旦、人大等几位老师的观点。(截图来源于董老师公开发表的博文)我们期待这样的答卷中国人民大学 陈力丹2006年陈力丹老师在《新闻实践》上曾发表一篇名为《如何应对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生考试》的论文,在论文中陈力丹老师较为详细地给出了答题要求及案例(博士生刘洁的考博答卷)。报名参加新闻传播学硕士生、博士生考试的同学,都迫切希望了解考试时如何做答考题;而问每一位阅卷的老师,他们也只能告知,没有标准答案,阅卷时凭借的是一种对学生答卷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在多数情况下,参加阅卷的老师会有同感,因而才可能给出一个由几位老师共同签署的分数。这样说来,如何才能答得较好,显得很神秘。其实不然。为了说明如何做答最好的方法是拿出一份答得较好的卷子来看看。还有两个技术性的方面需要向她学习。第一,字迹清楚。字迹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字写得好看不好看并不重要,但是一定要写得清楚,字不要挤到一起,没有间隔。拿起刘宁洁的考卷,卷面很干净,还没有看具体的文字,就已经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有的考卷字迹潦草,所有的字都挤在一起,线条色调较浅较细,加上一些涂改和添加,看起来很吃力,即使做答的内容真有水平,这样的卷子还没有具体看,就已注定要比同样内容的卷子少几分印象分。第二,层次清晰。考试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回答问题,没有可能查找资料,全凭自己对知识的积累。因而,在动笔前,一定要把自己对问题已经拥有的知识调配好,胸有成竹才可能回答有序。不要把回答的内容挤在一个或两个自然段里。有意识地按照内容分段,分得相对多些,分得准确,本身就提供了不占篇幅的许多无声的信息。刘宁洁的回答且不说内容如何,单就清晰的回答层次和自然而然的较多的段落划分,就会赢得一些分数。我们不要简单模仿回答问题的模式,没有固定的回答问题的模式,每个人的风格不会相同。分数较高的卷子的共同特点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拥有面对问题迅速调配知识的分析能力。同时,卷面整洁、层次清晰,也是对考卷的共同要求。(文字摘录于【陈力丹.如何应对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生考试[J].新闻实践,2006(07):26-28.】)(刘洁博士答题内容) 华东政法大学 孙祥飞华东政法大学孙祥飞老师在其著作《新闻传播学热点专题80讲》书中说到:“研究生入学考试很少给外部提供试题答案。网上能够搜到的大部分都是网友在考试后通过各种搜索引擎拼起来的,很难说这种参考答案被挪到试卷上能得多少分。据本人得访谈和观察,许多学校在考试的专业课判分上有较大的主观性,一般竞争比较激烈的学校会考虑参考答案和阅卷者的主观判断,一些竞争不大激烈的学校则较为依赖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没有答案的试卷,阅卷老师都怎么打分,他们又在想什么呢?后续孙祥飞老师也给出答复:“笔者访谈了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辈,关于阅卷时的一些心态和倾向(主要是开放性题目)大体如下:(1)不是所有的学校都给出了参考答案。具体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有的学校给出答题的方向和角度(知识点),并给答题者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即假设一个题目常规的答案可能是三个知识点,答题时只回答了其中的两个,但还有的知识点虽然在参考答案中并没有提及,只要给出的这个答案是有道理的,并不会因此失分。二是部分学校并没有明确的参考答案,而是仿照高考作文或英语考试作文中的“分等级给分”的方式,即将答案根据知识点的完整性、逻辑思路、试卷反映出的知识面等分成若干等级进行判分,这样做是考虑到人的思路、思维的发散性,有助于学校挑选更优质的学生,同时也给阅卷者提供更为自主的空间。(2)在阅卷者看来,能得高分的标准是:第一,答题者给出的知识点是完备的,这样可以得到基础分;第二,答题者思路清晰,表述具有逻辑性,能够将各种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而不是一盘散沙: 第三,答题者能够给出让阅卷者眼前一亮的东西,比如我们讨论“虚拟现实”你能提到并且清晰地表述《完美的罪行》的核心观点来进行反思。(3)阅卷的时间和分工:一道论述题基本上几秒钟就能够给出分值,一篇评论也是如此;一般来说,阅卷时的老师一般采用如下分工:一个老师负责一门试卷;一个老师负责-种或 多种题型。此种分工可以避免不同的阅卷者因主观好恶针对同类的答案给出的分值差异太大。(文字摘录于2018版《新闻传播学热点专题80讲(下册)》)复旦大学邓建国“现在新闻传播研究生入学考试也被标准化了。阅卷时看到的多为标准化答案,各卷答案如出一辙,明显可看出考生背了同一本书。所以阅卷过程非常枯燥乏味。希望考生们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多关注和引入新知识,新理论,否则新闻传播学的路会越走越窄,直到穷途末路。”“一张考卷分简答题,论述题和操作题。其中论述题属主观题,考生发挥空间很大。新闻传播素来借鉴其他学科理论极多,内部传统也多样,所以对一个题目完全可以作多角度回答。但遗憾大量考生被培训机构标准化,答题变成了机械填充。我觉得,今后能超越现有答题方式,言有新意,言之成理的考生胜算较大”(文字摘录于微博@“传播学者邓建国”2018年1月25日公开发表的博文)简单说,好的答案是既基于夯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有新的案例、观点等创新点。这样的要求看似很难,也对大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如何应对呢?备考建议1.夯实基础从四位老师的言论来看,一份优秀的答卷必然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所以大家需要做到的是,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地记牢。对于书本上没有的内容,例如网络传播的相关专题,大家需要结合着学界最新、引用度较高的高质量论文整理出基础知识点,比如概念、定义、负面影响、积极影响、解决措施、发展变化等。如果这个时间点,你还没有准备好这些额外的专题,不妨直接参考下爱传播运营组准备的“21个专题易背诵、易理解的答题参考模板。”这个答题参考模板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答题模板”只是一个基础,完整的答题还得靠大家努力来扩充。我们希望各位童鞋可以基础这个参考模板之上,来添加更多你自己的思考痕迹。专题活动昨天刚结束,一路跟着打卡的童鞋相信已经收获到了完整的21份学习资料。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全体小编已经帮助大家整体好了所有专题,有合辑版本,也有单独版本,同时还有帮助大家提升各个专题的推荐阅读文献。无需转发,无需其他操作,私信任一小助手即可获取以上资料。2.一点点创新10年前,用5W逻辑方式回答考研真题,这可能在老师眼里是一份还不错的答案。现在如果用5W去答题,可能老师看了个框架就会直接给你一个一般分。因此,学会创新变得尤为重要,哪怕一点点也就够了。如何学会创新呢?简单来说,有如下两点:一方面,可以是寻找创新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多看一些权威期刊的高质量,揣摩论文中的行为思路,消化成自个肚子里的墨水。另一方面,学会多元化的思考方式。看到一个问题,不要老是想着正负面来思考,也可以尝试多角度思考,例如基于某一理论来应用解决该问题。这种能力其实也就是让你灵活的大脑调动知识快速分析问题的反映能力。综上,夯实的基础知识+一点点创新就能够让你与众不同、脱颖而出。编辑:羽生生主编:羽生生爱传播专注新传考研辅导多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

黄头发

法学专业怎么样,高考选哪些大学发展好?

法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查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法学专业的有关培养要求为: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二: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三: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治建设的趋势。四: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五:具有运用法学知识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法学的主要课程有法理学,中国法制学,外国法史学专业,逻辑学专业,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法讼法,民法总论专业,民法分论专业,商法专业,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总论。刑法分论。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公法专业,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法律英语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专业。法学专业整体酬薪,相比之下比其他行业要高些。能者多劳,拿律师来说,年平均收入在十万元左右,当然 律师事务所不同,以及资历深浅也直接关系到律师的收入。高的年薪能拿到三十万元,低的可能年薪只能拿到一万元左右。年轻的见习律师一个月可能只有一千元左右,资深律师一年赚到五百万元不成问题。而在企业做法律顾问的,也有着不菲的收入。法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做生意签订合同要懂合同法,与工作单位发生纠纷要懂得劳动法,另外,像研究犯罪问题的刑法,研究如何打官司的诉讼法。研究国家之间关系的国际法等,也都在法学的研究范围之内。在中国前几个的法学大学专业排名榜:法学大学评判A+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大学评判A的是:北京大学A、清华大学A、华东政法大学A、武汉大学A、西南政法大学A、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下重点解读一下五所法学专业代表性高校。第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是列入国家“双一流”拥有“985工程”国家重点创新基地和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有国家“211工程”重点项目以及综合性的法学实验实践教学中心。第二、北京大学。简称北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二一一工程,九八五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二十一世纪学术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北京大学是作为拥有国家法学一级重点学科的3所院校之一。我院通过双学位培养模式,并逐渐得到法律实务行业各界人士的高度认可,并且还不断的改革创新。北京大学创立于一八九八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一九一二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二零零零年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北京大学。第三、中国政法大学。由国家教育部直属,也是位列中国国家“双一流”、“211”“985工程”,当然,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四大主体学院之一,是国家最优秀的法学院之一,率先通过“全球法学院联盟”顶级认证的国家法学院。现拥有法学国家一级学科。也是作为法学院最高的学府,其中法律史学和行政法学在国内具有顶尖的学术和一流的科研教学水准。第四、清华大学。被定为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清华大学,由国家教育部直属,也是位列中国国家“211工程”、“985工程”。设有法学一级学科所涵盖的专业,并设有法律硕士项目和面向外国留学生的“中国法”硕士项目。第五、吉林大学。吉林大学简称吉大 ,位于吉林省会长春,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接管理的综合性研究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二一一工程,九八五工程,重点建设,入选珠峰计划,二零一一计划,一一一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全国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二十二所大学之一,是亚太国际教育协会,二十一世纪学术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的重要成员。吉林大学始建于一九四六年,一九五二年景院系调整成为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法学是在专业中难学的一个,但只要刻苦钻研就可以了,还要有社会经验丰富以及与法律社会化运用就可以了,改善自己的不足。但是就业情况几乎是所有学习法学的人所考虑的,只要努力有毅力就业问题就不需要考虑了。学习法学专业,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法学专业只要刻苦,去研究,去爱好这个专业是不难的。当你对法学感兴趣,学起来特别轻松,当然,也要有耐心的。第二、当然,一定要想好将来的目标和方向,选择好自己适合的职业,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自己的自身优势和能力去学好这个专业。法学律师这个职业就很好,所以一个好的律师是前途无量的。而且经济越发达,人们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现在律师的需求率就会更高,这个职业就相当的不错的,未来就业前景广阔。第三、法学专业的范围非常广泛,法学是一个门综合性的学业。当然,现在我们的法律意识特别强,需缺率也特别的高。所以,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竞争,但是,每个行业都需要人才,只要掌握这个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第四、法律专业就业率方向也挺多,而且也是有选择性的。律师事务所、考公务员、司法、法律顾问单位、或者其它职业,文案以及策划工作,这些动作都是不错的选择,所以说就业情况也是非常的广阔。而且公务员这些单位也是最好的选择,都是事业单位,公司待遇也是不错的。第五、所以专业选择很重要,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学习这个专业。要跟自己的兴趣,能力,要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相符合。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选错了也没事,因为就现在来讲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情况,路在我们脚下,还得看自己怎么走。

你爱他

第六届北京大学瑞林·环境法博士生全国学术会议召开

2019年10月19日至20日,第六届瑞林·环境法博士生全国学术会议在北京大学举行。本次学术会议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北京大学资源、能源与环境法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金瑞林教授环境法学发展基金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州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美国佩斯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海内外近二十所高校七十余名环境法学者、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此次会议围绕“环境法博士生的学术与成长:中外比较”这一主题展开,旨在加强不同院校间博士生培养方式和研究方法的交流,提高环境法学科建设与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胡静教授、吕梦醒讲师、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朱炳成博士、博士研究生王若谷、苏美玉和李哲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会议开幕式于10月19日上午举行,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梁忠主持。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资源、能源与环境法研究中心主任汪劲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随后的会议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求学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师生雅座”“玉不琢,不成器——论文篇”。第一单元“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求学篇”由各发言人就自身在国内外的求学经历,介绍本校环境法博士生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篇由北京大学博士后吴凯杰主持。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博士生王若谷作了题为“中国政法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博士生的学术成长”的主题报告。王若谷同学的报告简要地介绍了该所博士生的培养方案,从课程设置、学术训练、文献研读和论文发表四个方面展开。其后,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黄春潮作了题为“争做具有环境法特色的法学研究”的报告,介绍了清华大学具有综合性、交叉学科特色的培养方式和独特的ARI研究范式。美国佩斯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惠诗涵作了题为“通过利益相关方角色扮演模式培养环境法律人才的实践技能”的报告,分享了美国佩斯大学法学院环境法律技能课程的情况。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胡静教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巩固教授对三位同学的发言作了点评。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朱炳成博士主持了下篇的学术报告。在此环节,福州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王莉作了题为“福州大学环境法专业博士生培养概况”的报告,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吴凯杰介绍了美国环境法课程的内容结构与体系设计,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李斌锐介绍了澳门科技大学环境法学博士生的培养情况。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研究员何香柏博士、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讲师褚涓博士对三位同学的发言作了点评。在第二单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篇”,各位发言人就博士生期间的学术训练和文献研读进行介绍。上篇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梁忠主持,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章楚加作了题为“博士论文写作中的文献阅读技巧”的报告,复旦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程飞鸿作了题为“点与面:在复旦研习环境法的两个维度”的报告,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李若英以期刊编辑的视角对环境法博士生的学术训练进行报告。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胡静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吴凯博士作了点评。下篇由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章楚加博士主持,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讲师褚涓博士作了题为“环境法‘小白’的留学之旅”的报告,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梁忠作了题为“环境法博士生学术训练的自我反思”的报告,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博士生区树添就“环境法的学与思”发表了环境法学习和研究心得经验的报告。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讲师吕梦醒博士、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寇鑫博士作了点评。主题发言后,10月19日晚,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汪劲教授主持下,举办了第三单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师生雅座”的学术讲座。清华大学法学院吕忠梅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胡静教授和吕梦醒讲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巩固教授、何香柏研究员、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褚涓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吴凯博士、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寇鑫博士作为与谈人参会。全体参会博士后和博士研究生参与交流、研讨和学习。吕忠梅教授指出,合格的博士生应具备强烈的学术兴趣、坚定的学术毅力和系统的法律思维等条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博士生应当秉承循序渐进、低调务实的态度,不能一蹴而就。在第四单元“玉不琢,不成器——论文篇”中,发言人就自己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分享了写作和研究心得。上篇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吴凯博士主持,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讲师吕梦醒博士就荷兰法学博士培养模式与英语论文写作经验进行分享交流,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寇鑫博士就博士论文写作的时间规划与管理作了题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田时雨以“认真对待文献研究”一题进行了报告。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褚涓博士、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巩固教授作为评议人,对各位发言人的报告作了精彩的点评。下篇由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区树添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吴凯博士作了题为“环境法学论文写作的特征与程式”的报告,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朱炳成博士作了题为“环境法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与撰写”的报告,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博士研究生代安妮分享了在能源和环境法学科务实与多元的视角中学术与成长的经验与心得。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讲师吕梦醒博士、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研究员何香柏博士作了点评。主题报告结束后,汪劲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对本次学术会议进行总结,对各方来宾和为会议举办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员表达诚挚的谢意。本次会议圆满结束。(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 王若谷供稿)

秘鲁版

上海财经大学2020年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综合考核名单统计分析

2019年12月6日以来,上海财经大学的法学院、商学院、金融学院、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数学学院等6个学院陆续对外公示2020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综合考核名单。为了便于广大考生了上海财经大学2020年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情况,学术之路第一时间对上述6个学院公示的名单进行了如下统计分析。1.法学院最终确定53名同学通过初审,进入综合考核;商学院最终确定78名同学通过初审,进入综合考核;金融学院最终确定35名同学通过初审,进入综合考核;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最终确定61名同学通过初审,进入综合考核;经济学院最终确定50名同学通过初审,进入综合考核;数学学院最终确定8名同学通过初审,进入综合考核。即上述6个学院共计有285名考生进入综合考核。2.经统计,这285名考生中有一位考生未取得学士学位,年龄最大的考生为1996年6月就毕业的法学院考生。3.经统计,这285名考生中有170人属于2020年即将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即绝大多数考生属于应届毕业生。他们毕业的时间分布如下表所示。4.经统计,这285名考生研究生毕业于153所研究生培养院校,其中上海财经大学11人,南京财经大学7人,安徽财经大学6人。具体的分布如下表所示。5.经统计,这285名考生除了一位未取得学士学位的,其余284名考生本科毕业于195所院校,其中华东政法大学最多,为9人。具体的分布如下表所示。6.经统计,这285名考生本科、硕士毕业的院校共计来自全球264所院校。7.经统计,这285名考生共计报考26个专业,各个专业的报考人数如下表所示。以上就是上海财经大学6个学院2020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综合考核名单的统计分析。#考博#

苍梧以北

这十三所四非大学谁将在下一轮双一流大学评选中胜出

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ShanghaiTech University,简称上科大、ShanghaiTech)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13年9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正式建立。学校致力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科技解决方案及发挥思想库作用,积极投身高等教育改革、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努力建设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本科生培养遵循“宽口径、厚基础、小规模、国际化”的原则,突出“通(通识教育)、专(专业人才)、新(创新创业)”的特色,建立了由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个性化教育构成的本科培养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和标准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选用国际经典教材;所有本科生必修数、理、化、生、信息,打下坚实理工科基础;加强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科技文明教育,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学校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导师,在学习生活、创新实践、生涯规划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指导。重点专业:生物科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南方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南科大”,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深圳市创办的一所创新型大学,目标是迅速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成中国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南科大以理学、工学学科为主,兼具部分特色人文社会学科与经济、管理等学科。2010年12月,教育部同意筹建南方科技大学。2012年4月,教育部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并赋予学校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2018年5月,南方科技大学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成为国内最快获得博士授权单位的高校。在本科教学方面,学校坚持“拓宽(专业)口径、强化(学科)基础、鼓励(学科)交叉、多次选择(专业)”的原则,让学生掌握学术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具有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学生接触学科(领域)前沿研究成果及参与某学科领域前沿研究搭建平台。本科人才培养采取“2+2”培养模式,即大学第一、二学年不分专业,实行通修通识教学,强化学科基础和人文知识,大学第三年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发展要求选择主修专业。南方科技大学以学分制、导师制、书院制为基础,以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小班化、国际化为特色,通过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重点学科: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金融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北京市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已故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校长。学校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免疫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7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排名,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学科前1‰。首都医科大学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免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口腔生物医学、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首都医科大学在独立医学院校中排名一直是第一名,在与综合类大学进行竞争排名时也不遑多让,稳居全国前十。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友谊医院消化内科、泌尿外科;朝阳医院呼吸内科;安贞医院的心内科、心外科;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学科都是全国顶级学科。首医在北京地区及北方的名气还是挺响的,就业压力不大,尤其是王牌专业毕业的学生。重点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公共卫生与语言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外科学(神外)、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神经生物学、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心血管病)、神经病学、儿科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内科学(消化系病)、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中国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中医眼科学、中医心病学、中医脾胃学、中医肿瘤学、中医皮肤病学、针灸学、中医传染病学(培育)、中医疮疡病学、中医急症学、临床中医学、中医络病学(培育)、中医传染病学(培育)、中医神志病学(培育)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全科医学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生物学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口腔临床医学,口腔基础医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心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建立的,创办于1962年。1964年6月定名为北京语言学院,1974年毛泽东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1996年6月更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校名简化为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教育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雄厚。重点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国家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北京市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对外汉语、汉语言、英语、汉语言文学、日语、阿拉伯语、法语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在圣约翰大学旧址成立华东政法学院。1958年,学校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销;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复校。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校是上海市管理的高校。重点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法学、公共管理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司法鉴定、知识产权、法政治学、社会法学、公安法学、法律方法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法学、侦查学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简称“东财”,坐落于辽宁省大连市,是财政部、教育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重点建设的高校,是一所突出经济学、管理学优势和特色,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大学,是国内首家参与并获得“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的高校,是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是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韩国政府资助留学就业项目、孔子学院奖学金的接受院校之一。东财前身是1952年10月开始组建的东北财经学院;1985年更名为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东北财经大学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2012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成为省部共建大学;2012年8月,东北财经大学成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主要参与高校;2017年11月,东财成为财经类一流学科建设联盟创始成员。重点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 [9]一级学科博士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财政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学、数量经济学(培育)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财政学、统计学、税务、保险学、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曾为诞生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开办培训班;五十年代首创侧重外国当代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完成从单纯外语专业向复合型涉外专业的转型。简称“国关”,地处北京市西郊风景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是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的全国重点大学。重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北京市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传播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北京市市级重点学科(1个):国际政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简称“首经贸”,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各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多科性财经类大学,为北京市属重点大学、京港大学联盟成员,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前身为创建于1956年的北京经济学院和创建于1958年的北京市财政贸易干部学校。1995年3月,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合并、组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重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劳动经济学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统计学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原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建立于1960年,由原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外贸外语系、上海海关学校、上海干部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原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商务部前身)直属本科高校。1962年、1972年两次撤校并入原上海外国语学院,1964年、1978年两次恢复办学。1986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4年,学校划归上海市人民政府管理。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9年,学校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选定的世界首批、中国唯一的世界贸易组织教席院校。2013年,学校更名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市一流学科(1个):应用经济学上海市重点学科(5个):国际贸易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金融学、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上海市高原学科(2个):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金融学、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大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院校,其前身为1931年11月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学校是唯一以学校名义走完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并在长征中继续办学的院校,也是中国最早进行西医学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校之一。1940年在延安,由毛泽东同志提议正式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8年接收原国立沈阳医学院(1911年建立),1949年接管合并原私立辽宁医学院(1883年建立)。学校是原国家卫生部部属高校,2000年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辽宁省沈阳市,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高校,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成为“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重点学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校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一所“部委省”共建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科建设: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医学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在全国独立医科院校中排名第二。拥有5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5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总体排名位居全省高校第3、全国第64。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Yanshan University)简称“燕大”,坐落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四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 ,河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195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系及相关专业成建制迁至工业重镇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组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1960年独立办学,定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成为原机械工业部直属高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5年至1997年学校整体南迁秦皇岛市。199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燕山大学。1998年,由原机械工业部划转到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管理为主。2000年,河北轻工业管理学校并入燕山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昆明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昆工”,坐落于云南省省会昆明市,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是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实施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为首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六所高校之一,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依托高校建立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2所高校之一。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54年(甲午年),时名为昆明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1999年原昆明理工大学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12月28日,云南省分析测试中心成建制并入昆明理工大学。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冶金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筑学、环境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博士后流动站:冶金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 等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力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学、系统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工程博士:能源与环保(领域方向:冶金工程、 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