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中国核电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在建项目容量保持全球领先「组图」飞蝇钓

2020年中国核电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在建项目容量保持全球领先「组图」

核电装机规模逐年增加核电是高效、清洁、安全和经济的能源,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和供应能力强等许多优点。发展核电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缓解环境污染和保证能源安全的需要。近年来,我国核电装机规模不断增加,截至2019年底,我国运行核电机组达到47台,总装机容量为4875万千瓦,仅次于美国和法国,位列全球第三。2019年我国有三台核电机组投入商运营,分别为海阳核电2号,阳江核电6号和台山核电2号。2019年核电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2.42%。发电量大幅增长随着我国核电项目陆续完工投产,核电应用进一步推广,我国核电发电量保持增长的趋势。2019年,我国核能发电量为3481.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09%。2020年1-7月中国核能发电量产量为204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虽然发电量持续增长,但核电在整个发电总量中的占比仍然较低,2019年发电量占比仅有4.88%的比重,距离全球平均水平仍有差距。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13台,总装机容量1387.1万千瓦,在建机组装机容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核电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今未珠曰

2020年中国核电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预测 有序稳妥推进核电建设「组图」

进入2020年,“十三五”即将迎来尾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显著增强,我国能源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序稳妥推进核电建设仍然是我国的基本战略,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是全面进入清洁能源时代的必然选择。中国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发展核电。而审批的重启使行业迎来复苏,未来核电建设将加快,市场前景广阔。核电行业发展现状 核电站事故导致发展受限——核电电源工程投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波动下跌 但发电量稳健上升国家多项政策如《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及《“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等为我国核电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其中《“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力争达到5800万千瓦,新开工机组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在政策指引下,我国核电建设稳步推进。受到福岛核电站等事故的影响,我国核电建设虽然处在高速发展期,但是保持着以“稳”为主的基调,新开工机组数量较少,核电工程投资额有所下滑。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全国主要核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259亿元,同比下降0.4%。虽然近年来受国家核电批复减少以及新建投资额的降低的影响,我国核电主要企业电源项目在建规模有所缩小,但是随着项目的完工,我国核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发电量同步提高。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全国核电发电量29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3.6个百分点。——2020年在运核电机组已达48台 在建核电机组14台根据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称,中国已跻身世界核电大国行列,成功实现了由“二代”向“三代”的技术跨越,形成了涵盖铀资源开发、核燃料供应、工程设计与研发、运行维护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等完整先进的核电产业链和保障能力。截至2019年底,中国在运核电机组共47台,分别位于8个沿海省份的13个核电基地中,运行装机容量达到4875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三,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2.5%左右。截止2020年9月底,中国在运核电机组48台,总装机容量4988万千瓦。根据中电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16台,装机容量1754.5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一。而截止到2020年9月底,在建核电机组14台,总装机容量1553万千瓦。核电行业前景趋势 2035年在运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合计将达到2亿千瓦进入2020年,“十三五”即将迎来尾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显著增强,我国能源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能源生产不断攻坚克难,实现跨越式发展,能源消费不断提高水平,实现历史性改善。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说表示,有序稳妥推进核电建设仍然是我国的基本战略,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是全面进入清洁能源时代的必然选择。中国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发展核电。而审批的重启使行业迎来复苏,未来核电建设将加快,市场前景广阔。此外,中国核能发展报告蓝皮书首席专家王毅韧表示,近10年来,核电发电量持续增长,为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和节能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预计2020年底,我国在运核电机组51台(不含台湾地区),总装机容量5200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17台以上,装机容量1900万千瓦以上;到2025年,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到2035年,在运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合计将达到2亿千瓦。在“十四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中,核能在我国清洁低碳能源系统中的定位将更加明确,作用将更加凸显。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核电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暗之中

2020年全球核电行业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 北美带领全球发展但将被亚洲超越

核电利用铀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在核裂变过程中,中子撞击铀原子核,发生受控的链式反应,产生热能,生成蒸汽,从而推动汽轮机运转,产生电力。从全球范围来看,北美地区的发展最为先进,但亚洲地区的在建机组一旦完成将超过北美地区成为全球领军地区。全球在运核电机组数量波动上升 但装机容量较为稳健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新建核电机组主要位于欧洲和北美地区。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亚洲、中东欧成为新建核电机组的主要地区。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估计,核电使用量将于未来20年内继续增长,且未来大部分核电装机容量增长预计来自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显示,2000-2019年全球在运核电核电机组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2019年全球共有核电机组456台,较2018年的457台下跌1台。从在运装机容量来看,自2000年起,在运装机容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近年来上升趋势明显。在2019年,全球在运装机容量达到了402GW,与2018年持平。北美核电发展全球第一 但东亚地区发展迅速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显示,北美地区的在运装机容量达到了110.71GW,占比28.37%;其次是欧洲的西部地区,在运装机容量达到了106.31GW,占比27.24%;第三是东亚地区,在运装机容量达到了104.21GW,占比26.71%。从在建装机容量来看,东亚地区的在建装机容量第一,达到了21.18GW;其次是亚洲的中东和南部地区,在建装机容量达到了15.37GW;再者是中欧和东欧地区,在建装机容量达到了10.81GW。整体来看,目前北美地区的核电发展较好,但东亚地区的发展不容小视。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显示。美国的在运装机容量达到了110.71GW,占比24.37%;其次是法国,在运装机容量达到了61.37GW,占比15.65%;第三是中国,在运装机容量达到了46.52GW,占比11.86%。从在建装机容量来看,中国的在建装机容量第一,达到了11.81GW;其次是韩国,在建装机容量达到了5.36GW;再者是日本,在建装机容量达到了3.46GW。整体来看,美国的核电发展较好,但中国后驱直上追击美国。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显示,美国的核电机组有94台,占比21.22%;其次是法国,核电机组数量达到了56台,占比12.64%;第三是中国,电机组数量达到了49台,占比11.06%。从在建核电机组数量来看,中国的在建核电机组数量第一,达到了12台;其次是印度,在建核电机组数量达到了7台;再者是韩国,在建核电机组数量达到了4台。目前,全球核电行业的主要堆型共分为4大类,分别是轻水堆、重水堆、石墨堆和快堆。其中,轻水堆分为压水堆和沸水堆;石墨堆分为石墨气冷堆和石墨水冷堆。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显示,2019年,以压水堆PWR反应的核电机组有304台,发电量达到了1927TWh;其次是以沸水堆反应的在运核电机组有72台,发电量达到了382TWh;再者是以重水堆反应的在运核电机组有49台,发电量达到了16TWh。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核电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皆坐

2019年中国核电行业市场分析:行业将迎来复苏年核电设备国产化率已超85%

国家核安全局批准核电相关项目明显有所提速进入4月份,国家核安全局批准核电相关项目明显有所提速。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消息,国家核安全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对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提交的台山核电厂1、2号机组运行许可证申请书及其相关文件进行了审查,认为该申请是可以接受的,决定颁发台山核电厂1、2号机组运行许可证。其中,根据许可证内容,台山核电厂1号机组有效期限至2058年4月9日,台山核电厂2号机组有效期限为自首次装料之日起40年。与此同时,今年4月以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了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提交的《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厂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质量保证大纲(设计与建造阶段)》《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厂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质量保证大纲(调试阶段)》。此外,国家核安全局还批准了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提交的《福建福清核电厂5、6号机组调试大纲》。近期核电板块持续活跃核电行业有望迎来复苏之年据了解,自2015年核准8台新建核电机组后,我国核电行业经历了三年多的“零审批”状态。但在4月1日召开的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透露,“中国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发展核电,今年会有核电项目陆续开工建设”。这也被业内视为核电“重启”的信号,核电行业有望迎来复苏之年。核电“重启”背后是广阔的市场。按照此前国家提出的核电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国核电将投产约3000万千瓦、开工3000万千瓦以上,2020年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以此预计,每年将要开工6-8台核电机组。若以每台投资100亿-200亿元计算,投资规模可达千亿元。从1991年首座核电站投入运行至今,中国内地目前在运核电机组38台,规模位列世界第四,在建核电机组规模位列世界第一,核电在中国已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时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核电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核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1082万千瓦,2011-2013年,受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影响,全球核电建设陷入消沉期。2014年,受殃及而沉寂许久的中国核电因国家能源局一纸《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再次释放出重启,甚至加速发展的信号。2014-2016年我国核电建设快速发展,装机容量不断增加。到了2016年我国核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363万千瓦。截止至2017年,我国电力消纳能力不足,核电建设放缓,核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581万千瓦。进入2018年底,我国在运核电机组共44台,运行装机容量达到4464.516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三(不含中国台湾地区核电信息)。2010-2018年我国核电累计装机容量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在核电发电量方面,2010-2017年,我国核电发电量不断增长。截止至2017年全国累计发电量为62758.20亿千瓦时,商运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2474.69亿千瓦时,与燃煤发电相比,核能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7646.79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0034.6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65.00万吨,减少排放氮氧化物56.59万吨。进入2018年底,2018年1~12月全国商运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2865.11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4.22%。44台商运核电机组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核能累计发电量为2865.11亿千瓦时,比2017年同期上升了15.78%。累计上网电量为2688.08亿千瓦时,比2017年同期上升了16.04%。1~12月,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7499.22小时,设备平均利用率为85.61%。2010-2018年我国核电发电量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9)》表示,到2030年我国核电发电量有望超过美国和其他国家,到2035年发电量占比将从目前的4.22%上升到10%。以此测算,业内人士表示,考虑到中国核电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完全可以满足核电发展需要,预计2035年前后中国核电装机规模可达1.5亿千瓦左右,核电在中国清洁低碳能源构成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按照《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目标,中国需要在2019至2020年开工建设30台单机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总投资有望高达6000亿元人民币。有券商分析师表示,核电由于发电的稳定性,经济性和清洁环保等优点将成为替代“煤电”的最理想电源。未来五到十年我国将迎来核电投资的黄金期。核电设备国产化率高达85%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统计,2018年以来,我国三代核电机组投运新增数量明显,AP1000三门核电站1、2号机组,AP1000海阳核电站1、2号机组以及EPR台山核电站1号机组。这意味着,随着三代技术首批依托项目陆续建成,系统设计、关键设备制造、施工制造、调试等各阶段的技术、工艺流程均得到验证和固化,为后续三代核电的关键设备国产化、标准化以及批量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我国核电发展壮大,一批核电配套的装备和零部件生产企业成长起来,它们掌握了核岛和常规岛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核心技术,国内核电装备制造业产品供应链全面覆盖我国国内建设的各类核电堆型,形成了以中国一重、中国二重和上重铸锻为产业龙头的大型铸锻件制造基地,以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和哈电集团为产业龙头的核电设备制造基地,以沈阳鼓风机集团、中核苏阀和大连大高阀门为代表的核级泵阀制造基地,核电装备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30年的积累,我国核电设备制造商的设计与制造能力明显提升,关键设备的国产化能力提高,为下一步核电技术降本提供空间。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咸春宇表示“华龙一号”充分依托成熟的国内核电装备制造体系和能力,采用经验证的成熟技术,实现了集成创新。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管道及波动管、主泵、汽轮机等主要关键设备已实现国产化,设备国产化率达90%。今年1月份,哈电锅炉自主研制的百万千瓦等级核电VVER压水堆机组单体式除氧器、高压加热器,解决了百万千瓦核电机组除氧设备国产化的难题,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壁垒,为“华龙一号”“CAP1400”等大型核电机组国产化研制奠定基础而未来,随着核电重启后,核电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将更受关注。有研报称,单台核电机组投资约200亿元,其中对应设备投资约100亿元,按照每年6-8台核电机组估算,预计未来年均核电设备市场规模600-800亿元。建议关注核电主管道、核电阀门、核电主泵泵壳及核级屏蔽材料等细分领域龙头个股。另外,核电设备国产化率高是我国核产业链的主要特征,当前国产化率已达到85%以上,主泵、DCS、重要阀门等长期依赖进口的设备已逐步实现国产化。核电设备占总投资中比重约为50%,并且由于核设备制造资质的限制,已拥有核设备制造能力和市场业绩的厂商拥有非常强的护城河,表现为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和非常高的利润率,核一级设备制造商毛利率通常可达40%以上。

不对称

核能行业深度报告: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未来能源增量的主力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一、核电行业现状与展望1.1. 全球在运行、在建以及计划建设反应堆数量概况根据IAEA 公布的数据,截止 2018 年底,在全球仍有 450 座核反应堆在正常工作,55 座新反应堆在建设中。而纵观整个 2019 年,有 6 座反应堆开始运行, 新增核电机组的国家有俄罗斯(三座)、中国(两座)以及韩国(一座)。2010- 2019 年,总共有 63 座反应堆投入运行,其中中国占 59%(37 座);同时期关停的 55 座反应堆则无一来自于中国。在中国以外,全球的反应堆总量持续减少,十年间共有 26 座反应堆并网,比同时期关停的数量(55)少了 29 座。目前在建反应堆的数量为 49 座,继 2013 年的 68 座以来,这个数字已经连续六年下降或者较前一年不变。中国的核反应堆建设审批在 2016 年至 2019 年三年间曾暂停,导致目前的进度远远没有达到 2016-2020 五年规划的水平。目前全国装机总容量为 45.5GW, 在建的总量为 12.5GW 左右;而当初制定的目标位 2020 年达到 58GW 并且有30GW 在建。但自 2019 年国务院重新批准核电站建设以后,中国核电站审批有望加速。1.2. 压水堆仍是目前主流机型自从核电站问世以来,在实际应用上成熟的发电堆主要有以下三种:轻水堆、重水堆和石墨气冷堆。它们相应地被用到三种不同的核电站中,形成了现代核发电的主体。热中子堆中的大多数是用轻水慢化和冷却的所谓轻水堆。轻水堆又分为压水堆和沸水堆。压水堆核电站使用轻水作为冷却剂和慢化剂。主要由核蒸汽供应系统(即一回路系统)、汽轮发电机系统(即二回路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冷却剂在堆芯吸收核燃料裂变释放的热能后,通过蒸汽发生器再把热量传递给二回路产生蒸汽,然后进入汽轮机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截止 2018 年底,全球共有 451 座核反应堆在运营,其中压水堆(PWR)占到了66%,轻水石墨堆(LWGR)则是俄罗斯独有的老旧机型(切尔诺贝利正是该堆型)。而目前在建的 55 座反应堆中 PWR 更是占到了 82%,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唯一一座在建的高温气冷堆(HTGR)将是中国研发第四代核反应堆的试验机型。1.3. 二代反应堆迎来更新换代,三代机型将成为主力通过对 171 座永久关停反应堆的寿命进行统计,目前在运行的以第二代为主的核反应堆的平均寿命在 24 年左右(建造时预计使用时间为 30 年)。剔除掉因为政策或意外事故等原因退役的核电站,大多数反应堆的商业运行时间在 20-40 年之间,最长的为美国的 US-219,自 1969 年投入商业运行至 2018 年退役,总共运行了 49 年。而通过对目前在运行的反应堆的在役时长进行统计,可以看到高达 202 座反应堆的运行时间在 30-39 年之间,超过 40 年的更是达到了93 座,这些反应堆的更新换代势在必行。虽然第二代核电反应堆证明了核电在经济性上可以和其他能源相竞争,但是在经历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和美国三哩岛事故以后,各国对于核电的应用显得更加保守,而具有更高安全性的第三代反应堆则是提供了解决方案。三代堆面临的问题主要来源于成本方面,无论是在芬兰建设的 EPR 还是在美国本土建设的 AP1000,都先后由于超支等问题被延期或者叫停。目前国际上最主流的机型为俄罗斯的第三代 VVER,其占据了大部分国际市场。而我国的中核与中广核联合推出的华龙一号,拥有着更低的成本,可以保持在 2500 美元/kw 以内,远低于 AP1000 的 6200 美元/kw、EPR 和VVER 的 4000 美元/kw。1.4. 一次能源结构中,火电占比收缩明显,核电空间大成长可期自 2010 年至 2018 年,中国火力发电占比从 71%降至 60%,同期美国电力净发电量中煤炭的占比从 37降至 27,但是在这段时间受到福岛核电站事故影响, 核能的占比却变化不大。在美国发电量占比增长明显的是天然气,虽然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但是发电成本却相当高,接近煤炭的两倍,因此预计不会成为国际市场中,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同核电形成竞争的主力。值得关注的是风能在美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从 3.48升至 6.53,从 140.82 亿千瓦时增至近翻倍的的 272.67 亿千瓦时,太阳能更是激增 15 倍。在未来,以风能、太阳能光伏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将与核能形成激烈竞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与核能对比,太 阳能和风能的劣势主要在于其发电量不稳定,并且输电困难,再加上更高的储 电成本以及对于环境的更高要求,其很难威胁到大规模发电需求下核电的地位。尽管除了美国,德国、比利时以及 70%以上电力依托于核电的法国都在鼓励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但是相对于太阳能和风能对于环境的要求和不稳定的电力输 出,核能对于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家而言仍然将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国 际市场也相当广阔。如果能在最新的第三代核反应堆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安全性、提高经济性,核电的前路仍然可期。二、各国对于发展核电的态度2.1. 主要核电技术出口国目前拥有全球领先的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为中国、俄罗斯、法国、美国和韩国。其中中国和俄罗斯政府对于核电体现出支持的态度,都公布了各自大力发展核电的计划,因此其第三代机型即使只是在国内也拥有广阔的市场。作为传统的核电大国,法国的核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常年在 70%以上,但是由于其第三代核电技术的高成本以及国内的政策态度,法国决定将逐步降低核电的占比。美国则是目前拥有核反应堆最多的国家,AP1000 在其国内的建设却不及预期,主要也是由于该核反应堆较高的成本导致。韩国在李明博时代曾提出出口80 台机组的计划,但随着坚决反核的文在寅的上台和一系列反腐措施,该计划也无疾而终,包括阿联酋在内的海外市场将流入其他几个核电出口大国。2.2. 其他国家2.2.1. 计划继续发展核电的国家目前正在运行核电的国家共有 30 个,其中有十三个国家正在继续新建或计划反应堆,除了以上提到的中国、俄罗斯和美国,还包括了阿根廷、匈牙利、巴西、芬兰、印度、日本、巴基斯坦、斯洛伐克、乌克兰和英国。2.2.2. 准备启动核电的国家目前包括阿联酋、白俄罗斯、孟加拉国、土耳其以及埃及在内的国家都开始了各自的核电厂建设。沙特阿拉伯将于今年(2020 年)完成一座小型模块堆的建造,并与 2021 年开始建造第一座大型核电厂。约旦公布了双轨核电计划,计划在 2030 年后建造 1000 兆瓦的大型压水堆。2018 年底,乌兹别克斯坦与俄罗斯联邦签署了第一座总装机容量达到 2400 兆瓦的双机组和电厂协议。尼日尼亚则会通过 BOT 的方式建设四座反应堆,第一台机组于 2027 年投入运行。2.2.3. 逐步减少核电的国家2011 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以后,联邦德国政府决定加快告别核电技术,计划在2022 年前关闭所有核电站,截止 2018 年底,德国核电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已由 2020 年的 39.6%下降到了 11.7%。取而代之的是可再生能源,在这个区间内跃升至 40%左右。比利时政府于 2018 年 3 月 30 日批准一项新的“能源协议”,维持了之前到2025 年逐步弃核的政策。2025 年比利时将关闭全部 7 台在运核电机组,新战略鼓励投资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海上风力风电以弥补缺口。三、中国自主的三代核电品牌华龙一号3.1. 华龙一号的发展历程华龙一号(HPR1000)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和中国广核集团共同开发,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其设计采用先进的安全设计理念与技术,具有创新性的设计特征,满足最新的安全要求和国际上第三代核电的用户要求。我国自主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研发,从 CNP1000 型号研发起步,历经 CNP1000、CP1000、ACP1000 再到华龙一号,不断提升安全与技术性能指标,至完成华龙一号型号研发,经历了近 20 年的历程。2011 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新建核电厂的核安全标准更加严格,第三代核电厂成为当今世界核电发展的主流技术。当时国内三代核电技术型号研发尚处于技术跟踪阶段,并未开展实质性的研究。而国际上已有 EPR、AP1000、VVER 等三代核电型号技术,且 AP1000 首堆已在国内开展工程建设。由于 AP1000 为美国西屋公司技术,国内引进消化吸收, 知识产权为美方所有,对核电的出口造成一定的限制,并影响我国核电的国际 话语权。在华龙一号的研发过程中,以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核动力院为主, 联合国外包括法、美、意、奥等 14 家国际组织及机构,国内 75 家高校、科研机构、设备制造厂共同参与,协作完成了共计 179 项研发工作。通过广泛利用社会研发资源,极大地加快了华龙一号的研发进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视察指导工作时强调:“我们的高铁在世界上已有口碑,接下来要推出更高水平的核电,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应有的位置。”作为“中国制造”的代表,华龙一号具备独立出口条件,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展现了相当的竞争实力。为了防止中核集团与中广核集团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国家能源局对二者的市场进行了初步划分:中广核进入英国、东欧、东南亚市场,而中核则耕耘阿根廷、非洲、西亚、南亚。在未来,二者的加速融合是整体的大趋势,在技术整合以后,华龙一号作为一个整体的品牌将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劲的优势。3.2. 反应堆设计3.2.1. 堆芯设计核心参数华龙一号(中核版本)的堆芯由 177 个 AFA3G 燃料组件构成,堆芯活性段高度(冷态)为 365.76cm,等效直径为 322.8cm,运行模式为 Mode-G;反应堆输出热功率为 3050MW(中广核版本为 3150MW)。对应的线功率密度为 173.8 W/cm。相较于传统二代加百万千瓦堆型,HPR1000 反应堆在提高总功率输出的同时降低了线功率密度,增加了堆芯安全裕量。HPR1000 反应堆堆芯核设计采用了最新的能源标准 NB/T20057.1-2012,不仅满足国家相关的法规 HAF102、HAD102 和核工业行业标准 EJ318-1992,也满足相关的国际标准IAEA SSR2/1。本设计从燃料管理、反应性系数、反应性控制、功率分布控制等各方面确定了HPR1000 反应堆堆芯核设计方案。燃料管理策略采用当前国际主流的 18 个月换料方案,核电厂可利用率超过 90%。组件中布置固体可燃毒物,不仅可以展平功率分布而且还可以降低堆芯硼浓度以确保慢化剂温度系数为负。堆芯具备固有负反馈效应。HPR1000 反应堆采用 2 套独立的反应性控制系统——控制棒控制系统和可溶硼控制系统。对于较缓慢的反应性变化,反应性控制是通过可溶硼浓度的变化实现的。而对于快速的反应性变化,控制棒控制系统可以提供所需的反应性要求。HPR1000 反应堆堆芯的功率分布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的组合以及各种不确定性,满足各类工况的设计准则要求。径向和方位角功率振荡是自阻尼的。对于轴向功率振荡,控制棒具备足够的控制能力。另外堆芯还配置了基于固定式自给能中子探测器的堆芯测量系统,对于堆芯的三维功率分布实施在线连续监测。3.2.2. 华龙一号的设计特点1. 经济性2. 灵活性3.2.3. 安全性设计中核集团的华龙一号安全系统设计创新性地采用了能动加非能动的设计理念(中广核则采用三套非能动装置)。能动安全系统是高效、成熟、可靠的,且已经过充分工程验证的,而非能动安全系统可有效应对动力源丧失,以非能动安全系统作为能动安全系统的补充,可在保证技术成熟性的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大幅提高安全性。以能动和非能动的方式实现应急堆芯冷却、堆芯余热导出、安全壳热量排出和熔融物压力容器内滞留等功能,非能动系统作为能动系统的备用措施以多样化的形式确保电厂安全。华龙一号主要安全系统的原理见下图。其中能动安全系统均为在成熟技术基础上继承发展,进行了充分的系统设计优化。“华龙一号 ”典型的非能动系统主要包括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和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堆腔注水冷却系统。作为新设计的系统,验证其有效性是必不可少的,针对上述三个系统,均开展了实验研究,以证明其在特定的事故工况下能够发挥其既定功能。3.3. 各项参数对标 AP-1000,性价比更优3.3.1. 安全性难分伯仲从安全性角度衡量,两种机型难分优劣。美国原子能研究委员会(NRC)对反应堆堆芯损伤频率(CDF)的要求是 1×10-4 堆年,美国核电用户要求文件(URD)为 1×10-5 堆年,目前的在役核电厂大约为 5×10-5 堆年,AP1000 的 CDF 为5.08×10-7 堆年,华龙一号的 CDF 值低于 1×10-6 堆年,均远远上述可参考值; NRC 对大量放射性释放频率(LRF)要求的目标值为 1×10-6 堆年(运行电厂允许 1×10-5 堆年),URD 为 1×10-6 堆年,在役核电厂为 1×10-6 堆年~9× 10-6 堆年,AP1000 的 LRF 为 5.94×10-8 堆年,华龙一号的 LRF 低于 1×10-7 堆年,同样大幅低于可参考值。此外,两种机型设计基准地震地面水平加速度均达到 0.3g。AP1000 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后,事故工况下 72 小时内操纵员可不采取任何手动动作,72 小时后也仅需少量的厂外援助。这大大减少了人因错误,而这种错误是造成核电厂事故的重要原因。华龙一号采用 177 组 12 英尺燃料组件,配备实体隔离的三个安全系列,采用了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安全措施,大幅度提高了应对内外部灾害的能力,事故工况下 30 分钟内操纵员可不采取任何手动动作,经优化后不干预时间也可延长至 72 小时。3.3.2. 华龙一号经济性领先经济性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从以往经验看,俄罗斯的 VVER、韩国的 APR1400 在国际竞争中胜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造价相对较低。韩国的阿联酋核电项目(APR1400)价格 200 亿美元,固定价比投资约为 3500 美元/千瓦。而法国 AREVA、美国 GE、西屋等一些老牌 NSSS 供应商在竞争中失利,也往往是因为造价过高。美国本土建设的AP1000 成本高昂,例如,佐治亚州 Vogtle 核电项目比投资为 6360 美元/kW;法国弗拉芒维尔 3 号机组总投资 60 亿欧元,固定价比投资为 5200 美元/kW;英国计划 2025 年建成 2500 万千瓦新的核电机组,估计新建核电总投资 1100 亿英镑(1700 亿美元),估算综合比投资 6800美元/kW。而把目光投向国内建设的项目,由于在安全性方面增加了大量额外成本, AP1000 和华龙一号的比投资均要高于二代及二代加的核技术,但未来有较大的下降空间。根据中国核电在建项目的信息比较,AP1000 的首堆项目三门 1 期总投资 408 亿元,由于进度一再拖延目前总投资已达 440 亿元以上,比投资17600 元/kW,华龙一号的首堆项目福清 3 期总投资 377 亿元,比投资 16400 元/kW,成本依然低于 AP1000,其他在建的二代项目比投资约 13000 元/kW。华龙一号的设计立足于我国已有核电工业基础,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生产运营都具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特别是设备制造方面,国内完全具备相应的供货能力和设备产能。据测算,华龙一号首两台机组国产化率将超过 85%,基础造价比投资每千瓦低于 2500 美元,与国际上在建的包括美国 AP1000 在内的其他三代核电机组相比有相当的竞争力,实现系列化以后设备国产化率可高于95%,成本进一步下降空间巨大。3.3.3. AP1000 推进持续低于预期,华龙一号潜力巨大2007 年 10 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国家发改委上报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 年)》,这标志着我国核电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规划》提出:“我国的核电发展指导思想和方针是:统一技术路线,注重安全性和经济性,坚持以我为主,中外合作,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实现核电站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和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的自主化,形成批量建设中国自主品牌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的综合能力。”从而确立了以后国内核电技术路线统一到 AP1000 及其国产化型号,进而发展自主品牌的基本方针。不过,引进 AP1000 后,不仅没有对中核和广核的自主研发之路造成太大冲击, 反而加速了华龙一号的成熟。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中核与广核作为国核技股东的地位,使他们完全拿到了 AP1000 的技转资料,并用于发展自己的堆型, 以及 AP1000 过于革命和超前的理念技术导致首堆建设比较曲折,给华龙一号发展成熟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因为三里岛事故后的近三十多年,美国没有进行新的核电站建设,作为世界压水堆鼻祖的西屋公司因拿不到新订单导致经费投入不足,设计能力严重下滑, 对新理念和新技术应用中所出现问题的解决能力也不足。AP1000 最重要的革命性创新——主泵采用屏蔽泵就是新技术导致新问题的典型。屏蔽泵已大量应用于核航母和核潜艇等军工设施,不但适用极其严格的核技术出口管制,还涉及军控,原来用于制造军用屏蔽电机泵的成熟的材料和工艺当然不能采用。美国的屏蔽泵制造商 EMD 公司为向中国出口用于 AP1000 的屏蔽泵,必须绕过美国政府的核技术出口管制清单,开发管制清单上没有的新材料、新工艺等,为此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和攻关,自然耗费相当的时间和经费,迄今屏蔽泵的研发过程说明了技术攻关的难度:如屏蔽泵的飞轮原来考虑用贫化铀,由于涉及敏感的核材料,后改用钨合金。2007 年至 2015 年,经历首台主泵制造、首次工程和耐久试验、产品批量制造、设计修改、第二次工程耐久试验、再次设计修改和针对性验证、第三次工程与耐久性试验、设计修改和验证性试验等多次循环迭代过程,同时,得益于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自始至终严格审评和监管,使得 AP1000 屏蔽式主泵最终完善并固化设计。2016 年三门一号机组的 4 台主泵全部安装成功,2017 年通过了热态调试,并最终于 2018 年并网运行。美国国内的 AP1000 同样不顺利,2012 年 2 月 9 日、3 月 30 日,美国核管理委员会分别批准了南方电力在佐治亚州的 Vogtle 厂址和南卡罗来那电力与燃气公司在南卡罗来那州的 V.C.Summer 厂址各两台 AP1000 机组的建设运营联合许可证(COL))。V.C.Summer 的两台机组分别于 2013 年 3 月 11 日和 11 月 4日完成核岛底板混凝土浇注。2017 年 3 月,西屋公司根据美国《破产法》第 11章申请破产保护。2017 年 6 月 10 日和 7 月 28 日,东芝先后发布声明,宣布与 Vogtel 及 V.C Summer 项目业主达成协议,将为两个项目业主分别赔偿 36.8 亿美元和 21.68 亿美元。2017 年 7 月 31 日,分别持有 V.C.Summer 核电项目55%与 45%股份的业主南卡罗来那电力与燃气公司与 Santee Cooper 各自发布声明,宣布将停止 V.CSummer 项目两台机组的建设。目前在我国新建的核反应堆中,几乎所有之前计划的 AP1000 项目已经被华龙一号以及 ACP1000 技术所替代,包括了福清核电站 5、6 号机组,漳州核电站两台机组以及防城港红沙核电站的两台机组。可以说凭借着 AP1000 屏蔽泵带来的延期,国产反应堆已经在国内的建设中占得了先机。四、应用广泛,需求带动小堆、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4.1. 核技术在各领域均有广泛应用除了发电以外,核能还有更广泛的应用,包括了海水淡化、城市供热、提供高温蒸汽等。而核辐射的应用范围则更为广泛:包括医疗领域的放疗、消毒、X 光、CT、伽马刀;工业领域的无损探伤、污水处理、灭菌、材料改性等;另外还可以用于辐射育种、食品农产品辐射加工等。4.1.1 核能的新型应用扩展反应堆功能1. 海水淡化气候变化、淡水短缺问题,已成为人类长期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核能海水淡化,是一项利用核能进行海水淡化的解决方案。由于海水淡化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耗电力和蒸汽的成本,水电联产可以 利用电厂的蒸汽和电力为海水淡化装置提供动力,从而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降 低海水淡化成本。与核能等新能源结合是海水淡化降低成本走向大型化的趋势。核能可以为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厂提供能源,形成规模效益,是比较理想的淡化 技术。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核能应用于海水淡化技术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重视。在过去的 10 年中,全世界对利用核能来生产淡水的兴趣不断增加。核能的经济竞争力的提高、能源供应多样化的要求、保护环境的 因素、以及核电工业的复兴等综合原因都激发了核能在海水淡化领域中的应用。尤其在沿海缺乏淡水资源,同时又匾乏常规能源或者大量运输常规燃料有困难的地区,利用核能淡化海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利用核能进行海水淡化将一举多得:首先核能可为海水淡化提供大量的廉价能源,可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其次利用核能可缓解能源供求矛盾,优化能源结构;同时利用核能可解决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减少海水排放所产生的余热浪费和热污染问题。2019 年 8 月,红沿河二期工程海水淡化系统正式产水。二期工程海水淡化系统共有三列反渗透装置,全部可用后,每小时可产淡水 240 吨。据了解,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海水淡化系统于 2010 年投产,是我国核电站中的首个海水淡化系统,开辟了核电站利用海水淡化技术提供淡水资源的先河, 产出的水质优于国家饮用水标准,可直接饮用。二期工程海水淡化系统采取与一期相同的技术,并在建设过程中落实了 100 余条一期工程海水淡化经验反馈。二期工程海水淡化系统全面建成后,将实现红沿河一、二期淡水、除盐水、生活水互通。在充分满足 6 台机组生产用水的同时,还可为红沿河员工提供生活用水,提高了红沿河现场供水的稳定性和用水经济性。同时,二期工程海水淡化系统全部投产后,红沿河现场将每天生产超过 2 万吨淡水。2. 城市供热核能供热主要是从核电机组二回路抽取蒸汽作为热源,通过厂内换热首站、厂 外供热企业换热站进行多级换热,最后经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传递至最终用户。核能供热整个过程其实只发生了蒸汽加热水和水加热水两个环节,并且在核电 站与用户之间设置了多个回路进行隔离,每个回路之间只有热量的传递。用户暖气管道中的热水也只在小区内封闭循环,与核电厂层层隔离,十分安全。核电热电联产供热价格与大型火电基本持平,并且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颗粒物,“清洁”、“环保”是核能最好的标签。2019 年 11 月 5 日,全国首个核能商业供热项目,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海阳核能供热项目一期工程第一阶段正式投用,覆盖面积 70 万平方米。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员工倒班宿舍和周边 30 多个居民小区正式由燃煤供热变为核能供热。4.1.2 核技术应用龙头国内主要从事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大企业有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公司、烟台东诚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金辐照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四家。四家企业情况如下表所示。4.2. 核能应用需求扩大,堆型小型化趋势明显4.2.1 核电小型堆简介核电小堆,又称小型先进模块化多用途反应堆,是指发电功率在 30 万千瓦以下的机组,小堆大致可分为压水堆、高温气冷堆、液态金属冷却快中子反应堆和熔盐反应堆四大类,目前比较受追捧的是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小型堆技术其实在上世纪 50-60 年代已经开始运用,特别是船舶推进系统的建造上为小型反应堆的开发和建造积累了大量工程技术经验。小型反应堆的优点是高安全性、小身型、多用途,除了供电以外,还可以进行工业供热供气、城市供暖和海水淡化等。相比于大型核电站,小型反应堆的初始投资小,建造周期短,移动性强,即使是在大电网无法深入的地方也可以进行覆盖;如俄罗斯的浮式核电站,就穿越了 3100 英里北极海域到远东区域供电。特别是在安全性方面,由于但对功率小,以及采用了蒸汽发生器、稳压器等主要设备布置在压力容器内的一体化设计,加上紧凑的回路设计,小型堆减轻了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增强了和不扩散能力。在中国的应用,小型堆发电更适合在不同的地区专门应用:如福建等沿海省份可以用于海水淡化,吉林可以用于热电联供,江西等内陆少煤省份则可以优化能源结构。拥有着如此多优点的同时,小型堆的实际使用也面临着一些难题。首先,应用于陆地的小堆并不适合我国存量的电力体系,特别是将低功率的小堆进行远距离输电的成本相当高昂。其次,即使小堆的安全性更高,在实际建设中选址仍然是很困难的。根据目前的核安全条例,核电站周边 5 公里都是限制发展区域。4.2.2 各国小型堆发展目前全球正在开发的小堆技术超过 40 种,美、法、俄、英、日等核电大国均将小堆技术列入国家战略,加大研发和产业推广力度。4.2.3 浮动核电站解决海上供能海上浮动核电站,通俗地讲,相当于把陆上核电站的缩小版安装在船舶平台上, 不占地、不怕地震、不产生污染排放,也可根据需要动态调整锚泊位置,为偏远地区、重要岛屿和海上油气开采平台提供清洁的电力、热能和淡水联供。相比较于其他能源来源的发电方式,海上浮动核电站能够更稳定、更环保的电 力。浮动核电站可用在没有电网、人烟罕至,靠近海的地方,包括在南极和北 极地区的石油开发中。它也能在不需要建造大型电网系统的边远地区提供电力, 以及用在能源密集型的海水淡化领域。1. 俄罗斯率先开拓浮动核电站领域俄罗斯建造了全球第一台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院士”号长 140 米,宽 30米,高 10 米,排水量 21500 吨,能配备 70 名左右船员。在这座“全球最强移动电源”上,装备的两座 KLT-40 型核反应堆,可输出 70 兆瓦电功率或 300 兆瓦热功率,供 20 万人使用。船上的海水淡化设备则可为居民提供每天 24 万立方米的淡水。除了为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北部的堪察加半岛威尔尤欣斯基镇提供稳定的清洁电力和饮用水之外,“罗蒙诺索夫院士”号还将为海上石油平台供应电力。根据计划,俄罗斯将打造一支海上浮动核电站船队,为大型工业项目、港口城市、海上油气钻探平台提供能源。2019 年 8 月 23 日,“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浮动核电站从俄罗斯西北部的摩尔曼斯克港起航,前往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楚科奇自治区的佩韦克港。2. 浮动核电站在中国大有所为我国的中国海岛礁众多,特别是像永暑礁那样吹沙填海造起来的人工岛更是迫切的需要配备电站设施,像“罗蒙诺索夫院士”号这样的海上浮动核电站就特别适合这些缺电缺油又缺乏淡水的海岛使用。2019 年 8 月,为促进海洋核动力装备产业化,中国核电、上海电气等 5 家企业拟共同出资 10 亿元,在上海成立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随后,多家外媒纷纷予以报道和解读,称“中国拟斥资 10 亿,为南海岛礁打造‘充电宝’”,分析认为中国展现其增强海上核能力的雄心,该重大项目可能成为南海浮动核电站的孵化器。中核集团官方微信 2016 年 7 月 14 日也曾发表一篇题为“深度能源观察:我国将在南海岛礁建造 20 座海上核电站”的文章,文章称,随着中国海上民用核动力技术成熟,中国正在全力建造海上核动力平台及破冰船。中船重工未来将批量建造近 20 座海洋核动力平台。文章称,海洋核动力平台将为中国南沙岛礁提供能源保障及淡水保障。长期以来,由于电力供应问题,南沙岛礁驻岛官兵淡水供应得不到保障,只能通过小船往岛屿上送桶装水,遇上极端海上天气, 可能官兵们就得依靠雨水生活。因为缺少淡水,官兵们可能很长时间不能洗澡。海洋核动力平台的建造将支撑起中国对南海地区进行实际控制、商业开发的能力。预计,未来,得益于南海电力和能源系统建设力度加强,中国将加快南海地区的商业开发。目前关于我国浮动核电站建造进展的消息并不多,仅在 2019 年 3 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罗琦透露,中国首个海上浮动核电站可望开工建设。据称,该项目已基本明确运行基地及建造基地,待国家批复同意后就可以开工建设。4.3. 经济性和安全性需求推动第四代核电加速发展世纪之交,美国能源部开始规划发展在经济性、安全性、废物处理等方面有重大革命的新一代先进核能系统——“第 4 代核能系统”(Gerneration Ⅳ)。第 4 代核能系统是指 2030 年之前可以投放市场的新一代核能系统,它必须在一些有挑战性的目标上具有重大进展。这些目标包括可持续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经济性。整体而言,第四代核能系统的开发目标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包括通过燃料的有效利用来实现提供持续生产能源的手段;实现核废物的最少化,加强管理,减轻长期管理事物,保护公众健康,保护环境。二、安全性、可靠性的提高,包括确保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幅度降低堆芯损伤的概率及程度,以及快速恢复反应堆运行的能力;取消在场址外采取应急措施。三、经济性的提高:包括寿命周期成本优于其他能源;资金的风险水平能与其他能源计划相比。四、防扩散能力和实物保护,包括保证核燃料难以用于制造核武器;加强实物保护,防止犯罪分子盗窃或转移武器可用材料;防范恐怖袭击。2019 年 10 月 15 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在山东威海共同主办先进核能系统国际研讨会,同时发布《第四代核能系统研发展望报告》。第四代核能系统在可持续性、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抗扩散和实物保护能力方面有重要提升和突破。若要在 2030 年以后部署先进核能系统,目前最有希望实现这四大目标的核能系统包括钠冷快堆(SFR)、高温气冷堆(HTGR)、铅冷快堆(LFR)、熔盐反应堆(MSR),以及超临界水冷反应堆(SCWR)。 目前我国对于上述大部分机型的研究都已经展开,第四代核电将是我国核电技术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五、核电行业投资逻辑和建议5.1. 投资逻辑5.1.1 核电是电网承载基本电力负荷的三大基础能源之一,未来的受端电源增 量主要靠核电,是未来十年国内电源投资的最重要来源1. 稳定和安全是智能电网的基本要求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 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保护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 21 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广义的智能电网建设,涉及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五大环节,包括清洁友好的发电、安全高效的输变电、灵活可靠的配电、多样互动的用电、智慧能源与能源互联网、全面贯通的通信网络、高效互动的调度及控制体系、集成共享的信息平台、全面覆盖的技术保障体系等 9 个领域的内容。智能配电网通过配电自动化实现配网故障的快速定位、隔离和自愈,极大缩短非故障段停电时间。利用配网广域同步监测技术实现配网故障的精准定位,有效缩短故障抢修时间。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电力的稳定供应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随着各国对于清洁能源的关注逐步增加以及核电技术安全性的提升,核电在发达国家的能源结构中处于主力水平。在法国,核电常年占到了电力总量的 70%以上,而在美国、俄罗斯也达到了 20%左右;相比之下我国 4的核电占比相当低。相比于风能和太阳能的间歇性、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特别是随着第三代、第四代技术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的提升,核电在我国未来智能电网中将占据主要地位。在 1970-1980 年期间,由于全球范围内出现多次停电事故,以美国为代表的各国政府逐渐要求将计算机的数据管理系统引入电网,形成了电网的第一次智能化。但是由于当时技术的不足以及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成本的高昂,第一次智能化并没有普及至整个电网。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网的智能化在当前迎来了重要发展契机。2. 在电网体系中,水电、核电和大型火电站是电网承担基本负荷的电源单元由于受到资源禀赋的影响,水电和火电多在西部,需要通过特高压实现超远距离输送。而因为火电的灵活性,目前主要由火电更多承担调节峰谷的作用。但由于火电直接污染较明显,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今年火电电源点建设明显控制,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快速增加,但风电和光伏发电的不确定性对电网冲击比较大,国家虽然要求电网增加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消纳,但这个是建立在基础负荷供应稳定增加的前提和基础上的。由于核电站的年运行小时数较高且稳定,加之西部水电基地的作用,核电基本上能稳定在额定工况下运转并实现与其它各种类型发电机组的优化联合调节和经济调度,这样既可取得良好的节能效益,又能为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受自然条件制约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支撑。所以受端系统增加大型稳定的电源点会不同程度地提高电网的运行性能,有助于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而国内水电受制于资源禀赋,多位于西部且增长空间有限,煤电受制于环境控制,电源点建设受政策抑制,未来能够成为基础负荷供应的电源形式中核电是最可行的选择。综上分析可知,今后在受端増建大电源,将主要靠核电。3.核电是政策支持的清洁能源模式,未来受端(电力消费端)电源增量主要在 核电核电有助于电网稳定,且有助于增强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消纳能力。受端系统多 增核电站,既不需增加送端至受端的输电线回路数,又能减少运行中的输电线故障带来的系统冲击量。2.增加受端系统核电容量后,相应地增加了受端系统的短路比,这有利于提高远距离特高压直流输电受端换流站运行的稳定性,同样也增强了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消纳能力。发展核电有助于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核电机组适于长期在额定工况下稳定运行,即在运行经济区内运转。为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可由受端系统建立的核电站承担基本负荷的供电,由远方多年调节水电站承担峰荷的变化, 同时配合系统中各类型发电机组出力进行合理调节。5.1.2 核能应用方式扩大,有助于满足多样性能源需求从能源效率的观点来看,直接使用热能是更为理想的一种方式,发电只是核能利用的一种形式。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第四代核能系统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应用,核能有望超脱出仅仅提供电力的角色,通过非电应用如核能制氢、高温工艺热、核能供暖、海水淡化等各种综合利用形式,在确保全球能源和水安全的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核能制氢与化石能源制氢相比具有许多优势,除了降低碳排放之外,由于第四代核反应堆可以提供更高的输出温度,生产氢气的电能消耗也更少。目前,约20%的能源消耗用于工艺热应用,高温工艺热在冶金、稠油热采、煤液化等应用市场的开发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核能发展。用核热取代化石燃料供暖,在保证能源安全、减少碳排放、价格稳定性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也是一个重要的选项。目前,全球饮用水需求日益增长,而核能用于海水淡化已被证明是满足该需求的一个可行选择,这为缺少淡水的地区提供了希望。核能海水淡化还可用于核电厂的有效水管理,提供运行和维护所有阶段的定期供水。当前我国能源转型升级进入了新阶段,对核能多用途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于 2004 年 6 月倡导成立“革新型小型核能装置”协作研究项目, 主要致力于核能多用途利用,包括城市区域供热、海水淡化、工业工艺供热、偏远地区及孤网热电联供、海洋开发能源需求等。随着小型堆的研发以及安全性的提升,核电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展。如浮动式核电站,其将小型核反应堆和船舶结合,突破空间限制,使核电移动化。海上浮动核电站一般采用小型核反应堆,安全性高。浮动核电站可为海洋平台提供能源,包括电力、蒸汽等,为海洋开发提供支持,还可为孤立海岛、封闭海湾提供电力和能源。,在电力需求旺盛的时候可以作为电力来源;在冬天时又能作为城市供热的主力。因此,随着未来对于清洁能源的重视,火电的占比将逐渐下降。在诸多清洁能源中,核电不仅能够稳定输出,而且其多样化的功能是风能和太阳能光伏所无法比拟的。5.1.3 中国核电将是中国未来高端制造代表的新名片之一在我国众多的高端科技产品中,高铁、卫星一直等产品深受国外青睐。在印尼, 中国中标印尼首条高铁项目,成为首个全产业链运营的成功案例。泰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北斗导航系统的首个海外用户。而如今,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国内外首堆的建设,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核电技术即将成为我国高端制造出口的“新名片”。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是我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对于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要意义。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华龙一号的研发坚持自主创新路线,设计中采用了大量的先进设计特征,包括 177 燃料组件、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强化的外部事件防御能力、改进的应急响应能力等。作为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共获得 700 余件专利和 100 余项软件著作权,覆盖了设计技术、专用设计软件、燃料技术、运行维护技术等众多领域,是目前国内唯一能独立出口的三代核电机型,已成为国际核电舞台的新名片。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拥有 28066 台套设备,国产化率达 88%。其中,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等核心装备,都已实现国产化。核心设备与关键材料实现国产化,不仅使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不再受制于人,还为华龙一号出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解决了自主核电出口的“锁喉之痛”。华龙一号首台机组 2020 年商用,国产化和技术不确定问题的解决,为后续我国三代核电批量化建设清理了障碍,华龙一号三代核电也将作为最能代表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新国家名片之一。5.2. 投资标的5.2.1 核能产业链概况核能产业链可划分为研发、设计和建设、装备制造、核电运营,核燃料循环系统(包括核乏料处理)以及核技术应用六个部分。5.2.2 行业投资建议和标的随着 2019 年以来我国对于新建核电站的审批逐步放开,以及美国的 AP1000 和法国的EPR 堆型实际建造进展不及预期,华龙一号两核整合之后有望在立足国内布局的情况下,打开海外市场,成为我国高端制造出口的新名片之一。未来的能源发展将由传统高污染的火电向更为清洁的新能源过渡,而由于风能和太阳能光伏不能稳定发电的限制,有着高安全性的第三代核反应堆将是未来十年能源领域投资的核心,华龙一号则是第三代反应堆中极具性价比的产品。综上:国内核电 2019 年以来开工重启及 2020 年底华龙一号首台机组投运,利好华龙一号装备供应链,我们建议关注如下标的:核电设备制造领域,重点关注东方电气(核岛主设备)、东方电气(核岛主设备)、浙富股份(控制棒驱动)、江苏神通(核级管路和)、中密控股(核级泵机械密封)等。核电运营以及核技术应用领域,重点关注华龙一号的运营商中国核电(核电站运营)和中国广核(核技术应用)等。核燃料循环领域,重点关注通裕重工(乏燃料处理移动设备)、应流股份(中子吸收材料)和海默科技(乏燃料处理)等。……(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川财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丘之所言

2019年中国核电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预计下半年项目开工进度有望加速

我国在2016-2018经历了三年“零审批”阶段,“十三五”规划恐难以完成,后续机组开工需求迫切。根据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2019年上半年山东荣成、福建漳州和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已核准开工。核电已迎复苏期,预计2019下半年项目开工进度有望加速。核电利用率维持高位占比提升空间大核电利用率维持高位,远优于其他能源。核电具备基荷电源属性,高效、稳定、环保。近5年我国核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高达7305小时。BP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核电占比仅为1.8%,与世界平均水平4.4%仍存较大提升空间。2017年全球及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各类型占比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核电审批重启利好核电运营商机组密集投产,三代核电商运拉开帷幕。2018年至今,有9台机组相继投产,容量达到1117.4万千瓦(总装机达到4698.1万千瓦),其中包括AP1000全球首堆三门核电站1号机组。此次投产机组多采用三代技术,顺利运转初步验证了其安全性,为规模化建设打下基础。2018-2019年7月中国核电新投产机组统计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在建机组推进顺利。目前我国已经获得核准的在建电站有10台机组,容量为1110.8万千瓦,其中7台三代,2台二代加,1台四代。在建机组的大部分设备已交货,进入最后的安装、调试阶段。截止至2019年7月中国在建核电站统计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两大运营商增长可期。目前中国核电商运机组21台,装机容量1909.2万千瓦,在建4台,容量448.2万千瓦,在建/商运的比例达23.9%。中广核电力商运机组23台,装机容量2538.9万千瓦,在建5台,容量611万千瓦,在建/商运的比例达25.0%。截止至2019年7月中国两大运营商在建和商运核电机组装机容量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国核电“走出去”提升国际影响力“一带一路”延伸新触角。根据中广核统计,“一带一路”沿线中,有28个国家计划发展核电,规划机组126台总规模约1.5亿千瓦。以三代机组平均造价1.6万元/千瓦预估,市场总量约2.4万亿元。受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影响,中国核电企业在“一带一路”所占的市场份额难以估计。但不可否认的是,核电出海已成为未来我国核事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我国主要核电集团均参与了核电“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华龙一号”、CAP1400双轮驱动。核电出口的必要条件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三代核电主流堆型中,AP1000技术属于美国西屋公司所有;“华龙一号”是由中核与中广核自主研发;虽然CAP1400是在AP1000基础上升级改进的,但已突破135万千瓦等级上限,也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中国核电“走出去”项目全球布局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国核电集团“走出去”进展顺利。中核集团已与阿根廷、英国、巴基斯坦等近20个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2017年5月,与阿根廷核电公司签署了关于阿图查核电站3号、4号机组的总合同;2017年11月,和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签署恰希玛5号机组商务合同;2019年6月,完成了在巴基斯坦境内的首个境外“华龙一号”核反应堆外部安全壳穹顶的建造工作,卡拉奇项目计划于2020年底完工。中广核集团覆盖范围更广。中广核集团与捷克能源集团签订协议,将在核能领域展开合作;与罗马尼亚国家核电公司签署了切尔纳诺德核电三号、四号机组全寿命期框架协议;和法国电力集团将共同投资兴建的英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此外,中广核集团还与合作伙伴一起开拓了欧洲、中亚、东南亚的核能市场。中国核电“走出去”项目分析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来源: 前瞻网

圣人已死

展望核能产业“十四五”规划:核电建设将加速 投资规模达千亿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十四五”时期作为重要的时间点,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积极应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和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深刻变化的战略机遇期。“十四五”规划起止时间2021-2025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这个时间正值中华民族发展之路的重要性拐点,中国正处于从旧常态跃迁到新常态,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攻坚期。展望“十四五”,全球新一轮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加快重塑,我国产业发展进入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近年来,我国核能产业得到发展,而“十四五”将至,我国核能产业有哪些机遇呢?核能产业发展回顾进入2020年,“十三五”即将迎来尾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显著增强,我国能源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能源生产不断攻坚克难,实现跨越式发展,能源消费不断提高水平,实现历史性改善。2019年,我国扎实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聚焦绿色低碳转型,继续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又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能源供需总体平稳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其中,核能得到进一步发展。核电是高效、清洁、安全和经济的能源,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和供应能力强等许多优点。发展核电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缓解环境污染和保证能源安全的需要。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比较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一直有序、积极的推进核电的应用。但2011年受日本福岛核电事件的影响,我国核电工程建设出现滞缓,投资规模出现下降。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核电工程建设投资规模为335亿元,同比下滑25.1%。▲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核电装机容量来看,近年来保持向好的趋势,2018年核电装机量突破4000万千瓦。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874万千瓦,同比增长9.14%。2013-2019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复合增长率22.17%。▲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新增装机量方面,2018年是我国核电装机大幅新增的一年,新投产7台核电机组,包括阳江核电5号机组、三门核电1号机组、台山核电1号机组、三门核电2号机组、田湾核电3机组、田湾核电4号机组以及海阳核电1号机组,新增装机容量884万千瓦。此外,AP1000和EPR全球首堆建成投产。2019年虽有回落,核电新增装机量仍达409万千瓦。▲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随着我国核电项目陆续完工投产,核电应用进一步推广,我国核电发电量保持增长的趋势。截至2019年,我国核电发电量达到34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4%。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发电量持续增长,但核电在整个发电总量中的占比仍然较低,仅约为4%的比重,距离全球平均水平仍有差距。▲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核能产业发展“十四五”展望(1)审批重启迎来复苏,核电建设将加速据悉,自2015年核准8台新建核电机组后,中国核电行业经历了3年多的“零核准”状态,而在2019年迎来复苏。在国家能源局2019年上半年能源形势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表示,山东荣成、福建漳州和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核准开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说表示,有序稳妥推进核电建设仍然是我国的基本战略,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是全面进入清洁能源时代的必然选择。中国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发展核电。审批重启行业迎来复苏,未来核电建设将加快,市场前景广阔。据预测,到2035年国际发电量平均增速为2.2%至2.3%,中国发电量增速较高,如按3%来预测,到2035年可能达到28亿至30亿千瓦总装机容量。另外,据核能行业协会的研究预测,如果将核电的发电量占比提升一倍,达到8%,考虑到核电的负荷因子较高,预计到2035年中国在运核电机组将达到1.5亿千瓦,在建5000万千瓦,为实现这个目标,每年须开工6至8台机组。若以每台投资100亿元至200亿元计算,投资规模高达千亿元。(2)加快探索核能的多元利用目前,我国能源转型升级进入了新阶段,对核能的多元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2004年6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倡导成立“革新型小型核能装置”协作研究项目,主要致力于核能多用途利用,包括城市区域供热、海水淡化、工业工艺供热、偏远地区及孤网热电联供、海洋开发能源需求等。我国也已经开始探索核能的多元利用。2010年,中核集团正式启动玲龙一号专项科研工作,2016年4月成为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通用安全审查的小型堆,是全世界小堆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19年7月,海南省举办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项目(第五批)集中开工和签约活动,中核集团宣布启动我国多功能模块化小型堆(玲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此外,2019年底,据国家电投山东核电,首例核能供热项目在山东海阳投入运营,70万平米居民和公共建筑用上清洁能源,告别烧煤取暖的历史,开辟了核能综合利用的新纪元。随着核能在我国的建设加快,应对能源转型的需要,我国将加快探索核能的多元利用。(3)核安全法规标准加快完善截至2019年9月,中国在运核电机组47台,位列世界第三,在建核电机组11台,位居世界第一。在此背景下,《核电产业链安全质量公约》(试行)正式发布意义重大。据了解,这是我国核电行业首次聚焦安全质量的一份自律公约。2019年9月3日,我国政府首次发布《中国核安全白皮书》,全面分享了中国核安全监管理念和实践,有效回应了社会公众对核安全的关切,展示出我国倡导构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行动。与此同时,《核安全法》的颁布为实现核能利用的持久安全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目前,核安全法规标准顶层设计日趋完善,修订工作加快。随着“十四五”的到来,核与辐射安全法规标准也将进一步完善、落实,我国核能产业发展将迎来新阶段。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有患

2019年中国核电行业现状,预计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5800万千瓦

一、我国核电行业发展历程分析我国核电历经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已步入积极快速发展期。我国核电产业肇始于上世纪,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从最初的试验研究开始,独立自主进行商用核电站的研发设计和建造。1991年自主研发的秦山一期30万千瓦核电站并网发电,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完全依靠自己力量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我国电力供应相对充裕,核能被定位为"我国能源的补充",发展方针被定为"适度发展",截至2004年底,我国建成并网发电的核电机组有秦山二期2台、秦山三期2台和岭澳一期2台共6台机组,装机容量为470万千瓦,在建的有田湾2台机组共220万千瓦,初步形成了广东、浙江、江苏三个核电基地。2004年之后,电力供应逐步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核能在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逐渐显现。2006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确立了核电在我国经济与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自此我国核电发展方针由此从"适度发展"转变为"积极发展",核电产业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二、我国核电运行现状分析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仍旧严重失衡,2018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高达69%,石油占比7%,天然气占比6%。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过度依赖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支柱作用不足,核能发展相对滞后,可再生能源发展态势较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核电具有建设成本高、燃料费用相对较低、运行维护费用相对较高及投资回报期长等特点。我国新建核电机组自2013年起执行0.43元/kWh的标杆电价,并与当地燃煤上网电价进行比较,取其低值,说明目前核电与火电比较已有竞争力。此外,目前我国能源消费过度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在全国总装机容量中,火电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根据中电联数据,每燃烧1吨标准煤将产生二氧化碳2620千克,二氧化硫8.5千克,氮氧化物7.4千克和280千克炉渣,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在核电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等物质均为零排放。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目前我国核电装机占比及发电量占比皆与全球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与世界上拥有核能发电能力的国家相比,我国核电装机规模占比仍属于落后局面,核电产业规模偏小。2019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核电装机125万千瓦,核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429小时、同比下降118小时。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从发电量数据来看,根据BP、世界核协会等权威机构披露信息,2018年核电发电量占全球全口径发电量的比重为10%,其中法国的核电占比最高,达到69%,美国、英国、俄罗斯核电发电量在本国总发电量中占比约在17%-18%,而我国的核电发电占比仅4%。不难看出,我国核电发电量绝对值虽然大,但核电发电量占比在国内全口径发电中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三、核电发展未来规划分析发展核电是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不可缺少的一环。目前中国已成为煤炭资源净进口国,同时原油对外依存度也处于高位,且由于石油供应国地区战乱等不稳定因素,中国石油输入在量和价两个方面面临的风险增大,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将日趋严峻。核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可完全规避油气能源的进口安全问题,是推进能源安全战略不可缺少的一环。我国在未来能源规划中对核电提出了较高的目标,且近几年的能源政策中核电规划始终保持一致。根据近年来陆续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及《"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的规划目标,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长梧子曰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促进5G在核能领域的应用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5G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具有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等特点,加快5G技术在核能行业的应用势在必行。2020年5月8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移动召开了“5G智慧核电”交流会议,就5G技术在核能行业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交流。交流会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龙茂雄介绍了国内外核电发展现状和核能行业对5G先进信息技术的现实需要,并表示5G技术应用于核能行业建设、安全运维、机器人、研发设计与服务等各个环节,可以促进核能行业智能化发展和管理水平提升,进一步保障核能行业安全和提高核电的经济竞争力。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信专委)有关专家介绍了5G技术在核能行业应用的构想,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围栏、高质量影像传输、核岛无线通信技术等实现智慧核燃料、智能核电建设和智慧核电运营。中国移动政企事业部副总经理俞承志及相关专家详细介绍了中国移动的5G技术和5G技术在有关行业应用实践案例,并分析了5G智慧核电的应用场景。双方针对5G在核能行业应用中所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同意开展5G技术在核能行业推广应用的联合研究、共同推动核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委会,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何启

展望核能产业“十四五”规划:核电建设将加速投资规模达千亿

“十四五”时期作为重要的时间点,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积极应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和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深刻变化的战略机遇期。“十四五”规划起止时间2021-2025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这个时间正值中华民族发展之路的重要性拐点,中国正处于从旧常态跃迁到新常态,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攻坚期。展望“十四五”,全球新一轮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加快重塑,我国产业发展进入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近年来,我国核能产业得到发展,而“十四五”将至,我国核能产业有哪些机遇呢?核能产业发展回顾进入2020年,“十三五”即将迎来尾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显著增强,我国能源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能源生产不断攻坚克难,实现跨越式发展,能源消费不断提高水平,实现历史性改善。2019年,我国扎实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聚焦绿色低碳转型,继续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又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能源供需总体平稳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其中,核能得到进一步发展。核电是高效、清洁、安全和经济的能源,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和供应能力强等许多优点。发展核电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缓解环境污染和保证能源安全的需要。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比较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一直有序、积极的推进核电的应用。但2011年受日本福岛核电事件的影响,我国核电工程建设出现滞缓,投资规模出现下降。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核电工程建设投资规模为335亿元,同比下滑25.1%。▲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核电装机容量来看,近年来保持向好的趋势,2018年核电装机量突破4000万千瓦。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874万千瓦,同比增长9.14%。2013-2019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复合增长率22.17%。▲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新增装机量方面,2018年是我国核电装机大幅新增的一年,新投产7台核电机组,包括阳江核电5号机组、三门核电1号机组、台山核电1号机组、三门核电2号机组、田湾核电3机组、田湾核电4号机组以及海阳核电1号机组,新增装机容量884万千瓦。此外,AP1000和EPR全球首堆建成投产。2019年虽有回落,核电新增装机量仍达409万千瓦。▲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随着我国核电项目陆续完工投产,核电应用进一步推广,我国核电发电量保持增长的趋势。截至2019年,我国核电发电量达到34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4%。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发电量持续增长,但核电在整个发电总量中的占比仍然较低,仅约为4%的比重,距离全球平均水平仍有差距。▲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核能产业发展“十四五”展望(1)审批重启迎来复苏,核电建设将加速据悉,自2015年核准8台新建核电机组后,中国核电行业经历了3年多的“零核准”状态,而在2019年迎来复苏。在国家能源局2019年上半年能源形势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表示,山东荣成、福建漳州和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核准开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说表示,有序稳妥推进核电建设仍然是我国的基本战略,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是全面进入清洁能源时代的必然选择。中国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发展核电。审批重启行业迎来复苏,未来核电建设将加快,市场前景广阔。据预测,到2035年国际发电量平均增速为2.2%至2.3%,中国发电量增速较高,如按3%来预测,到2035年可能达到28亿至30亿千瓦总装机容量。另外,据核能行业协会的研究预测,如果将核电的发电量占比提升一倍,达到8%,考虑到核电的负荷因子较高,预计到2035年中国在运核电机组将达到1.5亿千瓦,在建5000万千瓦,为实现这个目标,每年须开工6至8台机组。若以每台投资100亿元至200亿元计算,投资规模高达千亿元。(2)加快探索核能的多元利用目前,我国能源转型升级进入了新阶段,对核能的多元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2004年6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倡导成立“革新型小型核能装置”协作研究项目,主要致力于核能多用途利用,包括城市区域供热、海水淡化、工业工艺供热、偏远地区及孤网热电联供、海洋开发能源需求等。我国也已经开始探索核能的多元利用。2010年,中核集团正式启动玲龙一号专项科研工作,2016年4月成为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通用安全审查的小型堆,是全世界小堆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19年7月,海南省举办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项目(第五批)集中开工和签约活动,中核集团宣布启动我国多功能模块化小型堆(玲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此外,2019年底,据国家电投山东核电,首例核能供热项目在山东海阳投入运营,70万平米居民和公共建筑用上清洁能源,告别烧煤取暖的历史,开辟了核能综合利用的新纪元。随着核能在我国的建设加快,应对能源转型的需要,我国将加快探索核能的多元利用。(3)核安全法规标准加快完善截至2019年9月,中国在运核电机组47台,位列世界第三,在建核电机组11台,位居世界第一。在此背景下,《核电产业链安全质量公约》(试行)正式发布意义重大。据了解,这是我国核电行业首次聚焦安全质量的一份自律公约。2019年9月3日,我国政府首次发布《中国核安全白皮书》,全面分享了中国核安全监管理念和实践,有效回应了社会公众对核安全的关切,展示出我国倡导构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行动。与此同时,《核安全法》的颁布为实现核能利用的持久安全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目前,核安全法规标准顶层设计日趋完善,修订工作加快。随着“十四五”的到来,核与辐射安全法规标准也将进一步完善、落实,我国核能产业发展将迎来新阶段。(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