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河南郑州将新增一家大型医院,占地面积268亩,总投资34亿元贪得忘亲

河南郑州将新增一家大型医院,占地面积268亩,总投资34亿元

一提起河南的医院,大家第一时间想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短短几年的时间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医院”,甚至被称为宇宙医院。这里不仅拥有着全球医院最多的床位,而且据说年营业额已经突破100亿大关。不过相对于河南近一亿的人口,只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不够的。特别是随着郑州近些年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跻身国家中心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显得更加紧张。为此郑州也在抓紧建设一批大型医院,其中就有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新区院区。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郑州新区院区位于中牟县大孟镇(郑开大道、梦想路、宝兴路、梦雨路合围区域),占地面积268亩,总投资34亿元,总规划建设面积为497561平方米,设计门诊量5100人/日,预计建成后可提供的总床位为1700张。2017年4月,该项目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新区院区分两期建设,一期主要建设医疗综合楼、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与科研楼、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地下停车、设备用房等;二期主要建设综合医院病房楼、药学楼、教学楼、后勤服务楼、医养结合综合楼、传染病房楼等。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新区院区建成后,将主要实行以儿科、康复等学科为重点的大专科小综合模式。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基地、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牛马四足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来院考察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来院考察日期:2020年09月02日9月1日上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周文贞书记、任孝德副院长,率科技处、中药研究所以及文献研究所负责人一行,来我院考察交流中医药科研院所管理运行模式及经验。王佩娟院长在门急诊16楼会议室热情地接待了周文贞书记一行。方志军副院长及相关职能科室、研究室负责人一同出席会议。会上,王佩娟院长首先向前来考察的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结合对方重点考察需求,分别从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及中医药局项目申报、院内科研成果转化、院内制剂研发、科研绩效、一期临床建设以及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经验及所获成果向周文贞书记一行做了详细介绍,双方深入交换分享管理经验。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的各位来访专家对我院的科研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会后,周书记一行参观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口服制剂释药系统研究室、细胞与分子生物研究室、转化医学研究室和一期临床研究室。【来源: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乘彼白云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在郑州召开

11月28-29日,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在郑州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筹备工作、章程和秘书处办事机构设置、会费标准等有关报告,投票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河南省中医院党委书记王海亮当选为会长,筹委会召集人仝海洋当选为秘书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河南省工商联原主席梁静、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李俊德、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智民、河南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张正德、第十三届、第十二届、第十一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天明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姜明、中国中医药报社主任记者巨锋、开封市妇女儿童社会工作协会会长张宛红、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中医院理事长庞国明、河南海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卢光辉等有关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并讲话祝贺大会召开。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河南省工商联原主席梁静女士致辞大会还收到国医大师唐祖宣教授发来的视频贺词,以及兄弟协会河南省中药材协会贾少谦会长到会祝贺。来自全省18个地市与105个县级中医药领域的会员代表400余人参加了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李俊德副会长致辞据了解,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是由河南天明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等72家单位和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发起,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业务主管,河南省中医药领域专家、科技工作者与热心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单位和个人自愿结成,依法由河南省民政厅批准登记成立,服务于中医药行业和地方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主要业务范围是学术交流、理论研究、产业促进、技术推广、咨询服务。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张智民副主任致辞河南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张正德同志致辞第十三届、第十二届、第十一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天明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姜明博士致辞该会的宗旨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本会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贯彻党和政府有关发展中医药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团结广大中医药界同仁和热心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开展中医药界的学术研究与交流,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促进中医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为提高我省人民的健康水平和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服务。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河南省中医院党委书记王海亮同志致辞在本次大会上,特别成立了临时党的工作小组,为本次大会提供组织保障。全体与会代表深刻充分认识到新时代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国中医药大会的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加快推进河南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迈进而不懈努力!大会现场大会还举行了首届国医名师论坛。全国中医妇科名师褚玉霞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孟毅教授作了主旨报告。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杜廷海教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管委会主任孙永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周运峰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院级领导韩颖萍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中医院党委委员、理事长庞国明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南阳张仲景健康养生研究院院长刘世恩教授等作了专题学术报告。本次大会由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主办,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明中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河南海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九鼎锐创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河南同和堂健康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三法

打造中药强省,《河南省中医药学科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出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尹江勇 刘晓波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县有中医院”,中医药服务量居全国首位;中药材人工栽培的数量和产量均处于全国前列,今年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500万亩,占比达全国的6.7%;今年河南中药工业产值超200亿元……这组令人振奋的数据,来自11月26日在郑州发布的《河南省中医药学科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河南省产业发展研究会举办的这次发布会上,中原学者、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报告》主要研究人苗明三介绍说,《报告》由河南省科协资助、河南省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会承担,汇聚了省内近10余位专家学者及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对我省中医药学科与中药材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整理分析,更集聚了行业专家智慧,为河南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河南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为医药学发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神农本草经》是中药学开始成熟的标志,“豫药”在中医药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黄帝故里、医圣祠、华佗墓、禹州药都、百泉药市、洛阳正骨、四大怀药等文化遗产和遗迹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财富。河南省作为中医药文化大省之一,在中药材产业发展及中医药学科建设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报告》聚焦基于中医药学科的中药材产业创新体系建构,对产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自身发展的历史现状、特色和基础、存在的问题、发展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就中医药产业链条涉及的 6 个子课题进行了整理总结,形成了河南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中医药农业、中医药工业、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中医药商业、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和中医药人才科技支撑报告等,在此基础上,集中对产业体系进行了整体评估。我省中医药学科:医教科管齐头并进建设中医药强省,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报告》中统计数据显示:我省现有中医院587家、开放床位8.17万张,5家医院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项目库,12个专科入选全国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县有中医院”,1800多家乡镇卫生院建成了中医馆;2018年河南全省县级以上中医医院门急诊总量和出院病人数分别占全省医疗机构服务量的20.3%和16.13%,中医药服务量居全国首位。我省目前共建成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立了河南省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中医药科研实力不断提升,如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治疗慢阻肺领域2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治疗艾滋病临床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等。我省现有中医药从业人员9万多人,李振华(已逝)、唐祖宣、张磊先后当选“国医大师”,毛德西、丁樱、崔公让当选“全国名中医”,郑玉玲等4位专家入选“岐黄学者”。同时,我省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全部通过验收。这17个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涉及中医基础、临床的多个研究方向,分别由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河南省中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市骨科医院承担建设任务。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发展迅速中药材属于农副产品中的一类特殊产品,具有“农副产品”属性。在中药材产业发展方面,河南省作为我国内陆重要省份之一,药用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明显,初步实现了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养殖生产,为开发中药成药、中药饮片、保健品、日化品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据我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不完全统计,河南省中药资源2700余种,有蕴藏量的种类236种,栽培品种99种。今年,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500万亩,占比为全国的6.7%。河南省是传统的中药材生产大省,全省中药材人工栽培的数量和产量均处于全国前列,是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全省18个省辖市所辖158个县(市区)多数县市都有药材种植。山茱萸、山药、丹参、金银花、地黄、冬凌草共6个中药材8个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获得原产地标志认定的中药材有方城裕丹参、西峡山茱萸、封丘金银花、南召辛夷、卢氏连翘、“四大怀药”(地黄、山药、菊花、牛膝)等27个品种。药材种植基地发展较快,万亩以上规模的有温县、武陟的“四大”怀药生产基地等,涉及到40余个中药材品种。近年来,我省中药种植面积发展到430万亩,山茱萸等4个中药材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15种中药材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07家中药企业、25家饮片企业全部通过GMP认证,拥有宛西、羚锐、太龙、辅仁等知名中药现代化企业,培育了六味地黄丸、羚锐通络祛痛膏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中药大品种,今年中药工业产值超200亿元。我省中药衍生产业:持续发展前景广阔以中药为主的功能性食品、食疗产品发展迅速。如我省好想你股份有限公司、怀山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漯河休闲食疗企业和郑州依莱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均向功能性食品、食疗产品、化妆品和消毒用品的转型发展与升级,很好地发挥了河南农业大省优势,实现了农副产品深加工的食疗化和养生化,强调大健康理念,实现治未病目的。同时以中药为主要原料的兽药产品具有低毒、无残留、无副作用等特点,在绿色畜产品生产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应用极其前景广阔。借助沿黄天然氧吧、湿地等独特自然资源优势,我省黄河流域所产中药材含量居全国前列。黄河流域约有3亿亩沙漠沙地、湿地、盐碱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黄河流域盐碱地适宜种植道地药材红花、金银花、牡丹、草决明等,沼泽地适宜种植道地药材有银柴胡、锁阳等,能够防风固沙的药材有丹参、远志、川芎等。中药资源种植开发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中药材深度加工需要劳动力大,对贫困地区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人均收入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报告》建议,要发挥河南是中医药发源地的优势,大力扶持豫药品牌的打造与提升。促进黄河生态走廊、黄河湿地、山区丘陵地区的中药原生态种植;促进豫药的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促进豫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促进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在豫药制药中的实施。为脱贫提供持续支撑。乘势而起积极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报告》认为,当下我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初见成效,中医药服务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发展趋势良好,成绩突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要把中医药优先发展列入卫生计生发展重大战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服务;切实加强中医药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积极在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开展政策试点,为新形势下中医药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同时,针对我省如何加速发展河南中医药学科与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出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行中医药强省战略、完善和建立一套发展体制和机制、建立一个行业联盟和系列创新研发团队、打造两大平台、办好三大节会、建设四大基地、承古拓新,健全培养评价体系、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中医药研发和质量标准建立、利用优势互补,推动产校合作,建设国家级中药材发展技术中心、注重河南本土中药材整理挖掘保护等发展建议。《报告》在我省中医药学科及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上还重点提到四势:“谋势、借势、造势、聚势”。1、谋势——以系统规划谋划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之魂中医药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深受民众欢迎,鉴于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中医药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国家一直大力扶持中医药的发展,连续推出了很多保障中医药产业的政策措施,从一定程度上对中医药绿色健康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站在区域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实现河南省战略规划、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有机结合,制定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构建新型产业生态体系、优化完善空间布局、孵化重大项目、进行金融机制体制创新研究及制定重大项目的投融资方案等,形成统一的行动纲领指导河南省发展建设,实现“大家同唱一首歌,一张蓝图画到底”。2、借势——以打造金融生态构建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之翼结合国家中心城市和中部地区金融中心的创新金融平台产融结合,实现中药材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通过盘活河南省资源,使资源资产化,通过重组资产使资源资本化和证券化,系统解决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的造血机能不足的问题。3、造势——以专业要素市场打造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之心根据中原经济区的区域特色,打造中药材专业要素市场,在不同特色县域形成各自特色产业区域要素结算中心、服务中心,依托特色资源,形成一心(要素中心)多区(各类以为在医药、保健、中药材等产品加工代表产业集聚区)多基地(城内外种植、原材料供应、健康休闲基地、产业配套基地),打造N个康养小镇、长寿小镇、文旅小镇、美丽健康小镇、养生小镇等,带动全域健康产业发展。4、聚势——以构建联盟体系形成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之态构建特色中药材产业体系,开展中药材龙头企业对接,构建中医药及中药材产业联盟。以发展创新模式为旗帜,以N个中医药、中药材市场、中药材加工为抓手,以构中医药及中药材产业发展联盟为平台,以产业为支点,以创新金融手段为翅膀,以信息化为手段,专业分工、业务合作、重构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的商业生态圈和价值链。总之,河南省中医药学科及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就是以结算经济为核心,整合区域资源优势,以郑州市为发展高地,以重点县域为核心,结合不同县域中医药产业特色构建适合自身发展“中心+产业聚集区+基地”的三圈产业发展体系,走第三产业带动下的发展路径,并以系统思维为引领实现中药材产业发展、载体建设、运营和管理的高度融合,通过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带动河南省中医药发展。以战略为势、产业为本、文化为源、规划为纲、创新为魂、金融为器,推动河南省全域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实施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过渡,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战略驱动转变。据了解,《报告》由河南省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会、进程健康组织撰写,中原学者、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苗明三教授担任主笔,河南省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会练岚等执笔。编辑:王向前

臣工

21考研:河南省的医科类院校推荐,原来郑大的医学还是不错的

今天继续向大家推荐河南省的高校,截止目前,小编已经向大家陆续安利了河南省的师范和理工类院校,今天我们来看看河南省有哪些医学类院校。河南省医学类院校并不多,今天我们着重说说其中的三所院校,排名不分先后,如果有所遗漏,还请小伙伴们指证。对这个专题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持续关注一下,陆续还有更多推送。1.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发展为特色,医、理、管、工、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院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根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河南中医药大学有4个校区,设有18个院(部、中心),开办24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下设3所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直属附属医院和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2. 新乡医学院新乡医学院位于新乡市,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国家“十三五”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高校,为河南省独立建制的西医本科院校。截至2018年3月,学校开设本科专业29个,学科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7个门类。截至2017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153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15 人(正高级人员133人、副高级人员399 人),专任教师911名,正高职称的专任教师占11.86%,副高职称的专任教师占27.99%,具有博士学位的占39.08%,硕士学位的占53.68%;有全国优秀教师5人。3.郑州大学推荐的第三所学校可能有点出乎大家意料,但郑州大学的医学毫无疑问在河南省位居第一,而且郑大的医学在最近这些年中实力不断提升,在将来,很有可能到更高的层次与一流高校竞争。郑州大学是列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并与河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的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211工程”,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具有自主招生资格。学校包括主校区、南校区、北校区、东校区4个校区,学校有教职工5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学部委员10人、海外院士3人、长江学者7人;设有47个院(系),9个附属医院,113个本科专业;拥有5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除此之外,河南省的医学院校还有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澎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单独私信一下小编。以上就是中公考研网校小编为您提供的全部内容,欢迎留言,参与讨论。免责及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公考研网校立场。

万物群生

树中部地区生物医药行业标杆 建空港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生物药之都”正崛起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凌 通讯员 蒋琮琮/文 刘畅/图9月25日至27日,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2020航空港实验区招才引智专项行动暨第二届郑州国际生物药发展高峰论坛”将在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举办。这个位于航空港实验区南部的产业新高地发展情况如何?记者提前进行了实地探访。六大平台树起中部生物医药行业标杆“我们的大分子中试及大规模生产服务平台符合美国、欧盟和中国药品监督管理标准,能够支撑产品在中、美、欧等地同时进行临床试验并快速上市,实现研究成果全球同步转化……”9月23日,创迈生物总经理助理王用超一边引领记者参观生产线,一边向记者介绍园区发展情况。作为一家提供大分子生物药全流程工艺开发CRO服务及合同生产CMO服务的公司,创迈生物2019年签约入驻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今年以来,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园区建设的脚步并没有停止,投入3亿元建设的一万两千平方米的工艺开发实验室和500L/2000L中试/大规模生产线仍于2020年7月顺利投产。大分子平台建成投产,受益的是创新药生产企业。2018年入驻园区的鸿运华宁是世界上GPCR(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屈指可数的原创抗体新药企业之一,致力于心血管、代谢系统以及癌症的抗体新药研发与产业化。目前,公司已成功制备和筛选出11个针对Ⅱ型糖尿病、肥胖、肺动脉高压、恶性肿瘤等重症疾病的抗体新药。其中,全球首个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抗体新药GMA301中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已于2020年7月15日全面启动。新药上市时间临近,依托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大分子中试及大规模生产线进行先期生产,不仅可以确保产品质量,还将大大缩短上市周期。“像大分子平台这样符合国际标准的公共服务平台,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谋划了六个,共同构成行业独特的CXO一体化服务模式,可面向全球提供从药物研发、临床前研究到临床研究及工艺开发代工生产的全产业链服务,解决各类药企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瓶颈。”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董事长钟南介绍说,平台建成后,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将树立起中部地区生物医药行业的标杆,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同时符合中美欧标准的国际一流的产业园区,并带动航空港实验区相关产业快速集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据悉,目前,六大公共服务平台中新药筛选检测平台、大分子药物CDMO平台已经建成投用,药物评价平台(动物房)、小分子API&制剂CDMO平台、细胞及基因治疗CDMO平台、临床CRO平台均已确定合作运营团队,2021年将陆续投用。优势资源汇聚助推空港高新技术产业崛起“河南从来不缺人才,缺的是吸引人才的好平台。”一个中部地区、内陆大省,怎样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从国外学成归来,却选择在航空港实验区南部这张白纸上“开疆拓土”的钟南有自己的深刻认知和体会。2016年,临空生物医药园正式启动规划设计,以打造“以企业更了解企业需求的专业园区”为目标,依托航空港实验区优越的区位优势、园区周边优美的环境优势,以及航空港南部建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高端产业集聚区的载体优势,推动国家战略与产业愿景在这里交汇叠加,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走上快速、科学的发展之路。鸟瞰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2017年4月,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成功举办美中医药开发协会中国分会SAPA-China第一届年会,首次向业界展示园区形象,同月,园区正式奠基开工。2018年12月,首批入园企业集中签约入驻。2019年4月,成功举办第一届郑州国际生物药高峰论坛,推出航空港实验区“生物药之都”产业名片。2020年7月,首批10家企业投产……10家生物医药企业已投产短短4年多时间,这片曾经“荒烟蔓草”的地方,已经蜕变为中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坐标。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已累计对接企业108家,签约及过会项目57家,落地企业23家并陆续投产。汇聚了鸿运华宁、泰基鸿诺、新领先医药等多家行业龙头,落地了一批针对肿瘤、肝炎、糖尿病、肺动脉高压等重大、恶性疾病的国际领先一类新药,引进了涵盖辅助生殖、医学影像、磁共振设备、血管介入等一系列高端医疗设备,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受优质的产业服务和人才协同发展机制的吸引,国内外生物医药知名企业、创新团队纷纷进驻布局,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产业朋友圈”不断壮大。截至2020年6月底,园区已引进各类生物医药专业人才469人,其中留学归国人才22人,入选“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项目9个。双螺旋结构的园区展示中心和高耸的孵化中心大楼“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好比种树,根深才能叶茂。”钟南以此类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特点,除了园区国际水准的硬件设施,钟南坦言,对生物医药行业国内外各类一流专业资源的集合能力,才是园区的核心竞争力。他解释说,将国际化的硬件与国际一流水平的运营团队相结合,打造一个开放协同、共生共享的园区,建立支撑医药产业发展的全流程支撑体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医药产业基础薄弱和合作共享氛围不足的问题,“好的平台搭建起来之后,就会对项目和人才形成强大的吸引力。”钟南透露,即将举行的第二届郑州国际生物药发展高峰论坛,将成为落实“豫沪产学研合作”战略的里程碑: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将在河南设立分所,结合省内相关资源在航空港实验区建立医药研发基地、建立小综合大专科特色医院、组建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专家智库等;上海交通大学将与航空港实验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上海交通大学河南产业转化研究院;论坛上,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还与相关企业合作,打造中国原创新药最高规格奖“苯环奖”;与美国药学科学家学会携手举行小分子创新药专题论坛,进一步汇聚行业知名项目专家……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这片发展热土上,生物医药产业正在人们的期待中开花结果,成为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纷而封哉

河南“最好的”3个医学院,考上就是赚到!想要学医的同学要注意

河南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但却是一个教育弱省,每年仅仅河南省就有百万考生踏入高考考场,但河南省却只有一所211大学,所以对于河南的考生来说,考上一所重点大学是相当困难的,对于很大一部分的河南考生来说只能留在河南省内上大学。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河南省内最好的3个医学院,考上就是赚到了,想要学医的同学要注意。一、郑州大学医学院郑州大学郑州大学医学院是郑州大学下属的一个学院,其前身是河南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郑州大学,更名为郑州大学医学院。郑州大学医学院共设有6个系,包括临床医学系、口腔系、预防医学系、儿科系、药学系和医学检验系和卫生管理专业。郑州大学医学院建校60多年来,已有15000多名毕业生,许多人已成为教学、医疗、科研中的骨干力量,近几年来,与华东、中南、华西等15所医学院校建立了协作互助关系,共同开展专题研究,互派实习生等。学校有5个直属附属医院和4家非直属附属医院,医院床位数达20000张,为河南省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为是郑州大学的附属学院,所以郑州大学医学院的每年高考录取分数必须超过郑州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所以想要考上这个学院还是不容易的,但就业在河南省是完全不用愁的,很多优秀的毕业生可以直接到附属医院工作。二、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16年,正式定名为河南中医药大学,学校开办20多个本科专业,下设3所直属附属医院和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有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的中医类专业在河南省排第一,综合排名在河南省第八左右,是一所中医类相当不错的学校。就学生的就业来看,由于现代社会崇尚西医,所以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养生,中医类专业在越来的就业形势也会越来越好。三、新乡医学院新乡医学院,是河南省独立建制的西医本科院校,1982年升格本科,定名新乡医学院,是河南省一所老牌的本科院校,下设1所独立学院——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学校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4所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2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国家级特色专业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学、护理学、药学。新乡医学院的认可度在河南省是相当高的,省内的各市县医院很多的医生都是新乡医学院毕业的,虽然,毕业生进入三甲医院是很困难的,但进入二甲医院还是很容易的,是河南省性价比非常高的一所学校,考上就是赚到了。对于以上3所河南省最好的医学院,您怎么看呢?您更看好哪所学校呢?欢迎您的留言。

彼其外与

河南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 未来乡镇、城市实现中医馆全覆盖

大河网讯( 政务记者 申华)在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一大亮点。4月15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五十二场新闻发布会。会上,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智民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张智民介绍,河南是中医药学的主要发祥地和医圣张仲景故里,是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中医药大省,拥有的中医医院数、实有床位数、中医类别医师数均居全国首位,有着遍布城乡的中医药服务网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河南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建立应对新冠肺炎中西医协同机制,中医药全过程深度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参与重症患者会诊率100%,中医药协同治疗率99.1%,取得了明显成效。“4月9日,河南省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指导性文件。”张智民介绍,《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出台,为未来一段时期河南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导,指明了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了河南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任务,细化了可操作的政策举措。 乡镇、城市卫生服务中医馆全覆盖在构建系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方面,《实施意见》指出,托省、市、县中医医院建设省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和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实施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中医科标准化建设,实现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设置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建立中医药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调机制和重大传染病防治中西医协同机制。 今年实施“仲景人才工程” 评选省级名中医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实施“仲景人才工程”,按规定评选省级名中医,建设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启动中医药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完善西医学习中医相关政策和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考核执业政策。巩固基层中医药队伍,健全中医药人才激励机制。 做大做强中药产业挖掘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同时,《实施意见》还支持做大做强中药产业,规划豫产道地药材基地建设,建立全省中药资源数据库和动态监测机制,实施中药标准化行动计划,培育中药大品种,做大做强中药产业。坚持守正创新和开放合作,挖掘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打造以张仲景文化为核心,涵盖洛阳正骨文化、怀药文化等富有历史底蕴和地域特征的中医药文化体系。建设省级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加强中医药科研平台建设,推动省级中医医院向临床研究型医院转型,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中医药国内外深度合作与交流。

服食

树中部生物医药行业标杆 建空港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生物药之都”正崛起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凌 通讯员 蒋琮琮/文 刘畅/图9月25日至27日,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2020航空港实验区招才引智专项行动暨第二届郑州国际生物药发展高峰论坛”将在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举办。这个位于航空港实验区南部的产业新高地发展情况如何?记者提前进行了实地探访。六大平台树起中部生物医药行业标杆“我们的大分子中试及大规模生产服务平台符合美国、欧盟和中国药品监督管理标准,能够支撑产品在中、美、欧等地同时进行临床试验并快速上市,实现研究成果全球同步转化……”9月23日,创迈生物总经理助理王用超一边引领记者参观生产线,一边向记者介绍园区发展情况。作为一家提供大分子生物药全流程工艺开发CRO服务及合同生产CMO服务的公司,创迈生物2019年签约入驻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今年以来,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园区建设的脚步并没有停止,投入3亿元建设的一万两千平方米的工艺开发实验室和500L/2000L中试/大规模生产线仍于2020年7月顺利投产。大分子平台建成投产,受益的是创新药生产企业。2018年入驻园区的鸿运华宁是世界上GPCR(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屈指可数的原创抗体新药企业之一,致力于心血管、代谢系统以及癌症的抗体新药研发与产业化。目前,公司已成功制备和筛选出11个针对Ⅱ型糖尿病、肥胖、肺动脉高压、恶性肿瘤等重症疾病的抗体新药。其中,全球首个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抗体新药GMA301中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已于2020年7月15日全面启动。新药上市时间临近,依托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大分子中试及大规模生产线进行先期生产,不仅可以确保产品质量,还将大大缩短上市周期。“像大分子平台这样符合国际标准的公共服务平台,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谋划了六个,共同构成行业独特的CXO一体化服务模式,可面向全球提供从药物研发、临床前研究到临床研究及工艺开发代工生产的全产业链服务,解决各类药企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瓶颈。”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董事长钟南介绍说,平台建成后,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将树立起中部地区生物医药行业的标杆,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同时符合中美欧标准的国际一流的产业园区,并带动航空港实验区相关产业快速集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据悉,目前,六大公共服务平台中新药筛选检测平台、大分子药物CDMO平台已经建成投用,药物评价平台(动物房)、小分子API&制剂CDMO平台、细胞及基因治疗CDMO平台、临床CRO平台均已确定合作运营团队,2021年将陆续投用。优势资源汇聚助推空港高新技术产业崛起“河南从来不缺人才,缺的是吸引人才的好平台。”一个中部地区、内陆大省,怎样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从国外学成归来,却选择在航空港实验区南部这张白纸上“开疆拓土”的钟南有自己的深刻认知和体会。2016年,临空生物医药园正式启动规划设计,以打造“以企业更了解企业需求的专业园区”为目标,依托航空港实验区优越的区位优势、园区周边优美的环境优势,以及航空港南部建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高端产业集聚区的载体优势,推动国家战略与产业愿景在这里交汇叠加,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走上快速、科学的发展之路。鸟瞰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2017年4月,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成功举办美中医药开发协会中国分会SAPA-China第一届年会,首次向业界展示园区形象,同月,园区正式奠基开工。2018年12月,首批入园企业集中签约入驻。2019年4月,成功举办第一届郑州国际生物药高峰论坛,推出航空港实验区“生物药之都”产业名片。2020年7月,首批10家企业投产……10家生物医药企业已投产短短4年多时间,这片曾经“荒烟蔓草”的地方,已经蜕变为中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坐标。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已累计对接企业108家,签约及过会项目57家,落地企业23家并陆续投产。汇聚了鸿运华宁、泰基鸿诺、新领先医药等多家行业龙头,落地了一批针对肿瘤、肝炎、糖尿病、肺动脉高压等重大、恶性疾病的国际领先一类新药,引进了涵盖辅助生殖、医学影像、磁共振设备、血管介入等一系列高端医疗设备,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受优质的产业服务和人才协同发展机制的吸引,国内外生物医药知名企业、创新团队纷纷进驻布局,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产业朋友圈”不断壮大。截至2020年6月底,园区已引进各类生物医药专业人才469人,其中留学归国人才22人,入选“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项目9个。双螺旋结构的园区展示中心和高耸的孵化中心大楼“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好比种树,根深才能叶茂。”钟南以此类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特点,除了园区国际水准的硬件设施,钟南坦言,对生物医药行业国内外各类一流专业资源的集合能力,才是园区的核心竞争力。他解释说,将国际化的硬件与国际一流水平的运营团队相结合,打造一个开放协同、共生共享的园区,建立支撑医药产业发展的全流程支撑体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医药产业基础薄弱和合作共享氛围不足的问题,“好的平台搭建起来之后,就会对项目和人才形成强大的吸引力。”钟南透露,即将举行的第二届郑州国际生物药发展高峰论坛,将成为落实“豫沪产学研合作”战略的里程碑: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将在河南设立分所,结合省内相关资源在航空港实验区建立医药研发基地、建立小综合大专科特色医院、组建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专家智库等;上海交通大学将与航空港实验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上海交通大学河南产业转化研究院;论坛上,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还与相关企业合作,打造中国原创新药最高规格奖“苯环奖”;与美国药学科学家学会携手举行小分子创新药专题论坛,进一步汇聚行业知名项目专家……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这片发展热土上,生物医药产业正在人们的期待中开花结果,成为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编辑:陈浩

无对

河南:打造中部地区重要药品进出口集散地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魏朝林 通讯员 常存涛4月23日,记者从河南省药品监管局进一步加快郑州航空港药品进口口岸发展工作推进会上获悉,为推动郑州航空港药品进口口岸高质量发展,该局推出支持医药第三方物流企业入驻、鼓励河南医药外贸发展及打造中部地区重要药品进出口集散地等九项举措,助力郑州成为辐射中原、影响全国的进出口药品集散地。以前,河南采购的进口药都要从外地口岸进入,再转入河南,不但时间受限,而且增加了成本。2019年12月12日,国家药监局、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增设郑州航空港口岸为药品进口口岸。除《药品进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十条规定的药品外,其他进口药品(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可经由郑州航空港口岸进口。并增加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为口岸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由其承担郑州航空港口岸药品进口备案的具体工作。增加河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为口岸药品检验机构,河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开始承担郑州航空港口岸的药品口岸检验工作。2020年4月17日,郑州航空港口岸药品进口口岸首单测试成功。记者从推进会获悉,为加快推进郑州航空港药品进口口岸高质量发展,河南省药监局推出支持医药第三方物流企业入驻、鼓励河南医药外贸发展、推动线上线上融合、做好药品进口信息服务、打造中部地区重要药品进出口集散地、加快药品进口审批事项办理、提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能力、支持开展国际互认、加强进口药品原辅料专项检查等9项举措。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管总监李国辉表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郑州药品进口口岸发展,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郑州药品口岸建设,要求打造全国重要的进口药品集散分拨中心。河南省政府在2020年工作报告中,把提升开放平台功能,巩固提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枢纽功能,推进临空产业发展,建成运营药品进口口岸作为2020年重点工作。郑州航空港药品进口口岸的设立,结束了河南“只有进口药品、没有药品进口”的历史。郑州药品进口口岸的设立到正式运营,对增强河南“空中丝绸之路”通道优势,推动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李国辉说,河南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要抓住郑州航空港区药品口岸建设的有利时机,及早进行布局,充分利用专业口岸、专业分工,实现资源要素最合理配置,最大限度提高效率。尤其是流通企业要在实现“河南要建成联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枢纽”中获得发展机遇,充分利用郑州药品进口口岸的区位优势,把河南的本地药品销出去,把国外的好药购进来,促使国家批准口岸设立的红利转化为推动行业发展和方便群众用药的福利。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刘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