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8年末,河南省总人口约1.09亿,2个五百万级人口城市,10个百万级人口城市,八大铁路线、二十一条高速公路交汇贯通,商业枢纽地位不言而喻,得中原者,方得天下。河南省GDP总量跃居全国省份前五2018年河南省生产总值48055.86亿元,增长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11位。郑州市共完成GDP总量10143.32亿元,是郑州历史上GDP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成功跻身万亿元GDP城市。2018年河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94.74亿元,同比增长10.3%。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249.96亿元,同比增长8.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42.82亿元,增长7.1%。餐饮收入429.86亿元,同比增长9.9%;商品零售5262.61亿元,增长7.8%。2013-2018年郑州经济运行情况2018年,郑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68.1亿元,比上年增长9.7%,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05元,比上年增加2549元,增长8.3%。郑州商业地产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近十年郑州购物中心总存量年均增长率高达36.5%,2018年郑州以84万㎡购物中心开业体量位居全国12名。截至2018年底,郑州购物中心总存量(商业面积≥3万㎡)共计438万㎡。2019年郑州拟开14个商业项目,商业体量达95.8万㎡;2019年河南拟开40个商业项目,商业体量达275万㎡。河南省作为高潜商业发展区域,近几年商业存量出现高速增长,单体项目体量多为3-5万㎡社区型商业,10万㎡以上大型购物中心较少,商业品质感和时尚度仍待提升。郑州存量商业迎来调整高峰2018年郑州市购物中心品牌调整平均比例较2017年上升2%,开关店总数量近400家,其中零售、餐饮业态品牌调整数量最大。与此同时,购物中心空置率相对下降,新进品牌数量加大。在2018年四季度末,全市优质商业的空置率显著下降至3.8%,较上半年下降2.6个百分点。其中,餐饮及体验式业态成为市场调整吸纳的主力,在2018年下半年喜茶、奈雪の茶、鹿角巷等网红品牌首入郑州。郑州购物中心体验业态分析2018年郑州购物中心体验业态占比同比上升3%,成逐年递增趋势;其中餐饮、儿童亲子、文体娱业态增长幅度在7%左右,体验业态在购物中心的面积占比成为最主要的增长趋势。郑州购物中心新兴品牌分析在过去的一年,郑州新开购物中心新兴品牌及首进品牌成为热点,2018年购物中心新兴品牌占比上升5%。在原有新兴业态占比相对较低的情形下,新兴品牌对郑州市场由观望转为落地,极大促进商业市场品牌丰富度和品牌的迭代更新。郑州商圈商业指数分析二七商圈作为郑州市最具影响力的商圈之一,拥有华润万象城、丹尼斯大卫城、大商新玛特金博大店、郑州百货大楼、大上海城、光彩市场、百年德化、华联商厦这些商业项目,商业总体量超过150万m2,购物中心存量达80万m2,精品零售面积占比达41.63%。二七商圈工作日平均客流超50万,节假日客流超80万。花园路商圈商业总体量超过100万m2,购物中心存量达40万m2,百货商超面积占40.57%,精品零售面积占比达29.76%。花园路商圈工作日平均客流约45万,节假日客流超50万。郑东CBD商圈商业项目主要以熙地港、丹尼斯七天地、宝龙城市广场为主,区域内多为商务人群,数据显示商圈范围内公司职员和服务人员占据总体客群95%;周内与周末客流形成反差,工作日平均客流近40万,节假日日均客流在35万。“创变无界”2019中原商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推陈出新、转型升级是商业永远绕不过去的周期与宿命,创新与发展也是商业规律中永恒的命题,中原商业在经历了九十年代的辉煌之后,又遇到了诸多方面的制掣,那么在当下的时代拐点中,中原商业又迎来哪些挑战与机遇,下一篇的辉煌又将由谁来书写?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孙亦舒 实习生 王婉核心提示|历时两周,本报精心打造的《河南通讯市场调研报告》,带着晨曦中湿润的新鲜呱呱问世。而就在昨天,来自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的数据显示,到今年4月底,我省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双双突破1亿户大关,我省信息通信发展史迎来一个新的时代。用户量节节攀高的同时,我省手机上网流量资费同比降低了69.8%,降幅居全国第4位;手机上网流量为10.6亿G,居全国第3位,同比增长290.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1.2个百分点;月户均流量为4268M,居全国第8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32.5M,同比增长241.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8.8个百分点。在这些耀眼数字的背后,河南消费者是怎么玩手机、买手机的,来看我们的报告吧。A关于调研报告的相关说明本次问卷调查共获得5610份有效答卷,其中男性答卷3850份,占被调查人数的68.63%,女性答卷1760份,占被调查人数的31.37%。参与调查的人员中,年龄25~45岁居多,占被调查人数的52.05%,年龄在46岁以上的人数为242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3.14%。在职业分布方面,以企事业单位员工为主,共2770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9.38%,部分公务员、私营企业主、学生以及其他职业的人员也参与了这次问卷填写。B网络覆盖决定用户选择在三家运营商中,消费者更喜爱哪一个?从本次的调查来看,河南消费者更倾向移动。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3690人在使用中国移动的手机,占总人数的65.78%;有1290人使用中国联通的手机,占被调查人数的22.99%;有630人使用电信业务,占被调查人数的11.23%。可见,移动公司的业务覆盖较其他两大运营商更加广泛,这与当前三大运营商的用户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而在用户选择运营商业务的原因中,72.82%的用户把网络覆盖好作为选择某一运营商业务的主要原因,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以其优质的网络覆盖和4G业务成为用户的首要选择。除此之外,价格优惠、服务好、流量多等也是用户运营商业务选择的重要原因,占比分别是43.55%、40.42%、26.66%。C通讯支出消费者更重实惠在选择手机套餐时,58.54%的被调查者更关注套餐价格,而更加关注流量多少和通话时长的被调查者分别占比10.98%和25.61%,4.88%的被调查者更关注运营商是否附送宽带IPTV业务。可见,消费者在通讯费用支出方面更注重实惠和便宜,近半数消费者会选择资费较低的套餐业务。而每月通讯费用(包括上网、通话、短信等)的接受度情况显示,50.87%的用户认为50~100元是自己能够接受的通讯消费,31.18%的用户可以接受50元以下的通讯消费,仅有15.51%的用户能够接受100~200元的通讯消费。通讯支出已经成为日常的基础性消费,消费者普遍希望在这项支出方面获得更大的实惠,随着三大运营商对“提速降费”政策的进一步响应和落实,通讯资费将更加符合消费者的期待。D不限流量套餐前景看好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及应用的增多,用户流量需求进一步增强,流量多少成为消费者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从另一面说明了三家运营商大力推广不限流量套餐的原因。在这次调查中,52.76%的被调查者表示手机的主要用途是上网,45.81%的被调查者表示手机的主要用途是通话,上网取代通话成为用户手机的主要用途。在流量使用方面,40.64%的被调查者每月流量使用1G~5G,月均使用流量在500M~1G的被调查者占比29.95%,可见,随着生活的移动化、智能化发展,流量上网已经成为用户的日常习惯,用户对流量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73.98%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运营商推出的不限流量业务对其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而仅有26.02%的被调查者对这一业务不感兴趣。目前市场上,移动的“任我用”、联通的“冰激凌”系列、电信的“天翼不限量”等不限量套餐都是为充分满足用户流量需求而推出的套餐产品。近来,三大运营商的不限流量套餐升级又降价,新推出的不限流量套餐最低一档价格已降至100元以下,流量使用区间也升级为全国。未来,三大运营商在不限流量套餐业务方面的竞争将更加激烈。E购买手机渠道更加多样化数据显示,实体店依然是消费者购买智能手机的主流渠道,66.72%的被调查者通过实体店购买智能手机。然而,也有不少被调查者选择品牌自有网站购买智能手机,还有一些被调查者选择通过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网络电商平台购买智能手机。可见,消费者购买智能手机渠道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对于选择电商平台购买智能手机的原因,66,67%的被调查者认为电商平台更加方便快捷,64.53%的被调查者认为电商平台有更多优惠活动、而32.44%的被调查者因为售后服务好而选择电商平台购买智能手机。F国产手机更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主流品牌包括苹果、三星、华为、Vivo、OPPO、小米、魅族等,本次调查中,有22.82%的被调查者使用苹果和三星等外资品牌,70.58%的被调查者使用华为、小米等国产品牌手机。可见,在河南手机市场上,国产手机更受消费者青睐。在被调查者中,57.03%的人认为1500~3000元是其可接受的价格区间,平价手机依然是消费者的主流选择。72.73%的被调查者表示,在购买手机时更看重手机的配置,外资领军品牌苹果手机在配置和功能方面虽广受好评,但其价格高冷,且近来创新乏力,因此市场份额并不高,而近年来,国产品牌加强创新研发和品牌推广力度,智能手机产品在功能和配置方面大有赶超外资品牌之势,且价格比较亲民,因此更受国内消费者的青睐。此次调查数据也充分显示,性价比高是被调查者选择国产手机的主要原因。在这次调查中,国产品牌中华为一枝独秀,参与调查的人员中2040人使用华为手机,占比36.36%,小米紧随其后,被调查者中有13.37%的消费者在使用小米手机。外资品牌中,苹果使用者占比17.29%,而三星的占比为5.53%,落后于小米、OPPO、VIVO等品牌。G智能手机AI功能待开发对于智能手机的AI功能46.52%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需求并不多,25.49%的被调查者表示很期待智能手机AI功能的普及,11.94%的被调查者目前已经对智能手机AI功能需求较多,而16.04%的被调查者表示对此不太关注。尽管目前用户对AI功能的需求并不大,但AI功能的潜力依然不可低估。有调研公司预测,到2022年,约有80%的智能手机将搭载AI功能,AI功能的创新研发有望成为智能手机品牌提升产品差异度,在激烈的竞争中留住现有用户,获得新用户的重要手段。来源:大河客户端编辑:薛贝贝
大河财立方消息 1月10日上午,河南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省政府代省长尹弘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其中提到,激发消费潜力。河南作为一亿人口的特大消费市场,优势无可比拟。抓住消费供给侧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升级缓慢等突出矛盾,下功夫研究破解不适应消费主体多样、消费结构升级、消费业态更新、消费模式创新的体制机制回题。促进消费升级,加快培育强大消费市场。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增加高品质健康、养老、育幼、体育、文化旅游服务供给,积极培育信息、时尚、体验、定制、智能、夜间经济等新兴消费热点,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完善便利店、社区菜市场等便民消费设施,推动老旧用汽车、家电、公交车等更新升级。加强消费领域信用建设,依法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让消费者放心消费。高度重视农村消费市场以满足基本生活为重点,支持品牌连锁服务企业向乡村延伸,扩大电商、快递农村覆盖面,让广大农民可以方便快捷地买到称心如意学会的商品、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静10月21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总量达761.08万户,居全国第五位,中部六省第一位,同比增长14.2%。其中,实有企业数达207.23万户,同比增长17.9%。“受疫情影响,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新设立市场主体数量同比有所减少,但新设立企业数量达32.78万户,同比逆势增加4.9%,尤其是民营企业表现非常突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马林青介绍,我省持续开展的商事制度改革不仅放宽了企业登记注册门槛,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这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今年以来,全省日均新设立企业约1214户,而在商事制度改革前的2013年,我省日均新登记企业基本不超过237户。同时,截至今年9月底,我省平均每千人拥有企业数上升为21.54户,同比增长17.7%,数量和增速在中部六省中均居第1位。全省市场主体结构也在加速转型升级。分析数据可发现,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第三产业市场主体数量和资本总额对全省市场主体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超过86%和68%,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更加明显。在今年新设立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中,9成企业集中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中金融业增长最快,企业数量同比增长超49.8%。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全省新设立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达5.12万户,占新设立现代服务业企业总量的近68%,新增数量和注册资本均呈现正向增长,且增速远高于现代服务业的平均增速,展现出极为旺盛的发展动力。
来源:中国经营报社本报记者 杜丽娟在国务院出台一系列针对疫情的支持政策后,各地也纷纷发布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和措施。3月2日,郑州大学课题组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河南省企业复工和生产经营的影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结果显示,此次疫情对河南省各行各业的企业经营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大多数企业都认为公司全年业绩会下降30%以内,甚至此次疫情会影响企业未来两年的发展战略。郑州大学商学院执行院长王海杰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综合看,河南省出现大面积企业倒闭的可能性极低,多数企业经受疫情冲击后能存活下来。“但需要注意的是,受疫情影响,大多数企业采取了收缩型策略,不过从长远发展看,当前企业还是应该认真分析疫情中发现的问题,调整战略以尽早走出疫情。”王海杰说。客户需求减少据悉,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目前河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河南省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服务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从调研结果看,民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小微企业在此次疫情中受影响最大。“客户需求减少和现金流量压力成为民营企业复工面临的主要困难。”郑州大学商学院课题组报告指出。在这个共计616份的问卷中,国有企业因为规模较大,具有丰富的现金流,生产运营环节相对有序稳定。报告认为国有企业受到疫情影响相对于其他企业较轻,因此在复工方面相对较为容易。但民营企业因现金流压力、供应商供应中断等因素,在疫情的影响下其复工将会受到很大的挑战。课题组认为,影响民营企业复工的主要因素为“疫情防控”“现金流压力”“客户需求减少”。王海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调查结果来看,受疫情影响,企业的经营规模、工资和福利待遇也会受到影响。短期内,如何稳住员工、减少企业损失和尽快进入复产是一个关键问题。然而,相比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企业,河南省地处中原,多数企业的思想较为保守,经营模式也相对传统,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一个原因。王海杰认为:“当前最关键的问题,是从银行到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是否顺畅,降准释放流动性并不会增强企业的融资额度,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才能解决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问题。”记者梳理发现,调研中金融业对风控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经过此次疫情,银行对资金未来的安全性更加谨慎。为缓解小微企业的现金流压力,疫情发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推出了一系列减税降费举措。比如,针对中小微企业,国家出台阶段性免征减征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中小微企业的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等政策,并鼓励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支持减免个体工商户物业租金等,缓解中小微企业现金流困难,助力稳就业。对此,澳洲会计师公会中国华北区委员会委员吴嘉源表示,对小微企业而言,目前包括财政贴息在内的多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举措的密集出台,将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目前的现金流压力。他建议,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应当密切留意最新公布的税务与融资便利,包括优惠政策与相关配套措施,尤其是针对小微企业方面的扶持,从而利用政策减轻企业和纳税人的负担。补贴政策诉求强烈从调研结果看,超五成的企业最希望政府为企业减免税负、提高成本补贴、减少贷款利息,以此减少复工难度,快速恢复生产。课题组认为,面对疫情造成的经济下滑局势,减免税、减免息、成本补贴(租金、薪资、社保、利息等支出)政策成为各类企业共同而强烈的期待。澳洲会计师公会中国华北区委员会会长陈得强认为,当前小微企业在善用各级地方政府帮扶政策基础上,需要同时积极寻求相关行业协会的帮助,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渡过难关。更为关键的是,小微企业自身应保持积极心态,探索困境之中蕴藏的全新商机,必要时转换跑道,以创新实现自救。他表示,本次疫情推动线上消费明显增加,中国内地小微企业的经营能力普遍在亚太区内处于领先水平。若能在评估自身实际情况后,及时调整行销策略,将企业核心产品与服务能在线延伸,推出差异化产品与增值服务,估计一定能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并在疫情过后占据市场先机。“从目前企业发展情况看,河南省的企业经营理念普遍保守,且平时的消费习惯、财富管理方式都和发达省份不一样,疫情发生后,市场整体比较悲观,企业主动去做调整的比较少。”王海杰如此总结。根据调研结果,河南多数企业普遍采用“收缩式”“应对型”经营对策,较少采用“增加营销人员”的“开拓式”“主动型”策略。各类企业普遍持悲观的市场情绪,大多采用收缩型策略。尽管不同类型企业采取的应对策略各有不同,但最多的策略集中于“减少人员招聘”“收缩业务”“降低营销推广费用”等方面。“其实对企业来说,他们要的政策也很实际,就是希望政府能增加补贴,减免税费等具体举措。”王海杰告诉记者。事实上,为减免中小微企业的税费,国务院常务会议曾明确,将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以减轻疫情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影响,使企业恢复生产后有一个缓冲期。同时,6月底前,企业可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在此期间对职工因受疫情影响未能正常还款的公积金贷款,不做逾期处理。此外,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3月16日,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与河南省财政厅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困难减免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纳税人,可申报免缴2020年第一季度自用土地、房产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根据通知,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可采取“申报享受,一次性办理”的简易办税流程。课题组认为,疫情也是对营商环境的一场大考,其中提高政府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是优化营商环境最有效的措施,河南省营商环境仍有改善的空间。(编辑:郝成 校对:颜京宁)
10月21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今年9月底,河南省实有市场主体总量达761.08万户,居全国第五位,中部六省第一位,同比增长14.2%。其中,实有企业数达207.23万户,同比增长17.9%。 “受疫情影响,今年前三季度河南省新设立市场主体数量同比有所减少,但新设立企业数量达32.78万户,同比逆势增加4.9%。”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马林青介绍,河南省持续开展的商事制度改革不仅放宽了企业登记注册门槛,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今年以来,全省日均新设立企业1214户,而在商事制度改革前的2013年,河南省日均新登记企业基本不超过237户。同时,截至今年9月底,河南省平均每千人拥有企业数上升为21.54户,同比增长17.7%,数量和增速在中部六省中均居第一位。全省市场主体结构也在加速转型升级。分析数据可发现,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第三产业市场主体数量和资本总额对全省市场主体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超过86%和68%,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更加明显。在今年新设立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中,九成企业集中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中金融业增长最快,企业数量同比增长超49.8%。(记者孙静)
来源:中国经营网原标题:河南企业复工调研:市场需求萎缩 企业期盼各项补贴早落地本报记者 杜丽娟在国务院出台一系列针对疫情的支持政策后,各地也纷纷发布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和措施。3月2日,郑州大学课题组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河南省企业复工和生产经营的影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结果显示,此次疫情对河南省各行各业的企业经营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大多数企业都认为公司全年业绩会下降30%以内,甚至此次疫情会影响企业未来两年的发展战略。郑州大学商学院执行院长王海杰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综合看,河南省出现大面积企业倒闭的可能性极低,多数企业经受疫情冲击后能存活下来。“但需要注意的是,受疫情影响,大多数企业采取了收缩型策略,不过从长远发展看,当前企业还是应该认真分析疫情中发现的问题,调整战略以尽早走出疫情。”王海杰说。客户需求减少据悉,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目前河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河南省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服务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从调研结果看,民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小微企业在此次疫情中受影响最大。“客户需求减少和现金流量压力成为民营企业复工面临的主要困难。”郑州大学商学院课题组报告指出。在这个共计616份的问卷中,国有企业因为规模较大,具有丰富的现金流,生产运营环节相对有序稳定。报告认为国有企业受到疫情影响相对于其他企业较轻,因此在复工方面相对较为容易。但民营企业因现金流压力、供应商供应中断等因素,在疫情的影响下其复工将会受到很大的挑战。课题组认为,影响民营企业复工的主要因素为“疫情防控”“现金流压力”“客户需求减少”。王海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调查结果来看,受疫情影响,企业的经营规模、工资和福利待遇也会受到影响。短期内,如何稳住员工、减少企业损失和尽快进入复产是一个关键问题。然而,相比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企业,河南省地处中原,多数企业的思想较为保守,经营模式也相对传统,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一个原因。王海杰认为:“当前最关键的问题,是从银行到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是否顺畅,降准释放流动性并不会增强企业的融资额度,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才能解决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问题。”记者梳理发现,调研中金融业对风控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经过此次疫情,银行对资金未来的安全性更加谨慎。为缓解小微企业的现金流压力,疫情发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推出了一系列减税降费举措。比如,针对中小微企业,国家出台阶段性免征减征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中小微企业的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等政策,并鼓励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支持减免个体工商户物业租金等,缓解中小微企业现金流困难,助力稳就业。对此,澳洲会计师公会中国华北区委员会委员吴嘉源表示,对小微企业而言,目前包括财政贴息在内的多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举措的密集出台,将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目前的现金流压力。他建议,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应当密切留意最新公布的税务与融资便利,包括优惠政策与相关配套措施,尤其是针对小微企业方面的扶持,从而利用政策减轻企业和纳税人的负担。补贴政策诉求强烈从调研结果看,超五成的企业最希望政府为企业减免税负、提高成本补贴、减少贷款利息,以此减少复工难度,快速恢复生产。课题组认为,面对疫情造成的经济下滑局势,减免税、减免息、成本补贴(租金、薪资、社保、利息等支出)政策成为各类企业共同而强烈的期待。澳洲会计师公会中国华北区委员会会长陈得强认为,当前小微企业在善用各级地方政府帮扶政策基础上,需要同时积极寻求相关行业协会的帮助,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渡过难关。更为关键的是,小微企业自身应保持积极心态,探索困境之中蕴藏的全新商机,必要时转换跑道,以创新实现自救。他表示,本次疫情推动线上消费明显增加,中国内地小微企业的经营能力普遍在亚太区内处于领先水平。若能在评估自身实际情况后,及时调整行销策略,将企业核心产品与服务能在线延伸,推出差异化产品与增值服务,估计一定能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并在疫情过后占据市场先机。“从目前企业发展情况看,河南省的企业经营理念普遍保守,且平时的消费习惯、财富管理方式都和发达省份不一样,疫情发生后,市场整体比较悲观,企业主动去做调整的比较少。”王海杰如此总结。根据调研结果,河南多数企业普遍采用“收缩式”“应对型”经营对策,较少采用“增加营销人员”的“开拓式”“主动型”策略。各类企业普遍持悲观的市场情绪,大多采用收缩型策略。尽管不同类型企业采取的应对策略各有不同,但最多的策略集中于“减少人员招聘”“收缩业务”“降低营销推广费用”等方面。“其实对企业来说,他们要的政策也很实际,就是希望政府能增加补贴,减免税费等具体举措。”王海杰告诉记者。事实上,为减免中小微企业的税费,国务院常务会议曾明确,将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以减轻疫情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影响,使企业恢复生产后有一个缓冲期。同时,6月底前,企业可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在此期间对职工因受疫情影响未能正常还款的公积金贷款,不做逾期处理。此外,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3月16日,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与河南省财政厅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困难减免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纳税人,可申报免缴2020年第一季度自用土地、房产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根据通知,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可采取“申报享受,一次性办理”的简易办税流程。课题组认为,疫情也是对营商环境的一场大考,其中提高政府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是优化营商环境最有效的措施,河南省营商环境仍有改善的空间。
10月21日,记者从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总量达761.08万户,居全国第五位,中部六省第一位,同比增长14.2%。其中,实有企业数达207.23万户,同比增长17.9%。“受疫情影响,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新设立市场主体数量同比有所减少,但新设立企业数量达32.78万户,同比逆势增加4.9%。”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马林青介绍,我省持续开展的商事制度改革不仅放宽了企业登记注册门槛,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今年以来,全省日均新设立企业1214户,而在商事制度改革前的2013年,我省日均新登记企业基本不超过237户。同时,截至今年9月底,我省平均每千人拥有企业数上升为21.54户,同比增长17.7%,数量和增速在中部六省中均居第一位。全省市场主体结构也在加速转型升级。分析数据可发现,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第三产业市场主体数量和资本总额对全省市场主体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超过86%和68%,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更加明显。在今年新设立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中,九成企业集中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中金融业增长最快,企业数量同比增长超49.8%。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杨桂芳/文 王访贤/图在不久前万达商业宣布进驻中牟后,本月胖东来在许昌禹州开出了第一个县级市门店。后疫情时代、下沉市场和小镇青年,以及已经白热化竞争的一二线城市,一系列要素正在刺激商业和品牌们加速涌入到县城赛道,在一片兵荒马乱中迎来正面撕杀。蛋糕抢食和淘汰赛加剧正同时进行。【小县城们的视角】商业和品牌们的进入,拉长了县城原本七八点即归的夜间生活。夜晚十点,豫东一个县城的海洋馆商业街区里,依然是攒动的人流。蜜雪冰城守住了街区最好的入口位置,书亦烧仙草把住了街区中心的店面,主街、背街的十多家茶饮门店比邻而居。这是一个刚刚划归地级市辖区的区域,商业从十年前老县城的街边店直接跳过百货时代,一路向购物中心狂奔。中心县城商圈被新区商业取代,并通过街区商业加速向最新的商业模式靠拢。做了13年地市商业运营的谢振(化名)曾认真研究该县城所在地级市所下辖的诸多县城们。据他描述,其中一个县城里一家刚开业不足三年的购物中心,街区空铺率超过60%,盒子内空铺率达到30%。“它不是个例。”谢振强调说,在河南每个县城都有三到四个商业项目,消费分流现象严重,更新迭代、入不敷出。还有更多多年前没有想到的情景正在出现。谢振提到,豫西一个城内人口总数不足8万人的县城,短短几年时间里纷生出5个商业项目,累计体量超过13万方。按照这一数据计算,该县城的人均商业面积比1.6平方米还多,远远超过郑州1平方米的数据,接近北上广人均2平方米的水平。【渠道下沉之争】与此同时,小城商业迭代下是一些原本仅布局一二线城市的零售品牌加速推进代理加盟或授权,这些形式尤以零售和轻餐饮、快餐饮业态最为明显。一位商业拓展人士举例说,某国际快时尚巨头在一线和省会城市坚持采用直营店面的办法,但在地市和县城则选择授权公司拓展折扣集合店。该方式的优势在于消化库存的基础上,不损害品牌的调性。而另一位业内人士直言这种方式的弊端。她提到,零售上的特卖意味着因渠道不同,其和直营店货品也会有所不同,且往往只获得某些货品的授权,而不是全品类授权,另外店内还可能出现贴牌现象。“对于商场方来说,为了达到零空铺率并进行抽成,往往对授权特卖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该业内人士说,特卖方店面简装即可,和商场签订合同时期短,售后问题容易推脱,这些都会让同品牌店铺之间形成恶意竞争。在下沉市场,授权店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为多数连锁品牌在加盟体系上会有严格的调控和考核标准。而品牌们容易遭遇“水土不服”的,还有相似度极高的品牌涌入下沉市场,以及手握多个品牌的品牌代理们犬牙交错的利益关系。仅以品牌相似度为例,上述业内人士以新百伦举例,在下沉市场会有和新百伦相似度极高的品牌早已入驻县市,并早新百伦一步抢占消费者心智,加上其价格比新百伦低很多,当新百伦真正开店时,往往会出现当地消费者不认可的现象。“恶性竞争会让正价产品遭遇尴尬,但后者的到来也会让山寨品牌死掉一波。”该业内人士说。【“过山车”般的下沉市场】竞争之中往往藏着诱人的机遇,只是想要在下沉市场的享受红利需要掌握恰到好处的时机。新郑奥斯卡影城经理黎明是比较早感受下沉市场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创业者之一。他2015年在新郑开出第一家奥斯卡影城之后,而今已经开出了第二家奥斯卡影城。实际上早在其开影院之前,新郑在2012年已经有了首个影城。敢于第一个吃螃蟹者面临的挑战很大。“观影情绪特别不高涨,在新郑几乎全是送票、发券、贴钱自己搞活动。”黎明描述2012年前后的新郑电影市场说,直到2013年周星驰《西游·降魔篇》春节贺岁档推出,该影院出现了购一张电影票需要排队半小时的现象。2015年,筹备九个多月的新郑第一家奥斯卡影院在春节前夕开业。黎明回忆说,开业后人流陆续上来,出现了持续排队的现象,但过完年后发现这个行业“人多的时候特别多,人淡的时候特别淡,给过山车似的。”“虽然当时新郑只有两家影城,但也捱不过行业的淡季,且淡季的漫长远远超过了我们心中预期,超过很远很远。”黎明描述说,三月份之后甚至出现一天只有五个人观影的情况,为了省电只得在正常排片的情况下关电以降低损耗。即使如此,网上影票预售、高质量电影作品的密集出现,以及影院运营能力的持续调整,加上新郑市民消费能力的快速提升,市民的观影习惯在三四年时间里得到培养,周末观影成为了普遍行为。黎明观察到,与郑州观影市场不同的是,家庭客、儿童成为下沉市场的观影主力,相比三四年前“只限小年轻”群体,观影的年龄段也越来越广。黎明提到,在2018、2019年春节前后一个月时间里影院的收入,几乎可抵过去的十个月(除去五一、十一假期)的累计收入,在其他日常时间已可维持影院的支出。【受商业垂青的百强县】和新郑相邻的中牟,也是商业抢滩的重点区域。2020年6月底,万达商业宣布挺进中牟。该项目位于中牟县万胜路与宝峰街交叉口,周边政府单位、住宅小区林立。规划中的中牟万达广场共计9层,地下3层、地上6层,建筑面积共计11万余平米,系集休闲娱乐、时尚购物、餐饮美食于一体的一站式购物广场。对于万达广场在河南来说,中牟万达广场是万达在豫的第三个县级万达广场,也有望成为其在豫开业最早的县级万达广场。万达广场河南分布图。据悉早在3年之前,万达广场就已经释放向河南县城进军的信号。签约于2017年的汝州万达广场项目是其对外释放的、计划进驻河南的首个县级万达广场;在2019年,万达商业向河南县级城市再进一步,签约洛阳唯一的县城偃师,其商业面积和规模都远远超过万达入豫的首店洛阳万达广场。万达广场加速县城布局的趋势不止于此。在2020年8月6日万达商业河南2020招商大会暨年度答谢会上,万达商管团队曾透露,未来三年万达广场在河南的拓店速度会继续加快,将布局河南18地市并进驻更多的百强县,截至目前已经注册和达成初步合作协议的商业项目已达37个。缘何看中百强县?在业内看来,这里有大量的等待被激发的消费潜力。有数据显示,百强县以不到全国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了25%的县域GDP,10%的全国GDP。另外,轻资产运作也是万达广场下沉的助推器。资料显示,在2017年新发展的47个轻资产广场,其收益相当于自持物业的16个万达广场。据悉,万达广场在2011年时就已经开始向三四线县城市进军,到2017年时三四线城市的万达广场数量几乎是一线城市的十倍,二线城市的两倍。2018年、2019年接连两年万达在三四线城市新开购物中心的数量都超过了7成。万达广场为城市带来的品牌效应和商业繁荣度是吸引县市争相引入的重要原因。“鹤壁万达开业时除了有高铁,路上连小猫小狗都看不到,而今那里已经是新的景象。”上述业内人士描述说。【预设回报率过高成为掐死县城商业的命脉】据初步统计,除了万达广场,还有新田360(武陟店)、吾悦广场(荥阳店)等陆续挺进河南县城,商业和其随店而走的品牌们面对着招商、品牌等多维度的比拼。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鹤壁万达广场招商时,为了能够达到按时满铺开业的要求,河南整个万达体系招商人员全员上阵,为该店招商。外来商业的融入,也给本土商业和地产商们带来思维的碰撞。据谢振介绍,地市开发商多按照住宅开发的思维去开发商业,也就是建设在前,规划在后。但实际上,到真正招商时发现,建筑结构无法达到想要引入主力店的要求,往往只能望而兴叹。直到现在县城还有这样的现象存在。在此背景下,拼招商政策成为了县城商业招商的主要手段,不少商业因此被拖累,入不敷出,处于亏损状态并走向被淘汰之路。在 RET睿意德华中区总经理石俊东看来,县级市场商业出问题有很多,很多都没有筹划好整体项目的财务模型,出售集中商业的商铺获取现金流无可厚非,但预设较高的回报率将给招商运营带来很大的、不切实际的盈利压力,且减少后期的招商运营投入,导致项目进入恶性循环。在运营层面也面临着消费水平不高、租金收益不高、专业人员匮乏等实际问题。“虽然近几年县城商业体量比以前更大、业态更加丰富,也有更多的资金和品牌进入,但仍在租售和资金平衡方面存在很大挑战。”石俊东说。【谁将是与地市龙头对决的冲锋者】当然,在河南地市中不乏封神级商业,他们镇守一隅,成为当地零售之王。比如许昌的胖东来、洛阳的大张等。它们也是外来商业巨头们最强势的对手。一位一线商业地产的招商人员向记者感叹道:“本土企业更知道本土老百姓要的什么,更懂当地老百姓的需求点在哪儿。”即使非区域零售巨头,它们也早早占据县城优质核心资源和位置,纯做商业运营的企业投资实力和现金流很难跟外来商业做对比。而县城版图扩张,让外来商业有了入侵的机会。石俊东提到,很多地市规划新区时,在商业网点规划中,通常都会规划大型商业,对投资和运营能力都有较高要求。近几年地市房地产市场的增长,也为万达和新城等商业运营商提供了进驻的市场和资金支持,对本地商超零售企业造成较大冲击。“过江龙”们雄心勃勃,“地头蛇”们岂愿示弱?石俊东认为,诸如胖东来等商超企业,一方面继续加强提高自己的本地服务优势,另一方面开始以主力店形式再下沉到县级市场,并寻找机会开发优质物业占据地段优势和形成竞争壁垒。“过江龙”能否撂翻“地头蛇”?这个话题早在百货时代就发出疑问。而十多年过去,“地头蛇”岿然不动,装备不断升级,挑战者几近丢盔卸甲。十年间弹指一挥间,时移世易。十年之后的今天,在县城这样的商业新兴领地里,正待迎来一场精彩绝伦的强者对决。谁将是与地市龙头对决的第一波冲锋者?他们之间究竟是在相爱相杀中相互成就,还是在群雄混战里仍旧一方独大?人们期待着,下一个十年,细说这场对决战果。(编辑:刘梦鸽 李英旋 首席编辑 华丽娟)【来源:河南商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河南商报记者 肖风伟 通讯员 蔡丽 文/图与小龙虾养殖并无太多渊源的信阳潢川县,却在短短3年时间内,一跃成为淮河龙虾养殖第一县,与盱眙、潜江形成三足鼎立格局,并立志打造“中国虾都”。小龙虾养殖风生水起,如今再立豪情壮志,潢川凭的是什么?9月24日下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潢川县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乡村振兴带头人、潢川县农都集团董事长张建新一言以蔽之:政府支持有力度、群众参入有温度、多方共赢有热度。3年时间,潢川一跃成为淮河龙虾第一县近年来,潢川县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大力推行“稻虾共作”扶贫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亩双收”。目前,潢川县小龙虾养殖面积,从2016年不足2万亩发展到35.8万亩,稻虾共作面积25.7万亩,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为了支持小龙虾产业发展,潢川组建了“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稻渔综合种养分中心”,投资10亿元建设农都小龙虾产业园,成为淮河龙虾第一县,形成了东有盱眙、南有潜江、北有潢川的小龙虾产业三足鼎立之势。政府与群众良性互动,让小龙虾产业在潢川落地生根张建新认为,小龙虾产业在潢川大地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发展壮大,主要是政府支持有力度、群众参入有温度。潢川是河南省渔业“十强”县,水域生态良好,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对贫困户自养每亩补助400元,对苗种繁育基地每亩补贴500元。为服务养殖户,政府组建了全国县级唯一的国家稻渔综合种养分中心,多次邀请“水产院士”桂建芳到潢川指导,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技术骨干,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小龙虾水面养殖、“稻虾共养”等技术规范,并注册了“龙小甲”、“虾九妹”等商标。在各种利好政策的支持下,仅农都农业就建成规模交易市场20多个,年交易量达2.5万吨。打造“中国虾都”,形成500亿级新型绿色生态产业目前,潢川正在着力打造“中国虾都”,农都农业利用B2B、B2C等电商渠道,让小龙虾产业踏上了电商快车,已带动3000名群众在小龙虾产业链条中增收致富。“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仅让贫困户稳定脱贫,企业也实现高质量发展。”张建新说,小龙虾产业涵盖苗种繁殖、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电商销售等。同时,“稻虾共作”严禁使用化肥农药,全程绿色生态的小龙虾、有机稻米供不应求,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脱贫增收的稻虾+产业振兴的虾稻”双轮驱动效应已经逐步显现。张建新说,农都农业将在政府指导下,深入推广“生态虾+有机米”的全产业链模式,引领全县从亩产2000-3000元迈入5000-6000元的跨越式发展,深耕100万亩稻虾共作产地资源,打造500亿级新型绿色生态产业。(编辑 吉倩倩 施尚景 见习编辑 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