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来院考察侍统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来院考察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来院考察日期:2020年09月02日9月1日上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周文贞书记、任孝德副院长,率科技处、中药研究所以及文献研究所负责人一行,来我院考察交流中医药科研院所管理运行模式及经验。王佩娟院长在门急诊16楼会议室热情地接待了周文贞书记一行。方志军副院长及相关职能科室、研究室负责人一同出席会议。会上,王佩娟院长首先向前来考察的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结合对方重点考察需求,分别从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及中医药局项目申报、院内科研成果转化、院内制剂研发、科研绩效、一期临床建设以及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经验及所获成果向周文贞书记一行做了详细介绍,双方深入交换分享管理经验。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的各位来访专家对我院的科研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会后,周书记一行参观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口服制剂释药系统研究室、细胞与分子生物研究室、转化医学研究室和一期临床研究室。【来源: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圣人怀之

河南省中草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成立

9月26日,河南省中草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郑州召开。河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李宪林,河南科技报社社长李志民,河南科技报社党委委员、总监张传胜,河南仲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钱焕庆、河南汉方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耿永华,河南省中草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贻学,河南省中草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巍等嘉宾以及河南中医药大学的专家教授们出席了本次活动。会议由钱焕庆主持。会上,钱焕庆宣读了委员会成员名单,与会代表共同表决通过了关于成立河南省中草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的决议。河南省中草药研究院聘请河南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中原学者苗明三,河南省中医药大学教授崔瑛、冯素香、方晓艳、代丽萍、武香香,郑州市中医院主任药师白明学,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杨广华等专家为顾问专家。省委宣传部原副李宪林为专家们颁发聘书。会上,河南省委宣部长传部原副部长李宪林对当选的专家委员会委员们表示了祝贺,他表示中草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成立之后,希望各专家学者们能扎扎实实的做好中医药研究工作,进一步搞好创新, 为更好地支持河南省中药研究院建设与发展作出贡献。河南省中草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贻学也表示,河南省中草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的成立,是跟党的号召保持一致,顺势而为,研究院将珍惜这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团结广大中医药工作者,遵循中草药发展规律,传承和发扬中草药文化,挖掘这个行业的巨大潜力。此次专家委员会的成立,旨在凝聚我省优质中医药专家科研资源,积极推动公司科研进步,为建设中药传统诊治方法,在基层的应用推广,为基层百姓服务。在会上河南科技报社社长李志民也表示,中医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也是全民健康的基础保障,河南科技报作为全国科技战线百强报纸,理应担负起中医药事业振兴的媒体宣传责任,让中医药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于人民。

蜜月期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在郑州召开

11月28-29日,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在郑州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筹备工作、章程和秘书处办事机构设置、会费标准等有关报告,投票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河南省中医院党委书记王海亮当选为会长,筹委会召集人仝海洋当选为秘书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河南省工商联原主席梁静、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李俊德、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智民、河南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张正德、第十三届、第十二届、第十一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天明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姜明、中国中医药报社主任记者巨锋、开封市妇女儿童社会工作协会会长张宛红、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中医院理事长庞国明、河南海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卢光辉等有关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并讲话祝贺大会召开。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河南省工商联原主席梁静女士致辞大会还收到国医大师唐祖宣教授发来的视频贺词,以及兄弟协会河南省中药材协会贾少谦会长到会祝贺。来自全省18个地市与105个县级中医药领域的会员代表400余人参加了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李俊德副会长致辞据了解,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是由河南天明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等72家单位和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发起,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业务主管,河南省中医药领域专家、科技工作者与热心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单位和个人自愿结成,依法由河南省民政厅批准登记成立,服务于中医药行业和地方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主要业务范围是学术交流、理论研究、产业促进、技术推广、咨询服务。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张智民副主任致辞河南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张正德同志致辞第十三届、第十二届、第十一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天明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姜明博士致辞该会的宗旨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本会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贯彻党和政府有关发展中医药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团结广大中医药界同仁和热心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开展中医药界的学术研究与交流,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促进中医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为提高我省人民的健康水平和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服务。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河南省中医院党委书记王海亮同志致辞在本次大会上,特别成立了临时党的工作小组,为本次大会提供组织保障。全体与会代表深刻充分认识到新时代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国中医药大会的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加快推进河南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迈进而不懈努力!大会现场大会还举行了首届国医名师论坛。全国中医妇科名师褚玉霞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孟毅教授作了主旨报告。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杜廷海教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管委会主任孙永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周运峰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院级领导韩颖萍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中医院党委委员、理事长庞国明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南阳张仲景健康养生研究院院长刘世恩教授等作了专题学术报告。本次大会由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主办,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明中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河南海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九鼎锐创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河南同和堂健康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托宿于义

打造中药强省,《河南省中医药学科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出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尹江勇 刘晓波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县有中医院”,中医药服务量居全国首位;中药材人工栽培的数量和产量均处于全国前列,今年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500万亩,占比达全国的6.7%;今年河南中药工业产值超200亿元……这组令人振奋的数据,来自11月26日在郑州发布的《河南省中医药学科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河南省产业发展研究会举办的这次发布会上,中原学者、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报告》主要研究人苗明三介绍说,《报告》由河南省科协资助、河南省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会承担,汇聚了省内近10余位专家学者及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对我省中医药学科与中药材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整理分析,更集聚了行业专家智慧,为河南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河南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为医药学发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神农本草经》是中药学开始成熟的标志,“豫药”在中医药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黄帝故里、医圣祠、华佗墓、禹州药都、百泉药市、洛阳正骨、四大怀药等文化遗产和遗迹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财富。河南省作为中医药文化大省之一,在中药材产业发展及中医药学科建设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报告》聚焦基于中医药学科的中药材产业创新体系建构,对产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自身发展的历史现状、特色和基础、存在的问题、发展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就中医药产业链条涉及的 6 个子课题进行了整理总结,形成了河南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中医药农业、中医药工业、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中医药商业、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和中医药人才科技支撑报告等,在此基础上,集中对产业体系进行了整体评估。我省中医药学科:医教科管齐头并进建设中医药强省,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报告》中统计数据显示:我省现有中医院587家、开放床位8.17万张,5家医院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项目库,12个专科入选全国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县有中医院”,1800多家乡镇卫生院建成了中医馆;2018年河南全省县级以上中医医院门急诊总量和出院病人数分别占全省医疗机构服务量的20.3%和16.13%,中医药服务量居全国首位。我省目前共建成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立了河南省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中医药科研实力不断提升,如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治疗慢阻肺领域2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治疗艾滋病临床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等。我省现有中医药从业人员9万多人,李振华(已逝)、唐祖宣、张磊先后当选“国医大师”,毛德西、丁樱、崔公让当选“全国名中医”,郑玉玲等4位专家入选“岐黄学者”。同时,我省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全部通过验收。这17个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涉及中医基础、临床的多个研究方向,分别由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河南省中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市骨科医院承担建设任务。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发展迅速中药材属于农副产品中的一类特殊产品,具有“农副产品”属性。在中药材产业发展方面,河南省作为我国内陆重要省份之一,药用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明显,初步实现了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养殖生产,为开发中药成药、中药饮片、保健品、日化品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据我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不完全统计,河南省中药资源2700余种,有蕴藏量的种类236种,栽培品种99种。今年,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500万亩,占比为全国的6.7%。河南省是传统的中药材生产大省,全省中药材人工栽培的数量和产量均处于全国前列,是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全省18个省辖市所辖158个县(市区)多数县市都有药材种植。山茱萸、山药、丹参、金银花、地黄、冬凌草共6个中药材8个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获得原产地标志认定的中药材有方城裕丹参、西峡山茱萸、封丘金银花、南召辛夷、卢氏连翘、“四大怀药”(地黄、山药、菊花、牛膝)等27个品种。药材种植基地发展较快,万亩以上规模的有温县、武陟的“四大”怀药生产基地等,涉及到40余个中药材品种。近年来,我省中药种植面积发展到430万亩,山茱萸等4个中药材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15种中药材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07家中药企业、25家饮片企业全部通过GMP认证,拥有宛西、羚锐、太龙、辅仁等知名中药现代化企业,培育了六味地黄丸、羚锐通络祛痛膏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中药大品种,今年中药工业产值超200亿元。我省中药衍生产业:持续发展前景广阔以中药为主的功能性食品、食疗产品发展迅速。如我省好想你股份有限公司、怀山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漯河休闲食疗企业和郑州依莱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均向功能性食品、食疗产品、化妆品和消毒用品的转型发展与升级,很好地发挥了河南农业大省优势,实现了农副产品深加工的食疗化和养生化,强调大健康理念,实现治未病目的。同时以中药为主要原料的兽药产品具有低毒、无残留、无副作用等特点,在绿色畜产品生产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应用极其前景广阔。借助沿黄天然氧吧、湿地等独特自然资源优势,我省黄河流域所产中药材含量居全国前列。黄河流域约有3亿亩沙漠沙地、湿地、盐碱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黄河流域盐碱地适宜种植道地药材红花、金银花、牡丹、草决明等,沼泽地适宜种植道地药材有银柴胡、锁阳等,能够防风固沙的药材有丹参、远志、川芎等。中药资源种植开发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中药材深度加工需要劳动力大,对贫困地区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人均收入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报告》建议,要发挥河南是中医药发源地的优势,大力扶持豫药品牌的打造与提升。促进黄河生态走廊、黄河湿地、山区丘陵地区的中药原生态种植;促进豫药的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促进豫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促进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在豫药制药中的实施。为脱贫提供持续支撑。乘势而起积极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报告》认为,当下我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初见成效,中医药服务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发展趋势良好,成绩突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要把中医药优先发展列入卫生计生发展重大战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服务;切实加强中医药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积极在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开展政策试点,为新形势下中医药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同时,针对我省如何加速发展河南中医药学科与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出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行中医药强省战略、完善和建立一套发展体制和机制、建立一个行业联盟和系列创新研发团队、打造两大平台、办好三大节会、建设四大基地、承古拓新,健全培养评价体系、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中医药研发和质量标准建立、利用优势互补,推动产校合作,建设国家级中药材发展技术中心、注重河南本土中药材整理挖掘保护等发展建议。《报告》在我省中医药学科及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上还重点提到四势:“谋势、借势、造势、聚势”。1、谋势——以系统规划谋划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之魂中医药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深受民众欢迎,鉴于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中医药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国家一直大力扶持中医药的发展,连续推出了很多保障中医药产业的政策措施,从一定程度上对中医药绿色健康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站在区域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实现河南省战略规划、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有机结合,制定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构建新型产业生态体系、优化完善空间布局、孵化重大项目、进行金融机制体制创新研究及制定重大项目的投融资方案等,形成统一的行动纲领指导河南省发展建设,实现“大家同唱一首歌,一张蓝图画到底”。2、借势——以打造金融生态构建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之翼结合国家中心城市和中部地区金融中心的创新金融平台产融结合,实现中药材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通过盘活河南省资源,使资源资产化,通过重组资产使资源资本化和证券化,系统解决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的造血机能不足的问题。3、造势——以专业要素市场打造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之心根据中原经济区的区域特色,打造中药材专业要素市场,在不同特色县域形成各自特色产业区域要素结算中心、服务中心,依托特色资源,形成一心(要素中心)多区(各类以为在医药、保健、中药材等产品加工代表产业集聚区)多基地(城内外种植、原材料供应、健康休闲基地、产业配套基地),打造N个康养小镇、长寿小镇、文旅小镇、美丽健康小镇、养生小镇等,带动全域健康产业发展。4、聚势——以构建联盟体系形成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之态构建特色中药材产业体系,开展中药材龙头企业对接,构建中医药及中药材产业联盟。以发展创新模式为旗帜,以N个中医药、中药材市场、中药材加工为抓手,以构中医药及中药材产业发展联盟为平台,以产业为支点,以创新金融手段为翅膀,以信息化为手段,专业分工、业务合作、重构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的商业生态圈和价值链。总之,河南省中医药学科及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就是以结算经济为核心,整合区域资源优势,以郑州市为发展高地,以重点县域为核心,结合不同县域中医药产业特色构建适合自身发展“中心+产业聚集区+基地”的三圈产业发展体系,走第三产业带动下的发展路径,并以系统思维为引领实现中药材产业发展、载体建设、运营和管理的高度融合,通过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带动河南省中医药发展。以战略为势、产业为本、文化为源、规划为纲、创新为魂、金融为器,推动河南省全域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实施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过渡,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战略驱动转变。据了解,《报告》由河南省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会、进程健康组织撰写,中原学者、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苗明三教授担任主笔,河南省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会练岚等执笔。编辑:王向前

香魂女

河南省药监局:支持优势企业开展中药配方颗粒技改专项研究工作

8月31日,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发布《关于印发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体措施的通知》,旨在促进河南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通知》详细介绍了提升中药材及中药饮片标准;完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备案及中药制剂注册管理工作;依法开展中药制剂调剂工作;积极开展中药配方颗粒技改专项试点工作;打造中部地区重要药材进出口集散地;加强中药材交易市场监管;加强中药质量监管,7方面。《通知》指出,要全面启动河南省中药材标准及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修订工作,提升河南省中药材及中药饮片标准。增加河南省特有和中医临床应用的地方中药材品种以及河南省中成药生产所使用的缺少国家标准的中药材品种;增加具有河南省特色的中药饮片炮制品种或者炮制方法;围绕“四大怀药”等重点品种完善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限量标准等检测指标,构建重点品种的优质产品标准体系。支持河南省优势企业开展中药配方颗粒技改专项研究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配方颗粒试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补齐河南省中药配方颗粒研究的短板。在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中药配方颗粒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重点培育中药配方颗粒豫产品牌;引进中医药行业老字号品牌落户河南省参与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提升河南省中药材附加值和利用效率,助力中药产业扶贫。《通知》要求,地方政府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建立健全中药材市场监管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大对交易市场中药材质量监管和巡查排查力度,确保市场交易规范。强化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中药材染色、掺杂使假、非法加工中药饮片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监督抽检力度,针对容易发生以次充好、染色增重、掺杂使假的中药材品种增加抽检频次,增强抽检的针对性,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针对容易掺杂使假、染色增重、霉烂变质、硫熏、农药残留的和渠道可疑、来源不清的中药材(饮片),实施针对性抽检,强化抽检结果风险研判,及时消除风险隐患。鼓励企业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力争实现中药重点品种责任可究的监管体系。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的中药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将中药企业诚信情况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提高监管的精准度和靶向性,以智慧监管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密者

积极发挥中医药防治作用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疫情防控取得新成效

河南经济报记者 孔凡哲 通讯员 郭致远 报道中医药传承几千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着对抗瘟疫的丰富经验,每次瘟疫来袭,中医药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保障了中华文明的延续。记者了解到,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高度重视,迅速响应,周密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积极防止疫情扩散,选派中医药骨干专家支援省内地市医院,健全中西医协同机制,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实践中已取得了较好成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满足人民群众的预防需求,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严格按照《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公布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的通知》专家协定处方,第一时间迅速组织院制剂室复工生产3种新冠肺炎预防中药口服液,在门诊药房供应,深受群众欢迎;随着复工复产潮的来临,这些中药制剂,将为预防流感和抵御呼吸道传染病发挥出积极作用。为减少感染风险,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还开通了在线咨询和预约门诊,根据中医药专家辨证施治拟定的方案,提供中医防治开方和中药代煎服务,惠及群众。同时,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选派张明利和韩伟锋两名中医药骨干专家,负责参与支援河南省内四个地市的疫情医疗救治工作。张明利教授一到漯河、许昌当地,就迅速了解当地的疫情救治情况,深入隔离病区,运用中医药参与重症、危重症病例治疗,尽最大可能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重症患者死亡率。截止目前,张明利已经在当地中医辨证诊治新冠肺炎轻型及普通型30余例,重症7例。其中会诊的一位重症高热病人,开了三副汤药,当天晚上吃了一副,第二天下午体温已经降到36.8度。10余天来,韩伟锋教授连续奔波于焦作、新乡两地区,与医护团队一道讨论患者病情、商量用药标准,并多次进入隔离病房,亲自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面对面把脉就诊,并根据患者病情“一人一方案”,精准调制中药汤剂,亲自喂病人喝下,仔细观察服药后效果,研究各类病人的体质和身体状况,针对每一个病人调整剂量和配方,韩伟锋负责诊治的所有患者病情稳定,症状明显改善。据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立即行动,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及河南省防控工作精神与决策,第一时间下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通知》。院党委随疫情变化随时召开会议,及时研究制定相应防控措施,安排部署防控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周文贞为组长、主管院长田元生为副组长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以呼吸科、急救科专家为主的会诊专家组;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组建了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和普通患者救治2个省级应急医疗队;全院合理调配医护人员、医疗资源充实到24小时无休的发热门诊、门诊预检分诊等疫情防控一线,全力做好各项防护、隔离保障措施。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指导、及时救治”的原则,规范有序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

心心相印

国家药监局公示第二批重点实验室名单!河南这4家上榜

河南商报讯(记者 马千惠)1月27日,河南商报记者从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示的第二批重点实验室名单中,河南省有4家实验室通过评审。四家实验室分别为:中药安全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创新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河南师范大学);体外诊断试剂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河南省医疗器械检验所);医用生物防护及植入器械质量评价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河南省医疗器械检验所)。 (编辑 吉倩倩 施尚景 首席编辑 华丽娟)【来源:河南商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张策

重大突破!河大研发出治疗心梗新药物,登上顶尖杂志Science子刊

日前,河南大学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马远方教授团队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和治疗性抗体药物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于4月22日以"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在线发表。河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实验室副教授王耀辉为论文第一作者,张海龙、王志增、魏寅祥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马远方教授和宾夕法尼亚大学陈有海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团队合影《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国际转化医学领域顶尖杂志(2018年IF:17.16)。论文涉及的所有实验全部由团队人员在河南大学完成。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河南省教育厅、开封市科技局和河南大学支持。急性心肌梗死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发病后尽早进行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开通堵塞血管,放置支架,但在临床实际治疗中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时间窗口窄-冠状动脉堵塞后缺血区心肌细胞以每小时20%的速度死亡,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而能在120分钟(美国为90分钟)的黄金救治期内完成PCI手术的病人少之又少,均因各种原因被耽搁。二是再灌注损伤-即使血管开通,也会引起"二次伤害",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心肌损伤,后期很多病人发展为心力衰竭。针对上述两大问题,马远方教授团队经过十余年潜心研究,研发出一种新型抗体融合蛋白-sDR5-Fc,可通过阻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发挥心脏保护作用。大量动物模型结果显示,该融合蛋白可减少大鼠心肌梗死面积41%,减少小型猪心肌梗死面积67%,减少恒河猴心肌梗死面积76%。尤其令人兴奋的是,sDR5-Fc单次静脉用药可延长心梗模型恒河猴黄金救治期120分钟,且能显著提高后期心功能,防止心衰发生。图1. sDR5-Fc对模型动物的心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表明,sDR5-Fc一方面可直接阻断心梗后心肌细胞凋亡;另一方面,可同时抑制缺血区炎症反应。研发团队已据此获批2项国家发明专利,申请1项PCT(美国)专利。目前,相关专利已成功转让,正在开展sDR5-Fc的临床前研究。未来,一旦新药研发成功,团队或因在国际上率先提出"TRAIL 作为心梗治疗新靶点"学说而抢占心血管疾病基础及应用研究高地。而该抗体药物也极有可能成为延长急性心梗黄金救治期、挽救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特效药、必备药。这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延伸阅读:河南大学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是由河南大学承建,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华兰生物)和河南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生物)共建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抗体药物实验室2016年9月经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主要从事抗体药物及抗体诊断试剂的研发。实验室主要从事原创性抗体药物及诊断抗体研发,并聚焦以下领域:心血管疾病、分子伴侣与眼相关疾病、肿瘤及炎性疾病、病毒及病毒性疾病。目前拥有完善的靶点筛选、抗体制备与改造、抗体功能评价、细胞株构建、抗体质量标准与控制评价、小试中试工艺技术开发和临床诊断抗体研发技术等平台。原素材来源:河南大学官微、河南大学官网

然奚求焉

专访河南省发改委主任何雄: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雄近日,经省政府同意,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2020年度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着力推动河南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动能。对此,记者专题采访了起草部门负责人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雄。记者:河南省为何瞄准生物医药产业?何雄:生物医药产业是当前世界创新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已成为全球未来产业竞争的热点领域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尹弘省长多次做出批示指示,要求深化开放合作,做优做强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省发展改革委先后牵头起草了《河南省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河南省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提出了未来5年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的发展目标。当前,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医药、医疗器械、医用耗材等医疗资源需求高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期。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具有较好基础,整体规模稳居全国前5位,在生物育种、现代中药、新型疫苗、医用耗材、诊断检测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为把握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和产业布局的新动向,加快推动河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研究,召集有关地市和骨干企业开展座谈交流,并征求了8个省有关部门和郑州航空港区、省农科院、郑州大学意见,经充分讨论研究后,省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了《工作方案》。此次《工作方案》的出台,就是要充分发挥河南省市场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领域,加快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加速推动河南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记者:此次的方案有哪些亮点?何雄:《工作方案》主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注重聚焦关键重点。围绕河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方向,梳理了未来1~2年能够有所突破、取得成效的22项具体工作,并提出了明确目标。二是注重打造优势品牌。结合河南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提出在中医药、医药耗材、医疗器械等领域,建设全国有影响的知名品牌和生产基地。三是注重深化开放合作。将与先进地区的深入合作作为河南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重点推进与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知名院所的战略合作,探索“上海创新策源、河南转化应用”的发展模式。四是注重强化平台支撑。坚持通过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结合“十四五”创新驱动战略布局,在P3实验室、安全评价平台、中药检测平台、园区产业服务平台以及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等方面,提出了明确任务和要求,为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平台支撑。记者:有没有定下什么“小目标”?何雄:未来1~2年内,河南力争完成2个创新药获批生产上市,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达到20种;P3实验室建设取得突破,国家中药质量检测和标准化技术平台加快建设,郑州大学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基本建成;与上海等地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点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集聚效应和引领带动作用更加凸显。重点任务主要包括6个方面,涉及18项具体工作,并明确了相应的责任单位。一是加快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包括加快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高端仿制药、加快中医药提质升级、壮大生物制造产业等。二是建设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包括加快发展医用耗材产业和做大做强医疗器械产业。三是加快生物育种中心建设。包括加快新品种培育技术攻关和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四是培育发展健康服务产业。包括加快建设远程医疗中心、加快发展基因检测、积极发展精准医疗等。五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包括加快P3实验室建设、支持园区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安全性评价平台建设、建设中药标准检测平台等。六是深化生物医药开放合作。包括深化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落实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合作事项、推进高能级研发平台合作等。记者:如何推动《工作方案》落地见效?何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联动的协同工程,《工作方案》中提出的工作任务都需要各级各部门统筹协作,共同落实。下一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推动落实:一是抓实政策举措。《工作方案》从强化产业集聚发展、支持高端仿制药生产、支持创新产品推广与应用、强化金融资本支持等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并明确责任单位,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抓手、能落地。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建立分管副省长领导,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有关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分工负责的工作推进机制,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省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统筹协调,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任务分工抓好落实,细化完善政策措施,务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地。

张钟

药田里的躬耕与守望——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梁慧珍研究员

红花、金银花、辛夷、菊花、紫苏……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实验室里,一罐罐道地药材的种子整齐排列,这是多年来河南中药材育种改良结出的累累硕果。它们的培育者叫梁慧珍。梁慧珍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原英才计划——中原基础研究领军人才。多年来,她率领团队推进中药材品种改良,助力中药材扶贫与产业振兴,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为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育种破解中药材低质难题“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然而这几年,‘中医亡于中药’的声音不绝于耳,原因就在于中药材质量不过关。没有源头中药材质量的把控,中医便无用武之地。”谈起中药,梁慧珍曾忧心忡忡。她告诉记者,中药材质量的源头在于种植,种植的源头又在于种子种苗。当前,我国中药材面临着野生资源逐渐匮乏,品种混杂退化严重,优良新品种少且育种进程较慢等问题,加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程度低,种植规模小而散,生产质量管理不严格,造成了中药材质量不稳定。为从源头上破解中药材高质量发展难题,梁慧珍率领团队以中药材新品种选育为抓手,创新中药材育种方法,系统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红花药用历史悠久,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红花在每年夏季采摘,药农采摘时不仅要冒着酷暑,更要忍受其叶片上的根根细刺。“红花种植密度大,植株分枝高度参差不齐且长有尖刺。过去,红花以人工徒手采收为主,手工劳作容易扎破手并产生过敏反应,采收费时、费力、效率极低,严重制约红花产业的发展。”梁慧珍说。为了解决红花“采摘难”,梁慧珍率领团队历经6年时间,成功选育了新品种“豫红花1号”。该品种不仅无刺,而且开花集中,便于机器采摘,能够大大提升红花采收效率,实现了河南红花品种选育零突破。梁慧珍回忆说:“为了选育无刺的红花品种,我们每到夏季就去实验田里找自然变异株。怕被扎,我们就顶着烈日全身裹得严严实实,一场‘战斗’下来,仍不免浑身是刺。”数载奋斗,终得硕果。如今,“豫红花1号”已在河南、新疆、宁夏、安徽等全国红花主产区大规模推广种植。通过多年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豫红花1号”干花丝比对照品种增产16.43%,籽实较对照品种增产19.78%,山奈素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等含量均符合国家药典(2015版)要求。截至目前,梁慧珍团队共审定中药材新品种豫红花1号、豫红花2号、豫红花3号、豫红花4号、豫紫苏1号、豫紫苏2号、豫菊花1号、豫菊花2号、药怀菊1号、密银花1号与药食同源豆类新品种近30个,6个品种获得新品种保护权,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6000万亩以上。“中药材育种不仅是个体力活,更需要耐心与细心。春季选育板蓝根,夏季选育红花,冬季进行金银花的修枝,忙忙碌碌中一年就过去了。”梁慧珍说。春华秋实,四季轮转,种子是果实,也是希望。育种,这项看似“田间地头”的工作,在无数个埋头躬耕的日日夜夜里,一点一滴为中药材增量提质贡献着力量。赋能精准扶贫与产业振兴科研工作绝不是“书斋里的功夫”。近年来,梁慧珍率领团队通过技能培训、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技术服务、产业扶贫规划咨询、项目支持等方式参与红花、金银花、菊花等中药材产业扶贫,通过加速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发展,为精准扶贫和中药材产业振兴赋能。2020年12月,梁慧珍团队应当地邀请,赴尉氏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高素质农民培训。“过去,尉氏县主要发展单纯的农业,效益较低。我们结合当地传统中药材种植习惯,针对元胡、玄参、菊花等道地药材的种植展开系统培训,当地共有500多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梁慧珍说。据介绍,梁慧珍团队先后参与了河南秦巴山片区南召、嵩县、内乡,大别山区郸城及“三区三州” 农业部挂牌督战的深度贫困地区甘肃通渭县的科技扶贫和产业规划。“十三五”期间共举办中药材的技术培训会和田间指导60多(场)次,培训农民1000多人,发放技术手册近3000份,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当地种植和产业化问题,加快了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技术转移,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扶贫是方式,提质才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为了提高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整体质量,梁慧珍牵头河南省农业科研系统30多家单位,实施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中药材专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进河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出苗的时候,要根据苗情提出管理方案;春季升温的时候,要做好蚜虫预防、草害防控;采收的时候,要指导当地晾晒烘烤以保证药效;结合种植实际帮忙开发拓展新产品、拉长产业链……每到关键时期,我们会亲自去当地服务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企业及种植大户,确保药材产出质量。”梁慧珍说。直至目前,梁慧珍率领的团队共建立中药材示范基地60多个,示范推广中药材新品种27个、新技术50多项,每年示范面积合计10万多亩,辐射带动面积100多万亩,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个。其重点服务的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师寨镇被评为农业部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开封岳家湖千菊实业有限公司产品通过国家有机认证,公司被评为省级产业扶贫龙头企业。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在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中医药使用覆盖率达到91.5%,总有效率在90%以上。为了给抗击疫情提供坚强的药材保障,去年年初开始,梁慧珍借助线上授课、平台发布、网络答疑、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引导药材种植户科学规范种植,全力保障高质量药材生产。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不少医疗机构开始使用艾灸预防或艾烟杀菌除湿。梁慧珍告诉记者,许多农户和企业向她咨询艾草种植情况。“一天能接到十多个电话,都是询问艾草种植、购买情况的。”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开现场会,梁慧珍便通过视频电话、建微信群等方式,开起了艾草种植“培训班”。“目前,市场上原料多为人工种植,栽培技术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栽培技术,抢抓春天时机,认真做好春季管理,为艾草优质高产打下基础。”梁慧珍说。连翘是抗击新冠肺炎不可或缺的中药材,“连花清瘟”中的“连”指的就是连翘。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均能看到其身影。为保障高质量连翘正常生产供应,去年春天,梁慧珍亲赴卢氏县横涧乡连翘种植基地,为农户提供现场指导。“倒春寒频繁发生会影响连翘产量。因此在连翘选育上,要特别注意选择耐寒和提前开花的早熟品种,避开倒春寒对连翘产量的影响。此外,整地时要尽可能保持原有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在连翘花田里,梁慧珍娓娓道来。疫情期间,梁慧珍团队通过电话、微信群的方式为农民进行“云培训”,通过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的农科大讲坛,开展线上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线上人数达5.7万人次,回答技术问题216人次,起到了良好效果。谈到抗击新冠疫情,梁慧珍深有感触:“疫情突如其来,医护人员都跑到前线去了,作为科研工作者也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抗疫情、保春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乔地)来源: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