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提醒:河南省研究生报考网上确认明日启动贵道几矣

提醒:河南省研究生报考网上确认明日启动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信息确认工作全面实行网上确认,根据安排,河南考生网上信息确认工作将于明日(11月4日)启动,招生部门提醒考生按时按要求完成网上确认报名信息及所需材料的上传。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确认的考生,其报名信息无效,逾期网上确认系统将关闭。据悉,我省研招报名网上确认系统网址为https://yz.chsi.com.cn/wsqr/stu/,确认时间为2020年11月4日至9日期间(开始和结束具体日期及时间点以报考点发布的网上确认公告为准)。考虑到网上确认期间的资格审核可能出现不通过,需要时间修改上传材料的情况,因此,考生最好提前合理安排本人网上确认和上传所需材料的时间。进行信息确认时,考生须按要求上传本人真实有效的照片、证件、证明等图片材料,不得上传虚假、无关或不符合要求的图片,否则报考点工作人员将审核不通过,其报名信息无效。考生需上传的材料及标准要求,可登录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查询。上传虚假证件等材料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并向公安部门报警。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得修改。报考点审核完毕后,会通过系统向考生反馈审核结果,提醒考生及时通过网上确认系统查询审核结果。显示审核通过,则说明考生已完成报名信息网上确认;若审核不通过,考生需根据系统提示在规定时间内补充(或修改)有关材料并重新提交上传。因不符合国家报考条件或报考点接收条件导致最终审核不通过的考生,报名信息无效,如有异议可向报考点咨询。网上确认期间,我省各报考点均设有一个“网上确认服务点”,对少数无法进行网上操作等的考生提供现场服务,帮助其完成网上报名信息确认及确认所需材料上传工作;对于少数考生学历或身份等信息存疑的,由报考点通知其到现场人工核验后再进行网上确认。来源:正观记者 张竞昳编辑:永东

动刀甚微

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

1月25日,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会议传达了省长尹弘对做好全省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批示,副省长霍金花出席会议并讲话。尹弘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各级各部门和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的批示要求,深刻把握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化改革创新,强化政策保障,着力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努力提升导师队伍能力水平,全面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坚实的高层次人才支撑。霍金花指出,我们要上下一心、解放思想、共同发力,推动研究生教育发展。要强化立德树人、把牢根本方向,调整学科专业、建好发展载体,吸引优质生源、源头提高质量,强调分类指导、突出因材施教,提升导师能力、夯实培养责任,着力培养具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操、奋斗精神、专业能力的新时代研究生,以研究生高质量教育成果助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真吾

校媒合作,互补共赢 由河工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大河网联建的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揭牌

大河网讯(记者 聂磊)9月27日上午,由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大河网联建的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揭牌,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大河网在校媒合作业务领域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由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河网联手打造,旨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动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揭牌仪式上,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尚恒志说,双方将以此次基地揭牌为契机,发挥各自优势,到2022年12月底,将基地建设成覆盖新闻传播多个学科方向的集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实习、合作研发等于一体的校媒合作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在省内外发挥较强的示范价值和引领作用。大河网总经理高亢表示,双方将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大河网作为河南省重点新闻网站的资源优势,实现媒体与高校的深度合作,实现互补共赢。大河网(www.dahe.cn)是河南省重点新闻网站、河南第一门户网站,自1998年9月创办以来,秉持“互联网+新闻+技术”的双强战略理念,实现了内容、技术、管理、经营等全方位发展,同时承办了河南省人大网、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河南文明网等网站的建设与维护。【来源:大河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嘿哥们

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着力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

【大河财立方消息】1月25日,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会议传达了省长尹弘对做好全省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批示,副省长霍金花出席会议并讲话。尹弘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各级各部门和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的批示要求,深刻把握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化改革创新,强化政策保障,着力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努力提升导师队伍能力水平,全面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坚实的高层次人才支撑。霍金花指出,我们要上下一心、解放思想、共同发力,推动研究生教育发展。要强化立德树人、把牢根本方向,调整学科专业、建好发展载体,吸引优质生源、源头提高质量,强调分类指导、突出因材施教,提升导师能力、夯实培养责任,着力培养具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操、奋斗精神、专业能力的新时代研究生,以研究生高质量教育成果助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责编:陈玉尧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劳而无功

全国人大代表李东艳:做好就业确保民生 培养人才赢得未来

未来网高校频道5月23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徐春浩 王文莉)“高校毕业生人数今年再创新高,稳就业就是保民生,建议积极搭建就业平台,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5月23日,正在北京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学发规处处长李东艳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建议扩大人才培养规模,锻造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无限动力,使我们国家更好地赢得未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学教授李东艳(受访者供图)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确保民生“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74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李东艳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坚定信心、直面挑战、精准施策,统筹做好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全力以赴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首先应精准对接就业优先政策。”李东艳认为,应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提升投资和产业带动就业能力、优化自主创业环境、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等。高校应紧盯就业态势“风向标”,紧跟政策“指挥棒”,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用好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等优惠政策,支持毕业生以新就业形态、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多元化就业;实施好“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等项目,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脱贫攻坚一线就业创业。“其次应精准提供就业指导服务。”李东艳认为,由于疫情影响,一些单位招聘面试时间有所推迟,使一些高校毕业生出现纠结、焦虑情绪,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为其提供精准就业指导服务,既做好“强信心”的思想引领工作,又做好“暖人心”的就业服务工作,把党和国家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毕业生的关心关爱传递给他们;同时,采取“一人一策”,加强个性化指导,开通就业心理咨询和就业帮扶热线,疏导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情绪和压力。据介绍,作为中国矿业高等教育发源地,河南理工大学充分发挥学校“互联网+智慧校园”优势,推出“云信息”“云服务”“云招聘”“云指导”“云面试”“云签约”等“云就业”平台,实现就业指导、信息发布、简历投递、面试签约等全流程服务。学校还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开展网上校园招聘活动,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在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中加强人才供需对接,为高校毕业生精准推送政策、岗位和求职技能指导,引导他们合理调整就业预期、找准职业定位。扩大人才培养规模赢得未来“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赢得未来必须要有充足的人才。”李东艳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要形成正确的人才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针对人才缺口比较大的河南省来说,首先应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李东艳指出,国家下达河南省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与人口大省、教育大省、经济大省的地位严重不匹配。一是研究生学位授权点少。河南省仅有9所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9所高校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点,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太大,与河南周边的省份相比也非常落后。二是研究生招生计划少。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河南省每万名高校在校生拥有研究生招生计划不足100人,全国倒数第一。每万名高校在校生拥有的博士生招生计划,全国平均是27.13人,河南省仅为4.36人。每万名在校生拥有的硕士生计划数,全国平均是214.01人,河南省仅为93.51人。建议充分考虑河南省人民对优质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解决高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在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招生计划上向河南倾斜,使其数量与人口规模、高等教育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医学类人才培养。”李东艳指出,面对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高校作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科技创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尤其是医学类人才培养方面应发挥更大作用。本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也反映出我国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不够充足、分布不够合理、整体能力不够高的短板,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差距较大。以河南省为例,近年来多数院校为确保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招生规模数量都进行了相应缩减。相关调研显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在本省就业的约占60%,平均每家县级以上医院不到1.2人;受区位和经济因素影响,省外医学类毕业生到河南就业的更少,医学类人才紧缺问题日益严重。“新医科”专业发展需要医、理、工、文等学科融通,医生除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还需掌握纳米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人等前沿科学知识。建议国家鼓励具备医学人才培养能力的综合性大学增设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升医学人才供给能力。“大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召开,彰显了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取得的成果,展示了我们克服严重危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能力。通过两会这个民主政治舞台,一定能更好地汇众智、聚群力,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磅礴力量。”李东艳表示,“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秉承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和担当,将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精神风貌,充分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长白山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李东艳:做好就业确保民生 培养人才赢得未来

大河网讯(记者 王辉 通讯员 徐春浩 王文莉)“高校毕业生人数今年再创新高,稳就业就是保民生,建议积极搭建就业平台,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5月23日,正在北京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学发规处处长李东艳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建议扩大人才培养规模,锻造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无限动力,使我们国家更好地赢得未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学教授李东艳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确保民生“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74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李东艳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坚定信心、直面挑战、精准施策,统筹做好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全力以赴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首先应精准对接就业优先政策。”李东艳认为,应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提升投资和产业带动就业能力、优化自主创业环境、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等。高校应紧盯就业态势“风向标”,紧跟政策“指挥棒”,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用好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等优惠政策,支持毕业生以新就业形态、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多元化就业;实施好“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等项目,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脱贫攻坚一线就业创业。“其次应精准提供就业指导服务。”李东艳认为,由于疫情影响,一些单位招聘面试时间有所推迟,使一些高校毕业生出现纠结、焦虑情绪,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为其提供精准就业指导服务,既做好“强信心”的思想引领工作,又做好“暖人心”的就业服务工作,把党和国家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毕业生的关心关爱传递给他们;同时,采取“一人一策”,加强个性化指导,开通就业心理咨询和就业帮扶热线,疏导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情绪和压力。据介绍,作为中国矿业高等教育发源地,河南理工大学充分发挥学校“互联网+智慧校园”优势,推出“云信息”“云服务”“云招聘”“云指导”“云面试”“云签约”等“云就业”平台,实现就业指导、信息发布、简历投递、面试签约等全流程服务。学校还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开展网上校园招聘活动,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在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中加强人才供需对接,为高校毕业生精准推送政策、岗位和求职技能指导,引导他们合理调整就业预期、找准职业定位。扩大人才培养规模赢得未来“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赢得未来必须要有充足的人才。”李东艳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要形成正确的人才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针对人才缺口比较大的河南省来说,首先应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李东艳表示,国家下达河南省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与人口大省、教育大省、经济大省的地位严重不匹配。一是研究生学位授权点少。河南省仅有9所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9所高校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点,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太大,与河南周边的省份相比也非常落后。二是研究生招生计划少。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河南省每万名高校在校生拥有研究生招生计划不足100人,全国倒数第一。每万名高校在校生拥有的博士生招生计划,全国平均是27.13人,河南省仅为4.36人。每万名在校生拥有的硕士生计划数,全国平均是214.01人,河南省仅为93.51人。建议充分考虑河南省人民对优质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解决高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在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招生计划上向河南倾斜,使其数量与人口规模、高等教育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医学类人才培养。”李东艳说,面对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高校作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科技创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尤其是医学类人才培养方面应发挥更大作用。本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也反映出我国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不够充足、分布不够合理、整体能力不够高的短板,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差距较大。以河南省为例,近年来多数院校为确保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招生规模数量都进行了相应缩减。相关调研显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在本省就业的约占60%,平均每家县级以上医院不到1.2人;受区位和经济因素影响,省外医学类毕业生到河南就业的更少,医学类人才紧缺问题日益严重。“新医科”专业发展需要医、理、工、文等学科融通,医生除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还需掌握纳米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人等前沿科学知识。建议国家鼓励具备医学人才培养能力的综合性大学增设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升医学人才供给能力。此外,李东艳还提出尽快出台更具体、更明确、更具操作性的“地下水管理条例”的议案,建议切实加强对地下水的勘查、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和污染防治。出台“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建议,将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把疫情防控、安全教育作为人人参与的必修课、终身课,既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也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以抗疫为契机,实施“健康副校长”进校园制度,提供卫生应急培训、宣传教育等服务。“大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召开,彰显了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取得的成果,展示了我们克服严重危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能力。通过两会这个民主政治舞台,一定能更好地汇众智、聚群力,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磅礴力量。”李东艳表示,“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秉承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和担当,将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精神风貌,充分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大河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朝廷尚尊

下一站,安阳师院!

很多年后,我们把这个夏天叫做“那年夏天”那年夏天我们曾笑得很美,很绚烂山河入梦,未来可期......——致那年夏天的我们 师院到了,请您带好随身物品准备下车......安阳师范学院,简称“安师”,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08年的彰德府安阳师范传习所,原安阳师范学校,和祖国同岁,成立于1949年。2000年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阳教育学院、安阳市第二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安阳师范学院。2011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它曾是多少年轻人,开始追梦、实现理想的地方。你还记得当年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时的喜悦与向往之情吗?图源:安阳师范学院安师的北门位于黄河大道上,曾经,从火车站出发,乘坐26路,终点站就是师院的北门。后来,城市不断发展,交通越修越发达,26路车的终点站延伸到了华强城。这几天是毕业季,走进安师校园里都可以看到大四的学子们拖着自己的行李,手里拿着车票,4年前刚入校时的欣喜,仍历历在目。潇洒了一个无忧无虑的暑假,正值青春芳华的19岁,带着对大学美好的向往,乘坐满载着学生的26路公交车来到这个即将开始“打拼梦想”的地方。校园里挂着各种欢迎新生的条幅,各学院各系的辅导员、学长学姐站在新生接待处,为来报到的本系新生办理手续。这天,注定是四年来印象最深刻的一天。临行之前,再看看安师人,再走一遍安师的每一个角落......六月是一个伤感的季节,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一次的离别都在这个时候,明明是最火热的季节,却承载着最大的伤感。回忆帧帧如画,同窗的好友、同宿舍的室友、同班的同学,曾经的争吵、嫌隙、摩擦烟消云散,剩下的就是会心的一笑,四年的相处,这时相拥在一起,留下的只是不舍和伤感。想起大一时,一起参加社团活动时的高亢激情;大二时,一起外出采风时的新奇喜悦;大三时,一起逃课时的心惊胆战;大四时,一起社会实践时的斗志雄心。再走一遍校园的路:再走一遍校园的路,再欣赏一次校园的美景,再看一眼渡过四个春夏秋冬的地方。春 & 秋再走一遍宿舍:宿舍里,住了四年的床位,此时的铺盖大部分已经打包,那个仍夹在床头栏杆上的台灯,就留下来“传给”下一届的学妹吧,留些东西给学弟学妹们,这也是大学宿舍里一条不成文的“江湖规矩”。一块儿去食堂打饭,一块儿去茶炉房打水......一块儿上课,一块去操场跑步......大学 & 时光再走一遍学校食堂:住在学校宿舍的学生们,都喜欢去学校餐厅就餐,安师的餐厅有梅、兰、竹、菊四园、教工餐厅和南园餐厅分布在学校各方向。梅园的土耳其烤肉饭、兰州拉面;兰园的酱香鸭腿套餐、石锅拌饭;竹园的小火锅、寿司;菊园的鸡柳面、砂锅土豆粉......大学四年,总有一两种学校餐厅的美食,让你习惯,让你着迷。早上去教室上课时,路过这里,买一个饼、一根烤肠或者一个馒头,边走边吃,这样一点不耽误早上的时间,节约下来的一刻钟,是为了可以在宿舍里多睡一会儿。再走一遍阶梯教室:大学里,最喜欢逃的课,就是在阶梯教室上的公共必修课,由于上课的人多,容易翘课,往往一个宿舍的人集体翘课,这个时候,大家心照不宣。“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到期末考试时,必修课的老师们使出杀手锏,考勤表计入成绩。这个时候,只能熬上几个通宵,恶补一下落下的功课。大学里,最喜欢上的课,就是周末的选修课,可以借此机会接触除本专业外的学科,充满激情活力的年轻骨子里,永远是孜孜不倦的学习和耗不尽的精力。再走一遍综合楼:大学里的考研人,从来就没有备考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大学四年,都在不停的学习当中,考研是一个磨人心智的过程,熬过去了,你就成功了大半。每天早出晚归,去综合楼学习,除了睡觉,几乎不沾宿舍,而想去综合楼学习,懂得提前占座是必备修养,各种复习资料早早的放到桌上,再匆忙的去买个早餐回来,当习惯了这个座位,索性资料直接留在桌上。再走一遍逸夫图书馆:大学里的“宝藏”,都藏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在大学里,专业书只是开启梦想之路的一扇门,图书馆里涉及专业领域的书,才是通往梦想之路的桥梁。书籍是人类的财富,而大学图书馆的免费书籍,更是大学生的宝贵财富。逸夫图书馆坐落在学校中心位置,大楼正对安师南门,是安师的标志性建筑,高大恢宏,拥有藏书200万余册,这里是孕育才子的摇篮,无数个清朗的早晨、无数个静谧的夜晚,安师人选择在这里读书、查阅资料。再去一趟校园小湖畔:清晨阳光斜射,岁月静好,校园各个角落传来郎朗读书声,对于英语系的学子来说,校园里每一处,都是英语角,只有大声的说出声,英语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微风凉爽,安师的小湖边坐着三三两两乘凉的学生,还有在大学已经“三定终身”的小情侣,大学时的恋爱是单纯而美好的,不带一丝丝杂念,惺惺相惜、与君共勉,为了未来,一起努力向前。大学附近的美食往往价格感人、分量巨足、管饱管胖......有大学的地方,必定有一条好吃又廉价的美食街,安师也不例外,为了迎合来自四面八方各个城市的学子们,各种特色美食诞生了。而后营,就是这样一个因师院而发家出名的村子。俗称安阳小香港的后营美食街,是所有安师人怀念大学时光的一个主要原因,那种在学生时代吃到的美味小食,久久深刻于心,与大学生活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多年来抹不去的美好回忆。多少个难以入睡的深夜,最想念的莫过于后营的武汉煎包、户部巷烤面筋、西安香辣土豆片夹馍、河北驴肉火烧、山东煎饼、哈尔滨烤冷面、邯郸石头饼、过把瘾麻辣拌,各种风味美食云集,多少次励志减肥,都败在了这几块钱的小吃上。不仅是师院的学生,就连周边的安阳人,都对后营趋之若鹜,久而久之,后营美食街的名气传遍整个安阳,距离较远的安阳人,只有羡慕安师人的份儿。我骄傲,因为我是安师人......就算离开了安师,也要将“进德修业,博学笃行”这八字校训牢记于心,立鸿鹄之志,享奋斗青春,这句话如指路明灯,引领着即将步入社会的莘莘学子们开拓未来,实现梦想!我骄傲,因为安师打造特色学校,成立甲骨文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甲骨文数据库》是目前国际上容量最大、信息最全、业内影响最大的数据库,出版的《殷都学刊》为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刊。图源:安阳师范学院我骄傲,因为安师服务国家重大政策,积极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汉语国际教育。2009年获批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汉字文化基地,与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苑共建的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获批为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图源:安阳师范学院我骄傲,因为安师有汉字文化体验馆、殷商历史文化馆,助力河南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打造安阳古都文化、汉字文化研究新高地。我骄傲,因为安师有充满青春活力的国旗班;他们十年如一日,以战士的标准要求自己,以保护国旗为首要职责,始终如一,不忘初心。图源:安阳师范学院我们毕业了......即将毕业的安师人,永远不会忘记母校带给自己的一切,在这即将离开的时刻,用镜头收藏每一个快乐的画面,镜头前,是最自然的笑容,是对母校难舍之情,是对未来憧憬之情。图源:安阳师范学院忘不了多少个熬夜的夜晚伏案做毕业论文;忘不了毕业答辩时内心的忐忑;忘不了大家齐心协力完成毕业创作;忘不了恩师的谆谆教导,忘不了毕业典礼上授予学位帽的那一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一次的离别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见。没有人能永远青春,那年夏天,正在逝去或已经逝去,走出校门的那一刻,让我们告别校园的青春时光,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属于你的美好时代,正要开启......『毕业这么多年,你最怀念大学的什么?』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END 出品:安阳信息网

实历

河南发布18条措施 具体什么内容?如何助高校毕业生就业?

河南人才市场里的求职者(资料图) 韩章云 摄中新网郑州5月9日电 (记者 韩章云)2020年河南省应届高校毕业生达66万人,加上往届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3万人,需就业毕业生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在5月9日于郑州举行的河南省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披露了上述数据。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外需求萎缩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又遇新冠肺炎疫情择业渠道受限,今年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日前,河南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过18条“硬核”措施,扩宽就业渠道,向毕业生送出更多政策“红包”。据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李甄介绍,根据《通知》要求,河南省国有企业要在2020年招聘计划中安排不低于50%的岗位招聘河南省高校应届毕业生。对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中小微企业,河南通过发放每人1000元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扣减企业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企业所得税等方式予以企业支持。此外,河南继续扩大基层服务项目2020年招募规模,包括“选调生计划”“医学院校毕业生特招计划”“特岗教师”“大学生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等在内的基层服务项目累计招聘21300人。在招生方面,今年,河南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扩大20%以上,专升本招生计划占应届普通专科毕业生人数比例扩大到15%以上。对征集入伍的在读大学生(含应届毕业生),每人给予5000元一次性生活补助费。本专科生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与此同时,河南支持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适当延长研究生毕业答辩、学位审核时间。引导用人单位推迟面试体检和签约录取时间。对于今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吕冰也给出求职择业建议:积极准备、主动出击,尽早实现就业。吕冰表示,高校毕业生要理性面对当前压力,及时了解并掌握各级各类促就业的政策措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机遇,预估5年甚至10年后的职业发展,主动适应新行业、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在疫情大考、时代大考和人生大考中交出合格的青春答卷。”(完)【来源:中国小康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母子行

两会云采访|全国人大代表高新才谈河南非“双一流”高校如何实现“一流化”发展

大河网讯(记者 张楠)“双一流”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立足河南,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河南高等教育实现了里程碑式的局部突破。但河南公办本科高校总共有38所,没能进入“双一流”的高校该如何实现进一步发展?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高新才在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时对这一议题进行了回答。河南高等教育迈入了整体性的“一流化”进程高新才表示,事实上河南从2015年就开始推动“河南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2020年又开始布局实施“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方案”,这些顶层设计方案构成了河南积极融入国家“双一流”战略的探索,对建设高等教育强省作出了战略部署,引领并推动河南高等教育迈入了整体性的“一流化”进程。“2020年11月,我校成功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建设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对于推动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高新才说,为了深入推进特色骨干大学建设,学校制定出台了《特色骨干大学建设整体规划(2020—2024)》,作为指导特色骨干大学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形成了《特色骨干大学建设方案》,作为落实目标任务的具体措施,并按年度落实到有关责任单位。发展“三力” 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如何早日实现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高新才介绍了学校的做法。在培育发展力上,学校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原经济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战略发力,例如,2020年学校教师申报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律制度体系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现了学校国家重大项目零的突破。同时,打造竞争力。学校聚焦经、管、法等骨干学科,坚持以骨干、特色学科为方向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分挖掘青年拔尖人才、信合·黄廷方青年学者等资源,搭建学科交叉、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队伍,以科研项目培育为平台,鼓励跨专业、跨学校开展合作研究,不断增强学科和人才的竞争力。第三种力是影响力,学校坚持“将一流生源培养成一流人才”,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一方面创新本科生培养模式,完善育人体制机制,持续推动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另一方面加强研究生教育,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高新才说,2020年,本科生报考硕士生比例达到68.7%,考取硕士生比例达到20.7%,报考率和考取率均实现新高;研究生招生规模实现新突破,录取硕士研究生1010人,同比增长57.57%。致力于打造一流学科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功能“我省对标双一流建设布局实施特色骨干大学建设,可以说是非常具有前瞻性,也特别有深远意义。”高新才说,从9所特色骨干大学自身来讲,以财大为例,首先要打造一流学科,要深入研究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行业趋势,紧贴时代发展脉搏,瞄准河南新型产业以及产业融合发展,把资源集中到优势特色学科上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在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功能时,高校应找到并坚持一种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变化、新需求的培养模式,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主动融入甚至嵌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服务政府决策,服务企业运营,以服务求贡献,以贡献求发展。

不足多也

广东十大职工好网民|郑修凯:云上公益课,把“爱”传出去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侯梦菲不是教师,却时刻牵挂着孩子们特别是贫困学生的学习问题。不是闲人,却努力抽时间从事公益事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还专门开设“凯叔说英语”公益课程的“云上课”帮助孩子们。他是广东江门市文体旅游部门的工作人员,学习与工作之余,逐“网”远行,向社会传递更多爱心和能量,成为城市文明的传播者。而这一举动,他已经坚持了十六年。如今,郑修凯被广东省总工会评为“广东十大职工好网民”。大学期间投身公益事业助力贫困学子免费上课郑修凯是一名中共党员,出生于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河南省兰考县,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是一位文学学士、法律硕士。受到焦裕禄精神的影响,他进入大学不久就投身公益,向“爱”出发,用爱心温暖贫困家庭的孩子。2004年,大一新生的他在课外兼职时,发现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不能和其他孩子一样上周末辅导班。“当时我在一个农村的课外辅导机构做兼职老师,同时也负责招生工作。有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先后多次来到我们的招生处,每次都停留很久,眼睛里透出学习的渴望,却没有报名交费的意思。后来得知她是单亲家庭,家境困难,没有额外的钱上课外辅导班。”郑修凯至今仍记得那小女孩渴望的眼神。郑修凯(左一) 受访者供图为了核实情况,那时他专门去她家做家访,也向几个邻居了解情况。为了让她以及其他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课外辅导班,他找到辅导机构的负责人,建议他免除这个女孩以及其他有补课愿望的贫困学子的学费,“如果其他老师不愿意带这些孩子,可以让他们跟着我学习。辅导机构的负责人后来听取了我的建议,最后一共有五个家境贫困的孩子免费跟我学习。”有了第一次,便有了后面的很多次。“由于我家庭的原因,我没办法给这些孩子交学费,于是我参照第一次做法,劝说我兼职的辅导机构负责人,请他们为家境一般的孩子减免学费。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河南、重庆等地兼职的几个机构都很支持,尤其是河南安阳的一家机构,在我兼职的几年里,我的班上不少孩子都被减免了学费。”他说,从2004年到2012年,这八年里已有将近一百个孩子因此受益。记者了解到,郑修凯还通过走进家庭、借助QQ互联网通信软件等形式,在网上为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免费辅导功课,让他们在爱的温暖中增长知识、快乐成长。上班后公益项目仍不间断“凯叔说英语”课程上线2012年7月,郑修凯开始参加工作,尽管平时很忙碌,他也努力抽时间做公益。由于从事的不是教学工作,他担心误人子弟,工作之余坚持通过网络不断给自己“充电”,并学习网上优秀教师的授课经验。他用网上学到的教学方法,给辖区篁庄小学“430”学堂的孩子免费补课;他把网上找到的优质学习材料,发放给五福社区爱心辅导班的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学习。记者获悉,“430”学堂是江门市蓬江区的社会组织通过购买政府服务的方式,推出的服务城市务工子女、留守儿童的项目。“我研究生毕业后就来江门工作,刚到江门不久,就联系了当地的红十字协会,通过协会的工作人员知道有这个项目,后来就抽时间到辖区的篁庄小学参与了这个项目。”另外,五福社区爱心辅导班是面向社区家境一般的孩子开设的课外英语补习班。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孩子们无法到校园上课。为了帮助孩子们在家学习,他开设了“凯叔说英语”在线课程,通过网络给全国不同地方的孩子讲英语课。他专业英语八级,教学经验丰富,讲课方法又独具一格,“凯叔说英语”系列课程很受欢迎。今年暑假,他还在江门蓬江区图书馆开设了线下辅导课程,名额很快被“一抢而空”。他不但免费给孩子上课,还自费给他们购买教材和学习资料。他既有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还是公职律师、心理咨询师,他将法律和心理学知识灵活融入课堂,助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最近,他还与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扶贫的校友取得联系,计划为这里的孩子带去爱心和温暖,得到校友大力支持。持之以恒地积累强大力量一路逐“网”远行传播爱“我小时候家里比较困难,所以,看到家境困难的孩子,就很容易引起我的共鸣和同情心。一个人只要想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事,其实是很容易的。不管自己经济条件怎么样、工作是否繁忙,只要有一个爱心,都可以做一些有爱的事情。这些公益活动,也激励我帮助更多人,包括一些远在千里、从未谋面的人,为了能够让自己帮助更多人,我后来才想到了利用网络做公益,网络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让我帮助更多人。”郑修凯告诉记者。自2004年开始做公益以来,尽管付出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看到一些孩子能够学到更多知识,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他内心很满足。获评“广东十大职工好网民”给郑修凯带来鼓励,他说,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只要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累积的力量也会非常强大,甚至会影响更多人做公益,让社会有更多的正能量和真善美。郑修凯不仅打算把“凯叔说英语”公益课程长期坚持下去,帮助全国更多的孩子,还计划“进军”微博、抖音等网络地带,将免费课程扩大到写作、演讲、公考培训等多个类型,努力让网络成为更多人实现梦想的平台、“施展拳脚”的舞台。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吕航审签丨吕航实习生丨李思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