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河南立德树人教育研究院举办2021首期“立德树人”20人校长论坛户田

河南立德树人教育研究院举办2021首期“立德树人”20人校长论坛

2021年1月21日,河南立德树人教育研究院首期“立德树人”教育20人校长论坛在周口市淮阳区陈州高中举办。专家学者与一线校长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共商“以德促智,五育并举”大计。论坛由陈州高中校长、原淮阳区教体局副局长白子兴主持。河南立德树人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承吅、副院长赵季思、慈善中心主任潘宇献、项城市二校长高杨帆、淮阳一中校长张恒亮、羲城中学校长董长申、城关中心校校长李士明以及城关镇各中小学等二十位校长参加了论坛。白子兴校长谈到,“立德”是“树人”的前提,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自己要“立德”,只有校长和老师率先“明明德”,成为学生品德的引路人和效仿的榜样,才能真正做到“德高为范。”因此,学校应当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团委书记刘祥杰围绕陈州高中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为核心,开展的“12个1”德育活动分享了自己的经验,该校把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各个环节,贯穿全年教育的始终,陈州高中的做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淮阳一中张恒亮校长认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育人的核心,学校的工作重心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羲城中学校长董长申在发言中说,“立德树人”是一个大课题,不能形式化、浅表化、碎片化,而要长久化、深入化、系统化。要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打基础,因此,德育是扎根的教育、是人生打底色的教育,必须常抓不懈。董校长结合该校的“五个一”德育落地方式分享了自己的做法。城关镇中心校校长李士明结合城关镇20余所学校的现状谈了自己的看法。李校长认为,一个学校的管理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要“向内”攻管理,向特色要质量。要对教师进行一次思想和灵魂的洗礼,消除职业倦怠,树立担当和责任意识,这是立德树人的关键之所在。项城二高校长杨帆,作为河南立德树人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引用古代经典《学记》的教育智慧,结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如何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得到了与会校长们的高度认同。最后,周承吅院长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中国孔子研究院杨朝明院长的“八德诠释”以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傅国亮对“立德树人”的解读等方面谈了自己观点。他认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历久弥新的中华传统美德,以“八德”为抓手培育学生的“八颗心”是行之有效的立德途径,并在一些试点学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品德是根本,但没有成绩是不行的。立德树人教育研究院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如何实现“以德促智”,让学生既有良好的品德,又有优秀的成绩,培养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张沙沙、庞国强)长按点赞、关注,有我陪伴不走丢!

蓼莪

树人教育联合先声智能获批中央电教馆AI+教育课题

近日从中央电化教育馆获悉,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联合国内领先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商先声智能(原北京先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智慧教育项目课题《人工智能在中小学语言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功获批。2018年度课题主题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以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核心目标,以探索教育信息化2.0时代智慧学习环境建设及应用模式创新为主要内容,关注师生信息素养和科创水平提升,注重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优秀成果培育和推广。充分响应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和精神。树人研究院与先声智能联合申报的《人工智能在中小学语言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将对智能语音评测系统在中小学听说教学中的应用、学习行为数据、AI技术与教育场景的融合进行深入研究。课题将基于当前我国语言听说教学的理论发展与实践状况的梳理与总结,围绕教、学、练、测、评五大教学场景,对人工智能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情况进行测度,分析人工智能对语言听说教学信息化的促进与支持,对人工智能如何更好与教学场景融合进行剖析,并通过技术落地实际场景案例的分析与比较,提出适配全国各地区的标准、一体化的语言听说智慧教学系统体系。该课题对于促进人工智能在中小学语言听说教学中的应用发展,听说教学的智能化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国内,听说教育历来是中小学语言教育的重点。在课标指引下,伴随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中小学语言听说教育经历了教师与学生“人—人”互动教学模式、“人—人”互动教学模式引入“互联网+听说教育”两个阶段,正在步入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人工智能+听说教育”阶段。本选题从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深度学习算法”特征出发,研究人工智能在中小学听说教育中的应用,寻找人工智能与语言类学科深度融合的方式。人工智能辅助下的中小学听说教育,是对现有语言听说教育的有益补充。在教育技术2.0时代,研究人工智能对语言听说教育的影响,可以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群阅书声” 系统软件,正是在该国家级课题下,树人教育研究院首个将“互联网+”“人工智能”结合起来的研究成果转化项目。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7月,是一所以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文化研究和教育培训服务为主的大型研究机构。研究院致力于通过广泛的资源整合和公众参与,搭建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新型平台,构建促进教育发展和创新的长效机制,以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素养,推动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研究院是国家5A级社会组织,拥有较强的教育科研及成果转化推广能力。先后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刊》《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教育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及主流教育媒体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论著及图书数十部。先后荣获 “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全国社会组合百佳单位”“重庆市科普基地”等三十余项荣誉称号,在全国拥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号召力。该课题的联合申报单位,北京先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原北京先声教育)是一家落地在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公司,两年内完成3轮累积数千万美金融资,拥有智能语音评测、智能写作批改、自适应学习等综合AI技术,致力于将AI与教育场景深度融合,通过机器取代人工大量繁杂的重复厌恶性工作,从而为老师减负、为学生提效,缓解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早在2017年底先声智能就已推出领先于行业的中英文智能口语评测,精细化到音素级别,同时可反馈语调、重音及韵律等15个维度的综合评测服务。经过两年多积累,先声智能已落地在教、学、练、测、评各个教学场景,未来将不断加大对技术的投入,深化升级与教育场景的结合。

计子之德

5年引进70多名硕博教师,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要做面向未来的教育

未来网北京11月8日电 为总结学校建校五年来的成果,汇报学校“五年上台阶”的成绩,规划“十年创一流”的路径,不断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于2019年11月8日举行《不忘初心,做好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学校成立五周年汇报暨2019年科学教育高端论坛。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牛辉刚主持本次论坛。中国科学院行管局党委书记肖建春肯定了学校五年来取得的成绩,并希望学校充分依托中科院院所资源,科学育人,形成中科附的办学特色。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党委书记肖建春致辞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孙逊特别肯定了学校高学历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果,希望中科附全体教职员工不忘初心,面向未来培养人才;外引资源,强化科学院元素;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孙逊致辞。学校校长陆建伟作建校五周年报告——《科学与人文同行,求真与创新相伴》。陆建伟从政治建设、立德树人、素质教育、教师队伍、课堂教学、科教融合六个方面汇报了学校建校五年来取得的成果,肯定了教职员工埋头耕耘,齐心协力,创新发展的精神,并提出努力争创北京市一流学校的明确目标。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校长陆建伟作建校五周年报告。陆建伟介绍,五年来,学校累计引进硕士博士等高学历老师70余名,教师队伍年轻化、专业化、正规化指数逐年上升,职称结构日趋合理,学校重视课堂渗透。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思想的指导下,以“加强学习任务设计 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为核心,开展科学思维教学。学校重视课外资源运用。紧紧依托中科院雄厚的高端科研资源,在德育、智育两方面突出中科院特色,课堂内外、多种形式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构建科学环境,训练科学方法。。另外,学校还组织师生与4位诺奖得主对话,拜访64位两院院士和百余名知名科学家,组织1.5万人次走进30余家中科院科研院所、20余处中科院野外台站、举办科学家进校园讲座100余场、受益学生超过8000人次、研发5门“科教融合2.0”课程,稳步推进科普阅读工程,让孩子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使科学的基因在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作主题报告。陆建伟指出,学校要科学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完善十二年一贯制的治理体系。大力培养和提升教师的全面素质,以德育为引领,五育并举培育人才。办好科技突出的普通高中,并以“科技特色”贯穿全校十二年整体发展。构建特有的课程体系。设计好“科教融合”系列课程,将一贯制的优势充分展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首席专家玛琳?斯卡德玛丽亚教授作主题报告。当天活动,学校特邀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解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介绍知识建构理论,并围绕科学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改革与创新、聚焦课堂等方面作专题报告。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作了《迎接未来教育》的主题报告。顾老在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未来的事业,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瞬息万变的时代,教师不仅要了解今天的社会,更要了解明天社会发展的趋势;随后,顾老希望教师充分认识教育的本质和科学技术进步给教育带来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从容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培养未来社会的公民。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郭传杰院士作主题报告。之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首席专家,知识创新与技术研究所所长,玛琳·斯卡德玛丽亚作了《知识建构迈向包容的知识社会》主题报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郭传杰作了《面向未来的科学教育》主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副部长余凯教授作《学校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主题报告;教育部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实验区专家组负责人吕文清作了《全球视域下的课堂变革》主题报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科技做强大的支撑和后盾,中科附将秉承科学基因,继承崇高追求,承担起培养创新型人才,孕育未来科学梦想的时代重任。(来源:未来网)

皆生于土

首届中原学前教育高峰论坛暨河南省中原学前教育研究院成立大会在郑州举行

央广网郑州11月13日消息 (记者 王勇生)2020年11月12日上午,“首届中原学前教育高峰论坛暨河南省中原学前教育研究院成立大会”的开幕仪式在郑州举行。首届中原学前教育高峰论坛是中原地区首次聚焦学前教育的高规格、高标准的盛会,受到全国各地幼教人的瞩目和参与。与会人员共计有200余人,分别来自内蒙古、河北、浙江、上海、四川、重庆、河南等地。本次高峰论坛为期两天半,主题为“新政引领下的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十四五学前教育最新政策”、“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两个学术论题进行。会议内容以问题为导向,设计立体、多元开展高峰论坛。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陈鹤琴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柯小卫等专家学者分别从国家学前教育政策、幼儿园管理、园本课程、实践等不同纬度阐释学前教育最新政策及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同时,会议还邀请了省内高校专家、教研员、名园长代表共计7名人员结合我省学前教育实际情况针对我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开展了圆桌论坛。办好学前教育是重大民生工程,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河南省中原学前教育研究院在河南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将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规范、创新、引领、发展”为宗旨,以“研究、咨询、服务、评估”为己任,充分发挥“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专业学术力量,以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以实干笃定前行,潜心研究政策,全面洞察学前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新趋势,积极引进前沿理论,让每年一次的“中原学前教育高峰论坛”成为中国学前教育界学术交流的名片。研究院将与幼教同仁携手并肩共同为适龄幼儿提供更加充裕、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供给,不断完善、丰富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规范办园机制和管理机制,全力助推中原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史家实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课程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课程建设”主题研讨会于2020年12月15日上午在东城区史家实验学校成功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是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课程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打造特色文化课堂,推动学科素养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落位,提高学校的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员李群、北京市教育学院国际课程项目负责人王晓玲,人民教育出版社研究室副主任牛瑞雪,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书记洪伟,各区传统文化项目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史家教育集团行政领导团队和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此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史家实验学校高李英副校长主持,主要分为学校课程建设报告、课堂教学展示及专家点评三项内容。第一部分内容,史家实验学校金强校长做了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的报告。报告呈现了史家实验学校在文化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向与会嘉宾汇报了学校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课程融合推进的目标、原则以及多样化路径。第二部分内容,课堂教学展示,分为现场直播课程和线上观看课程两部分。会议现场首先由金琳老师和四年级一班的学生为大家带来《青铜时代-Bronze Age》英语研究课。现场第二节梁琪老师带领六年级一班学生为大家带来《我是国宝守护人》综合实践研究课。同时在线8节课程涉及到语文、数学、英语、美术、茶艺、定格动画等不同学科领域。10节课程展现了老师和孩子们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第三部分内容,与会专家和领导分别对本次活动及现场课程进行了深入的点评和指导。牛瑞雪博士站在课程建设的角度对课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点评;王晓玲博士立足国际视野,提出“Teaching for life”教育理念;李群专家提出“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的理念,并对此次研究和分享表示了高度的肯定与认同。课后,史家教育集团人文科技部主任郭志滨对课上孩子们提到的两件文物进行了深度解读,同时与大家分享了她在“博悟”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最后,王欢校长提出课堂“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思考,为学校课程研究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若烟海、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的研究还将继续,我们的课永远在路上。我们始终铭记教育人的初心和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史家实验学校的全体师生会继续砥砺前行,行走在文化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的改革之路上,为学生撑起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攘弃仁义

这所河南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迎来110岁“生日”,他们这样纪念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学桦 姬姣姣 通讯员 徐春浩若干年前,他们挥别象牙塔奔赴祖国各地建功立业;若干年后,他们荣归母校再忆往日激昂青春。10月20日,河南理工大学举行“双一流”建设暨建校110周年座谈会之际,1500余名河南理工大学校友满怀深情和祝福,从五湖四海回到母校“省亲”,共同回顾学校百余年来的发展历程,共商学校“双一流”建设发展大计。省委、省政府发来贺信。贺信中说,河南理工大学是我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开创了中国矿业高等教育的先河,为全国能源供应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已发展成为一所工科优势突出,安全、地矿学科特色鲜明的知名大学,成为国家煤炭工业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安全培训基地。希望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教育政治属性,擦亮为党育人鲜明底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加快推进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座谈会由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邹友峰主持,河南理工大学校长杨小林作了《奋进新时代 砥砺新作为 开启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征程》的学校发展情况报告。当日,与会人员参观了河南理工大学校史馆、办学成就展和历史文化广场。学校还举行了协同创新中心、矿业研究院揭牌暨河南省应急管理厅、河南理工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办了煤矿智能开采与岩层控制国际学术论坛。编辑:张欢

蒙古梦

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郑州举行

11月28日,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在黄河科技学院召开。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主委张亚忠,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垠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蔡继辉,河南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张新志,河南省教育厅民办教育处一级调研员刘建军,郑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调研员张少亮,洛阳市教育局原局长侯超英出席会议。河南省教育厅原巡视员、省民办教育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一副会长任峰主持开幕式。陈垠亭在讲话中说,河南省民办教育呈现出了规模大、作为大、影响大、后劲大四个特点。就河南省民办教育今后的发展,陈垠亭希望,全省民办学校继续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围绕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办出特色、规范发展、内涵提升等方面积极探索、加强交流、共谋发展,推动我省民办教育再上新台阶,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规范办学,要坚定发展信心。张新志表示,河南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会一如既往的支持、服务好协会的发展,确保省民办教育协会在开展会员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对协会今后工作,他提出四点意见:一是要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确保党内社会组织的绝对领导;二是不断加强协会自身建设;三是主动接受业务主管单位监督和指导;四是希望会员单位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努力开创我省民办教育的新局面,为促进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杨雪梅说,五年来,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禀承办会宗旨,积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努力推动河南省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高度赞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教育要从新时代、新思维、新角度来认识新形势,要立足长远、立足全国发展大局来理解、看待新形势,更多地面向未来探索民办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在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胡大白作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她从八个方面简要回顾了第五届理事会以来的主要工作:一是做好调研工作,为民办教育发展建言献策;二是以党建工作统领民办学校全面工作;三是以年会、论坛为平台,表彰先进,推广经验,促进交流;四是开展办学指导工作,推动全省民办学校转型发展;五是打造科研平台,建立科研队伍,推动民办教育科研水平提升;六是协会自身建设更加科学,体系更加完善;七是加强对外交流,扩大河南民办教育的影响力;八是加强团结,积极应对,抗击疫情。之后,她对新一届理事会提出六点希望:一、深入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二、以《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为契机,推动河南民办教育法制化建设;三、深入落实河南省加快推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推动民办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四、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五、抓住学校数字化转型的契机,提高民办教育国际化水平;六、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协会副会长王裕清同志宣读了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办法(草案)和监票人建议名单;协会副会长王建庄同志作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监事会主要候选人产生说明;协会副会长杨捷同志作协会内部重要管理制度修订说明。会议按照相关程序,根据大会表决通过的选举办法,在胡大白同志的主持下,依次选举了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监事会主席、副主席,并决定了秘书长人选;表决并一致通过了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章程(草案)》《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会费标准及管理办法(草案)》。胡大白宣布大会选举结果、表决结果:任锋同志当选为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杨雪梅同志当选为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李海燕、王新奇、李香枝、高云等10位同志当选为副会长。汤保梅同志当选为协会秘书长。王伟、王晨、王业生等29位同志当选为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甘宇祥同志当选为协会监事会主席,牛钦民、白帆、赵晓金、徐春华、刘芳5位同志当选为协会监事会副主席。任锋宣布聘任名誉会长、顾问、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及成员名单以及协会二级机构负责人名单和副秘书长名单。新任会长任锋在讲话中对胡大白同志长期以来对协会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对胡大白同志被聘为协会名誉会长表示了由衷的祝贺。他表示,担任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定要深度消化教学理论,虚心吸取先进经验,增强思维能力,协调能力和务教能力;自觉坚持民主原则,充分尊重会员意见,积极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维护协会班子的集体领导;自觉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扑下身子抓好工作落实,提升服务的精度和层次;自觉遵守廉政规定,坚持依法依规依章程办事,主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树立良好的会长形象,促进河南省民办教育迈上新的台阶。当天上午,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执行院长王建庄教授发布了河南民办教育发展报告(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蔡继辉致辞。下午,在信息大楼一楼会议室举行了河南民办教育蓝皮书工作会议。会上对河南民办教育蓝皮书优秀研创人员、先进科研单位和科研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并就2021年蓝皮书的研创工作进行了研讨。(黄河科技学院 杨刚要 供稿)

虑求

河南省社旗县开启区域教育发展新征程

8月10日,“创新区域教育 促进内涵发展”2020年河南省社旗县教育质量提升培训项目”在社旗县新时代国际学校拉开帷幕,全面聚焦社旗基础教育校长领导力及中层管理干部专业素养提升、教育干部队伍打造及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促进社旗县教育教学的整体升级改进,实现社旗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局机关相关科室负责人,各高中、初中、中心校、局直学校(园)校长及中层管理人员、教师代表共800余人参加。8月10日,河南省教育厅关工委家教指导中心秘书长杜保民,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院长谢文辉,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唐晓杰出席开班仪式。社旗县教体局班子成员参加开班仪式,副局长李性德主持。(图|陈涛)开班仪式上,县教体局局长陈涛致欢迎辞。他代表全县教职员工向远道而来的领导与专家表示感谢,希望北京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为社旗教育精准把脉开方,精心指导,帮助构建大教育、大科研的教育格局,并要求全县广大校长、教师要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积极参与互动,真正把专家的思想转化成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理念,转化成提升教育质量的新方法,力争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收获。(图|谢文辉)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院长谢文辉致辞,他介绍了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的使命、业务等,明确了此次培训基于“需求”、立足“规范”、凸显“高效”,立足于学校内涵发展的完善和补充,课程安排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学用结合、讲求实效,围绕“宏观视野”“创新管理”“课程体系构建”“德育研究”“学校文化与品牌建设”“领导力提升”等,为参会校长及中层管理人员呈现精品讲座,为区域教育发展和升级带来新的思路。(图|唐晓杰)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唐晓杰讲授《现代化视野下的学校转型与创新发展》,就教育变革的背景、未来教育发展定位、未来教育发展重点、学校教育的转型与发展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讲解。(图|曾军良)北京实验学校校长曾军良以《魅力教育成就孩子美好未来》为主题,讲解了北京实验学校的历史、发展和思考,围绕魅力教育开展的十大方面改革和魅力教育的管理,就建立现代学校科学管理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了重要讲解。(图|杨明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副院长杨明全以《校长特色办学视域下的课程顶层设计》为主题讲解“课程体系构建”,提出教育改革从纵深方向发展必然带来课程的变革和重构。他强调,教育改革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其中,要注重价值引领,要崇尚文化重塑,更呼唤内涵发展,“学校这片沃土需要的是深耕细作和定向灌溉”。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人文内涵与实践策略》这一主题,杨教授从学校教育的人文主义传统与重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困境与超越、中小学德育活动的课程化、德育课程中落实劳动教育及教师德育素养的提升五个层面做了“德育研究”的指导。 (图|凌宗伟)全国优秀校长、南通市名师导师团导师凌宗伟以《学校文化与学校品牌建设的策略与建议》为主题,从学校传统、地域文化/自然生态、时代要求、现有条件四个视角分析了学校文化及品牌的建设。结合学校文化及品牌建设容易片面化、功利化、同质化的误区,他从“创新”课程文化、改善教学文化、改进评价方式等进行了具体指导。(图|谢文辉)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院长谢文辉讲授《面向未来学校的校长领导力建设》,就“重新理解校长领导力”和“重新理解未来学校”进行分享。他强调,在宏观大形势下,必须重新明确校长的定位和在面对多元主体时所需要扮演的多元角色。(图|与会人员合影)此次培训由社旗县教体局、北京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为期八天。培训分县级骨干教师培训、校长和中层管理干部培训、班主任培训、语数英学科教师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校本培训5个项目,采取专业化的理论学习、实战型的名校长报告、名专家报告、诊断式的交流互动等形式,是社旗县探索教育发展之路、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有效尝试。(校长派供稿)

道器

河南省首家家校社共育研究中心挂牌成立

为进一步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的稳定机制,2018年12月18日下午,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家校社共育研究中心、郑州市郑中国际学校家校社共育研究中心挂牌成立,这两所学校家校社共育研究中心的成立填补了我省家校社共育研究中心的空白,也是我省首家正式挂牌成立的家校社共育研究中心。河南省现代家庭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河南科技报·新闻周刊主编陈瑞兰、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校长王昌胜、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执行校长刘玉华、郑州市郑中国际学校小学部校长杨珍球、河南省现代家庭教育研究院主任李军立、河南科技报新闻周刊编辑部主任师志强等领导,与社区代表、学校教师和家长代表,汇聚一堂,共话学校、家庭、社会协作育人工作,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家校社共育研究中心挂牌成立郑州市郑中国际学校家校社共育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家校社共育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以“家校社同携手 凝合力共育人”为主题,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宣传我省家校社合作共育模式,研讨家校社协同实践,推动家校社合力育人工作科学发展。河南省现代家庭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陈瑞兰发表讲话仪式上,河南省现代家庭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陈瑞兰发表讲话,她首先对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家校社共育研究中心、郑州市郑中国际学校家校社共育研究中心的挂牌成立表示祝贺,介绍了当前开展家校社共育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详细阐述了家校社共育研究中心工作任务是围绕“五个一工程”(学校具体做什么 、社区具体做什么、学生具体做什么 、家长具体做什么、评价标准是什么)开展工作,建立共育机制,探讨培养良好家风、儿童成长规律、家长科学育儿的方式方法,促进家校社共育局面的形成。同时通过建立“两支队伍、三个课堂、一个基地和一个平台、一份家庭教育报”等方式,充分利用学校、少年宫、活动中心等资源建立家长夜校课堂,组织开发家长资源,开展亲子教育活动,家长交流分享家庭教育成功案例、专家进校园公益讲座等形式向家长提供优质的线上线下家庭教育课程;为学校开展共育工作提供决策建议,为教师实施共育活动提供指导服务;为学生参加共育活动提供咨询指导,为解决学生成长问题建立共育支持系统;为家庭开展共育工作提供专业有序指导,为家庭参与共育工作提供专业操作平台,为家校社共育提供后勤保障和业务支撑。她表示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家校社共育研究中心、郑州市郑中国际学校家校社共育研究中心,是我省成立的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家校社共育基地,希望通过这个中心的成立,能够实现家校社三方主体多元、内容多元、方式多样、服务多向的“真合作”,使家校社合作走向整体,凸显个性;走向对话,深度合作,形成观念趋同、资源互补的育人格局,探索出一套新时代共育模式,推动高新区教育的高位发展并推进全省形成家校社共育局面,为建设和谐幸福河南做出贡献。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执行校长刘玉华致辞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执行校长刘玉华表示,家校社共育研究中心的成立,正是立足于当下教育特点,充分整合资源,形成家校社教育合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有力举措。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家校社共育研究中心的成立,健全了家校社共育体制;搭建了家校社共育沟通平台,进一步密切了家校社关系;搭建了家校社共育服务平台,完善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搭建了家校共育学习平台,提升了教师和家长协同共育能力。郑州市郑中国际学校小学部校长杨珍球致辞郑州市郑中国际学校小学部校长杨珍球表示,家校社共育是高质量教育的纽带,是学校积极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新途径、新模式,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长效机制,积极搭建家校互动互通平台,消除学校与家庭在教育思想和观念上的分歧,让家长、学校、社会形成教育的合力。希望家校社共育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进来,发挥家校社共育委员会的纽带作用,从而实现家庭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家庭教育经验的共享共建。为了畅通和拓宽家校沟通渠道,密切家长与社区、学校之间的联系,营造家校社协同共育的和谐氛围,家校社共育研究中心挂牌成立仪式上特别聘请了家校社共育方面的学校领导、老师和各学校家长代表共同组成家校共育协调委员会、家校共育专刊编委会。协调委员会及编委会成立后将围绕着传播正确的家校共育及家庭教育理念,密切社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关系,统筹协调教育资源,办家校社共育专刊等方面广泛开展工作。颁发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家校社共育研究中心主任、副主任聘书颁发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家校社共育专刊副主编、责任编辑、编辑聘书颁发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家校社共育研究中心指导员聘书陈院长为郑州市郑中国际学校小学部校长杨珍球颁发家校共育研究中心主任、副主编聘书颁发郑州市郑中国际学校家校共育研究中心指导员聘书颁发郑州市郑中国际学校家校共育专刊责任编辑、编辑聘书颁发郑州市郑中国际学校家校共育专刊责任编辑、编辑聘书据悉,河南省现代家庭教育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在省教育厅的业务指导下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研究和交流工作,在家校共育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18年研究院荣获教育部关工委课题研究突出贡献奖和优秀组织奖。研究院决定在全省启动实施家校社共育研究项目,并拟在全省建立百个家校社共育试点校,目的是希望以学校为基地,以课程为载体,开展学校、家庭、社区相融性教育,动员家长及社会志愿者力量共同参与家校社共育工作,营造社会共育氛围。以点带面,推进全省形成家校社共育局面,促进家、校、社三方携手,共同呵护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本报记者 师志强)

浑浑沌沌

关注!泰晤士2020亚洲大学排行榜,南京这所高校表现亮眼!

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了2020年亚洲大学排行榜。在这份榜单中,中国大陆高校在前50名中占据主导地位,13所院校位列前50名(含),81所中国大陆高校获得了参与2020排名资格,创造了历史记录。其中,南京师范大学位列中国大陆第40名、亚洲第172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是唯一以教学、科研、知识转移和国际前景各项核心使命来综合评判研究密集型大学的全球排行榜。亚洲大学排名使用相同的13个经过精心校准的绩效指标,提供最全面和平衡的比较,受到学生、学者、大学领导、行业和政府的信任,但权重经过特别重新校准,以反映亚洲大学的优先事项。绩效指标分为五个方面:教学(学习环境)、研究(数量、收入和声誉)、引文(研究影响)、国际视野(员工、学生和研究)和行业收入(知识转移)。在教学工作方面,南师不断推进"厚生育才"战略,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南师有专任教师2103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616人,副高级职称73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9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名,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3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领军人才3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南师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总建筑面积39705平方米,馆藏纸本文献总量377.68万册,电子数据库148个。南师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3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精彩一课"11门,国家特色专业8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十二五"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1本(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2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3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各1个。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学生在"挑战杯"等全国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或一等奖,4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科学研究方面,南师积极实施"顶天立地"战略,科研成绩斐然。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美术学等6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工程学、化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7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南师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4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3个。目前,南师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等一大批科研平台。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6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等众多科研项目。2019年,南师CSSCI期刊论文发表量为755篇,位列全国高校第17位。截至2020年3月底,南师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5篇,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6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第一单位),11部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优秀成果"。在国际视野方面,南师一贯重视与海外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作为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大学,南师是国家设立的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对外汉语教学基地、首批华文教育基地和港澳台地区幼儿教育培训基地;设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等多个国际性研究和教学组织;当前,南师正在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与世界上43个国家和地区的231所大学建立了交流关系,设有100多个海外学习项目,聘请外国专家400余人,其中长期外国专家80余人。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南师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研究机构,并通过大学科技园、文创园、地方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在地方建设的一批卓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富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领域。目前,南师拥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点)5个、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1个、江苏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江苏首批新型重点高端智库1个、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7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7个,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公共服务平台2个。在新的发展时期,南京师范大学将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稳步提高办学质量和协同创新能力,统筹协调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三条路径,科学实施创新驱动、开放融合、高原造峰、特色发展四大战略,奋力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素材来源: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