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发现古菌新目分理

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发现古菌新目

近日,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从河流沉积物中发现了一个古菌新目,并为新目命名“广微原体目”(Ca. Gimiplasmatales)。该类古菌的首个物种“浩然广微原体”( Ca. Gimiplasma haoranii)是从佛山市容桂镇的河流沉积物中富集培养而得,其命名是为了纪念我国环境微生物学科奠基人之一简浩然先生。热原体纲(Thermoplasmata)是广古菌超门分布广泛且具有重要生态学功能的一个纲。由于有限的纯培养物和基因组数据,很多未鉴定的热原体纲分支的代谢潜能和进化关系仍然未知。在这项研究中,微生物研究所许玫英研究员的科研团队从广东省佛山市容桂镇的一条黑臭河流沉积物的宏基因组中构建出了4个中高质量的热原体纲古菌基因组,隶属于先前一个未鉴定的分支UBA10834。随后该团队联合深圳大学李猛研究团队对这一分支的系统分类学及其代谢潜能进行了分析,发现广微原体目具有混合营养生活方式的潜能:即同化甲醛和乙酸的异养生活方式、以及H4F-Wood-Ljungdahl(H4F WL)途径固定CO2的自养生活方式。此外,该新目还具有从头合成类异戊二烯和核苷酸的潜力,以及硫还原、氢代谢和砷还原等等相关的基因和通路。比较基因组学和CODH/ACS蛋白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广微原体目和马赛甲烷杆菌目的细菌型H4F-WL碳固定功能基因可能是来自于厚壁菌门的横向基因转移。这项研究扩展了研究人员对热原体纲的系统发育学及其代谢多样性的认识,并为热原体纲内不同目之间的进化历程提供了新的见解。相关研究以“Metagenomic insights into the metabolism and evolution of a new Thermoplasmata order (Candidatus Gimiplasmatales)”为题发表在环境微生物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环境微生物学》(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胡文哲、深圳大学潘杰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微生物研究所许玫英研究员和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李猛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广东省科学院建设国内一流研究机构行动专项资金和深圳市科技计划等项目的资助。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11/1462-2920.15349(省科学院微生物所 胡文哲/供稿)【来源:广东省科学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搜于国中

河南大学豫坡集团博士后项目评审会议成功召开

驻马店网讯(记者 骆万华 通讯员 徐登科)8月4日,河南省人社厅博士后处副处长党明杰、河南大学人事处处长吴建伟、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原副所长二级研究员刘仲敏、河南大学生物工程系主任杨生玉教授、河南大学人事处博管办胡斌副主任、江南大学博士梁赢等一行莅临豫坡集团检查指导工作并召开了豫坡集团博士后开题项目评审暨博士后工作会议。驻马店市人社局副局长张德立、驻马店市人社局副调研员陈玉峰、西平县副县长蔡新亭、豫坡集团董事长张建设、总经理王清华、常务副总经理王洪照等陪同。会议由豫坡集团总经理王清华主持会上,董事长张建设首先向各位领导专家的莅临表示欢迎,并向他们汇报了豫坡集团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情况。他指出:豫坡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和领导专家的关心和支持,更离不开优秀的领导团队和科技优势;豫坡酒业集团坚持“科技创新,生态共享”发展理念,注重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育,充分利用好河南省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这两个平台,提高专业性人才的培养与建设,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但目前酱意浓香型白酒的整体研发还需要更加完善,恳请各位专家博士多多给予支持和帮助,共同努力,共谋发展!吴建伟处长首先对豫坡集团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与各高校更好的联合表示高度赞同,同时,他表示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河南大学要利用人才和知识优势,与企业紧密合作,更好的为企业排忧解难。企业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动力,通过校企联合进行成果转化,更好的把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经济发展做贡献!江南大学博士梁赢做“基于风味导向和组学技术的蓄意浓香型白酒风味形成机制与调控”开题报告。刘仲敏研究员及杨生玉教授分别对梁赢博士的开题报告提出了相关问题及建议:项目课题研究主题方向正确,选题贴合实际,但要做好纵向延伸,持续研究,要与企业紧密结合,把课题落到实处,做精做细。西平县副县长蔡新亭首先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高度重视工业经济的发展,大力实施科技驱动,兴工强县的发展战略,有力得支持了本土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豫坡酒业的校企合作为我县引进新型科技人才,提高科研能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希望有关部门,企业单位不断加大科技的投入,积极创建科技创新型企业,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吸收,为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张德立副局长指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加强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投入,豫坡集团能紧跟步伐,有思想,有创新,重科研,重人才,注重产业的持续发展,与河南大学、黄淮学院等院校合作,不断加强人才与团队建设,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河南省人社厅博士后处副处长党明杰对河南大学的悠久历史、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博士后人员招收和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了介绍。他指出,人才的培养与建设至关重要的,有人才才能有创新,要充分利用好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和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两个平台,注重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育,要在做好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现有优势资源,创造新的辉煌!座谈会前,吴建伟处长一行首先参观了豫坡老基生态文化园,详细了解企业的人才培育及生产经营等情况,参观了党员教育基地、大曲生产车间、藏酒洞等。合影留念【来源:驻马店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舍者迎将

河南省科学院院长童孟进一行来我院调研交流

12月21日,河南省科学院院长童孟进、副院长孙爱芳一行来我院调研交流。院党组书记刘春成陪同调研,并主持座谈交流会。童孟进院长一行先后参观了激光研究所人造金刚石制备车间和能源研究所能源与环境新材料中试车间,详细了解了人造金刚石特性、生产情况和市场应用前景以及高分子材料和锂电池项目研发、中试情况。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刘春成书记对童孟进院长一行表示欢迎,介绍了我院改革发展情况。双方围绕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促进科技创新政策和举措、改革发展举措和经验以及“十四五”规划编制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还就地方科学院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进行了深入探讨。院科技处、产业处、人事处、办公室和地理所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和调研。(院办公室供稿)【来源:河北省科学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呼叫者

河南省科学院来我院调研交流

12月23日,河南省科学院童孟进院长一行到北科院调研交流。郑焕敏院长出席座谈会,邵锦文副院长主持会议。座谈会现场座谈会上,邵锦文介绍了北科院以服务北京战略目标为己任,推动全面改革创新发展的有关情况。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任张士运对“院十四五规划”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汇报。双方就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优化科研人才培养机制、完善科研管理模式等深化科研机构改革有关问题作了交流。童孟进表示,此次调研的目的是落实河南省的要求,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科研机构发展经验,做好河南省科学院改革发展工作。北科院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进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思路和经验,将为河南省科学院谋划未来改革提供重要启示和参考。郑焕敏表示,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是当前科研事业单位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科研机构增强内部发展的需要。科研事业单位要向改革要活力,遵循科研发展规律,研究现代科研机构的体制机制,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一套能够落地、行之有效的运行制度,以改革促进创新发展。院机关办公室、技术转移中心、人力资源处、科研开发处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慧明

致敬2019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

11月20日,河南省委宣传部、省科协等联合发布2019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10位获奖者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集中展示了河南省科技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对于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出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再一次向10位2019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获奖者(按姓氏笔画为序),致以崇高的敬意。王静党的十九大代表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研究员【致敬词】碧水蓝天是美丽的呵护碧水蓝天的人更为美丽她以环保之志以奉献之心化合水天之美她就像蓝天上飘舞的白云大地上奔涌的清流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王静,怀揣碧水蓝天的环保梦想,坚守科研一线十余载,努力用科技创新推动美丽中国梦的实现,在新材料和水质净化、空气净化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她所在的团队先后获得“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工人先锋号”等称号。她本人也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10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研制成功10余种高性能吸附材料和抗菌材料。刘代军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副院长兼总设计师、首席技术官【致敬词】大好河山,需要忠诚卫士和平年代,同样需要真心英雄为守护祖国的领空他长期坚守在试验场驻地为中华铸造国之重器让无数难题迎刃而解让利剑在蓝天划出闪亮的轨迹保山河无恙,护家国荣光!刘代军,凭着满腔热血和航空梦想,拒绝高薪诱惑,献身国防。他舍小家为大家,长期坚守在试验场驻地,其中的辛酸艰难也很少向人提起。在空空导弹领域,无论是从事技术研究,还是预研和型号管理工作,他总是想方设法破解难题,在探索空空导弹派生产业发展过程中,他一人扛起三个型号副总师的重任,凭借着过硬的组织领导和技术创新能力,带领团队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用行动实现航空报国志向。祁兴磊泌阳县夏南牛研究推广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河南省夏南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祁兴磊(左三)【致敬词】收获是要耕耘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站起来是巍峨的伏牛山走起来是西流的泌水河山水之间,他一步一个脚印就像一头夏南牛不用扬鞭自奋蹄,踏实前行!祁兴磊,带领科研团队潜心钻研,历时21年,主持育成了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品种——夏南牛,填补了我国肉牛育种的空白,开创了中国培育自己肉牛品种的先河,被誉为“夏南牛之父”。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把现资产总额7000余万元的河南省夏南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泌阳县夏南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无偿捐献给泌阳县人民政府。他先后当选感动中原年度十大人物、2019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获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陈俊武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炼油工程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煤化工技术专家陈俊武(前排右二)【致敬词】不一样的算法就有不一样的人生奉献小于索取人生就会黯淡奉献等于索取人生就会平淡奉献大于索取人生就会灿烂当新中国抽油机叩开大地的胸膛他科学计算催化裂化精炼人生!陈俊武,在催化裂化领域开发了一系列反应—再生工程技术,为中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进步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在炼油工艺的理论领域首先提出了用元素平衡(尤其是氢元素)进行催化裂化物料平衡的理论和设计方法,指导了不同炼油工艺过程石油基团转化规律的研究。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参加工作至今,陈俊武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祖国奉献了整整70年,体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不负此生的担当精神和一名科技工作者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家国情怀。李俊贤中国工程院院士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原院长兼总工程师我国火箭推进剂创始人之一聚氨酯工业奠基者之一【致敬词】唯有奋斗才有幸福只有推进才能前进鱼雷因此潜泳大海火箭因此刺破苍穹他更把自己化作强大的推进剂为祖国人才成长加速树立一座不朽的“推进”丰碑!李俊贤,默默投身科研近70载,开创了国内聚氨酯产业,为研制火箭和鱼雷推进剂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一辈子勤俭节约,却捐赠出毕生积蓄300万元设立博士创新基金和困难帮扶基金。他坚持爱党爱国,实践科技报国理想,用毕生努力实现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统一。中央主流媒体多次对李俊贤先进事迹进行了集中报道,他被誉为“国家腾飞的推进剂”“国家精神的造就者”。陈培莉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培莉(左二)【致敬词】我们致敬白衣天使因为她们能让疾病疫情远离让健康和快乐与我们相伴在甲流横行、SARS肆虐时有她在一线她是白求恩精神的传承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陈培莉,始终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从医理念,无私奉献。在甲流、SARS流行期间初发病例传播途径不明、治疗方案不确定的情况下,靠着对患者病情的严密观察,靠着长期重症患者救治的直觉和经验,靠着身负重担义无反顾的精神,圆满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的光荣任务。担任重症监护室主任十年来,她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科室人员积极钻研、学习新业务新技术,掌握了包括人工膜肺氧合、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液净化等重症顶级治疗手段,培养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重症从业人员,并将重症医学救治的理念和实践操作技能普及到商丘市各家医院,提高了商丘市危重症救治的整体水平。张新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致敬词】漫步广袤的田野他播下一粒种子黄土之上是蓬勃的绿叶绿叶之上是细碎的花朵花谢之后是香甜的果实人生就是落花生的生长过程他深植中原大地一直在开青春花,结奉献果!张新友,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花生遗传育种研究工作,相继培育出“豫花”“远杂”系列早熟、优质、高产花生新品种40多个,累计推广1.3亿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20多亿元;创建了以幼胚离体培养、染色体倍性操作和杂种分子细胞鉴定为核心的花生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成功破解了制约野生花生利用的技术难题。他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得发明专利13项、植物新品种权10项;在国内外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花生遗传育种方面的学术论文110余篇,为推动我国花生育种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胡建军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河南省特聘教授胡建军(左三)【致敬词】中原大地,国家粮仓他心系农民发出千百光和热让三万农家阔步前行奔小康他倾尽心血立三尺讲台,写风雨春秋天下桃李尽繁花!胡建军,心无旁骛干工作,以潜心科研为乐趣,靠着肯吃苦、善钻研的劲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家博士点基金等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带领团队首次提出生物制氢的光谱耦合、热效应等理论,开发了载氧体气化蒸汽重整等一系列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扎根基层搞科普,以服务民众为己任,大力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设计和监理河南省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示范工程32个,解决了近3万农民生活用气问题。他教书育人作师表,以立德树人为使命,坚守三尺讲台,传授科技知识,培育科技人才,用言传身教为学生点燃信仰的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茹振钢党的十九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原学者,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致敬词】太行山作证百泉水含情希望的田野麦海翻腾舌尖上的味道与君共享他是农民朋友的“粮财神”出席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为富起来、强起来的祖国而纵情欢呼,泪流满面! 茹振钢,四十载辛勤耕耘,一直致力于小麦育种科研与教学工作,在小麦育种理论研究和品种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带领科研团队培育并推广了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矮抗58等一系列小麦新品种,矮抗58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截至目前累计种植面积3亿多亩,增产效益达300多亿元,被农民朋友们亲切地誉为“粮财神”!胡新朋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胡新朋(左二)【致敬词】交通就是沟通隧道就是通道那是人流和物流的对接那是生命和生活的华彩他让海底有通途让高铁穿越千山万水为新时代加速!胡新朋,20多年来一直践行着工程报国的信念,奋战在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第一线,展现着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赤子情怀。他带领技术团队攻克江底裂隙发育、海底孤石处理、特长水下高风险隧道盾构施工及对接技术、海底常压换刀技术等世界级难题,为业界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在郑万高铁建设中,他带领团队改进施工工艺工法,创新性地利用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等全智能式机械化配套技术,把新奥法施工技术升级为国内自主首创的智能建造技术。他带领团队先后承担科研项目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1项,省部级工法27项、专利86项,科技成果转化达15亿元,新增产值46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来源:河南科协

何少何多

来了!黄河实验室!河南投资20亿,打造省内首家国家实验室

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在这个时刻,科学技术的进步意味着我国经济转型的程度。相信现在大家现在都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在科学研究中,实验室研究尤其重要,特别是国家级的实验室,在这些实验室里往往是国家最顶尖的研究。国家实验室是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不但开展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还积极竞争前沿高技术研究。黄河在2000年为满足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一批国家实验室先后获得批准筹建。这包括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清华大学的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等。但当时大家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导致二批国家实验室“筹”字难除。黄河最近几年,国家越来越意识到科学技术在发展和竞争中重要性,所以新的国家实验室也不断涌现出来。走在最前面且投资最大的当属浙江。今年7月17日,在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正式宣布了“浙江省实验室”,计划5年内每家实验室平均投资100亿元。首批4个浙江省实验室分别是:浙江大学牵头建设的“良渚实验室”,西湖大学牵头建设的“西湖实验室”,阿里巴巴达摩院牵头建设的“湖畔实验室”,以及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建的“之江实验室”。黄河为满足河南省的科学研究发展及保护黄河的发展,河南省科技厅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郑州组织召开河南省黄河实验室筹建方案专家论证会,邀请了包括19位院士在内的26名全国相关领域专家为我省黄河实验室筹建工作建言献策。会上,院士专家们对筹建方案给予高度肯定,对实验室的战略定位、研究方向、运行机制、优化配置、集智协同等问题给出了意见建议。黄河实验室黄河实验室将按照“聚焦国家战略、对标国家标准、发挥特色优势、率先主动作为”的基本思路,围绕黄河流域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系统修复、黄河湿地建设与保护、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生物多样性、绿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开展重点研究,打造多领域、多学科协同发展的综合型实验研究平台,为黄河的长治久安与我省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郑州大学除了黄河实验室外,河南省还将筹备另一个嵩山实验室。未来几年河南省将大力投资科学研究项目,承担黄河保护与开发的责任。河南省科学投资的不断加大,与科研相关的河南省科研机构都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与黄河密切相关的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来几年会得到很大的机遇。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教育信息,请关注我!我是字多,您认为河南科研怎么样?欢迎在下面评论~重磅,河南省高校科研项目立项通知!郑大130人,河大4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公布:这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却没人入选祝贺!武汉的这所高校排名又双叒进入前五,校友:未来可期重磅!中国医师奖公布,河南两人,都来自这所学校

杨泉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组建科研团队全力攻关——“参与疫苗研发,我们很自豪”

“最近实验实在是太多了。”回复记者短信两天后,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李琦涵团队才挤出一点空,来谈他们的工作。李琦涵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新冠肺炎疫情苗头刚出现,他就设立应急疫苗研发攻关组,带领团队设计了包括灭活疫苗在内的多条研发路线,细致分配了每项任务。深夜,生物研究所的科研楼实验室灯火通明,透过窗户不时能看到科研人员小步快跑的身影。这样的节奏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疫苗研发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现在上上下下都憋着一股劲。”李琦涵说。生物安全实验室是疫苗研发的主战场。在这里,科研人员要与新冠病毒“亲密”接触,多进去一次、多待一个小时,就意味着多一分风险。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谢忠平从事疫苗研发生产30多年了。接到任务至今,他记不清和团队进了多少次生物安全实验室,每次实验至少持续5个小时;有一天他下午3点进去,深夜2点才出来。考虑到人难以长时间、高强度集中精力,工作人员通常一次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3小时左右。谢忠平自己延长工作时间,除了节约宝贵的防护服,更是要与疫情赛跑,尽可能提高效率。“实验安排密,一个套着一个。”谢忠平说,任务排山倒海般过来,团队只能在进入实验室前,把工作细化切块,“凡是当天要做的,尽量在实验室做完。”电话另一头,刚从实验室走出来的刘龙丁声音很低。作为灭活疫苗攻关组的核心成员,他主要做疫苗保护性评价工作,即通过实验验证开发的疫苗有没有效果。不同剂量、不同工艺、不同标准的排列组合,他都得一一去验证,“就像打仗一样,现在正是要咬紧牙关的时候。”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科研人员的操作比平日要难得多。负压的环境很消耗体能,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能拧出水来。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培训部主任刘红旗承担保障动物模型的重担,他和团队要为多个项目组提供支撑。他是进入实验室最多的人,疫苗应急项目启动至今没休息一天。深夜,结束实验,谢忠平还要与团队梳理总结,并安排第二天的任务,之后才能吃上一口热饭。“我们赶着往前做,但标准一个也不能降。”谢忠平说。刘龙丁参与过手足口病等疫苗的开发。谈及这两个多月,他说,“除了好的设计,就是靠团队每个人的忘我投入。”戴青负责生物安全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维护。他带着9个人的小团队,负责检修设备、维护杀菌等工作,以保障实验室正常运转。科研人员进入前,他和团队要做一遍巡查;当天实验完成后,他们必须采用高压手段处理废水;实验室需要帮助时,他们立马就得穿着防护服冲进去。近段时间以来,生物安全实验室几乎天天满负荷运行。“一天最多进了27个人。”戴青说,全国达到生物安全四级的实验室只有3个,这里不仅要承担生物研究所的任务,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应急攻关科研项目,“只要实验室还在运转,我们就得坚守着。”出生物安全实验室要淋浴,为了快速打理,谢忠平剪去了保持多年、染得乌黑的头发,留下一头白色的短发。结果,开会时好几名生物研究所员工打听:这是哪里来的领导?得知所里要成立应急疫苗研发攻关组,20多名党员签署请战书,自愿要求加入。由于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病毒,科研人员设计了多条疫苗研发技术路线。“研发疫苗的原理看似不复杂,但在这行干了30多年,我还不敢拍着胸脯说哪种方法又快又好。”谢忠平说,“参与疫苗研发,我们很自豪。”《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01日 04 版)

刘劭

喜报!4名河南籍科学家分别当选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孙煊哲 实习生 张阳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今天公布了2019年新增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4位院士和20位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选举产生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其中河南籍科学家共有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1人,中国工程院3人。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的马大为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在西北工业大学工作的李贺军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在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的张喜刚工程师当选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工作的王俊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王俊王俊,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1995年获得国际抗癌联盟(UICC)ICRETT奖学金,前往美国华盛顿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学习和交流;1997年获世界胸心外科届最高奖---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GrahamFellow奖学金(全世界每年1人得奖),在美国接受严格的临床和科研训练,先后哈佛大学(MGH),MayoClinic等著名医学中心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2000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2001年获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1995年加入九三学社。2001年成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全国委员。1992年创立了我国一门新学科---电视胸腔镜和胸部微创外科。至今,已成功地完成了胸腔镜外科的绝大多数中国第1例手术,至今在手术难度、手术种类和手术数量上居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先后举办了16期全国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学习班和10届全国电视胸腔镜外科学术研讨会,培养了全国80%以上的胸腔镜外科医师,人数已达上千名。2011年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在201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共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00余篇;主编《现代胸腔镜外科学》、《胸腔镜和纵隔镜手术图谱》、《胸部疾病的胸腔镜全真手术》等8部学术专著。现任北京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暨胸部微创中心主任,北京市海淀医院胸外科主任。张喜刚张喜刚,1962年3月出生,本科,高级工程师。现任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在多个重大项目中担任过主要技术骨干、分项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项目主管总工程师,为世界上最大跨径斜拉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设计总负责人。主要负责重大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案指导与审定、技术审核与管理、院科技发展与技术质量管理等工作。主要获奖成果有:“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工程可研报告”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武汉军山长江公路大桥设计”获得交通部优秀设计一等奖,2003年获得了江苏省“十佳咨询设计人员”称号。2005年荣获了交通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光荣称号,被评为中国公路学会百名优秀工程师。曾荣获2005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桥梁大奖青年奖、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第七届“金桥奖”。2006年入选了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现任中国公路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公路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桥梁委员会委员、国际桥梁协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交通部公路工程设计评标专家、交通部公路工程施工评标专家等职。1998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李贺军李贺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为材料学院院长,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先进材料及成形技术“111”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先进碳/碳复合材料、纸基摩擦材料、纳米材料和液固挤压成形等方面的研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7项。曾先后获陕西省“三五人才”、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三秦”学者等荣誉称号。马大为马大为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1989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0-1994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化学系和MayoClinic神经化学和神经生物学研究部进行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主要从事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及结构-活性关系研究;针对特殊靶点如G-蛋白偶连受体,蛋白激酶,蛋白水解酶和细胞凋亡过程的小分子调节剂的发现;有机合成方法学的发展和其在合成生物活性分子中的应用。曾经先后当选1994年首批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8年获得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2001年获得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2005年获得上海市科学进步一等奖;200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年获得第七届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2009年当选上海市科技精英;2016年获得N.C.YangLecturerAward;2018年获得美国化学会ArthurC.Cope学者奖(2018);同年获得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少有

河南最出色的4所大学,第三所最难考,毕业后工作包分配

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而且每年考生很多,多达百万,近几年高考人数一直居高不下。但是河南的教育资源比较稀缺,优质高校很少,名牌大学稀缺,这就造成了河南省高考难度特别大。其他省的985,211高校在河南省录取人数很少。同样的分数如果在其他地方能上一本院校,但是在河南就只能上个普通二本院校。所以河南的考生实力基本都很强。近几年,随着河南高校的迅速发展。河南大学入围双一流大学。郑州大学成功入选双一流建设大学。河南其他大学也在迅速发展。今天就为大家盘点河南最出色的四所大学,每一所综合实力都很强。第三所最难考,毕业后工作包分配。1、郑州大学郑州大学,简称“郑大”,是全国重点大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郑州大学共有43个参评学科上榜,在全国高校排名第13。7个学科进入B+类学科,7个学科进入B类学科,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被评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4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博士点21个,专职院士10人。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40左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医学院,物理工程学院都是实力很强的学院。在河南本地的名气很大,社会认可度也很高。2、河南大学简称河大,坐落在开封,是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一所综合性河南省属重点大学。有4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39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3个,生物学被誉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作为我国的百年名校,其实力不可小觑。在河南综合实力仅次于郑州大学。3、信息工程大学建于1999年,是全军重点建设的五所综合大学之一,是河南唯一的一所军校,学校共有郑州和洛阳两个校区。共有硕士点53个,博士点24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测绘科学与技术被誉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被誉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实力也很强大,只要能考上该学校,毕业后工作也不用愁,但是录取分数很高,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不仅录取分数要够格,而且要通过严格的军检和政审,很难考,毕业后工作包分配,算是铁饭碗了。4、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简称河南师大,学校设有24个学院,83个本科专业,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4年,河南师范大学发表论文被引用进入全球ESI前1%,在中国进入前1%的96所高校中位居第63位。学科实力强大,其中化学、物理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排名。也是一所很不错的学校,如果有想考师范学院的学生,这所学校可以作为参考。以上这4所学校是河南很不错的学校,除此之外,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都是河南十分不错的学校。

韩檀

致敬科技!十人获评2019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来看看他们是谁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孙煊哲 实习生 张阳 11月20日晚,由省委宣传部、省科协等联合主办的2019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在郑州举行,10位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当选2019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十位人物(按姓氏笔画为序)分别为: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研究员王静;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副院长兼总设计师、首席技术官刘代军;泌阳县夏南牛研究推广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祁兴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陈俊武;中国工程院院士、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原院长兼总工程师李俊贤;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培莉;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张新友;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胡建军;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胡新朋。省科协党组书记曹奎表示,作为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的一部分,发布仪式集中展示了我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群体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出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抢占先机、迎难而上,勇当科技创新排头兵,汇聚起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据了解,按照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安排,我省评选出祁兴磊等10名同志为2019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同时作为河南人选向2019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动办公室推荐。8月10日,祁兴磊入选2019年全国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这是继王杜娟入选2018年全国首届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以来,我省科技工作者再次获此殊荣。省科协副主席谈朗玉介绍说,“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旨在深入挖掘身边科技人员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的感人事迹,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从先进身上汲取精神营养,把学习宣传活动激发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投身创新实践的实际行动。附: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看看他们的“最美瞬间”一、王静 党的十九大代表,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研究员怀揣碧水蓝天的环保梦想,坚守科研一线十余载,努力用科技创新推动美丽中国梦的实现,在新材料和水质净化、空气净化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她所在的团队先后获得“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工人先锋号”等称号。她本人也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10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研制成功10余种高性能吸附材料和抗菌材料。二、刘代军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副院长兼总设计师、首席技术官凭着满腔热血和航空梦想,拒绝高薪诱惑,献身国防。他舍小家为大家,长期坚守在试验场驻地,其中的辛酸艰难也很少向人提起。在空空导弹领域,无论是从事技术研究,还是预研和型号管理工作,他总是想方设法破解难题,尤其是在探索空空导弹派生产业发展过程中,他一人扛起三个型号副总师的重任,凭借着过硬的组织领导、技术创新能力,带领团队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用行动实现航空报国志向。三、祁兴磊(左三)泌阳县夏南牛研究推广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河南省夏南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带领科研团队潜心钻研,历时21年,主持育成了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品种——夏南牛, 填补了我国肉牛育种的空白,开创了中国培育自己肉牛品种的先河,被誉为“夏南牛之父”。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把现资产总额7000余万元的河南省夏南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泌阳县夏南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无偿捐献给泌阳县人民政府。他先后当选感动中原年度十大人物、2019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获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四、陈俊武(前排右二)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炼油工程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煤化工技术专家在催化裂化领域开发了一系列反应—再生工程技术,为中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进步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在炼油工艺的理论领域首先提出了用元素平衡(尤其是氢元素)进行催化裂化物料平衡的理论和设计方法,指导了不同炼油工艺过程石油基团转化规律的研究。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参加工作至今,陈俊武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祖国奉献了整整70年,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不负此生的担当精神,体现了一名科技工作者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家国情怀。五、李俊贤 中国工程院院士,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原院长兼总工程师,我国火箭推进剂创始人之一,聚氨酯工业奠基者之一默默投身科研近70载,开创了国内聚氨酯产业,为研制火箭和鱼雷推进剂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一辈子勤俭节约,却捐赠毕生积蓄300万元设立博士创新基金和困难帮扶基金。他坚持爱党爱国,实践科技报国理想,用毕生努力实现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统一。中央主流媒体多次对李俊贤先进事迹进行了集中报道,被誉为“国家腾飞的推进剂”“国家精神的造就者”。六、陈培莉(左二)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培莉,始终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从医理念,无私奉献。在甲流、SARS流行期间初发病例传播途径不明、治疗方案不确定的情况下,靠着对患者病情的严密观察,靠着长期重症患者救治的直觉和经验,靠着身负重担义无反顾的精神,圆满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的光荣任务。担任重症监护室主任十年来,她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科室人员积极钻研、学习新业务新技术,掌握了包括人工膜肺氧合、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液净化等重症顶级治疗手段,培养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重症从业人员,并将重症医学救治的理念和实践操作技能普及到全市各家医院,提高了商丘市危重症救治的整体水平。七、张新友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花生遗传育种研究工作,相继培育出“豫花”“远杂”系列早熟、优质、高产花生新品种40多个,累计推广1.3亿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20多亿元;创建了以幼胚离体培养、染色体倍性操作和杂种分子细胞鉴定为核心的花生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成功破解了制约野生花生利用的技术难题。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得发明专利13项、植物新品种权10项;在国内外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花生遗传育种方面的学术论文110余篇,为推动我国花生育种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八、胡建军(左三)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河南省特聘教授心无旁骛干工作,以潜心科研为乐趣,靠着肯吃苦、善钻研的劲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家博士点基金等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带领团队首次提出生物制氢的光谱耦合、热效应等理论,开发了载氧体气化蒸汽重整等一系列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扎根基层搞科普,以服务民众为己任,大力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设计和监理河南省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示范工程32个,解决了近3万农民生活用气问题。他教书育人作师表,以立德树人为使命,坚守三尺讲台,传授科技知识,培育科技人才,用言传身教为学生点燃信仰的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九、茹振钢 党的十九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原学者,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四十载辛勤耕耘,一直致力于小麦育种科研与教学工作,在小麦育种理论研究和品种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带领科研团队培育并推广了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矮抗58等一系列小麦新品种,特别是矮抗58小麦新品种,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截至目前累计种植面积3亿多亩,增产效益达300多亿元,被农民朋友们亲切的誉为“粮财神”!十、胡新朋(左二)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多年来一直践行着工程报国的信念,奋战在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第一线,展现着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赤子情怀。他带领技术团队攻克江底裂隙发育、海底孤石处理、特长水下高风险隧道盾构施工及对接技术、海底常压换刀技术等世界级难题,为业界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在郑万高铁建设中,他带领团队改进施工工艺工法,创新性地利用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等全智能式机械化配套技术,把新奥法施工技术,升级为国内自主首创的智能建造技术。他带领团队先后承担科研项目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1项,省部级工法27项、专利86项,科技成果转化达15亿元,新增产值46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侯昺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