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之前,“双非”大学指的是既不属于985工程又不属于211工程的高校。但是在2017年双一流的相关政策推行以后,“双非”大学的含义也跟着有了变动,如今具体指的是既不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又不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大学。近日,黑龙江“双非”院校排名出炉,黑龙江大学排名第一,全国“双非”院校排第17,哈尔滨理工大学仅排第四,全国排第66,具体来看一下,排名仅供参考。第一、黑龙江大学(全国“双非”排第 17)黑龙江大学拥有首批17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之一,全国首批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学科门类最全、专业覆盖最广。学校共有专任教师206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1人、硕士生导师83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986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位居全国高校第19位,列地方高校第一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各类国家级荣誉称号获得者2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8人。第二、哈尔滨医科大学(全国“双非”排第 31)哈尔滨医科大学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省部共建大学、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院校,黑龙江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基地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学校现有教职工16926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获南丁格尔奖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3人。第三、哈尔滨师范大学(全国“双非”排第 58)哈尔滨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艺、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有教职工3500人,其中专任教师1681人,教授、副教授92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841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共6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3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3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共计52人。第四、哈尔滨理工大学(全国“双非”排第 66)哈尔滨理工大学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该校有教职工2933人,其中专任教师1715人,副高职以上人员1339人,高级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51.0%。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全日制在校生33361人,留学生近200人。第五、东北石油大学(全国“双非”排第 102)东北石油大学是伴随中国最大油田大庆油田的发现而诞生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源于清华大学石油炼制系,孕育于北京石油学院,诞生发展于大庆油田,是大庆油田大会战的重要成果之一。有教职工2101人,其中专任教师1239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5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33人;具有博士学位450人,具有硕士学位627人,博士生导师137人;双聘院士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第六、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全国“双非”排第 108)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全国首批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高校。学校有教职工3184人(校本部118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人员887名,博士生导师114人,硕士生导师375人,有45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国医大师1名,国家教学名师3名。
#哈尔滨工业大学#1、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于1920年始建,本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其前身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涵盖了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2、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简称:哈工程),于1953年始建,坐落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占地面积138.35万平方米,校园建筑中西合璧,飞檐碧瓦,气势恢宏。设有17个学院(系、部);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3、东北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简称:东北林大),于1952年7月始建,坐落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原名东北林学院,1985年8月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学校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现设有研究生院、19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有63个本科专业,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类别的专业学位硕士点。4、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大学(简称:黑大),于1941年始建,坐落于黑龙江哈尔滨,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黑龙江省重点共建综合性大学,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是中国共产党一手创办的中国最早培养俄语高级专门人才的红色大学。其前身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黑龙江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优势明显,共设有30个教学院部,拥有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艺11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86个。5、东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简称为“东北农大”),于1948年始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农、工、理、经、管等多学科发展的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于1994年2月由东北农学院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校设有17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群,10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4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接下来依次就是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以上就是2020黑龙江省排名前10的大学,能考上的都是学霸,你的高考志愿里有这些学校吗?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其拥有国内最大的平原,工业实力雄厚,教育文化产业繁荣。这里坐落着4所985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以及诸如哈尔滨工程大学、辽宁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这样的区域知名“双一流”建设高校。不过今天我们不谈这些“双一流”建设高校,而是说说这4所东北地区的好大学,它们实力被严重低估。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大学的前身为1941年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1958年,以原哈尔滨外国语学院为基础,成立了黑龙江省内第一所综合性大学——黑龙江大学;1981年,黑龙江大学成为全国首批研究生招生单位;2010年,学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2012年,学校成为教育部与黑龙江省共建大学;2018年,学校成为黑龙江“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A类高校,其中外国语言文学获批为“国际一流建设学科”,哲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5个学科获批为“国内一流建设学科”。黑龙江大学的学科发展速度和整体实力位居东北地区省属高校前列,不过它的录取线并不高。以2019年江西高考为例,理工类,黑龙江大学投档线为545分,超出一本线23分;文史类,黑龙江大学投档线为568分,录取线只比一本线多10分。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具有“部属高校”血统的实力强校。该校的三个源头之一原哈尔滨电工学院曾被誉为电线电缆行业的“黄埔军校”,为东北地区电器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自1995年合并建校后,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发展步入到快车道。2008年,学校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中被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十所高水平大学之一;2010年,学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2011年,学校入选首批“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同年还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5年,学校成为黑龙江省与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2018年,学校入选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然而实力在省属理工大学中属上等的哈尔滨理工大学,却很少出现在大学排行榜中,偶尔出现,排名也很低。2019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哈尔滨理工大学仅排国内第237位。长春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的前身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是一所具有鲜明光电特色和国防特色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之美誉。该校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4个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科发展与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在全国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近三年,该校承担科研项目千余项,包括“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批高水平项目,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与哈尔滨理工大学类似,实力强劲的长春理工大学也很少出现在大学排行榜中,在2019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只排国内第210位。东北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的前身为1949年创建的沈阳电机高级职业学校,与新中国“同岁”。该校在2000年之前为部属高校,先后隶属于原水利电力部、能源部、电力工业部和国家电力公司。2000年之后划归为吉林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如今的东北电力大学为吉林省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在电力领域颇有声望。众所周知,国内取名为电力大学的高校并不多,除东北电力大学外,就只有华北电力大学和上海电力大学了。华北电力大学是“211工程”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上海电力大学虽是地方管理的“非双”高校(非“双一流”建设高校),但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在很多地方的录取线超过东北电力大学几十分。不过大家都清楚,单论实力,东北电力大学并没有差上海电力大学太多。不得不承认,东北地区的这4所好大学,因为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常常被人们低估,甚至有人觉得它们“出了东北没人认”。这也是导致它们分数线长期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随着东北地区经济水平崛起速度的加快,未来这4所大学在东北以外地区的社会影响力一定会与日俱增,它们对外地生源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而一旦有越来越多外地优质生源加入,它们的综合实力就会再上一个台阶,我们期待着这个“良性循环”的尽快到来。
4月25日,黑龙江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哈尔滨金融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邓福庆被开除党籍、取消退休待遇。通报称:日前,经黑龙江省委批准,黑龙江省纪委监委对哈尔滨金融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邓福庆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经查,邓福庆对抗组织审查,为掩盖其严重违纪违法问题,与特定关系人串供,转移隐匿证据;违背组织原则,利用职权为他人在职务晋升、职工录用方面提供帮助并收受钱款,破坏党的选人用人制度;权力观扭曲,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工程承揽、企业经营、招生录取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巨额财物;违规领取巡考费、收受礼品礼金;道德败坏,搞权色、钱色交易。邓福庆丧失理想信念,毫无党性原则,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构成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有关规定,经省纪委常委会会议、省监委委务会议审议并报省委批准,决定给予邓福庆开除党籍处分、取消退休待遇;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随案移送。“政事儿”注意到,邓福庆1955年10月生,曾在多所院校任职,是博士生导师、教授,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于去年10月退休。简历显示,邓福庆一直从事教育工作,1972年其17岁时成为家乡宝清县的一名学校教师,1978年他考入黑龙江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此后逐步升任黑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后任齐齐哈尔大学党委书记,哈尔滨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校长,2015年12月任哈尔滨金融学院正厅级干部,其中2016年任黑龙江省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2018年10月退休。2015年9月至10月,黑龙江省委第十四巡视组曾对哈尔滨金融学院进行专项巡视,发现该单位领导班子责任担当意识弱化问题突出,学院领导班子缺少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对一些历史遗留和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不动真碰硬;学院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到位,“一岗双责”意识不强,部分基层党的组织建设薄弱,纪委主动履行监督职责不够。邓福庆简历邓福庆,男,汉族,1955年10月生,黑龙江宝清人,1972年2月参加工作,198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和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哲学学士和法学博士学位,教授。1972.02—1978.02宝清县徐马学校教师1978.02—1982.01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1982.01—1990.05黑龙江大学哲学系教师1990.05—1993.10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党总支副书记1993.10—1994.03黑龙江大学科技处副处长1994.03—1997.10黑龙江大学科技处副处长、科技联合党总支副书记(1994.09副教授)1997.10—1998.10黑龙江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1998.10—2003.05黑龙江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1999.09教授)(1997.09—1999.12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2003.05—2005.02黑龙江大学副校长2005.02—2008.07黑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2008.07—2010.07齐齐哈尔大学党委书记2010.07—2014.04哈尔滨金融学院党委书记、院长(2007.09—2012.06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2012.11博士生导师)2014.04—2015.12哈尔滨金融学院党委书记2015.12—2018.10哈尔滨金融学院正厅级干部(其间:2016.03—2018.01省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2018.10退休
【了解 更多 信息,请 点击 上方 关注 】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着全国千万学子,而选择高校更是千万家庭最难抉择的事,可能最顶级的学霸也会纠结是去清华还是北大!而更多的普通考生,分数不高,又想去一所实力不错的好学校,更是难以选择。今天给大家介绍6所学科、实力都很强的省属重点大学,这几所高校,都坐落于美丽的冰城哈尔滨,哈尔滨不仅有哈工大、哈工程、哈医大等这些著名学府,还有很多实力雄厚的高校,只是因为位于东北,录取分数相对同等高校低很多,值得考生选择。1、黑龙江大学~简称“黑大”,是省部共建的现代化地方综合性大学,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A类高校。学校1941年诞生于革命圣地延安,其前身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是由中国共产党一手创办的我国最早培养俄语高级专门人才的红色大学。俄语语言文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外国语言文学获批国际一流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外国语言文学获得A档。黑大不仅在俄语方面实力突出,化学学科、材料学科、工程学科3个学科实力也超强,都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连续多年进入全国高校百强行列,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跨入重点大学行列。拥有除医学类外的11大学科门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哲学、经济学、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俄语、日语、新闻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都是学校的王牌特色专业。2、哈尔滨理工大学~简称“哈理工”,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是一所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和鲜明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1995年,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的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5个学科获得了B档的好成绩;“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拥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都是学校国家级的特色王牌专业,多年来,很多毕业生都已成为大中型企业和相关领域的技术和领导骨干,学校被社会誉为“现代工程师的摇篮”,被企业(行业)誉为电线电缆行业的“黄埔军校”。3、东北农业大学~简称“东北农大”,为省部共建高校。现在农业类大学是一个冷门的高校,很多考生不愿意报考,但东北农大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而且录取分数很低,在黑龙江省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只有519分,用这么低的分数能进一所211工程大学,是非常值得的!而且,学校同样有一些比较热门的王牌专业,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医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园艺等。4、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是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是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拥有东北三省唯一一家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全国首届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药学获评A+,成为全国获评“A+”学科的三所中医药院校之一;中医学获评B+,学科排名并列第四;现拥有4所附属医院,与哈师大一起在英国建有世界首家中医孔子学院。5、哈尔滨商业大学~简称“哈商大”,始建于1952年,是中国第一所多科性商业大学,1982年开始研究生教育,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拥有完整的本硕博办学体系。学校曾研制出国内多个第一,中国第一台601型饺子机、首创我国三大会计记账法之一“财产收付复式记账法”、国内首台电脑自动加油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商品学、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经济学都是学校的国家级特色王牌专业。6、哈尔滨师范大学~简称“哈师大”,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黑龙江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1946年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建立的松江省立行知师范学校;现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海外创办了4所孔子学院;美术学、教育学、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心理学等也都是学校国家级的特色王牌专业。这6所学校,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文理工商农医师范各类都有,各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学科方面在全国也是不容小觑!适合想从事各行业的考生选择。特别是东北农大更是211工程、双一流大学,而且这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很高,工作环境也都很好。很多南方同学都怕哈尔滨太冷,其实,哈尔滨是夏天凉爽,没有泥石流、没有台风,冬天暖气热的和夏天一样,非常舒服。这6所学校录取分数还不高,是这个分数段考生非常值得选择的学校。我是“升学规划”烨桦老师,欢迎关注留言!祝高考学子金榜题名!2020考生:想去电力行业,别错过5所高校,录取分不高!值得报考2020各省预测“高考分数线”出炉!你能上几本?志愿填报技巧指导重庆比较“低调”两所大学,录取分“不太高”!性价比高值得报考天津“最易”被“忽略”的两所大学,录取分不是太高,很值得选择考生注意:这2种情况下,志愿填报可以“不服从”调剂!
看看数据,根据《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2019年高校招生分别为772 .761. 791 .820万人合计3144万人,还有未计入的研究生博士生大概260万,姑且总数为3400万,现在只有青海贵州 确定了中小学开学时间表,大学还没有敲定,来自网络2月24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主持召开党组会"要坚持属地原则、建立跟踪台账、做好开学准备、落实错峰返校。原则上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大学生不返校、高校不开学";假设3月20返校。落实错峰返校,得看你属于是什么院校,如果你是医学医疗类,那么恭喜你,可以第一批开学入校,不管你是211.985,还是双一流院校请等一等,真排不上你,全国排名前100的院校可能排在大专之后开学,意不意外?3月20日全国许多数省份可以达到28天疫情病例零增长(即两个观察周期),假设3月20开始返校,你可以看你大学所在省份,大学数量,大学的种类。以黑龙江哈尔滨为例,黑龙江有大学81所,目前哈尔滨市51所,人数占全省大学的80%,有高校学生60×80%=48万(约数),光江北大学城就有20多所大学,江南市区大概有10多所知名大学(哈工大,东北林大 东北农大,黑大,哈工程,哈医大,省中医大,哈理工,哈师大南区,哈尔滨学院等等)来自网络如果3月20开始返校,要哈医大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先开始,每所学校都有超过2万学生,返校学生大概也要包车,机场.车站点对点直接进校园,不可能一所学校一天内全部到达(省内运力不够及接待能力不足)以两天一所的速度,那么比较NB的哈工大也就排在3月24.25日,以此类推哈尔滨十所大学就需要20天,至4月10日。(哈尔滨市区不仅仅这些院校),那么江北20所大学需要20~30天才能全部到位,大概时间是4月10日~5月1日~5月10日。就算20日开学,即使你在帝都上大学,如果不是很牛的学校,你完全可能在五月份开学,因为那里有92所大学,各个都不逊,而且莘莘学子更是来自五湖四海,不但有国内疫区严重的,还有来自欧洲和东亚的,他们热情似火,来了先隔离14天?OMG!隔离完了直接放暑假了,所以你们学校排第几?想一想是不是很嗨皮?不光你们学生要出行,还有大量的农民工没有出来呢,现在只有规模企业开工复产,那些打零工的,小业主还没有“倾巢出动”呐,绝大多数的农民工没有出门,农民工数量2.8亿(2019数据)就算有一亿被大企业专车给接走了,还有1.8亿呢,一旦开闸,抢票可不是你有文化就比农民抢得快,所以一旦学校通知您返校,抢票要不惜成本,纵然是千山万水还是近在咫尺,一定按时回去。还有奉劝你们着急赴校开学的,一旦进了校园,你不一定舒服多少,限制外出,食堂,教室,回寝,排队测温每天花你大把时间,你不急眼算你有涵养。当然在家躺尸更难受,宁可挨虐也要返校,因为不光我妈烦我了,关键是见不到我女朋友!如果3月20 前你的学校没通知你买票返校,那么恭喜你,你们和小朋友们一起乖乖的过六一儿童节吧。来,击个掌,精神精神!
中国有些大学和顶尖科研机构,专注于造福广大百姓的胃和味蕾。不仅教学科研实力很强,就连校办企业、科研方向,也是那样的接地气,堪称老百姓们的美味食库。有些产品,不仅美味,还健康有营养,甚至还有降三高的作用,比如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学界扛把子单位)研制的燕麦片。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有意思的几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研发的美味:1、黄教授烧鸡,南京农业大学出品别笑,这个烧鸡品牌就是黄教授~~位列南京烧鸡好吃榜第一名。。。是南农食品学院黄教授带领十多名博士生、硕士一起研发出来的。黄教授还真是个幽默的人,起名真直接,不愧是搞研究的。下方高能,辣条镇楼!2、翻天娃辣条,湖南农业大学出品以后不要再说辣条都是垃圾食品了,湖南农业大学的辣条好吃还有营养。。。关键口味还多,有天九靓翅味、翻天薯条味、爆辣牛筋味、红烧牛腩味、素红烧牛排味、素红烧狒手味、素炭烧麒麟味、素生烧筋尾味。这个九天靓翅味的小编表示没吃过。至于麒麟味和狒手味~~小编想问一下湖南农大,你们是抓到过麒麟吗?麒麟味都能品出来!总结评语:太好吃了,简直是出家必备。3、坛坛香剁辣椒,湖南农业大学出品古语有云:四川人不怕辣,湖北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湖南人确实是吃辣届的扛把子。而湖南农大,不愧是湖南人的农业大学,专注于湖南人口味——怕不辣!4、华农酸奶,华南农业大学出品华农酸奶在广州名气之大,无人能比。自己有奶源,好评如潮!酸奶是华农最有名的产品。除了酸奶,华农还擅长研制蜂蜜,比如龙眼蜜、椴树蜜、野山花蜜、枸杞蜜、枇杷蜜、荔枝蜜、鸭脚木蜜。华农除了酸奶、蜂蜜,还生产鸡蛋(你是怎么做到的???)、茶叶(不错)、花生油(花生也挺好吃)、桑果汁。5、世壮燕麦,中国农科院出品(国家农学研究最高机构)这个堪称好吃健康营养均衡~~倾尽了好多教授们、博士生、研究生们的智慧和心血。吐槽一句,这个产品包装真丑,像动物饲料。但是千万不要被他丑陋的外表蒙蔽了,这可是中国农科院科研大佬们研发出来的产品。吃过之后:真香!6、伊甜伊糯高叶酸玉米,中国农科院出品叶酸含量超高。吃过之后:软糯清甜,好吃好吃,再来两棒!7、魔芋,西南大学出品西南大学有全国唯一的魔芋研究中心(省部级科研机构),这就是魔芋科研实力的证明!而西南大学,充分发挥学以致用的原则,研发的魔芋丝,配料只有水和魔芋粉,堪称安全健康无添加。如果你以为西南大学只会研发魔芋你就错了,西南大学还会研发:泡椒鸡爪!!!如果你以为泡椒鸡爪就是巅峰,那你又错了,看下图:西南大学还有茶叶!西南大学开发的绿茶类有四君子、缙云毛峰、春绿、叶来香。花茶类有茉莉双娇、毛尖、香茗、茉莉花茶等。研制的四君子茶荣获1999年“杭州中国国际茶博览会金奖”、“中国名牌”称号.。西南大学的脐橙也是名牌!!!8、黑小麦片,新疆农科院出品吃起来有股巧克力味,又香又甜。9、鹰嘴豆粉,新疆农科院出品和黑小麦片搭配食用最佳。一般用水冲开喝,有个朋友喜欢用热牛奶冲开喝,那味道,简直完美!10、东农252,东北农业大学出品东北农业大学立足东北,研发的产品,一股浓浓的东北味,比如酸菜、红肠、风干肠。还有酸奶、蜂蜜、大列巴。最驰名的还是东农252大豆,被称为豆浆之王。这种大豆味道浓郁,最适合做豆浆,也最香。有一段时间东农食堂给学生们供应大豆冰激凌,据说口味还能自选,有苹果味、百香果味、香草味,可见东农大豆研发实力真的强~~11、烟薯25号,烟台农科院出品烤地瓜哪家强?山东烟台找lan。。。不对是招农科院。真的好吃!荣获全国甘薯食用品质组竞赛第一名!12、爆米花之王,沈阳农业大学出品沈阳农业大学出品的沈爆2号、沈爆4号、沈爆6号玉米,专门做爆米花用。。。这名起的也是够了。。。你吃的爆米花,绝大部分都是沈农玉米做的。13、天目山小香薯,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大学联合出品不愧是985出品,小巧玲珑,香甜可口。吃起来像迁西板栗~~14、酸菜,黑龙江大学出品适合包饺子。黑大凌老师酸菜,这个产品上过舌尖哦。15、啤酒,安徽农业大学看这几个领导笑的,意味深长啊~~据报道:安农大生命科学学院啤酒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操作模式以及国家标准生产,可以生产玉米啤、大麦啤、果味啤和多种保健啤酒,既保持了啤酒新鲜、清爽的口感,又有较长的生物稳定性。目前,生命科学学院大学生生啤创业团队正在筹建,今后我校师生将品尝到本校自产的优质生啤酒。小编最喜欢果味啤,比果汁还好喝,有股香味。缺点就是不容易买到,小编是当年认识安农大的师兄才买到的。最后还是要这个产品镇楼:16、神内胡萝卜汁,石河子大学不喝吓一跳,谁喝谁知道!作为一个从来不吃胡萝卜的人,都忍不住喝了几杯~~最后总结:基本上,各个农业大学都有自己的产品,大家可以去发掘一下。比如扬州大学各种各样的酸奶,汕头大学的润喉梅、河南农业大学的月饼、云南农业大学的玫瑰饼花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酸奶和葡萄酒、福建农林大学花样繁多的茶叶,有绞股蓝、茉莉花茶、乌龙茶、红茶、绿茶。
(文章开头先说明一点,“双一流计划”评选后,985、211都成为了过去时,但目前市面上对985、211还是比较看重的,而且六所双非院校中,只有1所成功入选“双一流计划”,因此小伊仍以985、211来讲。)按理说,以省份命名的大学,都应是一省之内的重点大学,但就有那么六所大学没有申报成功,并且其中五所大学没有入选“双一流计划”。如今他们的地位究竟如何,又到底值不值得报呢?01-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大学(Heilongjiang University),简称“黑大”,坐落于北国冰城哈尔滨,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高校。大家都知道,黑龙江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四大名校,黑龙江大学没有选上也算情有可原,但这不代表这所大学就不好。黑龙江大学的外语类专业都不错,最强专业是俄语,全国排名第一,且是唯一被评为A+级的俄语专业,对俄语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另外,黑龙江大学的新闻、文史哲等专业也都不错,理工科相对弱势。而且作为综合性大学,黑龙江大学的风气比较开放,管理宽松,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浪漫的喀秋莎”。官网都有中、英、俄、韩、日五国语言02-湖北大学湖北大学(Hubei University),简称“湖大”,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是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二级保密资格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接收高校,是教育部和英国大使馆批准设立的湖北省唯一的雅思(IELTS)考试考点单位。与黑龙江大学类似,湖北大学也是以文科见长,但没有像黑龙江大学那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并且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七所院校太过耀眼,所以显得湖北大学整体水平并不突出,就像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好学生,没有什么亮点。03-山西大学山西大学(Shanxi University)是中西部十四所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之一,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重点建设的省部共建综合研究型大学 ,是我国最早一批省部共建大学,拥有研究生院和“推荐免试研究生” “教授评审”资格。作为中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曾经的山西大学堂几经拆分,工学院改建为太原工学院(现太原理工大学)、医学院改建为山西医学院(现山西医科大学),文理两院合并,改建为山西师范学院(后并入1959年复建的山西大学)。当初211评选,给到了太原理工大学,如今的双一流计划,依然给到了太原理工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山西大学表示想哭。山西大学拥有四个国家级特色学科:物理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历史学,其中物理学获评B+。04-江苏大学江苏省的重点高校也不少,共有11所985、211院校,江苏大学与黑龙江大学的命运相似,和一群学霸在一起学习,显得自己这个优等生都成了中等生。江苏大学(Jiangsu University),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以工科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设有研究生院;是全国74所“特色重点项目”高校之一和全国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江苏大学的农业工程获评A-级,排名全国第三。另外,食品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获评B+,也是不错的选择。05-河南大学河南大学(Henan University),简称河大,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和“国防生后备军官”选培资格。河南大学也与山西大学类似,经历了多次“拆迁”,把一些强势学科分给了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大学等院校,导致自身水平下降,没有拿到211的名额。但值得注意的是,河南大学是这六个难兄难弟中,唯一一所入选“双一流计划”的大学,入选学科为生物学。同时,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地理学都是B+级学科。不得不说,河南大学堪称“再次崛起”的典范,值得重点关注。06-河北大学河北大学(Hebei University),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分别共建,为中国中部地区重点支持的五所大学之一,拥有研究生院和“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作为“环北京”地区,河北省的强势院校并不多,985有一所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211有一所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就更不用说了。其实,河北大学一开始是在天津,由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于1921年创办,当时叫“天津工商大学”,后来几经改名,直到1960年,才从天津师范大学改名为河北大学,迁移至河北省保定市。所以,河北大学其实是外来的,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的家底。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河北大学也没有B+以上的专业。以上就是六所以省份命名的双非大学,它们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为人们眼中耀眼的明星,但我们也能看到,其中几所也在奋力追赶,并且打出了自己的差异化。小伊在这里也只是提供一份参考,具体值不值得报考,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和意愿而定。另外,等七月高考完后,小伊再和大家聊聊究竟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记得关注我哦。
黑龙江大学办学历史:学校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后更名为中央军委军事学院俄文科、中央军委俄文学校、延安外国语学校;1946年延安外国语学校部分领导和俄文系师生迁至东北,先后更名为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 哈尔滨外国语学院;1958年更名为黑龙江大学;1961年黑龙江科技大学(筹建)并入。师资力量:黑龙江大学有教职员工近2800名,其中专任教师近1700人,研究生导师9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800余人。其中,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5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各类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获得者200余人次;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万人计划”高层次人才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学科评估:黑龙江大学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黑龙江大学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黑龙江大学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有省级重点学科群1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12个,省级“双一流”国际一流建设学科1个,省级“双一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5个。辽宁大学办学历史:辽宁大学源起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专门商科高校。1953年,东北商业专科学校合入东北财经学院。1958年,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的部分科系与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朱德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师资力量:学校有专任教师1385人,其中教授302人、副教授526人,博士生导师19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2人,双聘院士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1人,辽宁省攀登学者8人,辽宁省特聘教授19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21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4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学科评估:学校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6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A类行列;学校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两所大学都位于东北地区,其中辽宁大学是“211工程”高校。两校相比,从师资力量来看黑龙江大学专任教师1700余位,辽宁大学1300余位,总体上黑龙江大学更强,但是院士数量上黑龙江大学不敌辽宁大学。再看学科评估,黑龙江大学上榜19个专业,最高的等级是A级,B-级及以上共有7个专业,辽宁大学上榜了21个专业,最高等级为B+级且有4个专业,但是他B-级及以上有9个专业。总体上来看辽宁大学比黑龙江大学强一筹,但差距并不大。
2018年12月6日,王永清书记在全校“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动员部署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随后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大讨论热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这句话,深刻阐明了“三个第一”的逻辑关系。“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其中人才是一切发展的关键,明确指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点。在深入学习贯彻“大讨论”的过程中,结合学院实际感触颇深。一、对“大讨论”的思想认识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召唤。本次大讨论的背景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地区振兴做出的重要指示;是省委立足新时代新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做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是学校落实总书记和省委部署的具体行动;是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后推进强校发展,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的具体体现;是全体黑大人奋发图强,迎接挑战的新机遇。二、信息管理学院目前学科建设中的人才问题“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在2016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B的好成绩,该学科已列入国内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目前,该学科研究在“网络信息安全研究”、“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研究”、“档案文化研究”等领域处于国内本学科领先地位。在整体建设水平上,本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大体处于9-10名左右。截止到2018年底,本学科共有教师36人,比2016年增加两名。从年龄结构来看,50-60岁有11人,40-49岁有10人,30-39岁15人。从学历与学缘结构来看,36人中具有博士学历者16人,在读博士3人,其中15人为外校博士学缘结构,其余18人中,均具有外校硕士学历15人,新增博士学历者3人。从职称结构来看,12人具有教授职称,20人具有副教授职称,4人具有讲师职称,其中有2人为新增教授职称,1人新增副教授职称。有4人具有国外访学经历,其中新增2人,目前有1人正在国外访学。我院学科建设中的人才短板体现在:一是人员年龄偏大,人均年龄46岁,科研潜力有限;二是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较少,博士比率偏低;三是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人数较少,缺乏国际交流。学科建设离不开人才,人才是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学科发展的关键。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前有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学校,后有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云南大学等国内双一流追赶,在B及以上级别的学校中我校是唯一的一所地方性高校。据悉在上轮评估后,各高校纷纷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而且成效显著。相比之下,我校虽然也千方百计地吸引人才,但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薪酬待遇、配偶安置等问题,2017-2018年只引进到2名教师,距离学校岗位编制规定的教师人数还相差10余名,三、破解学科建设中人才问题的路径2019年将是我校第十一次党代会后的开局年,是我校克服“三大短板”应对各级各类问题,推动我校全面振兴的发展之年。在全校工作的框架下,我院的学科人才工作将加大力度,力争引进3-5人,为学科建设增添活力;力争现有人才不流失,为学科发展保驾护航。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强化思想,开阔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在总书记的这段讲话中充分体现出“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这句话同样对学科建设中的人才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二是要完善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发挥学院各级各类人员的优势,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引人机制,营造全员关注引人的良好氛围。具体讲就是主管院长主抓,班子成员配合,从学科层面、本科专业层面、双一流各方向层面具体实施。要充分利用教师外出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国外留学等机会广泛宣传我校,扩大学院的知名度,提高本学科在业界的学术地位,营造吸引人才文化氛围。要充分利用学院教师校外学缘优势,打好“师生牌”、“校友牌”“同门牌”,加强对外校人才的宣传,力争形成级联效应。要充分挖掘本校学缘优势,由于本校毕业的学生对母校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他们对学校和学院的了解也更比旁人深刻,因此做好相关人才的引进成功率也相对较高。三是营造良好软环境,确保现有人才不流失。在领导层面,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立服务中心大局意识,坚持稳中求进,强化担当作为,不断提高领导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尊重现有人才,让他们安心、舒心、放心,切实营造优良的工作环境。在制度层面,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让人才实现名利双收。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教学科研的积极性。要用事业去吸引人才,用真诚去留住人才。要加强对人才的服务保障,增强制度创新,要对不合理的用人制度予以修葺,对符合当前需要的制度及时补充。要以人才满意为标准,大力营造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政治环境、识人用人的工作环境、惜才爱才的生活环境,提高办事效率,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服务。在用人层面上,要因人而宜,人尽其才,将人才驱动创新发展作为促进学科发展的新动力。要切实做到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最大价值,努力强化激励机制,用好学校的政策和学院的规定,用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最大效益。要建立健全人才“传帮带”的培养成长机制,充分利用外来人才的各种优势进行转化吸收,帮助学院原有教师的成长成才,同时要将这种人才培养机制融入到科学研究中去,为学科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本次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的序幕已经拉开,相信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学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大讨论一定会收获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