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河海大学会计硕士(MPAcc)2021年招生简章不敢饮食

河海大学会计硕士(MPAcc)2021年招生简章

项目介绍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百余年办学历史、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一流学科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河海大学是江苏省较早开展会计硕士(MPAcc)培养的高校之一,多年来为我国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批会计和财务高级人才。学校依托专业雄厚实力与强大的师资阵容,志在为我国经济建设输送具有国际化、市场化、开拓型、创新型的中国CFO高级人才,将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在职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杰出领导力、战略性眼光和全球化视野的财会领域高级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掌握会计相关行业产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会计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独立从事会计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2.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会计实务,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具体能力和素质包括: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会计、财务、审计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独立承担高层次会计专门工作;具有从事高层次会计管理工作所必备的国际视野、战略意识和领导潜质。3.熟练掌握和运用数据处理技术,支持和服务企业决策。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项目特色1、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 依靠学院强大的工商管理平台以及经济学、管理学、大数据技术为MPAcc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不仅重视会计财务相关能力的培养,也关注学生管理思维和战略眼光的养成,并针对企业需求定制个性选修课程,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满足了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和工作实习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案例教学,注重实际应用。2、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提升加强实践环节,与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国内外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以及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培养联盟,建立MPAcc学生考察和实践培养基地,提升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为有职业晋升或有创业雄心的学生开展仿真模拟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3、学术交流与讲座论坛资源丰富MPAcc学生共享商学院校企论坛、国际交流等资源;商学院举办的商界精英及学术权威讲座,引领学生与财务、金融领域相关专家、国内外企业杰出管理者一起进行前瞻性与战略性思考;利用我校优秀的校友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管理能力学习和交流平台。4、实行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制实行校内导师指导和校外导师合作培养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业界导师定期开办最前沿的实践讲座,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职业沟通和指导,使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高层管理实践,培养良好的管理思维。报考条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4. 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021年9月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2)国家承认学历的往届本科毕业生;(3)国家承认学历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满2年或以上(计算年限从毕业后到2021年9月),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5)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或博士毕业生。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凡在国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须持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认证证明。报考流程第一阶段:网上报名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专业: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硕士、专业代码125300)报名时间:10月(具体时间参照报名公告)第二阶段:现场确认确认时间:11月中上旬(具体时间参照各考点报名公告)确认方式:网上确认或现场确认,请考生及时关注报考点报名公告。注:请考生随时关注河海大学MBA教育中心微信公众号。特别提醒: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请考生务必牢记自己网上报名的用户名和密码,后期打印准考证等均需使用。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请慎重填写,一经确认,不得随意更改。入学考试及录取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1. 初试考试科目:管理类联考综合(199)、英语二(204)。2. 复试由河海大学商学院组织,思想政治理论、外语能力、综合能力面试和专业课笔试。同等学力加试:财务管理、会计学原理。3. 录取根据考生的入学考试成绩(含复试),自主择优录取。学习方式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周末班学费标准非全日制学费标准12万/生学位及学历授予在规定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硕士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由河海大学颁发、国家承认的研究生毕业证书及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证书。

盖被子

河海大学退学125名博士,引起热议!博士不是想读就能读!

近日河海大学发布最新公告,在该公告中河海大学一次性退学125名在读博士,这些博士将会失去博士资格,没有机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根据河海大学的公告可以看到,这125名退学的博士中有不少博士都是学校找不到这些博士,联系不到博士本人。为此河海大学决定对这些博士按退学处理,为此引发公众和网友的热议!很多网友认为河海大学的这一决定非常正确,认为博士就应该严格管理,不应该让博士混日子,对于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博士,大学就应该进行退学处理。这样才能给那样博士警醒,让他们能够认真攻读博士学位。从当前很多大学的博士招生方式来看,主要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博士,而全日制博士也包括定向和非定向博士,一般而言定向博士有自己的工作,读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工作履历加分。而这些博士一般读博的动力要弱一些,因此一般需要延迟毕业。而从很多大学退学的博士来看,主要是在职博士退学的比较多。因此博士不是想读就能读的。博士给很多人来说具有耀眼的光环,很多网友都特别羡慕博士,因为博士一般都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研究成果的,博士的思维方式也和普通硕士不一样。但是博士正因为水平比较高,导致博士毕业比较困难。从目前各个大学博士毕业情况来看,基本上都是延迟毕业的比较多,能够顺利毕业的比较少。现在由于双一流改革,很多大学为了能够冲刺双一流学科和大学,就要求提高博士的培养门槛,提高博士的毕业难度,希望能够增加博士的科研成果,这样可以提高大学的双一流评估优势,导致现在博士毕业的难度越来越大。为此建议希望读博士的硕士研究生们,一定要好好评估自己的科研能力和读博的机会成本,否则读博以后毕业不了将来个人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俏冤家

河海大学清退125名博士生引关注:为何此时加大清退力度

最近,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125名博士研究生被予以退学处理。这也是有据可查以来,我国高校公开清退博士生数量较多、力度较大的一次。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了上述“清退公告”。从其发文的名称《河海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退学处理决定的公告(第一批)》来看,名单中的125名博士研究生为首批被清退的人员,预计后续还会有第二批。河海大学的清退公告中只公布了相关博士生的“学号”,并没有公布相应的学生姓名、性别、入学年份等其他信息。河海大学在公告中提到,因附件名单中的同学难以联系,《退学决定书》无法直接送达,故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自公告发布之日起满十日即视为送达,逾期视为放弃申诉权利。公开资料显示,河海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截止2020年,河海大学拥有近1.9万名研究生。各大高校“亮剑”:纷纷清退“超期博士生”澎湃新闻了解到,每个高校根据不同的培养方案,对博士生的学业设置进行了不同的规定,通常而言,博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4年。此外,每个高校规定的博士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也不同,一般为3到8年。比如,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在学时间最多不得超过7年。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博士研究生最长应在8年之内完成相应的学业。其实,高校清退研究生并非个例。近年来,多所高校发布了“博士、硕士研究生被予以退学处理”的相关公告。2021年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退了6名2012级的博士生;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清退了3名博士研究生。更早之前,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2020年10月在官网发布了一则《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其中,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共有52人,入学时间最早的一人为2002年入学,已经“读博”18年之久。此外,2003年入学、“读博”超过17年之久的还有2人。据《辽宁日报》2020年12月报道,沈阳农业大学对236名超期在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予以清退,其中硕士研究生119名、博士研究生117名,学校超期研究生也全部实现“清零”。澎湃新闻注意到,这两年,国内高校加大力度纷纷清退延期毕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实际上,2019年3月,国家教育部曾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要求“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同时提到,要狠抓硕博士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此外,根据2017年9月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之规定,在校生的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学校可予退学处理。“超期博士生”被指占用教育资源?据多位高校老师介绍,目前高校清退的研究生多数为在职研究生,清退原因也多为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如没有完成毕业论文、论文不合格、学分未达到标准等。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人为了工作晋升需求选择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追求文凭的属性更浓厚。这也意味着,在职博士与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面临的压力和身处的环境是不一样的。“很多在职博士生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很难完成学业,一边兼顾工作一边读博,精力确实是跟不上的。”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党委副书记张鹏说。澎湃新闻了解到,近些年来,国内高校对招收在职博士研究生的指标也在收紧。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绝大部分“双一流”高校,在职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占总招生计划的两成不到,有的甚至严格控制在10%以内。此外,“超期博士生”的学籍滞留,对于学校和导师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影响。“比如学校有100个博士生计划名额,8年过去了,你只毕业了80名,教育部门也会考量学校的培养质量是否存在问题。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学校的招生指标。”张鹏对澎湃新闻说。澎湃新闻了解到,国家对高校有各种类型的评估、考核,其中招生的人数以及毕业的人数的比例,也是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来考量。如果有大量超过最长修业年限的学生,对于高校来说,可能会影响各项考核及相应的排名。从导师层面来看,博士生长期不毕业也占用了导师招收学生的名额。比如,一个博导有5个博士生名额,如果有1个学生一直不毕业,那他就一直占用1个名额,其他人就没办法来这位导师这里读博。此外,有的博士生十几年没有毕业,也起到不好的示范效应。“新拜入师门的学弟学妹,看到同门里还有七八年甚至十来年都没有毕业的学长学姐,势必会放松对自己的时间管理要求,降低对学术的效率质量标准。”张鹏说。当然,也有专家认为,学校规范清退超期研究生的行为,并不能把清退行为和“严出”直接挂钩。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任孟山教授对澎湃新闻表示,高校清退博士生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当下主要跟最长修业年限相关。“严出”多数是指在学业考核环节上,比如有的高校规定博士候选人考试3次不过关,或者学位论文中期考核两次都没通过,“就可以直接走人了”,而无需达到最长修业年限。从管理的角度上来说,学生达到了最长修业年限,但学籍尚未取消,到底还算不算在校生?如何界定其身份?其中的责权利如何界定?“学校和学生都需要有一套清楚的管理规范”。近两年国内高校开始加大力度清退超期的博士生,也说明学校开始更有规范的培养博士生的意识在加强,这对学生是一种倒逼压力,“学生‘到点就得走’,不能像以前一样继续赖下去”。“读博应该是有预期的,没有规范化的清退机制,学生也会有一种拖延的心态。而相应的机制建立并完善后,以后报考博士的人,他就会有清晰的认知预期,比如‘8年内我一定得拿到学位’。”任孟山教授说。(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天保

遗憾!125名博士被集体退学,河海大学为何会开出如此“罚单”?

2021年1月22日,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了一则关于“125名博士被集体退学”的消息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如此众多的博士研究生被集体退学,真可谓“史无前例”!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公告:《河海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退学处理决定的公告(第一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1号)第五十五条、第五十六条,以及《河海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河海校政[2017]114号)的规定,2021年1月14日,经学校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对附件名单中125名博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在这个公告中,所给出的信息主要有三条:① 处罚依据,即《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河海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两个规定;② 处罚权威,即“经学校专题会议研究决定”,这意味着该处罚符合“法律程序”,具有“法律效力”;③ 处罚内容,即“对125名博士研究生予以退学”,这是一项令人震惊和注定会产生极大影响的决定。然而,考上博士研究生并不容易,博士学位拿到以后在工作过程中也非常有用的。通常来讲,学生们除开身体原因外不会“主动退学”。那么,河海大学为何会对多达125名的博士研究生开出退学“罚单”?研究生被“退学”的六种情形:为了找到这些博士研究生被退学的原因,我再次认真翻看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予退学处理:(一)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二)休学、保留学籍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三)根据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不能继续在校学习的;(四)未经批准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五)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未履行暂缓注册手续的;(六)学校规定的不能完成学业、应予退学的其他情形。如果学生“本人申请退学”,学校审核同意后,也可以办理退学。但是,这125名博士研究生被集体退学,很显然不属于“本人申请退学”这种情况。在这六种退学情形当中,最有可能的是第一条、第四条、第五条。这几条虽然具体名目不同,但其实本质上差不多,都是因为这些博士研究生“未能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那么,“博士研究生被集体退学”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第一,各大高校收严“学籍管理”,对“拿钱买证”现象说不。过去有很多人读博士都是“拿钱买证”,他们交了钱,但是不去上课,作业也花钱请人来做,而导师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甚至还专门“放水”。或者学生长期不上课不完成作业,相当于只是报了个名,这类读博士的人主要是一些在职工作者。由于这种做法越来越影响到各大高校的声誉和口碑,现在高校开始对这种现象“说不”。第二,“研究生扩招”导致招生质量下降,不能按时完成学业。其实研究生扩招已经不是什么新闻。研究生最近几年几乎每年都在扩招。据统计,2020年博士研究生总招生规模将会达到10万,比10年前多了近4万人。2020年硕士研究生总数更是超过了100万之多。不断扩招后的一个结果,就是导致生源质量相应下降,很多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第三,一些青年研究生就读时慵懒懈怠,无法完成相应学业。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采取的是“严进宽出”模式,很多学生考进大学、考上研究生之后,就不再努力学习,不再勤奋钻研。取而代之的是“享乐主义生活”,打游戏、耍朋友、四处旅游等等,养成了一种慵懒懈怠的不良习惯。或者因为被导师“免费安排工作”“不断榨取成果”,导致这些研究生思想状态消极,精神面貌不佳,最终无法完成相应学业。高等教育“宽进严出”时代开始来临?近期,除开河海大学之外,很多高校都在发布类似的“退学处理公告”。2020年11月1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对57名博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2021年1月18日,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对3名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4名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从最近以来多所研究生院退学处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情况来看,高等教育“宽进严出”时代似乎将会来临。“宽进严出”是相对于“严进宽出”的高校育人模式。2008年,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提出,改变目前大学考试“严进宽出”的现状,实行“宽进严出”的高校淘汰机制,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考核后才能毕业。“宽进严出”的优势在于:一方面能够督促、激励学生积极认真学习,从大学入学时起就不敢懈怠,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上采取“宽进严出”,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能够真正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提高大学“含金量”。虽然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严进宽出”的大学教育模式,但可以肯定的是,“宽进严出”将会成为未来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延伸阅读:你所不知道的“河海大学”!说起“河海大学”,很多人竟然都没有听说过,而这所学校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全国重点大学。下面我们来看看河海大学的相关资料:河海大学的前身是1915年创建于南京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府。河海大学是一所工科性质的大学,其特色专业是“水利”专业,著名的土木工程专家、桥梁专家茅以升就是河海大学的校友。河海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河海大学一共有三个校区: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和常州校区。占地面积近2580亩;开设5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5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有教职工3433名,专职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6人。【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李四光

河海大学发公告:125名博士被予以退学处理

1月22日,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125名博士研究生被予以退学处理。《河海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退学处理决定的公告(第一批)》显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1号)第五十五条、第五十六条,以及《河海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河海校政[2017]114号)的规定,2021年1月14日,经学校专题会议研究决定,遂做出上述决定。就此,1月23日上午,河海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回复记者称,关于125名博士的退学具体事由以该公告为准,已充分解释。记者注意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十五条、第五十六条规定,在对学生作出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决定之前,学校应当告知学生作出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申辩。对学生作出取消入学资格、取消学籍、退学、开除学籍或者其他涉及学生重大利益的处理或者处分决定的,应当提交校长办公会或者校长授权的专门会议研究决定,并应当事先进行合法性审查。公开资料显示,河海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一流学科建设以及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现有教职工353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540名,博士生导师596名;现有院士4人(其中外籍院士2人)。截至2020年9月,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54478名,其中研究生18813名,普通本科生20165名。记者注意到,近期,就有多所高校发布“博士、硕士研究生被予以退学处理”的相关公告。2021年1月18日,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多名博士、硕士、在职硕士研究生被予以退学处理,其中含3名博士研究生。校方称,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休学、保留学籍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学生,可以做出退学决定。2021年1月1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信息,称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超过规定学习年限但未申请延长学习年限,或超过最长修读年限,应予退学。6名2012级的博士研究生已超过最长修读年限,经研究不再保留学籍,按退学处理。此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就在其官网发布了57名博士、5名硕士研究生因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给予退学处理的决定。其中,57名博士研究生为2012级学生,5名硕士研究生为2016级学生。(来源:澎湃新闻)

圣人愚钝

河海大学清退125名博士研究生引热议 网友:浪费教育资源可耻

中宏网江苏1月23日电 1月22日,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对125名博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引发社会关注。公告清退125名博士 发布满10日即视为送达《河海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退学处理决定的公告(第一批)》提到,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1号)第五十五条、第五十六条,以及《河海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河海校政[2017]114号)的规定,2021年1月14日,经学校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对附件名单中125名博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图源:河海大学研究生院网站河海大学在公告中表示,因附件名单中同学难于联系,退学决定书无法直接送达,特予公告送达。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满十日即视为送达。附件名单中同学收到本公告后与所在学院联系,领取书面退学决定书,并按规定办理离校手续。图源:河海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图源:河海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图源:河海大学研究生院网站记者查询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有学业未达标或规定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等情形的,学校可予退学处理。同时,第五十五条、第五十六条明确,在对学生作出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决定之前,学校应当告知学生作出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申辩。对学生作出取消入学资格、取消学籍、退学、开除学籍或者其他涉及学生重大利益的处理或者处分决定的,应当提交校长办公会或者校长授权的专门会议研究决定,并应当事先进行合法性审查。河海大学在公告中表示,同学如对学校退学处理决定有异议,可以自本公告期满后十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提出申诉,逾期视为放弃权利。清退硕博士越来越频繁 网友:请勿浪费教育资源根据河海大学网站,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一流学科建设以及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截至2020年9月,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54478名,其中研究生18813名,普通本科生20165名,成人教育学生14201名,留学生1299名。1月23日上午,河海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回复媒体称,关于125名博士的退学具体事由以该公告为准,已充分解释。但记者查阅了相关公告,其中并未提及125名博士退学的具体原因,仅在附件中公布了他们的学号。对于校内在读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近年来并不罕见。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博士生的延期毕业率高达40%,其中接近一半延期的时间为一年,20%的延期时间为两年。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已经有近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超过1300名硕博研究生。2020年,江苏大学对约6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给予退学处理。2021年1月1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信息,对6名2012级已超过最长修读年限的博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2021年1月18日,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多名博士、硕士、在职研究生被予以退学处理,其中含三名博士研究生。图源:江苏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图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网站根据这些院校发出的公告,清退的原因主要有: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休学、保留学籍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主动申请退学的。图源:新浪微博图源:新浪微博图源:新浪微博公告发布后,引发社会关注。有网友表示,考上博士已经很不容易了,应该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不能因为“拖延症”浪费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还有网友希望博士统招制度能迎来新变革。

穷美究执

河海大学125名博士生被退学处理,这都是为什么啊?

1月22日,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之第55条和第56条、以及《河海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的规定,2021年1月14日经学校专题会议研究决定,给予125名博士研究生退学处理。近期,已经有多所高校发布“博士、硕士研究生被予以退学处理”的相关公告。1月1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信息,称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超过规定学习年限但未申请延长学习年限,或超过最长修读年限,给予62名研究生退学处理;1月18日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多名博士、硕士、在职硕士研究生被予以退学处理,其中含3名博士研究生。这些研究生被予以退学的主要原因,概括起来有三:①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②休学、保留学籍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学生;③研究生已超过最长修读年限,经研究不再保留学籍,按退学处理。也就是说,不论什么原因,读研就必须认真对待,不要以为考上研究生就已经上了“保险”,一旦触及研究生院的相关退学规定,学校就可以“退你没商量”!上大学也好,读研也好,都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开不得半点懈怠和马虎,否则迎接你的就可能是“清退”。大家应该还记得那位曾站上《非诚勿扰》舞台的乌克兰漂亮姑娘乔丽娅,在湖北大学获得国际教育硕士后继续攻读该校的中国现代文学博士学位,最终因为学业亮红灯,被湖北大学予以清退,而未获得博士学位,“读博很多年了,但写不出博士论文,最终被清退”;类似乔丽娅一样的境外留学生并不少见,打着读研的幌子,大肆参加各类综艺节目,赚取人脉和钱财,最后只能落一个灰溜溜下场!对于“河海大学给予125名博士研究生退学处理”,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说一说您的看法。

神秘村

河海大学清退125、北航清退404人……“混”文凭,还有戏吗?

近日,河海大学对125名博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连续发布公告清退404名在读的博士和硕士,其中一名在读的博士已经拿到了年薪50万元的offer,只等待毕业入职,而如今工作、学习都泡了汤……众多高校的清退硕博生的力度之大在高校圈里炸了锅,而在本科阶段清退学生的消息也已屡见不鲜。有人说,这些举措释放出明确信号,“严进严出”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常态,想要“混”文凭的同学该醒醒了。现象:有多少人在“混”文凭王天琦在济南某高校读大四,据他观察,“混”文凭的现象确有存在。“逃课,抄作业,在期末考试前一周集中突击,全靠应付的方式来获得学分、拿到毕业证。事实上老师讲的知识他们并没有记住,而且由于平时没有认真上课,他们的学术水平也没有特别大的进步。我觉得‘混’体现在他们读书带有很明显的功利性,并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读大学,而是为了获取那张文凭。”王天琦说,这种情况虽然并不普遍,但自己看在眼里有时也难免被诱惑,“有时候我爬起来准备去上课了,舍友会说‘点名’通知一声,搞得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在我们艺术类专业,‘混’文凭的更多。”杨蕾2017年毕业于西部某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家最不愿意去上的就是高数、思政等通识课,上课时经常会出现代喊“到”的情况,“老师点‘小明’起来回答问题,‘小辉’替他站起来,再点到‘小辉’的时候‘小磊’又站起来……我们都在努力憋笑。”杨蕾说,写毕业论文时,有的同学找写手代笔,一篇毕业论文七八百元就能搞定,到答辩时甚至有人搞不清自己究竟研究了什么课题,“听学长、学姐说,更早些时候网上‘代写论文’一搜一大把,是个普遍现象。”拥有高校教师和在读博士双重身份的市民江燕在济南某高校工作十几个年头,在她看来,相比于博士,本科生和硕士生中想要“混”文凭的人数相对比较多。“有的学生连课都不上,人也整天不见踪影,想给他改论文都找不到人。”江燕说,这些学生中有些不在乎能不能毕业,有些指望托关系,在“清考”制度还存在时都把那次考试作为最后希望,“‘清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个形式,都能过。”“‘混’文凭的现象如果成为一种常态,将是件很危险的事情。不仅不利于学术研究,而且毕业生的素质会普遍不达标,工作后无法胜任岗位。长此以往,会不会让大众觉得学历都是‘混’出来的,没什么含金量?”江燕对此充满担忧。1月29日我们发出了关于‘混’文凭这种不正之风的调查问卷,受访者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0%,其中有62.86%表示上学时极个别人在“混”文凭,23.81%受访者表示大多数人都在“混”文凭,仅有13.33%受访者称没有人“混”文凭。而不利于学术研究、毕业生素质不达标、学历含金量降低,都是大家认为混学历有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整治:清退,高校动真格了2021年,是张帆在职读博的第8年,他收到了学校发出的“清退警告”。“我以前总感觉离毕业很遥远,前两年的博士生涯浑浑噩噩就过去了。”张帆说,因为本职工作繁忙且上有老下有小,读博第三年的时候孩子上高中、老人生病需要照料,他没有时间顾及学业,而当生活危机过去他已年过半百,博士学历是否还重要,他自己也说不清。张帆说,像他一样在职读博或读研的人中,不少都是为了升职,有时难免要“混”。而在他看来,高校中的年轻学生之所以也有人“混”文凭,和一些社会现状有关。比如,一些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可能不会把关注点放在实际处理问题的专业能力上,而是“唯学历论”这导致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获得学历”这个结果,而不注重对自己学习能力的培养。张帆说,尽管自己也在被警告之列,但他认为国家现在注重清退政策是对的,用这种方式来倒逼大学生再次审视自己的求学方式和目的,扪心自问自己到底是想获得一张薄薄的文凭,还是通过学习拥有适应社会的全方位素质。在市民田雨看来,当前越来越严格的清退制度也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保护。“大多数高校博士是4年毕业,理论上可以适当放宽延期,清退不是在第四年,而是在第六年或第八年。有些8年还没有毕业的博士生,我认为是可以清退的。毕竟出不了什么科研成果,就不应该一直占用着教育资源。”田雨说,如果不对毕业有期限限制,学生就没有压力,自我要求自然会放松一些。2019年初,青年演员翟天临“水”博士文凭事件引爆了整个学术圈,也引发了全民对于整个研究生、博士生教育期间规范性的讨论。有人调侃说:“他以一己之力撬动学术圈,照亮了学术界的黑暗,也推动了中国硕博教育的严格管理。”近几年,“清退”“取消清考”“加大论文查重力度”等消息密集出现。济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张继明从事大学治理研究多年。他认为,现在文凭“掺水”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究其原因,很多学生内心对学术没有热爱或敬畏感,更多是为了拿到文凭找到一个好工作或评职称的时候能够加分,“而在从前,读博士、硕士的人,内心对学术有一种热爱、有一种家国情怀。”受访者中,44.76%认为清退“混”文凭学生前应给予改正机会,36.19%受访者表示十分支持清退这类学生。对于出现“混”文凭现象的原因,受访者选择了社会用人“唯文凭论”,存在徇私舞弊、教师偏袒等不正之风。进步:“严进严出”将是新常态2020年6月,广东工业大学给予123名超期学生拟退学处理;2020年7月,哈尔滨工业大学两名大四学生,因考试作弊被开除学籍;2020年11月,广西师范大学拟对46名在学校规定最长学习年限内未能完成学业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作退学处理;2021年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退404名在读博士和硕士,河海大学清退125名博士研究生……“严进宽出”的传统,要被打破了吗?“越来越严格的大规模清退,与当前高等教育理念中对质量管理、内涵式发展的高度需求紧密相关。”张继明说,由于现在社会、学界对高校毕业生的素质、能力有质疑和批评的声音,因此清退制度也是顺应当前高质量教学的发展趋势。对于目前高校“宽进严出”或是“严进宽出”的争议,他说:“到了博士生教育这个阶段,我不太主张‘严进宽出’或‘宽进严出’,应该是‘严进严出’。”今年博士毕业的程小林也赞同这个说法,她认为不论是博士还是本科,学生的态度与导师及学校管理是否负责有很大关系。“我们师门的毕业率很高,因为我的博导特别严谨负责,催得特别紧,也会在学业上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我写博士毕业论文的时候,十几万字的论文,导师一个字一个字、一个标点一个标点帮我修改,最终外审的时候没有任何问题。”程小林说,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高校教师的素养、制度的规范都不可或缺,只有真正关心学生,才能让“混”文凭的现象消失,她希望今后能够能对清退制度有更加具体的标准。“混”文凭现象如何杜绝?受访者中,59.05%认为要对学术不端等行为进行严惩,49.52%受访者认为要将取消“清考”制度落到实处,另外还要加大论文查重力度、狠抓教学质量、严禁徇私舞弊等不良之风。来源:济南日报 编辑:刘丹

崔述

这所大学一次清退125名博士生,力度有多大

最近,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125名博士研究生被予以退学处理。这也是有据可查以来,我国高校公开清退博士生数量较多、力度较大的一次。记者注意到,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了上述“清退公告”。从其发文的名称《河海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退学处理决定的公告(第一批)》来看,名单中的125名博士研究生为首批被清退的人员,预计后续还会有第二批。河海大学的清退公告中只公布了相关博士生的“学号”,并没有公布相应的学生姓名、性别、入学年份等其他信息。河海大学在公告中提到,因附件名单中的同学难以联系,《退学决定书》无法直接送达,故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自公告发布之日起满十日即视为送达,逾期视为放弃申诉权利。公开资料显示,河海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截止2020年,河海大学拥有近1.9万名研究生。各大高校“亮剑”:纷纷清退“超期博士生”记者了解到,每个高校根据不同的培养方案,对博士生的学业设置进行了不同的规定,通常而言,博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4年。此外,每个高校规定的博士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也不同,一般为3到8年。比如,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在学时间最多不得超过7年。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博士研究生最长应在8年之内完成相应的学业。其实,高校清退研究生并非个例。近年来,多所高校发布了“博士、硕士研究生被予以退学处理”的相关公告。2021年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退了6名2012级的博士生;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清退了3名博士研究生。更早之前,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2020年10月在官网发布了一则《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其中,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共有52人,入学时间最早的一人为2002年入学,已经“读博”18年之久。此外,2003年入学、“读博”超过17年之久的还有2人。据《辽宁日报》2020年12月报道,沈阳农业大学对236名超期在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予以清退,其中硕士研究生119名、博士研究生117名,学校超期研究生也全部实现“清零”。记者注意到,这两年,国内高校加大力度纷纷清退延期毕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实际上,2019年3月,国家教育部曾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要求“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同时提到,要狠抓硕博士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此外,根据2017年9月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之规定,在校生的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学校可予退学处理。“超期博士生”被指占用教育资源?据多位高校老师介绍,目前高校清退的研究生多数为在职研究生,清退原因也多为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如没有完成毕业论文、论文不合格、学分未达到标准等。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人为了工作晋升需求选择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追求文凭的属性更浓厚。这也意味着,在职博士与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面临的压力和身处的环境是不一样的。“很多在职博士生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很难完成学业,一边兼顾工作一边读博,精力确实是跟不上的。”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党委副书记张鹏说。 记者了解到,近些年来,国内高校对招收在职博士研究生的指标也在收紧。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绝大部分“双一流”高校,在职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占总招生计划的两成不到,有的甚至严格控制在10%以内。此外,“超期博士生”的学籍滞留,对于学校和导师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影响。“比如学校有100个博士生计划名额,8年过去了,你只毕业了80名,教育部门也会考量学校的培养质量是否存在问题。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学校的招生指标。”张鹏对记者说。记者了解到,国家对高校有各种类型的评估、考核,其中招生的人数以及毕业的人数的比例,也是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来考量。如果有大量超过最长修业年限的学生,对于高校来说,可能会影响各项考核及相应的排名。从导师层面来看,博士生长期不毕业也占用了导师招收学生的名额。比如,一个博导有5个博士生名额,如果有1个学生一直不毕业,那他就一直占用1个名额,其他人就没办法来这位导师这里读博。此外,有的博士生十几年没有毕业,也起到不好的示范效应。“新拜入师门的学弟学妹,看到同门里还有七八年甚至十来年都没有毕业的学长学姐,势必会放松对自己的时间管理要求,降低对学术的效率质量标准。”张鹏说。当然,也有专家认为,学校规范清退超期研究生的行为,并不能把清退行为和“严出”直接挂钩。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任孟山教授对记者表示,高校清退博士生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当下主要跟最长修业年限相关。“严出”多数是指在学业考核环节上,比如有的高校规定博士候选人考试3次不过关,或者学位论文中期考核两次都没通过,“就可以直接走人了”,而无需达到最长修业年限。从管理的角度上来说,学生达到了最长修业年限,但学籍尚未取消,到底还算不算在校生?如何界定其身份?其中的责权利如何界定?“学校和学生都需要有一套清楚的管理规范”。近两年国内高校开始加大力度清退超期的博士生,也说明学校开始更有规范的培养博士生的意识在加强,这对学生是一种倒逼压力,“学生‘到点就得走’,不能像以前一样继续赖下去”。“读博应该是有预期的,没有规范化的清退机制,学生也会有一种拖延的心态。而相应的机制建立并完善后,以后报考博士的人,他就会有清晰的认知预期,比如‘8年内我一定得拿到学位’。”任孟山教授说。来源 澎湃新闻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网站处理,谢谢。

芬里尔

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有何区别 年龄30多了考研是否还有用

前段时间,有位北京的朋友打电话说:她要参加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考试。这让我一惊,我这位朋友年龄已经30有余,从事媒体行业十几年。她补充道:已经参加了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考试的面试,12月份参加统考,总分过180分就可以被录取了,而且是毕业发双证,周末上课不耽误工作。后来我才搞清楚,她所说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和有些高校的MBA是一样的,先面试后笔试。考试科目为100分的英语二和200分的综合。教育部办公厅于2016年9月14日以教研厅[2016]2号文印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坚持同等标准,同等质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这是最根本的政策依据。现在绝大部分高校执行入学分数线相同,毕业论文质量相同,就读期间各项培养指标要求也是与全日制没有差别的,但是后续并再无文件来继续规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奖助、就业等工作,所以高校在就业方面尤其是给与派遣证也是持谨慎观望的态度。很多同学对非全日制双证有很多疑问,也有很多误解。我想就非全日制双证谈谈自己的想法,一人之言,如有不妥,请自行斟酌。首先,我们来谈谈招生类别与派遣证的关系,从13年起教育部将之前的四类(非定向、定向、自筹、委培)改为两类(定向和非定向),定向就业的研究生按照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研究生按学校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定向包括的考生为:委培,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单独考试。非定向考生可以将档案、户口迁入高校,毕业时获得学校推荐,也就是发放派遣证。一般来说,委培与单独考试考生不允许将档案、户口调入学校,毕业时候不发放派遣证,少干计划的考生可以将档案调入学校,但是毕业只能与入学签定定向合同中指定省的企业签立就业合同,学校也只会向该省的企业发放派遣,意味着少干计划的考生,只有回本省就业才能获得应届生身份。大家如果认真看了上面这段话,应该也注意到了,派遣证是区别定向与非定向考生的最好凭证。再者,我们来说说档案和派遣证的关系。派遣证大家从字面来理解就好,派遣证的作用不光是把毕业生派到签约单位,也是将毕业生档案发送到签约就业单位,人和档案缺一不可。档案里面会有毕业生在读期间学习状况成绩入党等一系列记录,没有把档案调入学校的毕业生是没有这部分记录的,而这部分毕业生一般有不错的工作,想花点时间金钱搞个学历再来提升一下,也不需要派遣证。到在这里提醒各位有志于考公的非全日制同学,体制内对于应届全日制毕业生认证是非常严格的,我说说我知道的几点要求:1、就读期间档案必须在学校,或者在择业期内,排除了委培和单考考生。2、要求毕业取得派遣证,就业推荐表,进一步排除委培和单考考生。3、北京上海体制内可能需要在读期间无社保缴纳记录,仅仅取得全日制双证毕业证书无派遣证的毕业生,无法在体制内认定为全日制硕士学历,入职无法享受相应的定级待遇。但现在并没有非全日制真正毕业参公,有派遣的非全日制考生是否能按照全日制硕士学历来定级,没有实例可以参考,这部分悬念要留到9月份各大高校就业报告出来了。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大体上有点明白派遣的重要性了?总结一下,派遣证是用来认定应届生身份的一个凭证,与毕业生的就业息息相关,还会涉及到户口、人才引进待遇等等与毕业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方面,如果没有派遣证,今后的就业空间和选择要窄很多。如果要调剂到非全日制,大家一定要选择有派遣,转档案的985/211高校。也从用人单位角度考虑:招聘中,如何用最小的成本来区别统招非定向与单考、少干与委培?派遣证是分辨统考非定向毕业生的最好证明文件。大家如果想调剂到非全,首选发放派遣可调档案的985高校,比如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费尽心血考个名校就是为了一个应届生身份,其他的不发放派遣的高校,大家就不要去了。大家普遍对于非全日制就读有顾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非全双证再学校是否享受全日制待遇?全日制非全日制都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教育部备案和学信网信息都清楚地注明是“普通高等教育”,在学习方式上会注明:非全日制,其他都一样。非全日制只是学习方式的不同,培养质量,准入标准,毕业要求是坚持同等质量统一要求的。在课业学习上:有周末或者日常学习可以选择,导师对于学生一视同仁。在奖助上:部分高校可以帮助申请贷款,一般无奖助,学费的确贵一些。日常生活:校园卡学生证无变化,可享受校内一切资源,半价火车票等等入党:档案调到学校的学生,是可以由党员推荐在校内入党考博:只要你愿意念博士,导师还是非常愿意要的。例如:天津大学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享受面向校内提前选拔博士生的相关招生政策。2、非全日制就业时是否会受到歧视?你自己不歧视自己,就没有人歧视你。所有的就业信息都会同时向校内所有学生发布。好的学校,就业单位会跑到学校开招聘会、宣讲、主动要人、发布就业信息等。差的学校就业单位去的会很少。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推荐调剂时候,考虑非全日制时候,优先选择985/211高校。有人担心HR会歧视非全双证,就跟前几年有人担心HR只要学硕会歧视专硕一样,我认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一方面,非全日制也是属于普通高等教育,教育部文件规定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另一方面,非全日制相比全日制应该有优势啊,对于一些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比如会计,金融,入学可以把大把时间用于实习、事务所、银行、证券、金融机构,全日制的同学只能到了寒暑假或者研二才能去实习。关于是否可以考公:有派遣有推荐表的在读非全日制同学可以跟全日制同学一样以应届硕士生身份参加考公。上一届已有成功案例。现在很多用人单位校招在招聘公告仍然写的是全日制统招硕士,这并不是因为用人单位别有用心故意将非全日制硕士排除在外,是因为他们依照往年惯例,每年都是这样发布公告,写的是全日制,也是可以投递的。关于大家最关心的考公问题:三证一表齐全(学历证,学历证,派遣证,就业推荐表),非全日制可以以应届硕士身份参加考公,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推荐调剂时候,会优先考虑有派遣的985高校。有部分非常负责的高校为非全日制同学出具了学校盖章的推荐信,有河海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学校也是为了就业操碎了心。3、非全日制学费比较高,还不一定有宿舍。表面上是这样。但是非全日制学生在读研期间可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或者是实习,薪水也不会少。由于统一划线的影响,全与非全执行相同的分数线,不存在非全日制分数比较低,容易考的情况。17/18两年还是主要靠调剂生,如果能调剂过来是不错的选择,经管考研调剂历来竞争残酷,能上学才是最关键的。今年没有发挥好,又不愿意再战的同学,若是能接受上述因素,选择一所一梯队985院校的非全也会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名校的非全红利不会持续太久,当然这所高校的政策要好,对学生培养和就业负责。提起非全日制,大家第一印象是在职(单证)硕士,这是错误的,非全日制是双证硕士,这是最根本的区别。17/18年非全日制人数并不多,所以大家身边如果有同学调剂到了山大/武大/浙大/财科所这些政策很好高校的非全日制硕士,大家可以向他们了解一下就业学习情况,也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对于调剂尤其是经管类的,如果有需要调剂的同学,大家可以来问我,这边也可以帮忙推荐调剂学校,给大家一些参考意见。那什么样的考生要考虑调剂到非全日制呢1、想拿985文凭的考生。调剂特别注重本科出生,有些学校985/211是硬性规定。现在考生由于担心认可度问题,名校非全缺额主要考调剂来完成,调剂的标准会相对低一些,以我校为例,在读的非全大部分是本科985/211的同学,也有一部分是本科双非的同学,这是十年难得一遇的上985名校的机会!!本世纪上一个机会是2009年推出的专业硕士:由于毕业要求低就业好,现在专硕有多火大家都知道了,09年刚推出的时候也是遇冷一直到13年有所改善,到去年报名人数已经大大超过学硕。当然推荐大家尽量去有派遣能调档案的高校。2、想做科研的同学。硕博阶段,你是谁不重要,你的成果最重要,你的导师最重要。需要明确的是,名校的非全研究生同样可以申请入组搞科研,只是没有丰厚的奖助体系,个人建议有科研打算的小伙伴,在调剂之前可以专门走访下对应学院的导师,说清自己的需求。如果与未来的规划存在时间上、理想上的契合处,非全同样值得接受。如果你对非全心存芥蒂已至膏肓状态,完全可以忽视各种数据,安心二战或工作。3、二战三战的同学。多战以后考研的性价比越来越低,年龄不允许再战,你的同学已经坐上了领导,你的朋友结婚生子,婚嫁养家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时候选择到非全日制就读,积累两三年经验,毕业以名校硕士身份进行社招,也是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