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普通高校外,这几所集团下属科研院别错过!考生:超赞在考研报考时,我们一般都只会查询普通高等院校的招生情况,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除了普通高等院校外,还有不少军工集团下属科研院也是可以报考的哦,机会很难得。可以说,这些军工集团是掌握了我国军工行业的核心技术,培养的也都是真正的科研人才,如果真的对科研感兴趣,喜欢军工科技比如物理研究、核工业研究、航空材料研究等,这几所军工集团的下属科研院所一定要了解下,如果你是一个对科研真心热爱的人,这些科研院所都是超赞的选择。考研:除了选择普通高校,军工集团下属科研院别错过!机会难得1.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科研院核工业作为国家的重要能源业,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国防和能源研发上核工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集团主要是承担核电、核燃料、核应用等方面的研发、生产等工作,不仅是国内业务,还有对外经济、进出口业务。其下属研究院共有7所,其中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只招收定向研究生,其余6所分别是被誉为核动力工程摇篮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同时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401)、以及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具体的招生细则,比如专业限制、招生人数等,记得去科研院所官网或研招网查询。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科研院航天事业发展越来越好,对航天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据了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实力非常雄厚,拥有10余所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研究和负责的航天领域也非常广,运载火箭、通信卫星等航天装备都有参与研发和生产,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隶属于集团下面的研究院有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此外,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等都有其下属研究院,比较有名的有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中国航空研究院623所、624所、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本科学习的是航天类专业的,可以多留意下这些下属科研院所的招生情况。3.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科研院船舶工业自然是离不开海上作业的,海洋装备、燃料、海洋勘察等多个领域都有涉及。其下属科研院有中国船舶海洋设计工程研究所。此外,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也就是船舶类专业学子所熟知的中船重工,航母、航潜艇、舰艇等的研发设计等工作都是由其所承担,三峡升船机、港珠澳大桥等大型项目也都有参与,实力不容小觑,下属科研院所主要有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江苏自动化研究所。4.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科研院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其研究领域主要是网络安全、信息服务、集成电路、重大电子设备等,覆盖面较广,重点负责信息产业创新性研究。同领域的还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隶属于其下的第十三研究所和第十五研究所都对外招收研究生人才。信息化领域的科研人才国家一直在大力扶持,相关专业的学生别错过机会。5.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同领域实力超强的一所科研院所,最值得一提的的是其重点研究方向是是核物理,而且是中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单位,研究水平很高。对物理学(爆破物理、和物理等)、工程与材料学、化工学、核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考生都有招生需求,而且人数不少,每年基本上都招收100多名。对于小编今天介绍的这些科研院所,大家怎么看?据说考上后待遇超好哟
逐鹿“双一流”高大上大学的研究生,是众多学霸的夙愿!除了一流大学,还有许多国家级、省级、甚至企业成立的研究院,也招收优秀的大学生。希望学霸宝宝们千万不要错过!这些研究院的实力和科研水平,有好多在世界上都是赫赫有名。更重要的是这些研究院,有更加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实验条件,更注重试验和研究实践。是锻炼实战能力的好去处。高大上的研究院当然更有全国顶尖的研究和一线项目的领军人物,去这些研究院,你会有更高大上的学习榜样和奋斗目标。(个人认为没有太多的必要去出国,等在国内练好内功,自然有更多的全球范围的交流和学习机会。)所以,这些高大上的研究院,更具诱惑力和挑战性。天天盼望浪漫的、不怕死的、专门找刺激的宝宝们,请收藏好藏宝图,背起你的行囊,去追随你梦想的“敢死队”吧!下面给学霸宝宝们一张去全国研究院的“藏宝图”。希望所有的学霸宝宝能找到你梦寐以求的研究生“宝藏”!(每年在研究生招生网络会公布详细的报考信息,宝宝们一定还要只低头学习,忘了及时查看!)敢死队的藏宝图噢!提醒一下要去探险的宝宝们,因为西部某些地方就业观念比较落后,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所以这些地方的研究生可能录取分数会相对偏高一些!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二八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北京机电研究所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 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 北京化工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院) 钢铁研究总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 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国防大学陆军防化学院 陆军航空兵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航天工程大学 陆军装甲兵学院空军指挥学院 军事科学院 战略支援部队第五十八研究所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海军研究院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 解放军医学院天津:中钢集团天津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海军勤务学院航天科工集团三院8358所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武警指挥学院武警后勤学院 航天科工集团三院8357所河北:河北半导体研究所 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 河北中医学院陆军步兵学院山西: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内蒙古:内蒙古金属材料研究所(52所)辽宁:沈阳铸造研究所 中国航空研究院601所 中国航空研究院606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26所 沈阳化工研究院 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吉林:长春大学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空军航空大学黑龙江:机械科学研究院 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龙江省科学院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上海: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上海内燃机研究所 中国航空研究院640所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 上海化工研究院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上海)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 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海军军医大学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材料研究所 江苏: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中国航空研究院609研究所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江苏自动化研究所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陆军指挥学院陆军工程大学海军指挥学院 空军勤务学院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战略支援部队第五十六研究所浙江中国计量大学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安徽: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福建:厦门国家会计学院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江西:中国航空研究院602研究所西安:中国航空研究院603所 中国航空研究院623所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中国航空研究院631所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204所)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205所)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212所) 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213所)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202所) 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206所)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航天771所)电信科学技术第四研究所(西安) 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 空军工程大学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武警工程大学空军军医大学 火箭军工程大学山东: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军航空大学 海军潜艇学院河南: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郑州机械研究所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湖北: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1所)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 中国航空研究院610所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火箭军指挥学院 空军预警学院湖南:长沙矿冶研究院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长沙矿山研究院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国防科技大学广东: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作战学院广西:空军空降兵学院 陆军特种作战学院重庆:陆军军医大学 陆军勤务学院四川: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中国航空研究院611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24所 西南通信研究所(30所)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209所) 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成都)西南自动化研究所战略支援部队第五十七研究所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贵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云南:云南警官学院 昆明物理研究所(211所)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甘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这些不是我收集的,是我的一个学生上了一个很普通的二大学的学生,刚刚报了某研究院,收到复试的电话通知,他让我看的!觉得很全,所以分享给大家。机遇就是更高的挑战希望大家为自己的宝宝,为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当然还有现任和各种前任们收藏、分享祝他们早日考研成功!一起来抓住大学的发展机遇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最美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技会堂采访室,在两盏大功率灯光“加持”下,身着西装的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副院长陈亮额头已经沁出了细汗。 “我昨天刚从北山现场回来,气温已到了零下20摄氏度,现在刚好烤烤。”陈亮打趣。 陈亮说,获得“最美科技工作者”这个荣誉很意外,也很自豪、很激动,这是对团队的莫大肯定和鼓励。地下实验室建设已经启动,但更艰巨的挑战还在后头,自己和团队将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这应该是我的归属 2009年5月在香港举行的国际岩石力学大会,改变了陈亮的人生轨迹。 当天,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副院长王驹作了一个大会特邀报告。陈亮第一次系统地了解我国高放废物处置整体战略规划和最新进展。同时知道了一群人正在戈壁无人区挥洒汗水绘就蓝图。 长期在国外从事这项工作的陈亮,就像听到了一种召唤,报告结束后第一个冲上讲台:我希望能回国加入这个团队。 回到法国,陈亮本能地又去查了些北山团队的资料。 安全处置高放废物,通俗地说,就是挖一个深“坑”埋起来。但在哪挖坑,挖什么样的坑,怎么挖,怎么埋,埋了以后如何保证其长久的安全性?大有学问。 为找到北山这个理想的研究场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团队扎根戈壁无人区,已整整奋斗了35年。 众多故事里,他对其中一个印象特别深。 2000年11月30日,北山2号科研钻孔钻进到了地下200多米,突然,钻杆断在孔内,钻头既拔不出来、也钻不下去。此时的北山,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只好停钻。在帐篷的一个角落,王驹拿出仅剩的一点二锅头,来到井口,先用酒敬天敬地,剩下的酒他和团队一饮而尽,誓言来年一定回来把钻孔打完、获得目标数据。 “现在我讲这个故事时,头皮仍在发麻。这种对事业的执着和豪迈之情深深地吸引了我,并产生强烈共鸣,我感觉这应该是我的归属。”2011年,陈亮辞掉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副教授的终身教职,从法国来到了戈壁科研一线。 曾在戈壁深处连续奋战200多天 陈亮将自己定义为第四代北山人。 2011年回国工作后,陈亮很快完成了角色转变。当年,他与团队成员不畏酷暑寒冬,在戈壁深处连续奋战200多天,完成了3000多米钻孔岩心的裂隙编录和测量、40多平方公里的地表节理调查和综合分析,圆满完成了各项科研任务。 2015年,作为现场总指挥,陈亮带领团队启动了地下实验室坑探设施工程建设和地下实验室场址评价工作。 科研团队成员均为80后和90后,大多刚刚结婚或初为人父母。工作区域通讯信号极弱,繁忙的工作结束后,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陈亮和其他年轻的科研人员一样,只能轮流站在周边最高山顶竖起的1米高的桩子上,用电话询问家人和孩子的情况。 尽管环境艰苦,但陈亮带领团队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圆满完成了工程建设和10余项大型地下现场试验研究,提出了地下实验室建设安全技术体系,为我国“十三五”重大工程——高放废物处置地下实验室建设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关键支撑。 项目通过验收的那天,当陈亮沿着149米长的斜坡道爬到出口,一抹夕阳照在脸上,陈亮说,那是自己觉得最幸福的时候。 将青春融入国家发展需求 今年疫情,陈亮和团队依然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 依托国家科研项目支持,北山团队完成了北山地下实验室场址勘察和工程开工建设的准备工作,还联合相关高校科研团队持续攻坚5个多月,完成了一个高放废物处置研究核心软件的计算程序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国外的这款软件一直处于垄断地位。 “作为留学归国人员,回来有国家级平台,最重要有这样一个团队,一起推进高放事业,我觉得非常幸运。”陈亮引用了曾经很流行的一句话:人生一种幸福的状态,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向着一个伟大的目标奔跑。 作为2020年最年轻的“最美科技工作者”获奖者,38岁的陈亮已早生华发。但陈亮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能将自己的青春、热情和智慧融入国家发展需求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幸运和幸福。
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胸怀祖国,努力奋斗,书写精彩篇章。他们中间,有的人瞄准科研空白奋力攻关,有的人根据国家需要确定研究方向,有的人临危受命奔赴疫情防控一线……他们的功绩值得铭记,他们的精神值得弘扬。 临危受命,奔赴第一线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厚群是我国水工抗震学科奠基人和开拓者。1959年,广东新丰江发生水库地震,当时年仅27岁的陈厚群临危受命,负责组建水工抗震研究团队。此后,他致力水工抗震研究60年,带领团队在该领域走到世界前沿。 为填补水工抗震设计空白,1972年他担任主编,用时5年制定出了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为突破地震研究能力的瓶颈,1980年起,他带领团队历时7年建成三向六自由度宽频域振动台。 本可以安享晚年的陈厚群,2011年,以年近八旬的高龄勇挑南水北调专家委员会主任的重任。2012年,他再次出任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带领专家组深入工程现场,提出数百条建议,其中仅三峡升船机的抗震设计等级一项建议,就为国家节省十几亿元。 同样是临危受命。今年1月24日除夕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向武汉逆行,奔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 抵达武汉后,看到医院发热门诊病人多,仝小林果断提出在武汉市武昌区开展社区中医防控。他与当地专家紧急拟定“寒湿疫方”(武汉抗疫1号方),随后在全市推广,还应用到湖北各地。 仝小林在武汉连续工作64天,他边临床、边实践、边总结,推动中医药全面介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后,仝小林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解读中医防治策略,分享中医药科研成果,为全球疫情防控贡献中国智慧。 仝小林一直致力于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研究。“我们还要大胆实践、突破传统,让中医药服务更多的人。”他说。 研究与国家的需要结合 “研究要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服务国家发展。”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这样说,也这样做。 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后,郝吉明出国深造。当郝吉明回国时,我国面临的主要是煤烟型污染问题,如何控制酸雨成了他的研究方向。郝吉明带领团队开展了华南和我国东部地区酸沉降控制规划与对策研究,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控制对策和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随着城市发展,机动车增多,郝吉明适时提出了建立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近些年,他又带领团队深入开展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成因及控制策略研究,发展了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理论与技术方法。 郝吉明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有关大气污染治理的书稿、论文和讲义。他说,推动环境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自己还有好多事要做。 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是关系到环境保护和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80后副院长陈亮,就是它的解题人之一。 2011年,陈亮从国外回来,便投身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高放废物处置团队。10年前,陈亮是一名耕耘在讲台的大学老师,而今,他变成一名扎根在戈壁荒漠的“地质队员”。 2015年,科研团队启动了北山坑探设施工程建设和地下实验室场址评价工作。陈亮作为现场总指挥,带领一个由80后、90后组成的团队,扎根无人区,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了工程建设和10余项大型现场试验研究,提出了地下实验室建设安全技术体系,为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地下实验室建设方案制定提供了关键支撑。 直面挑战,十年磨一“箭” 不久前,嫦娥五号任务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将嫦娥五号送入预定轨道的是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李东则是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 长征五号系列是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承担着我国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探月工程三期、探火工程等重大发射任务。大的运载能力、大的发动机、大的结构……这些给长五火箭研制团队带来空前的挑战。 十年磨一“箭”,李东率领技术团队自主创新,突破了12个大类247项关键技术,解决了复杂力热环境、大质量多干扰分离等世界性难题,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推力火箭研制之路。 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完成首飞,其运载能力、运载效率等重要性能指标均居世界前列。 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7年,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经过大量的分析和故障排查,科研人员找到了原因。李东率领技术团队开始了两年多的艰苦攻关,终于解决了问题。 “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更加强大。”李东表示。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发射成功。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送入预定轨道,再一次展示了长征五号系列火箭的实力。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27日 04 版)来源 人民网编辑 吴琪
来源:澎湃新闻原标题:李子颖委员:尽快摸清国内铀资源家底,推进天然铀产能建设安全稳定的铀资源供应,是核工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铀资源之于核工业,重要性好比粮食之于人类。核工业发展没有稳定的铀资源保障,这是难以想象的事情,那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李子颖说道。作为我国地质与矿产探测领域的资深专家,李子颖及其团队长期从事铀矿找矿工作,为推动我国核工业高质量发展,数十年来致力于种好铀资源这块责任田。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李子颖。资料图,图片摄于2019年两会期间。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子颖提交了关于保障铀资源安全的提案,希望国家能够高度重视,加大铀资源的勘查力度,加大国内天然铀矿资源储备,确保铀资源长期保障安全,这对于国家安全、核工业发展都至关重要。“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确保天然铀供应保障安全。”提出上述建言的原因,是李子颖考虑到,在海外铀资源市场价格比较低、比较容易获取等情况下,应当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加强资源储备。但是在疫情后,国际形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存在各种变数,如果国际上对铀资源等战略资源进行遏制的话,我国又将如何应对?他的另一重考量是,我国铀矿资源潜力在全球位居前列,但一直以来铀矿勘查投入不大,铀矿产能建设增长速度不快,与核工业产业发展不相适应。一般情况下,从头到尾落实一个铀矿通常需要12至15年时间,即便现代勘查技术更加先进可以缩短周期,但是好比种粮食需要经过播种、施肥、收割等过程才能收获,找矿也必须经历相关过程,不可逾越。当前国内开采的铀矿山,几乎都是十多年前找的。要着眼于核工业长远发展,必须保障铀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安全。家里有粮,心中不慌。李子颖认为,今后一段时期,铀资源供应风险加大,因此必须强化底线思维,牢牢掌握资源控制的主动权、自主权,充分保障天然铀的安全稳定供应。为此,他建议,应将铀资源的安全保障列入国家战略和规划,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尽快摸清国内铀资源家底,推进天然铀产能建设,建立自己的天然铀“大粮仓”,增加天然铀资源储备,筑牢天然铀安全供应的防线。
1954年10月,中国第一块铀矿石采自今天的广西钟山县花山乡三叉村法卡山,如今,这块“国宝”铀矿石被珍藏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国第一块铀矿遗址也成为广西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3年5月,地质学家南延宗在广西钟山县一个废弃的锡钨矿口上,看见很多鲜艳的黄粉末状东西,他用刀刮了一些带回去,交给后为地质力学专家的吴磊伯化验。在显微镜下,这些物质呈四面体结晶,这正是铀元素的特征!这年8月,他们随民国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来到到钟山县对该铀矿点进行复查,这是中国第一次发现铀矿,南延宗被称为“中国铀矿之父”。1954年,地质部成立普查委员会第二办公室,负责筹备铀矿地质勘查工作。1954年下半年,苏联专家拉祖特金由地质部普查办副主任、北大副教授高之杕(di)陪同到钟山县花山乡勘探。他们挖了几个大坑,取出一块好矿石,这是中国自己发现的很有价值的铀矿标本。1954年10月,拉祖特金请地质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刘杰及苏联专家组组长库索奇金观看了铀矿石标本,并汇报了调查的情况。铀是制造原子弹的主要材料,刘杰等向周总理、毛主席作了汇报,他们非常高兴。1955年1月14日下午,这块铀矿石头被刘杰带到周总理的办公室,时任财政部部长薄一波、地质部部长李四光、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所长钱三强等和周总理一起观看。第二天,毛主席在中南海丰泽园书屋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专门听取李四光、钱三强、刘杰关于原子能的汇报。之后,在周恩来的亲自主持下,中国核工业踏上了发展的征程。9年后的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在罗布泊成功发射了第一枚原子弹。被珍藏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的这块铀矿石,被命名为中国核工业的“开业之石”。 1951年2月23日,时任浙江地质调查所研究员的南延宗因病去世,年仅45岁,遗体被安葬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2007年是“中国铀矿之父”、地质学家南延宗诞辰一百周年。地质出版社出版《中国铀矿地质的先驱者》一书,收集了南延宗40多篇代表性学术文章,其中包括第一次发现中国铀矿的文章。
来源:中核集团深部科学钻探是探索深部铀资源的望远镜。6月16日上午7时,中核集团向地球深部进军再传捷报:项目负责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联合中核地矿、核工业270所等单位在江西省相山地区实施的中国铀矿3000米科学深钻工程钻进深度突破2000米。该深度是迄今为止国内150毫米大口径绳索取心的最大钻深记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山矿田作为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对我国铀资源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铀矿3000米科学深钻场址位于相山火山盆地中部杏树下地区,通过科学钻探工程,揭露相山火山盆地地质结构,建立系列标型剖面,恢复塌陷式产铀火山盆地形成过程,探讨其形成的深部动力学机制,评价深部资源潜力,助推高精度地球物理探测、大深度钻探工艺技术和高温高压下测井技术等成套技术能力提升。在钻探现场,核地研院院长、项目总负责人李子颖表示,中国铀矿3000米科学深钻的实施对获取深部地质结构和铀多金属成矿信息,全面提升核地质深部探测技术和钻探工艺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据了解,中国铀矿3000米科学深钻自2019年12月15日开工后,在核地研院科研团队精心组织和科学管理下,各参研单位大力协同,积极复工复产,多措并举降低疫情对项目施工带来的影响,克服各种复杂施工条件,突破了多项深部钻探工艺关键技术难关,争分夺秒完成关键目标节点,再度刷新交流变频电动顶驱式地质岩心钻机150毫米规格大口径绳索取心钻进深度记录,为降低下一级口径钻探施工风险,提高深部钻探施工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科学深钻项目全体人员仍将坚守现场,克服疫情影响,全力保证钻机正常运转,保障各项配套科研的实施,确保项目任务目标的圆满完成。作者:郭建 刘晓阳 司志发
记者11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获悉,由该中心曲凯研究团队近日发现并命名的自然界新矿物——Kenoargentotetrahedrite-(Zn)(空锌银黝铜矿)正式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批准。新矿物全型标本目前已被中国地质博物馆馆藏。研究团队负责人曲凯介绍,经过物理性质鉴定、化学成分测定、晶体结构精修与谱学特征分析等系统矿物学研究后,研究团队确认其应为一种自然界尚未被发现的黝铜矿族新矿物。空锌银黝铜矿及其共生矿物的BSE图像(a, b, c),反射光照片(d)。(曲凯研究团队提供)该矿物在矿石标本上呈灰黑色,反射光下呈灰色,略带灰绿色调,并具有棕红色内反射,不透明金属光泽,黑色条痕,性脆,贝壳状或不规则断口,与锌黝铜矿、硫金银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和石英等矿物紧密共生。曲凯指出,作为热液矿床中的常见矿物,黝铜矿不仅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同时其银的含量也是成矿温度的指标参数,对矿床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 (Ag6)4+这一特殊结构因其在催化、化学传感和光电功能材料的突出性能,已经成为银簇团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团队在对空锌银黝铜矿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2020年9月12日摄)(曲凯研究团队提供)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新矿物发现属于矿物学领域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属于从0到1的原创性科研成果,是一个国家矿物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新矿物的发现不仅增加了自然界矿物种类,提升了我国在矿物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为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界新矿物提供了重要依据。据了解,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的联合资助,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牵头,南京大学、中南大学、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调查院和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共同参与完成。(记者周润健)
◎ 作者 | 科技日报记者 陈 瑜 ◎ 编辑 | 陈 磊“我们并没有那么伟大,只是把本职工作做好而已。核工业发展,高放废物处置这件事总得要人做……不能将这个棘手的问题留给下一代。恰巧,我们的事业可为这件事作贡献。”狗在门口一蹲,汪汪一叫,荒漠就有了家的感觉。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佳节,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下简称核地研院)副院长王驹在微信群里,为十只出生在甘肃北山25号的新生小狗征名。北山25号,是中国北山地下实验室所在地。北山全景图从1985年选址工作启动,到2019年地下实验室项目批复,中国一代又一代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人员前赴后继奋斗了30多年。营地夏天温度高达40℃,进去像蒸桑拿;冬天有时如冰窖,被子垫三床、盖三床勉强抗得住。可为什么一批博士、留学归国人员愿意远离亲人、长期扎根在这生活物质极度匮乏的无人区里,即使咸菜就馍也不离不弃呢?从其他项目中挤出5000元作为我国核废处置研究的第一桶金爱好音乐的王驹,最喜欢的是交响乐《命运》。《命运》中传达的贝多芬不服输的精神,与王驹有着高度的契合和共鸣。有时候命运的转变缘于看似偶然的一次事件。王驹涉足高放废物处置领域,也纯属偶然。王驹作学术报告1992年,王驹的一篇关于金铀矿床成因方面的论文入选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他赴日本京都参会。然而,最让他吃惊的,是许多国际上知名的铀矿专家对放射性废物处置这个课题情有独钟。事实上,1983年,出访法国铀矿地质研究中心的核地研院专家徐国庆就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新动向。回国后,他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向原核工业部汇报了这一情况,从其他项目中挤出的5000元,成为我国核废处置研究的第一桶金。199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驹迎面碰上徐国庆团队的专家陈璋如,对方直接喊话:王驹,加入高放废物处置研究吧。听到了那“命运”的敲门声,王驹答应了。核废物处置,通俗地说,就是挖个深坑填埋核废物。只是在哪里挖坑,挖什么样的坑,怎么挖,怎么埋,埋了以后如何管理,如何确保安全?都大有学问。1993年,王驹成为“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技术研究”子课题负责人,但起步阶段获得的经费非常有限,大家更多地是做案头工作,比如调研国外的处置技术,翻阅全国的地质资料,偶尔也会到野外踏勘,采集地质样品带回实验室分析。在进行一系列的地质、地理、水文等调查后,王驹和团队的视线渐渐从全国六大预选区集中到了甘肃北山预选区。位于西北的北山预选区海拔1500—2500米,山地基岩裸露,年降雨量约为7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3000毫米,方圆上千平方公里荒无人烟。20年,深深浅浅打了97口钻孔,累计40公里如今,从嘉峪关机场出发,沿着312国道,在一个岔路口向右拐,已经有多条车辙压出的搓衣板土路,风电企业正在忙基建。1996年起,王驹、金远新、陈伟明、郭永海就是从这进入戈壁。不同的是,当时没有路,每次进出只能靠司机师傅的记忆。最初,科研团队寄住在山下的中核集团404厂招待所。戈壁如海,车如舟。山丘之间看似平坦,实则沟壑纵横,特别是为避免密集的骆驼刺扎胎,车穿行其间,就像风浪里的扁舟,颠簸严重时五脏六腑几乎要被甩出体外。每天早上7点左右,团队乘坐吉普车从山下出发颠到目的地,顶着烈日搜集地质剖面信息、采集岩石样本,中午吃点干粮,下午两三点钟就得往回赶,回到营地还要继续整理当日的资料。路上时间太长,工作时间太短,王驹和团队开始在山上搭帐篷做地质调查和填图,与此同时,一次次地向上级递交打钻并开展深部地质环境研究的申请报告。转机出现在1999年,国际原子能机构第一期高放废物地质处置TC(技术合作)项目启动。同年,北山一期“甘肃北山深部地质环境初步研究”获得国家原子能机构批复。对王驹他们来说,不仅拿到了相当于过去十年总和的经费,更重要的是,要真刀真枪开始高放废物处置科研了。2001年,IAEA专家与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合影山谷间有一个名为“BS01孔”(北山1号)的井口,只在地面留出一截短短的的水泥柱,事实上,这口井深入地下703米。站在这个梦想开始的地方,王驹情不自禁拿出来一叠珍贵资料,包括20年前的老照片。北山1号钻孔时的营地帐篷如今,从一期到七期,北山项目已经执行了20年,深深浅浅打了97口钻孔,累计约40公里。数字背后,有太多难以诉说的艰辛与苦楚。岩心碎了、荒漠戈壁抛锚……太多的困难与曲折,都曾让科研团队一时间深感山穷水尽。但王驹说,套用范仲淹的诗句,每当打出新的岩心,获得新的地质数据,发现完整性极好的花岗岩体,搞地质处置的“地下工作者”是“先天下之乐而乐”。如今项目批了,王驹正带领着团队在新场场址,着手开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深度为560米的我国首座高放废物处置地下实验室。换上西装是科学家,回到北山就是打破了工种界限的全能人才2009年5月,现任中核集团北山地下实验室项目副总设计师的陈亮在香港参加国际岩石力学大会期间,听到了王驹关于高放废物处置研发规划和发展的大会特邀报告,不由心潮澎湃。会议结束后,他第一个冲上讲台,表达了自己要回国参与高放处置研究的意愿。回法国后,陈亮查阅了大量关于中核集团北山团队的故事,其中有一个细节让陈亮深受感动。2001年11月30日,北山2号钻孔钻进到了地下二百多米,突然,钻杆断在孔内,钻头既拔不出来,也钻不下去。此时的北山,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只好停钻。在帐篷的一个角落,王驹拿出珍藏的半桶二锅头,来到井口,用三杯酒祭天祭地祭井,保佑明年打钻顺利。剩下的酒,他和大家一饮而尽。“在这个时代,依然有那么一批人为了真正的科研理想和国家需求在默默奋斗,这也是我的归属所在。”2011年,陈亮辞掉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副教授的终身教职,从法国来到了戈壁科研一线。中核集团北山团队现有的58名员工中,29位博士,20名硕士,5位是海外归国博士。换上西装打上领带,是与国际对话的科学家;回到北山,就是打破了工种界限的全能人才。中核集团北山地下实验室项目部总经理苏锐一语中的:“在无人区开展科研,首先要做的是创造科研条件,搬石头、修水管、挖沟渠、做饭、搭帐篷……”2016年,用铁锹修复头一天被暴雨冲毁土路的水文组专家季瑞利,就被不明真相的来访者点赞:这个农民工不错。以地为纸,季瑞利(中)在开展现场教学。陈瑜摄这些年出野外,陈伟明见过狐狸、黄羊,晚上睡觉时听到过狼嚎,甚至有一次晚上被一头拱帐篷的野驴惊醒。打那以后,在铁桶里点一串鞭炮壮胆,成为保留项目。陈伟明形容,北山团队是一个“乐队”,王驹是“主唱”,但“主唱”和“伴奏”缺了谁都不行。岩石裸露的北山是地质工作者的“天堂”,因为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地质构造。王驹调侃,北山团队拥有类似的气质,那就是直接。今天,北山团队的生活条件相比以往已大大改善,从帐篷到上下铺床的彩钢房到新楼房。但这仍是移动信号覆盖不到的地方。之前为方便电信用户寻找手机信号,大家在营地附近山上,打了个一米多高的木桩,取名“电话亭”。来访者在模仿北山团队找信号2000年6月下山拉补给,正好赶上金远新生日。陈伟明坐在副驾驶室,为防止颠簸弄碎蛋糕,他一路用手捧着,全程“护驾”,将一个完整的生日蛋糕带回营地。结婚几年,赵星光妻子与住同一个小区的爱人同事聊天,才知道赵星光不但有高温假,出野外回来后还有补假,也不用正月初七就上班。但赵星光全都“浪费”了。面对埋怨,赵星光却说:反正我也休不了,告诉你不是徒增烦恼?北山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住着的是家人。因为聚少离多,找个对象不易,要守护好家更需要智慧。自言不爱穿金戴银的季瑞利,右手手腕上戴着妻子特意买的希望家人平安健康的金器,他曾创下45天没下山也没洗澡的纪录。“回去后要乖一点,周末就不要加班了,陪逛逛街郊区转转,哄得差不多了再出来。”从60后到90后,北山团队成员早已“身在苦中不知苦”。记者采访时拿到了一本《北山常见动植物野外识别手册》。这本手册图文并茂记录的北山植物、鸟类这些生灵,都是团队在野外工作间隙拍的。王驹在拍摄北山生灵——蜥蜴。陈瑜摄野外有喧嚣大都市看不见的满天繁星,王驹为此专门买了一本星象图,在他的影响下,队员们一张口就能对头上的星座点评一番。除了科研人员的钻研执着,王驹身上更有中国文人的热情浪漫。受曾是历史老师的父亲影响,他热爱中国古代历史。从甘肃肃北县进入北山的无人路,他用汉朝的历史人物命名:汉武大道、卫青路、霍去病路、李广路……近30年来,北山团队的营地换了许多地方,但每一次在一片戈壁扎下帐篷或寝车,王驹都坚持在驻地先升起一面国旗。在王驹眼中,当大家从四面八方的野外回到营地,从猎猎红旗中,仿佛就能读出祖国的召唤。王驹说,支撑大家的是心系国家重大需求的朴素情怀。“我们并没有那么伟大,只是把本职工作做好而已。核工业发展,高放废物处置这件事总得要人做……不能将这个棘手的问题留给下一代。恰巧,我们的事业可为这件事作贡献。”作为中核集团北山地下实验室项目的副总指挥,核地研院院长李子颖多年来领导、见证了北山团队在高放废物处置科研领域的艰苦跋涉过程。“北山团队将承担国家战略研究需求的责任和担当,与自己对科学问题的探索和追求结合起来,由此产生了从事事业的热爱和忠诚,而这热爱给了他们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动力。我想,这就是北山精神——扎根戈壁,团结奉献,争创一流,永久安全。”中国北山地下实验室楼前的胡杨林。陈瑜摄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烂的胡杨,是戈壁中一道独特风景。巧合的是,在中国北山地下实验室楼前,就有一片胡杨林。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及建设运营是百年科研,是万年工程,从事这项事业的人好比西北广袤无人区的胡杨,与戈壁荒漠为朋,与骆驼刺芨芨草为友,忍风沙抗干旱,战严寒斗酷暑,推动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事业持续向前。科技日报深瞳工作室出品微信编辑 | 张琦琪审核 | 朱丽终审 | 冷文生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题:让科技之光洒满山河——走近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上)新华社记者温竞华、张泉在这片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奋斗着9100万科技工作者。他们把论文写在祖国的江河湖海、山川戈壁中,写在那些夙兴夜寐、朝乾夕惕的岁月里。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近一些最美科技工作者,记录他们的故事。【故事1】战斗,为了祖国和人民春节前夕,一通紧急来电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医内科学家仝小林退掉飞往海南休假的机票,扛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共同组长职责,登上了驶向武汉的高铁。大年初一,仝小林就直奔疫情“风暴眼”——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诊治病人。而后,他又奔波于发热门诊、ICU、社区隔离点、方舱——每一处都是最危险的地方。“中医必须直面患者,把握疫情发生现场的环境。没有望闻问切,就是纸上谈兵。”仝小林说。“特殊时期,首先是救人,阻断疾病继续发展。”“轻症和疑似病人能不能在社区治疗,从而减轻医院的压力?必须把防控重心前移至社区,从源头切断疫情。”……仝小林在关键时期作出关键判断,牵头拟出通治方“寒湿疫方”,在社区大规模发药70多万服,累计救治5万余人次;探索建立了“中医通治方+社区+互联网”为框架的“武昌模式”,大大降低了高危人群发病率,阻断轻症患者病情加重甚至转向重症,构筑起社区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救治流行性出血热,到2003年参与非典救治、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从博士生到院士,祖国和人民高于一切,是仝小林习医行医40多年始终坚守的信条。在武汉奋战了64天的仝小林,今年恰好64岁。对于这样的巧合,仝小林说:“只要国家需要我、人民需要我,无论多少天,我都会义无反顾,坚持到底。”【故事2】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什么他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但他却常说自己不聪明,用50多年时光,只干了玉米育种一件事。他就是84岁的玉米育种专家、河南省鹤壁市农科院名誉院长程相文。1963年,学农毕业的程相文被分配到鹤壁市浚县农业局原种场。那年,浚县遭遇五十年不遇的洪水,程相文下乡救灾,乡亲们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是学农的大学生,能不能让地里多产粮食,我们窝窝头能吃饱就好啊!“我一辈子忘不了这个画面。”从此,青年程相文把农业育种的责任扛上了肩头。1964年,他带着新种子到海南育种。从郑州到三亚农村的基地,整整走了15天;早期南繁育种极艰苦,他从不抱怨;农民用他第一年从海南带回的玉米杂交种子,亩产从百余斤提高到700多斤,他乐开了花。青丝变白发,到今年,程相文已经在海南岛试验田度过了55个春节,先后选育出14个国家和省级审定的玉米新品种,其中浚单系列玉米品种已累计推广3亿多亩。他说,自己一天也离不开玉米,“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民族有饭吃、身体好了,就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故事3】“蘑菇实验室”里挖掘致富力量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他和蘑菇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作为我国食用菌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致力于菌物科学与食用菌产业化研究30余年,建成了位居国内前列的菌类种质资源库。他创新的优良品种及标准化栽培技术,显著提高了我国食用菌产量、品质、生产效率。而李玉不满足于在实验室工作。他说,不能帮农民致富奔小康、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还叫什么农业科技工作者?2012年起,李玉提出“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探索出食用菌科技扶贫新模式。 “小木耳,大产业”,说的正是李玉团队的科技扶贫成果。对口帮扶3年来,团队为陕西柞水县选育的5个木耳移栽品种都实现了大面积推广。去年,柞水县依靠木耳产业脱贫摘帽。如今,李玉团队已建立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31个,带动上万贫困户依靠食用菌稳固脱贫。【故事4】扎根戈壁向着蓝图奔跑记者见到陈亮的时候,他是拄着拐杖出现的。“前一阵刚从北山回来,那边夜里零下二十多摄氏度,山里没有光,踩到坑里,把脚崴了。”陈亮是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副院长,他扎根北山研究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近十年,才38岁已经生出很多白发。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是关系到环保和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西北部的北山预选区,一个只有风沙、荒漠和戈壁,连手机信号都很微弱的地方,却是高放废物处置研究最理想的场址。一边是法国知名大学副教授职位,一边是国内戈壁无人区,怎么选?辞职回国,到戈壁去!这是陈亮在29岁时做出的选择。为什么?他说:这是一种召唤。2009年,在法国从事相关研究的陈亮,在一次学术会议上第一次系统了解到我国高放废物处置研发的总体规划和进展,第一次知道有一支科研团队扎根戈壁数十年,为绘就这个蓝图挥洒汗水。“这就应该是我的归属,我必须回去,加入这个团队!”陈亮心中升腾出强烈共鸣。归国十年来,陈亮走过酷暑严寒,与亲人聚少离多,带领科研团队在处置库选址和处置工程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推动国家高放废物处置北山地下实验室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采访中,陈亮不提苦与累,却把“幸运”“幸福”挂在嘴边:“人生一种幸福就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向着一个伟大的目标奔跑。”【故事5】拳拳之心,岁月可鉴访学踏遍青山,学成归国贡献,我国水工抗震学科的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厚群也是其中之一。1958年从莫斯科公派留学毕业后,他谢绝导师一再挽留,毅然回国。陈厚群潜心研究水工抗震学科60余载,主持了一系列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攻克了一大批水工抗震世界级难题。从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陈厚群的研究成果防范了震后重大次生风险,保障了国家能源、水资源和高坝大库安全。耄耋之年,他又担任了南水北调专家委员会主任、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数十次带领专家团队深入工程现场,提出数百条建议。今年已是88岁高龄的陈厚群依然追梦不止,上个月又前往三峡工程现场。秉持科技报国的初心,这位老科学家继续将论文书写在祖国的江河湖泊、高坝大库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