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研究生阶段基本实行导师负责制,研究生跟随导师做科研,学习专业知识,培养科学思维,锻炼科研能力,有从师学艺的意思。另一方面,研究生也帮助老师做课题,相应地导师也会给学生“发工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雇佣的关系。所以很多时候,研究生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而很多导师也默认了这样的称谓。除了上学阶段,研究生毕业时,导师对学生的就业也有非常明显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导师都会尽可能给自己的学生推荐工作。有了导师的推荐,相应求职成功率也会高很多,这与学生申请学校,找导师写推荐信是一样的道理。如今学生和导师是双向选择,虽然学生没有太大的主动权,但是在联系之前,自己还是可以慎重选择的。2019年考研期间,网友就应该怎样选择导师进行过讨论,在选择资深导师还是刚学成回国的年轻导师之间,部分同学犹豫不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导师将来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导师会给研究生带来就业机会导师都有自己的圈子,这里的圈子是指在行业领域内,他的实力和具有的影响力。每一位导师在科研方面都有所成就,这就是他影响力的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可能与导师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有些企业甚至会直接找导师推荐学生实习或者直接就业;一部分研究生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校内一位导师,在某企业也可能会有一位导师,这样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也会给自己带来直接就业的机会;另外部分老师自己也可能有自己的公司,很多研究生也可能在导师的公司里实现就业。导师的推荐信是就业的有力助推器学生在申请出国留学的时候,都会找两三位老师帮忙写推荐信,一般情况下,在业内成就突出,影响力越大的导师,写的推荐信越会受到重视。就业的时候也一样,导师给研究生推荐工作,或许不一定还用推荐信的方式,但是他的一通电话,一条信息往往就代表着推荐信的效力,相应你的简历可能就会得到相应的重视,至少不会在首轮就被淘汰出局。导师给研究生推荐工作,实际上是拿自己的信誉做担保研究生找导师,首要目标是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科研能力,掌握实验技巧等。给学生推荐工作,部分是导师的主动行为,因为在很多导师看来,自己的研究生真的就如自己的孩子,辛苦培育出来总希望他们有一个好的去处;也有可能是研究生希望导师给推荐。但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导师帮忙推荐工作,并没有期望什么回报,而且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企业的一种承诺。推荐的学生表现好,受益更多的自然是学生自己和企业;如果学生表现不好,导师的声誉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如果导师帮忙推荐了工作,一定好好珍惜。打铁还需自身硬,有实力才是硬道理导师的推荐信会有很大推动作用,但并不能起到完全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企业需要的是适合工作的人才,另一方面老师给予了推荐,作为学生,就应该对得起导师的这份承诺。在这里我又忍不住提一下当年自己的经历。毕业时导师给我推荐了一家出版社,满以为以导师在业界的影响力,这个工作应该是十拿九稳。但是考试结束后第二天,导师转给我一条来自出版社的短信:读书太少,不适合出版社工作。自己没找到工作正常,但对导师来说说却受到了很大影响,导师本来对我抱了很大希望,但因为我自身的原因,他与出版社的关系也弄得非常尴尬。自那以后直到自己找到工作之前,自己没好意思跟导师打过电话。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导师帮忙推荐的工作,都不会差,当然相应地工作能力要求也不会低,被推荐去了过不了面试,抑或是对工作挑三拣四,这既是浪费了就业的机会,也是对导师信誉的不负责。所以对于导师推荐的就业机会,应该珍惜,但是不能完全依赖,自己的工作,终究需要自己来完成。当然,也不是每一位研究生都需要导师帮忙推荐,同样导师可能也不会给每一位自己的研究生写推荐信。遇到自己的喜欢的工作,同时导师也帮忙推荐了,最好还是跟导师说清楚,尊重自己的选择;如果导师没有推荐,也应该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请导师给予指点,或许会对自己今后的成长有巨大的帮助。
就小西个人而言,研究生导师对于应届生没有过于特别的看法,毕竟硕士期间学习也会有过高的能力和科研潜力要求。若是换成博士生的话,应届生往往具有不少优势,毕竟读博就怕心散后无法沉下来,浮躁的"混"几年是无法顺利毕业的。举个小例子,五一假期团队之前毕业的一个本科生(指导过其本科毕业论文)回校来看望老师和同学,在学校周边的餐厅聚餐,喊上了团队在读的几个研究生(假期未出去的,其中有2个是他的本科同学)。吃饭时,他主动帮大家第一波盛汤、催菜、倒茶、分纸巾等(校内小餐厅,服务员只负责上个菜),而几个在读研究生(应届生考研)就没有类似的想法。我就问了他,为什么和之前毕业时有很大不同,他回复是"工作中吃过几次小亏,然后学会啦。"。不少人眼中导师的模样我想说的是导师和学生之间当下充斥着许多"不信任"因素,不少社会中常见的人情世故已不合适由研究生导师教给自己的学生。可是,在读研中不是仅仅在实验室做实验室、学习室内写文章,同样有和其他单位或人的交流,而这个时候"情商"的高低往往决定不少事情是否能够成功呢!因此,在导师眼中,往届生工作几年后读研可能具有较高的"情商",往往一个团队也需要1-2个这样的研究生,比如负责团队学生间的日常自我管理和协调工作。当然,也不能将研究生培养过度放大成"培养秘书或助理",偶尔少量个例的导师因为有类似这样的想法,导致学生无法完成学业或顺利毕业,被媒体曝光后更加剧了社会对导师工作的不认可。研究生毕业合影其次,我发现一个问题:近两年招收的不少研究生新生,想法和之前的学生或导师差异极大,比如2019年的290余万考生中不少人被录取后都没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读研。但是,工作几年后考研的往届生在社会打拼后发现自己学历不够影响发展,迫切的想要通过读研改变和提升自己,不少人反而比应届生更加刻苦和努力,或者是"着急"。比如,我们团队有个硕士五一假期四天都在学校实验室,没有硬性要求他们在,而且他才研一且课题进展挺顺利的。同样加班的我和他聊了会,工作3年再考研的他希望将来能读博留高校,但是怕年龄限制,所以想研二之前有不错的成果,申请硕博连读,追回一些时间。以上,就是我想说的往届生有很好的职业规划,经过社会历练后知晓自己缺少什么,或者是更加知道硕士学历的宝贵,更珍惜3年的硕士学习期。这样的学生,导师安排的课题和任务才能更好、更快、更优质的完成,而不是具有最让导师反感的"拖延症"。梦想启航 自信很重要最后,小西想说应届生、往届生各有优缺点,一个良好稳定的团队同样需要2种类型的研究生。因此,作为往届生的你不要担心自己会被导师轻视或嫌弃,大胆的和导师沟通交流就可以。至于是否能顺利录取,关键依然是你个人的初试成绩和复试表现,而不是某个导师的主观印象,加油喔!
现在的研究生学习都是导师负责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老师,老师的研究方向是什么,你就跟着老师学什么。研究生的学习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老师授课,同学听课。在研究生和导师的多类关系中, 有两种非常的典型。"放养式“,也就是说导师对学生不闻不问,学生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放养式”的教学方式听起来很诱人,但是每个研究生都是要毕业的,毕竟只有拿到学位证书才是研究生对不?那么毕业就涉及到了最后的毕业论文,试想自己的导师什么都不闻不问的话,自己的能力能保证自己毕业吗?所以”放养式“的方式受害最深的还是学生自己。”压榨式“,也就是表面上导师很关心学生,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加入自己的科研团队,甚至是进入自己的企业实习,其实就是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廉价劳动力。”压榨式“的关系是很难定性的,我们很难分清楚这究竟是压榨劳动力还是培养需要。毕竟相对”放养式“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去实习也是不错的了。那么很多研究生是希望去企业实习的,这也是一个机会,能接触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接触更加新颖和高端的技术,如果导师推荐的企业不是自己喜欢的,可以和导师商量。所谓”权利导致腐败,绝对权利绝对导致腐败“,在高校师生的关系中,很多人都在抱怨导师对自己培养方式的不合理,这是因为导师和学生的学术权力、金钱地位不对等,对于导师培养学生没有规范化的制度保障,研究生培养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有硬性标准和要求,但这些标准和要求都需要“责任”、“职业精神”、“管理条例”等来约束和保障。国务院发布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说明了”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但是学生的意愿很重要,不能因为鼓励创业而忽略对学生的正常培养。在高校中,还是要规范导师的行为,避免老师滥用权力,压榨学生。同学也应当适当和老师表明自己的想法,遇到事情多和老师商量。
2018考研分数线将于3月15日左右公布国家线,大家都已经联系好导师了吧,但是总有很多同学年前联系了导师但是导师没有回复,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开学了才收到导师的信息,大家都说他找到了以为好导师。导师回复内容:您好!因为之前我一直有事外出,不在杭州。最近刚刚回来,所以比较迟才回复你的邮件!很抱歉!首先很高兴你对我的研究方向感兴趣。现在云计算的确是一个比较热门的研究领域,不过我的研究方向也在逐渐调整,正在向人工智能方向进一步延伸。如果你对这一部分也感兴趣,我们可以在未来的学习中一起探讨和学习。我在选择学生方面的要求,从来都不是从从专业对口的角度出发。本科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很多在研究生期间表现也很优秀,决定因素还是其自身是否有刻苦、努力和向上的学习态度。所以,希望你能为后面的复试做好准备,复试期间我们也可以找时间进一步交流,希望你可以顺利被工大录取,并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与我们一起努力,取得好的成绩。加油!当大家看到这封导师回复的时候,是不是也希望自己联系的导师也是这样的,开头用您字,然后还主动邀请学生一起探讨。那么我们来看看大家都咋说的吧。一、哇塞,这老师说话好低调,竟然用"您"。二、感觉这老师很不错啊,很和蔼啊。三、这老师不错,应该是年轻的老师,比较尊重人。四、不多见啊这么和蔼的导师,我发的都没回。。。。五、你发了几封了啊?我发了6封,只收到两个回复的,还都不是很确定的回复。六、有的老师秒回,有的老师不回,我也联系了三个,前两个不回,第三个秒回了我,我觉得还是看老师的。七、楼主恭喜啊,这样的好导师,选到就是赚到啊。。。。 人品好的导师,真心难能可贵。八、我也是,导师说复试的时候见一面详谈所以是什么时候啊。九、这老师好棒。平易近人,实诚。赶紧的,不要错过好老师呀。十、先不说老师的态度如何,还是头一次见到导师回复这么一大段的。楼主真的很幸运,碰到这么好的老师,祝顺利!十一、导师回复我是收到简历了,待校线出来后再联系我。这是个什么节奏啊???十二、你的邮件怎么写的呢?本科没项目没获奖好尴尬啊,不知如何写。所以这个真的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真实体现,望对大家有帮助,我们是知了网伴随,大学生成长的趣味、高效在线学习平台,欢迎关注我们每天的原创文章,更多的考研、四六级等内容请关注我,点关注不迷路,也欢迎大家私下交流,如若认同请帮忙分享转发。
很多优秀的学生都希望进入一个优秀的企业单位工作,如何把握机会成功被录用,也是很多人思考的问题。研究生在读书期间和导师的关系很密切,导师需要教授专业知识,还要知道科研活动。所以导师对自己的学生都是比较熟悉的,对研究生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同时也关心研究生的毕业去向。很多研究生想就业,直接参加工作,希望进入一所好单位,如果能获得导师的推荐,说不定就可以进入一所优秀的公司单位。那么导师在什么情况下会帮忙推荐工作呢?主要看以下这几点。一、导师的就业资源导师能否为研究生推荐好的工作机会,第一点要看导师手上是否有就业资源。有的导师可能只工作了几年时间,与企业的联系比较少,就没有对应的就业资源提供给研究生。不过还有很多导师科研成果比较丰硕,在行业内有高认可度,一些企业会主动联系导师,邀请导师推荐优秀的毕业生。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导师一般会把机会留给自己带的优秀研究生。导师以前的学生可能就是企业的管理人员或者老板,可能也会推荐一些优秀的学生。如果导师自己开办公司,也可能留用几个优秀的毕业生。二、研究生实力导师的公信度是比较高的,就业资源也是比较稀缺,需要本着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如果研究生的实力不行,不认真工作,不仅是伤害到企业的利益,也损坏了导师的口碑和影响力。研究生自身的实力强,符合企业对优秀人才的要求,导师才会帮忙推荐。大多数研究生都是比较负责任的,只要研究生的实力强,符合企业的招聘要求,导师会主动帮忙推荐。如果研究生期间不认真学习,没有什么科研成果,毕业的时候很可能就不会得到导师的推荐,这时就不要埋怨,只能怪你自己能力不行。三、导师的推荐习惯有一些导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科研上,并不喜欢管就业的事情,所以一般不给毕业生推荐工作。还有一些导师觉得,研究生的能力比较强,如果没有主动请求推荐,自己就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如果遇到这两类导师,研究生自身实力也比较强,就可以主动和老师谈一谈,看看导师是否有合适的工作机会推荐。如果遇到比较喜欢推荐工作的导师,也要及时和企业沟通,及时向导师汇报情况,即使自己找到工作,也要记得感谢导师的推荐。相信大多数导师都是比较负责任的,想要获得推荐机会的研究生,可以提前了解导师的就业资源和推荐习惯。如果自己的实力比较强,就不用害羞,主动和导师争取一些优秀企业的推荐机会,在老师的引荐下,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就有希望被优秀企业录用。“吃水不忘挖井人”,无论导师是否成功推荐就业机会,都要感谢导师的栽培之恩。
硕士研究生研究毕业后,有感于身边的人常常抱怨“遇人不淑”,或者导师什么都没有教,或者自己辛苦的成果被白白占去。其实这样的导师是少数,但不可否认的是,研究生选择导师是一件严肃而又重要的事,与其事后后悔,不如前期多了解各位老师是什么类型,自己又适合什么类型,选择靠谱的导师,自己舒心,导师也开心。下面,我们就如何判定一个导师好坏的几个指标着手。 一, 导师的名气与实力一般导师的学术地位越高,实力也就相对来说要强一些,课题组也会庞大些,日后出来就业也能得到相对多师兄师姐的帮助,但选这样的老师也是有其缺点的,他可能并不怎么管你,你只能靠师兄师姐,更会有可能被分配给下面的小老师带,这样就有点听天由命的感觉。有些老师在获得一定成就之后,就不怎么想搞学术了,当然这种情况,对老师的发展是好的,但作为学生你就要慎重了,尤其是海归老师身上,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名气不大,实力强的老师,一直在科研一线的老师,特点是有本领,你学到他的功夫,如果自己够努力,还是有机会出人头地。就是付出的辛苦要比别人多点,悟性要高点,学成后,或者有一技傍身,可以自展拳脚,打出一片天,若干年后也可以登堂入室。二,导师的人品有些的导师人品真的是无话可说,他自己不做科研,却拼命的让学生做,然后还动不动的辱骂学生,让学生丧失了科研自信心。更有甚者,如某理工大硕士生陶崇园的导师的王攀,某交大博士生杨宝德的导师周筠,某中大硕士生姜东身的导师杨忠炯。这些本应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的时候,却在生命最美好的季节里,选择凋零!更有很多研究生因导师人品问题,而饱受煎熬,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压抑。所以,导师的人品是非常重要的!导师的人品是非常重要的!导师的人品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更有甚者,需要“潜规则”才能毕业,这些都是高校里的蛀虫,害人不浅。所以一定要多打听,才能避免这类导师。三,导师的管理方式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三类:严厉型,宽严相济型,放养型。严厉型老师会有各种要求,达不到他的要求可能就会挨训,所以压力会大一些,学霸或者想要改变自己的学渣适合这类老师。宽严相济型:这类老师要求不那么柯克,管理比较人性化,压力也不大,我觉得大部分学生都会喜欢这一类老师。放养型:这类老师很多,有的老师很忙,根本没空管理学生,或者就是懒得管~自制力强的学生比较适合这类老师,不然等你毕业的时候就呵呵了,自己什么也不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课题没有成果,毕业又很费劲。所以,一个导师的好坏,是根据自己的性格与能力来匹配的,但人品好的导师,是一定不能错过的。最后祝愿每一位研究生都能选到靠谱的合适自己的导师,研究生的生涯也可以愉快而又开心的度过。同时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硕博之家,这里可以讨论学术,可以交友,更可以脱单!!!
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很不错的老牌重点大学。它是211大学,在安徽省内排第二,安徽省的老大是中科大。合肥工大虽然进入211工程很晚,在2005年才进去,不过并不代表合肥工大的水平差。合肥工业大学的历史合肥工大真正的创建是在1955年。前身是淮南煤炭工业专科学校。煤炭工业部要创建一所本科学校,就拿煤炭工业专科学校改造,不招专科,改招本科,名字叫合肥矿业学院。到了1958年后,合肥矿院改为了合肥工业大学,归教育部领导。那时候的大学没有几所,只有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再加上合肥工业大学这3所工业大学。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国家队合工大的重视。在1960年,合工大成为全国32所之一的重点大学。不过,后来合工大的发展慢慢变慢了,到了1978年,合工大才开始招研究生,到1990年,首位博士才毕业。一般厉害的学校,在1981年就获得了首批硕士、博士的授予权了。评211则是另一个故事,因为从水平来说,合工大评个211还是可以的。不过,之前合工大在机械工业部。机械工业部有吉林大学、湖南大学、合工大、江苏大学和燕山大学等重点大学。当时评211的话,一般一个部委只给2个左右的名额,合工大竞争不过吉林大学和湖南大学。从省里也可以评211,问题是合工大不是省属大学,安徽省重视的是安徽大学,因此安徽大学比合肥工大早评上211。1998年后,合工大转到了教育部,在005年才评上211。合工大的王牌专业合工大后来发展虽然有些慢,但教学质量还是不错的。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管理科学与工程获得了A,另外还获得了16个B。在业内,合工大最著名的是机械工程、车辆工程,仪器仪表等专业。这个很好理解,原先是机械工业部的直属重点大学,在汽车行业,合工大的口碑非常好,据说,在各大车企里面,合工大的毕业生比例非常高,所以合工大的机械、汽车等专业的就业很不错。合工大的计算机、信息与通信等,也非常不错。总之,合工大的理工和管理专业都是有口皆碑。中科大的保研中科大是安徽最好的大学,因为中科大每年招人很少,所以在安徽省内招人也有限。不过,一所985大学不对属地考生做倾斜,是说不过去的。中科大的研究生数量远大于本科生数量,所以在研究生的招生上,中科大对安徽学校有倾斜。最容易上中科大研究生的就是合肥工业大学。从这个意义来说,合工大也很值钱啊。合工大的未来我自己觉得,今后的合工大发展要比过去的20年要好。原先发展慢,主要跟所在的省有关,安徽省不富裕,投入也不大。这几年,合肥发展不错,也有了一些不错的高新技术企业,像科大讯飞等。这样,能吸引一些好学生和好老师,从长远来说,合工大的前景是光明的。从合工大最近的发展也可以看出来,还是可以的。在软科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排名里面,合工大入选了20个学科,在国内所有大学里面排第30位,在211大学里面,排第二,比苏大低。虽然,软科的排名有不靠谱的地方,但能在211里面排第二,还是能说明点问题的。希望合工大越来越好。
导师能不能推荐自己的硕士/博士就业,肯定是可以的,而且成功率比较好。但是能否让导师推荐,就得看学生各显神通啦,尤其是年毕业四五个硕士生,不可能也不会每个都给推荐不错的工作。预祝每个研究生都能遇到一个好导师呢!毕业时的喜悦小西来聊一聊,如何"配合"导师给自己推荐合适的工作呢?首先,和研究生本地求职认可度高、有优势类似,导师的人际圈关系同样集中在工作院校或所在城市。在你入学读研期间就可以和导师沟通,日后想留在该城市工作,性格好的导师在平时学术交流中会"提前留意"一些合适的工作岗位。甚至,有部分其他单位工作的朋友会给导师打招呼,请求帮忙推荐一些学生来工作呢。其次,"推荐"意味着"人情"付出,导师也没想过学生推荐工作后的回报,但是研究生读研、读博期间起码"做事做人"让导师认可。之前,小西单位一个同事(导师)将自己学生推荐到某地一所研究所工作,可是这个学生在去单位不到1个月后就选择离职,理由是地方偏且工作太枯燥,之后还在开会时被推荐单位领导告诉该导师的,场面可想而知。哪怕是觉得工作不满意,选择离开,也可以告知下给推荐的导师,而不是"尴尬"。其实,也有幸福烦扰的学生,自己想去其他单位,而导师非要推荐另一所单位的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小西建议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但是要学会委婉的拒绝导师,而且不能"拖"。否则,容易让导师觉得这个学生"好高骛远"呢。导师当然,若是不幸成为那个不受导师欢迎的研究生,在看到同门被推荐到不错的工作单位,除了"埋怨"之外,其实也可以寻找下自身是否有不足。就算进入工作岗位,同样没有绝对的公平公正,找一切机会来提升自己是非常关键和有必要的。很多时候,导师推荐自己的学生去了某个单位,也会持续关注或给予一定的帮助,尤其是博士毕业生,如帮忙看看"基金本子"、项目/课题分个子课题、在读期间数据毕业后撰写论文署名问题等。也许导师最终收获的是被推荐单位领导的一句:"你推荐过来的学生真的很棒,肯吃苦够努力,你培养的真的太好啦!……"。因此,被推荐工作后记得努力喔!
日前,合肥工业大学发布《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超过九成毕业生找到“好婆家”。据分析,毕业生最青睐国有企业,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达5376元/月、毕业研究生的平均起薪为7480元/月。就业选择据统计,2017年合肥工业大学共有毕业生9759人,其中本科毕业生7608人,硕士毕业生2080人,博士毕业生71人。在就业率统计上,超过九成毕业生找到“好婆家”,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 96.08%,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8.41%,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100%。在这所男女比例达到3:1的高校里,去年女生的就业率丝毫不逊于男生,超过95%的女毕业生都找到“好婆家”。合工大的本科毕业生都去了哪?统计数据给出了答案——最“青睐”国有企业。根据统计,该校2017年毕业生中,到国有企业就业2957人,其他企业就业 2475人,三资企业就业447人,高校、科研院所就业410人,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 187人,部队就业100人。就业分布在就业区域分布上,人数最多的是华东地区, 占比67.48%,其次是中南地区,占比17.11%,到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毕业生相对较少,分别为1.28%和3.30%。从就业单位所属省份分布来看,选择留在安徽工作的毕业生最多,占比 32.35%,其次是江苏省、浙江省和广东省。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信息行业、建筑业、电力行业和科技服务业五个行业,在以上五大行业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毕业生总人数的70%以上。就业薪资根据统计,合工大毕业生的薪酬水平逐年增高。其中,2013年至2017年期间,本科毕业生薪酬增幅为39.20%,毕业研究生薪酬增幅为49.42%。其中,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达5376元/月、毕业研究生的平均起薪为7480元/月。》》》推荐阅读:合肥一女大学生毕业花20万出国读研 回国找到月薪过万工作却不满意来源:江淮晨报
01前言考研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是对人的意志力、判断力、交际力等综合能力的考验。考研之路毋庸置疑是比较艰难的,在考研的道路上一旦决定,就唯有全力以赴。顺利通过笔试和复试的同学,才会拿到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读研期间也要十分努力才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而除了自身努力之外,选择的导师也起着关键性作用,若你选择的导师不好,那就会直接影响你知否能够顺利毕业。选择一位好的导师能让你的读研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对你的未来发展能够有莫大的帮助。若你选择的是不好的导师,那你想顺利毕业可能都是奢望。举个例子,哈工大学霸的高材生陈慧祥,从小到大成绩优异的他都是父母眼中的骄傲,是邻居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同学与老师眼中的“德才兼备的好学生”,然而这样以为佼佼者他的生命在30岁的时候却终止了。陈慧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大学读研,他的死亡,与他的导师有无法推卸的责任。在读研期间的时候他有一篇论文在导师的帮助下获选到ISCA峰会,但随后陈慧祥发现自己的论文前后无法成立像学术造假,就要求导师撤回,尽管再三央求,导师还是不同意,迫于种种压力被逼无奈的陈慧祥只得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原本可以前程似锦,却因为梦魇般的导师致使陈慧祥被迫离开人世。当然选择这样的方式的人在少数,但不可否认的是导师对于考研的重要程度,每年都有30%的人因为自己选错导师而导致自己无法顺利毕业。考研时导师要“谨慎挑选”,选错会毕不了业,过来人给你3个建议,这几类导师尽量别选,考研党要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02远离3类研究生导师,否则会影响你顺利毕业第一类:将学生当作“免费劳动力”的导师大部分的导师还是有良好的师德的,但是有少部分的导师品德却有所瑕疵,是“有才无德”的代表。一些导师利用自己的身份便利,故意压榨学生,让学生为自己办一些与学业毫无干系的私事,还会美名其曰是为了锻炼学生、积累社会经验,学生为了能够顺利毕业,只好敢怒不敢言,乖乖听话。第二类:品德不好的导师近年来“导师或是老师骚扰学生”的新闻频频出现在大家面前,揭露了这个社会丑陋的一面,而没有被爆出来的导师还在继续做着伤天害理的事情,他们就如同披着羊皮的狼,利用自己的导师身份的便利对占学生的便宜,虽然不想接受这样的事实,但是的确是在我们的社会中真实存在的,所以在选择导师的时候要擦亮双眼,道德品行不好的导师一定要远离。第三类:不负责任的导师“考研遇到不负责任的导师始终什么体验?”他们会经常以各种借口为理由不去为学生考虑 ,也不督促学生,其实就是想休息,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学生需要他的时候总是看不见人影,他们好像总是很忙,论文发表、课题研究的时候导师也不会提任何建设性的意见。遇到这样的导师只能自求多福,想要顺利毕业是很艰难的,所以考研党在选择导师的时候要远离这类型的导师,可以问问往届的学长和学姐。03那么研究生应该如何选择导师,才能避免踩雷呢?1. 看导师的教学投入程度你可以通过咨询往届的学长和学姐,从他们那里打听导师的品性,一般从他们那里打听到的是很准确的,导师愿意放下身段,与同学们打成一片,把全部心思放到教学和学生上面的导师是能够真心感受到的。所以可以通过文学长学姐了解导师的真实情况。2. 看导师的声望导师如果有名气声望较好的话,对你将来发表论文还是职场就业的时候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推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你未来的发展之路无疑是锦上添花,很有帮助。但若你的导师是个平平无奇的小人物,那对你的未来就几乎帮不上什么忙,只能依靠自己,那你的毕业之路和就业之路就相对来说不会那么容易了。3. 看看学校贴吧、论坛看导师的评价考研阶段能够遇到一位德才兼备的导师是人生一大幸事,若你遇到的是品德有问题的导师那么他给你带来的折磨可能远远大于学术带来的折磨,可以到学校贴吧、论坛看看导师的评价,如果清一色地对老师的评价比较好的话,那么这位导师就是公认的好导师,可以考虑。04结语考研是一种忍耐,需要我们一鼓作气。好的导师能够使我们受益终生,选错“导师”可能使我们误终生,所以读研的时候一定要擦亮自己的双眼,选择一位适合自己的且德才兼备的好导师。今日话题:你认为考研党应该如何挑选自己的导师呢?本文内容由【小柒谈教育】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与您分享教育心得,讲述有料的教育故事,希望可以帮助到您~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