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标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项目,苏畅工业互联网为核电发展赋能导引

中标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项目,苏畅工业互联网为核电发展赋能

2020年4月15日,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中标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核电智能运维平台数据可视化组件开发项目及适配主流工控协议的数据标准化转换软件开发项目。该项目将成为朗坤苏畅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核电行业的又一项典型案例。独立自主设计研发 创造史上三个“第一”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核工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员单位,是一家以核电工程研究设计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中国迄今唯一参与国内各种堆型研发设计服务工作,具有全岛设计能力、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核电设计技术输出的核电总体设计院。上海核工院创造了中国核电历史上的三个“第一”,即独立自主研发设计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奠基中国核电研发、设计、标准、材料、燃料、设备、审评、人才八大体系;设计研发中国第一个出口核电站——恰希玛核电站,被朱镕基总理誉为“南南合作的成果典范”;是中国第一台重水反应堆——秦山三期的技术总支持单位。运用新技术新模式 为核电发展“赋能”上海核工院智能运维平台,是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架构的全新一代核电生产运维管理系统。平台将通过朗坤苏畅工业互联网的核心组件“时序数据库TrendDB”,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微服务等技术,建立统一的核电行业大数据管理平台、AI建模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实现智慧化工业APP开发与运维管理标准化,帮助核电企业提升生产管理智能化水平。智能运维平台的应用,能够弥补企业邀请专家到核电现场进行会诊的一些传统模式问题,包括时效性差、专家聚集难、专家经验难收集、无法形成专家知识库共享等,可以降低运维成本、改善生产效率、提高安全系数,显著提升核电运维技术服务水平,提高产量。苏畅时序数据库TrendDB 性能全球顶尖朗坤苏畅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依托朗坤在工业领域20多年的技术探索与储备、行业知识沉淀、1000多家项目的建设经验以及研发与技术团队的建设理念,全力自主研发打造的朗坤智能云平台,苏畅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组件—朗坤苏畅时序数据库TrendDB,性能全球顶尖,具有高可靠、高性能、可扩展、可开发三大优势,是与腾讯云数据库CTSDB、阿里时序时空数据库TSDB、百度实时数据库等7家并列通过工信部DCA首批测试的数据库,且是唯一一家所有评测项全部通过的产品。大数据技术助力核电远程运维大数据对于核电建设、调试以及运行维护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朗坤苏畅时序数据库TrendDB能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他组件无缝有机整合,有力地推动工业互联网生态的发展。目前,朗坤苏畅时序数据库TrendDB已经在设备历史数据管理、设备在线故障监控、设备故障预测模型等方面得到成功的应用,实现了数据资产挖掘、运营优化等客户价值。朗坤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核电智能管控一体化运维平台建设经验,在时序数据库、工业智能边缘网关、高频振动信号分析等核心技术领域参与平台建设,助力上海核工院在核电智能运维领域的技术优势插上智慧化翅膀,持续腾飞。

捕鼠者

这三个专业受国家照顾,可享降分录取!

2020年高考录取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大学和专业时大家最关注的事情。大部分的家长和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都只会考虑当下比较热门的专业,认为这类专业将来孩子好就业。但是,事实上一些冷门专业之所以没有被取消,自然都是与他存在的道理和意义,国家一定是缺少这方面的人才,所以这类专业的学生往往也会享受到国家和高校给出的优惠政策,比如降分录取,丰厚的奖学金等等。下面张影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都要哪些专业属于国家照顾专业?国家照顾专业,一般都是那种工作性质比较特殊,条件相对艰苦的工科类专业。01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一门综合性技术专业。其专业方向有两类:船舶工程主要研究各类船舶(包括客船、货船、油船、拖船等民用船舶,以及工程船舶、军用舰艇等)的设计、性能、结构和建造;海洋工程主要研究海洋工程结构物(包括钻井平台、导管架及有关工程船舶等)的设计、性能、结构和建造。同学们填报志愿时,要问清学校的专业方向。毕业后可从到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单位、海事局、国内外船级社、船舶公司、船厂、海洋石油单位、高等院校、船舶运输管理、船舶贸易与经营、海关、海上保险和海事仲裁等部门,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业和信息产业有关单位就业,少数进入船舶和海洋工程相关专业的研究所和实验室等研究单位。随着陆地石油及其他稀有资源的逐步减少,人们已经把未来石油及其他稀有资源的开发转向海洋。我国海洋资源极为丰富,可以说,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担负着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的任务,是大有作为的专业。02核科学与技术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就是核电站。可以进入核电站、常规火力电站等领域从事运行、维护、管理与技术支持方面的工作;可以进入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核电工程公司从事技术开发、技术咨询以及管理的工作;也可以进入环保局从事核辐射监测与防护的工作;还可以进入核工程设计院和研究院从事核屯工程设计、核燃料提炼、核与核武器的研究等相关的工作。该专业的主要去向包括北京的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成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深圳大亚湾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连云港田湾核电站以及广东、长春和华东等地的电力设计院等单位。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但因其自身的限制性导致择业的自由度较低。且从就业前景来看,该专业的毕业走向较为极端,因为核工程与核技术的人才虽然短缺,但通常需要的都是顶端的高技术人才,可以说,如果学“艺”不精的话,极有可能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另外,从工作环境上来看,核电站一般建立在远离市区的偏远位置,而且从事核工作通常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为核能具有辐射性的危害,虽说在合乎要求的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但是超出了 一定的幅度,就对人的生命构成严重的危害,例如基因变异,血癌、皮肤癌等疾病,甚至是烧伤或烧死一切有生命的物质。因此,对于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务必要慎重选择。03采矿工程近几年,随着采矿业复苏,各大采矿企业急需基层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才,采矿工程专业的就业率较高。但由于本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在就业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1.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没有经过生活的磨练,选择工作时多拈轻怕重,追求安逸和高待遇。采矿工程从事的行业比较艰苦,甚至比较危险,大多数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有一种心理压力,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很迷茫,甚至产生了转行的念头。2.20世纪90年代,由于煤炭工业结构不合理,众多低水平小煤矿重复建设,全国煤炭市场总量严重过剩,加上煤炭下游企业经营惨淡,致使全国矿业领域的普遍不景气。虽然近几年采矿业复苏,但仍有部分同学怕煤炭行业寒冬再次来临,对行业没有信心。3.毕业生就业区域集中,扎堆情况严重。以安徽地区为例,高校开设的采矿工程专业多以两淮煤田为授课案例,实习基地也多建于两淮地区,因此,学生们对两淮煤田比较熟悉,不愿意到其他地区就业。这些专业一般都设置在提前批高校中,为什么呢?举个例子:高校之所以会把某些专业放在提前批次进行招生,就是因为这些专业是这个学校的最低分专业,也是冷门专业,报的人数非常少。如果在本科批录取,势必会降低本科批的录取分数线。把这些冷门专业放在提前批录取之后,本科批的专业都剩下所谓的热门专业,这样高校的分数线就会稳定上涨,学校的地位也就不可动摇。因此,对于一些能够接受这类专业或者对这些方面领域的知识考生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难得低分走名校的好机会,不妨可以大胆尝试哦~

八识

「教育」沪2020年考研报名安排公布,16个报名点别跑错!

准备考研的同学们注意啦!市教育考试院今天公布了《上海市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工作实施意见》,符合报名条件在本市报名参考的考生应于10月10日至31日,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网上报名。本市分别在上理工、复旦、同济、上师大、上海交大等16个学校设置报名点。详见↓上海市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工作实施意见一、报名(一)报考资格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4.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5.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6.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7.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8.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除符合以上7条要求以外,还需符合以下要求: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除符合以上7条要求以外,还需符合以下要求: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9.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和项目管理[代码为125602]、旅游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除符合1、2、3条要求以外,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招生单位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10.报名参加单独考试的人员,需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11.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专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二)报名方式1.凡在本市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以下简称硕士生)考试的考生,不分报考院校所在地区,一律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含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等)。2.网上报名及缴费时间为 2019年10月10日至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及缴费时间为2019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3.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上海市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4.本市分别在上海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建桥学院共16所高校设立报考点。各考点负责受理考生报考本市各招生单位和非本市招生单位的网上报名信息确认、缴费、图像信息采集、考生信息表打印、安排考场、组织考试等相关考务工作。各招生单位应将“报考区域范围及注意事项”以适当方式公布。上海市高校招生委员会根据本市报考情况,统筹安排本市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考点。(三)报考要求1.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2.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3.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学、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四)现场确认1.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完成网上报名后,请于2019年11月7日至10日到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报信息确认、图像信息采集、打印考生信息表等手续,逾期不予补办。2.考生现场确认时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非上海市应届本科毕业生:本市户籍考生还需提供本人上海市户口簿,非本市户籍考生还需提供本人2019年连续6个月的上海社保记录,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4.报考单独考试的考生完成网上报名后,须先到所报考的招生单位办理资格审核、缴纳报考费(办理时间详见招生单位公告),并于2019年11月7日至10日间到所报考的招生单位指定报考点进行本人图像信息采集。5.在本市参加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的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报考费根据上海市物价局沪价费〔2003〕69号文件规定128元/人执行。二、推免生报名1.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截止规定日期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2. 推免生推荐办法应公开,推免生的名单必须上传“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在校内张榜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0个工作日。推荐院校应鼓励推荐免试生报考国家需要而生源紧缺的学科专业、外校和科研单位。招生单位应及时安排考生复试。招生单位对接受推荐免试生的专业应留有一定的名额招收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招生单位接收推荐生人数不得超过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50%。推荐和接收办法由招生单位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制定。上海市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区域范围及注意事项一、在上海市报名参加考试的报考点报名区域范围1.报考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电力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中央部委所属在沪部分研究院所(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院、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上海市属部分研究院所(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的考生,指定报考点为上海理工大学报考点(代码3101)。2.报考复旦大学的考生,指定报考点为复旦大学报考点(代码3102)。3.报考同济大学、海军军医大学指定报考点为同济大学报考点(代码3103)。4.报考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海关学院,中央部委所属在沪部分研究院所(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属部分研究院所(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的考生,指定报考点为上海师范大学报考点(代码3104)。5.报考上海交通大学的考生指定报考点为上海交通大学报考点(代码3105)。6.报考外省市(北京市、重庆市、江苏省、四川省除外)招生单位的考生指定报考点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报考点(代码3106)。7.报考华东理工大学的考生,指定报考点为华东理工大学报考点(代码3107)。8.报考华东政法大学的考生,指定报考点为华东政法大学报考点(代码3108)。9.报考上海财经大学的考生,指定报考点为上海财经大学报考点(代码3109)。10.报考东华大学的考生,指定报考点为东华大学报考点(代码3110)。11.报考华东师范大学的考生,指定报考点为华东师范大学报考点(代码3111)。12.报考上海大学的考生,指定报考点为上海大学报考点(代码3112)。13.报考北京市招生单位(不含清华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的考生,指定报考点为上海杉达学院报考点(代码3113)。14.报考江苏省招生单位的考生,指定报考点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报考点(代码3114)。15.报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的考生,指定报考点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考点(代码3115)。16.报考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重庆市招生单位、四川省招生单位、清华大学的考生,指定报考点为上海建桥学院考点(代码3116)。二、注意事项1.凡选择在上海报考点参加考试的少数民族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须凭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厅(教委)民教处(高教处)加盖印章的《2020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原件(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留存,复印件考生自行留底)和本人身份证到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接待处(杨浦区民星路465号,地铁8号线嫩江路站2号出口),领取网上报名“校验码”,并根据自己报考学校选择相应的报考点完成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校验码发放时间:2019年10月10日-10月31日,每周二13:30—16:00。2.报考单独考试的考生必须到报考单位所在省市指定报考点报考。3.以同等学力报考人员的报名条件请在报名前咨询有关招生单位。4.考生考试地点以准考证上的考点地址为准。5.现役军人报考硕士研究生生及军队系统的招生单位招收硕士研究生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规定办理。6.报考点的地址、交通及联系电话等信息,报考政策问题及动态可登录“上海招考热线”查询,网址: www.shmeea.e.cn。7.有关报考招生单位具体事宜请向招生单位咨询或查阅该单位相关网站。上海市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各报考点情况一览表(点击查看大图)资料:市教育考试院编辑:吴文俊

是为耆艾

产业地上海加快高端能源装备产业发展 打造“2+X”产业格局

中商情报网讯:高端能源装备是特指在能源装备行业中的高端装备,具有技术知识密集、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关联性强、带动性大等特点,涉及清洁高效燃煤燃气发电装备、先进核电装备、风电装备、太阳能发电装备、储能装备、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关键装备等,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2017年4月上海市印发《上海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指出要不断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智能电网等高端装备产业。积极有序推进风电开发。加快临港海上风电基地建设,适时启动奉贤海上风电开发。在顾园沙、东海大桥南侧等海域积极探索,争取在区域共赢合作开发方面进行示范突破,支持探索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在崇明、浦东、奉贤、金山等区域的沿江、沿海位置适度有序发展陆上风电,开展“风电田”试点。三是积极推进分布式中小型风电应用。“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风电装机80~100万千瓦,总装机达到140万千瓦。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积极推进太阳能利用多元化、创新化发展。重点依托工商业建筑、公共建筑屋顶、产业园区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推进“阳光校园”等专项工程。积极探索农光互补、渔光互补、风光互补等多种开发模式。“十三五”期间,新增装机50万千瓦,总装机达到80万千瓦。推进太阳能热利用,鼓励通过多能互补等形式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有序推进燃气电厂建设。结合燃煤锅炉关停替代供热需要和地区结构调整,建设奉贤热电等燃气热电联产机组。到2020年,全市燃机规模预计达到800万千瓦左右。积极争取燃气轮机国家重大专项落户上海,研究建设重型燃机试验电站。促进分布式供能系统发展。按照单机规模小于1万千瓦的要求,在医院、宾馆、工厂、大型商场、商务楼宇、综合商业中心等建筑物以及工业园区、大型交通枢纽、旅游度假区、商务区等区域建设天然气分布式供能。培育专业服务公司,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推进中科院高等研究院1-2兆瓦燃气轮机研发及产业化,为分布式供能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全面推进实施崇明岛智能电网集成示范工程,包括崇明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示范、东滩风储示范工程、崇明钠硫储能工程化应用示范等。储能:推动储能技术等在城市电网和新能源项目中的应用,研制高性能储能电极材料,开发低成本、高比能、长寿命、安全可靠的动力电池,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到2020年,投入运行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总量不少于20万个。值得提出的是,目前,上海市高端能源装备产业形成了“2+X”格局,从下图可以看出,临港地区产业定位为新能源装备基地。从具体领域产值占比来看,依次是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高效清洁煤电和光伏等,占高端能源装备产业总产值的72%。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创新资源丰富从高等院校来看,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了相关专业,学院下设三个系:反应堆工程系、核材料与燃料系、辐射防护和核技术系,并按研究方向分为九个研究室:反应堆物理研究室、反应堆热工水力研究室、反应堆安全研究室、核电站仪控和仿真研究室、先进反应堆系统研究室、材料与水化学研究室、核燃料循环研究室、辐射防护研究室以及核技术研究室。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科研院所来看,上海市有11家科研所。分别是上海核工业第八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电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和上海玻璃钢研究院。从功能平台来看,上海市有37家高端能源装备产业相关服务及研究中心。其中有国家能源核电站仪表研发(实验)中心、超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核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核辐射与核能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从协会联盟来看,上海市有5家协会联盟。分别是上海智能电网用户端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市海水淡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上海市风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和上海市焊材国产化产业联盟。企业分布分散从企业分布热力图可以看出,上海市高端能源装备产业分布比较分散。从空间布局来看,上海市高端能源装备产业打造“2+X”产业格局、“2”指的是浦东新区、闵行区。“x”指的是松江区、徐汇区和奉贤区。从产业定位来看,浦东新区是新能源装备基地,闵行区是高端能源装备基地。松江区和奉贤区则以光伏、智能电网为主。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目前工业产值来看,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占上海市高端能源装备产业最高,占比为32%,其次是高效清洁煤电占比为21%,光伏工业产值占比为19%,风电、核电、气电则分别占比为12%、11%和5%。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行业整体向好 能源装备企业表现“超预期”哈电集团、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中国一重、郑煤机等能源装备企业2018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多数企业业绩指标、营业收入、新增订单均同比大幅增长,有企业净利润创上市以来新高,有企业营收收入同比增长近300%,能源装备行业整体表现“超预期”。总体来看,能源装备企业转型向多元化发展,加强了核心技术攻关,新能源、环保装备接棒形成多个新的盈利增长点,其中煤机行业营收增速亮眼。新能源和环保成新增长点。其次,能源装备更加智慧。上海电气不仅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火电、风电、环保等领域提供智慧电厂总体解决方案、智能运维整体解决方案,还新成立了北京、杭州、丹麦研发中心,完成了福建海上风电智能制造基地建设,该基地是目前亚洲地区工艺水平最高、产品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集研发、试验、制造、海上运维为一体的海上风电综合性基地。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上海市高端能源装备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辩说

深度|中国电力百年:探索、狂飙与转型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该文刊发于《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20期(有删减)。转载自国家电投官方微信中国古人只能用神话解释雷电,认为电母是司掌闪电之神。如果一位古人穿越到现代,最难理解的可能就是:电。今天的美好生活以电为根基,没有了电,人类社会将立即瘫痪。正是因为掌握了电的秘密、运用了电的伟力,人类文明开始乘着现代科技的强劲东风,航向更深邃更精彩的远方。100多年前,电这个舶来品来到中国,吹不灭的弧光灯象征着现代文明在此落地,我们开始了学习、跟随、追赶西方的历程,直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直到今天。如今,电这个能源革命的通用解,正开始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这一次我们有望同步出发,甚至抢先一步。一道弧光照亮现代文明公元1882年(清光绪八年)11月,刚刚上任不久的清政府上海道台邵友濂颁布了一则禁令,禁止上海地区官民使用“电弧灯”,原因是“设有不测,焚屋伤人,无法可救”,并照会英国领事馆停用。4个月之前的1882年7月26日,由英国人立德尔等筹银5万两成立的上海电气公司开始发电,电流从他们设在南京路江西路北角的燃煤发电厂发出,经过几百米的输电线缆,最终串联起了在外滩一带的15盏电弧灯。第二天,上海《字林西报》在报道中称有上千人围观了这一胜景,并将电弧灯的照明效果形容为“赛明月”。据说,当时还有不明其理的百姓拿着手里的烟袋,靠近电弧灯看看能不能点燃。但这15盏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电弧灯并未打动邵道台,于是有了那道目光短浅的禁令。如同闭关锁国的政策阻挡不了“洋人”入侵一样,次年5月,上海电气公司与无视禁令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签订合约,在外滩、南京路、百老汇路这3条主要干道上又安装了35盏弧光灯。自此之后,“电”这种新的能源利用形式开始通过一条条输电线路,从上海外滩走向更广大的中国。上海电气公司当时的发电设备购自美国,以一台12千瓦的蒸汽机为动力,带动直流发电机发电。这距离苏格兰人詹姆斯·瓦特改进蒸汽机恰好100年。在这100年中,凭借围绕蒸汽机建立的工业体系,大英帝国进入了属于自己的历史时代,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威,英国的蒸汽钢铁巨轮踏遍了从北美新大陆到古老东方的大部分土地,其中当然包括在1840年被敲开大门的清帝国。大门被敲开20年后,世界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电灯、电车、电影、发电机、电报、内燃机陆续被创造出来。与工业革命兴起与繁荣于英国不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洲、美国、日本多点开花,这些国家甩开身旁的同侪,跻身发达国家之列。沉浸在暮气沉沉中的大清,相继错过了两次工业革命。汽轮机在19世纪末的出现又大大推动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到20世纪初,电站汽轮机的单机功率已达10兆瓦(1兆瓦=100万瓦),而这个数字在随后100年翻了百倍。百年多之后,我们已很难想象自己生活在没有电的世界里,没有电,冰箱、空调、电视、电脑、手机这些设备都不复存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的重要性只会提高,因为几乎所有新出现的设备都需要依赖电力才能运行。如经济学家埃里希·齐默尔曼在1951年写到的那样:“除了碳氢化合物作为能源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外,电的兴起是所谓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典型特征。”非政府机构能源研究所(IER)对此有更切中要害的评价:电的历史,就是现代世界的历史。△ 经历了电力百年的杨树浦电厂中国的变化或许就足够有说服力。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均年生活用电量不足1度(1度=1千瓦时)。那时,有限的电力基本用于工业领域,居民生活用电很难保障,农村地区和大部分城市基本无电,少数几个大城市虽有电力供应,但用电时间还常常受限。作为当时的代表性电厂,位于上海市区东部的杨树浦电厂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是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在1949年时,杨树浦电厂装机容量达19.87万千瓦,其一个电厂的发电量就占上海市的76.46%,更是占到了全国的10.3%。△ 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杨树浦电厂操作间。如今,经历了百年的杨树浦电厂于2010年12月18日上午11时38分正式关停,目前正在开展产业升级城市更新规划2019年中国人均用电量约732度,已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00多倍。随着中国在2010年左右成为全世界发电量最大的国家,连过去常常出现的“停电”现象都很少见了。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力”)是这个时代上海市最主要的电力能源企业之一,其董事长王运丹说,这也是中国电力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标志,即在一个城市经济的运行系统里面,电力永远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我们熟视无睹,都不太在意它的存在。除了对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改变,电力对现代文明更深刻的影响其实是工业领域。或许是因为“电”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很多人会对电力的产生和使用缺乏概念。事实上,中国每年发出的电,超过三分之二用在了第二产业上,属于生产用电的比例更是超过了85%。因此,用电量指标也常被视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是否景气的“风向标”。中国基建的“无敌”特质在电力工业的发展中也展露无遗,无数个火电站、水电站拔地而起,输电网络像是毛细血管遍及中国的每个角落,为工业和居民生活不断“输血”。而伴随着电力工业发展,中国在成为全球第一发电大国的同时,也成为了全球第一工业大国与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中国也终于没再错过以数字技术、互联网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并且成为其中的弄潮儿和带头人。正呼之欲出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曙光甚至被认为有望在中华大地升起。为新中国发展护航在这个过程中,火力发电的贡献是决定性的。在电力行业工作28年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集团”)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金华说:“过去40年,电力行业作为中国整个能源体系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而在2005年之前,提供这种支撑最主要的来源是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不知有多少读者去过火电厂,如今的大型火电厂早已不是我们过去刻板印象中的“黑”“脏”“呛”了。在安徽淮南,我们先后参访了两座火电厂,这两座火电厂就在离淮南市区不远的地方,道路两旁的景象也不会让你觉得进入了一个纯工矿区。进厂之后,在巨型厂房和密集管道的工业景观下,里面的环境都堪称整洁甚至洁净,走在贯穿百米多长的发电车间内不会让人有任何不适。作为华东地区主要的电力基地,淮河两岸的火电厂们需要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带提供三分之二的电力来源,而这里也成了中国火电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从装机量来看,安徽淮南的平圩电厂“只”排在中国第五,但这里却可以说是中国火电的博物馆,因为从“亚临界”到“超临界”再到“超超临界”,三个不同等级、不同时代的技术在这里都有。这里概念中的“临界”指的是水蒸气的温度与压力数值,但换成更直观的发电语言,是否“临界”代表着机组的热效率能否提升,也代表着每发一度电所用的煤耗能否减少。比如,一段时间内“全球煤耗最低”的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发1度电只需燃烧274克煤,作为对比,日本排名第一的矶子电厂新1号机组每度电需要燃煤304克。事实上,如美国学者、《全球能源大趋势》一书的作者斯科特·蒙哥马利总结的那样,促使能源行业进步与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但需求的力量驱动着一切。几位电力行业的老专家都告诉我,中国电力行业真正开始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了。如上所说,一个社会的电力发展和它的经济发展状况是有强关联性的。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对超超临界技术的研究工作,而中国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开始了亚临界机组的自主研发,在那之前用的大多是一些苏联支援过来的老设备。原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张凤祥就回忆,他在1984年初到水利电力部时,全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电。那时的缺电情况不是现在所能想象的,缺电最严重的地方,企业要“开三停四”,就是一个星期开三天停四天。从改革开放开始,国家一方面全力发展经济,自然对电力有了更高需求;另一方面,逐渐恢复自信的社会风气也对技术国产化有了期待。80年代初,我国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引进了全套的30万千瓦、60万千瓦亚临界火电机组技术,前后用了15年的时间完成了消化吸收的工作。当时负责牵头这项工作的是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成套院”),其原总工程师沈秋农告诉我,当时这套技术在国外只能算是“中等偏上”,但通过这次的消化吸收,我们国家火电设备的技术体系有了一个非常大的跨越,从设计、制造到运维,一个自主的火电设备体系得到了建立,也逐步走上了对国际先进发电设备改造和超越的过程。1989年,中国第一台国产60万千瓦机组就安装在了平圩电厂。即使是“安装”这项工作在当时也很不容易,平圩电厂党委书记龚和还记得,在安装的时候,外方派了不少专家到淮南这个“小地方”来帮忙。在那之前,国产机组基本都是10万或12万千瓦的。此后的国产60万机组和百万机组基本都是在这台机组的基础上诞生的,而目前中国发电设备国产化率已能达到95%以上。△ 80年代上海的一个溽热夏天,上海核工院工程师杨铭山冒着酷暑,身着裤衩背心,在用游标卡尺、丁字尺手绘秦山核电站的总平面图。筚路蓝缕、排除万难,秦山核电站终于在1991年底并网发电,实现了中国大陆民用核电“零的突破”不仅是火电,事实上因为特殊性,中国的核电自主化进程开始得更早。在“文革”中期的1970年,周恩来就富有战略性地主持审批了第一座核电站的建设方案。1970年,中国首个核电站建设工程即“728”工程的会战办公室(也叫“728工程处”)在上海成立,核电人开始了“在一张白纸上盖核电站”的历程。彼时,中国核电人是从一穷二白中起步,经历了一换堆型、二易体制、三上两停、四变厂址、两度濒临“下马”的曲折。创业者们开展了大量研究实验,仅原国家计委批准下达的科研实验和技术攻关项目就有400余项,终于在1991年12月15日,秦山核电站正式并网发电,结束了中国无核电的历史。到了新世纪,将最新核电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又成了新的任务。2007年,由728工程处发展而来的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上海核工院”)再次成为主角——AP1000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主要技术载体与平台。经与西屋公司谈判,双方约定共同建设四台AP1000机组的依托项目,中方可以通过“再创新”形成自主核电技术品牌。△ 海阳核电站位于三面环海的岬角东端,作为国家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它与浙江三门核电承担着三代核电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任。经过十多年的消化、吸收,中国掌握了第三代核电技术,形成了中国人自己的核电——国和一号,在山东荣成,这一核电技术正在从图纸变为现实在依托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核电人通过与西屋公司联合进行项目管理的方式,引进世界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和工具,为三代核电自主化的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工程管理、运行服务等提供经验,为三代核电自主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中方的科研人员不仅仅是对原有设计方案进行完善,还进行了大量创新性改进和本质上的升级,最终开发形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也就是“国和一号(CAP1400)”核电堆型,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并带动形成了国内三代核电装备产业链。“自主化绝非翻译图纸那么简单,它是全面创新和优化的设计过程。”上海核工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严锦泉解释,“走过的每一步,每一点改进的尝试,我都记忆犹新。”正是因为多种发电方式多点开花,中国的发电量从1949年的43亿千瓦时,到1980年的3006亿千瓦时,再到2019年的7.2255万亿千瓦时,70年增长了1600多倍,实现了巨大飞跃。2019年,第二产业用电量高达4.9362万亿千瓦时。可以说,中国的电力工业为中国70年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从要发展到要环保在2000年时,中国电力装机容量就达到了3.1932亿千瓦,发电量达1.3685万亿千瓦时,电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如同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总结的,在新世纪初,国内电力供需矛盾在当时已经有所缓和,电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也基本消除。若按很多人描述的我国“富煤少油缺气”的资源条件,以煤炭为主要能量来源的火电发展将会势不可挡。但世纪末的一场会议改变了这一切。1997年12月,经过旷日持久的谈判,全世界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东京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尽管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随后退出了这一协定,但“减碳”的意识在全世界成为主流。要知道,当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万特·阿雷尼乌斯在19世纪90年代计算出大气碳浓度增加对于大气温度的影响时,他还乐观地认为气候变暖非常了不起,因为这会带来粮食的增产,阿雷尼乌斯和当时的人们烦恼的只是大气中碳含量水平增加得太慢。2009年,联合国又通过了以“减碳”为目标的《哥本哈根协议》。孙金华说,从哥本哈根会议后,他作为电力行业从业者感受到了比较明确的信号,气候与环境真正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我们企业在思考发展问题时,就得考虑如何去提高效率、实现低碳”。蒙哥马利对此总结说,能源在21世纪面临的转变是前所未有的:在这次转变中,社会利益首次优先于能源优势。在那之前很长的时间里,“一切为了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根据曾任亚洲开发银行主任能源经济学家林伯强的报告,在2003年,燃煤电厂占中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高达75%,而只有不到10%的燃煤电厂装有并使用了脱硫装置;燃煤造成的酸雨危害健康、腐蚀建筑物、破坏生态系统,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100亿元。随后的十几年中,虽然中国电力装机总量不断提升,但整个行业的主轴慢慢分成了两个大方向,一块是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一块是对传统电力的改造升级。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实施,我国在其后一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开启了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之路。目前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光伏电站运营商——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公司——就是在2009年率先开始布局新能源的发展,其目前已建成光伏电站37座,总装机容量达到了388万千瓦。虽然新能源的发展受到的争议不可胜数,但其发展的势头仍然难以阻挡。一个具有指标意义的数据是,作为中国特大型发电集团之一的国家电投集团,已经在2019年实现了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完成从传统火电企业向清洁能源企业的转型,成为中国电力产业升级的标杆。同时,针对火电的发展,国家开始实施“上大压小”政策,即关停小机组,新建60万千瓦及以上的大机组,提升燃烧效率,降低单位煤耗以及减少污染物排放。仅2009年一年就关停小火电机组容量达2617万千瓦。在这种几乎不可逆的大势之下,火电厂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开始自我改造。距离平圩电厂不远处,它的“小兄弟”,同属于国家电投集团的田集电厂2007年正式投产运营。没过几年,他们就遇到了愈发严厉的环保旋风。田集电厂党委书记、厂长胡震还记得,从2010年开始,国家对燃煤电厂的污染治理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措施。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保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按照该标准,燃煤电厂经改造后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的排放浓度甚至要低于天然气发电机组的排放限值。△ 田集电厂内正在运行的3号汽轮机组胡震回忆,哪怕他们的机组才运行了不到10年,也必须停下来改造升级。从2016年开始,四台机组相继完成了改造,每台机组光改造本身用去的成本就超过一个亿,还不算停机半年的损耗。从成本的角度讲,这种改造给传统电厂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然而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改造之后,中国火电厂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已经要优于美国和日本,田集电厂内甚至还种植了不少樱花树,环境优美。如果对电厂与环境的共存有疑虑,田集电厂是一个非常值得参观的地方。在这家电厂内,除了两个规模巨大、分别放置了两台超临界和超超临界63万千瓦发电机组的厂房外,他们还在厂房后方的一大片空地上、公共车棚上方、汽机房屋顶和冷却塔区域分别安装了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传统电网就像百货公司,分布式能源就像淘宝,这里两者兼有。△ 田集电厂进行了“农光互补”的尝试,在光伏板的下方种了菜,同时也养了不少鸡和羊。在厂房后方的空地光伏区域,他们还进行了“农光互补”的尝试,一部分光伏板的下方种了菜,一部分光伏板的下方养了不少鸡和羊。胡震带着我们在鸡舍和羊圈外的农地间漫步,从上海调到淮南之后,就住在厂里宿舍的他在工作间歇就会到这里来放松一下疲惫的精神。在夕阳下,近处是这一大片田园风光,远处的背景却是高耸的厂房和烟囱,二者共存在一个园区内,相映成趣。电的多元化从新能源的崛起到火电的改造,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一个能源转型的重要时刻。2015年底,英国关闭了最后一个深井煤矿,而他们计划在2025年关闭所有燃煤电站。欧洲大陆上的德国则计划在2038年关闭所有的燃煤电站。而另一个重要部分水电,基于中国水资源的资源禀赋和水电技术很高的成熟度,其拓展空间已是有限。以往关于水电的长期争论陷入沉寂,以至于水电这个巨无霸有时候会被不小心忽略。能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燃料”,水电遇到“天花板”、火电需要“自我革命”,想要继续推动经济发展、想要保障中国能源安全,能源转型势在必行。但“转型”共识带来的绝不是对于未来的一致想象。传统火电会完全被替代吗?水电怎么样?核电还要不要继续扩张?风、光等新能源有能力完全负担我们的用电需求吗?哪一种发电形式才是未来的主流?站在不同的立场,得出的答案不尽相同。一位专门负责对新型园区进行综合智慧能源改造的专家对我说,他认为传统火电在未来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而他的同事沈秋农则认为,我们国家新能源的储备是有一定限度的,彻底“去火电”的说法是不客观的。“去年黄河上游来水偏丰,我们在确保防汛度汛的同时,抓住机遇实现了满发多供,在主汛期日均发电量突破5079万千瓦时。”在青海贵南,拉西瓦发电分公司总经理刘建国告诉我们,2019年9月初,拉西瓦水电站年发电量就突破了百亿千瓦时大关。而这仅仅是中国水电强大实力的一个注脚。中国不仅有全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还在全世界最大的10座水电站中占据半壁江山。水电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2019年水电的绝对发电量为1.153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在水火风光核这五大电力中占据第二位。可以说,水电,是电力源源不绝的一个重要来源。有核电专家向我们反复解释,现在核泄露的概率已经从“10的负7次方”降到“10的负8次方”了,即发生的可能性低到十亿分之几。“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核电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和小行星撞击地球一样。”一位核电厂的管理者这样说道。综合这种安全性,再考虑到我国的资源条件和能源安全,无论是“恐惧”核电,还是“去核电化”完全没有必要。以电能为核心,以光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为转型方向,以跨区域输送与分布式开发相结合为特色,能源革命早已拉开了序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新型可再生能源被普遍认为发展前景广阔,尽管风电、光伏仍不完美,但在技术的推动下已大规模应用;而氢能的利用也正在路上。清洁能源真正替代化石能源是大势所趋。△ 水墨电力-大别山发电厂对于电力战略的思考还不能忽视一个更核心的基础——安全性,这是底线。王运丹作为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电力系统发展的主要参与者,他说,在能源战略里面,无论我们的目标是清洁,是数字化,还是提高效率,能源安全仍然是不能被忽视的关键要素。从某种能源枯竭到遭遇贸易制裁再到发生战争,都会对能源安全构成威胁。现代社会需要供电、输电各个环节时刻守卫,大规模停电带来的损失不可想象。能源安全大到覆盖整个国家层面,小则非常微观,比如,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春节期间蔓延之时,生活用电和应急建设用电如果得不到保障,后果将是可怕的。国家电投集团位于黄冈麻城的中国电力大别山发电公司,就是应湖北省电网的调度,提前重新启动调停多日的2号机组,“双机+配套光伏”马力全开,直供武汉战“疫”前线,应急保障了疫情防控主战场的用电需求。能源安全必须得到保障,这是人类过去100多年总结出的经验,1973年的石油危机就是给全世界的教训。美国能源协会理事会成员、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能源问题专家丹尼尔·耶金就在他的《能源重塑世界》一书中提醒我们——围绕供应产生的能源安全问题将会成为全球持续关注的一个基本问题,“经验反反复复告诉我们,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所面临的威胁将具有非常大的不可预期性”。为此,蒙哥马利有一个令人激赏的观点,那就是我们不能将“绿色”与“黑色”(指煤、石油等传统能源)对立起来。即使在这个对环境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的时代,我们也不能对能源的使用采取绝对化的立场,不可能有一个神奇的、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能源形式出现。他说:“当我们着眼于电力、运输、工业、商业、住宅、农业等整体需求时,我们看到过去半个世纪里发展起来的能源多元化,是对新的技术选择的探索和扩充。”1911年,当年轻的温斯顿·丘吉尔出任英国海军大臣时,由于他选择将英国海军的优势建立在石油之上,他由此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石油安全在于多元化,也只有依靠多元化。”100多年后的今天,“多元化”的目标和含义当然也远不止于石油供应来源多元化,同时也是能源利用形式的多元化,技术发展方向的多元化,市场参与的多元化。面对“多元”的未来,在没有一个明确目标的前提下,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尽可能尝试将有限的资源充分合理地利用起来。在安徽淮南,这个煤炭与火电厂聚集的地区,一方面在进行传统火电的改造升级。平圩电厂和田集电厂分别让淮南煤矿公司和淮南矿业集团入了股,这样就能有效保证原料和价格的稳定性,确保各方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人们也在尽可能尝试多元化的能源改造。在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刘龙村,过去数十年的煤炭开采让这里形成了大片的采煤沉陷区,因为地下水与淮河水在沉陷区混合,这里形成了深达十几米的“人工湖泊”,老百姓曾经所种的农田都已不复存在。因势利导,国家电投集团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这里创新性地建设了全国首个“漂浮式水上光伏”项目,将光伏组件架在水面上,水下还可以搞人工养殖。△ 国家电投在安徽淮南建立全国首个“漂浮式水上光伏”项目过去3年,青海省相继尝试了连续7日、9日、15日100%清洁能源供电的活动,黄河上游水电公司董事长谢小平说,青海能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做到这一点,是由青海的能源结构决定的,因为青海本身清洁能源的比重就占80%以上。在他看来,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不一样,采取的能源供给结构也就不一样,其他省份没办法学也没必要学。作为一个如此复杂的系统,它的布局和运作可能仍没有百分之百完美的方案。正如耶金所说,无论我们最终的答案是什么,创新都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使其弟墨

刚刚!西安交通大学牵头成立一所新研究院!

西安交通大学近日,西安交通大学频频放大招,与华能集团、中核工程公司签约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月”,并召开了院士会见会,汇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心澄等40名院士。图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官网获悉,在签约会上西安交通大学分别与中核工程公司、中国华能集团签署了共建核电智能决策与预测运营技术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共建“能源安全技术研究院”合作协议。标志着又一所研究院成立!图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官网此外,2019年9月1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成立,此研究院也是西安交通大学牵头。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瞄准能源、动力、环境等相关领域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建设国际先进学科方向与团队,筹建国际一流水平的能源与动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推动我国能源产业获得国际能源前沿技术和产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推进能源革命并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与动力体系提供技术保障。以及还成立了西安交大——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西安交大——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因此,不知此次成立的能源安全技术研究院与之前建立的三所研究院,特别是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有何异同呢?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欢迎交流!

尝试论之

东方电气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赴上海核工院调研交流 推进战略合作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本网讯 11月4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在沪期间到国家电投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核工院”)调研交流,与上海核工院领导和专家就深化落实双方战略合作,推进国家示范项目建设等进行深入交流。股份公司副总裁高峰陪同调研。邹磊一行参观了上海核工院展示厅,详细了解上海核工院建院50周年发展历程以及在核能技术创新与工程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对上海核工院为我国核能事业自主化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钦佩。随后,双方召开工作交流会,就战略合作执行协议各项工作的推进、国核示范项目执行、产品技术优化创新及设备国产化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并就深化拓展核能项目及新能源领域合作达成许多共识。 邹磊对国家电投集团、上海核工院长期以来对东方电气的支持表示感谢,简要回顾了双方沟通协调机制建立以来合作成果,表示东方电气高度重视国家重大专项、示范项目建设和设备国产化工作,将全力以赴抓好项目执行,继续强化设计和制造技术对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并以此为基础深化双方各领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 国家电投总经理助理、上海核工院党委书记卢洪早,国家电投核能总工程师、国和一号总设计师郑明光,上海核工院总经理王明弹;集团公司办公室、核能事业部、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东方重机、东方自控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不师知虑

「深度」中国电力百年:探索、狂飙与转型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中国古人只能用神话解释雷电,认为电母是司掌闪电之神。如果一位古人穿越到现代,最难理解的可能就是:电。今天的美好生活以电为根基,没有了电,人类社会将立即瘫痪。正是因为掌握了电的秘密、运用了电的伟力,人类文明开始乘着现代科技的强劲东风,航向更深邃更精彩的远方。100多年前,电这个舶来品来到中国,吹不灭的弧光灯象征着现代文明在此落地,我们开始了学习、跟随、追赶西方的历程,直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直到今天。如今,电这个能源革命的通用解,正开始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这一次我们有望同步出发,甚至抢先一步。该文刊发于《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20期(有删减)。转载自:国家电投官方微信文字:三联生活周刊 王梓辉一道弧光照亮现代文明公元1882年(清光绪八年)11月,刚刚上任不久的清政府上海道台邵友濂颁布了一则禁令,禁止上海地区官民使用“电弧灯”,原因是“设有不测,焚屋伤人,无法可救”,并照会英国领事馆停用。4个月之前的1882年7月26日,由英国人立德尔等筹银5万两成立的上海电气公司开始发电,电流从他们设在南京路江西路北角的燃煤发电厂发出,经过几百米的输电线缆,最终串联起了在外滩一带的15盏电弧灯。第二天,上海《字林西报》在报道中称有上千人围观了这一胜景,并将电弧灯的照明效果形容为“赛明月”。据说,当时还有不明其理的百姓拿着手里的烟袋,靠近电弧灯看看能不能点燃。但这15盏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电弧灯并未打动邵道台,于是有了那道目光短浅的禁令。如同闭关锁国的政策阻挡不了“洋人”入侵一样,次年5月,上海电气公司与无视禁令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签订合约,在外滩、南京路、百老汇路这3条主要干道上又安装了35盏弧光灯。自此之后,“电”这种新的能源利用形式开始通过一条条输电线路,从上海外滩走向更广大的中国。上海电气公司当时的发电设备购自美国,以一台12千瓦的蒸汽机为动力,带动直流发电机发电。这距离苏格兰人詹姆斯·瓦特改进蒸汽机恰好100年。在这100年中,凭借围绕蒸汽机建立的工业体系,大英帝国进入了属于自己的历史时代,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威,英国的蒸汽钢铁巨轮踏遍了从北美新大陆到古老东方的大部分土地,其中当然包括在1840年被敲开大门的清帝国。大门被敲开20年后,世界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电灯、电车、电影、发电机、电报、内燃机陆续被创造出来。与工业革命兴起与繁荣于英国不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洲、美国、日本多点开花,这些国家甩开身旁的同侪,跻身发达国家之列。沉浸在暮气沉沉中的大清,相继错过了两次工业革命。汽轮机在19世纪末的出现又大大推动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到20世纪初,电站汽轮机的单机功率已达10兆瓦(1兆瓦=100万瓦),而这个数字在随后100年翻了百倍。百年多之后,我们已很难想象自己生活在没有电的世界里,没有电,冰箱、空调、电视、电脑、手机这些设备都不复存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的重要性只会提高,因为几乎所有新出现的设备都需要依赖电力才能运行。如经济学家埃里希·齐默尔曼在1951年写到的那样:“除了碳氢化合物作为能源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外,电的兴起是所谓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典型特征。”非政府机构能源研究所(IER)对此有更切中要害的评价:电的历史,就是现代世界的历史。中国的变化或许就足够有说服力。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均年生活用电量不足1度(1度=1千瓦时)。那时,有限的电力基本用于工业领域,居民生活用电很难保障,农村地区和大部分城市基本无电,少数几个大城市虽有电力供应,但用电时间还常常受限。作为当时的代表性电厂,位于上海市区东部的杨树浦电厂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是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在1949年时,杨树浦电厂装机容量达19.87万千瓦,其一个电厂的发电量就占上海市的76.46%,更是占到了全国的10.3%。2019年中国人均用电量约732度,已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00多倍。随着中国在2010年左右成为全世界发电量最大的国家,连过去常常出现的“停电”现象都很少见了。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力”)是这个时代上海市最主要的电力能源企业之一,其董事长王运丹说,这也是中国电力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标志,即在一个城市经济的运行系统里面,电力永远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我们熟视无睹,都不太在意它的存在。除了对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改变,电力对现代文明更深刻的影响其实是工业领域。或许是因为“电”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很多人会对电力的产生和使用缺乏概念。事实上,中国每年发出的电,超过三分之二用在了第二产业上,属于生产用电的比例更是超过了85%。因此,用电量指标也常被视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是否景气的“风向标”。中国基建的“无敌”特质在电力工业的发展中也展露无遗,无数个火电站、水电站拔地而起,输电网络像是毛细血管遍及中国的每个角落,为工业和居民生活不断“输血”。而伴随着电力工业发展,中国在成为全球第一发电大国的同时,也成为了全球第一工业大国与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中国也终于没再错过以数字技术、互联网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并且成为其中的弄潮儿和带头人。正呼之欲出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曙光甚至被认为有望在中华大地升起。为新中国发展护航在这个过程中,火力发电的贡献是决定性的。在电力行业工作28年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集团”)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金华说:“过去40年,电力行业作为中国整个能源体系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而在2005年之前,提供这种支撑最主要的来源是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不知有多少读者去过火电厂,如今的大型火电厂早已不是我们过去刻板印象中的“黑”“脏”“呛”了。在安徽淮南,我们先后参访了两座火电厂,这两座火电厂就在离淮南市区不远的地方,道路两旁的景象也不会让你觉得进入了一个纯工矿区。进厂之后,在巨型厂房和密集管道的工业景观下,里面的环境都堪称整洁甚至洁净,走在贯穿百米多长的发电车间内不会让人有任何不适。作为华东地区主要的电力基地,淮河两岸的火电厂们需要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带提供三分之二的电力来源,而这里也成了中国火电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从装机量来看,安徽淮南的平圩电厂“只”排在中国第五,但这里却可以说是中国火电的博物馆,因为从“亚临界”到“超临界”再到“超超临界”,三个不同等级、不同时代的技术在这里都有。这里概念中的“临界”指的是水蒸气的温度与压力数值,但换成更直观的发电语言,是否“临界”代表着机组的热效率能否提升,也代表着每发一度电所用的煤耗能否减少。比如,一段时间内“全球煤耗最低”的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发1度电只需燃烧274克煤,作为对比,日本排名第一的矶子电厂新1号机组每度电需要燃煤304克。事实上,如美国学者、《全球能源大趋势》一书的作者斯科特·蒙哥马利总结的那样,促使能源行业进步与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但需求的力量驱动着一切。几位电力行业的老专家都告诉我,中国电力行业真正开始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了。如上所说,一个社会的电力发展和它的经济发展状况是有强关联性的。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对超超临界技术的研究工作,而中国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开始了亚临界机组的自主研发,在那之前用的大多是一些苏联支援过来的老设备。原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张凤祥就回忆,他在1984年初到水利电力部时,全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电。那时的缺电情况不是现在所能想象的,缺电最严重的地方,企业要“开三停四”,就是一个星期开三天停四天。从改革开放开始,国家一方面全力发展经济,自然对电力有了更高需求;另一方面,逐渐恢复自信的社会风气也对技术国产化有了期待。80年代初,我国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引进了全套的30万千瓦、60万千瓦亚临界火电机组技术,前后用了15年的时间完成了消化吸收的工作。当时负责牵头这项工作的是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成套院”),其原总工程师沈秋农告诉我,当时这套技术在国外只能算是“中等偏上”,但通过这次的消化吸收,我们国家火电设备的技术体系有了一个非常大的跨越,从设计、制造到运维,一个自主的火电设备体系得到了建立,也逐步走上了对国际先进发电设备改造和超越的过程。1989年,中国第一台国产60万千瓦机组就安装在了平圩电厂。即使是“安装”这项工作在当时也很不容易,平圩电厂党委书记龚和还记得,在安装的时候,外方派了不少专家到淮南这个“小地方”来帮忙。在那之前,国产机组基本都是10万或12万千瓦的。此后的国产60万机组和百万机组基本都是在这台机组的基础上诞生的,而目前中国发电设备国产化率已能达到95%以上。不仅是火电,事实上因为特殊性,中国的核电自主化进程开始得更早。在“文革”中期的1970年,周恩来就富有战略性地主持审批了第一座核电站的建设方案。1970年,中国首个核电站建设工程即“728”工程的会战办公室(也叫“728工程处”)在上海成立,核电人开始了“在一张白纸上盖核电站”的历程。彼时,中国核电人是从一穷二白中起步,经历了一换堆型、二易体制、三上两停、四变厂址、两度濒临“下马”的曲折。创业者们开展了大量研究实验,仅原国家计委批准下达的科研实验和技术攻关项目就有400余项,终于在1991年12月15日,秦山核电站正式并网发电,结束了中国无核电的历史。到了新世纪,将最新核电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又成了新的任务。2007年,由728工程处发展而来的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上海核工院”)再次成为主角——AP1000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主要技术载体与平台。经与西屋公司谈判,双方约定共同建设四台AP1000机组的依托项目,中方可以通过“再创新”形成自主核电技术品牌。在依托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核电人通过与西屋公司联合进行项目管理的方式,引进世界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和工具,为三代核电自主化的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工程管理、运行服务等提供经验,为三代核电自主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中方的科研人员不仅仅是对原有设计方案进行完善,还进行了大量创新性改进和本质上的升级,最终开发形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也就是“国和一号(CAP1400)”核电堆型,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并带动形成了国内三代核电装备产业链。“自主化绝非翻译图纸那么简单,它是全面创新和优化的设计过程。”上海核工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严锦泉解释,“走过的每一步,每一点改进的尝试,我都记忆犹新。”正是因为多种发电方式多点开花,中国的发电量从1949年的43亿千瓦时,到1980年的3006亿千瓦时,再到2019年的7.2255万亿千瓦时,70年增长了1600多倍,实现了巨大飞跃。2019年,第二产业用电量高达4.9362万亿千瓦时。可以说,中国的电力工业为中国70年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从要发展到要环保在2000年时,中国电力装机容量就达到了3.1932亿千瓦,发电量达1.3685万亿千瓦时,电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如同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总结的,在新世纪初,国内电力供需矛盾在当时已经有所缓和,电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也基本消除。若按很多人描述的我国“富煤少油缺气”的资源条件,以煤炭为主要能量来源的火电发展将会势不可挡。但世纪末的一场会议改变了这一切。1997年12月,经过旷日持久的谈判,全世界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东京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尽管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随后退出了这一协定,但“减碳”的意识在全世界成为主流。要知道,当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万特·阿雷尼乌斯在19世纪90年代计算出大气碳浓度增加对于大气温度的影响时,他还乐观地认为气候变暖非常了不起,因为这会带来粮食的增产,阿雷尼乌斯和当时的人们烦恼的只是大气中碳含量水平增加得太慢。2009年,联合国又通过了以“减碳”为目标的《哥本哈根协议》。孙金华说,从哥本哈根会议后,他作为电力行业从业者感受到了比较明确的信号,气候与环境真正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我们企业在思考发展问题时,就得考虑如何去提高效率、实现低碳”。蒙哥马利对此总结说,能源在21世纪面临的转变是前所未有的:在这次转变中,社会利益首次优先于能源优势。在那之前很长的时间里,“一切为了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根据曾任亚洲开发银行主任能源经济学家林伯强的报告,在2003年,燃煤电厂占中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高达75%,而只有不到10%的燃煤电厂装有并使用了脱硫装置;燃煤造成的酸雨危害健康、腐蚀建筑物、破坏生态系统,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100亿元。随后的十几年中,虽然中国电力装机总量不断提升,但整个行业的主轴慢慢分成了两个大方向,一块是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一块是对传统电力的改造升级。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实施,我国在其后一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开启了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之路。目前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光伏电站运营商——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公司——就是在2009年率先开始布局新能源的发展,其目前已建成光伏电站37座,总装机容量达到了388万千瓦。虽然新能源的发展受到的争议不可胜数,但其发展的势头仍然难以阻挡。一个具有指标意义的数据是,作为中国特大型发电集团之一的国家电投集团,已经在2019年实现了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完成从传统火电企业向清洁能源企业的转型,成为中国电力产业升级的标杆。同时,针对火电的发展,国家开始实施“上大压小”政策,即关停小机组,新建60万千瓦及以上的大机组,提升燃烧效率,降低单位煤耗以及减少污染物排放。仅2009年一年就关停小火电机组容量达2617万千瓦。在这种几乎不可逆的大势之下,火电厂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开始自我改造。距离平圩电厂不远处,它的“小兄弟”,同属于国家电投集团的田集电厂2007年正式投产运营。没过几年,他们就遇到了愈发严厉的环保旋风。田集电厂党委书记、厂长胡震还记得,从2010年开始,国家对燃煤电厂的污染治理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措施。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保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按照该标准,燃煤电厂经改造后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的排放浓度甚至要低于天然气发电机组的排放限值。胡震回忆,哪怕他们的机组才运行了不到10年,也必须停下来改造升级。从2016年开始,四台机组相继完成了改造,每台机组光改造本身用去的成本就超过一个亿,还不算停机半年的损耗。从成本的角度讲,这种改造给传统电厂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然而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改造之后,中国火电厂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已经要优于美国和日本,田集电厂内甚至还种植了不少樱花树,环境优美。如果对电厂与环境的共存有疑虑,田集电厂是一个非常值得参观的地方。在这家电厂内,除了两个规模巨大、分别放置了两台超临界和超超临界63万千瓦发电机组的厂房外,他们还在厂房后方的一大片空地上、公共车棚上方、汽机房屋顶和冷却塔区域分别安装了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传统电网就像百货公司,分布式能源就像淘宝,这里两者兼有。在厂房后方的空地光伏区域,他们还进行了“农光互补”的尝试,一部分光伏板的下方种了菜,一部分光伏板的下方养了不少鸡和羊。胡震带着我们在鸡舍和羊圈外的农地间漫步,从上海调到淮南之后,就住在厂里宿舍的他在工作间歇就会到这里来放松一下疲惫的精神。在夕阳下,近处是这一大片田园风光,远处的背景却是高耸的厂房和烟囱,二者共存在一个园区内,相映成趣。电的多元化从新能源的崛起到火电的改造,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一个能源转型的重要时刻。2015年底,英国关闭了最后一个深井煤矿,而他们计划在2025年关闭所有燃煤电站。欧洲大陆上的德国则计划在2038年关闭所有的燃煤电站。而另一个重要部分水电,基于中国水资源的资源禀赋和水电技术很高的成熟度,其拓展空间已是有限。以往关于水电的长期争论陷入沉寂,以至于水电这个巨无霸有时候会被不小心忽略。能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燃料”,水电遇到“天花板”、火电需要“自我革命”,想要继续推动经济发展、想要保障中国能源安全,能源转型势在必行。但“转型”共识带来的绝不是对于未来的一致想象。传统火电会完全被替代吗?水电怎么样?核电还要不要继续扩张?风、光等新能源有能力完全负担我们的用电需求吗?哪一种发电形式才是未来的主流?站在不同的立场,得出的答案不尽相同。一位专门负责对新型园区进行综合智慧能源改造的专家对我说,他认为传统火电在未来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而他的同事沈秋农则认为,我们国家新能源的储备是有一定限度的,彻底“去火电”的说法是不客观的。“去年黄河上游来水偏丰,我们在确保防汛度汛的同时,抓住机遇实现了满发多供,在主汛期日均发电量突破5079万千瓦时。”在青海贵南,拉西瓦发电分公司总经理刘建国告诉我们,2019年9月初,拉西瓦水电站年发电量就突破了百亿千瓦时大关。而这仅仅是中国水电强大实力的一个注脚。中国不仅有全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还在全世界最大的10座水电站中占据半壁江山。水电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2019年水电的绝对发电量为1.153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在水火风光核这五大电力中占据第二位。可以说,水电,是电力源源不绝的一个重要来源。有核电专家向我们反复解释,现在核泄露的概率已经从“10的负7次方”降到“10的负8次方”了,即发生的可能性低到十亿分之几。“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核电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和小行星撞击地球一样。”一位核电厂的管理者这样说道。综合这种安全性,再考虑到我国的资源条件和能源安全,无论是“恐惧”核电,还是“去核电化”完全没有必要。以电能为核心,以光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为转型方向,以跨区域输送与分布式开发相结合为特色,能源革命早已拉开了序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新型可再生能源被普遍认为发展前景广阔,尽管风电、光伏仍不完美,但在技术的推动下已大规模应用;而氢能的利用也正在路上。清洁能源真正替代化石能源是大势所趋。对于电力战略的思考还不能忽视一个更核心的基础——安全性,这是底线。王运丹作为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电力系统发展的主要参与者,他说,在能源战略里面,无论我们的目标是清洁,是数字化,还是提高效率,能源安全仍然是不能被忽视的关键要素。从某种能源枯竭到遭遇贸易制裁再到发生战争,都会对能源安全构成威胁。现代社会需要供电、输电各个环节时刻守卫,大规模停电带来的损失不可想象。能源安全大到覆盖整个国家层面,小则非常微观,比如,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春节期间蔓延之时,生活用电和应急建设用电如果得不到保障,后果将是可怕的。国家电投集团位于黄冈麻城的中国电力大别山发电公司,就是应湖北省电网的调度,提前重新启动调停多日的2号机组,“双机+配套光伏”马力全开,直供武汉战“疫”前线,应急保障了疫情防控主战场的用电需求。能源安全必须得到保障,这是人类过去100多年总结出的经验,1973年的石油危机就是给全世界的教训。美国能源协会理事会成员、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能源问题专家丹尼尔·耶金就在他的《能源重塑世界》一书中提醒我们——围绕供应产生的能源安全问题将会成为全球持续关注的一个基本问题,“经验反反复复告诉我们,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所面临的威胁将具有非常大的不可预期性”。为此,蒙哥马利有一个令人激赏的观点,那就是我们不能将“绿色”与“黑色”(指煤、石油等传统能源)对立起来。即使在这个对环境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的时代,我们也不能对能源的使用采取绝对化的立场,不可能有一个神奇的、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能源形式出现。他说:“当我们着眼于电力、运输、工业、商业、住宅、农业等整体需求时,我们看到过去半个世纪里发展起来的能源多元化,是对新的技术选择的探索和扩充。”1911年,当年轻的温斯顿·丘吉尔出任英国海军大臣时,由于他选择将英国海军的优势建立在石油之上,他由此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石油安全在于多元化,也只有依靠多元化。”100多年后的今天,“多元化”的目标和含义当然也远不止于石油供应来源多元化,同时也是能源利用形式的多元化,技术发展方向的多元化,市场参与的多元化。面对“多元”的未来,在没有一个明确目标的前提下,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尽可能尝试将有限的资源充分合理地利用起来。在安徽淮南,这个煤炭与火电厂聚集的地区,一方面在进行传统火电的改造升级。平圩电厂和田集电厂分别让淮南煤矿公司和淮南矿业集团入了股,这样就能有效保证原料和价格的稳定性,确保各方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人们也在尽可能尝试多元化的能源改造。在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刘龙村,过去数十年的煤炭开采让这里形成了大片的采煤沉陷区,因为地下水与淮河水在沉陷区混合,这里形成了深达十几米的“人工湖泊”,老百姓曾经所种的农田都已不复存在。因势利导,国家电投集团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这里创新性地建设了全国首个“漂浮式水上光伏”项目,将光伏组件架在水面上,水下还可以搞人工养殖。过去3年,青海省相继尝试了连续7日、9日、15日100%清洁能源供电的活动,黄河上游水电公司董事长谢小平说,青海能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做到这一点,是由青海的能源结构决定的,因为青海本身清洁能源的比重就占80%以上。在他看来,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不一样,采取的能源供给结构也就不一样,其他省份没办法学也没必要学。作为一个如此复杂的系统,它的布局和运作可能仍没有百分之百完美的方案。正如耶金所说,无论我们最终的答案是什么,创新都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其主君也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调研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

3月31日,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英一行到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调研数字化转型工作。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卢洪早接待吴清一行。调研期间,吴清参观了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人因工程实验室和核电数字化服务平台,了解了“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的核电机组“设计-生产-运行”全过程优化场景情况。卢洪早向吴清一行介绍了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智能制造协同创新、智慧工地应用实施以及“数字核电厂”技术发展方向。吴清对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打造的国内核电行业首个5G智慧工地、与制造企业联合建设的数字化协同创新平台以及国际合作项目执行情况表示高度关注。他表示,数字化转型是上海、也是上海核工院构筑未来发展战略新优势的重大机遇,上海核工院要持续发挥企业优势,以数字化全方位赋能企业发展主线,打造代表上海形象的数字化转型标杆。为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决策部署,在随后举行的上海产业数字化转型座谈会上,吴清与包括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在内的8家代表企业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情况。会上,卢洪早汇报了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瞄准“高端、数字、融合、集群、品牌”,从设计源头牵引核电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介绍了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打造核电全数字化“研发-设计-制造”协同平台,实现核电全数字化建设管理,并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上海)”项目核电二级节点的阶段性成果。面向未来发展,卢洪早提出了核能进一步融入综合智慧能源的发展思路,并从政府层面支持工业强基、推动产业协同、搭建创新平台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吴清对座谈企业在推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取得的工作成效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做好数字化转型工作,他指出:1.要搭建共性服务平台,针对工业互联网、产业数字化的共性内容,利用政府、行业组织的力量搭建共性服务平台,提供相关的基本支撑。2.要加强数据治理,分类分级持续推动公共数据的开放,不断优化数据共享规则、标准,最大程度地为社会赋能。3.要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围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全力做好人才和政策支持,大力支持自主创新的基础技术以及核心技术的研发。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信息化推进处和市工业互联网协会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来源: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君乎

厉害了!洛江这家企业通过环保型核级涂料研制及国产化应用等5项成果鉴定

17日,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主办,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承办的“环保型核级涂料研制及国产化应用成果鉴定会”在泉州海丝博亚国际酒店举行。来自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审评中心、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SSPC美国钢构防腐协会、中船重工725所、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及市、区相关单位领导参加了此次会议。鉴定会上,与会专家委员听取了中广核工程公司项目背景介绍、信和新材料“环保型核级涂料研制及国产化应用成果”总体介绍以及《核岛混凝土涂层(151)系统》等课题专项汇报,并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过讨论和质询,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环保型核级涂料性能优异,经济效益良好,一致通过鉴定。据了解,中国核电站所用核岛涂料自1988年以来,基本为外资品牌垄断,虽然国内涂料企业进行了长时间的努力,但是由于产品性能以及环保方面的原因,均不能达到国外企业产品同样的效果,自2017年开始核电涂料主要供应商某美国公司宣布不再供应相关核电涂料,因此国内核电站的主要业主均开始了寻找达到外资品牌水准的国内产品的工作。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2009年开始核电站用涂料的研发,从2012年开始获得核电涂料订单,在2018年核级涂料销售额排名国内核电行业第一位,成为了巴基斯坦卡拉奇华龙一号核电站、防城港二期华龙一号核电站、连云港田湾核电站的主要供应商,也是目前福建省在建的霞浦核电站唯一核级涂料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