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机械四小龙”之一的合肥工业大学,在全国工业大学地位大家都是知道的,2020年全国综合大学排名中,软科排名为第78名,校友会排名第48名。她的软硬实力不是一般的强!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简介学校创建于194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 ,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办学规模学校占地总面积5千余亩,在合肥市设有屯溪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六安路校区和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在宣城市设有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下设23个学院(部),94个本科专业;拥有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专任教师2100余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26万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3万余人。师资力量学校有教职工3783人,专任教师数2269人,其中正高416人,副高885人;具有博士学位1410人,硕士学位663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入选者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与讲座教授12人、青年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同时,外聘担任学校教授的两院院士和知名学者120余人。学科建设学校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7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种专业学位类别,工程硕士专业领域25个。特色专业卓越的贡献让世界瞻仰一.对“嫦娥五号”的贡献合肥工业大学科研团队在近20年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理论方法、制定了测量方案,实现了全构型钻进装置复合载荷分离与在线检测,为“嫦娥五号”采样钻具的材料选择、构型确定与优化以及钻进参数的底定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嫦娥五号”顺利圆满成功,有合肥工业大学一份独特的贡献。二.对安徽及全国的贡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给安徽带来了科大讯飞及教育的突出贡献,合肥工业大学对安徽及全国的贡献也是与目共睹的:科学技术贡献今年6月,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在合肥召开,合肥工业大学共27项成果获奖,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同时,学校以参与完成单位获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服务安徽地方经济合肥工业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人才28万余人,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近年来该校每年近三分之一的毕业生留在安徽工作,在重大装备制造业、化工电力能源行业、土木建筑产业等领域,遍布着合肥工大毕业生的身影。紧紧围绕安徽省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公共安全等8个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合肥工大深化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合作,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仅2014年,该校就获批授权专利286项,其中发明专利223项,实用新型专利62项。一台机器就搞定全部功能的微创医疗装备系!在合肥工业大学,就有这种集人机协同、智能决策、多通道交互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微创医疗装备系统,占地不足5平方米,让人叹为观止!合肥工业大学不仅重视科研、学术、经济,还大力发展文化创新教育,党委常委、副校长陈鸿海表示:“大学本就是文化、知识的殿堂,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要做好自身文明创建,还要引领社会文明的建设。”合肥工业大学,立足安徽,服务全国。为祖国的教育、科研做出了突出贡献。全方位、多维度发展,使她更加辉煌!
合肥工业大学供图4月15日,火神山医院正式休舱闭院。得知这一消息后,7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杨善林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位老人带领其团队从大年初一至今一直奋战在实验室里,攻关出的“硬核”技术最终被应用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大型医院,有力提升了“战疫”效率。“国家需求在哪里,我的研究方向就在哪里”,40余年来,杨善林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最大的追求莫过于此”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大江南北。千万奋斗在“战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不仅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自身生命安全也面临着风险。“疫情期间,我的任务之一是对接阜阳片区,经常在合肥和阜阳两地之间奔波。在返回合肥的半途接到求助电话,又返回阜阳是常有的事情。”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赵卉的经历,不少医生都深有体会。由于和安徽各大医院保持着密切沟通,杨善林和其团队及时掌握了医生的相关诉求。如何在准确诊疗的前提下节约医生时间、降低医生面临的风险,成为杨善林科研攻关的重点。为了尽快摸清实际需求和技术瓶颈,杨善林带着团队大年初四就来到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当时不少人都劝我不要到医院去,但是如果不去,怎么能摸清楚医生的需求,怎么能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杨善林说。经过在医院的多轮深入调研,系统的架构、研发和实施方案很快被确定下来。大年初八那天,杨善林带领团队与合肥德铭电子公司联合研发的基于云的智能移动新冠肺炎防控远程交互服务系统,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等疫情防控一线成功应用。随后,团队联合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迅速将移动远程会诊技术应用于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等武汉疫情防控最前线。这套系统能够实现隔离病房患者、病区医生和异地指导医生的移动远程交互与医学影像、医学文本、电生理信号等多模态数据交互。“系统投入使用之后,我在合肥就能直接和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进行会诊。”赵卉说,这套系统有效降低了医护人员交叉感染概率,减少了医疗资源消耗,提高了救护效率。系统的快速应用源自团队数十年来打下的坚实基础。多年来,杨善林带领团队始终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凝练科研方向,埋头科研攻关,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工程、空天系统工程、医疗与健康工程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能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最大的追求莫过于此。”杨善林说。“我要追赶错过的时间”“想找杨院士很容易,只要没出差,不在实验室就在办公室”,在合肥工业大学,杨善林有个称号——“拼命三郎”。许多同事和同学对他的“拼”,有着深刻印象。“去年杨院士不慎跌坏了胳膊,但他依旧每天在实验室工作。看着他打着石膏的胳膊,我们都非常担心,但无论怎么劝,他都不肯休息。”合工大管理学院研究员李霄剑告诉记者,每年吃过年夜饭,杨善林就会来到实验室继续工作。杨善林的“拼”,和早年经历有关。青年时期,杨善林务过农,当过工人,虽然内心始终怀揣着对科研工作的向往,但一直未能如愿。1978年,30岁的杨善林成功考取了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正是从那时起,“我要追赶错过的时间”就成了杨善林的口头禅。1992年,网络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新鲜词。为了承担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安庆分公司将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管理的重大课题,杨善林每天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里张贴海报招募人才,最终成功组建了一支跨学科团队。凭着“拼命三郎”的劲儿,杨善林带领团队开启了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论研究与系统开发工作。而这套光纤系统网络图,是杨善林夜以继日,花了20多天时间,趴在床板上一点点画出来的。“我们经过3年科研攻关,国内首个企业管理局域网终于建成了。”据杨善林介绍,这也标志着中国企业管理步入计算机网络管理时代。“是院士,更是老师”2013年,杨善林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面对铺天盖地的赞扬,杨善林十分平静。“我不会因为当选院士而改变。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事,还是当好学生们的老师。”虽然科研任务繁重,但对于自己的学生,杨善林总是悉心指导。他门下的不少学子如今已经成为各行业的领头人。“老师对我们十分严格。论文中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出错,也会被指出。但正是这种严谨和认真的科研精神,令我受益终身。”合工大管理学院院长胡笑旋谈及导师的认真,印象深刻。在科研工作上,杨善林对待学生严肃认真,但在生活中,他又有着十分温情的一面。“遇到困难的同学总是会收到老师送来的慰问。每逢新春佳节,老师总会安排没有回家的学生一起聚餐。不少家庭困难的同门买房子,老师也出了钱。”胡笑旋说。在杨善林的带领下,其团队近十年来为中国的管理学科培养了数百名硕博士研究生,输送了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管理人才。团队“理论研究要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的科研文化,不仅在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中接续传递,更在科研一线的磨炼摔打中培育出一代代青年学子。
北京工业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都是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这两所高校都是学科底蕴深厚、实力雄厚的高校。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是北京市属重点大学。坐落于国家中心城市、我国首都北京市。校本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另有中蓝、管庄、花园村、琉璃井、惠新东街和通州6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96.0151万平方米。北京工业大学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8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有18个博士后流动站,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种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北京工业大学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北京工业大学有土木工程等1个一级学科评估为A,环境科学与工程等1个一级学科评估为A-;还有7个B+级学科、4个B级学科、5个B-级学科、3个C+级学科、2个C级学科和2个C-级学科。共有25个一级学科上榜。北京工业大学拥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产学研中心,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0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众多科研创新平台。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2019届毕业生有858人选择国内深造,占毕业生总数的14.81%。其中,包含毕业研究生165人,本科毕业生662人,专科毕业生31人。2019届毕业生中共有817人出国(境)留学。合肥工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创建于1945年。办学主体坐落在安徽省省会、我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合肥市。在合肥市设有屯溪路校区、六安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和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在安徽省宣城市设有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有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种专业学位授予权。现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合肥工业大学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等1个一级学科评估为A;还有5个B+级学科、6个B级学科、5个B-级学科、3个C+级学科和5个C-级学科。共有25个一级学科上榜。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合肥工业大学科研实力雄厚,现有1个(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众多高水平科研平台。合肥工业大学学风浓厚,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有2579人考取研究生,346人出国(境)学习,占本科生毕业生总数的37.09%。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都是学科底蕴深厚、特色明显、综合实力雄厚的全国重点大学,都是值得报考的名校。
中安在线、中安教育网讯 “时隔一个甲子,再次戴上母校的校徽,感到分外亲切!”3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从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余其俊、校长梁樑手中接过了校徽和聘书,受聘为母校合肥工业大学“双聘院士”。卢秉恒(左)受聘合肥工业大学卢秉恒是我国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著名科学家和3D打印领域领军人物。从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毕业后,他始终坚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微纳制造、生物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引领性成就。“1962年我步入校园、初次佩戴校徽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今天,我又重新成为了合肥工业大学的一员。”卢秉恒表示,他将用自己数十年来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经验和积累,为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并和母校师生员工一起,努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历史机遇,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等相关领域发展做出更大的成绩。“卢秉恒院士是合肥工大高水平人才培养的突出代表,集中体现了学校‘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精神。”余其俊表示,在卢秉恒院士带领下,学校将始终瞄准国家重大工程和相关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挥传统学科优势,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成果,为建设制造业强国贡献更大力量。卢秉恒(左)受聘合肥工业大学长期以来,合肥工业大学始终把“人才是第一资源”摆在学校建设发展的突出位置,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引进与培育并重、师德与业务并进、教学与科研并举”的人才发展思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十三五”期间,学校新增各类国家级人才35人次,引进“黄山学者”等青年才俊140多人。在高水平人才队伍的支撑下,该校近年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持续提升,毕业生深受社会好评和用人单位青睐,一大批科研成果应用于神舟飞船、长征火箭、嫦娥五号等国家重点工程,以“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阅卷”为特色的需求传导型政产学研用“合工大模式”在多个地区得创新性拓展与推广,各项办学指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张秀明)【来源:中安教育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2020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已经公布,对于高校而言,科学研究能力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尺度,伴随着双一流院校的进一步推进,科学研究能力也一步步地被人重视。但是科研能力又并不能够代表着这所大学在全国的最终排名,还有很多因素都影响着大学的排名问题。就像安徽省的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这两所高校都是位于安徽省的省会合肥市,并且都可以说是安徽省内比较顶尖的高校在2020年软科大学排名中,两所高校都成功进入全国前100名。其中合肥工业大学在国内的排名相对高出一些,在国内排名为78位,而安徽大学的排名则是90位,两所高校之间相差虽然并不是很大,但也有12名。虽然安徽大学的排名相对低了十二名,但是如果根据软科大学排名中的科学研究得分来看,安徽大学的得分却是略高的,安徽大学科学研究得分为15.5,而合肥工业大学的科学研究得分却只有14.9,两者之间相差并不是很多,仅仅只有0.6。虽然两者之间的科学研究得分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合肥工业大学在全国排名上的领先,这也是从另一个方面上来体现出安徽大学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欠缺。从总的排名来看,合肥工业大学依旧是处于领先地位,另外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排名中目前是36位,在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上榜数为20个。而安徽大学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排名中只有42位,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上榜数为6,两者之间一流学科高校排名相差14位,而一流学科上榜数相差同样是有14个。从往年两所学校在国内的排名来看,合肥工业大学排在安徽大学之前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但是唯独这个科学研究得分安徽大学反超合工大,这一点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这让很多人都感到吃惊。但在多项评分中也仅仅是科学研究这一项安徽大学是高于合工大,这又是显得比较理所当然。从科学研究这一项的具体评分项可以看出,科学研究主要是从科研人力、科研经费、科研项目以及科研论文这四个方面进行评估。而安徽大学最终的科学研究得分能够比合工大高出一些,必定是在这四个方面有着比较突出的一点。也就是说在此次评估的过程中安徽大学的科研人力、科研经费、科研项目、以及科研论文这四项的总体水平是要比合肥工业大学强的。虽然说安徽大学在此次评定的过程中的科学研究得分高于合肥工业大学,但是它依旧有着很多不足之处,首先从整体排名上来看,合肥工业大学的排名要高于安徽大学十四名,虽然说十四位对于国内众多高校的这个基数来说并不是很大,但是这之间的实力差还是比较大的,如果如果安徽大学想要真正的赶上合肥工业大学,还是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
引言在我国高等教育版图上,安徽省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安徽省地处我国华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之地。安徽高教实力雄厚,高等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在这其中,既有全国顶尖C9院校中国科大,还有老牌重点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同样坐落于此。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布局西南地区,创建合工大重庆研究院。那么,合肥工业大学这一战略有何背景,对于学校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呢?合肥工业大学校园一景历经波折重新焕发生机的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简称合工大,位于安徽省会合肥市。学校前身创建于1945年,距今办学历史已经70多年。学校自创建以来,历经变迁几经更名,并正式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60年,合肥工大被列入全国重点大学,成为当时32所重点工科院校之一。此后,学校几经合并重组,并划归机械工业部管理。合肥工业大学校园一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地方财政支出。不过安徽省经济非常落后,对于高校支持也是有心无力,甚至创下连续多年分文未拨款给工大的记录。在这样的情形下,合肥工大发展举步维艰,基础设施、师资建设等工作均乏善可陈。正是在这一段时期,学校大量优秀师资流失至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南方高校,综合实力大受损失,并遗憾落选前两批211工程。所谓苦尽甘来,学校终于迎来了转机。在老校长陈心昭教授的带领下,1998年学校惊险地划归教育部管理,重新回归国家队序列。2003年,徐枞巍校长走马上任,在他的治下学校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合工大先后入选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并成为教育部、工信部、安徽省和国防科工委四方共建高校。合肥工业大学校园一景安徽省支持力度不足,合工大布局西南寻求发展机会。不过,近年来学校发展态势似乎又有所放缓。尤其国家奖连续多年一无所获,反映基础科研能力的国自基金数量也止步不前等。此外,近年安徽省在科研项目立项,经费,高峰学科建设,各类平台支持等方面对工大支持也严重不够。尤其是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合工大仅仅获得一个I类学科,远落后于科大甚至安大。安徽大学校园一景在省内无法提供太多帮助的背景下,合肥工大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到省外获得更多的支持,尤其在双一流的关键时期。其实早在2000年,当时的合工大受制于安徽财政支持不足,就已经到深圳开办了研究院。此后,学校先后开设了常州研究院、北京研究院等。此外,学校历来非常重视科研成果转化,连续多年技术转让收入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合肥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应运而生。合肥工业大学设立重庆研究院有何重要意义?重庆市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城市发展势头迅猛。但是与西南重镇成都市相比,在科技创新和高等教育逊色不少。近年来,重庆市全力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努力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意在将其打造成西部科技创新的一个名片。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为此,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发力引进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多重形式的合作。截至目前,两江新区已经吸引包括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在内的30所高校及科研院所落户,通过合作共建研究院等方式,来加快自己的转型升级。重庆市此次牵手合工大,可谓是双赢的选择。一方面,合工大作为传统工科强校,在节能技术、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大数据及信息服务等领域实力雄厚,与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契合度很高。合工大重庆研究院的建立,可以助力两江新区优化产业结构,助推产业升级转型。合工大重庆研究院签约仪式另一方面,重庆区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氛围浓厚,工业应用前景广阔。合肥工业大学设立重庆研究院,对于提升学校科研实力,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以及相关学科建设意义颇大。此外,合工大重庆研究院的设立,还会极大提升学校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结语合肥工业大学作为老牌重点大学,综合实力非常强劲。如今,在创建双一流的关键时期,合肥工业大学布局西南成立重庆研究院。此举对于合肥工业大学而言,可谓是意义重大。对此,你怎么看?祝愿合肥工业大学发展得越来越好!合肥工业大学校园一景
为了布局学科,布局异地,各高校纷纷建立研究院,从而扩充版图。近日,又有4所高校建立研究院,分别为:南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和中北大学。1、南开大学南开大学持续发力医学,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合作共建的南开大学妇产科学研究院,图源官网该研究院旨在充分发挥南开大学学科、科研优势和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医疗资源优势,聚焦妇产科生物治疗、女性全生命周期发育及健康、生殖调控三大领域,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建设妇产科学系统性科研体系。2、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布局重庆,重庆两江新区又迎来一所高校,成立合肥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图源官网该研究院将重点围绕两江新区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合肥工业大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需求,在节能技术、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大数据及信息服务等领域,开展应用技术研发、成果转移、项目孵化、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3、湖南大学湖南大学则布局东南沿海,在泉州市共建湖南大学工业设计与机器智能泉州创新研究院。图源官网该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孵化,实现研究型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培育一批高科技创新企业乃至上市公司,推动泉州市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升福建省及东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泉州市的创新创业高地、人才集聚谷地和产业发展基地。4、中北大学前三所高校均只建立一个研究院,而中北大学则为争创“双一流”,同日与18家单位共建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可谓大动作。图源官网据了解,这18家单位涵盖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应用、物流搬运机器人、智能感知与决策、地面无人系统、可再生能源、煤基气体深度净化、特种装备、航空产业、新材料、智慧大数据、化工过程强化等众多领域。这一系列研究院的成立,能够有效解决专业化分工、科研成果对价等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着力打通产学研一体化通道,为山西产业转型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最后大家对于这些研究院的成立,有什么看法?欢迎交流
近日,由合肥工业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遗址文化内涵叙事化展示与交互技术研发”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合肥举行。该校副校长郑磊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词。国家文物局科技司科技与信息处处长彭馨、安徽省科技厅社发处处长李静分别对项目的顺利启动表示祝贺,并就项目开展提出目标要求。会议通过网络视频举行了在线聘任仪式,邀请北京理工大学王涌天教授、清华大学刘永进教授、北京大学杭侃教授、天津大学张玉坤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周明全教授、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石镇山副所长、山东大学孟祥旭教授、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陈刚总工程师、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童茵总经理、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孟桂华高级会计师组成项目咨询专家组,对项目的实施进行跟踪指导,并推选王涌天教授为项目咨询专家组组长。在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上,项目负责人、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刘晓平教授与五位课题负责人分别进行了项目层面实施方案和课题实施方案汇报。专家组充分肯定了项目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并对项目实施计划、项目管理、考核指标细化落实进行充分研讨,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项目组成员针对性回答了专家提出问题并得到专家一致认可。科技部社发司二级主任科员肖尧文,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社会处处长张巧显、项目主管彭雪婷,国家文物局科技司科技与信息处副处长钱坤,安徽省科技厅社发处四级调研员周昊,项目与各课题负责人以及来自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凤阳县博物馆等参与单位和应用示范单位的成员代表30余人参加会议。科研院院长杨学志、科研院科学技术处处长查甫生主持项目启动会和实施方案论证会。(通讯员:合肥工业大学李琳)
根据校友会2020年最好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显示,安徽省最好的十所大学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财经大学以及合肥学院。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安徽省三方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核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天体物理、地球化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安全技术及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数学类、物理学类、电子信息工程、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地球物理学、信息安全、软件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物理学专业、天文学专业。二、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车辆工程、资源勘查 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物联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电子商务。三、安徽大学安徽大学坐落于安徽省会合肥市;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外交部选拔录用公务员定点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英语、考古学、生物科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闻学。四、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简称安师大,学校坐落在安徽省芜湖市,与民国时期的国立安徽大学相承一脉,是安徽省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是安徽省优先建设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 、汉语言文字学、教育学原理 、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共党史 、课程与教学论 、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音乐学 、专门史、 应用数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生物学、历史学英语、电子信息工程、教育学、音乐学、化学。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运动训练、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音乐学。五、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ESI全球前1%学科: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六、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是一所具有行业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由科学技术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动支持建设,是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安徽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徽省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钢铁冶金、化学工艺、会计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数量经济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热能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冶金工程。安徽省特色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政管理、会计学、视觉传达设计、工业工程、物流工程。七、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安徽省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化学、材料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环境工程、管理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城市规划、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工程管理。八、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位于淮南市,是安徽省和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特别支持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安全工程、采矿工程、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测绘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安全工程、土木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采矿工程、地质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省级特色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预防医学、工程力学、物联网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九、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位于安徽蚌埠,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的多科性财经大学。学校有交通路校区、龙湖西校区、龙湖东校区三个校区。A类省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B类省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统计学、 会计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财政学、企业管理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统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财政学、经济学。十、合肥学院合肥学院坐落于安徽省会合肥市,是一所国家和地方共同举办,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流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工业设计。安徽省级特色专业(6个):电子信息工程、物流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管理、工业设计。安徽省重点试验培养专业(1个):金融学。
合肥是我国著名的科教城,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三所“双一流”高校,还拥有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这样的“巨无霸”科研院所。依托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合肥成功跻身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也堪称合肥市的“绝代双骄”,共同代表着城市名片。但令人遗憾的是,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熠熠生辉相比,位居同城的合肥工业大学要逊色不少,不仅仅是因为综合实力,还体现在政府支持层面:1、50年前倾省之力“留下的”中国科大1969年,由于国际形势突变原因,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驻京高校先后被“下放”。中科大先后辗转河南、江西和湖北等多个省市寻找落脚点,未果。就在这个紧急时刻,安徽主要负责人决定接纳中科大,为此,合肥将彼时的合肥师范学院迁往他处,腾空校舍。时任安徽省领导甚至表态“每人省下一口粮,要让科大师生吃饱”。2、50年后倾省之力支持中科大建设国际校区2003年起,中科大先后在苏州、上海和广州等地设立研究院。2019年,中科大新闻网首次出现中科大苏州国际校区的相关消息,中科大苏州研究院明确表示,新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国际校区将依托于中科大苏州研究院进行建设。但就在中科大国际校区落地苏州接近尘埃落定时,安徽省领导在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表态:“中国科大国际校区是安徽的大事,要以“倾省之力”支持科大国际校区建设。”安徽此番表态,让人能感到安徽对中科大国际校区建设迫切希望与背后的巨大支持。3、同城“合肥工业大学”的悲哀合肥工业大学建校之初就扎根合肥,已有76年历史。该校在六十年代初就进入了国家重点大学行列。可惜的是,虽在同城,该校所得到的支持要远逊于中科大。1、迟迟未获批国重实验室合肥工业大学是当年的机械四小龙之一,但未能获批机械类国重实验室,而同为机械四小龙的吉林大学和湖南大学分别抓住机遇获批国重实验室,好不容易等到2009年,该校获批筹建省部共建现代成像与显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但持续建设12年未能转正,同省的安徽理工已经获批,安徽大学也即将获批。2、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仅入选1个2020年,安徽省发布高峰学科建设5年计划,共计安排30亿元用于《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确定的Ⅰ、Ⅱ、Ⅲ类高峰学科建设。该计划中:安徽大学12个、 中科大11个、 安理工6个、安师大6个 、合工大仅入选1个Ⅰ类学科,Ⅱ、Ⅲ类竟一无所获,这显然与该校实力不符。结语一个省级行政区的发展不能只寄希望于一所大学,而同城两所“双一流”大学的“冰火两重天”境遇确实令人不解,这是合工大的不幸,也是安徽省高教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