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近日,RENEW TIME国际皮肤管理中心在合肥隆重开业,该旗舰店完整引进了韩国皮肤管理的先进设备、技术以及经验,并结合中国用户的皮肤特点与需求进行私人订制化创新,为每一位渴望改变肌肤问题的人们提供有针对性、系统的皮肤管理方案,并拥有焕然新生的体验。 雄厚专业背景 护肤体验升级 作为国内一家拥有韩国政府认证的私人订制皮肤管理国际连锁品牌,RENEW TIME以韩国美业多年从业经验人员为核心,并由韩国专业皮肤科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其应用科学皮肤护理理念,通过与皮肤科医生沟通、专业设备检测,为顾客订制个性化的皮肤管理计划,使顾客能够享受到亚洲私人订制级的皮肤管理体验。 从1996年发展起步,到2016年RENEWTIME首次来到中国,再到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国际品牌。顾客在参观体验区领略RENEW TIME22年的品牌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对RENEW TIME的产品与技术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开业活动现场,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是RENEW TIME国际皮肤管理合肥新地中心店的新颖设计风格。时尚奢华优雅,韩式、北欧混搭的设计格调,与细微处见精致,营造温馨、高端专业的感觉。 六星级服务 呵护美丽诉求 与高端国际化的设计相呼应的,便是得到顾客们一致认可的尊享级服务。RENEWTIME以国际一流的皮肤检测实验室、星级宾馆级的会客接待室、超星级的私密贵宾室,让每一位顾客都能在家门口感受到全球最高层次的医美服务。RENEWTIME根据顾客皮肤类型、存在问题、顾客诉求三方面,设立阶段性皮肤改善步骤,根据不同的护理阶段搭配相应的专业护肤产品,让皮肤呈阶梯式修护改善。每一份产品都拥有独一无二的配方,比开架产品拥有更高效和具有更加针对性的结果。 RENEW TIME国际皮肤管理合肥新地中心店负责人表示,RENEW TIME一直将“专注、专业、专一”作为企业文化,并将这作为品牌价值观传输给每一个员工。合肥店将秉承这种理念,依托品牌、技术、理念的全面优势,积极与顾客互动互联,以舒适温馨的装修环境、高端齐全的项目、最先进的仪器、专业的服务团队,为顾客提供最前沿、最科学的尊宠皮肤管理服务和贵族式的体验服务,为合肥众多爱美女性来一次完美的蜕变。
中科院合肥研究所90多名研究人员集体辞职,动静很大。中科院合肥是研究核物理的,是“国之重器”,其中的科研人员主要就是中科大的博士。按接受媒体采访的中层干部的说法,这一次有90多人办理了辞职。新闻图片也显示,所里面很多人在集体办理辞职手续。这对于中科院合肥所来说,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损失。媒体的报道说,这次辞职潮的导火索还是源于安保人员的调换:安保公司换了直接就换了门禁和锁。因为工作人员觉得保安换门禁没有通知他们,觉得受到了侮辱冒犯,所以才提出辞职的。这是知识分子在拐弯说话了单位换个保安,怎么可能就把这么多人心给寒了,要集体辞职呢? 中科院的人才流动很普遍,这个所一下子几十名研究人员辞职,新闻谈什么对保安不满,这原因也太表面了。马云早就总结了,人要走,要么钱没给到位,要么心委屈了。这么多人离职,应该都是找好下家的。一方面,科学院的项目组跟大项目走,接了大活,肯定招兵买马,大活没了,很多组要都养活不起那么人了,要知道很多地方连实验室是按面积收费的。很多人也都是聘任制,到时间就走了。另一方面,很多高校也在挖人,高校给的安家费高,经费足,还会帮助带头的研究员,申请长江,杰青这些的帽子,能提供更好的发展,很多地方都是成组地跟老板被挖走。潜在的待遇方面,高校一般都有重点的附属小学中学,这些福利不是科学院能提供的。虽然大部分人都进入了高校,人才也不算浪费。人是被挖走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人事处一名负责离职管理的工作人员表示,90多名科研人员于6月份集体向该研究院提出离职,“他们都是自愿离职的,现离职手续都已经办完。”该工作人员透露,这90多名科研人员确实是被挖走的,但离职属于正常人员流动。其实有个逻辑一直有问题。难道非要到国家的科研单位,研究所什么的才能搞科研?难道非要待在国家单位才能为国家做贡献?难道非要搞科研不拿钱,才叫为国争光?一边赚钱,一边还能搞科研不香吗?跟你谈钱,你就说奉献,跟你说要养家糊口,你就说为国争光,没钱给你,这是你的荣幸,人才的流失也不足为奇。集体辞职的原因,为什么要让保安来背这个黑锅?留不住人要反思如果待遇好,环境宽松,服务到位,尊重人才,谁还会走?工作环境的因素太大了,科研人员既要做科研还要应付各种人情世故,所以很多科研环境不好也应该是离职原因之一。对合肥研究院而言,工资是动不了的,无非就是作为科研人员的职业荣誉感,那就是心里受了委屈了。所以,这个事儿闹大之后,作为上级机关的中科院真的得派钦差大臣来管一管,作为直接掌管着探索先进物质,掌握核能力的国家利器的这个单位,不能够就这么乌烟瘴气下去。
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属某研究单元90多人集体离职”相关信息引发各界关切。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7月20日在官网表态,中科院党组7月17日研究决定成立专项工作组,工作组于7月19日已抵达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开展调查工作。该工作组由中科院党组成员、秘书长汪克强任组长,中科院机关相关厅局负责同志组成。资料显示,汪克强1965年11月出生,安徽桐城人,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合肥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所属最大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之一。2014年,合肥研究院和中国科大联合申请成立了“中科院合肥大科学中心”,该中心于2016年以“优秀”成绩完成筹建。在此基础上,合肥研究院积极推动安徽省、中科院联合申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于2017年1月10日正式获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批复,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建,合肥研究院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建设单位之一。7月16日,表态中提及的合肥研究院所属某研究单元,即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核所)“90多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的消息刷爆各个媒体平台。可关于他们为什么集体辞职,信息却含糊不清:有说是因为研究院为核所更换保安引起后者不满,有说所内科研人员待遇太低,有说这种集体辞职属于“正常的人员流动”。合肥研究院人事处一名负责离职管理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90多名科研人员于6月份集体向该研究院提出离职,“他们都是自愿离职的,现离职手续都已经办完。”究竟是谁能一次性挖走核所近百名研究员,让这些平均30多岁的研究员们放弃事业编、福利房也要集体辞职,他们辞职后,又会去哪儿呢?“知乎”上有关这方面的问答,把整个事件指向了另一个方向:90多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很有可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这些回答大多匿名,归纳起来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科学院的问题,此次集体出走和新上任院长大刀阔斧的改革,是少不了关系的;一个是来自核所本身。核所原先是一个搞核材料的研究室,之后扩张成一个研究所,揽下国家的几个大项目。但这两年申请不到大的科研项目,没有钱,人才就走了。核所每年离职率是院里最高的。核所官网信息介绍,该所是面向核安全与先进核技术相关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的创新型研究所,目标是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安全技术基础研究基地、核能安全专业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中心、核电站及其它核设施安全技术综合支持平台及第三方评价机构。核所在IAEA及ITER国际合作计划、国家“973”/“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计划、国家磁约束核聚变专项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重大项目牵引支持下,始终追求“从源头确保核安全”的理念,深度交融“研、学、产”,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等2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还获欧洲聚变核能创新奖和美国核学会杰出成就奖、国际聚变核技术杰出贡献奖等国际奖励。官网同时在人才队伍网页中介绍,该所现有职工500余人,包括“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973”计划首席专家、国际核能院(INEA)院士等高端人才20余人,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80%。但据此前媒体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在90多名研究人员离职后,核所的规模急剧缩水。“核所最高峰的时候有500人,这几年人才快速流失,去年开始只有200个人了。这下90多个人辞职,现在就剩100人左右。”核所官网显示,吴宜灿是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负责研究所战略规划工作。2019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公布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吴宜灿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记者从16日开始联系吴宜灿,其手机一直呼叫转移,邮件一直没有回复,记者拨打核所官网公布的座机,接电话的男子一听说找吴所长,回复“拨错了”,匆匆挂了电话。来源:科技日报
7月15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层干部证实,近期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已有90余名科研人员辞职,此事已经引起了领导的注意,目前正在调查离职风波背后的原因。此次辞职的90余名科研人员其中大多数是博士毕业,并拥有事业编制。科研人员集体“出走”在中科院系统内和社会均引起了广泛关注。辞职说法众说纷纭,是科研毫无进展还是失望日积月累6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更换了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的保安,现场引发了众多科研人员的强烈不满,表示更换保安并未征求他们意见。有人会说,不就是换保安么?为何反应如此强烈?细心网友却发现了其中端倪,其实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官网域名之前是单独的后缀,近期改成了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统一后缀,由此可见不满更换保安引发的冲突可能只是一个爆发点,更深层次的问题可能是院方与核所本身早已积怨已久的矛盾。据小编收集了解,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原本只是一个针对核材料的研究室,之后随着科研项目数量和规模的增加扩张成研究所,还揽下了几个国家级别的科研项目。科研人员最高峰的时候有500人,但是由于近两年科研工作遇到瓶颈,申请不到足够的科研资金导致人才大量流失,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每年离职率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里最高的,去年就只有200个人了,这次又有90多个人辞职,如今研究所就剩100人左右了。研究院整体科研人才同样大量流失,工作和待遇只能二选一?除了此次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近100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2019年裁掉了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和应用技术研究所3个研究所。一下关闭3个研究所说明科研项目急剧减少,收支不匹配让科研院所不得不放弃部分人才,在职的科研人员只能保障基本的收入,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主要接纳场所,随着科研项目和科研收入的减少,科研人才出走甚至外流也是必然。而此时国外和民营企业的高昂诱惑就显得十分诱人,因此加剧了科研人才的流失。海外留学不归国内频频出走,科研人才要以科研为导向近些年不仅是国内科研人员的“出逃”成为趋势,人才海外流失同样成为中国科研的“伤疤”。我国对于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向来十分重视,重金+各种福利待遇聘请高学历人才已逐渐成为常态,但是人才流失这一问题却依旧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国外留学生不归国”已让我国科研教育头疼不已,其中清华81%的留学生都选择不回国,如今国内科研人员也开始频频辞职,科研人员要注重科研质量不要成为高薪导向,轻易被高薪所动摇的频繁变动对于自身科研发展和成果都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如今科研人才的流失不仅给我国科研环境及发展敲响了警钟,更是对整个科研体系的强烈警告!希望高校院所能够尽快做出相应调整,缓解科研项目面临的窘境!针对此次近百名科研人员出走,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也要给出一个合理的说法解释才行!
针对有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简称“核安全所”)90多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一事,7月16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人事处一名负责离职管理的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90多名科研人员于6月份集体向该研究院提出离职,“他们都是自愿离职的,现离职手续都已经办完。”核安全所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下属研究所。前述工作人员透露,这90多名科研人员确实是被挖走的,但离职属于正常人员流动。同日,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一位研究员告诉澎湃新闻,离职发生在上个月,具体离职原因等其他相关情况不知情。16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90多名科研人员离职。报道引用一名内部人士的表述称,离职人员集中于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其中大多数是博士毕业,并拥有事业编制。时间均在今年年内,离职原因似与待遇并无直接关联。前述人事处的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证实,90多名科研人员出走的消息属实,但前述媒体报道,部分夸大事实,“事实胜于雄辩”。核安全所官网显示,吴宜灿是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负责研究所战略规划工作。2019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公布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吴宜灿研究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6日,澎湃新闻多次致电中国科学院相关职能部门,截至目前,暂未获得有效回应。核安全所官网信息称,该所是面向核安全与先进核技术相关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的创新型研究所,目标是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安全技术基础研究基地、核能安全专业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中心、核电站及其它核设施安全技术综合支持平台及第三方评价机构。研究所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科学岛上。核安全所在IAEA及ITER国际合作计划、国家“973”/“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计划、国家磁约束核聚变专项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重大项目牵引支持下,始终追求“从源头确保核安全”的理念,深度交融“研、学、产”,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等2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还获欧洲聚变核能创新奖和美国核学会杰出成就奖、国际聚变核技术杰出贡献奖等国际奖励。(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90多名研究人员集体出走引发热议,7月16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回应称,这属于"正常的人员流动",辞职人员都办理了正常的辞职手续。研究院工作人员表示,这样的人员流动一直都有,辞职是个人选择,他们对自己的安排和去向很明确,一般都会选择去与自身研究领域相关的公司工作。图为涉事研究所涉事研究院建在一个半岛上,由此也被称为"科学岛"。"人造小太阳"便是在这里被研制成功。该研究院曾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科研奖项。该研究院某负责人透露,核所的科研人员最多时有500人,近几年人才频繁流失,再去掉这次辞职的90多人,就只剩100人左右了。他介绍,核所最初只是一个研究核材料的研究室,后来一步步扩大成研究所,接下了数个国家级项目。但最近几年这样的大项目申请不下来,人就辞职了。每年核所的离职率都是该研究院最高的。网络配图,与事件无关核所的工作人员反映,这几年核所的工资水平基本平稳,没有多大变化。导致这次研究人员集体出走的导火索,可能是院方强制更换了核所的保安,该行为使得核所研究员感到自身权益受到侵犯。1名疑似核所员工爆料,院方不经沟通便将门禁拆除,将研究所前后门上锁,很多女同事被吓哭。对于此事,负责人解释,因核所在保安签约到期后没再续签,院方和核所领导商量,6月15日院方负责给核所换保安。而且院方给核所换保安和门禁是为安全考虑,因为核所有些项目涉密,需要防止外人出入。图为核所人员与院方发生冲突但更换保安当天,核所人员和院方人员依旧发生了冲突。现场录制的视频显示,核所人员让保安将院方人员驱逐出核所,随后双方发生口角。负责人说,冲突持续到当天晚上11点,特警都来了30多名。换保安事情后,核所的域名也作出了调整。负责人说,事后核所内部做了整顿,90多人辞职空出了70个事业编制。辞职的人员中很多都是博士,读了22年书,拥有事业编制,每月工资1万多元,还有福利房。负责人称,辞职后这些待遇都没了,挺可惜的。核所工作人员表示,核所未受辞职风波影响,科研工作仍在正常开展。来源:中国经营报、齐鲁晚报
中科院合肥研究所因对换保安不满,集体辞职,有什么隐情么?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引广泛关注。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坐落在美丽的“科学岛”上,在这里数千名研究人员创造出“人造小太阳”等科研成果。这次90余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均出自研究院旗下的核能研究所,该所是人造小太阳的研发核心。因为更换保安就出现大量科研人员出走,这个理由不成立。要知道,作为科研机关,由保安执勤,是很正常的事,规模稍稍大一点的单位都有,小区也有,为何只有合肥这家高级研究机构会因为换保安就出现科研人员就会出走的现象呢?显然,这是管理上有漏洞,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的。比如该如何加强安全管理、保密管理,有没有听取科研人员意见。又比如如何与科研人员沟通交流,如何加强科研人员教育,如何丰富科研人员文化生活等。因为,不能总把科研人员当机器用,而要作为人才对待。否则,就会引起他们在心理上的对抗。所谓换保安引起科研人员集体出走,只是管理上的矛盾的集中反应。从更大的方面来看,则可能是对科研人员重视不够,特别是那些默默无闻的科研人员,如果不给予他们足够的薪酬福利以及工作环境等,要想让他们潜心科学研究,是很难的。尤其在目前民营企业十分发展,对科研人才十分重视的情况下,挖人会成为常态。同时,科研人员转行做金融等,也会成为常态。前些年,就有专家呼吁,要重视科研人员流失、转行,不要让科研人员再放弃自己的梦想,放弃自己的追求、放弃自己的理想了。像合肥研究所这样的单位,原本要拿出非常有社会效应的科研成果就难,如果再在管理上等存在问题,自然会引发科研人员的离岗,会让科研人员一个个地跑到其他单位、其他地方或其他行业。所以,对合肥所出现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要举一反三,看看其他科研机构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是否也出现了科研人员流失的现象,是否也需要摸清楚科研人员离岗的原因,尤其是深层次原因。只有弄清楚深层次原因,才能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把科研人员留下。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有更多的人投入科技领域,无疑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必须的内容。如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科研人员大量离岗转行,显然是不应该的,也是不能支持发生的现象。留住科研人员,留住科技人才,应当成为今天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最紧迫的工作之一。切不能一边广招人才,一边人才大量流失。这样的现象,决不能发生,也不该发生。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属某研究单元90多人集体离职时间持续发酵。中科院合肥研究所集体离职更是引起广泛关注,成为热点关注话题。根据中国科学院官网发布消息,透露中科院党组已经向合肥研究院派出专项工作组。中科院合肥研究所集体离职 国务院专项工作组介入调查中科院合肥研究所集体离职,国务院专项工作组介入调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根据公告内容来看,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属某研究单元90多人集体离职相关信息引发各界关切。中科院党组7月17日研究决定成立专项工作组,工作组于7月19日已抵达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开展调查工作。根据相关报道称,中科院合肥研究所集体离职的原因跟待遇并无直接关联。有核安全所的工作人员透露,这90多名科研人员确实是被挖走的,但都是自愿离职,相关手续也已经办理完毕,属于正常人员流动,媒体报道存在部分夸大事实,“事实胜于雄辩”。中科院合肥研究所集体离职 国务院专项工作组介入调查中科院合肥核安全所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科学岛上,是面向核安全与先进核技术相关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的创新型研究所,目标是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安全技术基础研究基地、核能安全专业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中心、核电站及其它核设施安全技术综合支持平台及第三方评价机构。该所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等2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获欧洲聚变核能创新奖和美国核学会杰出成就奖、国际聚变核技术杰出贡献奖等国际奖励。(7487863)
国务院办公厅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赴合肥调研“90多人集体离职”事件。据中科院官网21日消息,为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听取中科院有关情况汇报,并要求国务院办公厅、科技部、中科院等单位成立专项工作组,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就其下属研究所职工离职事件展开深入调研。来源:中科院官网
“吸气,吐气、收放自如,说话的时候要丹田运气,以气推声,手动音发,保持胸腔唇舌和双肩放松,掌控好节奏……”在合肥市信康口吃矫正研究所口吃矫正室,所长屈红队正在认真地辅导一名学员吐气讲话,他不断鼓励学员,一遍遍耐心辅导不厌其烦。经过数次练习,逐步掌握要领,这位学员说话也更加流利。“他报名时候连自己的名字都无法完整的说出来,经过三天的训练,已经能够较流利地说一段完整的话了。”从一名严重的口吃患者到知名口吃矫正专家,历经33年的沧桑岁月,屈红队和他带领的团队曾无数次见证这样的成果和喜悦。口吃是一种常见的言语障碍,俗称“结巴”“磕巴”,但口吃不是生理疾病,并且发音器官都是正常的,说话者知道想要说什么,但是因为不自主的重复、拖音、卡壳和停顿而说不流畅甚至憋着说不出来,真的是有口难言,让口吃患者更痛苦的是伴随口吃产生的紧张、恐惧、无助、纠结、自卑、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态。屈红队也曾经是一名严重的口吃患者,在他小时候,口吃还没有被国内了解和熟知,关于口吃的相关资料很少,相关研究更是寥寥无几,连一般的医生也不了解口吃,口吃的矫正既不能吃药,也不能打针,无药可医,口吃者等于投医无门,很多人认为口吃是一种“怪病”,只能靠自己去苦苦摸索。为了矫正好自己的口吃,他不放过任何一丝希望,历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大江南北“拜师求艺”,同时多方查阅关于口吃的资料,并反复思考和实践。无数次的眼泪与心酸,无数次的重复与坚持,孜孜追求,功夫不负有心人,屈红队逐渐能流利地讲话,终于像正常人一样轻松交流。正是因为屈红队口吃亲身的经历,他对像他一样蜷缩在社会角落里的口吃患者所遭受的痛楚感同身受。屈红队看着越来越多的口吃患者痛苦挣扎,病急乱投医,无数次的失败甚至被骗受挫绝望,他决心利用自己战胜口吃的成功经验带领口吃者尽快走出口吃的阴影,于是辞去教师工作投身于口吃矫正事业中,并决心将之作为自己奋斗的事业。1988年3月,屈红队到处张贴招生小广告以免费矫正的方式招收到第一批口吃学员,“当时只有两名自愿者参加,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的。”屈红队并没有因为大家的不认可而气馁,他结合自己此前多年的思考和实践经验,认真投入到两位学员的辅导中,经过屈红队专业而认真的辅导,两名学员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了成功的经验和案例,屈红队的信心更足了,越来越多的口吃患者慕名而来。随着屈红队的名声越来越大,学员越来越多,1988年9月,河南省周口地区口吃矫正学校成立开班,为了扩大规模,1992年屈红队背井离乡来到合肥,1994年在合肥残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合肥市口语病矫治中心,2000年10月口语病矫治中心正式更名为合肥市信康口吃矫正研究所。至今,信康研究所有专业口吃矫正培训师和言语康复矫正师6名,以及安徽大学、合肥学院、安徽省心理学会十几位专家教授兼职授课,帮助上万名口吃患者和功能性吐字不清及腭裂语音不清患者恢复到正常人的说话能力。为了方便患者联系,信康研究所成立合肥市信康口吃矫正研究所网站,同时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注册账号,在QQ、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建立口吃学员交流群,并安排专人负责咨询答疑,借助口吃患者的口碑相传和网络宣传的力量,信康研究所矫正好各类言语障碍患者遍布全国,成为国内知名专业的口吃矫正培训和研究机构之一,在国内口吃矫正领域享有盛誉。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屈红队积累了丰富的口吃矫正经验,他博采众家之长,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口吃矫正新方法——“定桩正语三畅无痕口吃矫正法”,“TCP-C儿童口吃矫正法”这种方法彻底突破了传统矫正方法中“矫正过程说慢话,回家路上就再复发”的矫正口吃的“死结”,让患者真正像向正常人一样轻松交流。为了回报患者和社会,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帮助更多的口吃病患者,他把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出版成书,编撰出版《口吃矫正新方法》、《言语康复与训练》、《心理分析与治疗》)等书籍,成为安徽大学、合肥学院、安徽省心理学会等多个单位语言课程的使用教材,屈红队并受邀成为兼职客座教授。因为屈红队在口吃矫正领域卓越的贡献,合肥晚报、新安晚报、安徽电视台及央视《光荣之路》栏目曾多次报道和赞誉,“屈红队”的名字也被载入了国家人事部编辑出版的《中国专家大辞典》一书。虽然口吃研究矫正路途坎坷,但屈红队还是一步步坚持了下来,“这是一份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但帮助言语障碍患者恢复正常说话更有意义”,在工作的闲暇片刻,屈红队向记者谈及口吃矫正工作的过程难掩心酸和自豪。30余年来,在口吃研究矫正的道路上,屈红队和他的团队一刻不敢稍停,他知道还有上千万口吃患者还生活在口吃的阴霾中不敢向外眺望,他要向这些患者伸出一双坚定有力的手,让他们也像正常人一样沐浴在阳光下。“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帮到更多的患者,真正唤起大家对口吃群体的关注和理解!”屈红队带领信康专业团队正在践行这份使命,他也将带着这份社会责任在这个行业继续奔跑。本文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