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个习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研究生导师,到底有多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读研期间,所有与你读研相关的事情,可能都需要经过你的导师同意。比如,你的研究生开题、中期考核、更换课题、要去实习、发表论文、毕业答辩等等,都需要导师的参与以及导师的签字确认。这还只是在学术研究上对你的影响,除此之外,导师可能还会在你的生活、心理等方面带来影响。有一位已经退学的研究生同学说:“短短两年的读研生活,让他从一个自信、乐观、开朗的人变成了一个严重怀疑自己,内心极度不自信的人,对他内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所以说,选择导师真的很重要,也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这件事,不要太过于随意,你如果很随意,那估计导师对你也就会很随意。下面,就针对研究生选择导师的一些注意事项,给大家3点建议,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快乐读研,快乐生活。1、选导师前,先想清楚两个问题在选择导师之前,建议大家先想清楚以下这两个问题。①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被动还是主动的人?喜欢被Push才能行动,还是喜欢自由自在,不喜欢被束缚?在行动上,你是一个主动的人还是被动的人?你的自制力怎么样?能不能主动管理好自己的事情。② 对于未来有什么设想?将来会不会考虑读博?对于未来,有什么设想,有什么规划,最重要的是将来要不要读博?针对以上这两种情况,我们选择的导师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会不一样。因为,这两个问题直接关系着你选择什么样的导师。2、选择的导师与自己的预期最好符合根据前面两个问题,我们在选择导师时最好选择跟自己预期一样的导师。比如,你是一个比较松散的人,需要有人Push你才能行动,那么,最好选择一个年轻又科研动力十足的导师。这些导师,多半还是硕导,只是个副教授,有升职称需要,同时,在学术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所以,这些导师可能会对自己的学生比较严格,要求也比较高,我们的时间可能会被发论文、做科研给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所以说,如果有同学对科研满怀热情,并且,抗压能力也不错,喜欢被Push,那么,选择这种类型的导师就挺好的。至少能学点东西。而有些同学,喜欢自由自在,对于学术研究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想“混”毕业拿证走人。那么,就不要选择以上这种类型的导师,你可以选择“佛系”一些的导师,俗称“放羊型”导师。什么优青、万人领军、长江学者、千人、杰青、院士、等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因为,这些导师已经属于“大牛”,在所研究的领域也是佼佼者,他们可能会很忙,谈项目、谈合作、经常出差见不到人,并且,带的学生又多。可能压根都顾不上指导学生,基本上都是靠学生自己在“野蛮生长”。所以,这就需要学生自己有很强的自制力,能够安排好自己的所有时间。不过,这类导师也有一定的好处,那就是影响力很大,项目、资源可能也会比较多,手下的学生不缺项目,这一点也是小导师无法比的。而如果有同学想读博,那么,在选择导师时最好选择一个“博士生导师”,这样可以直接转博,免去很多麻烦,导师也更愿意带。3、选择导师,人品好要排在第一位关于导师的人品到底有多重要,我想不用再或多强调了。看看最近两年不断传出的一些研究生“悲剧”事件就知道了。一个人品有问题的导师,不光会影响学生顺利毕业,可能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轻则让学生抑郁,重则让学生严重怀疑自己,然后给心理造成创伤乃至于走向极端。所以说,在选择导师时,我觉得应该将人品放在第一位,人品可能要比学术能力、行政级别重要得多。但是,人品又不容易被看出来,不像学术能力(看导师是一作的论文和科研经历),行政级别(看头衔,比如院长、系主任等等)那么容易看出来。所以,想要知道导师的人品,你可能需要动一些脑筋。下面教大家一些方法。① 向同课题组师兄师姐打听这是一个比较直接的方法,大家可以向他们问两个问题。导师会不会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以前的学生,都能不能顺利毕业?当然,这个方法可能不一定能够听到真话,所以还得需要自己判断。毕竟,在他们没有毕业之前,是与导师存在利益关系的,所以,也怕“得罪”导师。然后,可能会告诉你一些比较“模棱两可”的话,你就得聪明点,学会从话里听话。比如,他们可能会告诉你,“导师还行,就是要求比较严格了点”,那你最好别选。相反的是,如果能够从其他课题组的学生口中去了解你的导师,可能效果会更好。因为,同学们私下讨论都会说真话。比如,之前帮同学打听过一个导师,得到的反馈如下。② 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判断在决定选导师前,最好与导师接触一下,可以见面,也可以通一次电话。然后,根据自己的交流情况进行判断,看看导师是不是一个比较纯粹,有啥说啥的人,比如,对你的要求,你所面临的压力等等,都能提前讲出来。如果,导师说话有点不着调,一直都在给你“画大饼”,还超级热情,那你可能就需要留个心眼了。有些人,真的很善变,前后完全就是两副面孔。比如,某邮电大学宣称“快乐科研”的那位姓张的女导师。所以,大家不要被“骗了”,选择导师还是要擦亮眼睛。最后,在大家选择导师时,一定要尽早,不要等着学校分配,否则就会被动。以上,关于研究生选择导师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快乐读研,快乐生活。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
师生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讲述者:赵显 性别 :男国内某985高校工科专业硕士毕业生我当时是通过一个已经保研的同学联系的导师,我们都不了解他,见面后的第一印象还可以,感觉他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导师学术造诣还可以,但是因为本校大牛比较多,他就不那么突出了。入学后我们基本上是导师给选课,研一前半学期上课,然后进入教研室学习,基本上就是帮导师做项目、写论文等。一般的实验室是学生在一起,导师偶尔过来看一下,每周一次汇报。我们导师要求比较严,和互联网公司加班时间类似,早上9点工作,一天工作9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老师规定,一天中9:00-12:00,15:00-18:00,21:00-24:00,三个时间段必须在,一般夜里都会被导师留下来加班。导师是夜猫子,我一般走的时候到凌晨两三点,只有每周六晚上和每周日上午休息,偶尔还有加班。基本上休息不过来。最令人感到压抑的是,导师会一直在教研室盯着你,就像在工作时老板坐在你旁边监工一样。当然,我们导师这种情况算是比较极端的,更多的还是自己做项目,一周汇报一次。导师会让我们做两种项目,一种是研究所或者公司的项目,一种是国家的科学研究基金。第一种项目是有实物或者其他软件要交付,学生要不停地调试出差;第二种基金主要就是写论文和相关的一些实验,一直在教研室坐着不出门,不过论文有SCI或者EI的要求,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导师也是经常潜在研究室,他租住学校的宿舍,平时基本上是教研室-食堂-宿舍,基本不出校门。他对学生到岗的规定特别严。有一次十一假期, 我的姥姥去世了,当时没来得及和导师请假就回家奔丧了,在家待了五天,刚到学校就接到电话被骂了一顿,可是我当时还在假期啊,为了不耽误进度我八号就返校了。这件事之后,我就预感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可能会很苦。导师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是在教研室盯着,我和师兄弟在教研室基本是零交流,一言不发地盯着电脑,不是看论文就是编程序,环境特别压抑。导师对同学们的态度也很差,基本上就是讽刺加吵,平时没有交流。有一次,一名同学骑自行车被摩托车撞了,找导师请病假,他很不屑地对那个女孩说,为什么那个摩托车只撞你不撞别人?因为长期压抑,有两个学生因一些小矛盾和导师爆发冲突,相继离开了实验室。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教研室是一个导师独裁的空间,学生要去适应老师,我的一名本科同学因为项目延期,被迫留级半年,完全是导师决定的。我也只能平时和同学吐槽倾诉一下,但是交流也不多,因为教研室工作太忙,我回宿舍的时候别人都睡了,也想过退学或者换导师,但是所有人都劝我忍忍就毕业了,不要冲动。后来我忍不住,还是和导师爆发了冲突,当时就想干脆退学算了,之后和同学商量,找学院领导反映情况,领导说“你不是第一个离开这个导师的学生,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最终换了导师。我是近几年第一个成功换导师的,之后几年也有同学更换导师,然后学校反复和他谈话,听说这两年已经有所改观。导师对我的监督比较严格,学术上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现在回头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工作环境过于压抑,而不是工作强度大。我关注了最近几起高校事件,我觉得学生自杀并不是某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导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长期以往,个别人会有一些极端的选择。高校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地位不对等的关系。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姓名:喻玉性别:女 国内某高校医科专业硕士在读我2015年从外地考过来,导师是学院直接安排的,我事先对他一无所知。导师在我们这个领域很有名气,他确实有很强的学术能力。刚开始我觉得他挺好的,很喜欢他的课,会给他发微信讲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新鲜事儿,有什么问题也会去问他。他很有爱心,有的病人家庭条件特别差,他会主动减免费用、给病人捐款。过年回家时,他会给我们一些路费。入学第一个月,我的手机丢了。导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手机丢了,饭还是要吃的,就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800块钱。我推辞了好几次,他一直说没事没事,你就拿着吧。我当时觉得这属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丝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会发微信提醒导师注意身体,会使用喵、啦等语音词,或许是我没表达好,让导师产生了误会。有一次下课以后,导师把我叫去他办公室,询问了我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然后又给了我一个信封,我当即表示没干活不能要钱。导师说他喜欢我,愿意照顾我。我从小被家人疼爱,以为长辈对我的喜欢只是单纯地疼爱。况且导师都五十岁了,我怎么也没有往男女之间的喜欢那方面想。在我弯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他突然过来,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退了回去。导师以前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我以为这是他表达亲昵的方式,仍然没有多想。我和导师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12月份。一天,我因事去找导师,路上很冷,手快冻僵了。他说来我给你暖暖,我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他就直接握住了我的手。他力气很大,我没能把手抽出来。然后他又摸了摸我的头发,我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我以为这就结束了,他却说亲一下,我没有多想就低头把额头给了他。导师吻了一下额头,然后居然亲了我的嘴,连舌头都伸进来了一半,这也太恶心了吧!我马上推开他,大喊,老师这太过了!死一般地沉默。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直接傻掉了。我万万没有想到,作为一个旁人眼中事业有成、疼爱妻女的模范老公,居然会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舌吻。导师问是不是吓到我了,问有没有人喜欢我。他让我笑一笑,我僵硬地扯了一下嘴角,转身走了,没走两步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了。回去以后我给导师发了一条微信,说您今天的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范围,我是您的学生,请您以正常的师生关系对待我。然后我把导师曾经给过我的钱都转了过去。他表示自己很内疚,说不要钱,这不是交易。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自那以后,每次见他我都有所防备,如果单独见他,我就把手背在后面,站得离他很远。这段时间要修改毕业论文,需要经常去找他。你知道每次去我心里有多慌吗?我连门都不敢关,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当时我想的是,如果他继续侵犯我,我就跟他拼个鱼死网破,哪怕是退学,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怎么样。所幸他还没有坏透,那之后没有发生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了,平时拍拍肩膀我就忍了,毕业之后我赶紧滚蛋就好。他以前从来不骂我,从那以后就开始骂我了,我犯一点错,他就说你不要来上班了,你出去吧。还有一次,我男朋友来科室接我,被他看见了,回去以后他就给我发微信,说我很讨厌,不要我了,让我休学。刚开始我还打算读博,现在我靠自己已经找好了工作。即使以后工作一段时间再去读博,我也不会读跟他相关的专业,他在我们这个领域算是大咖,我不想和他再有任何接触,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评判学生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讲述者:李立 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理科专业博士在读当时考上硕士后,我刚开始进行本科的毕业设计,那天老师还没到办公室,我在研究生办公室等待,旁边的师兄师姐们跟我搭话,问我考研了吗?选好导师了吗?我稀里糊涂的啥都不知道,他们就推荐我选现在的导师,说他很年轻、比较容易沟通。第一次见到导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很有气场,说话也比较严肃,一开始讨论的问题就是专业,然后问我对于他的了解(网上有资料),还问有没有感兴趣的课题。我觉得他给学生的选择挺多的,给人感觉很开明,于是坚定地选他了。之前我没有想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大概就是带着做事学技能;现在觉得其实也差不多,导师指导做课题、提点需要注意的方向,额外也就是做项目跟偶尔跑下腿,没有其他多余的事。我的导师要求每周发报告,所以和他沟通是最少一周一次,内容都是课题方面的。有解决不了和需要确认的问题都直接找导师,他一般都在办公室。平时都是学术研究,需要合作的项目是找好了相关的学生,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然后去做。频率不好说,要是外面自己接的项目一般都是合作完成,抽空做,最后大家分成,国家项目就是当课题做,这些行政上都有分配。实际情况自己分配时间,时间最久的从早9点到晚11点,有些科研任务客观要求比较高也可能需要通宵。虽然自己的时间不够了会不舒服,但是为了实验和工作也可以接受,毕竟完成项目确实是需要时间和投入的。而且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跟老师解释。实验室的工作是比较累,但自己的课题做出成果也会很开心。工作的理由最主要还是想要毕业,当然也想学到东西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的导师还是不错,硕士毕业的时候论文抽到盲审,我担心论文写不完于是向他求助,老师熬夜到凌晨三点多帮我改论文。如果我延期其实还能帮老师至少多做半年的事,但是老师更希望我顺利毕业。他能给指导的都给了,不能的大概率会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让自己去摸索。有时候导师比较严格,每个微小的方面都要我们去深究其原因,工作量大的时候会觉得顾及不过来,我会觉得心理压力比较大。他也让我帮他做过私人事情,比如取过工厂的样品,然后转手就让我做相关分析了;还办过个人信息,用于参加会议等。有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常帮导师跑腿甚至做家务,这个情况看导师个人,如果双方平时沟通比较多,有这种信赖感,大体上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有,只是导师单方面要求的话,就很不合适了。我觉得师生之间相处首先大前提是双方都觉得OK,比如我的导师几乎只关心学生工作方面的事,学生也从导师这里学到了很多科研的思路。有的导师会与学生走得比较近,邀请学生一起吃饭,同时也互相分享各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挺好,主要就是要规避其他不健康的关系,比如处理涉及个人生活的私人问题或者是单方面的索取而另一方忍气吞声等。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相比遇见过的很多正常的导师,我觉得近段时间这些高校事件中导师自身思想行为不当是主要的原因,任何人有这种不好的特质都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人群担当导师这个职位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反差,从而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老师作为教育者的形象一直都被要求光明与正直,然而个人特质与其学历或者某方面的思想深度无关,人很复杂。我和同学有讨论过,按照现行的导师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密切,导师最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因此评判学生毕业相关问题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但权力过于集中就会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人提出过释放这些权力,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硕士毕业时,学院给的各种要求也挺让人喘不过气的,我的导师也感叹毕业怎么这么麻烦。所以事情还是要专业的来做,权力需要监管。师生之间的界限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讲述者:张晶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士在读我是自己选的导师。第一印象是老师很可爱又温柔,会很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讲话,也会很兴奋的讨论他钟爱的哲学,没有一点点的架子,很有耐心。我咨询过师哥师姐的建议,觉得老师的性格和自己更合拍,个人更加偏爱这种暖心型老师。之前在准备读研前读了许多导师写得书,他擅长用最简洁的文字阐释清楚复杂的理论,觉得更适合跨专业的自己。我觉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学业上传道授业解惑,生活上也会有关心和慰问。课程多的时候我和导师沟通比较频繁,特别是老师在学校时,都会和我们沟通一下最近的学习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开始实习后我由于经常不在学校,沟通频率降低,我和导师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微信。沟通的内容主要有最近的学习状况,论文准备,生活状态,实习进度。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师首先在学业上会花大量时间和学生讨论如何读书写论文,了解学生对学术生涯的整体规划并予以指导。硕士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帮学生找到好而且可行的题目,并逐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的导师会分阶段对我们看书论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并且耐心的传授自己读书教学的一些感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可能与导师研究方向有些偏差,老师也会在和自己沟通过题目可行性后宽容地鼓励自己去探索。他是一个很温柔善良的人,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非常认真的倾听你的问题给出反馈。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期末复习焦头烂额时,导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橙子,希望我们学习之余也要注意身体健康;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早起和跑步,他也会把他的生活理念传达给我们,在微信群里早起打卡,言传身教,每天看到老师的早安打卡都会觉得既温暖,又是自己的榜样。导师有什么困难,学生提出帮忙,分担自己能分担的工作,自然是皆大欢喜。作为学生,我觉得帮老师干活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我的导师一般不会让学生去分摊琐碎的杂事,连报账这些都身体力行,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好好读书。可能工科研究生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等,师生见面机会更多,除了学习工作之外,在生活上有些接触也是很正常的。但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边界,绝对不能把家里的琐事让学生去承担。我觉得老师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是正常的,任何事物都有量和适度的要求,中间的界限是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的。师生关系应当保持在正规的轨道上,尽量拒绝导师在学生职责之外的要求,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主奴式人身依附关系。导师没有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讲述者:郑淑性别 :女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导我在高校工作有17年了,当硕导有10年时间。我每年会带2名学生,是按学校统一的招生考试方式筛选的。学校研究生选择导师原则上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填表格申请导师,有三个志愿,原则上满足学生第一志愿,由研究生院统一调度。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是不愿意选择高分低能的学生。所谓导师,就是学生学术上的指导老师。这一角色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首要的,至于其他角色如生活顾问等则不是必要的。当然,这也不排除和反对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关心和爱护是要有度的。我带学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面授读书和研究方法;一是修改学生的论文。我对他们没有太高和太多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就够了。作为导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一回事,但师生关系还是纯粹一点好。我并不主张导师要当学生的生活顾问,更不希望老师扮演学生家长或保姆的角色。我之所以在生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是觉得通过这种生活上的关心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师生之间的严肃的“高级政治”关系,缓和其“官方”色彩。从客观上讲,正如家庭里面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学校里的师生之间是存在权力差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客观的权力关系会必然地产生老师对学生的剥削和压迫,因为师生之间的这种权力关系不同于政治权力关系,它是自然生成的,是隐性的,它隐秘得几乎让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感受不到。如果师生之间的权力差引发了灾难,那一定是老师有意地“滥用”权力了。我不会过于亲近学生,不会与学生称兄道弟,因为不希望师生关系发生变异。健康合理的师生关系就是——学问上,学生有求,导师必应。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近期媒体曝光了很多起高校中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我关注了。我觉得导致这些极端事件的根源不完全是制度上的,主要还是人性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修为和价值观。导师应只有学术指导上的职责,没有判定学生学术水平和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如果导师有坏心思学生容易成为牺牲品讲述者:孙彬 性别 :男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博导我在2016年招了三个学生,平均每年招收两个,现在手下就是五个研究生。我会不定时和他们见面,一般都是指导学术论文。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做一篇论文,需要看大量英文文献,国外的文献确实在我们专业方面做得比较好。做一篇论文下来实际上也是一个学术的指导。他们要看书,我就让他们用我的课题经费订,因为他们的生活费本来就不多,想买什么书就用我的课题经费买,到我这里报销就行了。平时,我和学生很少聚餐,一般一个学期一次,我不会单独和任何学生吃饭。私生活方面的话,硕士生我一般没有怎么管,博士生的话有两个一年级的女生都已经成家了,她们一般时间抓得紧,大事会主动告诉我,比如要生孩子了,小事的话我就没怎么管了。我觉得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学术研究之外,我唯一让学生做的事情就是报账。报账是很麻烦的,所以每年我是指定一个博士生,但也不会只让一个博士生做,会有分工,不然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太大。国内的导师制是搬国外的,学生跟老师做实验,称老师为老板。但中国的导师制还有他的独特性,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学生对老师会更加尊重,服从,这样会加深导师的这种权力。如果导师有坏心思,那么学生确实容易成为牺牲品。各个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规范导师的行为。比如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如果导师觉得学生的论文不行,那还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如果他们都觉得可以,导师觉得不行那肯定也没办法。此外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申诉投诉的机制,让他们能够向学院、学校直接反映。尽管学校有申请换导师的政策,但是学生很怕老师的话,就不敢提出这个要求。比如我们学院就有一个教授,15年六个博士生联名告到了党委书记那里,最后他们是换了导师。那是学生比较多,但是单个人的话,我觉得学生就不敢。 高校师生之间当然是以学术为主,其他个人的事不要去掺和。过于公私不分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我觉得应该有一种明确的政策,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让学生到自己家里去,以前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需要到老师家里去。但现在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什么事就在办公室去谈,没必要公私夹在一起。我在美国做过教授,知道(和学生谈话)老师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着的。说事情我也一般倾向在微信群里说,可以让其他同学都知道。因为是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学习。2018年1月19日,我提出了《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国内高校性骚扰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受害的学生整个人生都是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下,女生遇到这种事可能不会说出来,但如果有老师站出来支持学生的话,实际上对于性骚扰者是一种极大的威慑。国外对性骚扰的界定很清晰,比如你经常约一个女学生出去喝酒,就已经属于性骚扰的范畴了,我在国外读书和工作时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培训,而在国内,目前这块并没有培训,还存在制度性的空白。国内很多老师也都不知道性骚扰是什么,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大家警醒,知道性骚扰的范畴是什么。来源:大木虫综合整理
若想不被现实所“打败”,无疑高学历是最好的途径。很多本科生面对就业压力,都会想要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从而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但考研成功上岸并非易事,有些处于工作中的考生也会有提升学历的想法。但二者考研难度相差不是一星半点,研究生导师说出大四考研和工作考研的差距,区别很现实。大四考研VS工作考研,两者相差不是一星半点,区别很现实大四考研精力充沛,工作考研精力分散考研成功上岸难度大,很多考生在大学期间,即便做足了准备,最终也难以上岸。因此大学生考研,需要付出足够多的精力去学习。在学习时间方面大四学生会更具优势些,能学习更多的考研知识。但工作后再参加考研的考生,他们不仅要面对考研压力,同时还要面对工作压力,可能只有晚上下班的时间去用来学习,所以工作后的考研参加考研,成功上岸非常艰难。大四考研经济压力大,工作考研会积蓄支撑考研也是非常耗费“金钱”的事情,不仅要支撑生活,还要找一个比较不错的补课机构。如果是大四学生考研的话,那么这部分的花销就只能由父母来承担,从而增加很大的经济压力。但工作后考研却有所不同,他们有了一定的积蓄,虽说并不是很多,但维持正常生活基本是可以的。而且所存下来的积蓄,也能负担得起考研费用。大四考研缺乏锻炼,工作后能力较强大四学生在面对任何事情时,都会有学习的思想,甚至只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能力方面也会缺少一些锻炼。而工作后的考研,他们已经接受过了社会的“毒打”,各方面能力都会有所提升。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用很多的经验,特别是总结能力、沟通能力,这些都是作为研究生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大四考研经验少,工作后经验更多多数研究生都会面对一定的实验,但大学学生在面对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一般都没有什么经验,都需要导师进行指导和帮助。但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接触过这一方面,对某个专业有独特的见解。因此研究生导师可能会更愿意招收已经就业的考生,能为导师节省一些时间和精力。考研上岸难度大,每年报考人数却不减反增弥补遗憾,圆名校梦由于高考的失利,有些考生无奈只能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城市、大学,甚至有些连专业都不是自己喜欢的。所以对他们来说,考研或许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尤其是想要考进名校的学生,虽说重新参加高考已经不太现实,但却可以通过考研来获得实现自己的名校梦,只要有坚定的信念,那么考研必定是不可缺失的一次机会。提升学历,有更多选择考研对年龄的限制并不高,部分地区即便考生年龄超过40也能参加。很多人因为学历低,因此错失了很多机会,无法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但如果参加考研,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学历,还能在就业中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况且研究生学历在工作中所获得的的薪资待遇方面也非常高,想要在大城市立足,高学历是根本!改变现状,寻求更好的人生机遇名校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会有很大区别,而对位于三四线城市的学生而言,很多在毕业后都会变得比较迷茫,大学生活基本都在荒度时光。虽会有人觉得:一个懒惰迷茫的人,即便考研也不能改变他们的本质。但考研仿佛就像他们的跳板,只有成功登“路”,变得改变自己的读书环境和现状。个人观点历年来,考研人数都在呈现上升趋势,虽说每个学生考研的目的都不同,但最终都想要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我国的发展离不开众多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支撑,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无论哪一个领域,都会缺少人才。随着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想要在社会立足,就需要在大学期间学习更多的东西来丰富自己。当然,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扎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校这个大平台来提升自身能力。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不可否认的现状。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这个时间和精力,那么便可以通过考研来获得高层次的学历。从目前激烈的职场竞争来看,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还是非常高的,它不但可以让你进入所向往的企业,更能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和规划,薪资收入也会非常可观。#考研#本期话题:你觉得大四考研VS工作后考研,哪个难度更大?
俗话说的好,导师选得好,读研无烦恼,在选择导师之前,每年考研的时候,很多同学初试没什么问题,复试的问题也不大,难就难在不知道应该选什么样的导师,本文,小编在选导师的问题上给大家几点建议,首先建议大家在选导师前,要先考虑这几个问题,你要仔细想清楚你读研的目标是什么,研究生毕业之后你的打算是什么,读研期间,你是想轻松一点,还是想苦一点,读研期间是想混个文凭还是在学术上有所成就。为什么有这些问题呢?因为到了研究生阶段,每个人的目标不同,有的人把读研认为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有的人只认为是一个过程,所以你要带着这些问题找最适合自己的导师,小编把导师大致分为四类:大牛型、实力型、奋进型、和散养型。第一类导师,大牛型导师在刚进入研究生阶段选导师的时候,我们多半是通过网络上的介绍来了解导师,进入目标院校找到导师简介,我们会看到有些导师的后面带着一些头衔,能够拥有头衔的,基本上就是小编所说的大牛导师,这类导师985和211的学生最多,这类导师除了每天忙科研工作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跑各种项目,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成果转换、社会交往等等工作,用三个字来形容就是这里导师“不差钱”。这类导师最大的好处,无论是你以后读博还是找工作,只要说出导师的名字,别人都会高看你一眼,毕竟师出名门,如果你要找这种类型的导师,首先你要想清楚一点,你自己有没有较强的自制力和自学能力,这类导师经费充足,你的外围科研环境是没有问题的,需要考虑的就是你的内驱力和你的个人能力,包括你以后从事理论研究的科研决心,可以说你的发展几乎是靠自己野蛮成长,所以个人的建议是,如果你以后想继续攻读博士,这类导师是首选,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想法再看看下面这几类导师有没有适合你的。第二类导师,实力型导师这类导师,除了在学术上有些研究以外,更多的精力是放在了自己开公司、接项目、挣钱上面。科研项目,通常把它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叫纵向项目,第二类,叫横向项目,这两个项目具体的什么意思,大家自行查询一下,这里我就不多说了,这类导师跟企业和地方联系的比较多,有的也更希望把自己的技术能够市场化、成果化,赚到更多的钱。他们经常会跟企业去谈合作,参加的会议也不是那种纯学术性的会议,这些老师特别善于交际,在各种场合各种圈子都混得很开。如果你选择这样的导师的话,除了能够学到很多实用方面的技术以外,还能够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所以他们往往也被学生称为老板,他们会安排学生搞定很多自己项目上的事情,比如说他们会安排你去做一个市场调查,写一个结题报告,做一个评估分析,在这样的团队读研,你的打工性质要强一些,你的学生性质的相比要略微淡一些。对于这类导师,小编的建议是,如果你以后不想读博士,只是想找一份好的工作,是非常适合你的,差不多就相当于你选到这样的导师,你的工作基本上就搞定了,因为你在读研期间已经跟着导师接触了很多项目,甚至有的学生,毕业之后就去了跟导师有合作关系的企业里面去工作,还被企业当作储备干部来培养,如果你的本科学校出身不是很好,你读的研究生选择又是专硕,这样的实力派导师非常适合你。第三类导师,奋进型导师通过网上的简介,我们可以看出,这类导师的年龄都不是很大,通常在30到40岁之间,职称多以副教授为主,年轻的有的是讲师也有少量的教授,在这个年龄段,如果能够评上教授的你就要特别的关注一下,因为能够评上教授的都是这类导师中的佼佼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正处于事业发展的上升期,跟着这样的导师,你就像是坐上了高铁一样,为了发表一些高水平的影响因子大的论文,他们会更加细致的来指导自己的学生做实验、发论文,对科研上的指导也是非常的认真和细致,因为你的论文都会挂有他的名字,也是他评职称拿项目最有利的一个条件,如果你能找到这类导师中相对杰出,而且人品也不错的老师,那么恭喜你,你读研期间的成果应该是非常丰硕的,有了这些成果,我在读研期间去拿各种荣誉,评各种奖学金,基本上就是手到擒来了,当这位导师以后成长为大牛,你就成为他门下弟子中的师哥师姐级的人物了,也会有很多资源。综上,选择这类导师的同学,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希望有人能够手把手地教你各种东西,带你去发文章拿各种奖学金,这是你最好的选择。第四类导师,散养型导师散养型导师,我们可以通过导师的简介去看这类导师,有的是教授,有的是副教授,基本上年龄都比较大,快接近退休的年龄,有的是已经评上了职称,也没有什么追求了,有的是因为评职称无望,心灰意冷,基本上对发文章没有什么欲望,或者说他们更注重于教学工作,而不是科研成果,这类导师怎么去看呢?你去看他的简介,近几年有没有组织过什么样的项目,或者搜索他近几年有没有发表什么高水平的文章,当然这类导师,有可能他年轻的时候非常的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和事业进入了一个平稳期,或者因为身体的各种原因,不像我们前面所讲的三类导师一样那么拼了。总而言之,散养型导师,他自己不需要发什么论文,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管自己的研究生,基本上是让学生自由发展,优点是读研期间,你想干嘛就干嘛,只要能够达到毕业要求就行,缺点是有很多问题,你需要自己去琢磨,对自制力不强的同学来说,有可能读研三年就这样混过去了,学不到什么东西,在科研成果上也很难有很大的建树。这里小编把导师大致分为这四类也不是绝对的,还有很多混合型的导师,讲这些,只是给大家选择导师进行一些参考,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大致了解导师,但是选导师除了这些,还有导师的性格和人品等很多因素,这些需要你通过其他的渠道去进一步了解最适合自己的导师。
来源 | 大木虫综合整理编辑 | 学术君师生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讲述者:赵显 性别 :男国内某985高校工科专业硕士毕业生我当时是通过一个已经保研的同学联系的导师,我们都不了解他,见面后的第一印象还可以,感觉他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导师学术造诣还可以,但是因为本校大牛比较多,他就不那么突出了。入学后我们基本上是导师给选课,研一前半学期上课,然后进入教研室学习,基本上就是帮导师做项目、写论文等。一般的实验室是学生在一起,导师偶尔过来看一下,每周一次汇报。我们导师要求比较严,和互联网公司加班时间类似,早上9点工作,一天工作9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老师规定,一天中9:00-12:00,15:00-18:00,21:00-24:00,三个时间段必须在,一般夜里都会被导师留下来加班。导师是夜猫子,我一般走的时候到凌晨两三点,只有每周六晚上和每周日上午休息,偶尔还有加班。基本上休息不过来。最令人感到压抑的是,导师会一直在教研室盯着你,就像在工作时老板坐在你旁边监工一样。当然,我们导师这种情况算是比较极端的,更多的还是自己做项目,一周汇报一次。导师会让我们做两种项目,一种是研究所或者公司的项目,一种是国家的科学研究基金。第一种项目是有实物或者其他软件要交付,学生要不停地调试出差;第二种基金主要就是写论文和相关的一些实验,一直在教研室坐着不出门,不过论文有SCI或者EI的要求,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导师也是经常潜在研究室,他租住学校的宿舍,平时基本上是教研室-食堂-宿舍,基本不出校门。他对学生到岗的规定特别严。有一次十一假期, 我的姥姥去世了,当时没来得及和导师请假就回家奔丧了,在家待了五天,刚到学校就接到电话被骂了一顿,可是我当时还在假期啊,为了不耽误进度我八号就返校了。这件事之后,我就预感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可能会很苦。导师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是在教研室盯着,我和师兄弟在教研室基本是零交流,一言不发地盯着电脑,不是看论文就是编程序,环境特别压抑。导师对同学们的态度也很差,基本上就是讽刺加吵,平时没有交流。有一次,一名同学骑自行车被摩托车撞了,找导师请病假,他很不屑地对那个女孩说,为什么那个摩托车只撞你不撞别人?因为长期压抑,有两个学生因一些小矛盾和导师爆发冲突,相继离开了实验室。图源:unsplash文图无关教研室是一个导师独裁的空间,学生要去适应老师,我的一名本科同学因为项目延期,被迫留级半年,完全是导师决定的。我也只能平时和同学吐槽倾诉一下,但是交流也不多,因为教研室工作太忙,我回宿舍的时候别人都睡了,也想过退学或者换导师,但是所有人都劝我忍忍就毕业了,不要冲动。后来我忍不住,还是和导师爆发了冲突,当时就想干脆退学算了,之后和同学商量,找学院领导反映情况,领导说“你不是第一个离开这个导师的学生,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最终换了导师。我是近几年第一个成功换导师的,之后几年也有同学更换导师,然后学校反复和他谈话,听说这两年已经有所改观。导师对我的监督比较严格,学术上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现在回头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工作环境过于压抑,而不是工作强度大。我关注了最近几起高校事件,我觉得学生自杀并不是某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导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长期以往,个别人会有一些极端的选择。高校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地位不对等的关系。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姓名:喻玉性别:女 国内某高校医科专业硕士在读我2015年从外地考过来,导师是学院直接安排的,我事先对他一无所知。导师在我们这个领域很有名气,他确实有很强的学术能力。刚开始我觉得他挺好的,很喜欢他的课,会给他发微信讲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新鲜事儿,有什么问题也会去问他。他很有爱心,有的病人家庭条件特别差,他会主动减免费用、给病人捐款。过年回家时,他会给我们一些路费。入学第一个月,我的手机丢了。导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手机丢了,饭还是要吃的,就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800块钱。我推辞了好几次,他一直说没事没事,你就拿着吧。我当时觉得这属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丝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会发微信提醒导师注意身体,会使用喵、啦等语音词,或许是我没表达好,让导师产生了误会。有一次下课以后,导师把我叫去他办公室,询问了我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然后又给了我一个信封,我当即表示没干活不能要钱。导师说他喜欢我,愿意照顾我。我从小被家人疼爱,以为长辈对我的喜欢只是单纯地疼爱。况且导师都五十岁了,我怎么也没有往男女之间的喜欢那方面想。在我弯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他突然过来,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退了回去。导师以前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我以为这是他表达亲昵的方式,仍然没有多想。我和导师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12月份。一天,我因事去找导师,路上很冷,手快冻僵了。他说来我给你暖暖,我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他就直接握住了我的手。他力气很大,我没能把手抽出来。然后他又摸了摸我的头发,我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我以为这就结束了,他却说亲一下,我没有多想就低头把额头给了他。导师吻了一下额头,然后居然亲了我的嘴,连舌头都伸进来了一半,这也太恶心了吧!我马上推开他,大喊,老师这太过了!死一般地沉默。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直接傻掉了。我万万没有想到,作为一个旁人眼中事业有成、疼爱妻女的模范老公,居然会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舌吻。导师问是不是吓到我了,问有没有人喜欢我。他让我笑一笑,我僵硬地扯了一下嘴角,转身走了,没走两步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了。回去以后我给导师发了一条微信,说您今天的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范围,我是您的学生,请您以正常的师生关系对待我。然后我把导师曾经给过我的钱都转了过去。他表示自己很内疚,说不要钱,这不是交易。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自那以后,每次见他我都有所防备,如果单独见他,我就把手背在后面,站得离他很远。这段时间要修改毕业论文,需要经常去找他。你知道每次去我心里有多慌吗?我连门都不敢关,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当时我想的是,如果他继续侵犯我,我就跟他拼个鱼死网破,哪怕是退学,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怎么样。所幸他还没有坏透,那之后没有发生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了,平时拍拍肩膀我就忍了,毕业之后我赶紧滚蛋就好。他以前从来不骂我,从那以后就开始骂我了,我犯一点错,他就说你不要来上班了,你出去吧。还有一次,我男朋友来科室接我,被他看见了,回去以后他就给我发微信,说我很讨厌,不要我了,让我休学。刚开始我还打算读博,现在我靠自己已经找好了工作。即使以后工作一段时间再去读博,我也不会读跟他相关的专业,他在我们这个领域算是大咖,我不想和他再有任何接触,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评判学生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讲述者:李立 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理科专业博士在读当时考上硕士后,我刚开始进行本科的毕业设计,那天老师还没到办公室,我在研究生办公室等待,旁边的师兄师姐们跟我搭话,问我考研了吗?选好导师了吗?我稀里糊涂的啥都不知道,他们就推荐我选现在的导师,说他很年轻、比较容易沟通。第一次见到导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很有气场,说话也比较严肃,一开始讨论的问题就是专业,然后问我对于他的了解(网上有资料),还问有没有感兴趣的课题。我觉得他给学生的选择挺多的,给人感觉很开明,于是坚定地选他了。之前我没有想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大概就是带着做事学技能;现在觉得其实也差不多,导师指导做课题、提点需要注意的方向,额外也就是做项目跟偶尔跑下腿,没有其他多余的事。我的导师要求每周发报告,所以和他沟通是最少一周一次,内容都是课题方面的。有解决不了和需要确认的问题都直接找导师,他一般都在办公室。平时都是学术研究,需要合作的项目是找好了相关的学生,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然后去做。频率不好说,要是外面自己接的项目一般都是合作完成,抽空做,最后大家分成,国家项目就是当课题做,这些行政上都有分配。实际情况自己分配时间,时间最久的从早9点到晚11点,有些科研任务客观要求比较高也可能需要通宵。虽然自己的时间不够了会不舒服,但是为了实验和工作也可以接受,毕竟完成项目确实是需要时间和投入的。而且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跟老师解释。实验室的工作是比较累,但自己的课题做出成果也会很开心。工作的理由最主要还是想要毕业,当然也想学到东西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的导师还是不错,硕士毕业的时候论文抽到盲审,我担心论文写不完于是向他求助,老师熬夜到凌晨三点多帮我改论文。如果我延期其实还能帮老师至少多做半年的事,但是老师更希望我顺利毕业。他能给指导的都给了,不能的大概率会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让自己去摸索。有时候导师比较严格,每个微小的方面都要我们去深究其原因,工作量大的时候会觉得顾及不过来,我会觉得心理压力比较大。他也让我帮他做过私人事情,比如取过工厂的样品,然后转手就让我做相关分析了;还办过个人信息,用于参加会议等。有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常帮导师跑腿甚至做家务,这个情况看导师个人,如果双方平时沟通比较多,有这种信赖感,大体上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有,只是导师单方面要求的话,就很不合适了。我觉得师生之间相处首先大前提是双方都觉得OK,比如我的导师几乎只关心学生工作方面的事,学生也从导师这里学到了很多科研的思路。有的导师会与学生走得比较近,邀请学生一起吃饭,同时也互相分享各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挺好,主要就是要规避其他不健康的关系,比如处理涉及个人生活的私人问题或者是单方面的索取而另一方忍气吞声等。图源:unsplash文图无关相比遇见过的很多正常的导师,我觉得近段时间这些高校事件中导师自身思想行为不当是主要的原因,任何人有这种不好的特质都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人群担当导师这个职位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反差,从而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老师作为教育者的形象一直都被要求光明与正直,然而个人特质与其学历或者某方面的思想深度无关,人很复杂。我和同学有讨论过,按照现行的导师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密切,导师最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因此评判学生毕业相关问题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但权力过于集中就会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人提出过释放这些权力,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硕士毕业时,学院给的各种要求也挺让人喘不过气的,我的导师也感叹毕业怎么这么麻烦。所以事情还是要专业的来做,权力需要监管。师生之间的界限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讲述者:张晶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士在读我是自己选的导师。第一印象是老师很可爱又温柔,会很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讲话,也会很兴奋的讨论他钟爱的哲学,没有一点点的架子,很有耐心。我咨询过师哥师姐的建议,觉得老师的性格和自己更合拍,个人更加偏爱这种暖心型老师。之前在准备读研前读了许多导师写得书,他擅长用最简洁的文字阐释清楚复杂的理论,觉得更适合跨专业的自己。我觉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学业上传道授业解惑,生活上也会有关心和慰问。课程多的时候我和导师沟通比较频繁,特别是老师在学校时,都会和我们沟通一下最近的学习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开始实习后我由于经常不在学校,沟通频率降低,我和导师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微信。沟通的内容主要有最近的学习状况,论文准备,生活状态,实习进度。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师首先在学业上会花大量时间和学生讨论如何读书写论文,了解学生对学术生涯的整体规划并予以指导。硕士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帮学生找到好而且可行的题目,并逐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的导师会分阶段对我们看书论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并且耐心的传授自己读书教学的一些感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可能与导师研究方向有些偏差,老师也会在和自己沟通过题目可行性后宽容地鼓励自己去探索。他是一个很温柔善良的人,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非常认真的倾听你的问题给出反馈。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期末复习焦头烂额时,导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橙子,希望我们学习之余也要注意身体健康;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早起和跑步,他也会把他的生活理念传达给我们,在微信群里早起打卡,言传身教,每天看到老师的早安打卡都会觉得既温暖,又是自己的榜样。导师有什么困难,学生提出帮忙,分担自己能分担的工作,自然是皆大欢喜。作为学生,我觉得帮老师干活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我的导师一般不会让学生去分摊琐碎的杂事,连报账这些都身体力行,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好好读书。可能工科研究生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等,师生见面机会更多,除了学习工作之外,在生活上有些接触也是很正常的。但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边界,绝对不能把家里的琐事让学生去承担。我觉得老师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是正常的,任何事物都有量和适度的要求,中间的界限是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的。师生关系应当保持在正规的轨道上,尽量拒绝导师在学生职责之外的要求,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主奴式人身依附关系。导师没有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讲述者:郑淑性别 :女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导我在高校工作有17年了,当硕导有10年时间。我每年会带2名学生,是按学校统一的招生考试方式筛选的。学校研究生选择导师原则上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填表格申请导师,有三个志愿,原则上满足学生第一志愿,由研究生院统一调度。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是不愿意选择高分低能的学生。所谓导师,就是学生学术上的指导老师。这一角色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首要的,至于其他角色如生活顾问等则不是必要的。当然,这也不排除和反对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关心和爱护是要有度的。我带学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面授读书和研究方法;一是修改学生的论文。我对他们没有太高和太多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就够了。作为导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一回事,但师生关系还是纯粹一点好。我并不主张导师要当学生的生活顾问,更不希望老师扮演学生家长或保姆的角色。我之所以在生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是觉得通过这种生活上的关心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师生之间的严肃的“高级政治”关系,缓和其“官方”色彩。从客观上讲,正如家庭里面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学校里的师生之间是存在权力差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客观的权力关系会必然地产生老师对学生的剥削和压迫,因为师生之间的这种权力关系不同于政治权力关系,它是自然生成的,是隐性的,它隐秘得几乎让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感受不到。如果师生之间的权力差引发了灾难,那一定是老师有意地“滥用”权力了。我不会过于亲近学生,不会与学生称兄道弟,因为不希望师生关系发生变异。健康合理的师生关系就是——学问上,学生有求,导师必应。图源:unsplash文图无关近期媒体曝光了很多起高校中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我关注了。我觉得导致这些极端事件的根源不完全是制度上的,主要还是人性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修为和价值观。导师应只有学术指导上的职责,没有判定学生学术水平和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如果导师有坏心思学生容易成为牺牲品讲述者:孙彬 性别 :男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博导我在2016年招了三个学生,平均每年招收两个,现在手下就是五个研究生。我会不定时和他们见面,一般都是指导学术论文。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做一篇论文,需要看大量英文文献,国外的文献确实在我们专业方面做得比较好。做一篇论文下来实际上也是一个学术的指导。他们要看书,我就让他们用我的课题经费订,因为他们的生活费本来就不多,想买什么书就用我的课题经费买,到我这里报销就行了。平时,我和学生很少聚餐,一般一个学期一次,我不会单独和任何学生吃饭。私生活方面的话,硕士生我一般没有怎么管,博士生的话有两个一年级的女生都已经成家了,她们一般时间抓得紧,大事会主动告诉我,比如要生孩子了,小事的话我就没怎么管了。我觉得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学术研究之外,我唯一让学生做的事情就是报账。报账是很麻烦的,所以每年我是指定一个博士生,但也不会只让一个博士生做,会有分工,不然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太大。国内的导师制是搬国外的,学生跟老师做实验,称老师为老板。但中国的导师制还有他的独特性,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学生对老师会更加尊重,服从,这样会加深导师的这种权力。如果导师有坏心思,那么学生确实容易成为牺牲品。各个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规范导师的行为。比如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如果导师觉得学生的论文不行,那还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如果他们都觉得可以,导师觉得不行那肯定也没办法。此外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申诉投诉的机制,让他们能够向学院、学校直接反映。尽管学校有申请换导师的政策,但是学生很怕老师的话,就不敢提出这个要求。比如我们学院就有一个教授,15年六个博士生联名告到了党委书记那里,最后他们是换了导师。那是学生比较多,但是单个人的话,我觉得学生就不敢。 高校师生之间当然是以学术为主,其他个人的事不要去掺和。过于公私不分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图源:unsplash文图无关我觉得应该有一种明确的政策,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让学生到自己家里去,以前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需要到老师家里去。但现在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什么事就在办公室去谈,没必要公私夹在一起。我在美国做过教授,知道(和学生谈话)老师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着的。说事情我也一般倾向在微信群里说,可以让其他同学都知道。因为是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学习。2018年1月19日,我提出了《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国内高校性骚扰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受害的学生整个人生都是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下,女生遇到这种事可能不会说出来,但如果有老师站出来支持学生的话,实际上对于性骚扰者是一种极大的威慑。国外对性骚扰的界定很清晰,比如你经常约一个女学生出去喝酒,就已经属于性骚扰的范畴了,我在国外读书和工作时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培训,而在国内,目前这块并没有培训,还存在制度性的空白。国内很多老师也都不知道性骚扰是什么,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大家警醒,知道性骚扰的范畴是什么。本文来源:大木虫综合整理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提及考研,很多人说一个字“难”,考研要经历很多磨难,再加上考试人很多,不是谁都能成功上岸。想要在考研路上有所成就,一定要拿出好成绩,现阶段本科学历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考研依然是提升学历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很多人都是因为学历问题,被自己想进的单位拒绝了,只是因为学历不够,考研是目前本科生面临的很重要的问题,越来越多大学生都被就业所困扰着,用人单位需要求职者拥有高学历,至少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学生不断提升学历,随着大学生人数不断递增,考研人数同样在递增,考研是每个学生面临的很重要的决定,它不仅关乎着未来,还关乎着你以后的生活。很多学生心里面都有这样的疑问,到底自己是在大四考研,还是步入社会后再考研?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区别?听一下导师的看法,你可能会恍然大悟。大四考研和工作考研,两者之间有啥区别?研究生导师:区别很大念大学时想法比较简单,外界干扰很少,上班身边琐碎事太多上大学时,考研想法很简单,没有被外界事物干扰,只需要用心学习便可以,很多人在大四期间好好努力,考上了心仪研究生,把自己所有心思全部放在学习上,一鼓作气考上研究生很有希望。上班后身边有很多琐碎的事情,一旦走入了工作岗位,有大量事情等着我们做,所有精力都会放在工作当中,让自己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好好学习,考生想要实现考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一定要确定好,自己在学校期间考研更容易,还是上班考研更容易,为自己做好规划。大学时期经验比较匮乏,上班后对自己专业会有更深的看法大学期间没有社会经验,对自己专业停留在所学理论知识上,没有任何实践。上班后可能会对专业有更深入的认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研究生导师可能更倾向于有一点社会经验的学生,有这样的经历会让导师少花费一点时间。当然你上班所从事的行业,最好和自己所学专业相匹配,不然你考研没有多大优势。大四考研要考虑经济问题,上班考研是建立有积蓄基础上大学考研肯定要考虑一件事情便是经济问题,上班时有了一定积蓄,考研的时候不用担心学费问题,虽然考研费用不高,但读研究生费用还比较高,比大学花费的钱还要多。有些家庭需要考虑一下读研的费用,读研的费用确实比较高,不是谁都能够承受得起,建议大家最好还是考虑清楚再做决定。上班后考研比上学考研,具有的心理素质、专业能力更强上班后人的心态发生变化,考研时想的不一样,工作后的人会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专业能力会越来越强,相信凭借着优秀的表现能力,只要在岗位上多付出,肯定可以有不错的好成绩。想要顺利实现考研梦,需要做出哪些努力?第一点:有自己学习的方向,知道努力的目的想要实现考研,并不是说是没有途径、没有方法,我们要知道学习知识便是从考研本质入手,知道我们努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考研时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我们要好好学习,争取拿下好成绩。第二点:有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给导师留下好的印象每个人都在学习,应该有自己的态度,要给导师留下好印象,只有我们在考研期间拿出自己的态度给导师留下了好印象,才能获得导师的认可。第三点: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明白自己考研有何优势每个人在考研中都应该有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白自己考研到底有什么优势,一旦决定好了,则需要应该好好努力,考研路上,可能会经历很多的事情,只有努力做到最优秀,才可以实现梦想。考研失败了,还需要继续考研吗?看自己分数做决定有的人可能说自己考研失败了,还需要继续考研吗?其实还是和自己分数有关系,如果分数比较接近合格线还可以努力下,通过努力提高分数还是有希望的,如果分数差的特别远就选择放弃吧,即便是再努力都可能距离合格线比较远。每个人在考研前都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分数是大家很值得关注的事情,如果对自己考的学校不是那么在乎,可以好好根据自己分数匹配一所合适的学校,这样有考上研究生的机会,不是说谁都想去上211和985大学的研究生。看自己是否依然有想法考研考研失败了,不妨考虑一下自己有没有想法继续考研,考研路上要经历很多事,会浪费很多时间,有的人觉得用这段时间好好提升自己的能力,争取拿下一个好岗位是不错的。每个人看待事情方向和目标不一样,到底要不要考研还是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做决定,相信通过努力考研依然可以实现。结语:我们经常说考研的人是孤独的,要保证自己的成绩是优秀的,除此之外还也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既然已经决定了考研,请拿出自己的实力好好努力,考研更重要的考验是学生的意志力而非其他。今日话题:大家觉得大学考研好,还是工作后考研好?
如果在读研期间,你会怎样对待自己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呢?你认为研究生同学们和导师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呢?你认为导师对自己的影响是不是很大了?能够解释这些问题的同学们,应该都已经成为了一名研究生或者是一名博士生了,在和老师相处的数年之间,有哪些事情是自己的记忆尤深的?我想大部分同学们和自己导师都保持着融洽的关系。曾经在某个新闻上看到了这样的一则消息,那就是在自己发表期刊论文的时候要不要带自己的导师的名字呢?众所周知研究生期间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也为了达到自己的毕业条件,很多同学都会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自己的学业水平进行发表高级别的期刊,这些期待不仅对自己的作用很大,对学校也有很大的好处,能够发表国际期刊的同学们肯定是非常优秀的,所以这个问题也就来了。连续几年来,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研究生导师对自己研究生同学很不好的一种现象的新闻,今天有同学发几十页文章来控诉导师的桌面行为,所以也就导致了现在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很受同学们和各界的关注,那么究竟怎样处理自己和研究生导师之间的关系呢?我想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方式,也有不同的方法,但希望同学们都要遵循这样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守好自己作为一名学生的本分。其实同学们不要太于纠结这个问题,当然在我们上研究生期间导师对我们的帮助,那是不用质疑的,因为只有一个很好的导师才会引领我们一个很好的方向,并且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导师一直起着灯塔和领头羊的作用,这样的导师即使没有明确的要求,我们加上他名字,我们也要主动的进行和老师进行商量,并把导师作为自己的第二作者。其实我们以前看到的比较紧张的关系,只是属于个例而已,其实我们国家大部分的导师对学生还是非常友好的,因为学长也在切身的经历着这种友好的氛围,所以才会主动的写这样的文章来分享自己的心得。各位正在上研究生和博士的同学们,你们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在读研期间,导师虐待压榨学生,该怎么办?这是一位网友的留言。当时我跟他是这样回答,我说,能忍就忍,不能忍,再换。后来他又跟我留言说,学院不给换导师。这个事情很纠结,那么本文就谈到了在读研期间学生能不能换导师。关于这个问题,网上有很多答案,我也看了一下,作为研究生同学在读研的时候真有可能碰到一个导师对自己不太好,萌发了想换导师念头。但是,研究生去换导师,好像有一点点感觉叫欺师灭祖也好,叫踩红线也好,总是很难的事情,那么问题是我们研究生想换导师,到底有什么依据,参照哪一个法条呢?那么法条来了,在2020年的11月份,教育部发了一个文件,名字叫做【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大家把这个文件的名字记清楚,可以上网去查,教育部的网站也有这条文件。在这条文件里面就规定了研究生导师的行为八个准则,写得非常清楚,基本上就涵盖了方方面面。这个指导意见下发了之后,有很多大学。就已经修改了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的相关文件。以前我们研究生在换导师的时候,主要是因为可能导师调离或者病退,或者说不愿意带了,或者其他的原因,就把学生给了其他的导师去带。除了这些原因,如果是因为导师和学生之间其他的问题,比如说关系实在是处理不好,比如说导师压榨学生,多半学生是敢怒不敢言。其实在教育部的这个文件,以前也有很多学校的导师指导规定中,有可以换导师的这种相关的通知,有些人性化的大学就有这样的规定,那么教育部的这个文件更让现代的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公开化,确实这几年也出了不少,因为导师和学生关系而出现了严重后果的问题,有了这个文件,我们研究生同学换导师应该怎么去换呢?正确的操作步骤应该是怎样的呢?小编的个人建议,如果确实你跟导师相处不下去了,你可以提出书面的申请,书面的申请先交给你所在的学院,因为你的学院是培养单位,而不是直接交给学校,你要按照程序一步一步来,培养单位认可了你后面就好操作了,在提交书面申请之前,建议你是可以先找自己的导师先聊一聊,能不换,还是尽量不换,如果确实无法沟通,你提出正式的书面申请,交给所在学院。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你要考虑你能够找到另外其他的导师吗?有很多导师是一个课题组的,你不想请A作为导师,那么B也是这个课题组的,以后相处的关系,你有没有考虑到。如果你正常的提出的申请学院不理睬,不找你谈话,而你和导师的关系已经很恶化了,在这种情况下,你考虑在给你所在大学里的研究生院,有的也叫研究生处,去写一个书面的申请,一般来说事情做到了这个份上,就会引起学校相关部门的重视,学校重视起来了,换导师的可能就大了很多。本文是说给那些正在读研的同学们,如果你跟导师关系不好,首先要找自己的原因,如果不是自己的原因,确实是因为其他的各种原因的话,我们也应当按照程序来,因为换导师,毕竟涉及到你以后还要在学校里面读书拿毕业证,还要生存下去,如果事情一旦处理得不好,可能对你以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即使我们想更换导师,也要按照正确的程序来,教育部的文件研究生导师行为准则的通知,就是大家最好的法律依据。关于大学换导师的内容就说到这里,关注我,了解更多考研知识。
考研的过程真的是漫长且煎熬,可是当学生们顺利的通过初试和复试,真正被录取的那一刻,所有的心酸和付出就变得非常值得,那一刻的心情,真的是无比的喜悦和激动。学历在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考研的大军队伍逐渐也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也就意味着学生们能够成功的几率变得越来越小。很多的考研学生最终成为了被人的“炮灰”,而那些成功上岸的学生们,真的是要好好的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而且一定要和导师相处好,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学生们一定要注意,因为考研之后,导师就成为一个决定自己未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好的导师对于学生们而言有哪些影响?学生们一定要清楚导师对于学生而言真的是非常重要,因为在学生做科研期间,导师会给学会说呢过们传授经验和教训,给学生们更多科研的技巧。毕竟,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最主要的就是自己的科研成果,所以,如果学生们能够有一个好的研究生导师,或者是和研究生导师处理好关系,真的是会非常的有帮助。而且研究生导师不仅在学习和科研上对学生们有很大的帮助,还直接会影响学生们能够顺利的毕业。除此之外,学生们如果和研究生导师处理好关系的话,在生活上也是会得到导师的很多帮助,所以,学生们一定要清楚研究生导师对自己究竟有哪些影响。成功考上研究生后,与导师相处“有门道”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不过,作为学生和导师之间想要好好的想出,那么学生们就要放低自己的姿态了,与导师相处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毕竟大家是抱着求学的态度去的,所以,和导师之间一定要处理好关系才可以。首先,学生们想要和导师更好的想出,就要让导师认可自己。其实在这一点上,大家其实不用担心,毕竟导师选择了你,那就是在能力上对你是有认可的,大家只要积极学习表现自己就好了。其次,要了解导师的脾气和性格,被老师责骂一定不要记在心里。作为研究生而言,导师都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提升。所以,有的时候大家在犯错的时候,导师会责骂大家,这个时候学生们不要抱怨,要更加积极地去和导师请教,其实时间长了大家就都会了解导师的脾气和性格了,所以就不要去计较那么多。最后,要多和导师进行沟通和探讨,给导师留一个好的印象。这一点真的是非常重要,学生们要好好的去做好这一点,毕竟这是一个提升自己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和导师之间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导师会和自己增加感情,也会让自己给导师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学生们如果能够和导师关系处理好,做好上面的几点,对未来的帮助真的是很大。考研生选择导师有技巧,学生们切勿随意选择1、多方打听研究生导师的为人,导师的人品真的是非常重要学生们想要考研能够选择一个好的导师的话,那么,在导师的为人上一定要注意,导师的人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学生们一定要多方的去打听导师的为人,然后在去选择人品好的导师。2、向过来人询问导师是否能够认真负责,毕竟这关乎到自己的能力提升和未来读研期间,学生们的学习和科研情况和导师是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学生们想要有一个好的导师的话,那么一定要向过来人询问导师是否能够在教学上认真负责,毕竟这关乎到自己的能力提升和未来,所以一定要慎重。3、了解导师的实力和科研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学生们在选择研究生导师的时候,想要选择一个好的导师,自然就要了解导师的实力和科研方向,这是决定导师能够带给自己多少帮助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们可以了解多个导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笔者寄语】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存在,不仅对学生的科研和学习有很多大的帮助,而且对学生们能否顺利毕业也是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学生们一定要和导师处理好关系,甚是在选择导师的时候一定要慎重的去选择,可千万不能盲目。今日话题:你们觉得学生应该如何和导师处理好关系呢?如果大家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大家评论、转发和收藏哦!你们的认可是小编创作的最大的动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0%的研究生因为和导师相处不好,不受导师待见,导致毕业困难。小姨家的孩子已经是一个研三的学生了,眼看着要毕业了,但毕业论文还没写,小姨很着急,但没办法,因为孩子比较内向,不喜欢说话,所以导师不太喜欢他。从上了研究生那天起,导师也不太喜欢带着小姨家的孩子做研究,导致研究生这3年里,没有什么研究项目,毕业论文也不知道如何写,问导师,也爱搭不理。说到底还是因为孩子自身的性格原因,导致的和导师相处不好,一些其他的学长和学姐就很受导师喜欢,节日的时候还会请这些学生到家里吃饭,但唯独没有小姨家的孩子。自己的同门,其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都写得差不多了,自己却面临不能毕业的困境,也很后悔当初没好好和导师搞好关系,所以说上了研究生后,与导师相处还是“有讲究”的。考上研究生后,与导师相处“有门道”,学姐经验:这样相处更吃香90%的研究生导师不喜欢被学生反驳。了解导师的脾气、习性以及爱好有一些导师本身也是比较内向的,还有的导师是比较热情开朗的,自己要了解自己导师的习性,按照导师的性格等来分析和导师的相处方式。学姐也说,刚开始来的时候,感觉导师非常严肃,自己也是比较害怕导师,在导师身边总是瑟瑟发抖,但后来相处好了,才发现导师也是一个可以成为朋友的人。认真完成导师交给自己的任务其实让导师喜欢自己,其实不是你说一些好听的话,还是要付出实际行动的,导师给你布置的任务,如果你能很漂亮地完成,并且没有怨念,那么导师会很喜欢你。很多研究生一直埋怨导师让自己成为导师的“打工人”,如果长时间有厌烦的心理,表现出来后导师会不待见你,你还不如接受现实,好好给导师“打工”,至少毕业没有问题。出现意见分歧,要合理探讨,适当“言听计从”导师也不是完人,有的导师也会出现错误,很多研究生不敢质疑和反驳导师,就会出现做错很多事情,所以不要怕和导师讨论,但讨论的方式要有技巧。有的研究生感觉导师说错了一句话,就会不依不饶说导师的不对,这样不仅没有礼貌,导师对你也是很难喜欢起来,要合理探讨,以导师为中心,互相尊重才是最好的关系。很多考研党考上了研究生后,开学了才真正了解了自己的导师,可能才发现这个导师并不适合自己,但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你不可能退学,所以这2、3年只能硬挺。所以建议考研党们在初试成绩下来之后就要提前选择好自己想跟随的导师,也要提前了解导师,这样才有助于以后的学习,研究生毕业才能更顺利。那么考研党该如何选择导师呢?40%的考研党在复试前没有认真选择导师,报上哪个算哪个。了解自己所选择导师的性格导师的性格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如果遇到了一个不太认真带学生的导师,那研究生这2、3年可能对自己一点好处没有,甚至毕业论文都没有可写的内容。建议考研党先和学姐学长们沟通,侧面打探一下导师的性格和习惯,如果感觉不适合自己,还是要及时选择其他的导师的,适合自己的话再联系导师。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导师的研究方向其实也是可以看出,自己以后跟随导师后,自己的研究方向,如果不是自己想做的研究,可以及时更改。还有就是要知道导师的一些研究成果,获得了什么重大的奖项,如果导师非常厉害,导师资源也很好,可能对自己以后毕业后的工作就业方面都会有帮助。了解毕业生对导师的评价学姐学长们的评价其实并不是很全面的,因为他们还是在读研究生,也担心说了导师不好的话传到导师耳朵里对自己不利,所以很学姐学长更喜欢说导师的好话。因此建议考研党可以看一些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在论坛上等地方对导师的评价,如果评价非常好,那也就证明导师不错,适合我们选择,如果不好,那还需谨慎考虑。考上研究生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如果因为和导师相处不好,或者是因为导师人品不行,会直接导致研究生生涯出现问题的,所以一定要提前了解导师的为人。总而言之,就是积极向上的研究生才更得导师的青睐,你对导师尊重,认真完成导师给的任务,不抱怨,努力认真,这样不仅导师喜欢你,研究生毕业也会很顺利。今日讨论:你认为考上研究生后需要和导师如何相处?你感觉研究生应该对导师言听计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