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现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创新培养机制和学术成果,搭建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沟通交流的学术平台,12月3日,第二届中原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开幕式在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实验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举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本次论坛由河南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新闻爱好者》杂志社协办,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开幕式上,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志军、《新闻爱好者》杂志社社长张靖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杨萌芽主持。本次论坛围绕黄河文化传播、乡村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构建、媒体话语与社会变迁、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论传播、5G时代的出版业转型与再造等选题,收到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40余所高校论文100余篇,共有38篇论文入选论坛在线交流,9篇论文获评优秀论文。河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苗琛宣读了获奖论文名单,并与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王文科一同为获奖学生颁发获奖证书。优秀论文获奖者代表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李贝贝、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智发言。开幕式上,刘志军为严励老师主持的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工作室揭牌。工作室成员之一,业界导师代表,河南大象融媒集团副总裁、党委委员李强在线上发表致辞。他希望各位老师与同学共同围绕融媒体发展建设,在学界与业界的合作中得到提高。名师工作室项目负责人严励介绍了工作室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划,她表示工作室将围绕课程建设的总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核心,通过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可以将学界和业界的优势相结合,探讨协同推进课程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层次的人才。开幕式后,论坛进入主题演讲环节。北京师范大学喻国明教授作了题为《未来传播学研究的三个关键性课题》的主题演讲。他阐释了影响中国传媒业发展的四大基本纬度,指出媒介化、非理性因素、数据和算法等对传播机制的影响,以及专业传播媒体与传播工作者的角色转型。他指出:“传播学科研究的重点将不再仅仅是内容的传播,而是传播如何在未来重构社会生活。”中国传媒大学陈卫星教授《人类命运的技术解码》的主题报告,从技术哲学、媒介学等理论视角,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关照与审视,提出技术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台阶、智力技术是社会演化平台、人类社会的技术观等诸多具有启发性的判断。南京大学教授胡翼青作了题为《深度媒体融合的前景与困境》的主题演讲,对国家《关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从政策出台的背景、媒体融合的困境与出路等方面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解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红艳的学术报告《“遭遇”乡土性:基于L村第一书记的调研反思》,立足田野调查,以个案剖析出发,提出从多元化路径考量如何在贫困村落脱贫后实现振兴与从乡土性问题的反思中讨论乡村社会的本质属性的问题。下午,论坛进入分论坛宣讲环节,共设置“乡村传播”“媒介理论与黄河文化传播”“新媒体与社会治理”“数字出版与视听传播”四个分论坛,采取线上线上结合的方式。论文作者介绍汇报论文观点,点评老师进行评议,交流充分而热烈。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于2019年发起举办首届中原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旨在为广大新传学子搭建沟通交流的学术平台,追踪学术前沿,关注社会现实,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促进学术交流,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新闻传播学高层次创新性人才业具有重要意义。(通讯员:刘迪 李美慧)责任编辑:任胜利
为展现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创新培养机制和学术成果,搭建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沟通交流的学术平台,11月9日~10日,首届中原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河南大学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28所高校的4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围绕乡村传播、传媒文化、政治传播等议题开展了深入的讨论,国内新闻传播专业知名专家学者就学界业界的热点话题进行了精彩演讲。此次论坛由河南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爱好者》杂志社、《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搭建学术平台:引导新闻传播专业学子砥砺学术 将成为常态性活动“为新闻传播领域专家学者提供进行信息沟通、资源联通、合作共赢的阵地,为广大新闻传播学子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是首届中原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的宗旨。这也是河南大学在研究生培养领域的一次有益尝试,旨在引导新闻传播学子关注当下,深入社会,砥砺学术。开幕式上,河南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主任白莹表示,此次研究生论坛为河南大学全面推进研究生工作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研究生学术论坛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学术论坛不仅能够促进兄弟院校间的互助交流,也成为展现研究生创新机制和学术成果的窗口。同时,本次论坛也是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与平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沙垚以“乡村传播的内容、范式与方向”为题作了精彩的主题演讲。沙垚首先回顾了中国乡村传播研究的整体发展脉络,归纳了传统文化传播、乡村传统媒介、乡村物质性媒介等主要研究议题,介绍了发展传播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等主流研究范式,并对乡村传播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据介绍,今后,该论坛将作为常态性活动,持续为新闻传播类研究生打造学术研究交流的平台。学子观点碰撞:39篇论文入围 现场就4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此次活动共收到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全国74所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共150余篇论文,经过组委会专家评审,最终有39篇稿件入围本次论坛。在随后举行的分会场讨论环节中,与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分别围绕乡村传播、新媒体研究、媒介文化、政治传播与舆论研究4个研究主题展开讨论。乡村传播分论坛围绕乡愁的再生产、乡村治理、农民信息实践等议题进行了讨论。新媒体研究分论坛围绕媒介技术、融媒体转型、网络传播等议题展开。传媒文化分论坛围绕文化生产与传播、文化消费、文化参与等议题进行了研讨。政治传播与舆论研究分论坛分别就舆情应对策略、政治传播新动向、虚假新闻治理及国家形象建构问题进行了探讨。评议人分别就论文汇报情况与汇报人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对其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现场讨论气氛热烈。师生深入交流:知名专家学者就学界业界热点话题精彩演讲在这个以研究生为主角的论坛上,不仅有研究生和老师们之间的观点碰撞,更有国内众多新闻传播学界知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结合当下学界业界的热点话题,进行了精彩演讲,新闻传播学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动。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教授作了题为《媒介融合与智慧全媒体生态》的演讲。他分析了媒体融合的中国背景,呈现了当下传播与社会、传播与政治意识之间的关系。他提出媒体融合的目标是建设智慧全媒体生态,要将媒体融合放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去考虑。智慧全媒体生态体系是一个包括体制机制、思维、业态、用户、技术、产品的全新变革,要构建全媒体思维、技术系统、用户系统、产品系统、业态系统、体制机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刘海龙教授作了题为《从大众传播研究到新传播研究》的演讲。针对入选论文,他谈了三点感受:一是好的研究要有问题意识,要将个人困境与社会困境结合起来;二是既要通过读书对当下的研究成果具有了解,也要用身体去感知世界;三是学术创新要敢于冒险。在演讲中,他首先回到传播概念的历史脉络中,考察中西传播观念发展的不同。他认为西方以物为媒,中国以人为媒是一种能动的媒介,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角色。他提出了“回到传播学科发现的历史脉络之中,思考大众传播的意识形态和框架以及大众传播提供的观看之道”的思考方法,他认为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扩散,更是物的扩散。复旦大学教授朱春阳作了题为《媒介融合视野下的全媒体传播》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全媒体传播的逻辑起点应该是以用户为逻辑起点,并对“四全媒体”(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进行了具体解读和解释。朱春阳认为,全程媒体和全员媒体是对历史经验在当下新媒体环境下的继承和发扬,全息媒体和全效媒体是对当下媒体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他提出,在新兴主流媒体打造中,要注重传统正面传播能力和危机沟通能力建设并重。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甫作了题为《VR即时:虚拟现实带来的真实挑战》的演讲。他以当下关于VR宏观政策的调整为基础,介绍了自1930年VR概念萌发至2019年产业化突破期的VR发展历程,并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VR直播为案例,分析了VR技术为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他认为,VR不仅改变了信息传送与反馈的方式,也改变了影视叙事的基本结构。当前VR仍然存在着硬件技术的局限以及行业内缺乏统一的标准的局限。(郭晶 崔家勇)编辑:胡田歌
“很多同学都起得特别早,洗头发、化妆、试衣服,非常有仪式感地坐在电脑前等着答辩开始。”因为疫情的原因,日前,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毕子悠以“云答辩”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预答辩,和她一起的还有该校新闻传播学院的另外128名硕博研究生。在这129名研究生中,有122名硕士研究生和7名博士研究生,共分为7个预答辩组。他们主要通过QQ分享屏幕和腾讯会议的方式完成预答辩工作,每位同学先分享屏幕,再进行PPT演示,最后各位老师评委依次点评,指出学生论文中的不足和缺陷。“同学们能够在疫期潜心完成论文初稿是令人欣慰的,师生们反映,在网络平台上运用了多种传播方式,预答辩过程交流很充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教授表示,网络“云答辩”激发了师生们的创新意识,为做好今后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学生要有仪式感地坐在电脑前等待“云答辩”“老师们都肯定了我写论文的工作态度,说我下功夫了,但还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细节方面的修改,还对我升华结论和论文逻辑提出了宝贵意见。”毕子悠是第一次经历网上“云答辩”,但因为导师寒假里经常通过微信、电话及时指导自己的论文,所以准备比较充分,面对答辩老师并没有感到特别紧张。她告诉记者,预答辩当天同学们都很重视,非常有仪式感地坐在电脑前等着答辩开始。毕业生胡冰认为网上“云答辩”更方便,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比现场答辩的压力氛围小。虽然是“隔空论述”,但想到老师和同学们都可以看到自己的PPT就感到很紧张,也会担心自己的网络不畅和麦克风出现问题。但当老师给自己的论文提出修改建议时,胡冰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答辩时听得特别认真,老师说每一点我都记在笔记本上。”“看到老师和同学在聊天界面发来的提醒,才发现电脑出现问题,大家都听不到自己说的话。”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生刘少琛在答辩时麦克风出现问题,但因之前准备措施到位,他又用手机重新登录,最终顺利完成了答辩。他称,以往在学校面对面答辩是封闭形式的,只有自己和答辩老师知道论文内容,但网上答辩时所有老师和学生都在虚拟会议室里,在别的同学答辩过程中可以旁听,然后对照自己的不足,获取经验从而完善自己的论文。老师“云答辩”让评委和毕业生双方均受益“学生的论文都是提前看过的,我们在答辩的时候先把学生的问题说明白讲透彻,再给提出解决方案。”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本次某专业预答辩组组长商建辉教授认为网上面试和现场面试区别并不是很大,按现场答辩流程进行,就是差了点面对面的感觉。网上答辩也有好处,学生没有在自己面前,可以更直接地指出学生的问题让其进行修改。为了保障预答辩的顺利进行,按照防疫期间学位授予“质量不减、标准不降”的要求,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依照学校整体进度安排,在2月底前就制定好预答辩方案、规划好时间节点和紧急情况应对措施,并通过导师及时督促学生提前完成论文,第一时间告知学生通过网络工具进行预答辩,嘱咐大家做好相关准备。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点负责人白贵教授说,学院进行了充分的事前准备和指导,再加上学生们的论文写作基础比较扎实,今年的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这样虽然方便,但为了更好地体现‘辩’的过程,我们还是决定采用直播形式。”据了解,有些院校采用的是通讯方式进行,即学位申请人将论文(电子版)提交预答辩小组,评委给出书面意见返回。白贵教授说,“云答辩”可以体现互动的辩论过程,给学生回答讨论的机会,从而让师生都受益,对虚拟会议室里旁听人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建议专家在线支招网上“云答辩”应该如何做经过这次预答辩,商建辉教授发现部分学生存在问题意识不够、研究性比较差、方法使用不规范等问题。他表示,选题、结构和细节是把握整个论文最重要的三个方面,选题一般在开题时已经解决,预答辩主要聚焦后两点,即整篇论文逻辑结构一定要顺畅,围绕一个点展开,章与章之间的关系、节与节之间的关系都要清晰明了。“在最终答辩前,论文的格式是否规范、有无语法、字词、标点的使用错误等还需进一步完善修改。”“因为时间条件的限制,学生们必须简明扼要地把自己的论文立意、摘要、研究方法、创新点、文献综述、论文基本结构等进行介绍。”白贵教授表示,学生要让评委清楚自己论文的价值意义、亮点、学术发现等,答辩评委老师也应该言简意赅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他还认为疫情期间导师的及时跟进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期间显得十分重要,对学生论文的进展情况要心中有数并实时加以指导,督促检查进度保持与学生沟通。“尤其是后期完成论文后,要通过互动讨论,强化论文质量,以使论文臻于完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对写作质量有严格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领会预答辩时老师们提出的修改意见,依照写作规范认真修改。”韩立新教授认为,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教育部对学位授予和毕业论文管理有非常细致严格的规定,学生们要根据预答辩过程中评委提出的修改意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与导师进行沟通商量,对论文做出深入细致的修改。高质量的研究生论文不仅要有好的选题、合适的研究方法和严格的研究过程,还表现为研究发现的创新性,要在论文的创新性上对自己的结论进行验证,在文献综述方面要做得更扎实。“不能因疫情带来的困难而出现论文数据不准确、核实不清楚的状况,要对自己使用的数据进行严格把关。”韩立新教授提醒说。(燕都融媒体记者任利 通讯员闫春旭 苏敏)
2019年10月30-31日,"河南大学第七届研究生太极拳比赛暨太极拳高峰论坛"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和金明校区先后举办。全校共计34个参赛队3000多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赛场上河大学子们的一招一式,尽展太极神韵与青春风采。在太极拳比赛开幕式上,杨式太极拳名家赵幼斌、武式太极拳名家钟振山、和式太极拳名家和有禄、陈式太极拳名家王战军、孙式太极拳名家洪浩同场展示了不同太极拳流派的精彩技法。此外,河大师生还欣赏到了刚刚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一等奖的三个精彩节目,分别是少林鹅坡武院的《群猴戏狮》,河大武术学院学生表演的《太极神韵》和曹帅老师表演的《少林拳》;内容丰富的开幕式表演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武术文化视觉盛宴。展演环节过后,便是河大学子们的主场,冲拳推掌转腿握拳,架端正,气韵生,动静开合收放自如。他们或赤手空拳,或扇展旗发,掌起掌落间刚柔并存,扇开扇合时气势如虹。上善若水,随物赋形,唯有这种至善至美的境界,方可明太极理,悟太极道。发源于河南的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文化名片。2014年,为响应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中国武术段位制进校园的号召,河南大学将原来比赛中采用的简化24式太极拳调整为孙式太极拳四段,推进了太极拳学习与普及的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并开始举办"研究生太极拳比赛",到今年已是第七届,先后已有2万余名研究生参赛;该活动项目于2018年荣获全国礼敬中华传统文化优秀成果河南省二等奖。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河南大学荣获中国武术段位制进校园示范单位,成为太极拳在高校传承的重要阵地。"河南大学研究生太极拳比赛"在近几年来不断创新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博导引领+课程教育+团队训练+竞赛展示+社团实践+习惯养成"六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在每年研究生新生入学之后启动,通过线上推送太极拳教学视频、线下开设研究生太极拳公共课、各培养单位进行太极拳训练辅导、全校开展太极拳比赛和展演、组织研究生进行社团实践活动、开展研究生素质养成教育等方式进行。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太极拳比赛对研究生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着力帮助研究生深度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铸就"前瞻开放、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严谨朴实"的河大精神,在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品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开展校园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是河南大学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优良的工作传统。本次举办的"河南大学第七届研究生太极拳比赛暨太极拳高峰论坛",通过文化教育、成果展演、竞赛活动有机结合的形式,进一步强化了育人功能。多年来,河南大学根植中原文化沃土,将增强学生体质与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全民练太极,太极惠师生",弘扬河大精神,凝聚河大力量,讲述河大故事。素材来源:河南大学新闻网、河南大学官微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专注郑大考研辅导13年!提供郑州大学考研真题、考研资料、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目、考研辅导班等郑州大学研究生院考研信息。根据河南大学工作安排,2020年研究生新生9月5日报到注册,9月6日入学教育,9月7日开始上课。9月5日,河南大学迎来2020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报到。在开封站、开封北站,金明校区大西门、明伦校区南门、仁和公寓等地点,学校严格按照防疫规范设置了接站点和报到点。在学校迎新工作领导组指导下,各相关部门以及35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共同完成了本次研究生迎新报到工作。据悉,今年河南大学共计招收4700余名研究生新生,新生报到完毕后,各培养单位将根据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发布的《河南大学2020年研究生新生入校教育指导意见》等文件和要求,开展集中性和分散性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9月7日,河南大学研究生新生全面开始上课。郑州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上注明2020级研究生新生报到时间为2020年10月10日—11日(暂定)。真的会等那么久吗?各位准研究生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哦~
近期一则新闻,河南大学要开会了,这个会议可是重磅级别的,名字叫:河南大学农学院恢复成立大会暨现代农业高端论坛。今天是2020年12月25日,这个会议是明天26日召开。这预示着河南大学要再次向综合性大学迈进了,一般综合性大学有理学,工学,管理文学,甚至有医学,不过有农学院的大学不多,毕竟这个农业就业压力比较大。怕影响招生分数,看着不好看。河南大学最早的综合性大学,真正的啥学科都有:文法理工农医六院十四系,当时规模国内前5名。后来河南大学辗转各地办学,历经坎坷,曾经在豫西等多个地方流浪,不间断办学。后来河南大学医学院一部分发展为现在的陆军军医大学,一部分是现在的郑州大学医学院,而河南大学农学更是历尽沧桑。严格地说,国立河南大学农学是外来的,1927年6月,冯玉祥将军决定将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河南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并入中州大学,改建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学院一直是河南大学的王牌省份。不过后来就慢慢被分拆,严格的说,解放前就开始了,农学方面:1938年,河南大学畜牧系与西北农专、西北联大农学院组建国立西北农学院,就是现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河南大学农学院独立为河南农学院(今河南农业大学),水利系调入武汉水利学院(今武汉大学), 植物病虫害并入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并入江西农学院(今江西农业大学)。主体是现在的河南农业大学。现在河南大学先后恢复了医学院,工学院等,就是没搞农学院。目前省内郑州大学都开始搞了农学院。开始抢先站农业高地,毕竟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科研需求很旺盛。目前省内农学院不仅仅是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还有老牌的河南工学院(百泉农专),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等。河南大学建农学院优势何在?可以说河南大学搞农学院优势还真大,目前的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表面看是生物,实际是农学。河南大学目前的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不是都是农学?河南大学有农学院,郑州大学有农学院,这俩大学一个是211世界一流建设大学,一个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优势巨大。河南农业大学目前面临前后夹击的窘境。比如2020年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结果:郑州大学4个,河南农大3个,河南科技大学3个,河南科技学院2个。目前农大日子不好过啊,现在又来一个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日子咋过?目前河南农业大学最大的优势是,招本科生。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都是玩嘴皮子,招研究生,不招本科生。都知道一旦招农学本科生,分数就断崖下滑,别说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了,就是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这类顶级高校,农学也只敢放提前批,而且很多省份经常断档。估计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看重的是农学高端科研,而不是一般本科招生。所以农大的本科生竞争不大,高端科研会有一定竞争,论文灌水估计干不过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其实我有一个想法,河南农业大学本来就是老河南大学的,河南大学也来郑州办学,直接把河南农业大学合并了,一举两得。这样河南大学就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河南农业大学直接换个牌子:河南大学农学院,一举两得。如果河南大学合并了农业大学,河南大学农学实力进入国内第一方阵,农大毕业生拿到河南大学双一流毕业证,皆大欢喜,岂不美哉?免得重复建设。老铁们,你们如果想学农学,是考河南农业大学,还是郑州大学,河南大学?
近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霸宿舍受到校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这间宿舍就是水利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16213宿舍。在本宿舍中,山东姑娘刘源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姑娘赵宇辉、陈笑雪、余金玲、李双营分别考取了吉林大学、河海大学、青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生。“情系水利,自强不息”在一代代华水学子身上展现,今年的学霸宿舍也是诠释者之一,如此优秀的宿舍一定有它的秘籍小薇来为大家揭秘~一段青春,六人同行左起:赵宇辉、陈笑雪、石珂、余金玲、李双营、刘源刘源,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名学生,她入学以来平均学分绩点4.22,学习排名1/137,综合排名1/137。曾获中国水文刘光文奖学金本科生一等奖、海外校友学期奖学金、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优秀毕业生奖学金、校一等学业奖学金、校一等优秀学生奖学金。科技成就有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公开(第三发明人)、一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授权(第三发明人)、获2018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Honorable Mention(二等奖)、获2017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河南省二等奖、获2017年“普译奖”全国大学生翻译竞赛优秀奖。获得荣誉称号有2019年度河南省优秀毕业生、2019年度校优秀毕业生、2017 - 2018年度河南省三好学生、2017年度校五四青年奖章、2016 - 2017学年校优秀教学信息员、2017年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015 - 2016年校学生会优秀干事、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团员、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赵宇辉,考取吉林大学。2015 - 2016学年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学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2016 - 2017学年获得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奖学金;2017 - 2018学年获得优秀团员、学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获2017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陈笑雪,考取河海大学。曾获优秀学生奖学金;曾任职社团联合会宣传部部长。余金玲,考取青海大学。获得2015 - 2016学年“积极进取奖学金”、2017 - 2018学年“积极进取奖学金”;2017龙子湖首届河南省大学生马拉松志愿者证书。李双营,考取大连理工大学。在校期间曾获2016年12月份校磐石杯英语竞赛获优秀奖;2017年9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二等奖;2015 - 2016年 国家励志奖学金,院级优秀三好学生;2016 - 2017年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2017年9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省级二等奖;2017 - 2018年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优秀志愿者称号。石珂,备考公务员。曾获校级优秀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曾任职MMDX监察部部长。考研与追求梦想的路上,她们有成为彼此的肩膀,互相鼓励,互相关心,成为温柔又强大的背后力量。大学四年,虽然各自的性格和未来规划不同,但是因为她们的共同点——上进心,让她们达成一致,作息要有规律,娱乐活动不影响到其他人,有意见要及时提出来,学习生活上要互相帮助......让我们来听听她们的分享“每当我不想学习的时候,室友就会提醒我,要坚持下去。”陈笑雪说。“每当我压力大的时候,就有室友陪我聊天。”赵宇辉说。“保研的源宝(刘源)经常打扫我们的宿舍,还给我们接开水、买饭。”她们说。“我们寝室分到一起特别有缘分,我们每一个人都特别有上进心,心里有什么事,都会和室友分享商量。”刘源说。一种学习,多种方法刘源分享她的学习方法:①上课在认真听讲的同时,她会做好重点内容的笔记,课下在认真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同时,她会从作业中总结考试的要点,对重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②"我平时一般都坐在教室的前三排,这样不仅可以听清老师所讲的内容,而且还方便在课间咨询老师。"谈及学习的秘籍,刘源说,虽然在考试前的两周她会"闭关"学习,但主要还是把功夫下在了平时。by刘源赵宇辉、陈笑雪、余金玲、李双营四人通过研究生考试考取了名校的研究生。关于考研的学习方法她们四个人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特色。①赵宇辉:"白天分给数学,晚上复习英语和政治,直到考研前的20多天才开始看专业课。"②余金玲、李双营两人的学习方法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早上背政治或英语,上午做数学,下午做英语,晚上复习巩固。③陈笑雪喜欢一边听游戏直播,一边复习。她表示,只有听游戏直播,她才能够静下心来。陈笑雪表示,听直播不仅不会影响到她的复习,而且还能够让她的大脑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提高她的复习效率。by余金玲一个方向,各样梦想关于梦想,关于方向,她们提前考虑好了刘源说:"感觉本科期间学的东西太过于宽泛,研究生的时候我想更加细化一个方向。"李双营看来,她选择读研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细化自己的专业方向,二是为了有一个更好施展才华的平台。余金玲选择读研的原因除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之外,还想谋得一份满意的工作。赵宇辉则表示,她从进入大学就制定了先读研再读博的计划,"博士毕业以后可以进大学当老师。""想要进入一个更大的平台,提升学历是一个最有效的途径。"陈笑雪这样介绍她选择读研的原因。学姐寄语:早些设立目标,坚持到底。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监制|党委宣传部 韩玉洁 责编|党委宣传部 傅文骏 供稿|融媒体中心 张彤彤 编辑|融媒体中心 张彤彤 李晓萌 审核|融媒体中心 罗忠旭 吴小瑄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 首席记者 周斌 文图 5月22日,河南大学民生学院的大礼堂聚集了众多青年学子,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暨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创客空间揭幕仪式,在这里举行。 “创青春”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由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学联主办,是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盛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全省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成为展示我省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素质的综合赛事,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和风投机构广泛关注。 本届“创青春”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共有来自全省50多所高校的青年学子参加。论坛以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的新视角解读当下创业发展的新境遇、新思维,用主题演讲、互动交流的方法为参会大学生解疑答惑,帮助大学生提高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以能力抓住时代变革新机遇,用智慧紧跟民族复兴大潮流。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成立于2003年,现由河南大学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举办。共有7个二级分院,46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生15300余人。学院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秉承开放、分享、协作、创造的理念,鼓励跨学科交流和协作,培育富有创新精神的团队,致力于构建以创新为导向、以兴趣为纽带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初步形成了“教育—实践—孵化”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质量不断提升。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徐华美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2019)在河南大学举办河南党刊讯:(智军)11月29日由河南大学、中国地理学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支持,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2019)在河南大学金明校区成功召开。论坛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黄河水利委员会、兰州大学、山东大学等科研院校及国内相关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120多家单位的300多位专家学者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2019)上畅所欲言、交流碰撞,为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同时发布。上午,论坛在河南大学金明校区行政楼二楼249报告厅举行开幕式。河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先省教授,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王道席教授,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总规划师李明东先生、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杨开忠教授,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研究员等出席开幕式。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主持开幕式。河南大学副校长刘先省代表河南大学向各位专家学者和各校师生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习总书记提出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黄河学”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河南大学依托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和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两个国家级平台,瞄准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黄河文明源流承传、现代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为主线开展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效。他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够把黄河文明、黄河流域和“黄河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有效推进相关学科发展。本次论坛汇集了全国地理学、经济学、考古学及历史学等相关领域顶级专家学者。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杨开忠教授、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彦随教授等19名专家学者,聚焦国土空间格局、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治理方略、生态环境变化、水生态文明、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文化遗址保护、黄河文化的产业化等多个角度和维度,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研究及战略思考,提出了很多具有针对性和富有启发性的决策建议。论坛设立4个专题论坛,与会专家学者代表围绕“黄河流域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黄河文化时代价值与传承弘扬”“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黄河生态保护与治理”四个主题进行学术交流。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苗长虹在闭幕式上提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共建战略,需要多领域、多学科的协同推进以及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希望共同推动黄河保护与发展智库联盟的建设。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史晓琪 通讯员 王宏宇11月29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黄河水利委员会、兰州大学、山东大学等科研院校及国内相关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120多家单位的3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河南大学,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2019)上畅所欲言、交流碰撞,为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同时发布。此次论坛由河南大学、中国地理学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承办。论坛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开幕式上,河南大学副校长刘先省表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黄河学”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河南大学依托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和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两个国家级平台,瞄准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黄河文明源流承传、现代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为主线开展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效,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够把黄河文明、黄河流域和“黄河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有效推进相关学科发展。本次论坛汇集了全国地理学、经济学、考古学及历史学等相关领域顶级专家学者。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杨开忠教授、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彦随教授等19名专家学者,聚焦国土空间格局、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治理方略、生态环境变化、水生态文明、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文化遗址保护、黄河文化的产业化等多个角度和维度,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研究及战略思考,提出了很多具有针对性和富有启发性的决策建议。本次论坛设立4个专题论坛,与会专家学者代表围绕“黄河流域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黄河文化时代价值与传承弘扬”“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黄河生态保护与治理”四个主题进行学术交流。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苗长虹在闭幕式上提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共建战略,需要多领域、多学科的协同推进以及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希望共同推动黄河保护与发展智库联盟的建设。以举办此次论坛为契机,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正式发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研究团队代表从总体战略构想、五大支撑战略、规划范围界定、空间组织策略、跨界合作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以及黄河流域河南段的战略研究等七大方面,系统介绍了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编辑: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