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大军首次突破300万,报录比创新高:2020,他们因何考研利根

考研大军首次突破300万,报录比创新高:2020,他们因何考研

原标题:考研大军首次突破300万,报录比创新高:2020,他们因何考研12月17日,在河北省邯郸市的河北工程大学,考研学生在自习室复习。郝群英摄/光明图片12月17日,在河北省邯郸市的河北工程大学,考研学生在自习室复习。郝群英摄/光明图片12月11日,在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图书馆走廊、过道,考研学生在看书复习。曹正平摄/光明图片这个周末,341万人考研大军将走进考场,迎战人生又一场大考。而这个数字意味着,2020年逐鹿考研“战场”的考生人数比去年再增51万人。12月18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考研权威数据,报考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引人瞩目。中国教育在线随即发布了《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什么考研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考生报名呈现哪些新态势?考生结构有哪些特点?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奋斗者的梦想,走近考研人群,记者力图勾勒一幅鲜活的考研图鉴。1 341万!较2019年增长17.59%●考生说考研已是一种流行趋势考生:王泉目标院校及专业: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考研已经是一种流行趋势,宿舍中的四个人都考研,周边的同学也有六、七成报了名。不管准备充分与否,大家都愿意尝试。我四年的本科学习不够扎实,期望在更好的大学和喜欢的专业里继续深造。争取在能力和简历上,能比别人更高一筹。●报告数说哲学、文学、军事学招生人数下降,其他学科上涨弃考率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及高校超过10%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290万人,增幅达21.85%。继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达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17.59%。2015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长是考研群体增加的重要推手。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74万人,较上一年增加40万人。而事实上,高校毕业生数量近20年来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近10年来,各学科的招生人数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与10年前相比,哲学、文学、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其他学科则有不同程度的上涨。2008年至2018年,工学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最高,在2018年占比达34.29%。其次则是管理学,所占比例在2018年上升至16.01%。从变化趋势来看,工学、医学、艺术学招生人数占比变化不大。占比下降的有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理学、军事学。教育学占比从2008年的3.83%增至2018年的7.65%,增加了近一倍。农学、管理学招生人数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考研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弃考率也一直居高不下。2019年,广东省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约11%。2019年,辽宁省应考人数为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为97365人,缺考人数为12174人,弃考率约11%。同年,深圳大学网报确认16019人,实考14083人,弃考人数近2000人,弃考率达到12%。在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居高不下的同时,不少地区及高校考研弃考率超过10%以上,这一现象说明,一些报考者只是把考研作为选项之一,当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没有准备好时,便会选择放弃考研。此外在职备考的考生也容易在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下放弃考试。2 经济转型期,自我提升、提高就业竞争力诉求越来越强●考生说我对“本科毕业马上就业”没有底气考生:刘达庆目标院校及专业:厦门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我考研主要为了找个好工作,为了将来赢得更大主动权。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太大,本科毕业生工资低提升慢。一些岗位还有明确的研究生学历要求,即便是写着“本科及以上学历”,很多同学的简历很快就被淘汰,只留下了研究生学历的求职者。我对本科毕业马上就业,没有底气。报考厦门大学是想实现我的名校情结。●报告数说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帮助很大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考研热不断升温,多种因素促使考生报考。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个主要动机则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这两项相较以往调查比例有所提升,可见很多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更加强烈。为了获得研究生学历而考研为第三动机。同时,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亦成为考生读研的重要因素。报告显示,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两成考生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有一些帮助,但作用不大。另外有两成考生认为视专业而定。同时,研究生报名热度较高,考研人数激增,与我国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的实际情况密不可分。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1999年至2018年间,我国GDP增长率大致在6%至14%之间,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大致在-6%~36%之间。其中,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了20年间的最大值,约为14.20%,但我国2008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增长率却几乎达到了20年来的最低值,约为-6.4%。当前,经济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考生对于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3 追求“热门专业”,社科类热度增加但就业不及预期●考生说追逐潮流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普遍心态考生:管嫣然目标院校及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近几年,互联网、新媒体领域的发展非常快。我在实习过程中,深入接触了这个行业。在这里,我可以充分发挥我的创意。我的职业规划是想从事广告或者新媒体领域的工作。我想,追逐潮流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普遍心态吧。●报告数说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分数线上涨,但就业前景不好“双一流”启动后,高校发展进入新的竞争阶段,研究生群体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招生培养规模显著增长。但在就业压力的刺激下,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使得社科类专业的报考人数远多于工科类专业。报告显示,在高校的报考热门专业中,社科类专业常常占据众多席位,而工科类专业寥寥无几。2019年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最多的专业中,工商管理专业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其后依次是金融、法律(非法学)、新闻与传播等专业。而在这前十专业中,理工科类专业仅有两个,即计算机技术和化学专业,其余8个专业皆为社科类专业。2019年,暨南大学报考热度最高的前十专业中,金融专业的报名人数最多,达到1290人。新闻与传播、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仍然榜上有名。只有计算机技术是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持续增长而招生计划增长稳定,使得分数线整体呈上涨趋势,相比之下工科类专业的分数线有所下降。报告显示,高校专业的报考上明显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现象。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报考人数增长,报名录取比例也随之拉高,体现了考生报考专业的较强趋同性,喜欢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从近年来研究生报名的热门专业可以看出,考生在选择读研时更青睐金融、法律、新闻与传播、工商管理等社科类专业,而工科类专业报名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报录比差异明显。但从本科及研究生就业情况看,社科类专业无论从就业率、薪资待遇方面,表现均不如工科类。显然社会需求量更大的是理工科专业,尤其是工科专业。这也提醒高考考生,虽然文科学习难度低,相对容易获得高分,但目前的就业前景不尽如人意。4 报考比例达57%,专业硕士受追捧●考生说专硕性价比高考生:刘易同目标院校及专业:南京理工大学金融学专硕金融专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薪资待遇较高,更考验个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术型硕士偏向于学术理论研究,可能不适合我。我报考金融学专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了专硕培养注重应用型人才,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也小很多,性价比相对较高。●报告数说工程专业学位占比最高考生看重其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10年来,以应用为方向的专业硕士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占比持续增大。2009年专业硕士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在社会对专硕认可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比例持续增加。报告显示,参考往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工程专业学位在招生规模中占比最高,其次是工商管理,第三是临床医学,此外,教育、公共管理、法律、会计等热门专业学位均榜上有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工程技术人才,服务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调查显示,选择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比例达到57%。考生倾向选择专业学位硕士的主要原因是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第二原因是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小。调查显示,近八成的考生愿意从学硕调剂到专硕,考生对于专硕的接受程度较高。5 报录比达4:1,20年来最高●考生说不是为了“注水”的研究生学历考生:王星目标院校及专业:北大考古系文博专业父母对我考研计划非常在意。此前,他们主张我拿到一个研究生学位即可,建议选择难度不大的学校。但是,我是为了提高学习能力和见识,不是为了“注水”的研究生学历。即便是考研失败,我也会从事文博专业方面的工作。最后,我说服了他们,坚持报考北京大学。●报告数说过半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贬值延期毕业率持续增长,“严进严出”渐成大势虽然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增幅远低于报名人数增长幅度,这导致研究生报录比不断提升。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增至290万人,报录比为3.6:1,较2018年明显提升。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再次上涨,报录比预计为4:1,达到近20年来最高。而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研究生实际毕业生数却低于预计毕业生数,并且两者之间差距不断拉大。2003年预计当年研究生毕业生数为13.1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11.1万人,近15%的人未能按期毕业。到2018年,研究生预计毕业生数为77.3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60.4万人,超两成延期毕业。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正常毕业的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多,延毕率持续增长,足见研究生毕业标准愈加严格,而其中博士研究生延期问题不容忽视。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提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基于现状,研究生分流的有效推行面临不小的挑战。而今年以来,已有多所高校对超期研究生予以清退。而在“严进严出”渐成大势的背景下,对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仍存争议。调查显示,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考生认为其中最大原因是研究生招生规模过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其次是“注水文凭”层出不穷;第三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质量要求不严格。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任重道远,考研热趋势下如何提高研究生质量成为招生单位必须面对的长久课题。(本报记者 陈鹏 本文所涉及考生均为化名)链接女性考生比例上升近年来,我国在读研究生中的女性占比明显呈上升趋势。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占比首次超过50%;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占比首次超过40%。据了解,2005年到2014年,美国注册研究生中女性比例保持在58%以上,基本保持稳定。我国与美国的研究生女性比例差距在逐渐缩小。“双一流”高校推免竞争激烈推荐免试是近年研究生招生中的一种招生模式,成为“双一流”高校重要招生途径之一,推免生人数不断上涨,但占比总体都在教育部要求的50%之内。“双一流”高校推免生比例远高于非“双一流”,推免竞争激烈,同时名校推免生源多数来自“双一流”。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的质量普遍高于统考生,超过半数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与统考生的质量差异明显。“大体量”招生院校2020年,42.5万考生报考北京市硕士招生单位,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11%,在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中约占12.5%。其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7个在京招生单位报考人数过万人。非全日制生源不足自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非全日制生源不足是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两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日制等现象。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的数据看,生源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认为非全日制社会认可度偏低。(本报记者 杜冰整理)

八佰棒

2021考研风向标:报名人数再创新高,推免招生比例下降

12月17日,河北工程大学备考考生在自习室复习。郝群英摄/光明图片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今天启幕。伴随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攀升。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报名人数增长约36万人。同时,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张,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招生人数超过110万人,2021年预计将继续延续这一扩张趋势。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此次会议在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上都有重大意义。会议对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定位,提出稳定硕士规模,扩张博士规模,未来高层次研究人才将主要以博士教育为主,硕士生培养将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即专业硕士为主。1.研究生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继续呈递增趋势。2021年考研报考人数377万,较2020年341万激增36万,增幅约10.6%。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知识水平、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近5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迅速增长。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人大关,达到201万。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5年间,考研报名人数翻了近一番。目前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压力变大,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及往届生考研,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努力提升竞争力。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加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得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通过对考研动机的调查分析,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由于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认为毕业学校不好,想提升学校层次为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受疫情因素影响导致出国留学受阻转向国内考研成为新的考研动因。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考生构成中,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主要原因是往届生对目前的就业状况不满意,想通过读研来提升自我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就业回报。以云南大学为例,云南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2291人,占比56%,已经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5410人,占比63%。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6913人,占比57%,已超过总报名人数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8392人,占比62%。数据可见,高校往届生报考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部分高校超过六成。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2.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双一流”高校招生名额均大幅增加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招生人数已达到91.7万。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6.4万发展到2019年的10.5万,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47.4万发展到2019年的81.1万。近10年来,硕士研究生扩招年均增幅达到6%,博士研究生增幅在5.5%左右。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的背后,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也在大幅增加。截至报告发布前,根据已公示的30个省市2020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推荐名单,拟新增硕博学位授权点为3648个,拟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59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49个,拟新增自主审核单位13个。30个省市中,江苏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最多,达到302个,其次是广东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点233个。在拟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中,电子信息数量最多,第二是生物与医药,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与环境、公共管理、材料与化工等学科数量位列前十。在拟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数量位列第一,其余依次是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数学、生物与医药等。2021年“双一流”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增长。经过统计,“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招生计划中,超过67%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超过77%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2021年招生计划都有所增长。“双一流”高校招生规模显著增长,其中不乏大量增长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高校。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张近年来,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增长。自2017年起,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始终高于学术学位硕士。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81.1万人,专硕招生规模达47.4万人,占比为58.5%。2019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生147.4万人,占比60.4%。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规模,更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专硕招生计划显示,相较于2020年,2021年航空航天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理工类学院的专硕招生占比都有大幅提高,其中航空航天学院在2020年招收专硕比例为69.3%,2021年增长到82.4%。媒体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等社科类学院的专硕占比增幅较小,甚至略有下降。自1981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做好1981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始招收博士生”以来,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目前每年招生规模已突破10万大关,并保持继续快速增长的趋势。198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302人,1999年至2004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幅23.8%,但总体招生规模较小。2004年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年均增幅为3.2%。直至2017年,博士招生规模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博士招生人数为95502人,较2017年增加13.9%,2019年博士招生人数达到105169人,增幅为10.1%。博士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顶端,扩大博士招生规模,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符合我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满足提升人才储备水平、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需要。2020年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方案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数量少,所占比例低。据统计,200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为851人,所占比重仅为1.37%。201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突破一万人,达到10386人,占比9.9%。近10年发展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持续增长,但总体招生规模仍与学术学位博士差距较大。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类别为教育、工程、兽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共计6个。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始终低于学术学位博士,一方面是因为专业学位博士招生类别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博士生的未来目标是成为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选择学术学位博士更契合工作方向。为满足产业经济转型、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大力推进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增加专业学位博士招生专业,未来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会进一步扩张。非全日制招生比例萎缩,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研究生大幅扩招的背景下,多数高校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比例却逐年降低。受报考难度及就业因素的影响,非全日制各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呈现较大差异,热门报考专业的招生计划完成率更高。从北京科技大学2020年的非全日制招生录取情况来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专业的报考人数都远高于实际录取人数,报录比分别达到4.7:1、3.8:1、2.6:1,而物流工程与管理、电子信息的报考人数则与实际录取人数差距不大,报录比分别为1.4:1、1.4:1。管理类专业在非全日制招生中报考热度较高,基本能够完成招生计划,部分高校甚至可以超额完成,而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的报考热度较低,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缺额普遍。3.推免生招生比例下降高校推免生招生占比下降,高校间推免率差异较大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明显,推免生招收数量虽然在增长,但在总招生量的占比并没有增长,甚至部分学校呈现下降趋势。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39.3%,2020年下降至35.2%。厦门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8%,2020年下降至25.9%。中山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2.4%,2020年下降至20.2%。郑州大学2019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9.55%,较2018年小幅上升,但在2020年下降至4.9%,降幅明显。造成高校录取推免生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增长规模远大于推免生增量,基数上比例下降,从这个方面看,推免招生并没有加剧统考生的竞争。推免名额是进行推荐免试的前提,根据制定的有关推免政策,不同类别招生单位推免比例不同,差异明显。根据对各大高校推免率的统计,北京大学(校本部)推免率最高,达到56%,南京大学推免率为34%,湖南大学推免率为20.6%,云南大学推免率为10.7%。即使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推免率也有明显差异。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推免率差异更大。东北师范大学推免率为18.1%,上海大学推免率为11.4%,海南大学推免率为6.6%,宁波大学仅为4.4%。对于一些普通高校而言,仅有1%左右的推免名额,学生获取推免资格难度更大。推免名额的多少与本科学校的层次和实力密切相关。另外,学生要获取推免资格,不仅需要学习成绩优异,还需要在科研能力、获得荣誉、竞赛奖项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竞争异常激烈。名校接收推免生“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居高不下,多数高校未完成推免招生计划根据北京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荐免试研究生公示名单,北京大学(校本部)2021年拟录取2814名推免生,其中2733人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生源占比高达97.1%,非“双一流”生源仅占比2.9%,不足5%。中山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2090人,其中95.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双一流”生源同样不足5%。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2010人,其中84.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双一流”生源仅占15.5%。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5039人,其中4138人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82.1%,非“双一流”生源占比17.9%。名校接收的推免生中“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居高不下,接收的非“双一流”推免生数量有限,普通高校推免生进入“双一流”大学要面临较大的挑战,推免生“内卷”明显。整体来看,多数高校未完成推免招生计划。根据部分高校2021年接收推免生数据显示,广西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472人,实际拟录取85人,招生完成率为18.01%。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832人,实际拟录取276人,招生完成率为35.5%。北京工业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816人,实际拟录取399人,招生完成率为48.9%。(作者:彭怡、邓沙沙,均系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主编)高层次人才培养呼唤深层次教育变革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新阶段,踏上新征程。教育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基本建成规模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需求贡献卓著、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 博士研究生由统考方式向“申请—考核”制转变是大势所趋2003年以前,博士生入学统一考试是高校面向社会招考选拔博士生的唯一方式,它以考试成绩(多采用“初试外语+2门专业课笔试+面试”的模式)为基础,在保证博士研究生招生高效有序的同时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能力。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审核’机制”,201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要求“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和直接攻博等选拔机制”。如今,博士研究生普遍实行“申请—考核”制,和直接攻博、硕博连读成为并行的招生方式。这有助于推进统筹招生,提高研究生贯通式培养水平,进一步拓宽选才范围。截至2020年,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已经实施“申请—考核”制的有127所,占该类院校的92.7%,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均已实施“申请—考核”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实施“申请—考核”制的有85所。实行“申请—考核”制在英美等国的研究生招考历史中由来已久。招生不依据统一的入学考试,而是根据申请者的教育背景、学术水平、工作经历、研究兴趣及职业发展等情况自主选拔。不管是借鉴国际经验,还是从改善我国博士生招生效果的角度出发,我国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由统考方式向“申请—考核”制转变是大势所趋。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加大研究生分流力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研究生导师发挥着关键核心作用。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对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11月,教育部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从坚持思想引领、规范参与招生、把关学位论文质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8个方面,对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提出了“十不得”要求,为导师指导行为划定底线,为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打下了牢固的根基。同时,《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加大分流力度,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畅通分流选择渠道,分流退出的博士研究生,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可授予硕士学位;未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毕业后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应要求的,可重新申请授予学位。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高校需加大研究生分流力度,在研究生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严把“毕业关”。近年来,研究生清退事件越来越多,高校严把“毕业关”已成为新常态。设立新兴交叉学科门类,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变革交叉学科,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出现的新兴学科。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释放出信息,我国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自此,交叉学科将成为我国第14个研究生学科门类。科学上的突破和创新越来越依赖于交叉学科。新增交叉学科门类,加快培养交叉学科领域人才,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深层次改革的重要举措,满足了我国对交叉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截至2020年6月30日,我国各高校(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的交叉学科数量达到了549个。开设交叉学科的高校共计160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济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各有9个学科,交叉学科数量位居第一。“双一流”院校开设的交叉学科数量大于非“双一流”院校,共计310个,占比达到56%。设立新兴交叉学科门类,加快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支持战略性新兴学科发展,是加强国家治理、应对国际复杂形势的需要,也将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的变革。链接:赴美读研申请量负增长2005年至2012年,中国学生赴美读研申请量增长率不断上升。2012年起,中国赴美读研申请量增长率锐减,长期处于负增长。美国国务院最新公布的过去一年签证发放数据显示:在今年4月到9月这半年中,美国仅向中国内地发放了808张F1学生签证,而2019年同期则发放了90410张,同比下降超过99%。除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赴美学生签证数量的减少也与美国对中国学生的留学政策有关。自2019年起,美国就对中国留学生加强了背景审查,尤其是涉及公派的高层次人才、敏感专业。仅2019年一季度,美国就拒签了180余名中国学者。2020年5月底,美国白宫宣布,自6月1日起,禁止与中国军方有关的研究生与学者入境美国。9月9日,美国国土安全部代理部长表示,美国将禁止某些中国研究生和研究人员获得签证,以防止他们窃取敏感研究成果。2020年美国先后把中国10余所高校列入实体制裁名单,严重恶化了美国的留学环境。教育部发布2021年考研报名条件中,明确了留学生报考的条件: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我国考研政策的调整及美国对中国学生的留学政策,让更多的留学生转向国内考研,成为2021年考研大军的一员。(作者:陈福宽、王薏欣,均系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主编)(原题为《2021考研风向标》《高层次人才培养呼唤深层次教育变革》)来源:光明日报

动员令

考研大军首次突破300万,2020他们因何考研?

12月17日,在河北省邯郸市的河北工程大学,考研学生在自习室复习。 本文图片 光明日报12月17日,在河北省邯郸市的河北工程大学,考研学生在自习室复习。12月11日,在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图书馆走廊、过道,考研学生在看书复习。这个周末,341万人考研大军将走进考场,迎战人生又一场大考。而这个数字意味着,2020年逐鹿考研“战场”的考生人数比去年再增51万人。12月18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考研权威数据,报考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引人瞩目。中国教育在线随即发布了《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什么考研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考生报名呈现哪些新态势?考生结构有哪些特点?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奋斗者的梦想,走近考研人群,记者力图勾勒一幅鲜活的考研图鉴。1 341万!较2019年增长17.59%●考生说考研已是一种流行趋势考生:王泉目标院校及专业: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考研已经是一种流行趋势,宿舍中的四个人都考研,周边的同学也有六、七成报了名。不管准备充分与否,大家都愿意尝试。我四年的本科学习不够扎实,期望在更好的大学和喜欢的专业里继续深造。争取在能力和简历上,能比别人更高一筹。●报告数说哲学、文学、军事学招生人数下降,其他学科上涨弃考率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及高校超过10%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290万人,增幅达21.85%。继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达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17.59%。2015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长是考研群体增加的重要推手。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74万人,较上一年增加40万人。而事实上,高校毕业生数量近20年来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近10年来,各学科的招生人数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与10年前相比,哲学、文学、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其他学科则有不同程度的上涨。2008年至2018年,工学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最高,在2018年占比达34.29%。其次则是管理学,所占比例在2018年上升至16.01%。从变化趋势来看,工学、医学、艺术学招生人数占比变化不大。占比下降的有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理学、军事学。教育学占比从2008年的3.83%增至2018年的7.65%,增加了近一倍。农学、管理学招生人数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考研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弃考率也一直居高不下。2019年,广东省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约11%。2019年,辽宁省应考人数为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为97365人,缺考人数为12174人,弃考率约11%。同年,深圳大学网报确认16019人,实考14083人,弃考人数近2000人,弃考率达到12%。在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居高不下的同时,不少地区及高校考研弃考率超过10%以上,这一现象说明,一些报考者只是把考研作为选项之一,当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没有准备好时,便会选择放弃考研。此外在职备考的考生也容易在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下放弃考试。2 经济转型期,自我提升、提高就业竞争力诉求越来越强●考生说我对“本科毕业马上就业”没有底气考生:刘达庆目标院校及专业:厦门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我考研主要为了找个好工作,为了将来赢得更大主动权。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太大,本科毕业生工资低提升慢。一些岗位还有明确的研究生学历要求,即便是写着“本科及以上学历”,很多同学的简历很快就被淘汰,只留下了研究生学历的求职者。我对本科毕业马上就业,没有底气。报考厦门大学是想实现我的名校情结。●报告数说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帮助很大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考研热不断升温,多种因素促使考生报考。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个主要动机则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这两项相较以往调查比例有所提升,可见很多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更加强烈。为了获得研究生学历而考研为第三动机。同时,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亦成为考生读研的重要因素。报告显示,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两成考生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有一些帮助,但作用不大。另外有两成考生认为视专业而定。同时,研究生报名热度较高,考研人数激增,与我国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的实际情况密不可分。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1999年至2018年间,我国GDP增长率大致在6%至14%之间,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大致在-6%~36%之间。其中,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了20年间的最大值,约为14.20%,但我国2008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增长率却几乎达到了20年来的最低值,约为-6.4%。当前,经济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考生对于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3 追求“热门专业”,社科类热度增加但就业不及预期●考生说追逐潮流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普遍心态考生:管嫣然目标院校及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近几年,互联网、新媒体领域的发展非常快。我在实习过程中,深入接触了这个行业。在这里,我可以充分发挥我的创意。我的职业规划是想从事广告或者新媒体领域的工作。我想,追逐潮流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普遍心态吧。●报告数说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分数线上涨,但就业前景不好“双一流”启动后,高校发展进入新的竞争阶段,研究生群体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招生培养规模显著增长。但在就业压力的刺激下,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使得社科类专业的报考人数远多于工科类专业。报告显示,在高校的报考热门专业中,社科类专业常常占据众多席位,而工科类专业寥寥无几。2019年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最多的专业中,工商管理专业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其后依次是金融、法律(非法学)、新闻与传播等专业。而在这前十专业中,理工科类专业仅有两个,即计算机技术和化学专业,其余8个专业皆为社科类专业。2019年,暨南大学报考热度最高的前十专业中,金融专业的报名人数最多,达到1290人。新闻与传播、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仍然榜上有名。只有计算机技术是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持续增长而招生计划增长稳定,使得分数线整体呈上涨趋势,相比之下工科类专业的分数线有所下降。报告显示,高校专业的报考上明显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现象。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报考人数增长,报名录取比例也随之拉高,体现了考生报考专业的较强趋同性,喜欢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从近年来研究生报名的热门专业可以看出,考生在选择读研时更青睐金融、法律、新闻与传播、工商管理等社科类专业,而工科类专业报名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报录比差异明显。但从本科及研究生就业情况看,社科类专业无论从就业率、薪资待遇方面,表现均不如工科类。显然社会需求量更大的是理工科专业,尤其是工科专业。这也提醒高考考生,虽然文科学习难度低,相对容易获得高分,但目前的就业前景不尽如人意。4 报考比例达57%,专业硕士受追捧●考生说专硕性价比高考生:刘易同目标院校及专业:南京理工大学金融学专硕金融专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薪资待遇较高,更考验个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术型硕士偏向于学术理论研究,可能不适合我。我报考金融学专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了专硕培养注重应用型人才,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也小很多,性价比相对较高。●报告数说工程专业学位占比最高考生看重其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10年来,以应用为方向的专业硕士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占比持续增大。2009年专业硕士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在社会对专硕认可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比例持续增加。报告显示,参考往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工程专业学位在招生规模中占比最高,其次是工商管理,第三是临床医学,此外,教育、公共管理、法律、会计等热门专业学位均榜上有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工程技术人才,服务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调查显示,选择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比例达到57%。考生倾向选择专业学位硕士的主要原因是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第二原因是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小。调查显示,近八成的考生愿意从学硕调剂到专硕,考生对于专硕的接受程度较高。5 报录比达4:1,20年来最高●考生说不是为了“注水”的研究生学历考生:王星目标院校及专业:北大考古系文博专业父母对我考研计划非常在意。此前,他们主张我拿到一个研究生学位即可,建议选择难度不大的学校。但是,我是为了提高学习能力和见识,不是为了“注水”的研究生学历。即便是考研失败,我也会从事文博专业方面的工作。最后,我说服了他们,坚持报考北京大学。●报告数说过半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贬值延期毕业率持续增长,“严进严出”渐成大势虽然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增幅远低于报名人数增长幅度,这导致研究生报录比不断提升。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增至290万人,报录比为3.6:1,较2018年明显提升。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再次上涨,报录比预计为4:1,达到近20年来最高。而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研究生实际毕业生数却低于预计毕业生数,并且两者之间差距不断拉大。2003年预计当年研究生毕业生数为13.1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11.1万人,近15%的人未能按期毕业。到2018年,研究生预计毕业生数为77.3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60.4万人,超两成延期毕业。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正常毕业的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多,延毕率持续增长,足见研究生毕业标准愈加严格,而其中博士研究生延期问题不容忽视。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提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基于现状,研究生分流的有效推行面临不小的挑战。而今年以来,已有多所高校对超期研究生予以清退。而在“严进严出”渐成大势的背景下,对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仍存争议。调查显示,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考生认为其中最大原因是研究生招生规模过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其次是“注水文凭”层出不穷;第三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质量要求不严格。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任重道远,考研热趋势下如何提高研究生质量成为招生单位必须面对的长久课题。(本报记者 陈鹏 本文所涉及考生均为化名)链接女性考生比例上升近年来,我国在读研究生中的女性占比明显呈上升趋势。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占比首次超过50%;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占比首次超过40%。据了解,2005年到2014年,美国注册研究生中女性比例保持在58%以上,基本保持稳定。我国与美国的研究生女性比例差距在逐渐缩小。“双一流”高校推免竞争激烈推荐免试是近年研究生招生中的一种招生模式,成为“双一流”高校重要招生途径之一,推免生人数不断上涨,但占比总体都在教育部要求的50%之内。“双一流”高校推免生比例远高于非“双一流”,推免竞争激烈,同时名校推免生源多数来自“双一流”。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的质量普遍高于统考生,超过半数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与统考生的质量差异明显。“大体量”招生院校2020年,42.5万考生报考北京市硕士招生单位,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11%,在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中约占12.5%。其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7个在京招生单位报考人数过万人。非全日制生源不足自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非全日制生源不足是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两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日制等现象。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的数据看,生源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认为非全日制社会认可度偏低。(本报记者 杜冰整理,原题为《2020,他们因何考研》)(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来源:光明日报)

汝恶之乎

报名人数再创新高 招生规模持续增长 推免招生比例下降 2021考研风向标

12月17日,河北工程大学备考考生在自习室复习。郝群英摄/光明图片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今天启幕。伴随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攀升。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报名人数增长约36万人。同时,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张,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招生人数超过110万人,2021年预计将继续延续这一扩张趋势。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此次会议在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上都有重大意义。会议对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定位,提出稳定硕士规模,扩张博士规模,未来高层次研究人才将主要以博士教育为主,硕士生培养将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即专业硕士为主。1.研究生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继续呈递增趋势。2021年考研报考人数377万,较2020年341万激增36万,增幅约10.6%。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知识水平、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近5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迅速增长。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人大关,达到201万。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5年间,考研报名人数翻了近一番。目前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压力变大,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及往届生考研,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努力提升竞争力。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加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得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通过对考研动机的调查分析,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由于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认为毕业学校不好,想提升学校层次为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受疫情因素影响导致出国留学受阻转向国内考研成为新的考研动因。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考生构成中,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主要原因是往届生对目前的就业状况不满意,想通过读研来提升自我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就业回报。以云南大学为例,云南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2291人,占比56%,已经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5410人,占比63%。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6913人,占比57%,已超过总报名人数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8392人,占比62%。数据可见,高校往届生报考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部分高校超过六成。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2.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双一流”高校招生名额均大幅增加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招生人数已达到91.7万。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6.4万发展到2019年的10.5万,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47.4万发展到2019年的81.1万。近10年来,硕士研究生扩招年均增幅达到6%,博士研究生增幅在5.5%左右。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的背后,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也在大幅增加。截至报告发布前,根据已公示的30个省市2020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推荐名单,拟新增硕博学位授权点为3648个,拟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59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49个,拟新增自主审核单位13个。30个省市中,江苏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最多,达到302个,其次是广东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点233个。在拟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中,电子信息数量最多,第二是生物与医药,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与环境、公共管理、材料与化工等学科数量位列前十。在拟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数量位列第一,其余依次是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数学、生物与医药等。2021年“双一流”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增长。经过统计,“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招生计划中,超过67%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超过77%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2021年招生计划都有所增长。“双一流”高校招生规模显著增长,其中不乏大量增长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高校。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张近年来,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增长。自2017年起,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始终高于学术学位硕士。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81.1万人,专硕招生规模达47.4万人,占比为58.5%。2019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生147.4万人,占比60.4%。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规模,更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专硕招生计划显示,相较于2020年,2021年航空航天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理工类学院的专硕招生占比都有大幅提高,其中航空航天学院在2020年招收专硕比例为69.3%,2021年增长到82.4%。媒体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等社科类学院的专硕占比增幅较小,甚至略有下降。自1981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做好1981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始招收博士生”以来,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目前每年招生规模已突破10万大关,并保持继续快速增长的趋势。198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302人,1999年至2004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幅23.8%,但总体招生规模较小。2004年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年均增幅为3.2%。直至2017年,博士招生规模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博士招生人数为95502人,较2017年增加13.9%,2019年博士招生人数达到105169人,增幅为10.1%。博士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顶端,扩大博士招生规模,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符合我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满足提升人才储备水平、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需要。2020年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方案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数量少,所占比例低。据统计,200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为851人,所占比重仅为1.37%。201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突破一万人,达到10386人,占比9.9%。近10年发展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持续增长,但总体招生规模仍与学术学位博士差距较大。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类别为教育、工程、兽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共计6个。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始终低于学术学位博士,一方面是因为专业学位博士招生类别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博士生的未来目标是成为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选择学术学位博士更契合工作方向。为满足产业经济转型、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大力推进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增加专业学位博士招生专业,未来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会进一步扩张。非全日制招生比例萎缩,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研究生大幅扩招的背景下,多数高校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比例却逐年降低。受报考难度及就业因素的影响,非全日制各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呈现较大差异,热门报考专业的招生计划完成率更高。从北京科技大学2020年的非全日制招生录取情况来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专业的报考人数都远高于实际录取人数,报录比分别达到4.7:1、3.8:1、2.6:1,而物流工程与管理、电子信息的报考人数则与实际录取人数差距不大,报录比分别为1.4:1、1.4:1。管理类专业在非全日制招生中报考热度较高,基本能够完成招生计划,部分高校甚至可以超额完成,而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的报考热度较低,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缺额普遍。3.推免生招生比例下降高校推免生招生占比下降,高校间推免率差异较大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明显,推免生招收数量虽然在增长,但在总招生量的占比并没有增长,甚至部分学校呈现下降趋势。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39.3%,2020年下降至35.2%。厦门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8%,2020年下降至25.9%。中山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2.4%,2020年下降至20.2%。郑州大学2019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9.55%,较2018年小幅上升,但在2020年下降至4.9%,降幅明显。造成高校录取推免生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增长规模远大于推免生增量,基数上比例下降,从这个方面看,推免招生并没有加剧统考生的竞争。推免名额是进行推荐免试的前提,根据制定的有关推免政策,不同类别招生单位推免比例不同,差异明显。根据对各大高校推免率的统计,北京大学(校本部)推免率最高,达到56%,南京大学推免率为34%,湖南大学推免率为20.6%,云南大学推免率为10.7%。即使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推免率也有明显差异。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推免率差异更大。东北师范大学推免率为18.1%,上海大学推免率为11.4%,海南大学推免率为6.6%,宁波大学仅为4.4%。对于一些普通高校而言,仅有1%左右的推免名额,学生获取推免资格难度更大。推免名额的多少与本科学校的层次和实力密切相关。另外,学生要获取推免资格,不仅需要学习成绩优异,还需要在科研能力、获得荣誉、竞赛奖项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竞争异常激烈。名校接收推免生“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居高不下,多数高校未完成推免招生计划根据北京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荐免试研究生公示名单,北京大学(校本部)2021年拟录取2814名推免生,其中2733人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生源占比高达97.1%,非“双一流”生源仅占比2.9%,不足5%。中山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2090人,其中95.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双一流”生源同样不足5%。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2010人,其中84.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双一流”生源仅占15.5%。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5039人,其中4138人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82.1%,非“双一流”生源占比17.9%。名校接收的推免生中“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居高不下,接收的非“双一流”推免生数量有限,普通高校推免生进入“双一流”大学要面临较大的挑战,推免生“内卷”明显。整体来看,多数高校未完成推免招生计划。根据部分高校2021年接收推免生数据显示,广西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472人,实际拟录取85人,招生完成率为18.01%。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832人,实际拟录取276人,招生完成率为35.5%。北京工业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816人,实际拟录取399人,招生完成率为48.9%。(作者:彭怡、邓沙沙,均系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主编)来源:光明日报

宁鸣

考研大军首次突破300万 他们因何考研

考研大军首次突破300万,报录比创新高:2020,他们因何考研12月17日,在河北省邯郸市的河北工程大学,考研学生在自习室复习。郝群英摄/光明图片这个周末,341万人考研大军将走进考场,迎战人生又一场大考。而这个数字意味着,2020年逐鹿考研“战场”的考生人数比去年再增51万人。12月18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考研权威数据,报考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引人瞩目。中国教育在线随即发布了《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什么考研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考生报名呈现哪些新态势?考生结构有哪些特点?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奋斗者的梦想,走近考研人群,记者力图勾勒一幅鲜活的考研图鉴。12月17日,在河北省邯郸市的河北工程大学,考研学生在自习室复习。郝群英摄/光明图片1 341万!较2019年增长17.59%●考生说考研已是一种流行趋势考生:王泉目标院校及专业: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考研已经是一种流行趋势,宿舍中的四个人都考研,周边的同学也有六、七成报了名。不管准备充分与否,大家都愿意尝试。我四年的本科学习不够扎实,期望在更好的大学和喜欢的专业里继续深造。争取在能力和简历上,能比别人更高一筹。●报告数说哲学、文学、军事学招生人数下降,其他学科上涨弃考率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及高校超过10%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290万人,增幅达21.85%。继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达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17.59%。2015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长是考研群体增加的重要推手。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74万人,较上一年增加40万人。而事实上,高校毕业生数量近20年来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近10年来,各学科的招生人数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与10年前相比,哲学、文学、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其他学科则有不同程度的上涨。2008年至2018年,工学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最高,在2018年占比达34.29%。其次则是管理学,所占比例在2018年上升至16.01%。从变化趋势来看,工学、医学、艺术学招生人数占比变化不大。占比下降的有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理学、军事学。教育学占比从2008年的3.83%增至2018年的7.65%,增加了近一倍。农学、管理学招生人数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考研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弃考率也一直居高不下。2019年,广东省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约11%。2019年,辽宁省应考人数为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为97365人,缺考人数为12174人,弃考率约11%。同年,深圳大学网报确认16019人,实考14083人,弃考人数近2000人,弃考率达到12%。12月11日,在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图书馆走廊、过道,考研学生在看书复习。曹正平摄/光明图片在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居高不下的同时,不少地区及高校考研弃考率超过10%以上,这一现象说明,一些报考者只是把考研作为选项之一,当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没有准备好时,便会选择放弃考研。此外在职备考的考生也容易在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下放弃考试。2 经济转型期,自我提升、提高就业竞争力诉求越来越强●考生说我对“本科毕业马上就业”没有底气考生:刘达庆目标院校及专业:厦门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我考研主要为了找个好工作,为了将来赢得更大主动权。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太大,本科毕业生工资低提升慢。一些岗位还有明确的研究生学历要求,即便是写着“本科及以上学历”,很多同学的简历很快就被淘汰,只留下了研究生学历的求职者。我对本科毕业马上就业,没有底气。报考厦门大学是想实现我的名校情结。●报告数说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帮助很大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考研热不断升温,多种因素促使考生报考。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个主要动机则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这两项相较以往调查比例有所提升,可见很多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更加强烈。为了获得研究生学历而考研为第三动机。同时,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亦成为考生读研的重要因素。报告显示,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两成考生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有一些帮助,但作用不大。另外有两成考生认为视专业而定。同时,研究生报名热度较高,考研人数激增,与我国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的实际情况密不可分。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1999年至2018年间,我国GDP增长率大致在6%至14%之间,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大致在-6%~36%之间。其中,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了20年间的最大值,约为14.20%,但我国2008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增长率却几乎达到了20年来的最低值,约为-6.4%。当前,经济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考生对于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3 追求“热门专业”,社科类热度增加但就业不及预期●考生说追逐潮流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普遍心态考生:管嫣然目标院校及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近几年,互联网、新媒体领域的发展非常快。我在实习过程中,深入接触了这个行业。在这里,我可以充分发挥我的创意。我的职业规划是想从事广告或者新媒体领域的工作。我想,追逐潮流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普遍心态吧。●报告数说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分数线上涨,但就业前景不好“双一流”启动后,高校发展进入新的竞争阶段,研究生群体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招生培养规模显著增长。但在就业压力的刺激下,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使得社科类专业的报考人数远多于工科类专业。报告显示,在高校的报考热门专业中,社科类专业常常占据众多席位,而工科类专业寥寥无几。2019年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最多的专业中,工商管理专业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其后依次是金融、法律(非法学)、新闻与传播等专业。而在这前十专业中,理工科类专业仅有两个,即计算机技术和化学专业,其余8个专业皆为社科类专业。2019年,暨南大学报考热度最高的前十专业中,金融专业的报名人数最多,达到1290人。新闻与传播、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仍然榜上有名。只有计算机技术是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持续增长而招生计划增长稳定,使得分数线整体呈上涨趋势,相比之下工科类专业的分数线有所下降。报告显示,高校专业的报考上明显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现象。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报考人数增长,报名录取比例也随之拉高,体现了考生报考专业的较强趋同性,喜欢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从近年来研究生报名的热门专业可以看出,考生在选择读研时更青睐金融、法律、新闻与传播、工商管理等社科类专业,而工科类专业报名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报录比差异明显。但从本科及研究生就业情况看,社科类专业无论从就业率、薪资待遇方面,表现均不如工科类。显然社会需求量更大的是理工科专业,尤其是工科专业。这也提醒高考考生,虽然文科学习难度低,相对容易获得高分,但目前的就业前景不尽如人意。4 报考比例达57%,专业硕士受追捧●考生说专硕性价比高考生:刘易同目标院校及专业:南京理工大学金融学专硕金融专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薪资待遇较高,更考验个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术型硕士偏向于学术理论研究,可能不适合我。我报考金融学专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了专硕培养注重应用型人才,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也小很多,性价比相对较高。●报告数说工程专业学位占比最高考生看重其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10年来,以应用为方向的专业硕士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占比持续增大。2009年专业硕士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在社会对专硕认可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比例持续增加。报告显示,参考往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工程专业学位在招生规模中占比最高,其次是工商管理,第三是临床医学,此外,教育、公共管理、法律、会计等热门专业学位均榜上有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工程技术人才,服务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调查显示,选择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比例达到57%。考生倾向选择专业学位硕士的主要原因是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第二原因是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小。调查显示,近八成的考生愿意从学硕调剂到专硕,考生对于专硕的接受程度较高。5 报录比达4:1,20年来最高●考生说不是为了“注水”的研究生学历考生:王星目标院校及专业:北大考古系文博专业父母对我考研计划非常在意。此前,他们主张我拿到一个研究生学位即可,建议选择难度不大的学校。但是,我是为了提高学习能力和见识,不是为了“注水”的研究生学历。即便是考研失败,我也会从事文博专业方面的工作。最后,我说服了他们,坚持报考北京大学。●报告数说过半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贬值延期毕业率持续增长,“严进严出”渐成大势虽然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增幅远低于报名人数增长幅度,这导致研究生报录比不断提升。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增至290万人,报录比为3.6:1,较2018年明显提升。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再次上涨,报录比预计为4:1,达到近20年来最高。而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研究生实际毕业生数却低于预计毕业生数,并且两者之间差距不断拉大。2003年预计当年研究生毕业生数为13.1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11.1万人,近15%的人未能按期毕业。到2018年,研究生预计毕业生数为77.3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60.4万人,超两成延期毕业。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正常毕业的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多,延毕率持续增长,足见研究生毕业标准愈加严格,而其中博士研究生延期问题不容忽视。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提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基于现状,研究生分流的有效推行面临不小的挑战。而今年以来,已有多所高校对超期研究生予以清退。而在“严进严出”渐成大势的背景下,对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仍存争议。调查显示,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考生认为其中最大原因是研究生招生规模过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其次是“注水文凭”层出不穷;第三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质量要求不严格。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任重道远,考研热趋势下如何提高研究生质量成为招生单位必须面对的长久课题。(本报记者 陈鹏 本文所涉及考生均为化名)链接女性考生比例上升近年来,我国在读研究生中的女性占比明显呈上升趋势。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占比首次超过50%;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占比首次超过40%。据了解,2005年到2014年,美国注册研究生中女性比例保持在58%以上,基本保持稳定。我国与美国的研究生女性比例差距在逐渐缩小。“双一流”高校推免竞争激烈推荐免试是近年研究生招生中的一种招生模式,成为“双一流”高校重要招生途径之一,推免生人数不断上涨,但占比总体都在教育部要求的50%之内。“双一流”高校推免生比例远高于非“双一流”,推免竞争激烈,同时名校推免生源多数来自“双一流”。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的质量普遍高于统考生,超过半数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与统考生的质量差异明显。“大体量”招生院校2020年,42.5万考生报考北京市硕士招生单位,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11%,在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中约占12.5%。其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7个在京招生单位报考人数过万人。非全日制生源不足自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非全日制生源不足是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两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日制等现象。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的数据看,生源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认为非全日制社会认可度偏低。(本报记者 杜冰整理)来源:光明日报

凤凰情

河北工程大学举行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

9月18日上午,河北工程大学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学术会议中心举行。校领导哈明虎、练继建、王虎平、刘志军、何立新、牛景峰、吴国英、张金江出席。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金江主持典礼。典礼在全体师生面向五星红旗高唱国歌中拉开帷幕。在校生代表、管理工程与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张雪飞,新生代表、水利水电学院水利工程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高伯川,导师代表、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赵存良先后发言。校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校长练继建向2020级研究生表示祝贺,并以“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做有情怀的创造者”为题致辞。他鼓励,同学们要做有情怀的创造者,要有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要有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要有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要有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要有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他希望,同学们要胸怀大爱之心,涵养科学家精神,以燃烧的激情、不变的精神,去创造点点滴滴的奇迹,成就无悔的青春。典礼在现场师生齐唱校歌中落下帷幕。研究生部、学科规划与建设处负责人,各学院院长、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办公室主任,全体研究生辅导员和2020级全体研究生参加典礼。 来源: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部 版式:李晴晴责编:李晴晴审核:刘 胜

狠爱你

考研报名后 快来看看你报考的学校处于几级难度

正式报名已经过去几天了,相信大部分同学已经报完名了,但是你了解你所报名的学校难度怎么样吗?你们现在的复习成果匹配得上所报考的学校吗?你还要多努力才能够得上你的学校?大师兄根据学校历年的分数线和报录比等数据,综合对比下,特意整理了各个MPAcc院校的难度等级,让同学们对现在自己的处境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难度A+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难度A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难度B+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山东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难度B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河海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难度C+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安徽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难度C 北京林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商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财经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华侨大学、华东交通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郑州航空航天工业管理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湘潭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财经大学、内蒙古大学、云南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宁夏大学难度D+ 武汉科技大学难度D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物质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地质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建筑学院、沈阳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北华大学、长春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集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工商学院、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三峡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湖北大学、江汉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工商大学、南华大学、华南工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延安大学、陕西理工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兰州财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大学、新疆财经大学难度E 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吉林外国语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佳木斯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济南大学、中原工学院、长江大学、湖北民族大学、湖南理工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甘肃政法学院、北方民族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如果你选择的院校难度不太高,那么恭喜你今年上岸的可能性又高了一点。但如果选择的院校难度较高,也不必过于担心,毕竟“担心”并不能提高你上岸的几率,不如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上,提高自己的水平。

柏辽兹

头条 | 正式成为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培养与科研基地

2019年5月17日,河北磁州酒业有限公司与河北工程大学签约,磁州酒正式成为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培养与科研基地。双方本着共同发展、相互协作的原则,特成立“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培养与科研基地”。双方就酱香白酒技术难题、微生物、计算生物学方面进行研究合作,不断创新,在食品安全质量、产能问题等问题力争实现更大突破,同时也为磁州酒业提供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签约仪式挂牌现场磁州酒业厂长张忠文、酒体中心主任马和平、总经办龙海超、李宁、白文杰等负责人进行了热情接待。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部主任赵继军、河北工程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石玉祥、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学研办主任王永霞、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博士李红民一行在张忠文厂长的陪同下参观了磁州酒业,对企业的概况、发展历史、生产工艺、酒品储藏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参观酒体中心参观各个车间参观期间,赵继军主任、李红民博士等针对生产微生物发酵、食品质量安全方面提出了专业性技术指导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随后,在总经办各领导的讲解陪同下,向大家展示了河北磁州酒未来规划建设蓝图,共同展望磁州酒业未来愿景,并就相关具体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针对博士驻企,在解决微生物发酵、计算生物学等一系列生产技术问题的前提下,同时进行酱香型白酒深度课题创新研究。会议中指出,邯郸自古盛产美酒,酒文化底蕴深厚,将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酿造工艺创新结合,把磁州酒工艺、文化进行深度发掘和广泛传播。创新是一个企业不断进步的源泉,以技术为核心动力,驱动磁州酱香品牌升级。作为河北省唯一的大曲酱香酒品牌,磁州酒在秉承匠心传统酿制技艺的同时,不断创新,相信通过与河北工程大学的深度合作,将为更多消费者带来更优的口感体验,同时将更健康、绿色的白酒产品提供给每一位消费者。

不仁之人

真题来了!全国55所院校考研专业课真题汇总!

摘要:对于考研人来说,考研真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考研真题对于我们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资料,特别是专业课的。但是相比公共课真题,专业课的获取方式就没那么容易了。幸运的是一部分学校会在官网公布,省去了很多时间,今天帮童鞋们整理了一些学校的真题,需要的请自取哦~  P.S.:所有真题均出自院校官网,由学校官方上传(如果打不开可能是学校删掉了……),具体年份以官网公布的为主.如果没有你的目标院校,请不要来问,问就是在官网上没有……四川1.四川师范大学http://yjsc.sicnu.e.cn/p/31/北京1.中国社会科学院http://www.gscass.cn/html/news/2016-09-21/14623.html2.北京化工大学http://graate.buct.e.cn/zsgz/kyzl/index.htm3.北京城市学院http://www.bcu.e.cn/yjszsxx/xzzq.htm4.中国科学院大学http://admission.ucas.ac.cn/ShowArticle/news/fd47c18f-ea5e-4f7e-82c7-38c2d808a9b8天津1.天津商业大学http://yz.tjcu.e.cn/index/zlxz.htm河北1.河北大学http://graate.hbu.cn/lnztxz/index.jhtml2.燕山大学https://zsjyc.ysu.e.cn/ssszsxxw/lnst.htm3.河北工程大学http://yanjs.hebeu.e.cn/zsgz/sszs.htm4.华北科技学院http://yjsy.ncist.e.cn/column/col2149/index.html辽宁1.大连工业大学http://yjs.dep.dlpu.e.cn/zs.asp?id=95山东1.山东大学http://www.yz.s.e.cn/bkzn/sszmt.htm2.青岛大学http://grad.q.e.cn/graate/info.do?columnId=66473.山东师范大学http://www.yjszs.sdnu.e.cn/wnsj/wnstxz.htm4.山东科技大学http://yjsy.sst.e.cn/tonggonggao/2191.html5.青岛理工大学http://souky.eol.cn/HomePage/news/index_462.html6.青岛农业大学http://grad.qau.e.cn/channel/zhaoshengxinxi7.烟台大学http://yjs.ytu.e.cn/zsgz/lnqk.htm江苏1.南京理工大学http://gs.njust.e.cn/zsw/zyxz/list.htm2.江苏大学http://yz.ujs.e.cn/(在网页最后的历年数据中)3.扬州大学http://yjszs.yzu.e.cn/col/col37113/index.html4.江苏科技大学http://yjsb.just.e.cn/zlxz_7130/list.htm5.常州大学http://gs.cczu.e.cn/1826/list1.htm6.南京审计学院http://yjsb.nau.e.cn/4398/list.htm上海1.上海海事大学http://yz.shmtu.e.cn/e/action/ListInfo/?classid=90浙江浙江工业大学http://www.yz.zjut.e.cn/list.asp?tid=20浙江理工大学http://gradadmission.zstu.e.cn/cyxx/lnstjlqrs.htm浙江财经大学https://yjsc.zufe.e.cn/xljk/ztxz.htm杭州电子科技大学http://grs.h.e.cn/2018/0913/c1721a86669/page.htm中国计量大学http://yjsb.cjlu.e.cn/yjsy/zsnet/detail2-22466.jspx  杭州师范大学http://yjs.hznu.e.cn/tkyjszs/lnkt/index.shtml浙江海洋大学http://yjs.zjou.e.cn/yjszsxxw/kyzl.htm福建1.华侨大学试题2012-2016年:http://yjszs.hqu.e.cn/uploads/zhenti.htm报录比2011-2019年:http://yjszs.hqu.e.cn/info/1013/1618.htm广东1.华南理工大学https://yanzhao.scut.e.cn/open/Master/ZsSt_Down.aspx2.暨南大学https://yz.jnu.e.cn/rdzt/list.htm3.深圳大学进入链接后,输入「真题」https://yz.szu.e.cn/ssjg.jsp?wbtreeid=1051&searchScope=0¤tnum=4.广东海洋大学http://yjs.gdou.e.cn/main/news/NewsList.aspx?no=51&pId=175.广东财经大学http://yjsc.gfe.e.cn/243/list.htm6.汕头大学http://www.gs.stu.e.cn/page/3146e589-974f-423b-b4f4-df61cc7bcebb7.广东金融学院https://yjs.gf.e.cn/zsgz1/lnstk.htm广西1.广西民族大学http://yjs.gxun.e.cn/list.jsp?urltype=tree.TreeTempUrl&wbtreeid=1553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https://www.guet.e.cn/yjszs/info/1067/1211.htm云南1.昆明理工大学http://yjs.kmust.e.cn/html/zs/sszs/2018/09/21/e362c6bd-471b-42c5-ac7b-9bab676362c5.html湖南1.湖南农业大学  http://yjszs.hunau.e.cn/sszs/xgxz_1595/2.湘潭大学有些年份的硕博试题在一起,大家仔细翻阅 http://dag.xtu.e.cn/info.php?catalog=75湖北1.武汉科技大学  http://ysxy.wust.e.cn/2018/0920/c456a170027/page.htm2.武汉纺织大学2015-2017年  http://gs.wtu.e.cn/zsgz/qrzssyjs/lnst.htm江西 1.江西师范大学在「专业查询」处可获取所报专业真题  http://219.229.249.15/安徽 1.安徽师范大学  http://yz.ahnu.e.cn/sszs/xgxz.htm河南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http://yjs.huel.e.cn/zlxa.htm2.河南师范大学2013-2015、2017-2018年  http://www.henannu.e.cn/yjsxy/2015/0912/c2849a47772/page.htm山西1.太原科技大学  http://yjs.tyust.e.cn/info/1163/1335.htm陕西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需自行前往学校免费领取)  https://gr.xidian.e.cn/info/1074/7753.htm2.西安石油大学  在官方微信公众号「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招生」输入科目代码,即可获取近年来真题,各科目提供的年份不统一。甘肃1.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http://zheshexi.lzu.e.cn/col_yjs/201905/AEE60B4C90B5761BA74D2E626097AA4B.htm  考研要考察的终归是知识点本身,所以切忌只研究真题而忽略了知识点本身。最好的方法应该是以真题为指向,再回归到知识点进行理解记忆。这样就既能发挥真题的价值,也能把知识点记忆得更深刻。  希望童鞋们都能在真题中有所提升,都能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哦!PS:嘟嘟已经将搜集考研专业课真题的途径推荐给大家,如何选择和利用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吧~

道生

2021考研风向标:报名人数再创新高,推免招生比例下降

12月17日,河北工程大学备考考生在自习室复习。郝群英摄/光明图片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今天启幕。伴随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攀升。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报名人数增长约36万人。同时,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张,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招生人数超过110万人,2021年预计将继续延续这一扩张趋势。  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此次会议在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上都有重大意义。会议对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定位,提出稳定硕士规模,扩张博士规模,未来高层次研究人才将主要以博士教育为主,硕士生培养将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即专业硕士为主。  1.研究生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  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继续呈递增趋势。2021年考研报考人数377万,较2020年341万激增36万,增幅约10.6%。  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知识水平、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  近5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迅速增长。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人大关,达到201万。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5年间,考研报名人数翻了近一番。  目前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压力变大,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及往届生考研,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努力提升竞争力。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加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得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通过对考研动机的调查分析,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由于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认为毕业学校不好,想提升学校层次为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受疫情因素影响导致出国留学受阻转向国内考研成为新的考研动因。  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  考生构成中,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主要原因是往届生对目前的就业状况不满意,想通过读研来提升自我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就业回报。以云南大学为例,云南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2291人,占比56%,已经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5410人,占比63%。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6913人,占比57%,已超过总报名人数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8392人,占比62%。  数据可见,高校往届生报考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部分高校超过六成。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  2.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双一流”高校招生名额均大幅增加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招生人数已达到91.7万。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6.4万发展到2019年的10.5万,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47.4万发展到2019年的81.1万。近10年来,硕士研究生扩招年均增幅达到6%,博士研究生增幅在5.5%左右。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的背后,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也在大幅增加。  截至报告发布前,根据已公示的30个省市2020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推荐名单,拟新增硕博学位授权点为3648个,拟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59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49个,拟新增自主审核单位13个。30个省市中,江苏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最多,达到302个,其次是广东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点233个。  在拟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中,电子信息数量最多,第二是生物与医药,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与环境、公共管理、材料与化工等学科数量位列前十。  在拟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数量位列第一,其余依次是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数学、生物与医药等。  2021年“双一流”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增长。经过统计,“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招生计划中,超过67%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超过77%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2021年招生计划都有所增长。“双一流”高校招生规模显著增长,其中不乏大量增长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高校。  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张  近年来,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增长。自2017年起,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始终高于学术学位硕士。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81.1万人,专硕招生规模达47.4万人,占比为58.5%。2019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生147.4万人,占比60.4%。  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规模,更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专硕招生计划显示,相较于2020年,2021年航空航天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理工类学院的专硕招生占比都有大幅提高,其中航空航天学院在2020年招收专硕比例为69.3%,2021年增长到82.4%。媒体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等社科类学院的专硕占比增幅较小,甚至略有下降。  自1981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做好1981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始招收博士生”以来,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目前每年招生规模已突破10万大关,并保持继续快速增长的趋势。  198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302人,1999年至2004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幅23.8%,但总体招生规模较小。2004年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年均增幅为3.2%。直至2017年,博士招生规模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博士招生人数为95502人,较2017年增加13.9%,2019年博士招生人数达到105169人,增幅为10.1%。  博士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顶端,扩大博士招生规模,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符合我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满足提升人才储备水平、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需要。  2020年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方案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在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数量少,所占比例低。据统计,200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为851人,所占比重仅为1.37%。201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突破一万人,达到10386人,占比9.9%。近10年发展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持续增长,但总体招生规模仍与学术学位博士差距较大。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类别为教育、工程、兽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共计6个。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始终低于学术学位博士,一方面是因为专业学位博士招生类别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博士生的未来目标是成为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选择学术学位博士更契合工作方向。  为满足产业经济转型、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大力推进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增加专业学位博士招生专业,未来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会进一步扩张。  非全日制招生比例萎缩,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研究生大幅扩招的背景下,多数高校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比例却逐年降低。  受报考难度及就业因素的影响,非全日制各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呈现较大差异,热门报考专业的招生计划完成率更高。从北京科技大学2020年的非全日制招生录取情况来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专业的报考人数都远高于实际录取人数,报录比分别达到4.7:1、3.8:1、2.6:1,而物流工程与管理、电子信息的报考人数则与实际录取人数差距不大,报录比分别为1.4:1、1.4:1。  管理类专业在非全日制招生中报考热度较高,基本能够完成招生计划,部分高校甚至可以超额完成,而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的报考热度较低,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缺额普遍。  3.推免生招生比例下降  高校推免生招生占比下降,高校间推免率差异较大  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明显,推免生招收数量虽然在增长,但在总招生量的占比并没有增长,甚至部分学校呈现下降趋势。  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39.3%,2020年下降至35.2%。厦门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8%,2020年下降至25.9%。中山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2.4%,2020年下降至20.2%。郑州大学2019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9.55%,较2018年小幅上升,但在2020年下降至4.9%,降幅明显。  造成高校录取推免生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增长规模远大于推免生增量,基数上比例下降,从这个方面看,推免招生并没有加剧统考生的竞争。  推免名额是进行推荐免试的前提,根据制定的有关推免政策,不同类别招生单位推免比例不同,差异明显。根据对各大高校推免率的统计,北京大学(校本部)推免率最高,达到56%,南京大学推免率为34%,湖南大学推免率为20.6%,云南大学推免率为10.7%。即使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推免率也有明显差异。  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推免率差异更大。东北师范大学推免率为18.1%,上海大学推免率为11.4%,海南大学推免率为6.6%,宁波大学仅为4.4%。  对于一些普通高校而言,仅有1%左右的推免名额,学生获取推免资格难度更大。  推免名额的多少与本科学校的层次和实力密切相关。另外,学生要获取推免资格,不仅需要学习成绩优异,还需要在科研能力、获得荣誉、竞赛奖项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竞争异常激烈。  名校接收推免生“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居高不下,多数高校未完成推免招生计划  根据北京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荐免试研究生公示名单,北京大学(校本部)2021年拟录取2814名推免生,其中2733人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生源占比高达97.1%,非“双一流”生源仅占比2.9%,不足5%。中山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2090人,其中95.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双一流”生源同样不足5%。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2010人,其中84.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双一流”生源仅占15.5%。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5039人,其中4138人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82.1%,非“双一流”生源占比17.9%。  名校接收的推免生中“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居高不下,接收的非“双一流”推免生数量有限,普通高校推免生进入“双一流”大学要面临较大的挑战,推免生“内卷”明显。   整体来看,多数高校未完成推免招生计划。根据部分高校2021年接收推免生数据显示,广西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472人,实际拟录取85人,招生完成率为18.01%。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832人,实际拟录取276人,招生完成率为35.5%。北京工业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816人,实际拟录取399人,招生完成率为48.9%。高层次人才培养呼唤深层次教育变革  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新阶段,踏上新征程。教育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基本建成规模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需求贡献卓著、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  博士研究生由统考方式向“申请—考核”制转变是大势所趋  2003年以前,博士生入学统一考试是高校面向社会招考选拔博士生的唯一方式,它以考试成绩(多采用“初试外语+2门专业课笔试+面试”的模式)为基础,在保证博士研究生招生高效有序的同时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能力。  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审核’机制”,201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要求“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和直接攻博等选拔机制”。  如今,博士研究生普遍实行“申请—考核”制,和直接攻博、硕博连读成为并行的招生方式。这有助于推进统筹招生,提高研究生贯通式培养水平,进一步拓宽选才范围。  截至2020年,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已经实施“申请—考核”制的有127所,占该类院校的92.7%,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均已实施“申请—考核”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实施“申请—考核”制的有85所。  实行“申请—考核”制在英美等国的研究生招考历史中由来已久。招生不依据统一的入学考试,而是根据申请者的教育背景、学术水平、工作经历、研究兴趣及职业发展等情况自主选拔。不管是借鉴国际经验,还是从改善我国博士生招生效果的角度出发,我国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由统考方式向“申请—考核”制转变是大势所趋。  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加大研究生分流力度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研究生导师发挥着关键核心作用。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对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11月,教育部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从坚持思想引领、规范参与招生、把关学位论文质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8个方面,对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提出了“十不得”要求,为导师指导行为划定底线,为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打下了牢固的根基。同时,《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加大分流力度,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畅通分流选择渠道,分流退出的博士研究生,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可授予硕士学位;未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毕业后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应要求的,可重新申请授予学位。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高校需加大研究生分流力度,在研究生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严把“毕业关”。近年来,研究生清退事件越来越多,高校严把“毕业关”已成为新常态。  设立新兴交叉学科门类,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变革  交叉学科,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出现的新兴学科。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释放出信息,我国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自此,交叉学科将成为我国第14个研究生学科门类。  科学上的突破和创新越来越依赖于交叉学科。新增交叉学科门类,加快培养交叉学科领域人才,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深层次改革的重要举措,满足了我国对交叉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截至2020年6月30日,我国各高校(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的交叉学科数量达到了549个。开设交叉学科的高校共计160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济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各有9个学科,交叉学科数量位居第一。“双一流”院校开设的交叉学科数量大于非“双一流”院校,共计310个,占比达到56%。  设立新兴交叉学科门类,加快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支持战略性新兴学科发展,是加强国家治理、应对国际复杂形势的需要,也将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的变革。  链接:赴美读研申请量负增长  2005年至2012年,中国学生赴美读研申请量增长率不断上升。2012年起,中国赴美读研申请量增长率锐减,长期处于负增长。  美国国务院最新公布的过去一年签证发放数据显示:在今年4月到9月这半年中,美国仅向中国内地发放了808张F1学生签证,而2019年同期则发放了90410张,同比下降超过99%。  除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赴美学生签证数量的减少也与美国对中国学生的留学政策有关。自2019年起,美国就对中国留学生加强了背景审查,尤其是涉及公派的高层次人才、敏感专业。仅2019年一季度,美国就拒签了180余名中国学者。  2020年5月底,美国白宫宣布,自6月1日起,禁止与中国军方有关的研究生与学者入境美国。9月9日,美国国土安全部代理部长表示,美国将禁止某些中国研究生和研究人员获得签证,以防止他们窃取敏感研究成果。2020年美国先后把中国10余所高校列入实体制裁名单,严重恶化了美国的留学环境。  教育部发布2021年考研报名条件中,明确了留学生报考的条件: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我国考研政策的调整及美国对中国学生的留学政策,让更多的留学生转向国内考研,成为2021年考研大军的一员。来源 光明日报编辑 王小婷编审 杨仪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