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这5所普通“二本”大学,毕业就能找到工作,适合压线生报考!师心

这5所普通“二本”大学,毕业就能找到工作,适合压线生报考!

1、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简称哈师大(HRBNU), 始建于1951年,1990年被黑龙江省政府确立为省重点院校,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一所师范类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是黑龙江省教育、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哈尔滨师范大学作为东北地区师范教育的核心力量之一,代表着黑龙江省高等师范教育的最高水准。学校设有78个本科专业,其中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省级重点专业;11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群),7个“十二五”校级重点学科。另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2、大连大学大连大学坐落于大连市,是大连市属重点建设大学。所拥有哲、法、经济、教育、文、史、理、工、医、管理10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4月成立的大连大学(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1948年3月成立的关东文法专门学校(后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1950年10月成立的旅大市卫生学校(后为大连市卫生学校)。1987年10月,大连大学、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大连市卫生学校三校合一,组建新的大连大学。2014年,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学校建有4个辽宁省省级重点学科、3个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高水平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有8个学科获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流学科计划"和"特色突出计划。20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120多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3、长江大学长江大学简称“长大”(YU),国家“小211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荆州,并在武汉建有教学科研基地,隶属于湖北省教育厅,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为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湖北省园林式高等学校。现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作物学”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工程硕士、农业硕士、体育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护理硕士、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有96个本科专业,其中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工程”、“农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6个国家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等11个湖北省品牌专业。“农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生物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植物保护”、“应用化学”、“自动化”、“地理信息科学”9个专业入选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4、曲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创建于济南,始称山东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9月迁址曲阜。曲阜师范大学始建于1955年,1981年学校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立为重点建设的六所高校之一。1985年11月学校更名为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入选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曲阜师范大学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涵盖3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另有单独设立的博士二级学科授权点2个,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2个,涵盖11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另有单独设立的硕士二级学科授权点9个,还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学校有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18个,其中省级特色重点学科7个。5、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简称"华水")坐落于黄河之滨的河南省省会郑州市,是水利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高校。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河南省重点建设骨干高校、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河南省唯一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招考资格的高校和唯一承担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高校。学校有2个部级重点学科,13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二级重点学科(不含一级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涵盖了5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3个专业学位类别、14个专业硕士学位领域。

硕人

拿奖拿到手软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个海师学子用实力告诉你→

法学学生、音乐人、主持人、志愿者、创业者……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2018级法学专业学生郭锐集多种身份于一身,在大一、大二短短两年时间,他拿下各级各类奖状、证书71个。同样是大学生,郭锐是如何管理时间,拿下如此多的荣誉?他又是如何权衡各种身份的?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别人家的大学生”。郭锐。受访者供图校园明星——众多才艺加身,热心公益什么是优秀大学生?郭锐给出“参考”答案。除了学好专业知识,郭锐还集主持、唱歌、竞答、创业等“十八般武艺”于一身,他热心公益,是令人羡慕的“校园明星”。作为法学学生,郭锐刻苦钻研、勤耕不辍。在自我进步的同时,他热心帮助学弟学妹学好法学,还专门录制法学视频课程,受到广泛好评。其中,他录制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解读系列”被海南一知名法考机构选中并收录。大二时,郭锐成为某视频平台的法律教育博主,收获大量粉丝,截至目前其普法视频观看量已达百万之多。郭锐在学校活动中演唱。受访者供图郭锐从小喜欢唱歌,进入大学后,他的音乐才能更加绚烂地绽放。在学校迎新晚会、宿舍文化节、法学院十佳歌手等活动中,都能听到他的歌声。他还曾受网易云音乐·音街校园星声计划的邀请,与来自中央音乐学院、辽宁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同学一起为疫情演唱助力歌曲。郭锐的主持之路开启于大一,却同样光彩熠熠。凭借标准的普通话、良好的应变能力及丰富的知识储备,他不仅担任本学院各种活动主持人,学校爱心协会跨年晚会、公司年会等许多校内外一系列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郭锐在学校活动中演唱。受访者供图海南省义工互助协会人事部部长、Wuhan.Support 海外运营中心副主任兼公关媒介组组长……郭锐热心公益。截至目前,他已拥有281.5个志愿时数。“281.5个小时虽然不多,这个数字却时刻提醒着我不忘志愿初心,也不忘我帮助过的、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郭锐说,他会在志愿服务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在大一、大二短短两年时间,郭锐共获得各级各类奖项、证书71张。其中,国家级奖项13个、省市级奖项5个、校级奖项11个、学院级奖项4个,他还曾获得众多社会组织奖项,并通过考试成功获得ISO内审员、中级经营管理师、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心理咨询师等诸多资格证。郭锐获得的部分奖项。受访者供图光环背后——高度的自律和不断的努力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诸多头衔和荣誉的背后是郭锐日常高度的自律和不断的努力。郭锐(左一)在知识竞赛中获奖。受访者供图大二上学期,老师推荐郭锐代表学校参加海南省第一届大学生核安全知识竞赛。作为法学专业学生,郭锐的核安全专业知识储备几乎为零。“说实话,一开始有畏难情绪,一方面自己是非专业学生,另外我之前从来没参加过省级竞赛。”郭锐说,老师的信任让他不服输的劲儿回来了。赛前一周,他和两个队友加班加点补习核安全知识。他们不止于背诵,还将每个题的前因后果搞清楚。比赛前,活动组委会先组织选手中参观昌江核电站,不同于其他选手走马观花式的参观,郭锐和队友们将参观当作学习,认真聆听。结果,比赛中几道关于昌江核电站的问题,他们轻松抢答。最终,他们从来自全省的20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为学校摘得一等奖的荣誉。郭锐在参加演讲比赛。受访者供图一周后,郭锐又接到任务,他要作为队长带领两位学妹参加海口市第四届七五普法知识竞赛。两位学妹还在读大一,尚未学习法学的专业知识,郭锐发挥队长作用,主动帮助学妹补习,同时承担更多任务。抢答环节中,4个代表队共抢答30道题,郭锐一人抢下17道,抢尽了风头。他带领队伍在此次比赛中为学校摘得第一名的好成绩。CaTICs历史组别个人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文学知识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优秀奖……对于郭锐来说,每次登台都是一次锻炼和成长,背后都凝聚着他的辛勤汗水和付出。熟悉郭锐的人都知道,他的“自律”是一以贯之的。他行动力强,做事很少拖泥带水。每天晚上,他会在手机备忘录记下第二天自己的学习计划,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我喜欢忙碌着的充实。”郭锐说。郭锐在家自学。受访者供图也曾迷茫——因为厌学,曾想转专业“他精力很充沛,仿佛有用不完的劲儿。”在学长徐畅看来,郭锐活力四射。郭锐坦言,自己也曾迷茫过,甚至面对法学专业,也曾有过厌学情绪,他曾有过放弃的想法。“我数学不好,学法学可以摆脱学高数的苦恼。”他介绍,一开始选择学法学是“退而求其次”。2018年,初入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面对枯燥的法条框框,郭锐有过转专业的想法。在法学院蔡笃瑜副书记、禤丽琴老师和安晨曦老师的鼓励和关怀下,他找到了学习法学的动力和兴趣,这才一头扎进法学知识的海洋。郭锐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受访者供图读大一时,郭锐曾同时担任海南省义工互助协会人事部部长、共青团海南师范大学委员会办公室干事、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党支部助理等5个职务。面对繁重的工作,追求完美的他感觉力不从心,甚至一度抑郁,怀疑起自己。通过自学心理学,并与心理专家积极沟通,才逐渐走出阴霾。在创业的路上,郭锐也是经历了跌宕起伏。大二时,顶着家人反对和资金短缺的压力,他与哈师大的一名研究生学长共同建立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运营发展了一款社交App,并一度冲入了App Store下载量的前五十名。但因疫情期间行业不景气,公司每况愈下,郭锐的第一次创业被迫流产了。怀着对创业的极大热情,郭锐不断提升自己,取得了一系列的资质,他的创业之路也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中重新开启。“前段时间,在朋友的帮助下,我成功制作了一个关于法律教育类的App。”郭锐介绍,他酝酿已久而制作的法律教育类App通过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审批,已经拿到了软件著作权。突发意外——不放弃目标,坚持带病自学天有不测风云!2020年6月,郭锐在海口突发车祸,需卧床康复。突遇重大打击,他勇敢面对。如今,郭锐的身体康复得越来越好,他为自己制定了课程表,每天在家自学和复习司法考试和法律硕士的知识,朝着自己“成为法治之光”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他虽然办了休学,但坚持自学,常常在网上向我请教问题,让人很感动。”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师刘敏不禁表示,郭锐积极阳光,表达能力特别好,综合素质很好,希望他尽快康复,尽早返校。“休学以来,我有了更多时间回头看,去总结,去思考。”顶着“校园明星”光环的郭锐认为,自己就是个普通的学生,只是稍微比其他同学认真一些、努力一些、兴趣广泛一些。未来,他会继续努力地学习、认真地做事儿。“之前的荣誉都已经成为过往。”郭锐说,未来,他将把主要精力放在法学专业的学习上,争取成为一名法律人才。同时,他希望在创业、主持、音乐的道路上寻找更多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多元化人才。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黄婷 实习生 王春迎责任编辑:林芳羽

知己知彼

两年拿奖71个,这位海师学子简直是开了“外挂”……

法学学生、音乐人、主持人、志愿者、创业者……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2018级法学专业学生郭锐集多种身份于一身在大一、大二短短两年时间他拿下各级各类奖状、证书71个同样是大学生郭锐是如何管理时间拿下如此多的荣誉?他又是如何权衡各种身份的?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别人家的大学生”郭锐。受访者供图校园明星——众多才艺加身,热心公益什么是优秀大学生?郭锐给出“参考”答案。除了学好专业知识,郭锐还集主持、唱歌、竞答、创业等“十八般武艺”于一身,他热心公益,是令人羡慕的“校园明星”。作为法学学生,郭锐刻苦钻研、勤耕不辍。在自我进步的同时,他热心帮助学弟学妹学好法学,还专门录制法学视频课程,受到广泛好评。其中,他录制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解读系列”被海南一知名法考机构选中并收录。大二时,郭锐成为某视频平台的法律教育博主,收获大量粉丝,截至目前其普法视频观看量已达百万之多。郭锐在学校活动中演唱。受访者供图郭锐从小喜欢唱歌,进入大学后,他的音乐才能更加绚烂地绽放。在学校迎新晚会、宿舍文化节、法学院十佳歌手等活动中,都能听到他的歌声。他还曾受网易云音乐·音街校园星声计划的邀请,与来自中央音乐学院、辽宁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同学一起为疫情演唱助力歌曲。郭锐的主持之路开启于大一,却同样光彩熠熠。凭借标准的普通话、良好的应变能力及丰富的知识储备,他不仅担任本学院各种活动主持人,学校爱心协会跨年晚会、公司年会等许多校内外一系列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郭锐在学校活动中演唱。受访者供图海南省义工互助协会人事部部长、Wuhan.Support 海外运营中心副主任兼公关媒介组组长……郭锐热心公益。截至目前,他已拥有281.5个志愿时数。“281.5个小时虽然不多,这个数字却时刻提醒着我不忘志愿初心,也不忘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郭锐说,他会在志愿服务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在大一、大二短短两年时间,郭锐共获得各级各类奖项、证书71张。其中,国家级奖项13个、省市级奖项5个、校级奖项11个、学院级奖项4个,他还曾获得众多社会组织奖项,并通过考试成功获得ISO内审员、中级经营管理师、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心理咨询师等诸多资格证。郭锐获得的部分奖项。受访者供图光环背后——高度的自律和不断的努力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诸多头衔和荣誉的背后是郭锐日常高度的自律和不断的努力。郭锐(左一)在知识竞赛中获奖。受访者供图大二上学期,老师推荐郭锐代表学校参加海南省第一届大学生核安全知识竞赛。作为法学专业学生,郭锐的核安全专业知识储备几乎为零。“说实话,一开始有畏难情绪,一方面自己是非专业学生,另外我之前从来没参加过省级竞赛。”郭锐说,老师的信任让他不服输的劲儿回来了。赛前一周,他和两个队友加班加点补习核安全知识。他们不止于背诵,还将每个题的前因后果搞清楚。比赛前,活动组委会先组织选手中参观昌江核电站,不同于其他选手走马观花式的参观,郭锐和队友们将参观当作学习,认真聆听。结果,比赛中几道关于昌江核电站的问题,他们轻松抢答。最终,他们从来自全省的20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为学校摘得一等奖的荣誉。郭锐在参加演讲比赛。受访者供图一周后,郭锐又接到任务,他要作为队长带领两位学妹参加海口市第四届七五普法知识竞赛。两位学妹还在读大一,尚未学习法学的专业知识,郭锐发挥队长作用,主动帮助学妹补习,同时承担更多任务。抢答环节中,4个代表队共抢答30道题,郭锐一人抢下17道,抢尽了风头。他带领队伍在此次比赛中为学校摘得第一名的好成绩。CaTICs历史组别个人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文学知识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优秀奖……对于郭锐来说,每次登台都是一次锻炼和成长,背后都凝聚着他的辛勤汗水和付出。熟悉郭锐的人都知道,他的“自律”是一以贯之的。他行动力强,做事很少拖泥带水。每天晚上,他会在手机备忘录记下第二天自己的学习计划,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我喜欢忙碌着的充实。”郭锐说。郭锐在家自学。受访者供图也曾迷茫——因为厌学,曾想转专业“他精力很充沛,仿佛有用不完的劲儿。”在学长徐畅看来,郭锐活力四射。郭锐坦言,自己也曾迷茫过,甚至面对法学专业,也曾有过厌学情绪,他曾有过放弃的想法。“我数学不好,学法学可以摆脱学高数的苦恼。”他介绍,一开始选择学法学是“退而求其次”。2018年,初入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面对枯燥的法条框框,郭锐有过转专业的想法。在法学院蔡笃瑜副书记、禤丽琴老师和安晨曦老师的鼓励和关怀下,他找到了学习法学的动力和兴趣,这才一头扎进法学知识的海洋。郭锐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受访者供图读大一时,郭锐曾同时担任海南省义工互助协会人事部部长、共青团海南师范大学委员会办公室干事、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党支部助理等5个职务。面对繁重的工作,追求完美的他感觉力不从心,甚至一度抑郁,怀疑起自己。通过自学心理学,并与心理专家积极沟通,才逐渐走出阴霾。在创业的路上,郭锐也是经历了跌宕起伏。大二时,顶着家人反对和资金短缺的压力,他与哈师大的一名研究生学长共同建立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运营发展了一款社交App,并一度冲入了App Store下载量的前五十名。但因疫情期间行业不景气,公司每况愈下,郭锐的第一次创业被迫流产了。怀着对创业的极大热情,郭锐不断提升自己,取得了一系列的资质,他的创业之路也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中重新开启。“前段时间,在朋友的帮助下,我成功制作了一个关于法律教育类的App。”郭锐介绍,他酝酿已久而制作的法律教育类App通过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审批,已经拿到了软件著作权。突发意外——不放弃目标,坚持带病自学天有不测风云!2020年6月,郭锐在海口突发车祸,需卧床康复。突遇重大打击,他勇敢面对。  如今,郭锐的身体康复得越来越好,他为自己制定了课程表,每天在家自学和复习司法考试和法律硕士的知识,朝着自己“成为法治之光”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他虽然办了休学,但坚持自学,常常在网上向我请教问题,让人很感动。”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师刘敏不禁表示,郭锐积极阳光,表达能力特别好,综合素质很好,希望他尽快康复,尽早返校。  “休学以来,我有了更多时间回头看,去总结,去思考。”顶着“校园明星”光环的郭锐认为,自己就是个普通的学生,只是稍微比其他同学认真一些、努力一些、兴趣广泛一些。未来,他会继续努力地学习、认真地做事儿。  “之前的荣誉都已经成为过往。”郭锐说,未来,他将把主要精力放在法学专业的学习上,争取成为一名法律人才。同时,他希望在创业、主持、音乐的道路上寻找更多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多元化人才。来源: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黄婷 实习生:王春迎

罗宾森

两年拿奖71个,光环背后——高度的自律和不断的努力

法学学生、音乐人、主持人、志愿者、创业者……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2018级法学专业学生郭锐集多种身份于一身在大一、大二短短两年时间他拿下各级各类奖状、证书71个同样是大学生郭锐是如何管理时间拿下如此多的荣誉?他又是如何权衡各种身份的?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别人家的大学生”郭锐。受访者供图校园明星——众多才艺加身,热心公益什么是优秀大学生?郭锐给出“参考”答案。除了学好专业知识,郭锐还集主持、唱歌、竞答、创业等“十八般武艺”于一身,他热心公益,是令人羡慕的“校园明星”。作为法学学生,郭锐刻苦钻研、勤耕不辍。在自我进步的同时,他热心帮助学弟学妹学好法学,还专门录制法学视频课程,受到广泛好评。其中,他录制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解读系列”被海南一知名法考机构选中并收录。大二时,郭锐成为某视频平台的法律教育博主,收获大量粉丝,截至目前其普法视频观看量已达百万之多。郭锐在学校活动中演唱。受访者供图郭锐从小喜欢唱歌,进入大学后,他的音乐才能更加绚烂地绽放。在学校迎新晚会、宿舍文化节、法学院十佳歌手等活动中,都能听到他的歌声。他还曾受网易云音乐·音街校园星声计划的邀请,与来自中央音乐学院、辽宁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同学一起为疫情演唱助力歌曲。郭锐的主持之路开启于大一,却同样光彩熠熠。凭借标准的普通话、良好的应变能力及丰富的知识储备,他不仅担任本学院各种活动主持人,学校爱心协会跨年晚会、公司年会等许多校内外一系列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郭锐在学校活动中演唱。受访者供图海南省义工互助协会人事部部长、Wuhan.Support 海外运营中心副主任兼公关媒介组组长……郭锐热心公益。截至目前,他已拥有281.5个志愿时数。“281.5个小时虽然不多,这个数字却时刻提醒着我不忘志愿初心,也不忘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郭锐说,他会在志愿服务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在大一、大二短短两年时间,郭锐共获得各级各类奖项、证书71张。其中,国家级奖项13个、省市级奖项5个、校级奖项11个、学院级奖项4个,他还曾获得众多社会组织奖项,并通过考试成功获得ISO内审员、中级经营管理师、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心理咨询师等诸多资格证。郭锐获得的部分奖项。受访者供图光环背后——高度的自律和不断的努力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诸多头衔和荣誉的背后是郭锐日常高度的自律和不断的努力。郭锐(左一)在知识竞赛中获奖。受访者供图大二上学期,老师推荐郭锐代表学校参加海南省第一届大学生核安全知识竞赛。作为法学专业学生,郭锐的核安全专业知识储备几乎为零。“说实话,一开始有畏难情绪,一方面自己是非专业学生,另外我之前从来没参加过省级竞赛。”郭锐说,老师的信任让他不服输的劲儿回来了。赛前一周,他和两个队友加班加点补习核安全知识。他们不止于背诵,还将每个题的前因后果搞清楚。比赛前,活动组委会先组织选手中参观昌江核电站,不同于其他选手走马观花式的参观,郭锐和队友们将参观当作学习,认真聆听。结果,比赛中几道关于昌江核电站的问题,他们轻松抢答。最终,他们从来自全省的20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为学校摘得一等奖的荣誉。郭锐在参加演讲比赛。受访者供图一周后,郭锐又接到任务,他要作为队长带领两位学妹参加海口市第四届七五普法知识竞赛。两位学妹还在读大一,尚未学习法学的专业知识,郭锐发挥队长作用,主动帮助学妹补习,同时承担更多任务。抢答环节中,4个代表队共抢答30道题,郭锐一人抢下17道,抢尽了风头。他带领队伍在此次比赛中为学校摘得第一名的好成绩。CaTICs历史组别个人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文学知识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优秀奖……对于郭锐来说,每次登台都是一次锻炼和成长,背后都凝聚着他的辛勤汗水和付出。熟悉郭锐的人都知道,他的“自律”是一以贯之的。他行动力强,做事很少拖泥带水。每天晚上,他会在手机备忘录记下第二天自己的学习计划,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我喜欢忙碌着的充实。”郭锐说。郭锐在家自学。受访者供图也曾迷茫——因为厌学,曾想转专业“他精力很充沛,仿佛有用不完的劲儿。”在学长徐畅看来,郭锐活力四射。郭锐坦言,自己也曾迷茫过,甚至面对法学专业,也曾有过厌学情绪,他曾有过放弃的想法。“我数学不好,学法学可以摆脱学高数的苦恼。”他介绍,一开始选择学法学是“退而求其次”。2018年,初入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面对枯燥的法条框框,郭锐有过转专业的想法。在法学院蔡笃瑜副书记、禤丽琴老师和安晨曦老师的鼓励和关怀下,他找到了学习法学的动力和兴趣,这才一头扎进法学知识的海洋。郭锐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受访者供图读大一时,郭锐曾同时担任海南省义工互助协会人事部部长、共青团海南师范大学委员会办公室干事、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党支部助理等5个职务。面对繁重的工作,追求完美的他感觉力不从心,甚至一度抑郁,怀疑起自己。通过自学心理学,并与心理专家积极沟通,才逐渐走出阴霾。在创业的路上,郭锐也是经历了跌宕起伏。大二时,顶着家人反对和资金短缺的压力,他与哈师大的一名研究生学长共同建立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运营发展了一款社交App,并一度冲入了App Store下载量的前五十名。但因疫情期间行业不景气,公司每况愈下,郭锐的第一次创业被迫流产了。怀着对创业的极大热情,郭锐不断提升自己,取得了一系列的资质,他的创业之路也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中重新开启。“前段时间,在朋友的帮助下,我成功制作了一个关于法律教育类的App。”郭锐介绍,他酝酿已久而制作的法律教育类App通过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审批,已经拿到了软件著作权。突发意外——不放弃目标,坚持带病自学天有不测风云!2020年6月,郭锐在海口突发车祸,需卧床康复。突遇重大打击,他勇敢面对。如今,郭锐的身体康复得越来越好,他为自己制定了课程表,每天在家自学和复习司法考试和法律硕士的知识,朝着自己“成为法治之光”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他虽然办了休学,但坚持自学,常常在网上向我请教问题,让人很感动。”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师刘敏不禁表示,郭锐积极阳光,表达能力特别好,综合素质很好,希望他尽快康复,尽早返校。“休学以来,我有了更多时间回头看,去总结,去思考。”顶着“校园明星”光环的郭锐认为,自己就是个普通的学生,只是稍微比其他同学认真一些、努力一些、兴趣广泛一些。未来,他会继续努力地学习、认真地做事儿。“之前的荣誉都已经成为过往。”郭锐说,未来,他将把主要精力放在法学专业的学习上,争取成为一名法律人才。同时,他希望在创业、主持、音乐的道路上寻找更多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多元化人才。来源: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点击小编头像私信,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叟何人邪

「知青岁月」两地书——437

作家 贾宏图本期主人公:崔积宝,他和夫人李桂茹的颇有戏剧性爱情故事 两地书――437贾宏图 那是个“见字如面”的年代,远在他乡的人们的感情交流、信息传达都是通过书信。打长途电话和拍电报,只有在紧急情况才不得不使用的联系办法。当年的知青,是把写信当成最主要的精神生活的。无论文化高低,哪个知青不写信!每当收工后,在昏暗的灯光下,他们爬在炕头,铺一张白纸,此刻他们的快乐和苦恼、幸福和痛苦、思念和向往都涌上心头,流泻纸上,只觉得情长纸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他们远方的亲人在盼着他们的信啊!也许比“家书”更珍贵的还有“情书”。在那个特殊的时候,咫尺天涯,没有眉目传情和肌肤之亲,书信是表达爱情唯一的形式。有这么一对老知青,原来是同学,后来是恋人,再后来是夫妻,他们在1968年到1977年间靠通信保持着联系,交流着思想,发展着感情。现在他们要把千方百计保留下来的437封书信结集出版,这是他们的两地书,也是他们的十年情。原书插图 图片编辑:吴乃华我是从哈尔滨日报上看到这个消息的,热心的徐总编为我提供了这对夫妇的电话,我约好要去采访,他却先登门造访了――带着他们的书信和故事。没想到我们是同年生同届学,还是没见过面的文友――哈尔滨学院中文系教授崔积宝。说起他和夫人李桂茹的爱情也颇有戏剧性。他是哈尔滨8中老高三的学生,小李是这个学校初二的学生。他们相识于1967年的文革中,那时在“从头越”战斗队的小李到“只争朝夕”战斗队来借油印机,崔积宝热心帮忙,他发现这个小女孩儿,不仅长得精神,还刻一手好字。后来家住道外南十二道街的小李,经常在上学的路上碰到家住北九道街的老崔。他记得她总穿一身洗得发白的绿条绒上衣,她记得他说话慢声细语,很有意思。他借给她一本何香凝题名的《秋谨集》,到她家取书,正赶上卸拌子,他帮着干了一下午。小李的父母特别喜欢这个热情的小伙子。第二年的11月,他们都到兵团下乡了,崔积宝到了到了35团,李桂茹到了39团,虽然都在虎林――当年王震将军率领转业官兵建设的农场,却只能通过书信联系。这样,他们的“两地书”开始了,当然是崔积宝先写的,不过不能直接寄给小李,而是先寄到哈尔滨的李家,再由家里转给39团的李桂茹。这是她自己的主意,她不想让人发现她和男同学通信。因为团政委已经在全团的广播大会上说过:“你们小小的年纪不能谈恋爱,要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献给边疆!”小李是个要强的姑娘,她不想让别人说自己的闲话。然而爱情会像植物一样自然的生长,是压抑不住的。有了爱情必然要表达,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小李给老崔的信是可以直接寄给他的,他不怕别人的议论,这方面他更勇敢。我看到了小李1968年12月25日写给老崔的信,全信的第一句是:“首先让我们身在边疆共同敬祝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毛主席万寿无疆!”信的开头是:“崔积宝同学:你好!你现在一定在紧张而愉快地战斗吧!”最后一句是:“今后,让我们共同在毛主席开辟的红色航道上奋勇前进吧!”信的中间介绍他们连队反右倾运动和他们正进行的排水、伐木和打石头的劳动,还列了一张他们从早上5点钟起床到晚上21点熄灯的作息时间表。我以为这封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书信是有文物价值的。为了每封信的安全到达,崔积宝颇费心机又不辞劳苦。那是一个没有个人隐私的年代,私信被人拆看或被上交领导,是常有的事。老崔每次都要从新建的边远连队走上十几里,把信直接投到当地邮局的绿邮筒才能放心,因大雨如注被浇成落汤鸡的事儿多次发生。一次在风雪迷蒙的“大烟炮”中迷了路,差一点没被冻死在荒原里!老崔回忆说,那时的日子都是在对她的每封信的期盼中熬过的。在地头休息时,他躺在地上对着蓝天发呆。“寒雁只衔芦,何曾解寄书。”“雁来书不到,人静重门悄,一阵落花风,云山千万重。”那时他才真正体味了这些诗句。然而好事多磨,他们的“两地书”却因为一件事中断了!思家心切的崔积宝决定1970年5月要回哈探家,可革命热情正高涨的李桂茹不想因探家耽误工作,那时她已当上了班长。老崔为小李的父母出了主意:给她发一封电报,说家里有急事,连队肯定给假!就这样在崔积宝回到哈尔滨几天后,小李拿着电报急匆匆地赶回来了。当她知道这是她所尊敬的老同学崔积宝制造的“骗局”,大为恼火!她气得两条小撅撅辫儿朝上了天,不管崔积宝怎样解释和检讨,她都不谅解。几天以后她就回团了,再也没给老崔写信!也许她要响应领导的号召集中精力工作,也许她感觉她的这位老同学不够阳光,不够进步!这时老崔没有放弃对她的爱,他更爱她的单纯、真诚!然而他给她的信,泥牛入海无消息。他把对她的爱埋在心底,投身到建新点的艰苦劳动中,他时常仰望天空等待鸿雁传书。“一息不相闻,使我容颜悴,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这首黄遵宪的《今别离》就是当时崔积宝的心情。1971年5月,老崔终于等来了李桂茹的来信:“首先检查我自己,当时的态度和一系列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希望能得到你的谅解。我希望我们还能恢复和保持以前的那种正常的通信联系。”这正是崔积宝求之不得的,他马上给小李回了信,表达他对友谊的渴望,倾诉了他一年中默默等待的心情。他们又恢复了老同学间的通信关系,不过他注意到了她的来信中把“崔积宝同学”的“崔”和“同学”三个字去掉了。老崔说,那个时代的爱情就是这么循序渐进。慢慢积累的爱情如根系很深的大树,是经得起大风大雨的。1972年,他们相约一起在哈尔滨过春节。老崔和小李先后回到了家乡,回到亲人的怀抱中。亲情中滋生着爱情。书信中他们千言万语,可见了面却都红着脸不知说什么好。勇敢的崔积宝一夜无眠,给小李写了封信,那信上只有一句话:“亲爱的桂茹,我的心永远和你在一起!”在他们就要结束假期返回兵团的前二天,老崔终于盼来小李交给他的信,那上面也只有一句话:“积宝,我是永远属于你的!”看完信,老崔激动地要求要和小李握手,她脸红了,但没有拒绝,两个热恋中的年轻人的手第一次紧紧地握在一起了!两天后,小李先走,老崔到车站送她,又提出再握一次手,小李笑着说,算了,我不习惯!几天后,老崔也回团了,他们的“两地书”更热烈更经常了。从此信上的称呼都加了“亲爱的”了,信的最后又加上了“吻你”的字样。这是他们继“握手”之后的新目标。年轻的读者可能觉得这爱情的节奏太慢了。可老崔觉得这样的节奏才韵味无穷。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被珍惜。1973年夏天,开始在知识青年中招收大学生了。老崔和小李的爱情又面临着考验。那时老崔所在的连队推荐了他,但领导不愿意放走他这个连队骨干。不过也答应,如果他的女朋友推荐了,也让他走。老崔急着给39团的小李打了个电话,问她能不能被推荐?正好昨天晚上和小李要好的副指导员告诉她,根据群众的推荐,又因为她工作特别好,领导已经决定推荐她上大学。遗憾的是,这个电话被人偷听了,有人发难了:为什么还没有公布就提前告诉她,还约定和男朋友一起走,她入学动机不纯!结果,小李又下来了。而35团那一面,老崔因为对象被推荐了受到了照顾――他上了鸡西矿务局的师范学校。虽然学校并不理想,但总算是上了大学。来自39团小李落选的消息让老崔后悔莫及,他一封接一封地给小李写信,让她坚定信心等待明年的机会。然而不幸接踵而至,第二年,小李没有过连里群众推荐这一关;第三年,连里这一关过了,到团里被挤下来了;第四年,连里、团里的关都过了,在师里被挤下来!四年,对一个年青人是多么漫长的日子,为了争取更多人的支持,这四年里李桂茹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和泪水!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她彻底的绝望了!她决定自己承担痛苦,不能拖累崔积宝了。1976年11月22日,她在信中向老崔宣布:“我们的关系到此结束了吧!”“是你,使我感受到爱情的温暖。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必须正视它。希望你不要想不开,尽快在你的学校里选择一个志同道合,你所满意的人。在此我预祝你永远幸福!”11月27日,崔积宝收到小李的信,马上回信:“拆见你22日信,心如刀绞,我不知道怀着怎样的心情,跑到邮局,我怕你等信,写了电文‘你22日信大错,我极痛心,请等信’拍出,想已收到了吧!”接着他在信中批评小李的错误的决定和对自己感情的伤害。12月1日,李桂茹来信说:“看到了你的信和电报,我知道你难过痛心,生我的气,我后悔这封信不该发出,太伤你的心了,我愿意接受你的责备。但是,你信中有些话是冤枉我的,要知道,我那封信实在是违心的!我深深了解你那颗赤诚的心,我也知道你是深深地爱我的,我又怎能没有你呢!可是我的命为什么这么苦啊?我们的结合为什么这么难?难道是我们不应该在一起吗!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是为什么对我们这样残酷呀!”这封滴满泪水的信,现在看着还让人心酸得动容!还是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精诚所致,金石为开”。1976年的12月,老崔和小李的命运终于有了转机,小李被招工回哈。她先给老崔发了电报:“已定29日回哈”。崔积宝在这张电报上写下:“今日见电报,几欲仰天笑。八载抑郁郁,一下豁然了。”有情人终成眷属。1977年7月,老崔和小李结婚。第二年底,老崔也从鸡西矿务局师范学校调回哈尔滨4中当老师。这之后他们的两地书不必写了,可人生的故事还在继续下去。小李分配到省电力局所属的送变电公司工作,当过油工、保管员,30多岁时开始学打字,后来被调到省电力局史志办当编辑。老崔又到哈师大先读了两年本科又接着读了两年古代文学的研究生,现在哈尔滨学院工作。1978年他们已经有了儿子,生活十分艰辛,做一锅二米饭,全家吃几天,为了省钱,中午,上学的老崔总是回家吃饭,骑在自行车上,饿得全身都在颤抖。如果没有老岳父每月补助5元钱,到月底他们都揭不开锅!苦难已经成为昨天,在享受幸福的今天,不敢遗忘昨天。老崔夫妇最大的心愿是早日出版他们的“两地书”。“那是两个生命在十年间的历练,两个灵魂在十年中的物化。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多的细节,那么多心灵深处的话语,那么多灵与肉的悸动与震撼。”老崔还对我说起马克思的话:“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体人的存在”,“人们的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我为他们未来的书起了个名:《个人的时代历史――一对老知青的437封两地书》。我问到了他们的儿子崔常丰――那个在武汉大学读完法律学士,又在香港大学读完法律硕士,现在香港的一家律师所工作的小伙子。他颇有“乃父之风”,在学府书店买书时和一个也是法律系专业毕业的美丽女生一见钟情,今年他们已经结婚去香港定居了。在网络时代,他们大概不会写那么多“两地书”,当然也就不会有十年苦恋的痛苦了。他们多幸福! 原创:贾宏图图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知青50年】原文编辑:兴耀

好经大事

这5所普通“二本”大学,毕业就能找到工作,适合压线生报考!

1、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简称哈师大(HRBNU), 始建于1951年,1990年被黑龙江省政府确立为省重点院校,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一所师范类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是黑龙江省教育、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哈尔滨师范大学作为东北地区师范教育的核心力量之一,代表着黑龙江省高等师范教育的最高水准。学校设有78个本科专业,其中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省级重点专业;11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群),7个“十二五”校级重点学科。另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2、大连大学大连大学坐落于大连市,是大连市属重点建设大学。所拥有哲、法、经济、教育、文、史、理、工、医、管理10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4月成立的大连大学(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1948年3月成立的关东文法专门学校(后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1950年10月成立的旅大市卫生学校(后为大连市卫生学校)。1987年10月,大连大学、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大连市卫生学校三校合一,组建新的大连大学。2014年,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学校建有4个辽宁省省级重点学科、3个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高水平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有8个学科获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流学科计划"和"特色突出计划。20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120多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3、长江大学长江大学简称“长大”(YU),国家“小211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荆州,并在武汉建有教学科研基地,隶属于湖北省教育厅,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为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湖北省园林式高等学校。现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作物学”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工程硕士、农业硕士、体育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护理硕士、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有96个本科专业,其中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工程”、“农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6个国家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等11个湖北省品牌专业。“农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生物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植物保护”、“应用化学”、“自动化”、“地理信息科学”9个专业入选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4、曲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创建于济南,始称山东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9月迁址曲阜。曲阜师范大学始建于1955年,1981年学校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立为重点建设的六所高校之一。1985年11月学校更名为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入选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曲阜师范大学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涵盖3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另有单独设立的博士二级学科授权点2个,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2个,涵盖11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另有单独设立的硕士二级学科授权点9个,还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学校有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18个,其中省级特色重点学科7个。5、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简称"华水")坐落于黄河之滨的河南省省会郑州市,是水利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高校。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河南省重点建设骨干高校、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河南省唯一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招考资格的高校和唯一承担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高校。学校有2个部级重点学科,13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二级重点学科(不含一级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涵盖了5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3个专业学位类别、14个专业硕士学位领域。

堕落街

拿奖拿到手软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个海师学子用实力告诉你→

法学学生、音乐人、主持人、志愿者、创业者……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2018级法学专业学生郭锐集多种身份于一身,在大一、大二短短两年时间,他拿下各级各类奖状、证书71个。同样是大学生,郭锐是如何管理时间,拿下如此多的荣誉?他又是如何权衡各种身份的?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别人家的大学生”。郭锐。受访者供图校园明星——众多才艺加身,热心公益什么是优秀大学生?郭锐给出“参考”答案。除了学好专业知识,郭锐还集主持、唱歌、竞答、创业等“十八般武艺”于一身,他热心公益,是令人羡慕的“校园明星”。作为法学学生,郭锐刻苦钻研、勤耕不辍。在自我进步的同时,他热心帮助学弟学妹学好法学,还专门录制法学视频课程,受到广泛好评。其中,他录制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解读系列”被海南一知名法考机构选中并收录。大二时,郭锐成为某视频平台的法律教育博主,收获大量粉丝,截至目前其普法视频观看量已达百万之多。郭锐在学校活动中演唱。受访者供图郭锐从小喜欢唱歌,进入大学后,他的音乐才能更加绚烂地绽放。在学校迎新晚会、宿舍文化节、法学院十佳歌手等活动中,都能听到他的歌声。他还曾受网易云音乐·音街校园星声计划的邀请,与来自中央音乐学院、辽宁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同学一起为疫情演唱助力歌曲。郭锐的主持之路开启于大一,却同样光彩熠熠。凭借标准的普通话、良好的应变能力及丰富的知识储备,他不仅担任本学院各种活动主持人,学校爱心协会跨年晚会、公司年会等许多校内外一系列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郭锐在学校活动中演唱。受访者供图海南省义工互助协会人事部部长、Wuhan.Support 海外运营中心副主任兼公关媒介组组长……郭锐热心公益。截至目前,他已拥有281.5个志愿时数。“281.5个小时虽然不多,这个数字却时刻提醒着我不忘志愿初心,也不忘我帮助过的、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郭锐说,他会在志愿服务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在大一、大二短短两年时间,郭锐共获得各级各类奖项、证书71张。其中,国家级奖项13个、省市级奖项5个、校级奖项11个、学院级奖项4个,他还曾获得众多社会组织奖项,并通过考试成功获得ISO内审员、中级经营管理师、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心理咨询师等诸多资格证。郭锐获得的部分奖项。受访者供图光环背后——高度的自律和不断的努力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诸多头衔和荣誉的背后是郭锐日常高度的自律和不断的努力。郭锐(左一)在知识竞赛中获奖。受访者供图大二上学期,老师推荐郭锐代表学校参加海南省第一届大学生核安全知识竞赛。作为法学专业学生,郭锐的核安全专业知识储备几乎为零。“说实话,一开始有畏难情绪,一方面自己是非专业学生,另外我之前从来没参加过省级竞赛。”郭锐说,老师的信任让他不服输的劲儿回来了。赛前一周,他和两个队友加班加点补习核安全知识。他们不止于背诵,还将每个题的前因后果搞清楚。比赛前,活动组委会先组织选手中参观昌江核电站,不同于其他选手走马观花式的参观,郭锐和队友们将参观当作学习,认真聆听。结果,比赛中几道关于昌江核电站的问题,他们轻松抢答。最终,他们从来自全省的20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为学校摘得一等奖的荣誉。郭锐在参加演讲比赛。受访者供图一周后,郭锐又接到任务,他要作为队长带领两位学妹参加海口市第四届七五普法知识竞赛。两位学妹还在读大一,尚未学习法学的专业知识,郭锐发挥队长作用,主动帮助学妹补习,同时承担更多任务。抢答环节中,4个代表队共抢答30道题,郭锐一人抢下17道,抢尽了风头。他带领队伍在此次比赛中为学校摘得第一名的好成绩。CaTICs历史组别个人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文学知识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优秀奖……对于郭锐来说,每次登台都是一次锻炼和成长,背后都凝聚着他的辛勤汗水和付出。熟悉郭锐的人都知道,他的“自律”是一以贯之的。他行动力强,做事很少拖泥带水。每天晚上,他会在手机备忘录记下第二天自己的学习计划,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我喜欢忙碌着的充实。”郭锐说。郭锐在家自学。受访者供图也曾迷茫——因为厌学,曾想转专业“他精力很充沛,仿佛有用不完的劲儿。”在学长徐畅看来,郭锐活力四射。郭锐坦言,自己也曾迷茫过,甚至面对法学专业,也曾有过厌学情绪,他曾有过放弃的想法。“我数学不好,学法学可以摆脱学高数的苦恼。”他介绍,一开始选择学法学是“退而求其次”。2018年,初入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面对枯燥的法条框框,郭锐有过转专业的想法。在法学院蔡笃瑜副书记、禤丽琴老师和安晨曦老师的鼓励和关怀下,他找到了学习法学的动力和兴趣,这才一头扎进法学知识的海洋。郭锐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受访者供图读大一时,郭锐曾同时担任海南省义工互助协会人事部部长、共青团海南师范大学委员会办公室干事、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党支部助理等5个职务。面对繁重的工作,追求完美的他感觉力不从心,甚至一度抑郁,怀疑起自己。通过自学心理学,并与心理专家积极沟通,才逐渐走出阴霾。在创业的路上,郭锐也是经历了跌宕起伏。大二时,顶着家人反对和资金短缺的压力,他与哈师大的一名研究生学长共同建立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运营发展了一款社交App,并一度冲入了App Store下载量的前五十名。但因疫情期间行业不景气,公司每况愈下,郭锐的第一次创业被迫流产了。怀着对创业的极大热情,郭锐不断提升自己,取得了一系列的资质,他的创业之路也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中重新开启。“前段时间,在朋友的帮助下,我成功制作了一个关于法律教育类的App。”郭锐介绍,他酝酿已久而制作的法律教育类App通过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审批,已经拿到了软件著作权。突发意外——不放弃目标,坚持带病自学天有不测风云!2020年6月,郭锐在海口突发车祸,需卧床康复。突遇重大打击,他勇敢面对。如今,郭锐的身体康复得越来越好,他为自己制定了课程表,每天在家自学和复习司法考试和法律硕士的知识,朝着自己“成为法治之光”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他虽然办了休学,但坚持自学,常常在网上向我请教问题,让人很感动。”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师刘敏不禁表示,郭锐积极阳光,表达能力特别好,综合素质很好,希望他尽快康复,尽早返校。“休学以来,我有了更多时间回头看,去总结,去思考。”顶着“校园明星”光环的郭锐认为,自己就是个普通的学生,只是稍微比其他同学认真一些、努力一些、兴趣广泛一些。未来,他会继续努力地学习、认真地做事儿。“之前的荣誉都已经成为过往。”郭锐说,未来,他将把主要精力放在法学专业的学习上,争取成为一名法律人才。同时,他希望在创业、主持、音乐的道路上寻找更多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多元化人才。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黄婷 实习生 王春迎责任编辑:林芳羽

买衣服

两年拿奖71个,这位海师学子简直是开了“外挂”……

法学学生、音乐人、主持人、志愿者、创业者……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2018级法学专业学生郭锐集多种身份于一身在大一、大二短短两年时间他拿下各级各类奖状、证书71个同样是大学生郭锐是如何管理时间拿下如此多的荣誉?他又是如何权衡各种身份的?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别人家的大学生”郭锐。受访者供图校园明星——众多才艺加身,热心公益什么是优秀大学生?郭锐给出“参考”答案。除了学好专业知识,郭锐还集主持、唱歌、竞答、创业等“十八般武艺”于一身,他热心公益,是令人羡慕的“校园明星”。作为法学学生,郭锐刻苦钻研、勤耕不辍。在自我进步的同时,他热心帮助学弟学妹学好法学,还专门录制法学视频课程,受到广泛好评。其中,他录制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解读系列”被海南一知名法考机构选中并收录。大二时,郭锐成为某视频平台的法律教育博主,收获大量粉丝,截至目前其普法视频观看量已达百万之多。郭锐在学校活动中演唱。受访者供图郭锐从小喜欢唱歌,进入大学后,他的音乐才能更加绚烂地绽放。在学校迎新晚会、宿舍文化节、法学院十佳歌手等活动中,都能听到他的歌声。他还曾受网易云音乐·音街校园星声计划的邀请,与来自中央音乐学院、辽宁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同学一起为疫情演唱助力歌曲。郭锐的主持之路开启于大一,却同样光彩熠熠。凭借标准的普通话、良好的应变能力及丰富的知识储备,他不仅担任本学院各种活动主持人,学校爱心协会跨年晚会、公司年会等许多校内外一系列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郭锐在学校活动中演唱。受访者供图海南省义工互助协会人事部部长、Wuhan.Support 海外运营中心副主任兼公关媒介组组长……郭锐热心公益。截至目前,他已拥有281.5个志愿时数。“281.5个小时虽然不多,这个数字却时刻提醒着我不忘志愿初心,也不忘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郭锐说,他会在志愿服务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在大一、大二短短两年时间,郭锐共获得各级各类奖项、证书71张。其中,国家级奖项13个、省市级奖项5个、校级奖项11个、学院级奖项4个,他还曾获得众多社会组织奖项,并通过考试成功获得ISO内审员、中级经营管理师、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心理咨询师等诸多资格证。郭锐获得的部分奖项。受访者供图光环背后——高度的自律和不断的努力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诸多头衔和荣誉的背后是郭锐日常高度的自律和不断的努力。郭锐(左一)在知识竞赛中获奖。受访者供图大二上学期,老师推荐郭锐代表学校参加海南省第一届大学生核安全知识竞赛。作为法学专业学生,郭锐的核安全专业知识储备几乎为零。“说实话,一开始有畏难情绪,一方面自己是非专业学生,另外我之前从来没参加过省级竞赛。”郭锐说,老师的信任让他不服输的劲儿回来了。赛前一周,他和两个队友加班加点补习核安全知识。他们不止于背诵,还将每个题的前因后果搞清楚。比赛前,活动组委会先组织选手中参观昌江核电站,不同于其他选手走马观花式的参观,郭锐和队友们将参观当作学习,认真聆听。结果,比赛中几道关于昌江核电站的问题,他们轻松抢答。最终,他们从来自全省的20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为学校摘得一等奖的荣誉。郭锐在参加演讲比赛。受访者供图一周后,郭锐又接到任务,他要作为队长带领两位学妹参加海口市第四届七五普法知识竞赛。两位学妹还在读大一,尚未学习法学的专业知识,郭锐发挥队长作用,主动帮助学妹补习,同时承担更多任务。抢答环节中,4个代表队共抢答30道题,郭锐一人抢下17道,抢尽了风头。他带领队伍在此次比赛中为学校摘得第一名的好成绩。CaTICs历史组别个人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文学知识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优秀奖……对于郭锐来说,每次登台都是一次锻炼和成长,背后都凝聚着他的辛勤汗水和付出。熟悉郭锐的人都知道,他的“自律”是一以贯之的。他行动力强,做事很少拖泥带水。每天晚上,他会在手机备忘录记下第二天自己的学习计划,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我喜欢忙碌着的充实。”郭锐说。郭锐在家自学。受访者供图也曾迷茫——因为厌学,曾想转专业“他精力很充沛,仿佛有用不完的劲儿。”在学长徐畅看来,郭锐活力四射。郭锐坦言,自己也曾迷茫过,甚至面对法学专业,也曾有过厌学情绪,他曾有过放弃的想法。“我数学不好,学法学可以摆脱学高数的苦恼。”他介绍,一开始选择学法学是“退而求其次”。2018年,初入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面对枯燥的法条框框,郭锐有过转专业的想法。在法学院蔡笃瑜副书记、禤丽琴老师和安晨曦老师的鼓励和关怀下,他找到了学习法学的动力和兴趣,这才一头扎进法学知识的海洋。郭锐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受访者供图读大一时,郭锐曾同时担任海南省义工互助协会人事部部长、共青团海南师范大学委员会办公室干事、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党支部助理等5个职务。面对繁重的工作,追求完美的他感觉力不从心,甚至一度抑郁,怀疑起自己。通过自学心理学,并与心理专家积极沟通,才逐渐走出阴霾。在创业的路上,郭锐也是经历了跌宕起伏。大二时,顶着家人反对和资金短缺的压力,他与哈师大的一名研究生学长共同建立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运营发展了一款社交App,并一度冲入了App Store下载量的前五十名。但因疫情期间行业不景气,公司每况愈下,郭锐的第一次创业被迫流产了。怀着对创业的极大热情,郭锐不断提升自己,取得了一系列的资质,他的创业之路也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中重新开启。“前段时间,在朋友的帮助下,我成功制作了一个关于法律教育类的App。”郭锐介绍,他酝酿已久而制作的法律教育类App通过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审批,已经拿到了软件著作权。突发意外——不放弃目标,坚持带病自学天有不测风云!2020年6月,郭锐在海口突发车祸,需卧床康复。突遇重大打击,他勇敢面对。  如今,郭锐的身体康复得越来越好,他为自己制定了课程表,每天在家自学和复习司法考试和法律硕士的知识,朝着自己“成为法治之光”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他虽然办了休学,但坚持自学,常常在网上向我请教问题,让人很感动。”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师刘敏不禁表示,郭锐积极阳光,表达能力特别好,综合素质很好,希望他尽快康复,尽早返校。  “休学以来,我有了更多时间回头看,去总结,去思考。”顶着“校园明星”光环的郭锐认为,自己就是个普通的学生,只是稍微比其他同学认真一些、努力一些、兴趣广泛一些。未来,他会继续努力地学习、认真地做事儿。  “之前的荣誉都已经成为过往。”郭锐说,未来,他将把主要精力放在法学专业的学习上,争取成为一名法律人才。同时,他希望在创业、主持、音乐的道路上寻找更多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多元化人才。来源: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黄婷 实习生:王春迎

守灵夜

两年拿奖71个,光环背后——高度的自律和不断的努力

法学学生、音乐人、主持人、志愿者、创业者……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2018级法学专业学生郭锐集多种身份于一身在大一、大二短短两年时间他拿下各级各类奖状、证书71个同样是大学生郭锐是如何管理时间拿下如此多的荣誉?他又是如何权衡各种身份的?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别人家的大学生”郭锐。受访者供图校园明星——众多才艺加身,热心公益什么是优秀大学生?郭锐给出“参考”答案。除了学好专业知识,郭锐还集主持、唱歌、竞答、创业等“十八般武艺”于一身,他热心公益,是令人羡慕的“校园明星”。作为法学学生,郭锐刻苦钻研、勤耕不辍。在自我进步的同时,他热心帮助学弟学妹学好法学,还专门录制法学视频课程,受到广泛好评。其中,他录制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解读系列”被海南一知名法考机构选中并收录。大二时,郭锐成为某视频平台的法律教育博主,收获大量粉丝,截至目前其普法视频观看量已达百万之多。郭锐在学校活动中演唱。受访者供图郭锐从小喜欢唱歌,进入大学后,他的音乐才能更加绚烂地绽放。在学校迎新晚会、宿舍文化节、法学院十佳歌手等活动中,都能听到他的歌声。他还曾受网易云音乐·音街校园星声计划的邀请,与来自中央音乐学院、辽宁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同学一起为疫情演唱助力歌曲。郭锐的主持之路开启于大一,却同样光彩熠熠。凭借标准的普通话、良好的应变能力及丰富的知识储备,他不仅担任本学院各种活动主持人,学校爱心协会跨年晚会、公司年会等许多校内外一系列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郭锐在学校活动中演唱。受访者供图海南省义工互助协会人事部部长、Wuhan.Support 海外运营中心副主任兼公关媒介组组长……郭锐热心公益。截至目前,他已拥有281.5个志愿时数。“281.5个小时虽然不多,这个数字却时刻提醒着我不忘志愿初心,也不忘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郭锐说,他会在志愿服务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在大一、大二短短两年时间,郭锐共获得各级各类奖项、证书71张。其中,国家级奖项13个、省市级奖项5个、校级奖项11个、学院级奖项4个,他还曾获得众多社会组织奖项,并通过考试成功获得ISO内审员、中级经营管理师、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心理咨询师等诸多资格证。郭锐获得的部分奖项。受访者供图光环背后——高度的自律和不断的努力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诸多头衔和荣誉的背后是郭锐日常高度的自律和不断的努力。郭锐(左一)在知识竞赛中获奖。受访者供图大二上学期,老师推荐郭锐代表学校参加海南省第一届大学生核安全知识竞赛。作为法学专业学生,郭锐的核安全专业知识储备几乎为零。“说实话,一开始有畏难情绪,一方面自己是非专业学生,另外我之前从来没参加过省级竞赛。”郭锐说,老师的信任让他不服输的劲儿回来了。赛前一周,他和两个队友加班加点补习核安全知识。他们不止于背诵,还将每个题的前因后果搞清楚。比赛前,活动组委会先组织选手中参观昌江核电站,不同于其他选手走马观花式的参观,郭锐和队友们将参观当作学习,认真聆听。结果,比赛中几道关于昌江核电站的问题,他们轻松抢答。最终,他们从来自全省的20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为学校摘得一等奖的荣誉。郭锐在参加演讲比赛。受访者供图一周后,郭锐又接到任务,他要作为队长带领两位学妹参加海口市第四届七五普法知识竞赛。两位学妹还在读大一,尚未学习法学的专业知识,郭锐发挥队长作用,主动帮助学妹补习,同时承担更多任务。抢答环节中,4个代表队共抢答30道题,郭锐一人抢下17道,抢尽了风头。他带领队伍在此次比赛中为学校摘得第一名的好成绩。CaTICs历史组别个人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文学知识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优秀奖……对于郭锐来说,每次登台都是一次锻炼和成长,背后都凝聚着他的辛勤汗水和付出。熟悉郭锐的人都知道,他的“自律”是一以贯之的。他行动力强,做事很少拖泥带水。每天晚上,他会在手机备忘录记下第二天自己的学习计划,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我喜欢忙碌着的充实。”郭锐说。郭锐在家自学。受访者供图也曾迷茫——因为厌学,曾想转专业“他精力很充沛,仿佛有用不完的劲儿。”在学长徐畅看来,郭锐活力四射。郭锐坦言,自己也曾迷茫过,甚至面对法学专业,也曾有过厌学情绪,他曾有过放弃的想法。“我数学不好,学法学可以摆脱学高数的苦恼。”他介绍,一开始选择学法学是“退而求其次”。2018年,初入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面对枯燥的法条框框,郭锐有过转专业的想法。在法学院蔡笃瑜副书记、禤丽琴老师和安晨曦老师的鼓励和关怀下,他找到了学习法学的动力和兴趣,这才一头扎进法学知识的海洋。郭锐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受访者供图读大一时,郭锐曾同时担任海南省义工互助协会人事部部长、共青团海南师范大学委员会办公室干事、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党支部助理等5个职务。面对繁重的工作,追求完美的他感觉力不从心,甚至一度抑郁,怀疑起自己。通过自学心理学,并与心理专家积极沟通,才逐渐走出阴霾。在创业的路上,郭锐也是经历了跌宕起伏。大二时,顶着家人反对和资金短缺的压力,他与哈师大的一名研究生学长共同建立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运营发展了一款社交App,并一度冲入了App Store下载量的前五十名。但因疫情期间行业不景气,公司每况愈下,郭锐的第一次创业被迫流产了。怀着对创业的极大热情,郭锐不断提升自己,取得了一系列的资质,他的创业之路也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中重新开启。“前段时间,在朋友的帮助下,我成功制作了一个关于法律教育类的App。”郭锐介绍,他酝酿已久而制作的法律教育类App通过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审批,已经拿到了软件著作权。突发意外——不放弃目标,坚持带病自学天有不测风云!2020年6月,郭锐在海口突发车祸,需卧床康复。突遇重大打击,他勇敢面对。如今,郭锐的身体康复得越来越好,他为自己制定了课程表,每天在家自学和复习司法考试和法律硕士的知识,朝着自己“成为法治之光”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他虽然办了休学,但坚持自学,常常在网上向我请教问题,让人很感动。”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师刘敏不禁表示,郭锐积极阳光,表达能力特别好,综合素质很好,希望他尽快康复,尽早返校。“休学以来,我有了更多时间回头看,去总结,去思考。”顶着“校园明星”光环的郭锐认为,自己就是个普通的学生,只是稍微比其他同学认真一些、努力一些、兴趣广泛一些。未来,他会继续努力地学习、认真地做事儿。“之前的荣誉都已经成为过往。”郭锐说,未来,他将把主要精力放在法学专业的学习上,争取成为一名法律人才。同时,他希望在创业、主持、音乐的道路上寻找更多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多元化人才。来源: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点击小编头像私信,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黄震

「知青岁月」两地书——437

作家 贾宏图本期主人公:崔积宝,他和夫人李桂茹的颇有戏剧性爱情故事 两地书――437贾宏图 那是个“见字如面”的年代,远在他乡的人们的感情交流、信息传达都是通过书信。打长途电话和拍电报,只有在紧急情况才不得不使用的联系办法。当年的知青,是把写信当成最主要的精神生活的。无论文化高低,哪个知青不写信!每当收工后,在昏暗的灯光下,他们爬在炕头,铺一张白纸,此刻他们的快乐和苦恼、幸福和痛苦、思念和向往都涌上心头,流泻纸上,只觉得情长纸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他们远方的亲人在盼着他们的信啊!也许比“家书”更珍贵的还有“情书”。在那个特殊的时候,咫尺天涯,没有眉目传情和肌肤之亲,书信是表达爱情唯一的形式。有这么一对老知青,原来是同学,后来是恋人,再后来是夫妻,他们在1968年到1977年间靠通信保持着联系,交流着思想,发展着感情。现在他们要把千方百计保留下来的437封书信结集出版,这是他们的两地书,也是他们的十年情。原书插图 图片编辑:吴乃华我是从哈尔滨日报上看到这个消息的,热心的徐总编为我提供了这对夫妇的电话,我约好要去采访,他却先登门造访了――带着他们的书信和故事。没想到我们是同年生同届学,还是没见过面的文友――哈尔滨学院中文系教授崔积宝。说起他和夫人李桂茹的爱情也颇有戏剧性。他是哈尔滨8中老高三的学生,小李是这个学校初二的学生。他们相识于1967年的文革中,那时在“从头越”战斗队的小李到“只争朝夕”战斗队来借油印机,崔积宝热心帮忙,他发现这个小女孩儿,不仅长得精神,还刻一手好字。后来家住道外南十二道街的小李,经常在上学的路上碰到家住北九道街的老崔。他记得她总穿一身洗得发白的绿条绒上衣,她记得他说话慢声细语,很有意思。他借给她一本何香凝题名的《秋谨集》,到她家取书,正赶上卸拌子,他帮着干了一下午。小李的父母特别喜欢这个热情的小伙子。第二年的11月,他们都到兵团下乡了,崔积宝到了到了35团,李桂茹到了39团,虽然都在虎林――当年王震将军率领转业官兵建设的农场,却只能通过书信联系。这样,他们的“两地书”开始了,当然是崔积宝先写的,不过不能直接寄给小李,而是先寄到哈尔滨的李家,再由家里转给39团的李桂茹。这是她自己的主意,她不想让人发现她和男同学通信。因为团政委已经在全团的广播大会上说过:“你们小小的年纪不能谈恋爱,要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献给边疆!”小李是个要强的姑娘,她不想让别人说自己的闲话。然而爱情会像植物一样自然的生长,是压抑不住的。有了爱情必然要表达,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小李给老崔的信是可以直接寄给他的,他不怕别人的议论,这方面他更勇敢。我看到了小李1968年12月25日写给老崔的信,全信的第一句是:“首先让我们身在边疆共同敬祝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毛主席万寿无疆!”信的开头是:“崔积宝同学:你好!你现在一定在紧张而愉快地战斗吧!”最后一句是:“今后,让我们共同在毛主席开辟的红色航道上奋勇前进吧!”信的中间介绍他们连队反右倾运动和他们正进行的排水、伐木和打石头的劳动,还列了一张他们从早上5点钟起床到晚上21点熄灯的作息时间表。我以为这封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书信是有文物价值的。为了每封信的安全到达,崔积宝颇费心机又不辞劳苦。那是一个没有个人隐私的年代,私信被人拆看或被上交领导,是常有的事。老崔每次都要从新建的边远连队走上十几里,把信直接投到当地邮局的绿邮筒才能放心,因大雨如注被浇成落汤鸡的事儿多次发生。一次在风雪迷蒙的“大烟炮”中迷了路,差一点没被冻死在荒原里!老崔回忆说,那时的日子都是在对她的每封信的期盼中熬过的。在地头休息时,他躺在地上对着蓝天发呆。“寒雁只衔芦,何曾解寄书。”“雁来书不到,人静重门悄,一阵落花风,云山千万重。”那时他才真正体味了这些诗句。然而好事多磨,他们的“两地书”却因为一件事中断了!思家心切的崔积宝决定1970年5月要回哈探家,可革命热情正高涨的李桂茹不想因探家耽误工作,那时她已当上了班长。老崔为小李的父母出了主意:给她发一封电报,说家里有急事,连队肯定给假!就这样在崔积宝回到哈尔滨几天后,小李拿着电报急匆匆地赶回来了。当她知道这是她所尊敬的老同学崔积宝制造的“骗局”,大为恼火!她气得两条小撅撅辫儿朝上了天,不管崔积宝怎样解释和检讨,她都不谅解。几天以后她就回团了,再也没给老崔写信!也许她要响应领导的号召集中精力工作,也许她感觉她的这位老同学不够阳光,不够进步!这时老崔没有放弃对她的爱,他更爱她的单纯、真诚!然而他给她的信,泥牛入海无消息。他把对她的爱埋在心底,投身到建新点的艰苦劳动中,他时常仰望天空等待鸿雁传书。“一息不相闻,使我容颜悴,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这首黄遵宪的《今别离》就是当时崔积宝的心情。1971年5月,老崔终于等来了李桂茹的来信:“首先检查我自己,当时的态度和一系列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希望能得到你的谅解。我希望我们还能恢复和保持以前的那种正常的通信联系。”这正是崔积宝求之不得的,他马上给小李回了信,表达他对友谊的渴望,倾诉了他一年中默默等待的心情。他们又恢复了老同学间的通信关系,不过他注意到了她的来信中把“崔积宝同学”的“崔”和“同学”三个字去掉了。老崔说,那个时代的爱情就是这么循序渐进。慢慢积累的爱情如根系很深的大树,是经得起大风大雨的。1972年,他们相约一起在哈尔滨过春节。老崔和小李先后回到了家乡,回到亲人的怀抱中。亲情中滋生着爱情。书信中他们千言万语,可见了面却都红着脸不知说什么好。勇敢的崔积宝一夜无眠,给小李写了封信,那信上只有一句话:“亲爱的桂茹,我的心永远和你在一起!”在他们就要结束假期返回兵团的前二天,老崔终于盼来小李交给他的信,那上面也只有一句话:“积宝,我是永远属于你的!”看完信,老崔激动地要求要和小李握手,她脸红了,但没有拒绝,两个热恋中的年轻人的手第一次紧紧地握在一起了!两天后,小李先走,老崔到车站送她,又提出再握一次手,小李笑着说,算了,我不习惯!几天后,老崔也回团了,他们的“两地书”更热烈更经常了。从此信上的称呼都加了“亲爱的”了,信的最后又加上了“吻你”的字样。这是他们继“握手”之后的新目标。年轻的读者可能觉得这爱情的节奏太慢了。可老崔觉得这样的节奏才韵味无穷。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被珍惜。1973年夏天,开始在知识青年中招收大学生了。老崔和小李的爱情又面临着考验。那时老崔所在的连队推荐了他,但领导不愿意放走他这个连队骨干。不过也答应,如果他的女朋友推荐了,也让他走。老崔急着给39团的小李打了个电话,问她能不能被推荐?正好昨天晚上和小李要好的副指导员告诉她,根据群众的推荐,又因为她工作特别好,领导已经决定推荐她上大学。遗憾的是,这个电话被人偷听了,有人发难了:为什么还没有公布就提前告诉她,还约定和男朋友一起走,她入学动机不纯!结果,小李又下来了。而35团那一面,老崔因为对象被推荐了受到了照顾――他上了鸡西矿务局的师范学校。虽然学校并不理想,但总算是上了大学。来自39团小李落选的消息让老崔后悔莫及,他一封接一封地给小李写信,让她坚定信心等待明年的机会。然而不幸接踵而至,第二年,小李没有过连里群众推荐这一关;第三年,连里这一关过了,到团里被挤下来了;第四年,连里、团里的关都过了,在师里被挤下来!四年,对一个年青人是多么漫长的日子,为了争取更多人的支持,这四年里李桂茹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和泪水!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她彻底的绝望了!她决定自己承担痛苦,不能拖累崔积宝了。1976年11月22日,她在信中向老崔宣布:“我们的关系到此结束了吧!”“是你,使我感受到爱情的温暖。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必须正视它。希望你不要想不开,尽快在你的学校里选择一个志同道合,你所满意的人。在此我预祝你永远幸福!”11月27日,崔积宝收到小李的信,马上回信:“拆见你22日信,心如刀绞,我不知道怀着怎样的心情,跑到邮局,我怕你等信,写了电文‘你22日信大错,我极痛心,请等信’拍出,想已收到了吧!”接着他在信中批评小李的错误的决定和对自己感情的伤害。12月1日,李桂茹来信说:“看到了你的信和电报,我知道你难过痛心,生我的气,我后悔这封信不该发出,太伤你的心了,我愿意接受你的责备。但是,你信中有些话是冤枉我的,要知道,我那封信实在是违心的!我深深了解你那颗赤诚的心,我也知道你是深深地爱我的,我又怎能没有你呢!可是我的命为什么这么苦啊?我们的结合为什么这么难?难道是我们不应该在一起吗!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是为什么对我们这样残酷呀!”这封滴满泪水的信,现在看着还让人心酸得动容!还是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精诚所致,金石为开”。1976年的12月,老崔和小李的命运终于有了转机,小李被招工回哈。她先给老崔发了电报:“已定29日回哈”。崔积宝在这张电报上写下:“今日见电报,几欲仰天笑。八载抑郁郁,一下豁然了。”有情人终成眷属。1977年7月,老崔和小李结婚。第二年底,老崔也从鸡西矿务局师范学校调回哈尔滨4中当老师。这之后他们的两地书不必写了,可人生的故事还在继续下去。小李分配到省电力局所属的送变电公司工作,当过油工、保管员,30多岁时开始学打字,后来被调到省电力局史志办当编辑。老崔又到哈师大先读了两年本科又接着读了两年古代文学的研究生,现在哈尔滨学院工作。1978年他们已经有了儿子,生活十分艰辛,做一锅二米饭,全家吃几天,为了省钱,中午,上学的老崔总是回家吃饭,骑在自行车上,饿得全身都在颤抖。如果没有老岳父每月补助5元钱,到月底他们都揭不开锅!苦难已经成为昨天,在享受幸福的今天,不敢遗忘昨天。老崔夫妇最大的心愿是早日出版他们的“两地书”。“那是两个生命在十年间的历练,两个灵魂在十年中的物化。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多的细节,那么多心灵深处的话语,那么多灵与肉的悸动与震撼。”老崔还对我说起马克思的话:“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体人的存在”,“人们的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我为他们未来的书起了个名:《个人的时代历史――一对老知青的437封两地书》。我问到了他们的儿子崔常丰――那个在武汉大学读完法律学士,又在香港大学读完法律硕士,现在香港的一家律师所工作的小伙子。他颇有“乃父之风”,在学府书店买书时和一个也是法律系专业毕业的美丽女生一见钟情,今年他们已经结婚去香港定居了。在网络时代,他们大概不会写那么多“两地书”,当然也就不会有十年苦恋的痛苦了。他们多幸福! 原创:贾宏图图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知青50年】原文编辑:兴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