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杭州市余杭区目前仅有两所高等院校,还有一所名校正在建设夜玫瑰

杭州市余杭区目前仅有两所高等院校,还有一所名校正在建设

余杭区地处于浙江省杭州市东、西、北部,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是“中华文明圣地 ”——良渚古城遗址所在地。2019年全国双创活动周在余杭梦想小镇启幕。2019年10月,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7名,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被誉为“创新活力之区”。01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传统,文理并重,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前身可追溯至创建于1908年的全国六大高等师范学堂之一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1978年建立杭州师范学院,2000年前后杭州教育学院等五校相继并入,2007年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百十年办学历程中,杭师大人秉承首任校长经亨颐倡导的“与时俱进”办学方针,坚持“勤慎诚恕、博雅精进”校训传承,弘扬“包容开放、学与俱进、追求卓越”师大精神,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弘文励教、青蓝相继,自强不息、弦歌不辍,形成“人文学堂,艺术校园”办学特色。学校环境优美、风光秀丽,现有仓前、玉皇山、下沙三个校区,分别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西湖之滨和钱塘江畔,占地面积198.9万平方米。学校下设19个学院、1个公共教学单位、1个直属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有全日制在校生20166人(不含独立学院),全日制硕士生2650人、博士生38人,留学生557人。现有教职工2326人,专任教师1619人(高级职称占比近56.8%),全职院士、共享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77人,享受国务院津贴者25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学校入选首批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008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杭州师范大学建设一流综合性大学的若干意见》(市委〔2008〕12号),大力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学校迎来了事业发展黄金期。通过全校师生勠力同心,各界鼎力支持,学校被认为是近十年来全国发展最快的地方高校之一。现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获得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资格。化学、临床医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神经与行为科学、工程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ESI综合排名连续多年进入全国百强。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5个,覆盖11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十二五”“十三五”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3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国家规划教材13部;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4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立校之本,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传承“人格为先、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居浙江省高校前列,近五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获奖数名列省内高校前列,为浙江省乃至全国输送了一大批教育理念先进、理论素养较高和实践能力特强的优秀教师,是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实施单位、首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地方实施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02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8年,隶属于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素有“浙江交通人才摇篮”美誉,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浙江省首批高职院校之一。学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骨干建设优秀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国家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建设单位、浙江省四年制高职教育试点院校,2019年入选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服务贡献50强”“育人成效50强”。学校位于杭州市,集“西湖”“西溪”自然之灵秀,合现代化、职业化人文之特色,享有全国高职“魅力校园”、浙江省高校“美丽校园”称号。校园占地面积46.0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57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总值11.0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981.43万元,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75.22万册、电子图书22.5万册。在校学生1万余人,教职员工581人,其中高级职称159人。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以及省部级以上人才60余名。学校设有路桥、汽车、海运、航空、轨道交通、智慧交通、运输管理、人文等8个二级学院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浙江公路水运工程咨询公司,开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航海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技术、物流管理等40个全日制高职专业。学校与浙江科技学院联合开办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与宁波工程学院联合开办汽车服务工程、网络工程专升本专业。学校精准对接交通行业人才需求,集聚交通优质资源,实施“分段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牵头组建了浙江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创建了浙江省唯一的“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联手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浙江山太航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形成了学校、行业、企业的命运共同体。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车)、物流管理、传感器应用开发、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入选第一、第二批的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学校聚焦行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打造品牌专业。学校紧紧围绕服务教育强国和交通强国战略,锚定全国首个“现代交通示范区”建设和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率先实现交通现代化”要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构建了7个优势特色专业群,打造具有交通特色和优势的专业集群,形成了海、陆、空、轨道各领域协同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专业体系。学校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重视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学校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浙江公路水运工程咨询公司,建有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中小企业产品研发中心3个。学校所属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是省内唯一专门从事交通科学研究、交通科技开发、交通工程质量试验检测、工程技术咨询和交通新材料研发等服务的科研机构,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智慧公路工程研发中心,拥有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综合检测甲级等资质13项,是全省交通系统唯一进入浙江省高院公路工程检测鉴定对外委托机构名录的机构。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主导组建了“中国-东盟交通职业教育联盟”,输出国际学生培养标准10个,建成海外“鲁班学校”4所、“丝路交通学院”2所,开展海外员工培训2800余人日,招收全日制学历留学生25人。学校汽车类专业率先引入国际化校企合作项目T-TEP,与十大汽车国际品牌开展国际化合作,是全国首批中德SGAVE项目五所试点院校之一,2018年被教育部授予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示范学校称号。学校锚定“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彰显中国职教特色,创建世界水平学校”的建设目标,遵循“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培养交通事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质量方针,坚持“依托交通、服务社会”的办学特色,秉承“励志力行”的校训精神,倡导“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优良学风,努力成为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国领先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交通类高职院校。 03中法航空大学(在建)中法航空大学,是在浙江省政府以及中法企业的支持下,由中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合作建立的一所高水平、国际化、新机制的航空大学,致力于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航空领域优秀专业人才。中法航空大学项目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一共占地15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1200亩,二期建设300亩,其中1000亩是教育基地,500亩是产学研转化和国家交流基地。由余杭区出资建设,属“交钥匙”工程。2019年12月28日,中法航空大学奠基,2022年完工,2023年招生办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国国立民航大学、浙江省政府、杭州市政府等各方将按照“高水平、国际化、新机制”的办学理念,密切协作、全力推进,努力把中法航空大学打造成为中法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民用航空领域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将面向前沿科技发展,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和浙江、杭州发展需要,培养航空、民航高层次人才,形成覆盖本、硕、博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航空领域科技发展,大力培育和建设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航空科技人才与产业基地,促进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9月19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共建中法航空大学合作协议》进一步明确了两校将共建中法航空大学,并就合作办学的宗旨与目标、关键事项及筹建方案达成一致,标志着中法航空大学筹建进入新阶段。“双方重申致力于加强大学合作和大学生交流,特别是推动两国高校合作办学的发展。双方愿拓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合作。”

朱建

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杭师大文艺批评研究院揭牌

2018-07-07 10:02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刘慧7月6日,由《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主办的"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高峰论坛’暨‘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文艺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举行。同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揭牌。 当天上午,该基地首次论坛开坛——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扬州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全国高校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回顾40年来中国文艺研究的发展历程,认真总结经验,拓展学术视野。 与会专家学者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在三场学术研讨中,分别从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与创作,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话语建设等方面,深度探讨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文艺创作与研究的成就、经验与问题,或高屋建瓴从宏观角度出发,或见微知著从具体思潮现象出发讨论。 专家们认为,40年来的社会发展,是我国文艺创作和研究成长壮大最强劲的时代驱动。改革开放拓展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文艺创作和研究提供了自由、包容的创作氛围;改革开放时代的自主择业,自由创造,提振了全民族的文化自信,造就出庞大的文艺创作和研究队伍,释放出强大的文艺原创力;改革开放创造的物质财富,激发了中国人的文化消费热情,增强了数字技术传媒领域的文学消费力。 有专家还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强调"生产性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在于马克思的"生产范式"理论。20世纪文学批评开启了生产性文学批评的进路,形成了技术决定论、经典文学批评、接受美学、文学生产理论、生产价值理论、审美—政治视域等模式,蔚成主体性、社会性、现时性、建构性、开放性等理论特征,进而带动诸多新的理论问题,为当今重建生产性文学批评提供新的探索空间和创新契机。 也有专家指出,近些年来的文艺研究存在着某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依据某种哲学的、政治学的、文化学的、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去"套"作品,作品的语言是被完全无视的。因为语言是不能被这些"框架"所"套"住的。再精密的渔网,也只能网住大大小小的鱼虾,而却不能网住鱼虾赖以生存的水。再精妙的理论,也只能"套"住作品里的所谓"思想""观点",却并不能"套"住传达这些"思想""观点"的语言。当一个从事文学批评的人,习惯了手持某种外在的"理论框架"去"套"作品时,离开了这种"理论框架",他就会失语,就会不知所措,就"拔剑四顾心茫然"。 此次论坛设圆桌论坛,以"中国文论话语重建的可能与路径"为话题,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从不同侧面阐明建设新时代中国文艺话语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展开了深入交流。专家们表示,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的转型十分必要,特别是对于文化自信建设,极为关键。但是,文论话语转型的目标和方向,不应该是"向后看",而应该是"向前看",不应该是简单地回到传统,而应该是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换"。实现转型的手段也不是简单地只要采用中国古代的一些术语就算一了百了,而仍然需要立足现实和放眼未来,在中外文化的比较参照中,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去照亮和激活传统,以一种批判的眼光去开发中国古代的文论资源,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对待中国现代的文论传统,以一种宽广的胸怀迎接西方文论话语的挑战。 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陈先春表示,作为一所师范院校,在"双一流"建设中,杭师大的人文学科具有薪火相传的历史积淀,弯道超车的发展机遇。学校立足全面发展、文科见长的传统,坚守"人文学堂,艺术校园"的办学特色,对于人文学科,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平台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与政策支持的力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理论均已成为浙江省"十三五"一流A类学科。2017年,以这三个学科为主要依托学科的"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获批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这既是学校人文学科长期发展结出的硕果,也是人文学科未来的一个重要平台。 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杨磊说,2018年基地正式启动后,始终坚持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创新发展,以文艺批评话语研究、文艺批评史研究、文艺批评实践为三个主要方向 开展学术研究、反哺学科建设,致力于推动当代文艺批评话语体系的重构与创新,促进文艺批评与文艺创作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打造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学术梯队。揭牌后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将常设"高端讲坛"与"高峰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前沿与热点话题举办学术交流研讨。

化醇

杭州师范大学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获新突破!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2020年项目申请集中期资助结果。杭师大获批立项资助66项(各学院/研究机构获批立项资助情况见附表),较去年同期增幅达29.4%,获批直接经费274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其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3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2项、专项1项(各学院/单位立项数见附表)。立项数、资助经费位列浙江省内高校前列。值得一提的是,医学部隋新兵教授申报的项目《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与基础研究》获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直接经费120万元。这是杭师大培养出的第4位优秀青年学术骨干,是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所取得的新突破。该项目被称为“小杰青”,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12年开始设立,旨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基金申报工作,整体布局、科学规划、统一部署、稳步推进,推行一系列创新举措调动激发学校教师的科研工作动力。学校科学研究院近年设立的科研重点培育工程逐渐展示出了培育孵化的效果,为国家基金重大项目等的获批发挥出了积极作用。下一步,科学研究院将主动策划、科学布局,与各学院、研究机构一起,继续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组织服务工作,积极推进校-院联动机制,聚焦科研组织和重点突破,确保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量与质的提升,争取获得更大进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面向全国,重点资助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是衡量高校科研能力和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自然科学基金委共接收项目申请269671项,经初审及复审后共受理267541项。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项目管理办法以及专家评审意见,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第19次委务会议决定资助面上项目14773项、重点项目737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0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377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含港澳)625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7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260项、部分联合基金项目(NSAF联合基金、天文联合基金和大科学装置科学研究联合基金)180项,合计32486项。附:各学院(研究机构)获批立项资助情况来源:杭州师范大学 科研院 编辑:朱镕华玲 责任编辑:田盛 监制:倪洪江 出品:党委宣传部、校融媒体中心

大撒把

杭州师范大学新安硅谷研究院落户建德!

杭州师范大学新安硅谷研究院成立8月3日上午,建德市迎来有机硅行业发展的重要时刻,杭州师范大学新安硅谷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落户建德市高铁新区。杭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陈春雷、副校长胡华,建德市领导朱欢、何亦星、夏喜生、赵志荣、程旭,高铁新区主任黄炜,新安化工集团负责人吴严明、任不凡、魏涛共同为研究院揭牌。新安硅谷研究院位于建德高铁新区南峰园区。研究院的运行和管理将依托我校有机硅重点实验室。重点围绕有机硅及其相关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硅新材料应用研发平台;以有机硅产业领域的前沿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重心,全力打造“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科研成果产业接轨”“政产学研用等要素大力协同、合力创造”的应用研究院,使之成为国内一流的硅基新材料专业技术的研发基地、一流的有机硅技术人才培养的基地和一流的高端有机硅材料制造企业的孵化基地。签约仪式现场校党委书记陈春雷致辞陈春雷在致辞中表示,新安硅谷研究院的成立是杭师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纵深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举措,是杭州师范大学、高铁新区和新安化工三方强强联合的成果,为建德提升有机硅研究水平、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新安硅谷研究院既是我们双方产学研合作的一项丰硕成果,也是深厚友谊的一个重要见证,希望以今天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为新起点,进一步深化合作、携手共进,实现更大的发展。建德市市长朱欢讲话建德市市长朱欢对杭师大新安硅谷研究院入驻建德表示欢迎。近年来,建德抢抓全省“四大”建设和拥江发展等多重战略机遇,努力在创新驱动和人才引育上实现新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多要素动能。他希望有关各方充分利用研究院的科研平台,在人才引进、科研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优势,再谋新发展。他相信新安硅谷研究院对推动建德有机硅产业发展、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必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新安化工总裁吴严明表示,新安的发展始于建德,立足建德,从建德化工厂到新安集团,从草甘膦到有机硅全产业链,都离不开建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支持。如今,研究院的成立更是对集团的进步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新安集团将充分发挥新安硅谷研究院的平台作用,推动建德市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为建德市实现“特色经济强市”目标添砖加瓦。杭州师范大学新安硅谷研究院成立会上,新安硅谷研究院负责人就研究院的发展规划进行了介绍。功能性有机硅下游产品开发、混凝土结构用硅树脂乳液的设计与研发等4个项目进行了签约。校有机硅实验室、办公室、科研院、科技园等单位负责人及项目入驻人员、建德市有关职能部门、高铁新区、新安化工集团和企业代表参加了仪式。会后,与会人员赴新安硅谷研究院现场进行了实地参观。来源:杭州师范大学 师大要闻 排版:朱镕华玲 责编:田盛 出品:校党委宣传部 HZNU融媒体中心

空房子

杭州师范大学成立国际网络文艺研究中心!未来两个月,这里还要培养全国文化艺术品牌经营管理人才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许静6月2日,“融媒体与文化艺术品牌建设论坛”即国家艺术基金《文化艺术品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项目启动仪式在杭州师范大学举行。同时,杭州师范大学国际网络文艺研究中心宣告正式成立。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周由强,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陈瑶,杭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唐龙尧, 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胡华,国家艺术基金专家、浙江省文旅厅艺术处副处长陈永怡等出席论坛。作为活动主办方,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胡华发言称,经济大发展必将促进文化大繁荣,经济大繁荣也将加快文化企业快速发展。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文化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尽己所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高素质的文化品牌经营管理人才缺乏这个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今年3月,该校文创学院夏烈教授主持申报了《文化艺术品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项目成功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立项。此次开班的《文化艺术品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项目,是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由该校文创产业研究院院长夏烈为项目负责人。据介绍,该项目主要针对国内文化艺术行业现状和短板,及各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主体提炼其品牌价值、层次、技术等方面的需求,面向从业人员进行人文艺术修养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培养,为之策划设计了专业型、集中型、沉浸型知识传授体系和调研、实践性强的培训计划。值得关注的是,项目邀请到了包括设计界权威、清华大学教授柳冠中,文创学界权威、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范周,文学界权威、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以及文化产事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代表人物歌舞剧院团崔巍、影视公司赵依芳等在内的20余位大咖前来授课。在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这些大咖们将对遴选自全国16个省份的30名近年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创意人才切磋提点、传经送宝。在学期间,学员们还将分别针对杭州传统文化和高新技术领域,进行品牌管理方案策划,为杭州特色小镇、文旅项目出谋划策,助力杭州打造“国际文化创意中心”、浙江建设文化强省。论坛的另一重头戏,是杭师大国际网络文艺研究中心成立和浙江省文联网络文艺研究基地授牌。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陈瑶在论坛致辞中说,“浙江省文联网络文艺研究基地”的建立,是省文联与省内知名高校在网络文艺领域深化合作、协同创新的第一次,将全面开启新时代新兴文艺在“政产学研用”等多位一体思维下的融合发展和研究引导。未来一段时间,将共同开展浙江网络文艺普查、网络文艺智库研究和学术研究计划、年度网络文艺榜单指数发布等工作。夏烈告诉记者,当天启动的两个项目,都是紧扣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力图找准应用型学院、文创类学科的作用、定位、价值,解决和介入时代社会文化发展重点领域、关键问题的方法举措,从国家艺术基金和浙江省文联等各方关注、肯定来看,这种方法举措是正确的,是党和政府需要高校和知识分子承担的使命工作。作为国内著名的网络文艺研究者和组织者,夏烈表示,已经具有20余年生命的网络文艺与时俱进,已然成为文艺发展变迁的新板块,通过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游戏、网络演艺等门类产品,8亿多网民实实在在地成为网络文艺的接触者、消费者、创造者。“除了客观评价以外,是时候、也需要一部分有学养、有热情、有能力、有审美的知识分子去身体力行,通过教学和智库研究等方式,合力调整时代新型文艺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让网络文艺不愧于时代,也让人文艺术知识分子更加积极而始终保持创造性活力。”论坛还举行了联盟签约仪式,杭州市文联、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阿里文学、华数传媒、咪咕数媒等多家单位与杭师大国际网络文艺研究中心签订相关协议,并共同表示:愿为对接杭州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和“国际文化创意中心”服务、助力,也将强强合作、整合转化,孵化更多文化艺术领域的跨界玩法,吸引全国各地的青年创意家到杭州来,实现“创意+”。论坛上,中国青年智库论坛执行秘书长庄庸,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郑重,华数探索总经理樊厚清先后发表主题演讲。此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周由强就《市场与人民——从日本四季剧团看品牌的培育》主题作了精彩的开班首讲。

息息相关

省海科院赴杭师大遥感与地球科学研究院开展交流合作

为进一步加强与涉海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海洋空间资源领域科学研究水平,12月3日,浙江省海洋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省海科院”)赴杭州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球科学研究院开展技术交流。座谈会上,省海科院相关负责人首先介绍了该院的机构设置、团队建设、人员队伍等情况,并就海洋空间资源领域科学技术研究、科技项目申报以及学生驻点实习等领域开展了深入交流。遥感与地球科学研究院对省海科院的来访表示欢迎,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该院的涉海学科建设、学生培养、海洋空间资源科学技术研究及课题申报等情况,分享了近几年学院在海洋科研领域取得成果。双方表示,今后将加强交流与合作,在海洋科研项目申报、海洋空间资源监视监测、学生顶岗实习建立深入的合作机制。【来源: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饥渴寒暑

“高校联盟日”推动校地校企深入合作,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5月13日,杭州高新区(滨江)举办了第三届滨江国际人才节高校联盟日专场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直播方式开展,旨在加快在杭高校与杭州高新区(滨江)互动,招才引智,调动在杭高校及其师生在高新区(滨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上午场创新创业生态介绍+高校技术成果分享+签约滨江创新创业生态宣讲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高新区(滨江)创新创业生态圈,分享了基于企业不同成长阶段需求,给予的差异化全周期政策支持和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产业的全产业链配套支持。浙江高校产学研滨江联盟中心宣讲中心主任、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刘东升教授全方位介绍了中心的服务宗旨、核心优势以及工作成果。中心成立以来,着力搭建高校、科研单位与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全面对口的合作平台,促进技术、人才、资金、成果等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整体合力,实现优势互补,多方共赢。中心在政府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广大高校、企业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效。浙江理工大学科研院院长 徐伟强浙江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 金通浙江工商大学产学研处副处长 丛燕青杭州师范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顾九华联盟中心四大高校校企科技成果转化宣讲成果涵盖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有机硅、人工智能等多个专业领域,是一场技术的视觉盛宴。杭州师范大学物联网研究院梅玮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工程与电子商务学院(跨境电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处副处长 伍蓓浙江理工大学信息学院蒋路茸杭州师范大学有机硅实验室副主任吴连斌联盟高校优势学科与成果路演高校老师创新创业分享浙江工商大学现代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柯李晶教授为我们分享了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食品伴生纳米颗粒的功能与应用。校企科技成果签约左图:连信科技与杭州师范大学就合作共建“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人工智能研发合作基地正式签约。右图: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工商大学就“交通场景多尺度目标检测技术研发”项目正式签约;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工商大学就“智慧供应链大数据分析模型研究开发”项目正式签约;下午场高校人才就业+实习滨江人才生态宣讲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分享了高新区(滨江)的人才发展情况,并带来了就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优惠政策。浙江理工大学招就处处长 黄黎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党委人武部部长、学生处处长 曹桢浙江工商大学招就处副处长 刘静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副处长 翁灵丽联盟中心四大高校人才培养情况宣讲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给人才提供更多实习、实训、就业的空间。活动当天还举办了“5050人才节高校联盟云聘会”,吸引了安恒信息、时迈药业等一批知名企业踊跃参与,向高校学子提供了421个就业岗位,多渠道向高校人才推送就业岗位。编辑/周枫来源/区科技局

冷聚变

杭师大110周年校庆,马云再为母校助力,曾捐款1亿元

5月13日,杭州师范大学迎来110周年校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杭州师范大学校友马云出席校庆纪念大会并作为代表上台发言。会上,马云称,杭州师范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大学,没有之一。希望杭州师范大学的毕业证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教育界的通行证。同时,马云还宣布:将在杭师大设立马云乡村教育研究院和马云乡村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助力母校建设教育学一流学科。5月8日晚,马云还曾悄悄走进杭师大阿里巴巴商学院的一间教室,当起了“旁听生”。当时,阿里云总裁、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孙权(胡晓明),正在给学生们带来主题为“技术驱动下的中国数字化转型“的课程。2017年10月13日,杭师大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阿里巴巴集团投入5000万元,用于把阿里巴巴商学院升级为以互联网商务为鲜明特色的创新型商学院。2015年,杭师大107年校庆之际,马云又以个人名义捐赠1亿元,设立“杭州师范大学马云教育基金”,用于资助教育研究和教育创新,探索中国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发展方向,并树立师范教育典范。这是杭师大迄今收到的最大一笔单笔捐赠。

各得其序

董丹申作品: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中心区

-1-项目概况百年历史的杭州师范大学在西溪湿地西侧五公里处的大学城建设新校区,这里有江南典型的河网。学校向西一公里的仓前老街有近九百年的历史传承,清水丝棉是曾经的显赫。新校区规划由十几个独立但又完全开放的学院组成,各学院建筑风格迥异,形成一个丰富的拼图。在这些学院的中心,规划安排了一个服务全校所有学院的综合体建筑群,规划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 -2-建筑设计本工程为教育建筑,用地面积55200m2总建筑面积162488m2。地上12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为54.1m。容积率2.13。(1)十大功能整个建筑群包含行政中心、档案馆、培训中心、城市学研究院、中心图书馆、师生活动中心、酒店、接待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大剧院十大功能。规划设计中首先将中心区多个单独的建筑处理为综合体建筑,将不同功能的连为一体,在平面及交通组织上相互分隔,互不侵扰,既联系便捷又相对独立,实现了的资源共享和高效运行。(2)中心广场地上建筑尽量布置在街区外侧,中间围合成学校的主广场。校区主中轴路从广场穿过。广场既是日常人员集散和交流的场所,也满足节庆的特殊需求。在校园中起着统领和聚集的重要作用。(3)步行尺度街区设计考虑了步行尺度的需求,通过多个空间的廊道形成开放的校园,联系周边学院。让师生可以方便的到达各使用功能。(4)三塔组团中设计了行政综合楼、杭州研究院、接待中心三座高塔,并使之错开布局,满足了容积率要求。高低错落之势,形成校园风景的制高点。(5)内庭平面内部设计了多个绿化庭院空间,建筑因内庭而减少进深,自然采光和通风达到最佳效果,降低运营成本。(6)基础设施环形地下室和垂直交通核是建筑的骨架,地下室中布置了车库和设备空间。地上各单体建筑通过多个垂直交通核共享高效的停车、能源等后勤保障。(7)模数体系建筑设计基于一个严格的模数体系,用于控制这个复杂功能综合体的所有平面、立面和建造细节,确保用经济合理的成本,实现一个高完成度的建筑。(8)形象建筑呈现给师生的是一个柔和多变的形像,表达了对杭州城市性格的理解。联桥、退台、内庭、挑檐等形式既是功能互联、室外活动、通风、遮阳等使用功能的直接反映,同时也减小了建筑的体量感。作为规划定义的校区制高点,我们想让它看起来只是风景中的眺望平台,在这里眺望校园,眺望老街,眺望自然。百年老校世纪新生,互联平台必将成为师生无限创新表演的舞台。-3-建筑图纸-4-项目信息项目名称: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中心区设计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维思平联合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主设计师:吴钢、陈凌设计团队:董丹申、杨易栋、黄廷东、余金旺、徐铨彪、张明山、李本悦、黄正杰、刘海峰、余理论、江兵、陶善钧、陈凌、吴钢、曲克明项目性质:教育文化建筑建设地点:杭州余杭区场地面积:61648平方米建筑面积:161426平方米主要用材:玻璃、石材摄影师:锐景摄影、张辉

杨仆

浙江高教升级关键在杭州大学和浙医大:新增博士点花落谁家?

近期,浙江省教育厅公示了省内各大高校新增博士点硕士点的申报材料,新增博士硕士点竞争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新增点成功与否被不少高校视为检验办学成效的试金石,究竟会花落谁家呢?有些变化是全局性的,可谓是一动百动,满盘皆活。浙江从高教小省升级为高教大省、强省,杭州大学、浙江医科院大学或成为新的领军大学。一、浙江是高教大省还是小省?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背景下,与上海、江苏乃至安徽相比,浙江高校特别是985和211大学数量严重不足。因此,浙江可谓是十足的高教小省。此次新增博士点作为高校强化学科建设的主要载体,结果公布后肯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新增点甚至会成为若干年内浙江省内高校发展拉开差距的风向标。相比其他省区市高校频繁更名的案例,浙江高校似乎一直是不温不火,像是一潭静水。目前来看,浙江省高校更名最大看点在于1998年被并入浙江大学的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能否新建。当年与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一同被并入的浙江农业大学,因为有了2010年由浙江林学院更名而来的浙江农林大学,也算是薪火传承、后继有人了。二、杭州大学后继有望吗?在此次公示名单中,杭州开头的高校势单力孤,排名靠后,还是浙江开头更为显赫。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排第六,杭州师范大学排第十八,最年轻的杭州医学院更是名落孙山!这与杭州的城市地位严重不符。杭州大学是争议多年的校名资源,杭州作为国家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已经20多年没有以杭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了。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特殊案例!十多年前,关于依托杭州师范大学创建新的杭州大学的建议,时不时就会成为新闻媒体和坊间热议的话题。杭州师范大学更名为杭州大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校能够创建成为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目前来看,这个目标渐行渐远,杭州大学新建只能另谋出路了。这次新增博士点审批会成为杭师大兴衰的标志性节点!今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由独立学院转设为普通公办本科高校浙大城市学院。该校与杭师大同样是市属高校,不同的是与浙大关系密切。这里城市学院的城市是哪里呢?显然就是杭州!若干年后,浙大城市学院更名为浙大杭州学院乃至浙大杭州大学,可能性和可行性逐渐增大。三、浙医大后继有望吗?定位为东方科技大学,2016年开始办学的西湖大学异军突起,作为新创办的高水平大学试点,秉承“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高举高打,2018年由研究院升格为大学。各方对该校发展可谓是一路绿灯,无论是资源配置,还是学科建设等各种审批。希望能够早日建成超越南方科技大学的东方科技大学吧!参照西湖大学由研究院升格而来的成功经验,依托研究院建设新的浙医大或许很有希望。此次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进入博士点硕士点申报名单,是个明显的信号。之前有消息说省医科院已并入杭州医学院,但谋求更名浙江医科大学未果。看来这种说法并不准确,省医科院应该还有独立性!客观分析,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牌子比杭州医学院要好,实力也不弱,未来创建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大学或许更有利于发展!参照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与泰山医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经验,浙江第一医科大学目前来看可行性不强,因为浙大比山大强多了,反弹力量太大!所以,杭州医学院更名为浙江医学科学院大学,简称浙医大,应是新浙医大重现江湖的首选方案!本文作者李明超,城市发展管理研究员,兼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智慧城市产业委秘书长,浙江省规划学会城市综合开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欢迎关注本百家号@城市XOD综合开发,获取更多成果分享和资讯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