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越来越多的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的选择,对他们来说,毕业季就是升学季!杭师大哪个学院考取博士最多?Hznu’s Masters 最喜欢去哪些名校深造?……小编和大家一起盘点下他们今年的升学情况据7月7日的数据统计,杭师大共有67名硕士研究生获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除了在国内深造之外,还有21名同学分赴9个国家,开启自己的学术梦想之旅。与去年相比,师大硕士研究生“攻博”的热情得到提升。就目前的数据来看,读博人数较去年增加了36.7%。值得一提的是,出国深造的21位2020届硕士研究生中,成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人数达到了12人,获批人数为去年的2倍,创造了历史新高!天南海北放眼望去,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为这届杭师大研究生最青睐的学校。此外,同学们还将赴日本熊本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等学校深造。他们从哪儿来?升学的20届研究生们最大的生源地还是浙江,共有15人,还有6名同学来自山西,河南、安徽各有5名,山东、河北和江苏都是4名,湖北、辽宁、内蒙古、新疆各自都有1名同学。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这就占了三分之一啦。接下来,要揭秘哪些学院盛产学术勇士啦!2020年HZNUer研究生升学圈的无冕之王诞生了!恭喜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以15位准博士的数据拔得头筹!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实验室和理学院分别以11位和7位的优秀成果抱走二三名的奖牌。各院都有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可见学术的道路是真的引人入胜呢。比起去年呢?同比上年,各学院各有千秋,总体而言呈现出稳中有进的局面。阿里巴巴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教育研究院等5个学院相比于去年实现了0的突破,在学术的道路上奋勇前行。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实验室等6个学院,较之去年深造人数继续增加或保持稳定,发扬了本院前辈的优良学风。他们是谁?他们当中最早出生于1991年,最晚出生于1996年。其中1994年出生的同学们共有30人,占比最多,达到了升学总人数的45%。男女升学比例约为1.2:1,可以看出,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师大女生大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他们之中团员占比最高,达到58%,党员(含预备党员)共占比32%,群众比例9%。附:2020届毕业生升学名单(共67人)时间突然就到了七月,伴随着学位服一同到来的是离别,亦是待到高处再相逢的喜悦。来源: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排版:夏佳茹 责编:田 盛 出品:校党委宣传部 HZNU融媒体中心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许静6月2日,“融媒体与文化艺术品牌建设论坛”即国家艺术基金《文化艺术品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项目启动仪式在杭州师范大学举行。同时,杭州师范大学国际网络文艺研究中心宣告正式成立。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周由强,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陈瑶,杭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唐龙尧, 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胡华,国家艺术基金专家、浙江省文旅厅艺术处副处长陈永怡等出席论坛。作为活动主办方,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胡华发言称,经济大发展必将促进文化大繁荣,经济大繁荣也将加快文化企业快速发展。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文化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尽己所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高素质的文化品牌经营管理人才缺乏这个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今年3月,该校文创学院夏烈教授主持申报了《文化艺术品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项目成功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立项。此次开班的《文化艺术品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项目,是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由该校文创产业研究院院长夏烈为项目负责人。据介绍,该项目主要针对国内文化艺术行业现状和短板,及各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主体提炼其品牌价值、层次、技术等方面的需求,面向从业人员进行人文艺术修养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培养,为之策划设计了专业型、集中型、沉浸型知识传授体系和调研、实践性强的培训计划。值得关注的是,项目邀请到了包括设计界权威、清华大学教授柳冠中,文创学界权威、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范周,文学界权威、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以及文化产事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代表人物歌舞剧院团崔巍、影视公司赵依芳等在内的20余位大咖前来授课。在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这些大咖们将对遴选自全国16个省份的30名近年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创意人才切磋提点、传经送宝。在学期间,学员们还将分别针对杭州传统文化和高新技术领域,进行品牌管理方案策划,为杭州特色小镇、文旅项目出谋划策,助力杭州打造“国际文化创意中心”、浙江建设文化强省。论坛的另一重头戏,是杭师大国际网络文艺研究中心成立和浙江省文联网络文艺研究基地授牌。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陈瑶在论坛致辞中说,“浙江省文联网络文艺研究基地”的建立,是省文联与省内知名高校在网络文艺领域深化合作、协同创新的第一次,将全面开启新时代新兴文艺在“政产学研用”等多位一体思维下的融合发展和研究引导。未来一段时间,将共同开展浙江网络文艺普查、网络文艺智库研究和学术研究计划、年度网络文艺榜单指数发布等工作。夏烈告诉记者,当天启动的两个项目,都是紧扣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力图找准应用型学院、文创类学科的作用、定位、价值,解决和介入时代社会文化发展重点领域、关键问题的方法举措,从国家艺术基金和浙江省文联等各方关注、肯定来看,这种方法举措是正确的,是党和政府需要高校和知识分子承担的使命工作。作为国内著名的网络文艺研究者和组织者,夏烈表示,已经具有20余年生命的网络文艺与时俱进,已然成为文艺发展变迁的新板块,通过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游戏、网络演艺等门类产品,8亿多网民实实在在地成为网络文艺的接触者、消费者、创造者。“除了客观评价以外,是时候、也需要一部分有学养、有热情、有能力、有审美的知识分子去身体力行,通过教学和智库研究等方式,合力调整时代新型文艺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让网络文艺不愧于时代,也让人文艺术知识分子更加积极而始终保持创造性活力。”论坛还举行了联盟签约仪式,杭州市文联、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阿里文学、华数传媒、咪咕数媒等多家单位与杭师大国际网络文艺研究中心签订相关协议,并共同表示:愿为对接杭州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和“国际文化创意中心”服务、助力,也将强强合作、整合转化,孵化更多文化艺术领域的跨界玩法,吸引全国各地的青年创意家到杭州来,实现“创意+”。论坛上,中国青年智库论坛执行秘书长庄庸,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郑重,华数探索总经理樊厚清先后发表主题演讲。此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周由强就《市场与人民——从日本四季剧团看品牌的培育》主题作了精彩的开班首讲。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2020年项目申请集中期资助结果。杭师大获批立项资助66项(各学院/研究机构获批立项资助情况见附表),较去年同期增幅达29.4%,获批直接经费274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其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3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2项、专项1项(各学院/单位立项数见附表)。立项数、资助经费位列浙江省内高校前列。值得一提的是,医学部隋新兵教授申报的项目《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与基础研究》获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直接经费120万元。这是杭师大培养出的第4位优秀青年学术骨干,是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所取得的新突破。该项目被称为“小杰青”,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12年开始设立,旨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基金申报工作,整体布局、科学规划、统一部署、稳步推进,推行一系列创新举措调动激发学校教师的科研工作动力。学校科学研究院近年设立的科研重点培育工程逐渐展示出了培育孵化的效果,为国家基金重大项目等的获批发挥出了积极作用。下一步,科学研究院将主动策划、科学布局,与各学院、研究机构一起,继续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组织服务工作,积极推进校-院联动机制,聚焦科研组织和重点突破,确保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量与质的提升,争取获得更大进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面向全国,重点资助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是衡量高校科研能力和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自然科学基金委共接收项目申请269671项,经初审及复审后共受理267541项。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项目管理办法以及专家评审意见,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第19次委务会议决定资助面上项目14773项、重点项目737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0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377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含港澳)625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7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260项、部分联合基金项目(NSAF联合基金、天文联合基金和大科学装置科学研究联合基金)180项,合计32486项。附:各学院(研究机构)获批立项资助情况来源:杭州师范大学 科研院 编辑:朱镕华玲 责任编辑:田盛 监制:倪洪江 出品:党委宣传部、校融媒体中心
2018-07-07 10:02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刘慧7月6日,由《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主办的"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高峰论坛’暨‘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文艺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举行。同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揭牌。 当天上午,该基地首次论坛开坛——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扬州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全国高校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回顾40年来中国文艺研究的发展历程,认真总结经验,拓展学术视野。 与会专家学者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在三场学术研讨中,分别从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与创作,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话语建设等方面,深度探讨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文艺创作与研究的成就、经验与问题,或高屋建瓴从宏观角度出发,或见微知著从具体思潮现象出发讨论。 专家们认为,40年来的社会发展,是我国文艺创作和研究成长壮大最强劲的时代驱动。改革开放拓展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文艺创作和研究提供了自由、包容的创作氛围;改革开放时代的自主择业,自由创造,提振了全民族的文化自信,造就出庞大的文艺创作和研究队伍,释放出强大的文艺原创力;改革开放创造的物质财富,激发了中国人的文化消费热情,增强了数字技术传媒领域的文学消费力。 有专家还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强调"生产性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在于马克思的"生产范式"理论。20世纪文学批评开启了生产性文学批评的进路,形成了技术决定论、经典文学批评、接受美学、文学生产理论、生产价值理论、审美—政治视域等模式,蔚成主体性、社会性、现时性、建构性、开放性等理论特征,进而带动诸多新的理论问题,为当今重建生产性文学批评提供新的探索空间和创新契机。 也有专家指出,近些年来的文艺研究存在着某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依据某种哲学的、政治学的、文化学的、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去"套"作品,作品的语言是被完全无视的。因为语言是不能被这些"框架"所"套"住的。再精密的渔网,也只能网住大大小小的鱼虾,而却不能网住鱼虾赖以生存的水。再精妙的理论,也只能"套"住作品里的所谓"思想""观点",却并不能"套"住传达这些"思想""观点"的语言。当一个从事文学批评的人,习惯了手持某种外在的"理论框架"去"套"作品时,离开了这种"理论框架",他就会失语,就会不知所措,就"拔剑四顾心茫然"。 此次论坛设圆桌论坛,以"中国文论话语重建的可能与路径"为话题,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从不同侧面阐明建设新时代中国文艺话语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展开了深入交流。专家们表示,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的转型十分必要,特别是对于文化自信建设,极为关键。但是,文论话语转型的目标和方向,不应该是"向后看",而应该是"向前看",不应该是简单地回到传统,而应该是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换"。实现转型的手段也不是简单地只要采用中国古代的一些术语就算一了百了,而仍然需要立足现实和放眼未来,在中外文化的比较参照中,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去照亮和激活传统,以一种批判的眼光去开发中国古代的文论资源,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对待中国现代的文论传统,以一种宽广的胸怀迎接西方文论话语的挑战。 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陈先春表示,作为一所师范院校,在"双一流"建设中,杭师大的人文学科具有薪火相传的历史积淀,弯道超车的发展机遇。学校立足全面发展、文科见长的传统,坚守"人文学堂,艺术校园"的办学特色,对于人文学科,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平台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与政策支持的力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理论均已成为浙江省"十三五"一流A类学科。2017年,以这三个学科为主要依托学科的"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获批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这既是学校人文学科长期发展结出的硕果,也是人文学科未来的一个重要平台。 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杨磊说,2018年基地正式启动后,始终坚持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创新发展,以文艺批评话语研究、文艺批评史研究、文艺批评实践为三个主要方向 开展学术研究、反哺学科建设,致力于推动当代文艺批评话语体系的重构与创新,促进文艺批评与文艺创作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打造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学术梯队。揭牌后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将常设"高端讲坛"与"高峰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前沿与热点话题举办学术交流研讨。
杭州师范大学新安硅谷研究院成立8月3日上午,建德市迎来有机硅行业发展的重要时刻,杭州师范大学新安硅谷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落户建德市高铁新区。杭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陈春雷、副校长胡华,建德市领导朱欢、何亦星、夏喜生、赵志荣、程旭,高铁新区主任黄炜,新安化工集团负责人吴严明、任不凡、魏涛共同为研究院揭牌。新安硅谷研究院位于建德高铁新区南峰园区。研究院的运行和管理将依托我校有机硅重点实验室。重点围绕有机硅及其相关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硅新材料应用研发平台;以有机硅产业领域的前沿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重心,全力打造“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科研成果产业接轨”“政产学研用等要素大力协同、合力创造”的应用研究院,使之成为国内一流的硅基新材料专业技术的研发基地、一流的有机硅技术人才培养的基地和一流的高端有机硅材料制造企业的孵化基地。签约仪式现场校党委书记陈春雷致辞陈春雷在致辞中表示,新安硅谷研究院的成立是杭师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纵深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举措,是杭州师范大学、高铁新区和新安化工三方强强联合的成果,为建德提升有机硅研究水平、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新安硅谷研究院既是我们双方产学研合作的一项丰硕成果,也是深厚友谊的一个重要见证,希望以今天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为新起点,进一步深化合作、携手共进,实现更大的发展。建德市市长朱欢讲话建德市市长朱欢对杭师大新安硅谷研究院入驻建德表示欢迎。近年来,建德抢抓全省“四大”建设和拥江发展等多重战略机遇,努力在创新驱动和人才引育上实现新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多要素动能。他希望有关各方充分利用研究院的科研平台,在人才引进、科研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优势,再谋新发展。他相信新安硅谷研究院对推动建德有机硅产业发展、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必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新安化工总裁吴严明表示,新安的发展始于建德,立足建德,从建德化工厂到新安集团,从草甘膦到有机硅全产业链,都离不开建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支持。如今,研究院的成立更是对集团的进步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新安集团将充分发挥新安硅谷研究院的平台作用,推动建德市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为建德市实现“特色经济强市”目标添砖加瓦。杭州师范大学新安硅谷研究院成立会上,新安硅谷研究院负责人就研究院的发展规划进行了介绍。功能性有机硅下游产品开发、混凝土结构用硅树脂乳液的设计与研发等4个项目进行了签约。校有机硅实验室、办公室、科研院、科技园等单位负责人及项目入驻人员、建德市有关职能部门、高铁新区、新安化工集团和企业代表参加了仪式。会后,与会人员赴新安硅谷研究院现场进行了实地参观。来源:杭州师范大学 师大要闻 排版:朱镕华玲 责编:田盛 出品:校党委宣传部 HZNU融媒体中心
余杭区地处于浙江省杭州市东、西、北部,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是“中华文明圣地 ”——良渚古城遗址所在地。2019年全国双创活动周在余杭梦想小镇启幕。2019年10月,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7名,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被誉为“创新活力之区”。01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传统,文理并重,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前身可追溯至创建于1908年的全国六大高等师范学堂之一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1978年建立杭州师范学院,2000年前后杭州教育学院等五校相继并入,2007年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百十年办学历程中,杭师大人秉承首任校长经亨颐倡导的“与时俱进”办学方针,坚持“勤慎诚恕、博雅精进”校训传承,弘扬“包容开放、学与俱进、追求卓越”师大精神,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弘文励教、青蓝相继,自强不息、弦歌不辍,形成“人文学堂,艺术校园”办学特色。学校环境优美、风光秀丽,现有仓前、玉皇山、下沙三个校区,分别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西湖之滨和钱塘江畔,占地面积198.9万平方米。学校下设19个学院、1个公共教学单位、1个直属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有全日制在校生20166人(不含独立学院),全日制硕士生2650人、博士生38人,留学生557人。现有教职工2326人,专任教师1619人(高级职称占比近56.8%),全职院士、共享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77人,享受国务院津贴者25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学校入选首批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008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杭州师范大学建设一流综合性大学的若干意见》(市委〔2008〕12号),大力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学校迎来了事业发展黄金期。通过全校师生勠力同心,各界鼎力支持,学校被认为是近十年来全国发展最快的地方高校之一。现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获得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资格。化学、临床医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神经与行为科学、工程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ESI综合排名连续多年进入全国百强。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5个,覆盖11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十二五”“十三五”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3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国家规划教材13部;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4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立校之本,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传承“人格为先、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居浙江省高校前列,近五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获奖数名列省内高校前列,为浙江省乃至全国输送了一大批教育理念先进、理论素养较高和实践能力特强的优秀教师,是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实施单位、首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地方实施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02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8年,隶属于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素有“浙江交通人才摇篮”美誉,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浙江省首批高职院校之一。学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骨干建设优秀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国家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建设单位、浙江省四年制高职教育试点院校,2019年入选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服务贡献50强”“育人成效50强”。学校位于杭州市,集“西湖”“西溪”自然之灵秀,合现代化、职业化人文之特色,享有全国高职“魅力校园”、浙江省高校“美丽校园”称号。校园占地面积46.0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57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总值11.0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981.43万元,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75.22万册、电子图书22.5万册。在校学生1万余人,教职员工581人,其中高级职称159人。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以及省部级以上人才60余名。学校设有路桥、汽车、海运、航空、轨道交通、智慧交通、运输管理、人文等8个二级学院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浙江公路水运工程咨询公司,开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航海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技术、物流管理等40个全日制高职专业。学校与浙江科技学院联合开办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与宁波工程学院联合开办汽车服务工程、网络工程专升本专业。学校精准对接交通行业人才需求,集聚交通优质资源,实施“分段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牵头组建了浙江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创建了浙江省唯一的“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联手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浙江山太航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形成了学校、行业、企业的命运共同体。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车)、物流管理、传感器应用开发、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入选第一、第二批的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学校聚焦行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打造品牌专业。学校紧紧围绕服务教育强国和交通强国战略,锚定全国首个“现代交通示范区”建设和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率先实现交通现代化”要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构建了7个优势特色专业群,打造具有交通特色和优势的专业集群,形成了海、陆、空、轨道各领域协同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专业体系。学校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重视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学校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浙江公路水运工程咨询公司,建有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中小企业产品研发中心3个。学校所属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是省内唯一专门从事交通科学研究、交通科技开发、交通工程质量试验检测、工程技术咨询和交通新材料研发等服务的科研机构,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智慧公路工程研发中心,拥有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综合检测甲级等资质13项,是全省交通系统唯一进入浙江省高院公路工程检测鉴定对外委托机构名录的机构。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主导组建了“中国-东盟交通职业教育联盟”,输出国际学生培养标准10个,建成海外“鲁班学校”4所、“丝路交通学院”2所,开展海外员工培训2800余人日,招收全日制学历留学生25人。学校汽车类专业率先引入国际化校企合作项目T-TEP,与十大汽车国际品牌开展国际化合作,是全国首批中德SGAVE项目五所试点院校之一,2018年被教育部授予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示范学校称号。学校锚定“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彰显中国职教特色,创建世界水平学校”的建设目标,遵循“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培养交通事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质量方针,坚持“依托交通、服务社会”的办学特色,秉承“励志力行”的校训精神,倡导“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优良学风,努力成为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国领先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交通类高职院校。 03中法航空大学(在建)中法航空大学,是在浙江省政府以及中法企业的支持下,由中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合作建立的一所高水平、国际化、新机制的航空大学,致力于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航空领域优秀专业人才。中法航空大学项目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一共占地15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1200亩,二期建设300亩,其中1000亩是教育基地,500亩是产学研转化和国家交流基地。由余杭区出资建设,属“交钥匙”工程。2019年12月28日,中法航空大学奠基,2022年完工,2023年招生办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国国立民航大学、浙江省政府、杭州市政府等各方将按照“高水平、国际化、新机制”的办学理念,密切协作、全力推进,努力把中法航空大学打造成为中法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民用航空领域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将面向前沿科技发展,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和浙江、杭州发展需要,培养航空、民航高层次人才,形成覆盖本、硕、博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航空领域科技发展,大力培育和建设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航空科技人才与产业基地,促进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9月19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共建中法航空大学合作协议》进一步明确了两校将共建中法航空大学,并就合作办学的宗旨与目标、关键事项及筹建方案达成一致,标志着中法航空大学筹建进入新阶段。“双方重申致力于加强大学合作和大学生交流,特别是推动两国高校合作办学的发展。双方愿拓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合作。”
11月6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2020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材料的公示》。根据公示,西湖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温州大学拟申报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西湖大学西湖大学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前身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等发起创办,于2018年2月14日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学校暂无博士点,2017年4月,西湖大学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分别实施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采取跨学科联合培养的模式展开博士研究生的遴选和培养。西湖大学曾给自己定下过一个小目标,力争到2026年,将主要学科的实力提升至世界领先水平,在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原始创 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作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贡献中国计量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是我国计量、标准、质量和检验检疫领域唯一的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78年由国家计量总局创建的杭州计量学校,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中国计量学院,2016年更名为中国计量大学,2017年成为省部共建大学。该校博士点暂无,工程学学科、化学学科、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学校建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浙江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是一所国家海洋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创建于1958年,始名舟山水产学院,1975年更名为浙江水产学院,1998年与舟山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浙江海洋学院,2000年之后舟山卫生学校、浙江水产学校、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舟山石油化工学校和舟山商业学校等学校(单位)相继并(进)入,2016年更为现名。该校博士点暂无,该校有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工程、农业、教育、旅游管理、药学5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艺术教育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新兴应用学科发展迅速,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学校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08年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六大高等师范学堂之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杭州师范学院,2000年前后,杭州教育学院、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五校相继并入,2007年学校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校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联合培养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温州大学温州大学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温州近代著名爱国爱乡人士黄溯初先生1933年创办的温州师范学校,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该校现拥有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化学、中国语言文学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支持学科,电气工程、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生态学、土木工程为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支持学科。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1%,浙江省内排名第3。
5月13日,是母亲节,也是杭州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这一天88届校友马云回到了母校并发表了讲话,马云称,在自己的心中杭师大永远是世界上最好的学校,自己的梦想就是希望杭师大的师范专业成为每一个心中真正最好的学校,觉得杭师大成为世界一流师范学院的机会,要比冒出几个诺贝尔奖和院士的机会大很多,总会有一天,杭师大一定成为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最牛的师范学院,杭师大的师范毕业证会成为世界教育界的必行通行证,愿意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努力奋斗,真正打造世界级师范学院马云给当时的班主任和老师献花同时,马云还通过马云公益基金会给母校带去两个礼物:马云乡村教育人才培训基地、马云乡村教育研究院在杭州师范大学揭牌成立。在2015年杭师大107周年校庆的时候,马云就曾向母校捐款1亿元人民币,设立"杭州师范大学马云教育基金"。去年马云又向杭师大带去了5000万人民币用于将与杭师大共建的阿里巴巴商学院升级为2.0版。正如马云所说,要把杭师大打造世界级师范学院。马云曾说过,自己小时候有很多梦想,想当过司机、科学家、警察、售票员,但从未想过当老师。不想当老师的马云最终还是通过三次高考考进了杭州师范大学,在杭师大四年期间,让他对老师老师有了更多的认识,自己也痴恋了教师工作,毕业后开始了六年的教书生涯。1987年夏,马云在杭师大门口合影1988年夏,在文一校区尽管在1995年马云开始走下讲台,开始创业,但教育事业一直让他念念不忘,之后规划了云谷学校,创办了湖畔大学,发起了“马云乡村教育计划”并自称自己是“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一直觉得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做得最好的工作,就是当老师。直到今天,马云还是在用当老师的方式来当CEO,他把CEO解读为成Chief Ecation Officer首席教育官。马云说:“我当老师,放弃,是放而不弃,也许,我想想有一个身份,这一辈子的烙印不会拿掉的,就是当老师”
为进一步加强与涉海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海洋空间资源领域科学研究水平,12月3日,浙江省海洋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省海科院”)赴杭州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球科学研究院开展技术交流。座谈会上,省海科院相关负责人首先介绍了该院的机构设置、团队建设、人员队伍等情况,并就海洋空间资源领域科学技术研究、科技项目申报以及学生驻点实习等领域开展了深入交流。遥感与地球科学研究院对省海科院的来访表示欢迎,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该院的涉海学科建设、学生培养、海洋空间资源科学技术研究及课题申报等情况,分享了近几年学院在海洋科研领域取得成果。双方表示,今后将加强交流与合作,在海洋科研项目申报、海洋空间资源监视监测、学生顶岗实习建立深入的合作机制。【来源: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国以才立,政以才兴,业以才兴”。聚人才之力成就科技大国科技强国。建德市新安硅谷研究院便是建德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引进的重点产学研平台,是由市高铁新区管委会、浙江新安化工集团与杭州师范大学三方共建的校级科研机构,以民办非企业“建德市新安有机硅新材料研究所”为实体落地建德市梅城镇南峰园区。研究院重点围绕有机硅及其相关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等,以提升浙江地区及我国有机硅新材料等相关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硅新材料为使命;以有机硅产业领域的前沿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重心,全力打造“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科研成果产业接轨”“政产学研用等要素大力协同、合力创造”的工业应用研究院,使之成为一流的专业技术研发基地、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一流的有机硅材料制造企业孵化基地。2018年开始杭州师范大学与建德高铁新区、新安集团多次交流洽谈签署了“特种硅橡胶的合成与应用开发”、“新安硅谷研究院”建设框架协议。2020年8月,杭州师范大学新安硅谷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落户建德市高铁新区。研究院设立“硅橡胶、硅树脂、硅油、硅基功能材料”四个创新所,共入驻实验室科研人员39位,建立长期的走访企业机制,进行产学研交流和调研。目前实验室科研人员已经走访了建业化工、澳赛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杭州日耀涂料有限公司、建德市白沙化工、杭州劲瑞新材料有限公司、杭州贝兴新型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和浙江深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50余人次,了解企业科研需求与人才培养计划,与企业开展多元化对接。依托新安硅谷研究院,2020年与新安集团签订“功能性有机硅下游产品开发”,专项合作经费200万元,主要涉及硅橡胶、硅油等。新安硅谷研究院的成立将推动建德有机硅产业发展,促进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起到示范带动引领的作用,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又一成功范例。 通讯员 | 牛彤【来源:都市快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