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让国企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去行政化专题研究严羽

让国企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去行政化专题研究

让国企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去行政化专题研究作者:好家风党的十四大就将去行政化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那时候的提法是政企分开。然而20多年过去了,国企去行政化成效并不明显。特别是近10年来,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已出台的一系列国企改革文件都蕴含着“去行政化”的内容,体现了各级政府深化国企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但国企行政化问题反而有加重的态势,已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广受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一、国企行政化的主要表现所谓国企行政化,是指对国企的管控、约束、利益安排,以及国企公司治理、经营机制、企业文化等方面,带有明显的行政权力因素和行政化色彩。(一)股权结构行政化由行政机构行使国企的所有权。这种行政化的机构可能是国资部门,也可能是财政部门,还可能是文化部门(文化企业),都带有浓厚的行政化因素。(二)企业和企业家行政级别化中国国有企业具有政府序列的行政级别,既有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市属企业、县属企业之分,又有部、厅(局)、处、科级之别,企业和企业高管依据层级地位套用相应的行政级别。一些国企内部仍然保留着行政机关的建制,在很多情况下,国有企业成为政府官员晋升机制中的“中转站”,或对即将退休的政府官员理想安排的“归宿点”。“仕而优则商”和“仕无途回企”现象也渐渐成为一种现象,国外称之为“旋转门”(Revolving door)现象。(三)资源配置行政化在中国经济体中,企业被人为划分为体制内与体制外两大板块,形成了无所不在的“双轨制”。在资源配置上,国有企业属体制内,在土地占有、财政投资与补贴、贷款、资源占有、公司上市、利润分配等方面都享有无可比拟的“政策优待”。(四)行政性垄断严重行政性垄断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行业保护主义,二是地方保护主义。政府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过于“网开一面”,使得无论是垄断行业还是竞争性行业的重要骨干企业都成为《反垄断法》的“法外之地”。不管是地方保护主义性质的“块块垄断”,还是行业主管部门壁垒森严的“条条垄断”,本质上都是一种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五)政府干预企业经营政府主导经济已成普遍现象,干预企业经营已司空见惯。——政府干预企业投资。政府指定投资项目,不管有无投资收益,也不管有没有能力承担,国企必须无条件接受,而且动辄上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而国企自主投资项目又往往因过多的审批环节“流产”,错失良好商机。——随意划拨企业国有资产。政府随意划入划出国企的资产,致使国企的经营格局经常发生重大的变化。“伤筋动骨”的资产划拨,使很多国企疲于应付、防不胜防,不得不经常进行重大的经营调整,耗费了国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无法做到“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政出多门、越位管理。国企都有一个对应的行业主管部门,加上国资委、其它的政府职能部门,“婆婆”着实不少。这些部门对国企都有这样那样实实在在的制约权,国企一个都“得罪不起”,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验收令国企难堪重负。而且这些部门普遍存在不规范行使权力问题,对国企的“越位”管理问题十分突出。——政府定价。不仅在承担政策性项目时,国企在投资额度、投资回报率等方面没有话语权,而且在很多市场项目方面,国企也往往被剥夺自主定价权,不得不违背市场规则定价。(六)国企内部管理行政化国企内部或多或少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不少企业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没有真正打破,“三制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二、国企行政化的危害国企行政化,可以“集中力量干大事”,短期效益是明显的。但其背后是强政府、强国有、强垄断的发展模式,造成中国经济发展的挤出效应越来越明显,包括政府对市场的挤出,国有对民营的挤出,中央对地方的挤出以及垄断对竞争的挤出。在政府规模和职能不断扩张、市场半径趋于缩小的情况下,非公经济举步维艰,国企自身发展后劲不足、改革难度加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巨大隐患。(一)破坏了市场规则,背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方向一是国企与政府形成利益共同体,必然会“另眼相待”非国有企业,导致非国有企业发育“不良”;二是政府参与投资经营,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无法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三是政府无法集中精力搞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如政策引导、维护市场秩序等;四是政企不分实质上仍然是计划配置资源,而不是市场配置资源,造成有限的资源低效配置使用,浪费严重,经济发展活力不足;五是政出多门必然产生无人负责的局面,无论是政府领导、政府部门还是国有企业都可以很容易找到推卸投资损失、经营亏损责任的借口,责任的缺失是国有资产流失或“缩水”的根源,腐败问题也因此防不胜防。(二)违背了“量入为出”原则,损害了国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政府过度干预投资,经常迫使国企从事亏本甚至超越自身承受能力的投资,致使国企在资产规模急剧膨胀的同时,资产负债率、可用资金等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越来越差,削弱了国企拓展市场的物质力量。与此同时,行政化也削弱了国企员工队伍面向市场求生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国企面临着巨大的政策风险,可能导致改革失败自身经营格局无法稳定,自主投资经营权又得不到保障,这本身意味着国企始终面临着巨大的政策风险。政府一个错误的决策可能导致国企走上“不归路”,这样的企业是无法吸引战略投资者的。即使股权多元化实施了,如果这种现状不改变,“新生”的国企能否“再生”让人怀疑。三、国企去行政化的难点(一)利益格局难以打破国企去行政化必然带来重大的利益调整,触及方方面面的既得利益。从利益格局看,国企改革的重要参与方均缺乏去行政化的动力。——国企自身缺乏去行政化的动力。由于国企的行政级别在市场竞争中意味着具有行政资源,对民企和外资具有比较优势,而去行政化可能意味着行政资源的丧失。丢掉政策优势而靠自身努力取得竞争优势,对于绝大多数国企而言,可能是得不偿失之举。因此,习惯了享受政府特殊庇护的国有企业对去行政化态度不积极。——政府缺乏去行政化的动力。政府拥有任命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权力,也就具有干预企业的权力。去行政化意味着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权力的缩小或丧失,在目前国企依靠垄断、占有优势资源、行政支持等方式而经营管理的亏损不大,甚至能获得暴利的情况下,对于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来说,国企没有成为包袱或累赘,因此,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对国企去行政化的动力很小。——国企高管缺乏去行政化的动力。许多国企高管采用行政与经营效益双跨的薪资待遇模式。国企高管的行政级别意味着他们在养老、住房、医疗、用车、通讯等方面可享受国家相应级别干部的待遇。去行政化之后,相应的养老等干部待遇都将失去,这对于高管们的个人利益来说是很大的损失。另外由于是国家干部,国企高管本人的升迁、薪酬与国企的盈亏关系不大,即使企业亏损,也可调到政府部门或其他国企任职,在经营方面不用非常努力。对于高管本人来说,经营国企无疑是一份好差事,如果去行政化,好差事可能就变成了苦差事。(二)政府职能转换难以真正到位——认识误区。政府不少工作人员认为国企的资本是政府财力的一部分,国企也因为有政府信誉作保障才建立起来,政府根据自身需要干预国企是天经地义的,就是忘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国企也是一个企业。政府承担的责任是有限的,管理也应该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权力情结。政府职能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放权,总想揽权;或“自我感觉”良好,想干一番事业,总想有所作为,行使权力的欲望强烈。——体制不顺。三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才刚刚建立起来,仍处在摸索完善的阶段,政府、国资委及各职能部门的定位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职能重叠交叉问题十分突出。“阎王打架,小鬼造殃”,体制不顺是政企不分、国企的自主经营权无法得到保障的一个重要原因。(三)理论逻辑难以很好把握关于国企,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国企的存在就是问题”,国企使得政府不能公正地对待国企和非国企,破坏了政府的公正性,他们在市场中不是公平竞争者,会破坏市场经济基本制度;另一种意见是“命脉”说,政府不仅应理直气壮做强大国有企业,还要干预国企经营。前者是西方经济学逻辑,后者是政治经济学逻辑。如果坚持西方经济学逻辑,就一定要搞自由化,去行政化是必然的;如果坚持政治经济学逻辑,政府必然要干预国有企业,国企要被赋予了过多的职能,既要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又要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安全,此外往往还要积极配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而其真正的原有职能,即企业的职能却被淡化与边缘化了,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肯定不高。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国选择的体制模式,中国的改革道路,决定了中国在选择国企改革具体路径的时候,根本没办法简单地按照西方逻辑进行,也没办法简单地按照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进行,而必须按照现有国情来进行。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极其艰难,如果成功了也可算得上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四)法律法规在短时间内难以满足去行政化改革的需要一方面,国企改革立法存在改革对象起草法律的体制问题,很难出台真正去行政化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立法有个程序和时间问题。二者交织影响,去行政化改革的相关立法肯定存在滞后、反复的问题。(五)思想与工作惯性难以根本性改变在漫长的几十年时间里,政府、企业、员工都已习惯了行政化的管理与经营方式,要想改变习惯是很难的事情,特别是在国企目前整体经营形势并不差的阶段,改变积习更难。四、美国、新加坡国企管理体制的启示由基本制度不同,我国虽不能完全照搬美国、新加坡的国企管理体制,但两国对国企的管理精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美国国企管理体制据不完全统计,在1999年,联邦与各州存在的政府公司(government corporation)大约有6397 家,其中,分布在各州的政府公司有6352家。这些联邦和地方的政府公司基本类似于我们所谓的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在美国,政府公司一般限于从事公共领域的经营,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教育、能源和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保健、住房 、港口、公用设施、交通等领域。美国对政府公司的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政府公司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以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VA) 为例,从公司营利性方面看,有关法案对TVA无盈利要求,公司既不使用纳税人的钱,也不以盈利为目的。TVA 应“将电力优先销售给州、县、市和非营利、非商业性市民( 或农民) 合作组织,主要目的在于为其自己的市民成员提供电力”。——政府公司的设立往往需要颁布特别法案。不是简单地适用普通公司法,国企适用特别公司法而非普通公司法。——国企的董事中包含大量的“公共董事”(public director)。这些公共董事多来自政府部门,旨在确保国企实现公共职能。兼职的公共董事一般不在公司领取报酬。——国企的财务受到公共权力的严密控制。国企要向议会报告其财务状况,其财务支出受公共预算控制,显然,与一般商业公司比较,国企欠缺财务自由权。——国企信息披露方面受到很严格的公法管制。(二)新加坡淡马锡模式淡马锡总裁何晶在公司成立30周年的演讲中指出,政府一开始就让国有企业独立运作,政府不干预企业的专业化经营和经营策略的制定,这是淡马锡事业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淡马锡的灵魂是董事会建设。——淡马锡董事会构成。淡马锡实行董事会决策、总裁执行的体制。董事会由13名董事组成,仅有一名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何晶)。“大部分董事会成员是非执行独立董事,均为来自私营企业的商界领袖”。董事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领袖培育与薪酬委员会。“每个委员会的主席均由一名独立于管理层的非执行董事担任”。——董事的任职资格与薪酬。任职资格方面,淡马锡明确提出了建立优良的董事会及选拔适合人选出任董事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如强调要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会计知识,有策略思维和独立精神,敢于质疑、勇于发问,善于沟通,具有诚信可靠的道德品质等。董事薪酬方面,新加坡确定独立董事薪酬的基本原则是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既不能因为薪酬太高而使董事对薪酬产生过分依赖,从而失去独立性,也不能因为薪酬太低而使其失去激励的基本作用。在新加坡企业中,执行董事不从公司领取董事报酬,股东董事兼职不兼薪,不与企业产生经济关联。独立董事的薪酬则是遵照市场水平和行业的惯例,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董事的付出与贡献水平,平均年度薪酬约为20万元新币。——董事会与董事长及经理层的关系。在淡联企业中,董事会与经理层的职责有明确的划分。企业没有法定代表人,由全体董事对公司承担集体责任。董事会负责公司的长期发展策略与规划,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董事长角色定位方面,淡马锡及多数淡联企业的董事会主席(董事长)均由独立董事担任。董事长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董事会会议的召集与主持,通常没有实体性的审批或决策权力。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关系方面,董事会代表全体股东监督公司经理层,但不参与和干预公司的具体业务,具体的业务经营由经理层负责。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董事会成员要主动了解公司经营的动态情况,在董事会会议,鼓励经理层发表意见,参与讨论;另一方面,经理层有义务给董事提供准确、完整、充分与及时的信息,接受董事会工作监督。——对董事会和董事的评价。新加坡《公司治理守则》对董事会的评价作出了原则性规定,要求公司对整个董事会集体及每位董事的贡献进行评价,上市公司还必须向公众披露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评价工作由提名委员会负责,可以委托专业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价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评价工作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股东参与。在评价过程中,对不同的评价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由提名委员会向各位董事反馈,董事长负责沟通。通常而言,董事会成员都会认真对待评价结果,该评价结果也往往成为董事会改选董事时重要的参考因素。(三)启示——完备的法律是国企健康成长、有效发挥经济功能的根本保障。——加强以董事会建设,是完善公司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五、主要建议国企去行政化,目的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让国企回归企业本色,让国企领导人回归商业领袖本色。(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要改变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角色,就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管理国有企业,切实做到市场管的归市场,政府管的归政府,真正构建一个“小政府大社会”的服务型政府。明确国资委出资人的功能定位。从全国范围来看,不少地方将国资委定位在行政机关的角色上,以政府机关身份和行政方式来监管国有企业。这种定位既不利于国资委专注于其股东身份职能的履行,也不利于国资委在市场竞争中按商业化的原则监管和经营国有资本。为了将出资人职能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明确对国资委的功能定位,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逐步尝试将非出资人职能从国资委剥离,在此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最终将国资委定位于权责法定、与市场接轨的能够真正面对市场、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按照市场规律、企业规律以及商业化原则运营国有资本为基本目标的法定机构。可以考虑,公益类企业股权由财政部门持有,向人大报告工作,定期向公众披露信息。国资委只负责持有商业类(含商业一类、商业二类)企业股权。(二)国资委应当做有限、有效、有为的股东,使国企董事会真正成为企业的决策核心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国资委对出资企业要做到:一是在管理范围上“有限”;二是管理方式上“有效”;三是管理成效上“有为”。要按照“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的总要求,通过加强董事会建设,选好董事,大胆放权于企业董事会,使董事会真正成为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使企业真正成为遵从市场规律的市场主体。(三)取消国企及其高管的行政级别,强化国企高管的市场化、专业化导向国企去行政化的直接手段是取消国企及其高管的行政级别。考虑到去行政化遇到来自于高管的阻力,需要加强高管的世界观、人生观、大局观和权力观的教育;探索一条不因取消行政级别而降低高管合理薪酬待遇的途径;而且可尝试设立较短的过渡期来逐步推进去行政化。国企高管由政府直接任命,难免出现高管管理不专业、不科学、短期行为、腐败现象,这对于国企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要积极尝试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公开、公平选聘高管人员、引进职业经理人。政府应加紧完善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科学的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市场选拔机制、评价机制和市场监督机制。这样才能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主竞争的一个成熟、高效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四)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实现国有企业股份多元化,允许社会资本更大比例持有国有企业包括垄断国企的股份。如果没有产权改革作保障,去行政化只会成为一句空话。鉴于改革难度大,政府可考虑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情况下,要对完成改革任务的国企高管给予股权或期权奖励。(五)积极构建有效制衡、科学决策的董事会完善董事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一是进一步重视董事会的结构,充分考虑到专业知识、从业背景、经验等方面的因素,使董事会成员之间实现能力与专长的互补,并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设置专业委员会;二是逐步加大由外部董事担任董事长的推进力度;三是外部董事人选可以进一步放宽眼界;四是对不能胜任的董事及时更换,保证董事会的高质量运作。准确定位董事长的地位作用。董事长的作用要充分体现在组织开好董事会会议,善于调动每位董事发挥自己的专长,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使董事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决策中心上来。加强对董事会成员的评价。国资委要制定完善、合理的董事会与董事的评价办法,也可引入专业中介机构参与评价调查,引导董事会和董事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挥作用。并通过评价来有效地促进董事会成员的更新,不断提高董事会整体素质。完善董事津贴制度。打破目前董事津贴平均化的模式,将董事的津贴与董事的付出与贡献相联系,多劳多得,逐步试行因岗因职设定薪酬,使津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董事的价值,对董事的工作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

良耜

教给你写“行政管理论文”的5大写作程序,看完你就知道怎么写!

无论您接受何种教育,如果要成功毕业,都必须完成论文写作。本文是对几年学习生涯的总结,占学分的30%以上。因此,如果要获得学位证书,必须写论文注意这一点。最近,很多学生都问“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今天,我们将回答这个问题,并为您分享最全面的论文写作技巧。一、该专业论文写作程序。首先,研究行政管理论文主题——的基础工作,以收集数据。第二,——份研究材料,用于研究行政管理论文主题的关键任务。第三,研究行政管理论文题目——的核心工作阐明了论点和所选材料。第四,——撰写并撰写了研究行政管理论文的关键任务。第五,对安全管理工作的——修订和定稿,用于研究行政管理论文主题。二、行政管理论文写作技巧。1、封面(自成一页):包括论文标题,作者姓名,学院,学校,字符数,学生编号和提交时间。每所大学要求的格式将有所不同。应根据老师的要求写相同的字符。2、声明(自成一页):“我声明,除了我已注明的参考目录外,所有结果均为我自己的研究结果,没有他人others窃”,然后贴上个人签名,在此我需要再次强调,我的研究和调查是由我自己完成没有no窃。如果教师发现非常相似的结果,则可以直接将其判定为and窃并视为零分。3、感谢的人(自成一页):必须感谢老师。您还可以感谢您的父母,同学,感谢您提供公司提供的信息和技术等。这些要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写成。4、目录(自成一页):两端对齐,整体格式一致,并且使用Word中的目录索引功能自动生成。一个三级目录可以完全满足论文的需求。例如1-1、2-1、2、1等,目录中的标题内容必须紧凑且相关。5、表格、图片的一个目录(自成一页):包括出现在纸张中的所有表格,图片标题和页码。不要粘贴图片,仅粘贴标题。例如:Tablel1 title_page号/Figure1 title_page号。6、文中出现缩写的全称:例如:HRM等于人力资源管理。只要是缩写,就需要标记它,以便老师可以更轻松地阅读您的文章。7、摘要(自成一页):通常,一个50-60页的论文摘要可以在1页之内,最好是3/4页,但不要太多。它是整篇文章的摘要,通常100-200字为宜。一个好的200字的摘要足以概括全部内容,但它需要反映学生的写作技巧。8、介绍:大约占总单词数的20%,设置整个论文的基调,在其中提出调查问题,然后给出摘要。必须涉及一些引用,但是比例必须低以确保您的内容足够。9、主体部分:该主题是您的或请教您的导师,但内容是对您的研究结果的描述。它约占全文的15%,主要是关于您文章的研究方法。10、分析和测试结果:约占全文的10%。主题是自定的,内容主要是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越详细,老师对您的研究能力越有把握,分数就会越高。11、结论:总结论文。注意:在结论中,您可以提及“我建议未来的xx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发  展”,但不要提出文章中没有的新观点。12、参考文献与引用:此处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您在文本中实际引用的内容,后者包括前者,并且还包含您在书面或研究中引用的内容,但不一定引用。参考文献按字母顺序列出,其内容包括:名称,出版年份,文章名称,书名,出版版本,页码,如果是日报,则需要在杂项中注明数量。13、附录:可以有多种,例如,一个用于文本中所有缩写的列表,一个用于文本中使用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一个用于建立经济模型的数据,等等。适当地增加纸张厚度。

或使

真正的干货!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一、选题方向:“政府经济学研究”、政府经济学1、 论管理者的性格培养与管理效能2、 论管理情景对管理方式和效果的制约性3、 有限政府的经济管理效能分析4、 政府行政成本控制分析5、 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途径分析二、选题方向:公共关系学原理、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1、 论危机传播中的政府行为2、 论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公关3、 论跨世纪城市文化形象战略4、 论受众社会心理与城市对外宣传5、 论新闻策划的原则和方法6、 新世纪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品味7、 试论未来行政领导的形象塑造8、 浅析组织文化创新走向9、 论中国IC策划的定位三、选题方向:行政管理论与行政、领导、行政组织学1、 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2、 论当代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3、 论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传递中的作用4、 当代西方“公共管理运动”评析5、 论行政权力及其制约6、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限制7、 论邓小平的行政改革思想8、 论政务公开9、 论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中的民主价值取向10、论西方政府改革运动中的市场取向四、选题方向:行政管理学与行政领导、人力资源管理1、 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比较(细分问题论述)2、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研究3、 政府与制度变迁4、 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细分问题论述)5、 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6、 考核制度比较研究7、 公务员培训制度创新8、 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9、 地方政府与市场化改革五、选题方向:行政法制研究、公关传播法规1、 依法治国重点在治“吏”2、 依法治国与加强、改善党的领导3、 加速政府体制改革,适应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时代特点的要求4、 当前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制化的思考5、 论地方政府与公共管理6、 依法治国与治吏7、 论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的脱钩和改制8、 小城镇行政体制之我见六、选题方向:行政法制研究、监督学1、 论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健全和完善监督制度是反腐败的根本措施3、 在社会主义时期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4、 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监督的一些设想5、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监督制度6、 舆论监督的作用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强政府的监督意识七、选题方向:公共行政管理、公共组织与管理、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组织学、西方行政学说1、 当代中国行政模式研究2、 当代中国法治行政研究3、 当代中国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与规模研究4、 当代中国行政价值观研究5、 加入WTO与政府制度创新研究6、 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研究八、选题方向:公共管理、领导科学、管理学、市政学1、 公共管理论的经济学分析2、 市场经济与政府体制改革3、 市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4、 政府责任研究5、 市场经济与非赢利组织的发展6、 依法行政研究7、 城市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8、 城市政府与法治9、 政府公开与民主行政10、现代科技发展与政府管理创新11、法治与德治12、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九、选题方向: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西方行政史1、 1994年后我国地方政府预算外膨胀的原因分析2、 论西蒙的决策思想评新公共管理理论3、 论西方公共行政的民主管理思想4、 中美行政监督体系比较5、 中美行政管理运行机制问题分析6、 素质教育与政府教育体制问题分析7、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8、 关于外来人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9、 中国公民政治人格的转型:从权威人格到民主人格十、选题方向:西方经济学、公共财政、政府经济学1、 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政策选择2、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共政策选择3、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政府间关系的协调4、 非盈利性组织管理研究5、 经济体制转型与公共政策的重新顶性6、 中国入世与中国政府职能转变7、 非盈利性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十一、城市行政管理(市政学研究)、市政学1、 城市政府规模的讨论2、 公共人力资源讨论3、 城市社区管理讨论4、 城市管理讨论5、 户籍管理讨论6、 城市公共管理专题讨论7、 市政体制比较讨论8、 社会网络与城市发展讨论十二、选题方向:市政学、管理学1、 论城市的本质2、 市政学研究的内容、界限及意义3、 西方市政学研究4、 比较市政学研究5、 城市管理、城市治理与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6、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7、 撤退设市可否作为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选择8、 外国城市管理体系的变迁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9、 制度变迁与城市管理

德尔哥

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⒈国外研究现状⑴教育管理体制随着大学对国家政治、经济功用的不断凸显,各国都加强了对高等教育的干预和控制(任增元,刘娜,李一鸣,于天罡,2014)。英国1992年前的大学自治权利大,政府管控少,之后的大学政府管控增多[1]。美国大学中设有董事会、校长、评议会、教师四类权力机构, 分别代表出资方权利、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普通教师权力。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2]。每种声音的份量根据特定情况下每部分成员的责任来确定[3]。共同治理的结构平衡了学术和行政之间的关系,确保了教师的参与权和决策权,遏制了管理部门的官僚习气,是美国大学治理结构中最为关键的元素。⑵行政人员数量多国外高校行政人员数量也相对较多。美国大学所有的雇员中,教学人员与行政勤杂人员的比例是1 :4 至1:5。斯坦福大学共有10445 名雇员,其中教授和其他学术人员只有1714人,所占比例仅为16.4%,其余83.6%都是行政勤杂人员[4]。⑶行政不是教授的优势教授们的知识结构逐渐向纵深拓展,在决策过程中往往会“不自主”地倾向于从自己特定的学科和专业出发,缺乏全局性和长远性。“就像战争的意义太重大,不能完全交给将军们决定一样,高等教育也相当重要,不能完全交给教授们决定”[5]。⑷行政权独立于决策权行政权独立于决策权,是避免专权独断的重要分权,并不意味着其高于决策权。[6]欧洲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在于,校长工作行政化、学术决策教授化[7],校长工作自然就变得轻松。⑸尊重学术权力与教授治校是办好大学的关键“要彻底实现大学的目的,大学政策就必须由全体教师来决定”[8]。日本现代化大学教育之所以很快跃居世界前列,就因为尊重学术权力与教授治校。学校一级成立评议会,学院一级成立教授会,负责重大政策的决策,集体通过之后交付校长或院长执行。民主的实质是平等决策,不是简单的征求意见[9]。称号“亚洲第一学府”的东京大学在硬件设施上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但它始终将“教师治校”放在学校管理的核心位置,每个院系都由自己的教授和教师管理,几乎不设专门的行政人员[10]。⑹教育资源近乎平均分配荷兰之所以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拥有顶级大学最多的国家,就在于各个学校之间很少有重复的学科建设,学术和教育资源能在各学校之间比较平均地分配,使每所大学都培养出了自己专攻的学术强项[11]。⒉国内研究现状⑴事业单位行政化的概念行政,就是行使政策。行政部门的本职是执行权力(杨克瑞,2014)。“行政化是以官僚科层制为基本特征的行政管理在大学管理中被泛化或滥用,即把大学当作行政机构来管理,把学术事务当作行政事务来管理(钟秉林,2010)”。“去行政化”其实是“去官僚化”,不是不要行政管理,而是要减少行政对学术的过分干预,由官本位转向学术本位(赖星华,2015)。“去行政化”一方面是去除行政级别,另一方面是阻止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过度干涉(蔡慧、魏雪、王华伟,2014)。⑵事业单位“行政化”的形成原因政府的行政干预和统治使大学成为政府的附庸。高等教育预算投入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甚至有一些随意性,成为政府干预高校的主要根源(陆小兵,2013)。高等学校行政化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刘尧,2010)。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导致行政权力泛化和行政管理失当(刘丽,余蓝,2014)。官僚化需要一定社会背景,批评大学官僚化实际上就是批评这个社会(蔡慧,魏雪,王华伟,2014)。⑶事业单位“行政化”的危害行政化使大学成为准行政机关,行政权力压倒学术权力,官本位越演愈烈(高飞2011;蔡慧,魏雪,王华伟,2014)。严重压制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使教师地位边缘化(刘绍春,2012)。导致学术风气淡化、业务水平下降(李鹏、周畅,2013)。[12]⑷事业单位去行政化”的重点破解大学“行政化”难题,一方面要政府放权落实大学主权,另一方面大学内部要分权实现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的内部治理结构(刘丽、余蓝,2014)。高等学校去行政化应该以教授治校为切入点(陈何芳,2010),从民选校长开始(卢荻秋,2010)。政府在去行政化中应提供民主和法制的制度保障和环境条件(陆小兵,2013)。大学党委书记的行政化误区:一是将政治领导等同于行政领导,二是直接干预大学内部的管理实践,三是侵夺校长、副职及相关行政和组织部门的权力,以党代政(严加红,2015)。去行政化不止取消级别这么简单,政府教育部门的审批权、评估权等也是制约大学去行政化的重要因素[13]。要扭转学术委员会“就学术论学术”的狭隘认识和只能“务虚”的误区。学术委员会是大学的最高权力机关,校长在学术委员会领导下具体实施学术工作[14]。⑸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目标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不能仅仅以“去行政化”为目标,而要建立以学术为主导, 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互适应、协调和平衡的现代管理制度[15]。⑹事业单位去行政化需有注意的问题行政机构和行政化没有必然联系。在某种管理体制之中,即使有行政级别也未必就一定“行政化”;而在另一种管理体制之中,即便没有行政级别仍然可以政化倾向”(田茵、钱学峰,2013)。形式上“去行政化”容易,打破“唯级别论”是改革难点[16]。必须痛下决心取消行政级别的附加值,如公费医疗、公车福利、职务消费特权等(韩金惠,2013)。去行政化要避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循环(刘丽、余蓝,2014)。图片来自网络(下同)[1] JefCVerhoeven.从欧洲的三个国家看大学与政府关系的变化[ J] .郭歆, 译.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3(5):1 -8.[2] 大学去行政化的思考———基于美、英大学治理的比较研究.朱骞. 中国农业教育 双月刊 2011.1[3] [11][12]Statement on Govern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B/OL].[2014-09-13]. http://www.aaup.org/file/statement-on-government.pdf.[4] 田茵,钱学峰.刍议高校“去行政化”的几个误区.领导科学论坛, 2013(3):13-14[5] 田茵,钱学峰.刍议高校“去行政化”的几个误区.领导科学论坛, 2013(3):13-14[6] [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M].王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47[7] 杨克瑞. “去行政化”背景下的学术权力与现代大学制度.《大学教育科学》, 2014, 1(1):45-49[8] 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滕大春,滕大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4] .[9] 杨克瑞. “去行政化”背景下的学术权力与现代大学制度.《大学教育科学》, 2014, 1(1):45-49[10] 从国外名校的发展看我国高校改革的方向.张鑫.大学教育,2013[11] 从国外名校的发展看我国高校改革的方向.张鑫.大学教育,2013[12] 杨克瑞. “去行政化”背景下的学术权力与现代大学制度.《大学教育科学》, 2014, 1(1):45-49[13] 罗杭.南方科大去行政化的制度环境与变革认知.《经营管理者》 2013年13期[14] 杨克瑞. “去行政化”背景下的学术权力与现代大学制度.《大学教育科学》, 2014, 1(1):45-49[15] 借学术自由之火, 建现代大学制度———大学“去行政化” 的思考.杨移贻.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第2期(总第96期)[16] 韩金惠.事业单位“去行政化”要打破唯级别论.2013年11月19日半岛都市报

法藏

陕西:检校合作推进行政检察研究

本报讯(记者倪建军 通讯员杨凯)陕西省检察院与西北政法大学日前联合举行行政检察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双方一致认为,加强行政检察工作是主动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盼的具体举措。研究基地要积极发挥理论研究平台作用,加强行政检察职权配置和运行规律特点的研究,提升理论研究的层次和水平,积极发挥人才培养摇篮作用,通过专家授课、案例教学、专题研讨、人才双向培养等形式,助力提高行政检察队伍素质能力。要积极发挥实践和探索阵地作用,借助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理论研究资源和专业力量等方面的优势,及时解决检察机关行政检察工作中遇到的重大疑难问题,为维护司法公正、促进依法行政贡献力量。【来源:检察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苦菜花

自考必备:行政管理03350社会研究方法练习题3(含解析)

1.在不同时点调查1968~1970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在不同年代的思想发展过程,属于纵向研究中的()A.同组研究B.同期群研究C.趋势研究D.同时研究(答案:B)在不同时点调查1968~1970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在不同年代的思想发展过程,属于纵向研究中的同期群研究。2.研究者在整个研究的前期阶段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是()A.应用性研究B.探索性研究C.解释性研究D.描述性研究(答案:B)研究者在整个研究的前期阶段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是探索性研究。3.在列出“参考文献索引”时,对于未出版的学位论文,所列出的项目中排在最前面的是( )。A.时间B.论文名称C.授予学位的大学D.作者(答案:D)对于未出版的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应包括的项目有:作者、论文名称、授予学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等。所以D正确。4.在抽样的专业化表述中,每一个具体的调查对象被称为()A.总体B.样本C.元素D.抽样框(答案:C)每一个具体的调查对象被称为元素。5.社会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是典型的()A.观察者效应B.被观察者效应C.观察者偏见D.被观察者偏见(答案:B)本题考查被观察者效应。其含义是当被观察者意识到有人对他们观察时,总会有意无意地改变他们的行为与表现,使其行为与表现显得“正常”,更符合社会规范。“罗森塔尔效应”可被看作是被观察者效应的最好反映。因此答案是B项。6.信度指的是测量的()A.正确性B.可靠性C.完整性D.标准性(答案:B)社会测量的成功与否,主要依靠信度和效度两项技术性指标来评判。所谓信度是指使用相同测量工具重复测量同一个对象时,得到相同研究结果的可能性,指的是测量的可靠性。效度是指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概念的真实含义,指的是测量的准确性。7.在文献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文献形式是()A.书面文献B.音像文献C.缩微文献D.机读文献(答案:A)文献的种类繁多,根据文献的载体形式和记录技术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书面文献、音像文献、缩微文献、机读文献等,其中书面文献指用文字或数字记录的资料,是一种最广泛的文献形式。8.在经验中可以测量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取值的是 ()A.概念、B.变量C.理论D.命题(答案:B)在经验中可以测量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取值的是变量。9.在社会研究中,属于非介入式社会研究方式是()A.观察法B.实验法C.文献法D.访谈法(答案:C)在社会研究中,属于非介入式社会研究方式是文献法。10.根据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观察法可分为( )A.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B.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C.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D.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答案:C)本题考查观察的类型。按观察场所和对观察情景与条件的控制程度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实验室观察法和实地观察。按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观察可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按观察过程的控制程度与观察内容的标准化程度,观察可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按观察对象是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还是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发生后所留下的痕迹,观察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因此答案是C项。11.在社会测量中,与自然科学测量最接近的是()A.定性测量B.定量测量C.实地测量D.深入访谈(答案:B)社会测量中,与自然科学测量最接近的是定量测量,即针对表示某种社会属性的概念,构造出相应的测量工具,对之进行经验观察,并以数字形式表示观察结果。12.访谈者对被访者说:“这个问题你没说清楚”;“你说的前后矛盾”。访谈者这里所犯的错误是()A.提问方式不恰当B.没有把控好跑腿C.方式不中立D.题目转换方式不恰当(答案:C)访谈者对被访者说:“这个问题你没说清楚”;“你说的前后矛盾”。访谈者这里所犯的错误是方式不中立。13.定量研究的哲学基础是()A.实证主义B.人文主义C.科学主义D.实用主义(答案:A)定量研究的哲学基础是实证主义。14.具有分类、次序、距离和比率特征的测量层次是()A.定量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定比测量(答案:D)具有分类、次序、距离和比率特征的测量层次是定比测量。15.问卷的主题部分包含()A.编码体B.问题和答案C.封面D.访问记录(答案:B)问卷的主题部分包含问题和答案。16.研究选题时,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一选题原则体现了( )A.研究领域的新颖性B.研究方法的新颖性C.研究视角的新颖性D.研究内容的新颖性(答案:C)研究领域的新颖性,即在一个新的、前人尚未涉足的实践和理论领域的研究。研究方法的新颖性,即采用新的方法去对有关问题进行新的研究以扩展和深化已有的研究和突破以往研究方法的局限,发现以前难以发现的规律。研究视角的新颖性即从不同的角度对去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从而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研究内容的新颖性是对前人已经研究过的问题补充不同的研究内容。所以C正确。17.通过标准化的编码,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简化为可以进行统计分析的形式化资料。这种定量研究方法属于( )A.既有资料分析B.内容分析C.现存统计资料分析D.二手资料分析(答案:B)通过标准化的编码,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简化为可以进行统计分析的形式化资料。这种定量研究方法属于内容分析。18.在审核资料时,研究者要对资料进行逻辑检查,检查资料中有无不合理和相互矛盾的地方。这是研究者应该遵守的 ()A.真实性原则B.标准性原则C.准确性原则D.完整性原则(答案: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料审核原则中的准确性原则。资料审核的原则包括准确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标准性原则,题干的描述反映的是准确性原则。19.如果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位于O~O.3之问,可以认为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是()A.无相关性B.低度相关C.中度相关D.高度相关(答案:B)如果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位于O~O.3之问,可以认为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是低度相关。20.具有方便、快捷、成奉低等优点的问卷调查方法是()A.面对面访谈B.电话调查C.集中调查D.网络调查(答案:B)有方便、快捷、成奉低等优点的问卷调查方法是电话调查。文范青年,专注继续教育,纯手打,喜欢的多多支持关注哦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行政文化现代化研讨会在京举行

人民网北京11月10日电(宋子节)昨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行政文化现代化研讨会”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文化委员会主办,行政文化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教授祁述裕主持研讨会,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局常务副主席邓文奎出席会议并致辞。邓文奎指出,行政文化的研究和建设要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从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化改革,完善制度。行政文化的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文化研究;二是建设法制政府的文化研究;三是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的文化研究;四是优化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体制的文化研究;五是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的文化研究。与会专家畅谈了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体会,并围绕实现行政文化现代化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行政文化委员会副会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认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集中研究了国家制度建设完善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两个重点问题,开辟了中国之制的新境界。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俊清认为,在民族问题上要进一步强化一体意识,在思想认识和文化认同上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汪大海认为,汉字自信是激发行政文化红利、体现文化自信的重要着力点。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白智立认为不仅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且要进一步强化制度意识,完善制度设计,不断推动制度现代化。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文化政策与管理教研室主任、教授刘东超提出,推进行政文化现代化要筑牢五个思想意识,即制度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公共意识和廉洁意识。行政文化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教授祁述裕认为,文化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应解决六个重点问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文化传播教研室主任、教授高宏存从六个行政机构组织特性的角度,探讨了行政文化现代化的路径。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田瑞华从路标指向、根本遵循、厚实基础和血脉基因四个方面探讨了新时代行政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行政文化委员会秘书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薛刚分析了当前贫困亚文化的特点以及解决思路。本次研讨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传媒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影集团等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学者也参加了本次会议。

天下服矣

中国发布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召开第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现场。图片来源: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网12月10日讯(记者 张艳玲)近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下称“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季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杨克勤作理事会工作报告。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执行局主席魏礼群、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王满传、许耀桐、董克用、胡建淼、张述存、石亚军、吴江出席会议。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邓文奎主持会议。杨克勤指出,这次会议是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的纪念会。这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辉煌历史性成就的十年,也是研究会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的十年。十年来,研究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全面履行职能,开拓奋进,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研究会积极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努力推动理论创新,发挥社会舆论正能量作用;认真完成业务主管单位交办任务,服务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服务党和国家外交外宣工作;突出行政体制改革特色,精心打造研究会成果品牌;不断拓展业务领域,与时俱进创新办会模式;坚持推进研究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研究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研究会十年来坚持正确方向、服务国家大局;坚持突出特色、聚焦行政改革;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探索;坚持质量第一、精品成果至上;坚持加强队伍建设。杨克勤指出,今年,研究会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和不利影响,在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同时,承担多项国家重大课题,组织开展地方和部门委托的横向课题研究,有序组织开展行政改革基金课题研究,筹备第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和第九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完成研究会十周年优秀成果评选工作,继续加强执行局自身建设。杨克勤强调,2021年,研究会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组织开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组织举办学术研讨活动;进一步规范行政改革研究基金课题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与会员、理事的联络机制和联络方式;进一步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完成好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交办的各项工作;加强执行局自身建设。李季指出,十年来研究会领导带头,组织专家承担多项重大研究项目,形成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很好地发挥了社会智库功能,在正确引导舆论、服务社会、服务党和国家外交外宣工作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新组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以来,研究会主动服务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中心工作,认真完成巡视整改任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完善研究会治理结构,各项工作都取得积极进展。在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扎实的步伐,已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改革领域高水平专业化社会智库。李季强调,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作出了多方面重要部署,为研究会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下一步,做好研究会工作,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为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贡献力量;要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把握五中全会对行政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努力把全会精神学习好、研究好;要在讲深讲透上下功夫,积极组织研究会广大专家通过多种渠道和平台做好五中全会精神的宣传解读工作,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研究会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正确的办会方向;要适当聚焦,彰显特色,打造精品成果;要完善制度、创新机制、提高效率。会议审议并一致通过了杨克勤所作的《理事会工作报告》,一致通过修订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章程》、《2020年度财务报告》《关于吸收新会员,增补理事、常务理事的提议》,同意龚维斌等人辞去理事(常务理事)职务,同意胡建淼同志辞去副会长职务。另外,研究会十周年优秀成果颁奖仪式同期举行,对获评决策咨询类著作论文类共71项优秀成果进行了奖励。【来源:中国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化而为鸟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召开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

理事会现场2019年11月23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南校区召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季出席会议并讲话。研究会会长马建堂作了工作报告。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执行局主席魏礼群出席会议。杨克勤当选新一任会长,研究会副会长刘峰、许耀桐、胡建淼、张述存、石亚军、杨睿(迟福林代表)、苗月霞(吴江代表)等出席会议。会议表决增补邓文奎同志为副会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满传主持会议。马建堂会长在工作报告中指出,近一年来,研究会在业务主管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指导和支持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建设公共行政领域中国特色新型专业化智库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坚持办会宗旨,积极开拓进取,扎实努力工作,全面履行职能,加强自身建设,各方面取得新成绩: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重要会议精神,积极发挥引导舆论的正能量作用;二是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科研咨询成果;三是组织举办专题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助力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和理论实践创新;四是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服务党和国家外宣外交工作大局;五是加强科研咨询课题管理,推进研究成果转化;六是努力提高《行政改革内参》质量,进一步提升刊物影响力;七是认真完成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交办的任务,服务校(院)中心工作;八是加强研究会自身建设,推进管理创新和规范化。马建堂指出,过去的一年,研究会在新的形势下,继往开来、稳步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体会员和理事认真履职、共同奋斗的结果,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领导与有关部门关心和支持的结果。新的一年,研究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的根本方向,全面履行职能,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认真学习宣传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重要会议精神;二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继续开展重大课题研究;三要继续组织举办中国行政改革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四要拓展和深化对外交流合作;五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会自身建设。会议审议并一致通过了马建堂所作的工作报告和理事会年度《财务报告》、《关于吸收新会员,增补理事、常务理事的提议》、《关于增补邓文奎同志为副会长的提议》、《马建堂同志请求辞去会长职务》、《关于杨克勤同志任会长的提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季代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研究会顺利实现会领导交接表示祝贺。他指出,这次理事会召开的时间十分特殊、特别有意义:一是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二是前不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这次理事会的召开恰逢其时,是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契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季讲话李季指出,一年来,在以马建堂同志为会长的第二届领导班子带领下,研究会全体理事和会员齐心协力,开拓奋进,扎实工作,成绩突出,值得充分肯定。一是在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部署精神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二是在开展科研咨询、服务党政决策方面,取得大量成果。三是在适应新要求、加强研究会自身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李季强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提出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等十三个方面重大任务,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是专门研究行政改革的专业智库,全会的这一重大部署为研究会工作指明了方向,赋予了研究会明确的使命和责任,也为研究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研究会一定要抓住这一重要机遇,积极担当时代使命,为圆满完成这一重大任务贡献力量。当前,全党全国正处在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之中,希望研究会一要把全会精神学懂学通,二要把全会精神讲深讲透,三要把全会部署的任务研究深研究实,为贯彻落实四中全会部署的任务提供智力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会理事、常务理事、单位会员代表共120多人出席了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

伏击战

让国企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去行政化专题研究

让国企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去行政化专题研究作者:好家风党的十四大就将去行政化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那时候的提法是政企分开。然而20多年过去了,国企去行政化成效并不明显。特别是近10年来,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已出台的一系列国企改革文件都蕴含着“去行政化”的内容,体现了各级政府深化国企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但国企行政化问题反而有加重的态势,已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广受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一、国企行政化的主要表现所谓国企行政化,是指对国企的管控、约束、利益安排,以及国企公司治理、经营机制、企业文化等方面,带有明显的行政权力因素和行政化色彩。(一)股权结构行政化由行政机构行使国企的所有权。这种行政化的机构可能是国资部门,也可能是财政部门,还可能是文化部门(文化企业),都带有浓厚的行政化因素。(二)企业和企业家行政级别化中国国有企业具有政府序列的行政级别,既有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市属企业、县属企业之分,又有部、厅(局)、处、科级之别,企业和企业高管依据层级地位套用相应的行政级别。一些国企内部仍然保留着行政机关的建制,在很多情况下,国有企业成为政府官员晋升机制中的“中转站”,或对即将退休的政府官员理想安排的“归宿点”。“仕而优则商”和“仕无途回企”现象也渐渐成为一种现象,国外称之为“旋转门”(Revolving door)现象。(三)资源配置行政化在中国经济体中,企业被人为划分为体制内与体制外两大板块,形成了无所不在的“双轨制”。在资源配置上,国有企业属体制内,在土地占有、财政投资与补贴、贷款、资源占有、公司上市、利润分配等方面都享有无可比拟的“政策优待”。(四)行政性垄断严重行政性垄断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行业保护主义,二是地方保护主义。政府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过于“网开一面”,使得无论是垄断行业还是竞争性行业的重要骨干企业都成为《反垄断法》的“法外之地”。不管是地方保护主义性质的“块块垄断”,还是行业主管部门壁垒森严的“条条垄断”,本质上都是一种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五)政府干预企业经营政府主导经济已成普遍现象,干预企业经营已司空见惯。——政府干预企业投资。政府指定投资项目,不管有无投资收益,也不管有没有能力承担,国企必须无条件接受,而且动辄上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而国企自主投资项目又往往因过多的审批环节“流产”,错失良好商机。——随意划拨企业国有资产。政府随意划入划出国企的资产,致使国企的经营格局经常发生重大的变化。“伤筋动骨”的资产划拨,使很多国企疲于应付、防不胜防,不得不经常进行重大的经营调整,耗费了国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无法做到“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政出多门、越位管理。国企都有一个对应的行业主管部门,加上国资委、其它的政府职能部门,“婆婆”着实不少。这些部门对国企都有这样那样实实在在的制约权,国企一个都“得罪不起”,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验收令国企难堪重负。而且这些部门普遍存在不规范行使权力问题,对国企的“越位”管理问题十分突出。——政府定价。不仅在承担政策性项目时,国企在投资额度、投资回报率等方面没有话语权,而且在很多市场项目方面,国企也往往被剥夺自主定价权,不得不违背市场规则定价。(六)国企内部管理行政化国企内部或多或少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不少企业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没有真正打破,“三制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二、国企行政化的危害国企行政化,可以“集中力量干大事”,短期效益是明显的。但其背后是强政府、强国有、强垄断的发展模式,造成中国经济发展的挤出效应越来越明显,包括政府对市场的挤出,国有对民营的挤出,中央对地方的挤出以及垄断对竞争的挤出。在政府规模和职能不断扩张、市场半径趋于缩小的情况下,非公经济举步维艰,国企自身发展后劲不足、改革难度加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巨大隐患。(一)破坏了市场规则,背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方向一是国企与政府形成利益共同体,必然会“另眼相待”非国有企业,导致非国有企业发育“不良”;二是政府参与投资经营,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无法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三是政府无法集中精力搞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如政策引导、维护市场秩序等;四是政企不分实质上仍然是计划配置资源,而不是市场配置资源,造成有限的资源低效配置使用,浪费严重,经济发展活力不足;五是政出多门必然产生无人负责的局面,无论是政府领导、政府部门还是国有企业都可以很容易找到推卸投资损失、经营亏损责任的借口,责任的缺失是国有资产流失或“缩水”的根源,腐败问题也因此防不胜防。(二)违背了“量入为出”原则,损害了国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政府过度干预投资,经常迫使国企从事亏本甚至超越自身承受能力的投资,致使国企在资产规模急剧膨胀的同时,资产负债率、可用资金等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越来越差,削弱了国企拓展市场的物质力量。与此同时,行政化也削弱了国企员工队伍面向市场求生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国企面临着巨大的政策风险,可能导致改革失败自身经营格局无法稳定,自主投资经营权又得不到保障,这本身意味着国企始终面临着巨大的政策风险。政府一个错误的决策可能导致国企走上“不归路”,这样的企业是无法吸引战略投资者的。即使股权多元化实施了,如果这种现状不改变,“新生”的国企能否“再生”让人怀疑。三、国企去行政化的难点(一)利益格局难以打破国企去行政化必然带来重大的利益调整,触及方方面面的既得利益。从利益格局看,国企改革的重要参与方均缺乏去行政化的动力。——国企自身缺乏去行政化的动力。由于国企的行政级别在市场竞争中意味着具有行政资源,对民企和外资具有比较优势,而去行政化可能意味着行政资源的丧失。丢掉政策优势而靠自身努力取得竞争优势,对于绝大多数国企而言,可能是得不偿失之举。因此,习惯了享受政府特殊庇护的国有企业对去行政化态度不积极。——政府缺乏去行政化的动力。政府拥有任命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权力,也就具有干预企业的权力。去行政化意味着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权力的缩小或丧失,在目前国企依靠垄断、占有优势资源、行政支持等方式而经营管理的亏损不大,甚至能获得暴利的情况下,对于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来说,国企没有成为包袱或累赘,因此,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对国企去行政化的动力很小。——国企高管缺乏去行政化的动力。许多国企高管采用行政与经营效益双跨的薪资待遇模式。国企高管的行政级别意味着他们在养老、住房、医疗、用车、通讯等方面可享受国家相应级别干部的待遇。去行政化之后,相应的养老等干部待遇都将失去,这对于高管们的个人利益来说是很大的损失。另外由于是国家干部,国企高管本人的升迁、薪酬与国企的盈亏关系不大,即使企业亏损,也可调到政府部门或其他国企任职,在经营方面不用非常努力。对于高管本人来说,经营国企无疑是一份好差事,如果去行政化,好差事可能就变成了苦差事。(二)政府职能转换难以真正到位——认识误区。政府不少工作人员认为国企的资本是政府财力的一部分,国企也因为有政府信誉作保障才建立起来,政府根据自身需要干预国企是天经地义的,就是忘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国企也是一个企业。政府承担的责任是有限的,管理也应该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权力情结。政府职能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放权,总想揽权;或“自我感觉”良好,想干一番事业,总想有所作为,行使权力的欲望强烈。——体制不顺。三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才刚刚建立起来,仍处在摸索完善的阶段,政府、国资委及各职能部门的定位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职能重叠交叉问题十分突出。“阎王打架,小鬼造殃”,体制不顺是政企不分、国企的自主经营权无法得到保障的一个重要原因。(三)理论逻辑难以很好把握关于国企,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国企的存在就是问题”,国企使得政府不能公正地对待国企和非国企,破坏了政府的公正性,他们在市场中不是公平竞争者,会破坏市场经济基本制度;另一种意见是“命脉”说,政府不仅应理直气壮做强大国有企业,还要干预国企经营。前者是西方经济学逻辑,后者是政治经济学逻辑。如果坚持西方经济学逻辑,就一定要搞自由化,去行政化是必然的;如果坚持政治经济学逻辑,政府必然要干预国有企业,国企要被赋予了过多的职能,既要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又要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安全,此外往往还要积极配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而其真正的原有职能,即企业的职能却被淡化与边缘化了,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肯定不高。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国选择的体制模式,中国的改革道路,决定了中国在选择国企改革具体路径的时候,根本没办法简单地按照西方逻辑进行,也没办法简单地按照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进行,而必须按照现有国情来进行。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极其艰难,如果成功了也可算得上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四)法律法规在短时间内难以满足去行政化改革的需要一方面,国企改革立法存在改革对象起草法律的体制问题,很难出台真正去行政化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立法有个程序和时间问题。二者交织影响,去行政化改革的相关立法肯定存在滞后、反复的问题。(五)思想与工作惯性难以根本性改变在漫长的几十年时间里,政府、企业、员工都已习惯了行政化的管理与经营方式,要想改变习惯是很难的事情,特别是在国企目前整体经营形势并不差的阶段,改变积习更难。四、美国、新加坡国企管理体制的启示由基本制度不同,我国虽不能完全照搬美国、新加坡的国企管理体制,但两国对国企的管理精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美国国企管理体制据不完全统计,在1999年,联邦与各州存在的政府公司(government corporation)大约有6397 家,其中,分布在各州的政府公司有6352家。这些联邦和地方的政府公司基本类似于我们所谓的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在美国,政府公司一般限于从事公共领域的经营,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教育、能源和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保健、住房 、港口、公用设施、交通等领域。美国对政府公司的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政府公司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以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VA) 为例,从公司营利性方面看,有关法案对TVA无盈利要求,公司既不使用纳税人的钱,也不以盈利为目的。TVA 应“将电力优先销售给州、县、市和非营利、非商业性市民( 或农民) 合作组织,主要目的在于为其自己的市民成员提供电力”。——政府公司的设立往往需要颁布特别法案。不是简单地适用普通公司法,国企适用特别公司法而非普通公司法。——国企的董事中包含大量的“公共董事”(public director)。这些公共董事多来自政府部门,旨在确保国企实现公共职能。兼职的公共董事一般不在公司领取报酬。——国企的财务受到公共权力的严密控制。国企要向议会报告其财务状况,其财务支出受公共预算控制,显然,与一般商业公司比较,国企欠缺财务自由权。——国企信息披露方面受到很严格的公法管制。(二)新加坡淡马锡模式淡马锡总裁何晶在公司成立30周年的演讲中指出,政府一开始就让国有企业独立运作,政府不干预企业的专业化经营和经营策略的制定,这是淡马锡事业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淡马锡的灵魂是董事会建设。——淡马锡董事会构成。淡马锡实行董事会决策、总裁执行的体制。董事会由13名董事组成,仅有一名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何晶)。“大部分董事会成员是非执行独立董事,均为来自私营企业的商界领袖”。董事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领袖培育与薪酬委员会。“每个委员会的主席均由一名独立于管理层的非执行董事担任”。——董事的任职资格与薪酬。任职资格方面,淡马锡明确提出了建立优良的董事会及选拔适合人选出任董事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如强调要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会计知识,有策略思维和独立精神,敢于质疑、勇于发问,善于沟通,具有诚信可靠的道德品质等。董事薪酬方面,新加坡确定独立董事薪酬的基本原则是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既不能因为薪酬太高而使董事对薪酬产生过分依赖,从而失去独立性,也不能因为薪酬太低而使其失去激励的基本作用。在新加坡企业中,执行董事不从公司领取董事报酬,股东董事兼职不兼薪,不与企业产生经济关联。独立董事的薪酬则是遵照市场水平和行业的惯例,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董事的付出与贡献水平,平均年度薪酬约为20万元新币。——董事会与董事长及经理层的关系。在淡联企业中,董事会与经理层的职责有明确的划分。企业没有法定代表人,由全体董事对公司承担集体责任。董事会负责公司的长期发展策略与规划,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董事长角色定位方面,淡马锡及多数淡联企业的董事会主席(董事长)均由独立董事担任。董事长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董事会会议的召集与主持,通常没有实体性的审批或决策权力。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关系方面,董事会代表全体股东监督公司经理层,但不参与和干预公司的具体业务,具体的业务经营由经理层负责。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董事会成员要主动了解公司经营的动态情况,在董事会会议,鼓励经理层发表意见,参与讨论;另一方面,经理层有义务给董事提供准确、完整、充分与及时的信息,接受董事会工作监督。——对董事会和董事的评价。新加坡《公司治理守则》对董事会的评价作出了原则性规定,要求公司对整个董事会集体及每位董事的贡献进行评价,上市公司还必须向公众披露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评价工作由提名委员会负责,可以委托专业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价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评价工作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股东参与。在评价过程中,对不同的评价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由提名委员会向各位董事反馈,董事长负责沟通。通常而言,董事会成员都会认真对待评价结果,该评价结果也往往成为董事会改选董事时重要的参考因素。(三)启示——完备的法律是国企健康成长、有效发挥经济功能的根本保障。——加强以董事会建设,是完善公司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五、主要建议国企去行政化,目的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让国企回归企业本色,让国企领导人回归商业领袖本色。(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要改变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角色,就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管理国有企业,切实做到市场管的归市场,政府管的归政府,真正构建一个“小政府大社会”的服务型政府。明确国资委出资人的功能定位。从全国范围来看,不少地方将国资委定位在行政机关的角色上,以政府机关身份和行政方式来监管国有企业。这种定位既不利于国资委专注于其股东身份职能的履行,也不利于国资委在市场竞争中按商业化的原则监管和经营国有资本。为了将出资人职能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明确对国资委的功能定位,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逐步尝试将非出资人职能从国资委剥离,在此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最终将国资委定位于权责法定、与市场接轨的能够真正面对市场、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按照市场规律、企业规律以及商业化原则运营国有资本为基本目标的法定机构。可以考虑,公益类企业股权由财政部门持有,向人大报告工作,定期向公众披露信息。国资委只负责持有商业类(含商业一类、商业二类)企业股权。(二)国资委应当做有限、有效、有为的股东,使国企董事会真正成为企业的决策核心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国资委对出资企业要做到:一是在管理范围上“有限”;二是管理方式上“有效”;三是管理成效上“有为”。要按照“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的总要求,通过加强董事会建设,选好董事,大胆放权于企业董事会,使董事会真正成为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使企业真正成为遵从市场规律的市场主体。(三)取消国企及其高管的行政级别,强化国企高管的市场化、专业化导向国企去行政化的直接手段是取消国企及其高管的行政级别。考虑到去行政化遇到来自于高管的阻力,需要加强高管的世界观、人生观、大局观和权力观的教育;探索一条不因取消行政级别而降低高管合理薪酬待遇的途径;而且可尝试设立较短的过渡期来逐步推进去行政化。国企高管由政府直接任命,难免出现高管管理不专业、不科学、短期行为、腐败现象,这对于国企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要积极尝试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公开、公平选聘高管人员、引进职业经理人。政府应加紧完善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科学的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市场选拔机制、评价机制和市场监督机制。这样才能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主竞争的一个成熟、高效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四)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实现国有企业股份多元化,允许社会资本更大比例持有国有企业包括垄断国企的股份。如果没有产权改革作保障,去行政化只会成为一句空话。鉴于改革难度大,政府可考虑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情况下,要对完成改革任务的国企高管给予股权或期权奖励。(五)积极构建有效制衡、科学决策的董事会完善董事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一是进一步重视董事会的结构,充分考虑到专业知识、从业背景、经验等方面的因素,使董事会成员之间实现能力与专长的互补,并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设置专业委员会;二是逐步加大由外部董事担任董事长的推进力度;三是外部董事人选可以进一步放宽眼界;四是对不能胜任的董事及时更换,保证董事会的高质量运作。准确定位董事长的地位作用。董事长的作用要充分体现在组织开好董事会会议,善于调动每位董事发挥自己的专长,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使董事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决策中心上来。加强对董事会成员的评价。国资委要制定完善、合理的董事会与董事的评价办法,也可引入专业中介机构参与评价调查,引导董事会和董事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挥作用。并通过评价来有效地促进董事会成员的更新,不断提高董事会整体素质。完善董事津贴制度。打破目前董事津贴平均化的模式,将董事的津贴与董事的付出与贡献相联系,多劳多得,逐步试行因岗因职设定薪酬,使津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董事的价值,对董事的工作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