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位论文范文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本科论文滨海街道女大学生“村官”的调研报告学生姓名: X X X指导教师: X X X学科专业: X X X X X X X学 号: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学习中心: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东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X XX X年X X月摘 要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就是“生产发展”,而我国农业发展明显受资源约束,农业成本也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所以,农业科技创新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我国对农业科技的各种投入现状不容乐观,严重制约着农业科技对我国农业的贡献率,无法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优越性,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应该依靠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增加农业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投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解决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结构性矛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顺利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政府作用;农业科技投入1.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农业科技创新的含义1.1 我国新农村建设现状“新农村建设”是针对“三农”问题的一种政策性的安排,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新的政策正式提出。六年多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在各个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比如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见图1),农民收入大幅增加(见图2);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比例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在公共服务方面也采取了很多重大的措施,例如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村养老服务机构数量逐渐增加(见表1);2012年2月1日,以“农业科技”为关键词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就把“农业科技”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希望通过农业科技的跨越式的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图1 2006-2011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图2 2006-2011年农村居民人居纯收入及其实际增长速度1.2 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及其实施的紧迫性“农业科技创新”主要是指“农业通过应用新知识、新科学、新技术,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工艺、生产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的整个过程;是包括农业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在内的动态过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并不是一个农业强国。据社科院的估计数据,尽管过去八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增收,但是因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远远跟不上消费量的增长。在这样的现状下,农民想要实现持续增收,唯一的途径就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诉诸农业科技创新,从而保证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首先,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现代化即生产方式、生产资料以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而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机械化的生产资料,先进的管理方法都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否则农业很难实现现代化。其次,农业科技创新这一策略使农业生产成本降低成为可能。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耕地、淡水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大,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发展已经相当困难,只有诉诸科技创新,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农业科技创新是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们需要保证各类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唯有农业科技创新能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1.3 在农业科技创新中政府应该发挥的作用农业科技创新是由不同的社会组织合力实现的,大体分为农业科学技术的生产者、使用者和传播者三个部分。因为农业的发展事关国家经济的发展,关系民生,所以政府必须是该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政府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3.1 政府是投资的主体,是农业科技创新所需经费的主要来源渠道最后,农民作为农业科技产品的直接受益者,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例如自身创新能力不够,资金少而且分散,信息不畅通等多种原因,不能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投入者,所以需要政府通过资金投入的方式,计划、引导、组织农业科技创新的持续开展。1.3.2 政府是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维护者,需要高效整合各类创新资源而农业科技创新需要一个宏观的合理布局,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整合农业科研资源,建立一个布局合理、资源融合、联合协作、科研推广与科研转化相衔接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为了最后建立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政府在整个机制维护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有很多方面,比如,加大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实现农业信息化,为各类资源和信息的交流融合提供平台和途径;政府要建立关于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护农业科技人员的相关利益;政府应该健全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建设,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顺利转化;政府要为农民科技培训做出努力,农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沿阵地,农民是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直接应用者,处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末梢,是所有投入能否转化为产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所以,政府需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软着陆。1.3.3 政府必须提供相关的政策保障,使农业科技创新稳定地、可持续地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新诉求,我国农业需要通过此途径实现农业的持续有效发展,保证各类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在各级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做出相关的资金投入后,还需要相关的人力资源的投入,需要有相应的政策予以保障实施,需要有相应的执行机构进行监督实施。2.农业科技创新中政府所发挥作用的现状分析2.1 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实施的各项举措事实上,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并无直接联系,之所以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分析农业科技创新是因为农业科技创新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切入点。农业科技创新归根究底是为了使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为此,政府的举措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1 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创新经费的投入,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在“三农”问题的投入上提出了“三个持续加大”,其中一个就是持续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确保投入的增量和比例都有所提高。文件还指出,“要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明显高于财政的经常性收入的增加比重”。2.1.2 大量建立涉农网站,搭建农业科技创新信息化平台而这些网站的大部分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建立并进行更新和维护的。涉农网站以其所包含信息的内容丰富性、及时性、便利性、互动性等特点方便了农业科技资讯和科技成果的共享,政府便于传达,农民便于了解,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途径。2.1.3 加大农业科普宣传、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和技能各级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开展各种“送科技下乡周”、开办农资交流会以向农民发放科普技术资料,进行技术咨询解答为主。在农业技术较发达的安徽省郎溪县现有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个,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5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11个,村农技服务组98个。2.2 政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成就近十多年来,由于我国对“三农”问题的持续关注,农业科技进步的速度加快,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2.2.1 农业增长效果明显截止2011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八年连续增产,与此同时,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均实现全面增产,这是近16年来第一次。2.2.2 农业集约程度明显提高在各级政府资金和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我国现代农业园区数量不断增加,全国省级以上的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已达400多个,特色鲜明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已经逐渐形成。2.2.3 农业科研项目成果显著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正在进行和已经完成的农业科研项目及成果数量将近700项,已经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的达100项,地方科研成果数量约为560项”。2.2.4 资源节约型农业得到发展我国农业面临着资源缺乏的困境,根本出路就在于由资源依赖型转向科技推动型。例如农业灌溉,我国每年的用水量中70%是农业用水,而这其中又有90%是灌溉用水,因为传统的农业灌溉技术落后,所以导致水的利用效率较低。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办法,建设节水灌溉工程,现阶段该省的农业用水的利用率普遍提高20%以上,仅灌溉用水每公顷可以降低50%。2.3 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中所表现的不足之处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国家上农业科技水平先进的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很多所谓的农业科技创新停留在模仿层次,低水平重复较多,重大成果较少。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确有待提高。下面将侧重从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中表现的不足进行分析。2.3.1 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中投入不足纵观世界各国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都不仅仅是依靠政府投入,还鼓励多种商业资本进入。一方面政府投入科研经费,另一方面政府给予相关政策,吸引商业资金。首先,就政府投资本身而言,我们的农业投入非常低,而且投资的结构不合理。说到投资结构不合理,非常典型的例子是我国对于种业的研发投入不到农业科技投入的10%,要知道对于种业的投入,产出是呈乘数效应的,种业区别于种植业,种业的成果是要投入生产的,而不像种植业直接是用于消费的。所以需要在不同类型的科研类型中合理地配置有限科研经费,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其次,各国的经验都表明发展现代农业,仅仅依靠政府注资是很难实现的,需要广泛地吸引社会资金转化为农业科技投资。在我国,除政府注资外,其他类资金很少涉及农业科技领域,这也是我国农业科技投资的一个短板。2.3.2 政府没有建立农业科技创新的完善机制,综合水平低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应该是有利于导向“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的生产技术要求体系的,但现阶段,在我国政府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农业科研机构之间,缺少合理的分工和有效的协作,“条块分割”问题不能妥善合理的解决,农业科研一直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阶段,很多项目的农业科研人员仅仅满足于通过项目申请拿到科研经费。2.3.3 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没有解决结构性矛盾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现状是一般农业科技人才有剩余,但是复合型、高科技技术人才非常缺乏,突出体现在交叉学科和薄弱学科等领域。除此之外,十分缺乏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的人才,一些高中级的农业科技人才通常是分布在农业科技院校和相关科研单位,而在农村在基层的高级技术人员少之又少,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末端的确存在困难,这一点也制约着农业科技创新在我国的发展。这就需要政府有相关的政策鼓励,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吸引优秀人才在农业科技创新中作出贡献。2.3.4 政府在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中助推不到位政府作为可被信任的第三方,应该有针对农民使用最新科技成果的激励,使农民在使用科技成果时,无后顾之忧,或者政府至少需要制定一种风险的分担机制,助推农业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3.国外政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经验与启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之所以面临这么多的问题,究其根本是因为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先天不足,农业产业竞争力较差,所以需要政府为农业科技创新创造各种外部条件,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传播的基层服务体系。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有很多国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比如美国、法国、荷兰、日本、以色列等,各国的农业特点不同,所取得的经验也不尽相同。以下将选择典型的国家分析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取得的经验以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进行启示。3.1 法国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扶持法国是欧盟的第一农业生产大国,也是世界上第二大农业产品的出口国,在法国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法国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都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方面,法国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比较健全,“横向有农业发展署为主的农业科技开发网络,纵向有农业行业联合会,政府以国家扶持、无偿服务为主并结合市场机制”,引导农业科技的推广。在实践过程中,实行自主管理,政府宏观监督。经过多年的建设,法国农科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体系完整、机构职能健全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这为提高法国农业的综合竞争力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值得我国学习借鉴。3.2 荷兰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之所以选择荷兰这一国家进行分析,是因为我国与荷兰相似,都是人多地少,但是和荷兰相比我国的资源利用率低,加上严重的资源破坏和浪费,所以我国的农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农业科技投入上,荷兰和法国相似,都是以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的科技投入体系。需要强调的是荷兰政府对农业的科技投入非常重视,尤其是专业研究,比如有机农业,优先支持农业科技投入和农业科技推广,所以该国的农业科技队伍非常精干,科研经费充足。值得一提的是荷兰拥有一批有文化的高素质农民,这缘于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荷兰对农业的重视不仅体现在高投入方面,更主要的是有针对农民的完整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初等、中等、高等和大学四个部分,分别从农业基础教育、中等农业学校、高等农业教学以及大学农业教育逐层进行深入,不同的阶段考核标准侧重有明显的不同;与此同时,荷兰的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也比较发达,培训体系几乎覆盖了农村的每个角落;而且荷兰的农业教育理念比较先进,强调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突出对环境的保护,这是值得我国学习的。总之,荷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研究力量强等特点,而且在荷兰,从事农业科研的科技人员数量较多,这一点尤其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4.以政府之力推动与扶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及对策在对农业科技创新实力较强国家的经验进行分析后,有必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我国政府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4.1 政府推动与扶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解决目前我国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问题应当与我国农业现实状况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相适应。首先,在市场经济的大趋势下,政府应该把功夫下在宏观调控和创造条件上,坚持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的支撑作用,比如资金、政策和制度的保障;其次,将公益性的农业科研和经营性的农业科研分开,在经营性的农业科研中引入市场机制;再次,强化农业科技基础实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最后,基于本国的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建立与此相适应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框架,并逐渐发展完善。4.2 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应有作用的对策4.2.1 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多元化、市场化、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居于基础地位,农业科技的投入需求量大,但是经济效益的体现有迟缓性,所以必然需要政府作为投资的主体。荷兰的农业科研投入是以国家投入为主,多渠道的农业科技投资共同发展的模式,我国的经营性科研投入可以借鉴这个模式。如果单纯的将农业科研分为公益性的和经营性的,则可以将经营性的这一部分用来吸引企业或者民间闲散资金的方案,增加农业科研资金的来源。这样就需要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将“市场机制”引入农业科研中,使农产品市场充分活跃起来。从纵向划分农业科研体系整个流程,则可以将适合外包的部分,转给市场提供,比如由相应的企业科研机构将研究和试验得到的成果应用于生产,解决各个行业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产学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4.2.2 建立高效、协调的农业科技创新宏观管理体系在涉及到科研主体的管理方面,首先,我国的农业科研主要依靠农业科研院校和科研院所,它们通过各类立项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在项目考核时又侧重于追求论文和科研项目的数量,而并不是从农业需求实际出发进行研究,项目经过评审就结束了,而实际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极低。其次,各研究院所之间项目无法集中,单个院所的资源有限,不能承担独立的大的项目,无法形成基础研究到生产应用的研究,科研与生产实践脱节,这也会导致科技贡献率低。所以设立一个多部门支撑的协调管理机构显得尤为必要,需要对农业科技创新各类项目统一管理,并限制同一类型科研项目的反复申请,减少低水平科研项目的反复申请,这样既是对有限财政资源的有效分配,又是对农业科研各单位的系统的管理。4.2.3 依托现有农业科技创新机构,建立自成体系的自上而下的解决问题实践检验的体系我国应该学习并进行的改革就是依托现有的省级、市级和自治区的一级农业科技研究所和部属和省属等农高等院校,按区域优势调整结构,形成区域农业科技研究中心,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农业环境差异较大,基于区域发展而形成的农业科技研究中心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各区域注重农业科技研究和农业生产的密切结合,理顺农业科技研究中的科研、教学和推广的关系,通过“产学研”的有效结合,促进信息交流,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帮助。4.2.4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作为农业科技成果使用者的素质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是农村建设的主体,其素质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在农村推广的速度和质量。就农民素质提高这一点可以借鉴荷兰的经验,完善我国对农民教育的整个体系,当然,学习荷兰的模式是需要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这也需要极大的财政投入,我国农民人口数量较多,全面覆盖的可实施性不大,所以可以合理借鉴这一模式。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有志于服务农业发展的农民,可以采用荷兰的四个阶段式的教育,对他们的鼓励政策可以采用“公费师范生”的模式,这样就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顺利转化提供了有效保证。结 论“新农村建设”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切入点,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想实现“生产发展”,就需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转变生产模式,这就必须解决农业科技供给不足、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传播渠道不畅、农民对科技成果接受能力不足等严重制约农业科研生产发展的问题。而这一切都需要政府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充分条件,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现状,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农产品的持续稳定的供给,逐步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本文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对农业科技创的横向和纵向的各类投入的数据比较分析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但是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没能找到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的连续的直接的具体的数据统计,这是文章的不足之处,与想要实现的目标有一定的距离。参考文献[1]温铁军.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R].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2]徐勇.中国农村研究(2010年卷·下)[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3]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4]万宝瑞.中国农业发展的展望与思考[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5]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北京:学习出版社,2007年.[6]张晓芳,石德金.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向导,2010年(2)下.[7]辜胜阻,黄永明.加快农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对策思考[J].经济评论,2000 年(6).[8]单玉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的探索[J].福建农业科技,2004年(6).[9]张雪娥.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问题及出路[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 年(4).[10]许世卫,李哲敏,荷兰、法国农业科研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5年12月.[11]袁康来.中国农业科技投入现状分析[J].农业与技术,2004年(4).[12]段莉.典型国家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经验借鉴[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4).[13]张晓芳,石德金. 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6).[14]李放,朱薇薇,徐洪林.农业科技创新与财政投入机制[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6).[15]周建锋.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的错位及其矫正设想[J].科学管理研究,2005年(4).[16]王树进,李彩霞.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分析与对策[J].科技与经济,2005年(5).[17]蔺银鼎.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8年(2).[18]杨兰根.中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创新问题探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8).[19]谭贤楚,刘伦文.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0]韩长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J].求是,2012年(5).[21]高启杰.中国农业技术创新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调研世界,2004年(8).[22]潘斌.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农业经济,2007年(9).
一、选题方向:“政府经济学研究”、政府经济学1、 论管理者的性格培养与管理效能2、 论管理情景对管理方式和效果的制约性3、 有限政府的经济管理效能分析4、 政府行政成本控制分析5、 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途径分析二、选题方向:公共关系学原理、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1、 论危机传播中的政府行为2、 论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公关3、 论跨世纪城市文化形象战略4、 论受众社会心理与城市对外宣传5、 论新闻策划的原则和方法6、 新世纪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品味7、 试论未来行政领导的形象塑造8、 浅析组织文化创新走向9、 论中国IC策划的定位三、选题方向:行政管理论与行政、领导、行政组织学1、 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2、 论当代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3、 论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传递中的作用4、 当代西方“公共管理运动”评析5、 论行政权力及其制约6、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限制7、 论邓小平的行政改革思想8、 论政务公开9、 论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中的民主价值取向10、论西方政府改革运动中的市场取向四、选题方向:行政管理学与行政领导、人力资源管理1、 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比较(细分问题论述)2、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研究3、 政府与制度变迁4、 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细分问题论述)5、 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6、 考核制度比较研究7、 公务员培训制度创新8、 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9、 地方政府与市场化改革五、选题方向:行政法制研究、公关传播法规1、 依法治国重点在治“吏”2、 依法治国与加强、改善党的领导3、 加速政府体制改革,适应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时代特点的要求4、 当前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制化的思考5、 论地方政府与公共管理6、 依法治国与治吏7、 论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的脱钩和改制8、 小城镇行政体制之我见六、选题方向:行政法制研究、监督学1、 论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健全和完善监督制度是反腐败的根本措施3、 在社会主义时期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4、 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监督的一些设想5、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监督制度6、 舆论监督的作用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强政府的监督意识七、选题方向:公共行政管理、公共组织与管理、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组织学、西方行政学说1、 当代中国行政模式研究2、 当代中国法治行政研究3、 当代中国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与规模研究4、 当代中国行政价值观研究5、 加入WTO与政府制度创新研究6、 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研究八、选题方向:公共管理、领导科学、管理学、市政学1、 公共管理论的经济学分析2、 市场经济与政府体制改革3、 市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4、 政府责任研究5、 市场经济与非赢利组织的发展6、 依法行政研究7、 城市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8、 城市政府与法治9、 政府公开与民主行政10、现代科技发展与政府管理创新11、法治与德治12、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九、选题方向: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西方行政史1、 1994年后我国地方政府预算外膨胀的原因分析2、 论西蒙的决策思想评新公共管理理论3、 论西方公共行政的民主管理思想4、 中美行政监督体系比较5、 中美行政管理运行机制问题分析6、 素质教育与政府教育体制问题分析7、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8、 关于外来人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9、 中国公民政治人格的转型:从权威人格到民主人格十、选题方向:西方经济学、公共财政、政府经济学1、 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政策选择2、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共政策选择3、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政府间关系的协调4、 非盈利性组织管理研究5、 经济体制转型与公共政策的重新顶性6、 中国入世与中国政府职能转变7、 非盈利性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十一、城市行政管理(市政学研究)、市政学1、 城市政府规模的讨论2、 公共人力资源讨论3、 城市社区管理讨论4、 城市管理讨论5、 户籍管理讨论6、 城市公共管理专题讨论7、 市政体制比较讨论8、 社会网络与城市发展讨论十二、选题方向:市政学、管理学1、 论城市的本质2、 市政学研究的内容、界限及意义3、 西方市政学研究4、 比较市政学研究5、 城市管理、城市治理与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6、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7、 撤退设市可否作为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选择8、 外国城市管理体系的变迁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9、 制度变迁与城市管理
一、关于博士论文的选题 选一个好的题目,是写好学位论文的第一步,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要选择自己特别关注、最感兴趣的问题,觉得有感悟、有体会,有新意,有话要说,有话可说,非说不可,围绕一个专题展开全面、系统的论述,才有可能写出一篇较好的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的题目,一般可以叫做《××××论》或者《××××研究》,比如《刑事第二审程序研究》或《死刑程序控制论》等。 博士生撰写学位论文,一般说来我不主张由老师命题。因为老师给出的命题,也许并不是你们想写的问题,平时对它思考的不多,硬要去写不一定能写好。选题最好 是经过了自己的思考,有感而发,有话想说,才能写好。但不是绝对的,如果博士生自己实在找不到一个好的选题,请老师帮助,老师也可以根据该生的具体情况, 推荐一个较为合适的选题,但也要经过学生的仔细思考,认为适合自己,才可以确定。 博士论文的题目不宜过小。太小的题目无法展开,也不像一篇博士论文。二、关于收集资料 确定了选题后,就要立即着手去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是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要尽量多浏览有关的专著、论文和报刊文章。从中吸取营养,或者找到灵感。建议每人都 买一个扫描笔,携带方便且效率很高,非常有用。你所需要的资料,常常是散见于各种书籍中,一本书中也许只有一小段或者几句话是你将来要引用的,可以用扫描 笔把它输入电脑中,记下它的出处,以后可随时调用,那就很方便了。 资料的收集要随时留意,有时也许在偶然间会遇到很好的材料,就要留心把它记下来。比如,有一次我在太原市双塔寺烈士陵园看到一个倒塌的残旧石碑,上面刻有 明朝万历年间驻太原按察使写给后代子孙的遗训,题为《近溪隐君家训》,上面写有“干公道事,做老成人,说实在话”等内容,使我眼前一亮,惊叹:这不正是我 们宣传的“大庆精神”吗?这可是一个极其难得又极有价值的资料,遂赶紧把它记了下来。回京后,不久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介绍《近溪隐君家训》的报道,还刊 登了那块残旧石碑的照片。可见那位记者也很识货,他也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资料。后来,我在论述法律的社会性和继承性时,就引用了这个资料,说明即使是工人 阶级的道德观念,与某些正直清廉的封建官吏的道德观念也有某种相通之处。这个资料就派上了用场,而且极有说服力。撰写博士论文,还要特别要注重对外文资料 的收集。要收集最新的资料,新的立法、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新的数据。 关于外文资料的收集,要注意区分是新的资料还是旧的。比如外国人要引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如果引用的是1979年的法条,那显然就是过时了的,已被修改过 的陈旧的法条,作为论据,其可靠性就大打折扣了。今年我审阅西南政法大学某学生的一篇博士论文,是论述陪审制的,他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作者在法国留 学,查阅了外国的许多最新资料,校正了国内一些学者的不准确解释,这篇论文就很有价值。收集外文资料,要尽可能看外文版的原文,因为翻译过来的资料总会或 多或少地失真。当然,一个人很难懂得许多国家的语言,因此,当遇到有些问题自己无法解决时,可借助其他专家的帮助。比如,前些年我在评述有关法的定义时, 发现《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句译文不准确,造成对法的定义很48难理解。这句话的中译文是:“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在汉 语中,“法”与“法律”本来就是同义词,因而从语法或逻辑上来讲,这句中译文就成了同义反复,由此使我对这句话的翻译产生了疑问。但我不懂德文,便去请教 德语专家石立坚教授,请他查对一下《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和俄文版在此处是用的什么词语。查对的结果,发现在中文译为“法”和“法律”的两处,在俄文和德 文中都是对应地使用了两个不同的词语,前者表示权利、权力、法权等等,后者则表示规律、定律、法、法则、法律等等的意思,更为确切的表述是“写进了法律 中”。这样,问题便清楚了。这一句话,中文应该译为“正像你们的权利不过是被写进了法律中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或“正像你们的权利不过用法律形式 表现出来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这就使人们容易理解了。据此,我写了一篇《对〈共产党宣言〉中一段译文和法的定义的商榷》,发表在《中国法制报》 上,由此撼动了以往对“法”的定义。但必须说明,此文中涉及外语的内容,是请教了德语专家石立坚教授才弄通的。如果你们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也应向有关专 家请教。任何人都不可能全知全能,要不耻下问。 三、围绕学位论文的选题,要争取陆续撰写和发表几篇文章 确定好选题后,按照选题的内容,逐步展开研究,一部分一部分地搞明白。成熟一章,就可以把它写出来,先把它作为一篇论文送出去发表,力争在撰写学位论文的 过程中逐步形成几篇相对独立的小论文。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考不断成熟、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占有的资料越来越充分,自己的思路也渐渐 清晰,就要把已经梳理清楚,思考比较成熟的这部分形成书面的文字,进一步整理成可以发表的文章。这样既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又形成了在研期间的科研成 果。 特别应该提醒大家:切忌只是一味地堆积资料而不去梳理、运用。否则,资料收集了一大堆却迟迟不动手写作,到最后才去动手时,“灵感”早就消失了,那就很难写出一篇有灵性、有创见又能引人入胜的好文章。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博士论文,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反过来说,切忌搞成华而不实、“空对空”的抽象概念演绎。为此,需要强调几点:1.博士论文中一定要有一些实际的案例引用的案例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自己杜撰或编造案例。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因此,撰写博士 论文,不应脱离现实只凭“想当然”去任意发挥,而要针对现实,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最近在2007年第3期《中国法学》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是北京 大学法学院陈永生副教授,他的文章提到50个冤假错案,都是他多年来留意收集的实际案例,他从中抽取出20个典型案例,分析冤案形成的原因,就很有说服 力。对于引用的案例,可以是已经判决生效的,也可以是一审已经判决但尚未生效的,也可以是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尚未进入审判程序的案件。收集案例有多 种渠道,但不管是从哪里得到的,都应是真实的,不得虚构或增减任何情节。分析真实的案例,才能对健全诉讼法制起到有益的作用。 近几年我评阅了不少博士论文,发现有一些论文竟没有引用一个案例,尽是说一些想当然的空泛的议论,这样的论文就不大好,至少可以说它对立法、司法都没有多大益处。这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2.博士论文中,应当引用一些必要的数据,作为对重要观点的支撑 引用的数据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局部的。比如,《中国法律年鉴》每年都刊登公检法机关发布的比较全面的数据,政府某些部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也会发布若干 数据;某些学者或课题组的调查报告也可能提供许多重要数据。你们到基层单位实习或者搞专题调研,更要留心收集各种数据,或许会很有用处。总之,数据的来源 是广泛的,问题是自己要多留心收集这些数据。 在引用数据时还应注意:必须对若干数据进行比对,有时可能会发现几个数据彼此有冲突,或者有较大的差异,甚至有的部门在不同时间发布的若干数据也许对不上茬口。遇到此类情况就要认真核对,去伪存真,不可再引用的几个数据之间发生明显的矛盾。3.论文中要注意选择恰当的量化词 论文在涉及对某些问题的判断时,往往需要使用一些相对模糊的量化词,例如“许多”、“很多”、“绝大部分”、“大部分”、“多数”、“少数”、“个别”、“极少”等等,要注意选择恰当的量化词,尽可能把握好分寸,避免用词不当而造成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五、关于对引文、脚注的要求 我在评阅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时,经常发现在引文和脚注中出现种种不应该发生的问题。为此,有必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1.引文务必准确,不能有错漏,并且应当尽量引用原著和第一手资料 比如论文中引用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领袖人物或权威学者的话,就一定要从原著中摘引。引用其他文章中的论点也要尽量来自第一手资料。有时发现某篇论文引 用毛主席的话,下面的脚注却注明是转引自某刊物发表的一篇论文,读者一看就知道他根本没有看过原著,表明其治学态度不严谨。如果别人所引的话不准确甚至断 章取义,他也只会是以讹传讹,那就很不严肃了。2.引文要忠实于原著,不能断章取义 如果引述的内容文字太长,中间可以用省略号删节,但不能更改原文,更不能断章取义。曾发现有的论文引述他人的论述很不准确,与原文核对,人家根本没有讲过他所引述的话,这叫做“强加于人”。假如人家知道了这种情况,甚至可以把他告上法庭。 3.引用外国法律的条文,必须与原文核对准确无误 我曾发现有的论文引用外国法律很不准确,拿原文一对照,在他标注引用的某一条中,根本找不到他所引述的文字,有的引文竟与原文的意思大相径庭,这岂不闹出了笑话!这些都是文章的“硬伤”。4.论文中涉及的外国人名,要参照统一的规范化译名。例如,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里亚,很容易误写为“贝卡利亚”,但正确的译名是“贝卡里亚”。此类错误所在多有,要注意校正过来。 5.论文写好后要认真校对(包括正文和引注)。谁也不可能保证在一篇论文中一个错别字也没有,但错漏不可太多。可以让同学帮助互相校对,校改几遍再交给老 师。还要注意引文与文章主体的契合程度,即引文是否能够恰当地、有力地支撑你的观点,增强论文的说服力。如果引文与论文所要论述的内容关系不大,宁可删除 引文,不必画蛇添足。六、关于论文的开篇和结尾 论文的开头非常重要,古人就将文章的开头称为“凤头”,可见开头在文章结构中所占的份量。一篇博士论文,一般不宜开头就直接写第一章,通常要有绪论,写明 选题的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创见,还存在哪些疑难问题等等。论文的开篇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亮明自己的观点,并且要争取能够吸引读者愿意看 下去。 一篇博士论文,自然要分为若干章节,全面、系统地逐层阐述作者的观点。但是在最后一章写完之后,一般不宜直接打住。要注意首尾呼应,通常在最后一章之后, 应有一段结束语与开篇呼应,对前面提出的问题,在文尾要有个交代,用总结性的文字将全文收场。也就是说,话不能只说一半。一篇论文不仅要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还要最终解决问题。 如同文章的开头一样,结尾在全文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小觑。结尾要言尽意止,不要拖泥带水。七、关于对博士论文中语言文字的要求 写文章不同于口头的陈述,它是以书面语言来表达作者想要说明的问题。书面语言一般要比口语化的表述更为洗练,因而书面语言运用的好坏,是评价论文优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要素。在此强调以下几点: 1.博士论文文字应清爽、通畅,切忌病句连篇,并且要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例如,《红楼梦》中塑造了无数光辉鲜亮的人物形象,就是从正面、反面、侧面等多种角度去写,有时是直接写某件事、有时就写得隐晦曲折,有时又一语双关。同 样的话,从不同人的口里说出来,所用的语言就完全不同。这样,文字的表述就显得灵活多变而不死板。文字功夫是一种硬功夫,需要长期的磨炼,但博士生的书面 语言一定要能够基本上过关,否则很难写出一篇好论文来。 2.要尽量避免使用长句子 我所带过的学生中,有人习惯于使用长句子,一句话往往长达数十个字,中间的意思又转了好几道湾,读起来让人颇感费力,想半天也很难理解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 么意思。我曾多次指出这个毛病,硬是把它校正了过来。须知,汉语的优势就在书面语言极为洗练,通常是使用短句子。像《史记》一类的古书就不用说了,你们看 鲁迅、毛泽东和邓小平等人的著作,很少使用长句子。短句子生动活泼,读起来铿锵有力。学会使用短句子,这也是一种硬功夫,值得我们去体会和磨炼。3.在表达某些问题时,还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词汇 比如,今年我评阅了十多篇博士论文,其中有三篇涉及秘密侦查或技术侦查手段,作者强调“秘密侦查手段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欺骗性”。我就给他们提出,这样的提 法似有不妥,应当避开“欺骗性”这种提法。这是因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明确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 据。”为了对付严重的刑事犯罪,各国都在运用秘密侦查或技术侦查手段。如果你把这些手段都说成具有“欺骗性”,那还怎能允许使用?在倡导依法治国的今天, 要使秘密侦查行为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就不宜把这种手段界定为具有“欺骗性”。可以改用“隐蔽性”、“隐秘性”或者改用其他的表述方式。所以,在撰写博士论 文时,对于书面语言要反复斟酌,选择适当的词语来表述。 八、关于博士论文的写作方法 一般来说,论文有两种写法:一为“立论式”,二为“驳论式”。博士论文通常应采用立论式,即以我为主,全面、系统地论述某一专题。但是,要想讲透一些问 题,还要注意在立中有驳,既要对某些不同的观点展开有理有据的辩驳。论文中要有一些争议的东西,而不能只是平铺直叙。从学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看,真理只有在 不同观点的争鸣中才能愈辩愈明。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即“费尔巴哈论”)中强调指出: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去探索真理,只有在“同和 他才智相当的人们的友好或敌对的接触中”才能得出自己的思想。因此,在论文写作中要勇于争论,有争论才能使文章生动活泼。当然,争论必须遵守论战的规则,关键是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不可搞成人身攻击。要准确地引用别人 的观点,绝对不可歪曲人家的原意,更不能随意扣帽子、打棍子,那样只会反过来损伤自己。一定要充分地摆事实,讲道理。所谓“有理不在言高,言高未必有 理”,重在以理服人。其实,“立”和“驳”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使用,会起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反驳对立的观点,目的是为了将自己的观点更鲜明地树立起来。这样才能使问题越说越透,道理越说越明,文章才更有看头。九、关于博士论文的文体 博士论文,是就一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议论、评论,其重点在于议论。要求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充分地讲清道理,切忌写成文学性或者艺 术性的文章。比如,曾有个硕士研究生想以《刑事诉讼美》作为学位论文题目,我就说这个题目不好,它似乎成了一篇美学论文,而不是法学论文。有的论文开头就 写“镜头一”、“镜头二”好像是写电视剧本,看起来相当怪异。这样的文体也不行。总之,对待博士论文的写作,必须要抱有严谨的态度,还要有严谨的文风。一 定要以严肃、洗练、平实的笔触来阐释法律问题。十、博士论文的字数 一篇博士论文,要严格控制论文的字数。最少要有15万字,一般不宜超过20万字。今年我评阅的几篇博士论文,有的写到40多万字,还有一篇长达60万字, 这就太长了,老师批阅的难度也大大增加。最好是将博士论文精炼到15万至20万字,如果还有许多话要说,可在学位论文通过之后,再适当增加内容,或可成为 一部专著出版。 当然,博士论文的字数也不能太少,我曾见到一篇博士论文只写了8万字,内容甚是单薄,好比只是开列了一个简单的提纲,可见作者没有用心去深入钻研,在预答辩时就被老师们给否定了。这个教训也应该记取。 十一、关于论文的写作进度 如同对待任何事情一样,一旦接受了任务,就要提前动手,赶前不赶后,免得以后突然遇到什么特殊情况,冲击了既定的计划。博士论文选好题目后,就要及时进入 “临战状态”,早思考,早动手,确保按期完成任务。要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的进度,一步一步地安排好论文的写作,切忌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才开始动笔。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博士生来说,一进校就应当开始规划三年的学习,以学位论文作为三年学习的主线。早作规划更主动,要围绕自己的兴奋点,选择一个专题作为 主攻方向,在三年学习中不断扩充知识,围绕这个专题,一篇一篇地写若干文章,作为在研期间的科研成果。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还可检验这个题目有没有写成毕 业论文的意义。当然,在研期间发表的文章,不限于学位论文的选题,作为练笔,可以撰写无数的小论文,但作为主线,还是要围绕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深入钻研。所 以,一入学就要有个规划,先开始考虑,用一年的时间反复掂量,第二学年开学后敲定。 据我这些年接触到的许多博士生反映,撰写学位论文是一件苦差事,写好一篇博士论文很不容易。但是正如古人所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的体会是: 做学问,一方面要靠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还要看他的悟性高低和学习是否得法。至于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则是要看它能不能达到五个“度”———要有广度、 深度、高度、厚度和力度。这是我多年治学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博士学位论文提出的目标,希望你们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随时 与老师交流,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自是责无旁贷。大家完成论文之后可以提前去知网论文查重网进行知网论文检测。
第五牛博士论文就是在还没答辩之前已经发表在最好的期刊上,而且鉴于论文很长,该期刊必须像小说一样连载。实例:张五常博士论文《佃农理论》,当年在《法和经济学杂志》上连载四期。第四牛博士论文答辩就是答辩人一直在挑战答辩委员会成员,直到问得这些教授们紧张到恍惚以为自己才是答辩人。实例:萨缪尔森博士论文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成员之一的熊彼特(上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转过头去问另一位成员里昂剔夫(诺奖得主):“瓦西里,我们通过了么?”第三牛博士论文就是让编辑满世界都找不到一个能看懂这篇论文的匿名审稿人,最后只能发表,根本不需要修改的。德布罗意因这篇论文说阐述的观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薛定谔凭借德布罗意的这篇论文对量子力学作出了杰出贡献,从一名普通而不得志的讲师一跃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以说,一篇一页纸的博士论文成就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谓前无古人,估计也是后无来者。由此看来,最牛的论文不必象张五常那样连载,一页A4的纸足以。不过我想德布罗意要是在中国读博士就惨了,论文因为字数太少,根本连答辩的资格都没有。不得不说两句:德布罗意幼年即失去双亲,被他的哥哥莫里斯公爵(也是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手养大的,在他1924年的著名博士论文之前一年,德布罗意就已连续发表三篇论文提出物质波的猜想,至于博士论文是几页纸,这个我还没考证过。关于薛定谔:薛定谔多才多艺,会四种语言,出过诗集。另外他于1944年出版的《生命是什么》,吸引了一大批物理学家转向生物学研究。其中包括后来双螺旋的发现者沃森和克里克。所以,这帮牛人并不一定像人们想象那样传奇,也不能把其成功单纯归结为偶然的因素。第一牛博士论文以上例子虽然非常值得人敬佩,但是,最牛博士论文与博士论文答辩及博士论文发表都应该是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甚至还没有取得任何学位前,已经是世界著名的剑桥大学学术界公认的学术思想界的领袖人物。维特根斯坦的学士论文是他的老师,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大人物剑桥教授摩尔先生与维特根斯坦一起散步时,随手记录下来的维特根斯坦的喃喃自语。在向剑桥申请学士学位时,因为行文不够规范,而被学校的学位委员会拒绝,摩尔先生利用自己的学术权威地位再三为学生的这个学士学位去跑腿,终于成功。维特根斯坦的博士论文是在一次大战时,在战营里写成的,仅数万字。叫《逻辑哲学导论》,出版时找不到合适的出版社,因为当时没有人能够读懂他这部天书,因此出版商找到他老师罗素,罗素自告奋勇,成为这部书出版的策划人,并且自以为是地为这部书写了洋洋洒洒的序言。书终于出版了,但是却遭到的是学生维特根斯坦的一顿痛骂。说罗素根本就没有读懂他论文。在那里瞎写一气。罗素听了没有脾气,也不后悔自己的行为,天才人物就有这样的个性。维特根斯坦的剑桥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是由三个国际学术大师组成的:罗素、摩尔、魏斯曼。三个人在答辩前一直漫无边际地讨论着维特根斯坦博士论文里的问题。时间很长了,还没有哪个敢开口问博士生维特根斯坦一个学术问题。这时罗素开口了,他转向摩尔说:“继续,你必须问他几个问题,你是教授。”摩尔表示还没有弄懂维特根斯坦的问题,这时维特根斯坦含笑走到摩尔与罗素面前,拍拍他们的肩膀,笑着说:不要担心,你们永远都弄不懂这些问题的。博士论文答辩就以这样方式通过了。本文转载自:中国社会学精彩推荐:历史学“百篇优博”出版、获奖与提名名单如何為您的博士或碩士論文選擇一個成功的研究題目?如何只用12周写一篇学术论文?▼
近日,北大物理学院光学所的18位博士生在线完成了毕业论文预答辩工作受到疫情影响北大今年的博士生预答辩工作也显得格外特殊虽然北京大学已经线上开学月余但博士生和导师们无法在实验室、会议室碰面仍然困扰着大家为了保证今年应届博士毕业工作顺利身处五湖四海的博士毕业班同学和导师们都想办法利用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克服距离带来的重重挑战解决数据材料等诸多问题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关键一步线上答辩会:我准备好啦博士生预答辩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防疫教学两手抓,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所三月如期举办了远程视频博士毕业生预答辩会。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和临床协调,顺利完成了线上预答辩。答辩前答辩秘书提前10天通知提前测试视频软件同学们和导师远程试讲、修改报告答辩当天导师学生登录网络打开视频会议软件调试麦克风、摄像头准备屏幕共享答辩开始!虽然博士预答辩会从会议室搬到了线上,但是要求始终如一的严格,博士预答辩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各指导委员会成员全体参加了会议,对每位毕业生研究工作系统性和创新性,论文结构和内容等认真审核。视频会议过程中,为了保证会议效果,主持人根据现场情况协调安排。答辩学生报告时,答辩人打开摄像头,使答辩显得更正式,又增加了现场感。同时,关闭其他人员的麦克风避免干。答辩期间如遇卡顿,提示旁听人员关闭摄像头,答辩人重新进入解决卡顿现象。在光学所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场特殊的线上预答辩会得以圆满结束。克服困难线上开学,居家上课的我们想必都想念过宿舍里成摞的文献和参考书都怀念过图书馆丰富的馆藏都惦记着学校高速的校园网而对于毕业班研究生而言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办公室电脑里的资料更是毕业征程上的不可或缺面对从家到学校遥远的距离机智的老师和学生们是这样解决的光学所博士生曹启韬主要研究非线性光学微腔中对称性破缺,包括回音壁微腔光场手征自发对称破缺研究、自发手征对称性破缺微腔激光、微腔表面对称破缺诱导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等。在上述领域已取得多个重要的研究成果。疫情期间,他按照正常学习工作安排,每天坚持在家学习并进行博士论文撰写等工作。面对网络条件限制和资料查阅困难,他使用VPN远程连接实验室电脑,阅读文献并参与研究组内同学老师的学术讨论。博士生孙风潇主要开展在超导腔、腔光力、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等系统中,对宏观量子态相干与纠缠的调控性质的理论研究。居家期间,孙风潇远程连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服务器,进行计算和数据处理工作,以解决家用电脑配置运行速度不够快、无法运行大量的计算程序的问题。光学所博士生王非凡刚刚结束在美国的半年交流,居家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和导师面对面讨论交流的缺少,使得她一时间手足无措。其导师得知这一情况,每周和她讨论;实验室的同学们也通过学校的公共课平台和她交流,最终克服了毕业论文的总体结构构思上的困难。对毕业论文规划较晚的同学,不能返校导致对毕业论文影响颇大。博士生韩猛在导师的帮助下,远程登陆学校电脑,阅读和使用里面的资料数据。同时,导师一直与韩猛保持深入交流并对其论文提出了很多重要的修改意见。同学们更是伸出援手,同样今年毕业的博士生靳剑钊和王慕雪还无私地向韩猛分享了latex模板,助论文写作一臂之力。不同以往的毕业季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多地发生后学校积极采取多项措施保障预毕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有序平稳开展全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制定了在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培养及预毕业生工作方面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学校及时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预计7月毕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全面审查(即预答辩)组织工作的通知》指导各院系开展预毕业研究生在线预答辩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采取视频答辩和在线审议的方式,顺利完成了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工作。为了做好线上预答辩,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立预答辩工作筹备小组,就答辩议程进行了多次沟通,并设计了预答辩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还预先进行了视频互动演练,并多次测试了平台功能和网络环境,最终保障预答辩会议顺利进行。首次采用在线预答辩,需要克服技术难点、保证工作重点,教育学院组建了视频会议技术支持小组,制作了考生、秘书和评委视频会议系统使用手册;成立了答辩秘书工作群组,并对在线秘书统一培训,重点演示了在线匿名投票方法,为预答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近日,教育学院已圆满完成预答辩9场37人次,主席主持、考生汇报、评委提问、匿名投票、秘书协调、技术小组幕后保障,所有工作有条不紊,效果堪比现场。经济学院春季学期首场线上学位论文全面审查于近日完成。会议历时3个多小时,一共有5名参加预答辩的博士生同学,按照事先规定好的顺序和流程,利用线上系统的共享功能,依次进行了PPT展示,答辩委员提问,最后由答辩委员会通过现场讨论,经由预答辩秘书形成了对参加预答辩的博士生同学的审查意见。“本次网络视频预答辩完全遵照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的要求、标准和流程规范进行。”参加预答辩的经济学院博士生韩晨宇说,“参与此次网络视频答辩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答辩过程中与答辩委员会的老师们在线视频交流,感觉非常亲切,收获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感谢学院的精心组织,感谢各位老师和答辩秘书的辛勤工作,保证了此次预答辩的顺利完成。”各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紧锣密鼓进行学位论文全面审查(即预答辩)工作预毕业研究生、导师、指导组成员多方联动,严格要求,精益求精视频预答辩程序严谨,步骤完备做好书面记录工作,严禁录音录像及时录入管理系统,做好备案工作关于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审批与学位审核工作安排的通知已于近日发布为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研究生深造和就业的影响保障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及时获得学位学校决定本学期毕业生的学位审核工作分两个批次开展将于7月3日和8月14日先后召开两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议学位克服困难,接受挑战在此种特殊情况我们戮力同心、共克时艰相约那场毕业典礼
如今是一个要有学术成果的年代,从本科生开始,上到博士生,都要求发表专业的学术论文,看过很多博士论文之后,看到了很多不同的学术态度,大家写出来的论文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经过总结之后,我认为写论文有5个方面要注意。1.前提条件不明确,在很多时候,大家在描述问题的时候,都没有说清背景条件;在推导相关的公式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没有说明假设条件,公式的意义、验证情况和适用范围,看过之后,让人晕头转向,这是非常不对的。2.在分析实验结果的时候,缺少实验结果和机理的综合分析,通过对比之后,缺乏对数据内容的深度挖掘,如果能深入研究,可能有不一样的发现,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很容易被大家漏掉,认为是实验测试的误差导致的,缺乏了探索精神;很多时候大家通过数据的对比,认为两者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没有机理的分析,这样的因果分析是不成立的。3.缺乏创新精神,如今大家的跟风情况非常严重,很多地方都开始模仿,虽然很多人都不知道模型怎么建立、论文写作格式不懂,但是在了解相关的方法之后,要有自己的创新,不仅是选题的创新,还有试验方法的创新,通过相关的学术研究,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4.大家在论文中经常用一些术语,如果你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些术语,如果这些术语的定义足够严谨,那么就要从一而终,前面使用了一个名词,后面又改变了这个名词,也许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这不够严谨,应该从头到尾都要用这个名词,不能随意改变。5.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常见的问题表达不准确,结构比较混乱等因素的影响下,会让读者读不懂你所写的文章,在文章中最不应该出现语句不通畅的情况,语法错误的问题,让人怀疑你的英语学习能力,所以在论文的写作上,一定要勤加练习,通过练习能够提高你的写作水平。想要写出一篇优秀的博士水平的论文,选题要新颖,表达要严谨,这个是个专业学术人该有的态度。强化你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你的写作能力,才能让你在学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学术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脚踏实地的去学习。你们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依据《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会同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对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发现问题突出的学位授予单位进行集体约谈。约谈要求,各单位要认真做好5项整改工作。一要高度重视。各单位党委、领导班子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逐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二要认真找准问题。要依托学位评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对近年来本单位存在问题学位论文进行全面分析,倒查博士研究生质量保障中的薄弱环节,形成问题清单。三要加强制度建设。各单位要对照教育部的有关政策要求,全面梳理和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四要加强责任体系管理。要明确本单位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和答辩委员会在学位授予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和工作要求,严格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五要确保整改取得实效。约谈会后,各单位要立即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整改工作。据了解,2018年随机抽检博士学位论文6572篇,占全国总数的比例为10.4%。(记者张维)
本文不谈如何写论文,因为之前写过,如《如何高效撰写科研论文》、《如何在科研论文中体现创新点》,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在我百家号找到。这篇是以本人经验,来说明我读博期间写论文的过程,中间会穿插一些写论文的技巧。第一步是这样走的提前入课题组,不久老师回国交代课题方向: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需要我设计小设备。小设备出来,实验完成,导师告诉应该发论文。第一次写论文,写的很菜,导师帮助修改了大概二十次。然后告诉我是新东西,要求发到《机械工程学报》(中文期刊里,机械类的老大)。投稿,等待,被拒。后修改排版发到学校校报。发论文过程中,查中文论文用中国知网比较多,外文期刊ScienceDirect比较多,学术论坛小木虫用的比较多。这几个地方,没有哪个博士研究生不知道,简直不要太熟悉。中间为了凑够毕业标准,发了会议论文,并到香港参会,其实就是转转,见见世面。基本每个课题组都会给学生一次外出参会的机会,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发一篇会议,然后到外面看看。其实我们知道会议论文也就那么回事,虽说也是EI,但是层次是很不高的。第二步是这样走的导师要求设计大设备,内容包括:画模型,请教技工,修改设计,出图纸,请教工程师,改图纸。这期间,空余时间将组内成形方法进行总结,发了综述。脑海里对成形过程的载荷分析进行反思,认为这个是一个点子,可以写论文。很多时候,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总结总结组内的一些论文,写写综述之类。有时候我们突然冒出个好点子,千万不要让它们跑掉,写下来或记下来,慢慢思考、发酵,最后写下来就是一篇好论文。第三步是这样走的同组兄弟导师帮发SCI,已可以毕业。自己的毕业标准还没有达到,于是一狠心,写了两个月,写出SCI。冒险投了领域内较好的期刊,发回修改,英语不过关,同学帮忙润色。添加一些实验素材。等待,接收,毕业前出页码(有的单位SCI出页码即可,EI出检索号即可)。如果感觉自己的东西是好东西,很有创新性,那就胆子大一些,投些好期刊。还要注意自己的英语,如果不行,就请同学帮忙润色。那些总发SCI的同学,经验会比较丰富,多跟他们交流。第四步是这样走的请教总工,改图纸,指导生产,装配。在这个期间,谋划写第二篇SCI,点子来自于之前对成形载荷的思考。设备实验成功,成形过程没问题。很快就开始大论文写作,中间写第二篇SCI及成形过程的一些工艺研究。大论文接近完成,SCI发出。答辩完成,SCI Under Review。毕业时,SCI接收。大论文要预留至少半年的时间,充分准备。因为博士论文需要外审,所以质量一定要高。我们当时有校盲(比例小但是风险大),院盲(非校盲的,风险小些)。我当时一下子被抽到校盲,紧张的要命。审稿意见回来,马上修改论文,还好最终通关。三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博士读得也很辛苦。因为在三十左右的年龄,要考虑自己的家庭,要考虑父母,要考虑毕业,总之,生活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包裹着像我一样的穷博士。俗话说得好,不被扒层皮,怎么能毕业?
读硕士和博士都需要发表论文来获得毕业论文答辩资格,这种论文被称为“资格论文”,但是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对于资格论文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硕士和博士对于资格论文的要求也不相同,硕士资格论文许多学校要求公开发表省级以上刊物就行,最严格的基本上也只要求发表一篇核心期刊。而博士则要求非常严格,大多数博士都被要求至少发表两篇核心期刊才能达到毕业要求,核心期刊是最低的,还要看发表的是SCI/EI还是国内的CSSSCI期刊,另外CSSCI中又分为来源期刊和扩展版期刊之分。资格论文这一规定在大学惯行了几十年的制度,尽管反对声不断,却愈演愈烈。从十几年前大学一般要求发表1~2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即有资格可能获得学位,到近几年大学普遍要求发表2~3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才有资格可能获得博士学位。发表资格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前置程序制度涉及学生、教师、大学、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四方主体,尽管学生、教师群体反对强烈,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沉默中立态度下,大学作为这一制度的获益者理所当然地大力推行。毕竟从学术系统来说,衡量博士是否有毕业的资格就要其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虽然这逐渐变成一个僵化的指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最新的一期中发表了一篇《博士学位授予资格论文要求的法理分析 ——以40所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院校为例》的文章,这篇文章统计了40所大学法学博士的资格论文要求,具体如下:(注:表中C刊指CSSCI来源期刊,C集指CSSCI集刊,C扩指CSSCI扩展版。权威刊物、重要核心期刊、A级、B级,等等,均由学校具体规定。)从表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对论文篇数要求超过2篇,半数以上学校以CSSCI来源期刊等级作为资格论文考核的中心评价因子,40所大学博士生发表资格论文要求差距巨大,排名第一的、发表资格论文难度最高的东南大学与排名末尾的、发表资格论文难度最低的中山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有很大差距。通过对比各院校法学博士生发表资格论文要求难易程度排行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8年公布的第四轮法学学科评估结果,法学博士生发表资格论文要求难度排名倒数的5所院校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南开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山大学,但这4所学校在2018年的法学学科评估结果分别为B+、A、A、B+,表现十分突出。可以得出结论:法学博士生发表资格论文要求难度高低与学校法学学科实力的强弱、教育质量好坏并不必然存在直接联系。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法学学科评估结果应当与法学博士生发表资格论文难易程度成正相关性,而目前部分院校法学博士生发表资格论文难度畸高,与其大学排名、学位含金量不成正比,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数据来源,部分选自:张颂昀 龚向和,博士学位授予资格论文要求的法理分析 ——以40所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院校为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年第8期
无论您接受何种教育,如果要成功毕业,都必须完成论文写作。本文是对几年学习生涯的总结,占学分的30%以上。因此,如果要获得学位证书,必须写论文注意这一点。最近,很多学生都问“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今天,我们将回答这个问题,并为您分享最全面的论文写作技巧。一、该专业论文写作程序。首先,研究行政管理论文主题——的基础工作,以收集数据。第二,——份研究材料,用于研究行政管理论文主题的关键任务。第三,研究行政管理论文题目——的核心工作阐明了论点和所选材料。第四,——撰写并撰写了研究行政管理论文的关键任务。第五,对安全管理工作的——修订和定稿,用于研究行政管理论文主题。二、行政管理论文写作技巧。1、封面(自成一页):包括论文标题,作者姓名,学院,学校,字符数,学生编号和提交时间。每所大学要求的格式将有所不同。应根据老师的要求写相同的字符。2、声明(自成一页):“我声明,除了我已注明的参考目录外,所有结果均为我自己的研究结果,没有他人others窃”,然后贴上个人签名,在此我需要再次强调,我的研究和调查是由我自己完成没有no窃。如果教师发现非常相似的结果,则可以直接将其判定为and窃并视为零分。3、感谢的人(自成一页):必须感谢老师。您还可以感谢您的父母,同学,感谢您提供公司提供的信息和技术等。这些要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写成。4、目录(自成一页):两端对齐,整体格式一致,并且使用Word中的目录索引功能自动生成。一个三级目录可以完全满足论文的需求。例如1-1、2-1、2、1等,目录中的标题内容必须紧凑且相关。5、表格、图片的一个目录(自成一页):包括出现在纸张中的所有表格,图片标题和页码。不要粘贴图片,仅粘贴标题。例如:Tablel1 title_page号/Figure1 title_page号。6、文中出现缩写的全称:例如:HRM等于人力资源管理。只要是缩写,就需要标记它,以便老师可以更轻松地阅读您的文章。7、摘要(自成一页):通常,一个50-60页的论文摘要可以在1页之内,最好是3/4页,但不要太多。它是整篇文章的摘要,通常100-200字为宜。一个好的200字的摘要足以概括全部内容,但它需要反映学生的写作技巧。8、介绍:大约占总单词数的20%,设置整个论文的基调,在其中提出调查问题,然后给出摘要。必须涉及一些引用,但是比例必须低以确保您的内容足够。9、主体部分:该主题是您的或请教您的导师,但内容是对您的研究结果的描述。它约占全文的15%,主要是关于您文章的研究方法。10、分析和测试结果:约占全文的10%。主题是自定的,内容主要是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越详细,老师对您的研究能力越有把握,分数就会越高。11、结论:总结论文。注意:在结论中,您可以提及“我建议未来的xx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发 展”,但不要提出文章中没有的新观点。12、参考文献与引用:此处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您在文本中实际引用的内容,后者包括前者,并且还包含您在书面或研究中引用的内容,但不一定引用。参考文献按字母顺序列出,其内容包括:名称,出版年份,文章名称,书名,出版版本,页码,如果是日报,则需要在杂项中注明数量。13、附录:可以有多种,例如,一个用于文本中所有缩写的列表,一个用于文本中使用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一个用于建立经济模型的数据,等等。适当地增加纸张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