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20年度青年论坛在福州大学举办李翱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20年度青年论坛在福州大学举办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20年度青年论坛暨政府规制专业委员会2020年年会开幕式于12月19日在福州大学(旗山校区)举行。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法学会会长罗东川,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福州大学校长付贤智出席并致辞。↑点击图片播放视频《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20年度青年论坛举办》罗东川在致辞中指出,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要孕育地,福建有着生动的法治实践,要很好地学习宣传贯彻。今年疫情加剧风险的大背景对我国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本次论坛围绕“风险规制与行政法治”主题展开研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欢迎与会专家学者为开展疫情防控常态下相关立法研究工作和服务地方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为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事业作出贡献。马怀德希望广大青年行政法学者发挥优势,勇于创新,在风险规制和行政法治领域取得更多研究成果,更好服务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付贤智表示,此次会议的召开将推动福州大学法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对福州大学事业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与建议。我省法学会、省司法厅、省法院等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全国各地80余名行政法学界与实务界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责编:王梓娴审核:方琮 高奇■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省委政法委领导到福州市调研政法重点工作■【平安之星】这10颗“星”,等你来点亮!

無花果

全国法院系统2019年度优秀案例分析评选活动征稿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院: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和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精神,提高广大法官司法能力和职业化水平,促进法院案例分析工作发展,深入挖掘人民法院审判执行案例中的法律精髓,展现法官、司法辅助人员和其他法律界专业人士的司法智慧,繁荣应用法学研究,培育选拔卓越法律人才,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今年将继续承办全国法院系统2019年度优秀案例分析评选活动。现将征稿事宜通知如下:一、推荐标准案例分析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新的发展理念,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所推荐案例分析具有指导性、典型性、标杆性,裁判要旨对重大立法(譬如民法分编)、司法解释或司法政策具有参考价值,对指导审判实践和丰富法律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优秀案例分析应当做到体例正确,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层次清晰,语言准确,文笔精炼,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意义,注重精选优秀案例和深入分析基础上的创新,强化分析研究成果转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服务人民法院科学决策。二、征稿范围编写案例分析所依据的裁判文书应当为已经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裁判文书,原则上应当为2018、2019年度的生效裁判,特别具有典型意义的2017年度生效裁判文书也可作为编写来源。未审结的案件不能作为编写来源。不得一稿多投,已经公开发表的案例分析不得参评,已经获评优秀裁判文书、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等的案件,经过作者重新写作,在与原作品具有显著区别的情况下可准予参评。三、组织报送各高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院负责本辖区2019年度优秀案例分析评选活动的组织选送工作。推荐参评案例分析总数原则上不超过100篇,应当根据初评结果及推荐程度对所选送案例分析按照1-100的次序逐一编号,并按照刑事、民事、商事、知识产权、行政与国家赔偿、海事海商、其他的专业方向进行分类,于2019年8月31日前与推荐报送案例分析目录(目录样式见附件)一起打包报送至本次案例分析评选活动专用邮箱alfxpx@126.com。法院系统以外的作者可直接报送。四、文章格式推荐参评案例分析以电子版(WORD文档)报送。文档名称包括:省级地域名称、案例分析文章编号(代表推荐程度)、专业方向、作者姓名(合作论文需注明每位作者)、文章主标题,各要素之间用“-”连接,例如:北京1-民事-王XX-A诉B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案例分析正文之前附300字以内的内容摘要;为提高案例分析的可读性,正文总字数不得超过6000字,其中基本案情部分应当对审理查明事实有针对性地概述,字数不得超过2000字,案例注解部分应当紧密围绕裁判要旨进行分析和阐释,字数一般不超过4000字(不含注释),注释使用脚注。不符合格式和字数要求的案例分析不予评审。五、内容要求案例分析文章正文由“标题”、“副标题”、“关键词”、“裁判要旨”、“相关法条”、“案件索引”、“基本案情”、“裁判结果”、“裁判理由”、“案例注解”等部分组成,案例最后应写明案件不同审级法院的独任审判员、合议庭成员,以及案例编写人及联系电话。文末附案件各审级裁判文书(参照《<人民法院案例选>案例编写报送体例及说明》,网址http://yyfx.court.gov.cn/news/xq-672.html)。案例注解部分应当重点围绕案件具有指导意义的争议焦点或者分歧意见,充分阐明案例在适用法律解决争议焦点过程中,创造性解释、揭示或阐明新的法律适用规则方面的理念、方法和典型意义。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但不限于:裁判要旨所涉及的法律、司法解释内容和知识;本案所解决的法律争点问题;裁判的思路和方法;本案例的指导意义;类似案例及关联;本案例参照适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等。分析应当说理充分、严谨、精炼、透彻,用语规范、逻辑严谨,充分揭示案例体现的裁判规则、理念和方法,对类似案件的裁判具有指导、参考和启示意义,展现人民法院的司法智慧和司法成果。鼓励分析新型、疑难案件,特别是对各领域中的立法、司法解释制定有参考借鉴价值的案例。六、评审方式本次评选活动的评审工作分为初评、复评和总评三个阶段。初评阶段由各高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院负责组织辖区内法院优秀案例分析评选活动,评审方式可自行选择,按要求推选出本辖区百篇优秀案例分析;复评阶段由最高人民法院聘请资深法官、法学教授等专家组成“全国法院系统年度优秀案例分析评选委员会”,实行通讯评审、一稿多评、独立评审。此外,本年度还将探索依托四级法院内网进行同行评审等机制,具体评审方案根据后续工作进展另行通知;总评阶段采用会议评审方式进行,实行匿名评审、现场打分,最终经报批程序推选出一等奖10篇(“全国法院系统十佳优秀案例分析”)、二等奖60篇、三等奖100篇、优秀奖若干篇。七、表彰奖励年度优秀案例分析评选活动是全国法院系统案例分析领域的盛会和重要平台。最高人民法院将对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案例分析作者予以精神和物质表彰,及时在官网发布评奖结果,并邀请部分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案例分析作者出席年度优秀案例分析研讨会。报送案例视为同意刊登《人民法院案例选》,编辑委员会将分期择优刊发。编辑:冼小堤

东郭顺子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20年度青年论坛举行

东南网12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何祖谋) 19日,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20年度青年论坛暨政府规制专业委员会2020年年会在福州大学(旗山校区)举行。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法学会会长罗东川出席并致辞。罗东川在致辞中指出,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要孕育地,福建有着生动的法治实践,要很好地学习宣传贯彻。今年疫情加剧风险的大背景对我国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本次论坛围绕“风险规制与行政法治”主题展开研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欢迎与会专家学者为开展疫情防控常态下相关立法研究工作和服务地方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为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事业作出贡献。我省法学会、省司法厅、省法院等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全国各地80余名行政法学界与实务界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光之塔

河南省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第四次会员大会暨2020年年会,在开封举行

河南商报讯(记者 赵强)12月6日,河南省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第四次会员大会暨2020年年会在开封市举行,本次会议由河南省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主办、河南大学法学院承办、河南国基(北京)律师事务所协办。来自全省高校、科研院所、人大机关、政府法制部门、法院、检察院及律师系统的200余位法学学者、法律业务专家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新时代行政法治的发展与完善。开幕式上,河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君健介绍了河南大学法学学科的发展成就,并对全省行政法学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到会表示欢迎。河南省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雷忠旺对过去五年省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在第三届理事会带领下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理事会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冯举宣读了表彰本次会议论文作者的决定。本次会议开设了四场专题学术研讨。在对“河南行政审判的改革实践”研讨中,来自全省三级法院行政审判一线的业务骨干,分别介绍了河南行政审判工作的现状,阐释了河南法院系统在行政诉讼案件管辖上的改革历程,并就行政审判实践中凸显出的行政协议司法审查和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程序衔接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的修改是当前阶段行政法学领域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围绕这一主题,来自省内高校的法学学者和政府法制部门的业务专家,分析报告了《行政处罚法》修改中应当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我省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探索、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纠纷中主渠道地位的实现路径以及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认定和合法性审查。在“行政检察与公益诉讼”专题研讨中,省内高校的法学学者和检察机关的行政检察业务专家围绕行政公益诉讼程序的特殊性、行政检察的基本理念、公益诉讼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突出地位、未来行政检察的发展方向以及司法谦抑原则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适用等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刻的讨论。在“民法典时代行政法的发展与完善”主题研讨中,省内高校的法学学者、审判业务专家、政府法制部门骨干以及律师代表分别就高质量立法的时代特征、突发公共卫生时间的司法应对、民法典中的行政法规范及适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法治政府报告以及民法典对规范行政行为的标尺作用做了内容详实、观点新颖的报告。本次会议还选举产生了以郑州大学教授沈开举为会长的河南省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以及以河南警察学院院长田凯为书记的中共河南省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支部委员会。(编辑:刘梦鸽 首席编辑 华丽娟)

2021年各学科C刊重点选题!

管理学01管理学刊2021年《管理学刊》面向国内外经济、管理领域专家学者征集下列研究方向的高水平学术稿件:建党100周年以来,中国经济、管理科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全球治理、大国治理、公共治理、公司治理乡村振兴与脱贫成果巩固城市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经济、共享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健康中国与应急管理供应链管理、组织管理、创新管理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研究中国本土化经济管理思想研究02宏观质量研究质量驱动我国消费升级的理论与路径基于供应链的质量安全治理新发展格局下进口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脱贫质量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公平竞争、反垄断与产品质量提升国内大循环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教育质量的理论与路径03会计与经济研究2021年重点关注的选题公告如下:新技术变革、新经济与会计财务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变革对企业会计、财务的影响;数字经济对企业会计、财务的影响;商业模式变革、会计系统重构、经营管理变革与企业价值创造;新技术变革下的审计创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资本市场改革(科创板、注册制、新《证券法》等)对上市公司财务与会计的影响;资本市场改革与审计功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绿色经济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公司治理中国社会制度、中华文化与公司治理;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司治理创新;民营企业治理与传承;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绿色经济与公司治理。政府会计政府资产治理及其财务与会计问题;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社会和经济后果;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政府成本核算与报告;政府财务治理理论框架与实践。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会计信息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有用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微观价值体现;经济结构优化对微观企业行为的作用机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企业会计财务;国际贸易摩擦、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变革对企业会计、财务的影响。金融·经济·贸易·财税反垄断与资本无序扩张;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区块链、科技创新与经济新动能;金融新业态与新模式;VUCA环境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自贸区建设的经济增长效应;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企业税务的数字化转型;供应链重构与税收政策。04经济管理本刊在管理学领域征集以下重大选题,作者可根据研究内容自拟题目:百年来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的领导与管理实践探索及理论创新百年视域下东方管理学的发展与创新国资国企业改革与加快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新发展格局下的企业战略选择与经营管理创新新经济社会背景下的劳动就业与企业发展数字经济与管理理论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新形势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管理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05科学学研究2021年除常规栏目外,将对以下选题诚向专家学者征求稿件。科学学理论科技治理科技伦理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研究科技自立自强与建设科技强国研究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研究经济学01财经科学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济思想研究迈向现代化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十四五”时期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与应对研究创新性国家与科技支撑体系相关问题研究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水平的路径机制研究高质量发展的供给引领与需求导向研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研究稳杠杆、防风险与货币调控改革研究反垄断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全面促进消费需求的制度政策研究减税降费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研究粮食安全与全面振兴乡村研究能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区域协同发展研究全面提升民生福利水平的经济学分析“新财经”服务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构建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研究02广东财经大学学报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研究扩大内需、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研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研究金融风险、宏观杠杆率及经济稳定运行问题研究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与完善、上市公司质量研究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研究产业链供应链、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经济体制、国资国企改革研究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问题研究减污降碳和新能源发展问题研究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新型城镇化、住房问题研究贫困治理、农村改革及乡村振兴研究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研究数字货币、区块链及人工智能问题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研究03国际经济评论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会带来哪些长期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是否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如何避免?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挫折和危机?如何推动国际经济体系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如何看待和应对中美经济关系重构?如何建设开放和安全的现代产业体系?如何在金融开放中维护金融安全?如何协调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关系?如何实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如何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主权债务处置?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04经济学家本刊近期将重点关注以下选题内容的研究: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与政府职能转变的相关问题研究;健全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研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相对贫困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研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相关问题研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研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建设开放型经济、创新开放模式、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研究;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建设问题研究;深化金融改革的重点领域和政策选择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问题研究;区域经济与城镇化问题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及其变动趋势问题研究;西方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新趋势的研究;国外关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研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新发展格局研究。05世界经济1.世界经济长期低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围绕世界经济长期处于低增长,以及一些国家经济增长处于长期停滞的现实背景,进行理论创新性分析研究,包括人口结构、收入分配、技术进步、全球化等角度。2.发达国家为什么会长期处于低通胀状态发达国家的双宽松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没有带来显著的通货膨胀,而是长期处于低通胀的状况,对此提出理论分析,并进行相关的验证。对于双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哪些新的认识?3.如何认识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政府债务的上限在哪里,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结果会怎样,如果看待新货币理论(MMT),对此展开理论创新分析和研究。4. 如何认识负利率的边界、成因及影响后果围绕以下三方面进行理论创新:负利率的边界在哪里,有没有边界?长期负利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长期负利率的实际影响和后果有哪些?5. 如何认识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和后果一些发达国家收入极化的原因和主要后果有哪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收入差距收敛和扩大的内在机制在哪里?技术进步,全球化对不同国家收入差距的影响。6. 如何认识数字经济发展对国际经济理论的影响数字经济的渗透如何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如何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进行新的扩展来解释数字经济的影响?比如,在数字经济快速渗透的情形下,不可贸易品变成了可贸易品,服务业的生产率也可能高于制造业,等等。7. 全球产业链分布的主导因素是什么?供应链安全因素对全球产业链会造成哪些影响在全球产业链面临深刻调整的背景下,深入发掘产业链分布的主导因素,包括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后发优势,人力资本等等。供应链安全会对产业链的重新分布造成哪些影响?国内产业链和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之间的互动关系。8. 货币国际化的收益和风险有哪些新形势下人民币的国际化趋势和必要性有所增强,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不确定性,需要结合其它主要国际货币的国际化过程展开理论研究。货币国际化的主要收益和福利有哪些?货币国际化会带来哪些损失和风险?06税务研究一、税收基础理论国家治理视角下的税收职能作用等基础性研究国家治理视角下的税收制度完善研究税收中性与税收经济调节职能的关系税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研究优化税制结构问题研究宏观税负相关问题研究税收收入质量问题探析二、经济与税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立的税收政策积极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中的税收政策研究服务“六稳”“六保”、促进新发展格局的税收政策研究推动实体经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鼓励创新、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税收政策研究推动区域经济(如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协同发展的税收问题研究税收对扩大内需、培育内需体系的作用研究减税降费效应评价研究三、税制改革“十四五”时期税制改革趋势研究新发展格局下的税制改革研究国家治理视野下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税制改革研究健全以所得税和财产税为主体的直接税体系研究健全地方税体系研究减税降费背景下的增值税制度完善研究消费税改革及消费税职能作用的发挥研究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效应评估及进一步完善研究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研究四、税收法治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相关问题研究民法典与税收相关问题研究实质课税原则的范畴与边界研究国家治理视野下的《税收征管法》修订研究税收强制执行制度、税务救济制度的建设与规范纳税人权益保护制度研究国际税法基础理论探讨数字经济财税法律制度重构研究五、税收管理科技创新+高质量税收现代化方案设计与研究发挥税收在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的作用研究科学化的税基评估、税源管理问题研究持续优化我国税收营商环境研究完善自然人税收征管制度研究税收专业化管理、税收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研究数字经济税收征管问题研究区块链、人工智能与税收相关问题研究智能税务的实现与探索偷逃税与大数据追踪相关问题研究六、环球税收后BEPS时代相关国际税收问题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国际税收规则探讨转让定价框架下有关税收问题分析“一带一路”有关税收问题研究全球反避税规则研究典型国家税制改革经验及启示07证券市场导报本刊2021年推出以下重点选题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向广大作者长期征稿: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与多层次市场支持体系;优质创新资本中心与“双区”(粤港澳大湾区与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科创板、创业板创新与发展;场外市场(含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与发展;多层次市场转板制度;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与创新发展等。2.金融改革与市场开放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与扩大直接融资;资本市场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的内在机制;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与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建设;民营经济发展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绿色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改革;普惠金融与小微金融的深化与发展;资本市场开放与金融安全;“一带一路”投融资模式与金融支持;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与资产定价权;交易所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跨境上市与境内外证交所互联互通等。3.金融科技与市场创新金融科技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区块链技术应用与证券交易结算制度变革;私募证券发行与转让机制;交易制度创新(含T+0、涨跌幅限制、融资融券等);投资者多元化与行为模式;天使投资、VC和PE行业创新与发展;引导长期资金入市与发展长期业绩导向的机构投资者;基础设施R E I T s试点与资产支持证券创新等。4.公司治理与市场监管注册制下多层次市场法律监管体系的完善;商业文明的治理机制;多重股权结构制度演进与治理效果;家族企业传承与治理;股权激励制度实践成效与改进;公司内控制度规范与有效性;会计信息质量与信息披露监管;金融科技监管;公司并购重组监管;债券违约处理机制及监管;新型市场操纵行为规制;上市公司退出机制配套建设等。08中国工业经济创新驱动发展与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新发展格局下畅通国内大循环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与统筹产业发展和安全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宏观经济治理与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金融安全与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建设新时代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研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研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新发展阶段相对贫困问题研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收入分配改革研究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研究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政治学01俄罗斯研究规划重大选题如下:1. “苏联解体三十周年”专栏苏联解体是20世纪全球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模式,尽管已经过去30年,但对于影响苏联解体的很多深层次因素,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在新的历史阶段重新思考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对此后欧亚地区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仍然十分必要。杂志计划的选题包括:(1)苏联解体后各国政治经济体制转型的多样化选择、路径转换及其重新评价;(2)俄罗斯国家建构和社会转型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3)当代各国保守主义的比较及其在俄罗斯的历史渊源;(4)苏联解体以来西方各国对俄罗斯研究的主题、方法、研究者队伍等变化及其对决策体系的影响等问题。(5)其他与苏联解体相关但尚未得到充分论述的重要问题。2.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二十周年”专栏上海合作组织是在后冷战时代欧亚区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地区性国际组织,其20年的发展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亚洲区域安全机制建设的缩影,回顾上合组织二十年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于理论研究与外交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杂志计划选题包括:(1)分析后冷战时期欧亚区域化进程中的地缘政治与意识形态博弈;(2)国际政治经济学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实践中的运用与创新;(3)未来上合组织在欧亚区域治理和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4)俄罗斯参与亚洲区域化进程的机会与路径等问题;(5)其他与上合组织相关但尚未得到充分论述的重要问题。3.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二十周年”专栏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是21世纪以来,对于欧亚地区乃至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进程。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年之际,梳理新世纪以来中俄关系发展历程中的脉络,对中俄关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展开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杂志计划选题包括:(1)中俄关系的内生动力和未来发展方向,特别需要关注在逆全球化和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中俄关系的展开方式;(2)“一带一路”在新时期的中俄欧合作与竞争中的地位、功能与问题等问题;(3)其他与中俄关系相关但尚未得到充分论述的重要问题。此外,本刊还将在2021年推动对拜登政府时期的中美俄关系、新科技革命的地区影响、欧亚地区社会思潮演变、欧亚国家与气候变化等议题的专栏设计,希望推动这些领域深入研究的开展。02国际安全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构建研究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研究中国国家安全思想与理论研究发展与安全关系研究中美安全合作与风险管控机制研究大国安全战略竞争与战略稳定重大疫情防控与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研究新科技革命与新兴领域安全研究国际安全秩序与治理研究国家安全重大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新时代的军事安全研究03国际展望2021年第1期目前,大国竞争加剧,而且大国关系出现意识形态阵营化倾向。美对华战略遏制升级,对俄战略挤压加大;欧洲大国及欧盟强化权力政治诉求,美欧矛盾扩大;美大选后的内政外交政策也可能出现新变化。中国需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大国关系的不确定性。对中国在新技术领域实力上升的忧心是一些大国对华政策转变的重要原因,折射出新技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随着“技术民族主义”不断抬头,国际科技合作和产业协同网络断裂之虞加剧,需从交叉学科角度思考新问题。本期拟讨论大国关系、新技术与国际关系。2021年第2期当前,美国的战略调整使国际秩序面临重大挑战,国际体系的调整与变革将是长期的、曲折的。霸权国和传统大国仍将长期掌握主导权并影响国际秩序,中国需兼顾长期趋势和短期挑战来应对该问题。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需要关注主要战略方向战略态势的新特点、地区政策、地缘安全等。本期拟讨论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的调整,大国的地区战略态势、地缘政治发展,以及中国的外部环境变化。2021年第3期目前,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中国应综合分析、把握其发展趋势,有效开展经济外交,维护世界经济秩序稳定,构筑合理的国际经济体系。同时,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生产格局、创新格局、竞争格局加速重构,数字经济时代出现的新问题以及渐成体系的全球数字经济国际秩序值得关注。本期拟讨论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与发展。2021年第4期个别大国将经济问题政治化进一步助推了逆全球化趋势,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面临碎片化挑战。一方面,从近期来看全球化正受到冲击,全球价值链分工越深的地区,受到的影响越大。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全球化的状况或许并不悲观。当然,全球化本身将因大环境的变化而出现新特点,这种“新全球化”新在何处?有何特点?如何因应?本期拟讨论全球化、逆全球化、“新全球化”问题。2021年第5期战略环境的变化使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新的压力,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和新科技革命带来新问题和新挑战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如何形成符合时代潮流、体现公平正义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如何让多样化的治理理念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指引,如何推动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和发展,如何发掘全球治理发展的新动力,提升全球治理能力,以应对挑战和危机。本期拟讨论全球治理的相关问题。2021年第6期当前,社会心理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一些国家总体的社会心理变化、广大青年群体对国家及国际关系演变的心理认知。这些将对社会心理结构的重塑产生影响,并影响国际关系。另外,已有研究多基于传统西方文明视角讨论国际问题,但从非西方文明的视角理解国际关系更值得关注。本期拟讨论社会心理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多元文明视角下的国际关系的发展等相关问题。04太平洋学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百年大变局、“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体系与重大实践问题研 究、大变局中的海洋大课题(如空间安全、环境生态、资源维护)关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与中国贡献国际法运用、国际秩序的问题和未来动向疫情可能对全球经济地理布局产生深远影响、未来亚太地区是否会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世界经济秩序将发生的变化、双循环与中国外交战略转型加强国际法运用,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十四五”规划与周边外交对接路径:以亚太命运共同体为视角、开放的区域主义研究、包容的多边主义研究、大国“印太战略”博弈对“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美新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三十周年、着眼中日建交50周年两国关系全球海洋治理的文明根基、亚太区域的海洋秩序、欧洲或美国的海洋政策、中美海洋博弈的走向、新技术的发展对于传统海权理论的冲击、中国的碳中和之路与全球(海洋)环境发展海洋命运共同体、全球海洋治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冰上丝绸之路的中欧合作可行性研究、蓝色伙伴关系、海洋经济发展的理论与现实重大问题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可持续安全与发展、“一带一路”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与中国对策、后疫情时代数字“一带一 路”的机遇与挑战05探索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究(1)“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重大任务(2)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和宝贵经验(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我国发展环境(5)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栏目(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性、整体性、学理性研究(2)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3)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发展新动态新趋势(4)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5)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新动态新趋势(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进程的理论总结与宝贵经验政治学研究栏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3)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4)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研究(5)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6)基层协商民主与城乡社区治理创新(7)中国政治学的理论创新与学科发展前沿问题(8)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重要政治概念的变迁(9)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公共治理研究栏目(1)社会建设与共同富裕(2)美好生活与社会保障(3)政府治理体系与政府治理现代化(4)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5)超大城市治理与城市群协同发展(6)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7)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8)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9)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研究(10)“三农”问题研究(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农村改革与乡村治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相对贫困治理等)政党治理研究栏目(1)中国共产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4)新时代党的领导制度体系(5)建党百年依规治党的制度建设与实践推进(6)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宝贵经验思想文化建设与传播研究栏目(1)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4)政治传播与舆论引导研究(5)中国国家治理和中国话语权的建构与传播(6)弘扬中国精神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科学精神、工匠精神、革命精神、劳模精神、抗疫精神等)艺术学01美术本刊近期将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传统中国画与中国美术现代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民族传统文化的转型过程、历史书写、价值判断及其未来前景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在历史层面进一步呈现中国画在20世纪面对的现代性语境,在理论层面重审中西二元框架下被制约或被忽视的美术现象与理论延展,进而总结百余年来中国画在探索民族美术主体性价值方面的丰富成果与经验,这些命题都为当下的中国美术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学术空间。本选题旨在从具体的美术现象、群体、思想中折射出20世纪以来中国画在创作实践与理论建构方面的努力,围绕中国画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命题提供新的学术思考。2.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当代性该选题作为本刊连续开展的系列学术选题,一方面,与21世纪以来美术界在主题性美术创作方向上的持续推动与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密切关联;另一方面,则是针对主题性美术在当下创作热潮中存在理论建设的滞后与学术思考的缺位等问题。选题自发起以来,从主题性美术的中外历史、美术创作中的叙事模式、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价值与意义等多个方面为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开展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支撑。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积极配合中国美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及美术界一系列主题性创作项目,本刊将进一步推进对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相关现象及问题的学术探讨。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纪念碑性雕塑?纪念碑性雕塑创作在不同文化场域和不同历史时期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使命。无论中外,纪念碑性雕塑都诞生了一批经典力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在题材拓展和语言丰富诸层面都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风貌。特别是当代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对纪念碑性雕塑产生了强烈冲击。如何看待纪念碑性雕塑的当代价值,我们当下需要什么样的纪念碑性雕塑?随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等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纪念碑性雕塑作品的创作产生,中国当代雕塑实践为这一课题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4.十年中国美术(2010-2019)过去十年,历历在目。在踏入新世纪第三个十年之际,本刊拟组发十年中国美术(2010-2019)研究专题,目的是以鲜活的记忆、真实的描绘、及时的记录,来回顾过去十年中国美术发展,理脉络、明得失、知菁芜,以期推动中国美术的未来发展。该选题既可以十年各门类美术创作做一个具有学术深度的历史研究,也可以对十年美术成就进行宏观的状态分析和理论阐发。5.社会美育实践研究美育是当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美感教育。相对于中国现代校园教育的完备和发达,社会教育,尤其是社会美育在理念与实施上存在诸多缺失。社会美育的实质即是终身教育,这就需要在社区、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进行“浸泡式”、“零散式”的审美教育,以此提升全民审美水平。此专题涉及当下中国校园艺术教育现状、艺术教材和课程结构调研分析,美术馆、博物馆公共教育创设与目标,社区美术教育的形态与路径等。法学01行政法学研究2021 年重点关注以下选题:习近平法治思想行政法法典化宪法与行政法的对话民法与行政法的对话刑法和行政处罚法的衔接个人信息保护监察法专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法行政复议法修改区域法治合作行政处罚法的实施网络数据法与政府数据开放非诉强制执行园区法治部门行政法民族学与文化学01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本刊2021年重点选题如下: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事务治理的中国方案;民族交往交流交融;mrai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理论话语体系建设;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文化软实力;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体系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生态文明与生态治理;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全球治理与文明互鉴;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中国文学谱系;mraimrai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新闻学与传播学01编辑学报现将用稿的参考选题罗列如下:科技期刊的本质属性与时代使命科技期刊的功能与定位及分类评价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发展模式、路径及评价标准入选“卓越计划”科技期刊办刊成效与经验非“卓越计划”科技期刊在科技强国和现代化建设中大有作为科技期刊出版应贯彻落实“四个面向”的科研方针新时代科技期刊“造船出海”的历史必然及实现对策高校科技期刊的特殊功能及其与“双一流”建设的关系科普期刊的功能与作用科技期刊专业化、特色化、数字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加快科技期刊集团化发展步伐,创建国际化期刊出版“航空母舰”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和运营的创新实践科技期刊出版与科学研究的共生环境建设理论与实践科技期刊的出版伦理与版权保护编校标准化及其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的价值实现加强标准化意识,准确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规范,摒弃不科学的“国际惯例”科技期刊编辑的核心素养、能力训练及职责分工破“SCI至上”和“四唯”背景下,如何打造能全面客观反映期刊水平的学术评价指挥棒其他值得发表的有关科技期刊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成果0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学术交流系统变革与科技期刊的变革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定位与要求我国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战略与路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卓越计划”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深层次的影响英文科技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措施科技期刊对学科建设的支撑能力研究科技期刊平台建设与运营模式科技期刊与学术社区的互动机制科技期刊的“e-only”趋势及其影响语义出版与科技期刊的知识服务研究科研人员投稿时选择期刊的动机分析重大公共疫情对学术出版的影响与应对科技期刊治理方式与期刊的合法权益科技期刊传播能力与影响力的关系新型传播方式对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和经营模式的影响中国免费获取期刊与国际开放获取期刊的异同科技期刊评价指标比较与学术评价优秀编辑人才吸引政策与路径设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期刊运营人才教育学01大学教育科学高等教育基本理论及改革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十四五”至2035高等教育展望高等教育评价与改革问题研究“双一流”建设评估推进机制与建设情况动态监测机制研究一流学科的生态建设问题研究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研究生培养机制及其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学位与学生管理中的权能分析与立法检视破“五唯”背景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职称评审与薪酬制度改革研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成效与存在的问题研究后疫情时代国际高等教育合作问题研究大学“课程思政”与“四史”教育研究古代书院教育传统与现代大学书院制、本科生导师制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立法的历史审视与未来路向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百年发展审视及新时期国际教育史学发展的新动向02电化教育研究1.教育信息化与乡村教育发展主要包括技术支持的乡村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教育信息化推进乡村教育发展的策略与机制研究、技术支持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乡村教育信息化监测评估研究等。2.智能教育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智能教育基础理论、智能技术变革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智能时代知识生成与进化规律、智能环境下学习者认知与发展规律、智能时代教师素养、智能技术驱动的教育组织体系演化机制、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研究范式研究等。3.大数据与智能技术教育应用主要包括大数据在教育决策、教育治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自适应学习系统、智能导学系统等智能教学系统研究;人机协同教育机制研究;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发展趋势研究;智能时代教育数据安全与伦理研究等。4.学习环境开发与应用主要包括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相关研究;促进深度学习的认知工具设计与开发;智能学习环境设计、学习交互设计研究;多模态学习资源组织、ARNR资源设计与开发、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等。03教育研究百年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研究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新发展阶段高质量教育体系研究新发展格局中教育功能与贡献研究未来15年教育强国关键指标研究中等收入人口扩大与教育供需变化研究城市群教育空间布局研究乡村教育振兴研究教育公平评估研究素质教育评价研究学生健康人格与公共品格研究学生高阶能力培养研究教材驱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高质量教师供给研究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标准研究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研究义务教育学校品质研究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研究中等职业教育转型研究理工农医类人才培养研究世界一流大学课程体系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保障研究中国教育普及理论研究在线教育教学设计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教育对外开放研究26.教育法治与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社会的教育心态与信任研究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算法时代教育研究范式研究04现代教育技术1.国际教育技术的最新动态包括但不限于对欧美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技术最新政策、最新实践、最新经验的综述和对比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技术支持的教与学实证研究包括但不限于运用量化研究、质性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开展的实证研究。特别期待采用设计型研究范式,具有多轮迭代过程的研究成果。3.教育技术领域的立项课题包括但不限于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F0701(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立项资助的教育技术类研究。4.“智能+教育”包括但不限于“AI+教育”、“5G+教育”、“VR/AR/MR+教育”、教育机器人、教育智能体、智能教学助手、智能学习伙伴、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人工智能教育伦理规范、高等教育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基础教育人工智能教学等。5.“互联网+教育”包括但不限于在线教育、慕课与在线“金课”、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区块链技术与学分银行建设等。6.教育大数据与精准教学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学习分析与测评、学习者画像、知识图谱、自适应个性化推送、精准教学、智慧课堂。7.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教育技术专业现状调研与发展建议、教育技术专业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围绕“南国农之问”的思考与对策、智能时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发展路径、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的创新研究等。8.学习科学与教育神经科学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研究、不同境脉中的学习研究、元认知、学习动机、情绪智力、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研究、教育认知工具设计、学习科学成果走出实验室的实践案例等。9.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与运营包括但不限于智慧教室建设与应用、国家标准框架下的智慧校园建设与治理、未来学习空间的探索与实践、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视听健康保护等05现代远程教育研究1.国际前沿发展研究人工智能教育、教育信息化、学习科学、在线与混合学习、终身教育的重大政策、战略、报告解读,领域内国家社科、自科课题研究成果,促进教育与学习变革的跨学科交叉研究。2.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智能时代教育系统与教学范式的变革研究,如智慧教育、智能评价、智能教学系统、机器人教学、智慧学习空间、教师与学生发展、人工智能伦理等。3.在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互联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混合学习研究,在线教育治理研究,高质量课程建设与保障研究,在线学习的环境与技术、理念与模式、方法与评价研究。4.技术赋能教育研究5G、AR/VR/MR、区块链、脑机接口、学习分析等新技术下教育技术学科建设、教育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的创新研究,如5G+教育、区块链+教育、人机协同、教育智能体、多模态学习分析、STEAM教育、创客教育、计算思维培养、深度学习、自适应学习等。5.教育大数据研究大数据支持下的教育教学决策研究,教育大数据的国家政策和领域发展,教育大数据创新融合应用,教育数据的规范使用、隐私保护等研究,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6.远程与终身教育研究远程教育、终身教育的前沿理论、方法及热点问题,新兴技术背景下的老年教育、社区教育、乡村教育发展与实践。06中国电化教育教育评价改革机制与实施措施研究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落实机制及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及落实措施研究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各学段教育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机制研究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教育发展研究教育“十三五”规划重大研究成果及教育“十四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教育公平、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智慧教育、未来教育发展及伦理研究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与混合教学研究脑科学、学习科学、认知科学等最新研究成果及其教育应用研究不同教育主体信息素养研究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AR/VR等新技 术赋能教育教学变革研究07中国高教研究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研究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高等教育普及化研究总结“十三五”规划和《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经验,展望“十四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双一流”建设与评价研究高等教育区域一体化研究高考综合改革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研究高校教师发展与评价研究高等教育法治研究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08中国教育学刊一、基础教育重大理论、政策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与基础教育发展加强党对基础教育的全面领导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十四五”时期基础教育发展规划新时代教育基本理论创新与发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小学德育工作时代性与实效性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幼小衔接研究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与区域教育创新发展创新性人才培养新时代儿童研究以适宜融合为目标办好特殊教育三、基础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素质专业化创新性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普职融通改革发展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新时代中小学教科研体系及教研队伍建设四、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素养为本的课程改革实践探索.课堂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新时代教材建设与教材使用五育融合育人体系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以育人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体育学01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一、体育治理与体育管理:体制与机制全国性及地方性单项体育协会治理机制研究基层体育管理体制机制研究(乡镇(街道)体育管理体制机制、社区健康促进机制、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服务长效机制等)足球、篮球、排球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改革发展中深层次制约因素,后备人才培养途径、机;制等)冰雪运动竞赛研究(竞赛体系、多元主体办赛机制等)城市马拉松研究(旅游效应、创新发展、赛事评价体系等)新兴体育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研究二、体育产业:高质量与融合发展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体育旅游、体育会展等相关业态融合发展,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足球产业、冰雪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区域特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竞赛表演业研究(体育赛事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大型单项国际性赛事影响力与市场价值评估、消费者的体育赛事消费意愿研究)三、运动训练:备战奥运我国冰雪项目运动员选材体系构建研究2022年冬奥会里点项目中国竞技能力提升的备战策略国外备战奥运会的经验总结与启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四、体育话语权:国际传播与提升中国体育学术语规范与传播研究我国体育学国际话语权提升的研究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中国体育话语权的提升策略研究体育传媒研究五、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价值与保护武术在运动康复、健康养生等方面的特色作用与价值研究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传承与展示研究政府购买武术公共服务的机制研究武术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研究(武术类社会团体、基金会、民胁非企业单位等)六、学校体育:校园活动与校园足球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构建新型足球学校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体教结合下运动员培养模式研究冰雪运动进校园推进策略武术进校园活动研究七、健康中国:不同人群的身体活动促进体育运动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及体质健康的促进体育锻炼促进儿童与青少年视力健康研究基于心理理论促进儿童与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干预研究超重与肥胖儿童与青少年的身体活动促进研究我国老年人身体活动与体质健康促进研究八、体育人工智能:新科技在体育中的应用探索人工智能应用于体育传播方式的变革研究人工人工智能在体医融合中的作用大数据在运动训练体系中的应用大数据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机制中的应用在运动训练中应用的实证研究移动健身App对成年人身体活动促进作用的研究统计学01统计与信息论坛一、特色栏目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及理论问题研究统计调查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研究统计数据分析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二、重点方向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经济、管理和金融等领域的相关统计问题研究“十四五”期间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关于“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及2035年远景目标进展监测评估问题研究“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相关统计问题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统计问题研究“双循环”与开放经济新格局相关统计问题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相关统计问题研究新经济相关统计问题研究防范金融风险与稳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新时代产业体系、供应链现代化等相关统计问题研究新时代统计学在环境、科技、人口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相关统计问题研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关统计问题研究以创新、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研究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01档案学通讯档案与中共建党一百周年档案学基础理论新《档案法》实施背景下档案法规体系建设新《档案法》实施背景下档案开放利用档案治理体系档案解密与鉴定档案工作责任制档案所有权电子档案凭证价值保障档案工作数字转型档案智能化管理档案与数据管理档案与数字人文计算档案学企业境外档案管理破产企业档案处置科学数据与科研档案管理档案叙事古文书学/历史文书档案与文化遗产保护(世界记忆工程)档案学与相关学科交叉选题02情报科学新环境、新技术、新需求下情报学理论、技术和方法创新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新技术、新方法对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影响图书情报学理论基础中的知识论研究情报学与其它学科的融合与发展大数据背景下情报学的发展趋势健康中国战略的情报学研究国家总体安全观视角下的应急情报体系研究信息应用层面的国家治理体系研究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创新与应用智慧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平台建设数据时代图书馆学学科建设与创新研究新环境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图书馆学的机遇与挑战面向优秀传统文化全球化传播的数字人文理论与实践图情档学科视角下数字人文研究大数据时代主流融媒体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研究文化传承数据资源的管理与服务政府开放数据的管理与服务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政府数字资源保存与利用信息协同创新社会发展新动能情报学视角下的公共信息安全融媒体建设与公共文化资源服务智慧社会背景下的信息服务工作智库创新服务模式研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相关研究虚拟社区的信息用户行为研究社交媒体隐私信息的泄露风险评估、保护及追溯机制研究大数据环境下用户隐私风险与隐私保护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学术搜索行为机理研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信息组织与管理研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行为及利用研究重大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用户的情感体验及引导机制研究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制研究多模态知识图谱构建及其在特定领域中的应用03情报理论与实践1.理论与探索事业规划业务探索教育创新情报战略情报学理论方法体系探索学科建设的中国特色问题研究情报学跨学科交叉研究数据科学与情报学数字技术与人文的相互影响智库与情报研究适应新发展的学术评价研究数据—信息—知识—情报(智能)转化研究数据智能驱动的情报研究范式情报能力体系研究情报生态研究信息伦理信息安全管理2.实践研究情报协同与融合情报场景应用信息迷雾情报感知与数据洞见情报刻画与信息表达情报响应与智能保障竞争情报国家/科技/装备/数据治理研究数据发现与重用行为情境任务分析方法资源建设规划方法业务评估管理方法科技对象评估分析方法科技风险的发现与应对领域信息风险跨媒体分析与理解开源情报开发利用研究不确定性应对研究信息行为研究3.情报技术突发事件中情报应急响应系统与技术情报实践中的新技术应用研究细粒度数据分析技术情报画像分析多源数据融合情报技术应用探索情报系统与工具知识工程技术(知识组织、知识融合、知识发现等)智能情报分析技术4.装备科技信息研究装备科技信息理论方法研究装备科技信息工作国内外对比研究装备科技信息资源深度开发与利用装备科技信息咨询研究装备科技信息产品开发服务装备科技信息技术手段应用装备科技信息精准服务国防科技信息体系能力国防科技信息工作实践04情报资料工作新文科背景下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建设图书情报机构面向“十四五”发展规划与未来发展战略图书馆学情报学视野下的数字人文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信息管理与数据治理图书情报学视角下新型智库研究与智库服务回应国家发展需求的学术评价研究数据驱动的图情领域理论创新数据治理理论、方法、工具与体系数字资源的保存、开放、版权保护大数据、AI、AR等技术在图情领域的应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行为嬗变研究数据环境下用户需求特点与内容数据科学理论与人才培养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阅读推广的理论与实践科学数据的监管、利用、服务数字阅读、移动阅读研究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健康信息学研究在线健康社区用户行为及其影响机理媒体融合环境下用户健康信息搜索行为数字公共文化资源理论、平台建设开放政府数据政策、法律、策略智慧政府建设中信息交换、协同行为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资源管理与服务在线学术资源的组织、开放与共享平台建设大数据环境下信息资源多维评价研究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情报学理论社科情报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05图书情报工作编辑部整理形成2021年选题指南,供图情档研究和论文写作选题参考(标注▲为重点选题)。同时,往年的“选题指南”仍具有参考意义。后疫情时代学术信息交流模式的改变与影响▲图书馆“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目标▲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情报监测与识别理论与方法▲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图书情报工作研究▲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融合发展与服务创新▲当前国际形势下国家文献资源保障策略研究▲面向实体清单机构的信息资源封锁与反封锁研究▲情报学视角下的公共信息安全▲智能情报分析技术与平台建设▲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智库建设与开放数据治理▲新技术、新方法在政府数据开放中的应用面向用户认知的政府开放数据管理与服务政务社交媒体知识发现理论及方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建构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服务策略研究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研究图书馆文化传承与传播服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关键问题图书馆总体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应急管理的情报协同机制设计健康信息行为和个人健康信息管理重大应急响应事件中的信息组织与管理▲面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公众健康信息素养培育▲国家情报工作制度创新研究▲不同情境下数据管理与利用开放科学数据、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数据识别、情报监测与公共舆情科学预警知识产权信息开放利用机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与策略公共危机治理政策与策略▲政府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新一代元数据研究智慧图书馆标准与规范研究▲智慧图书馆平台/第三代图书馆系统平台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扩展/增强现实技术应用研究全球学习工具互操作性(LTI)开放标准研究数字包容与图书情报服务科研评价改革与创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云服务支撑下下一代数字学术环境研究新《档案法》与档案治理研究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视野下数字人文与新文科建设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图情档学科发展数字人文实践中图情档的定位和价值数字人文视域下的特藏技术应用新文科与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创新图情档学科数字转型研究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专业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重新审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研究方法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核心能力构建06现代情报“十四五”规划与图情档学科发展新文科与图情档学科建设中国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交叉学科与情报学学科建设面向科技创新的"十四五”国家科技情报发展战略研究国内外情报工作的比较研究国家情报工作制度创新研究我国科技情报机构情报能力提升研究公共安全情报支持拓新研究情报与智库的融合与发展研究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数据驱动的信息分析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内容识别与监测的理论与方法数字环境下老年人的信息行为研究“健康中国”引导下的健康信息学研究数据资源建设与智慧服务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与治理研究科学数据与图书情报的关系研究“五计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与数据治理

电气

法制日报关注学术期刊论文风波:规范编审建立良好学术共同体

法制日报1月21日消息,近日,某核心期刊被曝光其主编开设“父子集”专栏,刊发自己的书法和儿子的文章,至今已有数十篇。文章发表时间从2006年延续至2018年。与此同时,还有一本核心期刊作者在学术论文中大谈特谈“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经证实,该杂志主编与论文作者是师生关系。上述两起事件把目前学术期刊存在的某些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对此,《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学术评价不尽合理,看重出身有失公平据了解,目前学术期刊主要分为两类:普通期刊和核心期刊。核心期刊主要由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在内的7大遴选体系构成。两年前,硕士毕业生王明宇(化名)想在核心期刊发表一篇文章,以申请博士入学资格,在网上搜索后,他选定了一家论文代发中介公司。按照之前的约定,王明宇需付齐3万元,便可在大约半年后收到某核心期刊的纸质杂志。然而,当王明宇付完所有费用后,该中介公司负责人却将其拉黑,王明宇再也没有收到对方的任何信息。“我当时想走捷径,便在网上找了一家中介公司。那家公司负责人谎称自己是某核心期刊的编辑,可以走内部渠道帮我递送稿件,版面费和递稿费共计3万元。我先付了5000元定金。收费虽然很贵,但是没办法,要想在核心期刊上发论文,肯定得花不少钱。”王明宇说。近年来,核心期刊论文发表量已成为国内各大高校博士入学考试、毕业答辩以及高校教师、医院医生等评职称的重要依据。王明宇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现在要想申请名校的博士,必须要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的论文,最好是第一作者,如果在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由美国工程师学会联合会创办的一部大型综合性检索工具)刊物上发表过论文,那入选的概率就更大了。”《法制日报》记者搜索近年来的相关媒体报道发现,不少大学生、高校教师都和王明宇有类似的经历:大学生为顺利毕业,高校教师为评职称,找中介公司帮忙代发论文,但一些中介公司并不具备发稿的能力,在骗取钱财后便消失不见。“我其实也想靠自己的力量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但像我这种非985、211院校的硕士生,人家光是听到学校,就将我拒之门外了。不少学术期刊都看重出身,除非文章写得特别好,论证特别严谨,否则第一关可能就会被淘汰。”王明宇说。四川一所专科院校的教师马晓慧(化名)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学术圈确实存在“鄙视链”,尤其是投稿的时候。“有些学术期刊的学术能力评价体系并不是很合理。其实,研究者的身份与学术创新之间不见得有直接联系。在人文社科领域,有时候知名大学教授发一篇没有太多创新价值的文章,就有学术期刊编辑抢着要,而像普通院校的青年教师费尽心思写的有一定创新价值的文章,却无人问津。”马晓慧说。马晓慧还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有些学术期刊在征稿时要求对方附上自己的姓名、籍贯、学校单位、职称等,还要求具体写出是讲师还是教授,是硕士生导师还是博士生导师。“学术期刊如此看重学术出身,对于普通院校的年轻教师和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学术期刊应当成为一个鼓励各类学术人才交流思想和观点的地方,不应该成为少数学术精英的集聚地。目前越来越多的核心期刊更倾向于约稿而不是投稿,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约’来的稿件大多是名校专家的文章。一般学术期刊都希望成为核心期刊,而核心期刊的评选标准就是文章的引用率等。学术期刊编辑出于各种现实原因考虑,自然会倾向于发表知名专家的文章,但是知名专家总是有限的,而且有些普通院校的教师或学生一样也能写出具有一定创新价值的高质量文章。”马晓慧说。平庸论文难以避免,在读学子身不由己北京一所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陈子铭(化名)主修工科专业,在校期间曾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两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和一篇第二作者的EI论文。他认为,现在有些核心期刊的质量确实有待提高。“如果博士生和他人在这样的核心期刊合发论文,可能会被认为学术水平不高。有些学术水平比较高的老师会直接发EI、SCI。”陈子铭说。陈子铭还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核心期刊编辑的一些要求有时也让人不易理解。在有些核心期刊上发文章,基本不能超过6页,超过6页就会加1000元以上的篇幅费。但EI必须要有8页,如果少于8页,一般不会通过审核。”“另外,有些核心期刊的创新性不足,包含一些学术质量不高、观点雷同、论证重复的平庸之作。我曾经看到过一些文章,论证不严谨,中间会省略很多过程,直接得出结论,没有说服力。”陈子铭说。在陈子铭看来,一些高校导师的权力确实比较大。他曾接触过一名导师,其有一个和国内某企业合作的项目,该项目的资金有数百万元,但要求该企业老总读这位导师名下的博士。“这个老总并没有学习过相关专业,也没有处理过相关数据,但最后还是发表了几篇SCI。”为何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企业老总能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陈子铭坦言:“因为所有的学术工作是这名导师的一个博士生做的。当时该导师为了帮助老总攻读博士学位,让这名博士生优先把老总的SCI写出来之后,再去处理自己的学术论文。”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打造健康学术生态在“父子集”专栏被曝光后不久,上述核心期刊杂志主管单位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已由一位主管领导具体对该杂志社进行情况调查,对该杂志社进行全面整顿,规范制度,完善机制。同时,对该杂志社主编进行相应处理,目前正在依据相关规定进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父子集”专栏风波带给人们的反思是,学术期刊的主编、编委或者跟这一期刊有关联的上级主管部门相关人员,不适宜在这一期刊上发表文章。但目前这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通病,突破了学术研究的底线。“为什么不能发?因为主编、编委等一旦成为文章作者,就难以把握学术研究的基本标准,而这些标准实际上一直都是由大家共同遵守的。由此导致的后果就是,学术研究的规则被有行政权力的人打破了。”储朝晖说,更深层次的负面后果就是,有些人会认为做学术没有必要下功夫,还不如拥有某些行政资源,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对于上述两起事件,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支振锋认为,尽管学术研究并不总是一副板着脸的样子,可以有一些抒情或者花絮,但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作为核心期刊《环球法律评论》副主编,支振锋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环球法律评论》实行全程双向匿名三审制。匿名是指通过邮箱投稿,由专门的编辑负责统一收稿,然后把所有文章的所有信息都删掉,做匿名化处理后,按照不同的专业交给不同的编辑。也就是说,在对来稿进行一审的时候,编辑所看到的文章都是匿名的。编辑会按照文章质量去推荐进行二审,这部分稿件占全部来稿的10%左右。二审是专家审稿,由两个外单位的教授作为评审专家,发给他们的文章也是匿名的。作者不知道谁在审他的文章,审稿人也不知道在审谁的文章,双向匿名。一篇文章只有两个外审专家同时通过了,才能进入三审。三审由主编领导的编委会负责,三审之后,稿子才恢复作者信息。“所以我们只管鸡蛋,不管母鸡,我们只管作品好,不管作品的作者是谁。”支振锋说,审稿标准主要是看文章的选题、论证逻辑如何,有没有新的观点和贡献,有没有政治性或常识性的硬伤等。对于现有的学术评价体系,支振锋认为,目前以论文为核心的学术评价体系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是也有存在的必要性。因为不是所有的学者都非常杰出、敬业,如果没有一个评价体系,在学术研究领域会出现类似“大锅饭”的情况,有人努力搞学术研究,有人混日子。“优秀学术期刊的论文审核标准还是非常严格的,越是办得好的学术期刊也越规范。就目前情况来说,论文还是能反映一个学者的学术水平。但以论文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也有不少弊端,学术期刊不能保证所发表的文章都有学术价值,就编辑本身而言,也可能会出现偏差。所以应当建立一个良好健康的学术共同体,来对研究者的学术成就进行评估和考察,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把学术界最重要的评价权力交给了学术期刊编辑部,这不仅给学术期刊编辑部带来很大压力,而且表明学术管理体系和学术生态还存在一些问题。”支振锋说。支振锋认为,长期来看,需要改革以论文为核心的学术评价体系,比如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总之,研究者需要一个良好健康的学术生态,让其有更多做学术的自主和自觉,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伦理和专业素养。“要通过公开透明的编审程序去解决学术期刊存在的一些问题,回归学术本质,让学术规则畅行无阻。”储朝晖说。对于研究者,支振锋建议,不断提高论文质量是根本之道。首先,要阅读足够多的书籍、文献,但现在有的学生却不爱读书,连导师都替学生发愁;其次,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独立发现本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善于进行归纳和提炼,从中找出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再次,要有调研能力,不能太懒,尤其是社会科学研究者,要多出去调研、走访;最后,要勤奋思考、多动笔写文章。(原题为《规范编审建立良好学术共同体》)来源:法制日报

冰蝴蝶

忙!忙!忙!暑假不停歇,他们都在忙些啥?

来源: 江苏大学 宣传部这个暑假对江大各单位来说“忙”是假期里的关键词谋划“十四五”奋进“双一流”从领导到师生暑期不停歇抓紧宝贵时间为各项事业发展拼尽全力随小编来看看~信息化处全力推进学生宿舍区有线、无线网络升级;助力门禁管理,自主开发全校人员管理平台,对各二级单位OA秘书开放数据维护权限,并完成线上系统使用培训;提供日常的窗口服务,并为处级干部培训班、国家科技进步奖答辩、中外人才申报答辩等提供视频会议技术服务和现场保障。机械工程学院完成学院行政用房调整、平台渗水检修;完成领导换届审计、学位分委员会成员改选工作;调整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制定学院岗位设置与聘用文件;完成学院“十三五”总结报告和“十四五”规划报告。丁建宁团队顺利通过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答辩;组织召开“机械工程优势学科推进会”和“第五轮学科评估动员会”。编制2021年研究生招生目录,修订2020年研究生培养方案,组织研究生学位论文暑期送审;组织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产业教授申报,完成研究生工作站年报和中期考核工作。完成2020版本科培养计划、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推进智能制造实验室设备采购和建设工作、机械电子工程一流专业申报、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两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申报,积极筹备工程图学、公差与检测技术申报省、国家一流课程工作。做好招生和学生工作。农业工程学院召开7次党委会、学院大会专题学习重要批示精神,成立学院095工程领导工作小组并召开推进会5次,组建10余人“知农爱农、强农兴农”师生宣讲团,组织4支科研团队接受科技日报采访宣传。推进一流学科创建,开展调研及研讨5次,组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研讨会3次;发挥院士集聚效应,梳理出7个科研攻关方向及项目进行联合攻关;联合承办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农业机器人论坛暨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成果技术交流大会、召开重点实验室和设施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建设方案研讨会。专题研讨国家级人才外引内培、学院运行模式等,召开大楼电增容、实验室改造协调会9次,完成省级重点实验室验收考核(优秀)、“十三五”总结,组织申报江苏省统一战线同心教育实践基地。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多次召开党政联席(扩大)会议,对照年度工作目标梳理工作;完成新一轮系和中心实验室负责人聘任,制定学院第四轮岗位聘任条件及聘期考核要求;调研走访同济大学、吉林大学、长安大学等兄弟高校,谋划学院“十四五”工作;与航天晨光股份、聚隆科技股份等行业龙头开展产学研合作;完成交通运输专业认证自评报告,修订本科生培养计划;完成研究生工作站验收及产业教授申报工作;积极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网站建设及安全管理;推进“知农爱农、强农兴农”宣教活动,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主题活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国家级、省级媒体报道15次;完成毕业生就业目标,成功举办暑期研究生夏令营;参加“互联网+”竞赛、省智慧交通大赛等,获省级奖项9项;完成部分教师工作室改造出新,整顿研究生工作室。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谋划学院发展,全面总结“十三五”工作,调研“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赴航天水力集团、无锡特检院等行业企业及兄弟院校调研;聚焦人才培养,完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申报书,修订2020版各专业培养计划,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签署合作备忘录,设立“吴仲华”奖学金,多渠道进行研究生招生宣传;关心教师成长,举办第3期青年教师学术沙龙,跟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加强队伍建设,与多人达成引进意向;强化理论学习,组织全体党员师生参加党课学习;紧抓防疫落实,严格执行“每日健康打卡”,持续做好“日报告”“零报告”,完善门禁系统信息库,开展实验室安全和疫情防控巡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专题学习重要批示精神,认真总结“十三五”,科学谋划“十四五”;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期间相关规定,全体师生假期奋斗在工作一线;认真准备高分子材料工程和冶金工程专业认证工作;指导学生备战“互联网+”和“挑战杯”竞赛,两支团队分获“互联网+”省一等奖和省二等奖;围绕心理危机干预、课题申报等主题举办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培训班。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认真开展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学科建设、科研等阶段梳理总结工作,积极推进一流课程建设、项目课题攻坚、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多名教师入选国家级人才建设和科研项目,发表(在投)多篇专业相关、教学教改论文,获批横向项目若干。高质量完成无锡地区招生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在第十五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华东赛区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获得初赛三等奖2项,一支队伍挺进决赛。组织多支社会实践队伍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前往兄弟院校调研,落实“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学院党委与润州区六家单位党组织组建党建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党建工作新格局;组织学科专家组赴泰州高港区开展江苏大学-高港区产学研对接会暨专家巡诊活动,制定食品专业省高校品牌建设工程二期项目任务书和实施方案,拟定2020版三个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和19级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分流方案,组织教师参加校级微课教学比赛并获一等奖;组建4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助力家乡复工复产,积极筹备“挑战杯”“三只松鼠杯”“盼盼食品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开展献策活动,激发学院活力;开展校外调研,为“十四五”规划布局谋篇;细化实施方案,完善学院公有房调整;关注专业建设,全国一流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持续推进;师生协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有声有色;对外服务,校企共建产学研基地有序推进;学科传喜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被评为A类,在《自然·通讯》杂志发表研究论文。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完成“十三五”总结报告和“十四五”规划初步方案;多次赴地方政府和企业调研,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事宜;积极组织学科申报,启动备战学科评估;国家重大项目申报顺利通过初评,进入江苏省重大基础科学项目终审环节,完成国家重点项目中期评估与汇报,参与国家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工作,多次研讨组织IEEE国际会议征稿,参与重点实验室合作申报,3次以上研讨申报研究院;修订完成岗位聘任方案,进行院内干部调整;做好国际生对接,跟进毕业生就业,组织学生备战“互联网+”大赛,启动信息安全大赛;实验室改造工作有序推进。数学科学学院全面总结“十三五”,调研谋划“十四五”;邀请专家对品牌专业建设方案、师范专业认证申报材料及专业认证专家进校准备工作把脉建言;组织线上数学科学学院暑期夏令营;数学建模进行线上集训,选拔55组165位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大赛;组建51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数学师范专业按认证要求完成各项教学资料整理工作;成功申报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制定2020版本科培养计划并完成专家论证;推进博士点申报和学科评估工作;组织专题研究,推进疫情下国际化办学;更新完善教师岗位聘用工作细则;推进学院公共部位维修出新,更新学院各类标志。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总结评估“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并编制“十四五”规划;专题研究学院2020年工作目标及考核实施细则和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选聘物理系正副主任;精心准备新专业申报、博士点申报材料;推动与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和奥地利格拉兹大学的合作;召开物理学(师范)专业培养计划修订校外专家论证会;教师冯旭参加第三届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得理科组一等奖,并获评“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4名教师参加第十二届省高校基础物理教师上好一堂课竞赛,获得一等奖2名(全省仅5名),二、三等奖各1名;3项作品在校微课教学比赛中获得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推荐参加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1项;制定老生返校新生报到工作方案,完成院级学生组织学生干部选拔,扎实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留校学生安全教育、暑期社会实践等工作。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召开2次2020版本科培养计划修订校内、校外专家评审会;调研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科学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与新兴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成功签署“江苏大学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框架协议;首次举办暑期夏令营线上宣讲会;开展实验室和研究生工作室安全风险大排查;召开招生宣传工作会议,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赴泰州三所高中进行现场招生咨询;“砼心助力”实践团队开展为期一周的社区公共服务活动。化学化工学院学院有关人员赴多地开展本科招生宣传活动;在坚持疫情防控的同时,规范有序开展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实验室建设、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修订、留学生毕业答辩、“十四五”规划调研等工作。管理学院学院党委召开2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学习研讨重要批示精神。召开3次党政联席会,总结梳理“十三五”,科学谋划“十四五”。组织2020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工作,邀请10多位校外专家对培养计划分类评审把关。成功组织线上夏令营活动,修订各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学业导师、辅导员为中国学生求职就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社会实践、考研复习做好指导,留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持续推进。多次和美方合作高校召开视频工作会议,修订培养方案,深入推进中美联合办学121项目,于8月21日成功举办2019级学生线上开学典礼。学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氛围进一步增强。财经学院赴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调研,科学谋划“十四五”;扎实推进“三全育人”,贴心服务考研备考学生;师生联动进行学科前沿探索;线上线下创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关注关心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特殊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进展;积极推进博士点申报和一流专业创建;密切跟踪科研项目申报进展,举办科研项目申报动员会和经验交流会;统筹推进招生宣传、本科培养计划修订、实验室改造招标方案编订等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点申报材料;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和省一流专业建设任务书制定;组织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建设研讨会;组织指导教师参加微课教学比赛,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组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课题申报,集中研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申报;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形势分析暨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动员会;有序推进“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调研;组织3位博士的面试工作;接待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来访;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高质量完成本科生招生宣传;做好学习强国登陆、每日健康打卡、离镇请假等常规工作。法学院学院领导班子赴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兄弟高校开展走访调研,科学编制“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加强制度建设,由院领导牵头修订党委会议事规则、“三全育人”实施办法、本科生培养方案等多项制度文件;重点开展法学一流专业建设工作,组织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等各类科研项目;高效完成本科生、研究生招生、转专业面试、暑期夏令营等各项工作;2名教师分获校微课比赛特等奖、一等奖,1人推荐参加省微课比赛;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获媒体报道10余篇。文学院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线上线下调研;落实学科评估相关工作以及国家语委项目的申报;参与筹办镇江市大学生诗词大会系列活动;完成2020版培养计划修订和师范专业培养方案拟订工作;组织参加校微课教学比赛,获特等奖1名;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举行留校考研学生座谈和慰问活动;深入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辅导留学生在“同乐江苏”外国人汉语演讲大赛中获二等奖2项;承办“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夏令营镇江营,获批江苏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组织录制泰国中文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中国文化常识》微课;开展线上各类外语培训,达1300多人。外国语学院做好“十三五”总结及“十四五”规划调研,邀请校领导莅临指导学院建设发展研讨会;进行研究生招生线上宣传,举办在线夏令营;筹划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学院教师参加2020年度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工作研讨会;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在“教学之星”全国外语教学大赛中荣获特等奖;8位教师申报高校外语教育“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专项课题;圆满完成本科招生宣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被国家级、省级媒体报道10余次;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艺术学院认真做好暑期疫情防控和安全工作,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示范学院创建和大学生就业工作,做好一流专业申报和2020版专业培养计划修订,组织开展学科评估和博士点申报,做好“十三五”规划总结和“十四五”规划制定调研工作,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等。副校长吴春笃、全力到艺术学院调研指导工作。学院成功承办2020江苏省研究生“乡村样本国际整合设计研创”暑期学校和“2020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和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江苏赛区竞赛,斩获省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4项,50多件作品入选全国总决赛。在刚刚公布的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总决赛中,斩获3项一等奖。教师教育学院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理论学习务虚会,讨论学院改革发展问题;召开第五轮学科评估推进会、“十四五”规划专题研讨会;邀请安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外专家,校研究生院、教务处相关领导,开展培养计划研讨会、咨询会、评审会;召开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会议,毕业生就业在同类学院中稳居前列;积极做好招生宣传工作;非全硕士研究生进行线上培训,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圆满结束。医学院学院领导积极联络,到兄弟院校调研取经,认真规划“十四五”发展,并赴相关医院看望实习学生;学院教师各司其职,认真总结,暑期学生培养和科研教学两不误;学院行政人员按时值班,正常办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在辅导员指导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药学院召开两次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推进会,进一步优化新一轮博士点申报材料,基本完成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师生共同坚守科研阵地,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与相关安全规定学习,加强科技创新,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组织开展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通过专业实践、职业体验、国情观察等活动开展疫情防控教育、安全用药科普、助力复工复产。生命科学学院组织3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开展1次党外人士座谈会;召开5次党政联席会议。开展学科评估、博士学位点申报等重点工作;开展实验室安全大排查;赴3所高校学习调研,科学谋划“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健全学院规章制度,制定学院新闻宣传管理办法等文件;走访企业推进产学研合作;赴青海省门源县开展“科技支农、精准扶贫”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和“线上重走长征路”等主题活动。知识产权学院多次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研讨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学院转型发展方向及路径,健全学院内部管理制度;与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专家研讨长三角新结构经济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发展规划;筹备长三角产业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稳步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升级知识产权培训管理信息系统,成功举办镇江市市场监管系统知识产权业务培训班,共120人参训;开设线上知识产权讲座2场,共有200余人参加;积极做好9月份镇江、扬州两市知识产权师培训准备工作。有序推进专利管理工作,办理专利申请共249件,其中发明专利231件;授权专利105件,其中发明专利78件;转让专利19件,许可10件;积极推进江阴产业专利运营中心运营工作。海外教育学院完成江苏大学和巴奥大学共建农业食品卓越中心暨高层次人才培养协议线上签约工作;组织参加农业装备国际产能合作联盟专题技术国际论坛,召开江苏大学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江苏大学来华留学生管理校地共建机制研讨会、2020秋季留学生工作讨论会等;赴上海大学等多所兄弟院校调研学习,认真总结“十三五”、精心谋划“十四五”;坚持线上招生宣传、组织离境留学生拓展境外合作,录取审核700余人次;优化培养方案、设计新学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时关注留学生身心健康,累计审批学生出行、返校、离境等各类申请500余人次,走访社区50余次,组织线上会议40余次、国际文化节线上活动23项。19级CCN预科生顺利结业,优秀率40%。牵头推进江苏大学国际教育中心建设。继续教育学院完成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申报工作;与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国培项目在北京成功举办,承办的2个省级高职师资培训项目顺利进行。开展了两门公共课直播教学和五门专业云课堂教学工作,涉及20个教学站点和5000余名学生。采用“江大继教云课堂”在线互动教学的方式举办江苏省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交流研讨会。搜集暑期在授的10门课程共计3000余道试题,导入教学教务平台,为授课教师在线布置作业以及开学后组织考试组卷工作奠定基础。积极推进PETS-3融媒体特色教材编写工作,开通PETS-3考前在线作业。体育部坚持安全工作不放松,对全校体育设施进行拉网式排查,从游泳池泵房电路改造、篮球架与单双杠加固、室内设备维修维护,到场地窨井更换、围栏修葺、杂草杂树清理等,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坚持教学训练不放松。为学生开设篮球、足球、排球、跳绳等15项网上视频教学和系列“体育空中课堂”微信教学栏目,教练员网上实时监督、指导队员进行力量和技能练习。校男篮备战全国高校CUBA联赛,坚持体育活动不放松。在保障室外场地开放的同时,分时段开放室内羽毛球、乒乓球项目。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赴多地调研,研究部署“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第五轮学科评估预申报工作;推进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优势学科三期建设工作,对照优势学科申报指标,确定后期重点工作;江苏大学流体机械温岭研究院挂牌运行,多次赴温岭泵类骨干企业进行产学研对接;承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的2020年泵类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任务,覆盖全国200个批次泵产品。能源研究院赴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开展调研,编制“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赴扬中市江苏威腾电气有限公司洽谈,签订协议共建母线创新基地;完成2020地方高校实验室自查自纠工作,消除实验安全隐患;积极开放教学科研平台,师生在疫情防控前提下开展科研工作;对部分实验室进行改造;举行山东先进院院长李卫民兼职江苏大学教授受聘仪式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创新生态系统”学术报告会。汽车工程研究院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改革和完善研究院内部机构,明确领导分工和各机构工作职能;调研国内相关高校,为编制“十四五”规划明确定位;研究学校下达的2020年主要工作目标,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和计划;持续推进科研工作,努力完成各项科研指标;加快实验室建设,积极推进标志性设备“智能驾驶模拟仿真集群系统”的验证和招投标工作,系统预计投资1500万元;迎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来院考察调研省级创新平台,推进江苏大学扬州(江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建设。国际基因组学研究中心认真总结“十三五”规划落实情况,做好“十四五”规划前期调研;对照年终目标找寻差距,补齐短板;完成暑期实验室安全整改工作;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协助举办苏州医学科研与转化论坛,促进产学研转化;积极了解基金评审进度,完成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答辩;完成英文网站的更新。京江学院按照相关规定稳步推进学院转设工作。梳理优化内部治理体系架构,优化机构配置修订工作职责。配合学校审计部门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内部控制专项评价工作。开展“十三五”总结及“十四五”调研工作。发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致全院师生员工的倡议书》。组织实施人才招聘、招生录取及各类社会实践工作,推进校园宿舍楼改造、实验室建设及其他各项基建工作。制定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做好秋季学期老生返校和新生报到各项准备工作。落实省一流专业建设材料上报、新学期教学任务安排、四六级考试等工作。学院纪委及时跟进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附属医院附属医院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接待副市长潘早云考察调研。筹备召开四届二次“两代会”和全面从严治党会议暨警示教育大会。接受省卫健委改善医疗服务和行风工作督查组督导检查。赴通大附院、苏大附一院调研“十四五”规划编制等工作。在谏壁举行互联网医院谏壁社区医院接诊点揭牌仪式。“中国医师节”期间,院党政主要领导带队慰问部分临床科室,另有5人次获省级、市级表彰。全体医护人员坚守一线,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检验科2名医疗骨干先后驰援北京、新疆。《光明日报》深度报道我院“健康扶贫”事迹。机电总厂谋划机电总厂事业发展,先后召开7次党政联席会议,外出调研2次;研究制定基础工程暑期实践教学方案,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教学,完成总教学工作量约2.1万人·天;谋划校内科研服务项目,组建校内科研孵化团队;推进工业4.0智能制造实验平台建设,制定新课程建设方案;想方设法争取生产经营市场,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发新产品;对教学、生产一线近50人开展为期10天的机械加工技能提升培训,举办科级干部及骨干培训班。

采芑

《大国策》杂志期刊征稿信息

《大国策》杂志创刊于1997年,是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法学学术性理论刊物,国内刊号:CN10-1494/E 国际刊号:ISSN1671-9221;由国防大学政治部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承办。创刊以来,繁荣法学学术研究,弘扬法治精神;推动社会进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荟萃学术精品,为宪法、行政法、经济法、民商法、刑法、诉讼法、国际法、环境法、军事法等部门法的法学专家、法学研究的工作者搭建一个学术研究的平台,构建起对国内外进行法学学术交流的窗口,让高层次法律人才脱颖而出,是它一直所秉持的办刊宗旨。

柏舟

学术期刊论文问题多 专家:规范编审建立良好学术共同体

 学术期刊论文风波此起彼伏专家建议规范编审建立良好学术共同体● 学术期刊应当成为一个鼓励各类学术人才交流思想和观点的地方,不应该成为少数学术精英的集聚地● 目前以论文为核心的学术评价体系虽然有不少弊端,但也有存在的必要性。因为并非所有学者都非常杰出、敬业,如果没有一个评价体系,在学术研究领域会出现类似“大锅饭”的情况,有人努力做学术研究,有人混日子● 长期来看,需要改革学术评价体系,不能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要建立一个良好健康的学术共同体,对研究者的学术成就进行评估和考察;要通过公开透明的编审程序,解决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回归学术本质本报记者 杜晓 本报实习生 杨欢近日,某核心期刊被曝光其主编开设“父子集”专栏,刊发自己的书法和儿子的文章,至今已有数十篇。文章发表时间从2006年延续至2018年。与此同时,还有一本核心期刊作者在学术论文中大谈特谈“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经证实,该杂志主编与论文作者是师生关系。上述两起事件把目前学术期刊存在的某些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对此,《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学术评价不尽合理看重出身有失公平据了解,目前学术期刊主要分为两类:普通期刊和核心期刊。核心期刊主要由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在内的7大遴选体系构成。两年前,硕士毕业生王明宇(化名)想在核心期刊发表一篇文章,以申请博士入学资格,在网上搜索后,他选定了一家论文代发中介公司。按照之前的约定,王明宇需付齐3万元,便可在大约半年后收到某核心期刊的纸质杂志。然而,当王明宇付完所有费用后,该中介公司负责人却将其拉黑,王明宇再也没有收到对方的任何信息。“我当时想走捷径,便在网上找了一家中介公司。那家公司负责人谎称自己是某核心期刊的编辑,可以走内部渠道帮我递送稿件,版面费和递稿费共计3万元。我先付了5000元定金。收费虽然很贵,但是没办法,要想在核心期刊上发论文,肯定得花不少钱。”王明宇说。近年来,核心期刊论文发表量已成为国内各大高校博士入学考试、毕业答辩以及高校教师、医院医生等评职称的重要依据。王明宇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现在要想申请名校的博士,必须要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的论文,最好是第一作者,如果在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由美国工程师学会联合会创办的一部大型综合性检索工具)刊物上发表过论文,那入选的概率就更大了。”《法制日报》记者搜索近年来的相关媒体报道发现,不少大学生、高校教师都和王明宇有类似的经历:大学生为顺利毕业,高校教师为评职称,找中介公司帮忙代发论文,但一些中介公司并不具备发稿的能力,在骗取钱财后便消失不见。“我其实也想靠自己的力量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但像我这种非985、211院校的硕士生,人家光是听到学校,就将我拒之门外了。不少学术期刊都看重出身,除非文章写得特别好,论证特别严谨,否则第一关可能就会被淘汰。”王明宇说。四川一所专科院校的教师马晓慧(化名)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学术圈确实存在“鄙视链”,尤其是投稿的时候。“有些学术期刊的学术能力评价体系并不是很合理。其实,研究者的身份与学术创新之间不见得有直接联系。在人文社科领域,有时候知名大学教授发一篇没有太多创新价值的文章,就有学术期刊编辑抢着要,而像普通院校的青年教师费尽心思写的有一定创新价值的文章,却无人问津。”马晓慧说。马晓慧还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有些学术期刊在征稿时要求对方附上自己的姓名、籍贯、学校单位、职称等,还要求具体写出是讲师还是教授,是硕士生导师还是博士生导师。“学术期刊如此看重学术出身,对于普通院校的年轻教师和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学术期刊应当成为一个鼓励各类学术人才交流思想和观点的地方,不应该成为少数学术精英的集聚地。目前越来越多的核心期刊更倾向于约稿而不是投稿,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约’来的稿件大多是名校专家的文章。一般学术期刊都希望成为核心期刊,而核心期刊的评选标准就是文章的引用率等。学术期刊编辑出于各种现实原因考虑,自然会倾向于发表知名专家的文章,但是知名专家总是有限的,而且有些普通院校的教师或学生一样也能写出具有一定创新价值的高质量文章。”马晓慧说。平庸论文难以避免在读学子身不由己北京一所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陈子铭(化名)主修工科专业,在校期间曾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两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和一篇第二作者的EI论文。他认为,现在有些核心期刊的质量确实有待提高。“如果博士生和他人在这样的核心期刊合发论文,可能会被认为学术水平不高。有些学术水平比较高的老师会直接发EI、SCI。”陈子铭说。陈子铭还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核心期刊编辑的一些要求有时也让人不易理解。在有些核心期刊上发文章,基本不能超过6页,超过6页就会加1000元以上的篇幅费。但EI必须要有8页,如果少于8页,一般不会通过审核。”“另外,有些核心期刊的创新性不足,包含一些学术质量不高、观点雷同、论证重复的平庸之作。我曾经看到过一些文章,论证不严谨,中间会省略很多过程,直接得出结论,没有说服力。”陈子铭说。在陈子铭看来,一些高校导师的权力确实比较大。他曾接触过一名导师,其有一个和国内某企业合作的项目,该项目的资金有数百万元,但要求该企业老总读这位导师名下的博士。“这个老总并没有学习过相关专业,也没有处理过相关数据,但最后还是发表了几篇SCI。”为何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企业老总能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陈子铭坦言:“因为所有的学术工作是这名导师的一个博士生做的。当时该导师为了帮助老总攻读博士学位,让这名博士生优先把老总的SCI写出来之后,再去处理自己的学术论文。”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打造健康学术生态在“父子集”专栏被曝光后不久,上述核心期刊杂志主管单位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已由一位主管领导具体对该杂志社进行情况调查,对该杂志社进行全面整顿,规范制度,完善机制。同时,对该杂志社主编进行相应处理,目前正在依据相关规定进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父子集”专栏风波带给人们的反思是,学术期刊的主编、编委或者跟这一期刊有关联的上级主管部门相关人员,不适宜在这一期刊上发表文章。但目前这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通病,突破了学术研究的底线。“为什么不能发?因为主编、编委等一旦成为文章作者,就难以把握学术研究的基本标准,而这些标准实际上一直都是由大家共同遵守的。由此导致的后果就是,学术研究的规则被有行政权力的人打破了。”储朝晖说,更深层次的负面后果就是,有些人会认为做学术没有必要下功夫,还不如拥有某些行政资源,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对于上述两起事件,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支振锋认为,尽管学术研究并不总是一副板着脸的样子,可以有一些抒情或者花絮,但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作为核心期刊《环球法律评论》副主编,支振锋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环球法律评论》实行全程双向匿名三审制。匿名是指通过邮箱投稿,由专门的编辑负责统一收稿,然后把所有文章的所有信息都删掉,做匿名化处理后,按照不同的专业交给不同的编辑。也就是说,在对来稿进行一审的时候,编辑所看到的文章都是匿名的。编辑会按照文章质量去推荐进行二审,这部分稿件占全部来稿的10%左右。二审是专家审稿,由两个外单位的教授作为评审专家,发给他们的文章也是匿名的。作者不知道谁在审他的文章,审稿人也不知道在审谁的文章,双向匿名。一篇文章只有两个外审专家同时通过了,才能进入三审。三审由主编领导的编委会负责,三审之后,稿子才恢复作者信息。“所以我们只管鸡蛋,不管母鸡,我们只管作品好,不管作品的作者是谁。”支振锋说,审稿标准主要是看文章的选题、论证逻辑如何,有没有新的观点和贡献,有没有政治性或常识性的硬伤等。对于现有的学术评价体系,支振锋认为,目前以论文为核心的学术评价体系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是也有存在的必要性。因为不是所有的学者都非常杰出、敬业,如果没有一个评价体系,在学术研究领域会出现类似“大锅饭”的情况,有人努力搞学术研究,有人混日子。“优秀学术期刊的论文审核标准还是非常严格的,越是办得好的学术期刊也越规范。就目前情况来说,论文还是能反映一个学者的学术水平。但以论文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也有不少弊端,学术期刊不能保证所发表的文章都有学术价值,就编辑本身而言,也可能会出现偏差。所以应当建立一个良好健康的学术共同体,来对研究者的学术成就进行评估和考察,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把学术界最重要的评价权力交给了学术期刊编辑部,这不仅给学术期刊编辑部带来很大压力,而且表明学术管理体系和学术生态还存在一些问题。”支振锋说。支振锋认为,长期来看,需要改革以论文为核心的学术评价体系,比如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总之,研究者需要一个良好健康的学术生态,让其有更多做学术的自主和自觉,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伦理和专业素养。“要通过公开透明的编审程序去解决学术期刊存在的一些问题,回归学术本质,让学术规则畅行无阻。”储朝晖说。对于研究者,支振锋建议,不断提高论文质量是根本之道。首先,要阅读足够多的书籍、文献,但现在有的学生却不爱读书,连导师都替学生发愁;其次,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独立发现本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善于进行归纳和提炼,从中找出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再次,要有调研能力,不能太懒,尤其是社会科学研究者,要多出去调研、走访;最后,要勤奋思考、多动笔写文章。  【编辑:黄钰涵】

格物

「故事」为绿水青山筑牢司法屏障(1037)

近日,厦门同安法院行政与生态环境审判庭入选全省生态环境司法“十大标杆示范”。2018年3月,同安法院成立全省首家跨区域集中管辖的生态环境审判庭后,不仅扛起司法守护厦门生态高颜值这面大旗,还创新生态普法形式,精心打造寓教于乐的司法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种下司法守望的城市绿梦,为厦门的绿水青山筑牢司法屏障。同安法院会同有关单位在“12.4”火烧山现场签订《关于共建厦门生态审判碳汇教育实践基地南山片区的框架协议》重拳出击 司法利剑守护山海近年来,同安法院始终致力于审判专业化水平提升,抽调了3名“80后”、研究生以上学历法官组建生态环境审判合议庭,聘任16位具有高级工程师等职称等专业人员担任审判咨询专家,参与案件审理、纠纷调解及疑难专业问题探讨,与生态审判合议庭法官形成有效的知识互补。与此同时,同安法院与厦门大学法学院共建“生态环境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实现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双向交流。合议庭成立以来,先后审结目前为止厦门市涉案金额最大的非法采矿案、涉案面积最大的非法占用农用地案、厦门市首例涉生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厦门市首起涉生态涉恶犯罪案等案件835件,审理的案件连续两年入选全市法院年度优秀案例和十大典型案例。补植复绿 创新生态修复机制1月15日,厦门市中院发布了“十三五”期间厦门法院“十大案件”,其中苏某甲等5人非法占用农用地案是我省责令犯罪人补植复绿面积最大的刑事案件。同安法院宣判厦门首起涉生态恶势力犯罪团伙案厦门大学法学教授陈晓明说,刑罚应以惩罚犯罪,警示潜在违法犯罪人,教育广大社会成员遵纪守法为目的。本案的审理使被毁坏的生态环境得到及时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同安法院以生态环境审判庭为主导,全力推进具有可操作性的涉刑生态修复工作,开辟了厦门市首个“生态审判碳汇教育实践基地”,设立厦门首个生态环境损害修复专项资金,并积极联合有关部门、社会组织打造生态环境刑事犯罪补植复绿工作新机制,实行修复与多方监管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落实福建省高院关于敦促刑事犯罪人按照1:3比例进行补植复绿的工作要求,涉林案件生态修复率高达90%,取得了两年多时间内落实补植复绿1000多亩的成绩。法治教育 强化源头治理除修复以外,同安法院还注重法治宣传教育。该院生态审判碳汇教育实践基地是生态法治宣传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目前,同安法院共设置了三个生态审判碳汇教育实践基地,分别位于隘头村、堤内村、南山村。说起南山村的碳汇教育基地设立,行政与生态环境审判庭庭长洪秀娟讲述了2019年12月发生的一起案件。南山村里一名七十多岁的老人,想开荒种花草,但在烧杂的时候,一阵风吹来将一团火吹向密林,造成大片的山林被烧毁。“后来我们去现场看了,老人烧杂的位置很小。”洪秀娟介绍,“但是因为烧杂引起的过火面积却很大,损毁大面积的山林。”洪秀娟说,在这个地方建一个碳汇教育基地,一方面可以作为补植复绿的点,加快火灾地重建,另一方面可将这个案例作为一个典型案例,用作生态教育宣传,防范于未然,加强源头治理。为增强大众的生态法治意识、倡导绿色发展理念,近年来,同安法院还致力于创新生态普法形式,打造了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为一体的厦门法院生态环境司法文化教育宣传基地,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参观者心中种下生态文明的种子。此外,借助基地的平台优势,同安法院连续两年和教育部门举办以“生态环保法治童行”为主题的绘画大赛,比赛以艺术和法治相结合的形式,透过儿童视角展现美丽厦门风采,并面向全市青少年广泛征稿,获积极响应,两届投稿共600余幅。同安法院行政与生态环境审判庭希望通过多种法治教育形式,将‘两山’理念根植于广大未成年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影响家长、让家庭带动社区、让社区联动社会,由点及面,在全社会树立知法守法维护法律的良好氛围。责编:王梓娴审核:方琮 高奇■打造宜居宜业宜旅生态文明城市的武平探索■插上科技创新翅膀 用爱链接回归之路■漳州:“2+N”启动社会治理“红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