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中国营销云市场研究报告天府

2019年中国营销云市场研究报告

来源:格隆汇核心摘要:概念:目前缺乏严格界限定义,可从三种视角去理解应用视角:可以理解为部分营销手段和场景带有营销云功能,营销云基于连接的场景对潜客进行管理和培育,最终实现客户成功;平台视角:平台视角下的营销云,功能模块集成能力强,生态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概念视角:概念视角下的营销云,强调营销行为或动作的云化趋势。环境:外部环境利好,产业环境充满挑战外部环境:产业互联网风口推动、企业级SaaS服务普及、互联网存量时代用户经营战略被重视以及中国独特的媒体生态都存在利好条件;产业环境:从实际发展来看,中国营销云市场内部发展仍然处于探索期,除了国内市场本身在发展阶段的滞后性之外,广告主资源投入和行业认知不足及营销云企业自身的发展瓶颈等,都在不同程度制约和阻碍了中国营销云市场的快速崛起。现状:市场曲折前进,众多应用场景逐渐落地并被认可市场规模:2018年中国营销云市场规模为93.1亿元,增长率为64.1%。未来几年,伴随中国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探索的成熟以及更多营销场景的应用落地,预计2021年规模将超250亿;要素:从产品开发到内容营销均有竞争价值存在产品开发:遵循“客户行业×营销特点×使用人员×产品功能”的矩阵图;销售策略:洞悉客户需求旅程,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策略;内容营销:内容层壁垒的构建,会加速企业的客户转化效率。趋势:走向成熟是必然,但概念或不再重要从行业发展到业务实践,其基础设施价值将愈发凸显行业市场化:SaaS化趋势不可逆转,营销市场增长结构优化为营销云发展提供动力;产业清晰化:需求侧会逐渐明晰营销云的价值,供给侧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会逐渐完善;业务生态化:核心业务深入拓展后,盈利终局将驱动业务向生态化方向发展。背景概述自产业互联网被提出以来,企业级服务市场被推上风口,企业级营销服务市场也同样受到关注。多重因素之下,“营销云”的概念及价值被行业探讨和实践,当然对于营销行业来说,营销云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大家热议,在2016年就已经有部分企业实践营销云战略,但在当时营销云并没有引起以往市场中现象级的追捧和流行,或许因为产业机遇不够明显,或许因为外部推动力不足,也或许因为营销云并不具备热点现象的特质,而是一种更为深入的基础设施......那么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营销云将迎来怎样的终局?存量时代下的营销运营之路追踪溯源: 如何理解“营销”?从4P组合策略去看营销生态的结构性变化提及营销,就会讲营销4P,4P是美国营销学学者杰罗姆·麦卡锡教授提出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的首字母缩写。但聚焦国内市场去看,互联网爆发前的4P从产品诞生到价格再到促销及分销,“中心化”特征明显,每个内容版块都有1-2个中心结构在支撑其内部生长和发展,并呈放射状形态。而在互联网时代,尤其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的发展使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成为现实,因此由4P连接的营销生态“去中心化”特征明显,并呈网状形态,同时,每个节点都可能成为阶段性的中心,节点与节点之间也会相互影响。追踪溯源: 如何理解“云”?基于云计算实现的服务,五大特点决定其市场潜力云服务是基于“云计算”技术,实现各种终端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1)在营销云的概念中,从云的服务模式去看,SaaS层是营销云产品的入口,部分公司在实现规模化后也会考虑开发PaaS层,来满足企业的定制化需求;而IaaS层则是为企业提供服务器、存储器等基础设施服务,一般会使用阿里云、华为云等。2)从部署模式看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部署模式均有特点,主要根据企业诉求决定部署方式。3)同时,云服务拥有随时接入、自助服务、资源共享、弹性扩展、服务可计量五大特点,其特点决定了云服务能够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省开发运维成本的优势。概念解读:如何理解“营销云”?目前缺乏严格界限定义,三种视角帮助理解营销云目前,市场上没有明确的营销云定义,维基百科将营销云定义为一套营销系统,提供了集成在线营销和网络分析产品的集合。而Salesforce则将营销云描述为:“营销云平台,为企业提供高相关性、个性化的营销旅程,跨越平台和设备的限制,让企业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但在中国市场下,营销云的定义理解又有所不同。艾瑞分析认为:基于中国的市场环境,营销云可从三种视角去理解。营销云的核心价值多渠道数据信息实时共享和洞察,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在今天的互联网环境下,营销活动已经从线性的营销活动,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营销闭环发展,在闭环营销活动中,用户行为数据和信息分散在各个触点中,各个触点需要被实时连接和打通,并在触点的交叉中得出洞察和价值。营销云在营销闭环中,1)其核心价值在于利用云的覆盖和计算能力,把多个成本较低的计算机实体合成一个或几个具有强大营销能力的体系;2)再通过云上的数据智能实现全渠道之间的信息流通,包含从产品、运营、营销再到销售的数据信息实时共享和实时洞察;3)最终使闭环里的各个环节都能达到实时洞察和实时决策,进而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提升工作效率脱离传统的沟通和协作方式,保障信息实时在线和共享,提升决策效率和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让客户免除繁琐的基础设施、应用安装、部署、维护等流程无需硬件配备,帮助企业减少资源消耗;使数据资产化数据孤岛问题得到调试,使企业各个触点的数据资产化并形成数据闭环,保障客户互动的持续性;提升客户体验全渠道营销触点的连接和打通,使营销决策更为清晰和精准,并完成个性化触达,提升客户体验;机遇明显,但还需探索前行中国营销云发展机遇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政策持续推动营销云落地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政策的关注点也逐渐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迁移,而企业上云作为产业互联网转型的基础和前提,也成为政策引导的重心。一方面,从宏观角度不断对市场进行教育和引导,提升对产业互联网转型来带的产业模式和发展效率的升级的价值认知;另一方面,从执行角度对企业上云提出具体的发展规划和措施,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打好基础。在此背景下,企业对上云的认知度、接受度和普及度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进而也为营销云的应用落地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土壤。企业级SaaS高速发展,预计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近40%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的高速发展,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为营销云的普及和落地打下基础。1)从供给端来看,随着企业级SaaS市场发展的不断成熟与深化,对不同场景的垂直服务渗透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营销作为重要的SaaS应用业务场景,也有着越来越多的老牌厂商和新兴企业入场和布局。2)从需求端来看,企业级SaaS市场的不断增长,也从侧面反映了企业对基于SaaS和服务产品形式的接受度和普及度在不断上升,这也为未来营销云在企业的应用落地提供了良好的准备条件。互联网进入存量时代,流量扩张向用户经营营销战略迁移中国互联网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经逐渐进入存量时代。1)根据CNNIC数据显示,2008至2018年中国网民规模的增速不断放缓,近五年持续在低位徘徊。而作为重要增长点的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也基本消退,十年内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的比例已经从39.5%增长至98.6%,几乎接近饱和。2)在此背景下,企业的营销战略也逐渐从粗放式的流量扩张向精细化的用户经营迁移,尤其是C端企业,未来将会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在已有用户的价值挖掘和深度经营上。因此,营销云作为大数据时代下用户经营的工具和平台,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需求量。中国营销云发展挑战企业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造成营销云市场发展进程缓慢站在全球视角下,中国企业信息化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不平衡。1)2018年,中国GDP占全球的比例达到15.8%,但中国企业的IT支出占比仅为3.7%,可以明显看到,在过去以粗放式增长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下,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反应到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当中。2)同时,通过2018年中国和全球企业IT支出结构看到,企业软件和IT服务支出均低于全球水平,这说明营销云厂商面临的市场环境中依然有大量企业的信息化停留在浅层水平,很多企业软件应用也并不广泛,营销云厂商即要在业务数字化尚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向数字化转型阶段过度,这无疑为供给侧和需求侧带来了挑战。广告主对营销云在应用落地层面的认知仍较为模糊根据艾瑞咨询的广告主调研数据显示,1)超九成广告主认为营销新技术在营销工作中很重要,而只有不到七成的广告主认为自身企业在营销新技术的使用程度是较好的,整体来看营销技术的认知程度和使用程度之间仍然存在明显间隙,这主要是由于广告主对营销技术的认知还停留在技术本身层面,对其在具体场景中应用落地的解决方案的认知仍需进一步提高。2)尤其营销云作为当前重要的提供营销解决方案的服务平台,在广告主的关注度中仍然较低,仅占21.4%,远远低于内容营销、短视频营销等应用场景和效能都更加易懂的营销现象,营销云到底能够为企业解决哪些问题,发挥什么作用,仍然是国内很多广告主的困惑和观望的原因。营销云概念引入时间较短,创新的普及和落地仍需时间营销云作为一个新概念,进入国内市场的时间尚且较短,再加上其包含着技术创新、产品功能创新、服务创新及合作模式创新等多重创新维度,使得中国营销云市场还处在一个发展初期。相比于以美国为代表的海外市场,国内营销云在应用落地的普及度和渗透率上仍有存在着阶段层的滞后性。结合美国社会学家罗杰斯提出的创新扩散理论,艾瑞分析认为当前国内营销云的创新扩散还停留在早期采用者阶段,大部分企业对营销云的创新接受与决策过程还在了解和兴趣阶段,要赶上海外市场的普及度,时间是必要条件。原生与转型皆有瓶颈,但更多的是机会和未来如前文论述,基于中国独特的媒体生态和营销环境,国外成熟的营销云厂商在进入中国市场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因此国内营销云市场的发展大旗开始由本土厂商肩负。从目前来看,国内本土营销云厂商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别,一是原生类厂商,基于垂直场景从零到一开始搭建的新兴创业厂商,二是转型类厂商,既包括传统软件公司在“云化”战略升级中向营销场景的拓展,也包括传统营销服务商从前端广告服务向后端营销技术的拓展。无论是原生类还是转型类,其在营销云产品搭建中均会遇到各自的瓶颈和困境,而未来合作和实践将是打破瓶颈的重要手段。走出混沌,落地场景渐明晰中国营销云市场发展现状产业互联网趋势推动下,营销云市场规模将超百亿2018年中国营销云市场规模为93.1亿元,增长率为64.1%。在此阶段,头部软件公司云形态交付的营销产品盈利提升明显,部分企业级营销服务商经过几年的时间积累也开始规模化盈利,因此增速较快。未来几年,营销云市场还将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预计2021年规模将超250亿。1)艾瑞分析认为,在产业互联网趋势下,一方面需求端对营销运营会愈加重视,另一方面供给侧厂商对细分赛道的探索会愈加成熟。2)此外,在需求端和供给方的助力下,也会加速资本市场对营销云市场的关注,三方互相渗透共同创造一个良性的营销云市场。中国营销云生态图谱中国营销云的应用场景营销云的发展是营销场景云化的逐渐渗透营销云市场的发展可以理解为大数据和云技术在营销场景中不断渗透的过程,整体来看营销主要分为数据&策略、内容&创意、媒介&渠道和客户&流程管理四大场景,均已经在云的影响下,产生了新的营销方法和产品服务。从当前来看,云化渗透程度最深的主要集中在数据&策略和客户关系管理层面,广告主也已经开始接受在营销策略制定和客户关系管理中使用云技术和云平台,未来营销云在内容&创意和媒介&渠道方面的应用也会持续加深,为该环节带来更多的改变和创新。营销云场景的本质,都是用于发现、吸引、保留和培育客户营销的本质是发现、吸引、保留和培育客户,数据&策略、内容&创意、媒介&渠道和客户&流程管理四大场景也是服务于营销在获客和转化方面的完整链条。分别来看:1)在数据&策略环节,营销云主要表现为DMP/CDP以及数据分析等产品和服务,帮助广告主发现客户并制定营销策略;2)在内容&创意环节营销云主要表现为创意自动化和内容营销平台等产品和服务,帮助广告主提供内容和创意的生产效率以及基于内容营销平台的获客管理;3)在媒介&渠道环节,营销云主要表现为投放优化等产品和服务,帮助广告结合投放数据优化渠道投放策略和效果,营销云在创意内容和媒介渠道上的赋能主要都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客户;4)在客户&流程管理环节,营销云主要表现为CRM/SCRM、营销自动化和渠道运营,帮助广告主更加高效且全面地管理客户的全生命周期,持续挖掘客户价值,其中渠道运营兼具吸引新客户和保留培育老客户的作用。中国营销云发展竞争要素产品开发:自下而上思考,自上而下满足客户需求虽然SaaS模式要求产品标准化,但中国大多数行业和企业定制需求明显,用一套标准化的服务模式很难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1)与此对应的并不是厂商切入的行业越多,盈利越快,也并不是产品功能越多越能解决企业的痛点,尤其营销行业营销触点和用户场景众多,大而全的产品开发思维,会影响产品的运行效率和使用体验。2)因此,建议营销云厂商的产品定位遵循“客户行业×营销特点×使用人员×产品功能”的矩阵图。3)自下而上的思考要切入的行业赛道,要解决的特定行业或特定业务的痛点,要了解该行业的营销特性,要捕捉客户产品功能的开发和解决方案的制定。最终通过自上而下的沟通和服务,持续的满足客户需求和帮助客户实现销售增长。销售策略:洞悉客户需求旅程,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策略营销云的服务场景天然需要与客户以及客户所在企业的内部运营流程走的更近,因此解决方案的提出,需要站在客户视角思考,而不是产品视角。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策略要求厂商从客户角度来设计自己的产品,更要充分关注客户的需求旅程和旅程特点,并围绕此来开发产品和服务,最终达到与客户保持长久而稳定的客户关系,从而为双方创造长期的客户价值和盈利价值。内容营销:核心能力之上的高竞争壁垒,追赶时间成本高对于营销云厂商而言,内容类产品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竞争壁垒,而内容营销手段的使用更是重中之重。在中国,微软、SAP、用友等已正式开始使用内容营销,但目前,大多数B2B企业对内容营销手段的使用程度还较低。艾瑞分析认为:站在客户视角思考,企业主与用户保持沟通和建立信任感的要素始终是内容,所以无论2C还是2B,本质都是人与人的连接,而内容是人与人连接的桥梁。此外,内容层的构建,要考虑行业特性,要兼顾企业调性和用户获得信息的趣味性,更要在长周期的销售过程中注重内容的策略性和创意性,最终保证内容营销带来价值的持续性,因此内容营销也是厂商在核心壁垒之上拓展增值业务的高竞争壁垒。成熟是必然,概念或不再重要营销云发展趋势行业走向市场化,SaaS趋势和广告主诉求为营销云创造机遇2018年中国SaaS市场规模占应用软件的比例由2015年的8.3%上升到13.3%,软件SaaS化趋势不可逆转,预计2020年该比例将进一步增长至19.8%。同时,2018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4844亿元,预计在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8000亿,从绝对值来看,中国网络广告产业的生命力依然旺盛。此外,从广告主的调研中可以明显看见的趋势是网络广告市场增长的动力,正在由原来以广告投放为核心的手段向全渠道营销触点的运营方式扩散,将分散的时刻转化为一种有凝聚力的体验并进行管理,已成为广告主重要的诉求。营销云厂商发展建议以营销生态链和客户数据量为参照,循序拓展垂直行业客户从根本上来讲,广告主营销上云的意愿程度,最主要还是由上云后所产生价值的迫切程度决定。尽管不同行业营销的本质都是发现、吸引、保留和培育客户,但由于各行业在营销生态链和客户数据量级的不同,营销上云后产生的价值程度也有所差异。通常来看,营销生态链条越复杂,周期越长,客户数据量级越大,上云后来带的成本优化、效率优化以及对客户的营销效果优化都会有更大程度的提升,但对应来看对营销云服务的要求也会更高。因此,营销云厂商在业务拓展时也会更多考虑不同行业的应用价值和自身能力,用综合型营销云产品去打通跨行业的基础服务,用专业型营销云产品去深耕垂直行业的精细化服务,而垂直型营销云产品的发展轨迹也将从行业营销生态链由深向浅辐射。

吉冈

2020年全球云服务市场报告

2000年,顶级私有云公司包括Salesforce、NetSuite、Trigo Technologies、EchoSign和Paypal,但估值10亿美元的私有公司为零。直到2010年,该行业才看到一家私人持股公司LinkedIn的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在短短10年内该行业发生了如此多的变化。当今有超过86家私有云独角兽公司,包括HashiCorp、UiPath、Snowflake、Strike、Toast、ProCore等公司。虽然在21世纪之交没有公共云独角兽,但在2007年后,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共云公司获得了显著的增长,同年NetSuite上市,云采用率增加。2010年有12家公共独角兽,2020年已经达到54家。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共云公司包括熟悉的科技巨头,如Salesforce、Paypal、ServiceNow、Shopify和Adobe。从2008年到2020年,前五大公共云公司的价值增长了44倍。2008年,Salesforce、NetSuite、Concur、Blackbaud和Dealert Track的总市值为138.9亿美元。到2015年,随着LinkedIn、ServiceNow以及Salesforce和NetSuite成为前五大公共云公司,总市值增长了8倍。到2020年2月,前五大公共云公司的市值徘徊在6160亿美元左右。最近COVID-19全球大流行导致的经济低迷,我们确实看到前五大公共云公司的价值在3月份出现了大幅下降。虽然云服务正在感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但公开市场反映了云服务的相对弹性。《华尔街日报》最近报道:“纳斯达克新兴云指数的52只股票今年平均上涨了15%,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跌幅为11%。”尽管世界经济正处于自1929年以来最不稳定的时期之一,公开市场也出现了快速而显著的下跌,但云计算行业在其20年的历史中经历了指数级的增长。PDF版本将会分享到199IT高端交流群,感谢您的支持!199IT热门报告重点推荐,可直接点击查阅2020未来的消费者报告2020年全球媒体行业报告COVID-19期间语音助手用户行为调查报告报告:从可靠性到弹性报告:CCPA塑造隐私格局2020年全球能源报告COVID-19时期的广告业2020年智能音频报告(55页)2020年B2B网络体验报告后疫情时代的挑战和机遇2020年第一季度亚太地区投资报告2020年第一季度移动广告指数报告2020年营销报告商务电子邮件营销报告COVID-19影响之消费支出报告2020年推动能源系统有效转型报告报告:COVID-19如何永远改变消费者的行为第四版新冠肺炎疫情与全球就业监测报告COVID – 19相关出行限制:全球旅游概览报告2019-2020小微企业融资状况报告(97页)2020年印度零售报告聚焦游戏领域:2020 年度报告2020全球科技品牌价值100强冠状病毒对亚太地区网络媒体使用的影响报告2020年全球能源投资报告(207页)社交媒体:COVID-19的影响报告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数据和营销行业报告报告:聚焦亚太地区酒店经营者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消费者调查报告报告:整合印刷和数字促销消费券的中国实践:我国消费券发放的现状、效果和展望研究2020年数字概览报告2030年的广告业:专家对未来广告业的预测2020中国广告真实性数据观察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风险投资报告渡过难关:病毒流行期间的品牌管理报告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报告(292页)新冠病毒风险展望:初步分析及其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B2C零售报告COVID-19期间全球搜索和参与报告报告:勇敢地接受‘新常态’2020年全球零售品牌75强2020年电子商务个性化营销调查报告报告:将内容融入客户流2020移动金融应用报告2020年YouTube基准报告新冠肺炎疫情潜在经济影响最新评估2020年第一季度网络营销报告202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中报告中国城市数字消费券的应用与效果研究消费者对网络营销的信任报告2020年Q1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附下载)追踪美国消费者在冠状病毒流行期间的行为报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0年度报告冠状病毒期间的营销报告2020全球创投风投行业年度白皮书中国绿色电力消费能力提升专题研究报告2020年印度营销科技调查报告日本融合通信(RCS)商务消息报告美国消费者在冠状病毒流行期间的情绪世界经济论坛:重塑信任区块链工具包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企业影响评估报告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20年客户体验行业报告流媒体之战:疫情对联网电视的影响报告2019下半年全球媒体质量报告2020年第一季度美国家庭债务和信贷报告2020年全球高净值人群报告报告:新冠病毒对美国旅游经济的影响2020年性别移动鸿沟报告美国富裕人口与汽车订购服务报告:网络弹性创新2018年全球电子商务评估报告现代奴隶报告2020年美国半导体产业概况报告2020全球趋势报告:理解复杂性报告:COVID19对营销策略的影响(93页)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附下载)2020年应用趋势报告十年努力:CEO可持续发展目标调查报告:不同世代对数据的态度管理创新报告:投资组合增长的秘诀2019年第四季度视频报告报告:创建消费者洞察2020年电子商务组织基准报告消费者对冠状病毒:广告相邻性的考虑报告报告:可持续发展时代的汽车行业报告:5G的经济影响可能是巨大的在线零售如何应对冠状病毒超越大数据2019年第三季度视频指标报告2019快手商户经营现状研究报告报告:品牌信任和冠状病毒流行2020年电子邮件可传递性报告“互联网女皇”疫情趋势报告2020年4月全球金融稳定报告2019年欧洲媒体视听服务媒体趋势报告谷歌报告:流动性的改变报告:支付中的区块链COVID-19疫情期间媒体使用情况报告2020年移动货币报告2020年移动财务应用报告冠状病毒对广告的影响报告2020年短信报告2020年忠诚度指标报告2020年社交媒体行业报告(132页)2019中国网络媒体社会价值白皮书2020年数字报告报告:重新构想电子商务2020报告:寻找新型领导者全球职场性别平等调查报告了解媒体的价值:消费者和行业视角2020技术展望报告-中文版(148页)新冠疫情如何影响世界经济2020媒体广告行业脉动报告2020年拉美裔美国人网络行为调查报告报告:文化创作者的隐藏价值解码中国消费者新防晒时代报告人脸识别供应商测试报告银发经济的基本盘和新常态2019年网络文化报告2019年中美人工智能产业及厂商评估白皮书2020年意见领袖营销报告2020首席营销官(CMO)调查报告2019年云安全报告报告:信任的真相2019年电影主题报告2020年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银行和资本市场并购展望2020年物联网威胁报告房地产科技2020:房地产的未来(112页)2020年全球数据管理研究报告Google:窥视消费者的未来2020报告:消费者如何提供反馈报告:准备好了没?电子商务主管2019年第四季度市场报告报告:电动交通的未来之路2020技术趋势报告-中文版2020年亚马逊卖家报告2020年数据隐私报告2020年北美旅游广告报告报告:流动的未来2019年年底医疗保健初创企业报告2020中国营商环境白皮书(278页)2019年第四季度欧洲旅游趋势与展望2025高管人才报告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2019年保险技术愿景报告:美国经济能力分析2020年科技趋势报告(366页)2020年英国科技行业国家报告2020年Facebook IQ 热门话题和趋势报告(中文版)2020年全球网络概览报告(247页)报告:聊天机器人在保险业的未来消费者调查报告:2020年重新出发英联邦数字经济报告(170页)客户体验状况报告2020年网络营销计划报告人工智能AI是如何改变规则的限制对华贸易如何终结美国半导体业的领导地位报告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2020年3月2020年企业并购报告2020年中国地区数字报告2020趋势100报告(226页)报告:消费者行为的变革2020趋势100报告(226页)报告:消费者行为的变革2020年抖音用户画像报告2020年车内语音助手用户报告2020年联网与移动趋势报告2020年电子商务报告5G时代的边缘计算报告(80页)驾驭不确定的全球形势2020年品牌亲密度报告消费者20202020未来消费者报告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对全球航空运输经济影响新冠疫情对零售行业的影响与思考2020年科技愿景(141页)2020财富报告2019全年及第四季度黄金需求趋势2020年科技趋势报告2019年全球传播报告1000多个美国品牌与亚马逊的独特关系报告游戏玩家动机研究报告扩展制造业人工智能AI应用报告聚焦印尼:把握数字化转型机会报告:向消费者学习2019年数据隐私和安全报告2020年技术预测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认知与信息传播调研报告印度食品科技市场报告2020年全球广告支出预测2020年新闻、媒体和科技趋势与预测观看转变:我们如何观看体育报告报告:Z世代消费者与可持续零售2019年第四季度网络营销报告2020年中国营销趋势报告2019年流媒体报告2019年中国境外游移动支付趋势报告在媒体碎片化日益加剧的时代,深入探究视频广告的影响范围报告新冠病毒疫情对全球航空旅行行业初步影响报告报告:企业员工支持计划调查2019年第四季度金融科技报告2019年第四季度社交媒体趋势报告2020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报告2020全球十大消费趋势2020年美国品牌亲密度调查报告报告:DTC品牌给B2C行业带来的影响2019年第四季度网络媒体报告报告:DTC品牌给B2C行业带来的影响2019年第四季度网络媒体报告2019年营销报告——不和谐的时代2019年网络威胁报告2019年第三季度Instagram和Facebook报告报告:国家首席信息官的未来一文看尽Uber的赚钱和扭亏之道2018年全球体育收入榜2020年网络客户体验趋势报告2020全球零售力量2020年旅游业广告报告2019年第三季度商业房地产趋势与展望报告报告:虚拟个性化和网络消费体验2019年第四季度网络服务报告报告:化妆品行业对欧洲社会经济的贡献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指数报告(123页)2019年第四季度视频趋势报告2019年第四季度软件市场报告报告:2020人力资源的未来2020年投资管理展望报告报告:便利性和消费者制胜下一个十年:用技术、人才与初心设计未来组织2020年消费者的信任报告2019年英国风险投资报告中国汽车市场下行持续:车企如何逆势而起?2020年中国消费者报告新消费 新格局:成熟企业如何敏捷竞争中国消费市场2019全球智库报告(270页)2020年以数据为中心的企业社交媒体销售线索生成报告探索大湾区:第三份驱动成功的关键年度调查报告2019年第三季度网络视频基准报告2019年自有品牌消费者调查报告2019年年终音乐报告2020年趋势报告2020年全球汽车消费者调查报告2019年第十九个全美退休年度调查报告(222页)2020年度风险指数报告2019年网络医疗犯罪报告2020年全球社会流动报告2020年全球就业与社会展望趋势报告2019年冬季智能音频报告2020年趋势报告2019年移动应用趋势报告2019年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2019年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202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颠覆趋势下的全球与中国汽车行业展望2019年网络游戏和互动媒体回顾无国界的一代:拥抱Z世代消费者报告:中国老龄化社会潜藏的商业价值和影响力2020年全球银行业和资本市场展望2020年全球财富和生活方式报告2020 年移动市场报告2019年本地消费者回顾健身和美容行业报告2019年美国传统电视广告报告全球中重卡行业重大趋势演进分析2019年印度零售业报告报告:Salesforce的状态报告人工智能报告:规模化2020年全球经济展望中国行业趋势报告——2020年度特别报告2020年全球网络广告趋势报告2019年营销领袖报告客户关系长期战略报告第二十个全球C级高管报告:建立信任优势直销品牌报告:媒体和吸引消费者2030年10大热门消费趋势2019年全球对美的态度调查报告2020年消费者趋势报告2020年Fjord趋势报告2019年游戏视频流报告2020年东南亚营销展望报告2019年中国夜间经济报告报告:太阳意味着生意报告:什么阻碍了女性平等?Z世代体育迷报告2019年消费者调查2019年印度观众报告2019年英国智能手机报告2020年全球媒体预测报告报告:移动技术对减少碳排放量的影响2019年联网汽车报告报告:服务就是新的销售2019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2019年女性就业指数增强人性:2020趋势报告2020年科技、媒体和电信预测银行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报告2019年电子邮件营销报告报告:管理的终结2019-2020年首席营销官CMO支出年度报告2019年公平估值定价报告2019年第三季度网络营销报告2019年第三季度网络服务报告解决品牌广告适用性调查报告广告业多样性报告2019年欧洲消费者支付报告客户成功薪资调查报告2019中国首席营销官(CMO)调查白皮书2019年并购交易趋势报告2019国民出行绿皮书2019年欧洲科技报告(224页)2019年美国假期购物报告报告:解决人工智能道德问题有利于企业意见领袖营销报告:信任、交易和引领潮流的人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风险投资报告金融服务营销报告2019长三角区域创新机构发展研究报告2019年全球汽车行业颠覆报告2000-2025年第三版全球烟草使用流行趋势全球报告2020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21世纪20年代改变世界的十大趋势2019中东欧市场战略手册报告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调查报告2019年二手转售市场报告2019年数字支付调查报告2020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理解航班和旅游预定趋势报告2019年第三季度金融科技报告2019年亚太地区银行业报告2019科技趋势:超越数字前沿报告:中国电商行业日系商品观察2019国际研究生成果报告| NOTICE |

功之怒

云时代的营销进化:2019年中国营销云市场研究报告

来源:格隆汇来源: 艾瑞咨询核心摘要:概念:目前缺乏严格界限定义,可从三种视角去理解应用视角:可以理解为部分营销手段和场景带有营销云功能,营销云基于连接的场景对潜客进行管理和培育,最终实现客户成功;平台视角:平台视角下的营销云,功能模块集成能力强,生态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概念视角:概念视角下的营销云,强调营销行为或动作的云化趋势。环境:外部环境利好,产业环境充满挑战外部环境:产业互联网风口推动、企业级SaaS服务普及、互联网存量时代用户经营战略被重视以及中国独特的媒体生态都存在利好条件;产业环境:从实际发展来看,中国营销云市场内部发展仍然处于探索期,除了国内市场本身在发展阶段的滞后性之外,广告主资源投入和行业认知不足及营销云企业自身的发展瓶颈等,都在不同程度制约和阻碍了中国营销云市场的快速崛起。现状:市场曲折前进,众多应用场景逐渐落地并被认可市场规模:2018年中国营销云市场规模为93.1亿元,增长率为64.1%。未来几年,伴随中国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探索的成熟以及更多营销场景的应用落地,预计2021年规模将超250亿;要素:从产品开发到内容营销均有竞争价值存在产品开发:遵循“客户行业×营销特点×使用人员×产品功能”的矩阵图;销售策略:洞悉客户需求旅程,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策略;内容营销:内容层壁垒的构建,会加速企业的客户转化效率。趋势:走向成熟是必然,但概念或不再重要从行业发展到业务实践,其基础设施价值将愈发凸显行业市场化:SaaS化趋势不可逆转,营销市场增长结构优化为营销云发展提供动力;产业清晰化:需求侧会逐渐明晰营销云的价值,供给侧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会逐渐完善;业务生态化:核心业务深入拓展后,盈利终局将驱动业务向生态化方向发展。背景概述自产业互联网被提出以来,企业级服务市场被推上风口,企业级营销服务市场也同样受到关注。多重因素之下,“营销云”的概念及价值被行业探讨和实践,当然对于营销行业来说,营销云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大家热议,在2016年就已经有部分企业实践营销云战略,但在当时营销云并没有引起以往市场中现象级的追捧和流行,或许因为产业机遇不够明显,或许因为外部推动力不足,也或许因为营销云并不具备热点现象的特质,而是一种更为深入的基础设施......那么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营销云将迎来怎样的终局?存量时代下的营销运营之路追踪溯源: 如何理解“营销”?从4P组合策略去看营销生态的结构性变化提及营销,就会讲营销4P,4P是美国营销学学者杰罗姆·麦卡锡教授提出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的首字母缩写。但聚焦国内市场去看,互联网爆发前的4P从产品诞生到价格再到促销及分销,“中心化”特征明显,每个内容版块都有1-2个中心结构在支撑其内部生长和发展,并呈放射状形态。而在互联网时代,尤其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的发展使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成为现实,因此由4P连接的营销生态“去中心化”特征明显,并呈网状形态,同时,每个节点都可能成为阶段性的中心,节点与节点之间也会相互影响。追踪溯源: 如何理解“云”?基于云计算实现的服务,五大特点决定其市场潜力云服务是基于“云计算”技术,实现各种终端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1)在营销云的概念中,从云的服务模式去看,SaaS层是营销云产品的入口,部分公司在实现规模化后也会考虑开发PaaS层,来满足企业的定制化需求;而IaaS层则是为企业提供服务器、存储器等基础设施服务,一般会使用阿里云、华为云等。2)从部署模式看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部署模式均有特点,主要根据企业诉求决定部署方式。3)同时,云服务拥有随时接入、自助服务、资源共享、弹性扩展、服务可计量五大特点,其特点决定了云服务能够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省开发运维成本的优势。概念解读:如何理解“营销云”?目前缺乏严格界限定义,三种视角帮助理解营销云目前,市场上没有明确的营销云定义,维基百科将营销云定义为一套营销系统,提供了集成在线营销和网络分析产品的集合。而Salesforce则将营销云描述为:“营销云平台,为企业提供高相关性、个性化的营销旅程,跨越平台和设备的限制,让企业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但在中国市场下,营销云的定义理解又有所不同。艾瑞分析认为:基于中国的市场环境,营销云可从三种视角去理解。营销云的核心价值多渠道数据信息实时共享和洞察,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在今天的互联网环境下,营销活动已经从线性的营销活动,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营销闭环发展,在闭环营销活动中,用户行为数据和信息分散在各个触点中,各个触点需要被实时连接和打通,并在触点的交叉中得出洞察和价值。营销云在营销闭环中,1)其核心价值在于利用云的覆盖和计算能力,把多个成本较低的计算机实体合成一个或几个具有强大营销能力的体系;2)再通过云上的数据智能实现全渠道之间的信息流通,包含从产品、运营、营销再到销售的数据信息实时共享和实时洞察;3)最终使闭环里的各个环节都能达到实时洞察和实时决策,进而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提升工作效率脱离传统的沟通和协作方式,保障信息实时在线和共享,提升决策效率和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让客户免除繁琐的基础设施、应用安装、部署、维护等流程无需硬件配备,帮助企业减少资源消耗;使数据资产化数据孤岛问题得到调试,使企业各个触点的数据资产化并形成数据闭环,保障客户互动的持续性;提升客户体验全渠道营销触点的连接和打通,使营销决策更为清晰和精准,并完成个性化触达,提升客户体验;机遇明显,但还需探索前行中国营销云发展机遇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政策持续推动营销云落地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政策的关注点也逐渐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迁移,而企业上云作为产业互联网转型的基础和前提,也成为政策引导的重心。一方面,从宏观角度不断对市场进行教育和引导,提升对产业互联网转型来带的产业模式和发展效率的升级的价值认知;另一方面,从执行角度对企业上云提出具体的发展规划和措施,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打好基础。在此背景下,企业对上云的认知度、接受度和普及度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进而也为营销云的应用落地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土壤。企业级SaaS高速发展,预计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近40%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的高速发展,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为营销云的普及和落地打下基础。1)从供给端来看,随着企业级SaaS市场发展的不断成熟与深化,对不同场景的垂直服务渗透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营销作为重要的SaaS应用业务场景,也有着越来越多的老牌厂商和新兴企业入场和布局。2)从需求端来看,企业级SaaS市场的不断增长,也从侧面反映了企业对基于SaaS和服务产品形式的接受度和普及度在不断上升,这也为未来营销云在企业的应用落地提供了良好的准备条件。互联网进入存量时代,流量扩张向用户经营营销战略迁移中国互联网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经逐渐进入存量时代。1)根据CNNIC数据显示,2008至2018年中国网民规模的增速不断放缓,近五年持续在低位徘徊。而作为重要增长点的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也基本消退,十年内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的比例已经从39.5%增长至98.6%,几乎接近饱和。2)在此背景下,企业的营销战略也逐渐从粗放式的流量扩张向精细化的用户经营迁移,尤其是C端企业,未来将会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在已有用户的价值挖掘和深度经营上。因此,营销云作为大数据时代下用户经营的工具和平台,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需求量。中国营销云发展挑战企业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造成营销云市场发展进程缓慢站在全球视角下,中国企业信息化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不平衡。1)2018年,中国GDP占全球的比例达到15.8%,但中国企业的IT支出占比仅为3.7%,可以明显看到,在过去以粗放式增长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下,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反应到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当中。2)同时,通过2018年中国和全球企业IT支出结构看到,企业软件和IT服务支出均低于全球水平,这说明营销云厂商面临的市场环境中依然有大量企业的信息化停留在浅层水平,很多企业软件应用也并不广泛,营销云厂商即要在业务数字化尚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向数字化转型阶段过度,这无疑为供给侧和需求侧带来了挑战。广告主对营销云在应用落地层面的认知仍较为模糊根据艾瑞咨询的广告主调研数据显示,1)超九成广告主认为营销新技术在营销工作中很重要,而只有不到七成的广告主认为自身企业在营销新技术的使用程度是较好的,整体来看营销技术的认知程度和使用程度之间仍然存在明显间隙,这主要是由于广告主对营销技术的认知还停留在技术本身层面,对其在具体场景中应用落地的解决方案的认知仍需进一步提高。2)尤其营销云作为当前重要的提供营销解决方案的服务平台,在广告主的关注度中仍然较低,仅占21.4%,远远低于内容营销、短视频营销等应用场景和效能都更加易懂的营销现象,营销云到底能够为企业解决哪些问题,发挥什么作用,仍然是国内很多广告主的困惑和观望的原因。营销云概念引入时间较短,创新的普及和落地仍需时间营销云作为一个新概念,进入国内市场的时间尚且较短,再加上其包含着技术创新、产品功能创新、服务创新及合作模式创新等多重创新维度,使得中国营销云市场还处在一个发展初期。相比于以美国为代表的海外市场,国内营销云在应用落地的普及度和渗透率上仍有存在着阶段层的滞后性。结合美国社会学家罗杰斯提出的创新扩散理论,艾瑞分析认为当前国内营销云的创新扩散还停留在早期采用者阶段,大部分企业对营销云的创新接受与决策过程还在了解和兴趣阶段,要赶上海外市场的普及度,时间是必要条件。原生与转型皆有瓶颈,但更多的是机会和未来如前文论述,基于中国独特的媒体生态和营销环境,国外成熟的营销云厂商在进入中国市场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因此国内营销云市场的发展大旗开始由本土厂商肩负。从目前来看,国内本土营销云厂商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别,一是原生类厂商,基于垂直场景从零到一开始搭建的新兴创业厂商,二是转型类厂商,既包括传统软件公司在“云化”战略升级中向营销场景的拓展,也包括传统营销服务商从前端广告服务向后端营销技术的拓展。无论是原生类还是转型类,其在营销云产品搭建中均会遇到各自的瓶颈和困境,而未来合作和实践将是打破瓶颈的重要手段。走出混沌,落地场景渐明晰中国营销云市场发展现状产业互联网趋势推动下,营销云市场规模将超百亿2018年中国营销云市场规模为93.1亿元,增长率为64.1%。在此阶段,头部软件公司云形态交付的营销产品盈利提升明显,部分企业级营销服务商经过几年的时间积累也开始规模化盈利,因此增速较快。未来几年,营销云市场还将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预计2021年规模将超250亿。1)艾瑞分析认为,在产业互联网趋势下,一方面需求端对营销运营会愈加重视,另一方面供给侧厂商对细分赛道的探索会愈加成熟。2)此外,在需求端和供给方的助力下,也会加速资本市场对营销云市场的关注,三方互相渗透共同创造一个良性的营销云市场。中国营销云生态图谱中国营销云的应用场景营销云的发展是营销场景云化的逐渐渗透营销云市场的发展可以理解为大数据和云技术在营销场景中不断渗透的过程,整体来看营销主要分为数据&策略、内容&创意、媒介&渠道和客户&流程管理四大场景,均已经在云的影响下,产生了新的营销方法和产品服务。从当前来看,云化渗透程度最深的主要集中在数据&策略和客户关系管理层面,广告主也已经开始接受在营销策略制定和客户关系管理中使用云技术和云平台,未来营销云在内容&创意和媒介&渠道方面的应用也会持续加深,为该环节带来更多的改变和创新。营销云场景的本质,都是用于发现、吸引、保留和培育客户营销的本质是发现、吸引、保留和培育客户,数据&策略、内容&创意、媒介&渠道和客户&流程管理四大场景也是服务于营销在获客和转化方面的完整链条。分别来看:1)在数据&策略环节,营销云主要表现为DMP/CDP以及数据分析等产品和服务,帮助广告主发现客户并制定营销策略;2)在内容&创意环节营销云主要表现为创意自动化和内容营销平台等产品和服务,帮助广告主提供内容和创意的生产效率以及基于内容营销平台的获客管理;3)在媒介&渠道环节,营销云主要表现为投放优化等产品和服务,帮助广告结合投放数据优化渠道投放策略和效果,营销云在创意内容和媒介渠道上的赋能主要都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客户;4)在客户&流程管理环节,营销云主要表现为CRM/SCRM、营销自动化和渠道运营,帮助广告主更加高效且全面地管理客户的全生命周期,持续挖掘客户价值,其中渠道运营兼具吸引新客户和保留培育老客户的作用。中国营销云发展竞争要素产品开发:自下而上思考,自上而下满足客户需求虽然SaaS模式要求产品标准化,但中国大多数行业和企业定制需求明显,用一套标准化的服务模式很难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1)与此对应的并不是厂商切入的行业越多,盈利越快,也并不是产品功能越多越能解决企业的痛点,尤其营销行业营销触点和用户场景众多,大而全的产品开发思维,会影响产品的运行效率和使用体验。2)因此,建议营销云厂商的产品定位遵循“客户行业×营销特点×使用人员×产品功能”的矩阵图。3)自下而上的思考要切入的行业赛道,要解决的特定行业或特定业务的痛点,要了解该行业的营销特性,要捕捉客户产品功能的开发和解决方案的制定。最终通过自上而下的沟通和服务,持续的满足客户需求和帮助客户实现销售增长。销售策略:洞悉客户需求旅程,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策略营销云的服务场景天然需要与客户以及客户所在企业的内部运营流程走的更近,因此解决方案的提出,需要站在客户视角思考,而不是产品视角。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策略要求厂商从客户角度来设计自己的产品,更要充分关注客户的需求旅程和旅程特点,并围绕此来开发产品和服务,最终达到与客户保持长久而稳定的客户关系,从而为双方创造长期的客户价值和盈利价值。内容营销:核心能力之上的高竞争壁垒,追赶时间成本高对于营销云厂商而言,内容类产品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竞争壁垒,而内容营销手段的使用更是重中之重。在中国,微软、SAP、用友等已正式开始使用内容营销,但目前,大多数B2B企业对内容营销手段的使用程度还较低。艾瑞分析认为:站在客户视角思考,企业主与用户保持沟通和建立信任感的要素始终是内容,所以无论2C还是2B,本质都是人与人的连接,而内容是人与人连接的桥梁。此外,内容层的构建,要考虑行业特性,要兼顾企业调性和用户获得信息的趣味性,更要在长周期的销售过程中注重内容的策略性和创意性,最终保证内容营销带来价值的持续性,因此内容营销也是厂商在核心壁垒之上拓展增值业务的高竞争壁垒。成熟是必然,概念或不再重要营销云发展趋势行业走向市场化,SaaS趋势和广告主诉求为营销云创造机遇2018年中国SaaS市场规模占应用软件的比例由2015年的8.3%上升到13.3%,软件SaaS化趋势不可逆转,预计2020年该比例将进一步增长至19.8%。同时,2018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4844亿元,预计在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8000亿,从绝对值来看,中国网络广告产业的生命力依然旺盛。此外,从广告主的调研中可以明显看见的趋势是网络广告市场增长的动力,正在由原来以广告投放为核心的手段向全渠道营销触点的运营方式扩散,将分散的时刻转化为一种有凝聚力的体验并进行管理,已成为广告主重要的诉求。营销云厂商发展建议以营销生态链和客户数据量为参照,循序拓展垂直行业客户从根本上来讲,广告主营销上云的意愿程度,最主要还是由上云后所产生价值的迫切程度决定。尽管不同行业营销的本质都是发现、吸引、保留和培育客户,但由于各行业在营销生态链和客户数据量级的不同,营销上云后产生的价值程度也有所差异。通常来看,营销生态链条越复杂,周期越长,客户数据量级越大,上云后来带的成本优化、效率优化以及对客户的营销效果优化都会有更大程度的提升,但对应来看对营销云服务的要求也会更高。因此,营销云厂商在业务拓展时也会更多考虑不同行业的应用价值和自身能力,用综合型营销云产品去打通跨行业的基础服务,用专业型营销云产品去深耕垂直行业的精细化服务,而垂直型营销云产品的发展轨迹也将从行业营销生态链由深向浅辐射。

推知

全球和中国云计算市场分析报告

一直对云计算市场比较感兴趣,正好有时间从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整理成一份PPT,内容主要包含:云计算发展史,全球和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与分类,公有云分析——IaaS、PaaS、SaaS与细分行业。对于厂家的分析略显薄弱,后续有时间会重点把每个厂家的优劣势对比出来。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按是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机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要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它设备。云计算依赖资源的共享以达成规模经济,类似基础设施(如电力站网)。——————维基百科根据美国权威调研机构Gartner发布的云计算市场份额报告,2017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达到2,602亿美金,其中公有云市场1,535亿美金,占比59%;预计2018年突破3,000亿达到3,058亿美金,其中共有云市场达1,864亿美金,占比61%。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18年云计算白皮书》,2018年中国云计算市场预计达到907亿人民币,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383亿人民币,占比42%,预计2021年云计算市场将达到1,858亿人民币,公有云903亿人民币占比49%,公有云三年复合增长率33%。IDC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公有云市场总体保持高达41.0%的增速,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将是PaaS,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55.7%;国内 IaaS 市场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1.2%,以阿里云、腾讯云、UCloud 为代表的厂商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并开始与 AWS、微软等国际巨头展开正面竞争;企业级SaaS市场依旧呈现快速增长,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5.7%,在2022年规模将达到378亿人民币,但市场较国外仍差距明显,与国外相比,国内 SaaS 服务成熟度不高,缺乏行业领军企业,市场规模偏小。

五贼

2020年中国基础云服务行业发展洞察报告

核心摘要:数据流量需求的强劲增长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基础动力。网络在社会生活、办公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基础云资源产生了旺盛需求,加上政策落地及疫情对数字化转型的加速,预计我国云服务整体市场将在未来三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IaaS公有云市场中头部玩家名单未发生变化,阿里云、腾讯云、天翼云在营收方面占据前三,华为云与AWS紧随其后;前五名玩家共占据市场73.9%的份额。而计入国内企业海外用量的“全球交付”市场中,AWS表现突出挤入前二。面对客户纷繁多样的需求与实践,传统的云部署模式之分更加模糊,介于纯公有云与纯私有云之间的各类中间形态层出不穷。但我们仍应清醒地认识到,公有云作为市场“底座”的重要意义并无动摇痕迹,非公有云亦无需被过度“神化”。中国基础云服务市场跟踪基础云服务的概念界定提供IT基础资源与通用能力的云上服务国内云服务市场规模及结构政策释放需求,国内云服务市场规模突破1600亿2019年国内整体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612.4亿元,并录得近年来最高增速(57.1%)。艾瑞认为,得益于相关鼓励性政策进入推进落实阶段,企业上云步伐明显提速,云服务相关支出在整体IT支出中的比例不断抬升;部分大型政企的成功转型具有相当强的示范效应,带动其上下游及同业的用云意愿。与此同时,云厂商也保持高举高打的战略姿势,在业务拓展方面展示出极强的执行力。另一方面,随着客户对云的需求从简单的“资源型需求”向“智能型需求”及“业务型需求”进阶,PaaS、SaaS、云原生及各类行业/场景解决方案受到更多关注。中国的云服务市场逐步迈向结构更加合理、健壮、多元的发展新阶段。IaaS市场增速高达70%,PaaS市场增速持续向好IaaS市场在国内整体云服务市场中始终是占比最高的贡献者(67.4%),并在2019年创造了逾千亿的市场体量(1087.5亿元)。由于客户当下仍以“资源上云”为主要目标,IaaS服务凭借极其标准化的产品形式与相对充裕的资源供给,实现引人注目的高速发展。PaaS市场依然保持稳步增长,且随着云原生对传统架构的渐进式替代,将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提升规模增速。值得说明的是,除数据库、大数据、AI服务外,不少基础PaaS服务作为带动底层IaaS资源消耗的“扳手”,其市场繁荣度未能在营收层面得到充分体现。公有云托起市场大盘,非公有云成为“下半场”焦点公有云模式以其相对标准化、规模化的业务优势,更易实现快速“上量”,并在互联网(尤其是视频、游戏)等存量业务方向中持续获得充沛现金流,在可见的未来市场中将始终占据主流。但与此同时,受国内客户的安全性/隐私性顾虑及政策合规性等因素影响,非公有云服务在国内拥有超过欧美市场的更大空间。随着传统行业加速上云,加之纯公有云模式在部分场景实践中的掣肘逐渐显现,非公有云服务市场亦将成为云服务“下半场”的业务焦点。关于非公有云市场的我们即将发布的《2020年中国非公有云行业实践白皮书》。国内基础云服务产业链图谱国内基础云服务市场竞争格局阿里云、腾讯云、天翼云依然占据前三,市场竞争仍胶着相比上一年度(2018年),IaaS公有云赛道中的头部玩家名单未发生任何变化,仍由互联网巨头、IT厂商、电信运营商及海外厂商四类玩家占据。但在其内部,玩家间的座次及市场占有表现则出现了诸多变数。其中,阿里云、腾讯云、天翼云仍牢牢坐定市场前三位置;华为云凭借其自上而下的强执行力,在国内IaaS公有云市场跃升至第四;同时,AWS中国的卓越技术实力与产品能力、金山云及百度智能云在AI与IoT方面的不断探索、浪潮云在泛政务市场的突出表现、京东智联云及微软云中国区凭借各自优势领域构建起的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是使其占有国内公有云市场中重要席位的核心原因。总体来看,互联网背景的基础云厂商正在更加积极地向传统行业发力,提升产业端声量;而相对更具备项目制业务经验的厂商,则在传统行业上云的浪潮中拥有“弯道超车”的契机。中国基础云服务行业解读数据流量需求强劲增长4G普及与5G落地拉动流量需求,企业级数据量亦将快速攀升数据流量需求将是相当长时间内支撑基础云服务发展的核心基石。凭借4G、5G等通信基础设施的领先优势,国内视频、直播、电商、游戏等互联网业务蓬勃发展。我国移动互联网流量从2014年起爆发,至2019年,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已超过8.5GB。随着网络传输速度与资费的进一步改善,互联网流量规模仍有巨大提升空间。更为重要的是,数据量的内部结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对比2015年与2025年的数据类型,娱乐类数据占比下降明显,而生产力数据、IoT数据等企业级数据占比则大幅攀升。这无疑得益于AI在更多场景的落地应用以及边缘设备、物联网传感器的进一步普及。疫情对产业的长短期影响在线业务短期内整体受促,视频类服务表现突出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下面对面接触受到诸多限制,线上“非接触式”服务得到空前关注,互联网在线业务整体流量趋好。从细分赛道来看,办公管理类服务的使用时长上升显著,尤其以各类视频会议产品为典型;学习教育类产品的上升主要得益于各类校内与校外机构的远程教育培训需求;疫情期间的视频服务、智能穿戴、健康医疗等产品也获得了更多使用。总体而言,视频类服务作为现阶段数据流量消耗的重要场景,其不断攀升的需求将直接拉动市场对基础云资源的需求。长期看,疫情对客户上云观念的培育起到显著作用尽管疫情期间,不少企业客户由于业务收缩、收入减少,在IT支出上也有一定收缩或计划推迟,导致部分场景中对云需求的攀升短期内并未充分体现于基础云厂商的现金流中。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数字化、云化、智能化转型的观念却切实地被提升至不少企业决策者的日程中。通过一项对中国企业的调研,房地产、交通、制造等传统行业客户均有近半数受疫情因素影响,计划加大在数字化与智能化办公生产中的投入。疫情大大加速了持续多年的市场教育行为,对云服务市场的利好将更多体现在中长期。云服务部署模式持续演进公有云与私有云的边界日益模糊,云中间形态层出不穷随着云服务实践的不断丰富,其部署模式亦出现日益丰富的选择与实现路径。广大“非数字原生”企业在政策引导、商业与技术赋能需求下对上云跃跃欲试。但行业业务模式的巨大差异及企业需求的特殊性,导致其在选择云计算部署模式时,往往面对的是“多选题”而非“单选题”。企业上云的焦点正逐渐从仅聚焦于“利用云计算技术”到“技术与服务并重”。托管云、专有云、真私有云/下一代私有云等新兴云计算部署概念逐渐兴起并落地,使得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中间形态日益丰满,也日益模糊了二者的边界。云厂商不仅在技术上关注“云原生”,也在部署上思考“云衍生”;客户在云服务部署的选择上也从早期的“云配比”逐渐进化成“云优化”。企业上云路径选择不一面对多元市场需求,云厂商与时俱进拥抱多样业务作为云服务“经典/理想形态”的公有云模式,在具体实践中,受制于各类主客观因素(如下图所示的“安全性”“治理”“合规”等)难以成为企业众望所归的选择;而非公有云及多云需求的增长,则启发了公有云厂商先利用技术拥抱各类数字化转型需求,再依靠技术引导需求,实现“曲线救国”目标。国际主流公有云厂商如AWS、Azure等,以公有云为重的同时也正拥抱更加丰富的云落地形式,相继推出AWSOutposts、Azure Stack等产品服务。国内头部云厂商或是从公有云逐步切入非公有云业务,如阿里云、腾讯云推出的Apsara Stack、TCE等企业云/专有云产品;或是突破原有云部署壁垒,尝试从私有云向混合云拓展,如华为云推出的华为云Stack等。国内云厂商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正在不断升级商业模式、拥抱多样化的客户实践。云MSP持续升温企业上云非一帆风顺,云管服务的价值日益凸显云MSP从概念提出迅速发展至落地普及、广受客户认可的行业热点,标志着企业逐渐意识到上云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小步快跑”,跨云管理并非简单的重新分工,而是需要专业团队持续提供系统、完善的解决方案。企业如果期望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华丽转身”,不能仅仅聚焦于云化过程的某一阶段,而应关注上云、用云的全生命周期。因此,能够在上云前提供规划与咨询服务、在上云时设计完善的迁移方案、以及上云后提供完整管理运维服务的云MSP逐渐成为链接客户与云厂商的纽带。当前国内外主流基础云厂商均已制定较为完善的云MSP伙伴计划,通过搭建云生态,打通企业从上云到云上的全流程服务。可以预见,随着国内云MSP行业标准逐渐完善,认证与评估逐渐健全,专业的云MSP企业将成为整体云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助力客户真正实现跨云管理与云网协同的良好路径。基础云服务市场投融资情况对投资机构而言,较成熟赛道将陆续迎来“密集退出”阶段统计2019年至2020年8月的投融资信息,国内基础云服务领域共录得逾60笔公开融资事件。从融资企业的所属赛道来看,私有云/专有云、容器云、云MSP、综合云服务等领域相对集中,反映出资本市场对IaaS公有云寡头竞争背景下、周边云生态中成熟赛道的积极布局。从披露的融资金额来看,共5笔融资获得超过5亿元人民币,其加总占此期间融资总额的67.4%。抛开二级市场股权转让事件,资金愈发密集流向头部成熟企业。联系到国内科创板启动、注册制落地等变化,预计近期将有不少C轮及之后的优质标的进入更加公开透明的二级市场,进一步打开产业发展机遇。企业上云实践指引选择合适的上云模式,充分了解各类用云策略对客户而言,上云与否、上云路径选择、用云策略考量、供应商筛选、数据迁移等环节的充分思考均是横亘于企业云化转型道路上的“门槛”。无论是基础云厂商主动提供一站式上云服务,还是由第三方机构辅助客户进行策略规划,都要求客户对上云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抉择具备尽可能充分的了解。Step1:选择合适的上云路径。客户需要基于自身情况与业务目标,在不同部署模式上进行选择;同时,一次性整体上云对大多客户都相当困难,如何对业务及其对应的应用进行拆分,制定合理的分步上云策略将至关重要。Step2:充分了解各类用云策略。如:多云中的资源分配与动态纳管策略、数据迁移与迁移后的应用重构策略、资源的监控与扩展策略等等。多维度评估上云效果与价值,灵活运用厂商政策优化支出Step3:评估上云效果,优化支出。随着用云实践的广泛普及,实际用云后的效果评估日益成为客户的重要议题。从一项全球性调研数据来看,用云后的成本节约、产品交付速度、业务价值提升、创新速度、传统IDC的使用缩减等均是受客户关注的评估指标。优化费用支出则是所有客户内部精细化运营的必然目标,其主要途径有二:1)事前——灵活运用云厂商的定价与优惠政策。采用预付费的包年包月模式,单价相比按需计费的后付费模式更低,但灵活性也相对较弱。云厂商大多提供阶梯式定价,对于实际使用量超过一定阈值的客户,给予更多折扣。此外,部分厂商还提供预留实例、抢占式实例等优惠政策,将确定性资源需求及空闲资源转换为大幅度折扣。2)事后——通过云厂商(或联合生态伙伴)提供的支出管理工具,分析账单结构,优化客户的采购与付费策略。基础云服务行业发展展望面对国际规制压力,基础云厂商出海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国内互联网市场的激烈竞争与相对饱和的市场空间,不少企业选择“出海”来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空间。云厂商通过提供直接服务(服务海外客户)和间接服务(服务国内出海客户)两种方式实现出海。当今世界市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中国出海企业的规制加强,因此对出海企业的市场判断、合规以及海外渠道能力的要求迅速提升。但是,在一些细分赛道内出海阻力相对较小。例如国外游戏行业采取“游戏分级制”,不涉及意识形态,内容监管相对宽松,2019年中国移动游戏出海的市场规模约514亿元,同比增长22%,占整体出海市场的26.9%。综上,面对新的全球市场环境,企业可选择合适赛道进行风险控制,同时在合规、产品、服务、营销等方面进一步提升能力,选择可信任、受信任的合作伙伴。公有云仍为市场“底座”,非公有云无需过度“神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一项旷日持久的“社会性工程”,而非一场由少数厂商发起的“市场活动”。因此,宏观来看,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近些年保持稳步前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不断上升,但远未达到市场想象中的“突飞猛进”。现阶段,产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非公有云、AI+、产业SaaS等市场的火热,更多是对传统客户中具备一定技术实力与付费意愿的“弄潮儿”的密集消费,或是从客户少数“极痛”场景切入的轻量化改造,其对同业的带动、对产业根深蒂固的传统业务的改造攻坚依然无法一蹴而就。公有云作为某种意义上的“现金奶牛”、非公有云作为业务落地的必要能力,是所有综合云厂商不可偏废的两项重要业务。

鼓钟

全球公有云市场最新调研结果发布:腾讯云市场份额超Google

美国知名行业研究机构Synergy Research 发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全球云基础服务厂商市场份额报告。报告主要依据各大云服务商的IaaS和PaaS收入情况进行统计,并将全球划分四个主要云市场,分别是North America region(北美)、EMEA Region(欧洲、中东和非洲)、APAC Region(亚太)和Latin America region(拉丁美洲)。报告显示,在亚太市场,腾讯云2018年Q4市场份额为5.8%,超越Google 4.7%,首度位列亚太区第四。其中收入环比增速为33.6%,是所有62个厂商中增速最高的厂商;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的全年市场份额上,腾讯云以5.4%的份额同样超越Google的4.3%,位列第四,并且收入增速达102.6%,在Top 10厂商中增速第一。前三名分别是AWS、阿里巴巴和微软。在中国市场,腾讯云同样表现亮眼。在2018年Q4,腾讯云市场份额为16.5%,位列中国市场第二;收入环比增速34.3%,是所有42个厂商中增速最快的;从2018年全年看,腾讯云市场份额为15.3%,位列第二;年收入增速达到三位数104.7%,是Top5厂商中增速最快的。Synergy Research首席研究总监John Dinsdale指出:“中国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云基础服务市场——全球市场年增速约50%,而中国市场持续保持在70%以上的年增长率。在中国,腾讯云是显而易见的第二大云服务商提供商,以较大的优势领先与第三名,并且在第四季度的增速超越所有top8厂商。在广泛的亚太市场,腾讯云基于其第四季度的收入,目前成为亚太区第四大云服务提供商。”*2018Q4亚太区云基础服务市场份额*2018Q4中国区云基础服务市场份额来源:Synergy Research全球IT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预测,2019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将从2018年的1758亿美元增长17.3%,达到2062亿美元。另据Gartner预测,到2021年,中国的IT消费云服务迁移率将达到20.7%,其中IaaS增长最快,2017-202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3%,同期整体云服务市场的CAGR为35%。中国云服务市场风起云涌,阿里、腾讯、金山、华为等云计算厂商竞争激烈。腾讯云以遍布全球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技术、生态布局、高速的增长,在多个全球分析机构的调研中名列前茅。2018年5月,国际知名行业研究机构Ovum发布报告《Research Note – Tencent Cloud is now a global player》,显示,腾讯云正在成为全球TOP7首选云服务商。报告指出,腾讯云具备了成为全球云服务商必备的三大核心能力:在全球关键地区运营本地业务的能力、规模化运营能力以及可提供多产品选择以应对业务挑战的能力。2018年7月,国际领先行业研究咨询机构Forrester发布《2018年中国全栈公有云开发平台Wave报告》,腾讯云综合评分位列中国厂商第二名,成为本次评估的领导者厂商之一。报告称,腾讯云业务增速已超过200%,业务收入规模持续位列中国市场第二名。过去一年,腾讯云在印度、日本、泰国、俄罗斯等地的数据中心相继开服,到目前为止,腾讯云已在全球五大洲25个地区内开放了53个可用区,是目前海外布局速度最快的云服务商,也是分布区域最广的云服务商之一。2018年9月30日,腾讯进行了史上第三次战略升级和架构调整,成立了新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发力产业互联网。腾讯云作为产业互联网的“信息能源发动机”,自2013年全面对外提供服务以来,已经拥有4000多个合作伙伴,行业解决方案超过60种。其中在互联网、金融和政务等几大行业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在架构调整后腾讯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腾讯云收入首次公布,2018年前三季的收入逾人民币60亿元,同比增长100%;云服务的付费客户数也获得三位数的增长。

无适无莫

云通信行业研究报告:云上通信,大有可为

(报告出品方/作者:信达证券,蒋颖)一、技术进步驱动通信云化升级,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云通信是一种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的,应用于企业与个人用户之间的通信平台服务。根据服务模式的不同,云通 信可划分为 PaaS、SaaS 和私有化部署三类,其中,SaaS 服务主要是以软件应用的形式提供的通讯服务;PaaS 服务主要以 API/SDK 的方式提供给开发者和客户,开发者与客户可将集成好的通讯能力内嵌入自有网站、APP 等产品中。根据通信原理的不同,云通信可划分为运营商业务和互联网业务,其中运营商业务的产品形态包含短 信、语音、流量、云呼叫中心等,互联网业务包含即时通讯 IM、实时音视频 RTC、云呼叫中心、云客服等,同 时还有整合两种业务的产品——企业融合通信 UC。发展迭代:技术进步驱动传统通讯云化升级信息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公有云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通信云服务在通信形式和通信场景两个维度升级迭代。 根据艾瑞咨询的定义,当前全球通信云已经步入 2.0 时代,与上一阶段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通信形式的变革。传 统短信+语音的通信形式将逐步向包括即时通讯 IM+实时音视频 RTC 的互联网通信转变。未来物联网技术的应 用将进一步加速通信场景的迭代,云通信将从现有的人与人沟通的场景,拓展到人与物的沟通、物与物的沟通。 早期传统通讯服务采用本地部署模式,硬件为主软件为辅,服务客户集中在传统大型企业,产品形态以短信、语 音和呼叫中心为主。随着阿里云、腾讯云等巨头公司相继进入公有云 IaaS 市场,云服务认知度和渗透率不断提 高,在通讯垂直领域中涌现新兴云服务创业公司。移动互联网时代,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催生了更多来自中小企业 客户的云通讯需求。云通信厂商的服务边界拓展至大中小微在内的全类型企业,其产品形态也由基于运营商的业 务向 IM、实时音视频和云客服等新兴产品形态延伸。传统通信厂商和互联网巨头纷纷利用自身优势切入这一市场,云通信对传统通讯服务的替代作用日益明显。核心价值:优化资源配置,助力降本增效云服务资源池化、弹性拓展、灵活部署的优点在云通信领域得到验证,通讯云服务的核心价值在于优化资源配置, 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节约成本:用户不必承担高昂的技术研发、管理运维、基础设施采购等费用,减轻了短期现金流压力及长 期整体投入,企业通信的使用门槛降低;(2)快速上线:服务商将客户所需的通信功能打包成 API 或 SDK,企业和开发者得以更加便捷地嵌入各类通信 服务,大幅压缩通讯系统部署和上线的时间;(3)易于扩展:按需付费和资源池化让弹性扩展更为便捷,客户在业务量突增时也能迅速扩容;(4)灵活敏捷:云通信的更新迭代快速敏捷,使开发者/企业得以根据实际需求便捷地增加或调整功能。服务对象:PaaS 面向应用开发者,SaaS 服务终端用户公有云按服务模式可分为 IaaS、PaaS 和 SaaS 三类。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包含基础设施、网络、存储、服 务器等部分,为客户提供系统的基础资源支持;PaaS(平台即服务)包含中间件、数据库等部分,提供封装的 SDK 或 API 接口;SaaS(软件即服务)包含 CRM、OA、ERP 等各类应用,直接面向终端用户。作为云服务的细分领域,云通信业务模式与其类似。云通信的服务模式包括以 API/SDK 提供通讯能力的 PaaS 服务、以软件应用提供通讯产品和平台的标准化 SaaS 服务和交付整体解决方案的私有化部署三种服务模式。其 中,云通信以 PaaS 的形式向应用开发者(或企业)提供通信服务,允许客户进行自主的二次开发;而 SaaS 服 务则直接服务终端用户,典型玩家如腾讯会议、会畅通讯、亿联网络等。本报告着眼于 PaaS 层云通信,主要介 绍其产业定位、应用场景、行业趋势、市场空间等,并就 PaaS 层云通信主要厂商 Twilio 和声网进行了介绍。聚焦 IM、RTC 云服务,应用场景以 C 端为主,B 端有望突破云通信 PaaS 平台主要提供以 API/SDK 形式交付的即时通讯(IM)和实时音视频(RTC)云服务,两者在应用 场景、通讯要求、技术环节、传输协议、成本和解决方案等方面均存在差异:(1)即时通讯(IM):基于 TCP 协议的 XMPP、MQTT 方案,利用互联网提供即时的文字聊天、语音消息发送、 文字传输等能力,强调消息从发送侧到接收侧的可靠性和送达率,支持单聊、群聊、聊天室等社交场景;(2)实时音视频(RTC):基于 UDP 协议的 WebRTC、Tokbox 的开源技术,提供实时的音视频通话能力,应 用于互动直播、视频会议等场景,满足实时的通信需求,强调低延时和接通率。 一般而言,实时音视频通信的成本要低于即时通信,原因是两者在服务端接入、存储和转发等环节技术实现方式 的差异:(1)从服务端接入方式来看,即时通信采用 TCP 协议来保证可靠性,可能会建立多个连接,相比无连接的 UDP 传输方式,这是一种昂贵的传输方式;实时音视频可以基于 UDP 协议,与服务端建立灵活的、快速的接入机制;(2)存储方面,实时音视频在服务端是实时转发,不会在服务端存储数据,而即时消息系统一般会将缓存转为 存储数据,包括富媒体数据,会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产生更多的存储成本;(3)数据转发方面,传输同样信息量的数据,即时通信方式更侧重于可靠性,会优先采用多线机房的传输方式, 成本比较高;实时音视频会优先选取最优路径进行传输数据,并可以动态调整传输路径,这样能够高效的利用带 宽,提高传输效率,降低成本。从应用场景来看,互联网通信云仍处于由互联网应用向企业级应用渗透的阶段,未来 B 端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 同时应用于智能硬件的云通信也有望随着 5G、IoT 技术的成熟而逐渐得到推广。互联网通信云最开始广泛应用 于社交、直播、游戏等对实时信息交互要求较高、具有泛娱乐属性的 APP,C 端应用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各厂 商为保持快速的业务迭代能力,集中资源解决核心业务领域,催生了对第三方通信云服务的需求。随着电商、O2O 等应用的社交属性增强,互联网通信云也逐步渗透到此类应用。对于面向 B 端的企业级应用市场,主要适用于 在线办公、视频会议、远程面试、在线医疗等场景。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未来 B 端有望成为互联网通信 云的重要应用群体。相比之下,智能硬件的应用场景尚未完全激活,未来随着 5G、IoT 技术的发展成熟,无论是 消费级的智能手表、音箱、摄像头或是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工业级应用上的云通信都将迎来更大的增长空间。二、拥抱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云通信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全球基础网络建设的推进和网络覆盖率的提高,互联网通信用户规模和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随着网络连 接质量的不断提升,互联网通信用户体验有望持续优化,有望进一步加速用户从短信、语音等传统通信模式向互 联网通信迁移,同时,也将正反馈于移动端和 PC 端的应用厂商,增加或者完善音视频、实时通信等功能,实现 互联网通信生态的良性循环。随着全球移动流量的持续高涨,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互联网通信或将逐渐取代传 统通信,成为未来主流通信服务形式,我们看好云通信长期发展空间。趋势一:移动流量持续高涨,传统通信颓势凸显全球移动数据流量持续高涨。根据思科 VNI 报告,预计到 2022 年,全球整体移动数据流量将增长到每月 77EB, 为 2017 年数据流量的 7 倍。从 2017 年到 2022 年,移动数据流量的年复合增长率达 46%。传统通信业务颓势 凸显。根据 Omdia 报告,预计全球 P2P(个人对个人)SMS 流量将从 2020 年的 5.7 万亿条消息下降到 2025 年的约 5 万亿条消息,全球 P2P SMS 收入也将从 2020 年的 600 亿美元下降到 2025 年的 350 亿美元。基于数 据流量的互联网通信或将逐渐取代传统通信,成为未来主流的通信服务形式。趋势二:互联网用户规模渗透率双升,增量空间广阔全球互联网用户规模和渗透率稳步提升。根据 ITU 预测数据,2019 年全球互联网个人用户规模达到 39.69 亿人, 同比增长 6%,互联网渗透率达 51.4%,同比提升 2.4%。分区域看,发达国家由于网络基础设施更为完善,互 联网用户规模增长趋于平稳,19 年互联网渗透率高达 87%;发展中国家用户规模较快,15-19 年间的年复合增 长率达到 8.5%,但目前互联网个人用户渗透率仍只有 44%,提升潜力巨大。 从移动网络的覆盖情况来看,发展中国家4G以上网络的覆盖率已经从2015年的34.7%攀升至2019年的82.2%, 不过相比发达国家 97%的覆盖率仍有较大差距。随着发展中国家基础网络建设的推进和网络覆盖率的提高,互 联网通信的用户规模和渗透率也将随之提升,市场增量空间广阔。趋势三:网络连接质量提升,通信体验持续优化全球网络连接质量提升,体现为网络连接速度快速攀升,时延持续下降。根据 Speedtest 数据,截至 2021 年 1 月,全球移动蜂窝网络平均下载速度和上传速度分别达到 46.74Mbps、12.49Mbps,同比分别提高 46%、10%, 平均延迟为 37ms,同比下降 10%;全球固定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度和上传速度分别达到 96.98Mbps、51.28Mbps, 和去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 30%、26%,平均延迟也由 23ms 下降到 20ms。互联网通信用户体验持续优化,这将进一步加速用户从短信、语音等传统通信模式向互联网通信迁移的过程,同 时,也将正反馈于移动端和 PC 端的应用厂商,增加或完善音视频、实时通信等功能,实现互联网通信生态的良 性循环。市场空间:受益企业数字化转型,云通信 PaaS 需求旺盛新冠疫情加速全球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企业在公有云上的 IT 支出比例将持续增长。根据 Gartner 预测,全球 最终用户在公有云上的支出将由 2020 年的 2575 亿美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3049 亿美元,同比增幅 18.4%。疫情 的常态化凸显了云服务的价值,按需使用、可拓展等优点为企业灵活经营及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动力。Gartner 预 计到 2024 年公有云支出将占企业 IT 总支出的 14.2%,远高于 2020 年的 9.1%。 Gartner 同时预测 2021 年 PaaS 层市场空间预计同比增长 26.6%,达到 554.86 亿美元。企业对 PaaS 服务支 出的增加是由于远程工作者需要访问高性能,内容丰富且可扩展的基础结构来执行其职责,因此对现代化的云原 生应用程序需求增加。云通信 PaaS 服务作为重点分支也将充分受益,直播、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等 需求激增。另据艾瑞咨询预测,2020 年全球互联网云通信 PaaS 市场规模为 41 亿美元,同比增长 67.1%。三、承上启下的资源整合者,多方玩家入局产业图谱:承上启下,平台通信能力为核心我国云通信产业链可分为上游运营商和 IaaS 厂商,中游云通信服务提供商及下游应用开发者及企业客户:(1)上游参与者:提供基础电信服务的电信运营商和虚拟运营商(其中三大运营商具有较高的议价能力);以及 提供计算、网络、存储、CDN 等互联网底层资源的 IaaS 厂商,包括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天翼云等;(2)产业链中游:云通信服务商,主要负责整合上游的通信资源和互联网资源,打通两者间的信息通道,其中 IM 云和 RTC 云厂商专注于云平台通信能力的构建,向企业客户、To C 应用开发者和 SaaS 厂商等不同类型的 下游客户提供服务,主要玩家包括容联云、环信、融云、声网、梦网科技;SaaS 厂商负责向终端用户提供标准 化的云通信应用,主要玩家如会畅通讯、腾讯会议。(3)下游:除 C 端应用开发者和 B 端客户外,还包括实现云通信功能的硬件终端(如视频会议终端、交互智能 平板等),这里主要玩家包括亿联网络、视源股份、会畅通讯。商业模式:资源整合者,免费增值模式收费为主云通信服务的关键在于资源整合,通过整合不同运营商之间的通道资源,以及整合运营商网络、IP 网络以及其 他通信形式向下游客户提供统一集成的通信能力。(1)运营商业务中,云服务商按照短信和电话呼叫的进销差价或业务酬金获取收入;(2)互联网云服务提供商中公有云服务主要采用 Freemium 模式收费,私有云部署业务则按定制化解决方案收 费。Freemium:即免费增值模式,是云服务常用的商业模式。在此模式下,云服务商提供的基础功能免费,高 级功能、扩展功能等收费,或根据日活用户规模收费.竞争格局:群雄逐鹿,三大类玩家入局中国云通信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市场参与者众多,整体呈现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集中度日益提升的竞争格局。其中传统通信厂商、云服务初创企业和互联网巨头是云通信领域的主要玩家。(1)传统通信厂商的核心优势在于:运营商业务领域经验丰富;私有化部署能力强,尤其是金融、电力和大型 国企等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客户群体中;(2)云服务初创企业:主要集中在 PaaS 和 SaaS 领域,成立初期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和互联网行业服务,近年 来随着市场和产品逐渐成熟,也逐步服务于大型企业和传统领域:; (3)互联网巨头:以阿里云和腾讯云为代表,依托良好的网络资源基础优势(IaaS),提供从 IaaS、PaaS 到 SaaS 全产业链云通信服务。四、对标 Twilio、Agora,前瞻布局+研发实力为核心壁垒对标 Twilio、Agora,我们看好“前瞻布局+研发实力强劲“的云通信企业。Twilio 为云通信龙头企业,公司不断 通过外延收购扩充产品阵列,从语音 API 扩展到通话、文本、短信、视频、邮件等各个领域,具备 CPaaS(通 信即服务平台)及 CCaaS(云呼叫中心)两大产品线能力;Agora 为全球实时音视频 API 行业开创者,公司 RTC 技术独创且全球领先,建立了目前全球领先的软件定义实时网(SD-RTN),云原生平台具备为全球数百万 并发用户提供实时参与的能力。Twilio 和 Agora 均非常重视研发,研发人员占比高,且研发投入保持持续高增, 高研发投入保障了公司产品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以及高客户粘性。Twilio(NYSE:TWLO):服务全球千行百业的云通信龙头颠覆电信运营预付模式,开创按需付费新格局。Twilio 成立于 2008 年,彼时传统企业通讯面临明显的业务痛点: 来自电信运营商昂贵的预付合同和冗余的配置要求。前 AWS 产品经理 Jeff Lawson 与两名联合创始人决心颠覆 这一陈旧的商业模式和封闭的市场格局,基于这一背景创办了 Twilio,致力于帮助客户把前期投入降到最低,在 使用产品以后按实际用量付费。我们研究发现,Twilio 在商业模式、收费模式、价值主张上与 AWS 类似。Twilio 的初衷便是真正意义上服务于 中小企业以及个人开发者——通过成熟的 API(应用程序接口),将传统通讯植入 App。Jeff Lawson 在 2011 年 介绍 Twilio 为“AWS for telecom”,类比亚马逊:(1)商业模式上:AWS 售卖的是服务器和其提供的算力,Twilio 售卖的是带宽和其提供的通讯能力;(2)收费模式上,AWS 和 Twilio 采取相同的定价策略:按实际使用量计费;批量折扣,即使用越多、单价越低; 通过预留容量节约成本;(3)价值主张上:亚马逊 CEO Jeff Bezos 强调公司的 DNA 是“低价格、快速送达、选择多样”(”At Amazon, I know what the big ideas are: low prices, fast delivery and vast, huge selection”),这与 Twilio CEO Jeff Lawson 总结的公司三大价值主张不谋而合——“数字化交互(Digital engagement)、软件敏捷性(Software agility)、 云拓展能力(Cloud scale)”。Twilio 利用 PaaS 平台为各类大中小企业提供封装好的 API 通信接口,嵌入企业的业务系统中,让开发者可以 将语音、短信、IP 或 VoIP 电话以及视频呼叫服务集成到自己公司的 web、移动及桌面应用上。公司 2008 年 3 月在美国特拉华州注册,先后于 2008 年、2010 年、2011 年、2016 年、2018 年发布 Voice(通话)、Text Messaging (文本)、SMS(短信)、Video(视频)和 Email(邮件)API 产品,极大地减轻了中小企业在通信方面的成本压 力。2016 年公司完成美股 IPO,募集资金 1.72 亿,并在同年完成增发。2018 年公司又推出 Twilio Flex 进军 CCaaS 市场。至此,公司具备了 CPaaS(通信即服务平台)及 CCaaS(云呼叫中心)两大产品线能力,主要 应用于匿名通信、警报和通知、呼叫中心、通话追踪、市场营销、用户安全和社会责任诸多应用场景。截至目前, 公司在全球 16 个国家设立了 26 个办事处,可为全世界 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通信服务,覆盖包含制 造业、金融、医疗健康、消费者服务等千行百业。云通信巨头业绩高增,经营指标持续向好。公司上市以来营收持续高速增长,2016-2020 年复合增长率为 59%,2020 全年营收达 17.62 亿美元,同比增长 55%,Q4 单季营收 5.48 亿美元,同比增长 65%。客户留存及拓展情 况良好,Q4 收入净扩张率(Dollar-Based Net Expansion Rate)为 139%,全年收入净扩张率为 137%;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平台服务了超过 22.1 万活跃客户,同比增长 23%。根据公司业绩指引,预计 Twilio 21 年 Q1 收入区间为 5.26-5.36 亿美元,同比增长 44%-47%。外延收购提升云通信能力。公司成立之初的主要产品为语音 API,随着公司营收规模的不断扩张,Twilio 开始扩 充产品阵列,通过战略性的外延收购整合互联网通信能力。公司于 2014 年收购初创公司 Authy,后者主要为终 端用户、开发者和企业提供双因素认证服务。2016 年公司收购 WebRTC 媒体服务器 Kurento 的媒体处理技术和 非开源技术,并基于此推出 VideoAPI。2017 年公司 2300 万美元收购瑞典短信服务提供商 Beepsend,为 Twilio 超级网络能力提供有力补充。2018 年公司收购语音分析初创公司 Ytica 以提升自身 Flex 呼叫中心平台能力, Ytica 的软件可检测呼叫过客服中心的客户是否感到沮丧或者愤怒。2019 年 2 月,公司完成对业界领先的电子邮件API 平台 SendGrid 的收购,并将其整合到自身平台。2020 年 11 月公司收购市场领先的客户数据平台 Segment, 此次收购加强了客户服务、市场营销、销售、产品和分析领域的能力,并加速了 Twilio 建立全球领先的客户参与 平台的过程。大力投资技术平台修炼内功。云计算技术迭代迅速,作为全球云通信的领导者,公司始终致力于建立可信赖的云 通信平台,增强现有产品能力并持续开发新产品。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0 年研发费用达 5.31 亿美元,研 发费用率为 30.11%,16 年上市至今年复合增长率为 62%。公司研发团队强大,2020 年共有研发人员 1931 人, 研发人员占比高达 42%。研发组织围绕小型开发团队建立,具有敏捷开发的优点,能够对云平台架构进行快速 修改,从而提高弹性和运营效率。未来公司将加大在技术平台的投资力度,通过投资建立新的软件功能,拓展平 台的能力边界,致力于服务更广泛的应用程序、地区和客户群体。客户结构更加多元化,逐渐摆脱大客户依赖。公司在成立初期极度依赖大客户,13 年至公司上市前,前十大客 户占比一直维持在 30%的高位。2016 年公司上市时,Uber、WhatsApp 为公司前两大客户,其中 Uber 主要使 用 VoiceAPI 建立乘客和司机的匿名通话,2015-2017 年对 Twilio 的营收贡献分别为 9%、14%、8%;WhatsApp 主要使用 SMS 和 Voice API 对注册用户进行身份验证,2015-2017 年对 Twilio 的营收贡献分别为 17%、9%、 6%。Uber 从 2017 年初开始尝试自建通讯系统或采用其他供应商,减少对公司产品的采购,Twilio 股价随之出 现大幅波动;另一方面,WhatsApp 作为公司的重要客户,一直没有签订长期合同,未来随时有可能大幅减少采 购量。基于此,公司不断通过渠道营销和生态建设拓展新客户,经过不懈努力,前十大客户营收占比逐渐走低, 20Q4 仅为 13%,逐渐摆脱大客户依赖。平台型公司战略扩张迅速,积极开拓国际市场。Twilio 作为全球云通信领域最大的平台型公司,可通过国际化战略持续优化营收结构,同时国际运营商市场相比美国更加分散,有利于公司提高对上游供给侧的议价权,有效管 控营运成本。Twilio 国际化战略初见成效,海外营收占比从 2013 年的 9%增长到 2020 年的 27%,国际员工占 比持续提高,2020 年国际员工数量为 1369 人,占比达 30%。公司致力于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大对境 外平台的投资,以满足更广泛的全球开发商和企业的需求。未来公司将继续通过在美国境外扩展业务并与国际战 略伙伴合作来实现国际增长。Agora(NASDAQ:API):全球实时音视频 API 行业开创者实时音视频 API 平台行业开创者,全球领先专业服务商。声网(Agora)成立于 2013 年 11 月,总部分设于上海 杨浦和美国硅谷,同时在全球 9 个城市设有办公地点。公司是实时互动 API 平台行业开创者,用时也是全球领 先的专业服务商。声网于 2020 年 6 月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专为双向实时音视频互动而设计,开发者只需 简单调用 API,即可在应用内构建多种实时音视频互动场景。声网产品已经赋能社交直播、在线教育、游戏电竞、 IoT、AR/VR、金融、保险、医疗、企业协作等 10 余行业,共计 100 多种场景。仅在 2020 年 3 月,公司通过 10,000 多个活跃应用程序为 100 多个国家的终端用户提供超过 400 亿分钟的实时互动。声网的实时互动技术服 务覆盖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当地提供技术和运营支持。公司 RTC 技术独创且全球领先,云原生平台具备为全球数百万并发用户提供实时参与的能力。声网建立了目前 全球领先的软件定义实时网(SD-RTN),专为双向实时音视频互动而设计,在其拥有的全球 250 多个协同定位 数据中心运行,处理使用 Agora SDK 终端用户设备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公司低时延(毫秒级)、双向实时等关键 优势对用户体验的改善将极大吸引企业用户对声网服务的采购。使用声网服务的企业包括小米、陌陌、新东方、晓黑板、The Meet Group、Bunch、Kumu 等遍布全球的巨头、独角兽及创业企业。声网搭建的 SD-RTN 以较低 的成本,实现了接近于专线的质量,大大提高了用户和开发者的使用体验。财务指标健康,营收增长强劲。公司 2020 年全年营收 1.3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7.3%,20 年净利润-311.4 万 美元,相比 19 年-617.7 万美元明显收窄,其中公司 20 年前两季度均实现盈利。扣除基于股票的薪酬费用后, 公司 20 年调整后净收入达 890 万美元,调整后 EBITDA 为 1120 万美元,各项财务指标均大幅优于同期。同时, 公司业务扩张成效显著,截至 2020 年 12 与 31 日,共有活跃用户 2095 名,同比增长 101.2%,全年收入净扩 张率达 179%。高管大多为技术背景,巨大研发投入深化公司护城河。公司创始人赵斌在音视频通话领域功底深厚,曾担任 Webex 创始工程师,负责开发音视频通话及后端体系,后担任 YY 董事和 CTO,负责 YY 语音的整体技术发展。 声网的创始团队也多为技术背景,公司高级副总裁陶思明同样为是 YY 前技术高管,担任 YY 技术平台总经理, 是国内音视频领域资深专家。根据招股书,声网团队共计 400 余人,有超 70%是技术研发人员。高额技术人员 占比,也决定了声网的研发投入规模。2018-2020 年声网研发投入分别为 1442.6 万、2362.3 万、4949.4 万美 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33.04%、36.66%和 37.06%,正是巨大的研发投入让声网可以不断扩大自己在实时互动 技术领域独一无二的优势,深化公司护城河。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独生子

云计算行业深度报告:全产业链持续高景气

1.云计算:引发 ICT 产业的深刻变革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云计算从被质疑到成为新一代 IT 标准,从单纯技术 上的概念到影响到整个 ICT 产业的业务模式。云计算引发 ICT 产业的深刻变革。1)软件方面,云计算的应用软件开 发具备分布式特征,用户的使用模式由购买转为租赁;2)硬件方面,体现在 硬件要求更强性能,同时具有更低功耗,可管可控性更高;3)网络架构方面,则要求网络能够以更灵活的方式,支撑未来的创新型业务;4)终端方面,则 要求使用便捷,更富有个性,并专注于提升用户体验。云计算的诞生消除了传IT 基础架构存在的弊端,如价格昂贵、结构复杂、难以惠及社会众、资 源分布不均和封闭、计算能力不对称等。同时,云计算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 高可靠性、通用性强、高可伸缩性和成本低廉的优点,是 ICT 产业的发展趋势。2.云计算发展为大势所趋,云计算服务市场广阔2.1 数据量增长使云计算成为大势所趋,网络建设催化云计算的应用由于数据呈现爆炸性增长,人类对计算的需求大大增加,并且希望随时随 地获取,这将直接推动云计算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根据国 际权威机构 Statista 的统计和预测,全球数据量在 2019 年达到 41ZB,预计到 2020 年全球数据量将会达到 50.5ZB,同比增长 23.2%。2020 年以来,受新冠 疫情影响的催化,全球云计算技术、产业、应用等多方面的发展呈现了新的趋 势,也正在进入新的阶段。我国高度普及的高速宽带网络,为云计算的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我国光 纤网络实现城乡全面覆盖,用户宽带呈向高速发展的趋势。据工信部统计,自 2017 年以来,受益于“宽带中国”政策的实施,我国用户宽带呈向高速发展的 趋势,平均渗透率从 2017 年 36.4%到 2019 年的 85.7%。截止 2020 年 6 月,我 国光纤接入用户占固定宽带用户的比重达 93.2%,100M 及以上的固定宽带用户 占比已经超过 86.8%,城市固定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超过 100Mbps,部分发达城市 已实现千兆接入能力普及。宽带网络的建设为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化云计算的应用。据工信部统计,2013-2019 年, 中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从 9026.3 万千兆增长到 150 亿千兆,年复合增长率 超过 100%;2020 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 745 亿 GB,同比增长 34.5%; 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达到 720 亿 GB,同比增长 30.4%,占移动互联网总 流量的 96.6%。6 月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达到 10.14GB/户,同 比增长 29.3%,比上年 12 月份高 1.55GB/户。根据艾媒数据中心统计,中国用 户使用日均使用智能手机时间从 2011 年 21 分钟/每日增长到 2019 年 134 分钟 /每日。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大大催化了云计算的应用,目前大量的 App 都部署在云计算平台上,各种类型的 App 可以说成为了支撑云计算平台发展的 重要力量。另外,云计算平台也在不断降低各种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开发门槛, 随着“全栈云”的应用,未来云计算平台将进一步赋能移动互联网产品。2.2 我国企业上云率逐步提升,公有云成为企业上云的首选公有云通常指第三方提供商为用户提供的能够使用的云,公有云一般可通 过 Internet 使用,可能是免费或成本低廉的,公有云的核心属性是共享资源 服务。私有云是为一个用户单独使用而构建的,因而在数据安全性以及服务质量 上自己可以有效的管控,私有云可以部署在企业数据中心的防火墙内,核心属 性是专有资源。混合云是在成本和安全方面的一种折中方案。顾名思义,就是公有云和私 有云的结合。数据依然是存到本地的机器上,但是一旦出现大规模的访问或者 计算时,就会把这部分计算的需求转移到公有云平台上,实现不同场景的切换。 混合云在使用起来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是企业在考虑成本效益下的首选方案。我国企业的云计算应用度持续提升,在企业上云的选择中,公有云以其低 成本、无需维护、按需付费、高可靠性的优势,已经成为了上云的首选。根据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云计算发展调查报告,2019 年我国已经应用云计算的企 业占比达到 66.1%,较 2018 年上升了 7.5%。我国应用云计算的企业采用公有 云的企业占比 41.6%,较去年提高了 5.2%;私有云占比为 14.7%,与去年相比 有小幅提升;有 9.8%的企业采用了混合云,与 2018 年相比提高了 1.7%。2019 年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首次超过私有云。据中国信通院统计,2019 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 1334 亿元,增速 38.6%。其中,公有云市场规 模达到 689 亿元,相比 2018 年增长 57.6%,预计 2020-2022 年仍将处于快速增 长阶段,到 2023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 2300 亿元。私有云市场规模达 645 亿元, 较 2018 年增长 22.8%,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到 2023 年市场规模将 接近 1500 亿元。公有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将直接带动整个云计算服务市 场的发展。2.3 云计算服务市场广阔,我国 PaaS 和 SaaS 市场潜力巨大云计算服务是指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 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用户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 源和服务。云服务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IaaS、PaaS 和 SaaS,分 别在基础设施层,软件开放运行平台层,应用软件层实现。全球云计算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据 Gartner 统计,2019 年,以 IaaS、 PaaS 和 SaaS 为代表的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 1883 亿美元,增速 20.86%。 据 Gartner 预测,未来几年云计算市场平均增长率在 18%左右,到 2023 年云计 算市场规模将超过 3500 亿美元,其中,IaaS、PaaS、SaaS 市场规模将分别达 到 971、749、1877 亿美元。我国公有云 IaaS 市场发展成熟,增长迅速。2019 年,我国公有云 IaaS 市 场规模达到了 453 亿元,同比增长 67.4%,由于今年国务院将云计算基础设施 建设定义为“新基建”,受政策影响,预计公有云 IaaS 市场会持续维持高速增 长。市场份额方面,我国公有云 IaaS 市场集中度比较高,2019 年,阿里云、 天翼云、腾讯云占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前三,分别占市场份额的36.7%、12.8%、 11.4%,光环新网与华为云处于第二集团合计占 14.8%。我国公有云 PaaS 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公有云 PaaS 市场起步较 晚,市场规模在整个云计算产业中占比较低,但是未来几年企业对大数据、中 间件、游戏和微服务等 PaaS 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公有云 PaaS 市场规模会 保持较高的增速。据中国信息通信院统计,2018、2019 年,我国公有云 PaaS 市场规模分别为 22、42 亿元,同比增长 87.9%、92.2%。市场份额方面,据 IDC 统计,2019 年,阿里云、AWS、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位于公有云 PaaS 市场 前列,额分别为 37.3%、12.7%、11.7%、4.4%、4.1%。国外 SaaS 市场模式成熟,覆盖领域广泛。SaaS 是云计算中最大的细分市 场,据 Gartner 调查显示,预计 2020 年全球市场将增长到 1277 亿美元。大多 创新型 SaaS 服务商专注于解决企业管理或者运营服务中的某一环节的难题, 凭着对其服务领域的深入研究以及其专业性再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快速成 长,成为相关细分垂直领域的独角兽。SaaS 服务涵盖了如行业应用、电子合同、 客服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领域。我国公有云 SaaS 市场发展与全球整体市场有一定差距,未来发展潜力巨 大。2019年,我国公有云 SaaS 市场规模达到194亿元,比2018年增长了34.2%, 增速较稳定,与全球整体市场(1095 亿美元)的成熟度差距明显。2020 年受 疫情影响,预计未来市场的接受周期会缩短,将加速 SaaS 发展。目前中国 SaaS 行业的已经形成了三大阵营包括创业公司、互联网巨头和进行云转型的传统软 件公司。其中,创业公司、传统软件公司更多参与相对细分的市场以获取壁垒。 而互联网公司更多从 IM(Instant Messaging)协同功能入手打造平台化的生态 系统,在自己核心应用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第三方应用的开发,培育移动办公应 用生态。其中,传统软件以用友、金蝶、麦达数字为代表,创业阵营以北森、 销售易等为代表的 SaaS 服务商,在各细分领域已崭露头角。2.4 随着我国云化程度不断加深,安全需求迫在眉睫随着我国云计算应用的不断普及,云安全需求已经愈发迫切。随着企业业 务不断上云,以数据为载体的数字资产已逐渐成为企业核心资产。同时,黑客将通过多种恶意攻击手段,有针对性的对云主机进行攻击,一旦入侵成功并窃 取核心资产,将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根据腾讯云安全数据统计,网络上发生 的 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事件约三分之二是以云平台上的 IP 作为攻击 目标,超过四分之一的目标 IP 是专门的 IDC 机房 IP 或高防机房 IP,其余针对 个人或单独组织的相对较少。入侵数量方面,根据腾讯云的数据显示,2019 年 云平台的恶意文件数量占总样本数量的 0.6%,月均增长 17.5 万个,反映了云 平台的被恶意滥用情况已逐步增加,云资源逐渐成为 DDoS 和其他黑灰产的重 要资源来源。云计算安全已经逐渐引起企业的重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云计算发展 调查报告显示,42.4%的企业在选择公有云服务商时会考虑服务安全性,是影 响企业选择的重要因素;43%的企业在私有云安全上的投入占 IT 总投入的 10% 以上,这一数据,较上一年度提升了 4.8%。中国的云安全市场主要是以云主机安全为核心,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 用安全、安全管理和业务安全为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内容分为:1)云主机安 全提供面向云主机的安全防护;2)网络安全关注云环境所受的外部网络攻击; 3)应用安全侧重用户云上 Web 应用的安全防护;4)数据安全保障云上数据存 储、传输和使用的安全性;5)安全管理提升用户云上资产管理的综合能力;6) 业务安全对用户业务进行有效风控。中国云安全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将会随着云计算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快 速增长。根据 Gartner 统计,2019 年全球云安全服务市场规模为 74.1 亿美元, 到 2021 年将会超过 10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20%。中国方面,根据赛迪 统计,2019 年中国云安全服务市场规模达到 55.1 亿元,同比增长 45.8%,中 国云安全服务市场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预计到 2021 年中国云安全服务市场 规模将突破百亿,达到 115.7 亿元,未来三年年均增长率为 45.2%。云安全服 务带来网络安全行业商业模式的变革,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与增量,将成为网 络安全行业极具发展前景的细分市场。安全资源池是云计算平台中提供安全服务的资源集合,安全资源池的运用 是云安全产品服务的重点。安全资源池是一类紧贴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类产品, 要求技术提供商拥有丰富且多样的安全能力、集成安全能力、强协同能力以及 统一管控、统一编排的能力,伴随着私有云、行业云、混合云的不断发展,安 全资源池在云上的运用可以有效推动云安全市场的发展。由于安全资源池对于 技术提供商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传统的大型安全厂商如奇安信集团、深信服 科技、安恒信息、天融信、绿盟科技成为该市场中的主要玩家。据 IDC 统计, 2019 年安信集团、深信服科技、安恒信息、天融信、绿盟科技分别占中国市场 的 18.1%、14.1%、13.2%、11.7%、8.2%。3.未来趋势:硬件从中心向边缘延伸,应用服务弹性扩 展3.1 边缘侧需求推动,云计算从中心向边缘延伸边缘的具体形态分为边缘云和边缘终端。边缘云是云计算向网络边缘侧进 行拓展而产生的新形态,是未来产业关注重点,是连接云和边缘终端的重要桥 梁。边缘终端位于边缘云与数据源头路径之间,靠近用户或数据源头的任意具 备一定硬件配置的设备,包括边缘网关、边缘服务器、智能盒子等终端设备。 围绕边缘云与边缘终端,相关产业已初现端倪,蓄势待发。将云计算的能力下 沉到边缘侧、设备侧,并通过中心进行统一交付、运维、管控,将是云计算的 重要发展趋势。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云服务商等在内的各类型厂家为了满足视 频直播、AR/VR、工业互联网等场景下,更广连接、更低时延、更好控制等需 求纷纷进行相关尝试,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将云计算服务逐步向网络边缘侧进 行分布式部署,云计算在向一种更加全局化的分布式组合模式进阶。分布式云 是未来计算形态的发展趋势,是整个计算产业未来决胜的关键方向之一,对于 物联网、5G 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边缘云计算应用服务产品不断丰富。电信运营商整合网络和边缘基础设施 优势,采用“网络+平台”的融合部署模式,推出 MEC(Mobile Edge Computing) 边缘解决方案,通过用户面功能网元(UPF)的不同部署位置,提供专享型和 共享型边缘云服务。互联网云服务商通过边缘云服务、边缘节点管理平台等云 边协同产品将中心云功能下沉到网络边缘,同时打通中心云与边缘云通道,加 强中心云对边缘云在服务和应用上的管理能力。目前,边缘云计算主要应用在 智慧城市、互动直播、新零售等场景。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 的最新报告,到 2027 年,全球边缘云计算市 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154 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 38.6%,其中软件、 硬件、服务市场规模分别为 79、44、31 亿美元。从全球边缘云计算市场区域 结构来看,2018 年,美国占全球边缘计算市场份额达 38.84%,其次为欧洲, 占 30.53%,亚太(除日本)占 23.64%,日本占 6.11%。我国边缘云计算起步较晚,但发展前景广阔。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云计 算发展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有 3.37%的企业已经应用了边缘计算;计划使 用边缘计算的企业占比达到 44.23%。随着国家在 5G、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支 持力度不断加深,预计未来基于云边协同的分布式云使用率将快速增长。未来,随着工业互联网以及车联网等行业的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边缘云 计算的需求量将快速增长。从目前边缘云计算行业的发展来看,据观研天下统 计,2019 年,我国边缘云计算市场规模为 6.44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我国边缘 云计算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40%。目前,我 国边缘云计算主要市场集中在安防行业与交通行业。分别占据 65.22%、24.45% 的市场份额。制造业、娱乐、医疗等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占据份额较小。我国企业正在积极布局边缘云计算产业。近年来,华为、联想、浪潮等公 司纷纷在世界移动互联网大会(MWC)上展示出各自在边缘计算技术上的实力。 华为云发布了智能边缘计算平台 IEF;千方科技发布了适用于车联网的云+端一 体化的智慧路网边缘计算产品;中兴通讯发布了适用于边缘计算的解决方案与 容器技术、分流技术、CDN 下沉;网宿科技与联通共同成立了边缘计算合资公 司,联手铁塔智联发力 5G 时代下的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应用,着力于边缘平 台的服务。目前这些企业大多仍处于研发与初步应用的阶段,但随着边缘计算 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未来必将出现从中脱颖而出的企业。3.2 云原生充分拓展应用服务的弹性,最大程度发挥云的优势云原生是以容器技术、微服务、DevOps 等技术为基础建立的一套云技术产 品体系。云原生极大的释放了云的红利,云原生充分继承云的设计思想,未来 应用将更多基于云上进行本土应用开发,云原生应用更加适合云的架构,而云 计算也为云原生应用提供较好的基础支撑,如资源隔离、分布式、高可用等, 云原生最大程度发挥了云的优势。云计算的发展已进入成熟期,云原生作为新 型基础设施支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技术,逐渐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 计算、5G 等新兴领域崭露头角,成为驱动数字基础设施的强大引擎。伴随全 行业上云的逐步深化,企业云原生化转型进程将进一步加速。云原生产业作为现阶段云计算 PaaS 市场的重要支点,在云计算市场中的 占比会快速提升。2019 年 Gartner 在容器报告中预测,到 2020 年将有 50%的 传统老旧应用被以云原生化的方式改造,到 2022 年将有 75%的全球化企业将在 生产中使用云原生的容器化应用。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相关调研数据显示, 2019 年,我国云原生产业市场规模已达 350.22 亿元,占中国整个云计算市场 的 26%。云原生将会在深度学习、区块链、边缘计算、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等 场景中应用。数字经济大潮下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云原生产业发展的强 劲驱动力,“新基建”带来的万亿级资本投入,也将在未来几年推动云原生产 业的发展迈向新阶段。云原生重塑中间件产品。中间件作为一种连接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软 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的分布式软件,通过提供标准接口和协议来解决异构网络环 境下分布式应用软件的互连与互操作问题。云原生中间件是指在公有云、私有 云和混合云等新型动态环境中,用于构建和运行可弹性扩展的应用,持续交付 部署业务生产系统的分布式中间件。传统应用中用于治理服务的中间件服务通常与应用强绑定部署,治理能力被植入每个应用中难以复用,重复造轮子的现 象严重,而云原生中服务治理的 Mesh 化,加速中间件下沉为基础设施提供了 可能。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中国传统中间件市场呈稳步上涨趋势 2019 年市场规模为 72.4 亿元同比增长 11.4%,市场主要份额由 IBM 与 Oracle 分别 占据 31%与 20%,国产替代空间大。云原生的发展将会重塑中间件产业的格局, 中国厂商有望借此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云原生助力数字中台建设。数字中台是将企业的共性需求进行抽象,并打 造成平台化、组件化的系统能力,以接口、组件等形式共享给各业务单元使用。 使企业可以针对特定问题,快速灵活地调用资源构建解决方案,为业务的创新 和迭代赋能。数字中台可分为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基于云原生技 术实现中台弹性扩容,依靠平台能力为各个系统产品输出统一管理能力,帮助 企业实现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赋能企业智能化营销。3.3 应用场景:云游戏,重新定义硬件与游戏的关系云游戏是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游戏方式。其本质上为交互性的在线视频流, 在云游戏的运行模式下,游戏在云端服务器上运行,并将渲染完毕后的游戏画 面或指令压缩后通过网络传送给用户。具体可理解成远程超强服务器中拥有众 多虚拟电脑,玩家可在其中的一个子电脑中进行游戏,其中游戏的画面与声音 通过网络传输至终端(PC、移动终端、机顶盒等),玩家可通过输入设备(鼠标、键盘、手柄等)对游戏进行实时操作。云游戏使得硬件要求降低,为市场带来新的增量。伴随游戏向重度游戏发 展,高品质游戏的客户端越做越大,对于硬件设备的性能(CPU、显卡)要求 逐步提高。因此受硬件限制,近年来端游市场规模增长缓慢,且在 2018现下滑,根据伽马数据统计,中国 2018 年端游市场规模为 619.6 亿元,同比 下降 4.5%。而主机游戏方面,由于主机设备与游戏内容昂贵,亚太主机市场发 展缓慢,仅仅占全球主机玩家占比的 9%,大部分玩家集中在手游与端游市场。 而云游戏的出现将打破传统端游的硬件限制,同时实现场景的多元化,使得玩 家随时随地畅玩高品质端游。原本因受硬件限制而无法玩游戏的玩家,通过云 游戏平台与基本的外设即可体验各种游戏,为游戏市场带来增量收入。当前产业格局与商业模式仍不确定,市场潜在规模巨大。HIS Markit 基于 全球 16 家云游戏服务的表现统计得出,2018 年全球云游戏市场规模达到 3.87 亿美元,市场规模于 2019 年末突破 5 亿美元,预计到 2023 年将达到 25 亿美 元。其中 2014 年上线的 PlayStation Now 目前处于领先地位,占 2018 年市场 3.87 亿美元份额的 36%,任天堂位居第二;分区域看,日本以 1.78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成最大的云游戏市场,美国位居第二,法国位居第三。我国云游戏行业将快速发展。中短期云游戏市场规模的上升主要受益于云 游戏用户规模的增加,而随着云游戏内容的丰富以及用户体验的提升,用户的 付费意愿以及付费水平随之上涨,届时云游戏平台广告变现能力也会增强,云 游戏市场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已有不少云游戏平台,这些云游戏平 台目前已实现了在 Wi-Fi、宽带等网络环境下的云游戏服务,由三大运营商、 腾讯、华为等公司开发,已初步具备普及的条件。根据艾媒咨询统计,2018 年 云游戏市场规模约为 6.3 亿元,整体规模较小,而未来,在 5G 网络的助推下, 行业将步入发展快车道,2023 年市场规模有望冲击 50 亿元大关。4.“新基建”助力数据中心建设,云化带动服务器市场维持高景气度4.1 政府政策高度重视云计算发展在全球经济承受巨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是提振世界经济的强心 剂,而云计算是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资源,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 中起到了“操作系统”的作用。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2019 年我国数 字经济规模达到 35.8 万亿元,占 GDP 的比重达到 36.2%。云计算是传统行业数 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各行业用云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政务、金融、工业领 域上云已形成规模化体系,视频、游戏、交通、能源、农业等行业也在加速上 云。4.2 “新基建”助力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中心是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相关业务需 求的持续增加,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迅速。根据中国 IDC 圈数据显示,2019 年全 球 IDC 市场在云计算业务的带动下继续保持较稳定增长,整体市场规模达到 6903 亿元,较 2018 年增长 10.4%。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是拉动 整体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业务的发展,预计到 2024 年,全球 IDC 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11500 亿元。从全球主要 IDC 公司的客户 结构中可以看出云计算客户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例如,2019 年,对于全球 定制型数据中心龙头 DLR 而言,云计算客户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达到 33%, 高于其他类型客户。国内方面,万国数据 2019 年的收入中 72.6%的收入来自于云计算客户。2020 年 4 月 20 日,国家发改委首次就“新基建”概念作出解释,数据中 心被列入“新基建”中信息基础设施概念。据中国 IDC 圈预测,2014-2021 年, 中国 IDC 市场规模增长了 5 倍以上,年均增长率超过 30%,预计 2021 年年底, 中国 IDC 市场规模将达到 2760 亿元。行业方面,互联网与电信行业依然保持 最高的投资热度。大型互联网企业、电信基础运营商、大型专业第三方 IDC 服 务商、云计算服务商均加快部署云计算数据中心,2019 年电信与互联网数据中规模占总体市场规模 44.3%。近年来中国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根据 CCID 前瞻产业研究 统计,2017-2019 年,中国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年均增长率超过 25%。预测到 2020 年,国内数据中心机架增长到 326.7 万台左右,同比增长 33%。数据中心数量 方面,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统计数据,2019 年中国数据中心数量大 约为 7.4 万个,大约能占全球数据中心总量的 23%;规划在建数据中心 320 个, 其中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占比达到 36.1%。高速增长的数据中心数量与 中心机架数量也会进一步带动服务器市场的发展。4.3 云化趋势使全球服务器市场维持高景气度服务器是数据中心设备采购成本支出的最大部分。全球云化的趋势使得数 据中心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其中,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存储设 备、光模块分别占数据中心设备采购支出的 69%、11%、9%、6%、5%。服务器是云计算系统中的基础节点,目前多采用 X86 服务器。X86 服务器 的虚拟化技术比较成熟,并通过虚拟化提高对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从服务器 整体设计的角度来看,定制化趋势十分明显。如谷歌采用带有内置电池组的服 务器,以取消低效的 UPS 系统。从服务器类型看,虽然 X86 架构的服务器是目 前云计算解决方案中的主流,但是出于对节能的需求,采用 ARM、MIPS 等 RISC 架构的低功耗服务器也有崭露头角的可能。据 IDC 与 Gartner 统计,2016 年以 来全球云计算快速发展,互联网巨头加大云计算资本开支,服务器市场规模逐 步扩大,X86服务器市场从2016时468.01亿美元增长到2019时693.6亿美元, 增长 48.2%。非 X86 服务器市场相对较小,且多为定制产品单位定价较贵,出 货量较小,2019 年市场规模为 178.4 亿美元。2019 年,全球销售的服务器中 大约 88.19%为 x86 服务器,而其他类型只占 11.81%,x86 服务器仍然是主流。服务器需求与全球互联网巨头的资本开支高度相关。云化时代美国互联网 巨头资本开支逐年增长,美国互联网巨头脸书、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的 资本开支合计从 2010 年的 100.45 亿美元增长到了 2018 年 793.41 亿美元,年 平均增长 26.7%,2019 年稍有回落。据 IDC 统计,2018 年互联网巨头资本开支 793.41 亿美元,同比增长 51.2%,而服务器市场从 598 亿美元增长到 872 亿美 元,同比增长 45.8%。而近年来,全球服务器市场规模走势基本与美国互联网 巨头资本开始相同,经历了 2018 年资本开支到达顶峰后,全球服务器市场规 模也在 2019 年随全球互联网巨头资本开支一起有所下降。2019 年第四季度, 美国互联网巨头资本开支增速同比转正,服务器市场开启新一轮的增长。得益于互联网巨头资本开支增速转正,全球服务器市场开始呈现增长趋势。 据 IDC 统计,2018-2019 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分别为 1184 万台、1174 万台; 市场规模分别为 888 亿美元、872 亿美元;2019 年第四季度开始,美国互联网 巨头资本开支增速同比转正,全球服务器市场增速同比转正,出货量为 340 万 台同比增长 13.7%,市场规模为 254 亿美元,同比增长 7.6%,全球服务器市场 开始呈现增长趋势。中国市场方面,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中国服务器市场 规模近 6 年来的年均复合增速为 12.5%,近年增速超过 20%;2020 年,中国服 务器市场规模将超过 1200 亿元。我国正处于云计算快速发展前期,数据中心 (IDC)建设加快助力服务器需求保持较快增长,服务器行业未来增长可期。由于国家“新基建”领域投资建设加快,中国 X86 服务器出货将保持稳定 增长。随着疫情结束后市场需求回暖以及国家将加快 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 联网、人工智能等七大领域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中国 x86 服务器市场来几年需求仍然会比较旺盛。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2020 年中国 x86 服务 器市场出货量将增长 2.9%;到 2024 年,出货量将达到 464 万台,2020-2024 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9.1%。由于服务器产品的特殊性,对于服务的要求比一般 IT 产品更为严格和迫 切。在服务器行业中,服务和增值更是服务器存在的根本。服务器采购用户的 网络规模巨大,业务模式复杂,依靠自己的 IT 人才力量不可能完成如此艰巨 的网络构建任务,因此对服务器应用解决方案和服务的要求更加强烈,这一点 中国的厂商表现出色。从全球服务器厂家营收来看,戴尔和 HPE 分别以 17.8% 和 13.8%的市场份额排名前两位,浪潮以 7%的市场份额排在全球第三位。其中 2019 年浪潮服务器市场份额较 2018 年同期提升 1.2%,为前十大厂商份额增长 最大,而位列第一第二的戴尔与 HPE 市场份额则较上年各下降 1%。……(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东方财富证券)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官网】。

习常

艾瑞咨询发中国云行业洞察报告 百度智能云IaaS市场份额第四

一周之内,百度智能云在中国市场中的头部地位两次获国内外机构认可。9月19日,国内机构艾瑞咨询发布《中国云服务业发展洞察基础云服务篇》报告,百度智能云2018 年在中国公有云 IaaS 市场中,位居第四,仅次于阿里云、腾讯云和天翼云。9月16日,英国调研机构Canalys的最新报告显示,在2019年第二季度,百度智能云在公有云市场(IaaS+PaaS)中排名第四,增速达到92%行业第一。艾瑞认为,短期内国内IaaS(尤其是公有云)市场竞争格局变数有限,头部玩家凭借业已建立的产品类型、规模、品牌、生态优势,目前的市场地位难以撼动。(来源:艾瑞《中国云服务业发展洞察基础云服务篇》)中国基础云服务市场规模近两年迎来高速增长,尤其是公有云板块更是以突进式增长备受瞩目。 其中IaaS 市场规模在2018年达到638.2亿元,预计将于2023年突破3000亿元,市场前景广阔。尤其是AI已成为基础云服务的标配能力,云是企业级AI服务的最佳商业化载体。现阶段“智能云”已经成为国内外科技巨头组织架构调整的重心,打造AI与云服务紧密结合的智能云服务将成为下半场角力的重点方向。百度智能云是国内最早提出以“云+AI”为核心发展战略的云服务商,并在过去一年取得了亮眼的成绩。用户数、收入翻倍增长,流量和服务器三倍增长,成为中国增速第一云厂商。(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云+AI的深度整合是百度助推AI工业化,引领产业智能化浪潮背景下的重要动作)在IaaS领域,百度智能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先进的智能基础设施,具有“更全场景覆盖、更弹性、更高性价比、更安全合规、更易运维”五大特性。在8月28日举行的2019百度云智峰会上,百度智能云发布了各有特色的18大智能计算新产品。比如在云端场景领域,“百度昆仑云服务器”基于百度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仑”而生,运算能力比最新基于FPGA的AI加速器的性能提升了近30倍;存储领域,在新发布的“归档存储”上存储1GB数据1个月仅需0.015元,这是中国存储产品的最低价格;安全领域,“主机安全企业版”拥有混合云安全保护,对恶意代码实现更智能的实时防护;运维领域,“云顾问Cloud Advisor”可一键发起线下专家服务。这些领先的智能计算产品将可以降低客户使用AI的门槛,让客户更加专注业务创新。(2019年8月29日百度云智峰会,百度智能云首次亮相智能计算全景图)百度副总裁、智能云事业群组总经理尹世明在会上表示,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中国发生,这场智能革命正在从基础建设阶段跃升到工业化阶段。百度智能云ABC将助推AI工业化时代来临,加速产业智能化,成就智能中国。(百度副总裁、智能云事业群组总经理尹世明:人工智能正在进入工业化进程)此后9月2日,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发出全员内部信,宣布升级“云+AI”战略,进一步提高百度智能云的战略地位,此次升级意味着百度将集中更多资源支持智能云业务发展,把AI技术、云计算、基础技术体系进一步整合,充分打通在人工智能领域多年积累的优势,使更多的领先技术能够通过云输出到更多行业。目前,百度智能云已经将“云+AI”能力成功落地到多个行业领域,帮助众多企业实现产业智能化升级。在传媒领域,百度智能云“云+AI”已经深入央视网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各个场景,全面提升了媒体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在智能制造领域,百度智能云帮助精研科技、戴尔等企业打造智能质检车间,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升了效率;在金融领域,百度智能云赋能银联商务全面升级为智能级金融云服务,助力商户与合作企业共赢数字化转型新机遇;在气象领域,百度智能云联合重庆气象局打造“智慧气象”系统,让“天意”不再难测。(百度智能云与央视网共同打造的智能创作平台)艾瑞认为,IaaS市场即将进入智能主导时代。百度智能云凭借领先的“云+AI”战略,在基础服务领域已经具有先发优势,再加上AI工业化给云服务带来的产业重构机会,在中国产业智能化的大潮中,还将具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立德明道

Canalys最新云市场报告:百度智能云跻身前三甲 增速中国第一

选择了用AI加持的百度智能云增长迅猛。3月18日消息,据英国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基础云服务市场报告显示,百度智能云市场份额相比上季度上升一位,跻身前三甲。前两名是阿里云和腾讯云。收入同比增速高达97.9%,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这显示出百度智能云用AI做为差异化竞争的策略已经见效。持续架构升级的百度智能云通过强化AI+云的融合,已经打开了未来广阔的增长空间。如今,云计算行业已经形成一个共识:云计算行业环境转变,和刚兴起时严重依赖销售不同,技术、交付形态本身已经发声变化,AI开始真正成为主要供需点。未来的市场竞争不是在存储、网络等方面,而是在AI技术。在当下的云市场竞争中,强化技术成为行业里的共同选择。主流云服务厂商都开始倾向于由技术专家直接带队。百度智能云因此在3月11日宣布对组织架构再次进行升级。经过调整后, AI与云将进一步融合,强化百度智能云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百度智能云组织架构更加扁平,在CTO的统筹下,前端销售与中台技术可以更好地协同作战。在疫情防控期间中,百度智能云就通过AI技术深度参与到各项公共服务中,快速推出了智能外呼平台、AI测温系统、电子出入证、智能质检等一系列产品,为居民社区、医疗机构、交通枢纽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公众看到了AI技术服务社会、经济的重要价值。Canalys在报告中认为,百度等公司对2020年初在中国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做出快速反应,提供了云计算资源以及人工智能等服务,以支持政府部门、企业、研究机构和学生。这充分证明了云计算的优势。当下,中国正在用"新基建"打响"疫"后经济重建,但与以往不同的是,百度等AI科技公司将在"新基建"中发挥重要作用。"新基建"七大领域百度已经深度布局"五大",这对承担百度AI to B重任的智能云业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百度CTO王海峰表示,"新基建"将通过新兴科技的快速突破和落地应用,带动国家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城市管理者和教育、医疗、金融等企业直接通过智能云接入AI服务已是大势所趋。对于百度而言,我们既是AI基础设施建设者,也是AI技术及应用创新引领者和推动者。以百度大脑、飞桨、智能云等为代表的AI平台,已经成为智能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正在帮助国家社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业内人士认为,凭借着领先的AI技术,百度智能云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力,进一步看好百度智能云在中国市场的未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已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