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国网1、零点研究(Horizon)资讯集团零点有数(原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是源自中国的国际化数据智能服务机构,旗下包括创新数据开发中心、公共事务数据事业群、商业数据事业群、未来商习院。零点有数累积自零点调查创办以来20多年一手数据收集与处理的经验,拥有服务于国内外规模企业、初创企业与公共服务机构的多元实践,聚焦产品互联网化与服务互联网化,基于多元数据汇集与挖掘,支持经济、社会、文化与政策决策。零点有数科技(原零点集团)同时拥有一支学科配置整齐、专业人员年轻、国际与国内职员兼有、高度自觉的学习型研究队伍,现有研究人员来源于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市场营销、经济学、工商管理与公共管理学、财务投资、计算机科学、法学等相关专业方向,95%以上的全职研究咨询人员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50%以上的研究咨询人员拥有4年以上的专业市场研究经验,30%以上的研究咨询人员具有海外学习背景。2、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产业与市场调查研究咨询服务供应商。公司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努力,与客户真诚合作,在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IPO咨询等领域构筑了全面专业优势。中为咨询致力于为企业、投资者和政府等提供有竞争力的调查研究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目前,中为咨询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3万多家企业,涉及机械设备、工控电子、信息通讯、食品餐饮、旅游酒店、批发零售、建筑装饰、家电家居、文化传媒、汽车与交通、化工化学、医疗医药、能源环保、公共事务等领域,并向海外市场拓展。旗下拥有大数据与信息资讯提供的深圳中为慧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及管理咨询与战略规划定位的深圳万海格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3、上海艾瑞市场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艾瑞研究体系自2003年开始研究中国互联网产业,已经累计出版超过1500份互联网研究报告,涵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营销、网络服务等各个领域。艾瑞咨询基于十六年在互联网领域的研究和积累;为客户提供基于情报+数据+服务的多元化大数据解决方案,涵盖市场竞争监测、消费者洞察、营销决策、企业精细化运营及数据共享等业务。公司专注互联网产业洞察十六年,超过100位专家研究团队,研究范围广泛;累计发布上千份行业报告,承载数百个咨询研究项目。公司针对企业进行定制化研究,结合产业洞察及竞品分析,帮助企业解决市场、产品、品牌、营销运营等多种需求。同时为客户提供上市公司业务基本面研究、商业尽职调查、投后管理、募投等定制服务。有效辅助客户进行投资决策和识别投资风险。艾瑞咨询品牌营销服务致力于帮助客户准确传递产品价值、全面提升品牌知名度并多角度诠释产品特点,从而为客户塑造品牌核心价值,打造最优品牌效力。4、北京慧辰资道资讯股份有限公司HCR慧辰资讯(北京慧辰资道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根植于数据分析领域,专注于洞察商业本质的数据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通过全数据驱动及人工智能辅助政府提高管理效率和范畴,帮助企业科学决策,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效益。HCR慧辰资讯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广州等地设有多家分公司,是国内最早期涉足行业深度洞察服务的研究咨询机构之一,专注服务全球500强企业客户。自2014年起,作为中国五大市场研究公司之一,拥有辉煌历史的HCR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大数据逐渐驱动产业变革之际,在原有市场调研业务基础上构建智能数据体系,积极吸纳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科技人才,创新研发,凭借在大数据方面的出色实力,成功转型成为大数据商用领域的翘楚。HCR慧辰资讯以数据融合、数据分析及数据应用三方面业务为基础架构,结合多年积累的市场研究知识与手段,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搭建了先进的数据智能体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数据智能解决方案。5、广东赛立信数据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赛立信成立于1997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专业市场研究公司之一和中国本土规模较大的市场研究企业,旗下包括赛立信市场研究有限公司、赛立信媒介研究有限公司、赛立信商业征信有限公司、北京赛立信市场调查有限公司、上海赛立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五家全资子公司。赛立信数据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在市场研究、媒介研究和通信研究等方面都有所建树:赛立信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拥有五大行业的丰富研究经验,四大专长研究领域,并于国内首创政务服务满意标准体系,获得了高度认可;赛立信媒介研究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广播收听率调查的专业机构,是国内规模最大且最具专业权威性的广播收听率数据服务商,在广播调研领域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赛立信商业征信公司拥有先进的评估技术和强大的数据库资源,是竞争情报和通信研究方案解决的提供商,能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效协助开拓和管理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6、深圳市万人市场调查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万人市场调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是专业从事市场研究咨询服务的研究型公司,自公司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目标,以客户的满意为宗旨”的经营战略,以国际知名同业机构的行业规范和研究技术为标准,结合先进的专业技术和行业咨询服务经验,以规范、守信、保密、中立为原则,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市场调查与咨询服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部分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的市场研究公司,是目前深圳最大的调查公司,也是广东地区知名的研究型公司。公司是国内第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市场研究公司,公司于2014年1月24日作为国内第一批企业,登陆扩容后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这个崭新的资本市场,预计公司将在未来的几年,在资本推动下,迈入发展的快车道。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公司业务覆盖国内各级城市。公司访问员主要分布于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及徐州、成都、武汉、西安等各二线城市,在国内县市级城市也有专职访问人员。公司在香港、台湾等地也有合作调查机构。7、广州市佩升前研市场信息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佩升前研市场信息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2007年,从传统的市场研究公司起源,秉承洞察、量化、创新的经营理念,逐步形成拥有自主技术专利的大数据消费者全方位研究核心竞争力,成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营销应用的市场研究公司。送送核心业务涵盖消费者需求研究、品牌研究、产品研究、价格研究、广告研究、渠道研究、产品测试、满意度研究等范畴,截止至2016年5月,佩升共计收集研究问卷123.4万份,云端存储数据400TB,细分研究报告5632篇,致力于应用信息化科技采集数据,提供营销全流程调研数据支持,以及行业应用研究解决方案。公司服务行业包括保健品、医药行业、汽车行业、家电行业、日用品、连锁经营等行业,其中知名龙头企业超过20家,包括安利、美的电器、汇仁集团、中国银行、三星电子、别克汽车、丰田汽车、本田汽车、日产等著名企业,项目合作满意度高达100%。2016年,佩升前研完成了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的技术积累,现已累计申请包括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采集、分析专利合共14个,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佩升前研资深研究团队硕士及以上学历成员6人,海外留学归国成员3人,本科学历成员27人,全部资深研究成员从业均在5年以上,其中10人从业10年以上。8、成都达智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达智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月,作为内地调研行业领军品牌,达智咨询已于2016年1月完成了新三板挂牌。自2007年起至今,达智咨询连年8年当选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CMRA)副会长,2012年被推选为中国市场信息调查业协会(CAMIR)副会长。通过17年的专注发展,达智咨询立足西南,数据采集业务覆盖全国,业务规模和品质居于国内前列;研究业务规模和品质居于西南地区前列。公司长期服务于世界500强企业,政府各部门及国内地产、金融、汽车、快消、医疗等领域知名企业。除定性及定量数据采集、高端会议室租赁、在线/微信调研、消费者U&;A研究、产品研究、品牌研究、满意度研究、行业分析、营销规划咨询、可行性报告及商业计划书等传统调研、咨询业务,达智已独辟行业之先河,研发并落地执行政府第三方评估/监控服务,企业价值评估系统、大消费U&;A系统等创新业务。9、立信(重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立信(重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3月,是一家集传统调研、电话调研、网络调研及大数据分析的全渠道数据采集公司。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单位。立信股份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专业、规范的项目执行为重点发展方向,分支机构遍布北京、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青海、宁夏等多个省份。通过多年的发展,立信股份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优秀的督导和项目管理人员,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强大的管理平台和不断创新的调研技术。多年来,在完善执行网络基础上持续发展产品链,逐步形成立信股份的核心竞争力。10、盖洛特(福州)数据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盖洛特市场调查公司成立于2000年的中国福州,其业务范围是为企业提供“产品研究、满意度研究、神秘顾客调查、消费者研究、渠道研究、营销活动研究”等市场研究服务。公司秉承“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证明”的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服务。专注于通讯、金融、快速消费品、汽车、广告营销等行业。先后在厦门、泉州成立了分公司。盖洛特在全国二十个多个省市均有长期战略合作伙伴,能够短时间内,在全国范围的执行大规模样本的调查研究项目。另外,公司与全国多个行业协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业务发展和行业数据收集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形成了覆盖中国大中型城市的数据采集网络。盖洛特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系统的市场研究解决方案,母公司及子公司为客户提供线下、线上(我要调查网)的市场调查研究和咨询服务。公司根据客户对市场调查服务的需求,通过入户访问、街上拦截访问、电话访问、在线网络调查等方式搜集信息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小组座谈会、深度访问、观察法等方式搜集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准确的市场调研。公司客户主要来自于通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广告业、政府等领域。
来源:消费日报网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出现商业性的市场调查机构,外商的需求促就了早期市场调查活动的萌芽与发展,伴随着配置资源的方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调查的需求的主体由外商向本国企业转变,越来越多的本国客户加入到使用市场调查服务的行列中来,近几年来国内调研业已呈现高速发展的势头。当前市场研究领域还处于混业竞争阶段,从业企业庞杂,既有国际公司尼尔森、益普索,也有只专注汽车行业的卓思天成,亦有互联网模式研究的艾瑞咨询与数字100、也有擅长公共事务的零点有数与慧辰资讯,另外中为咨询、信索咨询是行业与市场结合调查的代表。2019年中国地区十大调研咨询公司排名具体情况:我国市场调研公司存在着地区分布的严重不均衡,它反映了各地区对市场调研信息的需求状况。根据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提供资料,全国主要区域调研收入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和华南三大区域,分别以上海、北京和广州/深圳为中心城市,因市场调查分布也同样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的情况,譬如数字100与中为咨询开拓了部分海外市场。北上广深的调研公司规模大,服务完备、功能完整、业务形式多样,除了提供基础数据外,更多的辅以深入的分析和策略支持,而其他省会和中小城市主要集中了一些区域性的调查公司和执行代理公司,以数据获取为主要获利手段,能够短期内提供大量的人员调配,但缺乏基于数据的分析和挖掘能力,核心竞争力不足。1、尼尔森(中国,27.83亿元)尼尔森是全球著名的市场调研公司,1923年由现代市场研究行业的奠基人之一的阿瑟。查尔斯·尼尔森先生创立,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尼尔森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来定制调查方案。对于一般性的调查需求,尼尔森拥有一套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的专有调查产品和方法,为客户提供有力的可比性标准化数据。尼尔森的主要客户是快速消费品的零售商和制造商。对于全球市场,同时也服务于汽车业、金融业、电信业和其他消费品集中行业。2、益普索(法国,11.81亿元)益普索(Ipsos)是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集团,于1975年成立于法国巴黎,2011年益索普以5.25亿英镑的价格收购安吉斯集团旗下的市场调研机构思纬公司(Synovate)。益普索在中国遵循集团统一的战略-专注于特定的研究领域。在中国,益普索专注于营销研究、广告研究、满意度和忠诚度研究、公众事务研究等四大领域的市场研究服务。益普索Ipsos已拥有共有定性、品牌健康管理、市场及消费者理解、创新、医药、客户体验,企业及意见领袖声誉、社媒资讯分析、策略顾问、创意甄选、质量管理、神秘客、新车测试、数据采集等14条服务线。3、慧辰资讯(北京,3.84亿元)HCR慧辰资讯(北京慧辰资道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数据分析服务提供商。公司主要为行业头部企业和国内政府机构提供基于企业内外部数据、消费者态度与行为数据和行业数据的业务经营分析与应用、定制化行业分析应用解决方案等服务。HCR慧辰资讯以数据融合、数据分析及数据应用三方面业务为基础架构,结合多年积累的市场研究知识与手段,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搭建了先进的数据智能体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数据智能解决方案。4、零点有数(上海,3.81亿元)零点有数(原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是源自中国的国际化数据智能服务机构,旗下包括创新数据开发中心、公共事务数据事业群、商业数据事业群、未来商习院。零点有数累积自零点调查创办以来20多年一手数据收集与处理的经验,拥有服务于国内外规模企业、初创企业与公共服务机构的多元实践,聚焦产品互联网化与服务互联网化,基于多元数据汇集与挖掘,支持经济、社会、文化与政策决策。5、卓思天成(北京,1.85亿元)卓思(MaxInsight)成立于2010年,一直专注于汽车市场研究。2016年,公司已在新三板市场挂牌,并成立了子公司“北京光速斑马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数据产品孵化,技术研发和DMP建设。公司的客户涵盖如宝马中国、奔驰中国、一汽大众-奥迪、大众中国、一汽丰田、东风标致、日产中国(Infiniti)等汽车品牌,他们在持续使用卓思(MaxInsight)关于产品定位、定价、品牌策略、渠道服务质量监测及提升、经销商管理、数据挖掘等方面的服务与解决方案。6、数字100(北京,1.35亿元)北京数字一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创立于2004年,已成为全球众多洞察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围绕态度数据、大数据行为数据、消费数据构建三维立体数据,多层级赋能企业数字化商业决策。业务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以拼任务APP、问卷一百微信小程序等为代表的在线调研产品系列。从2004年至今,共服务领域涵盖快消、3C、互联网、电商、金融等行业。疫情期间,数字一百信息技术免费发布20余份疫情、快消、直播电商等洞察报告,并开放在线问卷等产品,提供调研数据及产品支持,帮助企业和政府了解民众及社会变化,为企业提出营销及发展建议。7、中为咨询(深圳,1.27亿元)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产业与市场调查研究咨询服务供应商,公司致力于为企业、投资者和政府等提供有竞争力的调查研究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全面、专业的数据和信息分析,为客户创造价值。公司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努力,在调查研究领域构筑了全面专业优势,公司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帮助客户深度了解宏观市场与行业现状格局、洞察消费及微观市场。目前,中为咨询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3万多家企业,涉及工业品、消费品、文旅、电子IT信息、现代服务等领域,并向海外市场拓展。旗下拥有大数据与信息资讯提供的深圳中为慧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及管理咨询与战略规划定位的深圳万海格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8、艾瑞咨询(上海,1.19亿元)艾瑞咨询属于上海艾瑞市场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早期涉及互联网研究的第三方机构,为上千家企业提供定制化的研究咨询服务。艾瑞咨询长期致力于大数据平台建设,为研究洞察和企业服务提供分析基础,致力于打造中国有效的大数据商业分析平台。包括用户行为研究、广告营销监测、网络零售研究、企业数据分析等多条数据产品线,为客户提供互联网多个连续性数据指标,帮助客户动态决策。艾瑞涵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营销、网络服务等各个领域。艾瑞近百名研究及咨询人员,服务于不同客户的针对性需求,包含市场竞争环境、战略规划、投融资机会、大数据管理、数字营销及媒介、产品用户体验、用户满意度、网络渠道建设、广告效果评估、品牌管理等课题。9、信索咨询(北京,1.05亿元)信索咨询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综合商业营销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长期致力于营销服务领域,为全球及中国企业提供实现战略突破、营销提升与业绩增长的解决之道。信索咨询设立有三大专业服务团队(金融咨询、营销互动、市场研究),服务网络覆盖全国23个大中城市,共为70余家全球及国内企业提供过营销服务。信索咨询从战略设计、决策支持、项目推进、结果导向的落地执行,一体化的服务体系,也是整合的全面营销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10、立信数据(重庆,0.83亿元)立信(重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是一家集传统调研、电话调研、网络调研及大数据分析的全渠道数据采集公司。立信数据以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应用为核心,专注于市场、民意和社会研究,通过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云平台和应用产品、数据服务相结合的“产品+服务”战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一站式数据分析应用解决方案。通过多年的发展,立信股份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优秀的督导和项目管理人员,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强大的管理平台和不断创新的调研技术。多年来,在完善执行网络基础上持续发展产品链,逐步形成立信股份的核心竞争力。伴随市场调研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企业业务能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内诸多竞争对手也在不断成长,行业整体竞争情况逐步加剧。另外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商务服务行业的服务手段也发生了较大变革。尤其是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给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2018年以来,人工智能需求持续爆发,受政策利好影响,核心技术公司与资本市场实现更好对接,企业资金压力得到缓解,落地应用进程加快,医疗健康成为资本关注的重点落地应用方向。投资机构、互联网巨头、传统医疗巨头、传统企业纷纷布局医疗人工智能。医疗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我国医疗行业面临的根本问题,也是人工智能医疗的主要发展驱动力。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创新技术,改变了医疗领域的供给端,对传统医疗机构运作方式带来变革,为现有医疗工作带来流程改进与效率提升,从而催生巨大增量市场。2018年我国医疗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00亿元,CAGR超过40%,随着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潜在市场空间巨大。医疗影像、辅助诊断、新药研发和健康管理是人工智能医疗的主要应用方向。医疗影像是我国AI医疗领域最为成熟的细分领域,目前市场竞争格局未定,高质量数据获取与标注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手术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领域比较活跃的应用,临床决策系统的进入壁垒较高。人工智能以算法和算力优势,应用于新药研发各环节,解决新药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和费用高的问题。人工智能在健康管理领域应用广泛,包括风险识别、虚拟护士、移动医疗、健康干预等多个场景。本报告主要研究以下问题:目前AI医疗市场现状如何,有怎样的发展趋势?AI与医疗领域结合将带来哪些颠覆性价值?AI医疗的发展驱动力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否可持续?投资机构、互联网巨头、传统医疗巨头等如何布局AI医疗?AI医疗有哪些主要应用场景?商业模式是怎样的?未来AI医疗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AI医疗领域有哪些头部公司值得关注?注:本报告PDF版本可点击链接下载,提取码:tg3b关于36氪研究院36氪研究院是36氪子品牌,专注于一级市场的行业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兴行业与企业,欢迎大家积极与我们交流讨论。
行业研究员:博览、多金,晋升明确纵深各领域横跨各行业因此,行研部可以说是最值得商科学生选择的岗位之一!行业研究员也是很多商科学生向往的职业!行业研究员行业研究员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对上市公司调研和行业景气分析,并运用财务模型和估值模型,给出公司价值分析报告。图片来源网络行业研究员薪酬如果能进入头部券商,例如中金公司、中信证券、招生证券等,入职作为分析师助理即可获得20万以上年薪!而今日看到最新消息!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今年上半年,由于证券行业持续回暖,39家上市券商的总薪酬(包括计提和发放福利薪酬)为639.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02%,即上半年证券行业全面涨薪。图片来源网络当然,高薪的背后还有极高的职业准入门槛以及高度的工作压力!岗位招聘要求一、硬件要求:1.学校清北复交优先、财经类院校,985院校以及海外top院校2.学历&专业研究生或博士,“理工科本科+金融硕士” 复合背景更受欢迎,学校成绩前20%3.证书CPA、CFA有相关证书或考过部分科目可以加分二、软件能力:1.办公软件的运用能力2.数据收集能力3.逻辑和沟通表达能力4.财务分析和估值建模能力5.协调能力除了头部企业准入门槛高之外,近些年来,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以及优秀人才不断涌入,研究员的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不过,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如果有真本事,研究员依旧能够脱颖而出,而且研究员的晋升通道非常多,如内部晋升或进入买方做投资。所以,研究员依旧是你值得选择的职业!
来源:许戈说财经犹记得,同门师弟刚刚进入券商行业做行研实习生的时候,春风得意,立志要做出一番成绩。结果,前几天,他给我发信息:“师姐,救救孩子吧,行业研究报告快把我虐残了……”怎么回事?原来,自从进入券商行业,他就天天写点评,写报告。而且,二级市场时效性很强,需要对新发布的政策、公告、新闻做出快速反馈,一旦有什么重大消息,熬夜通宵写也是常有的事!他说:团队里大家都各忙各的,我要自己到处扒资料,结果到了团队写研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辛苦找的资料根本没价值……其实,不只师弟,还有很多像他一样刚刚进入金融行业的小伙伴,都会遇到种种问题:收集数据的渠道太少,无数据可收集好不容易找来了数据却不会分析不懂行业,如何开始行业研究……那么,真正的大神会如何做行业研究的呢?他会告诉你:与其天天扒别人的报告看得一头雾水,还不如试试这个“一劳永逸”的方法:一次性花时间学习一套专业的行业研究方法论,以后再遇到一个新行业时,就可以迅速抓到重点了。而行业研究的核心能力,其实是一套好的分析框架和判断标准,可以帮助你:洞察行业发展的空间和关键驱动力,能够预判行业未来的发展,真正做到前瞻性分析;掌握如何快速看懂一家公司的能力,分析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为投资决策打下基础。所以,不论你想从事券商或转向买方,还是去做投资经理,你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非常依赖你的行业研究能力。放大招为了帮助同学们能像高盛金融分析师一样做好「行业研究」,职问特开设“年末福利试听课”。↓▲扫码前小提示:已经购买过金融分析正课的同学,就不需要买这个课程啦!拿什么保证学习效果?大牛授课-职问请到曾任职于德意志银行投资部、中金投资银行部的Stephen老师,和大家分享如何做行业研究来帮助投资决策。学习激励-如果大家积极参加课程内容,完成学习任务,任性的班班还会广撒大额优惠券。学习收获-1、概括了解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市场投资的基本流程2、明确行业研究的5大主要任务3、典型行业研究步骤分为哪三步?4、如何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具有投资吸引力?5、五大重要关注点,影响行业研究报告质量学员反馈>
今天我说说几个我比较看好的公司或者行业吧,这种看好是整体的评判结果,不是某个单一维度上的看好。1,保险保险这个行业呢,不知别人怎么看,我觉得保险带点消费属性的,而且这个行业,眼光往远看一望无际,往近看满是泥泞。很简单的一个数据,美国人均保单7张/人,中国1张都不到,至少我身边自己的感受是,最近这几年保险的需求渐渐上来了,我家里人也在非常积极的配置,毕竟这个东西是对人也是一种保障嘛!这是往远看,如果往近看,大家一定能看出很多点来解释现在保险行业滞涨,比如利率下行,比如金融开放,比如寿险改革......但其实大家如果稍微翻一翻国外一些国家的保险行业发展史,比如美德日,你就会发现,它们也是在利差受到重创的时候,在利率下行的时候做出了产品结构的调整以提高死差和费差的占比,也是在那个时候,这些国家才从储蓄型理财型的产品转向纯保障型的产品。当你把这些国家的保险发展史一遍一遍看过来,你就会发现,我们国家现在的保险行业完全跟随着它们的脚步,现在正处于一个转折的时期,蹲下来也是为了更好的前进。为什么是平安?从大的格局来看,保险行业是几家公司搓麻将,市场空间大,但竞争对手少,就算金融开放了,新进入的竞争者很难对本土的公司造成致命的影响。从小的方面看,平安是国内上市公司重唯一一家可以靠死差和费差还能活下来的公司,而改革说白了就是为了朝着这方面发展,平安可以说是先比其他公司往前先往前走了一步。至于什么管理层变动这些,都不是主要矛盾,一家发展了几十年的上市公司,它们的内部早已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系统架构,单个管理层的去留影响不了公司的根基。当然,对于保险行业或者平安这家公司更详细的分析大家可以去我公众号翻翻历史文章,这里篇幅肯定不够。那好,很多人说我买平安很难受,因为它就是不涨,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也很无语。平安15年牛市过后,横盘了整整2年,接着18年整整又是横盘1年,再然后,就是今年,总共才横盘了4个月,要不是因为疫情,怎么可能给你更便宜的筹码。平安股价走势但你回顾过去你就会发现,平安的股价一直是台阶式的缓步上升的。只用了5年时间,从30元涨到了最高的90元,这几年里,哪怕你没有买在最高点,但其实获得可观的收益还是有很大概率的。那么请问,从3月到现在这4个月的时间长吗?最近这几个月,大家把平安骂的够呛,但如果你深入了解这家公司之后,不涨对你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不认为是坏事,至少你难受还是因为你不了解。无独有偶,大家总说上海机场6年翻了8倍,但成功的背后也是沉淀了很多心酸,上海机场16年的时候也被人诟病,因为上海机场整整横盘了2年,而同期的稍微差不多的公司都涨的比它好,你站在当时不一定有现在舒服。上海机场股价走势所以我跟很多朋友说,平安这种公司,最适合你犯点事,然后判了10年,进去之前买入的公司,出来的时候保准给你一个惊喜。这公司,短期没法看,越看越气人,马明哲都说了平安只适合长持不适合短线。所以这个就看大家的偏好吧。如果你的视角没那么长,就想赚个快钱,我提醒了不止一次,千万别买,跌了别叫唤,平安这家公司,我是作为底仓去配置的,我还是比较看好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的,长期来看获得可观的收益还是不难的。2,中概股中概股我们也说了很多次了,最近一次说它是在今年的5月份。到今天收盘为止,目前上涨幅度有50%~60%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腾讯刚刚发布了一季报,业绩大好,它背后反应的是一系列中概股的情况。今年疫情让更多人待在家里,使得这些互联网公司业绩大增的同时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也让我们每个人养成了“玩手机”的习惯别的咱不说,就单单线上办公这一块疫情期间反而是公司业务爆发增长的时期,阿里的钉钉,腾讯的腾讯会议.....因为疫情反而使得用户量暴增,互联网公司的业务拓展进一步扩大。同时也让更多之前没有接触过互联网技术的人群了解到互联网,比如之前只会用单一软件的用户,现在在家没事干会用的更多了,还有家里年纪大的人,现在也开始渐渐会点外卖,购物,以及在视频网站看新闻。而这些公司又都是我国顶尖的优秀互联网企业。所以这一块一直是我比较喜欢且看重的。关于投资的话,个股我只买过腾讯,原因和理由也很简单,我没有美股账户买不了其他的,哈哈。当然,我关注的是中概互联,因为它可以解决我们普通人买不到国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的难题。目前,这个标的的估值呢,肯定是比我们当初说它的时候贵,但现在还处于一个合理偏下一点的估值。也许,随着中美的摩擦还可以给没上车的各位砸一个坑,总之呢,这个方向是我长期看好的一个方向。3,消费,医药我长期看好的三个进攻性的方向,一个是医药,一个是消费,还有就是中概股,其中前两个现在太贵,最后一个中概股,至少从整体估值来看,还不至于到了有泡沐的阶段。老朋友应该知道,目前这俩个行业我们只研究过洋河,泰格,恩华,华东。其中华东因为集采比较伤,所以中间股价一顿暴跌,不过目前来看现在基本收复了失地了,现在还不至于赔钱。这公司不建议大仓位,集采这个事悬着总不是个办法。虽然今年它不及茅五那样的迅猛,但目前来说,洋河给我的收益我反正自己是知足了,它和茅五的区别就在于,洋河我知道它最坏能跌到哪,但是茅五我不敢说,至少站在当时我不敢说,投资投的不就是确定性嘛,现在都是后视镜。总的来说,上面这四家公司虽然个别公司中间不太好看,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涨幅都还是比较不错的。当然,医药和消费是一个比较广泛的一个面,未来我自己肯定是会继续持续关注的,对于这些赛道好的优质公司,我们也愿意在合理的价格甚至合理偏上一点的价格去买入,就看市场会不会给机会了。4,机场股我们上面说平安的时候提了一嘴上海机场,大家都知道,疫情以来机场股一直被压制,直到现在也是萎靡不振。其实这里面最关键的原因是,现在大多数机场的股的看点都在非航业务上,以上海机场为例吧,上海机场的主要盈利收入来源都是非航业务上面,而非航业务中主要的收入增量是免税这一块,但免税这一块的说到底还是人流,而且必须是国际航班的人流。没人流,机场就是个空壳子,免税的业绩肯定起不来,尤其外围疫情控制的远没有国内好,所以大家可以发现,外围如果不好的话,国内的机场股其实一直是会被压制的。机场股现在大部分早已变成了消费属性,没人,尤其对于免税业务,没有国际航班的人流,消费个pi啊。我之所以看好,是因为它们的确定性就在于,只要有人,业绩就立马反转,这是很多行业很难有的确定性,长期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机场的免税业务依然有很广阔的空间。所以,我在社群里也一直和大家说,后半年机场股是重点伏击的目标之一,当你已经明显看到外围好转的时候,那时候股价早已反应出来了,所以我们就是趁着这段压制期,放下心来慢慢的布局。我个人是喜欢这种慢慢播种的过程的。5,猪肉后周期我们都知道今年猪肉股涨了不少了,你看看牧原股份都涨成什么样了,但猪肉说到底依然是周期性的品种。虽然今年猪瘟;疫情或者南方的大水延长了猪周期,但本质上这个周期并不会改变,可能延后,但不会打破周期。现在去买猪肉股,不是说不能赚钱,只是说你现在进去完全是吃鱼尾,猪肉还能牛多久,说实在的真不好估量,但至少一点可以肯定地是,猪肉现在已经在周期景气高点了。我个人的风格是,从来不喜欢吃别人剩下的鱼尾行情,我喜欢从鱼头啃,这点大家从我昨天说上海机场地例子你应该也能感觉到。所以,我一直关注猪肉后周期的品种,也就是说当猪变多的时候利好的品种,比如我们今年上半年专门伏击了生物股份这家公司,它是猪疫苗的龙头企业,一直以来我只在社群里说这家公司,现在已经从低点涨了40%了,这还是今天大跌之后的收益。所以今天我公开说出来,也不怕他们说我,同时呢,最近我们也重点关注了,猪肉下游饲料的后周期品种总之呢,目前我认为猪肉后周期的品种远没有结束。理由很简单,现在猪肉周期还没完,啥时候不炒猪肉了,猪肉后周期的品种才可能大有起色。说出来,也是希望给大家未来投资有个方向。6,地产说到这,我知道一定有人会说,你咋说地产股啊,啥烂行业了。先别急,听我慢慢道来。首先一点,我承认地产现在已经从过去的黄金十年慢慢褪下来,也就是说从高速发展期进入了成熟期。在很多人的意识里,成熟期的行业是不值得投资的,但其实成熟期和成长期的投资模式是不同的。你去回顾一下过去几十年来,或者国外行业的发展情况,一般在高速成长时期的时候,你投资哪个公司都差不了,因为风在猪都会起。但当一个行业开始进入成熟期的时候,它们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向龙头集中,道理很简单,当一个行业进去成熟期,它们的红利渐渐退去,这时候没有资本和能力竞争力较差的小公司会渐渐的被淘汰,最后这个市场里剩下的都是强者更强的公司。就比如家电行业,美的和格力都是这个行业进入成熟期才开始起来的,最初的家电行业虽然处于高速成长期,但竞争特别激烈,格力当时还是个小弟弟,但是就是因为公司自身的竞争力使得行业进入成熟期之后,市场份额一步步向其集中最终成为了家电行业的龙头。当然,地产和家电严格意义并不一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一个行业如果进入成熟期,那么未来一定会向头部公司聚积,因为成熟期的行业拼得是资源和规模。包括现在的地产行业,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整个行业处于成熟期,但市场的集中度是越来越向头部集中了。所以,我们投资地产的逻辑也很简单,只聚焦头部,只有大企业,才能拼的起资源和规模,资源规模的背后拼的是拿地成本和融资成本。包括今年这么严峻的情况下,地产的头部企业依然可以在上半年保持稳健的增长,保利地产6月单月同比增长65%。当然,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我认为地产最吸引我的地方远不止上面这些,它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我知道它的“底”大概在哪?比如万科我知道它大概跌到25左右的时候,就跌不动了。(只为举例,不构成投资建议)尤其是像今天这种大跌,当你知道它底在哪的时候,你反而会很安心,试问如果你手里拿着几百pe的公司你会怎么想?因此,这种公司的确定性就是告诉你,它的底在哪。有人说今年地产很垃圾,事实真的如此吗?截至今天大跌之后,万科和保利这俩公司的股息都有4%~5%左右。而且,这还是大跌一直跌下来的收益,更何况地产这一波又跌回到了低估的区域。我不知道大家如何定义差公司,如果这也算差的话,难道买几百pe的公司就一定好吗?当然有一点需要说明,长期来看,地产类的龙头公司获得可观的收益,比如20%左右的收益并不难,但你要想赚到超额收益,那么不要从这个行业里面找。赚一倍都嫌少的人,在这个行业里可能会让你失望。7,科技,新能车像新能源,科技,5G这些,最重要的其实就是行业趋势,政策导向,资金偏好,甚至未来前景,都使得他们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市场的聚焦点。如果大家拿里面的大多数公司的财报来看,肯定不如某些核心资产的财报好看,甚至估值更是不便宜。但科技股代表着未来,想象空间很大,这样的公司,其实说白了,投资就是投个预期,投的那个势。一般而言,一家公司利润增长30%~40%正常我们的估值是30~40pe是合理的。但是因为科技股有这个势在,本身这个势也是有价值的,也是有溢价的,所以如果同样的质地的公司增长都是相同的,那么科技股可能会有更多的溢价。但这个溢价多高,持续多久,取决于这个势的持久度。正因为势这个东西很难把握,你说给它估值多少,溢价多少,这东西没胡数的。虽然市面上流传出很多对于这些公司的方法,但我认为这些估值无非不过就是解释现在为什么这样的估值。现在的情况就是,稍微能看的公司,太贵,一般的公司又看不起。这方面可以关注一下科技ETF、新能车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就像我们前面说地产行业的时候,这些行业本来就是新型行业,风来了,猪都会起来。所以投资相关产业的ETF也是一种不错的参与手段。反正定投是成本最小的一种做法了,也没多少钱,也算跟着国家的脚步走了,不过话说回来了,我个人觉得腾讯才是最大的科技股,买了腾讯也相当于参与科技股了。这里需要提醒一点的是,这两个行业理解产业逻辑和行业趋势更重要,不能看估值,看了估值没法参与。8,零售银行传统的银行是最适合作为门票股打新的,我到现在为止还没听说谁买银行亏钱的,亏钱的只有一种人,那就是没拿住的。大家看问题喜欢一刀切,看见银行不涨就骂银行烂,但其实银行也有香饽饽的时候:当然,我今天说的并不是传统银行,毕竟传统银行基本算是稳定了,没啥大花头。我更喜欢以招行为首的零售类的银行。对于银行业零售类的优质公司一直享有超于同行业的估值溢价,包括今年疫情这么严重,其实这些公司的估值一直处于行业均值以上,至少从来没有小于过1pb。归根到底,是因为它们:1,盈利增速高于同行业。2,roe优于同行业。3,银行的专项指标优于同行业。因此,对于优质的零售银行,我认为他们是银行业里的进攻性品种,弹性更好,而且成长性还是比较可观的。今年疫情又叠加金融让利实体背景,所以使得高杠杆的行业一直被压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地是,这些都是短期因素,要不是因为这些因素,这些优质的常年高溢价的零售银行很难跌下来。同时,银行属于那种给点阳光就灿烂的行业,很多原来我们高攀不起的公司,比如招行,宁波,平安银行,这时候说不准还可以给咱们砸出一个坑。银行说到底也是有周期性的,越是经济差的时候,银行公司越低迷,相反,经济复苏也会带动银行业的上涨。所以,今天不好,不代表明天也不好。今年以来,虽然银行业整体比较疲软,但像宁波,招商,平安这种零售类的银行相对整个行业板块来说依然是比较坚挺的,这些公司平时的话,很难有太低估值,也许越是艰难的时候,越是播种的时候。9,检测行业这个行业是我第一次说,是我最近刚刚关注的,目前还没有研究出具体的公司。但这个也是我未来可能长期深耕的方向。这个行业整体的行业规模增速还是比较快的。而且集中度正在逐步提升,并且是我认为的朝阳行业,道理很简单,检测这个东西它是多频次多品类的去做,比如大家开的汽车,每年都得年检吧,包括现在工程项目的检测,以及环境检测,食品检测,等等等等,这些可都不是一锤子买卖,而且未来还可以拓展更多的品类。你可以发现它是一个赛道很长很宽的一个行业,所以未来我可能会稍微的研究研究,就目前来看,该行业内的公司现在并不便宜,我也在观察。总的来说,我当下看好的行业和公司大体就是这么多吧,当然还有很多没有提,留着以后合适的时机去说。我可能更喜欢从鱼头开始吃,而不是别人吃了之后我上来凑个热闹。关于市场的东西,短期真的没啥可说的,你要是聚焦的是半年,一年,甚至3年后,现在的波动都是挠痒痒。疫情以后不过才过去4个月,现在说胜负一切都为时尚早。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专注具体公司,具体的标的,别管其他的,雷劈下来你必须在场。要我说还是那句话,管他下周涨跌呢,周末出啥幺蛾子,你放假了就带上老婆孩子旅旅游,逛逛街,不也挺美的嘛,投资总归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全文完。
2018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约8.45万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12万亿元,行业前景广阔。2018-2019年,消费金融项目数量渐增,热度不减,但长尾明显,资本向头部项目集中。目前从整体来看,消费金融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垄断局面。在传统银行、持牌消费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均有领先的优势企业出现,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应用正在颠覆金融行业价值链。目前较为成熟的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用以解决消费金融领域存在于贷前、贷中和贷后流程中的诸多痛点问题。随着国内金融行业监管收紧,消费金融领域历经多年规范与洗牌,利润空间收窄,对客户需求和风险点识别要求更加精准,智能风控将成为消费金融发展的关键。本报告主要研究以下问题:目前消费金融市场现状如何,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哪些消费金融公司最具发展潜力?消费金融产业链有哪些环节,哪些环节最具价值?消费金融有哪些商业模式,各自优劣势是什么?金融科技将为消费金融带来哪些颠覆性价值?未来消费金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消费金融领域内哪些头部公司值得关注?注:本报告PDF版本可点击链接下载,提取码:1acn关于36氪研究院36氪研究院是36氪子品牌,专注于一级市场的行业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兴行业与企业,欢迎大家积极与我们交流讨论。
“隐形冠军公司”指的是非常细分领域的龙头这类公司成长机会高,成长空间大,业绩高速增长,因此对于普通投资人或许更应该耐心地从生活中发现合理估值的“隐形冠军公司”。这类公司由于在某个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有核心竞争力和明确战略,产品或服务难以被超越和模仿,因此盈利能力强。老余通过以下标准筛选出“隐形冠军公司”:1、近三年净利润增长率大于30%,选取业绩保持高速增长的公司;2、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大于15%,选取盈利能力强的公司;3、总市值小于500亿,选取市值小的且成长空间大的公司。斯达半导,近三年净利润增长率39.8%到145.6%,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16.7%到27.2%,国内IGBT龙头公司。国联股份,近三年净利润增长率59.7%到145.5%,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21.0%到24.0%,工业互联网电商龙头公司。欧普康视,近三年净利润增长率32.2%到43.3%,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21.4%到26.1%,OK镜龙头公司。#股票#
来源:新浪财经文/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要想坚持做价值投资,就要对所投资的行业和公司有深入的研究分析,但是很多普通投资者并没有这方面的分析的能力和专业知识,也没有到上市公司调研的机会,所以,券商研究员的研究报告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那么,我们应该重点关注报告里的哪些信息呢?首先,我们去看一下这个研究报告的分类。一般分为宏观研究报告、策略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和公司研究报告。其中,公司研究报告又分为深度研究报告、调研报告、事件点评、定期报告点评。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下每种类型的报告:1、宏观策略研究报告是让大家了解宏观经济的情况以及市场大势的一些分析,里面的图表数据都比较专业,需要具备一定宏观经济学知识基础,大家要尝试着去看,在阅读研报的时候去学习这些宏观知识。除了看报告结论,更重要的是看当前经济遇到的问题和发展前景的分析,了解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情况,还要看分析的过程和逻辑。2、策略研究报告则是对市场的大势进行分析。我们主要看这个研究员是基于哪些理由和逻辑去判断后市发展的,而不是听毫无根据的推测和口号。有时候逻辑比结论更重要,一些首席经济学家的分析能力很强,理论基础很深厚,分析的也是头头是道,但结论可能是错的。因为不同的人擅长不一样,有的擅长分析宏观,有的擅长分析微观,有的擅长判断大势。我试图把宏观经济和市场结合起来分析,在实践中不断修正、验证,从而得出比较接近实际的结论,当然,我也难免犯错,特别是对短期的走势很难判断。这里还要提一下,看宏观经济报告的图表不像看图说话,看k线图、看技术分析我是反对的,要看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数据是怎么演绎的,对后市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这是最关键的。3、 行业研究报告是研究员通过行业的上下游分析、行业的波特五力分析,以及 SWOT分析等等这类模型,判断行业将来的发展趋势。你只有选择了好行业才能选出长期牛股。在一个快速成长的行业中,好公司很容易发展起来;但是在一个夕阳行业里,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很难有投资机会;有的赛道比较宽,比较容易出一些好公司,比方说消费行业,赛道比较宽的,只要你做的消费品能够适应人们的需求,能够做成品牌,就有比较大的投资价值;但是如果你所投资的赛道很窄,只能容下一个继承者,或者大家在这个行业里日子都很难过,没有比较稳定的商业模式,比方说前几年比较火的共享单车,这个赛道就很窄,商业模式也很差,最后就全军覆没了。所以,我们看行业分析报告,重点是看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所处的上下游关系如何,有没有议价能力,有没有发展空间?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行业里哪些公司是龙头公司?哪些公司具备投资价值?这些是大家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4、 然后来讲一下公司报告,公司深度研究报告是研究员对所覆盖的重点公司作的报告,系统地讲解公司情况,包括公司的治理结构、盈利模式、在行业中的地位、竞争关系、盈利能力、未来的增长空间、未来盈利的预测,以及对公司的估值模型等等。一般深度报告都有一、二十页,很多投资者可能耐不下来性子看完,你至少要把第一页摘要里面的重要结论和推荐逻辑看清楚。如果你想重仓一个公司,必须耐着性子把深度报告看完,一定要重视,因为一个研究员可能一年对一个公司只写一个深度报告,大家找到之后一定要多看,多学习。5、公司还有一些简报、季报、年报点评,以及调研报告等等,这些报告往往都具有比较强的时效性,也需要重点关注。因为这些动态信息可能对你的投资决策会有比较大的影响,你要分析有些事件对该公司基本面会不会有很大的冲击,判断是继续持有、买入,还是卖出。不同类型的研究报告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大家不能仅仅看报告结论,还要认真研读报告里的分析逻辑。因为不同的研究员看同一个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逻辑不同,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千差万别,大家要筛选出那些写得好的研究员的报告。建议大家可以参考新财富榜单排名靠前的分析师,大概率来说,他的研究水平是得到市场认可的,可以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另外,如果经常看研究报告的话,你会根据不同研究员过往报告的含金量来决定是否把他作为参考。有的研究员偏乐观,他的报告就要打个8折甚至7折来看;同样,有的研究员较为谨慎,他的报告就可以往上乘以20%。通过长期的积累,我们就可以筛选出靠谱的研究员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艾瑞咨询”(ID:iresearch-),36氪经授权发布。核心摘要:中国企业信息化水平与经济总量的关系极不平衡;SaaS作为突破口拉近中国与领先国家之间的差距:2018年中国GDP占全球的比例达到15.8%,IT支出占比仅为3.7%,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滞后;企业级SaaS市场规模为243.5亿元,中国市场起步较晚,预计将在全球市场增长趋缓后继续保持高增长率。软件SaaS化大势所趋,但追赶差距不在一朝一夕;企业应用SaaS的优先级不同,细分市场机会各异: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软件的付费意愿和SaaS订阅模式习惯的培养均需要较长时间,企业级SaaS不会出现类似2C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总体而言增量市场应用将先于存量市场,小微企业被率先激活,大中型企业的创新型业务将有利可图。领先厂商做深行业解决方案,形成SaaS生态体系:业务垂直型与行业垂直型之间存在动态竞争关系,两者均需要更加关注行业性需求以做深解决方案。SaaS厂商间的投资并购更加频繁,领先厂商积极搭建PaaS开放平台,未来有望出现多强并存的SaaS生态体系。产品功能趋同,应针对赛道特点构筑差异化壁垒:一味比拼功能覆盖的全面性并不能让SaaS厂商脱颖而出,在形成了产品、销售和客户成功的协同作用后,网络效应和增值服务往往能让SaaS厂商更有“钱景”。预期偏差:企业信息化水平远落后于经济体量对标美国企业级SaaS的预期偏差企业服务厂商市值成长空间大,客户付费意愿未完全激活美国CRM SaaS公司Salesforce一直以来被作为全球SaaS行业的标杆。2018年,Salesforce市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从市值500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它仅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具有打造“中国版Salesforce“野心的中国SaaS厂商不在少数,但至今尚未出现任何一家能够望其项背。事实上,不仅仅是在SaaS行业,即使是放大到整个企业服务市场,中国厂商的市值都远远落后于欧美市场,和消费级服务相比有极大的成长空间。公司的价值评估取决于资产的盈利能力,SaaS厂商以客户订阅为核心商业模式,客户的付费意愿和能力直接决定其了市值。相比Salesforce订阅收入占比超过90%、毛利率近80%,过去几年中国SaaS厂商普遍存在的痛点是,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免费产品,付费意愿有待激活,中大型企业习惯于定制化项目的服务模式,对标准化SaaS产品的积极性有限。跨界打造移动办公平台难度高,巨头入场加速市场淘汰自2007年Salesforce推出PaaS平台以来,其应用市场平台AppExchange汇集了超4000款预集成的应用程序,与PaaS平台相关的收入占云服务收入的比重增长到2019财年的23.0%。Salesforce通过搭建PaaS开放平台扩展和完善自身功能的举措大获成功,因此为诸多国内SaaS厂商所效仿。2014年左右,CRM、OA协同等领域的领先玩家开始基于自身垂直产品跨界打造移动办公平台。背靠阿里和腾讯的钉钉和企业微信以企业级IM强势切入,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扩张,竞争空间迅速收窄导致不少跨界玩家发展受阻。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国内尚未出现类似Salesforce体量的PaaS平台,平台中立性、平台与开发者的利益分配以及厂商间的数据打通等诸多问题仍有待解决。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特征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滞后造成SaaS市场的预期偏差站在全球视角下,中国企业信息化投入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极不平衡。2018年,中国GDP占全球的比例达到15.8%,但中国企业的IT支出占比仅为3.7%,在过去以粗放式增长为主导的模式下,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反应到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当中。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滞后造成了SaaS市场的预期偏差,在将美国SaaS市场作为对标对象的同时,应当意识到中国企业IT应用的成熟度与个人消费者之间的差异。Salesforce在美国市场打出了“软件终结者”的口号,而在中国,SaaS厂商面临的市场环境中依然有大量企业的信息化停留在纸质资料电子化的浅层水平,ERP、SCM、CRM等软件应用并不非常广泛,即在业务数字化尚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就需要直接进入到数字化转型阶段。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技术驱动信息化迈向新成长周期,中美差距将有望逐步缩小根据著名的诺兰阶段理论,企业的信息化成长遵循S形曲线,同时IT领域的每一次重大技术变革,都将推动企业进入新的循环。从微机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企业第一次意识到了IT应用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比互联网起源地美国晚了整整20年,这一差距直接造成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的滞后。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C端用户行为习惯的改变作用于企业商业模式,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展的新型业务大行其道,海量数据对计算性能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叠加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共同推动中国企业信息化进入新的成长周期,变革由领先互联网公司开始向各行业各领域渗透。驱动因素:各方势力入场推动SaaS应用加速中国企业级SaaS发展驱动力:供给端传统软件厂商以云服务作为增长引擎,激活高端存量市场目前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主要由三类玩家构成,即新兴SaaS创业公司、传统软件厂商和2C互联网巨头。其中,传统软件厂商从事企业信息化时间最久,客户基础和业务积累最为深厚。以金蝶、用友为代表的一众传统软件厂商高调向云转型,伴随着SaaS产品收入贡献比例的持续增加,SaaS业务已经成长为拉动增长的关键引擎。作为SaaS市场上单体营收能力最强的一类玩家,传统软件厂商重点服务于中大型以及超大型企业,无论是将原有软件产品转化为SaaS,还是针对新模式、高性能的业务需求推出的全新SaaS产品,都有助于快速激活高端市场中的存量客户,从而填补2C互联网巨头和SaaS创业公司较难触及的领域空白。2C互联网巨头的“B计划”,多维度刺激SaaS行业加速发展消费互联网红利见顶加之云服务整体产业趋向成熟,2018年2C互联网巨头在企业服务市场动作频繁,腾讯、美团、阿里、百度四家公司相继宣布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产业互联网战略地位持续升级。除钉钉、企业微信等入口级产品来势汹汹外,巨头们更是积极展开投资并购与生态合作,斥重金搭建自身的企业服务生态。2C巨头进场为SaaS行业带来了多维度的刺激,扮演着行业催化剂的角色。比起直接的市场竞争,巨头的生态思路通常更加侧重平台技术和能力的输出,帮助合作伙伴快速形成解决方案共同服务于客户;借助巨头的品牌和流量优势,其合作伙伴也能够实现高效的客户触达。巨头们的高调向市场释放产业互联网时机已来的信号,对数字化转型重视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加速SaaS市场教育;而以投资或扶持计划名义投入市场的资金,也将激励中小创业公司开发出更优质的SaaS产品。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规模整体规模约250亿元,预计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近40%2018年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规模为243.5亿元,较上年增长47.9%。在经历了短暂的爆发式增长后,SaaS市场体量快速跃升,随后年增长率在2016年到2017年间回落明显。进入到2018年,资本市场对SaaS的态度趋于理性,客户对SaaS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同时各细分赛道的领先厂商在商业化的探索上愈发成熟,SaaS市场增速再度上扬。预计未来三年内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将保持39.0%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1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654.2亿元。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细分结构CRM、客服与呼叫中心、ERP和通信占业务垂直型市场六成2018年中国业务垂直型SaaS市场规模达到140.2亿元,同比增长42.1%。其中,CRMSaaS市场最大,约占业务垂直型SaaS市场的20%,其次为客服与呼叫中心、ERP和通信(含邮箱、会议和直播)SaaS,占比分别在15%、11%和11%。从市场增速来看,除电子签名市场2018年增长率超100%,其他市场年增长率基本落在30%-50%的区间。总体而言,业务垂直型SaaS细分市场结构近两年变化不大。行业垂直型中零售电商SaaS市场规模最大,占比超四分之一2018年中国行业垂直型SaaS市场规模达到103.3亿元,整体规模略小于业务垂直型SaaS,但年增长率更高为56.6%。其中,零售电商SaaS市场规模最大,约占行业垂直型SaaS的26%,受益于新零售、智慧零售、无界零售概念的兴起,零售电商SaaS年增长率达到66.2%。医疗、物流SaaS市场规模紧随其后,占比约为16%和13%。目前,行业垂直型SaaS主要出现在行业性需求强且与互联网结合更紧密的领域,大量传统行业的SaaS渗透率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实践路径:客户分层,商业化探索初见成效中国企业级SaaS的客群结构小微企业需求标准化,中型企业行业化,大型企业定制化根据企业员工规模和营收能力粗略地对SaaS目标客户进行划分,通常而言企业规模越大对定制化的要求就越高。受限于自身的IT预算和开发能力,小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落后,以按需订购模式提供的标准化SaaS产品天然适合于小微企业。虽然客单价最低,但因为占据数量优势,小微企业对GDP的贡献高达60%,整体市场空间不容小觑。中型企业比小微企业需求更加定制化,付费能力依然不及大型企业,SaaS厂商多围绕客户的行业属性提炼共性需求,利用PaaS对通用型产品进行延伸。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客户业务和组织架构复杂,且往往已经拥有较为成熟的IT系统,对SaaS产品的需求集中在创新型业务上,在SaaS+PaaS的基础上,厂商还需要辅以更多定制化的增值服务才能撬动大型企业。中国企业级SaaS的竞争要素产品、销售、客户成功三位一体,共同形成全生命周期闭环SaaS厂商经常面临的三个难题是产品难做、产品难卖和产品难用,仅产品切中客户的业务和场景痛点还不够,需要进一步通过销售和客户成功的环节来完成客户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由于客户较难在短时间内认识到2B产品创造的价值,SaaS产品与获客渠道的契合显得至关重要。部分2B产品如文档协作、企业IM、企业网盘等,和2C产品之间的界限相对模糊,可以采用自下而上(非自上而下的管理层决策)的销售路径,有机会发挥类似2C产品的病毒式传播和网络效应优势。基于SaaS商业模式,客户成功环节决定了厂商的续约能力,在客户全生命周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客户成功团队需要充分调动厂商内部的各类资源,让客户会用并且用好SaaS产品。产品、销售、客户成功三者构成木桶效应,缺一不可,同时三者间亦存在协同的正向反馈,共同助力SaaS厂商的成功。中国企业级SaaS的平台化策略入口级产品降维打击,垂直型产品宜遵循平台到生态的路径目前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上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平台化厂商。一类采取的策略类似Salesforce,通常为专注在特定业务或行业的领先厂商,通过搭建PaaS平台解决SaaS产品标准化与客户需求定制化的矛盾,以拓展大中型企业客户群体。另一类以钉钉、企业微信等具有巨头背景的产品为代表,从需求高频且相对通用的IM、OA协同等领域切入快速形成入口,进一步依托品牌、流量、资金等优势吸引第三方合作伙伴打造开放生态。采取降维打击的入口级产品自身只涉足通用的基础功能,入驻合作伙伴理论上可覆盖企业服务的所有领域,在平台化的效率上远高于CRM、HRM等垂直型产品。垂直型产品的平台化更加聚焦于自身的业务场景,平台化较为成功的厂商基本都遵循由客户验证提炼高可扩展性平台再到开放生态的发展路径,从实际市场表现来看,操之过急者往往会适得其反。中国企业级SaaS产业图谱未来趋势:在慢市场中挖掘赛道差异化机会中国企业级SaaS整体市场趋势软件SaaS化大势所趋,信息化演进背景下潜在市场空间巨大相比传统软件,SaaS简化管理、快速迭代、灵活付费和持续服务的优势在当前竞争环境中愈发突出,因而成为越来越多场景下企业客户的优选。2018年中国SaaS市场规模占应用软件的比例由2014年的6.0%上升到13.3%,软件SaaS化趋势不可逆转,预计2021年该比例将进一步增长至24.0%。考虑到中国企业信息化与领先国家的差距,企业营业收入中用于IT支出的比例每上升万分之一即可释放超过200亿元的市场空间,同时企业的IT支出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应用软件的投入比例将持续上涨。可以见得,SaaS的市场潜力远不止于当前的应用软件规模,未来的市场空间将非常可观。企业服务难出现爆发式增长,差距的追赶不在一朝一夕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超过3.1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4.8%,数字经济内部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数字化规模接近2.5万亿元。尽管数字经济的作用正在加速由IT、互联网等信息通信产业向其他产业传导,但能够看到的是,中美产业数字化规模占GDP的比重依然有近一倍的差距,难以在一朝一夕就追赶上。在中国SaaS市场巨大的潜在空间之下,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对软件的付费意愿和SaaS订阅模式习惯的培养都需要时间,2B市场不会出现像2C市场一样的爆发式增长,长路漫漫,仍需砥砺前行。中国企业级SaaS应用优先级小微企业市场率先激活,大中型企业创新型业务有利可图SaaS赛道众多,各细分市场间的差异来自于企业客户应用SaaS的优先级,总体而言增量市场的应用将先于存量市场。从客户群体来看,小微企业对应的增量市场被SaaS激活,其市场主体数量庞大,决策链条相对简单,高性价比的SaaS模式率先迎来快速增长,其中创新型业务的效益更加立竿见影,增长更快。大中型企业对SaaS的态度略显谨慎,但在创新型业务上已经开始表现出对SaaS的偏好,因其付费意愿和能力更强,大中型企业对应的潜在市场空间预期将高于小微企业。针对传统型业务,大中型企业在短期内没有动力替换使用中的传统软件,因而位于图中左下角的市场将呈现出相对缓慢、渐进式的存量替换。中国企业级SaaS细分市场机会明星赛道领先厂商突围,新兴赛道变数下暗藏机会下图呈现了具备一定规模的SaaS细分市场,通常而言,市场渗透率越高代表该领域SaaS应用越成熟,市场教育成本越低,行业集中度越高代表领先厂商的优势越明显,新进入者进入难度越大。CRM、零售电商赛道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模式冲击最大,市场和资本关注度遥遥领先,目前已经出现多家营收过亿的创业公司。随着SaaS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领先厂商将加速收割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渗透率居中的新兴赛道竞争格局不确定性更大,虽然已经出现部分领军者,但后起之秀同样活跃,各方势力均有机会。市场渗透率和行业集中度双低的区域,SaaS应用成熟度低,同时传统软件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在该区域深耕、培育市场者可以积累先发优势。市场渗透率低、行业集中度高的区域多为传统软件巨头把控,随着传统软件巨头加大SaaS转型力度,除已经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创业公司外,留给新进入者的机会相对有限。中国企业级SaaS玩家策略挖掘产品网络效应,延伸上下游增值服务,“钱景”更可观SaaS各细分赛道厂商数量的增多不可避免的带来产品同质化,但一味比拼功能覆盖的全面性并不能让SaaS厂商脱颖而出。观察当前市场上高增长、高收入的明星公司,在形成了产品、销售和客户成功的协同作用后,网络效应和增值服务往往能让SaaS厂商更有“钱景”。尽管2B市场整体不具备2C的爆发式增长属性,但通过挖掘所在赛道的网络效应依然能够帮助厂商获得高于竞争对手的增速。网络效应一方面可以来自于产品自身的连接属性,帮助客户与合作伙伴形成连接,另一方面也可以来自于对数据价值的有效使用,以行业大数据驱动营销、金融等数据类增值服务。在SaaS市场尚不成熟、付费意识有待培养的当下,围绕SaaS产品拓展上下游增值服务能够为SaaS厂商提供新的营收来源,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可观的财务数据。典型的增值服务包括精准营销、第三方支付、供应链金融、咨询和培训等,同时搭载SaaS产品的硬件设备也可被视为广义的增值服务。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