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消费日报网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出现商业性的市场调查机构,外商的需求促就了早期市场调查活动的萌芽与发展,伴随着配置资源的方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调查的需求的主体由外商向本国企业转变,越来越多的本国客户加入到使用市场调查服务的行列中来,近几年来国内调研业已呈现高速发展的势头。当前市场研究领域还处于混业竞争阶段,从业企业庞杂,既有国际公司尼尔森、益普索,也有只专注汽车行业的卓思天成,亦有互联网模式研究的艾瑞咨询与数字100、也有擅长公共事务的零点有数与慧辰资讯,另外中为咨询、信索咨询是行业与市场结合调查的代表。2019年中国地区十大调研咨询公司排名具体情况:我国市场调研公司存在着地区分布的严重不均衡,它反映了各地区对市场调研信息的需求状况。根据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提供资料,全国主要区域调研收入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和华南三大区域,分别以上海、北京和广州/深圳为中心城市,因市场调查分布也同样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的情况,譬如数字100与中为咨询开拓了部分海外市场。北上广深的调研公司规模大,服务完备、功能完整、业务形式多样,除了提供基础数据外,更多的辅以深入的分析和策略支持,而其他省会和中小城市主要集中了一些区域性的调查公司和执行代理公司,以数据获取为主要获利手段,能够短期内提供大量的人员调配,但缺乏基于数据的分析和挖掘能力,核心竞争力不足。1、尼尔森(中国,27.83亿元)尼尔森是全球著名的市场调研公司,1923年由现代市场研究行业的奠基人之一的阿瑟。查尔斯·尼尔森先生创立,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尼尔森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来定制调查方案。对于一般性的调查需求,尼尔森拥有一套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的专有调查产品和方法,为客户提供有力的可比性标准化数据。尼尔森的主要客户是快速消费品的零售商和制造商。对于全球市场,同时也服务于汽车业、金融业、电信业和其他消费品集中行业。2、益普索(法国,11.81亿元)益普索(Ipsos)是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集团,于1975年成立于法国巴黎,2011年益索普以5.25亿英镑的价格收购安吉斯集团旗下的市场调研机构思纬公司(Synovate)。益普索在中国遵循集团统一的战略-专注于特定的研究领域。在中国,益普索专注于营销研究、广告研究、满意度和忠诚度研究、公众事务研究等四大领域的市场研究服务。益普索Ipsos已拥有共有定性、品牌健康管理、市场及消费者理解、创新、医药、客户体验,企业及意见领袖声誉、社媒资讯分析、策略顾问、创意甄选、质量管理、神秘客、新车测试、数据采集等14条服务线。3、慧辰资讯(北京,3.84亿元)HCR慧辰资讯(北京慧辰资道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数据分析服务提供商。公司主要为行业头部企业和国内政府机构提供基于企业内外部数据、消费者态度与行为数据和行业数据的业务经营分析与应用、定制化行业分析应用解决方案等服务。HCR慧辰资讯以数据融合、数据分析及数据应用三方面业务为基础架构,结合多年积累的市场研究知识与手段,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搭建了先进的数据智能体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数据智能解决方案。4、零点有数(上海,3.81亿元)零点有数(原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是源自中国的国际化数据智能服务机构,旗下包括创新数据开发中心、公共事务数据事业群、商业数据事业群、未来商习院。零点有数累积自零点调查创办以来20多年一手数据收集与处理的经验,拥有服务于国内外规模企业、初创企业与公共服务机构的多元实践,聚焦产品互联网化与服务互联网化,基于多元数据汇集与挖掘,支持经济、社会、文化与政策决策。5、卓思天成(北京,1.85亿元)卓思(MaxInsight)成立于2010年,一直专注于汽车市场研究。2016年,公司已在新三板市场挂牌,并成立了子公司“北京光速斑马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数据产品孵化,技术研发和DMP建设。公司的客户涵盖如宝马中国、奔驰中国、一汽大众-奥迪、大众中国、一汽丰田、东风标致、日产中国(Infiniti)等汽车品牌,他们在持续使用卓思(MaxInsight)关于产品定位、定价、品牌策略、渠道服务质量监测及提升、经销商管理、数据挖掘等方面的服务与解决方案。6、数字100(北京,1.35亿元)北京数字一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创立于2004年,已成为全球众多洞察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围绕态度数据、大数据行为数据、消费数据构建三维立体数据,多层级赋能企业数字化商业决策。业务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以拼任务APP、问卷一百微信小程序等为代表的在线调研产品系列。从2004年至今,共服务领域涵盖快消、3C、互联网、电商、金融等行业。疫情期间,数字一百信息技术免费发布20余份疫情、快消、直播电商等洞察报告,并开放在线问卷等产品,提供调研数据及产品支持,帮助企业和政府了解民众及社会变化,为企业提出营销及发展建议。7、中为咨询(深圳,1.27亿元)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产业与市场调查研究咨询服务供应商,公司致力于为企业、投资者和政府等提供有竞争力的调查研究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全面、专业的数据和信息分析,为客户创造价值。公司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努力,在调查研究领域构筑了全面专业优势,公司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帮助客户深度了解宏观市场与行业现状格局、洞察消费及微观市场。目前,中为咨询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3万多家企业,涉及工业品、消费品、文旅、电子IT信息、现代服务等领域,并向海外市场拓展。旗下拥有大数据与信息资讯提供的深圳中为慧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及管理咨询与战略规划定位的深圳万海格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8、艾瑞咨询(上海,1.19亿元)艾瑞咨询属于上海艾瑞市场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早期涉及互联网研究的第三方机构,为上千家企业提供定制化的研究咨询服务。艾瑞咨询长期致力于大数据平台建设,为研究洞察和企业服务提供分析基础,致力于打造中国有效的大数据商业分析平台。包括用户行为研究、广告营销监测、网络零售研究、企业数据分析等多条数据产品线,为客户提供互联网多个连续性数据指标,帮助客户动态决策。艾瑞涵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营销、网络服务等各个领域。艾瑞近百名研究及咨询人员,服务于不同客户的针对性需求,包含市场竞争环境、战略规划、投融资机会、大数据管理、数字营销及媒介、产品用户体验、用户满意度、网络渠道建设、广告效果评估、品牌管理等课题。9、信索咨询(北京,1.05亿元)信索咨询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综合商业营销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长期致力于营销服务领域,为全球及中国企业提供实现战略突破、营销提升与业绩增长的解决之道。信索咨询设立有三大专业服务团队(金融咨询、营销互动、市场研究),服务网络覆盖全国23个大中城市,共为70余家全球及国内企业提供过营销服务。信索咨询从战略设计、决策支持、项目推进、结果导向的落地执行,一体化的服务体系,也是整合的全面营销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10、立信数据(重庆,0.83亿元)立信(重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是一家集传统调研、电话调研、网络调研及大数据分析的全渠道数据采集公司。立信数据以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应用为核心,专注于市场、民意和社会研究,通过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云平台和应用产品、数据服务相结合的“产品+服务”战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一站式数据分析应用解决方案。通过多年的发展,立信股份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优秀的督导和项目管理人员,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强大的管理平台和不断创新的调研技术。多年来,在完善执行网络基础上持续发展产品链,逐步形成立信股份的核心竞争力。伴随市场调研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企业业务能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内诸多竞争对手也在不断成长,行业整体竞争情况逐步加剧。另外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商务服务行业的服务手段也发生了较大变革。尤其是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给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市场调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使用者怎么运用调研结果,主要以下5个方面发挥作用:1、避免营销决策“踩坑”通过了解分析提供市场信息,可以避免企业在制订营销策略时发生错误,或帮助营销决策者了解当前营销策略以及营销活动的得失,以作适当建议。只有实际了解市场情况下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和企业经营发展策略。在企业管理部门和有关人员要针对某些问题进行决策时,如进行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广告和促销策略的制定。通常要了解的情况和考虑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本企业产品在什么市场上销售较好,有发展潜力;在哪个具体的市场上预期可销售数量是多少;如何才能扩大企业产品的销售量;如何掌握产品的销售价格;如何制定产品价格,才能保证在销售和利润两方面都能上去;怎样组织产品推销,销售费用又将是多少;……这些问题都只有通过具体的市场调查,才可以得到具体的答复,而且只有通过市场调查得来的具体答案才能作为企业决策的依据。否则,就会形成盲目的和脱离实际的决策,而盲目则往往意味着失败和损失。2、把握市场变化“风向”提供正确的市场信息,可以了解市场可能的变化趋势以及消费者潜在购买动机和需求,有助于营销者识别最有利可图的市场机会,为企业提供发展新契机市场竞争的发展变化日益激烈化,不断地发生变化,而促使市场发生变化的原因很多,在产品、价格、分销、广告、推销等市场因素和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条件等市场环境因素。这两类因素往往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而且不断地发生变化。企业为适应这种变化,就只有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及时地了解各种市场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的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通过对市场因素,如价格、产品结构、广告等的调整,去应付市场竞争。对于企业来说,能否及时了解市场变化情况,并适时适当地采取应变措施,是企业能否取胜的关键。3、促进企业经营“纠偏”优质的市场调研有助于企业了解当前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技术经验,为改进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提供信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速,新发明、新创造、新技术和新产品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技术的进步自然会在商品市场上以产品的形式反映出来。通过市场调查,可以得到有助于我们及时地了解市场经济动态和科技信息的资料信息,为企业提供最新的市场情报和技术生产情报,以便更好地学习和吸取同行业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技术,改进企业的生产技术,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4、为品牌宣传“助阵”市场调研作为促进市场与企业“共谐”的重要手段,为企业市场地位和产品宣传等提供信息和支持市场宣传推广需要了解各种信息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机制,以寻找合适的宣传推广载体和方式以及详细的营销计划,这也需要市场调研来解决,特别是高速变化的环境下,过去的经验只能减少犯错误的机会,更需要实时的信息更新来保证宣传推广的到位。通常在市场宣传推广的还需要引用强力机构的市场信息支持,比如在消费者认同度、品牌知名度、满意度、市场份额等各方面提供企业的优势信息以满足进一步的需要。5、提升市场趋向“预测”通过市场调查所获得的资料,除了可供了解市场的情况之外,还可以对市场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从而可以提前对企业的应变作出计划和安排,充分地利用市场的变化,从中谋求企业的利益。基于上述几方面原因,企业增强市场调研能力是市场、产品、管理、运营等多方面的综合需求。随着体验管理的概念越来越普及,提升市场调研能力将成为企业优化客户体验、赋能运营决策的重要手段(关注倍市得公号,了解更多资讯)。
外加剂行业:2025年规模将超1000亿,行业将持续高景气,这2家公司市场份额最高,机构预计市占率还将进—步提升外加剂是一种能够显著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化学物质,目前70%为影响混凝土流变性能的减水剂,其中第三代高性能减水剂性能突出,占比近80%。第三代减水剂的生产分成聚醚单体生产、浓缩液合成以及泵送剂复配三个环节,但产业链上下游的集中度存在较大差异。行业周期性减弱成长性增加,2025年规模将超1000亿,集中度提升,龙头公司空间广阔。核心逻辑:1、弱周期高成长,2025年规模将超1000亿外加剂行业下游客户主要为商混站及建筑央企,具备一定的周期性特征,近年来随着商品混凝土比例的提升和机制砂的广泛使用,行业周期性减弱成长性增加。中信建投预计2025年外加剂市场有望达到1180亿元,其中减水剂市场840亿元,聚羧酸系减水剂市场有望达到78亿元。2、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双龙头竞争格局稳定供给需求两端同步改善,推动外加剂行业集中度提升,2019年CR3约为19.43%,CR10约为30.00%。主要表现为两方面:①供给侧:环保政策及化工标准趋严,小微企业逐渐退出。②需求侧:河砂禁采推动机制砂产品应用比例,外加剂复配难度加大,下游客户对产品品质及服务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外加剂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形成苏博特、垒知集团双龙头并立格局。同时建筑央企等客户转向集采模式,以及水泥防水龙头企业进入市场,行业运行预计更加规范,有利于龙头企业市占率的提升。3、龙头加速全国布局,高毛利业务拓展顺利外加剂行业目前正处在行业景气阶段,龙头企业呈现两大发展趋势:①融资借力加速全国布局:龙头企业纷纷顺势发布融资计划,紧锣密鼓布局全国产能。苏博特2年内预计新增聚羧酸减水剂产能62.5万吨、功能性材料产能20万吨;垒知集团2年内预计新增高性能减水剂产能60万吨、聚醚单体产能5万吨。②检测业务协同发展:同时苏博特与垒知集团背靠建筑科研院,在检测业务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有望迎来监测行业风口。建筑检测行业毛利率长期维持在40%~50%的高位区间,且现金流状况优良,且具有轻资产运营、回撤小等优势,是外加剂行业龙头未来必争之领域。相关公司:苏博特:公司背靠江苏建科院研发实力雄厚,外加剂综合实力连续6年位列第一,公司积极优化外加剂产品结构,基建客户占比高于可比公司。垒知集团:公司是中国首家上市建筑科研机构,产业布局较为丰富,净利润十年复合增速超15%,外加剂业务走向全国,在多省份市占率排名第一,公司通过内生+外延式扩张,逐渐突破地域以及领域的壁垒。
■本报见习记者 王 珂刚刚过去的11月份,A股市场整体继续呈现震荡磨底态势,沪深两市走势出现分化,在此背景下,近期机构也纷纷加快了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的脚步,有望从纷繁复杂的市场行情中为投资者指出一条相对明晰的路径。《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上个月内共有421家上市公司受到包括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阳光私募、保险公司、海外机构等在内的各类机构调研,其中更有155家公司期间累计接待调研机构家数达到10家及以上,彰显出机构调研热情的高涨。具体来看,兆易创新(218家)、万达电影(210家)、云南白药(147家)、立讯精密(117家)等4家公司11月份均受到100家以上机构调研,包括迈瑞医疗(90家)、海康威视(86家)、怡亚通(86家)、华宇软件(85家)、洋河股份(78家)等在内的14家公司期间接待机构调研家数也均超过50家,此外,还有合力泰(48家)、宏大爆破(45家)、新宙邦(45家)、超图软件(44家)、东方雨虹(44家)等在内的137家公司11月份接待机构调研家数也均达到或超过10家。市场表现方面,《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上述155只受到机构密集调研的个股,共有115只个股11月份股价累计实现上涨,占比超过七成,*ST凡谷(49.43%)、盈趣科技(38.57%)、博思软件(36.05%)、捷佳伟创(30.74%)等4只个股期间累计涨幅显著居前,均达到30%以上,天顺风能(29.59%)、凯撒文化(26.22%)、中光防雷(25.70%)、金风科技(25.37%)、长青集团(25.19%)、吉比特(24.65%)、英维克(24.31%)、 天赐材料(21.99%)、当升科技(20.60%)等9只个股紧随其后,期间也均累计涨逾20%,此外,包括九洲药业(19.44%)、三花智控(17.70%)、开立医疗(16.62%)、豪迈科技(16.43%)、 大华股份(15.90%)等在内的33只个股期间累计涨幅也均超过10%。资金面上,上述155只个股中,有49只个股11月份累计实现大单资金净流入,其中,海康威视(95604.07万元)、迈瑞医疗(57648.07万元)、凯撒文化(28745.41万元)、金风科技(26378.64万元)、美的集团(21360.27万元)、晶盛机电(15568.91万元)、泰和新材(10594.59万元)、芒果超媒(10535.31万元)等8只个股期间均累计受到1亿元以上大单资金追捧,合计吸金26.64亿元。进一步梳理发现,上述155家公司中,有82家公司已率先披露了2018年年报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喜的公司达到73家,占比接近九成,卓翼科技(241.62%)、沪电股份(204.64%)、 欧菲科技(150.00%)、道明光学(140.00%)、杭氧股份(132.88%)、高德红外(120.00%)等6家公司2018年全年净利润均有望实现同比翻番,包括苏宁易购(90.00%)、岭南股份(85.00%)、千方科技(82.57%)、浙商中拓(80.00%)、长青集团(80.00%)等在内的25家公司也均预计年报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50%。从行业分布来看,上述受到机构密集调研的公司集中分布于电子、医药生物、化工等三行业,涉及个股数量均超过15只,分别为26只、18只、16只。对于电子行业后市布局策略,安信证券指出,电子行业最核心的价值,是实现满足“需求”的“创新”,这亦是驱动企业跨周期发展的原始动力。国内电子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生产和融资环境不断完善,全球产能转移和进口替代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自主可控+市场竞争将伴随作为硬件核心的电子行业实现高速发展,建议关注以下细分领域的相关标的,半导体:扬杰科技、圣邦股份、北方华创、兆易创新、中环股份、韦尔股份;PCB、FPC:景旺电子、沪电股份、深南电路、东山精密;LED:洲明科技、国星光电、利亚德;5G电子产业链:立讯精密、顺络电子。证券日报
在IaaS和SaaS如火如荼之后,PaaS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毫无疑问,PaaS与企业在服务与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密切相关,特别是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和企业平台化战略的驱动,企业对于云原生应用和全新的应用开发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PaaS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层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更成为了当下云计算技术和应用创新最活跃的领域。根据计世资讯最新发布的《2018-2019年中国PaaS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近三年我国PaaS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逐年上升,从2016年的49%的年增长率到2017年的52%再到2018年的57%,每年都有可观的增速增长。在我看来,PaaS市场的爆发,无疑将对过去企业服务与开发起到一个根本性的变革。那么,PaaS市场目前正呈现出哪些新的发展趋势?面对如今众多的PaaS提供商,又有哪些公司是值得关注的呢?PaaS迎来新一轮爆发期事实上,从计世资讯对中国PaaS平台市场竞争力分析中,我们就能够看到,包括浪潮、华为、用友、新华三凭借出色的产品服务能力和市场以及战略能力位居市场领导者的位置;而在Paas的细分产品领域,aPaaS作为PaaS市场中最大的一块蛋糕,同样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计世资讯通过对市场中各厂商进行系统的评估后也发现,包括浪潮、用友和SAP等公司正在引领当前企业级市场的aPaaS领域。中国PaaS平台市场竞争力分析从计世资讯的研究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到目前中国PaaS以及aPaaS市场的发展,正在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从发展趋势看,PaaS正在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解决方案,尤其是aPaaS在细分产品中能够实现蓬勃发展就佐证了这一发展趋势。背后的原因是,过去几年中大型企业由于其庞大的规模和业务的复杂性,更倾向于选择aPaaS,因为它可实现将一个应用平台上的基础服务能力进行“选购”,封装成一个SDK包,提供给企业开发自有的APP,由此化解个性化难满足、业务场景变化快、IT运维成本高等方面带来的挑战。二是,从产品创新看,中国PaaS市场也正从过去的标准化和通用型模式,走向以场景应用和个性化需求为主导的产品创新模式。客观的说,目前大中型企业在云化的过程中,其不同阶段和不同场景下确实有着不同的PaaS需求,因此PaaS服务显然不能继续走过去的标准化模式,而是要提供场景化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才能让整个PaaS服务无限贴近产业、企业和业务,满足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以aPaaS这个细分市场为例,除了浪潮、用友、SAP、金蝶在领跑,纷享销客、销售易这类专注于CRM市场,以及兴业数金、招银云创这类深耕金融市场的公司能够入围报告,就体现了这一重要变化。中国aPaaS平台市场竞争力分析三是,从市场格局看,中国的PaaS服务商也正在重构PaaS市场新的格局,同时更成为了整个中国PaaS舞台上的有力的领导者。可以看到,无论是在PaaS市场还是aPaaS等细分领域,整个市场目前正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这无疑改变了过去由国外厂商“一统天下”的旧格局,比如用友、浪潮、金蝶等公司,这些主流的企业管理软件厂商都开始提供PaaS和aPaaS服务,并将二者的优点有机结合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来满足企业的定制化需求;再如,互联网公司也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阿里云、腾讯云等公司在PaaS和aPaaS服务领域也具有极强的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如果说,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硬件,那么PaaS就是它的操作系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更为关键的是,如今无论是从市场需求,还是应用场景,乃至未来发展看,中国PaaS和aPaaS市场的崛起和爆发已是大势所趋。领导者胜出的三大维度那么,中国的PaaS服务商为何能够在这一轮的PaaS创新和变革之中,能够率先在市场中实现领跑?特别是处于领导者位置的几家企业,又具备了哪些独特的竞争力呢?我们也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做观察:首先,一个成熟的PaaS平台,离不开PaaS服务商长期的战略性投入,同时也非常考验PaaS服务商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实力,由此才能快速洞察并解决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遭遇的痛点和需求。以在中国PaaS市场和aPaaS市场领导者阵营中,综合竞争力均排名第一的浪潮为例,其面向未来十年研发了全新一代企业数字化能力平台iGIX,就包含了技术、数据、业务三大中台,拥有领先一代的低代码技术,全面采用开放标准,支持全栈建模,是业内首个支持多语言微服务开发的数字化中台。再以用友为例,其全新一代企业云服务平台iuap5.0产品,同样也为客户提供了一整套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包括企业数据湖解决方案、数据智能平台和社会级的智慧数据融合服务。其次,PaaS平台还要保证产品的高可用以及稳定性,这同样离不开PaaS服务商丰富实践和落地经验,同时还要经过大中型企业客户的一线实战检验,这样才能更快的把PaaS平台推广到实际的业务当中去。其中,作为互联网公司代表的百度,则源于其在AI领域的长期的“精耕细作”,同样它也是与云计算结合最紧密的服务商,其AI的各项能力大都可以通过云来实现,通过aPaaS服务,可以在云环境下为企业提供开发AI所需要的算力、通用算法以及其他的各种开发环境和服务。而浪潮iGIX数字化中台,同样也沉淀了大量的行业经验,更融合贯通了新一代的数字化技术,这决定了浪潮iGIX数字化中台既可以作为平台的“平台”,也可以作为企业打造中台的重要技术支撑。最后,进入中国PaaS市场“领导者”的服务商,还有一项明显的特点,就是在生态领域的布局十分广泛,依托生态伙伴的力量,又进一步帮助企业利用实现PaaS平台实现了“降本增效、灵活迭代”的价值。比如,今年用友就提出了融合生态战略,以及“集成与被集成”的理念,并基于开放的iuap平台,为产业生态伙伴提供更多的支撑,让他们可以开发出不同行业与领域的解决方案,并嵌入云市场实现线上线下的销售。同样,浪潮iGIX不仅可以助力企业打通上下游业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也是面向企业信息中心/公司、合作伙伴、独立软件开发商(ISV)的生态赋能平台。通过以平台产品聚合生态,浪潮在未来无疑也释放更大的开放合作连接红利。由此可见,PaaS不是谁都能做好的,在中国的PaaS市场中,以浪潮云ERP和用友代表的SaaS服务商仍然具备核心竞争力,他们之所以能够领跑整个市场,归根结底离不开他们将PaaS平台产品创新、大量一线实践检验以及开放共赢的生态合作中的能力汇聚成整体的平台化综合能力,由此真正引领了中国PaaS市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总的来说,在技术、市场以及生态三个层面保持的专注和创新,无疑是以浪潮为代表的中国PaaS服务商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这也让中国的服务商实现对了PaaS市场格局的重塑,同时更引领了中国PaaS市场发展的新方向,而这也将为众多的企业级用户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的、灵活的、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PaaS平台,进而更好的赋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成为企业上云的关键支撑底座。
产业变革、技术升级、政策扶持以及90后用户人群的崛起,其对招聘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驱动了互联网招聘行业的发展。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互联网招聘用户规模接近2亿,近八成求职者偏好利用多个网络招聘平台来拓宽应聘渠道,但各个主流招聘平台呈现出差异化发展趋势。综合招聘平台依然是求职者的首选,成功率是求职者选择网络招聘平台的首要因素,而企业信息不真实成为求职者最介意因素。未来,互联网招聘平台将更趋向专业化、精细化,向技能培训延申, 盈利模式将加速向C端拓展,AI在其中将扮演重要角色。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互联网招聘行业概念界定互联网招聘行业是指以互联网招聘服务为主营业务的行业,即企业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相关技术手段建立招聘平台或网站,并帮助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完成招聘和求职的服务行业。互联网招聘行业宏观发展环境——政策2018年“人才抢夺”战高潮迭起,一二线城市纷纷推出多项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政策主要围绕“户籍落地、住房政策、直接补贴”三个方面,优惠力度也一再加大。除针对高校毕业生争夺之外,各地政府也开始重视外籍人才以及蓝领技能型人才的引入。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人才抢夺”战的开启从侧面反映出人才供需在地域上的失衡,这为互联网招聘行业带来新机遇,互联网招聘行业竞争的焦点将不再局限于“北、上、广、深”这类超一线城市。互联网招聘行业宏观发展环境——经济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第三产业增加值在中国GDP总量的比重持续增加,2018年上升至52.2%。除对GDP贡献率提升外,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能力方面也进一步增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经济下行压力会进一步倒逼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就业总量压力仍会持续,就业结构性矛盾也将日益突出,互联网招聘服务质量要求趋于提升。互联网招聘行业宏观发展环境——社会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劳动力人数近9亿,其中受过高等教育或具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数约为1.7亿,占18.9%。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教育水平的提升大幅提高了劳动力素质,但相较于就业总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比仍然较低。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各行业的加速推广,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升,特别在一些传统的服务领域,进入门槛将被抬升,底层从业人员急需提升自身素质来适应工作中的新变化,这为互联网招聘平台创造了教育培训等其他人力资源服务需求。互联网招聘行业主要模式互联网招聘用户规模稳定增长iiMedia Research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互联网招聘用户规模接近2亿,增长率为15.0%,预计用户规模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2019年1月中国主流招聘APP用户月活数量iiMedia Research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1月份,前程无忧以超过1000万的活跃用户数排在招聘类APP首位,其次是智联招聘,月活用户约为685.1万,BOSS直聘和斗米这类新兴招聘模式的平台成长较快,月活数量均超过300万,定位于中高端人群的猎聘网,APP月活数量仅有154.9万,排名较靠后。求职者普遍利用多个招聘平台来拓宽应聘渠道iiMedia Research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近八成求职者偏好利用多个网络招聘平台来拓宽应聘渠道,其中52.1%的求职者会使用2~3个招聘平台进行求职,使用4~5个平台的人数占17.8%,选用5个以上的平台的人数占8.6%;而使用单平台的求职者占比仅为21.5%。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当前多个互联网招聘平台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补充关系,它们为求职者提供了多种选择。综合招聘平台依然是求职者的首选iiMedia Research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当前主要的五种互联网招聘平台模式当中,综合信息招聘平台是众多求职者的首选,占比达48.5%;其次是分类信息招聘平台,占比为33.4%;垂直类招聘平台排在第三位,占比为28.7%;社交招聘平台与新型招聘平台比例相差不大,约为二成。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综合信息招聘平台成立的时间普遍较长,长时间积累的广泛用户是其排在首位的主要原因,但其他几种模式的平台成长速度也非常快,综合平台的先发优势越来越弱。成功率是求职者选择网络招聘平台的首要因素iiMedia Research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求职者在选择网络招聘平台时优先考虑的五大因素分别为,求职成功率高、职位匹配精准、企业信息真实、职位信息丰富、信息更新及时,其中求职成功率是首要考虑因素,占比达29.5%。企业信息不实是求职者最介意因素iiMedia Research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网络招聘平台各种不良体验中,求职者最介意企业信息不真实,占比达34.8%;其次是个人信息遭泄露,占比为31.8%;介意求职耗时长的占28.1%,信息更新不及时也是求职者较为介意的因素,占比为27.2%。求职者的付费习惯正在形成iiMedia Research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求职者的付费习惯正在形成,仅有28.7%的调查对象没有使用过招聘平台的付费服务,使用较多的主要集中在简历、职业咨询与规划、课程培训等方面。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消费观念的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求职者愿意对提高求职成功率的服务进行付费,未来网络招聘平台在求职者增值服务的领域大有可为。猎聘网——营销策略分析一直以来猎聘网都非常重视品牌营销,特别是企业成长初期,投入了大量经费进行品牌推广。自2017年开始猎聘网开始调整营销策略,大幅压缩销售费用,销售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已由2015年的118.0%降至59.1%,2018年上半年依然维持平稳态势,占比为57.6%。猎聘网——内忧外患难破盈利瓶颈数据显示,猎聘网2017年末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899.80万元,2018年上半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294.70万元,相比超8亿元的营收规模,盈利能力较弱。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猎聘网选择的中高端赛道虽然能助其迅速脱颖而出,但增长天花板问题明显,制约其成长想象空间。外部竞争方面,面临来自综合招聘平台和传统猎头公司的双重压力,短期内猎聘网仍将处于盈利难的窘境。猎聘网——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男性是其主要用户艾媒北极星互联网产品分析系统数据显示,猎聘网用户以年轻男性为主,其中男性用户比例高达69.3%,女性用户占30.7%。用户年龄主要集中在25-30岁,占比达42.6%。BOSS直聘——品牌定位分析BOSS直聘于2014年7月上线,致力于为企业老板和职场牛人搭建高效沟通、信息对等的移动交流平台,以一种去中介化的模式缩短招聘流程,快速完成招聘。BOSS直聘——直聘模式遭质疑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BOSS直聘标榜的让求职者与企业老板直聊的模式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传统社会分工理论的一种革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较多困难,效果大打折扣。一方面,企业老板缺乏足够的精力与众多求职者进行直接沟通;另一方面,求职者无法避免不匹配企业造成的信息骚扰。由于沟通门槛降低而带来的信息泛滥,让企业老板和求职者都疲于应对,业内也纷纷质疑其模式更趋向于营销噱头而非创新。BOSS直聘——职场新人是其主要用户斗米——品牌定位分析斗米成立于2015年,隶属于58赶集集团,同年11月完成集团分拆独立,最初定位于兼职平台。2018年上半年,斗米进行战略调整,由“斗米兼职”升级为“斗米”,品牌定位从兼职平台转变为为灵活用工平台。斗米——规模化道路多阻碍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斗米定位于灵活用工市场是对当前主流全职招聘平台的有效补充,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整体规模化发展道路仍充满诸多阻碍。首先,灵活用户市场供需不稳定、标准化程度低、竞争对手多等因素制约了其市场份额的快速扩张,另外,求职者付费意愿低,企业议价能力强,对斗米收入规模的增长也造成较大影响。中国互联网招聘行业发展趋势解读互联网招聘平台趋向专业化、精细化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入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职业和岗位将会更加细化。一方面,企业需要在有限的成本下找到专业化的人才,另一方面,求职者也希望能快速搜寻和匹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人才供需双方都需要互联网招聘平台提供更专业、细致的服务,而当前主流的互联网招聘平台都是多行业甚至全行业覆盖,往往很难提供专业和精细的服务。未来立足于专业化、细分化服务的招聘平台将更受欢迎。互联网招聘平台服务向技能培训延申人才结构性矛盾归根结底在于求职者和企业的适配性不高。究其原因,求职者缺乏相应的技能和经验,达不到企业用人标准;众多中小企业不愿花较高的成本培养人才。未来,互联网招聘平台倾向于将服务延申至求职者技能培训方面,通过提高适配性来达到解决用户根本痛点的目的。盈利模式加速向C端拓展目前,互联网招聘平台主要针对B端用户进行收费,在产品及服务方面也主要向B端倾斜。对广大的C端用户而言,求职是一种刚需,而且年轻一代求职者的付费习惯正在形成。部分平台已经开始尝试向C端用户提供收费服务,但整体规模较小,处在起步阶段,随着招聘平台的服务不断向C端延申,利用C端实现利润增长也将加速落地。AI技术推动互联网招聘行业升级发展互联网招聘行业将是最早实现AI技术应用的行业之一,众多互联网招聘平台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而依靠传统的人力检索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利用AI技术实现精准推荐和匹配将有效提升招聘速率,提升用户体验。AI技术的应用将推动整个行业升级发展,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财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们通常会关注社会上的某些问题,比如食品中的添加剂是否有害健康、穿的衣服和室内空气是否含有过量甲醛、工厂排出的废水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或者手机电池是否会爆炸等等。但是,这些问题需要依赖一些专业的机构得出结论。在这里,第三方检测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第三方检测行业有比较长的发展历史。15世纪,为了保证产品品质,欧洲就开始出现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到工业革命时期,第三方检测机构已经变得较为普遍了,尤其19世纪,法国国际检验局(BV)、瑞士通用公证行(SGS)、英国天祥集团(ITS)的陆续设立,标志着现代第三方检测服务业的兴起,随后各类第三方检测机构不断发展壮大着并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商业行为。一、第三方检测第三方检测又称公证检验,由处于买卖利益之外的第三方(如专职监督检验机构)组成,它们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标准或合同进行商品检验活动,如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各类认可活动等,最终的呈现形式包括证书、报告以及标志。第三方检测行业通常也被称为TIC行业,主要包含检测(Testing),检验(Inspection)以及认证(Certification)三大类。其中检测是指代按照程序确定合格评定对象一个或多个特性的活动,其评价的结果为测试数据;检验是指审查产品设计、产品、过程或安装并确定其与特定要求的符合性;认证则是指与产品、过程、体系或人员有关的第三方证明。二、第三方检测产业链第三方检测产业链覆盖广泛,具体为上游主要检测设备、检测试剂等行业,中游第三方检测机构,下游检测报告的使用者,如终端的工业品和消费品生产制造商、政府以及消费者。具体流程为第三方检测机构接受客户委托,综合运用科学方法及专业技术设备对某种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能、环保等方面进行评定,并出具检测报告,供客户使用。其中,检测报告使用者是第三方检测产业链发展的驱动力,生产制造商和检测机构需要不断满足报告使用者不断提高的要求。顺便一提,第三方检测下游子领域众多,且非常具备专业性。目前来看,有69%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服务于第三产业,41%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服务于第二产业,9%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服务于第一产业(部分综合性机构都有涉及),具体在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比如工业、农业、采矿业、消费品制造业(包括纺织、服装、日用品等)、建筑业、能源和燃料、水电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工业、电子电器行业、汽车业、食品行业、咨询服务业、零售业、医药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和卫生管理行业等。三、第三方检测市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产安全性、产品质量、生活健康水平以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要求的提高以及各种消费品和工业品生产的日益规模化、标准化,使得检测逐渐成为贸易双方鉴定产品品质的重要手段。因此,第三方检测在研发、生产及贸易等各个环节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推动市场获得了长足发展。2008-2018年,全球第三方检测市场由约6000亿元快速增加至8093万亿元,增速始终保持在10%之上,成长天花板高。分地区来看,目前亚洲第三方检测市场规模为2039亿元,北美为2097亿元,欧洲为2443亿元。随着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和国际分工深化,第三方检测行业还能维持比较稳定增长,其中亚洲地区第三方检测行业因历史因素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海外第三方检测行业由于先发优势早已形成了成熟稳定的大市场,从而孕育了诸多的大型优秀企业,这些大型企业基本上来自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瑞士通用公证行、法国国际检验局、英国天祥集团是全球第三方检测三大龙头企业。近年来,三大巨头在亚太地区积极拓宽新领域,使得业绩保持稳定增长。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起步较晚,市场时间相对更短,早期是在政府逐步放松管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9-1984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对检测市场的管制,检测得到初步发展。第二阶段为1984-1989年,国务院通过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条例》,规定仅有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负责对所有商品检验。第三阶段为1989-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颁布,开始放宽对检测市场的规制,民间资本能够进入商品检测市场。第四阶段为2002-2005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进一步明确界定了行政执法性质的强制性检验检测工作与民事行为的检验检测业务,民营检测机构快速发展。第五阶段是我国加入WTO不久后,允许外资独资检测机构进入。至此,外资检测机构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丰富的运作经验全面进入我国检测市场,成为当前我国第三方检测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第三方检测市场已从2013年的456.3亿元增长到2018的1004.28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5.4%,高于全球检测市场发展速度(9.6%)。随着各细分行业逐步向第三方检测机构放开,第三方检测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2020年,我国第三方检测规模将达到1469亿元,将超越欧洲和美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第三方检测市场。四、国内第三方检测企业我国第三方检测呈现大行业,小公司的特征。2013-2018年,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从2.48万个增长到3.95万个。然而,其中有96.3%的机构都是人数小于100人的小型和微型企业,第三方检测行业里企业数量众多。虽然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企业数量众多,市场分散,但是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势头显著。2016年,人数大于300人的检测机构数量占比不到1%,收入占比为21%。人数大于100人的检测机构2016年数量占比不到4%,但收入占比为45%。到2018年,规模以上(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检测机构数量占全行业的12.8%,但营业收入占比已经达到了76.5%,规模效应显著。此外,第三方检测行业还是一门比较赚钱的行业。从A股部分上市公司可以看出,行业平均的毛利率40-50%,更有部分业务毛利率甚至能达到70%以上,毛利率相对较高。华测检测(300012):第三方检测民营龙头。检测服务覆盖生命科学、工业品、消费品和贸易保障四大领域。其中以食品检测和环境监测为主的生命科学检测板块是公司最大业务板块,2018 年收入占比为53.2%。公司2009年登陆A股创业板市场,上市9年营收复合增速达到29.4%。广电计量(002967):成长最快的第三方综合性检测公司。检测服务包括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电磁兼容检测、环保检测、食品检测和化学分析等。其中计量服务和检测服务中的可靠性与环境试验为两大收入贡献板块, 2018年收入占比分布为30.3%、28.8%。公司2019年登陆A股中小板市场,上市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1755.33万元,同比增长40.44%,归母净利润为3036.96万元,同比增长14.39%.。(文章来源于:解析投资)
本次文章以房地产投资岗位干货为主,适合刚进入投资岗位的小白学习,欢迎点赞收藏。市场调研是营销管理的基本功,对于投资人员来说也是拿地前市场判断必备的一项。市场研究需要一个公司自有完整的框架,调研之前应该根据框架梳理好要调研的重点,然后一步步去完成,最后以市场调研报告形式整理完成呈现出来。市场调研基本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城市概况调研、城市房地产分析、项目本体调研分析、项目竞品调研分析):1、城市概况了解一个城市的房产,首先得了解这个城市的概况,从人口、经济、产业、规划等方面调研。人口调研:户籍人口、常住人口、近三年人口增减变化;在校小学生人数增长率:增长率越高,表明该城市对新进人口的吸引力越强;城镇化率:当地城镇人口/常住人口,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经济调研:近三年GDP总额和每年的增减、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额;GDP和房地产发展关系人均GDP与城市发展阶段关系产业结构调研:城市主要产业、产业集中地、产业转型等信息;城市消费及收入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城市规划:一个城市的规划发展联动着房地产的发展,要想在一个城市投资房地产必须读懂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2、城市房地产分析政策法规:城市房地产调规政策(限购、限价、限贷等)、城市拆迁政策、土地招拍挂政策、报规报批等政策;土地供需调研:该部分主要是自己在网上整理该城市或者该区域近三年的土地成交情况(包含土地供应面积、成交面积、成交均价、成交楼面价、溢价率等多项指标),推断拿地区域的土地价格以及后期土地供应数量;房地产供需调研:城市每年供应总面积、去化总面积、城市房地产去化周期、整体市场价格变化等指标;板块调研分析:拿地板块当前市场供需分析整理、客群分析等房地产调研图3、项目调研分析地块本体位置、四至、地块内有无建筑物、高压线等地块所在区域区位、交通、配套设施等优缺点分析;4、竞品市场调研竞品调研需要调研项目地块所在位置周围在售项目的项目开盘时间。项目推售节奏、项目产品分析、项目户型调研、以及所面对的客群分析等。项目调研内容最后根据竞品市场调研分析得出项目本体地块适合的产品定位。市场调研是投拓人最基本的职业技能,能否做好市场调研报告还是需要接触研判更多的项目,增长更多的经验,投拓人加油吧!
欢迎关注“星图数据”!大数据浪潮席卷全球,各领域应用层出不穷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系统快速拓展的今天,来自四面八方以指数级速度增长的数据渗透着我们的生活,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数据蕴藏巨大财富。近年来,全球大数据产业规模增长势头迅猛;与此同时,新技术新方法也迅速地涵盖了各个行业,各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层出不穷。从总体规模看,2019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48034.8亿元,较2018年的产业规模增长了近50%,预计到2020年底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67782亿元。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实施大数据战略,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有着高度的热情。2020年,美国、中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大数据产业市场总份额超过了80%。中国大数据产业不仅占据着五分之一的全球市场份额,且市场规模增速明显,预计未来中国将成为全球数据中心。2019年中国内地的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5368亿元,增长率达到23%;其中,大数据服务行业规模达到1782亿元,增长率达35%。从各领域的应用情况来看,大数据产业横跨互联网、金融、文化传媒、政务、电信、零售、电力、医疗、能源、教育、制造、餐饮、农业、地产、旅游等多个行业。其中,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文化传媒、政务的渗透更为深入、成熟度更高,主要表现在技术设施更完善、应用更广。全球市场研究:新兴市场增速较快,大数据悄然改变行业形态2018年ESOMAR发布的《全球市场研究行业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市场研究行业营收规模达到458.29亿美元,增长率为1%,行业保持平稳缓慢增长。其中,北美和欧洲市场由于发展早、基础好,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但已过行业发展黄金期,增速减缓;中东和亚太地区行业增长速度最快,行业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全球五大市场研究市场分别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中国,总市场规模超七成。2017年中国市场研究全球市场份额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五大市场研究国家。大数据时代来临,人力正逐渐被标准化、智能化的机器或程序取代,市场研究行业也不例外。随着数据获取、存储和分析的技术不断提升,人们对于通过传统抽样调研以获取洞察的依赖性降低,大数据推动着市场研究从传统领域升级,悄然改变着行业形态。大数据推动传统市场研究行业升级最显著的表现是新兴技术在行业中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自动化一直是各个国家都关注的热点:全球约60%-70%的公司已经或正在计划实现通过自动化手段生成分析使用的数据和信息。此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神经营销及相关工具,如眼动追踪和面部表情分析等,在欧洲公司中非常受欢迎,在北美和亚太地区的公司则略有滞后。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新兴的市场调查研究方法中,手机问卷和在线社区是两种主流的方法,全球超过半数的市场研究公司都在使用;媒体分析、文本分析等也被广泛地接受,全球接近40%的市场研究公司正在使用大数据分析;研究博弈论、市场预测、面部分析方法也获得了一定的关注,绝大多数公司在静时机。国内市场研究:大数据研究影响有限,企业新技术应用热情高涨根据市场研究协会发布的《中国市场调查行业发展趋势报告》,2018年中国内地的市场研究行业规模达到156.03亿元,行业增长率达到11.37%;2019年,行业规模突破170亿元。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速度保持稳定。2018年,我国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在市场调查研究行业中的应用比例为8.67%,且呈现出不稳定趋势,近两年提升也并不显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大数据人才缺失、大数据与固有研究模式融合等问题,使得市场研究公司对于大数据研究的学习、使用仍处于发展阶段;二是大数据热潮回归理性,专业的大数据服务商涌现,提高了大数据应用的专业性和竞争力。互联网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是大数据研究方法中最主要的构成,但在所有研究方法中的占比仅为3.98%;社交媒体、政府大数据以及其他大数据研究,相对来说发展较为平均,并且均未超过总体的2%。目前,中国内地市场研究公司数量超过800家。由于基于大数据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入门门槛相对较高,大数据研究在市场研究行业所产生的影响还有所局限。但这并不影响企业的应用热情:市场研究企业中,运用大数据研究方法的企业数量占到总体的46.45%;同时大数据研究带来效益有所回升:2018年大数据研究的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比例为13.08%,相较于2017年实现了大幅增长。国内市场在基于大数据研究技术的应用上,可视化分析技术最受欢迎,有31.69%的市场研究公司采用;有超过2成的市场研究公司采用自然语言的语义、文本分析技术,也体现了当前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热点;此外,空间地理GIS分析技术、商业智能BI相关技术、机器学习和自动建模技术、社会网络分析技术、深度学习技术也得到了采用,占比均在15%左右,有待加强学习、增加应用。最后,从大数据与市场研究行业的关系上来看,大数据的魅力在于它并没有喧宾夺主,也不具备侵略属性,它只是作为创新和提升效率的工具去为行业赋能,推动传统行业升级。对于市场研究行业,大数据应用与传统市场研究方法深度融合,不仅可以驱动行业发展,还可以帮助传统的市场研究企业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探寻新的业务增长点。全球的市场研究企业都应把握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积极探索和应用大数据研究方法,不断优化自身的产品与服务,方可打开新局面。有其他数据需求也可以发送相关信息至info@syntun.com邮箱,星图数据会尽快给您回复。线上零售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为品牌企业提供丰富直观的数据查询、分析和预测功能星图数据能帮您解决什么问题?洞悉市场变化|了解竞争对手|提升盈利能力微信号:星图数据英文ID:syntun
之前读到一份调研纪要,这份纪要内容非常翔实,里面有很多公司管理层对于业务基本面的介绍和对未来的展望,读起来非常过瘾。我看完之后深受启发,我想系统梳理下我平时研究公司看哪些资料(主要指A股)。作者:只吃一碗面来源:雪球招股说明书这是一家上市公司最原始的资料,我常看的A股招股说明书,公司历史沿革、股权结构、行业资料、公司业务介绍、行业上下游关系,财务明细等都有详尽的介绍,并且A股招股书有个好处,就是通俗易懂,最难理解的行业与公司,招股书也会尽量最通俗地表达。如果是同行业上市公司,我会把他们的招股书都看一下,看看竞争对手是怎么描述它的。年报、半年报这个对于已经上市的公司来说,是每年了解公司变化最直接的途径。公司官网看看公司做什么的,日常有哪些变化,有个直观的感受深度研报深度研报是专业研究人员写的,一般数据和资料比较详尽,而且有很多行业和公司基本知识的普及,也是不错的资料。行业网站和股票交流平台(雪球)看看行业的整体情况,公司在行业处于什么地位,股票交流平台主要是雪球,里面有很多大牛。业绩发布会、调研报告、交流纪要这个一般是和公司高管的直接沟通,我们可以从高管的谈话中了解公司的很多经营细节和变化,也可以看出公司管理层目前的看法。新闻报道、社交媒体我会看一些公司的新闻报道,但我主要是看客观消息,不会看记者编辑们对于公司或者行业的分析,我做过记者,知道他们大部分人没有对于行业公司全面客观分析的能力。社交媒体上也有很多用户独语公司及其产品和服务的评价,这个比新闻来的更加真实。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这个也是最直接的,我们如果研究一家公司,最好是每天接触他们的产品,研究腾讯阿里,每天都会用到微信和支付宝;每天订外卖会接触美团;买东西接触到京东等,公司好不好,看他们产品和服务有啥变化。我不喜欢的公司都有哪些类型呢?热衷于做“公关活动”的公司我以前做记者时,或多或少接触过一些公司,他们管理市值的愿望很强烈,我不否认危机公关的必要性,但有些公司在日常公关上确实是不遗余力,比如国内某家大型保险公司,某大型乳制品企业,还有一些地产巨头等。看不懂的公司有些行业,大家都说很赚钱,也有很多粉丝,但是我本人看不懂其商业模式,比如银行、保险、军工等,错过了很多“大牛股”,这也没办法,毕竟人的能力圈是有限的。质地差的垃圾公司好公司最终会上涨,差公司价值会归零。我们的A股市场曾经出现过很多“明星”公司,股价被炒的老高,但是公司质地堪忧,最终落得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