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BIM应用”最全面的调查分析报告红豆杉

“BIM应用”最全面的调查分析报告

政府和BIM政府希望在项目交付时,BIM能有助于实现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更少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在建设项目上更好的贸易平衡。通过调查,调查对象对于BIM技术的届价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72%的调查对象相信,在设计/建造/维护生命周期中的成本节省将会被实现(2017年该比例为70%);65%的调查对象认为BIM有助于提高时间效率,减少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2017年为60%);46%的调查对象认为BIM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017年为44%),33%的调查对象认为BIM有助于改善贸易逆差(2017年为32%)。△BIM使用和认知度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三的调查对象了解并正在使用BIM技术,这一比例较2017年增长了12%,是自2014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仅1%的调查对象不知道BIM技术,行业的BIM认知接近普及。BIM技术已从试点走向了常规应用。不同规模公司的BIM应用率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小公司(<15名员工)采用BIM的达到66%,中型公司(16-50名员工)采用BIM已达到80%,大型公司(超过50名员工)已经采用了BIM为78%。谈及BIM的未来应用,91%的调查对象相信他们将在未来一年使用BIM,96%的人相信他们将在三年内使用BIM,97%的人相信他们将在5年内应用BIM。调查显示,英国在下一个5年时间里BIM应用达到95%还是有很大概率能实现。BIM应用水平关于BIM的成熟度,大部分调查对象说Level 2是其项目达到的最高水平(70%)。8%的人说他们处于BIM Level 3的水平,21%处于Level 1,1%表示处在Level 0。协同设计工作是标准的实践方式——75%的调查对象创建3D模型,内部分享模型的有57%,外部分享模型的占64%。然而,要把这一方式植入项目生命周期的后期阶段,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只有50%从开始到结束一直使用一个模型,29%的人说他们将模型用于建筑管理。△BIM标准越来越多的人(44%)在使用PAS 1192-2:2013(资本/交付阶段建筑信息模型信息管理规范),33%的人使用PAS 1192:2014(运营阶段资产信息管理规范)。调查显示,70%的人认为英国BIM标准体系有待完善。调查显示,66%的人应用Autodesk,19%的人应用Graphisoft,2%的人应用Bentley,8%的人使用其他软件。△BIM经验80%的调查对象把BIM看作项目信息的未来,36%的人对于自己听到的BIM知识有自信,27%的人认为英国是世界BIM应用的领导者,22%的人认为很快就会清楚地了解建筑业如何实现3级BIM。△BIM应用障碍调查显示,BIM应用的障碍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内部障碍,如缺乏培训,专业知识,考虑时间或投资成本;二是外部障碍,主要是由于客户对BIM没有要求,或是项目规模太小而不需要BIM。在这些障碍里面,71%的人认为缺少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69%的认为客户缺少BIM需求、61%的人认为缺少培训是主要的障碍因素。

办公室

《中国建筑业BIM应用分析报告(2020)》重磅发布

2020年12月16日,中国建筑业协会主办的第五届建设工程BIM技术应用成果经验交流会在武汉欧亚会展国际酒店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促进BIM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在会议的开幕式中,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锦章、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张弘、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万大勇、湖北省建筑业协会会长吴建军、武汉市建筑业协会秘书长李红青、中国建筑集团公司首席专家李云贵、浙江省建工集团总工程师金睿、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汪少山等8位重量级嘉宾作为代表共同发布了《中国建筑业BIM应用分析报告(2020)》。该报告是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MagiCAD Group Oy联合主编,34个地方建筑企业协会及联合会,8个行业组织,15家优秀建筑业企业等联合参编。报告旨在通过探究BIM应用困惑, 总结BIM落地经验,促进建筑业BIM应用发展,推动行业转型升级。随后,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锦章、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汪少山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华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团等20家参会代表赠书。 之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汪少山对《中国建筑业BIM应用分析报告(2020)》进行了深度解读。该报告从2017年起,已经连续发行四年,是一份具备数据分析延续性的年度系列性报告。逐渐形成了中国建筑业内专业、权威、全面的BIM行业应用报告,并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可。 今年的报告由中国建筑业协会会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副部长齐骥以及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袁正刚做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杰峰、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马智亮、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总工程师邓明胜、中建一局集团副总工杨晓毅、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李久林、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金睿、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汪少山、以及行业内多位重量级专家参与编写,分享行业洞见。报告通过全国范围内广泛的从业者调研和相关数据总结,真实反映2020年建筑业BIM应用现状、从政策、标准、奖项和认证等方面分析BIM应用推广情况,梳理当前BIM类软、硬件情况与价值,总结BIM技术应用模式和发展趋势,展示14大案例实践经验,并站在国际视野梳理了BIM技术在全球典型性国家和区域的应用和发展情况。汪少山表示,BIM的发展是技术发展和应用发展双螺旋互促攀升的过程。技术层面通过经济快速建模,技术、模型、信息的开放集成,从设计到施工,从企业到项目系统应用,实现“一模到底”的BIM深入应用是关键;应用层面“人才体系”“标准统一”“工具易用”是重要支撑。未来,BIM将是支撑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在大会现场,《中国建筑业BIM应用分析报告(2020)》的陈列展示,吸引了现场众多嘉宾和业界同仁的驻足交流讨论,参会嘉宾一致认为这是一本具有创新和指导性的BIM应用实践指南。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通过疫情和行业发展的双重考验,以BIM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正在为建筑业带来无限可能。当前社会已经迈进数字时代,建筑业也在从传统的发展模式下快速向数字化方向转型,BIM技术应用正在从施工阶段逐步走向全建筑生命期,从施工企业走向全产业链条,其直观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文章来源:中华网)

有诸

2019年BIM行业现状分析,推动BIM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

一、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概述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应用于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全生命周期过程的一种信息化技术,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和参数化的方式建立、表达和呈现工程模型,以实现指导项目全生命周期历程、优化工程项目资源、缩减工程开支、提升工程施工效率等目的。我国住建部已发布一系列BIM技术国家标准,包括分类和编码标准、设计交付标准、施工应用标准和应用统一标准。这些标准可分为基础技术性标准和实施应用性标准。基础技术性标准又分为分类与编码、存储与交换2个细类;实施应用性标准分为建模、交付和应用3个细类。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入发展,BIM概念的引入,建筑业正经历从二维图纸到三维设计和建造的第二次信息革命,使得建筑行业不断重构,向“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三化融合的方向发展。资料来源:住建部,国务院,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现状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BIM市场规模为46.31亿元,2019年我国的BIM市场规模达57.81亿元,同比增长24.83%。自从2011年我国政府首次将BIM技术纳入“十二五”建筑业重点推广技术,直至今年国务院、住建部等部门连续推行的各项政策,建筑行业对BIM的需求将持续扩大。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据佰腾网数据统计,2013-2019年,我国建筑信息模型专利申请数量实现了快速增长,截止至2020年10月22日,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专利申请数量达到87项。资料来源:佰腾网,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建筑信息模型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三、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竞争格局自1975 年“BIM 之父”乔治亚理工大学的 Chuck Eastman 教授创建BIM理念之后,国外的一些大公司即开始研发相关的软件产品。到现在,知名的BIM软件供应商有Autodesk、Trimble、Bentley、广联达、RIB Software 等。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四、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发展前景BIM软件产品经常用于建筑行业,由于这些行业构成绝大多数BIM软件用户,因此这些解决方案倾向于为这些领域的用户提供专用工具。BIM软件在这些行业中很受欢迎,因为它的3D设计能力比传统的2D设计更进一步。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BIM将能够推进建设,减少错误并增加利润。它将彻底改变建筑,项目管理和建筑管理,这些4D模型是建筑的未来。很明显,BIM正在通过使建筑过程更加高效,安全和协作来改善行业,但我们相信BIM的内在力量可以通过减少建筑浪费来支持可持续建筑的潜力,这是BIM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中国BIM草根报告2020热乎出炉|每个人告诉每个人真相

你好,这里是BIMBOX。去年年底我们发起了一个「每个人告诉每个人真相」的活动,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呼吁大家花几分钟的时间,把自己对BIM的看法、所在企业的现状等等信息写下来。之所以做这样的事,是因为这几年我们越来越发现,在中国这么大的市场纵深下,对于同样的问题,大家的看法真的是千差万别,群里也经常因为观点针锋相对吵吵起来。其实观点不分对错,很多时候是环境决定想法,屁股决定脑袋,但对于很多围观者来说,还是想知道,大多数人到底是怎么想的?现在很多企业都还是少数人做BIM,甚至就只有一个小部门在闷头做事,同一个行业的人天南地北,平时没有机会接触太多其他人的想法,偶尔难得参加一个线下活动,也主要是听台上一个人说,很少真正有机会和同行交流。我们已经连续三年翻译了英国NBS报告,积累了一些经验,加上平时和各路高人交流,对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综合起来设计了40个问题,经过几个月的收集调研,最终给你捧出这份调研报告。报告的发起者来自草根,回答者也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个人,所以我们就给这份报告起名叫《中国BIM草根报告2020》。在这一期内容的最后,你会看到源文件的获取方式。先看看基础数据,这次报告一共收集了2471份调查结果,省份分布方面,北、上、广、四川、浙江、山东、江苏、河南几个省的填写者最多,其中广东省明显多于其他省。公司所在行业方面,施工单位最多,将近4成,设计和咨询各占四分之一,其他少数分别是业主方、教育培训、研发机构和在校生。个人职位分布,设计师、工程师、一线人员占比最高,为64%,其次是将近四分之一的主任、管理层,技术管理岗占比6.7%,在校生和实习生占比4%,高校老师和培训讲师占1.9%,剩余不到1%来自软件开发者。下面是报告的主要数据结果,加上我们的一点解读,整个过程尽量不加入BIMBOX的主观判断,咱们只看数据,不抬杠。01 个人情况调研首先是大家最关心的个人收入,4千、6千、8千这三个档位占比最多,都在20%左右,1万到1.5万占12.6%,2万以上的不到2%。对比前面的个人职位分布来看,企业的中高层领导也许并没有太多人拿出时间填写这份问卷,所以结果也可以理解。对于个人BIM的水平,42.6%的人表示很有信心,43.4%的人觉得还可以,只有13.2%的人对自己的水平不太有信心。超过半数的人觉得BIM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也有四分之一的人觉得并没有什么改善,13.7%的人认为效率比以前更低了。这一条还是挺超出我们预期的。关于获取知识的渠道,超过三分之一的人从公众号获取BIM知识,30.5%的人从网站学习知识,十分之一左右的人从同事和培训机构那里获取知识,和前些年相比,人们在移动端学习的诉求越来越高,我们也看到第三方顾问能给大家直接提供知识的服务还有待提升。关于BIM证书,已经拿下的占61.9%,不打算考的人占19.6%,打算考的人占13.8%,看来大家在群里又佛又丧,私下还真是偷偷天天向上。只有4.7%的人考了但没有过,要么是大家的能力普遍够高,要么是目前的证书通过率太高了。关于线下活动,超过半数的人希望有机会能参加,三分之一的人会参加大型会议,十分之一的人参加过小型沙龙。只有5.4%的人表示对线下活动不感兴趣,看来大家对学习沟通的诉求还是挺强烈的。关于BIM的价值,43.4%的人表示所在公司和客户都觉得有价值;将近三分之一的人抱怨说,自己觉得有价值,领导不觉得有价值;23%的人抱怨客户不认同BIM的价值,只有3.5%的人自己也觉得BIM没价值。超过80%的人并不后悔走了和BIM相关的这条路,也有12.3%的佛系青年觉得干啥都是混口饭吃。7.3%的人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02 企业情况调研关于企业实施和使用BIM的计划,75.3%的企业已经使用了BIM,一年内计划使用的占6.5%,三年和五年计划的加起来不到10%,也有8%表示不打算用BIM。关于对BIM的了解,受访者中76.7%的企业对BIM很了解,且已经在使用,和上一个问题基本持平,14.2%的企业只是在了解阶段,不到十分之一的企业还不了解BIM。关于企业内部的使用人数,1至10人使用BIM的企业明显最多,有43.1%,30人以上使用BIM的企业都已经降低到10%以下,我们看到大多数企业还是小范围使用,或者是BIM中心的模式。在项目规模上面,接近半数的企业选择在大型项目中使用BIM,不到五分之一的企业会在小项目里使用BIM,三分之一左右的企业介于二者之间。注意,这是一道多选题,所以最终数据中也包含一些企业在各种规模的项目中都使用的情况。以下所有多选题,都会出现因为有人选择了多个选项从而「稀释数据」的情况,以此题为例,实际数据并不代表真实情况的企业占比,往往是统计结果比实际占比数字要低,以下多选题的情况不再特别说明。在项目应用比例方面,41.3%的企业只在少数项目使用BIM,在全部项目都使用BIM的企业刚过三分之一,因为这是一道单选题,所以选择从来不使用BIM的人明显增多,有将近10%。下面同样是多选题,在成本投入方面,电脑硬件占了将近三分之一,建模软件的投入超过五分之一,插件、云平台、智慧工地等项目的投入都在10%到20%之间,只有1.2%的情况是企业啥都不投入的。在受访企业中,72%建立了BIM中心,这印证了我们在前面的猜想,多数企业目前是这样的模式,也有8.9%的企业计划建立BIM中心。只有半数的企业会使用相关的BIM标准,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对比,会看到有20%左右的企业BIM中心并没有起到确立BIM标准的作用。下面也是一道多选题,关于BIM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从高到低分别是碰撞检查、机电深化、施工模拟、招投标、出图会审、施工方案、工程算量、进度控制、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等等,对应用方向不清楚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一下。关于大家最常用的软件,我们设置了简答题,每个人填写的都非常多,我们把出现次数最多的软件做了一个词频统计,图中个头越大、颜色越亮的代表出现的次数越多。在这些常用软件里,我们把出现次数最多的前15名软件做了详细排名,排在前几位的是Revit、Navisworks、Lumion、Fuzor、AutoCAD。我们又接着,在这些常用软件里,你觉得哪些最有用、最能在工作中创造价值?这一次填写Revit的明显增多,占到61.3%。这两道题是简答题,统计结果类似多选题,因为填写常用软件的人,每个都填写了很多软件,所以平均下来每一款软件的数据都被「稀释」了,而这一题填写最有用的软件,会有一些常用软件没有写在里面。从一个侧面来看,如果这一题和上一题对比,某个软件的数据明显下降,则说明使用它的人是「被迫营业」。比如我们看到12.4%的人使用Lumion,却只有0.5%的人认为它有价值,这应该不是软件的锅,而是很多人认为做动画渲染是一件不创造价值的事。下面是两个稍微硬核一点的问题。关于信息编码,将近半数的企业不关注它,44.7%的企业还在研究的路上,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企业使用了编码。对于IFC,这两年的争议也很多,从结果上来看,不到30%的企业会使用它作为中间格式,46.6%明确表示不使用,23.8%的企业对它还不了解。有74.4%的企业会选择参加各种BIM比赛,74.5%的企业认为BIM相关政策对自己有很大的影响,看来外部的政策和奖励作用还是比较大的。下面是两个关于构件库和模型的问题。对于构件库的获取,员工自己在网上找族和自己建族的比例加起来超过了70%,只有14%的企业有自己的常备构件库,13.2%会付费请人建或者直接购买。66.8%的公司会自己建立模型,将近五分之一的企业是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建模,6.8%的企业会选择外包,结合我们前面说受访企业有40%是施工单位,而这里从上游获取模型的企业只占3.6%,模型从设计直接到施工的无缝使用还基本没有实现。这几年云平台发展迅猛,我们也专门设置了一个问题。正在使用的企业还不到三分之一,只有7%的人觉得它没有价值,58.3%的企业承认云平台有价值,但各种原因没有采购。给正在开发产品的同学敲一下黑板,看来云平台还是一个值得挖掘的市场啊。下面是五个问题的连问,三分之一的人认为BIM需要企业改变工作流程,四分之一的人觉得BIM是找工作的加分项,五分之一的人表示客户正在倒逼自己使用BIM,令人遗憾的是,只有13.8%的人觉得BIM能帮公司赚钱,只有6.3%的人觉得BIM能提升交付速度。03 常见争议调查下面几个问题,来自于我们经常在群聊和文章评论里看到大家的争议,这几个问题设计出来,也是让大家为自己的观点投一个票。超过四分之一的答案支持BIM能带来更好的协作,关于BIM对施工、设计、成本管理的提升作用,答案数据差不多都在22%上下,只有2.8%的人认为BIM对以上几点都没有好处,只有3%的人认为BIM能替代人们的工作。将近60%的人认为,BIM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但不可量化;刚过四分之一的人认为它能带来可见的实际效益;只有13.9%的人认为BIM不能给企业带来好处。绝大多数人认为BIM的费用该由甲方来出,14.3%的人认为应该各做各的事,各出各的钱。关于企业实施BIM的阻碍,也是一道多选题,大家的意见从高到低分别是企业管理模式的瓶颈、缺乏相关标准、缺少人才、缺乏培训、成本问题、客户不买账、软件不好用、项目太忙没时间、项目太小。下面两个也是争议很大的问题。关于正向设计,半数人认为它是正确的方向,不过只有14.4%的人已经在做了,三分之一的人觉得它有难度,意外的是只有2.1%的人觉得正向设计不靠谱。与之相对的,关于第三方咨询服务,40.5%的人认为它存在的价值就是外包建模,也有三分之一的人需要咨询公司的帮助,五分之一的人表示不需要甚至反感咨询公司。04 关于未来和趋势下面几道题都是关于对未来的看法,以及大趋势的判断。70%的人认为,BIM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64.2%的人表示,相信BIM最终能搞成。在「你觉得BIM这事能成吗?」这道题里,我们留了一个写几句想法的选项,也收到了大家非常踊跃的留言,这里我们做了一下数据整理和词频分析,下面的图里是大家留言出现最多的关键词,同样是颜色越亮、个头越大,说明出现的频次越高。关于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是一道主观简答题,我们把大家填写的内容做了一下归类,主要分成下面的一些人才。需求最多的是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能下现场的人才,综合性人才、开发人才和设计人才稍微少一些,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小伙伴可以做一个市场需求的参考。最后一道题是关于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同样是简答题,同样做了分类提取。对BIM在装配式方面发展看好的人最多,其次是与GIS结合的智慧城市方向、与互联网结合的云协作方向。智能化、物联网、大数据方向的预测基本持平,而相信BIM会继续呆在专业内,为设计和施工服务的预测都在5%左右。最后三道题都是简答题,我们收到的留言五花八门,也有很多非常有见地,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把这些留言放到报告的源文件里,如果你需要可以去仔细看一下大家的想法。好了,以上就是我们这一次做的《中国BIM草根报告2020》的全部数据内容,如果你想看个热闹了解个大概情况,基本上看完这些心里就有数了。如果你想支持一下我们的工作,可以在BIMBOX的知识店铺里花上9块钱,获得这份报告的源文件。源文件包含: 一份PDF格式的正式报告,数据内容和这篇文章一致,包含每张报表的高清原图。 一份我们精心设计的、制作这份报告的PPT源文件,数据可编辑,你可以用作其他汇报的模板。 最后三道简答题,大家填写答案的原始内容,我们筛选掉没有信息含量的内容,保留了3000多条、5万多字的留言。所有填写了这份报告的小伙伴,可以无需付费,免费获得以上的源文件,填写报告的时候你留了手机号和微信号,我们会根据你留下的信息发送到你的手机短信或者微信。*注:1.手机短信群发有一两个小时的延迟,请耐心等待,短信会被识别成垃圾信息,请注意一下你的短信垃圾箱2.有的小伙伴没留手机号,微信也只是一个简单的昵称,很难查找,如果一天还没收到信息,请联系BIMBOX小编或者豪横小编有态度,有深度,BIMBOX,咱们下次见!

养蜂人

荐书:这本厚厚的BIM应用分析报告,当一本工具书啃都很值

你好,这里是 BIMBOX。最近我们收到一本书,《中国建筑业 BIM 应用分析报告(2020)》,拿到之后花了两天时间读完,就决定第一时间推荐给你,它无论作为一份报告、一本随时翻开的工具书,还是集合了 20 多位专家的现场访谈录,都很超值。这本书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agiCAD Group 主编,副主编和参编单位由 60 多家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和报刊杂志组成。不过 BOX 推荐书,不看背景,只看内容好不好,下面就聊聊这本书的内容好在哪里。这本 2020 年的 BIM 应用分析报告,比 2019 年的厚出了一半还要多,大开本,将近 300 页。我们拿到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怎么这么厚?仔细翻看才发现,调研的报告统计结果是前 17 页的内容,17 到 25 页是基于调研数据的一份文字总结。其余部分一直到 283 页,都是各类的行业文章,有谈 BIM 政策和现状的,有谈软件和硬件的,有谈应用发展趋势的,也有国内外行业专家的访谈录,还有不少实际工程项目应用案例。可以说,这本厚厚的书已经远超一份报告所囊括的内容了,编写组确实很实在。下面我们把全书的内容分为 7 个部分,给你串讲一下。如果希望自己慢慢读,也可以跳过讲解,直接到文末看它的购买链接。1.BIM 技术应用整体情况调研这一章主要是对 2020 年全国建筑企业的应用情况进行的调研结果分析。看报告之前想先和你分享一个心得:调研报告该怎么看?简单来说就是两点: 第一是概率思维。看报告的时候你不应该这样想:「这一条 70%人的选 A,这跟我的经验不符!我身边人的情况都是 B。」实际上,调查的样本比你接触的样本大、覆盖广,这本身就是报告的价值,你不能说谁对谁错,而应该说概率为 30%的事件在你周围发生了。当然,任何一份调研报告,都不可能覆盖所有人群,也不能保证每个人说的都是实话,有些领域多数人的选择并不代表正确。但有参考总好过只听身边几个人的意见、盲猜要来得好一些。 第二是趋势思维。某一个答案今年选 A 的人多,你还要看看,选这个答案的人和去年相比,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和前年相比呢?这个变化的趋势能让你得到多一个维度的答案。所以,我们会建议你跟读一些每年都出的报告,像英国的 NBS 国家 BIM 报告,和今天说的这本《中国建筑业 BIM 应用分析报告》,都是持续更新,并且会在报告中贴心地给你加入和上一年数据的对比。下面看看数据。这次调研从 2020 年 6 月开始,收到来自 31 个省市区的有效问卷 1247 份,主要涉及的人群是集团和分公司主要负责人、部门负责人、BIM 中心负责人、BIM 技术人员、项目经理、总工、部门经理等等,他们来自于总包和分包单位、业主方、劳务单位、BIM 咨询方等,其中总包单位的受访者最多。从工作经验来看,工作年限在6~10 年的人数最多,有将近三分之一,其次是 15 年以上和 3~5 年的,各占五分之一,三年以下工作经验的受访者占比 12%。无论是使用了 BIM 还是尚未使用 BIM 的人,赞成「企业应该使用 BIM」的比例都超过 70%,其中已经使用 BIM 的人数占到了87%,比还没使用 BIM 的人更加积极。在项目应用比例方面,只有十分之一的企业在所有项目中使用 BIM,四分之一的企业在过半的项目中使用 BIM,应用比例小于 25%的企业还是占比最高,将近 32%。用 BIM 又不全用,里面的原因很多,报告也整理了不同企业使用 BIM 的具体理由和驱动力,比较有意思的是,不同资质等级的企业驱动力也截然不同。三级资质的企业,用 BIM 更多来自于提升企业管理精细度、提升协同效率的需求,与之相对的,特级资质企业这两方面发展相对成熟,反倒是在需要评奖的项目、甲方要求用 BIM 的项目、结构非常复杂的项目更愿意使用 BIM。这也让我们思考,讨论同样一件事的时候,要先去思考不同体量和发展程度的企业区别。除了不同规模的企业,BIM 应用在不同的项目类型中也有不小的区别。其中公共类建筑使用 BIM 的占比最高,73.54%,其次是居住类建筑 61.03%,基建类和工业建筑类都相对较低。最近两年第三方咨询公司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从报告中我们也能找到一些原因,已经有超过 6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公司专门成立了 BIM 部门,有 18%的企业会选择与专业 BIM 机构合作,共同完成 BIM 应用。而只有 14.5%的企业会选择全权委托第三方公司去做 BIM。和上面的问题相呼应的是:项目级或公司级的 BIM 部门自己建模的情况,占比加起来超过了 70%,只有 9.4%的受访企业会选择外包建模。大多数项目正在用 BIM 做什么事呢?数据表明,机电深化设计、施工方案模拟、投标方案模拟和碰撞检查稳稳位列前四,而成本、质量、安全、预结算等工作与 BIM 结合的都只占不到 10%,这些占比较少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一级或特级企业,对于数量众多的二三级企业来说,拿标、调管综、做施工方案还是主要的应用方向。从 BIM 学习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内受访者学习的主要渠道从高到低分别是 BIM 培训机构、专业书籍、软件商、咨询公司、联盟组织,总体来说学习的渠道还不够丰富,线下的渠道也远多于线上的渠道。当人们被问到实施 BIM 遇到的阻碍因素时,缺乏 BIM 人才远高于其他选项排名第一,而排名第二的「缺乏实施经验和方法」也和人才有很高的相关度。BIM 的专业人才输入不够,无法形成氛围,也就自然导致排名第三的「项目人员积极性不高」,和排名第四的「BIM 标准不够健全」。实际上,缺人才这个因素,已经在这份报告里连续四年被最多人选中了,问题还确实是挺严重的。在另一个问题中,人们被问到现阶段 BIM 应用最迫切的事情,同样也是最多人选择「建立 BIM 人才培养机制」,排在后面的分别是监管体系、激励政策和标准法规,让人意外的是,在互联网上看到最多关于 BIM 软件不好用的抱怨,反倒选择的人不算多。关于影响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支持者数量遥遥领先,这几年也确实是这三项技术给人们更大的信心。与之相比,前些年大火的 VR 技术、3D 打印技术,在大家心里的地位确实有点凉凉了。报告一共做了 36 张数据可视化图表,也花了八九页的篇幅用文字总结了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比如对于报告中提到的人才问题,进一步展开成了人才缺乏问题、能力不匹配问题、认证体系问题和人才培养问题,还提到了 BIM 价值不显性问题,管理水平问题,以及软件的相关问题。可以说陈述得比较客观,不吹不黑,这些观点也许都能够成为你做汇报或者安排工作时候不错的参考。今天我们挑选的是其中的十几张图表,因为整份报告还有 90%的内容还没讲到,这一章剩余的数据图表和问题分析就不展开了,感兴趣可以去翻翻报告的原文。咱们接着往下看。2.BIM 技术应用推广情况分析这一章主要是针对 BIM 技术在建筑业的推广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进一步对国内建筑业 BIM 应用情况做一个更综合的呈现。内容分为了政策分析、标准规范梳理、奖项与认证三个方面。这些内容以前你可能在各种渠道零零碎碎地听到过一些,但这么系统性地梳理到一起,还真是可以省不少时间。报告中有一组数据,询问大家在 BIM 技术的推进方面,哪一方的推动力最强,73%选择了政府。可见政策推动对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章从住建部的《2011~2015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开始,详细梳理了从 2011 年开始到 2020 年,国家层面、地方层面的主要政策文件,也顺带讲了讲英美两国政府对 BIM 的推进工作。推进 BIM 普及应用,标准是关键的因素之一。住建部早在 2012 年就发布了《关于印发 2012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列出了六分标准的启动计划,截止到今天,已经有五份标准正式发布执行。报告梳理了这六份标准、以及中国部分地区的地方标准。这一章还讲了两个人们讨论比较多的实际问题,一个是比赛报奖、一个是考试认证。先是帮你梳理了和 BIM 相关的全球、全国和地方大赛,包括比赛介绍、参赛方式、评奖方式等,然后介绍了国际、国内比较知名的 BIM 认证考试。在考试这个环节,书里比较实在地指出:目前除了建模技能的考核,对于 BIM 项目管理能力、BIM 规划能力的认证在国内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而行业最紧缺的恰恰是既懂 BIM 又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所以在 BIM 认证这条路上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推进。3.BIM 软件与相关设备情况分析这部分内容非常适合做汇报时的参考文献。书里面首先是对市面上软件公司的发展做一个整体的介绍,比如国内的广联达、品茗、鸿业、理正、鲁班、PKPM、橄榄山等,以及国外的 Autodesk、Bentley、Trimble、Dassault 等等。接下来针对集成管理类软件的介绍,先是详细介绍了设计方、施工方、业主方在不同项目阶段,使用集成管理类 BIM 软件都可以做哪些具体的工作内容,然后在软件商的维度,对广联达 BIM5D、云建信 4D-BIM、品茗 CCBIM、鲁班 BIM、Autodesk Vault、BIM360、Aconex 等软件展开,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再下面,是 BIMer 使用最多的工具型 BIM 软件介绍,先是谈了谈目前工具软件的整体发展情况,比如软件本土化、多软件信息交互等问题,然后列了整整 7 页的表格,按照不同的参与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项目阶段,把常用的工具软件列了出来,还介绍了每个软件的应用价值和软件分析。这一章的最后,还用不少的文字和表格,谈到了目前与 BIM 相关的技术,比如 VR、AR、MR、智能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摄影等,讲了技术的应用场景,还介绍了相关的软件。尽管还有一些软件没有被覆盖到,但能看出编辑团队花了比较大的心思尽量收集了市面上相对主流的软件和技术介绍,对于小白来说更算是一次有足够广度的科普介绍,好评。4.BIM 技术应用模式与发展趋势分析这一章的内容比较短,聊的东西比较大,对 BIM 行业现状比较熟悉的同学跳着看看就行,对当前 BIM 宏观现状不太了解的同学可以深入读一读。内容先是探讨了现阶段 BIM 在广大企业中的应用模式,包括基于数据的项目业务管理应用模式、管理协作应用模式、建造全过程一体化应用模式。接下来探讨了 BIM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 BIM 与其他数字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建造阶段数据整合、打通建造全周期数据、实现与其他流程的集成,最后还探讨了 BIM 技术引发的数据安全问题。总结下来,这一章比较适合出去做做行业汇报啦、写写部门年终总结之类的参考文献。5.BIM 技术应用专家视角这一章是 BIMBOX 正式推荐这本书的核心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一章,我们不认为这是简单的报告,而是一本值得正经阅读的书,如果你跳过所有其他章节不读,光是读这一章,也不亏。这次报告邀请了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 16 位专家,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所见所闻,以访谈对话的形式展开了 16 篇长文,每个人的视角不同、观点也不同,可以帮你打开 16 种不同的视野。光是把这 16 位专家集合到一起做访谈,在国内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可以先看看这 16 个人都是谁:注,大多数专家都有很多荣誉和身份,这里篇幅原因只写了其中一个身份,请见谅中国建筑业协会理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锦章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杰峰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马智亮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李云贵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汪少山中建八局首席专家邓明胜中建一局有限公司副总工杨晓毅中国铁建科技创新部总经理许和平北京城建集团副总工李久林浙江建工集团总工程师金睿中天控股集团技术总监刘玉涛河南科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西锋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科技中心经理赵思远广联达数字项目产品线总经理王鹏翊优比咨询北京公司总经理赵欣BIMBOX 创始人孙彬作为这次报告受邀的被访者之一,我们还是知道一些内情的。首先是否参与凭自愿,二是交稿之后编辑方从头到尾未做一个字的修改,也没有提任何修改意见。基于这两个前提,我们觉得这能保证每个人想谈的话都是反映作者想法的。每一篇平均四五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展开来讲了不少内容。这 16 个人里有的是 BIMBOX 的朋友,有的我们听过他的演讲,也有的曾经接受过我们的直接采访,这些文字和他们平时的观点还是高度相符的。当然,因为每一位专家的位置不同、高度不同、与 BIM 技术的相关程度不同,肯定会让你感觉有的人讲得略显高屋建瓴,甚至有些人的观点直接表示不认同,但我们读书本身就不是为了印证自己日常的观点,而是打开一片视野,不是吗?6.BIM 技术应用典型案例汇编这份报告连续做了 4 年,每一年都会介绍一些项目的具体应用案例,2020 这一版,介绍的数量是最多的,收录了天投国际商务中心、龙湖金融中心、兰州东湖广场、西安第三污水处理厂、北京新机场、武汉地铁 5 号线等 14 个项目。每一个项目的介绍,都是从项目概况开始,介绍了 BIM 的应用内容、软硬件选择、组织架构、实施的具体过程、应用成果和方法总结。这部分具体读法分两种情况: 对于 BIM 应用不熟悉的人,可以看看别人都怎么做。下次你的企业引进技术、进行人员培训、选择软硬件、确定技术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随时可以翻开的参考,不至于闷着头干。当然,仅仅是作为参考,一般项目做成果汇报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夸大的成分,不过大的方向不会乱讲。 对于经常接触 BIM 应用的人,对 BIM 应用的门道已经比较清楚了,可以看看别人怎么写。这 14 份 BIM 应用报告看下来,做得怎么样放一边不说,写得都是挺认真的,哪个环节怎么排版、该选什么图、语言讲到什么分寸,都可以拿来参考。7.典型性国家及区域建筑业 BIM 技术应用情况分析前面几章在介绍软件、标准和政策的时候,讲到了一些其他国家的情况,如果你对国外的 BIM 应用比较感兴趣,这一章可以再展开读一下。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的国家地区是美国、英国、北欧和新加坡,分三节讲述了它们的 BIM 政策情况、标准规范的情况,还有 BIM 推广的现状,文字量不少,有很多详细的列表,编写得很用心,对海外 BIM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拿来做一个知识索引。最后,报告还请来了来自海外的 6 个专家和团队,包括芬兰 BIM 的牵头专家、英国总包商数字化负责人、MagiCAD 技术总监和研究团队、芬兰房地产企业数字运维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BIM 中心主任等等。和第 5 章的形式一样,用问答访问的形式,请他们谈谈自己对 BIM 行业现状和发展的观点。这一章专家撰稿,加上第 5 章的 16 个人,一本书看 20 多个专家对近百个问题的不同视角,这几十块钱我们觉得是真值了。以上就是对这本《中国建筑业 BIM 应用分析报告》的介绍,BIMBOX 觉得作为一份报告、一本工具书、一本专家采访集,都是很值得拿来收藏的,价格不贵,50 块钱厚厚的一大本,很良心。BOX 也找到了出版方,拿到了这本书的销售权,喜欢就拿下它。有态度,有深度,BIMBOX,咱们下次见!

笛卡尔

NBS中国BIM报告出炉,官方表示:我也看不懂!

你好,这里是BIMBOX。最近,英国NBS官网一条消息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每年NBS都是针对英国BIM的实施情况做一个调查报告,今年开春第一份报告,怎么是关于中国BIM的?点进去看说明,才知道这份调研实际上从去年就开始了。英国一直把自己视为全球BIM的引领者,之前因为软件和标准的原因,也一直把美国作为重点竞争对象,而这几年中国建筑行业无论是市场体量还是发展速度,都非常值得英国关注。作为NBS首次对另外一个国家做出的单独调查结果,这份报告其实是写给英国人自己看的,也没有提供官方中文版。通过这份报告,NBS自己表达了一些疑惑,同时希望英国的同僚、甚至是政府,都能对中国BIM的快速发展予以重视。和往年一样,BIMBOX把这份报告做了全文翻译,一些常规的结果就不展开讲了,今天咱们重点说说那些让英国人感到惊讶和「看不懂」的调查结果。首先是我们的老朋友,NBS 的 CEO ,Richard Waterhouse 对这次报告进行了介绍。在2019年的国家BIM报告中,NBS 指出英国 BIM 快速增长的趋势首次出现了停滞,这很可能与政府的推进力度有关,NBS 也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出现在哪里。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东方,中国作为超大的经济体,近些年对BIM的推广力度很大,增速也很快,NBS 希望把中国作为一个研究样本给英国带来一些参考。Richard 表示,读完这份研究结果,在震惊之余还是有很多难以理解理解的部分。这份报告发布之前,Richard接受伦敦媒体采访的时候也说:「调查的结果不仅让我们感到吃惊,也让我们困惑不已。」有些不理解来自于数据结果,比如报告中出现了每年应用BIM项目数量超过50个的公司,而英国一家公司总共接手的项目每年也只有个位数;另一些不理解则是来自开放性问答。为了避免两国差异,这份问卷在很多问题中没有预先设定答案的选择题,而是留出开放性的填空题。比如一项关于「BIM知识来源」的问题,下面大量填写「GongZhongHao」的答案就让 NBS非常不解。总体来说,Richard Waterhouse 倡议英国企业和政府能够直面两国的差异,认真研究「中国特色的BIM发展」。接下来就是报告的核心内容,和往年一样,还是由 NBS 调研总监 David Bain 把所有问题整理成数据报表。这次的调研一共有23个问题,咱们挑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问题给你解读一下。当被问及公司在多大规模的项目中使用BIM时,只有不到半数的人会在小型项目中使用BIM,而大型和中型项目的使用率则高于70%。在关于男女比例的问题下,71%的人回答团队里没有女性,只有7%的团队拥有20%的女性。这一条让 NBS 官方对中国BIM团队的男性心理健康表示担忧。这两条总体看来还属于常规情况,不过下面的问题,一些谜之回答开始浮出水面。当被问及企业BIM的实施时间 ,超过半数的人已经使用了2~5年以上,而让调查者感到吃惊的是,应用10年以上的企业占比17%,还有12%的企业声称自己使用BIM已经超过了15年。15年前,英国的BIM还在黎明前的摸索阶段,没想到遥远的中国已经有企业开始落地应用了。下面一个问题同样让 NBS 发出惊叹。当被问及项目在多少个方向上应用了BIM时,本以为会收到4~5个应用方向,没想到最少的被访者也应用了10个方向,更有四分之一的人应用方向在40个以上。David 在这里补充到:「我们认为这样详细丰富的应用,中国的企业会花费很长的时间来经营一个项目,但下一个问题的答案更加让人困惑。」过去一年里受访企业应用BIM的项目数量,超过10个项目的占一半,超过30个的占6%,居然有的公司在超过50个项目里使用了BIM。David 评论到,「对此我们感到非常震惊,英国的公司一年也做不了几个项目。」这个疑问也许能在下一个问题结果中找到答案。当被问及每周会花多少小时在BIM工作上,大部分答案是在40小时左右,而14%的人居然每周会花90小时在工作上。David 说:「按每周工作5天来计算,平均每天工作时间是18小时,他们怎样安排生活和睡眠呢?」。嗯,谁规定中国每周工作5天来着?下一个问题是,在和BIM相关的工作时间里,你主要做哪些工作?大多数人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建模和改模型,小部分人在写PPT和研究报告,15%的人经常选择工作时间在群聊中和他人争论,这一点让 NBS 大为不解,还有12%的人选择了「TouchFish」,这一条从中文结果翻译成英文,NBS 表示没人能看明白「触摸鱼」具体是做什么。当被问到工作中经常使用的硬件设备时,22%的受访者使用电脑,35%的用户使用手机。不过另外两个数据让 David 很不理解:「我们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使用投影仪作为生产设备,另外,我们还不太清楚人们填写的Switch 是什么设备,但我们发现,填写了这个设备的人跟上一个问题里填写‘TouchFish’的人群高度重合,对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针对于中国做BIM研究的人员,NBS 专门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在哪些渠道发表你的研究成果?可能是想刺探一下哪些地方可以了解到中国BIM最前沿的研究发展。不过,答案可能让英国人大失所望。只有不到10%在杂志和书籍上发表研究成果,31%的人选择在其他文章的评论区留言,超过半数的人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布在群聊天中。而当被问到在哪些渠道获取专业的BIM知识时,他们收到的回答是:只有少部分人从书籍或同事那里获取知识,五分之一的人从网站获取知识,而超过半数的人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公众号。有趣的是,英国人并不理解公众号是个什么东西,「We don't know what does ‘GongZhongHao’ Mean, but we'll look into it.」David补充到。当被问到企业BIM实施主要在什么阶段的时候,35%的人在设计阶段使用BIM,施工阶段使用BIM的人稍微多一点,值得关注的是,28%的企业声称自己在全生命周期中使用BIM。上一个问题和下一个问题结合起来,更是让 NBS 大惑不解。在软件方面,采购成本大于50万元的刚刚过半,18%的企业软件成本在1万元以下,更有26%的企业软件采购成本为0。「我们不明白,在如此低廉的软件采购成本下,为何还有如此高比例的公司能够声称在全生命周期中使用BIM,那些采购成本为0的公司,我们怀疑他们是拥有强大的独立开发能力」。读到这儿我觉得 David 已经有点无力评论了。在协同工作方面,NBS提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的组织使用怎样的公共数据环境(Common Data Environment)?主要的答案集中在轻量化平台、QQ群和网盘,少部分人通过「Speak Chinese!」表达了对问题的不解。第二个问题则是直接问,你的组织用怎样的方式协同工作?其中,将近半数人的回答让提问者嘴巴大张:「靠在会议上争吵。」后半部分的调研报告中, David 的评论明显变少了,可能太过震惊,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最后一个问题是,在中国,行业里一般怎样称呼使用BIM的人?除了33%的工程师(Engineer)和37%的设计师(Designer),居然有高达30%的人称呼他们为骗子(Liar)。看完这个题目的回答统计,NBS 不禁对以上所有问题的回答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带着无比的惊愕和迷惑,David在报告中半开玩笑的总结到:「也许我们该考虑在愚人节那天发布这份报告。」NBS最终没有在愚人节当天发布,不过BIMBOX还是抢在这一天给你做了中文解读,希望你节日快乐!好了,BOX年度玩笑一本正经的胡诌完了,不过最后还真有个正事儿。在去年的直播里我们和大家谈到,国内能让大家了解的数据报告还是比较少的,其他企业和其他人,到底生活在怎样的状态里,也许是每个小伙伴都关注的事。我们也正式发布了一个草根报告计划,希望每一个BOX的小伙伴都能抽出几分钟时间参与一个问卷,用匿名的形式告诉别人,你和你的企业,在BIM方面都走在什么阶段了。这份调查,我们不求高大上,只求真实。一条数据没有价值,所有人的数据汇集到一起,也许我们就能得到某些答案。所以,如果你愿意填写这份报告,请认真客观的填写你的真实情况,我们不会以任何方式透露你的个人信息。数据收集齐之后,我们会对信息重新梳理,做出一份完整的《中国BIM草根报告》,每一个参与调查的小伙伴留下微信,都会在出炉之后免费获得这份报告。有态度,有深度,BIMBOX,祝你愚人节快乐!

冰果

五位行业大咖带你解读《建筑业企业BIM应用分析暨数字建筑发展展望(2018)》

继2017年最具影响力的施工BIM应用报告(2017)卖断货后,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和广联达公司共同编制的《建筑业企业BIM应用分析暨数字建筑发展展望(2018)》终于正式出版了!本报告是推广BIM技术应用积极努力的一次尝试,通过推广行业创新实践和专家观点,让更多的人了解BIM、应用和创新BIM,同时开始对推动数字建筑和数字建筑业进行有益的探索。本报告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和广联达公司联合主编,对近三年参加中建协BIM大赛的优秀建筑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有幸邀请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杰峰、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马智亮、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浩、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汪少山、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BIM工作站站长姚守俨等重量级专家做客参编,从多个视角分析、探讨2018年建筑业BIM应用现状、发展情况与趋势、BIM落地方法,以及数字化发展展望。以下为各行业专家观点解读:许杰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图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技术与BIM应用分会会长、中国建筑学会BIM分会理事长、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BIM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1.推动行业BIM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一是政策引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2011年5月20日发布《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政策要点中提到“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首次将 BIM 技术纳入“十二五”建筑业重点推广技术。2015年正式发布《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2017年颁布《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都强调了BIM技术重在应用。随之各地政府也纷纷制定了多种办法鼓励BIM技术的应用,以及政府对BIM技术重视程度的提高,大力推动了建筑业以BIM技术进行设计分析、施工BIM综合应用以及BIM运维管理。同时催生了围绕BIM技术的工程咨询、培训、产品研发等新业态。二是技术驱动:在“互联网+”的背景下,BIM及轻量化、云、物联网、三维扫描等相关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为BIM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三是市场需求:我国建筑业大环境近年正在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无论是从对外宣传、投标招标还是内部管控等方面,企业对用BIM技术提高工程质量、安全以及节约成本等有强烈的需求,利用BIM可实现企业的管理创新。四是培训推广:企业迫切需要BIM人才,促进了BIM培训机构的产生。各行业协会、高校、培训机构等通过举办BIM大赛、技能人才培训、在校学生的BIM课程设置等手段,大力推广和培训BIM技术,并形成了以BIM培训为主线的大纲编写、教材编写、教学创新、等级考试、项目经理研修班等一个较完整的培训体系,为企业提供了BIM人才保障,奠定了BIM技术的发展。2.举办BIM大赛在推动行业BIM应用发展方面有哪些作用?第一,企业通过BIM技术创新应用是取得良好成果的最佳方式之一,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大赛作品基本可以代表我国BIM应用的前沿水平,通过大赛获奖优秀作品的交流活动,可促进其他企业在项目建设中采用BIM技术,起到示范作用。第三,大赛作品中有很多企业把BIM技术用在项目过程中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方面进行管控,把事后管提前到事前管、过程管。这种风险前置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保证项目施工安全,可有效控制项目进度和成本,对政府监管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第四,就中国建设工程BIM大赛来看,每年参赛700多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BIM团队30人,每年大赛涉及2万多人。由此可以看出,大赛是促进企业BIM人才培养,激励人才进步的有效手段。第五,BIM大赛参赛企业都要结合实际项目,利用BIM技术进行创新应用,为项目降本增效,增光添彩。3.未来BIM技术将向哪些方面发展?从技术角度看BIM的发展,模型轻量化技术、基于云的协同技术以及基于BIM与多元数据集成管理的工程建设数字化平台架构的集成技术将是未来BIM发展的重点方向。在展示端,BIM从桌面端走向Web端、APP端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三维模型轻量化技术对模型进行深度处理,以满足工作协同和展示的要求。模型转化过程中信息的无损处理、图元的合并压缩、模型轻量化引擎的兼容性等问题,都是需要进一步攻关突破的。在云端,BIM与云计算、GPU虚拟化等技术集成应用,利用云计算的优势将BIM应用转化为BIM云服务,充分发挥云的计算和存储优势。多方协作通过泛在的云服务及时获取各自所需BIM信息的研究目前仍在探索之中。另外,基于BIM的应用正在向集成化发展。三维打印、倾斜摄影、数字加工、激光扫描、物联网等技术层出不穷,BIM与相关技术深度集成应用,将智能建造提升到智慧建造的新高度,开创智慧建筑新时代,也将是未来BIM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马智亮: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现阶段建筑业信息化领域学术研究的领导人物。负责纵向和横向科研课题40余项,共发表各种学术论文200余篇,并多次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首届全国信息化研究成果奖提名奖”等多项科研奖励。1.BIM技术能为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带来哪些价值?所谓精细化管理,是指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进行更加细致的管理。BIM的核心是三维模型,它能使该三维模型与有关属性信息关联在一起,具有可视化、可计算、可管理、可共享的特点。到目前为止,国内施工行业已经在大量的大型施工项目中成功应用BIM技术,该技术已具有虚拟施工、碰撞检查、深化设计等多个应用点,并且已经形成了专门的国家标准,为施工项目带来减少返工、提高协同工作效率等价值。对于精细化管理,BIM技术带来的最大价值就是,它可以使施工项目管理人员更方便地进行各种资源的计算和对比,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精细化管理实施的难度。这是因为BIM模型使得工程量及成本等内容的计算很容易通过软件来进行。例如,利用目前已有的BIM5D软件,指定项目中途任意一段时间间隔,通过执行其中的命令,立即就能求出对应的工程量以及预算成本。2.您认为BIM技术对数字建筑发展过程有哪些影响?2018年广联达公司发布的《数字建筑白皮书》中,数字建筑被定义为,是虚实映射的“数字孪生”,是驱动建筑产业的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升级的行业战略,是为产业链上下游各方赋能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也是实现建筑产业多方共赢、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不言而喻,BIM技术是数字建筑的核心。BIM模型的最大价值即是,在实物尚未存在时,就可以通过BIM技术对它进行感知、模拟、检验,若感知、模拟、检验的结果不满意,就可以在实物建筑建造前,改变原始的设计,直到满意后再开始建造。数字建筑的发展受制于BIM技术的发展,数字建筑的理念虽然已经被提出,并且大势所趋,但在实践中,数字建筑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有待于随着BIM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作为BIM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更新的应用模式的提出,相关应用软件的成熟,以及相关BIM标准的确立。汪少山: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广联达BIM业务负责人,中国图学学会BIM专委会委员。曾参与编写《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系列报告》,参与指导多本企业BIM实施方法书籍的编写。1.现阶段建筑企业的BIM应用存在哪些困扰?我认为现阶段建筑企业BIM应用的困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缺少BIM价值的衡量标准: 对BIM价值应该如何衡量,现阶段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尤其是企业最关心的经济价值方面更是无法具体量化,这就导致了BIM应用价值常常受到质疑。据清华大学顾明教授的研究数据显示,企业BIM的应用率超过30%,投资回报率是正的;应用率小于15%,投资回报率很可能会是负的。现阶段大多数企业BIM的应用率相对不高,看不到投资回报就成了普遍现象。同时,BIM标准不统一造成上游的模型很难在下游被复用,重复建模严重,数据无法有效共享和传递,这都导致BIM模型价值无法完全体现。由此可见,如何建立一个能够衡量BIM价值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二是缺少BIM应用实施的有效方法:在应用方法方面,大部分企业由于缺少科学系统的BIM实施方法,导致BIM技术的推广受到严重制约。去年的BIM行业报告调研显示,企业缺乏BIM实施经验和方法是企业碰到的主要问题,达到36.7%。进一步数据表明,科学合理的实施规划有利于企业BIM应用的效果,具有清晰的近远期BIM规划目标的企业,BIM推进效果非常满意达到28.3%,基本满意达到54.4%,远远高于无规划企业3.8%和19.4%的满意度水平。BIM作为新技术应用,应该遵循科学的实施方法,包括科学规划、配套保障、应用标准评价等内容,正确的实施方法对BIM应用效果和价值的发挥具有关键作用。三是缺少BIM人才:缺乏BIM人才是建筑企业在推进BIM技术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阻碍,对于企业而言,建立完善的BIM人才体系尤为重要。BIM应用人才体系建设包括组织结构、人员分工、人才培养方法、人才考核评价方法等一系列内容。2.如何看待现阶段BIM技术的应用趋势?BIM技术的核心是保证信息的流通。企业推行信息化大多都是从上往下去推动,越往下落实越难。系统的庞大,流程的繁冗使得一线的信息数据几乎很难做到同步采集和层层传递, 渐渐就形成了信息化推进的瓶颈, 就是我们常说的最后一公里的信息孤岛。而BIM技术可以成为连接这些孤岛的桥梁。BIM的可视化、集成性、协同性,使得模型和数据的结合能够贯穿建筑全生命期。从BIM应用发展的趋势上看,主要呈现从技术到与管理融合应用、从施工阶段到全过程应用、从项目级到企业应用的三大趋势。调查显示,认为BIM技术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将成为未来趋势的比例高达74.5%。同时,BIM技术逐步在协同设计、工程量计算、施工组织模拟等管理类业务中得到应用,提高了部分业务的管理效率,并且深入到包括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等各个方面,BIM技术与管理的融合应用成为BIM应用的一大趋势。此外,BIM技术也逐渐从施工阶段为主的应用向全过程应用转变。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建设单位不但要求施工阶段应用BIM,还要求交付BIM竣工模型,以便于后期运营维护应用。BIM正在从施工阶段的普及应用向运维阶段延伸。BIM作为载体,能够将项目在全生命期内的工程信息、管理信息和资源信息集成在统一模型中,打通设计、施工、运维阶段的业务分块割裂、数据无法共享的问题,实现一体化、全过程应用。对于建筑企业而言,BIM的应用重心也从项目上逐渐过渡到企业带来价值。随着BIM技术应用深入,企业层面的BIM应用也开始越来越多。企业层面通过应用BIM技术,实现了企业与项目基于统一的BIM模型进行技术、商务、生产数据的统一共享与业务协同。保证项目数据口径统一和及时准确,实现了企业与项目的高效协作,提高了企业对项目的标准化、精细化、集约化管理能力。同时,企业广泛应用也倒逼行业监管部门推动BIM技术的发展。目前很多行业主管部门在招投标、设计审图、竣工备案等监管环节中探索BIM技术应用,随着BIM技术的成熟和相关配套政策实施,行业监管的BIM应用将会成为常态,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陈浩: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BIM学院院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业协会技术与BIM分会副会长、中国建筑业协会绿色施工分会专家委副主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房地产业协会轮执会长、湖南省土木学会施工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1.湖南建工集团通过怎样的发展路径实现BIM技术的应用落地?湖南建工在实现BIM技术的应用落地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通过试点项目,将BIM技术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总结试点项目的经验,并以“流动站+固定站”在各项目层面进行复制推广。二是以点带线,示范联动,建立三层BIM工作体系。以集团BIM中心为大脑,运筹帷幄,全局管理;分子公司BIM分中心是中枢系统,起到上传下达作用;项目工作站,是BIM工作触角,形成以项目前端工作站为执行,BIM中心整体的技术力量为后台的“小前端+大后台”模式,支持项目部日常生产。三是以线带面,扩展应用领域,由单一的房建工程拓展至市政、公路、桥梁、机电安装和水利水电等多专业;在公司层面要横向联系,BIM中心要升级为企业的数据中心,为各管理模块提供业务支撑。而在这三个阶段中,BIM工作始终以“强制性、自主性、公益性”为宗旨,即强调BIM应用率、强调自主应用、强调义务服务。同时,构建好BIM中心的内核,有利于形成BIM工作推进的主动能;建立起“一体两面”的工作架构,即设置技术委员会和考核委员会,把关技术成果,考核评估督促。2.BIM技术推进过程中,企业、项目、岗位的工作分别要侧重哪些方面?岗位对应的是项目操作层,直接面对的是各类繁忙的生产任务,其BIM工作的重点是基础操作。项目层面对应的是执行层,需要平衡各类资源,合理调配分工,其BIM工作的重点是协同管理。岗位和项目是强相关的,湖南建工提出了“一心六面多岗”的项目管理模式,“一心”即以BIM模型为核心,“六面”是指项目管理包括商务、物料、质量、安全、进度、资料等六个方面,“多岗”即在各个岗位围绕项目管理基础工作,展开单项工具级和跨岗位的协同管理BIM应用。企业对应的是管理层和决策层,需要进行多项目管理。传统管理易产生条块分割的特点,直接影响管理效率,影响决策。这个阶段的BIM核心工作要超越简单三维展示和只聚焦于单一重点项目,而重点去关注数据,去挖掘信息,去服务管理。同时BIM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是常态性工作。BIM中心是培育人才队伍的新兵连,持续输送各层次的BIM工程师;是探索技术进步的发动机,助力新兴业务和技术攻关;是保障高效运行的司令部,为信息化管理注入新能量。姚守俨: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BIM工作站站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近年来承担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主编、参编BIM专著5部;参编BIM国家标准2部;形成软件著作权8项;获得专利5项。1.中建八局在推进BIM应用的过程中是如何规划和思考的?BIM应用过程的规划与思考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是先模型后信息,打好BIM应用的基础。模型是载体,信息是主体。模型与信息之间的关系是“皮”与“毛”的关系,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从模型入手,从基础抓起,是保障BIM持续应用发展的根本。第二是先有后优,逐步探索BIM应用的范围、特点。作为新事物,大家接受程度不同,实属正常现象。在初期,参与BIM应用比BIM应用效果更重要,不求全责备,万事开头难。随着BIM的普及发展,一批参加过BIM培训的员工走到项目领导岗位,为BIM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循序渐进的推进BIM应用。对于BIM应用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用试错方法,对BIM在施工阶段的应用,沿着管理线和业务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点一点的探索BIM应用的价值。按业务体系形成BIM应用链条。最后整合、集成为BIM平台。第四是知识梯次转移,逐步形成各层级管理机制。随着BIM不断发展,对BIM应用的认知也不断刷新。任何一级组织都无法包打天下,必须进行分工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局、公司、项目三级管理机构的应用能力也是随发展阶段不断发生由上到下的传递,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局面。2.BIM推进过程中,企业、项目的工作分别要侧重哪些方面?在BIM应用过程中,企业应该担负起主责部门的角色。作为企业BIM管理机构,它的工作内容与职能也是随着BIM发展而改变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并推动BIM发展。第一阶段是培训-实施-探索。探索主要是发现,实施还有传播的作用。第二阶段是培育-积累-研发。培育主要是BIM氛围的培育,积累主要是BIM的族、技术交底等方面,研发主要是遇到哪些问题,寻找相关的解决方案。第三阶段是管理-科研-引领。当BIM应用规模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BIM应用管理自然而然的提到日程上来。科研主要是指一些前瞻性BIM应用的研究。对于项目上的BIM工作组,工作内容也是不断变化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参与BIM实施和探索,这个阶段的项目都是管理比较好的。第二阶段是自主实施,就是项目上针对工程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BIM应用,这个时候BIM发烧友、一些先行者,他们会结合自身的工作自觉进行BIM应用。第三个阶段是应用落地,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有组织的全员参与到BIM应用中,实现项目的全员BIM。更多精彩,可订阅《建筑业企业BIM应用分析暨数字建筑发展展望(2018)》

存心

BIM可行性报告要考虑哪些内容

现在BIM应用于项目在我国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了,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但是有的企业在用的时候效果好,有的效果差,这个跟在BIM应用之前做的分析离不开,今天笔者就聊聊BIM可行性报告要考虑哪些内容?一、BIM技术就是一个在计算机虚空间中仿真真实工程作为,以协助营建生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营运、维护工作中的各项管理与工程作业的新技术、新方法与新概念。BIM强调工程(包括建筑、土木、水利、河海等各类工程)的生命周期信息集结与永续性运用、3D可视化的呈现与跨专业跨阶段的协同作业、几何与非几何信息的系结、静态与动态过程信息的实时掌握、微观与巨观空间信息的整合等。接口整合必须经过确实检讨相关设计图面(包括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结构图、给排水图、电力图、弱电图及空调图等)并在各分项施工计划时确实绘制相关施工图及大样图,将设计图的矛盾处加以检讨,才能按所检讨的施工制造。故使用BIM技术就是一个在计算机虚空间中仿真真实工程作为,以减少接口整合问题的发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二、举BIM技术用于土建工程结构、机电整合例说明如下:工程计划中土建工程,为配合机电系统安装,并于结构安全考虑下,综整各关联厂商所提的意见需求,将其所需的开口、基座、套管、预埋件及管道间等,汇整纳入建筑/结构图中提供各分标厂商制作施工大样图(施工制造图)。土建工程结构、机电整合接口图制作流程主要操作步骤:1.使用BIM技术确定机电整合接口图各系统间冲突点已经初步排除。2.依套绘于建筑/结构图中确认留设位置。3.依预留管件的功能需求,检讨留设于结构体中的管件大小及高程。结构、机电整合接口图在设计时间的制作依据,并作为日后施工阶段各分标厂商绘制施工图的依据。如此可有效减少土木与水电、消防、空调等工程或相互的接口的问题如预埋管路应于粉刷前清找出,避免事后不当打凿修补等问题。好了,关于BIM可行性报告要考虑哪些内容就为大家介绍这么多,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帮到大家!当然,除了以上分析,还有其他很多需要考虑的内容,比如项目本身、成本等,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人义

它10岁了!NBS国家BIM报告2020全文解读

你好,这里是BIMBOX。这是我们翻译英国NBS国家BIM报告的第四个年头,而这份报告也迎来了它的10岁生日。今年的报告给我们总体的感觉是两个字:务实。今天的篇幅会比较长,文末我们也会给出全文汉化的链接,四年下来大家也应该对NBS这家机构比较熟悉了,咱们就略过背景介绍,直接进入深度解读。1引言来自于NBS首席战略官,Richard Waterhouse,对报告做一个概括性的说明。NBS国家BIM报告到今年已经是第10次了,过去十年BIM在行业里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已经到达73%的覆盖率。但是他们也看到很多方面的成果还没有达到预期。只有40%的人认为BIM是行业的标准,在没有采用BIM的人群里,大多数都表示因为项目太小、客户对BIM缺乏需求。不过,他还是对建筑业的未来充满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公共数据环境来共享项目信息,人们的工作方式也逐渐从纸质方式转变到电子化方式。Richard 提到,NBS创建了两种新的云平台解决方案,NBS Chorus 和 NBS Source,把规范、模型和制造商的数据连接到一起,让项目所有成员都能在一起协作。2020年,英国面临着比十年前更严峻的挑战,随着疫情的到来,经济和建筑业都在经历数十年来最大的产能下降,当我们回顾这十年BIM技术、数字化转型以及行业信息化取得的进步,我们更应该把目光投向更远的2030年,迎接更大的挑战。2英国BIM框架这部分来自著名设计事务所 Bond Bryan Digital 的数字信息专家Emma Hooper,她也是制定英国数字建筑标准的 BSI 委员,ISO 19650 指南的作者。Emma谈到,2018年12月,ISO 19650-1和ISO 19650-2两本标准首次发布,分别涉及到BIM的概念、原则和交付过程。信息支撑着我们的一切,ISO 19650存在的目的就是加强信息的交换和流通。它的原则是,在创建信息之前就定义好需求,交付的时候也要根据原始需求进行检查。2019年10月,英国BIM联盟、英国数字建筑中心和英国标准协会共同启动了英国BIM框架,这个框架对于负责交付和管理信息的人来说,是学习的第一站。英国 BIM 框架取代了 BIM level 2 一词,BIM level 2 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提法:它没有具体说明需要什么信息、什么时候需要它、或者应该由哪一方生成它。我们知道该怎样规定建筑构件的性能结果,比如一扇门、一块砖甚至一整栋建筑。但当我们需要规定构件信息,而这个信息本身也是一种资产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这条信息本身是怎样被描述的,以及它该怎样被规定、管理、交付和检查。Emma还提到,他们针对两本标准也编写了对应的应用指南,详细讲述了很多信息化的关键理念,比如: 客户在信息化管理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雇主信息要求(EIRs)是筛选服务团队的重要参考 公共数据环境(CDE)必须依靠工作流程来支撑 信息化的成果是有价值的资料,而不是不相关的文件文章最后,Emma也给出了新标准和指南的下载链接。行业里有句话,BIM软件看美国,BIM标准看英国。尽管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文件国内并不怎么用,但对于希望进一步研究BIM实施标准的小伙伴来说,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资料。3RIBA 2020工作计划与技术规格书这部分来自于世界顶级工程咨询公司AECOM的技术总监 Dale Sinclair。在国外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设计方除了要提供必要的图纸以外,经常还被要求提供一份叫做「Specification」的文件,叫做技术规格书或者设计说明书。技术规格书不仅决定了工程项目的外观与风格,还对成本计划有巨大的影响。所以在2020年的工作计划中,RIBA强调了它在设计和施工阶段的重要作用。这里的「工作计划」指的不是这家组织自己的工作计划,而是他们公开发布的一份工程建设项目框架,用于给信息化交付项目一个工作指导。它把项目从方案设计到交付运维的过程分成了八个阶段,分别是:战略定义 准备简报 概念设计 空间协调 技术设计 制造与施工 产品交付 建筑使用针对每个阶段,RIBA规定了阶段结束时的效果、阶段中的核心任务、各阶段的流程法规,以及每个阶段的采购流程和信息交换要求。关于整个工作流程,RIBA给出了一张详尽的表格,我们也做了全面的汉化。高清图请见文末的报告全文翻译。4第十次BIM年度调研结果摘要这部分是本次报告的核心内容,主理人还是我们万年不变的老朋友,NBS研究经理David Bain。这次调查是收到回复数量最多的一次,即便已经持续了10年,人们还是很热衷于分享自己的看法。NBS设计的被调查人群比较广泛,从一两个人的小微企业到5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都有代表,职位包含了建筑师、BIM经理、分包企业、项目经理、成本顾问、制造商和业主等,主要受访者来自于英国,将近四分之一来自于国外。年龄段从25岁覆盖到74岁。David还特别强调,因为调查是从去年12月开始回收的反馈,所以新冠肺炎并没有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疫情真正的影响可能要到明年的报告才能体现出来。 BIM采用随时间的变化第一份NBS报告发布是在2011年,那时候有43%的人不了解BIM,到现在这个数字只剩下1%;当时使用BIM的人仅占13%,这个数字今年增加到73%。在2019年的报告中,NBS发现BIM应用的增速有所下降,这可能和英国数字化建设中心(CDBB)接替了原来的BIM工作组有关,也可能因为使用BIM的人已经占了多数,不过到了2020年,使用BIM的人再度增加,达到了10年来最高的数字。 不同项目类型中BIM的使用在调查这个问题的时候,NBS发现私营项目中使用BIM的人比公共项目使用BIM的人要多出15个百分点。那些在公共项目中使用过BIM的人,下一次会再度使用的情况比较多,新建项目占到67%,翻新项目占到57%。而民建领域这个占比略有降低,「一锤子买卖」的情况要多于公共建筑。因为英国政府对BIM的强制要求仅在于政府投资的公共项目,今年的调查结果表明,行业已形成BIM发展的内动力:私营企业和其他类型的项目使用BIM越来越多,BIM技术不再是只用来满足政府要求的工具。无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公共建筑,新建项目都比改造项目有更多人使用BIM。有用户表示:新建项目中BIM的优势会比较大,软件中自带的很多构件可以满足要求,而对于改造项目来说,人们需要花很多精力去研究既有建筑的细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设计的效率。 信息获取渠道今年的情况和去年类似,人们在BIM知识获取方面最多求助的是NBS、英国标准协会(BSI)、英国BIM联盟、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和BIM咨询顾问。这部分和国内的关联不大,咱们略去不细说,感兴趣的可以去我们的原文翻译看看分析。总体来说,英国的官方组织比民间咨询培训在BIM指导方面的公信力要高。 从模型BIM到标准化BIM在实践中,人们在多大程度上用好BIM,一直存在很大争论。有时人们会把BIM和创建3D模型混为一谈。大概四分之一的人目前还是这么认为。不过调查结果也反应,更多的人把BIM与标准结合起来,遵循1192系列的人占37%,遵循 ISO 19650系列标准的占 26%。这一点反映出已经有将近三分之二的人认为BIM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项独立的技术。当然,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勾选一个框,说他们在遵循标准。所以NBS进一步:「你使用BIM具体在做什么工作呢?」调查结果显示,人们从事最多的工作是BIM执行计划(67%)、公共数据环境(67%)、信息标准(58%)、交换信息要求(56%)以及信息生产方法和程序(54%)。而做信息提交计划的人还是比较少,在三分之一左右。 BIM的信息交付BIM的核心就是管理信息,并且与他人协作,所以信息共享的方式很重要。今年看到比较好的结果是,68%的人在共享信息的时候会遵守命名的约定,61%的人会明确定义信息的适用范围。BIM的使用不应该依赖于特定的软件平台,而应通过使用一些通用的数据格式,实现跨软件互操作。62%的人表示他们以IFC格式交换信息,三分之一左右的人会使用Uniclass 和COBie对信息进行分类。 为什么要使用BIM?这个问题同时询问了已经使用BIM和尚未使用BIM的人。71%的人认为BIM能提高生产力,即便是没有使用BIM的人也有超过半数同意这个观点。大多数人也同意BIM能提升项目协作效率、减少项目风险。三分之二的人认为BIM的使用动力来自于客户,与之相对,那些还没用BIM的人只有三分之一表示客户会要求他们使用BIM,这也许也是他们没使用BIM的原因之一。在已经使用BIM的人里,半数表示能够提高盈利能力,而没使用BIM的人只有40%相信这一点。 BIM的上下游今年的调查中,74%的受访者认为BIM可以节省运维费用,但关于BIM是否能够成为项目管理的标准,同意的人只占40%,尽管很多人已经使用了BIM,但并不认为它会影响整个项目的管理方式。最近十年,人们对制造商在BIM中的作用越来越看重,毕竟很多专有的构件库是设计师无法准确做出来的。今年有81%的人认为需要从制造商手中获取BIM构件对象。尽管英国在某种程度是BIM领域的标准制定者,但英国本土的人对自己国家的全球引领作用却不怎么有信心,只有38%的人认为英国BIM是全球的领头羊,也许一方面软件研发不占优势,另一方面市场体量也不够大。 支持和反对BIM的人和2019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在全部或者大部分项目中使用BIM的人比例略有上升,其中大多数项目使用BIM的人占到了46%,还是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会在少数项目中使用BIM。那些还没使用的BIM的人中,有66%表示五年之内会在部分项目中尝试使用,也还是有28%表示不会使用或者还没打算。在那些已经使用BIM的人中,有68%认为所在企业的BIM实施比较成功,只有5%的人表示后悔使用了BIM。在没有使用BIM的人中,超过一半表示了对落后的焦虑,不过也还有14%的人觉得不用BIM也无所谓。 使用BIM的主要障碍今年人们认为客户没有需求仍然是BIM推广的最大阻碍。与2019年相比,缺乏专业知识的反馈从63%下降到56%,缺乏培训的反馈从59%下降到48%,随着人们知识的增长,行业内的标准、指导和培训似乎正在发挥作用。缺少成本投入的反馈从51%下降到46%,尽管成本投入仍然是一个问题,但许多人已经在新技术上投入了资金。NBS今年对几个问题做了一次交叉数据的统计,看看不同规模的企业在BIM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区别。调查反映,在员工人数超过50人的企业中,采用BIM技术的人数为80%;员工数不超过15人的企业里,有62%使用了BIM;而那些只有一两名员工的小微企业中,有只有45%的人采用了BIM技术。究其原因,NBS认为更大的问题来自于人们的认知。52%的小企业受访者认为BIM与他们没有关系,而在大企业里只有17%的人这样认为。相比之下,大企业的人认为BIM的阻碍主要来自于培训和专业知识,他们更倾向于「怎么做」,而不是纠结于「做不做」。 最常用的工具十年前NBS问出同样的问题时,没有一款三维软件的使用率超过10%,55%的人使用AutoCAD作为主要生产工具。到了2020年,最受欢迎的工具是Revit,有50%的人选择了它,这个数字比去年的46%有所上涨,紧随其后的ArchiCAD也从去年的15%上升到16%。除了设计工具,公共数据环境对于帮助人们共享和审查模型数据有很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于这类软件的选择非常广泛,虽然有一半的人表示专门的行业软件 Viewpoint 和Autodesk 360 最受欢迎,但是来自科技巨头的通用型产品也有不少人使用,比如 GoogleDrive、微软的 SharePoint 和 OneDrive。对于表格和文档的处理,微软的 Office 产品依然占有霸主地位,不过有一个变化也值得关注,2020年微软在线版的 Office 365 使用人数首次超过了桌面版使用人数,这可能标志着云端工作开始占优势。 关于新技术和未来BIM技术是传统建筑业与新的数字化工具对接的基础,NBS在调查中也询问了人们对一些新技术的看法。表格中从左到右6种颜色分别代表已经在使用的人数,在一、三、五年内准备使用的人数,不感兴趣的人数和不了解的人数。云计算技术遥遥领先,是最被人们认可的技术,也确实有42%的人已经把它用到了实处,紧随其后的是VR、AR、和MR技术。随着倾斜摄影和扫描技术的提升,无人机技术也比往年的受欢迎度更高。30%的人已经在应用装配式技术,不过多数还在观望。与之相比的是,3D打印、大数据分析、数字孪生、IoT、人工智能等技术,尽管还有超过半数的人表示期待,但它们在建筑行业的应用都处于早期阶段,真正在实际中应用的人不到10%。最后,关于行业未来的数字化,人们还是普遍持乐观态度的,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表示,数字化能提高建筑业的生产力和交付速度,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方式,甚至会改变整个行业。在所有的回答中,唯有「帮助英国达成更多的出口」没有得到太多的赞同。报告的最后David总结到,十年时间回看,新技术给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在悄悄的改变,大家从二维图纸思维转变到模型思维,目前正在逐渐向标准和数据靠拢。但实事求是地说,虽然使用BIM的人越来越多,但仍然有一些挑战阻碍人们前进。展望未来的十年,NBS认为越来越多的数字工具会被人们使用,企业也越来越需要以数字格式构建自己的数据,而标准、流程和工具需要进继续进化。5Uniclass 2015在澳大利亚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来自于南澳大利亚大学的讲师 John Gelder,他在NBS工作期间推动了这本编码标准的开发。John说,建筑业在BIM出现之前就需要分类,而在当前的BIM环境中, 对信息的分类显得尤为重要。分类有三个层次的用途,有些用于设计和运维,有些用于模型建立和软件开发,还有一些人只需要使用分类的结果,而不需要关心它来自什么规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分类编码是隐藏再后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这些年,对分类的需求导致不同国家、不同专业出现大量不同的编码规则,这反而进一步强化了行业中的信息孤岛,阻碍了信息集成。光是澳大利亚一个地区,就有7种不同的分类编码方式,它们彼此都是独立开发、不可互相操作的。目前他们的选择主要有来自北美的OmniClass、瑞典的CoClass和英国的Uniclass 2015。这张表格显示了它们如何与ISO体系关联对应,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联。澳大利亚最终选择了Uniclass体系。澳洲的很多官方机构都推荐使用这个体系,NBS官方推出的云端标准工具 Chorus 也是默认集成了这个分类标准。常用的建模软件,比如Revit、ArchiCAD、Vectorworks 都内置类这个分类标准。John在原文中阐述了很多使用Uniclass的理由,比如比Ominiclass更全面、更新日期更近、由NBS官方提供技术支持等等。这些内容咱们在这儿不展开了,对标准分类编码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我们翻译的原文看看,之所以不展开,一方面是国外的标准在国内应用还不怎么普及,一方面是这篇文章写在NBS的报告里,必然有一些背书的成份。但站在国内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一件事:BIM发展到今天,这个行业一方面还没有成熟到有一个默认统一标准,一方面又成熟到有官方机构为标准之争站出来背书。争抢行业制高点这件事,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还大有所为。6标签之外的BIM报告的最后一部分,来自于数字建筑咨询公司 Innovating Futures的董事兼咨询总监 Mike Turpin。Mike说,很多时候我们谈论BIM,都在关注3D模型、信息交换这样的概念和标签。实际上,BIM是一个标签,是更方便定义数字化转型的标志。但当人们使用这个标签的时候,往往会忘了它本质上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也许是用来满足运营商的需求,也许是用来实现政府建设战略的目标,也许是让多方协调的时候更加方便。我们应该对结果保持关注,而不是太注重于过程的形式。实际上,英国政府一开始推动BIM的动力是:利用BIM在政府投资项目上实现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Mike给出了CDBB英国数字计划的路线图,我们能看到从当前的状态到可期的未来,人们在多条路线上探索,每个节点都是着某种工作成果或者是政绩,但我们不应该停下来享受一时的风景,而忘记我们本来该去的地方。前路漫漫,我们需要回到具体的场景,优化我们的工作,专注于自己能做的事情,并且时时刻刻反思自己使用BIM的理由。这篇文字篇幅不长,但思想却很深刻,很值得每个人思考。7两份值得关注的广告这份报告中出现了两份广告,是NBS官方推出的两个软件:NBS Source 和 NBS Chorus。 NBS Source是把NBS官方提供的构件库和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给出的产品库结合到一起,提供给设计师一个「在线选择构件」的平台; NBS Chorus 是基于云端的服务,把行业标准嵌入到BIM构件中,让设计师拿来就用,出来的东西能符合英国相关的标准。这两个软件我们国内使用不怎么方便,里面的构件和规范也不符合我们的需求,所以这里不展开说它们的功能。我们看到的是在英国,政府部门推动BIM已经脱离了「喊口号、印标准」的阶段,而是把符合标准的构件和数据集成到一个软件中,让设计师尽量去少思考标准本身的问题,而是达到「做出来就符合标准」的境界。我们认为,在数字化时代,各种繁杂的标准和编码是应该躲在软件背后的,设计师和工程师面对的应该是简洁的功能,而不是一本厚厚的标准。这一点或许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好了,2020年的NBS国家BIM报告就给你解读到这儿,和往年一样,如果你只想看个热闹,这篇文章读完就够了;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报告的原文,以及上面提到几篇文章的详细内容,可以付费支持一下BOX的全文精排汉化版。无论是配色、字体还是排版,都完全忠于原版,图片、表格甚至广告都做了汉化,考虑到有的小伙伴需要演讲用,我们也在原版翻译中去掉了BIMBOX水印,你可以随意拿走使用,若是演讲时候能提一句我们熬了N个晚上的付出,就更感谢啦。这份报告的原件和精排翻译版,在我们的知识店铺有售。有态度,有深度,BIMBOX,咱们下次见!

归寂

2020年BIM自主平台软件系统研发项目市场分析

BIM技术是一种贯穿于建筑全生命期的三维数字技术,是工程行业最核心的大数据技术,可以真正解决复杂工程的大数据创建、管理和共享应用等问题,在数据、技术和协同管理三大层面,提供了革命性项目管理手段。基于BIM术的三维复杂数字模型可以快速精准地进行工程量计算、工程造价分析以及实现多专业信息模型的碰撞检查,实现工程项目的统一化管理。1、政策分析随着建筑高度、跨度、复杂程度的增加,住建部、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自2011年起不断提出对BIM技术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例如,2020年4月,住建部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202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指出:推进BIM审图模式推动BIM技术在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集成应用。这些政策为设计类软件企业研发并推广BIM软件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市场分析建筑业信息化可大致分为技术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其对软件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工具类软件和管理类软件两类。工具类软件主要包括:设计类软件(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机电设计)、施工类软件、运营维护类软件,通过软件辅助建筑生命周期内的建造,可提高产品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程周期、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类软件主要包括:综合项目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进度管理等)、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覆盖企业运营的各方面,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信息交流和协作的效率,降低信息交流成本。(1)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情况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5.19万亿元,同比增加19.59%,自2016年以来呈现逐渐回暖的趋势,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也明显企稳回升。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工程勘察设计企业23183家,同比减少6.35%,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年末从业人员447.3万人,年末专业技术人员188.2万人,同比增长3.98%。(2)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情况据统计,中国建筑业信息化率仅约为0.03%,与国际建筑业信息化率0.3%的平均水平相差甚远。为顺应产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应用BIM技术,如北京市第一高楼“中国尊”、天津“117大厦”。根据Dodge Data &Analytics机构2015年发布的《中国BIM应用价值研究报告》,基于2014年350家BIM相关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逾半数(52%)施工企业预测,未来两年内将在30%以上的项目中应用BIM,保守估计新开工项目的BIM应用率为15%。根据《2016年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与发展报告》,“30.6%的项目BIM技术应用费用投入超过项目总投资的0.5%,保守估计2022年的BIM技术应用费用(包括软件使用与咨询费用)平均投入在0.5%左右。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为49万亿元,即使未来五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不变,则2022年中国BIM市场规模将达367.5亿元。” 3、竞争企业分析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民用建筑BIM软件以Revit为主,工业建筑BIM软件以Bentley和PDMS为主,钢结构BIM软件以Tekla为主,而国内自主研发的BIM软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些国外软件虽然实现了建筑模型的三维仿真效果,可进行多专业数据操作,但在专业深度方面则达不到专业设计软件的功能水平,因此在专业深度设计方面多依附于各软件公司的二次开发,缺乏建筑、结构、机电设计的协同工作功能。而公司基于多年的建筑设计软件领域的技术优势和经验,已具备实现设计模型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的技术基础。凭借这一根本的技术优势,公司拟募集资金开发自主平台的BIM软件,不仅实现公司收入的增长,也将提升国内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国内建筑信息化整体发展。斯维尔深圳市斯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主营业务是建设行业BIM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及销售,致力于提供工程设计、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电子政务等建设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和产品。主要产品为SUP(smartunifictionplant)系列软件、斯维尔BIM-三维算量ForRevit、斯维尔三维算量软件、斯维尔安装算量等。鸿业科技洛阳鸿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主要从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辅助设计和模拟分析计算软件的研发、销售及服务。主要产品为乐建BIM建筑设计软件、鸿业市政道路设计软件、Roadleader(路立得)软件、Pipingleader(管立得)软件、鸿业暖通空调设计软件、全年负荷计算及能耗分析软件、鸿业建筑给排水设计软件。探索者北京探索者软件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建筑工程软件领域提供全专业二三维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软件开发商和服务商,主营业务是建筑结构软件的研发、销售以及技术服务,主要产品包括探索者结构系列软件以及探索者BIM三维结构系列软件两大类。数据来源:公司官网、公司年报、尚普华泰咨询整理4、风险分析(1)市场环境变化及行业政策变动风险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带来的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短命建筑等诸多问题使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迫在眉睫,我国发布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下游客户对建筑信息化软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此外公司软件产品不断完善及丰富,产品竞争力提升,已成为设计师常用的辅助设计软件之一,下游客户对发行人产品的认可度和需求持续增长。因此,未来可预见期间内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将为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短期内不存在对行业及产品盈利空间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制约因素。如果未来国家建筑业信息化产业政策发生变化,将会影响建筑信息化软件市场的发展。(2)建筑设计软件开发公司技术创新能力下降的风险建筑设计软件开发企业需要具有多年的技术、人才积累,并在业内通过用户多年的使用树立品牌口碑、建立用户的使用黏性。因此,建筑结构设计软件行业短期内较难出现具有强大技术实力且符合大量用户使用习惯的新进企业。若建筑设计软件开发公司不能跟随市场及技术发展的趋势,先于竞争对手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或者公司的研发成果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公司产品或技术都将面临被国内、国际同行业更好的产品或者更先进的技术所替代的风险,从而对公司未来业绩持续增长及保持良好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本节选资料出自尚普华泰发布的《BIM自主平台软件系统研发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