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项目往往只有几个月的交付周期,往往给予到需求调研的时间非常少,尤其是尤其是to G类,需求调研的机会是非常难得。那么在做需求调研之前,我们可以多做些准备工作,提升需求调研的成功率,获取客户更多的信任。一、情景再现早上刚到公司,Boss发来消息——“公司现在有个新项目,客户需要做一个涉案财物管理系统,项目的资料信息发到你的邮箱,你赶紧把需求搞清楚,尽快提供一版原型去和客户确认。”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很多时候,领导就这样几句话就分配一个项目,然后催着赶紧开工。领导分配任务之后,那么我们就赶紧进入邮箱,把项目的资料下载下来,细细研究。即使提供了一些资料,我们就可以开工画原型了吗?肯定不行,在接到一个新项目之后,我们需要先做项目背景调研。切莫着急开工做原型。二、为什么要做项目背景调研在做To C端产品,首先需要做商业需求分析BRD,然后是市场分析MRD,才会进入到产品分析PRD。那么在B端产品和G端产品,业务需求复杂,如同茂密的森林,一不小心就会迷失在业务细节中,难以看到业务的全貌。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个行业花费了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建立起来的业务流程与规范,我们很难用一两个星期完全消化。面对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场景,产品经理最好的做法是循序渐进,从最粗略的项目背景,业务目标开始,然后分析业务流程,再到界面展示。所以我们首页需要对产品所服务的业务领域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我们可以从行业背景、业务目标、问题痛点等方面进行调研。现实中,对于项目背景的调研,往往是我们产品人员容易忽略的,忽略的一个最大的风险是:我们不能很清晰准确的把握客户的期望值和建设目标,从而给项目交付带来风险。比如我之前参加的一个项目,客户的旧系统由于系统臃肿,业务配置不灵活等原型,准备淘汰他们的旧系统,并且明确指定了一个他很欣赏的新系统,这套新系统,无论是在页面风格、业务灵活性、用户体验确实都非常好,希望能够尽量复用这个新系统,在上面进行功能调整,以适配他们的业务。那当时我以为的客户期望和建设目标就是复用这套新系统已替换旧系统。当时我撸起袖子深入研究了客户推荐的系统,进入分析之后,立马就开始画原型。但是等我们提供了改造的原型设计之后,客户改变了策略,他们既没有淘汰旧系统,也没有使用指定的新系统,而是在他们的旧系统上面进行改造升级。此时我才明白,客户的公司由于业务运转目前都是通过旧系统完成的,若使用新系统,一方面短期会影响现在业务的正常运行,一方面还涉及到业务上下游的调整,所以客户真正的期望和目标是参考这个新系统,来优化他们的旧系统,而不是真的把业务切到新系统中。由于没有清晰准确的把握客户的期望值和建设目标,前期过早的做了很多无用功。所以,在开展工作之前,进入项目背景调研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项目背景,是了解用户建设该项目的动机和背后存在的痛点的关键环节,基于不同的动机,客户对系统的要求也是很大差别的。三、怎么做项目背景调研针对项目背景的调研,我们梳理的提纲如下:1. 这个项目是做什么系统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这个项目涉案财物管理系统是做什么,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自己在网上搜索资料,或者通过现有的资料,搞清楚这个“涉案财物管理系统”是个啥东西,有啥用。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理解的东西就是正确的,这个时候还需要与调研对象进行一个信息的确认,以便及早的纠正方向。2. 这个项目是为谁做的什么样的目标客户会产生这种需求?每个产品都有特定的用户群体,B端产品也不例外。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产品到底是卖给谁?在B端和G端,花钱购买系统的人称为客户,而真正使用系统的人是最终用户,客户和最终用户可能是同一个人也可能不是同一个人。客户和用户对系统的要求是由很大差别的。一般都什么样的企业会去建设这种系统,这个该怎么了解了。如果是to B 产品,可以通过搜集的产品的竞品企业,去看这个竞品的成功案例,往往就能发现他的产品应用到了哪些企业,以及应用的大致情况如何;通过这种侧面的了解,就能让你知道,大致那些客户群存在类似的需求。如果是to G产品,那么这个信息可以通过寻找项目接口人直接明确项目的服务机构。比如这个“涉案财物管理系统”是什么样的机构会使用,经过了解,目前这个项目主要是政法委投资建设的,但是公安、检察院、法院都会使用。像to G的项目,我们还需要了解客户的组织结构。比如涉案财物管理系统,是公检法在刑事案件过程中会对涉案财物进行维护管理,而政法委是一个监管公检法的机构,由政法委投资建设这个系统,督促公检法按照工作要求进行涉案财物管理工作。3. 客户为什么要建设这个项目做C端产品时,我们习惯用“用户故事”帮助我们定义用户类型,做B端产品,同样我们可以用一个“企业/机构故事”帮助我们理清目标群体的需要。“目标客群是一家____公司,没有我们产品之前,他们是这样工作的:____,当前的工作方式出现了____的问题,因此想要借助我们的产品解决____需要,期望达到____的效果。”那么涉案财物管理系统的机构故事可以这样写:产品的目标客户是公安机关,在没有我们的产品之前,他们主要是靠人工进行登记、管理,工作繁琐、业务量大,导致容易出现管理漏洞,涉案财物被截留、挪用、调换、遗失等问题的发生,不利于管理。因此想借助我们的产品解决涉案财物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规范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通过这个企业/机构故事,我们可以定位到产品针对什么行业、什么规模的企业,然后明确这类公司的核心诉求,将来在做功能与设计的时候可以围绕着这个核心诉求展开,也是产品不断更新迭代的方向。针对to G类项目启动的背景,还需要特别考虑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政策的指导方针。4. 业务目标分析业务的痛点。希望通过这个系统达成的目标。短短一个企业故事,为我们后续的需求分析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我们还要做一道选择题帮助我们理解产品的定位。我们的产品对客户的重要性如何?生存需要:这个产品关系到公司的生存问题;核心发展需要:这个产品有利于公司提高核心生产力与竞争力;次要发展需要:这个产品对公司的生产或发展不产生重大影响,但有利于公司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帮助公司改善非核心领域的工作,或改善核心领域的工作;锦上添花需要:有这个产品更好,没有也没太大关系,可以有其他替代解决方案;5. 项目的建设内容通过现有资料:投标书,竞品分析,得出:这个项目有哪些功能。然后,我们还在看在网上搜索,看看是否已经有别人做好的现成的“涉案财物管理系统”,很幸运,很多时候你也能搜到一大堆类似的软件,虽然只是简单的介绍,但至少让你知道了这么一个访客系统的大致包含了什么功能;——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简单的竞品分析的过程;通过建设内容,我们大致可以锁定项目的边界范围。以便下一步围绕这些功能展示调研。6. 公司内部商业价值分析同时我们还需要明白公司为什么要承接这个项目,比如:项目是和公司最近某个战略相关吗,需要把这个项目当做标杆拓展公司业务吗?公司做这个项目的优势有哪些,是有核心技术能力,或者是这个项目是之前建设过的后期项目。新项目的建设周期要求,项目往往都是时间紧迫的,了解项目建设周期,便于提前识别风险,对项目整体把控。四、项目背景调研结果项目背景的调研,首先要找准对象,一定要想办法和对方项目发起人,主管领导进行短暂的沟通,即使只是半个小时的沟通都行,了解清楚项目建设的动机、对项目的期望值,要达成的目标,非常的关键和重要。即使是一个全新项目,当我们完成了上面这些调研之后,我们能够:在概念层面有一个认识了解,并且科普了行业的专业名词解释,不再是个业务小白。了解我们的目标客户和用户了解客户的期望和诉求了解业务的痛点,客户希望能成的目标项目的范围边界我们的优势,能够调用的资源信息本文由 @瓜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一、市场调研定义及分类市场调研,泛指调研机构通过科学系统的调研方法(常为定性、定量研究方法)研究目标企业或市场,并获得消费者对产品、服务真实意见或市场竞争现状数据的活动过程,有助于帮助企业形成特定市场营销决策,是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重要环节。广义而言,市场调研机构泛指所有可自行开展调研项目的组织、机构或部门,如可承揽桌面调研项目的咨询公司、部分本土知名企业(如腾讯、网易)的独立调研部门等。市场调研可从调研范围、调研性质、调研频率、调研方法、调研内容等角度进行分类。以调研范围划分可分为全面调研和抽样调研;以调研性质划分可分为探索性调研、描述性调研、因果性调研和预测性调研;以调研频率划分可分为一次性调研、连续性调研;以调研方法划分可分为文案调研、实地调研;以调研内容可划分为顾客满意度调研、消费者需求调研、竞争动态调研和市场环境调研。市场调研按不同角度分类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中国市场调研行业产业链分析中国市场调研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参与者分为一手信息来源(包括行业研究专家、调查访问对象)与二手信息来源(包括行业协会或官方机构、第三方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网站);产业链中游参与者为市场调研企业;产业链下游参与者为企业客户、政府机构、个人客户等。中国市场调研行业产业链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1、产业链上游分析一手信息来源,一手信息来源,即市场调研企业获得的原始资料数据(需自行整理分析,方可获得结论),具有实证性与保密性高的特征。如行业研究专家:行业研究专家可为市场调研企业提供行业咨询服务(如行业未来趋势预测、市场竞争现状、行业痛点分析等)。二手信息来源,即其他机构或协会搜集并整理分析的现有资料数据,可用于市场调研企业调研时参考,具有实证性与时效性低的特征。如行业协会或官方机构:行业协会或官方机构常出具行业相关重要数据(如行业市场规模、进出口业务量、宏观经济等数据),可信度高但常存在时效性差的问题。2、产业链下游分析中国市场调研行业产业链下游参与者包括企业客户、政府机构及个人客户,其中企业客户占比最高,为80%左右。中国市场调研行业初期,外资企业客户数量较多,但随着时间推移,本土企业相继崛起,市场调研需求逐步增多。现阶段,中国市场调研行业本土企业客户数量占比约为90%,外资企业客户数量约为10%。本土业务为市场调研行业主要增长驱动力,国际业务有待加强。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三、中国市场调研行业市场规模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技术随之迅速迭代更新,用于市场调研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不断增多,如眼动、脑电研究方法、互联网与大数据采集分析方法等。调研方法与技术的不断丰富提高了调研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推动中国市场调研行业不断走向成熟。此外,伴随本土企业的不断崛起,为更了解市场现状、洞察消费者行为特征、提升市场竞争力,本土企业逐步养成市场调研意识。在此背景下,可提供专业服务以协助企业进行品牌研究、消费者研究、市场行情研究的市场调研行业深度受益。2015-2019年,中国市场调研行业市场规模由115亿元增长至187.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9%。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为市场调研行业带来利好因素。市场调研企业逐渐将传统市场调研方式与互联网市场调研方式相结合,可丰富数据采集来源、加快数据获取时间、减少实际调研成本并拓宽调研应用场景。大数据时代来临,可进一步优化市场调研技术与研究方法,通过不同算法不断深挖更高层数据,并保证数据准确性与真实性。传统市场研究方法面临革新,市场调研企业运作效率将得以有效提升。在上述因素影响下,预计2019至2024年中国市场调研行业市场规模将以13.5%的速率持续保持增长,2024年中国市场调研行业将有望增长至351.9亿元。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四、中国市场调研行业驱动因素分析1、本土企业崛起,扩大调研市场需求中国市场调研行业早期,市场调研企业多服务于部分大规模外资企业与合资企业,本土企业市场需求尚小。但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本土企业相继崛起,为提升品牌竞争力、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本土企业的市场调研需求增多(如媒介研究、客户满意度研究、市场行情研究、用户行为态度特征研究、品牌与声望研究、价格研究、产品现场测试或追踪研究、广告效果追踪研究等),其中媒介研究、客户满意度研究、市场行情研究与用户习惯&态度研究市场实施比例较高,分别为13.7%、12.8%、9.1%、9%。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调查研究方法与技术不断多元化,促进市场调研行业发展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技术快速迭代更新,调查研究方法与技术也随之愈加丰富。调查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与大数据研究。据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数据显示,采用以上研究方法的企业占比为73%、20.3%、6.7% ,其中面访研究为企业采用最多的研究方式,占比高达37.2%。市场调研企业通过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与大数据研究为辅的方式,可进一步提升数据采集、整合、分析的运作效率,充分保证市场调研数据分析方法的合理性,有利于促进市场调研行业发展。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五、中国市场调研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中国市场调研行业市场参与者可分为三大梯队(根据企业营收):第一梯队企业是以尼尔森、盖洛普、益普索为代表的世界知名外资企业,年营收多为数亿元,此类企业为行业标杆企业,拥有领先个案研究水平;第二梯队企业是以CSM、零点研究、慧聪为代表的本土或合资领先企业,年营收常超过5000万元,成立较早、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第三梯队是以现代国际、中为咨询为代表的本土知名企业,年营收多低于5000万元。中国市场调研行业梯队企业情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尽管世界知名外资市场调研企业市场影响力大、竞争力强,但本土市场调研企业业务水平逐步提升,不断抢占行业市场份额。现阶段,从企业类型分布来看,民营企业分布占比最高,为73.2%左右,其次为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国有企业等,占比分别约为12.5%、8.0%、4.5%。由此可见,选择开展市场调研业务的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市场竞争随之日益激烈,企业需加强项目研究质量把控,方可长久发展。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六、中国市场调研行业未来发展趋势1、互联网市场调研为重要发展方向通过互联网市场调研,市场调研企业可丰富数据采集来源、缩短数据获取时间、降低实际调研成本。现阶段,常用的互联网市场调研数据收集方式包括网站问卷调查、电子邮件调查、网上小组座谈、一对一网上深层访谈、文献资料分析、弹出式调查、网上观察、网上实验法等,其中选择网站问卷调查的市场调研企业使用占比最高,为59.8%,其次为网上固定样本与电子邮件调查,占比分别为27.7%、20.5%。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独立使用互联网市场调研方式的企业数量占比为30.5%,以传统市场调研为主的占比为29.9%,互联网与传统调研相结合的占比为24.3%,从未使用过互联网市场调研的占比为15.3%。互联网市场调研的商业价值不断受到市场调研企业的认可,其应用场景也愈加广泛,涵盖网络用户监测(如用户数量、结构、地理分布、消费行为)、网络广告监测(如网络广告发布量、点击率)、网站流量监测(如网站访问量、购买率)等。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在经历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变革后,市场调研企业逐渐意识到互联网市场调研的重要性,相继开始采用互联网市场调研的方式。相比传统市场调研方式,互联网市场调研可为企业带来诸多优势(如调研效率高、范围广、成本低等),青睐互联网市场调研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因此互联网市场调研为行业重要发展方向。2、大数据技术将不断应用于市场调研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不仅减少了企业在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成本与调研周期,还促使数据信息朝多样化、完整化方向发展(通过数据清洗、数据调整、数据补充等方式优化已获取的数据信息),进一步提升市场调研企业的运作效率。传统的市场研究方法是通过定性、定量市场调查手段实现品牌研究,而大数据手段则是通过网络爬虫技术对新闻媒体、社会化媒体等网站进行监测,实时掌握品牌市场舆论与消费者满意度情况,促进了企业对品牌形象现状与趋势的了解。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前几日,与几位老友聚会,席间谈到背景调查对于企业来讲是否应该存在。一友问:你们做入职前员工背景调查,真的有用吗?我答:有用。“我接到过类似的电话,问的都是一些简单的问题。”“不仅仅只询问你一人,还有其他的数据支持。”“我也听说过背景调查,觉得没什么用。”另一友附和道。“没有用?或许等你做做HR你就知道其中的利害了。”总觉得他们讲话的氛围开始不对,我立马回答,并结束了这场对话。毕竟,背景调查对于一些人来讲是有些陌生,但并不适合作为谈资。其实,当下社会人与人早已被千丝万缕的事情联系到一起了,背景调查服务并不是大家口中的“噱头行为”,任何掺杂造假的工作经历和简历都会在背调过程中无处遁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招对了人,带来百万效益,聘错了人,造成百万损失。虽然这句话听起来危言耸听,但是验证了专业背调对企业的重要性。求职者对简历过度美化、急于眼前岗位空缺潦草定岗、忽略求职者对公司理念的认同感等都是企业对招聘过程中曾经遇到的问题,给企业带来了经济和时间成本上的损失。全景求是秉承着倡导和维护公平公正的社会原则和竞争环境的初心,不断帮助企业分辨上述看起来合乎情理的“漏洞”。专业背调可在最大程度上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和人才配置,全景求是的背景调查服务可在职业操守风险、胜任力风险、法律风险、成本风险四个层面为企业规避用人风险,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达到平衡。背景调查,查的是什么?就目前来说,市场上的背景调查主要包括身份信息、犯罪记录调查、学历信息、工作经历、数据库调查五类。其中,身份信息是指候选人身份证的真假;工作经历调查的是工作经历的真实性,即入离职时间、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工作表现、是否正常离职等信息;数据库调查指通过各种权威信息库来查找候选人被公开的一些负面消息。企业人力资源可根据不同岗指定针对性的调查范围和深度,一定程度上加快候选人雇前信息核实的速度,提升入职管理的效率。背景调查,靠谱吗?对于企业HR来讲,仅凭背调很难做到真实客观。根据数据显示,职场中约有70%的求职者存在简历虚假的行为。而对于人口密集型招聘、高端敏感岗位招聘,快速入职招聘,简历掺假占比更多。专业背景调查对于人才市场的“乱象”问题起到了一定的防患作用,在求职者信息送到HR之前,筛选过滤出触碰过原企业的红线、原单位表现与履历不符、有过不良记录行为的“伪人才”。全景求是在候选人知情并授权的前提下,由其本人提供核实材料或者信息后,通过合法合规的核实渠道,验证信息是否真实,为合作企业降低雇佣风险。背景调查,值得一查!提到背景调查,很多企业都会考虑到成本的问题,以为这些看不到的“钱”可以用在更值得的地方,但是这看似节约成本,其实不然。招聘失误轻则拉低团队的工作效率,重则影响企业的运行。相比经济损失,专业背调的服务成本可谓沧海一粟。因此,选择一家靠谱的背调服务商至关重要。作为中国领先的背景调查服务机构,全景求是见证了互联网招聘的十年风雨路。持续为上千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人才筛选和风险控制解决方案,全景的业务覆盖已全球197个国家和地区,为包括腾讯、阿里在内的5000多家企业避免用人风险、提高招聘效率、营造公平的职场环境提供关键支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美拍、秒拍、快手、抖音等短视频App的出现,降低了视频制作门槛,带动了新一代的人人参与热潮,实时、互动的视频模式带来了全新的用户体验。本文是一份关于短视频行业的调研分析报告。一、背景分析1.1 市场背景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内容产业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互联网领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要抢占的先机和要攻占的重要领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碎片化时间更充分地被填补了,用户接触内容更加方便,内容的变现越来越直接,信息量越来越大,可视性越来越强,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美拍、秒拍、快手等短视频App的出现,进一步降低了视频制作门槛,带动了新一代的人人参与热潮,实时、互动的视频模式带来了全新的用户体验。1.2 行业背景中国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逐步成熟,网民数量及移动互联网流量的不断增长,智能手机的普及,还有技术的革新,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用户需求和社交方式,推动了短视频行业的发展。2016年开始,短视频行业进入爆发期(图1是2011-2017年上线的短视频类产品),投融资数量持续增长,巨头互联网企业纷纷砸钱入局。2017年延续了2016年强劲的发展势头,2018年初的“撒币大战”更是火爆全网,为移动直播和短视频平台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随着短视频行业规模的扩大,近两年政府的监管力度也在逐步加大。快手的道歉、头条的回应、内涵段子的关停、抖音的反沉迷公告和评论维护,都是对有类似不良价值观导向应用的警钟。图1 2011-2017年上线的短视频产品1.3 行业规模截止2018年3月,短视频月活跃用户达4.6亿,同比增长14.37%,大约平均每两个移动网民中就有一个短视频用户。月使用总时长达67.3亿小时,人均单日启动次数有9.26次,行业用户粘性可观,远高于其他行业平均值。2017年和2018年短视频市场延续了2016年的火热,用户规模的增长和广告主的关注带动整体市场规模提升,尤其是2017年7月份之后,短视频行业用户增长迅速,规模日益增大。图2给出了2016年8月-2018年3月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数以及短视频月使用总时长。图2 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及月使用时长二、竞品分析2.1 竞品布局2017年4月,腾讯关闭自家短视频平台微视,并领投快手。一年后,腾讯重启微视,并在今日头条关闭内涵段子后的重要时刻,于2018年4月16日高调入股梨视频。除此之外,当下活跃度靠前的有今日头条旗下的西瓜视频、抖音短视频以及火山小视频,还有背靠新浪的一下科技孵化出的秒拍、小咖秀、一直播,及继直播答题之后出现的波波视频。与此同时,百度好看视频也低调亮相,稳定发展,百度秒懂视频作为知识短视频平台也在最近全面升级。不难发现,巨头互联网企业纷纷想在短视频这一行业有所作为,都在打造自己的短视频行业产业链。表1给出了巨头互联网企业的短视频布局:表1 巨头互联网企业短视频布局2.2 竞品选择以快手和抖音短视频为例,对短视频行业APP进行深度分析,表2给出了两种短视频APP的市场规模对比。从月活跃用户数及月使用时长来看,快手依然领先抖音短视频,并且短视频类行业排名中快手一直保持第一,这和快手的先发优势有很大关系。表2 市场规模2.3 用户分析快手用户地域分布和年龄分布都十分广泛,且男女比例相当,中低以下消费能力用户较多,可见快手用户人群遍布全国,来自于各行各业。而抖音用户主要分布在一二线等相对较发达的城市,24岁以下的用户以及女性用户比例更高,这一群体具有年轻、热爱音乐、有个性、追求时尚的特点。具体用户属性分布如图3所示:图3 用户属性分布2.4 产品定位分析快手和抖音虽然都是短视频社区,但产品定位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快手专注于服务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记录和分享,它的slogan为“记录世界,记录你”。而抖音作为一款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它原来的slogan是“让崇拜从这里开始”,崇拜、有个性是抖音产品定位的初衷。最近刚改的新slogan“分享美好生活”。我个人认为没有了此前的个性,且有复制快手的嫌疑,但这确实也符合了当下头条扩张的需要,为未来向全品类短视频业务扩张奠定了基础。2.5 信息架构图4 快手5.6.7版信息架构图5 抖音1.7.8版信息架构2.6 功能差异性表3 功能差异性2.7 核心竞争力及建议抖音作为一款时尚音乐短视频社区,用户可以为自己拍摄的视频选择配乐,如电音、二次元、古风、舞曲、流行曲等,还能根据自己的节奏做对应的表演和剪辑创作,且制作简单快捷,作品节奏感和带入感较强,有魔性,给人感觉酷炫。除此之外,抖音依赖于头条的精准强大的推荐机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效率,节省了视频筛选时间,并且还确保了只要短视频内容质量高,人人都可以被展示在推荐列表中进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在这里,优质内容创作者可以吸引更多的内容消费者,明星以及大IP的关注度不见得能超过那些生产好内容的普通用户,但对于一般内容制作者来说就可能没那么有利了。当下的抖音已经出现了推荐类别同质化严重,以及同一话题下内容重复率高的问题,对此我认为主要因为优质内容的输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吸粉已经不足以驱动更多优质内容创作者的短视频生产。所以想要维持平台内容的高质量,在未来必须要解决内容生产者的内容变现问题,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推荐算法,优化内容分发机制。快手提倡,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平等的得到展示的机会。它鼓励用户自己去创造内容,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让每一个用户都积极地产生内容。用户可以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上传到平台上,短视频的生产成本相较于抖音更低,面对的用户群体更广,更好的满足了更多的一般内容创作者。也正因为如此,快手一直以来都在持续地输出内容。虽然与抖音被推荐的高门槛相比,快手上用户创作的内容几乎都能平等的得到展现,但快手平台的内容质量却明显没有抖音高,优质内容创作者的被关注度也较低,所以很多内容消费者和优质内容生产者都转移到抖音上去了,而且如果被打上了“low”的标签,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很不利。所以快手需要加快品牌建设的步伐,生产更多的优质内容,才能保证不被抖音所取代。2.8 商业模式分析目前抖音采取的商业模式有:启动页广告、短视频广告推送(与大品牌合作)、电商合作。而快手的商业化方式有:直播、粉丝头条、短视频打赏。快手没有做启动页广告,是因为快手没有启动页,但加个启动页对快手来说是很简单的,而抖音也可以随时选择做短视频打赏。两者商业模式最关键的差异在于快手没有做短视频广告,个人认为:快手的发现页采用的是瀑布流的展现方式,如果用户看到推送的广告,很少会点,效果可能会比较差。而且快手上的网红、大V很多都移步抖音,且快手的内容环境可能不那么“优质”,所以很多大品牌更愿意投抖音。所以对快手来说,品牌建设确实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三、总结当代年轻人中重度网瘾患者占比居高不下,而在此之中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获取讯息和娱乐的方式,愈发受到大众的喜爱与追捧。在繁忙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短视频作为大众娱乐以及获取资讯的一种快捷舒适的方式,愈发受到移动端用户的喜爱,用户几乎可以在任何空闲的时间,观看短视频获得娱乐放松甚至是资讯学习。可以说,当下短视频app市场广阔,前景十分可观。本文综合性地整理并分析了截止2018年4月短视频行业的市场背景以及行业背景、规模,重点对抖音和快手进行了竞品对比,从用户、产品定位、信息架构、功能差异、核心竞争力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展开分析。最后,我个人认为不论是抖音、快手还是别的短视频产品,在找到差异化的突破点成长起来之后都应该综合性发展,继续往全品类短视频上发展未来的路线,都需要往中间靠拢一。这两个产品当下的竞争与当年的淘宝和京东非常类似,淘宝为了应对京东,做了天猫商城来提高,变得像京东一点,而京东则从完全自营转变为自营为主,兼有开放平台。因为,各自路线有各自路线的优势,如果不改变自身,学习对方,对方就会打到自己的领地。同时,一定要时刻关注政策,政策和法律始终是产品设计的底线。不论是抖音还是快手或是别的短视频软件,在未来的产品设计上一定要时刻关注政策,因为政策和法律始终是产品设计的底线。本文由 @Jali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网络
企业真的会做背调吗?背调都调查些什么呀?我基础岗也要查?我简历美化过要不要紧?......时至今日,背调也是十分常见的事情了。很多求职者在被告知需要进行背调的时候,会很紧张,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背调。什么是背调?背调,是背景调查的简称,指的是企业在面试应聘者的同时,对应聘者的基本信息进行调查核实的过程。企业雇佣员工,肯定想让自己的钱花到位,规避用人风险。这就需要员工的履历属实、业绩属实、无雇佣风险。背景调查可以从多方面核实员工信息,最大程度上确认求职者信息的准确度,还可以帮企业为求职者个人的道德、诚信与否提供建立判断的依据,帮助企业企业挑选出最可靠的人选。什么时间背调?一般来讲,正常合理的背调时间,是面试后,发offer前。这个时间点主要是考虑到如果入职后再做背调发现问题的话,会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劳动纠纷中也会很被动,一旦背调不合格可以直接拒绝入职。当然也有公司在第一轮面试就会开展背调,也有公司会入职试用期期间开始背调,这主要看各家公司了,不过大家注意的是,背调一定要征得求职者本人同意,如果没有同意私自进行背调是违法的,这种公司不去也罢。背调都查什么?背调查的问题一般来讲就是三大类:基础信息核实、工作履历的验证、他人评价。基础信息一般通过各种公开的信息平台就可以查证,如全国公民身份信息平台、学信网、法院公示信息、工商系统等。身份基本信息身份证真伪有否吸毒史有无犯罪记录教育背景验证第一/二学历第一/二学位执业证书不良记录验证官司诉讼法律纠纷征信记录是否良好工作履历验证一般会查最近两份工作履历,偶有要求高的公司会适当增加。这些一般会找前任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人员来核实。调查的内容大概包括:公司名称HR的姓名、联系方式工作的职位报到日期和离职日期月基本工资和奖金情况工作证明人、职位、联系方式工作表现、上家奖惩情况离职原因是否有劳务纠纷、保密协议、竞业协议他人评价一般是你的直属上司、同部门同事、合作部门同事的评价等信息。这些一般会通过求职者提供的证明人来核实。调查内容一般包括:工作关系、同事时长、团队架构、工作职责、业绩考核、能力评价、离职原因、薪资情况等说了这么多,你是否对背景调查有了一个全貌性的了解,一点也不慌张了?加油呦!
背景调查通俗来讲,就是HR通过调查来佐证你在面试中的回答,一般情况下,这一步过了,下一步就是发放offer。那么问题来了,1、背景调查会调查哪些内容?2、为了面试成功,有的回答添油加醋,背景调查时又该如何应对。3、我还在职,做了背景调查又没被录用,在公司还怎么混?首先我们先了解背景调查会出现在招聘的哪个环节:招聘职位发布—>筛选简历—>初试—>复试—>背景调查—>发放Offer—>录用入职—>试用合格—>工作转正。从招聘流程中可以看出来,是在发放offer之前,公司为了规避风险,因此要做背调。背景调查会调查哪些内容呢?下图首先大家会有一个疑问,HR从什么地方得到上家单位的联系方式的呢?第一个渠道是在网上搜索,很多招聘网站会有联系电话,即使是前台电话,转接人力也是常有的事。第二是在应聘者填写的应聘人员登记表中,留下的上家单位HR和证明人,第三个是第三方公司通过从原单位离职的员工口中找到HR电话。如果你面试的时候都是一五一十的回答面试官问题,那背景调查其实完全没必要担忧。你老实说了你在单位受过惩罚,你担心背调的时候HR会再调查?受过惩罚的一般是通不过面试的,所以你可以放心。你面试说你是本科,但没告诉面试官你是成人本科,你担心背调查出来,其实你又错了,在背调之前,HR会通过学信网查询你的学历情况,如果硬性要求是全日制,那你已经被PSAA了,背调也就没有了。接下来笔者将给大家分析如何应对背景调查,稍有不慎,你就会被HR扣一个不诚实的帽子,到手的offer自然也就飞了。一、面试中说工资有6000,实际只有5000,怎么破?跳槽为涨薪,新公司给你定多少薪酬除了依据自身薪酬制度外,还会参照你原单位的工资,所以面试者在面试中拔高原单位的工资收入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要做背景调查,怎么办?其实这点笔者认为不要太担心。第一,原单位是不会告诉新公司你的工资的,为了保密。告诉了他不等于就是暴露了公司的薪酬吗?万一是竞争对手故意打电话或者是同行业的做薪酬调查,岂不完蛋?所以原单位的HR不会说。第二,HR要你提供半年银行流水工资单怎么办?教你一招:在单位的收入其实不止工资这一笔对吧,比如还有年度奖金、年度旅游、工作餐、交通车、生日福利等,这些是不会体现在工资里的,如果HR问为什么工资单上是5000,那你就说是平均下来6000工资,他也无话可说。二、只工作到7月,简历离职日期写到10月,怎么破?这个确实有点不好处理,但是既然你已经说了,那就只有硬着头皮解决。错误的处理方式:打电话给HR承认错误,认错悔过。这事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只要HR不问你就没必要说,主动承认无疑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正确的处理方式:打电话给原单位的HR让他帮你,其实这个也很办的。原HR可以说自己在外面,没有在单位,所以记不太清你什么时候离开的,也没法查。这样他既没有说谎也能让你过关。所以这体现了要跟HR搞好关系的必要性。那离职证明怎么办呢?首先原HR肯定是不会给你延长三个月重新给你开,因为涉及的劳动风险太大。但HR已经通知你入职并让你带离职证明,怎么办?既然走到这一步,就不能回头了,还是那句话,别不打自招。如果入职当天HR真看到了你的那个证明,你再说几句好话,找点客观原因。HR会告诉业务领导,领导又是面试你的人,既然你通过了面试,那就是认可你这个人,那三个月没工作也能够理解,入职之后再认真工作,基本没问题。如果日后查起资料来,你的入职资料又没有作假,怕什么,至于面试时候说的话,HR每天面试很多人,问重复的问题,几个月之后就不记得了。三、要调查离职原因、对我的评价,怎么破?离职的时候有多少人会真心的说出离职原因呢?HR知道的离职原因都是比较官方的,真正的原因只有自己知道,HR不属于业务部门所以对你的工作情况不了解,你只要工作的时候跟HR聊过天,打过招呼,调查对你的评价就没啥事儿了。而对于这个问题,你的直接上级最有发言权,如果你工作业绩不怎样,而HR又给你的前领导打电话进行调查,怎么办?其实吧,没那么多担心,人家既然是领导那就有领导的风范,你都离职几个月了,他还好意思说你的坏话吗?如果你是因为跟他闹矛盾而离职,那HR打电话过去调查,在办公室他也不好意思说你坏话,当着他下属的面要是说前下属的坏话势必会给下属造成不好印象:我要是离职,他估计也会说,什么领导啊这是。四、面试的时候碰到前同事,怎么破?如果遇到前同事,千万要小心,特别是女人,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估计你回去全单位都知道你想离职,领导不会给你好脸色,还要时刻担心被穿小鞋。解决方法有2个,一是坦白承认想跳槽,但还没跟领导说,希望前同事不要哔哔。二是如果前同事已经告诉原单位,那你就要在2个月内赶紧找工作离开。你在原单位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再待下去将毫无意义。当然,我们还是期待第一种,这样你不至于裸辞。此外,你面试的时候你需要告诉HR,你还没有辞职,如果要做背景调查,需要征得你的同意。笔者也曾做过背景调查,调查的所有员工,还没有一个背调不过的,所以大概率背调不用太担心。另外还有一个窍门:填写人员信息登记表的时候,证明人填朋友的电话,让你朋友配合你。如你的直接上级叫老A,证明人填老A,但是电话填你朋友的,如果电话打到你朋友那里,逢场作戏一下。如果电话打到前HR那里问你的领导是不是叫老A,HR肯定说是,那自然也就没问题了。你有过被背景调查的经历吗?还有遇到其他情况的欢迎评论交流。
日前,前程无忧《2021大学生就业形势报告》发布,专业背景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求职者的专业背景是决定初入职场第一站起点的根本,而学历能从一方面反映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前程无忧对上千家头部雇主的调研数据来看,有38.5%的国有企业提供 2021 届大学生的工作机会要求硕士或更高学历占多数,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中对学历有较高要求(半数以上岗位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分别是 28.9%和 22.8%。集成电路/半导体、房地产和能源/化工这三大行业的雇主对高学历大学生需求最普遍。相反,快消和零售、物流/配送、教育/培训行业则以本科学历毕业生为主要需求。数据来源:前程无忧90.0%的雇主筛选毕业生最看重“专业背景”,尤其以医药/生物工程、建筑与工程和集成电路/半导体三个行业最为重视。82.5%的雇主对大学生的学校知名度非常在意,列第三的“要素”的是相关实习经历。收到追捧的国有企业对候选人的专业背景、学校知名度、实习经验和学习成绩的考量都超过了民营企业和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对毕业生的海外留学经历和员工推荐的接受度更高。数据来源:前程无忧
如何打造行业背景下的BI系统?笔者认为需要做好这两步:通过需求分析深入业务,明确系统解决的问题;以及,结合业务,整理源数据,制定指标和算法,设计展现形式,完成数据分析设计。在搭建BI(商业智能)系统时,通常有两种选择:一是选用市面上的BI产品;另一种则是自建BI系统。直接购买BI产品相比自建BI系统的优点是:能快速使用、更加成熟、节约成本。但伴随业务的发展壮大,场景的复杂化,最终都需要自建BI系统。自建BI系统主要有两大优势:先是数据安全,然后,更重要的是它更能贴近业务场景。而通用的BI产品,通常很难追踪深入行业背景下的业务问题,更多是展示一堆报表,而不能直观的得出结论,还需要分析人员结合报表分析才能得出结论。那如何搭建行业背景下的BI系统呢?主要分为两大步骤:首先通过需求分析深入业务,明确系统解决的问题;然后,结合业务,整理源数据,制定指标和算法,设计展现形式,最后完成数据分析的设计。下文结合实例,详细讲解如何搭建行业背景下的BI系统。需求分析BI系统在设计时,很多时候都没有明确的需求的。如果有明确的需求问题就要简单很多了,这里以我负责的医美Sass软件举例。在设计之初我们调研和走访客户时,客户都表明需要数据分析系统的需求。但是具体需求客户也不明确,只是希望看到某些数据的统计。所以,我们需要深入行业中,找到客户所面临的问题,挖掘客户的痛点。首先应该明确在行业背景下,BI系统需要满足那些需求。结合业务,BI系统需求主要有下面几类:监控问题、发现问题、找到问题原因、预测与决策支持。我以医美Sass系统举例,我们挖掘到的以下4点需求:销售的工作是否积极?能发现销售额未达预期问题。能找到销售额未达预期的根本原因。能预测销售额。这四点需求只是整个需求池的一部分,我以这四点需求来阐述整个BI系统设计过程。需求分析主要分为三步:场景分析、用户分析和业务分析。本文的需求分析只列出结论,具体需求分析过程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善用三个方法,拒绝靠「想」做需求分析。1. 场景分析根据调研和用户访谈(调研和访谈不是本文重点,不展开讨论),针对上面四点列举出场景故事:客户某天发现发现本周的销售额未达到预期,然后通过查看销售人员和经销商等营销数据,以帮助客户确定原因,并解决问题。2. 用户分析需求中角色主要有客户、销售人员和经销商。客户是该BI系统的使用者,销售人员和经销商主要是系统中数据产生者。在分析相关角色,做出ER图(非重点,不贴图了)。3. 业务分析客户公司的销售和经销商在进行行业活动时,会使用Sass软件,Sass软件会将相关的销售数据记录下来,推送到BI系统中。客户使用BI系统时,BI系统会将数据进行处理,将脏数据处理成干净的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果,通过可视化系统直观的展现出数据分析结果。同时,结合业务场景给出预警提醒。在业务分析时,需要分析需求和业务之间的关系,选取代表需求结论的指标值。恰当的数据指标能帮助用户更好地解读数据,得出结论。这主要依靠于产品经理对于业务深入了解和行业的熟悉程度。以下为业务分析后所得功能清单:数据分析系统设计通常产品经理在完成业务分析,得出功能清单后,就可以开始着手原型的设计。但在BI系统设计中,完成业务分析后,更重要是完成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数据分析系统是整个BI系统的灵魂。在设计数据分析系统时,我们需要与技术人员紧密合作,特别是在数据源选取和相关的算法。这就对BI产品经理提出了更好地要求,要熟悉统计学和数据分析的常用算法,同时对数据要有一定敏感性。数据分析系统主要含有四个部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可视化系统,其对应着功能清单的系统列。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主要是:搜集数据分析所需要的原始数据。B端产品数据来源,主要分为:系统内数据和外部数据。外部数据根据具体的场景和业务,可以是外部推送数据过来,也可能是系统通过调接口或使用爬虫去主动采集。当然,外部数据也可以直接通过Excel等载体直接导入。系统内数据,一般是通过埋点来获取数据。某些场景下,也需要去读取并分析现有的日志数据。数据采集,最重要的选取合适的源数据。这就需要产品经理对行业有很深的理解,对业务有透彻的分析。所选取的字段一定是和业务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或者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旦选取数据产生差池,整个BI系统的根基就坏了。下面为针对本文需求案例选取的数据字段,来源就略过了。数据采集到后,会存入到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2.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主要做数据清洗和数据格式转化。数据清洗主要包括检查数据一致性,处理无效值和缺失值。数据清洗需要根据源数据的产生场景处理,可以剔除异常数据、纠正异常数据和补齐缺失数据。本文的例子,采用的就是剔除异常数据。如果需要纠正和补齐数据,需要使用算法来进行补齐。相关算法有好几种类型,我们需要了解其优缺点,再结合我们的源数据特征来选取合适的算法。我常用插值法和K最近距离邻法来进行数据异常纠正和补齐。数据格式转化,主要是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通常是将相同分析算法的数据,转化为相同的存储格式,将数值型数据转换成相同的计量单位。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BI系统的核心,通过统计和数据分析算法,监控和查找问题。数据分析的流程是:根据业务分析选取的指标值作为输出结果,再利用处理后的数据,选取合适的算法,进行分析。选取算法时,需要技术人员通力合作,明确业务特点,选取最适宜的算法。BI系统的数据源可能会发生变动,所以在算法选取时,需要考虑一定的扩展性。根据本文的需求分析,系统在进行数据分析时,主要做两个工作,预测和数据对比。数据预测,可以选择简易平均法、移动算法、指数平滑法、线性回归法、Logistic回归等。因为我们的数据是一组数据与时间的集合,所以比较适合选择多元线性回归。还有一些更高级的算法,暂时不讨论。数据对比,可以直接通过可视化系统对比即可,比如:针对销售是否异常,可以将实际销售额与预期销售额通过折线图,进行图标对比。需求中有判断员工是否积极的需求。这类较为抽象的需求,就需要针对「积极性」设计评估模型。针对该需求,采集到数据主要销售数据、咨询数据、日常工作数据。三个数据中,销售数据的权重最高,日常工作数据最低。然后结合数据字段拟定出模型公式。最后,将以上算法和模型整理成便于阅读的文档,就完成了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4. 可视化系统可视化系统,主要是通过图表,将相对复杂的数据和分析结论,直观的展示给客户。BI系统的可视化系统设计流程:确认数据和指标值->对数据和指标值按场景分类->根据数据选取展现形式->更具展现形式设计页面布局->完成页面设计。以本文需求为例:可以将数据可视化划分为销售人员积极性监测、销售额预测对比、销售分析(发现销售额异常原因)。其中,积极性检查可以使用列表或排行榜展示,用色块对销售人积极性标识,也可以折线图描述销售人员积极性变化。销售额预测可以直接使用折线图。销售分析,由于数据类型不同,可以选取多种展示形式,比如:竞争对手店铺分布数量和分布,可以用地图散点图表示。选取展现形式的原则就是简洁、已读、要点明确。完成形式选取后,就可以开始布局和原型的设计。完成原型设计后,可以正式进入系统的开发工作。最后完成可视化系统设计后,并不代表我们产品经理的工作结束了。一个优秀的BI系统,还需要使用真实数据调优,不断迭代系统,通过导入真实数据,运行系统,来进行系统的优化。特别是算法和模型的一些参数,都需要结合实际数据来找到最优值。甚至在某些时候,模型或算法的缺点,只有在真实数据和实际业务场景下才会暴露出来。一个优秀的BI系统,需要帮用户发现问题,并找到问题根源,甚至于直接解决问题。比如本文所举的案例,在此我可以列举一个帮助用户找到问题的场景:某天,用户收到报警,销售额比预测值低了很多,然后查看销售人员工作情况为正常。同时,又收到经销商销售报警,某个区域经销商销售额锐减,而且发现竞争对手在该区域经销商数量陡增。这个场景中,就帮助客户发现问题,并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某区域竞争对手经销商快速扩张。在我之前做的产品中,还有一个BI系统结合广告投递的案例。该案例中,BI系统分析出已消费的人群标签,然后接入三方广告平台平台,进行精细化、自动化广告投放。该案例不仅仅是分析数据,还深入到了解决问题的层次。一个完整的行业背景下的BI系统,应该具有哪些功能?如下脑图:作者:产品小思考,B端产品经理本文由 @产品小思考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市场经济在中国发展也有近40年了,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才市场的不断发展,相应的制度和规则也在逐渐的正规化。所以,越来越多的公司针对公司的岗位,开始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背景调查。那么,企业做背景调查的重要性有哪些?1、掌握求职者的工作履历和情况,了解员工的诚信程度,降低企业潜在风险在招聘过程中,招聘人员和应聘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于应聘者的情况了解不够,只限于对方提供的简历、学历复印件以及面谈结果等情况。在企业中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如竞争对手伪装成应聘者在应聘竞争对手公司的关键岗位,待进入到对方公司后窃取技术资料,同时会率先将产品或者技术推入市场,抢占市场先机,造成竞争对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下降。当然,在企业实践中还会发生很多其他的同类案例,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对应聘者的背景资料的了解不够,对于拟录用的员工诚信度、有无不良记录等不清楚,这类员工会延续之前的不良行为,给企业造成至直接的经济损失。如广东的一家电子企业在招手财务主管,由于当时对拟录用的人员背景了解不够详细,就为该职员办理了入职手续,半年后,发现公司账上的200多万现金不翼而飞,该财务主管在不久后也不知所踪,虽然后来公安机关对此做了处理,但是该企业在短时间内所造成的损失也无法弥补。所以,通过对企业核心岗位的应聘者进行背景调查,可以充分了解拟录用员工的过往经历,尤其是调查拟录用员工的工作经历、学历教育、工作情况、上家公司同事和情况对其的评价、业绩等等,深入了解候选人的工作能力、诚信状况等,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潜在的风险。2、避免为企业造成不必要的名誉损失2006年,美国法院以盗窃商业机密为由,判处这位可口可乐公司前秘书何亚·威廉斯8年监禁。威廉斯是可口可乐的一个低职位秘书。当他进入公司时,人力资源部并没有进行背景调查。他进入公司后,凭借秘书的职位级别低微为有利条件,他和另外两个人盗取可口可乐公司的机密商业文件、产品样品和核心配方,并试图将其机密卖给百事可乐公司。虽然这一行为最终被可口可乐公司发现,但这一事件也给包括可口可乐在内的一些公司敲响了警钟。经过该事件以后,可口可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反省,如果当时不是因为该员工的职位级别较低,忽略了对其进行背景调查的话,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也不会造成公司人为的名誉损失。因此,完备的员工背景调查,能将公司的声誉风险降到最低,还能够有效的预防欺诈行为的发生。3、提升企业招聘成功率,节省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有很多企业经常会使用劳动法中的试用期解除条款,辞退不合格的员工,这样做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人力资源部门同事没有对候选人进行背景调查。经面试合格后,就先招进来试用,给公司用人部门一种认知上的误导,认为在试用期间,试用者来公司试用,用人单位不需要向其承诺什么,只要工作不如意,感觉其思路或者行为跟主管不一致,让你离开就得离开,试用的随意性比较大。这就造成了招聘的恶性循环,HR不断的为用人部门提供新的人选,用人部门也在不断地试用新人,然后抱怨人力资源部门找不到人。事实上证明,这种不断试用新员工的观点是错的,究其根源,对于拟录用的员工不够了解,录用的过于草率。用人部门对应聘者面试合格后,人力资源部门就通知入职,并未对员工的工作经历、学历、工作能力以及诚信等背调,无法确认人岗匹配。因此,企业有必要对拟录用的员工进行背景调查,经过调查符合公司条件后,才可以通知上岗试用,这样既可以确保招聘的成功率,又有效的降低了招聘成本。4、为公司人力资源的其他工作提供人才保障方面的支持通过对候选人进行背景调查,对候选人的身份信息、有无犯罪记录、工作履历、商业冲突、以及学历核实、身份户籍核实、专业资格核实、诉讼记录核实等等此类信息核实,为人力资源的录用提供参考,同时确信各方面都符合公司的岗位需求。通过对其前同事的访谈,了解该员工的性格与现同事的工作能否配合,最终达到人岗相符,为用人部门大胆使用新人,提供人才保障,免于人员频繁流动造成公司声誉和人力成本的顺损失。因此,客观、合法、合理的员工背景调查,能够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后续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总的来说,企业要想规避风险,需要从招聘源头开始,步步严格把关。在优化企业自身的招聘流程和在职员工管理的同时,结合不同程度的背景调查,将企业的用人风险降至最低。
互联网行业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专门从事网络资源搜集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研究、 开发、利用、生产、贮存、传递和营销信息商品,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的综合性生产 活动的产业集合体。全球互联网产业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的历史时期,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中国政府 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互联网产业、市场和业务等领域的创新突破。中 国互联网产业实现了与全球的同步发展,并在互联网发展规模、业务应用服务创新、企业竞 争发展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同时,互联网产业向其他产业领域快速渗透发展,使得 互联网已演变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载体、公共服务的新手段,带动了生产生 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一、行业特点:(一)中国互联网规模体量不断壮大,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取得了长 足的发展,目前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 IPV6 示范网络。(二)互联网应用服务创新层出不穷。网络应用更加多元化,即时通讯和社交应用迅猛 发展,休闲娱乐、移动支付、位置服务等新技术、新业务、新应用正在不断涌现,在移动互 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创新日趋活跃。应用服务已形成持续扩大的千亿级市场,(三)互联网极大地促进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传统基础电信行业为例,目前移动数 据业务和互联网接入业务收入占电信运营商总收入比重超过 70%,传统电信运营商业务重 心逐步向非话音业务迁移。与此同时,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加速。(四)互联网带动信息消费稳步增长。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激发了人们对智能 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信息产品和语音通信、宽带接入、数字内容和软件等信息服务 的消费需求,电子商务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信息消费已成为引导消费、振经济的新动力。(五)通过竞争形成了一批初具国际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在社交网络、信息搜索、 电子商务等传统互联网领域,经过大浪淘沙,已涌现出很多国际知名的互联网龙头企业。在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领域,涌现出大批互联网新进入企业, 正在进行多样化技术创新和市场探索。二、行业发展趋势:互联网行业处于朝阳发展期,未来它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一)信息服务业成为新的利益增长点。信息消费已经成为引领消费、扩大内需、振经济的新动力, ,围绕人们工作生活中的信息供成为新 的机会,信息服务业不仅包括通讯 服务,还包括一切供消费者工作生活中各种需求的导航导览、搜索查询和咨询的信息服务 模式。(三)大数据发展带来新的领域需求。数据显示,互联网所产生的流量,仍在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增加。业内给出的保守数字是:大数据所形成 的市场规模,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 推动数据的暴涨,不同平台上的数据挖掘以及数据价值的开采,数据的租赁、数据的融合都 是新领域。(四)可穿戴设备将与生活密切链接。利用可穿戴设备来完成健康管理、远程医疗、以及和智能手机的嫁接等等都是市 场机会,甚至有专家认为,可穿戴可能发展到和我们现有的一些产品整合,比如鞋子、衣服、 戒指、钮扣、发卡。可穿戴设备除了可以跟销售产品有链接外,还可以和传统行业的服务、 内容相链接,会带来新的利润来源。(五)互联网深度介入服务行业,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餐饮、打车、休闲等与普通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生活服务行业都在经历这种变化,消费者可以定位附近餐馆,并实现线上点菜,进店后扫二维码下单, 全程无需服务员介入。互联网渗透进传统服务业结合,使 O2O 业务渐成气候,O2O 业务在线租房、在线旅游、在线教育等细分领域,迎来一波投融资热潮。(六)入口大战成为互联网竞争的根本。入口就是流量,就是渠道,就是消费者。互联网的六个入口可以供 参考:1.超级用户量 APP;2.桌面+插件;3.浏览器;4.搜索(主动性);5.人际涉及关系入口;6.手机屏幕 (隐形入口)。(七)用户体验需要不断创新。互联网时代,一切都要做到极致,企业要让消费者发烧,品牌才会发酵。基于用户体验的微 创新才是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模式。互联网时代将来不是做产品,是做个性化需求。(八)运营商逐步转型互联网。三、核心职位开发工程师产品经理互联网产品经理在互联网公司处于核心位置,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职级的产品经理所需 要负责的任务和能力要求也是有差异的。在创业型的公司或一些新的组织,产品经理往往要 求是多面手,需求分析、设计、沟通协调、产品运营、具体执行等方面都需要负责;在业务 结构较为完善和成熟的大公司,一般都有明确的业务划分,重点负责岗位职责的范围内的部 分,如:产品架构与规划、需求调研与设计、项目管理与团队管理、运营相关事项等。以下有关产品经理的描述是针对产品经理岗位的比较通用的信息。(一)入门要求:1.做产品经理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做产品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化思考的过程,这点很重 要;2.要有足够宽的眼界,对于各种产品有广泛的关注,是互联网产品的爱好者;3.基础软件使用能力(如:AxureRP、Enterprise Architect、ps、office word、excel、ppt 使用要非常熟练);4.有产品运营和程序开发的背景就更好了;5.产品经理需要游走与开发、设计、客户之间,所以沟通协调能力是必备的;6.有认真工作的态度,自我驱动能力强,善于持续学习;7.有同理心,能与用户感同身受;8.产品经理对专业限制不明显;9. 大部分都会要求你有 3 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需要懂得设计、用户体验、市场调研、数 据分析,研发之后还要能够去做市场推广,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二)进入途径:1.通过校招产品策划、产品助理、产品专员等职位进入;2.豆瓣、知乎上有很多产品经理的小组和圈子,可以通过这些渠道了解产品经理寻找进入机 会,知乎上也会有私信招聘的信息;3.去产品公司实习;4.主动给产品写产品分析和建议;5.自己有想法的时候快速把方案做出来,去投稿;6. 如果实际参加了产品的设计和运营过程,更有加分。(三)日常工作:1.负责网站的需求方案的出及运营策略的可行性建议;2.负责网站的内容规划、广告位开发、管理及日程运营管理;3.统计网站各项数据和用户反馈,分析用户需求、行为,搜集网站运营中产生的产品购买及 网站功能需求,综合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统筹安排,讨论、修改,制订出可行性方案;4.和技术部、编辑部等部门紧密结合,确保产品实现进度和质量,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网站的 开发及日常的维护;5.配合市场部、客服部进行相关的商务合作,跟踪竞争对手;6.把握互联网市场趋势,制定产品竞争战略和计划。(四)典型的一天:根据产品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发现:通过调研用户/市场,发现产品机会;设计:产品功能和关键界面的设计;PK:与老板和其他同事讨论产品机会和设计,说服与被说服;监工:验收开发成果,讨论和修正产品细节;运营:产品上线后,监测数据并设计优化方案。(五)胜任并发展得好的条件:1.勤于思考,多角度看问题,逆向思维想问题是很重要的条件;2.善于借力,利用内部资源,做出一个好产品需要有领导的支持及其他部门的配合,公司内 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产品经理一定要能争取到更多的资源才能做出好的产品;3.对于经验不多的人来说,要学习的快,善于总结。聪明更好,但是勤奋也很重要;4.对产品有爱,只有对产品浓厚的兴趣,才会自发的研究产品,才能发现用户之痛,才会有 解决用户之痛的办法,才会有产品想法;5.关注细节;6.高效的推动力,在做产品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沟通会,每次沟通会后都会有很多需要落实的 计划,产品经理需要进行推进;7.要有更强的主动性,为自己工作的想法;8.责任心很有关键的,只要产品出错,就都是你的错,没有任何借口,要把产品当孩子养。(六)职业优势:1.对个人综合能力升很有帮助;2.产品是企业的核心,产品经理受重视;3.自己做出来的产品被他人应用,有很大的成就感。(六)职业风险:1.进入门槛低,竞争大,发展程度良莠不齐;2.产品想法方面经常和老板 pk,产品工作量方面经常和工程师 pk,需要长袖善舞;3.有时候做的产品半路流产或推出后市场认可度不高,有很强的挫败感。。(七)职业发展路径:企业内的常规路径:产品专员->产品设计师->助理产品经理->产品经理->高级产品经理->资深产品经理->产品总 监->高级产品总监->产品副总裁->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