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507研究所:院长钱学森,从航天医学到气功研究,是如何转变的?冲气

507研究所:院长钱学森,从航天医学到气功研究,是如何转变的?

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大地上曾经掀起过一阵气功狂潮。一时间,满大街都是各种有关于特异功能和气功的宣传,这种宣传甚至影响到了香港澳门等地的文艺创作。在周星驰的电影《赌圣》当中就有着“阿星”这样的特异功能者作为主角,足可见当时气功宣传影响之深。而在这场宣传风暴的中心,便是神秘的507研究所。长期以来,这所由钱学森任院长的研究所一直以神秘莫测的形象示人。很多人都传言在这里面我国在进行各种各样的人体科学研究,还有好事者大肆宣传我国在从事所谓的“改造士兵”的研究。而今天,本文就将为各位读者揭开507研究所的秘密,并带领大家正确认识所谓的“气功”。是张冠李戴还是物尽其用?507研究所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好比复联里的神盾局、DC里的超查部一般,是个手眼通天的高科技秘密部门。但是其实507研究所(以下简称507)的起源并没有那么特殊。在60年代我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批科学家预估中国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做到载人航天。于是中央在1968年成立了一个以研究航天医学方面以及对航天员身体技能的研究与训练为目的的研究所,即北京航天科技医学工程研究所,内部代号507。然而507诞生之际即逢特殊之期,国家的航空航天工程大幅度停滞,507自然也拿不到什么科研项目,只能做些框架类的调研,研究不了什么实质上的东西。507此时被挂在钱学森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名下。由于长时间没有工作,到了后期有人提议裁撤507,理由自然是现在航天研究发展暂缓,这样的研究所开着也是浪费资源。但是在钱学森的力保之下,最终上级同意保留507,而507为了有事可干,将研究重点从医学转移到了人体科学的研究上。而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开始丰富起来。一些原先传统医学当中的养生理论随之开始慢慢流行起来。但是受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和人们的认知水平,其中大量的错误理论也开始流行起来。一些民间打把式卖艺的江湖手段被别有用心地包装成所谓的“气功”和特异功能,在社会上大行其道。这东西越传越邪乎也越传越广,最后传到了钱学森的耳朵里。急于想为国家科学事业做点什么的钱老也没有细想,赶忙让507开始着手研究人体特异功能和气功的可行性这两大课题。这下滑稽的一幕出现了:原先是研究严肃严谨的航天医学的507,变成了一个调查民间轶闻的调查处了。“陆地圣人”张宝胜与科学斗士何祚庥而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气功热当中,一个名叫张宝胜的人嗅到了机遇的味道。张宝胜出生于一个很普通的家庭,家中经济条件不好,张宝胜初中毕业后就在辽宁本溪一座铅矿场里工作,但张宝胜不甘于此,此时的气功理论的传播给予了他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张宝胜便宣传自己会“以鼻嗅字”、空手弯钢勺、“隔墙视物”,并到处给人表演自己的“特异功能”。慢慢的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外界开始以“中国神仙”、“立地散仙”、“活的奇迹”这样的称号来称呼他。到了最后,甚至有人给他封了个“陆地圣人”的名号。名气大到如此地步的张宝胜最终引起了中央领导人的重视。1982年,张宝胜因身怀”气功特异功能”被上级调至北京。他在叶剑英元帅的住所展示了自己用鼻子识字的”绝技”,得到叶帅支持,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小子一举调入中507,而且还是最受倚重的工作人员。他的出入排场极大,到哪里都有专车接送,专人安排生活。507还特地针对他展开了专项研究,最后运用高速摄影机在内的不少科技手段,竟然证明出了他的特异功能是真的!他的名号在此之后越来越响,不少政要富商请他去为自己治病消灾。一时间他成了中国的大红人。可是,有一个人,自始至终都没有相信过张宝胜的理论。他就是著名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在他看来,这样的所谓气功或者说特异功能在他眼里不过是伪科学罢了。然而要怎么证明自己是对的,并且驳倒张宝胜,以正视听呢?何祚庥冥思苦想了很久,终于等来了机会。1988年,在北京某处举办了一场“张宝胜汇报表演”的活动,主持者是”507”所所长,观看人员有中国科学院、国家安全部、中宣部等领导。何祚庥心想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打倒张宝胜这个骗子。于是他一开始就向主办方提出要由自己来准备测试样品,主办方同意后,他迅速找人赶制了几个极难仿制的样品用于测试。当天上午九点半,张宝胜开始对样品进行测试。何祚庥等人则坐在第一排观看。在会场的东西南北四角还有着魔术师监督,以防张宝胜作弊。第一个实验项目是从玻璃瓶里将药丸抖出来。只见张宝胜很认真地坐在那里“发功”,可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玻璃瓶和药片连半点儿动静都没有。眼见今天表演要失败,张宝胜又提出要表演第二个项目透视信封。于是何祚庥和在场的另一位院士准备了一个内装一串物理常数和一句唐诗的纸张的信封交给张宝胜,为防止掉包,何祚庥在信封上写了六个何字。张宝胜又盯着信封看了好久,仍然是毫无效果。接下来张宝胜又尝试了表演复原名片、隔空置物等,但无一例外均以失败告终。到此刻,“张宝胜特异功能汇报表演”彻底宣告失败,主办方试图解释:“张宝胜的测试确实时真时假,但这并不能证明他的特异功能就是假的。”张宝胜此后仍然在各个地方大行骗术,直到1995年,何祚庥测试张宝胜一事以《张宝胜败走麦城记》为题在《中国青年》杂志上披露后,张宝胜才逐渐销声匿迹。其后他被北京市公安局以诈骗罪批捕。这场世纪大骗局就此被揭穿,气功热伴随着张宝胜的倒台也慢慢消退下去。507的今天在气功热过去,张宝胜被捕后,507的研究重点也最终回到了原点:航空医学。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重新启动之后,507改名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承担了航天员选拔训练、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研制、航天服与航天食品研制、大型地面模拟试验和训练设备研制等多项重要任务,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而重新审视507的那段过去,笔者也有了新的看法。507固然在那个科学知识尚不发达的年代犯过很多错误,但是它的初衷是好的,是想为国家的人体科学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因此,不能以简单的非黑即白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应当看到507研究所好的一面,特别是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做出的理论和技术贡献。而对于钱学森钱老,笔者的看法也是一样的。钱老愿意让507研究所研究气功、特异功能的目的:一来是钱老的拳拳爱国之心,真心希望能够从这类研究中取得一些对国家科学,特别是医学事业有帮助的东西;二来也是为了能够给507所继续存续下去的理由。可以说没有钱老,就没有507,更没有之后的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事实证明,在钱学森晚年,507研究所最终回归到研究航天医学以及培养优质航天员等事业项目上,也说明了保留住507研究所是一个长远的计划。只有当时保住了507研究所,才有今天的辉煌的航天事业。值得一提的是,在同时期的美国和苏联,也有着大量的科学家在走弯路,在尝试研究所谓的特异功能和“通灵”。美国和苏联从六十年代开始便投资这类项目,并希望它们能为军事服务。直到1997年左右,该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了所谓特异功能不过是谎言之后,两国才结束相关项目,并关闭了相关机构。而中国,得益于何祚庥院士领衔的反伪科学的团队的努力,在1995年就彻底走出了这一劳民伤财的科学误区。在这一点上,何祚庥院士功不可没。总而言之,在21世纪的今天,笔者希望507,也就是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能够更好地为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提供支持,也希望人民群众的科学认知水平更上一层楼,不再出现张宝胜这样的闹剧。科学研究是严谨而认真的,绝不是民间的一些江湖把戏可以比拟的。文/朱竟年

不师知虑

神秘的“507所”,诞生了哪些“神人”,为何会在上世纪掀起热潮

文丨华夏史谱(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关于“507所”是研究超自然现象的研究所的消息,已经在网络上流传很久了。“507所”的真实身份是人民解放军第507 研究所。这是一个研究航天事业的研究所,是一个主张科学的研究所。不过,无风不起浪 。在上个世纪,“507所”却曾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人体学”上面来。那一时期,正好是气功大师风靡社会的时期,人们正处于“气功热”的氛围中。就在那时,“507所”也搞起了神秘的超自然现象研究,这一机构收纳了不少的牛人,让他们在“507所”工作,其中不乏有些欺骗百姓。欺骗社会的“神人”。而在那一群人当中,张宝胜是最为出名的。由于认识得不够深入,人们在这一方面的知识有限,所以才让很多的骗子钻了空子,成功混入“507”研究所。其中代表人物张宝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01江湖骗子张宝胜张宝胜是一位来自辽宁的工人,因为抓住了“气功热”这一社会热潮,他有机会可以进入到“507所”。其实,他就是一个伪科学人物,他自称自己能够用耳朵识字,能够通过透视眼来看到被装在信封里的文字,还能让药片穿过瓶子等等。这些奇幻的功能只不过是他用来欺骗人的把戏,后来他的骗术就被拆穿了。在表演上,人们识破了他的招数,他的实验出现许多破绽。比如,他的“药片穿瓶”实验,就让人看出了端倪,他其中的一个瓶子是开过的,而且在实验中物品的质量发生了变化,并不符合科学中的“质量守恒定律”。这些虚假的实验,成为了张宝胜吹嘘自己的一大败笔,后来张宝胜被抓捕,他的欺骗道路就此落下帷幕,一代为气功大师在嘲笑声中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除了张宝胜这样的骗子,当然还有一些拥有真实本领的能人。他们都是一些来自清华大学、或者是中科院的顶级教授。这些人都是真枪实弹搞科学的人才,和张宝胜这样的江湖骗子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02“气功热”掀起之因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当时像张宝胜这样的江湖骗子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呢?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个,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气功是一种超自然的能力,人们在这一领域并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出于好奇心,会对拥有这种能力的人感到好奇。其次,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们认为修炼气功可以修身养性,调理身心,甚至是可以延绵益寿。所以,出于这种求平安的心理需求,人们也对气功趋之若鹜,一旦有人引领,他们便会积极加入进去,积极主动修炼气功。所以,上个世纪能够掀起气功热潮还是人们对于气功的认识不够多、不够深。03总结为何“507所”会聚集这样一群用骗术蒙骗过关的“伪气功大师”呢?这还得从“507所”的工作重点说起。“507所”最初是为了研究航天事业而建立的一个研究院。其全称是“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这一研究所的主要负责人是钱学森先生。由此,我们可以判定“507所”是一个正规的机构,而非是一个忽悠百姓的团体。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中国航天事业服务的。只不过,后来工作中心发生了转移,开始集中在“人体科学”上,而这“人体科学”研究工作又主要是集中于神秘的特异功能。在那一时期,不仅我国在进行这种研究工作,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没有停下对于神秘现象的研究。这是一场人类与科学的较量。

七美人

他们研制飞船的工作始终没有中断

毛泽东画了一个圈在范剑峰们搞“曙光号”飞船总体方案的同时,还有一支军旅科学家队伍也在为“曙光号”飞船卧薪尝胆,埋头苦干。这就是后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所在的单位———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  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在杨利伟上天之前,几十年来一直处于绝密状态,故外界对它的历史背景一无所知。1968年,钱学森在筹备飞船总体设计室的同时,向国防科委打了一个报告,建议成立一个宇宙医学及工程研究所。同年4月1日,经国防科委批准,宇宙医学及工程研究所正式成立,内部简称507所,后更名为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该所总编制定员为一千二百六十五人,由何权轩任所长,霍俊峰、陈信、石云峰任副所长。其主要任务,一是开展空间医学科学研究,二是负责选拔和训练航天员。  事实上,早在1958年,这批科学家便开始了对宇宙医学的探索,后来又重点开展了航空航天医学工程的研究。到1968年,十年间他们先后建成了我国第一台六米半径的人用离心机、各类低压环境实验舱、高低温实验室和人用秋千、转椅与振动台等。就是说,早在1968年以前,他们就已初步搞出了一套中国最早的用于载人航天的大型地面模拟实验设备,并进行了大量人体医学实验,在航空航天医学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正式成立后,为了尽快把中国人送上太空,在所长何权轩、副所长陈信的领导下,这批科学家开始全封闭地投入各项研究。陈信说,我们当时的任务,就是让人进入太空,不仅要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还要保障航天员在太空中高效率地工作。不幸的是,这批科学家与范剑锋那批科学家同样生不逢时。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之际,正处“文革”高潮期,“文化大革命”的风暴疯狂冲击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同时,也冲击着专家们的工作和生活。他们每天不仅要学习毛主席著作、背诵毛主席语录,还要“早请示”、“晚汇报”,以及参加各种五花八门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毛泽东思想讲用班”等。一部分专家被“打倒”或“靠边站”,不是被拉到街上游行批斗,就是被放逐到农村劳动改造。最为难堪的是,研究所成立之初,所址一改再改,一变再变,总也找不到一个稳定的落脚地:一会儿借地于北京大学昌平分校,一会儿搬至北京工业学院,一会儿移到北京农业大学,一会儿又突然下令撤退。尤其是林彪“一号命令”下达后,研究所的仪器、设备、文件、资料以及部分专家统统从北京秘密搬往山西、河南的偏远“三线”地区。还有一部分专家及其家属则被迫离开单位返回老家暂住。当时,研究所不但缺少必要的研制设施,就连一般实验室用的水、电、煤气都没有。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实验场地,只好在楼道或宿舍里开辟简陋的实验室。在建造水蒸发器实验室时,甚至竟选择了一个早被废弃的猪圈!加之研究所的人员来自全国二十所中高等院校和军内外若干单位,思想混乱,派性争斗不断,因而无论在组织管理还是生活、工作条件等诸多方面都陷入重重困境。  不过,即便如此,无论是以陈信为代表的这批科学家,还是以范剑锋为首的那批科学家,他们研制飞船的工作始终没有中断。只是他们之中谁也没有想到,正当他们在“革命”的“大风大浪”中为追寻飞天的梦想而东迁西搬埋头苦干奋力拼搏时,资本帝国的航天人的脚步已经迈向了另一个星球!  1969年,地球的西半部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这就是:1969年7月16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飞船登上了月球!  八年前,美国总统肯尼迪曾向世界宣布:“美国将在十年内把人送上月球!”八年后,美国人的脚步真的就踏上了月球。当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打开飞船舱门缓缓走下扶梯,在月球上刚刚印下人类第一个脚印时,还说了一句令全地球人都怦然心动的话:“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整个人类而言,这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而且,两位美国宇航员还在月球的表面插上一块金属匾牌,匾牌上刻着这样一段文字:  公元1969年7月,地球行星上的人踏上了月球。我们为全人类的和平而来!  而位于东半球的中国,三个月前,“林副统帅”刚被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确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于是政治必须“高于一切”,政治必须“压倒一切”,成为全国首要的重大任务。像美国“阿波罗”飞船登月这类与“革命”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自然一概遭到杜绝。再说了,中国在地上的“大革命”还没闹完,哪有工夫去管月球上的事情!如果让社会主义的中国看到了“美帝国主义”登月,岂不是“长了资本主义的威风,灭了无产阶级的志气”!所以,当地球上四十九个国家、一千多家电视台都在忙着转播“阿波罗”飞船的发射实况时,中国却理直气壮地进行了抵制,全国没有一家电视台转播这一盛况,致使人类历史上这一旷世伟大、绝版辉煌的时刻与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古国的七亿人民失之交臂;当“阿波罗”飞船登月成功的消息轰动世界,全球至少有三十亿人在欢呼、祝贺时,七亿中国人却在忙着高举“语录”、欢呼“万岁”、敬祝“林副统帅身体健康永远健康”。而那些一心梦想着飞天的中国航天人,当美国人登上月球时,他们却蹲在“牛棚”里,不仅连美国人登月的影子都没看到一眼,甚至对美国人登月的消息也一无所知。  美国“阿波罗”飞船登月这天,以范剑峰为首的飞船总体设计室的专家们正在参加一个批判“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批斗大会。会场内“革命气氛”十分热烈,会场外的世界他们却浑然不知。直到晚上八点,他们才放下“语录”,躲进一间狭小的屋子,继续埋头论证“曙光号”飞船的总体方案。而以陈信为首的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专家们,在美国飞船登月前和登月后这段日子里,有的在家参加学习班,有的在参加“讲用会”,有的去了“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有的则因林彪“一号命令”的下达而忙于搬家,所以压根儿就不知道地球西边的美国人居然已经登上了月球!等这一消息后来传进他们的耳朵时,事情已经过去数月或者半年了。而那些在“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或者在老家暂住的专家们知道此事,则是一年或者几年后的事情。  美国“阿波罗”飞船首次登月,中国专家们连看都没看上一眼,这对长期跟踪飞船、研制飞船、立志搞出飞船的他们来说,该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好比世界杯足球赛进行最后决赛时,国足运动员非但不能亲临现场,甚至连比赛的实况转播也不让看上一眼,其心情可想而知。要知道,自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后,对于有关载人飞船方面的资料苏联封锁得十分严密,中国航天人哪怕想获取一点点信息也是困难重重、极其不易的。在信息的开放方面,美国较之苏联虽说要好一些,但中美两国毕竟不属于一个阵营,又能好到哪里去呢?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倘若当年中国航天人能亲眼看到美国“阿波罗”飞船的发射实况———哪怕是转播的录像,对他们搞“曙光号”飞船该是一种多么大的启发和多么大的激励啊!  然而历史就是如此残酷无情,该发生的不发生,不该发生的却偏偏发生而且总是不断发生!因此,如果说八年前苏联的“东方号”飞船上天对中国航天人是一次提醒、一次鞭策,那么八年后美国的“阿波罗”飞船登月,对中国航天人则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或者说极大的嘲讽!  当然,中国航天人心里也明白,载人航天毕竟属于现代尖端技术,不同于19世纪下半叶兴起的航空技术,中国要实现飞天的梦想,还有很大的距离。何况当时国内上上下下对此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意见,甚至还有坚决反对的观点。有的人认为中国应该尽快搞飞船,有的人则认为中国搞飞船为时过早,有的人认为中国搞飞船用处不大,有的人甚至认为中国搞飞船毫无意义、没有必要……反对者们最强调的一条理由,就是中国连卫星都还没上天,怎么可能让人离开地球?所以中国当务之急不是把飞船发射上天,而是尽快将卫星射入太空!

夺命船

507所是什么?“中国神秘超自然研究所”

生活中,大家多多少少都会对一些“超自然现象”有所耳闻,对于这些历史上的魑魅魍魉,在中国建国后,因其传播之甚远,中国的有关部门也对这样的一些“超自然现象”进行研究,试图用科学的手段来戳破这层封建迷信的面纱。507研究所就是这样的一家曾经研究这类人体特异功能的一所研究机构,试图用科学的手段来证实这些超自然现象、人体特异功能是客观存在的,有名的科学泰斗钱学森就曾参与其中。而在507研究所,更是人才济济,参与的人员除了一些民间科学研究者之外,还有一大部分研究者是来自清华、中科院的教授。导弹之父与507研究所507研究所成立于1968年4月,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7研究所,又称“宇宙医学及工程研究所”,后更名“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这个研究所是归属在钱学森院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这个研究院在成立之初,并没有与“超自然现象”有任何瓜葛,这是一个负责研究中国的航天医学,包括航天员的选拔、培养和训练的场所。然而特殊时期,这个研究所在国家的重视地位上有所下滑,再加上国家财政紧张,拨不下来足够的科研经费,于是,国家意欲要裁掉这个似乎没有什么重大用处的研究所,以全力支持国家经济的复苏。这个时候,负责这个研究所的日常事务的钱学森坚决不同意国家的这一做法,并且坚持507研究所必须要保留下来。钱学森是这么说的:“为了国家今后的载人航天,所有的人员都可以减,但是这个机构不能撤。至于留下来做什么,他们的科研预研课题要做妥善安排,由我来负责落实。”钱学森的初衷是为了中国的载人航天的事业做身后的铺垫,然而他在507研究所做的一些研究,在当今看来似乎是一场荒诞的闹剧。钱学森为研究所安排了新课题,这个课题就是“人体科学”,然而研究的人体科学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生物的人体科学。钱学森试图把这个人体科学的研究扩大到一个更大的领域。钱学森为“人体科学”下了一个新定义,即:“人体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一个大部门,他平行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钱学森试图将中医、气功和人体的特异功能结合起来,把人体看成一个“巨系统”,形成“人体科学”。科学研究所竟反驳社会上对特异功能的质疑?在钱学森安排下这个新课题之后,他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十分上心,不但多次与外界的科学研究者就人体科学这个话题进行频繁的互动。并且,他还亲自参与多个人体特异功能的实验证明,并且撰写文章以试图印证人体特异功能的存在。在1979年,《四川日报》报道了少年唐雨能用耳朵识字一事。消息一出,各界都对这种反自然现象进行批判和质疑,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些魔术师的小伎俩,来夺人耳目的。四川医学院甚至专门对此事进行了研究调查,得出结论不过是掩人耳目的障眼法而已。然而钱学森则认为“用耳识字”是可能的,甚至还在上海的《自然杂志》刊载了文章。并且,晚年的钱学森对气功也十分痴迷,一度写信给当时的507所的所长陈信,建议研究“外气”(一种气功术语)对人体的作用。中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也在钱学森的研究范围之内。1989年,钱学森又一次致信给陈信。声称中医的“望、闻、问、切”四步法来辨认患者的病情是不大可靠的,研究所试图用“系统工程的辨识方法”来取代传统中医,然而却一筹莫展,实属不易。可见钱学森先生对人体科学这一领域还试图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佐证传统中医是否有他的可行之处。诚然,钱学森敢于质疑传统的治学态度是正确的,不幸的是,晚年的他由于受一些伪科学的影响较大,导致在课题的这一方向上,遇到了不少难关。钱学森在脑科学上也试图结合传统医学,甚至是气功来研究,这让他陷入了另一个窘境。就是在他的指导下,507研究所发出的科学文章不能自圆其说。过度追捧“超自然”,把一些民间伪科学家捧上了科学研究的神坛。例如,在507研究所与北京师范大学的学者合作时,用“科学”解释了这样的一个特异现象:具备特异功能的人能在不用肢体接触物体的条件下,将其转移。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些有特异功能的人能将一些物体的状态改变成一种“异态”,这样物体就可以随着人的意念进行转移了。然而什么是“异态”?“异态”是怎么样的?研究人员只在文章的末尾进行了含糊其辞地表达,声称以现在地研究条件没有办法做出圆满地解释,对于这样的一种仅仅算猜测的观点,研究人员却言之凿凿地声称进一步深入研究“异态”将具备重大的意义。诚然,这些特异现象如果真的能用科学的手段证实,并将其合理的应用到国家的建设事业上来,确实有重大的意义。不可否认,这些研究者都怀有一颗板凳坐穿做学问的热情,也有高尚、舍己为人的情怀和初衷。但是,这些难以落实的科研项目脱离了研究院最原始的使命: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做出贡献,这些研究者的落脚点没有放在真实的人身上来,转而去研究特殊的、超凡的现象,未免显得有点空中楼阁,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空隙就让一些投机取巧者钻了空子。“气功大师”之丑态毕露在507研究所研究所谓的“人体科学”时期,钱学森作为科学界的重量人物名声在外,还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人,他就是张宝胜。张宝胜与507所的才高八斗的研究学者显得非常格格不入,他只有初中文化,于1960年出生于南京,在没有通过“特异功能”惊动到507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之前,他一直仅仅靠卖力的体力劳动勉强支撑温饱。张宝胜正是从“用耳识字”的时期抓住了当时的人们的猎奇心理,声称自己有“非眼视觉”的能力,接着这张宝胜又十分长袖善舞,当时就引起了一片民众的轰动。接着,张宝胜又逐渐披露给世人,声称自己还有其他的特异功能,一度被捧上神坛,被冠以“圣人”、“活佛”、“国宝级气功师”的盛名美誉。后来,经过国防科工委的批准,张宝胜被正式调入507研究所。以期借用他的能力增强国家的军事国防力量。最终,张宝胜还是在一次窘迫的表演中结束了他的神秘生涯,甚至被判为诈骗、扰乱社会治安等罪行。在1988年,张宝胜在众多科学界名人参与的汇报表演中,被中科院的院士无意间发现张宝胜用意念取出玻璃瓶中的药片的瓶子被偷偷打开过。在隔信封识字的表演中,张宝胜声称自己不识字,要求表演其他。接着一连串的表演接连破绽百出,观众也对张宝胜的质疑越来越激烈,最后张宝胜竟然偷偷从表演现场的一个小门溜走了。张宝胜这一狼狈出逃,使得507研究所的其他研究项目也立不住脚了。但是507研究所到底何时停止了对特异功能的研究,这就不得而知了。现在的507研究所早已更名为“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如今最主要的科研任务是“对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对身体需要的摄入量,如蛋白质、脂肪、热量进行指导”。这也能大概推测得出,原来神秘的507研究所的工作重点已经逐渐落实到航天医学研究上来了。如今看来,507这个“超自然神秘现象研究所”似乎是在中国早期的建设时期的一次尝试,这次尝试中,不但卷入了当时的科学领域内的不少行业精英,而且也卷进去一些时代的落叶和风沙。这些学术精英诚然不单是为了自己的研究所持续下去做坚持,更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祖国、反哺社会群众。在那个科学知识匮乏,内外交困的时期,这一批学者的求知进取的态度是难能可贵的,迫于时代的限制,他们虽然没有证实“超自然现象”、“特异功能人体科学”的存在,但是在学术界也积累了相当的科学研究资料,为后人继续研究“神秘现象”铺垫了基石。这些尝试虽然是有些荒诞的,但是它确实代表了一种求新、求强、求异的精神,只是中间的一些狂沙乱石可恨,使得这个研究所蒙上了负面的评价阴影。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或是遇到或者耳闻的一些“神秘超自然现象”,在没有切实可信的证据之前,我们还是应该将生活、工作的重心放到真实的物质世界中,先解决真实的物质世界的问题才是理智的做法。

蓝浮

钱学森真的认为“特异功能”是真实的吗?我们可能误解他了

在长久以来,人们一直都好奇为何受国人爱戴的大科学家钱学森竟然认为“特异功能”是真实的。按理说,钱老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最不应该相信这些虚无缥缈的“特异功能”。那么,在历史上钱学森到底有没有真的认为“特异功能”是真实的吗?可能是我们误解他了,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今天,我们就一起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探究一二。钱老关于“特异功能”的研究正式开始于2世纪80年代,起因是1979年3月,《四川日报》刊登报道,称少年唐雨能“用耳认字”,引发媒体关注。当时,《人民日报》也刊文对这一“荒唐的新闻”进行了批评。但是大科学家钱学森对此持不同意见,他在上海的《自然杂志》刊发系列文章,认为“用耳认字”存在可能性。随后,在1980年春节前,他致信507所所长陈信,建议他们开展人体科学的研究工作,特异功能以及气功(当时叫外功)就是其中研究的重要一部分,就此开启了持续20多年的特异功能运动。钱学森作为一个科学家,当时之所以相信“特异功能”,我们可能误解他,并非是他迷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当时,苏联和美国都在从事“特异功能”等相关的超自然研究,我们不能落后于世界。据说在2世纪80年代,苏联就开始研究通过特异功能进行情报工作,同时美国开启了星门计划进行特异功能的研究。正是在苏联和美国都在研究的背景下,钱学森提出了《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二是与钱学森在美国期间的一段独特经历有关。当年,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期间,有一个叫“杰克·帕森斯”的黑魔法师同事,两人当时年纪相仿,趣味相投,且都在冯·卡门的火箭研究小组工作,因此他们交往比较密切,钱学森深受其影响。这个帕森斯不仅是一位天才化学家,还是一名黑魔法师,他在火箭研究中运用了许多黑魔法知识。所谓魔法,就是能以意念力引起变化的一种科学。人类可凭自我意识成为神明,或是用人类的意识控制物质运动,这与跟我们的所说的特异功能差不多。在火箭发射试验时,帕森斯经常诵读着克劳利的祈福咒语“潘神圣歌”,火箭研究组的所有人都对帕森斯的咒语习以为常,就连冯·卡门都对此事不置可否。正是由于这段奇特的经历,令钱学森对“特异功能”等一些超自然现象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是钱老的无奈之举。“507所”成立于1968年4月,全称“宇宙医学及工程研究所”,后更名“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归属由钱学森任院长的“第五研究院”。在发展航天飞船的整体规划中,507所负责航天医学的综合研究以及航天员的选拔、培养和训练。在20世纪80年代,国防科委领导向钱学森表示:“507所每年要花一大笔经费,现在载人飞船任务暂缓,所里事情不多,不撤让他们做什么?”钱学森回答:“为了国家今后发展载人航天,所里人员可以减,但这个机构不能撤。至于留下来做什么,他们的科研预研课题要做妥善安排,由我来负责组织落实。”随后,钱学森给507所安排的新研究课题——“人体科学”,其中就包括当时美苏两国正在研究的特异功能等超自然研究。随后,1980年春节前,钱学森致信507所所长陈信,建议他们:“开展人体科学的研究工作,立题申请科研经费,借此笼住人才,继续开展载人航天生命保障系统等方面的公关研究”。由此,可知钱老对于特异功能以及气功并非是单纯的信与不信,可能更多的介于两者之间,他也模棱两可。他之所以坚持进行相关的研究,既有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并非是迷信,而是要用科学去验证,又有以此为研究新课题,保留507所,继续开展载人航天生命保障系统等方面的公关研究的现实需要。所以说我们可能都误解钱老了,是我们太武断了。各位,你们认为呢?

纹身师

最新!6家单位接收考研调剂的信息,其中还有很牛的航天研究院!

1. 北京化工研究院接收调剂专业1.化学工程与技术(本科专业为化学工程、化学工艺、有机化学、工业催化、应用化学、高分子化学、环境工程等均可)2.材料科学与工程2. 武汉体育学院接收调剂专业工商管理 名额:7;新闻传播学(学硕) 名额:13;新闻与传播(专硕) 名额:12;心理学(学硕) 名额:12;应用心理(专硕) 名额:11;特种医学 名额:12;艺术硕士(舞蹈方向) 名额:103. 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709所)接受调剂专业:计算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学专业4. 华南师范大学接收调剂专业:光学5.航天772所接收调剂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调剂对象:一志愿报考的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本科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控制工程等相关专业的考生;6. 浙江农林大学接收调剂专业:兽医学、动物性、畜牧领域

伏胜

“气功大师”张宝胜:中国“特异功能”第一人,江湖捞金全靠骗术

“特异功能”这四个字本身就会吸引人,人们往往会对未知奇特的事情好奇。就好像一个人会一个独特的才艺那我们就会被他吸引,对事物的好奇心是一个人的本能。有很多人的成功是他本身的特异将他推上顶峰。就像中国“特异功能”第一人——“气功大师”张宝胜,但是他并不是所谓真正的“特异功能”,而是通过虚假的“特异功能”进行他的江湖“捞金”路!自欺欺人,以假乱真有时候有些事自己说着说着自己都相信了,张宝胜用这些所谓的“特异功能”去博取群众的掌声,久而久之,当他满足了心中的虚荣心时,他会觉得这并不可耻反而是属于自己去谋取利益的正当武器。每次的演出他都是脸不红,心不跳地去完成它!他的“气功大师”“特异功能”“透视眼”只会让他一时风光,真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最终张宝胜自食恶果,恶名昭彰,销声匿迹!人之初性本善,张宝胜原本也是安安分分因为家境贫寒在初中时辍学外出打工,在铅矿厂做勤杂工为家里分担。那个时候的张宝胜勤勤恳恳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他的工作,并没有任何邪念产生。那时的他以为会和大多同龄人一样就这样做着普通的工作过着普通的生活过完余生。可是一则新闻改变了他的想法,“耳朵识字”的一灵异事件让他看到了“特异功能”,也让他产生了用“特异功能”去谋取利益的想法。他仿佛找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之门。1973年《四川日报》报道一儿童可以通过耳朵辨认颜色和文字。在当时,这种非常人的能力是可以掀起一股热风的,并且一传十十传百越说越神奇,群众也就以讹传讹信以为真了。张宝胜真是可以说是趁热打铁,热潮未过,他就在不久后说自己也会“特异功能”非眼视觉和送货取物。当然只是口头传播并不足以说服大家相信,于是张宝胜通过一些外在的名声传播包装成“气功大师”让群众去追随崇拜,群众相信了他以为他是名副其实的“气功大师”。就这样借着热潮张宝胜声名远播红了起来,成了首屈一指的“气功大师”大红人。“坑蒙拐骗”蒸蒸日上人红了,自然就会受到关注。1982年声名远播的张宝胜受邀到山西表演他的“非凡视觉”,弄虚作假被张宝胜用的游刃有余,或许连他自己都信了,表演很成功,观众更加喜欢台上的这位“气功大师”并被其“特异功能”所折服!这让张宝胜获得了最高的荣誉——中国特异功能第一人,1983年还加入了507所,这让他彻彻底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拥有了这些头衔挂身,这让张宝胜更加有欲望去赢得更多的利,大众对他的肯定让他在坑蒙拐骗时更加自信更加游刃有余。他所用的花招无非就是搞搞小动作蒙蔽观众的眼睛,什么隔空取物什么操纵时间都是设计好的。高能物理所所长叶铭汉教授主持了一次表演会,来的大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大多数想要看看张宝胜有什么真功夫。表演中张宝胜把所谓“密封”的信封交于叶铭汉所长,张宝胜最后在没有继续接触的情况下原原本本地写下了“密封”信封中的内容。信封内容的主人是位博士,在次表演成功后说张宝胜将他所写下许的繁体字也正确写出来了。这让观众更加崇拜,也让那些等着看笑话的大人物落空了。这场表演更加让张宝胜受欢迎了。一阵风光后,知情人士称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有包庇张宝胜的嫌疑,张宝胜的“隔空取物”实验是在此研究所证明下完成的。所谓隔空取物中的物都是被标记了,并且装有物的瓶子也是被开过的。为了证明是真的隔空取物,此研究所还安排了每秒400张的高速摄像机拍下实验过程来向大众展示所谓的“特异功能”。被知情人士曝光后,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并没有出面作任何解释澄清,疑是有包庇嫌疑。表演接连失败,骗子现身无奈退出江湖事后,张宝胜想要故技重施赢得大众的心证明自己,可是却弄巧成拙一败涂地。安排了一场表演,质疑者坐在最前排看张宝胜“隔空取物”,可是已经被设计好的道具露出了破绽,还没隔空取出来的物自己掉出来了,瓶子的开口裂开,被观众尽收眼底。不知所措的张宝胜想要表演下一个“透视眼”来挽回局面,可是他也搞糊了。此后研究所才发表了一系列揭穿张宝胜骗术的文章,从此以后张宝胜一败涂地,人们眼中的“气功大师”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张宝胜只能灰溜溜地退出江湖,两年前离开人世,享年58岁!一场“气功大师捞金”风波都源自于张宝胜心底不正当的想法,原本他也可以踏踏实实工作过日子,又怎会有这样的结局。凡事没有捷径,想要的,不论名又或是利都要一步一步去靠自己获取。就算有不正当的手段去一步登天,那也是像张宝胜一样一时风光而已。最终总会被揭露得一览无余!现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多人都是凭着自己的努力真本事一步一步升上去,这是实至名归的。至于一些靠弄虚作假的人即使坐得再高,也是徒有虚表。身居高位,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没有真功夫揽了瓷器活,真假本事一试便知!就好像一个每次考试作弊的孩子次次拿高分,而最后他只能自己去面对考试的时候高低自见分晓!一时的真假或许难以分辨,真正的黑白一试便知!脚踏实地不只做人,更要一步一步去追求,不要被一时哗众取宠的利益冲昏了头脑走一条不归路,有的路走了就回不了头,光明大道只在你一念之间!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今未珠曰

太力助力航天梦|航天不仅是个人梦想,也是国人梦

国人航天梦自航天员大队成立以来,已经过了23载春秋。多年来,中国航天员勤奋学习、刻苦训练、默默奋斗,参与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刷新中国高度、创造中国奇迹,中国航天员创造的那一个个激情澎湃的不眠之夜,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烈焰升腾、一个个失重轻盈的太空漫游、一个个热泪盈眶的成功返回,都印刻在了每一位中国人的脑海。今天,英雄航天员刘洋将跟大家分享,我国第一批航天员杨利伟在《天地九重》第四章的一段文字,他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23年前的那一个特殊的日子。《进城了》1997年底,我们12个人来到北京报到。1998年1月5日,12名中国航天员正式由空军移交给原国防科工委,并在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原办公区举行了一个仪式。空军首长对我们的入选表示祝贺,同时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首长称赞我们是空军最出色的飞行员,他说空军是舍不得,但国家有需要,航天员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更重要、更具有挑战的岗位,这是你们的光荣,也是空军全体指战员的光荣。原国防科工委的首长对我们表示欢迎,并对空军诚挚致谢。虽然整个仪式的过程十分简短,而且当时对外秘而不宣,却意味着中国航天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成为航天员是我无上的光荣,为了肩负起神圣的使命,我将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那一天,成为我们航天员大队的诞生日,每年我们都会纪念它,像过我们共同的生日一样。 以上这段的文字记录,是杨利伟师兄的深刻回忆。 回想自己,我加入航天员大队这个大家庭也已经十年的时间了。2010年,我报名参加了第二批航天员的选拔,当我满怀憧憬走进航天员大队时,门口那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标语牌深深震撼了我,正是为了共同的飞天梦想,我们21名航天员集结在这里,踏上了为国出征、筑梦九天的奋斗征程,从此在这里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青春芳华。飞天梦不仅是我个人的梦,也是大家的梦。为了这个共同的梦想,我们全体航天员精诚团结、并肩作战,成了守望相助的一家人。第一批航天员老大哥,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教我们如何更好地学习训练,如何提高特定环境下的适应能力,让我们少走了很多的弯路。第二批的战友也经常陪着我一起跑、一起练,互相交流心得体会,鼓励我坚持到底永不放弃。航天员公寓墙标语01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其中的艰辛;02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其中的快乐;03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其中的真谛。2021年中国航天产品研制合作企业未来,是星辰大海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的喜庆之年,也是中国空间站进入建造和关键技术验证的奋进之年,更深远的太空等着我们去探索,更艰巨的任务等着我们去挑战。天降大任,太力集团必将全力以赴,作为中国航天产品研制合作企业,将继续发扬航天员精神,磨砺意志、锤炼本领,投身科研,创造更优质的产品,成为祖国再次出征太空的坚实后盾!新闻素材来源:“我们的太空”“太空梦想”——《航天员》杂志官方公众号,太力集团官方合作伙伴

而犹喜之

航天中心医院成立航天医学科创中心 促产学研医一体化

中新社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今年迎来建院60周年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航天中心医院,14日联合北京大学多学科相关专家在北京共同创建成立“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航天医学科技创新中心”,旨在瞄准航天医学发展需求,构建产学研医一体化的创新体系。航天医学是一门特殊环境下的特种医学,也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载人航天事业不断推进的今天,围绕航天医学研究所产生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所形成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也不断深入,因此,大力发展航天医学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航天中心医院院长、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航天医学科创中心主任杜继臣表示,新成立的航天医学科创中心将致力于军民融合发展,以重大临床应用和航天医学研究需求为牵引,加强医院、北京大学等院校相关学科、航天各科研生产院所进行合作,开展协同攻关,有效促进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医一体化的创新体系。该中心还将推进临床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融合,积极培育新兴业态。同时,航天医学科创中心将尽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建立与北京大学一体化的科研管理系统,制定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相关激励制度,争取在2020年前获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载人航天项目、北京市脑科学计划等重大项目,并全面承载北京大学医学技术学科研究生的学习研究任务,发挥人才培养作用。北京大学医学部科学研究处处长、航天医学科创中心副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韩鸿宾指出,航天医学科创中心的建设将是对北京大学以往特种医学短板的一个重要补充,该中心初期的重点目标和任务是临床科研队伍的能力建设,将充分利用北京大学学科体系全面的综合优势,紧密结合航天中心医院在航天医学领域的优势,抓住国家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在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航天医学革新性技术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突破。航天中心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一座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综合性医院,建院以来一直为中国的国防军工和航天系统职工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其1984年面向社会公众开放,1997年成为三级综合医院,2004年成为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完)

麦克白

嫦娥五号月球采样挖土,回忆中国航天历程,满是感动

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这次发射相比从前的嫦娥探测器,最大的不同就是采样返回,取回属于我国的第一份月壤。在这里预祝五姑娘顺利完成任务。嫦娥五号发射画面在五姑娘还在努力带回月壤的过程中,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中国航天的奋斗史。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钱学森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第一枚生物火箭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航天员训练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卫星让我们再聆听一下东方红的美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第一颗返回卫星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远望1号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中国长征火箭家族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2002年12月,"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第一次是在1999年11月,第二次在2001年1月,第三次在2002年3月。第四次在2002年12月。神州四号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航天英雄杨利伟出仓2003年12月30日凌晨3时6分18秒,“长征”二号丙/SM型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中国与欧洲空间局合作项目“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中的第一颗卫星--“探测一号”赤道星送上太空。这是中国第一次发射高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高水平的空间物理与环境探测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双星计划2004年北京时间4月18日23时5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 “试验卫星一号”和搭载的“纳星一号”科学实验小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小卫星研制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试验卫星一号”和“纳星一号”2005年10月12至17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费俊龙 聂海胜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载有三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27日16时41分00秒,航天员翟志刚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中国也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翟志刚实施空间出舱活动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天宫一号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定于发射,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2013年6月11日下午17时38分,搭载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在位于中国西北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后,与2011年发射升空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进行了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开展相关空间科学试验,并首次进行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为全国中小学生播种了航天梦想。王亚平太空授课2020年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到预定的轨道,是北斗三号组网部署的最后一颗卫星。北斗系统示意图这只是中国航天的一个开始,我们探索的脚步不会停歇。最后用毛主席的诗来共勉。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毛泽东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央视直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