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研究生招生调剂工作开始啦!猎龙人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研究生招生调剂工作开始啦!

院情介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云岗,始建于1956年,主要从事运载火箭、飞船、卫星等航天飞行器空气动力及其相关问题的专业研究。近些年,承担或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火星深空探测等多个国家重大项目,并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科研机构,以及美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的宇航机构建立了广泛联系。研究生教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83年。研究生部承担全院的研究生招生及管理工作,现有2个一级学科工学硕士学位点,即: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1个力学一级学科工学博士学位点,以及1个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研究生导师19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8名。力学学科工学硕士学位点的主要学科方向为: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飞行力学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工学硕士学位点的主要学科方向为: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航空宇航控制技术、航空宇航材料工程等。我院开展的均为非定向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第1年学位基础课在湖南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代培,第2年起回院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在学期间免除所有培养费用,基础课期间享有助学金,论文期间享有助学金及多项补助,数额优厚。此外,每个导师会在年底给予数额不等的奖助学金。我院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使每一位有志于国家航天事业的学生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航天创新人才和技术骨干。就读期间积极创造条件,为优秀学生提供为期6个月的公费出国留学机会。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自主择业或留院工作,直接获聘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2020年招生计划及调剂生需求我院2020年招收10名学术型工学硕士研究生。其中,力学学科的专业方向为流体力学、飞行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专业方向为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控制技术。根据招生计划,拟接收一定人数的上述学科方向的调剂生。联系方式招生教务办公室 冯老师 电话:010-68375713通信地址:北京7201信箱13分箱(100074)电子邮箱:caaahr@126.com有意向考生请将个人简历(含个人简介、初试成绩、大学期间成绩单、获奖证书等)发送至电子邮箱:caaahr@126.com请将邮件标题按照以下顺序填写:姓名,性别,初试分数(专硕/学硕),应届/往届,出生年月,毕业院校,报考院校。邮件内容必须包含以下内容:个人简介、出生日期、是否应届、联系电话、大学期间成绩单(如无成绩单必须说明大学期间所学必修课程)、四六级成绩、及获奖证书等资料。招生老师会根据同学们大学期间所学课程及初试成绩进行筛选,如果符合条件将电话通知复试。声 明本微信转载文章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并附上原文链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文章!投稿邮箱:caaaweixin@163.com以国为重 以人为本 以质取信 以新图强

不拜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正式覆盖风途气象站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研究院十一院)辽宁铁岭研究基地气象站正式上线!气象站气象站气象站

克里克

台州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进行项目对接交流

2018-07-13 09:21 | 台州日报7月12日下午,台州市委书记陈奕君主持召开座谈会,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院长李锋、党委书记胡晓峰一行,就有关产业项目进行进一步对接和交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董贵波出席座谈会。自台州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开展合作以来,院地双方对合作项目高度重视,以科学精神和务实作风扎实推进。特别是彩虹无人机项目落地后,双方对接更加紧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体现了台州力度、台州速度。陈奕君说,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台州制造业基础扎实,在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迈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坚实步伐,成为军民融合的一大创举。台州有信心也有能力把军民融合这篇文章写深写实写好,写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经验。台州市委市政府将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全力以赴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加快推进协议内容落地。希望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为台州带来更多好项目、大项目、高科技产业项目,努力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助推台州通用航空产业迈向千亿级。李锋表示,在各方的努力下,彩虹无人机项目进展顺利,成果来之不易。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将继续深化与台州的合作,带来更多投资机会,并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踏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着力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助推台州高质量发展。市委秘书长周凌翔参加座谈。

春兰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开始啦!欢迎广大考生申请调剂!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开始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83年。研究生部承担全院的研究生招生及管理工作,现有2个一级学科工学硕士学位点,即: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1个力学一级学科工学博士学位点,以及1个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研究生导师17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0名。力学学科工学硕士学位点的主要学科方向为: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飞行力学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工学硕士学位点的主要学科方向为: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航空宇航控制技术、航空宇航材料工程等。研究生教育我院开展的均为非定向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第1年学位基础课在湖南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代培,第2年起回院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在学期间免除所有培养费用,基础课期间享有助学金,论文期间享有助学金及多项补助,数额优厚。此外,每个导师会在年底给予数额不等的奖学金。我院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硕士毕业生为目标,就读期间安排优秀硕士研究生进行为期6个月至1年的公费出国学习。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自主择业或留院工作,直接获聘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2019年招生计划今年拟招收8名学术型工学硕士研究生,其中力学专业5名,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3名,学科方向分别为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飞行力学、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航空宇航控制技术、航空宇航材料工程。联系方式:招生教务办公室 冯老师 010-68375713通信地址:北京7201信箱13分箱(100074)电子邮箱:caaahr@126.com有意向考生请将个人简历(含个人简介、初试成绩、大学期间成绩单、获奖证书等)发送至电子邮箱:caaahr@126.com热切期盼对航天事业有兴趣的同学咨询报名!请将邮件标题按照以下顺序填写:姓名,性别,初试分数(专硕/学硕),应届/往届,出生年月,毕业院校,报考院校。邮件内容必须包含以下内容:个人简介、出生日期、是否应届、联系电话、大学期间成绩单(如无成绩单必须说明大学期间所学必修课程)、四六级成绩、及获奖证书等资料。招生老师会根据同学们大学期间所学课程及初试成绩进行筛选,如果符合条件将电话通知复试。声 明本微信转载文章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并附上原文链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文章!投稿邮箱:caaaweixin@163.com以国为重 以人为本 以质取信 以新图强

萨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需求

01院情介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云岗,成立于1956年,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倡导创立,是中国空气动力技术研究与试验的主要大型基地。目前,研究院从业人员40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60%,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达400余人,国家级和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50名;获部级及以上成果奖300余项,其中国家发明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3项,拥有500余项国家专利,参与了国内几乎全部航天、航空型号的研制工作,成功突破多项国家重大工程、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中的关键技术,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功勋单位、国家多项重大工程突出贡献单位,为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和国防工业以及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02研究生教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83年。研究生部承担全院的研究生招生及管理工作,现有2个一级学科工学硕士学位点,即: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1个力学一级学科工学博士学位点,以及1个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研究生导师19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0名。我院开展的均为非定向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第1年学位基础课在湖南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代培,第2年起回院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在学期间免除所有培养费用,并享有助学金及多项补助,数额优厚。此外,每个导师会在年底给予数额不等的奖助金。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自主择业或留院工作,直接获聘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所属招生单位: ① 第一研究所:主要从事各种飞行器空气动力综合技术研究,具备系统的空气动力理论分析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能力;② 第二研究所:拥有配套齐全的低速、亚跨超、高超声速风洞等试验设备,具备完善的飞行器气动特性地面模拟试验能力;③ 彩虹无人机总体设计部:主要开展中大型无人机、太阳能无人机、轻型导弹等特种飞行器的研制,具备系列化产品的总体设计、定型生产的能力。032021年招生计划及调剂生需求我院2021年招收10名学术型工学硕士研究生。其中,力学学科的培养方向为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培养方向为飞行器设计、人机与环境工程、航空宇航控制技术。根据招生计划,拟接收一定人数的上述学科方向的调剂生。热切期盼对航天科研有兴趣的同学咨询报名。联系方式:招生教务办公室 冯老师 010-68375713电子邮箱:caaahr@126.com通信地址:北京7201信箱13分箱(100074)声 明本微信转载文章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并附上原文链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文章!投稿邮箱:caaaweixin@163.com以国为重 以人为本 以质取信 以新图强

仇恨罪

考研党选择调剂时不要错过这些研究所,待遇不比211和985差!

考研党选择调剂时不要错过这些研究所,待遇不比211和985差!目前,各所高校考研复试线都已经公布了。所以对考研党来说,不是努力准备复试,就是做好选择调剂。复试重要,选择调剂也同样重要。在不少调剂生看来,同意调剂的院校并不欢迎他们,通常是政策的原因才接受调剂生。而且,需要调剂生的名校很少很少,某些211、985院校对调剂生的要求也非常苛刻,调剂生想要成功调剂到这类高校,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今天给考研党们提供一个不一样的方案,除了那些高校之外,还可以选择这些比较好的研究所,待遇不比211和985差。1.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此研究院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航天空气动力学研究机构,研究院主要从事飞行器空气动力综合技术研究。其中可以调剂的专业有力学专业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该研究院的待遇也一级棒,在学期间免除所有培养费用,基础课期间享有助学金,论文期间享有助学金及多项补助,就读期间安排优秀硕士研究生进行为期6个月至1年的公费出国学习。2.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该研究所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所属的从事国防非金属材料开发与应用的专业研究所。同时也是国防科工委化学计量一级站、全国化工标准物质研究开发中心、兵器工业非金属材料理化检测中心。调剂专业是材料学,学生第一年每个月有1000元的补助,第二年有2000元的补助,喜欢兵器工业的考研生可以考虑考虑。3.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该院是中国烟草总公司唯一直属的烟草综合性科研机构。主要从事烟叶栽培调制技术、卷烟加工工艺和配方、烟草加工设备等方面的应用基础和共性技术研究;承担卷烟厂、烟叶复烤厂工程设计和技术改造任务,学科范围覆盖从烟草栽培至卷烟生产的全过程。调剂专业是食品科学中的烟草工艺和烟草化学专业,在读研究生每月都有1500至2500元之间的补助。以上就是考研学生可以选择的一些研究所了,而且这三所研究所提供的待遇也是相当不错,相比于某些高校,也占据很多优势,大家都可以考虑考虑。希望各位考研学子都能够成功考入自己心仪的院校!

灯塔情

喜讯,中国空天飞行器发动机获大奖,研发团队曝光

大家知道,发动机一直是我国武器装备中的弱项,从地面的坦克装甲车辆,到海上的水面舰艇,再到空中的作战飞机,乃至航天领域的运载火箭,都与世界一流水准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不过,近十几年来,我国在发动机领域的投入巨大,并不断取得突破,尤其是航空领域,国家还专门成立了发动机公司,由此可见国家对发动机的重视程度。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模仿、追赶,而且还要实现并跑,甚至是弯道超车,实现领跑。而本文所要介绍的中国空天飞行器动力系统,就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领先于美、日、俄、英等世界空天动力强国,使得中国发动机事业,成功实现了一次难得的“弯道超车”!珠海航展上公开展出的中国空天飞机模型中国空天飞行器发动机研发团队首次曝光特殊的日子,特殊的奖项。今天是5月30日,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今天上午,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在京揭晓,“高超声速强预冷空天动力”项目团队赫然在列。首先来了解一下这个全国创新争先奖是怎么回事。“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个重要的科技奖项,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是国家科技奖项与重大人才计划的有机衔接。每次评选先进个人不超过300名,颁发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并对其中不超过30名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颁发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评选表彰先进集体10个,颁发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全国创新争先奖每3年评选表彰一次,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而就在今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刊发了喜报,因为北航喜获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牌,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章,5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共7项奖励,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一!其中,全国创新争先奖牌获奖团队,就是高超声速强预冷空天动力研究团队,他们来自北航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和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喜报中还详细介绍了项目团队带头人和项目团队的成员构成,这也是我国空天飞行器发动机研发团队的首次曝光。带头人是陈懋章,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北航前身)航空发动机专业,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高超声新型航空发动机、叶轮机气体动力学、常规航空发动机等领域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全国创新争先科技工作者团队奖(2020年),获得“航空报国金奖”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以及全国模范教师称号。高超声速强预冷空天动力研究团队创始于1981年,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8人、副教授4人。团队成员涉及气体动力学、传热学、固体力学、燃烧学、试验测试、材料力学、制造工艺等学科,围绕高超声速强预冷发动机开展系统深入的创新,研究覆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工程研制的全链条,获得了多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与此同时,北航官方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喜报中,还配上了项目带头人和团队成员的合影照。高超声速强预冷技术有多难我们知道,目前航空领域最常用的是涡轮发动机一般只能用于3马赫以内的速度区间,一旦飞行速度超过3马赫进入高超声速领域,涡轮发动机就会遇到来流过快、温度升高的麻烦,、直接导致发动机性能和输出功率急剧下降。但空天飞行器要往返于空地之间,速度必须快,高超声速是基本要求,所以,对于空天飞行器而言,预冷发动机的研发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所谓预冷发动机,就是通过对涡轮发动机进行冷却,使其吸气温度降低,功率和性能得到提升,然后与冲压发动机或火箭发动机进行组合,最终得到空天飞行器的动力——涡轮基/火箭基组合动力发动机。预冷发动机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强预冷,即利用预冷器冷却涡轮发动机;另一种是射流预冷,即在压气机入口喷入冷却介质使进入涡轮发动机流道的空气流冷却。目前,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都在预冷发动机方面有所研究,其中,英国反应发动机公司的强预冷发动机佩刀(SABRE)近年来进展最为顺利,知名度也最高。佩刀发动机全称Synergetic Air- Breathing Rocket Engine,意为协同吸气式火箭发动机,取每个单词首字母即SABRE,意为佩刀,这就是其名称的由来。佩刀发动机的设计目标是要求达到5倍音速的高速飞行,然而在这种高速飞行状态下,进入发动机的空气将达到1000摄氏度,足以严重损坏组件。因此,预冷器是 “佩刀”发动机的核心部件。据悉,英国反应发动机公司的预冷器可以在不到20秒的时间内将空气降低到零下150摄氏度。看看上面这幅图,它就是英国反应发动机公司研发的预冷器,由许多螺旋形缠绕的细小管道组成,空气通过时被管中流动的氦气冷却。这个预冷器看似简单,设计和制作工艺上都要求相当高,据悉,英国反应发动机公司采用了铬镍铁718合金管,孔径为0.98mm,厚度仅为40μm,能在不降低物理强度的前提下,确保良好的热交换性能。2019年10月22日,英国反应发动机公司表示,预冷系统可处理5马赫的温度,这项技术突破距离“佩刀”发动机研发成功又近了一步。佩刀发动机结构,红框所示为预冷器中国空天飞行器发动机研发进度全球领先由于我国国产的“高超声速强预冷空天动力”项目方案并未对外公布,所以其预冷器具体采用了何种结构和设计原理不得而知。不过,即使是目前进展最为顺利的英国佩刀发动机项目,也还是处于技术研发阶段,而从全国创新争先奖的其他表彰项目来看,该奖表彰的是已经研发完成,取得成果,可以投入实际应用的项目,这或许意味着我国已经成功攻克了预冷器这一关键技术,已经可以将其应用在正在研发的空天组合发动机上。另据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微信公众号2019年10月21日报道,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圆满完成两级入轨空天飞行器风洞自由分离试验,两级并联飞行器成功分离,为未来两级入轨空天飞行器的研制提供了技术道路探索。这或许表明,中国的空天飞行器,包括发动机和总体设计,都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领先于美、日、俄、英等世界空天动力强国。最后,让我们一起期待,我国的国产高超声速空天飞行器,早日公开亮相。

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铭记创业史 奋进新时代

“不忘艰辛创业史 同心奋进新时代”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方位宣传报道航天各单位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不平凡发展历程,本报策划推出了“不忘艰辛创业史 同心奋进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航天企业辉煌发展历程形象展示特刊。国庆期间陆续推出特刊。1956年12月,在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的大力倡导和亲自主持下,我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空气动力研究室在北京西郊诞生,研究室主任庄逢甘博士带领18名青年学子开始了艰辛的创业。1959年,研究室扩建为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一大批大学毕业生、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来到云岗,掀起空气动力试验基地的建设浪潮。上世纪60年代,面对内外交困的国情,建设者们发愤学习、深入实践,自主设计和建造风洞,探究试验方法,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建成了我国第一个设备配套、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型空气动力试验研究基地。上世纪70年代,航天气动人积极投身于被誉为“淮海战役”的第一代远程导弹研制任务中,开展气动问题攻关,为突破“热障”、确保我国自行研制的洲际导弹成功飞向太平洋作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攻克“黑障”的战役打响,航天人在压缩“黑障”的艰难探索中奋力前行,为型号研制铺平了道路。上世纪90年代,航天人开始了解决“神舟”飞船气动问题的新征程,通过大量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解决了飞船的气动外形、气动力和气动热问题,为载人航天工程的顺利实现扫清了气动障碍。庄逢甘题词十一院办公楼进入21世纪,空气动力学技术担负起了引领空天事业发展的重任。2004年10月15日,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简称十一院)宣告成立,航天空气动力事业开启了新篇章。新世纪初期,十一院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空气动力技术研究与实验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了以专项工程、973、863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开拓了中短程无人机、微型飞行器以及太阳能高空无人飞行器等特种飞行器研究领域,跨入我国无人机研制先进单位的行列。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应运而生,培育的环保产业从脱硫逐步拓展到脱硝、水处理等业务领域,工程业绩逐渐遍布全国市场;逐步积累起来的测控产业系列新产品研制能力快速形成,传感器产业化能力不断增强……十一院形成了空气动力、无人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1.2米三声速风洞汽车环境风洞党的十八大以来,十一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空气动力技术研究与实验水平不断提高,经济规模快速增长,深度参与国家重大工程研制,拓展火星深空探测领域,开拓星空飞行试验气动技术平台,突破一大批重大关键技术,空气动力技术研究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特种飞行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彩虹系列无人机突破大批关键技术,占据了国内无人机行业的制高点,T系列太阳能无人机和彩虹-5无人机实现首飞,多款新型无人机和机载系统陆续立项或启动工程设计、应用示范等工作,圆满完成无人机型号生产交付,在产业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十一院成功推动无人机业务重组上市,实现了优质资源与资本市场的快速接轨,为彩虹无人机高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迅猛发展,环保产业业务拓展到石化、火电、冶金、建材、市政等多个领域,建造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工程,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测控产业销售收入稳步提升,经济规模快速扩大,先后完成对浙江南洋传感器公司的收购控股、对测控技术事业部和北京航天易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业务整合,实现了转型升级和良性发展;通过无人机资产重组上市进入新材料产业领域,实现了市场稳步增长,其中电容膜保持领先地位,太阳能背材基膜和光学膜均排名市场前列……空气动力、无人机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相结合的多元化产业运营模式,为十一院进一步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积聚了力量。太阳能无人机华能北方电力海勃湾电厂脱硫工程传感器产品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十一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在集团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以政治建设为核心,统筹推进全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一院围绕院战略发展规划和构建世界一流空气动力研究院的发展目标,坚持科技创新,加强基础性研究。围绕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上着力突破。培养造就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把深入开展产业结构性调整作为深化改革和实现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在巩固空气动力核心地位的同时,迅速提高特种飞行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经济规模。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推动院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两个主体责任全面落实。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全院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8·26”重要批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集团公司第七次工作会议战略部署,为建设航天强国、建设世界一流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而不懈奋斗。航天精神永传承彩虹无人机团队彩虹-5无人机从1999年伊始开始无人机的论证和研制工作,历经20年的风雨兼程,十一院的彩虹无人机团队从最初的7人项目组发展成如今500余人的专业团队。20年的艰苦奋斗彰显了彩虹无人机团队恪守航天报国的初心,20年铸就的绚丽彩虹昭示了彩虹无人机团队航天强国的使命担当。他们传承航天“三大精神”,秉承“创新、实干、包容、奉献”的理念,为将彩虹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无人装备与服务提供商,实现他们的航天梦、彩虹梦而不懈奋斗。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发展方向。彩虹无人机团队始终坚持空气动力原始创新,积极探索无人机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模式,全面突破无人机系统研发、制造和试验相关的关键技术。彩虹系列无人机已经形成了覆盖低、中、高空和临近空间相结合,低、高、超声速兼备,大、中、小型相匹配的无人机产品型谱,为国内外军地多个用户提供了体系化空中智能无人系统解决方案。积极践行强军首责,走融合发展之路。首先,重视市场融合。一型装备服务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外实战经验为我军无人装备战斗力提升和体系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第二,注重产业融合。积极贯彻集团公司资产证券化和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完成业务与资产整合、依托公司平台借力资本市场完成上市,成为国内无人机第一股;统筹建立开放共享平台,吸引社会优质资源打通上下游全产业链条共谋发展。第三,推进重点型号列装,深度融入我军装备体系,走深度融合发展之路。多年来,该院坚持人才战略,打造传承航天“三大精神”的人才团队。彩虹无人机团队聚焦以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航天科技集团十佳青年为代表,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占先机,以管理促效益,在满足岗位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平台搭建,优化布局,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胜”的创优争先的良好局面。彩虹无人机产品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并经实战检验,在国际外贸市场享有盛誉;在地质勘探、海洋保护、应急通信、管道巡线、三维测绘等多个民用市场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是深度融合发展的典范。星空团队星空团队是十一院为满足飞行试验需求而组建的一支年轻队伍,平均年龄33岁。该团队发挥气动专业优势,在新的试验领域几乎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挑战了多项前沿技术难题,成功完成了平台研制与试验任务,为工程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该试验任务以空气动力创新技术验证为目标,团队弘扬航天“三大精神”,历时3年,加班加点搜集资料、讨论问题,克服条件限制,不辞劳苦,历经多次更改,最终确定了方案。为了确保试验安全,团队成员有时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踏着没膝的大雪,有时顶着40摄氏度的烈日、迎着滚滚的黄沙,进行实地察看,出色完成了相关任务。他们坚持严谨的科学精神,在技术“双想”中不放过一丝一毫问题,经过大胆推断和理论计算,及时发现了毫秒级的安全隐患;他们顶着压力,团结一致,开始了长达半年之久无比艰辛的探索;他们广泛动员,协调各方,凝聚了全院的气动技术力量进行集智攻关;他们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密集开展科学试验。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的刻苦攻关,他们终于攻克雄关险隘,获取了多项宝贵的数据,成功解决了多项科学问题,攀上了国内气动试验研究的新高峰。本版图片由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提供文/苑轩编辑/ 孙喆 张晓帆监制/许斌

杀鱼

喜讯!十一院获集团公司航天贡献奖和航天创新奖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2021年度工作会,对获得集团公司2020年度航天贡献奖、航天创新奖和航天金牌班组荣誉称号的个人和集体进行了表彰。十一院罗小云获“航天贡献奖一一突出贡献奖”,郭林获“航天贡献奖一一贡献奖”,沈清获“航天创新奖”。罗小云2020年度航天贡献奖一一突出贡献奖入职十一院以来,致力于空气动力学研究与飞行器总体设计,在特种飞行器研制、导弹系统研制、空气动力飞行试验验证等领域取得骄人成绩。郭 林2020年度航天贡献奖一一贡献奖自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负责十一院新能源动力无人机动力、能源、电气等系统设计和相关工作,承担的太阳能无人机研制任务取得重要进展。沈 清2020年度航天创新奖在国内领衔开展多个重大空气动力技术研究课题,在空气动力学理论和技术创新发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此次获奖是对我院工作的认可和鼓励。2021年,广大干部职工要以获奖同志为榜样,牢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策马扬鞭,锐意进取,为实现“十四五”发展开门红,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声 明本微信转载文章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并附上原文链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文章!投稿邮箱:caaaweixin@163.com以国为重 以人为本 以质取信 以新图强

木曜日

将航天空气动力学技术应用在汽车上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近年来,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尤其在高端制造业更是势头强劲。但在快速的发展中,一些问题逐渐凸显了出来。尤其在关键材料,存储芯片、关键芯片、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短板很多。伴随着技术和发展模式的差别,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中国企业的总体效益和效率比起美国等制造业先进国家也存在不小的差距。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航空航天产业和汽车工业代表了国家高端制造业水平。就目前而言,中国航空航天产业虽技术处于世界领先,但整体产业链不够完善,商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还是让产业发展受到些许限制。对汽车工业而言,外资品牌比自主品牌更有市场的情况依旧存在,在汽车制造的关键材料和技术上,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提高空间。制造业从业者都知道要创新,但如何做到技术创新的同时,还能兼顾总体效益,这成为摆在中国制造业面前的一个难题。商业航天的开端制造业想要快速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速度是关键,美国作为制造业先进国家,他们希望自己的高端制造业更有竞争力,故而他们在航天产业做出了改变。曾几何时,美国的航天领域一直都是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全盘掌控。在进入2000年后,美国政府和NASA都意识了航天产业需要更多新鲜血液让整个行业充满活力,从政策上美国对私企进入航天产业给予了鼓励,而NASA也开始与一些企业积极展开合作,这一局面得以改善。美国的商业航天企业在整个航天产业中所占的份额变得越来越大。恰逢彼时,NASA对太空的探索不断深入,需要大量资金用于航天科技投入,而竞价招标成为当时NASA的选择。2008年对于美国航天产业而言是具有里程碑的一年,这年他们启动了“商业轨道运输服务”项目,通过招标,NASA最终选择了两家创新能力强的私企,运送货物到国际空间站。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NASA向这两家公司转移了大量的成熟技术以及核心骨干人才,而接受帮助的Space X在技术方面不断创新突破,逐渐成长为行业领袖。当然,NASA也并非没有好处,他们在企业的竞争招标的过程中获得了性价比更高的设计方案和设备。美国航天产业的变革开启一种鼓励企业之间竞争,鼓励不同领域企业跨界融合、协同创新的商业航天模式,这种模式不但可以填补美国现阶段航天运输能力的缺口,同时也促进了产业链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航天体制的改革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必要借鉴意义。模式创新是根本随着NASA转型的成功,中国航天产业于2014年也逐渐开始了自己的商业化转型。不仅如此,NASA的创新模式也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民营资本的不断涌入,让中国制造业有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新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军民融合等特点成为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发展所呈现的趋势。在刚刚过去的“中国航天日”中,随着中国航天大会的召开,代表制造业先进水平的航空航天产业在商业化道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据了解,4月24日,中国豪华SUV领导者WEY品牌与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作为行业首个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WEY品牌成为中国首次海上发射的合作伙伴。同时,承担本次海上发射的火箭命名为“CZ-11 WEY”号,这也是国家级火箭首次与企业品牌联合命名。此外,由中国航天与中国汽车首次联手打造的“联合技术创新中心”正式创立,以促进彼此领域尖端技术的相互融合。四个“中国首次”令中国制造业在自主创新中迈出了重要一步。据悉,在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中,由中国航天与中国汽车首次联手打造的“联合技术创新中心”创立,从技术层面上为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对于技术创新相对提升空间较大的汽车制造业而言,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WEY品牌执行副总裁刘艳钊谈到本次“联合技术创新中心”时说道:“在空气动力学方面,WEY品牌将延续现有造型设计的出色功底,并加持航天级空气动力学技术,以实现更低的风阻系数,从而提升燃油经济性和驾控水平。在创新材料方面,航天设备应用的高强度、高刚度、轻量化的高科技材料,也将应用到WEY品牌的车型中,带来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静谧性。”当谈到“联合技术创新中心”的目标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唐一华说:“‘联合技术创新中心’的目标是逐渐形成融合性平台,通过军民、天海融合创新,推动我国航天与航海技术和能力的新质提升,催生交叉领域的技术创新,占领制高点,是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示范工程!”除此之外,此次战略合作还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新的跨界融合模式。该模式实现了高端制造业不同领域的强强联合。这种创新的合作的模式,从根本上将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新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军民融合等特点包涵其中。在中国航天基金会秘书长王程看来,“这对于促进中国汽车工业包括民主装备业向上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航天科技是我们国家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领域,航天的科技成就也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准,中国航天和WEY在各自领域已经为我们中国奏响了中国旋律和中国故事。”作为一种创新模式,当谈到此次合作的意义时,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WEY品牌营销总经理柳燕表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为推动航天事业不懈奋斗,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让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世界高度。而作为中国汽车智能制造发展之路上的新标杆,WEY品牌从开创到引领,实现了出行智能科技的行业领先。正因如此,此次合作是中国自主科技共同发展的‘智向’。”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合作中,本着“把问题留在工厂,把完美展现在市场”的造车理念,WEY品牌将致力于航天领域的质量管控体系,赋能品牌产品质量体系。WEY品牌将从商业航空航天产业链角度实现了对产业本身的更好完善,并将成熟的汽车产业生态链条植入商业航空产业,无疑为商业航天方面的创业公司以及致力于推动航天商业化的互联网+航天的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商业模式,并将中国的商业航天推向了新的高度。发布会现场,除了战略合作之外,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彭昆雅,正式出任联合技术创新中心院长及WEY品牌技术鉴证官,这将进一步助力中国航天与中国汽车技术的融合发展。据了解,随着联合技术创新中心的开启,WEY品牌即将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一款VV6航天纪念版车型,作为WEY与中国航天合作的首个成果,将进一步彰显“智在向前”的品牌主张。WEY作为中国豪华SUV的民族自主品牌,深耕汽车领域,在打造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方面有着独到经验。此次与火箭研究院的合作,不仅开创了中国范围的众多“首次”,也用创新的发展模式,让世界看到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迎来了高光时刻和主场时代。此次合作,对于已经成熟的中国汽车产业而言,无疑增添了更多技术创新内核。对于商业航天产业而言,促进了该产业内企业间的相互竞争,给予了商业航天产业从业者以新的发展思路。同时,本次战略合作更有效的打造了一张中国制造业的优质“名片”。它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制造业技术自主创新的信心以及跻身高端制造业“领头羊”地位的决心,为更多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崛起开辟了范例。对于消费者而言,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便利,更能得到了如何将车开出高级感的全新答案。相信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将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图片来源:WEY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