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建设:建设航天秉初心 乘势风云梦必成食灵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建设:建设航天秉初心 乘势风云梦必成

“不忘艰辛创业史 同心奋进新时代”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方位宣传报道航天各单位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不平凡发展历程,本报策划推出了“不忘艰辛创业史 同心奋进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航天企业辉煌发展历程形象展示特刊。国庆期间陆续推出特刊。在“两弹一星”研制和三线工程建设中,她立下汗马功劳;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她勇立潮头、奋进开拓;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北京奥运等国家重大工程和事件中,她发挥特长、作出突出贡献;在世界各大洲、祖国各省市,她立起无数地标建筑,多次获得詹天佑奖、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她快速发展、突破自我、转型升级,以高质量发展的业绩向祖国汇报,与中国航天共同成长。她,就是秉承初心、继往开来,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七院一路走来的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965年2月,钱学森等老一辈航天奠基人从系统工程思路考虑,提出航天要成立一支自己的建设队伍,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前身)组建了第七设计院。50多年里,航天发展到哪里,航天建设人就首先在哪里开荒奋战,数不清的建筑成为她凝固的奖状。经过几代人的耕耘,如今的航天建设已成为国内仅有的六家具备工程设计综合、城乡规划编制、工程勘察三甲资质企业之一,近年来取得的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等行业顶级资质,造就了这支航天工程一体化服务的国家队、立足航天服务国民经济的领跑者。岁月峥嵘,时光流转。在国家发展的历史新阶段,航天建设将继续精心打造优质品牌,加速实现具有航天特色的国内一流建设产业集团目标,为祖国航天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多新贡献。并购德国WKS公司,为“智慧+环保”打造国际工程服务主平台赴南极科考,服务国家重点项目三线洞室见证航天初心开荒奋战 栉风沐雨1965年,七院建院伊始,房无一幢,车无一辆,首要任务就是奔赴三线现场搞设计。从国防工业部有关设计院调来的技术骨干报到后,鞍马未歇,风尘未洗,就匆忙奔赴原七机部各三线基地现场工作。近500名1965年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也分别奔赴各三线基地,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备战、备荒、为人民”,建设好打不烂、打不垮的航天工业。在现场踏勘选址期间,设计人员奔波在贵州山区。为了寻找“靠山、分散、隐蔽”的厂址,每天翻越崇山峻岭,跋涉沟壑河川。倾盆大雨,大树下避雨;饥肠辘辘,冷馒头充饥;口渴难耐,用凉水解渴。每天60余里的山路,踏破胶鞋,历尽艰辛。在现场设计初期,设计人员住帐篷,没有图板,用床板代替,没有电灯就点蜡烛。夏季,白天在帐篷里犹如蒸笼,闷热难忍。冬季夜晚,当朔风怒号时,山鸣谷应,黄沙滚滚,冻得住在帐篷里的人们彻夜难眠。艰苦的环境,并没有吓倒建设者们,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愿望: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为了国家的科技事业早日腾飞,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巴山蜀水、松花江畔、云贵高原、内蒙古草原、秦岭山麓、渭水之滨等地留下了他们奋斗的足迹和辛勤的汗水。他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航天科研生产基地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任务,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三线基地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乘势而上 只争朝夕改革开放的春风,给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七院立足航天,面向社会,走向世界,多种经营。航天建设者南下深圳,创业海南,脚步逐渐迈向更多地方。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留下了他们奋斗的足迹,建造了无数标志性经典建筑,并在亚、非、欧、美多个大洲开拓了建筑市场。如果你走在首都北京,会发现,从奥运工程老山自行车馆到北京天文馆新馆,从央视新址到国家大剧院,从环北京安检“护城河”工程到2019北京世园会场馆,七院航天人的智慧和身影无处不在。2011年6月,航天科工全面启动内部建筑业整合改制,在原七院的基础上,整合二院、三院、新四院、068基地、河南总公司旗下的建筑企业,组建成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新七院由24家企业组成,注册资本4.5亿元。“十二五”期间,航天建设营业收入由30多亿元增长至百亿元,各项工作全面升级,整体实力跃上了新台阶,在建筑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强劲逆势而上。“我们要一手抓工业、一手抓工程,发展必须着眼国际国内形势、行业大势,才能用对劲、走对路。”航天建设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治国说。蓄势待发,2017年注定不平凡。这一年,航天设计院揭牌成立,航天建设将优质资源汇聚整合探索生存与发展的新路;这一年,七院并购德国WKS公司,这是航天科工第一宗海外全资并购案,为“智慧+环保”打造了国际工程服务主平台;这一年,一批中青年同志在肯尼亚组建了航天建设肯尼亚公司,让“中国航天科工”品牌在“一带一路”沿线焕发光彩。2018年,航天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航天设计院实现引战增资,航天建设踏上南极开展科考,全年七院新签合同额中的亿元以上合同创历史新高,圆满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经营计划考核指标,全年产值增幅达到14.5%,利润增幅达到史无前例的36%。从2011年到2018年,航天建设整体改革发展已迈上新台阶。收入规模年均增长率19%,利润总额年均增长率26%,经济增加值(EVA)年均增长率37%。“创新、突破、转型升级,这是航天建设持续发展的关键词,七院正在超越自我、砺炼重生的道路上大步前行。”航天建设董事长、党委书记高峰说。站得更高 加快奔跑“航天建设要立雄心、树壮志。固本强基、提质增效很重要,时机际遇很重要。抓机遇,就是要长远打算、步步为营、稳中求进、适时突破。”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刘石泉的话说到了航天建设人的心坎里。处在历史清盘、现实崛起、未来布局的战略调整期的航天建设人,正站立于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饱满的干劲和决心,加快铸造出更辉煌牢固的“航天大厦”。当前的七院,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以改良后的建筑施工业务为支撑,重点培育以节能环保、智慧建造、信息化、机电装备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领域业务以及高端综合科技服务、运作产业园及配套、资本运作等特色业务。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一年,航天建设后劲迸发,战果频现,身处五湖四海的航天建设人正以捷报亮明他们的初心。在肯尼亚,青年团队获得殊荣、再接再厉,将“三个定位”写在东非大地;在亚美尼亚工地现场,青年党员暴二平以航天作风获得外交部表扬信的充分赞许;在南海万山群岛,一群高学历青年在原始森林中奋战,为祖国海洋事业建成航天“神眼”;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冬奥赛区和世界瞩目的雄安新区,一支智慧化团队以实力在国家重点工程中赢得肯定。“50多年来,航天建设历经变迁,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容不得我们再作准备和有所迟疑,航天建设已经站在更高的竞赛场与强者竞技。航天建设不仅是‘不进则退’,更是‘不快则退’。”高峰说道。从外部着眼,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航天企业,是服务于中国航天的建筑人,是具有独门绝技和工匠精神的现代服务业的排头兵。“建筑企业如果只定位为‘ 瓦匠’和‘ 盖房子的’,将沦为产业链的下游,航天建设有良好的科技基础,依托航天丰富的技术资源,在高科技建筑领域大有可为。”高峰表示。“航天建设、建设航天,当代鲁班、航天工匠,土木年华、艺术人生”,这有力量又有温度的24个大字,不仅是航天建设人对自身的定位,更是他们最纯粹、诚挚的初心和誓言。此外,“政治领院”“文化建院”“创新强院”“科技兴院”“规范治院”五项工程正全面推进,加强顶层设计,提高全局意识,航天建设已然站在高端产业的起点上布局、发力。伴随着国庆喜庆的气氛,航天建设人心中洋溢的除了对祖国的热爱,更加充满对未来发展的十足自信。航天建设风雨兼程一路走来,坎坷虽多,始终不忘初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他们方向坚定,信心与日俱增。这是属于航天建设的别样精彩,这是属于航天建设的灿烂未来。航天精神永传承林 家 丰:航天,一生所爱每到深秋时节,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都会回到中国航天科工航天建设,带着包裹好的现金进行捐款。20年来,他每年都向单位捐款,总数已达76万余元。他就是林家丰。献了青春献终身,是共和国老一代建设者理想和信念的真实写照。自1965年建院,林家丰就进入七院从事工艺设计工作,在多项航天重大工程和社会项目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96年7月他光荣退休后,林家丰把省吃俭用留下的钱和女儿给的生活费攒下,每隔一段时间就带到单位捐款,支持七院发展。2010年,七院设立“林家丰青年科技奖励基金”,奖励作出科技创新成果的青年。林家丰先后获评“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北京榜样提名奖”“首都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并被授予航天系统离退休人员第二届“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称号。董 水 能:四捧“鲁班奖”2011年至今,董水能带领团队,在承建的中国航空工业第618研究所107号机电生产厂房工程、解放军第451医院医疗综合楼工程、西安工业设计产业园凯瑞公寓保障性公租房工程及西安外包产业园创新孵化中心A/B座工程中,四捧“鲁班奖”,堪称全国建筑行业第一人。董水能认为“鲁班奖”是能力、精神、文化的象征。于企业而言,“鲁班奖”是凝聚人心、打造优秀管理团队、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社会知名度、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名片,也是建筑人一生追求的最大梦想。董水能为国家国防建设和“航天建设”事业的发展默默奉献,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一座座时代丰碑,以“当代鲁班、航天工匠”之奋斗理想为航天建设铸魂。肯尼亚团队:扎根东非大地中国航天建设集团(肯尼亚)有限公司于2016年8月在肯尼亚内罗毕注册成立,2017年正式运营,并于同年正式成立党支部。他们立足央企特色、航天基因,探索海外党建工作开展途径,与公司经营开拓同步推进。两年间,航天建设肯尼亚公司在人手少、头绪多,项目开拓和建章立制需要同步高标准抓好的情况下,脚踏实地梳理各项业务流程。从电力传输扩建项目开始,公司紧抓机遇、发展壮大,成为航天建设乃至中国航天科工国际化经营的闪光点。2019年,肯尼亚团队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的荣誉称号。航天建设肯尼亚公司负责人表示,来到非洲意味着更大挑战、更多付出,作为航天企业,公司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以航天质量、航天品牌深耕肯尼亚市场,为中国航天添彩。万山项目团队:服务国家海洋安全从祖国南部的珠海港出发,乘船50分钟才能到达伶仃洋深处万山群岛中的桂山岛,航天建设万山项目团队却在此以苦为乐,为国家重点项目拼搏攻坚。航天建设所属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二综合设计院于2018 年成功中标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十二五”海洋观测卫星地面系统万山现场观测中心EPC项目。一支年轻化、懂技术、能吃苦的万山项目青年突击队也随即组成。万山项目青年突击队投身各类急、难、险、重的施工任务中,在艰苦复杂的工作岗位上尽展使命担当,用行动诠释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文/中国航天报记者 郑恩红编辑/宋皓薇 张晓帆监制/许斌

多食

兰州航天高新产业基地项目启动 涉及多领域科研攻关

中新社兰州3月27日电 (记者 刘玉桃 杨艳敏)“兰州航天高新产业基地项目”和“兰州航天高新产业基地真空装备制造基地项目”27日在兰州高新区定连园区启动,涉及多领域科研攻关及产品研制方面的配套设施,及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兰州航天高新产业基地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项目主要建设电推进测评中心、机加制造中心、表面工程中心、研发大楼等单体建筑,预计2022年建成。此项目由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地189.35亩,总建筑面积28.9万平方米,建设年限为2020年至2025年。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所长王小军表示,建成后的产业园区可实现年销售收入7亿元、税收1.2亿元的收益目标。作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宇航、军工产品及航天技术产业化研制基地,将努力成为甘肃省制造产业创新的示范性龙头骨干企业。此外,兰州航天高新产业真空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由兰州真空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4.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真空装备领域的结构件生产、真空应用、真空获得设备生产等厂房以及综合研发楼等。王小军表示,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各类真空装备3101台/套,年销售收入达4亿元。作为发展的新契机,产业园的落成将全面提升兰州真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世界一流真空企业目标迈出坚实一步。截至目前,兰州航天高新产业基地项目、兰州航天高新产业基地真空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已完成了项目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及相关行政审批等前期工作,全面迈向建设实施阶段。(完)

恐不爱人

航天高科技,上天也落地

航天热解生活垃圾资源化、调频激光雷达扫描仪、智能自主导航操控机器人……不久前,一场航天人的创新创意大赛在浙江嘉兴举办。近300个参赛项目涵盖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无人机系统等多个领域,既面向近地空间和深空探索,也能满足日常生活热点与潜在需求,展现了航天人开阔的视野和雄厚的技术实力。服务航天探索事业,让卫星、火箭发挥更大效用通信卫星造价动辄十几亿元,绕地球飞行的时候,需要消耗燃料来保持轨道精准,一旦燃料耗尽,就会慢慢偏离轨道,终止服务。可在许多时候,卫星除燃料耗尽外,其它系统状态都还好,让它们过早“退役”岂不可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个在轨服务飞行器设计方案,这种在轨服务飞行器,就像一台小推车一样,能帮卫星返回原来的轨道,从而保持原来的工作状态,这就为运营商节省了很大的成本。在轨服务飞行器还能够根据需要,为多颗卫星提供服务。科研人员为其预设一些任务,它就能像自动驾驶汽车一样,自行飞到下一个卫星去服务。一台在轨服务飞行器为多颗卫星延长的工作时间总计能够达到10年以上。目前,在轨服务飞行器正在细化方案设计,进入工程研制大概需要两年时间。随着我国大火箭、大飞机、大型船舶等高端装备的发展不断加快,部件的尺寸是否制造准确,姿态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都直接决定着这些大型设备的安全和性能。如果没法保证单个部件产品的质量,最终装配在一起后,它的外观外形、气动特性等就没法满足设计要求。此时,精密测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样的需求,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科研团队设计出了调频激光雷达扫描仪,有点像一个个头不大的机器人。它只需要摆摆头,就能对大火箭、大飞机和大型船舶进行精密测量。例如,调频激光雷达扫描仪对一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模型进行测量时,它就会通过头顶的激光发射装置,对目标进行扫描,测量精度最高能达到20微米。这种高精度测量本领,将成为大装备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航天科技在经济建设领域加速落地,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目前,我国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传统消防车喷水高度有限,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很难快速阻止火势蔓延。同时,市区的交通比较拥堵,对于一些巷道,普通的消防车往往很难开进去。航天人正在研发的无人机载灭火系统,致力于解决这些灭火难题。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的科技人员告诉记者,一旦无人机载灭火系统投入使用,消防员可在远处通过多架无人机,把整个大楼里的火逐步灭掉。针对不同火情,无人机可搭载不同的灭火“导弹”。比如,如果火场没人,就可以使用“爆洒”型干粉弹头,快速抑制火源;如果有人,则须使用柔性喷洒方式处理火源,并在作业前把防毒面具、防火衣投给受困人员,保证其生命安全。类似的,在之前的高层楼宇灭火导弹的基础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科研人员又研发出了新型森林灭火弹。据航天科工集团十院航天风华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新型森林灭火弹是采用航天技术,结合森林消防需求,自主研制的一种新型森林灭火产品。具有机动性强、投射距离远、覆盖面积大、大幅度降低森林火灾对灭火人员危害等特点,可有效扑灭800—1200米范围内不同情况下的森林、草原火灾,单发有效灭火面积达50平方米。同时,通过减小弹体直径,增加弹体长度和后张式尾翼等优化设计,在保证载药量和灭火效果的前提下,提高了弹体飞行的稳定性和弹着点的准确性。“复兴号”高铁上也有航天元素。车体、前锥等部件的关键制造技术就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复兴号”的铝合金车体是高铁列车的骨架,需要承受两车交会时产生的巨大空气压力波。为了攻克铝合金车体车钩座部件长直焊缝核心技术,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所属装备公司研制出了定梁龙门搅拌摩擦焊设备。实际上,搅拌摩擦焊,正是运载火箭贮箱制造的关键技术。同样,前锥是位于“复兴号”高铁车体最前端的玻璃钢壳体结构,在列车运行中能起到抗风载、抗冲击、引导气流、提供下压力等方面的作用,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所属复材公司,依托在航天复合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突破了泡沫夹层结构共固化成型技术和持久有效的高强度表面涂层技术,研制出复合材料列车前锥产品,将航天复合材料的优良性能在高铁中发挥出来。航天科技成果瞄准日常生活需求,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基于北斗导航技术的智能眼镜为司机提供行路便利,依托航天技术研发人体安检仪……不少航天科技还能用于日常生活,非常接地气。目前,大部分导航机器人都需要提前在指定位置进行标记或设定路径,无法在复杂环境中实现自主导航。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科研团队设计出的小机器人,则能在人头攒动的环境中自主地躲避障碍,自主寻路。机器人采用了复杂环境自主导航技术,即便“眼”前的遮挡率超过60%,以及碰到人来人往无序走动的情况,也能自主躲避、从容前行。科技人员介绍说,这种技术不仅将在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还将为我国未来的火星探测等深空探测任务提供技术支持。火星离地球非常遥远,地面遥控操作难上加难,如果火星车具备很高的自主性与智能性,就更容易在较恶劣的条件下稳定运行,完成探测任务。去年,航天人研发的穿戴式“空调背心”在社交网络上成为“网红”,最近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6所团队又打造了一个便携式无源增氧呼吸装置——“生命卫士”应急逃生面罩。科研人员告诉记者,“生命卫士”应急逃生面罩属于个人应急救援产品。这种针对火灾、爆炸、化学品溢出等灾害现场人员安全保障的新型装备,实现了小型化、便携式、内循环空气再生,可长时间提供安全可靠的呼吸防护,有效解决了过滤式逃生面罩“安全性能差”、消防呼吸器“重量大”“使用复杂”“效费比低”等痛点问题,具备消防战士火场救援、公众佩戴逃生自救等多重应急救援功效。面罩重量约为1.45千克,使用时间分为15分钟、30分钟、45分钟三种,最长使用时间比传统的6.8升金属氧气罐还多一倍。面罩不仅具备很高的密封性,而且采用了耐高温阻燃材料,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科研人员介绍说,就像航天员在太空使用的再生式循环系统,面罩可以将使用者呼出的气体转换成可再次呼吸的气体,整个循环不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既为使用者提供安全稳定的氧气支持,也避免在火场吸入有毒有害气体。

大圣不作

航天科工二院携手多方打造中国“卫星智能化规模化生产基地”

中国日报9月26日武汉电(记者 赵磊)记者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获悉,在今天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航天科工二院所属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公司与武汉市新洲区、华夏幸福基业现场签订武汉卫星产业园项目合作与投资协议,将共同打造中国“卫星智能化、规模化生产基地”。据悉,作为航天科工大力发展商业航天的总体单位之一,二院携快云工程、虹云工程、S系列小卫星平台、降水测量雷达、天基SAR雷达等二部、空间工程公司、23所、25所的商业航天项目和系列产品亮相商业航天产业主题成果展。虹云工程是二院目前主要推动的商业航天项目之一,是基于低轨卫星星座而构建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系统,将于2018年底发射首颗技术验证星。整个计划部署完成后,将在“一带一路”、甚至全球实现随时随地按需的互联网接入,为实现高速率、高质量的互联网/物联网应用体验开辟新的技术途径。在微小卫星平台中,航天科工二院展出了S系列小卫星平台。该平台具备敏捷机动、高载荷比等特点,可用于对地观测、应急减灾、数据采集、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具有50kg级、200kg级两种可选规格以适应不同载荷需求。后续,航天科工二院还将继续大力助推我国商业航天空间领域产品、技术和应用服务的发展,不断推进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航天产业发展。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共同谋划,新洲区人民政府联合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于2016年8月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定位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航天产业新城。

身常无殃

航天科工推动数字化转型服务“新基建”

中国日报4月7日北京电(记者 赵磊)“企业数字化转型很难,不搞数字化转型更难,会越来越难。”近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高红卫在参加企业家高端对话时表示,航天科工将立足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国计民生,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贡献航天智慧和航天力量。高红卫结合当前实际谈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航天科工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云端业务,所属在鄂企业的科研生产经营活动也没有中断,员工通过云端业务支持系统在线开展协同办公、协同科研和云端营销、云端投标。有一名为保任务而留在湖北厂区过春节的年轻工程师,与同事开展云端协同,一个人在现场完成了产品研发、试验等全部工作,因此而谱写了“一个人一个厂一个月”的真实故事。航天科工开展科研生产经营任务的云端协同团队数以千计,这得益于多年来大力推动“四个在线”(管理在线、产品(业务)在线、员工在线、客户在线),构建了以国密网、商密网、航天云网“三张网”为载体的智慧企业运行体系。航天云信(经营事务处理系统)、航天云雀(科研活动支持系统)、CPDM(云化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以及航天云网平台提供的云端营销系统、云端应标系统、供应链支持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将处于相对隔离状态的人员与分散状态的生产要素、经营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云端协同工作环境,为应对疫情防控需要、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中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航天科工所属航天云网、航天信息等多个企业所提供的一系列云端应用支持系统,为企业提供云端报税、云端发票、云端抗疫产品配套、云端抗疫物资采购、云端复工复产健康信息保障等业务,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高红卫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基础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建立能源与工业品生产体系和生产能力为主要目标;第二阶段以提升物资产品流通与人员流动能力为主要目标;目前所处的第三阶段以推动信息治理、产业治理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要目标,是我国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的基础建设工程,包括信息治理基础设施、产业治理基础设施、国家治理基础设施三个领域。对于企业如何参加新基建这个论题,高红卫认为新基建应按照“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原则展开,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参与建设,多数企业则积极利用新基建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因为投资大、回报慢、经济效益差、社会效益大是基建的固有特点,所以参与新基建的企业必须要有能力、有决心、有耐心、有良心,也就是要专业对口、能够承受一定期限内的亏损、能够接受投资回报周期长、能自觉保证新基建的质量。航天科工致力于在产业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挥主力军作用,将重点参与工业互联网和智能物联网建设;在信息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航天科工主要从新算法、新产品、新器件、新的原料与工艺研发配套等方面参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和产品研制;在国家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航天科工重点在安全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健康治理等方面发挥优势。谈到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关键问题,高红卫指出,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解决谁主导转型、往哪里转型、如何转型,以及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问题。他结合航天科工的实践经验给出建议,企业数字化转型应当由企业负责人主导,以实现“四个在线”为方向,以自行建设平台或积极利用平台为手段,通过找出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研究云端解决方案、在云平台上实施方案、快速完成解决方案的迭代优化、继续坚定在云端实施优化方案的“五步法”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高红卫介绍,航天科工在多年前确立了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的“三结合”新业态体系,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一云五网N平台M应用”的业务在线运行基本格局,其中,“一云”指作为通用基础支撑平台的航天智云基础云平台;“五网”指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科技互联网、军事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商业服务互联网等5个领域级云平台;“N平台”指行业级、产业级、专业级云端应用平台;“M应用”指直接面向用户的各类云端应用系统及各类应用终端。来源:中国日报网

神秀

航天科工的数字化转型 为“新基建”贡献航天智慧和航天力量

“企业数字化转型很难,不搞数字化转型更难,会越来越难。”近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高红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航天科工将立足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国计民生,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贡献航天智慧和航天力量。数字化技术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高红卫结合当前实际谈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航天科工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云端业务,所属在鄂企业的科研生产经营活动也没有中断,员工通过云端业务支持系统在线开展协同办公、协同科研和云端营销、云端投标。有一名为保任务而留在湖北厂区过春节的年轻工程师,与同事开展云端协同,一个人在现场完成了产品研发、试验等全部工作,由此谱写了“一个人一个厂一个月”的真实故事。航天科工开展科研生产经营任务的云端协同团队数以千计,这得益于多年来大力推动“四个在线”——管理在线、产品(业务)在线、员工在线、客户在线,构建了以国密网、商密网、航天云网“三张网”为载体的智慧企业运行体系。航天云信(经营事务处理系统)、航天云雀(科研活动支持系统)、CPDM(云化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以及航天云网平台提供的云端营销系统、云端应标系统、供应链支持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将处于相对隔离状态的人员与分散状态的生产要素、经营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云端协同工作环境,为应对疫情防控需要、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中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航天科工所属航天云网、航天信息等多个企业所提供的一系列云端应用支持系统,为企业提供云端报税、云端发票、云端抗疫产品配套、云端抗疫物资采购、云端复工复产健康信息保障等业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发挥优势 持续发力“新基建”高红卫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基础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建立能源与工业品生产体系和生产能力为主要目标;第二阶段以提升物资产品流通与人员流动能力为主要目标;目前所处的第三阶段以推动信息治理、产业治理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要目标,是我国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的基础建设工程,包括信息治理基础设施、产业治理基础设施、国家治理基础设施三个领域。企业如何参加新基建?高红卫认为新基建应按照“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原则展开,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参与建设,多数企业则积极利用新基建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因为投资大、回报慢、经济效益差、社会效益大是基建的固有特点,所以参与新基建的企业必须要有能力、有决心、有耐心、有良心,也就是要专业对口、能够承受一定期限内的亏损、能够接受投资回报周期长、能自觉保证新基建的质量。航天科工致力于在产业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挥主力军作用,将重点参与工业互联网和智能物联网建设;在信息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航天科工主要从新算法、新产品、新器件、新的原料与工艺研发配套等方面参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和产品研制;在国家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航天科工重点在安全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健康治理等方面发挥优势。挖掘核心竞争力 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哪些关键问题?高红卫指出,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解决谁主导转型、往哪里转型、如何转型,以及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问题。他结合航天科工的实践经验给出建议,企业数字化转型应当由企业负责人主导,以实现“四个在线”为方向,以自行建设平台或积极利用平台为手段,通过找出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研究云端解决方案、在云平台上实施方案、快速完成解决方案的迭代优化、继续坚定在云端实施优化方案的“五步法”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高红卫介绍,航天科工在多年前确立了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的“三结合”新业态体系,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一云五网N平台M应用”的业务在线运行基本格局,其中,“一云”指作为通用基础支撑平台的航天智云基础云平台;“五网”指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科技互联网、军事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商业服务互联网等5个领域级云平台;“N平台”指行业级、产业级、专业级云端应用平台;“M应用”指直接面向用户的各类云端应用系统(APP)及各类应用终端。航天科工位于贵州的一家生产高端电连接器的航天电器公司,以航天云网为平台,实现了从营销签约到研制排产,从供应链及制造再到结算和售后的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的云端打通,成功解决难以对市场的巨大多样性需求做出敏捷反应的痛点,目前年订单量数以十万计,最多时每天处理2000份订单,从容应对各种个性化产品的单件、小批量生产需求,实现效率、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成为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案例。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胡喆编辑:石煜倩

吸毒者

西安航天基地4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近期,航天基地多个重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今年以来,航天基地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全力以赴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向高质量目标迈进。航天基地年产10GW单晶电池项目位于航天基地二期,投资内容包括生产厂区(西安航天基地公用服务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生产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运营资本等。一期项目名称为年产7.5GW单晶电池项目,年产值超120亿元,新增就业将超过2800人,计划7月底投产;二期项目名称为年产2.5GW单晶电池生产,年产680MW单晶电池及组件中试项目。年产10GW单晶电池项目建成效果图据了解,该项目作为航天基地重大招商引资工业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在航天基地形成单晶硅产业上下游共同发展的态势,对航天基地乃至西安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项目整体建成后将成为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单体最大的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同时,该项目特别注重环保,建设1座废水处理站和9个净化池等环保设施,实现日处理废水1.16万吨,实现50%的中水回用,50%达到市政排放标准。航天六院新区建设项目占地730亩,由新能力建设、中兆科研新区、印刷核心装备产业化和工程化保障4个项目组成。据介绍,通过该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液氧煤油发动机工艺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工艺流程优化,推动生产模式向柔性化、数字化转变,形成液氧煤油发动机工程化保障能力,满足工程化研制和重大专项飞行任务的需要。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营业额将达到3亿元,新增税收1000万元,带动500人就业。新能力建设项目投产提升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记者了解到,新能力建设项目(7103厂)计划2020年底建成投产,投产后可实现量产新一代大推力、无毒无污染发动机,大幅度提升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预计年产值19亿元。中兆科研新区项目(11所)计划2020年底建成投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8亿元,目前正在进行室外工程施工及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印刷核心装备产业化项目(华阳公司)计划2021年底建成投用,主要建设印刷包装设备、壁纸印刷等方面的装备制造,投产后预计年产值10亿元,目前设备已进场进行调试工作,工程化保障项目正在进行主体建设,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航天基地公用服务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占地448.03亩,今年内投用,主要建设内容为生产厂房、辅助用房、技术研发中心、仓库以及园区内相关配套基础设施道路、给排水管网、电气、通信系统等。据介绍,该项目是隆基绿能年产10GW单晶电池项目的北地块,共有2个厂房,各占地46亩。项目建成后将实现10GW电池组件及两条680MW中试线生产产能。隆基绿能将在此产业园内建设10GW单晶电池项目,购置生产设备和工器具,进行流动资产投入等。公用服务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部分设施已初具规模目前,项目南地块完成16#厂房、22#废水处理站主体施工,16#厂房系统调试接近尾声,22#废水处理站二次结构、防腐、钢结构等施工接近尾声;室外管道、挡土墙、钢结构管廊、道路、管廊给排水、供电、供气系统工程等施工接近尾声;22#废水处理站周围室外工程进行施工。项目北地块开展1#、2#厂房、3#科研楼、4#-9#辅房土建及安装工程施工。7月16日,记者在国家超算(西安)中心项目的施工现场看到,土方外运及垃圾清理工程正在有序进行中。国家超算(西安)中心是“新基建”7大领域中涉及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重要建设内容。目前科技部批复建成的超算中心有7个,已基本建成待批复的有2个,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已得到科技部支持,计划申报全国第10个超算中心。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8万平方米,建成后算力达到30亿亿次。国家超算(西安)中心与先进智造平台、商用信息平台、科创空间平台共同组成泛太空国际超算(西安)中心。项目占地约127亩,总建筑面积21.9万平方米。项目致力于建设超算产业集群,打造“一带一路”沿线最大的数据港。一期主要建设国家超算(西安)中心,计划在2021年7月底前投用;二期主要建设3个平台,计划2023年12月底前建成投用。(来源:西安日报)

有勇有谋

“天琴计划”科研综合楼一期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记者从珠海市建安集团获悉,由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珠海市建安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山大学“天琴计划”科研综合楼(一期)项目,经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五方责任主体查验,并在珠海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全程监督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天琴计划”是中山大学支持和发起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是研究地球引力波运行规律和空间精密测量的前沿科学项目。建安集团所承建的中山大学“天琴计划”科研综合楼(一期)项目,是建设“天琴计划”所需的地面研究基础设施。项目位于珠海高新区中大珠海校区西南侧,总造价约1.58亿元。项目总用地面积2924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708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为9063.32平方米。项目启动建设以来,建安集团按照“抓进度、保质量、控成本、保安全”的总体要求,精心组织、周密策划,优化施工方案,严把工程质量关与安全关。六边形中庭穹顶采用钢梁吊装施工,钢梁外围采用铺设定制网片,可有效快捷地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极大地减少施工时间,加快施工进度,有效解决了板缝渗漏问题;施工过程中采用了新型装配式构件体系,中庭穹顶装修施工采用蛇子桥架搭设平台和操作平台技术,搭设时间快、安拆简单、整体性好、拼装容易,成为施工一大亮点。建设期间,项目获“2018年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示范工地”“2018年省AA级安全文明标准工地”“2019年珠海市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示范工地”“2020年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结构奖”等奖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项目于2020年初暂停施工。为保障中山大学“天琴计划”科研综合楼(一期)工程顺利竣工验收,建安集团安全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各项工作,多措并举、千方百计做好疫情防控,精心组织复工复产,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全面推进工程进度,保障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文章来源:珠海特区报 优质内容推荐地处内江新城中心区域!内江又一地产项目即将面市位置定了!义乌这些村的新房在……关注▍临汾又一大型工程,征地拆迁正式拉开序幕!

神秘村

中国航天创新生产方式 科研脚步从未停歇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雅婧 通讯员 李沛峰 于忠江四星的方式将4颗新技术试验卫星C星、D星、E星、F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继1月7日我国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为中国航天带来2020年的“开门红”之后,1月8日,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在轨交付;2月16日,中国第一颗通信能力达10Gbps的低轨宽带卫星顺利完成通信能力测试……今年,中国航天事业依然稳步推进,捷报频传。2020年,对中国航天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按照计划,中国航天今年上半年将执行长征五号B首飞、北斗三号全球组网等在内的多个重大工程任务,发射次数和任务密集度均为历年罕见。时间紧、任务重,即便在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卫星研制发射的脚步从未停歇。特殊时期,中国航天人如何应对挑战,创新科研生产方式,复工复产?为此,记者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以下简称五院)的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远程测试,精度效率不断提升2月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第一批北斗试验队员抵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走下飞机舷梯到进驻发射场,试验队员们经过登记和体温检测,随后便开始了隔离生活。受疫情影响,参与重要研发任务的部分人员无法返回工作岗位,而部分到岗人员则按照隔离要求不能按时进场开展工作。这直接导致试验场前方执行任务的工作人员人数变少,任务变重。为了在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的前提下保障科研生产任务的有序推进,五院启用了发射场远程测试系统,打通远程测试数据等多维信息通路,将前后方多个地区连接起来,确保测试任务顺利开展。所谓远程测试,是指被测对象和测试人员、测试设备处在不同的地域的测试方式。测试中的数据均通过不同的链路来传输,通过网络、音视频调度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互。被测航天器所在地(包括航天器总装中心和发射场)只需有少量现场实施和管理人员以及必备设备,而测试流程控制、监视判读等工作在后方即可部署,有效精简了前方发射场的设备和人员。记者了解到,早在执行神舟九号飞船发射任务期间,五院就曾率先在发射场实施了远程监视测试系统,在北京实现了对发射场关键单机的远程判读支持。而此次启用的远程测试系统在过去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功能调整,传输精度、效率都较过去有很大提升。在北斗三号卫星研发任务中,针对控制分系统测试人员因隔离无法进场的情况,留守北京的控制岗替代人员利用远程测试系统在北京参与发射场工作,成功开展远程测试,首次在发射场本地无控制岗测试人员的情况下实现了整星模飞任务。而在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发射任务及空间站发射场合练任务中,通过“北京—文昌”发射场远程测试系统,没有前往海南文昌发射场的在京的支持人员与前方发射场测试人员通过音视频调度系统的视频会议终端设备开展面对面的远程视频会务和技术交流,对各类问题逐一排查分析,有效缓解了前方测试人员紧张的问题。有工作人员说:“有了这个系统,发射场仿佛就在身边一样。”在目前实现前方、后方两地协同工作的基础上,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还将结合空间站测试任务面临的北京、天津、海南三地测试等制约因素,充分挖掘远程测试技术潜力,实现三地测试的无缝对接,保证人员就近在任何一地就可支持三地测试任务,进一步降低由于人员出差带来的疫情防控风险,为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双胜利提供更好支撑,并为未来多地分布式测试、分布式飞控等做好技术储备。海量数据,传输始终有条不紊航天发射对各项数据、指令的精确度和保密度要求极高,如何确保远程测试中数据和指令的安全性、实时性和精确性?载人航天总体部试验测试中心的技术人员吴伟介绍:“我们依托于运营商的网络基础设施,构建了一个以加解密机为核心,具备边界防护和入侵检测能力的安全的远程测试网络,结合音视频调度等技术实现了多维数据传输的准确和集约,保证后方看得见、够得着、管得住,同时建立了突发情况应急对策保障远程测试质量,确保远程测试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实时性和精确性方面,系统也完全能够保障。当工作人员在通过该系统发送远程指令时,指令发送时间和回令时间的时间差平均下来不足0.2秒,这一时间差是在航天器测试指标范围内的,不会对发射任务造成影响。此外,在后方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前方发射场配备的高清摄像头接收、查看航天器的画面信息,实现对航天器状态的监视判读,画面的清晰和精准度极大地避免了误判的出现。在数据处理上,远程测试系统的另一优势是可以实现发射场数据和北京控制中心的共享,确保发射场的测试数据能和北京的海量数据进行比对。同时,远程测试系统具备数据处理功能,将发射场的部分数据引入远程系统,利用后方专家力量加强对数据的分析,提高了数据复查判读和问题分析的效率。“北京对今天测试的数据有没有疑问?”“某某参数有短时间变化”……这样的数据互动,通过一根根光纤,在各个工作场之间传输,就像是对航天器的一次“联合会诊”。事实上,依托这一系统,后方在不影响发射场正常测试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遥测参数在了解卫星当前状态的基础上,独立对测试结果进行判读。前后方独立判读,“双方会诊”,互相结合,能够弥补测试过程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局限,提高测试判读的准确度,降低错判、误判、漏判的可能性。对航天器而言,双重把关更加客观、更加严苛,有助于发射场测试判读、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测试效率。任务虽多,项目依然如期进行五院的信息中心技术服务组负责为型号研制、进场、发射、飞控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持和保障。来势汹汹的疫情,打乱了五院多个型号试验队的进场安排,许多试验队提出了远程测试需求,为保障型号试验队远程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信息中心技术服务组的工作人员分外忙碌。春节假期期间,海南试验队提出了增加远程测试的需求,时间紧迫,需要工作人员尽快连通链路。“请组织给一名预备党员一个担当表现的机会!”关键时刻,去年12月刚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的丁振鹏挺身而出,和其他几位假期留京人员组成保障小组,一块儿分析网络架构、研究解决办法,积极配合型号试验队于2月5日完成了相关网络设备的配置,2月6日完成了前后方内网链路、视频会议等功能测试。2月1日,北斗试验队到达西昌的当天下午,假期保障小组成员也到岗就位,和前方的试验队一起连通了内网链路、调通了视频会议,确保试验队的远程测试如期开展。远程测试期间需要有人在岗值守保障,他们每天早上七点来到单位,监控网络状态、调度视频会,测试到几点他们就保障到几点,人员禁行了,但是文昌、西昌发射场的型号远程测试系统却24小时始终畅通。事实上,特殊时期,为了保障科研项目能够如期开展,除了运用技术手段,航天人也付出了额外的辛劳和努力。1月30日,在文昌发射场型号工作进度已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原有进场人员却因疫情防控需要隔离,热控事业部的黄磊、宗立争、金岩三位工作人员被临时替换进场,默默承担起两个型号的电测、加注、热控状态确认等工作。面对人少任务多的难题,他们通过研究细则、细化操作、提前预演、远程支持等方法手段,顺利完成了正常需要两到三倍人员来完成的工作,力保型号质量和进度。

诚意

有事业、有平台、有奔头!航天科技集团2020校园招聘正式开启

20年辉煌历程,60多年事业传承中国航天工业的主导力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事业、有平台、有奔头呼唤有理想、有学识、有干劲的你来令人尊敬的公司干值得骄傲的事业未来的航天科技集团将因你而更令人尊敬未来的中国航天将因你而更值得骄傲我们的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技集团肩负着党和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是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的国家名片,承担着:★我国全部“长征”系列与“龙”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我国战略导弹,部分战术地地导弹、战术防空导弹的研制生产;★我国全部的载人航天器和绝大部分深空探测器的研制发射;★我国绝大部分卫星的研制与发射;航天科技集团辖有8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以及10家专业公司、1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及若干直属单位,科研生产基地遍及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成都、香港、深圳等地。航天科技集团致力于发展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空间生物等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大力开拓卫星及其地面运营、国际宇航商业服务、航天金融投资、软件与信息服务等航天服务业,是我国境内唯一的广播通信卫星运营服务商,我国影像信息记录产业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产品提供商。航天科技集团现有在岗职工16.4万余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1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人,国家级专家100余人,累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47人。招聘日程招聘流程主要需求专业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工程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职位申报航天科技集团所属各单位2020年需求职位已在中国航天人才网校园招聘栏目发布,并支持手机移动端。中国航天人才网(www.spacetalent.com.cn)——航天科技集团校园招聘官方招聘网站航天科技集团所有校园招聘职位信息将在招聘平台上实时发布,各院、公司和直属单位招聘的学生须通过招聘平台投递简历。请各位同学登录校园招聘平台网址填写个人简历并申请职位。更多相关招聘信息随时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航天人才网”或扫描“中国航天人才网二维码”。中国航天人才网二维码扫描注册申请职位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期待与你同行素材由航天科技集团人力资源部提供美编/丁洁编辑/杨成 高一鸣校对/林佳昕监制/黄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