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中网文 | 薛小丽来源 | 投中网北京南五环外的亦庄,是“中国马斯克”们的聚集地。这里不仅有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还是民营火箭企业的大本营:零壹空间、蓝箭航天、星际荣耀、星河动力等多家民营火箭公司均分布于此。“远离航天行业”,这是投资圈很长时间里的常识。这源于传统火箭行业给人的印象:眨眼就能蒸发掉的巨额财富、军事属性带来的封闭体系……然而,2018年,庞大的资金却疯狂涌入商业火箭赛道,入场者包括经纬、华创、高榕、晨兴、IDG、顺为、源码、险峰、元航资本、复兴、赛富等多家知名基金。此前,大批地方政府基金和产业资本早已布局。粗略统计,国内民营航天赛道中大约已经累积了百亿资本,民营火箭加上卫星公司的数量已经接近50家,第一梯队中的一些创业公司估值已超过30亿人民币。目前几家民营火箭公司部分融资情况 数据来源:CV Source当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红利渐尽,模式创新留下一地鸡毛,硬科技投资却形成鲜明对比,开始更多进入投资人的视野。民营商业火箭更是在军民融合的大势下走下神坛,成为新科技赛道的投资热点。“这是个尚未被定义、需求大于供给的市场,就像是在道路上尽是马车的20世纪初,让人们认识汽车世界。”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告诉投中网。在这个尚未被充分开垦的高门槛行业,BAT等互联网巨头还未涉足,而更多的财务投资人正处于“跃跃欲试,但不知如何下口”的状态。3年来,这个行业里充斥着跌宕起伏:有创业公司在2年内拿了7轮融资,累计投资金额高达近10亿人民币;有创业公司一年多里换了多个CTO,最终其CTO带着团队自立门户,成了竞争对手……有投资人认为,相比互联网模式创新,投入10亿人民币就能见到发射的火箭投资并不烧钱;有投资人断言,对民营火箭的投资“已到时间”,其发展进程可能将比自动驾驶还快;不过,也有投资人称,这个行业未来10年内都不会有大规模商业化的可能性。新一轮“下海”“军民领域的改革与开放要开始了。”三年前的这一预判,让舒畅兴奋不已,也自此让他改变了职业选择。2015年3月,舒畅无意间在新闻中看到,国家领导人提及,希望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个本科毕业于北航飞机设计专业、从事了5年投资的投资人,立即敏锐地意识到这背后的潜在机遇:国内民营航天或将迎来发展时机。一个月后,舒畅从联想战略投资部离职,随后成立民营火箭公司零壹空间。当时,整个资本市场对民营火箭的理解尚处于空白,想要融资的舒畅处处碰壁,最终从前同事何文创立的春晓资本等处融来了逾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开启了民营火箭之旅。目前,零壹空间已累计完成四轮融资,融资总额近8亿元。同一年,张昌武、王建蒙以及吴树范也看到了同样的火箭市场机遇,共同成立了蓝箭航天。公开资料显示,张昌武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就职于汇丰银行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王建蒙曾是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的高级工程师,在航天领域有超过40年的工作经验;吴树范则在欧洲航天局工作了15年。令人意外的是,最先付诸民营火箭实践的创业者中,非纯技术出身数量竟是不少。无论是舒畅还是张昌武,皆非“正统血液”。此后,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进入。例如,2016年10月创立星际荣耀的毛洪涛是航天体系内的专家;2017年成立的星途探索,四位联合创始人梁建军、赵新强、李其畅和陈景鹏均曾在军方科研院所工作;2018年成立的星河动力,两位联合创始人刘百奇、刘建设均有15年以上的航天从业经历。这也不难理解。对比大洋彼岸的美国,国内火箭行业的坚冰消融晚了近14年。2002年前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航天计划因种种原因停滞不前,官僚主义、铺张浪费等负面消息让人们开始对这个庞大的组织产生质疑。为了推进航天技术的发展,NASA开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航天技术,美国最大的民营火箭公司Space X在这一年诞生。反观国内,多项战略提出后,国内商业航天进入全面解冻阶段,中国航天体系因此开启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才流动。2017年,国家正式密集出台多项军民融合政策。当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中提出31项具体要求,其中第19项为“加强太空领域统筹”,内容包括探索研究开放共享的航天测控系统建设等,第22项为“发展典型军民融合产业,积极引导支持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等。对于渴望探索太空的年轻航天人才来说,这是近几十年里第一次有机会摆脱古板陈旧的国有体系的限制,走出“象牙之塔”,到外面的世界去开疆扩土。更加“时髦”的民营火箭公司,用股票期权、快速决策和扁平化的公司结构吸引来了大批野心勃勃的工程师。毛洪涛是出走的大佬级技术精英之一,他是中国航天史上最年轻的总指挥之一。2016年10月,他和另外两位合伙人共同创立了星际荣耀。2017年8月,公司开始正式运营。目前,其团队中有超过30位副主任设计师级别以上的技术专家,包括3个总指挥,5个总师或副总师。因为创始团队的华丽背景,这家民营火箭公司从创立初始就受到资本疯狂追捧,包括中信产业基金、经纬、顺为等均是其资方。据星际荣耀方面透露,公司在成立两年内共获得7轮融资,目前累计融资金额已接近10亿人民币。2019年上半年公司还将完成新一轮融资。看到寒冰消融,2017年12月,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与发展中心工作了近15年的刘百奇也决定出走。和他一起的,还有来自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四院和六院的二十余位一线工程技术人员。2018年2月,星河动力成立。目前,其团队中有超过20位副主任设计师以上技术专家,包括1名总指挥和2名总师。“我们当时主要觉得,这事情值得做,而且可以做得更快、更好。”星河动力创始合伙人兼副总裁夏东坤向投中网表示。至此,国内民营航天行业已经热闹非常。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下半年,国内民营火箭公司的数量已经超过10家。百亿资本逐鹿相比国家队,民营火箭公司的定位很清晰:“作为商业公司,生产出低成本的卫星发射装置。”而它们需要依靠的东西只有两样:巨额资金和技术。在美国,民营商业航天并不缺乏资金,因为有“超级梦想”的民间太空明星多数自身就是超级富豪:SpaceX创始人马斯克通过多次创业,年纪轻轻就成了亿万富翁;另一家民营火箭巨头蓝色起源(Blue Origin)的创始人是亚马逊CEO贝索斯,其身家如今已超过千亿美元。当美国最大的两家民营火箭公司都站在超级富豪的肩膀上获得成功时,白手起家的“中国马斯克们”却需要先解决粮草问题。“相比互联网模式创新,火箭研发没有想象中烧钱。”几位中国民营火箭创始人的意见很一致。张昌武透露,研制中型液体火箭的成本约为20亿元。夏东坤则称,不算人员成本,通过自制关键部件,其一枚固体运载火箭的研发大概需要1亿到2亿人民币,液体火箭则大概需要10亿人民币。对民营火箭行业最敏感的是产业投资人和地方政府基金:率先押注蓝箭航天的资本中,包括陕西高端装备制造基金、西高投、湖州市军民融合专项基金等;而最早支持的零壹空间的资本大佬中,也不乏老牌航天院校哈工大、民营资本正轩投资以及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招商局创投等。“在民营航天这件事上,地方政府基金和产业投资人的反应速度比财务投资人快多了。”熊伟铭称。在他看来,产业投资人之所以敢于下注,是因为对航天等制造业有深入认识,知道产品研制的规律。而地方政府的诉求,则是“培育上下游产业,打造商业航天的生态。”相比地方政府基金和产业基金的快速跟进,财务投资人们则显得有些后知后觉。“大部分财务投资人其实看不懂民营火箭行业。我刚开始创业时,投资圈里几乎没人能说清楚一发火箭到底多少钱,今天这个行业里也只有百十人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2018年上半年接受投中网采访时,舒畅曾如此表示。不过,中国民营航天在2018年取得了不少进展,这改变了资本的看法。2018年上半年,星际荣耀和零壹空间成功发射2枚亚轨道火箭;2018年10月,蓝箭航天的首枚民营入轨火箭“朱雀一号”虽在发射过程中出现异常,但价值依然得到了肯定;2018年末,星际荣耀、星河动力分别成功试车了自研的大直径固体发动机。这一年,国内卫星发射的数量也创下纪录:天仪研究院完成5次发射任务,卫星发射数达11颗;九天微星完成“瓢虫”系列卫星发射。财务投资人们突然意识到,民营火箭的商业化落地可能比想象中更快,这成了他们快速入场的动力。2018年2月,元航资本投资星河动力的天使轮,因为后者的技术团队是“民营航天企业中最完整的。”元航资本合伙人王新河称。相对而言,熊伟铭则有着不同的思路。2018年8月,在和多家公司聊完后,他选择了蓝箭航天,因为认为后者的“资本效率最高”。在他的概念里,资本效率主要指公司融资后的资金用途。“有的公司融资几亿后,就搁在账上做理财,也有公司用来买楼,只有蓝箭将其变成了组装厂房和试射台。这些资产不像被扔到河里的共享单车,具有增长价值。即使最终火箭没有成功,发动机也不太灵,公司至少可以出租试射台,一次出租还能收回几百万。”熊伟铭表示。他坦承,2017年曾因美国市场的热闹关注过民营火箭赛道,但当时觉得其离商业化还比较遥远。到2018年再看时,这个行业的政策转变、商业进展都让其感觉已经到了该入场的时机。用吉利的成本打造火箭法拉利“你可以拥有一辆很便宜很稳定的汽车,这个规则也同样适用于火箭。”马斯克曾如此形容民营火箭的成本变革。2015年,舒畅刚开始创业时,曾在清华见过一次前来演讲的马斯克。这个致力于将SpaceX发射费用降低到商业航天发射市场1/10的钢铁侠,分享了自己造火箭的心路历程。在他看来,过去几十年,全球火箭技术其实并没有突飞猛进。“国家队”之间少有竞争,它们发射的火箭性能极佳,却造价高昂,和法拉利一样又贵又好。但其实,对部分客户来说,便宜一点的本田雅阁或就能够满足需求。相比“国家队”在发射火箭时为了确保成功率的不计成本,民营火箭公司对降低火箭成本有着天然的动力。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没有庞大的政府拨款,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他们存活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为此,民营火箭公司缔造了更灵活的公司体系,以更敏锐地捕捉到行业的需求变化。火箭为什么比奔驰车贵?如何降低火箭成本?舒畅如此问自己,一如十多年前的马斯克。舒畅发现,如果火箭能形成汽车的批量,它可能会比汽车更便宜。在火箭总体技术成熟的大背景下,火箭成本的降低一方面源自于单项技术的创新,比如自研发动机、电子产品或机械结构等。“我本来有100家供应商,每家供应商从我这赚了50万元,现在我都自己做,这5000万元就没有被别人赚走。”舒畅举例。同时,选用通用化、标准化的成熟火箭器件,减少定制化零件,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控制实验的次数和成本等都是降低支出的重要途径。这些思路其实都源自民营火箭鼻祖SpaceX的创新。相比传统航空航天公司将发射系统的设计和制造交给第三方制造商,SpaceX的策略是尽可能减少采购,这既可以省钱,还能减少对供应商的依赖。SpaceX的火箭制造工厂因此成了巨大的五金店:在其中,它完成了超80%的制造工作——不仅制造引擎、火箭箭体和太空舱,还设计主板、电路和太阳能板等。通过改进复杂的硬件系统,它节省了大量成本。多家民营火箭创始人向投中网透露,火箭制造是诸多工业领域的结合,通过优化设计,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在电子产品等核心环节进行自主研发,在供应链环节精耕细作等,是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以零壹空间举例,通过火箭电气系统集成化设计,它将传统电气系统重量从百公斤级降低至了1.8公斤,体积也相应缩小,在提升运力的同时,间接降低了成本。而在星河动力的案例中,通过“自制姿控喷管,可以将委托给第三方的10万加工费降至8000元。”如今,为了节约成本,多家民营火箭公司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智造基地,以进行装备、测试和实验。2016年,张昌武曾走访了全国多个省份,希望为蓝箭航天找到一个适合的智能制造和热式车台基地。最终,他们选择了湖州。张昌武称,之所以选择湖州,其实是先选择浙江,“浙江制造业很发达,有很好的航天产业配套和供应链环境。江浙一带的资本环境还有利于公司的后续融资。”蓝箭航天将在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中总投资15亿元。2018年12月,蓝箭航天宣布其位于湖州的智能制造基地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这是国内首个民营火箭和发动机生产制造基地,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民营火箭制造工厂。同时,其热试车台二期工程也在施工中,建设完成后将能够为其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提供点火试验,以验证发动机性能、提供发动机试车参数等。除蓝箭航天外,舒畅将零壹空间的智能总装基地落地到了重庆两江新区。“重庆是老三线基地,军工产业积淀雄厚,在两江新区有个航空航天产业园,产业基础较好。”舒畅透露。而星途探索的制造基地则落户到了四川绵阳。夏东坤透露,目前星河动力也在尝试寻找能落地的基地。“我们现在经常去找地方开发区聊,常常发现星际荣耀也刚好来过。”“固液”之争火箭创业考验的不仅有创始人讲故事的能力,还有战略能力,比如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路线。而对技术路线的选择,则和手里的牌有关——技术团队构成、供应链资源等。“毕竟,有相关经验的研发人员数量是有限的。”张昌武表示。在航天界,对液体火箭和固体火箭的路线之争一直没有中断过。在熊伟铭看来,这一争论就像是讨论手动挡和自动挡,“你喜欢自动挡,这并不意味着手动挡没得卖。毕竟,保时捷911还是手动挡。但长远来看,自动挡一定是大势所趋,就像是液体发动机对民营火箭一样。”多位投资人向投中网解释道,运载能力决定了火箭的市场服务价格。固体火箭一次发射的成本或许是两三千万人民币,液体火箭可能要1亿人民币。前者之所以比后者便宜,是因为前者更多是小火箭,运载能力较小,液体火箭则更多是中大型火箭,更适合发射大型卫星。这主要源于两者的发动机结构和推进剂差异。在火箭结构中,推进剂往往在整体重量中占比近80%,在发射总成本中占比约30%。可见,推进剂成本的高低对发射成本有重要影响。固体火箭的推进剂主要是火药,市场成本是几百元一斤,成本较为固定。液体火箭的推进剂则是液氧、煤油,价格相对更便宜。目前,零壹空间是“固体火箭派”的典型代表。在液体火箭流派中,蓝箭航天和星际荣耀选择以液氧甲烷作为推进剂,而星河动力则选择了与SpaceX“猎鹰9号”一样的液氧煤油。据张昌武估算,使用液氧甲烷作为推进剂可以让成本降低10倍左右。液体火箭的优势在于,随着运力提升和重复使用,其综合发射成本较固体火箭更低。比如SpaceX的“猎鹰9号”已经通过重复使用将火箭发射价格降到了全球最低。不过,因为其研发周期较长,所需资金庞大,对初创企业来说更有难度。舒畅认为,马斯克或贝索斯之所以适合研发液体火箭,是因为其有庞大身家。而对粮草没那么充足的国内初创公司来说,研发固体火箭更合适。他进一步解释道,卫星发射主要包括两大市场:一是高轨道卫星,其发射需求基本被国家队和SpaceX等大型民营火箭巨头垄断;二是中低轨道卫星,其发射重量多低于200公斤,一年的发射量约在100到200发,是目前发射的卫星中一重要类别。北京空间信息科技研究所的统计显示,2016年小卫星数量占同期入轨航天器总数的近6成。在张昌武看来,固体火箭因为技术难度较低,发射周期更短,对部分追求快速发射的客户来说是个好选择,但它更多是阶段性产物。客户在目前卫星发射需求相对有限的情况,可以通过固体小火箭初步验证卫星性能;同时,资金有限的民营火箭公司可以通过固体火箭的发射试手,累积发射经验。毕竟,在火箭设计、转入生产制造阶段到进场发射等部分关键技术的验证上,这两类火箭差别不大。不过,随着未来国内卫星需求增长,固体火箭的局限可能会更加明显——因为运力有限,相比能一次性卫星组网的大中型液体火箭,固体小火箭往往需要分批次进行组网,这可能会影响相关企业把握商业窗口期。同时,固体火箭的推进剂涉及火工品,民营企业难以获批相关制造资质。种种局限下,目前几家民营火箭公司基本都是“固液并举”:在自研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同时,兼顾液体火箭研发的部署。即使是一开始大力发展固体火箭的零壹空间,在2018年年中时也透露,目前主攻固体火箭的研发,是根据近几年市场需求而定,之后不排除也会做液体火箭研发。张昌武透露,发射卫星是一个供给推动型的市场,这个行业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火箭能力不足,导致卫星发射需求无法扩大。此前,企业的卫星需求主要靠政府推动,因为卫星的造价高昂且发射成本不菲,民营客户即使有发射需求也基本很难被满足。当国内商业航天的能力提高,运载火箭的发展将促进卫星发射市场的进一步突破。欧洲咨询公司2018年8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十年,仅小卫星的市场规模就将达到370亿,较过去十年增长约4倍,未来十年全球将发射约7000颗小卫星。星途探索创始人兼CEO梁建军2018年9月曾透露,未来20年全球航天产业规模将增长至数万亿美元,其中商业发射或约占10%到15%,这意味着全球发射市场的量级将在1000亿到1500亿美元。十年商业图景张昌武和蓝箭航天团队期待的历史性时刻终于来了。2018年10月2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7t重、起飞推力为45t的“朱雀一号”三级固体运载火箭静静地在发射场等待着首飞。如果发射成功,这将是过去三年里第一枚民营研发并成功入轨的固体运载火箭。下午16时,点火后,火箭冲上云霄,一二级工作正常。不过,在升空402秒后,三级出现异常,搭载的“未来号”卫星最终未能按照预定计划入轨。这次发射失败对于蓝箭航天的工程师们来说,并不是致命打击。但作为国内民营火箭2018年最后一次固体运载火箭的发射尝试,“朱雀一号”的发射失败,意味着国内民营火箭2018年依然没能实现固体火箭入轨。这也是部分投资人犹豫的原因。2018年年初,因为对民营火箭行业颇感兴趣,鼎兴量子合伙人吴叶楠将市场上绝大部分的民营航天公司都尽调了一番。最后,他还是没有下手。“我们预计十年内,国内民营火箭行业里应该没有公司能大规模赢利。这个方向会有很大的市场,但周期会非常长,可能会长达十年,超过我们的基金长度。”吴叶楠称。在他看来,国内民营火箭公司的商业模式存在悖论,主要包括几点:一是民营企业要做火箭,一定是要比国家队便宜,因此他们的终局一定是做能大幅降低成本的可回收火箭。不过,从目前几家公司的发展时间表来看,这一目标的实现周期有点“过于遥远”。“几家公司2018年发射的基本都是固体探空火箭。探空火箭主要用于近地空间进行探测和科学试验,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不具备载荷入轨能力。2020年,如果能有液体发动机上天已经很了不得了,而这只是第一步。要想研制可回收液体火箭,需要建设成熟的生产设施配套体系,这可能还需要三四年。即使研制出液体火箭发动机,能否成功上天依然是未知数。毕竟,Space X成功发射可回收液体运载火箭前失败了3次,几乎将马斯克从PayPal公司赚来的钱消耗殆尽。”吴叶楠说道。他表示,除了产品进度慢,和国外差距较远,国内民营火箭还存在一个很“中国式”的问题:封闭且难以获得的发射场资源。目前,国内没有市场化的、面向民营企业开放的发射场,这导致民营火箭公司只能在国家队任务繁重的发射间隙,获得一些发射机会,发射时间难以固定,发射成本高昂。“这不是一个常态的商业化模式。”吴叶楠称。在发射场资源方面,液氧甲烷火箭比液氧煤油火箭所要面临的难题更多:后者的推进剂因为和国家队的相同,未来可以借用国家的发射塔架。而前者如果想发射,需要改造国家发射场(目前国内没有液氧甲烷发射场),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多位创业者预测,未来国内能存活下来的民营火箭企业或不超过三家。而这个决定存亡的时间节点,可能就是2019年。夏东坤表示,2020年和2021年,国内将迎来一波小卫星发射的高峰,届时民营火箭公司能否拿出一枚运载火箭,将决定其能否抓住这个市场机遇以及获得多少市场份额。到2019年,这个行业的融资可能会更加两极化——大部分资金涌向头部玩家,拿不到更多融资的其他企业,或将面临淘汰。
9月21日,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的表彰决定,499个集体被授予“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称号,799名同志被授予“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出席表彰大会,航天科技集团8个集体被授予“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称号,13名同志被授予“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航天科技集团受表彰的“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第一研究院第十四研究所飞行器结构设计组第四研究院陕西中天火箭技术股份公司第五研究院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第七研究院四川航天川南火工技术有限公司检测中心试验一班第八研究院第八〇三研究所第九研究院第十三研究所精密制造车间特材数控加工组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卫星测控中心第十一研究院第二研究所五室气动热研发组航天科技集团受表彰的“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容易(女)一院总体设计部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屈旭琪(女)一院五一九厂加工中心高级工张铁民五院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班组长殷新社五院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赵和明六院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首席产品工程师董瑶海八院FY-4卫星型号总设计师蔡红豪八院某导弹武器系统行政总负责人师亚辉九院七零四所副总工程师谢文胜十一院二所5室总工艺师叶剑锋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部总经理魏龙涛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出口二部总经理齐国生集团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周玉霞(女)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标准副总师来源:国资小新编辑/杨成 高一鸣校对/林佳昕监制/黄希
4月中旬,中国已经逐步控制住了疫情。在经历过战疫和复产复工之后,有序开学返校复课已经逐步展开。对芬兰雅威而言,其生产的医用级空气消毒净化机在助力过湖北、江苏等多地战疫防疫和企事业单位复产复工之后,20年持续"消杀"病毒、耗材无衰减、维护零成本等特殊的产品特性,再次成为校园防疫的首选神器。历经战疫与复工考验,如今进入校园别看雅威来自芬兰,这家洋品牌已经深耕中国市场多年,并持续服务中国家用及商用市场,被新华社点评为"中芬新型合作的典范"。成功的本土化策略,使其非常了解中国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面对疫情,雅威连续多次驰援湖北,仅向雷神山医院捐赠产品就有125台、总价值超过400万元;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赠医用级空气消毒净化设备价值达到1082.2万元。其捐赠至武汉方舱医院的大型空气消毒净化设备,也在"战疫"期间被央视新闻多个频道广泛报道,从而更加深入人心。在疫情逐步平稳之后,雅威医用级空气消毒净化机又成为企事业复产复工的首选。随后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可,列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全国性名单"。而今又伴随开学复课,凭借病毒灭杀率高达99.99%、20年专注"杀病毒"和插电即用的产品属性,芬兰雅威医用级空气消毒净化机再次成为不少学校开学"防疫"选购的重点产品。对这款防疫神器的缔造者而言,战疫和复工是对其产品性能的硬核考验,也是其拥有助力校园防疫能力的标准。目前,芬兰雅威已与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院、航天金融大厦、中国标准科技集团、北京节能环保中心等重要单位达成合作;在校园防疫方面,芬兰雅威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北京101中学、北京小学等学校早已展开合作。随着复学开课,更多的学校开始选购芬兰雅威雅威医用级空气消毒净化机。20年杀病毒,校园防疫神器认准芬兰雅威为什么说芬兰雅威医用级空气消毒净化机是最佳的选择?与传统HEAP、光触媒、紫外线和静电集尘等净化技术不同,源于芬兰的品牌雅威应用"全球颠覆性离子瀑技术",可高效去除0.001微米(1纳米)以上包括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各种空气漂浮颗粒物,病毒灭杀率可达99.99%。净化病毒方面已经得到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中国国家空调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诸多机构的检测和认证,核心技术"离子瀑"也被新华社评为"世界最领先的空气清洁技术"。根据芬兰坦佩雷理工大学教授GunnarGroffe的测量,这些释放的负离子速度为1千米/秒-1.2千米/秒。高速离子形成离子瀑直射离子筒收集面,当污染空气通过该区域时,空气中污染颗粒物被强大离子瀑推到收集面上,被收集的颗粒物粒径从0.001微米(纳米级颗粒)开始,包括粒径大约为 0.02-0.3微米的各种病毒。这些纳米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进入离子瀑室后,在强离子场作用下,被推到收集壁上,在推送过程中,微生物被破坏致死。除了强悍的"消杀"性能,芬兰雅威医用级空气消毒净化机不需要安装,插电即用。对此时开学复课的各大学校而言,显然最能解燃眉之急。更关键的是,"离子瀑技术"在杀灭病毒这方面可以长效保持20年无衰减,且无需耗材。这意味着,好空气并没有那么昂贵,一次采购便可终身受益。团购市场爆发,雅威推出优惠套餐选购"消杀"产品,不仅要考虑到校园的特殊场景,还要考虑产品的性能、售价、能耗以及维护成本、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因素。相比中央空调、新风系统以及空气净化器,雅威医用级空气消毒净化机的优势在于不存在病毒传播风险、无需大规模安装、通电即用以及后期维护成本极低,而且净化效果不衰减,也不会产生废弃滤材。正是因为这样的使用特性,使其非常适用于应对疫情的不同阶段和未来日常生活。正是因为看到了市场的变化,芬兰雅威决定,针对团购客户升级服务,在北京推出团购用户免费消毒净化管家,质保期内,每年6次免费上门检测维护服务, 代团购用户一键自清洗,真正实现客户后续维护零成本。为了应对即将爆发的需求,芬兰雅威在各渠道准备了充足的现货,用户可登陆京东商城、天猫的芬兰雅威AAVI旗舰店垂询采购。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产品不仅企事业单位和学校需要,对已经确定线上授课的北京亦或是隔离在家的用户而言,同样适用。而针对这些不同的应用场景,芬兰雅威已经完成从家用、商用到工业的全生产链覆盖。
8日,武汉迎来本月首次土地拍卖,4宗地块顺利出让,成交总额约36.08亿元。4宗地块均是涉住宅用地,规划分别要求配建养老设施、幼儿园、社区服务机构。企业拿地有门槛,规划设计有要求,武汉着手从源头打造“15分钟生活圈”,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本场土地拍卖包括东湖新技术开发区3宗、蔡甸区1宗,出让总面积约20.71万平方米。武汉融庭置业有限公司竞得蔡甸区蔡甸街蔡甸大街与公园路交汇处以西的一宗地块,成交价约1.43亿元。规划显示,该项目将引入一家湖北省内党建标准化试点单位或其管理机构,全面承担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工作。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神墩一路以南一住宅用地受到房企热捧,武汉德商高泷置业有限公司以约18.54亿元拿地。地块范围内,规划建设建筑面积3000平米,复合利用的居住区级养老设施,包含100个床位。当天拍下的另两宗地块上,将各配建一所幼儿园。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梳理武汉今年的土地拍卖市场,发现住宅用地出让时,一般附带有配套设施的要求,其中涉及商业、教育、养老、医疗等,围绕居住配套功能,打造“15分钟生活圈”。5月19日,武汉车都置业有限公司拿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宗地块,企业将代建及改造一所12年一贯制学校和一所30个班级的6年制小学,解决周边居民“入学难”的问题。7月30日,宁波宣兴置业有限公司落子长江新城起步区,该区域将引进康养企业全国总部和专业医疗护理机构入驻,打造武汉医养新标杆。中指研究院华中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李国政介绍,如今市民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买房子”转变到“买生活”。在土地出让的前置条件中,提出配建养老、教育设施,体现了城市发展理念的进步。这样既能够“补短板”,解决城市养老需求旺盛等问题,也能让新城区的生活配套越完善,生活越方便、舒适,居民享受“15分钟生活圈”的便利。配套齐全,生活方便“冷门”区域引来成群购房者今年上半年,位于新洲的孔雀城航天府的销售套数在武汉排名第六,孔雀城集团武汉分公司总经理寇旭东介绍,购房者中不少是主城区的居民。据介绍,孔雀城航天府坐落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东部核心区,与光谷对江相望。已经启动建设的双柳长江大桥,将连通新洲与光谷。此外,在建的航天大道、武汉航天城同济医院,以及一批相关的配套也在火热建设中。武汉地产研究院院长殷跃建称,最近几年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远城区的成交量远大于主城区,如去年全市成交21万套,其中远城区就成交了13万套,占比超过60%。远城区都在走一条产城融合的道路,新建了大量的产业新城,在建房子的过程配建了大量配套设施,为购房者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间,成熟的配建,会加快主城区人口向周边转移。(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雷衎 冷靖华)【来源:武汉发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科研院所有好的技术,却找不到合适的企业合作;企业有开拓市场的需求,但缺乏科技创新的资源。这种需求的不对称,阻碍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9月26日,在2020江西智库峰会暨国家级大院大所产业技术进江西——南昌“航空及生物医药产业”专项对接会上,南昌经开区、南昌高新区及部分企业和高校,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等大院大所“牵手”合作,共建研发机构,进行项目合作,既为该市产业发展集智聚力,也给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开辟了更多路径。航空装备和生物医药是南昌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南昌航空城作为全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瞄准江西“航空梦”的目标快速发展。同时,该市正全力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打造全国中医药科研创新高地,中医药科创城已聚集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预研中心、江中药谷等高水平研发平台,拥有华润江中等一批龙头企业,对中医药产业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本次专项对接会响应了南昌市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如何让这些大院大所成为南昌产业发展得力的“智囊团”和“军师”,同时让大院大所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实现转化?对接会上,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与南昌经开区、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天久地矿建设工程院、江西省地产开发集团共同签订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五方协议,南昌高新区与中国科学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签订共建中科院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合作协议;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南昌研究院与江西科谷光学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闫楚良通过分析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南昌的航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他指出,航空航天装备是未来中国制造的重要领域,需要继续在民用航空航天高端核心技术及高附加值装备产品的研发方面实现突破。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江西省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药科学中心主任梁鑫淼提出了中药标准化、中药大数据等方面的研究方向,为南昌乃至江西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记者钟珊珊)【来源:南昌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2020年,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国资委党委中心工作,积极组织各会员单位围绕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现实挑战,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了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课题研究成果。经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认真组织阅评,评选出一等奖优秀成果32篇、二等奖优秀成果43篇、三等奖优秀成果54篇,评选出优秀课题研究组织单位15家。一等奖优秀成果(32篇)1.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问题研究■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大型军工央企以系统工程方法 构建赋能型党支部建设体系的范式研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3.完善中央企业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研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4.央企党校提升企业核心骨干政治能力的实践研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5.海量信息下的央企舆论引导实践研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6.构建国有企业青年创新实践平台的探索与思考■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7.健全完善中国航发监督体系实践研究■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8.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重要论述 打造融通特质的红色文化体系■中国融通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9.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工作实践研究——以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为例■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10.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国有企业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研究——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的实践为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11.员工队伍积极心态养成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12.健全与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华电“大监督”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13.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研究与实践——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为例■中国三峡集团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14.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 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企业建设■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5.关于构建中央企业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监督网的研究报告■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6.发挥联通优势全面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践研究■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17.探索建立党建经营深度融合体系 推动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高质量发展——以中国一重党建融合实践为例的探索研究■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18.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的重要论述在国有企业的实践探索研究■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19.中央企业党建智库建设问题研究■鞍钢集团有限公司20.以中国风范走向世界——从中航集团品牌传播案例探讨中国品牌国际化之路■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21.通过“三战”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研究——以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为例■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22.新形势下民航企业打造蓝天特色党建的创新路径研究——以客舱乘务员为例■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23.中化集团以党建促现代农业产业扶贫的研究与思考■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24.基层党支部五星级管理创新实践与研究■中国中化集团化工事业部25.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融媒体作用与优势实践研究■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26.基于“四维驱动模型”的完善国有企业担当作为激励机制研究——以中储粮集团公司为例■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27.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提升国有企业党组织组织力探索与研究 ——基于国投等中央企业党组织发挥组织力抗击疫情实践分析■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8.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中钢洛耐深入挖掘传承习仲勋同志在洛耐宝贵精神财富推动企业实现凤凰涅槃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29.构建国企党建质量进阶管理系统研究■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30.国家外宣大格局下的建筑央企海外传播能力建设研究■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31.解决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以保利物业强化党建引领、融入基层治理的做法为例■保利集团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2.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实践研究■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二等奖优秀成果(43篇)1.航天企业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探索实践■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构建以“航空报国”精神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力数据化管理模式的路径探究■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 促进科技创新的实践研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4.军工企业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策略研究■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5.创建“1+2+6+N”立体模式强“根”固“魂”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6.中央企业党建工作标准化体系化建设课题研究■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7.基于“精益理念”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探索与研究■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8.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 引领集团公司高标组建、高效运营、高速发展实践探索■中国融通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9.建党以来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经验研究——以中国石油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为例■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10.发挥国企优势做好重大危机事件下员工心理防护的实践和探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1.增强中央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研究——以中国海油开展“党支部达标”为例■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12.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有企业治理效能的实践与探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13.能源安全新战略在国有电网企业的实践成效研究——以国网福建电力实践为例■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14.海量信息时代的央企舆论引导新思路■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15.新时代推进中央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的研究与实践■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16.推进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研究■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17.中央企业巡视整改工作体系研究与探索——以南方电网公司为例■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18.发挥制度优势推动共抓长江大保护案例研究■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19.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贡献培育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国家能源集团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基于“标准-特色-示范”三步走演进路径的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高质量建设工作体系研究■中国移动浙江移动有限公司21.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研究——以中国移动为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22.构建与网格新型生产关系相融合的“三责三化”国企党建工作新模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23.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的实践探索——基于对中国系统的调查研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4.完善新时代国企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以中国中电国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实践探索为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电国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25.坚持政治引领 加强党的领导 全面提升新时代班组建设质量的实践探索■中粮集团有限公司26.加强国有企业境外单位宣传思想工作研究■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五矿国际27.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体制机制■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8.在大飞机事业中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研究■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29.基于大数据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识别研究■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30.巩固深化“三基”建设 持续增强中央企业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31.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建设■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32.新时代央企品牌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研究■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集团有限公司33.文化融合视野下高铁企业的海外形象建构■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34.创新宣传工作形成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合力的思考■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35.重大工程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36.新时代中央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化创新研究■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37.以政治功能为牵引 循环提升组织力 探索中央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路径■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38.中国电建海外投资建设“四个维度”国际传播体系促进跨文化融合实践研究■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39.推进中央企业跨文化融合工作——以并购西方设计咨询类企业为例■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40.国有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研究■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葛洲坝集团公司41.以强支部为基点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42.国有金融企业加强党的组织力建设的实施路径研究■中广核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43.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机制研究——基于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的创新实践■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三等奖优秀成果(54篇)1.新时代开展基层党支部评星定级的实践与研究■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以党建促进高温气冷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产学研结合的探索与实践■中核集团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3.新时代以大力弘扬航天“三大精神”为内核的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研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4.新时代航天精神谱系构建与传承研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5.以“党建+型号”防治技术权力异化的策略探索与实践■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6.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下的文化融合和重塑研究■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7.加强中央企业境外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8.新时代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探索与实践■中国航发集团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9.加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董事会建设研究■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10.企业员工思想动态分析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1.通过先进典型选树助推企业文化建设——中国海油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工作探索与实践■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12.智慧党建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和实践■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13.构建“135”工作体系 深化“1+N+5”品牌建设 全面提升基层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的实践研究■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14.中央企业关于党组领导有效融入公司治理体系的实践研究——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5.国有企业融媒体平台建设实践研究■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6.“三翼驱动”推进风电企业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7.《条例》视阈下国企党支部书记素质模型研究■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18.在抗击疫情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加强基层党建发挥国企党建优势的实践与机制探讨■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19.中国联通探索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互联网化长效机制研究■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20.中国联通党建责任制考核的探索与实践■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21.新时代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2.构建“1+5+2”立体模型 打造双循环融创机制 筑就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路”和“桥”■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23.装备制造企业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研究——东方电气集团“323”企业文化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24.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文化软实力——中国宝武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5.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铝集团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6.坚持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建设构筑混改党建“新高地”■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27.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进程中的文化软实力打造与探索——以东航改革发展为例■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28.以“五心工程”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的探索与实践■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29.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为例■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30.国有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党建价值创造研究■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31.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下如何落实政治监督要求加强日常监督工作■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32.“品牌强企”战略路径研究——以中建一局为例■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33.强化对外宣传工作,着力提高央企海外传播能力建设研究■国投集团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34.构建“投建运”一体化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体系的思考和探索■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35.廉洁合规文化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36.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三融一化”党建工程实践与探索■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7.关于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若干问题之研究——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五大体系”实践的有关思考■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38.一体推进中央企业“三不腐”体制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为例■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39.新时代转制科研院所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40.增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途径研究■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41.中智党建服务平台助推新时代商务楼宇党建的创新实践研究■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集团有限公司42.中央企业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机制构建——以中车戚墅堰所“防疫复工”意识形态工作为例■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43.打造央企金字品牌 加强品牌建设的路径研究——以中国中铁为例■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44.一体推进不敢腐 不能腐 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中交集团为例■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45.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约束机制■国药集团中国医药投资有限公司46.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国有企业基层走深走实的实践研究——以保利置业为例■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47.新时代国企凝聚力工程建设研究■中国煤炭地质总局48.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推进党建带工建工作的思考与实践■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49.关于中央企业加强混改企业党的建设实践研究——以中国电建为例■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50.建立健全建筑央企“大监督”内部监督体系■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51.中央企业基层党组织在公共危机应急处置中提升组织力研究——中国安能三局“应急+党建4.0模式”探索与实践■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52.以工程师文化支撑大国重器铸造的探索研究■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53.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提升治理效能的实践机制研究■中国华录集团华录森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54.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完善担当作为激励机制的实践研究■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优秀课题研究组织单位(15家)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融通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END / ————
直接影响中国登月计划?张小平跳槽影响有多大张小平跳槽影响到底有多大?西安航天机构一研究员跳槽民企 网传影响登月计划 原单位承认措辞失当夸大张小平作用网传影响登月计划 原单位承认措辞失当夸大张小平作用9月27日,微信公号中一篇《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的文章引发网友关注。文章中称,西安一家航天科研机构的研究员张小平被一家民营企业挖走,而该名科研人员离职前任副主任设计师职务,在我国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处于“最关键的技术岗位”。该公号文章称,“据爆料,张小平的待遇是12万一年,跳槽后加入了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年薪直接达到百万”。27日下午,张小平原单位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张小平个人的离职不存在影响研发任务的问题,但是研究机构也会反思如何留下更多的人才。27日夜,当事研究所发布情况说明,承认在劳动仲裁材料中措辞失当,夸大了张小平在所参与研制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爆料网传“科研人才跳槽影响登月”北青报记者看到,在这篇微信公号文章中,有一份名为“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的文字材料,材料的开头和结尾处,盖有西安某航天动力研究单位的公章。该文字材料中写道,该研究机构的前员工张小平参与了多型号国家重大型号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及预先研究工作,离职前为副主任设计师职务,处于“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岗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的职位和薪资材料中指出,“培养一名专家级液体火箭发动机总体技术人员,需要研制单位付出多年的时间以及无数次发动机研制实践锻炼,而作为这四型发动机总体室系统及专家,张小平个人的离职对这四型发动机的方案论证及研制工作均造成了极大影响”,“甚至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载人登月重大战略计划的论证和策划工作”。张小平原工作单位官网介绍,该企业“承担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轨姿控发动机、新一代运载大推力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以及吸气式动力系统等液体航天动力的研究、设计任务。”回应研究所:张小平未经脱密自行离所27日下午,北青报记者联系到了张小平原来所在单位的上级单位。该单位负责人表示,公众号里发布的这份“网传盖有单位公章的文件属实,系单位提交地方政府劳动仲裁庭机构的文件之一。单位向仲裁庭提交了仲裁请求,同时提交了前述文件。9月19日仲裁庭开庭,并向张小平出示了此文件,张小平遂在朋友圈大量转发。”该负责人同时表示,该文件为一个下级研究所拟定,“行文表述的确不妥,以后在处理类似文件时需要反思的事情比较多。”该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相比过去,研究院这两年被民营火箭公司挖走的人多一些,但是张小平的离职不存在影响任务的问题。不过研究院也会进行反思,用更多的方式留住人才。27日夜,当事研究所通过其官方网站,就张小平离职事件发布情况说明。情况说明中说,张小平1994年入职该研究所,2011年8月取得研究员资格,2015年3月起担任低温推进剂发动机型号副主任设计师,从事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和液氧甲烷发动机系统设计,参与了多项低温发动机项目论证。2018年3月,张小平提出辞职申请。出于爱惜人才考虑,研究所与张小平进行了多次沟通和挽留,但其离职意向坚决,并在单位未批准的情况下自行离所。由于张小平为国家重要涉密人员,根据保密法和单位相关规定,离职前必须在所内非密岗位进行脱密,脱密期为2年。为此,2018年4月,该研究所与张小平进行谈话,向其解读离职流程及脱密期管理规定,告知其须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回单位履行脱密义务。但张小平仍然自行离所,对保守国家秘密和单位技术秘密带来了较大隐患。研究所向西安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张小平继续履行聘用合同,按脱密期管理规定回所脱密。说法研究所提交劳动仲裁材料措辞失当该研究所声明中称,9月17日,根据律师意见,该研究所承办人向仲裁庭提交了《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材料。承办人因急于达到让其回所脱密的目的,在材料中措辞失当,夸大了张小平在所参与研制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该材料经张小平个人朋友圈发布后,扩散到网络上,引起了较高的关注度和一些误解、误读,产生了不良影响。今后,他们将加强内部管理,在工作中更加严格、严谨,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调查航天科研单位年薪各不相同对于张小平跳槽风波,一些网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网友认为,科研单位流失了这么重要的人才实在很可惜,而相关研究单位也应该采取适度提高工作人员待遇等措施,这样才能够留住人才,避免人才流失。微信公号文章称“张小平的待遇是12万元一年,跳槽后加入了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年薪直接达到百万。”一位同在西安航天系统工作的工作人员表示,“张小平年薪12万元”应该不准确,“这类科研单位的员工薪资一般和职称挂钩比较紧密,每个人的职称都是几年一升级,如果真的像那份材料里所说的副主任设计师的职务,那(张小平)年薪应该在20万元左右比较正常,而且完成重大项目时一般还会有奖金。”另有业内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相关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到民营企业工作,第一年收入就能达到35万元,“大概是在研究所工资的2.5倍。”该业内人士表示,“工资太低,自我提升不大”是越来越多研究所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北青报记者随后找到了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今年9月发布的招聘信息,其中可靠性高级工程师、火箭发动机总装设计工程师等职位的年薪报价在30万至42万元,这两个职位的学历要求为硕士,工作年限分别为5年和3年。“这样的要求对航天系统内的人来说,简直是‘一抓一大把’。”微信公号文章中还写道,在张小平的原单位,“70%的人都是副主任设计师”。对此,同在航天系统工作的王先生表示“太夸张了”,即使是研究人员较为集中的科研单位,也不会达到这么高的比例。此前,曾有航天企业负责人向北青报记者表示,近些年,科研机构跳槽的人员确实有所增加,该负责人称,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各行各业都能搞创新,航天也逐渐在转向商业化,不仅是传统国企,包括一些商业公司、大学都在搞航天研究,所以相互之间争夺人才资源的竞争加剧了。延展张小平跳槽企业系火箭研制民营企业9月27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赶到张小平目前任职的蓝箭空间北京研发中心,但始终没有等到工作人员出面回应此事。此后,记者又辗转与张小平取得联系,张小平表示自己并不在北京,而是在西安,目前不太方便回应此事,“压力太大,不发声了,公司高管最近两天都在湖州一个大型试验的现场,也不太方便抽身。”公司安保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天来公司打听张小平的人很多,“我都没听说过这个人。”蓝箭空间官方网站显示,该公司系一家从事火箭研制和运营的民营企业。“公司聚焦中小型商业航天应用市场,致力于研制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及商业运载火箭,凭借一流的技术研发团队,以高度集成的设计能力和单机创新能力,完成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交付全流程任务,为全球市场提供标准化发射服务解决方案。”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蓝箭空间办公楼内安保十分严格。工作人员表示,外部人员要进入公司必须由内部员工来门口领人,且公司大堂及内部均不允许拍照,并介绍这是公司办公楼所属物业公司的要求。北青报记者随后就此咨询了该物业公司,物业公司客服人员答复称,该园区大部分办公楼均不允许拍照,“尤其是这家公司。”据蓝箭空间官网介绍,北京研发中心系公司总部,研发侧重运载火箭和动力方向,是运载火箭研发、动力研发、市场运营等团队的主办公地。西安研发中心则侧重动力和电气产品方向。包括系统、总装、推力室、涡轮泵、自动器、密封等专业,具备大型液体火箭主发动机、姿轨控动力系统研发的全部能力。承担液体火箭发动机等相关核心产品的研制职能。除此之外,公司在湖州还设有一处智能制造基地,作为液体发动机及运载火箭的制造和总装工厂。其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显示,9月21日,蓝箭航天召开了该公司生产的一款三级固体运载火箭的出厂质量评审会,经多家相关单位和业内专业机构评议,符合产品出厂放行准则,可以出厂。“已经‘盖上’了‘合格’证,紧锣密鼓地准备奔赴发射场了。”此后,公众号接连几天发布倒计时海报,并于9月27日发布发动机试车照片。(北京青年报)
厦门理工学院2020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往年录取分数线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保证厦门理工学院普通本科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学校和考生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厦门理工学院本科招生工作具体情况,特制定本章程。第二条 学校全称厦门理工学院(国标代码11062)。厦门理工学院为公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面向全国招生。学校办学层次:本科,学制:四年。学校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理工路600号(邮政编码:361024)。第三条 厦门理工学院秉持“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遵循“明理精工,与时偕行”的校训,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外合作三位一体的特色发展道路,建设“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第四条 厦门理工学院招生工作严格执行教育部及生源所在省(市、自治区)制定的录取政策,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第二章 招生计划第十条 厦门理工学院对照福建省教育厅核定的年度招生计划和国家有关招生政策,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条件、生源结构、毕业生就业情况、各省生源情况等因素,编制分省(市、自治区)分专业招生计划,报省级主管部门审批后面向社会公布。具体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请查阅厦门理工学院招生网(http://zsb.xmut.e.cn)或各省级招生部门公布的高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第十一条 厦门理工学院招生计划调整原则:录取期间,未完成的计划根据各省生源的实际情况,坚持集体议事原则,在征得省级计划主管部门的批准后进行计划调整,优先投放生源质量好的省份。第三章 招生要求第十二条 厦门理工学院各专业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公共课安排教学。报考英语、中外合作办学(含本科国际课程教育项目)等专业的考生,要求高考外语语种为英语。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如考生所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口试,考生须参加口试且成绩合格。此外,其他招生专业(类)均无外语应试语种要求。第十三条 报考艺术类、高水平运动队的考生,有关考核要求按相应的简章和相关通告执行。艺术类、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入学后,厦门理工学院将根据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进行专业水平复查,凡不符合录取条件的,取消其入学资格。第十四条 厦门理工学院各招生专业(类)无男女比例限制。第十五条 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等文件和厦门理工学院有关规定执行。新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厦门理工学院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新生录取资格复查和身体健康状况复检,凡不符合录取要求或弄虚作假的,取消其入学资格。第十六条 厦门理工学院在北京、天津、山东、浙江、上海、海南等省市各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以省级招生考试部门公布的最新信息为准。第四章 录取规则第十七条 厦门理工学院根据生源省份的出档规定和报考生源质量等情况确定调档比例。以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原则上按招生计划数100%调档;非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原则上在招生计划数的105%以内调档。第十八条 厦门理工学院在各省(市、自治区)普通文理类的专业录取时设定3分的专业志愿级差(即第一专业志愿与其他专业志愿之间级差,其他专业间不设级差),同时参考相关科目成绩进行专业调配。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服从专业调剂考生由学校根据录取情况调剂至其他计划未完成的专业。内蒙古按“专业志愿清”的规则进行录取。第十九条 厦门理工学院原则上认可各省(市、自治区)招生委员会制定的加(降)分政策;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不安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的招生项目。第二十条 厦门理工学院艺术类招生一、成绩的认定。报考厦门理工学院艺术类专业的考生,专业统考成绩和文化考试成绩必须均达到生源所在省份的艺术本科合格线。厦门理工学院组织专业单独考试的省份采用校考专业成绩录取,考生的校考专业成绩必须合格。二、设计学类(美术类)、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类)录取规则。高考文化成绩合格,按考生的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录取。综合成绩(总分100分)=(专业成绩÷专业满分×50)+(高考文化成绩÷文化满分×50)。当综合成绩相同时,依次按照专业成绩、文(理)科综合、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顺序排序(综合改革省份当综合成绩相同时,依次按照专业成绩、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等科目顺序排序),择优录取。三、表演专业录取规则。高考文化成绩合格,按考生的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录取。当专业成绩相同时,依次按照文(理)科综合、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顺序排序(综合改革省份当综合成绩相同时,依次按照专业成绩、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等科目顺序排序),择优录取。第二十一条 厦门理工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含本科国际课程教育项目)专业只录取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满分70%且有专业志愿的考生,不进行专业调剂录取,请谨慎填报。第二十二条 高水平运动队的录取规则按《厦门理工学院2020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三条 少数民族预科生、内地新疆班等录取规则按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有关招生政策执行。第五章 收费标准及奖、助学金制度第二十四条 学费标准一、普通专业:5040元/生学年。二、重点学科类专业:5460元/生学年。三、艺术类专业:8640元/生学年。四、软件工程专业:一、二学年5460元/生学年,三、四学年16000元/生学年。五、闽台合作办学项目(含“3+1”培养模式、“4+0”培养模式):普通文理类专业15000元/生学年,艺术类专业18000元/生学年。其中,“3+1”培养模式的学生视情况可前往台湾合作高校学习一年,在台学习阶段学费均按照台湾合作高校的收费标准由合作高校收取。六、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合作办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00元/生学年;本科国际课程教育项目的财务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8000元/生学年。在国外学习阶段学费均按国外大学的收费标准由国外大学收取。七、在厦门理工学院就读的少数民族预科生:5040元/生学年。第二十五条 住宿费标准一、厦门理工学院统一安排学生宿舍(不含留学生公寓),收费标准为:1000元/生学年。二、在境外学习阶段住宿费均按照境外合作高校的收费标准由合作高校收取。以上收费标准根据价格管理部门审批文件执行。第二十六条 学费和住宿费按以下办法清退一、缴费后未入读的,学年的学费和住宿费按收费标准的90%予以清退。二、缴费后入读未满一个月的,学年的学费和住宿费按收费标准的80%予以清退。三、缴费后入读超过一个月至一个学期(含读完一个学期)的,学年的学费和住宿费按收费标准的50%予以清退。四、缴费后入读超过一个学期的,学年的学费和住宿费不予清退。五、被开除学籍的,其学年的学费和住宿费不予清退。具体实施按闽价费〔2005〕435号文件处理。第二十七条 奖、助学金设置一、厦门理工学院设有综合优秀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及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在学校设立的各种奖学金;对特别优秀的学生,推荐申报国家奖学金;对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推荐申报国家励志奖学金。二、厦门理工学院贯彻国家资助政策,完善困难学生帮扶机制。延伸“绿色通道”,搭建“绿色长廊”,即学校拨出专款用于补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到校报到所用路费和学期初的基本生活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向家庭所在地银行或信用社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也可于入学后到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校还提供国家助学金、临时特困补助、就业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社会助学基金和创新创业扶持基金等。 第六章 新生入学及培养管理第二十八条 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厦门理工学院签发的录取通知书,按有关要求和规定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向学校请假;请假超过一周以上者,需办理保留入学资格手续。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不到校报到者,视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第二十九条 学习年限。学生的学习年限以专业基本学制为参考,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学生的在校具有学籍的时间即总修业年限为本专业基本学制(一般本科专业为四年)加两年。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分阶段完成学业,其总修业年限在其专业弹性修业年限的基础上再增加两年。第三十条 学生入学后转专业根据《厦门理工学院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厦理工教﹝2020﹞7号)执行。第三十一条 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且成绩合格、符合学校毕业条件者,由厦门理工学院颁发经教育部电子注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厦门理工学院相应的学士学位。第七章 附则第三十二条 联系方式学校网址:http://www.xmut.e.cn招生办网址:http://zsb.xmut.e.cn招生办电话:0592-6291678招生办传真:0592-6291618招生办邮箱:zsb@xmut.e.cn监督电话:0592-6291819纪委纪检监察举报投诉邮箱:jwjs@xmut.e.cn第三十三条 厦门理工学院没有委托、授权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参与学校的招生工作,不收取与招生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对以厦门理工学院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中介机构或个人,学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第三十四条 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学校以往有关招生工作的政策、规定如与本章程相悖,以本章程为准。第三十五条 本章程若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省(市、自治区)有关招生政策不一致,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省(市、自治区)有关招生政策为准。第三十六条 本章程由厦门理工学院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学校简介厦门理工学院位于“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国家中心城市——厦门,是福建省属公立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秉持“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遵循“明理精工,与时偕行”的校训,积极探索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对外合作三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发展道路,建设“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学校1981年建校(前身鹭江职业大学),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3年,获批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6年,入选教育部、发改委“十三五”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全国100所)。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被评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和“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66所)。2018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2019年,学校更名大学工作成功获教育部批准列入“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2020年,新增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现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峡商贸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软件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8个院、部。学校现有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艺术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1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含研究生、留学生);截至2020年3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近11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55%,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为93%,拥有包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优秀教师、闽江学者、省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在内的一批高层次师资队伍。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学校确立了“强工程、厚经管、大文化”的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布局,重点发展机械装备、车辆工程、电子信息、软件与信息服务、材料应用技术、城乡建设与环保、文化产业、创意与设计、商贸及金融服务等10余个专业群。现有机械工程省级高原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紧紧围绕应用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索校企协同育人、中外合作、闽台合作等多种培养方式。2012年以来,在福建省本二批高考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居省内同批次高校首位;半数以上专业列入本一批招生;具有篮球(女子)和健美操两个国家大学生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2018年学校开始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学校毕业生以“务实精神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足、外语水平高”等特点广受业界欢迎,一次性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我校学生在国内外各类学生竞赛中成绩突出,自2017年以来,已获各类学生竞赛奖项近2500项,国家级奖项超过1000项,学生获奖人次达8000人次,连续三年全省名列前茅。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发布的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中我校位列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1名。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及世界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世界大学生健美操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光电设计、结构设计、物流设计、机器人、英语竞赛等国家级重点大赛中获冠军、金奖或一等奖200余项。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现有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1个,省级12个;特色专业国家级1个,省级9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1个,省级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国家级5个、省级6个;省级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省级精品课程82门;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省级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1项;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5项;优秀教材国家级4部,省级3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1个,省级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1个,省级5个;省级示范性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263项,省级713个;被评为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智慧教学试点项目”院校。2009年以来,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7项。6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6个专业通过台湾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通过认证数量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精心实施“阳光雨露计划”,培育了以“周末文化集市”、“文明班级创建”、“素质养成主题周”为代表的一批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把学生带进舞台中央,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素质养成平台上的主角。积极搭建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服务育人平台,“厦理工e起来”微信公众平台获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大力倡导“守望相助”的校园亲情理念,激发学生自助互助的热情,引导学生亲情体验,完善阳光健康人格。科研平台建设扎实。现拥有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与安全技术研究院、福建省客车先进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光电技术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风灾害与风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医疗数据挖掘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软件评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农村污水处理与用水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数字福建自然灾害监测大数据研究所、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两岸文创研究院等省级科研平台31个,厦门市科研平台20余个。科研水平快速提升。承担科研项目的级别、数量和经费总额连续十年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2012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纵向项目2100余项,横向项目180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超过4个亿。“十三五”以来,新增国家级项目105项,省市级重大项目9项,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6项;新增省部级以上奖励40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及以上奖项7项;授权发明专利319件,发表高水平论文1300余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在厦高校中率先启动《服务海西/厦门行动计划(2009-2013年)》;制定并实施《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行动纲要(2015-2018年)》;成立大学科技园,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吸引了一批优质上市企业入园,园区产值超过2个亿。与ABB公司、冠捷科技、宸鸿科技、玉晶光电、联芯电子、开发晶照明、麦克奥迪集团、翔业集团、好慷在家等在内的300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立全球安卓系统研发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中心、触控产品检测中心等校企合作研发中心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福建省时尚设计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在龙岩打造了全国首个高校红色孵化器-厦龙筑梦红色孵化器;深度参与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积极参加“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促进项目成果转化;每年发布“两岸创意经济研究年度报告”。与中国航天集团、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华联电子、冠捷显示器等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多项项目获得工信部立项,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在省内高校中率先探索实施“先导项目”,2016年以来,累计拨付先导资金3000余万元,立项 “企业委托型”项目30余个,“团队培育型”项目20余个,由此引导立项的校企合作项目经费达6000余万元,累计为合作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先后与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等60多所优质大学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合作。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共建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共同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爱尔兰科克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等海外名校共同开展师生交流和本硕士生的联合培养。实施海外高端外专引智和海外教授聘请计划,招收侨生、港澳台地区学生和国际生到校学习。在闽台合作上先行先试,与30多所台湾知名高校建立合作,不断创新闽台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与台湾铭传大学共建“海峡商贸学院”,与逢甲大学等合作“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与宸鸿科技集团开启双元制教学模式,进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与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元智大学联合设立福建省师资闽台联合培养中心。学校的快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连续三届获评“省级文明学校”,获评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誉为“地方经济的人才摇篮”等。近年来,学校办学成绩学校的综合改革、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等工作多次获得省市领导批示肯定。根据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福建省普通高校发展潜力监测报告》显示,我校在福建省高校发展潜力排名中进步明显,我校发展潜力跻身福建省11所重点建设高校第6名。来源 厦门理工学院招生办编辑 陆维刚编审 范觉文
10月31日,由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无锡物联网金融研究院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主导,面向动产质押物监管的物联网金融服务系统国际标准提案顺利通过国际标准组织投票。这标志着由中国主导的全球首个物联网金融标准正式立项,并即将实行。物联网金融标准的正式立项,在推动我国由大国到强国的转变中将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物联网金融应运而生近几年,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浪潮,也是人工智能感知世界的最佳方式之一。物联网对现实世界进一步实现数字化,并为各类物品赋予信息化属性,当这一特征与信息化程度一直处在领先地位的金融相遇时,将产生极大的“化学效应”,一方面提升金融感知现实世界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大推动物品实体属性与价值属性的融合。我国作为金融大国,要想实现金融强国的目标,就必须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动传统金融行业向着智能化、高效化方向转变。当前,物联网逐步融入了我国金融、交通、物流、医疗等行业的发展进程,并推动着这些行业加快进行产业结构转型调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物联网选择了作为大国经济的主要支柱金融业进行试点融合,“物联网金融”这一新业态也就率先融合,应运而生。而在物联网与金融行业的结合日益紧密之际,加快整个金融行业相应的标准体系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从物联网金融战略思想的提出、物联网金融白皮书的发布到创立国际物联网金融标准研究工作组,再到物联网金融国际标准的正式立项,其间经过了许许多多次的探讨、实验。此次物联网金融标准正式立项,为物联网金融行业向着合法、合规方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意见指导。同时,这也表明我国的物联网金融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推动传统金融业加速转型实际上,物联网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将会深刻的改变证券、保险、银行、租赁、投资等众多金融领域的原有模式,并促使这些金融领域加速向着智能化、现代化方向转型升级。而在物联网技术的影响下,我国新型信用体系将得到不断的完善与提升。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物联网的应用场景日益拓宽。将物联网用于金融领域后,传统的金融征信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型金融体系正加快建立起来。具体来讲,物联网在某种程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互联网,使金融征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更高。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下,核心企业一般只掌握其直接上下游企业的相关经营数据,如果整条产业链上各参与主体都加入基于物联网的数据平台,则可使其获得更多的大量的真实交易数据和实体行为,方便其对产业链条上各环节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客观评估。因此物联网将成为商业银行授信的重要依据之一。与此同时,物联网技术也将推动金融机构实施精准展业,进行精确营销。例如,利用车联网技术分析客户驾驶习惯并设计车险产品,利用智能家居技术设计财险产品,利用物联网穿戴设备设计人身险产品,等等。还有,物联网应用于金融领域后,能实现金融动产的全程感知、全程监管,有效解决重复质押、虚假质押等一系列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动产的质押风险。此外,金融行业在与实体经济结合的过程中,信息流和资金流等可以实现深度合一,其风险也更加可控。总之,物联网为金融行业构建客观信用体系、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借助物联网的技术优势,相应的金融监管机构可以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选取最佳方案对金融行业进行监管,并建立起更为客观的信用体系。关注物联网金融概念股11月7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开幕,从会议内容来看,物联网在赋能智慧城市、智慧工业、智慧金融等有巨大前景,或达万亿市场。其中工业物联网、金融物联网成为与会者关注两大焦点。因此结合此次物联网金融标准的正式立项,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物联网金融概念股:移为通信、纳思达、吴通控投、航天信息等。(文章来源:通信信息报)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 www.ceweekly.cn(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第1期)“军民融合催生自主核心技术”高端对话2018年不断升级的贸易战,将深藏背后的科技较量推到前台。全球格局和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巨变,军工行业作为国防建设和高端制造的支撑,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打通军民两大体系,实现军民融合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军转民、民参军,也随之迎来大发展、大跨越的历史性机遇。空间技术、卫星导航、商业航天、电子测控、军用无人机……在每一个聚势而起的领域里,都涌动着创新与颠覆的澎湃动能,也蕴藏着富国强军的磅礴力量。适逢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军民融合定方向、绘蓝图;号召人们要敢于涉险滩、动奶酪,敢于破难题、闯难关,敢于蹚路子、辟新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路子。当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梦想家冲破体制藩篱,选择迈上军民融合、高端制造这条赛道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军民融合必将催生更多自主核心技术,下一个 “钢铁侠”将在中国这片热土上诞生,令世界惊叹!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毅强:中国的 “马斯克们” 需要打通 “最后一公里”《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侯隽 | 论坛现场报道杨毅强在第十七届中国经济论坛上参加“军民融合催生自主核心技术”高端对话2019年,中国航天迎来开门红。1月3日10时26分,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引发了国际舆论的热议。从2018年开始,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为全民关注焦点,尤其是商业航天领域,民营商业航天运载火箭公司蓝箭发射了首个入轨商业火箭“朱雀一号”;商业微小卫星研发与服务商天仪研究院陆续发射了7颗商业小卫星;一站式网络连接服务商连尚网络也宣布了“密谋”两年的商业航天计划,预计组建连尚网络蜂群星座系统,为全球联网服务提供新的破题思路……2018年12月29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中国经济周刊》、中国信通院、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经济论坛上,以“军民融合催生自主核心技术”为主题的高端对话环节大咖云集。在军民融合战略全面推出之后,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商业航天领域。商业航天深在哪里呢?这方面既有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有政策与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毅强在中国运载火箭领域研发一线深耕多年,他从目前的商业航天的发展方面畅谈军民融合、商业航天。美国发展商业航天的经验为什么值得借鉴“世界航天各国,应该说航天强国都把商业强国当作一支重要的力量对待,军、民、商三方互为补充。另外军民融合已经由过去的‘以军带民 ’转向了‘军民一体’ 和‘寓军于民’的方向。”杨毅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认为美国发展商业航天的经验值得借鉴。这是因为首先美国从国家战略层面谋划制定法规,支撑商业航天的发展。不仅仅建立高效管理体系,保持本国在太空的领导地位与绝对的主导地位与利益,而且美国是第一个在政策层面上进行国家的统筹和策划的国家。从上个世纪1980年代到现在,美国有关的商业航天法律法规有几十部,尤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太空战略指令1号2号,颁发了新的国家航天战略。其次是美国成立了相应的航天机构协调军民融合发展。在特朗普上台之后重建了国家航天委员会,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协调政策、法规、调配资源。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召开了国家航天委员会,会议都邀请商业航天企业参加。其主要目的是,保持美国在太空的领导地位,要求商业航天企业参与到保卫美国太空的利益。美国还在不断的扩展商业航天的应用范围。从通信卫星的发射、应用,扩展到遥感卫星和导航卫星,应该说已经逐步实现了商业化。美国开始让商业公司参与了美国卫星的运行管理。比如说,美国已经联合太空作战中心增加了商业代表席位,不但美军可以采购商业卫星数据,而且商业公司可以参与卫星管理,必要的时候作为一个备份作战力量来使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2017年9月美国空间飞机X-37B由SpaceX发射成功,第一次由私营航天公司发射美军的技术装备。“我们过去讲航天,载人航天、嫦娥工程都是国家重点工程,这两年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的变化是由过去相对比较封闭,向军民融合背景下开放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转变。应该说在国家大背景下,中国商业航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催生了星际荣耀、北京天链测控等优秀的商业航天企业,这些企业涵盖了卫星应用、卫星研发、火箭研发制造、火箭发射、卫星测控运维五大发展领域,这些新兴的商业航天领域借鉴先进经验,可以很快发展。” 杨毅强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中国的“马斯克们”需要打通商业航天“最后一公里”2018年在军民融合的背景下,“资本+体制内人才”让过去只有“国家队”才能玩得转的航天领域,开始进入以市场为主导的新时期。那么,在新旧更替之际,我们还面临哪些问题呢?杨毅强认为,首先,国家整体政策设计不够科学,战略和统筹的谋划有待进一步加强;立法上也存在缺失,政策制度不够完善,航天行业的壁垒没有彻底消除利益藩篱。另外,航天机构管理比较分散,军队、政府、商业的航天活动共享机制没有形成,存在重复建设,航天资源应用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整个行业相对封闭,航天人才的流动也很困难。同时,安全问题也成为业内很多专家疑虑的焦点。他希望可以为中国的“马斯克们”打通“最后一公里”。杨毅强认为,对商业航天特别是火箭,要从四个方面发力:第一,国家应该制定航天法律法规。我们航天业发展了60多年,却没有航天法,与航天大国的地位不相符,法律是中国航天政策、产业的上位法,要通过法律统筹国家航天资源、规范航天秩序,特别是要对商业航天企业加以规范、指导、引导、扶持。第二,希望能够关注公众安全,出了问题没有小事情。政府机关、军队,应该考虑参照过去航空比较成熟的标准,建立商业航天的相应的、适航的技术标准,依托国家科研机构或者高校,成立类似民航技术中心的模式,通过定量分析、定量评价,给军队、政府决策,提供一个相应的技术支持。第三,建议国家成立类似美国航天委员会的机构,统筹军民资源。第四,航天体制相对比较封闭,产业链商业化不足,但是随着目前的发展,将会促进商业航天标准化建立,为打通最后一公里创造条件。“中国航天已经走过了62年的历程,成绩卓越,举世瞩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特别是在军民融合大背景下,我们应该看到商业航天是技术创新比较高、经济质量效益高,而且军民融合属性兼备的一个新兴业态,商业航天应该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新的增长极。我们应该发挥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商业航天,加快航天建设,推动商业航天走向健康、自主、可持续发展之路。”杨毅强如是表示。新媒体编辑:王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