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每日一斟」2020年沈阳市教育局教师考试真题及解析八佰棒

「每日一斟」2020年沈阳市教育局教师考试真题及解析

2020年沈阳教师招聘考试真题一、单选题(1-30每题0.89;31-60每题0.87;61-75每题0.83)1.教师的职业形象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整体反映,不包括()A.文化形象B.道德形象C.人格形象D.经济形象【答案】D。【解析】教师的职业形象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整体反映。1.教师的道德形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行为规范,是教师自己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要求。它是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规范。2.教师的文化形象:教师是以文化为中介来与学生发生关联,对学生产生实质影响,并实现对社会的文化功能。文化不仅提供了教师形象确立的源泉、材料,而且使教师形象设计与塑造有自己的个性。教师的文化形象是教师形象的核心。传统的教师文化形象是传统文化的传递者、维护者,所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皆是教师的典型文化特征。3.教师的人格形象: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具体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复杂多样的人,其劳动是复杂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2.全面发展教育主要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关于“五育”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五育”以智育为主B.“五育”之间没有联系C.“五育”相互独立且相互联系D.“五育”的地位平衡【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五育之间的关系。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选项A,五育并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选项B,五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选项C,五育之前是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的。选项D,五育中各育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所以他们的地位并不是均衡的。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3.育才中学为了更好的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诸多名师的共同努力开发了一门课程。这门课程属于()A.拓展课程B.校本课程C.地方课程D.国家课程【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课程的分类。新课程改革根据课程管理和开发的主体不同将课程分为三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题干中强调的课程体现的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4.17世纪后,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首次提出把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培根D.洛克【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培根的教育思想。培根被誉为“科学归纳法的第一人。”他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提出来。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5.身体的发展总是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心理的发展也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差异性B.顺序性C.阶段性D.整体性【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个体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题干中强调的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体现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6.人的一生中,个体心理的发展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可以分为不同阶段;其中少年期是指()A.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B.六七岁至十一二岁C.三岁至六七岁D.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7.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是(),不能引起图式的质变,但影响图式的生长。A.平衡B.同化C.发展D.顺应【答案】B。【解析】皮亚杰用4个基本概念阐述了认知发展的本质,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同化是指个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其实,同化就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8.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不包括()A.听课和评课B.课外辅导和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C.备课和上课D.作业的布置与反馈【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9.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表述体现这一原则的是()A.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B.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C.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D.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选项A,体现的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强调的是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顺序对教学的影响。选项B,体现的是直观性原则。选项C,体现的是量力性教学原则。选项D,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10.关于素质教育的描述,不恰当的是()A.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C.最根本的要求是全体性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与社会素质教育。其基本内涵是: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所以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提高成绩,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11.学生经常在课上睡觉,几位老师合作对次进行研究,发现与教师教学方式有关,并通过调整教学实施计划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这种行动研究方法的主体是()A.学校B.教学方式C.教师D.学生【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方法。题干中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这种行动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12.不同领导方式的班主任具有不同的特点,学生的反应也不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民主型班主任的学生,行为较为稳定,自主积极行为比较多B.放任型的班主任,其学生消极性,依存性行为增多C.权威型属于综合性的指导D.权威型的班主任比较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的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勒温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以开放、平等、互助为其主要心态和行为特征。教师在教室内以民主的方式教学,重视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共同计划,共同讨论,帮助学生设立目标,指引学生对照着目标进行学习。专制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以命令、权威、疏远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教师在教室内采取专制的作风,并担负全部的责任,计划班级的学习活动,安排学习的情境,指导学习的方法,控制学生的行为,老师对学生严加监视,要求即刻无条件地接受一切命令;学生没有自由,只是听从教师的命令,对教师往往是敬而远之。放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以无序、随意、放纵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在教学中,以这种师生关系模式为主的教师采取放任的作风,不负任何实际责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要他们学习自己所高兴的东西。教师不控制学生的行为,也不指示学习的方法,一切活动由学生自己进行。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13.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说法是()A.学生是一个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发展中的人B.教师是学习的主体C.教师可以随意支配学生并强加给学生一些外在的知识D.学生只是单独的,抽象的学习者【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14.有的人十二三岁就上大学了,而有的人二三十岁才上大学,这表明个体心理发展的()A.阶段性B.顺序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题干中强调的现象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15.在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上,关于维果斯基的观点说法正确的是()A.教育只需要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B.教育应该走在发展的后面C.学习不存在最佳期限,何时都可以D.教育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和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16.班级授课制是与现代大生产相适应的集体教学形式,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A.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B.1898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C.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D.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大学堂【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班级授课制在我国的发展。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班级授课制的思想是由昆体良提出,夸美纽斯系统论证。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17.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主要思想主要体现在()一书中,他还是我国最早提出()的教育家。A.《大学》;启发式教学B.《大学》;因材施教C.《论语》;因材施教D.《论语》;启发式教学【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被称为万世师表。孔子的思想主要记录在《论语》一书中。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学方法有新的创造,强调学思行结合的教学理论;首倡启发式教学;实行因材施教;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准则,鼓励人们提高道德水平;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重视立志,明确人生的前进方向;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18.“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创造性B.复杂性C.长期性D.专业性【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劳动特点。富有创造性是现代教师劳动的突出特点之一。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因材施教。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2)表现在对教育和教学原则的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有规可循,但无死框框可套。教学绝不是一门单纯的技术,教学在根本上是一门艺术,是一个创造的过程。(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机智,是教师高级的教学教育艺术才能表现的典型形式,是教师“灵感”的表现。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19.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进行了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小学生背诵乘法口诀表属于()A.接受学习,机械学习B.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C.发现学习,机械学习D.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题干中强调的背乘法口诀表所体现的是机械的接受学习,,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20.在我国,“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是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观点,提出该观点的教育家是()A.老子B.荀子C.孟子D.孔子【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词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21.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A.10-11岁B.5-6岁C.4岁D.2岁【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关键期。关键期又被称为敏感期或最佳期,是指个体某一机能最适宜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四岁是形状知觉的关键期,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22.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其本质属性是()A.德育B.育人C.社会进步D.教书【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有关教育的本质有多种观点,目前普遍认可的观点是: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23.( )是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的学制。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癸卯学制》(又被称为《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部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学制。选项B,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以法令形式颁布的学制。选项C,壬戌学制也被称为“六三三学制”或者“1922学制”,是中国第一部以美国为蓝本颁布的学制。选项D,壬子癸丑学制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24.宋朝时代,书院盛行,教育的主要内容是()A.七技B.六学C.六艺D.四书五经【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封建社会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四书分别是《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25.华生关于儿童恐惧心理的研究,其实验对象小阿尔伯特从最初不害怕小动物到结束时的害怕一切毛绒物品,这违反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客观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题干中强调的华生的研究,违反的是教育性原则。从伦理上讲,研究者必须尊重被研究者的人格和意愿,防止对被研究者在心理、生理和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涉及被研究者隐私的内容,必须严格保密。对儿童、青少年心理的研究,在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案的设计,以及研究实施过程中,都必须保证对被研究者有积极的教育影响,绝不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任何损害。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26.下面关于教育心理学相关的任务与作品对应正确的是()A.弗洛依德——《我的教育信条》B.杜威——《人是教育的对象》C.赞可夫——《梦的解析》D.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作品名和作者的对应。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科学的教育心理学正式诞生,桑代克也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选项A弗洛伊德的代表作是《梦的解析》;选项B杜威的代表作是《我的教育信条》,《人是教育的对象》代表人物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选项C,赞可夫的代表作是《教学与发展》。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27.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其根本任务是()A.研究教育现象B.揭示教育规律C.研究教育问题D.建立教育制度【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对象的确定性是衡量一个学科领域研究成熟程度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教育问题的提出是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28.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划分,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武士七艺”都可以属于最早的()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学科课程D.分科课程【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课程的分类。学科课程又叫“分科课程”,主张分科设置课程,即从学科知识整体中选取关联密切的内容组成一门学科,分科组织教学。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是学科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当今世界各国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类型。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和“武士七艺”(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都可以说是最早的学科课程。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29.多多今年3岁,妈妈将红色的玩具汽车用蓝色毛巾盖住,多多会说蓝色的小汽车,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此时的多多处于()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2到7岁对应的是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儿童在这个阶段会表现出思维的不可逆、刻板、集中化及自我中心等特点,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30.卢梭高度重视儿童的天性,倡导自然教育,是坚定的“性善论”者,他出版的教育小说()系统阐释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A.《人的教育》B.《林哈德与葛杜德》C.《爱弥儿》D.《教育漫画》【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卢梭的代表作。《爱弥儿》是卢梭的代表作,是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所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选项B是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选项D是洛克的代表作。31.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出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并须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不包括()A.教师义务B.教师良心C.教师权利D.教师荣誉【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广义的师德范畴包括教师道德原则、规范中所有的基本概念,也包括反映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基本概念,还包括教师道德评价、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概念等等。狭义的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如: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等。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32.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可变时间和可变比例的强化的效果好于固定时间和固定比例的强化效果,这些都属于()A.负强化B.连续强化C.正强化D.间隔强化【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斯金纳的强化程式。强化的程式是指反应受到强化的时机和频次。强化程式可分为连续强化程式和间隔强化程式。间隔强化程式根据时间和比率,固定和可变两个维度组合出四种强化程式。每一种不同的程式都产生相应的反应模式。连续程式的强化在教新反应时最为有效。间隔式强化又称部分强化,它比起连续程式具有较高的反应率和较低的消退率。定时强化由于有一个时间差,强化后随之以较低的反应率,但在时间间隔的末了反应率上升,出现一种扇贝效应。学生在期终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就证明了这一点。定比强化对稳定的反应率比较有益,而变比强化则对维持稳定和高反应率最为有效。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33.小美最初学习剪纸的时候不太熟练,感到张皇失措;但在老师的鼓励下,每完成一步老师都会及时地给予肯定与表扬,小美十分开心,并且极大地激发了她的学习动机,这体现了学习中的()A.练习律B.效果律C.复习律D.准备律【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桑代克的学习定律。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准备律指导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其获得准备状态。(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练习律指导教师对所有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和操作。(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效果律指导教师对希望保留的行为给予奖励以维持联结,奖励不仅限于物质上的。题干中强调的是给与肯定与表扬,体现的是效果律,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34.具有申请获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的最有可能是()A.小川因一门专业课不及格无法正常顺利毕业,办理延期毕业手续后,奋发向上,第二年顺利获得毕业学位证B.大伟在本科毕业后,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自学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C.小红高中毕业后,自学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D.大明在大四开学前,为创业而退学【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资格证的获取。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选项A,小川顺利完成了学业,所以他可以正常取得教师资格证。选项B,教师法规定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的刑事处罚的,终身不得获取教师资格证。选项CD,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所以其学历不符合。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35.生活中“一心二用”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师一边说话一边写板书,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等,这些现象都属于()A.注意的转移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广度D.注意的选择【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品质主要有:稳定性、广度、分配、转移。题干中强调的现象体现的是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36.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得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之为()A.朱丽叶罗密欧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普雷马克效应D.霍桑效应【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37.根据学校情景中的学业成就动机的不同,奥苏尔等人将动机分为三种,其中个体因为自己的胜任或者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的地位需求是()A.内部动机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认知内驱力【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分类。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指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这种内驱力,一般说来,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2.自我提高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一样,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它显然是一种外部的动机。3.附属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它是一种外部的动机。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38.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强调个体对自己能力的判断。A.效能期待B.结果期待C.自我强化D.替代强化【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它来自班杜拉对功效期待与结果期待的区分。结果期待指一个人对某一特定的行为将造成某种结果的估计,功效期待指一个人能成功地执行某种可以产生一定结果的行为的信念。当确信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一个人就会有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去进行那一活动。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39.长期的职业压力会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其主要表现不包括。()A.去个性化B.个性化C.个人成就感低D.情绪耗竭【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倦怠。长期的职业压力会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它是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马勒诗等人提出了职业倦息的三维度模型,这三个维度分别是:①情绪衰竭。即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林态,工作热情完全失,情绪消极,对工作产生厌倦感。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②非人性化。即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的态对待服务对象,即表现为冷酷、麻木。③低个人成就感。即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40.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规。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是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规。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41.过渡学习是指学习达到恰好背诵之后再继续学习。过渡学习()A.110%B.150%C.200%D.120%【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过度学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所谓的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继续识记的记忆。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42.经过一个月的观察,你发现所带班级的班长很可能是多血质类型,其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A.强、平衡、灵活B.弱C.强、平衡、不灵活D.强、不平衡【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气质类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是俄国的巴甫洛夫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气质是由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决定的。巴甫洛夫发现,大脑皮层的基本神经过程有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三种基本特性,根据这三种特性可以将个体的神经活动分为不同的神经活动类型。神经过程的强度是指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能力,兴奋与抑制能力强,其神经活动就是强型;兴奋与抑制能力弱,其神经活动就是弱型。均衡性是指兴奋与抑制能力的相对强弱。根据神经活动的均衡性,可以将强型又分为两类:如果兴奋与抑制的能力基本接近,就是平衡型;如果兴奋能力明显高于抑制能力,就是不平衡型。灵活性是指兴奋与抑制之间相互转换的速度。根据神经活动的灵活性,可以将平衡型分为两类:抑制与兴奋转换迅速的,叫灵活型;抑制与兴奋转换慢的,叫不灵活型。选项A是多血质,选项B是抑郁质,选项C是粘液质,选项D是胆汁质。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43.高速公路上,一辆汽车超过了你,越走越远,汽车在视网膜上的投射大小有很大变化,但你会明白汽车大小没有变化。这体现了知觉的()A.整体性B.理解性C.恒常性D.稳定性【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基本特征主要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选项A,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选项B,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选项C,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就叫知觉的恒常性。选项D,稳定性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是此题的干扰选项。题干中强调的是汽车大小没有变化,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44.苛勒等人通过著名的黑猩猩实验,提出了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A.新的强化B.新的格式塔C.新的图式D.新的联结【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苛勒的学习理论。苛勒是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完形顿悟说的学习理论观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45.下列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说法正确的是()A.科尔伯格的典型故事是“海因茨偷药”B.皮亚杰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C.皮亚杰采用的事“道德两难故事法”D.科尔伯格采用的是“对偶故事法”【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他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相平行,儿童道德发展的进程可以在他们的认知进程中找到证据。他在儿童认知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确切地说是道德判断)发展的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成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认为儿童的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知的发展过程;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但不是两个水平,而是多个水平。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最经典的就是“汉斯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46.艾利斯提出了理性情绪疗法,其工作核心是纠正不合理信念,以下不属于不合理信念的是()A.吃一堑长一智B.糟糕至极C.绝对化要求D.过分化概括【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不合理信念。不合理信念是一种不合理的认知,会使人们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包括抑郁、自卑、焦虑和恐惧。韦斯勒(Wessler)经过归纳研究,总结出了非理性信念的3个共同特征:绝对化、概括化、糟糕至极。(1)绝对化要求。绝对化要求指人们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必定不会发生的信念。这种信念通常与“必须”“应该”这些词联系在一起。例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等。(2)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过分概括化是不合逻辑的,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其内容的好坏一样。过分概括化的一个方面是人们对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评价。例如:一个人因为恋爱失败,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亳无魅力,从而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及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过分概括化的另一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等,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以致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从而导致人际摩擦增加。(3)糟糕至极。这是一种将可能的不良后果无限严重化的思维定势。一且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即使发生的是一个小问题,也会认为是非常可怕和非常糟糕的,甚至是一场灾难。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如,得了感冒就认为自己病情很严重,甚至会死;领导没有和他打招呼就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以致会影响到自己的前程;一个人没考上大学,就觉得世界末日到了,自己没有前途,活不下去了等等。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47.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实施义务教育过程中()A.按照规定收取杂费,不收学费B.按照规定收取学费和杂费C.不收学费和杂费D.按照规定收取学费,不收杂费【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义务教育。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48.根据福勒和布朗的“教师关注阶段理论”,相比新入职教师小孙,教学名师老张更加()A.关注学生阶段B.关注成绩阶段C.关注生存阶段D.关注情境阶段【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福勒和布朗的“教师关注阶段理论”。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这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2)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认为自己在新的教学岗位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后,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上来,如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心班集体的建设,关注自己备课是否充分等。(3)关注学生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情感和社会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可以说,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综上所述,题干中强调数学名师张老师,所以张老师应该更加关注的是学生,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49.安德森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形式,将知识进行分类。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包括实施、规则、发生的事件等。A.感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显性知识【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知识的分类。安德森根据知识的功能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他是个人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智能借助某种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实际上是传统意义上的技能,这种知识具有动态的性质。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50.鲁班从被丝茅草割破手指的事件中得到启发,由此发明了据,反映了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是()A.原型启发B.迁移C.酝酿效应D.问题情境【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能促进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有些因素则妨碍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这些因素可以分成问题因素和个人因素。问题因素包括问题的刺激特点、功能固着以及反应定势。个人因素包括有关的知识背景、智慧水平、对问题的敏感性、好奇心和综合各种现念的能力以及动机和气质。两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题干中强调的是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原型。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51.根据维纳成败归因理论中的三维度六因素,努力程度属于()A.稳定、内在、可控B.不稳定、外在、不可控C.稳定、内在、不可控D.不稳定、内在、可控【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维纳及其同事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了大量关于归因与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个体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的行为。1.三维度六因素:他们归纳出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推断(归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因素:3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内外性维度指的是造成事实的原因属于个体内部还是外部的因素,天资、能力、心境、努力等因素都是由个体本身的力量决定的,是内部原因;而任务难度、运气、教师偏见、别人帮助等则是由个体之外的力量决定的,是外部原因。稳定与非稳定性维度指的是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能力和任务难度等因素是稳定的,心境、运气和一时努力因素是不稳定的。可控与不可控性维度是指行为动因能否为行动者或他人所支配或驾驭。如努力、教师偏见、别人帮助是可控的,而天资、心境、任务难度和机遇是难以控制或不可控的。可控的归因只有努力,努力是不稳定的,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52.下列不属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的是()A.发现教学B.直接教学C.情景教学D.合作学习【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包括:1.发现教学: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2.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策略。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发展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53.你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遇到下列哪种情况可以进行教师申诉()A.事业单位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B.你爱人所在的私营企业侵犯了他的合法权益C.学生家长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D.政府行政部门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申诉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54.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从迁移的性质和结果上来看,属于正迁移的是()A.学习微生物后对先前学习的动物概念的影响B.掌握汉语的个体,学习英语时易混淆C.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D.举一反三【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来划分,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零迁移(中性迁移)。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作用,称为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2.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称为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3.两种学习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互影响,有时也称零迁移或中性迁移。综上所述,选项C提到有利于学习物理,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55.期末考试前,小王向你表达自己近期焦虑情绪比较严重并希望你帮助他,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A.锻炼学生的性格,提高挫折应对能力B.指导其进行肌肉放松或深呼吸C.建议学生这是焦虑症,尽快就医D.采用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题干中描述的是焦虑症。焦虑症的含义:焦虑症是个体不能达成目标或不能克服困难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这是将焦虑作为一种独立的神经症来看。另一方面,焦虑也是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等在内的各种神经症的共同特征。焦虑症的矫正: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都将不会是最后一次”,对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所以C选项不合理,不是所有的焦虑行为都是焦虑症。56.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是指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请求救济的渠道和方式,教育法律救济的主要方式是()A.司法渠道B.调节渠道C.行政渠道D.仲裁渠道【答案】C。【解析】《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诉讼的权利”。《教师法》则规定了教师申诉的权利。行政救济是教育法律救济的主要方式。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57.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是()A.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B.桑代克的联结说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D.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流派。他的学习联结说以实验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他用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取代了传统观念之间的联结,提出学习无需意识参与的观点,受到后来的行为主义者的关注。综上所述, 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58.下列不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的是()A.道德法律B.道德意志C.道德认知D.道德情感【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59.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关于罗杰斯强调的内容的表达错误的是()A.设置一定的学习者自身的威胁B.给学生安全感C.以学生为本D.让学生自发的学习【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罗杰斯的非制导教学模式。罗杰斯的教育理想就是要培养既用认知的方式也用情感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人。这种知情融为一体的人,他称之为“完人”或“功能完善者”。而要想最终实现这一教育理想,应该有一个现实的教学目标,这就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人本主义重视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内容,重视的是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的结果。人本主义者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有意义学习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它不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而且是学习者所作出的一种自主、自觉地学习,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对于有意义学习,罗杰斯认为主要具有四个特征。(1)学习具体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全神贯注):整个人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2)自动自发:学习者由于内在愿望主动去探索、发现和了解事件的意义。(3)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4)自我评估:学习者自己评估自己的学习需求是否满足,学习目标是否完成等。罗杰斯主张用“学习的促进者”代替“教师”这个称谓。教师的任务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模式,教师的角色是“助产士”或“催化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强调教学过程是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其步骤:确定帮助的情景—探索问题—形成见识—计划、抉择—整合。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60.为了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王老师以桌面、地面、墙面、操场为例证,并比较其大小,最后得出面积的定义,这种学习属于()。A.概念学习B.原理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知识学习的分类。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选项A,概念学习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选项C,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选项D,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综上所述,题干中强调的是以桌面、墙面、地面为例证,比较其中大小,得出面积的定义,所体现的是上位学习。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61.六年级的小鹏,违反了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根据《义务教育法》()A.听之任之,不闻不问B.可以视情节轻重,责令退学C.可以惩罚其绕操场跑10圈D.应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62.大学刚毕业的你通过公开招聘进入到如意小学任教,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你享有的权利不包括()A.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B.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C.利用寒暑假开办有偿授课的辅导班D.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的权利。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63.教师的仁慈并不一定表现在对学生一时一地、某件事情上,有时会是“为之计深远”,体现了教师仁慈的()A.长远性B.感情色彩C.教育性D.理性色彩【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题干中强调的“为之计深远”体现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长远性。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深入学生心灵,不仅影响学生的今天,甚至使学生终生难忘。这种影响具有潜在性,它所产生的效果,不一定立竿见影,往往具有迟效性和后显性。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还具有广泛性。它不仅作用于每一个学生,而且会通过学生影响家庭和社会,在现代社会,普及义务教育已经是世界性潮流,每个人都要受到教师的培养,师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64.初三(1)班,班主任王老师以小兰成绩太差可能影响班级的升学率为由,找来家长试图劝退小兰,这种做法侵犯了小兰的()A.人身权B.隐私权C.受教育权D.人格尊严权【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权利。题干中强调的劝退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指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对于未成年学生而言,受教育权是其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65.暑假前的一个下午,班主任老师让小强和其他几个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在太阳底下把作业写完,并解释为同学们要明白学习的艰辛。班主任老师没有做到()A.爱国守法B.关爱学生C.终身学习D.教书育人【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题干中老师的做法是体罚学生,体罚学生没有做到职业道德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66.10岁的小明,作为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不包括()A.参加校外钢琴兴趣班,进行考级B.遵守法律法规C.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该具有以下义务:第四十四条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67.义务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制度和法律制度,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属性。其中不包括()A.普遍性B.国际性C.强制性D.免费性【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的基本特性有普遍性(普及性)、强制性(统一性)、公共性(公益性)、免费性(义务性)。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68.作为人民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的哪一特点()A.自觉性B.示范性C.高层性D.典范性【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典型性: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示范性:人们对教师在道德上的要求一般都高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员。69.关于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职责的描述,正确的是()A.学校没有法定的监护职责,但有法定的教育保护职责B.学校没有法定的监护职责,也没有法定的教育保护职责C.学校即有法定的监护职责,也有法定的教育保护职责D.学校具有法定的监护职责,但没有法定的教育保护职责【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校的法定职责。《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70.教师职业道德可以更加灵活、有效地指导、调节和监督教师的教育行为。其中,调节作用主要通过()来实现的A.自我要求和纪律的约束B.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C.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D.树立榜样和典型示范【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调节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两种形式来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能够通过激发动力、评价优劣、调节行为来处理和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保证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圆满完成,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社会作用。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71.根据上级要求,学校决定利用假期组织开展一次教师培训活动,你认为此做法()A.合理,提升业务水平是教师的义务B.合理,教师不能放弃培训权力C.不合理,学校不得占用假期培训D.不合理,教师可以自由支配假期时间【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具有不断提高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的义务,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72.程老师在高考前不小心摔断了左胳膊,为了不耽误高三学生的复习,程老师坚持拖着打石膏的左胳膊上课,即便是晚自习也从未耽误过。这体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做到()A.为人师表B.爱岗敬业C.依法执教D.严谨治学【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题干中程老师带伤上课,做到了职业道德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73.教师在教师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A.职业道德基本原则B.职业道德评价C.职业道德规范D.职业道德修养【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师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他指明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总方向。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7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国家公务员的水平,并逐步提高A.应当等于B.可以低于C.应当不低于D.必须远远高于【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75.根据教育法,学校没有履行维护以下哪些人员合法权益的义务()A.受教育者B.校内其他职工C.家长D.教师【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校履行的义务。学校要为受教育者、校内其他职工及教师履行义务、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二、多选题(76-85每题1.43;86-95每题1.39;96-100每题1.31)76.根据我国教育法规体系的纵向结构,下列属于教育单行法律,又称为部门教育法的有()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教师资格条例》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答案】A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单行法。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的,规定和调整国家教育事业某一方面具体法律关系的法律。通常规定和调整的对象较窄、内容较具体。《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和修改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的法律。”包括《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选项B,《教师资格条例》是国务院颁布的教育行政法规。选项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切教育法律的母法。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D选项。77.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将爱、尊重、严格要求结合起来的爱。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要从()去展开工作。A.严而有恒B.严而有方C.严而有理D.严而又度【答案】ABC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内容:严而有度、严而有理、严而有方、严而有恒。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D选项。78.我国教育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法律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包括()A.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B.互相尊重的关系C.付出与收获的关系D.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答案】AB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法律主体是学生与教师。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产生教师、学生权利、义务的基础。主要的法律关系有: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D选项。79.教师职业道德由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A.教师劳动成果的特殊性B.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C.教师劳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D.教师劳动工具的特殊性【答案】ABCD。【解析】教师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其特殊性表现在:(1)教师劳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2)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3)教师劳动工具的特殊性;(4)教师劳动结果的特殊性。80.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讲到,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即()A.有仁爱之心B.有理想信念C.有扎实学识D.有道德情操【答案】ABC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四有教师。四有好老师是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其奖励计划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四有好老师出自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勉励广大师生的讲话。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D选项。8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明了教师职业实践中的道德行为的总方向,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其主要内容包括()A.依法从教原则B.爱国守法原则C.教书育人原则D.人格示范原则【答案】AC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主要有: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教书育人、依法执教、人格示范等。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CD选项。82.小李是春风中学的学生,出现下列哪些情况,小李可以按照规定提出申诉( )A.美术老师鼓励小李将上课的优秀绘画作品进行公开发表,署名为小李B.班主任针对小李不按时完成作业的事实,教育小李今后要按时完成作业C.语文老师没收了上课玩手机的小李的手机D.学校针对考试违纪的情况给出了严重警告处分,小李对此不符【答案】C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申诉。学生申诉制度,是指学生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教育法》及其他法律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选项AB,学生的合法权益并没有被侵犯。综上所述, 此题应该选择CD选项。83.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被认定为教育法律责任主体,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需要具备哪些条件()A.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B.行为人主观有过错C.有损害事实D.损害行为必须违法【答案】ABC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规。根据违法行为的一般特点可以把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有损害事实的存在:即行为人有侵害教育管理、教学秩序及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客观事实存在。(二)损害行为违反教育法律:即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假若行为人的行为没有违法,他就不承担法律责任。行为违法是构成教育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没有违法行为就没有法律责任。(三)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所谓过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具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所谓故意的心理状态,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所谓过失的心理状态,是指行为人在本应避免危害结果发生时,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而没有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四)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即违法行为是导致损害事实发生的原因,损害事实是违法行为造成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前者决定后者的发生,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因果关系是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条件之一。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D选项。84.小天在课上偷偷的给朋友发短信,正在上课的康老师发现后,一把抢过手机,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宣读短信内容并嘲笑小天成绩不好,称之为“白痴”,然后生气地摔在地上,康老师侵犯了小天的()A.人身自由权B.财产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答案】BC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权利。学生具有受教育权、人身权和财产权。其中人身权是公民一项最基本的权利,主要包括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是学生一项最基本的权利,主要包括受宪法规定的法定年限的教育权,学习权、公正评价权。财产权包括财产所有权、继承权、受赠权、知识产权等。题干中强调康老师在全班面前朗读短信内容并嘲笑成绩不好,这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权,最后又把学生的手机摔在地上,这侵犯的是学生的财产权。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CD选项。85.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分()等。A.财产状况B.民族、种族C.性别、职业D.宗教信仰【答案】ABC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D选项。86.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理想的师生关系的特点有()A.尊师爱生B.心理相容C.民主平等D.教学相长【答案】ABC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新时代的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1.尊师爱生:现代教育中的“尊师爱生”并非封建等级关系、政治连带关系、伦理依附关系,而是师生交往与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与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与信赖,学生对教师的这种尊敬与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2.民主平等:民主平等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民主平等。民主平等要求教师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3.教学相长: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4.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BCD。87.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可能的影响因素有()A.个体主观能动性B.教育C.遗传D.环境【答案】ABC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素质是身心发展的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学校教育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主导,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性因素。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D选项。88.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表述正确的有()A.晏阳初主张平民教育B.陈鹤琴主张“大职业教育主义”C.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D.黄炎培提出“活教育”主张【答案】A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选项A,晏阳初被称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他认为中国农民的四大问题是“愚穷弱私。”选项B,陈鹤琴是幼儿教育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中国幼教之父。”黄炎培是中国职业教育的代表人,所以该选项不正确。选项C,蔡元培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并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选项D,“活教育”是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所以D选项说法错误。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C选项。89.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的核心要素是课程内容,我国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有()A.教科书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评价【答案】AB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三部分组成。课程计划,也叫课程方案,2001年新课改之前也称为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育学研究的课程方案主要是我国的普通小学与中学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的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课程管理与评价的依据,具有法定的性质。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体现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考试命题、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教材是教学的材料。狭义的教材又称教科书或课本,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也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与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一般的书籍,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它一般由目录、课文、习题或练习、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分部分构成,其中,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选项。90.社会本位论主张确立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其代表人物有()A.卢梭B.孟子C.柏拉图D.荀子【答案】A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主要有孟子、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个人本位论主要主张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选项。9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能够较迅速、精准而大量地向学生传授间接经验,主要包括()A.讲授法B.谈话法C.读书指导法D.练习法【答案】AB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选项D,练习法是以实践锻炼为主的方法。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选项。92.遗传决定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人物有()A.高尔顿B.孔子C.荀子D.孟子【答案】A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教育所起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但却不能改变和决定人的发展。代表人物主要有:1.孟子:“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2.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3.威尔逊:“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4.格赛尔: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5.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他被誉为“儿童研究之父”,其教育代表作是《青年期的心理与教育》。霍尔曾被说成是“心理学的达尔文”。6.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7.卢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8.柏拉图:“观念”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D选项。93.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A.情境性B.时代性C.社会互动性D.主动建构性【答案】AC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知识建构过程,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学生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会话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由此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成为了学习的四大要素。建构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们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者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3)学习的情境性。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境性的认知观点。知识存在于具体、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景的知识符号,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形成相应的知识。综上所述, 此题应该选择ACD选项。94.毛泽东将陶行知称之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三大主张是()A.社会即学校B.知行合一C.生活即教育D.教学做合一【答案】AC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主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①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②社会即学校、③教学做合一。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CD选项。9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其主要表现包括()A.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存在完全同步B.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C.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D.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答案】B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不平衡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D选项。96.虽然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但也具有共同点,表现在()A.中间出现高原期B.一直保持进步的趋势,不会出现暂时的退步C.开始进步快D.后期进步较慢【答案】AC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练习曲线的特点。在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可以用练习曲线来表示。练习曲线呈现几种共同趋势。如下:从练习曲线中可以看出技能随练习量的增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虽然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但也具有共同点,表现在: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CD选项。97.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对感受性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下列现象属于感觉适应的有()A.明适应与暗适应B.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C.参加舞会时,起初会觉得声音很大,过一会儿就觉得声音没有刚开始听起来那么大了D.聋哑人能“以耳代目”【答案】AB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选项A体现的是视觉适应。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当人们从光亮处来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了一段时间开始分辨出物体的轮廓,约40分钟后,周围的一切更加清晰,这叫暗适应。暗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弱光的刺激下感受性提高了。而当人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约2、3分钟以后视觉才能恢复正常,这叫明适应。明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强光的刺激下感受性降低了。听觉适应也很普遍。选项B体现的是嗅觉适应。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句话说的是嗅觉适应。不同的刺激,嗅觉适应的时间不同,有的只需1、2分钟,有的需要十几分钟甚至更长。选项C体现的是听觉适应。例如,去参加一个舞会,刚到舞会现场时会觉得音乐声很强,待2、3分钟后,会觉得音乐声没有刚开始听起来那么大。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选项。98.常见的感知规律有()A.对比律与适应律B.效果律与联系律C.强度律与差异律D.活动律与组合律【答案】C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感知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来了解客观事物,能获得生动、具体、直接的知识,能增强人们的理解效果,而且,只有在获得有关事物的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人们才能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感知规律主要有:强度律、差异律、对比律、组合律、协同律等。强度律是指对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感知得清晰。差异律是针对感知对象与它的背景的差异而言的。凡是观察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被感知得越清晰;相反,凡是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小,对象就被感知得越不清晰。对比律是指凡是两个显著不同甚至互相对立的事物,就容易被清楚地感知。活动律是指活动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容易感知。组合律是指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式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观察对象容易形成整体而为我们清晰地感知。因此,在实际观察中,要把零散的材料或事物,按空间接近、时间连续、形式相同或颜色一致的形式组合起来进行观察,从而找出各自的特点。协同律指在观察过程中,有效地发动各种感知器官,分工合作,协同活动,这样可以提高观察的效果。也指同时运用强度、差异、对比等规律去观察对象。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D选项。99.常用的复述策略由()A.分散复习B.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C.及时复习D.适当的过度复习【答案】ABC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中的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复述策略既可以促进工作记忆中信息的保持,又适用于在长时记忆中保持信息。常见的复述策略有以下几种:(1)利用不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不随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经过努力的识记。引起不随意注意的条件:第一,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如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等。第二,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如积极地情感态度,个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主观期待等。在学习中,要尽量地能够运用这些条件,来加强不随意识记。有意识记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识记。要想记住某一信息,就需要有意识地、用心地去记它,尝试着自己复述一遍,看看自己能否重复出来。(2)排除相互干扰:人们之所以没有记住某一信息,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一信息在识记过程中受到了其他信息的干扰。在进行其他活动之前,一定要花时间在头脑中复述刚刚获得的新信息。识记还有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对于篇幅较长、或者较难、或者内在联系不强的材料,适于采用分段识记,即将整篇材料分成若干段,先一段一段地牢记,然后合成整篇识记。对于篇幅短小或者内在联系密切的材料,适于采用整体识记,即整篇阅读,直到记牢为止。(4)多种感官参与:在进行识记时,要学会同时运用多种感官,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练以及用手写等。(5)复习形式多样化: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是对知识的最好复习。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复习,如将所学的知识再用实验证明、写成报告、做出总结、与人讨论以及向别人讲解等,这比单调重复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知识的反复应用有利于长时间记忆。如某行业的专家能记住许多专业知识,就是这个原因。(6)画线: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在教学生画线时,首先解释在一个段落中什么是重要的,如主题句等等;其次,教学生谨慎地画线,也许只画一到二个句子;最后,教学生复习和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画线部分。此外,还可教学生一些圈点批注的方法,与画线策略一起使用。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D选项。100.研究表明,学会迁移会受到一系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这些因素可能是()A.学习材料的特点B.原有的认知结构C.对学习情境的理解D.智力和能力【答案】ABC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主要有:相似性、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等。相似性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个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相似性可以是学习材料、学习情境、学习结果、学习目标等方面,也可以是学习过程、态度与情感等方面。原有的认知结构主要包括:1.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 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反之,迁移的范围越小,效果也越差。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掌握必要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提高迁移发生可能性的有效途径。心向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具有利用已有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状态比没有这种准备状态更有利于已有知识对新的学习的迁移。学习定势是一种特殊的准备状态,是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对以后学习活动能产生影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习具有定向作用。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D选项。

鸿

2020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

2020年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第一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1.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和“良渚古城遗址”获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至55处位列世界( )。A.第一 B.第二C.第三D.第四2.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的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深圳将建成( )。A.现代化国际创新型城市B.全球经济、科技最发城市C.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城市D.竞争力、创新力、最有影响力最强城市3.2019年12月17日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首艘航空母舰在南军港交付海军,该航母被命名为( )。A.青岛舰B.大连舰C.山东舰D.辽宁舰4.2019年4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议,纪念五四运动( )A.70周年B.80周年C.90周年D.100周年5.当成地时间2020年1月31日正式宣布脱离欧盟的国家是()A.德国B.英国C.法国D.意大利6.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平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 )A.减少到551万B.减少到220万C.控制在100万以内D.全部脱贫7.《中华人民教育法》第三条提出教育应当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 )A.思维能力B.实践能力C.自我管理能力D.问题解决能力8.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应履行的义务是( )A.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B.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C.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D.从事科技研究,学术交流,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9.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科学精神素养的要点之一是()A.技术运用B.勤于反思C.乐学善学D.批判质疑10.中央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技教师的中小学教师须到( )。A.乡村学校任(支)教1年或薄弱学校任(支)教3年以上B.乡村学校任(支)教3年或薄弱学校任(支)教1年以上C.乡村学校任(支)教2年或薄弱学校任(支)教3年以上D.乡村学校任(支)教3年或薄弱学校任(支)教2年以上11.有关部分在街道宣传栏张贴公益广告,向大众提倡垃圾分类,这种教育活动属于( )A.特殊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通才教育12.我们第一本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是( )A.《教育论》B.《教育通论》C.《新教育大纲》D.《中国教育改造》13.“法古今完人”“择其善者而从之”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理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实际锻炼法D.榜样示范法14.校园环境、班级氛围和学校风气都属于( )A.活动课程B.核心课程C.隐性课程D.显性课程15.西周”六艺“中属于体育内容的是( )A.书B.乐C.御D.数16.两个八岁儿童,一个只能简单造句,另一个能写好短文,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B.顺序性C.互补性D.阶段性17教师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化其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贯彻了教育的( )A.知行统一原则B.长善救失原则C.在集体中教育原则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18.主张运用自然科学的范式研究教育问题,该教育学流派是( )A.元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D.实验教育学19.为提高本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某教师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现代按照一定的程序,综合多种方法与技术展开研究,该研究是( )A.理论研究B.行动研究C.基础研究D.历史研究20.教师能够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这体现的注意品质( )A.注意分配B.注意稳定C.注意广度D.注意转移21.红色往往让人感到温暖,绿色让人感到凉快,这种感觉现象是( )A.联觉B.后像C.感觉补偿D.感觉适应22.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不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A.上行下效B.近朱者赤C.吃一堑长一智D.青春期学生的变声23.运用数学知识求证某一定理的思维活动属于( )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24.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默里B.勒温C.罗杰斯D.马斯洛2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评价过程B.学习过程C.教学过程D.反思过程26.关于情绪情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喜者见之则喜是一种激情B.暴怒时肌肉紧张、面红耳赤是一种应激C.认知活动中有新发现的喜悦是一种理智感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美感2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途径是( )A.心理危机干预B.个别心理咨询C.心理辅导课程D.大型户外团体活动28.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型B.主动形成认知结构C.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D.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29.水下击靶实验说明迁移理论的(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关系转化说D.经验类化说30.下列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做笔记B.列提纲C.设置学习目标D.统筹安排学习时间二、多项选择题31.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有( )A.黄旭华 B.钟南山 C.曾庆存 D.袁隆平3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关于教科书说法正确的有( )A.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B.教科书价格由出版社自行确定C.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D.教科书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编写33.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有( )A.教育发展的规模由文化决定B.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C.教育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D.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能动作用34.下列关于能力描述正确的有(  )A.智力高者创造力也高B.能力属于个性心理特征C.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D.流体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35.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A.定势B.知识经验C.功能固着D.问题的特征三36.我也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共中央决定从2019年6月开始,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 )”主题教育活动37.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老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38.《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指导思想提出,把( )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3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确保( )对教育课时不少于一半。40.学生品德有认知,情感( )和行为四个基本要素组成。41.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系统包括(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层次。42.教师实施课程计划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的教学工作时所期望达到的要求或结果称为( )43.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称为( )。44.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中,提供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潜在可能性的是( )。45.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 )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46.皮亚杰认为是应包括同化和( )两个过程。47.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 。48.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中学阶段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 )。49.教学过程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直观 。50.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 ) 。第二部分 四、51.有人认为家庭教育是父母或监护人的事,对此你怎么看,请用法律法规进行说明。52.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中的个别教育,实质上是对少数人的教育,请用教育学说明是否正确。53.有同学说血型A.B.型属于粘液质,对此你是否觉得正确,请用心理学说明。54.根据遗忘的干扰说,为了防止遗忘,应及时复习,对此你觉得是否正确,请说明。五、55.某农村初中校友会的座谈上,几位校友谈起了母校的物理教师张老师省级数学骨干教师李某说,“没有张老师那次突袭家访,我成为一名教师的梦想就不可能实现。”李老师当年家境困难,不管自己学习成绩优异,父母还是决定终止他的学业,班主任张老师冒雨步行几十里崎岖的山路与他的家长进行推心置腹的沟通,家长很受感动邀请张老师留下吃饭被他婉拒。林董事长接着说,“少年自称棋童的我,学习成绩却不理想只想早点闯世界无心读书。张老师作为科任老师主动邀我对弈,结果难分伯仲在他的细心开导下,我的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大学毕业几年后我的创业也受到他的影响,而很遗憾的是,为表达对张老师的感激,几次请他和家人到国内外旅游都被他果断谢绝。”陈总工迫不及待的说,“我是张老师开小灶的得益者,每次参加物理竞赛前他都专门为我准备系统的学习资料并精心辅导,遇到无法解答的难题向他请教时,她的精确指导总会让我茅塞顿开。”“是啊,张老师的课总是那样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听他的课简直是种享受,他参加教学竞赛多次获奖,出版过个人诗集,长期参加业余马拉松比赛,还是市书法协会副会长,真是令人钦佩。”某学院李教授补充道。苏某说,“我可是张老师家的常客,最近张老师家获得“教育世家”称号,你们不知道当年师娘没少抱怨张老师,说他只会顾及人家的孩子,我提议林董事真想报答张老师不妨以张老师的名义设立一个教育基金。”(1)结合材料分析张老师践行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哪些职业行为准则(6分)(2)结合材料分析张老师所具备的知识素养(6分)56.揠苗助长教学片段一: 生:一天他终于想出办法急忙的跑到田边把禾苗一颗一颗往上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累得筋疲力尽。 师:为什么要把禾苗一颗一颗往高拔,而不是一大把一大把往上拔,你们知道吗? 学生:因为他怕把禾苗拔死了 学生:他怕把禾苗的根部拔断。 老师:是呀,其实他有聪明的一面,对不?他只是想帮助他们... 学生:长高。 老师:我有个问题,为什么揠苗助长而不是拔苗助长,揠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谁知道 学生:不明白 老师:有什么办法能解决? 学生:哦,可以查字典。 老师:对了,非常好 查字典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学生:查了字典,我知道揠苗是抓住苗芯往上拔。 老师:真了不起 自己就把问题解决了,这是新的收获。 片段二: 学生: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把我累坏了。” 老师:一边喘气一边说应该怎么读? 学生: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老师:再读一遍。(绘声绘色地读) 学生: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短时间禾苗就长高了一大截? 老师:太聪明了 你长大了一定很了不起,他的儿子明白的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学生:这么短时间内长高绝对有问题的 老师:绝对有问题,好极了。 学生: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老师:这个人揠苗助长他无非就是想让禾苗快点长高,他这样会有用吗 学生:没有 老师:有个词语叫欲速则...谁来接着说? 学生:欲速则不达。 老师:是呀,我们做的任何事都要遵循规律,否则就会把事情办坏,同学们,什么是寓言?寓言大多有故事,故事里还蕴含道理,这是常识,使我们要掌握的知识,明白了吗? 学生:明白了片段三: 老师:同学们,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老师,我来试试(生动讲故事) 老师:讲得不错,大家多练练(练习中)谁来把故事讲得更生动些? 学生:老师我来。(学生如临其境) 老师:讲得真好,你们回家再练练,然后讲给家人听,下课。(1)结合材料分析该教学片段遵循了哪几条教学规律(6分)(2)结合材料分析该教学片段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9分)57.阅读材料,心算技能一般可利用运算规律,对算式进行变形,使算式表达符合已有的心算操作基础,从而准确快速的计算,例如某教师在教1.8*27时,教学过程是:呈现1.8×27=(2-0.2)×27=2×27-0.2×27或者1.8×27=1.8×(30-3)=1.8×30-1.8×3出一些类似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纸笔操作练习,从而产生言语表征,形成熟练的心算技能。根据心智技能形成理论,说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心算技能?(9分)58.根据专家型和新型教师的差异,比较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9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有两项被列入世界遗产,分别是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和良渚古城遗址,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5个,位居世界第一。2.A【解析】《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指出,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3.C【解析】2019年12月17日下午,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舷号为“17”。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由我国自行研制,于2013年开工建造, 2017年4月26日在大连造船厂下水,2018年5月13日首次出海试验。4.D【解析】2019年5月4号是五四青年节,也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4月30日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5.B【解析】英国当地时间1月31日23时(布鲁塞尔时间1月31日24:00,北京时间2月1日07:00),英国正式脱离欧盟,成为历史上首个退出欧盟的国家。6.D【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7.B【解析】《教育法》第六条指出,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8.A【解析】《教师法》第八条指出,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BCD都属于教师的权利。9.D【解析】科学精神包含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10.A【解析】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第20小点指出,深化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将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支)教1年或薄弱学校任(支)教3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要条件。11.B12.C13.D14.C15.C16.A17.B18.D19.B20.A21.A22.D23.C24.D25.B26.C27.C28.B29.D30.C二、多选题31.AC【解析】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月1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备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两位广东籍的科学家——94岁的中国船舶集团所属719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85岁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庆存。32.ACD【解析】《义务教育法》第四十条规定,教科书价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出版主管部门按照微利原则确定。所以B选项错误。33.BCD34.BC35.ABCD三、填空题36.牢记使命37.专业人员38.立德树人39.劳动40.意志41.学前教育(幼儿教育)42.教学目标43.课程内容44.遗传(遗传素质)45.190346.顺应47.成败经验48.自我同一性49.言语50.冯特四、判断分析题51.【解析】此观点是错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条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二条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52.【解析】该说法是错误的。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指的是对班级中的学生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即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班主任需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使教育有针对性,能够有助于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53.【解析】此观点是错误的。粘液质属于气质类型,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禀性或性情,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类型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有关,与血型无关。 54.【解析】此观点是错误的。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材料相互抑制,使所需要的材料不能提取出来,即识记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材料的干扰而导致遗忘。所以为了为了防止遗忘,应尽量早起学习或晚上学习。及时复习是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得出的启示。五、案例分析题55.【参考答案】(1)①潜心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②关心爱护学生。严慈相济,诲人不倦,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歧视、侮辱学生,严禁虐待、伤害学生。③坚守廉洁自律。严于律己,清廉从教;不得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或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不得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教辅材料、社会保险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2)张老师所具备的知识素养包括:①本体性知识②条件性知识③实践性知识56.【参考答案】(1)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②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③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育性规律)④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双边性规律)(2)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②启发性原则③巩固性原则④循序渐进原则57. 【参考答案】(1)心智技能也称为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一种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和记忆技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对象具有观念性。②执行具有内潜性。③结构具有简缩性。(2)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①原型定向。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如何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②原型操作。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③原型内化。原型内化就是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向观念的、内潜的、减缩的形式转化的过程。(3)心智技能的培训要求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当然,除上述三点基本要求外,教师在集体教学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58.【参考答案】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①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②吸引学生注意力③教材的呈现④课堂练习⑤家庭作业的检查⑥教学策略的运用

办公室

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名称“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背景。1、课题的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改过程中,尝试分组教学,便于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互助活动,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目前状况是相当一部分课堂教学还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精神乐趣少等等”。因此,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摆在教育工作中眼前的首要任务基于以上情况,我们物理组组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拟订了“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的课题,以此探索出适合新课程改革的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当前,国内外针对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研究很多,主要用来改变长期以来的被动接受型的学习方式和“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分组教学”就成了当前国际上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趋势。3、本课题的研究特点1、学校组织教师到延安中学、宜川中学、南京江浦中学外出学习,通过学习,使我们大开眼界,许多教师已经把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乐于表现、乐于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分组教学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2、通过外出学习发现现在的课堂确实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过于活跃,讨论有些离题,表现出学生预习不充分;小组合作的课堂形式多样,教师有时没有发挥好组织者的作用,任学生自由拓展。学生目前的预习只是仅仅停留在结论性的知识要点上,没有对知识的来源、之间的内在联系做深入的探究,本课题拟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对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发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措施进行研究。三、课题界定与理论支撑。1、课题界定。1)、教育心理学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发现新问题,并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出新的结论。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信息的加工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通过意义建构将其内化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发展学习者的个性与创造性,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气氛。2)、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从20世纪末提出来的,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发现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2、理论依据。1).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2).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合作与交往是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往,达到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突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往使教师明确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畏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3.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为此,我们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强调学习的积极性、建构性、诊断性与反思性、探究性以及问题定向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内在驱动的学习等。四、课题的目的和意义。1、合作学习是能力培养的需要。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而作为一个“社会人”,合作交往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其具体形式如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或辩论、学生相互议论、评论的方式;或以“问题解决”为动机,引导学生分工、合作、探讨的方式;以上形式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2、合作学习是强调主体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强调“学生主体”,强调“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我国的国情是班级学生众多,大班教学为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限制,大多数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精神。合作性学习则可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3、合作学习是促进全体的需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结果不再是教学追求的惟一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对象都更加多样化。他们通过团队行动或是展开竞争,可以拓展学习的领域,可以使多渠道搜集的学习资源得到共享,可以从彼此的思维、行为碰撞中收集“火花”。总之,合作学习最终的目的应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更主动地得到发展,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包含知识、方法、能力及情感、态度等)。这也正是素质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具体体现。所以说,合作学习最终是促进全体学生的需要。五、课题的研究内容。1、研究课题所反映的内涵和精神实质。首先,要研究什么是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与旧课程有什么区别,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其次,要研究高效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评价、课堂要求、以及管理等。2、研究教材、学生和教学设备。首先要研究教材,因为教材是渗透新课程理念的载体,是新课改的表形物,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创造的理论基础。其二,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要分析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其三,是研究学校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验材料的准备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3、研究学法。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4、研究教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初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运用什么样的课堂优化策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效学习。六、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一)研究思路。以分组合作为主带动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探究能力的教学模式。(二)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遵循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并以之为主要原则;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策略;以高中物理教学为载体的研究进程。具体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文献法:查阅、研究课程标准、各种教育理论,使本课题研究的内涵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2、实验法:对“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的物理教学具体的实施,并在这个过程中实施各种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积极性;对分组教学模式下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课后巩固环节加以运用。3、观察法:对学生在分组教学前后及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上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这些情况变化需要用观察法来加以研究记录。4、行动研究法:教师直接对所从事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研究。这是我们实验与研究的主要方法。七、课题实施步骤。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课题选题、立项阶段(2018年3月----2018年5月)这一阶段主要工作:1、深入调查研究,选题立项。查阅相关资料,考察当前领域问题研究状况以及我校近年来教学实际,确定科研方向,进行选题立项。2、确立研究课题,进行课题论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来确立课题并进行论证。3、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课题实施。第二阶段:课题实施与研究阶段即:(2018年6月----2019年10月)1、利用课堂教学、课堂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2、如实记录研究过程中各种相关的现象、数据、问题等事宜。3、定期请专家指导,开展课题研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举行课题经验交流会,研究实施课题。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阶段(2018年11月)1、汇集各教研组测试、收集的资料,针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研究的状况等相关情况,以实验报告、经验交流、学术论文等形式进行总结,由学校统一组织,以经验交流会或专栏形式进行展示交流。2、准备相关资料,申请结题。3、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存档。八、课题的组织管理人员。指导员:组 长:成 员:九、课题实验研究小组。指导员:组 长:成 员:十、成果形式研究报告、系列论文、教学案例、科研总结等。

马龙

一线教师课题申报:研究步骤怎样写

在撰写课题申报书时,其中有一项内容是:课题研究步骤。笔者浏览一线教师撰写的研究步骤(亦称“实施步骤”),发现有一些共性的问题。在这里和教师交流一下,供批判。一、撰写研究步骤中常见的问题在课题申报书中,研究步骤这一板块是处于选题论证的结尾部分,从教师心态考虑,马上就写完了,于是一些教师套用一些模板,如“准备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写上“查阅文献、组织教师培训、开展听评课活动、经验交流、梳理成果”等,把时间安排一下,就草草收兵。在教师眼中,所有课题的实施步骤都是大体相似,有现成的模板,套用即可。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为了克服研究步骤千人一面,形式主义的问题,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一下什么是研究步骤,研究步骤的价值以及研究步骤如何撰写等基本问题。二、什么是研究步骤所谓的研究步骤,就是依据课题研究目标,采用恰当的科研方法,落实研究内容的工作流程及安排。研究步骤是研究思路的具体化,是验证研究假设的全过程,是研究成果形成的重要依托。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关键性问题:第一,把研究内容摆进去,研究步骤是落实研究内容的流程及安排。也就是说,不能使研究内容游离于研究步骤。第二,把研究方法摆进去,研究工作不能离开研究方法,如果不使用研究方法,你的研究还叫科研吗?第三,研究工作与教学工作是两个概念,不要把研究工作安排写成教学工作安排。随后举例具体说明。三、课题申报时,撰写研究步骤的价值是什么有过课题研究经历的教师都会知道,在课题申请报告书中和开题论证报告书中都要写研究步骤,两者内容有区别吗?笔者是这样认为的,虽然都是研究步骤,但在两个不同的文本中,其作用是不一样的。在课题申报书中,评审专家重点看选题的价值性、创新性、可行性等指标,研究步骤是你这项课题可行性构想的具体化或研究逻辑的具体化。只要能够看出来,这个课题是可行的,允许你立项后,你是可以操作的,操作的逻辑是对的,而且按这样的操作是可以取得相应的成果的。于是就通过了。虽然可以简写,但是不写,或是写得不对路也是会影响立项的。然而,在开题论证报告中,开题指导专家会对研究步骤高度关注,因为课题已经立项了,马上就要开工研究了,研究步骤就要写得非常具体明白,要将研究内容精准分派到研究步骤的各个环节,用以指导随后的研究工作。可见,在课题不同阶段的文本中,撰写研究步骤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四、怎样撰写研究步骤撰写研究步骤就如前文的概念所述,依据课题研究目标,采用恰当的科研方法,把所确定的研究内容落实到研究步骤中。明确时间节点,分解研究任务,责任分工到人,就可以了。我们举这样一个例子:课题名称为“美育视角下的初中美术色彩课程单元化实施研究”。这一课题确定的研究内容就是这样的:1.初中美术色彩课程教学及育美情况的调查研究。2.基于美育视角下初中色彩课程以单元结构系统化梳理研究。3.美育视角下,初中色彩课程单元化实施研究。4.美育视角下,初中色彩课程的评价研究。以上研究内容如何落实在研究步骤里呢?我们依据研究步骤的模板进行撰写:(一)课题准备阶段(2个月)1.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集中学习,研讨开题报告,领会开题报告的全部内容和要求,明确分工。2.落实本课题第一项研究内容,开展“初中美术色彩课程教学及育美情况的调研研究”。此项研究从教师角度、学生角度分别进行调研,调研从色彩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学生美育水平等维度进行。采用的研究方法:文献法和调查法。研究成果:一份调研报告。负责人是张三、李四老师。(二)课题实施阶段(2年)该阶段主要落实两项研究内容1.第一项研究内容(6个月)基于美育视角下初中色彩课程以单元结构系统化梳理研究。此项研究主要从初中三年美术教材出发,针对散在教材中的有关色彩课程进行单元化梳理。梳理时,着眼美育功能视角,从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单位内容,课时内容等维度进行梳理。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研究成果:美育视角下的单元课程目标体系表和内容体系表。负责人:张三、李四老师2.第二项研究内容(1.5年)美育视角下,初中色彩课程单元化实施研究此项研究是在前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实施研究。研究时,主要聚焦色彩课程单元化教学时,针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一些研究课例呈现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课例研究法研究成果:形成诠释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械的课例,论文。主要负责人:全体成员(三)课题深化阶段本阶段落实第四个研究内容美育视角下,初中色彩课程的评价研究。此项研究重点在于建设色彩课程的评价指标,形成简单易行的评价量表,研究出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评价方式。建立不同的评价主体,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主体方面,引入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他评,家长评价等。评价层次和角度上采取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研究成果:评价量表、论文。负责人:全体成员。(四)课题总结阶段(6个月)本阶段的主要内容:梳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主要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成果:研究报告。负责人:以课题负责人为主,其他人为辅。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将研究内容摆进了研究步骤里边。这样,研究步骤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研究过程就不会出现跑偏的问题。五、撰写研究步骤要注意哪些问题把研究步骤设计好,绝不是看一些经验性的文章,就可以写好的,它需要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在此再提示几点:(一)研究工作与教学工作不要混为一谈,不要把研究步骤写成教学安排。(二)研究步骤设计时,一定要把研究内容摆进去。(三)研究步骤设计时,要把研究方法摆进去。(四)研究步骤设计时,要给出明确的时间节点和人员安排(四)研究步骤时,要体现出本阶段形成什么样的过程性成果。(完)(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爱情汤

教育教学知识与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教学知识与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我们通常所说的是狭义的教育心理学,它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3.自然实验法:就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即教育情境下创设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4.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5.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6.图式:一种认知结构或心理结构,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儿童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地适应并组织他们周围的环境。7.同化: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使客体(外界事物)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8.顺应:个体在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不能同化新经验时,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泛灵论:将人类的特征赋予无生命的物体,认为任何物体都有生命。9.强化与惩罚:条件反射理论中的两个主要概念。强化是指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反应的结果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又可以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惩罚是指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强化和惩罚都是行为塑造的技术。10.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奥苏伯尔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有意义学习是指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的联系是指非字面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11.观察学习:班杜拉提出的,是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及其强化结果获得该行为反应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12.发现学习:指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一些事实和问题,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为布鲁纳所积极倡导,其指导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探索、发现事物的发展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并自己得出结论。布鲁纳认为要培养具有创造才能的人,重要的是发展学生对待学习的探究性态度。发现不限于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13.认知地图:托尔曼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也即现代认知心理学所说的认知结构,是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是教育的关键和核心。14.顿悟说:格式塔学派的观点,他们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以意识为中介。这是最早的一个认知学习理论。15.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17.水平迁移:横向迁移也叫做水平迁移。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18.垂直迁移: 纵向迁移也叫垂直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19.一般迁移:一般迁移又称非特殊迁移,指原理或态度的迁移,其迁移范围较大。 20.具体迁移:特殊迁移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是由任务的相似性引发的迁移,多停留在具体的事物上,其迁移范围小。 22.顺应性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影响。24. 课堂管理 指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悦和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等,采用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管理课堂行为等一系列的活动与措施简答题简述教师在学与教过程中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这是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个体心理发展的特征有哪些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中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4. 介绍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决定的发展危机(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20-40)(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40-60)(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老年期)5.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从理论上探讨了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不仅阐释了自我概念、同一性获得等基本概念,而且对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提出了个体发展阶段中的具体发展任务和需要解决的危机,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教育对象,采取相应的教育指导,帮助受教育者顺利发展。探讨了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他关于人的全程发展观对发展心理学和现代的教育观念有积极指导意义。关于个体发展阶段的具体发展任务和需要解决的危机,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教育对象,采取相应的教育指导。6.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虽然依赖性明显,但独立性在增强。(2)评价自己和他人,能从外表行为逐渐能深入到内心品格。(3)自我评价的全面深刻性,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提高。7. 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是否发生,但会影响学习方式。性格的性别差异会影响学习内容的选择,也会影响到个体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8.简述学习的心理实质。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经验而引起的。 9.简述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其学习内容含三个方面:(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一般在百分之几秒内就可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被视觉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这这里可持续二三十秒钟。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般认为,长时记忆是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除信息流程之外,信息加工学习模式的上部,还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这两项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1)获得与消退。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然而,要完全消除一个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应则比获得这个反应要困难得多。 (2)刺激泛化与分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例如,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借助于刺激泛化,我们可以把已有的学习经验扩展到新的学习情景,从而扩大学习范围。但是,泛化刺激所引起的泛化反应,有时是不准确或不精确的,这就需要刺激分化。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在实际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经常需要对刺激进行分化,如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 总之,经典条件作用能较有效地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两个刺激之间进行联系,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起联结的。但经典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主动做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如中小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同伴的认同而努力学习等。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 (1)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2)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15.简述格式塔心理学派理论的主要观点。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完形一顿悟说,其基本内容是: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和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积累或盲目的尝试。顿悟是在作出外显反应之前,在头脑中要进行一番类似于“验证假说”的思索,区别于桑代克所说的那种盲目、胡乱地冲撞。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16.简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之上的。他创设了斯金纳箱,以白鼠等为对象进行实验,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根据斯金纳的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 强化。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改变反应发生的概率。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或警告)之分。(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则称为回避条件作用。 (3)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这类条件作用称为消退。 (4)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暂时停止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17.简述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我国学者依据教育系统中所传递的经验的内容不同,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知识的学习,即知识的掌握,是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来生成和获得知识,在头脑中构建起相应的认知结构。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技能的学习,通过学习或练习,建立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的过程,有心智技能的学习与操作技能的学习两种。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行为规范的学习,又称行为规范的接受,是把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18.简述奥苏伯尔对学习进行的分类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对学习进行的分类如下:首先,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其次,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19.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必须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相互的;学习动机存在最佳状态,耶克斯多德森定律。20.简述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成就归因的三维度六因素:原因源、可控源、稳定源,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外界环境。(7分)有任意7个要点即可给7分。能够提出合理的归因模式:从内部可控因素归因。成功归于努力,下次成功还需努力;失败归于努力不够,下次想成功需努力。(3分)。观点一致,意思相近即可给相应分。21.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22.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动机有何作用?激活功能:会引发学生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定向功能: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强化功能。调节功能:调节学习的强度、时间和方向。 23.简述耶克斯—多德逊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倒U型)学习动机存在一个动机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提高,直至到达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得最佳,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 一步增大而下降。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这种关系因学习者的个性、课题性质、课题材料难易程度等因素而异。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着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这就是耶克斯—多德逊定律。动机强度的最佳点还会因人而异,进行同样难度的学习活动,对有的学生来说,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高些更为有利,但对另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最佳水平点低些更有利。 24.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培养: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合理归因;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提高自我效能感;妥善处理竞争合作。25.什么是迁移?p258举例说明迁移在能力与品德形成中的作用。26.简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简述原有的认知结构对迁移的作用?28.简述学习迁移的种类? p25830.影响迁移产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教学中如何充分兼顾到这些因素?P27131.定势对迁移有什么影响作用?32.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要点有哪些?p28033.概括化迁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26335.富勒的教师成长三阶段论(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36.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观摩和分析 (二) 微型教学三) 教学决策训练 (四)教学反思 五)行动研究 论述题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的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S—R过程。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上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又与认知主义的信息加工论有所不同。 (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理智)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并且这种解释并不都是胡乱猜测。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作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不能另起炉灶和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只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这不是简单的“告诉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生的进行。 论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及其对中小学教学的启示。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一结构论或是认知一发现说。 (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首先应明确所要构建的学生的认识结构包含哪些组成要素,并最好能画各组成要素的关系的图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死知识变为学生自己的活的知识。 (2)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态度和方法。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门学科的结构,他们就会把该学科视为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办(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3)对中学教学的启示。根据结构主义教学观及其教学原则,为了促进中小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老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新异性,同时跨度适当,其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其次,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学性和能动性。3.论述桑代克主张的学习应遵循的三条重要学习原则。 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一逐步减少错误一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在此基础上,他指出学习应遵循以下三条重要原则: (1)效果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7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效果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后跟随着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可见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奖励就是感到愉快的或可能进行强化的物品、刺激或后果。在桑代克后来的著作中,他取消了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因为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 (2)练习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也就是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越多,就变得越强;反之,变得越弱。在他后来的著作中,他修改了这一规律,因为,他发现不与反馈结合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有反馈的练习才能增强。 (3)准备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问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虽然尝试一错误学习模式是从动物实验中推导出来的,但它对于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说,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都是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而获得的。中小学生的学习也有这个特点。它特别强调“做中学”,即在实际的操作过中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技能和策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才会终生不忘。同时,在实际的教育过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得到消极后果。同时,应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在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此外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4.有的人认为,接受学习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完全摒弃。 (1)请就此发表你的看法。 (2)辨析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理论的关系。 (3)思考如何用其相互关系来指导教学实践。(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理论的关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是两种相对的学习方式,相互之问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侧重点不同。接受学习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发现学习则强调探究过程。第二,呈现学习材料的方式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而不直接呈现学习内容。第三,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同。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只需直接把现成的知识加以内化,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在发现学习中,学生必须首先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从事实中归纳出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纳入到认知结构之中。第四,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起主导、控制的作用;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而不控制具体的学习过程。②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现学习需要以接受学习为基础。没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进行的发现学习,其效率必然是很低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只能盲目地、机械地进行“试误”式的发现。有效的发现学习赖以发生的知识基础可以来自接受学习,也可以来自发现学习,但最圭要的是来自接受学习。因为通过接受学习来积累知识基础的效率比通过发现学习要高得多。如果仅靠发现学习来积累知识,那么要耗费很长时间,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积累起雄厚。的知识基础以进行高水平的发现学习。第二,发现学习是促进接受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一方面,接受学习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以具体经验作支柱,而发现学习是获得具体经验的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接受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发现学习中要运用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包括接受学习中获得的知识),通过运用可以使这些知识得到巩固和重新理解。 (3)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在教学中的意义。 正确地认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关系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为:①从总体上说,学校教学应以接受学习为主,发现学习为辅。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可以综合使用。人是一种文化动物,每一个个体都应该在未成年时吸收、继承人类经过漫长时间积累起来的文化精髓,接受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这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发现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它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掌握科学发现的方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而这些都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且在有些情况下,发现学习还是学生赖以理解抽象的、概括性知识的必经途径。②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应随着教育层次的变化相应的有所变化。可以这样说,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从接受走向发现的过程。③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应随不同的教学科目以及学习阶段而相应的有所变化。不同学科之间,在数理学科中应比其他学科更多地使用发现学习。就一门学科的不同学习阶段而言,在初学一门学科特别是难度较大的学科时,总是先采用接受学习,尤其是对那些核心性概念和原理的学习。④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条件决定学习方式。并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绝对好,也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绝对差,只能说这种学习方式适合这一种场合,而不适合那一种场合。6.思考所学迁移理论对自己将来教学的启示。7.如何为迁移而教?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举例说明。材料分析1、赵峰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不仅数学成绩好,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名列前茅。可是,他上课时发言积极,课余时间却不愿意与同学主动交流,也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显得有些冷漠。每当有同学向他请教问题时,他总是先强调一下:“连这样的题你都不会做?……那好吧,就由我来教教你吧……”久而久之,同学们渐渐疏远了他,他的成就感只能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中获得。虽然老师明知同学们都不喜欢赵峰,却视而不见。在学期评语中,班主任老师对他的学习成绩赞赏有加,对其他方面的表现却只字不提。数学老师也认为他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问题: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材料中两位教师的教育行为。如果你是赵峰的老师,你会如何做?【参考答案】材料中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均存在不妥当之处。赵峰的各科成绩虽然优秀,但是不愿与同学交流,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不注意尊重其他同学,说明赵峰的发展不是全面的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两位老师仅注意对赵峰学习成绩的培养,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符合素质教育观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利于赵峰的全面发展。同时,两位老师仅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面向的是少数学生,而不是全体学生,不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如果我是赵峰的老师,我会贯彻素质教育观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在教学中,把全体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注意因材施教,而不是面向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忽视大部分学生。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专注知识传授,忽视德智体美的发展,也不能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2、材料:徐老师的班上新来了一个男生,不爱说话,更没有笑声。徐老师问他叫什么名字,他指只会摇头。通过和家长交谈,徐老师指导这个名叫小天的幼儿从小失去母亲,爸爸忙于生计也无暇顾及他,所以小天性格孤僻,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动作发育迟缓。了解到小天的身世后,徐老师更加关系小天,在教室里为他专门准备了开发智力的玩具,还亲手为他编织毛衣,进场亲切地跟小天说话,教他练习发音,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图片和图书为他讲故事,以提高其理解能力;跟他一起堆积木、折纸,已提高其动手能力。徐老师还指导小天的爸爸在家里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训练。时间一天天过去,渐渐地,小天的眼睛亮了,能与人进行简单地交谈了,脸上也常挂着微笑……问题:请回答徐老师的行为是否符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参考答案】徐老师的保教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值得肯定。首先,体现了关爱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徐老师关注小天这种个体差异化十分明显的幼儿,并没有不管不问,而是深入了解该幼儿的情况,对其加以关心爱护,保护了幼儿的人格尊严。其次,体现了教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遵循教育规律,试试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徐老师开发小天的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符合因材施教的要去,也符合该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再次,体现了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徐老师 不仅仅自己想方设法对幼儿进行教育,还积极联系家长,了解幼儿情况,与家长交流教育经验和方法,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最终促使幼儿得到了健康发展,这种行为不仅为家长树立了良好的榜眼,也有助于班级其他幼儿健康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总之,徐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值得大力弘扬,需要每位老师学习。3、在语文课上,当胡老师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恒星”一处时,刘明同学问到:“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全班同学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哄堂大笑。刘明也不好意思得低下了头,懊悔自己不该问这么简单的问题。胡老师见状,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认真地思考起来,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使用“万万”一词,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胡老师进行了总结,又问大家:“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大家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刘明同学,为他鼓起掌来。问题:试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胡老师的教学行为。【参考答案】(1)我十分赞同该老师的做法。(2)该教师的行为符合教师的职业理念,具体来说:首先,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发展具有差异性,该老师在教学中认识到了这一点,当学生问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遭到同学嘲笑时,老师能够鼓励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次,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这符合新课改教师观的理念。案例中,老师借用同学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用“万万”,而不用“亿”,进而更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再次,该老师在评价中注重鼓励性评价,当问问题的学生遭到同学的嘲笑时,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最后使同学获得了收获。老师把功劳归功于该学生,增强了学生提问的勇气,鼓励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从而使“不懂就问”的钻研精神传递到了班级中。这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鼓舞,以后更能够形成民主互动的气氛。而该老师在建立这种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该老师的做法也符合素质教育这一大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鼓励学生有新想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很大帮助。因此,以后我如果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也同样要时刻铭记教师的职业理念,以先进的理念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争取使学生在知识的进步、心灵的完善、学习的兴趣三个方面拧成一股绳,朝着共同的方向健康发展。4、送教下乡结束时,一个孩子拉着王老师怯生生地问道:“老师,您明天还教我们吗?”看着孩子满怀渴望、充满期待的眼神,王老师心里一动,便决定到这所偏远的乡村小学支教。没想到,这一教,便是l0年。这所小学的教师很少,王老师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学习,丰富自己。课堂上,他的“十八般武艺”全都派上了用场,善教数学的他同样能演绎语文的精彩,美术、体育、科学等课也上得有模有样。课外,他带领孩子们练书法、打乒乓球、办小报、玩双杠……于是,孩子们的许多“第一次”纷至沓来,第一次升旗仪式、第一次诗词朗诵会、第一次校园钢笔字展览、第一次乒乓球赛……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学校里的留守儿童也变得开朗多了。王老师的幽默、热情、多才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他们变得越来越爱上学、爱读书,学习成绩大都突飞猛进。毕业的学生在给王老师的贺卡上写道:“王老师,是您给予了我们阳光般的温暖、前行的力量,让我们的童年多彩而快乐,谢谢您!”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价王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参考答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材料中王老师在乡村小学教书10年,课上教给学生各科学业知识,举办丰富的实践活动,这些行为获得了学生们的好评,体现了王老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和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终身学习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王老师认真践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于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和终身学习的要求。

合伙人

课题研究中的精准干预

什么是课题研究中的精准干预,所谓精准干预,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策略等直指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把这些“办法、途径、策略等”比喻成子弹,把现实问题比喻成靶子。精准干预就是子弹命中靶子,弹无虚发。课题研究的最佳效果就是精准干预。如何做到精准干预呢?笔者认为研究过程要处理好四个关键环节。一、找准问题教师要弄清楚现实问题是什么?现实问题发展到什么程度?并且通过调研获取真实且具体的数据。这个数据是极其重要的。有些现实问题只是教师的一种感觉,教师往往被一些假象所迷惑,把假象当成真相。克服假象的办法就是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调研,用数据说话。调研后,一般会出现的情况是:有些问题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而有些问题比你臆想的要严重得多。有了数据,对接下来的研究工作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找准问题二、预设方法洞察了问题,接下来便是以头脑风暴的方式预设办法。请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课题组针对现实中的具体问题,预设解决问题的办法、搭建解决问题的平台、创设解决问题的路径、研制解决问题的策略。预设解决问题之道是课题研究非常重要的环节。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是科研的重要环节。我们打个比方,建构方法体系就如同我们建构海陆空多兵种、全天候不间断的打击构架。以科研的方式解决问题,就是要把问题想全面,想深入,进而才可能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系统化解决问题的局面。这个时候最有价值的研究工作就是对这些解决问题之道进行分析、遴选、归类、命名,定义,最终才会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的体系结构。三、实施方法将预设的方法进行系统化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实施这些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多管齐下,也可以重点实施某一具体方法。实施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期间采取的主要研究方式就是行动研究,边实施、边改进,随时记录实施过程中的数据和现象,撰写一些典型案例。实施的过程也是写作的过程,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要把自己实践的过程记录下来,用文字写整理自己的研究所得。记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用的方法是什么?搭建了怎样的平台?提出了哪种策略?这些方法、平台、策略等是如何使用的?效果如何?还需要怎样的改进?这就是所谓的行动研究。四、检测评估检测评估这一环节,就是评价研究取得的效果。这时还要回到研究之初,那时候你做了哪些调研,测试了哪些问题,进行了哪些访谈,获得了哪些数据。把这些测试题搬出来,再测试一下,或是对原来的访谈人员再进行一次访谈。将前后两次测评或是访谈数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看这项研究是不是解决了问题。从而判断这项研究的价值所在。所谓的研究中的精准干预,就是这样的过程。笔者的思考也是源于我们党和国家提出精准扶贫工程的启示:找准问题、精准施策、成果导向,持续发展。其实,推进每一项事业的发展大抵都是这样:精准一些,再精准一些。

无穷无尽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记忆口诀,不看后悔系列!

2020年天津市第一次教招考试逐渐临近,备考的小伙伴们都复习的怎么样呢?是不是都对着满满的知识点背的头痛……小千君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好记口诀,让知识点不再晦涩难懂!心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以及其观点1. 构造冯特铁钦纳,机能主义詹姆士。构造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冯特和铁钦纳;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詹姆士、杜威和安吉尔。2. 华生代表旧行为,完型格式特可靠。行为主义学派开创者是华生;格式塔心理学派也称为完形心理学,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3. 精神分析佛洛伊,性欲人格潜意识。精神分析学派代表是佛洛伊德;主张性欲论和人格结构的三层次,提出潜意识。4. 现代认知皮亚杰,人本主义在罗马。现代认知学派代表人物是奈瑟和皮亚杰;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5. 一行二知两革命,认知神人三势力。行为主义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认知行为主义理论是第一大势力,精神分析是第二大势力,人本主义是“第三势力”。简答/填空知识点1. 教育心理学发展初创时期代表人:“陪儿撕扑克”——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乌申斯基、卡普捷列夫、桑代克2. 完善时期布鲁纳成果:“会煮盒饭”——社会文化研究、主动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反思性研究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前具形"——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4. 加涅关于学习的分类:A. 学习水平:“心机所言,别改原题”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B. 学习结果:“加胭脂太晕人”加涅、言语信息、智慧技能态度、运动技能认知策略5. 程序教学的原则:“一律两步两级”低错误率、小步子、自定步调、积极反应、及时反馈6. 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冻结成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7. 加涅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冻了得堡会盖炒饭”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8.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言承旭被替代”言语暗示、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情绪唤醒、替代经验9. A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鸡舍校训”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设置合适的目标;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训练归因B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外表期望反馈”外部奖赏;表扬;明确的期望;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10.学习策略的特征:“操控内外移动”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11.精加工策略:“三鸡精,一提问,一生成”记忆术、做笔记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提问、生成性学习12.调节策略:“岳父调速应试”重新阅读、复习调节、调整阅读速度、使用应试策略13. 努力管理策略:“几年认准归心力”激发内在的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调节成败的标准、正确归因、心境、自我奖励14. 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煮花生特见效”主体性、内化性、生成性、特定性、有效监控、个人效能感15. 训练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捣河玩教程”指导教学、合作学习、完型训练、交互式程序化16.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精装厕智能采购师”对习情境的理解、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学习策略的水平、智力与能力、学习材料的特点、原有的认知结构、教师的指导17. 促进学生有效的迁移:“房内测评”教学方式、教材内容、学习策略、改进对学生的评价18. 操作技能的特点:“课外展”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19. 心智技能的特点:“观内见”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20. 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定槽内”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21.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情定原油机”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已有知识经验、情绪与动机22.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双量三练+思考”数量和质量、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供多种练习机会、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23. 创造性的特征:“特流通”独特性、流畅性、变通性24. 创造性的培养:“培养创造性的竟是个人!”社会环境、教师队伍、个性塑造、认知能力25.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假设同仁太唠叨”家庭、社会、同伴群体、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26.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式:“说好的约定怎么又变了呢?--奖还是惩!”有效的说服、良好的榜样、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和惩罚27. 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的基本过程:“悟空变新”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28.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学生发现合作情境”学生、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情境教学29. 个别化教学模式:“个别掌握计算机程序”个别、掌握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教学30. 心理健康的标准:“人性意识情结”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自我意识正确、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31. 评估性会谈的专门技术:“听鼓反问”倾听、鼓励、反映、询问32. 心理辅导的原则:“理个发,主张你全整”理解学生、个别对待学生、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发挥学生主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整体性发展33. 教师成长的途径:“教师姓威廉姆斯”微格教学、专门训练、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反思34. 布鲁巴奇教学反思的方法:“思想流动”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35. 教育心理学作用:“艳遇理疗”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教育学教育学家主要作品及其观点1.培根首提出,纽斯来实现。培根首次提出教育学应独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教育学诞生。2.康德首讲授,巴特来规范。康德首次在大学讲授教育学课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3.卢梭爱自然,绅士的洛克画白板。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洛克-《教育漫话》—绅士教育—白板说。4.裴斯爱情感心理,斯宾塞准备生活。裴斯泰洛奇—爱的教育、情感教育—主张“教育心理学化”;斯宾塞—准备生活说。5. 赫的科普传规范12345。赫尔巴特—科学—《普通教育学》—传统—规范—一原则—两基础—三中心—四阶段—后修改为“五段教学法”。6. 杜的民主现实三中心,无目的的改经验。杜威主张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实用—三中心论—教育无目的论—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简答/填空知识点1、教育的科技功能:“研发再生体”科学研究、开发利用、再生产、体制化2、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文房内慕课价”文化、方法、内容、目的、课程、价值定向3、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内蒙输四耳佛”内发论:孟子、釜仲舒、高尔顿、威尔逊、霍尔、格赛尔、弗洛伊德4、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欧文莫寻落花生”欧文、墨子、荀子、洛克、华生5、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目击组专控”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6、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发展功能的主要体现:“主差价”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7、常见的心理内化形式:“德自知”道德内化、智力内化、知识内化8、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三个层次:“省会心”生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活动9.学习的四大支柱:“知识存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共处10.素质教育的内涵:“一个两全其美的新教育”个性发展、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11.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力造2观2机制”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因文化氛围、改变教育观念、转变学生观、保障机制、运行机制12.建立学制的依据:“青少年科科生了一只特征明显的本地外国人”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本国学制、国外学制的影响、人口发展状况(无文化因素)13.教师劳动复杂性的主要表现:“对手任性过”教师劳动对象;教师劳动手段;教师劳动任务;教师劳动性质;教师劳动过程14.教师劳动的特点:“个体群体,连接广东,创造财富,尝遍人间主食”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连续性和广延性;创造性和复杂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主体性和示范性15.教师的职业素养:“身心能知道”身体素养、心理素养、能力素养、知识素养、思想道德素养16.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三爱两人一终身”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终身学习17.热爱学生的要求/教师如何热爱学生:“全全理解保尊严”全面关怀学生;关爱全体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解放学生;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18.教师的能力素养:“鱼自习,严管教,察新技”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19.教师专业发展五阶段(柏林纳):“新书圣经传”新手阶段、熟练阶段、胜任阶段、业务精干阶段、专家阶段20.教学观:“人生过客”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21.学生观:“王(完)官人差钱”完整的人;人文关怀;差异性;巨大的潜能22.评价观:“许三多过目不忘”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更注重评价过程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23.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抢吉普”强制性、基础性、普遍性24.课程设置的特点:A.小学+初中:"发吉普"发展性、基础性、普及性B.高中:“选时机”选择性、时代性、基础性25.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性质:“教综老师开生字课”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26.课程实施的运行结构:“安分严选贵族瓶”安排课程表、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单元和课、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27.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民主多数发炭”民主性、主体性、多样性、技术性、发展性、探究性28.教学过程的结构:“激灵巩运茶”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29.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规律:“两小主直接两巴掌”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统一30.教学原则8个:“冯巩找阴凉,寻思理直发”巩固性、因材施教、量力性、循序渐进、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A. 巩固性原则:“该李组长扩充巩固了”理解;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板巩固B. 因材施教原则:“屈才异解”进行有区别的教育;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了解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C. 量力性原则:“实时量力”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时代特点D. 循序渐进原则:“系主任抓住救命稻草循序渐进地游到了对岸”系统性;抓主要矛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E. 思想性与科学性原则:“特提环保”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保证教学的科学性F.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阿联在乡下训练运球技能”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G. 直观性原则:“宣讲语”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言语直观H. 启发性原则:“两小主动手独创启发原则"发扬教学民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动手,通过解决实际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31.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班课时”以班为单位;按课教学;按时授课32.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坛论读书”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3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一练三实”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34.讲授法的基本要求:“科学的语气死板迂腐,不灵活”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语言要清晰简练;要有启发性;板书;辅以其他的教学方法;讲授方式要灵活多样35.谈话法的基本要求:“刘备问计孔明,启用其归入账下”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难易要因人而异;善于启发诱导;做好归纳、小结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各35条口诀和人物口诀大家记清了吗?是不是朗朗上口,刚方便于记忆了呢!快收藏好,平时每天多拿出来看一看,背的会更牢固哦!

杀破狼

背下这些知识点,教师资格证考试70分到手!

《教育知识与能力》对大部分考生而言都比较困难,知识点太多,不知道如何梳理?本人耗费几天的时间将知识点按照章节进行了梳理,考教师的赶紧背下来啦!教育基础(一)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熟背):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和“绅士教育”。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提出“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的词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桑代克)、心理起源说(孟禄)、劳动起源说(凯洛夫)(三)教育的功能:教育与人口: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维持一定数量有利于教育发展 ,教育可有效调控人口增长;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社会结构、就业结构、地域结构。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重要手段 ;教育改变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社会生产力与教育: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发展: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与社会文化: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对文化的促进: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递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四)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孟子、高尔顿、霍尔外铄论:荀子、洛克、华生多因素论(辐合论):施太伦中学生的生理特征:外形剧烈变化;身体机能巨变;大脑显著增长;性的发育与成熟。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主导)。(五)教育制度:欧美现代学制的类型:双轨制:英国、法国单轨制:美国分支制:前苏联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旧中国的学制1902年,颁布未执行“壬寅学制”。1903年,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建立新式学校;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壬子奎丑”,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1922年国民政府颁布“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新中国的学制改革与发展1951年,新中国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1958年,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2010年6月21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020年)》,21世纪第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六)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个人本位论:卢梭、罗杰斯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中学课程(一)课程类型:按课程组织方式: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按学生的学习要求角度划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按课程管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按课程呈现方式:显性课程、隐性课程(二)课程理论流派:学科中心课程论: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杜威、奈勒社会中心课程论:布拉梅尔德(三)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维课程目标:认知与技能、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学教学(超级重要)(一)教学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的基本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特殊性表现在:认识对象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和实践性;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有领导的认识;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四)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五)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参观教学法;探究活动法;情感陶冶法(七)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上课(明确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和批改;课外辅导;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八)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分组教学、特朗普制中学生学习心理(一)感觉感觉的特性: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补偿、联觉(二)知觉知觉的特性:理解性、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三)注意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品质包: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四)记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艾宾浩斯曲线)遗忘的理论: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同化说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学习程度、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知识的保持:深度加工记忆材料;进行组块化编码;有效运用记忆术;合理进行复习(五)思维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按照思维凭借物来分: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按照思维的指向性来分: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根据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来分: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主要是感觉的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 自我中心,单向思维,思维不可逆。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主要特征:守恒概念的出现。另一特征:去自我为中心主义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特征: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六)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理论:成就动机理论:麦克里兰、阿特金森成败归因理论:韦纳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设置榜样;设置具体目标及到达目标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主要学生的归因倾向。(七)学习迁移迁移的分类:按迁移的结果:正迁移和负迁移按迁移的方向: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按迁移的内容: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按迁移的抽象和概括水平: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学习迁移的理论形式训练说:沃尔夫相同要素说:桑代克、伍德沃斯概括化理论:贾德关系转换论:苛勒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八)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九)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联结-试误说;学习规律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获得与消退;泛化与分化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消退;惩罚。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学习过程;强化认知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罗杰斯(学习观、教育观、以人为本的基本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中学生心理发展(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理论核心:“发生认识论”图式、同化、顺应、平衡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内化说”;最近发展区。(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注意发展特点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注意的发展始于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注意广度接近成人;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记忆发展的特点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优于抽象材料,图形记忆优于词语;有意记忆和抽象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思维发展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主导地位;辩证逻辑思维循序发展。语言发展特点对字词概念的理解逐渐能够把握本质;对语法结构的掌握逐渐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三)情绪情绪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恐惧、悲哀情绪状态分类:心境: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和长期性。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情绪理论詹姆士—兰格理论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肉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坎农—巴德学说情绪并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强调情绪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刺激情境—评估—情绪;大脑皮质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唤醒水平;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中学生的情绪特点强烈、狂暴型与温和、细腻性共存;可变性与固执性并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高中生情绪特点与发展情绪的延续性;情绪的丰富性;情绪的特异性;情绪体验的深刻性;情绪体验更加细腻。良好情绪的标准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程度的反应;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当引起愉快、欢乐情绪的客观情境已经转移,而在进行另一项活动时,学生仍然沉浸在愉快欢乐之中,这是不恰当的;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情绪调节的方法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包括:认知调节法、合理宣泄法、意志调节法、转移注意法、幽默法;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四)人格人格的特征独特性: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征。稳定性:跨时间的持续性、跨情境的一致性。整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社会性: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功能性:性格决定命运。气质类型胆汁质:兴奋型。直率热情、精力旺盛、不易疲劳,但易于冲动、自制力差,性情急躁,办事粗心等行为特点。多血质:活泼型。反映迅速、活泼好动,待人热情亲切,但粗心浮躁、粗枝大叶、容易分散注意力。粘液质:安静型。情绪稳定、心平气和、不易激动、也不外露;反应性低;话少;自制力强但也易于固执拘谨。抑郁质:抑郁性。表现为对事物和人际关系观察细致、敏感;情绪体验深刻稳定,不外露;行动缓慢,不活泼;学习和工作易感疲劳。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遗传与生理对人格的影响;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影响;家庭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学校教育对人格的影响;自我因素。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口唇期(出生—1岁左右),婴儿本我从吃奶和吮吸等口腔刺激获得满足和快乐。肛门期(2—3岁之间),幼儿通过大小便排泄获得满足,得到快感。性器期(大约4岁左右),儿童进入生殖器期,喜欢抚弄自己的性器官而获得快乐和满足。潜伏期(从7岁左右到青春期前),儿童性与攻击的冲动开始进入潜伏期,对性不感兴趣,也不再通过躯体部位而获得快感。生殖期(从青春期到整个成年期),由于性器官的成熟,个体由儿童进入青春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在心理上逐渐有了与性别相关的职业计划、婚姻理想等。埃里克森人格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主动感、主体感对内疚感(4—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18—30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30—60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感(成年晚期60岁以后),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中学生心理辅导(一)心理健康的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二)心理辅导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三)心理辅导方法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理性—情绪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 团体辅导疗法(四)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焦虑症表现:紧张不安、忧心忡忡;注意力集中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心跳加速、过度出汗。治疗法: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等方法;采用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锻炼学生的性格,提高挫折应对能力。抑郁症表现:情绪消极、颓丧、淡漠、失去满足感和对生活的乐趣;消极的认知倾向,低自尊、无能感、对未来没有期望;动机缺乏、被动、缺乏热情;肢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治疗法:情感支持和鼓励;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调整当事人消极的认知状态;积极行动起来,从活动中体验成功与愉快;服用抗抑郁药物。恐怖症表现:可分为单纯恐怖、广场恐怖、社交恐怖等。治疗法:系统脱敏法;改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适当减轻当事人的压力。强迫症表现: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洗手;强迫性自我检查;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治疗法: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建立支持性环境;森田疗法,强调放弃对强迫行为做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网络成瘾治疗法:认知疗法、强化法、转移注意力法、来访者中心疗法中学德育(一)品德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儿童道德发展的两个水平: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儿童品德发展的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无律期;权威阶段(5-8岁)他律期;可逆性阶段(8-10岁)自律期--规则可以约定公正阶段(10-12岁)主持公正和平等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二)品德发展影响品德发展的培因素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良好品德的培养有效地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三)德育内容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因素构成。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 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 综合过程。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五)德育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六)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法(榜样示范法);锻炼法(指导实践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七)德育途径思政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和校外活动;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班主任工作。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一)班集体班集体的建设班集体的发展过程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成熟期的集体阶段。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力的领导集体;健全的规章制度;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的建设策略班级目标建设;班级组织建设;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关注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二)课堂管理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重视课堂管理本身的教育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习活动的过程管理。影响课堂管理的基本因素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性质;对教师的期望。课堂气氛课堂气氛及其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消极的课堂气氛:学生表现出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课堂纪律问题较多,师生关系疏远,教师不能有效控制课堂。对抗的课堂气氛:失控的课堂状态。影响课堂气氛的基本因素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课堂物理环境因素。良好的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正确地鉴定分析课堂气氛;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树立典型,利用榜样示范积极引导学生;妥善处理矛盾冲突,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三)课堂纪律课堂纪律的类型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课堂结构课堂情境结构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学生座位的分配。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和处置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协调同伴关系;与家长合作。(四)班主任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建立健全班级组织;全班学生的全面教育引导工作(充分了解学生、全面教育引导学生、 做好问题生的转化工作);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常规管理、非常规管理);组织引导班级活动(五)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班会、科技活动、文体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社会公益活动、课外阅读活动及其他活动。课外活动的分类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要有明确的目的;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有吸引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六)协调方式学校与家庭的协调方式家访;班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沙龙与家长委员会;班级网络。学校与社会的协调依托社会的教育委员会;建立校外教育基地。(七)教师成长教师职业角色及其心理知识传授者;教学组织者;成长指导者;朋友与伙伴。新型师生关系核心平等、宽松、和谐、合作相信学生的能力,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学生的支持者,做学生的朋友教师成长的历程(福勒、布朗)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师成长的阶段及特点准备期(学习);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教师成长的目标:专家教师的标准教师的心理健康职业倦怠:情感枯竭;去人格化;低个人成就感。自我效能:教师角色的重新认识;教师的归因方式。

神嚣

专家引领促成长 集思广益研课题

中原网讯(赵文源)教学是教师立身之本,科研则是教师成长之翼。为有效促进教师们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4月14日下午,郑州市二七区兴华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省级课题中期研讨暨教育科研培训会在兴华小学四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特邀郑州市二七区教研室主任石明晶来校进行课题指导,郑州市二七区兴华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理事长贾勇校长、各学校科研业务领导及课题组成员参会,会议由郑州市二七区兴华小学张瑞副主任主持。本次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关于郑州市二七区兴华小学教育集团省基础教研室课题《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研究》中期汇报研讨工作。会议伊始,张主任对此次会议的主要流程进行简要说明,并再次强调申报课题的意义,对在座的老师们进行了鼓舞。随后兴华小学教育集团武慧娟老师进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研究》中期汇报。武老师主要从进展情况、主要做法和经验、取得的成果、问题与困惑、下一步工作安排与打算五个方面来进行汇报。目前该课题正在有序地开展,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结合实际教学也已经初步形成七大有效策略——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巧妙设计,有效提问;创设活动,合作探究;合理用错,引发冲突;把握契机,机智理答;精选主题,提升挑战;及时反馈,有效评价。武老师思路清晰、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风采与魅力,得到了与会专家及共同体学校的一致好评。郑州市二七区教研室主任石明晶对课题进行了专业地点评并进行教科研培训。石主任首先对本课题组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石主任的点评直接到位、精当精辟,使课题组成员均对课题核心概念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也对课题研究的重点环节和思路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结合本次课题汇报,石主任做了《走近课题研究之课题研究的“写”与“做”》的精彩讲座,指出一项课题成功的标志就是“做好+写好”,阐述了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及如何写好课题开题报告的相关构成及详细要求。以课题“信息技术在引导学生习作起步中的应用研究”为例,详细阐述了研究背景、国内外现状分析、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计划等的具体书写,注意这几个环节的一致性。石主任提出做好课题的四点建议:想一想、学一学、做一做、写一写。通过石主任精彩专业的分享,让与会老师深入了解从课题自选题、立项到逐渐深入研究所经历的全过程,从而对课题的发生发展有了一个整体、全新认识,让参会教师受益匪浅。随后,课题主要参与人郑永红老师做了表态发言。郑老师表示要以“务实”的工作态度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要将学科素养落地生根,结合区域情况和校情学情,立足于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着眼于解决真问题,最终达成学科育人目标。郑老师提到“绝不含糊”是行动口号,学习上绝不含糊,研究上绝不含糊。在后期教研中,将秉承这种态度走下去做好课题相关研究。最后,郑州市二七区兴华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理事长贾勇校长作总结发言。贾校长对石主任的到来表示感谢,指出课题研究应该围绕“一个中心、瞄准两个目标、坚持三个原则、采用四种方法、实现五个转变”来进行。他倡导课题研究一定要深入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努力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以提升自身专业教学水平和自身教学能力,成为“专家型”教师为目标;以课题组带头作用,积极影响他人为目标;坚持时效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实现由“教师讲解知识”到“引导学生自我醒悟知识”的转变;实现由“教师提问”到“学生主动发问”的转变;实现由“题海战术”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转变;实现由“教师展示”到“学生主动操作”的转变;实现由“强制性的教学管理”到“民主和谐氛围”的转变。最后,贾校长预祝本次课题取得完满成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坚信有专家的高位引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全体老师们的精诚合作,郑州市二七区兴华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的教育科研之路一定会做得更深、更实、更优!编辑:刘丽雅

龙之寿

“教学研究”要由浅入深,抓住四要点

1精准选题是教学研究的切入点选题是教学研究的起点,是教学研究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体育教师应有目的、有重点地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全面、深入地发现和挖掘课堂教、学、练、赛、戏、评、纠的难点、疑点,从课堂教学中的小故事(情境)、小现象、小问题、小困惑入手,建立自己的“问题库”。小题大做,先易后难,突出选题的新颖性、科学性、可行性。例如,从教材解读、搭配、设计、流程、组织、教法、手段等入手;从队形设计与队伍调动、讲解与示范到教学节奏、分组、分层、密度、学练负荷、场地、器材搭配等着眼;从学练帮助与保护、教学纠错的方法与时机到教学技术细节改进与提高、教学骨干培养与使用、教学游戏与比赛、教学应急、德育渗透、师生互动等着力;从教学展示、提示的时机与运用,批评与表扬、教学评价等到目标达成,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集体纠正与个别辅导,教学衔接与过渡,学练效果等各环节的优点、缺点作为研究的突破点和切入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题,然后开展具体研究。例如,笔者根据体质健康数据分析发现,笔者执教的班级中的女生在50m跑、立定跳远、800m跑等项目上相对其他同年级学生的成绩差距较大,于是笔者决定以改进女生体质健康素质水平为重点,进行为期一学期的“课课练”分组循环教学实验,探求有效地提高女生相关成绩的途径和方法。同样,面对新生,体育教师可以进行新生广播体操教学实验、武术基本功组合教学实验、趣味性跳绳练习研究,秋冬季进行耐久跑趣味性研究等服务于教学需要。2精心策划是教学研究的保障点选题确定后,要高度重视研究计划的制订,要遵循“发现问题(诊断、分析原因)——确定问题(主题)——收集资料-实施研究(研究计划、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措施、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总结、提升-指导实践”的研究步骤,即从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精心制订研究的方案。例如,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课课练分组循环练习(所授学生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与国内或本地区水平的差距;学生技术、身体素质差距;小场地、多班级的实际;提高学练效果,提高技术、素质水平);明确研究重点、难点、方法,细化研究步骤(即什么人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研究过程、注意事项等要详细、周到地进行列表或文字说明,确保行动研究的阶段性、导向性、针对性;明确怎么进行分组或分层(分组循环的班、人数、人员,分组分层的原则、标准,对学生技术、身体素质的测试原则、规格,测试、评价标准);分组的依据(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制订分组循环学练研究的方法、手段及效果的评价标准。此外,研究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适当地修正研究方案,力求研究过程、研究效果最佳化。3扎实过程是教学研究的关键点从课题的选题、开题、实际操作直至结题,每个阶段研究者都需要严肃对待,一丝不苟地按照研究方案严格操作。例如,在选择研究方法时,要注意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研究方法的功能特点和优劣之处才能对症下药地选择好适合自身研究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综述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量与评价法及统计法等。体育教师要在平时注重资料的积累,把学、练、赛、测、纠、评、负荷的次数、强度、密度等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掌握第一手、原始的数据,供后面的统计、分析所用。例如,分组循环练习时,需要把分组的原则与要求进行说明,对学练活动中有调整的内容、量和强度、练习效果、学生反馈意见、教师感悟等也要详尽记录。对教师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措施,教师总结的典型经验、有效做法,学生学习行为改善、态度的转化、学练成绩的提高,身体素质、技术、技能的改观以及调查问卷、学生反馈意见书等也要详细记录。例如,一物多用(如一栏多用、一纸多用、一轮多用、一袋多用、一绳多用、一圈多用、一毽多用)研究中,教师要善于把器材的运用方法、手段、形式、学练的量与强度、适用条件等如实、准确地进行记录,并对学练过程、效果、不足、改进建议等进行实时整理、分析,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服务。4深刻剖析是教学研究的着力点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将研究过程中的内容、方法、手段、数据、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并以表格、图表、插图等形式来客观分析或直观地呈现研究结果。换而言之,就是通过回顾研究的全过程,对实验数据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提炼、归纳,将大量资料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经验,力求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得出较为真实、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例如,通过对比实验,将实验班和对照班(常态班)实验前后的技术、素质水平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实验是否具有显著性效果,深入分析研究是否解决了教学实际问题、解决的程度如何,是否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与前人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有哪些新发现,哪些问题依旧需要加深研究等。同时,辅之以问卷调查法,了解、掌握实验前后学生在学练态度、意识、习惯、效果等方面的变化,并进一步反思研究过程是否有不完善的地方,研究的实施步骤和环节有没有纰漏,在下一循环中如何优化,进而提炼新的问题进行下一步计划,使研究成为一种螺旋上升的常态性研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