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你一定要知道的全球顶尖海洋科研机构处静

你一定要知道的全球顶尖海洋科研机构

它们汇聚了全球海洋领域最顶尖的人才它们引领了国际海洋发展的新趋势它们是世界海洋领域的“巨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是美国太平洋海岸的综合性海洋科学研究机构。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1903年由W.E.里特教授创建,从事海洋生物研究。该所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海洋研究所之一。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下设海洋地质、海洋生物和大洋3个研究部,海洋物理、能见度和生理研究3个实验室,还有海岸研究中心,海洋生命研究组以及供博士学位教学用的研究生院。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课题涉及海-气相互作用,深海锰结核的形成及其开采,海岸侵蚀,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的影响,以及包括板块构造和海底扩张在内的大洋地质演化史等 200多项。英国国家海洋研究中心英国国家海洋研究中心是提供沿海到深海综合海洋科学技术的国家级研究机构,与英国海洋界其它机构合作密切。中心由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全权所有,成立于2010年4月,整合了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管理的利物浦普劳德曼海洋实验室和南安普敦国家海洋中心,成为英国领先的海平面科学、沿海和深海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英国国家海洋研究中心是公认的世界顶级海洋学研究机构之一。英国国家海洋研究中心中心正与合作伙伴共同挑战国内国际关键科学问题,其中包括海平面变化、海洋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通过计算机建模开发预测和模拟海洋行为、北冰洋的未来以及长期监测技术。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成立于1930年,是美国最大的独立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该学院的组织结构包括:五个部门,四个跨学科学院(海洋生物、海洋边缘、海洋与气候变化、深海探测),以及一个海洋政策研究中心。他们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地球深层的地质活动、动植物和微生物及其在海洋中的相互作用、海岸侵蚀、海洋洋流、海洋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由原在布雷斯特的法国国家海洋开发中心 和南特海洋渔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合并而成。研究院受法国工业科研部和海洋国务秘书处双重领导,研究海洋开发技术和应用性海洋科学。具体工作任务有:制订和协调海洋开发计划,审议和决定其下属机构的海洋研究与开发计划,研制用于海洋开发与研究的仪器和设备,参加海洋开发的国际合作计划,促进法国海洋科学应用技术或工业产品的出口。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成立于1971年10月1日,隶属于日本科学技术厅,是从事海洋及其相关技术的综合研究机构,也是日本海洋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机构的核心。其主要使命是通过与海洋开发有关的科学技术的综合试验研究,来提高日本海洋开发的科学技术水平。该中心包括科技新领域研究部、深海开发研究部、海洋观测、开发与利用研究部、数理分析技术部和信息部等部门。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还是世界潜水器领域的研究中心,每两年举行一次的IEEE潜水器国际会议,吸引了全世界许多该领域的专家、学者,成为潜水器领域的一大盛会。我国许多专家、学者都曾参加该会议。俄罗斯科学院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成立于1946年,是俄罗斯最大的综合性海洋研究所。该所致力于海洋学基础理论研究,在海洋动力学、生物结构、世界大洋水文学、世界大洋物理场、海—气关系、海洋中物质变化的化学过程、海底构造、海洋生物生产力的控制等研究方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所的总所设在莫斯科,内设5个研究部,下辖28个研究室和若干研究组,分别从事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海洋地球物理学、海洋生物学以及观测技术的综合研究。3个分所侧重于某些专题和区域海洋学的研究。让我们感到骄傲的是在我国也有一所世界顶尖的海洋科研机构它就是我国唯一试点运行的国家实验室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赶快来一起认识一下它吧!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于2013年12月获得科技部批复、2015年6月正式运行,由国家部委、山东省、青岛市共同建设,定位于围绕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为主线,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系统性、集成性科技创新,依托青岛、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着力突破世界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攻克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率先掌握能形成先发优势、引领未来发展的颠覆性技术,建成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高地、代表国家海洋科技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世界主要科技中心。

曾由

大连圣亚成立海洋生物研究所

11月6日,《2020·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守护蔚蓝”斑海豹保育与野化》论坛在大连举行,大连圣亚海洋生物研究所同日揭牌,这是国内海洋生物研究领域首家由企业设立的研究所、国内首个海洋生物野化基地。斑海豹属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渤海辽东湾是全球斑海豹8个繁殖区之一。大连圣亚从2006年至今,成功救助斑海豹50余只,在斑海豹的救护及饲养方面有着成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救助成功率90%以上。2019年大连圣亚积极配合国家和省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部门救助斑海豹35只,放流斑海豹29只。论坛由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圣亚海洋生物研究所联合主办,大连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与会专家学者从专业性、学术性、政策性多课题、多维度,分别就“斑海豹保育及野化经验与成果、斑海豹保育未来发展方向,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与海洋减塑行动”三个单元,进行了分享交流和探讨。大连圣亚一直专注并引领国内斑海豹保育与野化技术的发展。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C-T9606-2018《斑海豹饲养规范》。参与编制《斑海豹等海洋鳍足类动物救助技术手册》。与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合作进行斑海豹卫星标记放流技术。科研项目《中国海域斑海豹资源的保护技术研究》获得辽宁海洋与渔业科技贡献一等奖。大连圣亚海洋生物研究所是以维护生物多样性为核心发展理念,在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学术性、专业性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起国家级动物实验室,专注海洋极地生物项目的研究,以海洋生物物种的保育、海洋环境的修复等为重点研究课题。接下来,大连圣亚海洋生物研究所首先将斑海豹保育与野化作为产学研第一个重点示范项目,在场地规划上,拟以星海湾水域为基地;在研究上,借助斑海豹保育技术优势,重点着力引导斑海豹的保育工作由被动救助向主动野化方向发展,实现对自然资源的补充。大连圣亚海洋生物研究所拟通过加强专业领域之间的分享交流与沟通,不断提升我国在海洋生物保育技术上的专业性、增强我国在斑海豹保育及野化技术上的综合实力、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蔚蓝海洋。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陆瑶

项燕

威海正洋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周伟代表

□威海正洋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周伟代表水产行业高质量发展关乎“海洋强省”战略实施,关乎沿海地区乡村振兴的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海洋强省战略,高水平建设“海上粮仓”、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为水产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山东省渔业资源丰富,海洋区位优势明显,拥有全国第二长海岸线,总长度3345千米,近海海域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其中优良水质面积比例高达91.5%,具备高质量发展水产行业的自然禀赋。近年来,全省高水平推进“海洋强省”战略,采用“大渔带小渔”等多种模式统筹海陆,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示范点,全省创建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项目89处,建有海洋牧场多功能管护平台48座,其中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占全国40%,居全国首位。自2018年以来新增省级以上原良种场17家,总保有量达到80家,其中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15家,居全国首位。《2020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表明山东省渔业经济总产值(4123.2亿元)、水产品进出口总额(393.6亿美元)、海水养殖产值(888.4亿元)、水产品加工企业数(1688个)、水产冷库数(1863座)、水产品加工总量(668.4万吨)、水产品加工能力、冷冻能力和冷藏能力均居全国首位,具备了高质量发展水产行业的产业基础。在水产行业整个链条中,遗传育种处于最上游,对于整个行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山东水产行业科技创新体系还不健全,水产良种的数量还不多,转化推广的机制尚不完善,导致良种覆盖率严重不足,前沿基础研究有待提高,产业链条中许多关键环节存在技术瓶颈。例如,企业较多参与水产良种应用,较少参与良种选育的基础研究,往往出现良种性状和市场需求相脱节,良种应用与现有的育苗养殖管理相脱节;现有的贝类生食净化和保鲜技术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良种基地、渔业特色园区等作为水产科技转化的重要载体,需要更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创新是水产行业发展的灵魂,是应对风险挑战、走出困境的源动力,建议持续深化推进产学研合作,扶持建立特色种业园区等,探索项目评审和实施的双负责人制,即企业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高校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企业技术研发的主体作用,有效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建 整理报道)

夫吹管也

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获批山东首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获批山东首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文章来源:生物医药产业处 发布时间:2020-11-30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获批山东首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近日,山东省科技厅正式公布2020年度第一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备案名单,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功入选,获批山东省首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是近年来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产物,重点聚焦于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是组建方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科技部于2019年专门出台《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本次是山东省首次认定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依据《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管理暂行办法》(鲁科字〔2019〕7号)等相关规定评选,研究院在创新平台搭建、关键核心技术体系构建、管理运行机制创新、高端人才队伍组建、组织运行管理和建设发展成效等方面都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认可,最终入选此次名单。研究院坚持定位于科技到产业转化的关键环节,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在践行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探索破题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等方面成效显著,在探索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模式方面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示范性。基于海洋生物医药原创积淀,在促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十强产业发展中贡献强有力的科技力量。新型研发机构的成功获批,是对研究院近年来创新发展模式和建设成效的认可,也是作为学科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服务社会试点改革的重要检验,对推动我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崛起和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来源:生物医药产业处】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力与美

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项目开工

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项目开工发布日期:2020-11-16 15:55浏览次数:1次近日,浙江万里学院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项目开工仪式举行,宁波市副市长卞吉安宣布开工,宁海县委副书记、县长滕安达致辞,副县长沈纾丹主持活动。出席开工仪式的嘉宾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包振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少军,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董事长应雄等。滕安达表示,希望三方精诚合作、紧密配合,努力把研究院打造成水产种业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和现代渔业高端智库。作为共建方,宁海将始终秉持“最多跑一次”理念,全力为研究院的建设保驾护航,确保项目高效推进。浙江万里学院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是宁海县与中国海洋大学、浙江万里学院合作共建的产科教融合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院总用地面积308亩,总投资1.73亿元。建设研发实验室、教育培训及成果转化展示中心,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建设良种创制试验示范区,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项目建设期限三年,将于2022年底整体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加深宁海县和中国海洋大学、浙江万里学院的校地合作,进一步推动宁海县集聚高端人才、提升产业能级,为宁海打造海洋经济强县注入强劲动力。宁海县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工作,2017年整合“一场三涂”,设立现代农业开发区,目前已建成东海水产研究所宁海试验基地,投用华大海昌水产育苗基地,运行全省首个百兆瓦级“渔光互补”项目,获评国家级星创天地、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正在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来源:宁波市科技局)【来源:浙江省科技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戒律

市海洋发展局到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拜访调研

为推动威海人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合作,7月30日,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倪国良一行到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实地拜访调研。调研组一行拜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管华诗,详细了解了研究院建设及运行情况,实地参观考察了海洋糖工程药物研发室、海洋中药研发室、制剂研发中心、海洋现代药物研发室和海洋创新药物筛选与评价平台。威海人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众多海洋生物企业的代表,也是威海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工作重点支持的企业。公司承担的基于褐藻来源的岩藻聚糖硫酸酯抗Ⅱ型糖尿病海洋药物开发及产业链构建项目,以褐藻为原料,制备出结构独特,质量稳定的具有抗II型糖尿病药物FVF,已处在临床前阶段。此次走访重点推动人生药业集团与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联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双方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开展联合攻关与技术应用,提升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我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调研组对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蓝色药库”计划的构想和海洋创新药物研发体系给予高度评价,希望管院士和各位专家学者继续关心支持威海海洋产业发展,共同完善常态化、深层次、高水平的合作关系,更多地为威海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把脉问诊,推动合作共赢。【来源: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三生

中科院海洋所发布5个深海生物新物种

8月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隆重举行建所70周年纪念活动。结合疫情防控要求,海洋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云所庆”,纪念活动通过网络同步在线直播。活动现场还揭晓了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个深海生物新物种,分别是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种)、海洋所镖毛鳞虫(新种)、海洋所三歧海牛(新种)、海洋所异胸虾(新种)、海洋所长茎海绵(新种)。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种)海洋所长茎海绵(新种)海洋所异胸虾(新种)海洋所镖毛鳞虫(新种)海洋所三歧海牛(新种)见证我国海洋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回顾了海洋所七十年的光辉历程。海洋所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科研机构,在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中应运而生,在改革开放中焕发生机,于新世纪扬帆起航。70年来,海洋所见证了我国海洋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一学科到系统研究、从“望洋兴叹”到“百舸争流”的巨大变化。王凡表示,经过几代科学家的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海洋所塑造了光辉的历史。海洋所的七秩芳华,是从近海走向深海的70年,是育人铸魂的70年,是开放共赢的70年,是砥砺奋进、科技报国的70年。新的发展时期,海洋所围绕“三个面向”“四个率先”,不断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技进展,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纪念活动上,海洋所发布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所取得的十项重要科技进展,分别是海岸带-近海-大洋一体化综合观测网络、深远海综合探测体系、海洋生物特殊生命机制新认知、海洋农业技术创新与蓝色粮仓建设、近海典型生态灾害形成理论与防控技术、西太平洋环流及其气候效应、古气候变化的海洋记录、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俯冲带发震机制与板块演化的新理论、深海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机制。从近海走向深海获得大量新发现海洋生物分类是海洋所自建所起孕育形成的特色学科,汇聚了曾呈奎、刘瑞玉、郑守仪等中科院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领头分类学家,创建起全国海洋生物门类最为齐整、研究力量最为雄厚的分类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涉及了几乎所有重要海洋生物门类的分类研究,是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中心和策源地。近年来,从近海走向深海,在西太平洋海山、热液和冷泉等深海的生物多样性探测与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获得大量新发现,已形成重要国际影响。自2009年至2020年3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分类学者发表了2新科、2新亚科、17新属、276个新种,发表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和鱼类新物种占国内总数的65%;发表深海生物 1新科、2新亚科、6新属、83个新种。来源:蓝色经济

贪得忘亲

300余亩!浙江万里学院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正式开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周婷婷 刘全发10月30日,在宁海县三门湾现代农业开发区,浙江万里学院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开工仪式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包振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少军,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宁波市副市长卞吉安,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董事长应雄及中国水产科学院、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市县相关领导和专家,共同见证浙江万里学院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建设项目顺利开工。开工仪式上,中共宁海县委副书记、县长滕安达致欢迎词,对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研究院的正式开工表示祝贺。浙江万里学院校长应敏宣读了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的贺信。张显良在贺信中表示,浙江省水产种质资源丰富,水产种业现代化发展潜力较大,希望浙江万里学院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各方面优势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合力,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现代种业创新平台,为我国渔业种业现代化建设和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做出贡献。应敏表示,研究院力争2022年底整体投入使用。“中国海洋大学将全力支持包振民院士团队在宁波建立研究基地,全面促进海洋生物遗传育种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今后还将支持研究院与中国海大联合开展相关领域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通过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培养一流高层次水产种业人才。”于志刚说道。据了解,浙江万里学院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选址宁海县一市镇缆头村,项目总用地面积308亩,包括建设用地42亩和示范区农业设施用地266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综合楼、实验楼、食堂、宿舍、基础研发楼等研发管理建筑,建筑面积18750平方米;建设良种创制及扩繁温室、设施渔业绿色发展技术开发与示范区、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开发与示范区、辅助设施等良种创制及试验示范设施,建筑面积113014平方米。据浙江万里学院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研究院有专职研发团队成员25名,其中具有博士或高级职称人员18名。2019年浙江万里学院特聘教授薛清刚教授领衔的“海水养殖贝类重要疾病防控技术研究”项目团队,获批入选宁波市“泛3315计划”现代农业领域B类创新团队。缢蛏“甬乐1号”2020年通过国家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水产新品种审定;在国际上率先发布了缢蛏、泥蚶基因组信息。近日,通过宁波市市级院士工作站考核,设立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目前有3名博士进站工作。《宁波缢蛏种质资源场建设》获批入农业农村部项目库,将获得中央财政资助。2020年新增科研项目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宁海县为浙江省第一海洋水产养殖大县,养殖面积和产量均为全省第一,生产‘长街蛏子’‘一市青蟹’‘西店牡蛎’等浙江省名优水产品享誉全国。”浙江万里学院副校长、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院长林志华介绍,然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渔业发展空间受限,渔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严峻挑战,浙江万里学院面向宁海县现代渔业发展需求,2018年11月与宁海县人民政府和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共建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院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围绕区域现代渔业主导产业,突出产业应用技术研发,充分利用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合力,打造开放融合的共享平台。林志华介绍,研究院将通过3至5年的建设,建成以博士为主体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建立省市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重点围绕缢蛏、大黄鱼、泥蚶、青蟹(梭子蟹)、南美白对虾等名优水产品,开展高产抗逆新品种培育、优质苗种规模化繁育、生态健康高效养殖、水产疫病防控、资源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应用,建成省部级渔业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和省级水产种业基地。林志华说,研究院还提供水产种质资源保存与共享、新品种性能测试、新品种创制应用技术指导、现代渔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培养培训等服务,旨在成为本科生实践教学、研究生培养、现代渔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区域培训中心。“浙江万里学院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将通过推广示范与市场运用,服务一批关联企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争取为我国的渔业发展贡献力量。”林志华对研究院的发展充满期待。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毋必

义合控股(01662)附属与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共同发展生物制药行业

智通财经讯,义合控股(01662)发布公告,于2020年10月8日,该公司非全资附属公司深圳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华大海洋)与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订立了一份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内容有关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双方各自建立的专业业务团队、平台和市场优势,于生物制药行业协力发展。公告称,华大海洋与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基于双方各自建立的专业业务团队、技术平台和市场的优势,发挥各自优势:在深圳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品技术研发平台,合作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和进行成果转化。华大海洋提供科研场地、设施条件等支援,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支援院士、高端人才和核心技术等,并对华大海洋产业发展论坛、相关资质机构申报等给以支援,积极开展科技研发合作,共同申报科研项目、课题。华大海洋在资本、管道、市场方面提供支撑,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在技术、人才、项目方面提供支撑,并支援华大海洋优先对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技术成果及双方合作技术成果进行开发转化,积极开展委托开发、合作开发等转化项目的合作。有关框架协议合作期限为5年。华大海洋一直致力于专注水生生物的研究和产业化开发。华大海洋面向全球不断蒐集水生生物的样本、数据资源,并从不同阶段及不同深度的海洋领域挖掘出一系列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海洋生物资源。随着“海洋强国”战略及“蓝色药库”计划的提出,华大海洋逐渐从水产新品种育种开发扩大经营范围致海洋功能制品及海洋创新药的研发。华大海洋已经积累了大量有关海洋生物遗传信息与生物活性的开发利用的数据,同时计划利用基因改造进行生物合成探索,为解决药源瓶颈提供新的方案,为海洋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深厚的科研基础。

乃今有恒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为孩子们揭秘海洋生物

中国江苏网4月1日南通讯(通讯员 夏国华)3月31日上午,来自南通市通师二附和城中小学的50多位新华小记者,来到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近距离、面对面地了解海洋生物和海洋水产品的知识和情况。成千上万种的海洋生物、尖端的测量技术、前沿的科研成果。让小记者们大开眼界。“长大了,我也要做海洋科学家!”成了许多小记者的心愿。上午,孩子们来到位于南通的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科研人员的带领下,大家首先参观了海洋生物标本陈列室。海洋中鱼、虾、贝类以及珍稀的玳瑁、皇带鱼、乔氏魟等,上万个品种的标本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大家大开眼界。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为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和江苏省科技厅双重领导的,全省唯一的专业从事海洋与渔业公益性研究的科研机构。全所85人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有31人、博士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省“333”人才培养对象7人,省“六大高峰人才”5人。目前承担省部级以上公益性科研计划项目52项,其中农业部“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资金项目1项、农业自主创新项目5项、省科技厅项目14项、省海洋与渔业局项目31项等。1978年以来,全所共获得各级成果奖励75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49项。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对这次新华小记者走进海洋世界活动十分的重视。研究所党委书记仲霞铭研究员在接受孩子们的提问时说:“我们不仅要埋头搞科研,还要乐于做海洋知识的传播者、推广者;要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起,了解海洋,认识海洋,热爱海洋的热情。”科研工作者为孩子们的到来做了精心的准备,在参观过程中,资源研究室汤建华研究员、生物技术研究室沈辉博士为小记者们讲解海洋中资源分布、生物生活习性,普及了海水健康养殖及疫病防控知识;科研人员还带着孩子们一起动手,学习如何测量海水的含盐量、化学需氧量的滴定实验、如何在显微镜下观察海洋生物的细胞结构。在研究所国家级紫菜种质库,小记者们还人人动手,学做起了条斑紫菜的干制标本。紫菜种质库的周伟博士,为了激发起孩子们对了解紫菜相关知识的兴趣,请孩子们品尝了条斑紫菜的海苔产品;并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如何做紫菜汤。面对小记者们的提问,周博士告诉大家,江苏紫菜产业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强。经过研究所三四代科研工作者,近30多年的良种推广,并配合对紫菜生产的公益性技术指导,如今江苏条斑紫菜产业总产值50-60亿元。小记者们对家旁边有这样一个科研机构,有如此大的作为,惊叹不已。最后,研究所熊瑛博士、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生导师,给孩子们做了一场题为“多彩的海洋生物”专题讲座,呼吁小记者们动起笔头子,用行动来感恩海洋、保护海洋!参加活动的所有小记者都觉得今天的活动中,介绍的知识既直观明了,又生动有趣,每个人的收获都是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