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深圳等地学校招聘高端硕士、博士——人才不应“大材小用”!大美

深圳等地学校招聘高端硕士、博士——人才不应“大材小用”!

提起深圳,大家都会想到它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但其实深圳的教育质量也是不错的。近年来,随着深圳政府的大力投入,深圳的教育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其表现在深圳大学的发展壮大、南方科技大学的建设以及各著名高校分校区的引入。但深圳的基础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深圳在这方面也有了巨大的投入。在深圳,有许许多多的老师是来自清华北大等著名985院校,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老师是海外著名大学的海归硕士、博士。也许有的人会说,这些老师的存在使得深圳的教育质量在广东与广州有了相互匹敌的能力。就拿深圳中学来说,今年深圳中学文理考生中654人达高分优先投档线,高优率98.7%,其中文科参考82人,达线78人。高优率95.1%,理科参考581人,达线576人,高优率99.1%。5人通过学科竞赛保送北大、清华,2人被清华丘成桐数学英才班预录取,10人获得北大、清华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以上各项人数均位列全省第一。其实深圳中学的耀眼成绩并非由这些老师的学历决定的,深圳中学的耀眼成绩更多来自于其无与伦比的优质生源、老师的负责与学校科学的管理。因此,我觉得清北等本科专业与教育毫无联系的学生来应聘中小学老师简直是大材小用!从老师的这个职业上来说,老师的能力并不能与其学历相挂钩。当然,其清北、海外名校的一张文凭已经说明了这个人的能力是很高的,但老师需要的是另外一种能力。老师需要的是较为广博的知识,在这一点上,许多师范类的教师并不会比那些名校毕业的教师差,当然他们对知识的深度是不如那些清北们的。老师需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教学组织能力。在这一点上,本科师范类的教师可能更加占据优势。他们就读于师范专业,所学的一切都是为了日后教学服务,而那些名校毕业的学生可能花更多的时间在科研上,并不是专门为了当老师而装备自己。而目前我国的科研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目前,我国的高端科研人数不够多,这也进一步地遏制了中国的科研发展。我国科技研发人员数量首超美国居世界第一 ,占全球总量25.3%,但这还是不足的。《国家创新蓝皮书》指出,虽然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但是人均产出效率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高端的创新型人才仍非常稀缺。而这高端人才有许多高端人才有许多下放到基础公务员与中小学教师,这种情况对国家科研是不利的。清北、海归硕士博士们在中小学做老师应当是大材小用了,他们更应当服务于科研,在更好的地方奉献!如果喜欢我的文章,点个赞,关注关注呗。

飞龙斩

26岁“土博”成最年轻985副教授,想进高校,海归优势正在消失

前段时间,湖南大学副教授的名单里,出现了一位年仅26岁的青年教师,她叫李生曼,当时在学术圈引发了不少的话题度,一方面,是因为年轻有为,另一方面,是因为她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土博士生。按照以往高校对于人才引进或者招聘的需求,“土博”的入场机会非常渺茫,尤其是国内一流的高校,比如985高校,211高校,以及现在的双一流高校,对于人才需求,经常会加上“海外经历”的要求。26岁“土博”成最年轻985副教授,想进高校,海外经历还重要吗?“海归硕士”和“本土博士”是同一个档次?不可否认的是,“海外经历”对于想进高校的学生而言,是一个“镀金”的过程,很多高校为了引进海归人才,地方政府会推出很多的“人才引进”政策,在杭州的西湖区,“海归硕士”和“本土博士”是同一个档次,这让很多国内的博士生非常的不平衡。杭州西湖区的“325"计划同时,海归引进的安家费与国内人才引进的安家费也是大相径庭,海外经历对于教师职称评定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想进高校的博士生,也不得不找机会去国外“镀金”。像北大清华这些国内顶尖的高校,有“海外经历”的教师达到了80%。不管是政策照顾,还是社会认可度,海外经历都曾是高校人才引进的敲门砖,也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本土博士“实力加冕”,偏见逐渐消除随着国内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越来越高,学科建设的优势日渐凸显,国内高校对于“土博”的态度也在逐渐改善,在海外经历备受追捧的今天,一大批优秀的“本土博士”用丰硕的学术成果打破了高校的偏见,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博士的认可度也有了质的飞跃。华南农业大学修改职称评审条件就在前段时间,华南农业大学官网公布:职称评审,取消有关出国经历要求!这无疑是一种趋势,让海归不再是一种身份,让实力成为高层次人才加冕的唯一依据。博士扩招,土博的春天真的会来吗?虽然说,本土博士的社会地位在提升,但是,现在不管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扩招的趋势非常明显,这意味着博士生的数量在未来几年会大幅增长,土博的春天真的来了吗?其实,博士本身只是一个研究阶段,它不是一个“镀金石”,作为科研人员,主要是利用好读博的机会,好好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可利用资源,从而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狭路相逢勇者胜,机会只会留给有充足准备的人。关于:26岁“土博”成最年轻985副教授,想进高校,海归优势正在消失,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金玉奴

海外博士后的烦恼:在国外融不进去,想回国了却没合适的岗位

博士毕业之后,一般来说会进入工作岗位,选择去高校或是进企业。但有部分博士会选择继续深造,这时候他们大多会选择去做博后,一方面可以做研究,一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收入维持生活。而做博后,去海外会是首选,通过借鉴海外的平台,提升科研能力,同时也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当然,之所以选择去海外做博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国内高校招聘人才越来越看重海归经历了,有些高校甚至明文规定没有海外留学或者访学经历,升职都将受到影响。在某博士后论坛,有一名博士后发起了调查,想要了解长期在海外做博后最烦恼的方面,得到的两个最多的回答:一个是在海外融入的问题,一个是回国找工作的问题。长期在海外做博后的人,大多抱着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能融入当地社会,扎根海外,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考虑回国。因为如果考虑回国,两年博士后出站后大多数人就选择回国了,长期做博士后的海外人士,自然在等待机会。那么长期在海外做博后的人,他们内心有哪些烦恼?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些博后的回答中窥知一二。最主要的还是海外融入问题。我的很多朋友出去时间长得几乎也有接近20年的了,短的也有5到6年的,但是绝大部分都还是无法融入当地的环境,尤其是和外国人之间的交往,或许这就是文化背景不同的原因。再有一个原因,或许是我们一直把自己当作是外来人,或许是不同背景的人很难走入对方内心而无法真正成为朋友,说实话,国人到哪里工作都是勤奋的,可以获得成绩的,这个没有问题。在外多年的经历以及科研经验,回国不存在占坑和不占坑的问题,回国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但是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回国,这是个问题。总而言之,在哪里混生活都不容易。另外一名博后同行则表示在国外融不进去,想回国也找不到一劳永逸的合适岗位,一直处于纠结中。国内的科研环境好了,国外一直很难融进去,想着回国,但是这个很大程度上有背离原先的出国初衷。再者,真要想着回国内能够一劳永逸的职位也少,都是给国外回去的大牛们准备的,相信多数在国外混了好久的博后都不属于此列,所以回国也是要拼的,就这么反复纠结中。最烦恼的就是,在国外没什么发展机会,鸡肋一样,想回国了还没有合适的岗位,郁闷无比。博后的位置时间一般不长,相对不稳定,得经常找工作,一般2年或者3年,有的甚至一年就得换一个地方。工作两站后,会担心,接下来博后不好找,因为一般找博后的地方,都不希望对方是做了十年八年博后的人。现在国内竞争大,海归人数多,而且长年在海外,在国内一般认识的人少,找国内位置也不容易。在小编看来,如果一直在海外做博后,不能成为当地大学的老师,其实是有风险的。丰厚的收入虽然有,但是期间的担忧会越来越多,从一个博后做完进入到下一个阶段时,总是在不停地跳,没有固定下来。这对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人来说会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所以最好是有目的性地做博后。有人说博士后是国外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做的,但是在国内,由于文凭的影响力所限,所以好多人选择做博后镀金或跳槽海外。出发点是对的,但是中间一定要实时地调整对策,不可盲目地总在做博后,可以考虑回国或在当地找工作,一定要坚定信念,才能事有所成。欢迎各位读者朋友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我是教育向前冲,本篇图文等部分素材源自网络,侵联删。

另一人

湖州师范学院招聘博士教授海归,安家费房补100万+硕士点+编制

在波光粼粼的太湖南岸,有一所安静漂亮的高校——湖州师范学院,这所大学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目前学校正在筹备改名成湖州师范大学,急需各类高层次人才加盟。学校位于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湖州市。湖州邻近长三角核心城市,交通发达,乘高铁到杭州20分钟,到上海30分钟,到南京50分钟。湖州房价1.2万元左右,易于购房安家。一、人才待遇湖州师范学院按照人才类别兑现待遇。购房补贴由学校和湖州市共同支付,比如优秀博士(E1)学校支付购房补贴40-70万元,湖州市额外再给35万元,另有4万元的安家费。上述购房补贴和安家费是税前的。前三年,博士每月可得副高津贴和“浙北英才”津贴各1000元。博士到手年收入12-20万,公积金4万。二、人才类别(仅列出C类及以下)学科方向负责人(C类)1.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能够胜任本学科核心课程和前沿课程的讲授任务。2.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国外一流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优先。3.近五年内,人文社科类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或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1项或省部级项目2项,自然科学类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不包括主任基金、专项基金、青年基金、执行期1年的面上小额资助)或主持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且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三等奖以上1项(第一完成人)。4.近五年内,人文社科类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级学术期刊论文和一级出版社专著等高水平代表作3篇(部),其中权威级学术期刊不少于1篇(外语、艺术类等部分专业人才一级期刊不少于1篇);或权威级学术期刊2篇;自然科学类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级学术期刊论文等高水平代表作4篇,其中SCI一区期刊和TOP期刊学术论文不少于1篇或SCI二区不少于2篇;或SCI一区和TOP期刊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人文社科类和自然科学类也可分别提供近五年内的3和4篇(部)高水平的第一作者代表作,经校外专家鉴定后认为达到学科方向负责人(C类)水平者。5.如应聘者为海外学者,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可申请学科方向负责人(C类):(1)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获得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连续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在国内取得博士学位的,应在海外从事科研工作连续3年以上;(2)近五年内,人文社科类发表SCI/EI /SSCI/ A&HCI收录和一级期刊的学术论文等高水平代表作4篇(其中SSCI/ A&HCI收录不少于2篇);自然科学类发表SCI二区以上期刊论文不少于4篇(其中SCI一区和TOP期刊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学术骨干(D类)1.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能够胜任本学科核心课程和前沿课程的讲授任务。2.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国外一流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优先。3.近五年内,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2项以上;或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且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1项(排名前二)。4. 近五年内,人文社科类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级学术期刊论文和一级出版社专著等高水平代表作2篇(部),其中外语、艺术等部分专业的人才可为1篇(部);或权威级学术期刊论文1篇;或CSSCI来源期刊、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5篇;自然科学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或一级学术期刊学术论文等高水平代表作3篇,其中SCI一区和TOP期刊论文不少于1篇或SCI二区期刊论文不少于2篇。人文社科类和自然科学类也可分别提供近五年内的2和3篇(部)高水平的第一作者代表作,经校外专家鉴定后认为达到学科方向负责人(D类)水平者。5.如应聘者为海外学者,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可申请学术骨干(D类):(1)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获得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连续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在国内取得博士学位的,应在海外从事科研工作连续3年以上;(2)近五年内,人文社科类发表SCI/EI /SSCI/ A&HCI和一级期刊的学术论文等高水平代表作3篇(其中SSCI/ A&HCI收录不少于1篇);自然科学类发表SCI二区期刊论文不少于4篇(SCI一区或TOP期刊学术论文不少于1篇)。优秀博士(E类)E1类: 海内外优秀博士1.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能够胜任本学科核心课程的讲授任务。2.具有博士学位,国外一流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优先。3.近3年内,人文社科类发表CSSCI来源期刊、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等高水平代表作2篇,或一级期刊1篇或一级出版社学术专著1部;自然科学类发表SCI等一级期刊学术论文2篇或 SCI一区1篇或TOP期刊1篇。人文社科类和自然科学类也可提供近五年内的1-2篇(部)高水平的第一作者代表作,经校外专家鉴定后认为达到海内外优秀博士(E1类)水平者。E2类:特殊学科的优秀博士1.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能够胜任本学科核心课程的讲授任务。2.具有特殊学科、专业(艺术学、体育学、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护理学、会计学、旅游管理、思政课、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等符合学科和专业发展规划、师资缺口大、国内相应博士点少或因就业需求市场旺盛造成引进难度大的学科、专业)的博士学位,国外一流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优先。E3类:博士研究生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能够胜任本学科核心课程的讲授任务,有稳定的研究方向,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过省部级及以上课题,发表过本学科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具备做教师的基本素质和科学研究的发展能力。有特殊业绩,经学校认可,A-E类人才均可不受上述条件限制,首聘期内目标任务根据实际另行约定。特殊学科人才的引进条件可适当降低。由文件可以看到,E1类门槛尚可,面向应届优秀博士,D类面向副教授,而C类面向的是教授。三、招聘岗位教师招聘142-198人,学科带头人招聘84-113人。详细岗位信息参见学校官网。四、总结如果你是博士或具有高级职称(副高、正高)或是海归博士,就可得到较高的待遇。但不论哪一类人才,对于论文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虽然国家说了不唯论文,但是找工作还是看论文啊!想了解更多高校招聘?请关注我——奔跑的青椒

道术

教育部:国外经历不得作为高校招聘限制性条件

原标题:教育部:国外经历不得作为高校招聘限制性条件教育部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坚持人岗相适原则延揽人才,不将人才称号作为硬性指标,不针对人才称号获得者发布“明码标价”的招聘广告。要统筹用好国内外人才资源,不将国(境)外学习或工作经历作为人才招聘引进的限制性条件。通知指出,严格依照法律政策规定和合同约定招揽和引进人才,不得招揽在支持期内的高层次人才,禁止采取“不要人事档案、不要流动手续”或另建人事档案的违规做法招揽和引进全职人才。人才成果严格按照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发达地区不得片面通过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特别是从中西部、东北地区挖人才。要合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前期培养投入补偿机制。鼓励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人才称号获得者与学校签订长期服务合同,为实施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贡献力量。责任编辑:杜鑫瑶

神之末也

26岁本土女博士获聘湖南大学副教授,海外经历均是浮云

1. 26岁本土女博士获聘湖南大学副教授,海外经历均是浮云2. 北京确定秋季开学日期!中小学、高校、幼儿园错峰返校3. 南方医科大学对16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 11个是博士0126岁本土女博士获聘湖南大学副教授,海外经历均是浮云近年来,90后的大学教授、副教授已屡见不鲜了,但是近日,一名26岁的工学女博士获聘湖南大学副教授重上微博话题热搜,让大家再次关注到了新时代的年轻学者们!工学女博士李晟曼出生于1994年,2011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5年毕业于华科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直博,继续在华科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吴燕庆教授,2020年6月毕业被授予工学博士学位。随后就职于于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被聘为副教授!看到李晟曼博士前半段的求学经历,我想读过博士的人并不会感到特别惊讶,因为五年直博毕业的人虽然少,但是还是挺多的。但是博士毕业就直接进入大学受聘为副教授的,且为本土毕业的博士,无海外经历的,那么就几乎没有了!看了李晟曼博士在求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大家就应该明白了!李晟曼专注纳米材料生长、微纳电子器件的加工制备、新原理器件制备与测试以及电路设计与集成。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2019年参加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IEDM)并作口头报告,获得台积电公司的关注。优秀、科研新星用在李晟曼身上毫不为过!在科研成果面前,一切海外经历等要求都是浮云!所以,获得副教授教职却是实至名归!同时,也为近些年国内大学改革点个赞。在以往,几乎每个好点的大学在招聘时,基本上都会在招聘条件上添加上:具有海外科研经历的优先,虽然只是优先,但是几乎他们都是按照这个执行的,即使候选人只是在国外联合培养一年,也排在纯本土博士之前。而今天,我们能看见李晟曼作为一名本土博士能够破格受聘为副教授,就表明了高校改革的进步!02北京确定秋季开学日期!中小学、高校、幼儿园错峰返校日前,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全市各级各类学校2020-2021学年 秋季学期开学工作的通知》。北京高校8月15日起返校;小学一年级、初一、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8月29日开学;小学五、六年级、初二年级9月1日开学;小学二、三、四年级9月7日开学。03南方医科大学对16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 11个是博士8月3日,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布一份公示,拟对16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公示名单显示,此次拟退学处理的16人中,博士研究生有11人,硕士研究生有5人;专业为外科学的有10人,口腔临床医学的2人,中西医结合临床的2人,妇产科学、针炙推拿学的各1人。看到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生退学处理,笔者就想提醒各位考研、考博上岸的同学,考上研究生只是一个起点,如果你就此就觉得自己该放松了,那么前面那些退学的同学,就是各位的榜样!而26岁数湖南大学副教授的才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文:傻傻博士图片: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中居

海外留学硕士想进高校任教,这几乎不可能,因为学历门槛是博士

曾几何时师范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一定是认定自己以后会去一名中小学任教,然而大学四年结束时很多的师范生却慢慢的发生了变化,希望自己能够去大学任教,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 是因为大学四年期间见识了或者更加了解了大学老师的真实现状,于是希望自己能够进入高校任教。可是,当我们真正的花时间和精力去仔细的研读现现在我国几乎所有的高校在招聘教师时的标准,相信你会觉得自己能够当一名中小学教师就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结果了,因为想进入大学当老师实在是太难了,条件太多了。所有有的大学生选择了考研,有的选择海外留学,那么对于海归硕士来说,当学成归来时是不是就意味着自己能够顺利的进入高校任教呢?毕竟有着海外留学的光环,似乎相对于其他竞争者有一定的优势,可事实确实几乎不可能,或者说是想多了。没错,现在是很多高校在招聘大学老师时要求具备海外留学经历,也因此会有很多的人先去海外留学然后再回来任教,但是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前提即必须是博士研究生,也就是说只有你是应届博士毕业生时才会和你谈海外留学的问题,如果你是硕士研究生,不管你是海外硕士还是国内硕士,你都不可能进入高校。而如果想顺利地进入高校,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有更大的机会:一方面,博士学历,但分普通博士和精英博士。现在高校招聘教师的基本门槛就是应聘者必须具备博士学历,只有达到这个条件时,你才有机会投递自己的简历,才有机会呗高校所录用,因此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不要忘记考博士,当然前途是你想进高校任教。同时,在众多的博士群体中也分为普通博士和精英博士,不同的划分决定着博士最后是进入985高校还是普通高校,一般精英博士都是论文科研很多,有着自己主持的项目或者是课题,这样更多的是进入985高校任教,待遇也非常的好。另一方面,海外留学经历不是必备,但却是加分项。一般来说,211高校、985高校在招聘大学教师时会在意应聘者是否有过海外留学经历,这是一个不可少的条件,但是这样的要求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高校,有的普通大学或者是211高校没有海外留学经历也可以,所以只要你是一名博士研究生,你也就具备了进入大学任教的最根本的条件,只是最后因为每一个博士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所进入的高校档次不同罢了,但海外留学经历一定是加分项。总之,海外留学硕士相当老师真的很难,或者说几乎没有希望,毕竟现在的大环境是博士学历才可以,每年很多的博士研究生都会选择去高校任教,所以如果想成为一名高校教师,那么博士学历是必备的。

不虑而对

权威发布丨招聘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793名 山东实施青年优秀人才引进计划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0日讯 今天上午,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召开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新闻通报会,介绍今年以来全省就业、社保、人才、劳动关系等方面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据介绍,山东坚持改革攻坚,加快构建人才集聚发展新高地。将制度和政策创新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动力,出台《山东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开展“人才兴鲁”行动,有效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加快培育引进高层次人才。出台吸引集聚知名高校毕业生来鲁创新创业的10条措施,完善“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制度,线上线下相结合,开进北大、清华等名校举办活动,来鲁留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较2019年增长近1倍。实施青年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已招聘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793名。实施企业博士(后)集聚计划,93名博士(后)兑现补贴740万元。新增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2名,遴选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0人。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将“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职称制度,拓展到农业、工程、统计等系列,已评出基层卫生高级职称3160人、中小学高级职称6860人。建立基层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1.6万乡镇专业技术人员“直评”获得中高级职称。扩大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试点,全省2087名农民取得职称。在青岛、东营等5市开发区,开展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6个特色专业职称试点,引导人才向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优化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引进流程,实行“自主组织、事后备案”。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推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项目工资制。完善高校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办法,年底奖励性绩效占比将达到70%。开辟招聘疫情防控医护人员绿色通道,优先晋升聘用1541人。做好技能人才工作。全面推开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246家企业9.4万名职工获得企业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开展企业特级技师评聘工作,按正高级工程师兑现待遇。启动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备战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扎实做好技工院校疫情防控和开学复课工作。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围绕“十强产业”,编制人才目录,征集1055家单位的人才需求1.3万个,向社会公开发布。打造“全链条”人才服务模式,扩大“山东惠才卡”服务范围,今年发卡847张、累计发卡5866张。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扎实做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等工作。闪电新闻记者 高于 亓子涵 报道

杨蓓

教育部:不得将国外经历作为高校人才招聘限制条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1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今天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坚持人岗相适原则延揽人才,不将人才称号作为硬性指标,不针对人才称号获得者发布“明码标价”的招聘广告。要统筹用好国内外人才资源,不将国(境)外学习或工作经历作为人才招聘引进的限制性条件。通知指出,严格依照法律政策规定和合同约定招揽和引进人才,不得招揽在支持期内的高层次人才,禁止采取“不要人事档案、不要流动手续”或另建人事档案的违规做法招揽和引进全职人才。人才成果严格按照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发达地区不得片面通过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特别是从中西部、东北地区挖人才。要合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前期培养投入补偿机制。鼓励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人才称号获得者与学校签订长期服务合同,为实施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贡献力量。通知指出,高校要将国家人才计划与本校实际紧密结合,统筹考虑人才称号获得者和其他高层次人才,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和支持体系。对在支持期内的人才称号获得者,要按照政策和合同约定落实配套的条件保障;对其他人才,要健全针对性、普惠性支持措施,原则上不设置年龄、资历等非学术性门槛,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加大对青年优秀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力度,基于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创新需要和人才发展潜力,提供长期稳定、丰富多元的支持。此外,《通知》强调,教学评估和学科评估要坚持对师资队伍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不将人才称号和数量作为评价的直接依据,减少评价结果与学术资源配置直接挂钩。人才评价、职称评聘等要把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放在首位,突出教育教学成效,基于学术水平、实际贡献、发展潜力和现实表现等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和考核周期,优化评价标准和方式,合理运用综合评价、分类评价、代表性成果评价、同行评价等方式科学开展评价,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各类学科基地评估、学位点申报、项目评审、评奖评优,要结合实际建立与其特点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得将是否获得人才称号或人才称号获得者数量作为限制性条件或评价的重要内容,有关申报书中不设置填写人才称号相关栏目。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大惑易性

事业编制,入职初期年薪10-15万!兰州理工大学海内外招聘博士60名

“事业编制;入职初期年薪10-15万元(税后),到岗即享受副教授岗位津贴待遇……”兰州理工大学以优厚待遇面向海内外诚聘博士60名。疫情防控期间,该校全面启动2020年线上招聘工作,采取系统填报、在线遴选、网络视频等非接触方式办理有关事项。该校第一批博士招聘网上报名截止时间为4月19日,应聘者登录兰州理工大学博士招聘报名系统(http://zhaopin.lut.cn),注册并填写应聘信息。根据招聘报名时间,2020年集中考核工作分四批次进行,其中第一次集中考核安排在4月23日,采取网络视频方式。考核由学院组织,采取试讲、答辩或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对应聘人员学术背景、学术报告、科研项目汇报、实验室操作和适应工作能力等考核指标进行量化细化、打分评判,请于考核前两日登录应聘学院网站查看具体通知要求。对于考核成绩为B(60-80分)及其他需要进一步考核的应聘者,安排参加学校层面组织的第二轮考核。该校经过考核、考察和体检结果确定拟聘人员并进行公示,对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备案后的拟聘人员,学校按照程序办理聘用手续,聘用后按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确定岗位等级、签订聘用合同、兑现相应待遇等手续。博士引进待遇1.进入学校事业编制。纳入学校“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全链条人才发展工作体系”保障职业发展。2.按照已取得的学术成果提供相应工作启动经费,具体额度为:第一层次20万元,第二层15万元,第三层次10万元,第四层次5万元。3.住房与安家。分配校内90平米新建现房一套(市场价约计80万元)。在发放安家费基础上,按照校内价格和博士人才引进层次,第一、二、三层次引进的博士个人仅需交纳8.5万元房款、第四层次引进的博士个人仅需交纳15.5万元房款即可拥有住房。4.薪酬及其他。入职初期年薪10~15万元(税后),到岗即享受副教授岗位津贴待遇。5.配偶工作。按照学校相关政策,解决配偶工作。6.子女教育。享受子女入学、入园的福利政策。学校有省内领先的幼儿园、附小和附中 ,幼儿园为甘肃省示范性幼儿园,附属中学中考成绩位列兰州市前三名。7.其他符合该校师资需要,业绩成果极为突出的优秀博士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兑现引进待遇。文丨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武永明编辑丨梁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