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海南省完成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来源解析岂不命邪

海南省完成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来源解析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大气网讯:日前,由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的“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来源解析(一期)”工作已顺利完成并通过专家组验收。据悉,该课题同时完成了全省大气污染来源解析、多污染物观测数据综合分析应用平台研发、区域外来污染传输影响等,研究成果将为海南省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防控提供有力支撑。据介绍,课题通过实施海口、三亚等重点城市和五指山背景站的PM2.5组分及VOCs多物种在线实时观测,以及其余15个市县的PM2.5组分手工采样分析,首次实现了全岛18个市县PM2.5组分全覆盖观测。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排放是海南省PM2.5第一大来源,占比30%左右,二次硫酸盐、扬尘、生物质燃烧、海盐、工业企业排放也是海南省PM2.5的主要来源。外来污染传输对海南省PM2.5贡献达41.6%,秋冬季部分月份甚至超过50%。据了解,尽管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近年来各市县频繁出现的持续臭氧污染过程已成为困扰全省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问题,同时PM2.5在低浓度水平下进一步削减的难度逐步加大,改善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迫切需要更精细化的科学防控措施。大气污染来源解析是一个多环节、多学科、长流程的一项大工程,尤其是海南省各项大气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准确测量难度较大,在观测点位代表性、样品采集、实验分析、高精度仪器校准、来源分析每一个技术环节均需要精准把控。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18年6月,省环科院启动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来源解析研究工作,专门组织环境科学、气象学、化学工程、计算机等不同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组成专项研究团队,负责实施污染来源解析工作,这是海南省首次系统性开展全省范围的大气源解析攻关研究。”研究团队在观测站点选取、仪器选型、设备运维管理、实验分析、模型模拟设计等方面均进行细致地研讨和科学分析。同时以边研究边应用的方式,每遇重要污染过程立即开展分析,编制污染专题分析报告,向省生态环境厅和省政府进行报送,部分研究成果和建议获得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为海南省大气污染防控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同时,海南省的大气复合污染来源解析工作也将为我国低浓度水平下开展PM2.5和臭氧来源解析提供了较好的应用示范参考。研究成果如何助力大气污染精细化防治?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实施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来源解析二期项目,将开展臭氧和PM2.5协同研究,特别加强对臭氧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观测分析,为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下一步,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还将进一步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和专项资金支持,逐步健全海南省PM2.5组分及臭氧前体物综合观测体系,常态化开展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和大气复合污染来源解析工作,深入开展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研究、大气污染物和CO2协同减排研究等工作,为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长期持续改善提供科技支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环保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蕃息畜藏

面对新的环保难题,海南这样接招→

臭氧污染正成为新的环保难题面对“蓝天下的污染”海南从不同方面着力防治臭氧污染那么,臭氧是如何产生的?它为何会成为空气污染物?速看↓↓04:21PM2.5,O3。前者是指细颗粒物,后者则是指臭氧。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污染物,但它们有个共同点——都能直接影响空气质量的好坏。当前,我省在PM2.5治理取得明显效果的同时,臭氧污染正成为新的环保难题。面对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拦路虎”,近年来我省从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升级油品质量、实施严格机动车排放标准、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等不同方面着力,逐步防治臭氧污染,力争臭氧第90百分位数浓度低于120微克/立方米。那么,臭氧是如何产生的?它为何会成为空气污染物?治理臭氧污染的思路是什么?海南正“自我加压”,积极开展整治行动。1是“高空卫士”也是“低空杀手”>>低空臭氧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天气晴朗,蓝天白云,是否就意味着空气质量很好?“不一定,在阳光强烈、天空观感较好的天气,反而可能会出现臭氧污染。”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负责人徐文帅的回答,掀开臭氧容易被忽略的一面。与备受关注的PM2.5污染相比,臭氧污染可以说更具迷惑性。因为它往往出现在阳光明媚的晴天。在以往大众的认知中,臭氧是地球的保护伞,能吸收太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不过那是当它处于正确的位置——距离地球表面大约20千米至50千米的平流层。低空领域的臭氧,浓度超过一定限值,就会从“高空卫士”变成“低空杀手”,其强氧化属性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农工党海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毕华曾做过关于臭氧污染的调研,他介绍,根据研究显示, 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当臭氧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使人呼吸加速、胸闷,若浓度进一步提高,还可引起脉搏加速、疲倦、头痛。臭氧污染还可阻碍农作物生长,严重污染时会造成森林大片死亡,使高产作物高产性能消失,甚至使植物丧失遗传基础。“11日15时,O3数值海口为42微克/立方米,三亚59,儋州35,陵水69……”1月11日,海南日报记者在省生态环境厅的“海南省空气质量发布系统”中,看到空气中臭氧浓度的实时变化数据。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臭氧第90百分位数浓度限值一级为100微克/立方米,二级为160微克/立方米。这个数值越高,表示越糟糕。“2020年,海南臭氧第90百分位数浓度平均为1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0%,接近一级标准。”徐文帅列举数据表示,从2015年开始,我省对臭氧指标进行监测。监测数据显示,近几年,我省臭氧变化呈现在低浓度下波动的趋势。从全国来看,不同地区均面临着臭氧污染的考验。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337个城市中有30%的城市臭氧超标,其中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臭氧污染尤为突出。2019年,全国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41.8%,仅次于占比45%的PM2.5。回顾我省,尽管省内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但由于臭氧具备很强的流动性,臭氧污染存在滞后性,并会在区域和城市之间互相影响,防治难度依然不小。毕华介绍,臭氧污染出现的时段主要在午后至傍晚,下风向比上风向浓度高;静稳天气风速较小,臭氧扩散条件较差,容易导致臭氧积聚,浓度增加。而海南高温多雨、长夏无冬以及湿度大的气候特点,有利于臭氧产生。臭氧污染已成为困扰全省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问题。2019年,我省18个市县(不含三沙市)环境空气质量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其中五指山市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而在我省2019年的污染物超标天数中,90%以上天数的污染物是臭氧。海口欣民检测站工作人员对年检车辆进行尾气排放检测。 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2海南自设控制“红线”>>臭氧污染形成机理复杂,我省直面高难度挑战说到这里,很多人会好奇,臭氧污染到底是如何产生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很长。首先,近地面的臭氧浓度容易受气温、日照、降雨等气象条件的影响。毕华介绍,一般在气温较高的六七月,臭氧浓度出现高值,南方地区臭氧污染加剧、持续时间长;晴天的臭氧平均浓度均高于多云、阴天、雨天。此外,降雨让空气中颗粒物沉降,进而导致太阳辐射增强,更有利于臭氧生成。臭氧污染的产生不只与天气阴晴有关,它还需要一定的化学条件。“臭氧主要为二次污染物,它的生成机理复杂。”徐文帅解释,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是产生臭氧的两种“原料”,也被称为生成臭氧的前体物。在强烈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下,这两种“原料”经过光化学反应,就会产生臭氧。换言之,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阳光照射=臭氧。其中挥发性有机物在光照时间越长、温度越高的情况下挥发量会越大、光化学反应越充分,臭氧浓度也就越高。虽然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听起来复杂又遥远,实际上它们就产生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且排放源既多又散。“挥发性有机物常见的物种就有57种,扩展起来有100多种,机动车尾气、工业企业、加油站、油漆喷涂、餐饮油烟等,都会排放挥发性有机物。”徐文帅说,而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机动车、船舶、工业企业等排放源。因此,控制臭氧污染,就要从根源上控制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对此,我省不断探索和实践,并进行“自我加压”。“我们直接划了一条线,将臭氧控制指标值定在120微克/立方米。”徐文帅说,据他了解,目前其他省市区并没有设定臭氧控制的具体指标。这相当于海南为自己划了一道臭氧控制指标数值的上限“红线”。要不突破这条线,挑战不小。除了臭氧前体物具有排放源多而且分散的特征、过去的监管措施和手段不完全适用等难点外,臭氧污染防治的“难度系数”还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之一,难在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需要协同控制。徐文帅指出,臭氧生成机理复杂,与前体物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响应关系,因此需要在科学研究的指导下,制定精细合理的减排防控规划,对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两种前体物进行协同控制,找到二者相应比例关系,进行有效治理。难度之二,在于区域综合治理。由于臭氧污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毕华建议城市应与其周边城市整体考虑,推动区域联防联治;华北五省、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臭氧污染严重,海南离珠三角、北部湾近,还有海南岛各城市,尤其东部、中部、西部城市之间,应当建立区域防控机制,共同应对臭氧污染。“通过简单地控制本地一次污染物的排放,无法有效实现臭氧污染防治的目标,需要构建有力的区域/多地区联防联控机制,避免因不合理的减排可能导致的局地臭氧污染加重现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领域首席科学家柴发合建议。3以世界领先水平为目标的解题方式>>建议确立以臭氧和PM2.5为核心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战略1月14日晚,在中石化海口龙岐加油站,三三两两的车正等待加油。“去年9月1日到12月31日,每天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加油可以有优惠,鼓励大家夜间加油。”加油站员工小吴说,有车一族在夜间错峰加油,不仅减少排队等候、享受夜间加油福利,还能减轻环境负担。“夜间加油”与减轻环境负担之间有啥关系?“加油站油气污染产生的VOCs是形成臭氧的前体物之一,尤其是我省日照时间长,常年高温高热的气候更加快油气转换为臭氧的速度,造成臭氧浓度超标。”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管理处负责人薄毅解释。对此,去年9月,省生态环境厅和省商务厅共同发布《关于夜间加油的倡议书》,向广大市民倡导,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夜间加油。中石化销售海南石油分公司、中石油海南销售分公司等油气销售企业也投了赞成票,将积极鼓励推行“夜间加油”活动,确保油气回收装置正常运行,尽可能减少油品装卸、运输、销售环节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污染。近年来,我省从不同方面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积极防治臭氧污染,为持续改善大气环境“加分”。比如2018年底,我省发布推广使用国Ⅵ标准车用汽柴油工作方案,明确停止供应、销售低于国Ⅵ标准车用汽柴油,并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内河和江海直达船舶燃料油“三油并轨”。“2019年1月1日零时起,我省供应、销售的汽油全年蒸气压限值不大于60千帕,这一要求严于国标。这是我省油品质量升级工作的亮点之一。”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外,我省还瞄准交通等重点领域,推动限时淘汰黄标车、实施轻型汽车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推动新能源车向市县和农村市场下沉……种种举措都在不断减轻空气中的“污染负担”。但这还远远不够,臭氧污染防治工作宜早不宜迟,且需要系统、精准、有效。2019年3月1日,《海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施行,立足海南实际情况制定了凸显地方特色的综合治理措施。此外,我省稳步推进“清洁能源岛”建设,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从源头上降低臭氧的生成。截至去年,全省光伏发电量连续两年翻番,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0%,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10%。生态文明建设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效的臭氧污染控制,打好蓝天保卫战,是为了确保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推进海南生态环境质量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目标的实现。毕华建议,下一步,要加强臭氧污染防治的顶层设计,尽快出台臭氧污染防治指南;重点控制臭氧前体物排放;加大环保部门检查执法力度,加强预报,长期治理。同时,政府应多与相关科研单位合作,积极开展臭氧形成机理及控制对策研究,完成本地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清单调查,剖析臭氧污染形成机理,提出针对性强的控制策略,为臭氧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并营造良好的臭氧污染防控氛围。臭氧与PM2.5互相影响,成因错综复杂,毕华提出,在环境空气质量管理中,要确立以臭氧和PM2.5为核心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战略,制定不同层面臭氧污染防治对策,采取多方位综合性治理措施。作为个人,面对臭氧污染,我们除了做好自我防护,还可以从多角度、细节处发力,比如夜间加油、家装采用水性涂料、绿色低碳出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减少使用散煤和木柴等固体燃料等,都是以实际行动为蓝天减少“乌烟瘴气”、带来更多清爽澄净。名词解释臭氧:一种能吸收紫外线辐射、具有较强氧化性、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臭氧第90百分位数浓度:也称臭氧日最大8小时第90百分位浓度、臭氧8小时滑动平均,即以一天中最大的连续8小时臭氧浓度均值,作为评价这天臭氧污染水平的标准。90百分位表示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数。原标题:面对危害仅次于PM2.5的空气污染物臭氧 海南不畏挑战主动自设控制“红线”—— 打响臭氧污染阻击战来源:海南日报记者:周晓梦总策划:曹健 陈成智 齐松梅执行总监:许世立主编:孙婧版面设计:张昕检校:卫小林 邝才热视频文案:许世立视频拍摄:封烁视频剪辑:李玮竞视频配音:史雅洁值班主任:张杰值班总监:李国栋责任编辑:曾中笑 实习生:李玲果海南提倡全民在省内过年,所有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非必要不离琼回暖!海南岛未来三天最高温将达26℃……觉得内容好看

王未之见

海南省生态环境部门成立工作包保组 推动按期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工作

省生态环境部门成立工作包保组推动按期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工作海南日报海口6月11日讯 (记者周晓梦)我省“三线一单”编制工作成果发布和实施进入“倒计时”。海南日报记者6月11日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该厅成立“三线一单”工作包保组,对口帮扶指导各市县,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三线一单”编制任务。“三线一单”,指的是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开展区域环评、编制“三线一单”对加快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按照“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安排,我省试点市县要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三线一单”成果初审,年底前完成成果发布和实施;非试点市县要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三线一单”成果初审,年底前完成成果发布和实施。此次“三线一单”工作包保组的成立,目的在于加快推进我省“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强化工作调度,及时解决制约编制工作推进的难点问题,确保按期完成编制工作任务。包保组由省生态环境厅、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省“三线一单”技术组和技术专家组相关人员组成。【来源:南海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提供优质岗位近17000个!落户有补贴!海南自贸港招人啦!

近日,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说,教育部联合海南省推出“扬帆起航 海纳百川”海南自贸港云聘会。↓↓↓本次云聘会发动了海南大学、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海南省人民医院、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南信康药业有限公司等600多家高校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优质岗位近17000个。求职者可通过登录“扬帆起航 海纳百川”应届毕业生专场网页对心仪岗位进行投递。▲长按识别二维码投递心仪岗位据了解,为助力高校毕业生留琼就业创业,海南出台《吸引留住高校毕业生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若干政策措施》,提供了多项利好政策措施。允许离校三年内的全日制本科学历及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先落户后就业(三沙市除外),相应享受引进人才落户待遇。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可连续3年领取住房租赁补贴(博士3000元/月,硕士2000元/月,本科1500元/月)和购房补贴(博士3.6万元/年,硕士2.4万元/年,本科1.8万元/年)。此外,符合标准的高校毕业生还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及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据了解,本次专场招聘会旨在为高校毕业生和海南自贸港之间搭建就业对接平台,为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发展带来新兴力量,为2020届高校毕业生提供不断线的网上校园招聘服务。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海口日报

别趣

海南探索生态环境机构改革 一张清单管住“九龙治水”

海南生态环境部门根据资源要素划分内设机构,加强跨部门联动一张清单 管住“九龙治水”“一块果皮垃圾,留在岸上归环卫部门管,一脚踢到河里归水务部门管。”今年全国两会,海南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回应近期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现实中,生态环境问题涉及的权责部门比较多,“九龙治水”容易形成扯皮推诿的现象。海南坚持生态立省如何凝聚各部门共识,探索生态环境机构改革方向?如何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织密生态环境保护网?细化监管要素,处室职能专业化程度更高迈进海南环境监测中心,大屏正在实时显示各地空气质量、水质等环境数据。点击水质选项图块,全省重点河湖水质情况的详细状况一目了然。“以前,如此专业地监测环境,想都不敢想。”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以下简称生态环保厅)组织人事处副处长苏俊介绍,之前,省级环保监督职责主要由省国土资源厅下设的4个职能处室完成。“虽然日常环保工作能正常开展,但是4个处室要全方位监测监管,还是有些吃力。”2015年,海南将原国土资源厅的环境保护相关职责剥离,正式组建生态环保厅。原有4个职能处室扩充为大气环境管理处、水环境管理处、土壤环境管理处等19个处室。每个职能处室都按照环境资源要素划分,环保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与此同时,42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空气质量、噪声等自动监测站,3个环境监测实验室逐步建立。截至目前,新环境监测站能够对78个城镇水体92个监测断面开展月监测,获得手工监测数据40万个、自动监测数据约2000万个。“细化监管要素,让处室职能的专业化程度更高,更有针对性处理环保问题。”海南省辐射环境监测站副站长王鑫介绍,精细化职能划分让监督执法人员监管更得力。推行首问责任制,污染问题环保部门牵头处理“电话一响,必有回响。”这是一些海口市民对12345政府服务热线的评价。前不久,热线接到反映,海口龙华区某建材城商户在作业时产生粉尘污染,加工厂的水直接排至下水道,废弃的垃圾也丢在了石材厂的荒地上。很快,热线指挥平台联动龙华区生态环保局,派出现场处置工单,监督人员立即奔赴现场处置。经调查取证,对建材城加工厂顶格处罚30万元,并督促其整改完毕。随后,热线平台回复处理结果,来电群众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像此类环保问题的来电反映和处理方式,海南各市县群众已不陌生。以海口为例,《12345热线首问责任制度》规定:首个接到热线转派工单的热线成员单位为首问责任单位,牵头负责协调各相关单位处理热线反映事务,并给予诉求人办理情况回复。目前,首问责任制正在海南全省普遍推行。“一般来说,群众反映的污染问题,各市县生态环保部门是主要的首问责任部门。”省生态环境监察总队调研员韩红箭说,生态环保部门接到举报后,首先由环保监察人员勘查现场,根据污染情况再协调其他权责单位处理,最后由环保部门回复诉求人处理结果,群众不需要再分别向不同监管部门反映问题。“目前,部分生态环保职责还分散在各个相关单位,但在首问责任制下,环保部门成为处理群众反映污染问题的总牵头人。”韩红箭举例,比如城市水体黑臭问题,有部分治理职责在城市水务部门。但只要接到群众反映,环保部门会负责协调水务部门执法,不会因为单位权责划分问题向群众推诿,做到环保问题一管到底。梳理清单,强化相关单位职责意识去年底,海南收到督察反馈:32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中有21个不同程度存在违建问题。省生态环保厅、海洋与渔业厅、林业厅等联合行动,关停保护区内违法违规企业10个,拆除吊罗山、尖峰岭、青皮林等保护区内违法建筑1.4万平方米,拆除东寨港、清澜保护区栈道4.2公里,追责15人。在海南,生态环保部门与农业、水务、海洋等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的案例还有很多。省生态环保厅官网上详细列出了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的管理职权范围,包括各单位具体分工、法律政策依据和案例分析。对照清单,各类生态环境问题责任方一目了然,配合案例可以理顺看懂具体管理流程。“一张清单,顶得上十个执法科室。”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徐自华表示,现阶段,很多环保责任分散在不同职能单位的文件法规中,有些相关单位对于自身环保职能了解不够透彻。梳理清单并发文公示,强化相关单位环保职责意识。目前,这张体制机制弊端正向各市县逐步推进,当地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调整权责归属部门。清晰明确的监管职责让生态环保部门接受大众监督,也从制度上杜绝各部门扯皮推诿。“结合此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相关目标,今后海南生态环保领域改革应进一步强化岛内各方环保意识。”徐自华说,海南自身生态环境条件比较优越,所以存在内生环保动力不足的问题。今年起,12个市县将取消GDP考核,并把生态环保列为一票否决事项,从考核制度设计上把生态放在首位,提升各市县环境保护的意识。此外,环保执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监管职责更加具体细致,但不少基层单位缺少专业人才的问题依然存在。“在生态环保领域机构改革过程中,应重点加强环保人才培养。”徐自华建议。(记者闫 旭)

透明人

海南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来源解析:机动车尾气排放占比三成

图为海口街头行驶的机动车。 王子谦 摄中新网海口8月11日电 (孙秀英徐文帅吴晓晨)海南省生态环境厅11日介绍,该省“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来源解析(一期)”工作已完成并通过专家组验收。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排放是海南省PM2.5第一大来源,占比30%左右。据悉,该项目同时完成海南全省大气污染来源解析、多污染物观测数据综合分析应用平台研发、区域外来污染传输影响等,研究成果将为海南省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防控提供有力支撑。该课题通过实施海口、三亚等重点城市和五指山背景站的PM2.5组分及VOCs多物种在线实时观测,以及其余15个市县的PM2.5组分手工采样分析,首次实现了全岛18个市县PM2.5组分全覆盖观测。除机动车尾气排放外,二次硫酸盐、扬尘、生物质燃烧、海盐、工业企业排放也是海南省PM2.5的主要来源,外来污染传输对海南省PM2.5贡献达41.6%,秋冬季部分月份甚至超过50%。尽管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近年来各市县频繁出现的持续臭氧污染过程已成为困扰该省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问题,同时PM2.5在低浓度水平下进一步削减的难度逐步加大,改善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迫切需要更精细化的科学防控措施。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18年6月,海南省组织环境科学、气象学、化学工程、计算机等不同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组成专项研究团队,负责实施污染来源解析工作,这是海南省首次系统性开展全省范围的大气源解析攻关研究。”研究团队在观测站点选取、仪器选型、设备运维管理、实验分析、模型模拟设计等方面均进行细致地研讨和科学分析。同时以边研究边应用的方式,每遇重要污染过程立即开展分析。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海南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实施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来源解析二期项目,将开展臭氧和PM2.5协同研究,特别加强对臭氧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观测分析,为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科研人员介绍,海南省的大气复合污染来源解析工作将为我国低浓度水平下开展PM2.5和臭氧来源解析提供较好的应用示范参考。(完)

朱丽叶

海南完成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来源解析 首次实现18个市县PM2.5组分全覆盖观测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8月11日消息(记者 谭琦 实习生 倪海淮 通讯员 孙秀英 )日前,由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的“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来源解析(一期)”工作已顺利完成并通过专家组验收。据悉,该课题通过实施海口、三亚等重点城市和五指山背景站的PM2.5组分及VOCs多物种在线实时观测,以及其余15个市县的PM2.5组分手工采样分析,首次实现了全岛18个市县PM2.5组分全覆盖观测。据了解,尽管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但近年各市县频繁出现的臭氧污染已成为困扰全省大气环境质量的关键问题,同时海南各项大气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PM2.5在低浓度水平下进一步削减的难度逐步加大。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排放是海南省PM2.5第一大来源,占比30%左右,二次硫酸盐、扬尘、生物质燃烧、海盐、工业企业排放也是海南省PM2.5的主要来源。外来污染传输对海南省PM2.5贡献达41.6%,秋冬季部分月份甚至超过50%。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来源解析研究工作于2018年6月启动,组织了环境科学、气象学、化学工程、计算机等不同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组成专项研究团队,负责实施污染来源解析工作。这是海南省首次系统性开展全省范围的大气源解析攻关研究,完成了全省大气污染来源解析、多污染物观测数据综合分析应用平台研发、区域外来污染传输影响等研究,将为海南省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防控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将为我国低浓度水平下开展PM2.5和臭氧来源解析提供了较好的应用示范参考。研究成果如何助力大气污染精细化防治?“我们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实施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来源解析二期项目,开展臭氧和PM2.5协同研究,特别加强对臭氧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观测分析,为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还将进一步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和专项资金支持,逐步健全海南省PM2.5组分及臭氧前体物综合观测体系,常态化开展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和大气复合污染来源解析工作,深入开展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研究、大气污染物和CO2协同减排研究等工作,为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长期持续改善提供科技支撑。【来源:南海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浪荡儿

海南省首次实现全岛18个市县PM2.5组分全覆盖观测

央广网海口8月11日消息(记者朱永 通讯员徐文帅 吴晓晨)日前,由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的“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来源解析(一期)”工作已顺利完成并通过专家组验收。据悉,该课题同时完成了全省大气污染来源解析、多污染物观测数据综合分析应用平台研发、区域外来污染传输影响等,研究成果将为海南省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防控提供有力支撑。据介绍,课题通过实施海口、三亚等重点城市和五指山背景站的PM2.5组分及VOCs多物种在线实时观测,以及其余15个市县的PM2.5组分手工采样分析,首次实现了全岛18个市县PM2.5组分全覆盖观测。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排放是海南省PM2.5第一大来源,占比30%左右,二次硫酸盐、扬尘、生物质燃烧、海盐、工业企业排放也是海南省PM2.5的主要来源。外来污染传输对海南省PM2.5贡献达41.6%,秋冬季部分月份甚至超过50%。据了解,尽管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近年来各市县频繁出现的持续臭氧污染过程已成为困扰全省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问题,同时PM2.5在低浓度水平下进一步削减的难度逐步加大,改善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迫切需要更精细化的科学防控措施。大气污染来源解析是一个多环节、多学科、长流程的一项大工程,尤其是海南省各项大气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准确测量难度较大,在观测点位代表性、样品采集、实验分析、高精度仪器校准、来源分析每一个技术环节均需要精准把控。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18年6月,省环科院启动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来源解析研究工作,专门组织环境科学、气象学、化学工程、计算机等不同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组成专项研究团队,负责实施污染来源解析工作,这是海南省首次系统性开展全省范围的大气源解析攻关研究。”研究团队在观测站点选取、仪器选型、设备运维管理、实验分析、模型模拟设计等方面均进行细致地研讨和科学分析。同时以边研究边应用的方式,每遇重要污染过程立即开展分析,编制污染专题分析报告,向省生态环境厅和省政府进行报送,部分研究成果和建议获得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为海南省大气污染防控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同时,海南省的大气复合污染来源解析工作也将为我国低浓度水平下开展PM2.5和臭氧来源解析提供了较好的应用示范参考。研究成果如何助力大气污染精细化防治?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实施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来源解析二期项目,将开展臭氧和PM2.5协同研究,特别加强对臭氧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观测分析,为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下一步,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还将进一步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和专项资金支持,逐步健全海南省PM2.5组分及臭氧前体物综合观测体系,常态化开展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和大气复合污染来源解析工作,深入开展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研究、大气污染物和CO2协同减排研究等工作,为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长期持续改善提供科技支撑。【来源:央广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罪行累累

海南首次实现18个市县PM2.5组分全覆盖观测

日前,由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的“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来源解析(一期)”工作已顺利完成并通过专家组验收。据悉,该课题同时完成了全省大气污染来源解析、多污染物观测数据综合分析应用平台研发、区域外来污染传输影响等,研究成果将为海南省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防控提供有力支撑。据介绍,课题通过实施海口、三亚等重点城市和五指山背景站的PM2.5组分及VOCs多物种在线实时观测,以及其余15个市县的PM2.5组分手工采样分析,首次实现了全岛18个市县PM2.5组分全覆盖观测。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排放是海南省PM2.5第一大来源,占比30%左右,二次硫酸盐、扬尘、生物质燃烧、海盐、工业企业排放也是海南省PM2.5的主要来源。外来污染传输对海南省PM2.5贡献达41.6%,秋冬季部分月份甚至超过50%。据了解,尽管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近年来各市县频繁出现的持续臭氧污染过程已成为困扰全省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问题,同时PM2.5在低浓度水平下进一步削减的难度逐步加大,改善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迫切需要更精细化的科学防控措施。大气污染来源解析是一个多环节、多学科、长流程的一项大工程,尤其是海南省各项大气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准确测量难度较大,在观测点位代表性、样品采集、实验分析、高精度仪器校准、来源分析每一个技术环节均需要精准把控。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18年6月,省环科院启动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来源解析研究工作,专门组织环境科学、气象学、化学工程、计算机等不同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组成专项研究团队,负责实施污染来源解析工作,这是海南省首次系统性开展全省范围的大气源解析攻关研究。”研究团队在观测站点选取、仪器选型、设备运维管理、实验分析、模型模拟设计等方面均进行细致地研讨和科学分析。同时以边研究边应用的方式,每遇重要污染过程立即开展分析,编制污染专题分析报告,向省生态环境厅和省政府进行报送,部分研究成果和建议获得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为海南省大气污染防控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同时,海南省的大气复合污染来源解析工作也将为我国低浓度水平下开展PM2.5和臭氧来源解析提供了较好的应用示范参考。研究成果如何助力大气污染精细化防治?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实施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来源解析二期项目,将开展臭氧和PM2.5协同研究,特别加强对臭氧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观测分析,为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下一步,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还将进一步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和专项资金支持,逐步健全海南省PM2.5组分及臭氧前体物综合观测体系,常态化开展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和大气复合污染来源解析工作,深入开展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研究、大气污染物和CO2协同减排研究等工作,为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长期持续改善提供科技支撑。(孙秀英、徐文帅、吴晓晨)

我爱你

各地环保头条丨海南省启动入河排污口调查示范研究 推动精细化治水

01:31“河水氧化还原电位为197.1毫伏,PH值为7.69……”12月4日,在定安县龙州河,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工程师叶成春和同事一大早就扎到河水里开展取样、水质监测等工作。他们是为了寻找入河排污口而来,现场被记录下的一串串数据,未来将在精细化治水方面派上大用场。“此次我们以龙州河作为试点河流启动‘海南省入河排污口调查示范研究’,希望通过项目实施摸清龙州河入河排污口基础性‘底数’,并出台适合我省的入河排污口排查技术规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负责人莫凌介绍,该项调查工作由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旨在为后续实施全省入河排污口排查,以及为各流域精准、科学治污奠定坚实基础。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入河排污口指的不光是排污的管道,还包括沟、渠、涵闸、隧洞等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水的口门,因此查清排污口底数、开展整治管理,成为水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环节。据介绍,此次入河排污口调查将统筹使用“查、测、溯、治”等工作方式,综合运用卫星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拍等先进技术手段,结合人工徒步排查,全面摸清排污口位置和类型;利用水质监测仪器和实验室分析,把排污口的水质情况“测清楚”、把排放水量“测准确”;并对排查发现排污口进行溯源,查清污水来龙去脉,厘清排污责任;最后将在排查、监测、溯源的基础上,按“一口一策”原则,分类型、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排污口清理整治工作,对入河排污口整治实行销号制度,整治完成一个,销号一个。据了解,作为此次试点河流,龙州河干流有110多公里,并由7条主要支流组成。按照“先调查干流后调查支流”工作安排,计划2021年3月前完成该河流干流和全部支流排查,2021年6月底前完成排查技术规范编写和专家评审工作,预计在2021年底前经审核后组织印发指导。此外,在各项条件允许情况下,生态环境部门计划2021年启动南渡江入河排污口调查工作。来源:海南日报、海南生态环境记者:周晓梦 实习生:刘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