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海军研究院简介海军研究院是海军唯一的综合性科研机构,负责海军建设与发展及技术探索研究工作,总部设在北京。海军研究院于2017年7月整编成立,研究领域涉及海军军事理论、装备论证、技术研究、海洋环境、海防工程、特种防护、标准规范等,曾获千余项国家和军队级奖励,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军内先进,在众多领域填补了国家和军队空白。海军研究院现有干余名科研干部,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军队科技领军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7人,享受政府特贴31人。02如何招录博研学历者:2月份,通过军队人才网,即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人才网 ,登录2020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报名入口,提交报名信息及选择意向岗位,审核通过后直接参加专家组面试考核(不参加全军统一考试)。硕研学历及以下者:2月份,通过军队人才网,即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人才网 ,登录2020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报名入口,提交报名信息及选择意向岗位,参加全军统一考试,考试时间: 2020年3月底前,具体时间及考试地点以报名系统打印准考证为准。考试内容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主要考核报考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基础。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考试大纲,可以通过军队人才网浏览和打印。军委政治工作部按照招考岗位入围比例,根据全军统-考试成绩划定合格分数线,对达到合格分数线的再按照成绩由高到低确定入围人员名单,并在军队人才网公布。用人单位对招聘考试入围人员的基本情况、学历学位、专业资质、工作经历、准考证等原件或者证明材料进行复审,合格的可参加面试。体检在军队医疗机构进行,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按照招考人数1:1.2的比例,根据报考人员招聘考试和面试总成绩由高到低确定预选聘用对象。其中科目、专业科目、面试成绩分别占30%、30%、40%。6月中旬前,组织对预选聘用对象进行政治考核和综合考察。政治考核主要考察政治面貌、宗教信仰、遵纪守法及主要社会关系等情况;综合考察主要考察现实表现、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用人单位按照总成绩排名确定拟录用对象名单,同步对外公示。6月下旬,对公示无异议或者反映问题不影响录用的人选,由大单位政治工作部门审批。新录用人员通过审批后,大学按规定及时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并通知到岗工作。03需要符合哪些条件政治条件:报考人员应当符合《军队聘用文职人员政治考核工作规定》明确的政治条件。学历条件:管理岗位具有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且本科为一本院校毕业;专业技术岗位具有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研究生以上学历,且本科或研究生为985、211院校或双一流院校毕业。资格条件:具有招考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资格。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外,报考初级专业技术岗位,以及博士研究生报考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不作资格条件要求。身体条件:报考人员应符合《军队聘用文职人员体检检查通用标准(试行)》规定的标准条件。年龄条件:应聘到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和科级副职以下管理岗位的,年龄应在35岁以下;应聘到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和科级正职管理岗位的,年龄应在45岁以下。报考人员年龄计算和取得学历学位,截止时间为2020年6月30日。其中,报考人员属于应届毕业生的,取得学历学位时间可以截止到2020年7月底。04身份定位招录人员均为军队编制文职人员(非准聘), 依法享有国家工作人员相应的权利;享受“军人依法优先”服务等政治待遇。军队文职人员岗位的编制员额,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文职人员实行独立的人事管理,其岗位等级调整、辞职辞退、晋职退休等按照任免权限依法办理(课题组、团队负责人等无权办理)。05薪酬福利工资待遇:工资结构为基本工资+奖励工资+岗位津贴+科研绩效,基础收入水平为:博士人才18万/年左右、硕士人才14万/年左右。社保待遇:参加用人单位所在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照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办法,参加所在地社会保险。福利待遇:按照现役军人干部享受范围、条件和标准,执行防暑降温费、子女保育教育补助费等福利制度待遇,并按规定的探亲制度发放探亲路费。住房待遇:实行社会化、货币化保障,视情由单位提供过渡性住房或租住单位集体宿舍、公寓住房并提供住房补贴以及房租补贴。医疗待遇:实行军地结合的医疗保障模式,平时按照所在地医保政策就医,军队给予医疗补助,特殊情况享受免费医疗。子女入学:享受学校各单位驻地省会城市优质教育资源。06比较优势稳定可靠的身份录取即有编制,严格规范的人事管理。高起点科研平台海军研究院作为海军专职科研机构,是实施科技强军的先锋力量,专业门类齐全,拥有700多个科研方向,几乎覆盖海军除医学之外的各个领域,具有先天的综合性、整体性、体系性优势;高知群体密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形成规模,博士、硕土群体占了80%以上,3个科研团队获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广阔的晋升空间科研实力雄厚,有助于个人水平快速提升,编制员额充足、职级结构合理,晋升空间通畅。07岗位需求2020年海军研究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共计180个岗位。(具体岗位信息以军队人才网公布内容为准)08注意事项招考统一考试和面试不指定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辅导班,报考人员可依据军队人才网公布的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考试大纲做好准备。敬请广大报考人员及时关注军队人才网发布的招考信息,提高对各种以文职人员招考为目的的虚假信息的警惕,切勿上当受骗。如有疑问,请与指定联系人咨询。原文标题:2020年海军研究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计划正式启动!公告来源:北理就业
11月10日,海军研究院2020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面试工作在京举行。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6名考生入围107个岗位的面试。其中,硕博学历占95%,“985”“211”院校占96%以上,国外知名高校毕业生13人,招考专业涵盖科学研究、工程、实验等6个专业系列。今年的文职招考面试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在对考场进行全面消毒杀菌的同时,考务人员和参加面试考生需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并配合测量体温、全程佩戴口罩,以确保面试全程安全稳妥。▲医务人员为考生测量体温▲考生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此次面试沿用往年结构化面试方法采用现场答辩、实际操作等考核方式进行,测评报考人员适应岗位要求的基本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考务人员宣读考场纪律及注意事项▲考务部门为考生提供舒心考试环境据考务部门介绍,今年入围面试的考生中复合型人才、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毕业生报考热度增加。法学、会计学等通用学科依然是报考的热门,人工智能、核能等往年相对冷门的专业,今年考生报考的热情空前提高。作为海军科研领域主体战斗力生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军研究院正以全新的姿态聚引八方英才,为人民海军的发展壮大汇聚最强科研力量。来 源:海军研究院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题:“凡事再坚持一下”——记海军研究院某研究所研究员刘丽娇新华社记者黎云、孙鲁明在北京西三环中路大院一栋砖红色小楼里,刘丽娇已经工作了22年。一张棕红色的办公桌占据了这间隔断办公室的大部分空间。进门处摆着一盆虎尾兰,阳光从窗户透进来,给它蒙了一层暖金色的光。海军研究院某研究所研究员刘丽娇忙于案头,探索着海军军事理论的无限可能。很难想象,这样一位沉静的女子,长期从事着海军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且身立潮头,成果丰硕。1998年,刘丽娇初来研究所时只是情报资料室的一名资料员,负责收集整理资料文件。究竟是什么时候起的心思去做理论研究,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当时只是觉得,我身处研究所,却不懂研究,始终都像个‘外行人’。”刘丽娇说。2002年,一心要做“内行人”的刘丽娇考取了国防大学军事战略专业研究生,正式开始了在海军军事理论领域的研究。这是一副关乎家国未来的重担。海军军事理论研究始终聚焦建设强大海军、捍卫海洋权益等重难点问题,探索新时代海军建设发展布局。“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力争在未来战场对抗中夺取军事竞争优势和战略主动权。”研究员张军社说。这是一份清苦且漫长的事业。“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在理论研究工作中毫不夸张,尤其是军事理论研究,不仅不易出成果,而且很多不能对外公开。“进了这个门,就基本和名利沾不上边了。”研究室主任赵志刚说。这是一场需要悟性的求索。在研究所原所长王校轩看来,刘丽娇是具备这方面条件的。“虽然刘丽娇起步比别人晚一些,但她在许多重大课题中都提出了新颖独特的观点和具有较强实施性的方案。”副研究员李剑与刘丽娇共事多年,他觉得,刘丽娇有自己的诀窍——凡事再坚持一下。2013年、2015年,刘丽娇带着对医院船建设发展的思考,两次随“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出海,进行实地调研。晕船,是刘丽娇首先要面对的难关。“我晕船十分严重,基本上吃什么吐什么。”刘丽娇说,“但是一线调研的机会太难得了,什么不适都得克服,坚持一下就好了。”于是,航行在茫茫碧波中的一艘“大白船”上,强忍着不适感的刘丽娇依旧坚持埋头梳理海军对外交往的历史资料,或在颠簸摇晃中为任务官兵讲授海军概况及未来发展。两次出海历时近300天,刘丽娇参与编撰了《和谐使命志》约50万字的历史汇编,并先后完成了《医院船战略运用研究》《加快大型医院船建设发展的思考》等多项研究课题。时至今日,刘丽娇也没有真正克服晕船。无数次课题研究遇到瓶颈的时候,无数次“头脑风暴”到筋疲力尽的时候,刘丽娇都这样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就好了”。对待同事,她也总是竭尽所能。2017年,军队调整改革。副研究员刘涛所在的研究室使命任务也随之出现重大调整——拓展深化新时代海军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这是一项全新的探索,也是一场艰难的跋涉。缺乏相关的经验积累,缺少人员储备,资料积累又几乎空白,刘涛的队伍起步十分艰难。刘丽娇用了两周左右的时间,跑遍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搜集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关于政治工作理论研究的书籍和资料。“她搜集来的资料,与我们的研究方向匹配度非常高,帮助我们搭起了战斗力基础。”刘涛说。助理研究员苍虹旭2018年入职时,在海军军事理论研究方面还是一个“萌新”,全新的知识结构让她手足无措。刘丽娇发现后,专门找了所里几位老研究员的书架,为她精选书籍。其中,已经微微泛黄的《中国海军史》,是苍虹旭的“心头好”。“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版本,如今市面上早已不再流通。但其内容详实,结构清晰,非常适合入门选读,它是我理论研究的第一块砖。”苍虹旭说。“现在,我的每一项课题成稿刘丽娇都会亲自把关,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对我要求十分严格。”苍虹旭说。“力求学术严谨是一名研究者必须遵循的规矩。”刘丽娇说。同事们眼中的刘丽娇,严谨、执着、事无巨细。投身海军军事理论研究近20年的她,依旧如年轻时一般,常常加班,伏案独思,无数个妙想在深夜里迸发出来。又是一轮月色,砖红色的小楼灯光依旧。(完)
较量在“寂静”海战场 ——记海军研究院某研究所研究员刘丽娇站在媒体记者面前,刘丽娇“啪”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好一位英姿飒爽的女军人!作为海军研究院某研究所战略理论研究员,她30年来主持或参与40余项国家和军队课题,承担或参加30余项重大科研任务,毅然扛起海军军事理论研究的一面大旗。刘丽娇说:“军事战略理论研究是和敌人的‘寂静较量’。研究探索新时代海军建设发展布局,要在第一时间抢占打赢的‘理论先机’。”为航母发展展开系统探索“我喜欢学习理论,喜欢研读那些看似枯燥的材料。其实,当你认真读进去以后,就会发现,那都是有着缤纷色彩的文字,可以说是方寸之间看尽天下大势。”坐在记者面前,刘丽娇认真地说。那一刻,她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夺取军事竞争优势和战略主动权的战场虽不见硝烟,但却凶险无比。每一次“寂静较量”,都是敌我双方未来战场对抗的预演。那年夏天,领导突然把刘丽娇叫到办公室,让她参与研究一项关于航母发展的重大课题。看着弥足珍贵的参考材料,她心里既忐忑又激动。刘丽娇学俄语出身,可参加工作后却把英语学习放在重要位置,“跟着儿子学英语”一时传为研究所的美谈。她说,这可以让她以最快速度掌握最新信息,而不必再经别人之手。这些年,但凡有相关领域的新内容出炉,她就像一台高效运转的扫描复印一体机,分门别类“扫”进自己的知识宝库。可以说,能参与航母发展这样重大的课题,是上级对她丰富知识储备以及战略研究深度和广度的认可。然而,建成什么样、怎么建和如何运用航母力量等问题,对于当时的海军几乎是空白。刘丽娇和战友们日夜奋战,超前完成系统探索。几年里,她领衔3项有关航母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全军重大课题。科技在进步,航母在发展,航母研究也没有完成时。跟随辽宁舰编队出海训练时,晕船的刘丽娇走遍各舱室战位,查阅数十万字资料,拜舰上领导、专家和骨干为师,最终高质量完成调研报告。其中一些观点被军委、海军采纳,相关研究成果经充实完善后获首届军队科技进步(军事理论)奖。把研究放在直面战场的地方“当海军,就要上舰远航、战风斗浪;搞理论,就要走进部队、直面战场。”刘丽娇的观点很明确。2013年、2015年,她随“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执行“和谐使命”任务。300多天、近4000小时、53000多海里……刘丽娇在战斗一线聚焦海军转型、海军兵力行动等开展研究。她主笔完成的《某专项行动问题研究》成果被上级机关应用,该背景下的《医院船战略运用研究》等课题均获奖。3年前,刘丽娇赴某国参加双边研讨会,就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行动相关问题进行发言。话音未落,当地一名专家就挑衅道,中国海军的护航行动是在扩充势力范围、影响地区安全稳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请您用事实说话。”她结合两次“和谐使命”任务,从“和平方舟”和平之舟、生命之舟、友谊之舟、文化之舟4个维度,阐述了中国海军始终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理念。近年来,刘丽娇参与完成《某海上方向战略研究》等10余项国家、军委和海军下达的重大专项研究任务,为上级机关筹划海军建设发展和部队战斗力建设等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前不久,她牵头负责的《深入推进海军转型建设的思考建议》《海上军事斗争历史经验研究》等成果进入实践,成为推进海军转型建设的有益借鉴。“从事战略理论研究,就要甘受寂寞,吃别人不肯吃的苦、走别人不愿走的路。我愿和团队一起朝着科技兴军、理论先行的目标继续前行,为人民海军实现世界一流目标而奋斗。”刘丽娇说。(本报记者 张 强 通 讯 员 周怀平 卢湛夷)【编辑:陈海峰】 【来源:中新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在北京西三环中路大院一栋砖红色小楼里,刘丽娇已经工作了22年。一张棕红色的办公桌占据了这间隔断办公室的大部分空间。进门处摆着一盆虎尾兰,阳光从窗户透进来,给它蒙了一层暖金色的光。海军研究院某研究所研究员刘丽娇忙于案头,探索着海军军事理论的无限可能。很难想象,这样一位沉静的女子,长期从事着海军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且身立潮头,成果丰硕。1998年,刘丽娇初来研究所时只是情报资料室的一名资料员,负责收集整理资料文件。究竟是什么时候起的心思去做理论研究,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当时只是觉得,我身处研究所,却不懂研究,始终都像个‘外行人’。”刘丽娇说。2002年,一心要做“内行人”的刘丽娇考取了国防大学军事战略专业研究生,正式开始了在海军军事理论领域的研究。这是一副关乎家国未来的重担。海军军事理论研究始终聚焦建设强大海军、捍卫海洋权益等重难点问题,探索新时代海军建设发展布局。“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力争在未来战场对抗中夺取军事竞争优势和战略主动权。”研究员张军社说。这是一份清苦且漫长的事业。“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在理论研究工作中毫不夸张,尤其是军事理论研究,不仅不易出成果,而且很多不能对外公开。“进了这个门,就基本和名利沾不上边了。”研究室主任赵志刚说。这是一场需要悟性的求索。在研究所原所长王校轩看来,刘丽娇是具备这方面条件的。“虽然刘丽娇起步比别人晚一些,但她在许多重大课题中都提出了新颖独特的观点和具有较强实施性的方案。”副研究员李剑与刘丽娇共事多年,他觉得,刘丽娇有自己的诀窍——凡事再坚持一下。2013年、2015年,刘丽娇带着对医院船建设发展的思考,两次随“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出海,进行实地调研。晕船,是刘丽娇首先要面对的难关。“我晕船十分严重,基本上吃什么吐什么。”刘丽娇说,“但是一线调研的机会太难得了,什么不适都得克服,坚持一下就好了。”于是,航行在茫茫碧波中的一艘“大白船”上,强忍着不适感的刘丽娇依旧坚持埋头梳理海军对外交往的历史资料,或在颠簸摇晃中为任务官兵讲授海军概况及未来发展。两次出海历时近300天,刘丽娇参与编撰了《和谐使命志》约50万字的历史汇编,并先后完成了《医院船战略运用研究》《加快大型医院船建设发展的思考》等多项研究课题。时至今日,刘丽娇也没有真正克服晕船。无数次课题研究遇到瓶颈的时候,无数次“头脑风暴”到筋疲力尽的时候,刘丽娇都这样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就好了”。对待同事,她也总是竭尽所能。2017年,军队调整改革。副研究员刘涛所在的研究室使命任务也随之出现重大调整——拓展深化新时代海军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这是一项全新的探索,也是一场艰难的跋涉。缺乏相关的经验积累,缺少人员储备,资料积累又几乎空白,刘涛的队伍起步十分艰难。刘丽娇用了两周左右的时间,跑遍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搜集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关于政治工作理论研究的书籍和资料。“她搜集来的资料,与我们的研究方向匹配度非常高,帮助我们搭起了战斗力基础。”刘涛说。助理研究员苍虹旭2018年入职时,在海军军事理论研究方面还是一个“萌新”,全新的知识结构让她手足无措。刘丽娇发现后,专门找了所里几位老研究员的书架,为她精选书籍。其中,已经微微泛黄的《中国海军史》,是苍虹旭的“心头好”。“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版本,如今市面上早已不再流通。但其内容详实,结构清晰,非常适合入门选读,它是我理论研究的第一块砖。”苍虹旭说。“现在,我的每一项课题成稿刘丽娇都会亲自把关,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对我要求十分严格。”苍虹旭说。“力求学术严谨是一名研究者必须遵循的规矩。”刘丽娇说。同事们眼中的刘丽娇,严谨、执着、事无巨细。投身海军军事理论研究近20年的她,依旧如年轻时一般,常常加班,伏案独思,无数个妙想在深夜里迸发出来。又是一轮月色,砖红色的小楼灯光依旧。【来源:新华社】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原标题:聚焦备战抓科研 集成创新促发展海军研究院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成为战斗力倍增器3月上旬,海军研究院某科研团队与南部战区联合参谋部官兵开展交流,就联合作战急需的课题深入研讨。调整组建以来,海军研究院坚持“科研导向一线、需求来源一线、脚步深入一线、交流紧扣一线、成果服务一线”,聚焦备战抓科研,集成创新促发展,探索新形势下科研服务战斗力的高效之路。该院调整组建之初,一边是原来立项的课题继续推进,一边是新的重大任务启动,新旧任务叠加,一度让该院科研人员感到压力巨大。“与打仗关系不大的项目,必须砍掉!”该院党委果断拍板,全院打响了清理偏离主业项目、整合资源全力聚焦备战打仗的科研攻坚战。某传统专业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为破解这一难题,该院科研人员召开专业发展“诸葛亮会”,坚持把课题组搬到演兵场,让一线官兵担任科研成果“鉴定师”。针对部队提出的实战化保障问题,他们组织专门团队研究,拿出解决方案,形成“上下一致、领域覆盖、供需一体”的科研服务部队体系。近年来,海军航空兵转型建设加速,对科研工作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该院某所坚持开门搞科研,充分发挥驻地部队、医学机构和工业部门等资源力量,多次牵头联合调研,探索科研创新举措。30余名经验丰富的空勤人员受聘为该所兼职研究员,担任模拟训练装备改造升级项目评审专家。一批“金头盔”飞行员、医学专家走进相关实验室,试用某仿真系统,共同探讨武器实际使用等课题,不断拓宽从实验室到训练场再到实验室的闭合回路。调整组建以来,该研究院坚持实战需求牵引,积极促成各方在作战研究、联合试验、数据中心建设和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进行常态化交流,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成为部队战斗力倍增器。(杨京南、周怀平)编辑:张骄瀛
3月上旬,海军研究院某科研团队与南部战区联合参谋部官兵开展交流,就联合作战急需的课题深入研讨。调整组建以来,海军研究院坚持“科研导向一线、需求来源一线、脚步深入一线、交流紧扣一线、成果服务一线”,聚焦备战抓科研,集成创新促发展,探索新形势下科研服务战斗力的高效之路。该院调整组建之初,一边是原来立项的课题继续推进,一边是新的重大任务启动,新旧任务叠加,一度让该院科研人员感到压力巨大。“与打仗关系不大的项目,必须砍掉!”该院党委果断拍板,全院打响了清理偏离主业项目、整合资源全力聚焦备战打仗的科研攻坚战。某传统专业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为破解这一难题,该院科研人员召开专业发展“诸葛亮会”,坚持把课题组搬到演兵场,让一线官兵担任科研成果“鉴定师”。针对部队提出的实战化保障问题,他们组织专门团队研究,拿出解决方案,形成“上下一致、领域覆盖、供需一体”的科研服务部队体系。近年来,海军航空兵转型建设加速,对科研工作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该院某所坚持开门搞科研,充分发挥驻地部队、医学机构和工业部门等资源力量,多次牵头联合调研,探索科研创新举措。30余名经验丰富的空勤人员受聘为该所兼职研究员,担任模拟训练装备改造升级项目评审专家。一批“金头盔”飞行员、医学专家走进相关实验室,试用某仿真系统,共同探讨武器实际使用等课题,不断拓宽从实验室到训练场再到实验室的闭合回路。调整组建以来,该研究院坚持实战需求牵引,积极促成各方在作战研究、联合试验、数据中心建设和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进行常态化交流,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成为部队战斗力倍增器。来源 中国军网|作者 杨京南 周怀平编辑:孟紫薇流程编辑 吴越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题:“凡事再坚持一下”——记海军研究院某研究所研究员刘丽娇新华社记者黎云、孙鲁明在北京西三环中路大院一栋砖红色小楼里,刘丽娇已经工作了22年。一张棕红色的办公桌占据了这间隔断办公室的大部分空间。进门处摆着一盆虎尾兰,阳光从窗户透进来,给它蒙了一层暖金色的光。海军研究院某研究所研究员刘丽娇忙于案头,探索着海军军事理论的无限可能。很难想象,这样一位沉静的女子,长期从事着海军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且身立潮头,成果丰硕。1998年,刘丽娇初来研究所时只是情报资料室的一名资料员,负责收集整理资料文件。究竟是什么时候起的心思去做理论研究,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当时只是觉得,我身处研究所,却不懂研究,始终都像个‘外行人’。”刘丽娇说。2002年,一心要做“内行人”的刘丽娇考取了国防大学军事战略专业研究生,正式开始了在海军军事理论领域的研究。这是一副关乎家国未来的重担。海军军事理论研究始终聚焦建设强大海军、捍卫海洋权益等重难点问题,探索新时代海军建设发展布局。“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力争在未来战场对抗中夺取军事竞争优势和战略主动权。”研究员张军社说。这是一份清苦且漫长的事业。“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在理论研究工作中毫不夸张,尤其是军事理论研究,不仅不易出成果,而且很多不能对外公开。“进了这个门,就基本和名利沾不上边了。”研究室主任赵志刚说。这是一场需要悟性的求索。在研究所原所长王校轩看来,刘丽娇是具备这方面条件的。“虽然刘丽娇起步比别人晚一些,但她在许多重大课题中都提出了新颖独特的观点和具有较强实施性的方案。”副研究员李剑与刘丽娇共事多年,他觉得,刘丽娇有自己的诀窍——凡事再坚持一下。2013年、2015年,刘丽娇带着对医院船建设发展的思考,两次随“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出海,进行实地调研。晕船,是刘丽娇首先要面对的难关。“我晕船十分严重,基本上吃什么吐什么。”刘丽娇说,“但是一线调研的机会太难得了,什么不适都得克服,坚持一下就好了。”于是,航行在茫茫碧波中的一艘“大白船”上,强忍着不适感的刘丽娇依旧坚持埋头梳理海军对外交往的历史资料,或在颠簸摇晃中为任务官兵讲授海军概况及未来发展。两次出海历时近300天,刘丽娇参与编撰了《和谐使命志》约50万字的历史汇编,并先后完成了《医院船战略运用研究》《加快大型医院船建设发展的思考》等多项研究课题。时至今日,刘丽娇也没有真正克服晕船。无数次课题研究遇到瓶颈的时候,无数次“头脑风暴”到筋疲力尽的时候,刘丽娇都这样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就好了”。对待同事,她也总是竭尽所能。2017年,军队调整改革。副研究员刘涛所在的研究室使命任务也随之出现重大调整——拓展深化新时代海军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这是一项全新的探索,也是一场艰难的跋涉。缺乏相关的经验积累,缺少人员储备,资料积累又几乎空白,刘涛的队伍起步十分艰难。刘丽娇用了两周左右的时间,跑遍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搜集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关于政治工作理论研究的书籍和资料。“她搜集来的资料,与我们的研究方向匹配度非常高,帮助我们搭起了战斗力基础。”刘涛说。助理研究员苍虹旭2018年入职时,在海军军事理论研究方面还是一个“萌新”,全新的知识结构让她手足无措。刘丽娇发现后,专门找了所里几位老研究员的书架,为她精选书籍。其中,已经微微泛黄的《中国海军史》,是苍虹旭的“心头好”。“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版本,如今市面上早已不再流通。但其内容详实,结构清晰,非常适合入门选读,它是我理论研究的第一块砖。”苍虹旭说。“现在,我的每一项课题成稿刘丽娇都会亲自把关,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对我要求十分严格。”苍虹旭说。“力求学术严谨是一名研究者必须遵循的规矩。”刘丽娇说。同事们眼中的刘丽娇,严谨、执着、事无巨细。投身海军军事理论研究近20年的她,依旧如年轻时一般,常常加班,伏案独思,无数个妙想在深夜里迸发出来。又是一轮月色,砖红色的小楼灯光依旧。【来源:新华社】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题:推动装备防护“大战略” 做好技术创新“细文章”——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海军研究院某研究室主任曹京宜新华社记者黎云“装备的腐蚀防护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要成为这个战场上的合格战士,既要从宏观战略角度理清思路,又要从细节点滴做起开展科技创新。”全国人大代表、海军研究院某研究室主任曹京宜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一年来,曹京宜和团队一方面瞄准海军战略转型与未来智能海战需求,为推动腐蚀防护上升为国家战略献计献策,一方面着眼解决海军装备现实问题,为提升海军装备腐蚀防护与新材料应用水平潜心科研集智攻关。2019年,曹京宜带领科研团队承担科研任务超过110项,牵头启动海军装备腐蚀专项治理工程,从管理、技术、材料、标准、考核试验、数据6个维度全面重塑海军装备腐蚀防护模式与能力;完成新一代舰船结构材料应用研究综合论证工作,为未来海军舰船的研制与建造提供优质基因;扎实开展海军涂料考核、舰艇器材规范编制等具体任务,全心全意为一线部队提供优质技术服务。近年来,曹京宜最关注也最担忧的,是对海军装备腐蚀防护工作的重视问题。“提到舰艇装备的战斗力,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先进的武器平台、灵敏的侦测设备和强大的指挥系统,腐蚀防护似乎只能作为配角。”曹京宜介绍说,不少人觉得装备的腐蚀防护就是除除锈、刷刷漆,腐蚀问题最多就是装备外观不好看、管子漏点水,腐蚀防护技术创新无非是研发新涂料、新工具。实际上,腐蚀问题已成为引发装备故障与事故的“头号杀手”、拖垮战备与维护能力的“头号顽疾”和影响装备快速反应与战略部署的“头号劲敌”,是无形战场上的持久较量。腐蚀对装备的影响是系统性的,具有全地域、全周期、全时段、全方位的特点,这决定了装备的腐蚀防护也必然是一项系统工程。曹京宜介绍说,我们必须转变传统腐蚀防护“甘当配角”的低端模式、“零敲碎打”的分散模式、“涂涂抹抹”的粗浅模式和“亡羊补牢”的被动模式,把腐蚀防护上升为国家战略,进行顶层谋划部署,自上而下建立完整的腐蚀防护机制和体制,以举国之力突破技术瓶颈,从根本上提升腐蚀防护水平。全民总动员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也是曹京宜关注的焦点。“此次抗疫行动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科技的力量。以大数据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疫情防控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曹京宜说,“未来大数据技术在装备腐蚀防护领域必定大有可为。”“新时代的军队科技工作者,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将从最细微的科研工作入手,一切从‘研战谋建’出发,向‘强军胜战’用力,不辜负时代交给我们的光荣使命。”曹京宜说。(完)
01海军研究院简介海军研究院是海军唯一的综合性科研机构,负责海军建设与发展及技术探索研究工作,总部设在北京。海军研究院于2017年7月整编成立,研究领域涉及海军军事理论、装备论证、技术研究、海洋环境、海防工程、特种防护、标准规范等,曾获千余项国家和军队级奖励,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军内先进,在众多领域填补了国家和军队空白。海军研究院现有干余名科研干部,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军队科技领军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7人,享受政府特贴31人。02如何招录博研学历者:2月份,通过军队人才网,即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人才网 ,登录2020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报名入口,提交报名信息及选择意向岗位,审核通过后直接参加专家组面试考核(不参加全军统一考试)。硕研学历及以下者:2月份,通过军队人才网,即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人才网 ,登录2020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报名入口,提交报名信息及选择意向岗位,参加全军统一考试,考试时间: 2020年3月底前,具体时间及考试地点以报名系统打印准考证为准。考试内容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主要考核报考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基础。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考试大纲,可以通过军队人才网浏览和打印。军委政治工作部按照招考岗位入围比例,根据全军统-考试成绩划定合格分数线,对达到合格分数线的再按照成绩由高到低确定入围人员名单,并在军队人才网公布。用人单位对招聘考试入围人员的基本情况、学历学位、专业资质、工作经历、准考证等原件或者证明材料进行复审,合格的可参加面试。体检在军队医疗机构进行,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按照招考人数1:1.2的比例,根据报考人员招聘考试和面试总成绩由高到低确定预选聘用对象。其中科目、专业科目、面试成绩分别占30%、30%、40%。6月中旬前,组织对预选聘用对象进行政治考核和综合考察。政治考核主要考察政治面貌、宗教信仰、遵纪守法及主要社会关系等情况;综合考察主要考察现实表现、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用人单位按照总成绩排名确定拟录用对象名单,同步对外公示。6月下旬,对公示无异议或者反映问题不影响录用的人选,由大单位政治工作部门审批。新录用人员通过审批后,大学按规定及时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并通知到岗工作。03需要符合哪些条件政治条件:报考人员应当符合《军队聘用文职人员政治考核工作规定》明确的政治条件。学历条件:管理岗位具有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且本科为一本院校毕业;专业技术岗位具有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研究生以上学历,且本科或研究生为985、211院校或双一流院校毕业。资格条件:具有招考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资格。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外,报考初级专业技术岗位,以及博士研究生报考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不作资格条件要求。身体条件:报考人员应符合《军队聘用文职人员体检检查通用标准(试行)》规定的标准条件。年龄条件:应聘到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和科级副职以下管理岗位的,年龄应在35岁以下;应聘到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和科级正职管理岗位的,年龄应在45岁以下。报考人员年龄计算和取得学历学位,截止时间为2020年6月30日。其中,报考人员属于应届毕业生的,取得学历学位时间可以截止到2020年7月底。04身份定位招录人员均为军队编制文职人员(非准聘), 依法享有国家工作人员相应的权利;享受“军人依法优先”服务等政治待遇。军队文职人员岗位的编制员额,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文职人员实行独立的人事管理,其岗位等级调整、辞职辞退、晋职退休等按照任免权限依法办理(课题组、团队负责人等无权办理)。05薪酬福利工资待遇:工资结构为基本工资+奖励工资+岗位津贴+科研绩效,基础收入水平为:博士人才18万/年左右、硕士人才14万/年左右。社保待遇:参加用人单位所在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照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办法,参加所在地社会保险。福利待遇:按照现役军人干部享受范围、条件和标准,执行防暑降温费、子女保育教育补助费等福利制度待遇,并按规定的探亲制度发放探亲路费。住房待遇:实行社会化、货币化保障,视情由单位提供过渡性住房或租住单位集体宿舍、公寓住房并提供住房补贴以及房租补贴。医疗待遇:实行军地结合的医疗保障模式,平时按照所在地医保政策就医,军队给予医疗补助,特殊情况享受免费医疗。子女入学:享受学校各单位驻地省会城市优质教育资源。06比较优势稳定可靠的身份录取即有编制,严格规范的人事管理。高起点科研平台海军研究院作为海军专职科研机构,是实施科技强军的先锋力量,专业门类齐全,拥有700多个科研方向,几乎覆盖海军除医学之外的各个领域,具有先天的综合性、整体性、体系性优势;高知群体密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形成规模,博士、硕土群体占了80%以上,3个科研团队获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广阔的晋升空间科研实力雄厚,有助于个人水平快速提升,编制员额充足、职级结构合理,晋升空间通畅。07岗位需求2020年海军研究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共计180个岗位。(具体岗位信息以军队人才网公布内容为准)08注意事项招考统一考试和面试不指定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辅导班,报考人员可依据军队人才网公布的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考试大纲做好准备。敬请广大报考人员及时关注军队人才网发布的招考信息,提高对各种以文职人员招考为目的的虚假信息的警惕,切勿上当受骗。如有疑问,请与指定联系人咨询。原文标题:2020年海军研究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计划正式启动!公告来源:北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