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海归国内求职人数猛增33.9% 近一半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泠汰于物

2020年海归国内求职人数猛增33.9% 近一半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静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以往热门的留学国家陷入公共卫生危机。新形势下海归群体(泛指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才,包括已回国或未回国所有对象)如何制定未来决策呢?1月7日,智联招聘发布《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33.9%。其中,45%海归期望扎根一线城市,京沪两城占3成多;45%海归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高于整体求职者。疫情及多方面不确定因素,正在重塑海外人才的发展计划。《报告》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即有意在国内发展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猛增33.9%,增幅远高于2019年(5.3%)、2018年(4.3%)的同比增幅。海归求职者也呈现年轻化、高知化等趋势。从整体求职海归的年龄分布看,25-34岁群体占比最高,达64.6%;16-24岁的海归占比较去年扩张4.5个百分点至27.9%;而35岁及以上的求职海归在统计中不足一成。海归学历分布也体现出了人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硕士是向国内求职海归的中坚力量,在2019年占整体的70.7%,2020年扩张至72.4%;博士占比1.7%,与去年基本持平;本科群体占比25.9%,较去年收缩1.9个百分点。海归群体所具有的高学历特点更加凸显,回国就业在学历方面也将更具有优势。在职业选择上,金融、互联网、文娱等行业更受海归偏爱。其中,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集中吸引了22.1%的海归求职者投递简历,占比最高,生产/加工/制造业(12.3%)、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10.5%)依次排在其后。与全平台所有求职者相比,海归有意向从事金融业、IT/通信/电子/互联网、政府/非盈利机构、文化/传媒/娱乐/体育、商业服务等行业的占比更高。其中,9.5%的海归向金融业投递简历,比全平台求职者占比高出4.8%。具体至留学生(重点指当年毕业的应届留学生),疫情也在重塑他们的职业计划。《报告》发现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即着手回国就业的留学生人数较2019年猛增67.3%,增幅是海归总体的2倍。具体到逐季看,在全球疫情爆发后的去年二季度,回国求职留学生人数同比增幅高达195%。智联招聘的调研数据也对以上发现进行了佐证。2020年,有71%的受访留学生表示将回国发展,过半受访者表示疫情加强了回国意愿,28.3%的留学生改变了原先留在海外的计划,在疫情蔓延趋势下紧急回国。在这些有意回国发展的留学生中,来自英国的占比40.1%,澳大利亚(18.4%)和美国(12.7%)位列其后。同比来看,美国、加拿大两个北美国家的留学生有回国发展意向的同比增速最为突出,分别达到86.8%、84.7%,英国留学生回流人数也同比增长69.4%。对多数海外留学生而言,选择回国首因是国内疫情防控效果好。在智联调研中显示,被问及疫情下选择回国的考虑因素时,56.8%的海外留学生选择了“国内疫情管控效果更好”,其次是“国内生活更加便利”,占比45.3%。出于就业目的,分别有42.1%和36.8%的留学生表示“国内经济恢复更好”以及“国内就业机会更多”。但在他们计划回国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从《报告》中的占比来看,获得最高共鸣的是“不了解国内当前对海归人才政策”,占比61.7%;“不了解国内当前就业市场”占比57.5%“成为第二大障碍。此外,疫情影响下,“回国航班受限”让32.5%的留学生陷入难归故里的困境;“学业受阻,无法顺利毕业”成为13.3%留学生要解决的另一个棘手难题。另外,就业信息不对称也让留学生群体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国内的发展计划。智联方面建议,相关就业服务机构或者招聘企业,应完善海归人才服务机制、构建海归与国内市场信息沟通体系,多举措将有助于打破海归的“就业信息不对称”。

察乎盈虚

海归学子2020年回国求职者暴增七层,对此你怎么看?

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受疫情及就业移民政策收紧双重影响,2020年回国求职海归数量暴增七成,人数突破80万。与此同时,一个更为紧迫的现实是,他们还将与874万国内应届毕业生站在同一赛道上,向有限的岗位发起冲击!好在海归人才某些优势还在,几乎都被各大城市视为“香饽饽”。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针对海外高端人才出台了很多优惠性的引才政策,尤其是疫情期间,很多城市更是加大了引才力度,推出了包含住房保障、户口及资金补贴等重要利器。在人力资源专家看来,海归人才往往是高学历、高科技与高能力的代表,是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生力军。海归人才加速回流的两大推手,一是海外政策和就业环境的“推力”,二是国内安全条件和经济发展的“拉力”,在两大合力的共同推动下,海归人才最终加速回流。各大城市争夺海归人才,体现了城市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也是城市竞争力、营商环境与开放水平等综合实力的体现;但是,海龟们心里也要有数,这样的“好日子”不会持续太久,随着国内研究生扩招,高端人才不断涌现,很快那些所谓的海归优势将荡然无存!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大批留学生加速回流以外,还伴随着不少海外高端人才回到国内就业、创业。这些海外高端人才可不是一般的留学生可比的,他们大多都是带着成熟的研究成果而来,在国内受欢迎程度,堪比稀世珍宝,因为任何单位和企业都明白:创新科技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笔者倒是觉得,当然的世界经济和安全大环境,给了我们国家一个难得的发展好机遇:往日我们请都请不来的国际高端人才,现在不请自来,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机遇,让真正的人才充分发热发光,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大动力和更多活力!对于大批海归人才加速回流,你怎么看?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压力还是动力呢?欢迎留言,说一说您的看法。

强力忍垢

三看海归求职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归在求职过程中,专业与岗位如何匹配、就业地如何选择等话题一直备受关注。专业契合度固然很重要,但同一个专业也可以有不同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求职者拓展思维,勇敢地去尝试多种可能性。 一看:拓展求职领域 如果最终选择的职业与所学专业无关或关联度不强怎么办? 回国求职过程中,多数海归往往预先将选择范围简单圈定在与专业领域相关的行业,这么做本无可厚非,但需注意的是,不要轻易将与本专业关联度不大的岗位排除在外而失去很多潜在机会,这也会使求职者的心态随时间推移而出现波动。 笔者曾结识一位英语水平出众的留学生Eason,他凭借优异成绩获得奖学金,在高中毕业后选择前往丹麦就读比较语言专业。回国求职时,Eason希望专业对口,因此将主要选择范围锁定在国内小语种培训机构的丹麦语语言教学方面。但是,由于他的专业对口岗位很少,因此数次求职均未获成功。之后他决定扩大范围求职,最终成功入职一家从事对外贸易的谈判团队。这家企业正处于发展上升期,急需拓展海外尤其是北欧地区的业务。Eason在丹麦留学多年,对当地风土人情颇为熟稔,这些都成为了他求职时的加分项。 其实,求职时除了专业优势,对留学国的了解、对当地风土人情的体悟,也都会成为求职的潜在助力。重要的是,求职时不要预先给自己绝对设限。 二看:调整心理预期 摆正心态,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在回国求职时也是很重要的。随着回国海归逐渐增多、国内毕业生竞争力上扬,想要单凭一纸学历而获得高薪的想法并不现实,如果没有提前调整好心理预期,就容易产生落差和挫败感。 笔者的高中同学Alex在美国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学业后回国。在求职中Alex发现,由于近年来理论演变和国内的快速发展,自己所学的专业内容难以直接应用到国内相关行业之中,一些理论在国内难有用武之地。同时,岗位的技能要求自己也并不熟悉,在竞争力上并无明显优势。权衡利弊后,他边了解国内行业最新发展边求职,并下调了自己对薪资待遇的要求。“目前最重要的是尽快跟上业内步伐,否则,时间久了我的竞争力很可能进一步下滑。”Alex说。 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还有一些留学生出现“被迫求职”的情况。 王珂原(化名)就是其中之一。留学英国的他因疫情影响,导致论文进度严重拖后,毕业时间也比预期更晚。同时,疫情对与他专业密切相关的金融行业造成冲击,使得他不得不在临近本科毕业时放弃了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想法。仓促决定下,王珂原已经做好了短期内找不到工作的准备。同时,他也在寻找国内的实习机会,为的是让自己初步熟悉行业环境,然后再考虑接下来的计划。 三看:充实个人履历 挑选回国后的就业城市,也是海归求职中的重要一步。事实上,“哪里更适合自己”是个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 一方面,北上广深薪资较高,但生活成本也同样居高不下;“新一线”或二线城市薪资略低,但生活压力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较为冷门的专业,北上广深提供的选择机会更多,平台更大;而在非一线城市能提供的岗位有限,甚至“无岗可选”。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对于热门专业的海归来说,想要在一线城市获得理想职位、站稳脚跟也并非易事,年龄和资历必须要着重考虑。比如,一些行业的海外实习或工作经验在国内说服力较低,海归求职者要努力增加行业内认可的国内实习经历。同时,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海归往往在初次求职时年龄偏大,用人单位也会有人力资源成本方面的顾虑和考量。 考虑到冬季并非大多数企业的招聘旺季,于求职者而言机会相对有限。如果不能短期内获得工作机会,留学生们也不要闲下来,要主动了解所在行业的短期动向,同时拓展技能,全面提升自身的求职竞争力。

红旗渠

2020年海归求职者呈年轻化

来源:华龙网2020年海归求职者呈年轻化 偏爱金融、互联网、文娱行业 求职者呈年轻化、高知化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增加33.9%。从整体求职海归的年龄分布看,25-34岁群体占比最高,达64.6%;16-24岁的海归占比较去年扩张4.5个百分点至27.9%;而35岁及以上的求职海归在统计中不足一成。求职海归年龄分布。智联招聘供图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简称《报告》)显示,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33.9%。45%海归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高于整体求职者,其中金融、互联网、文娱行业更受偏爱。投递行业分布。智联招聘供图 投递行业分布。智联招聘供图 海归学历分布也体现出了人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报告》显示,硕士是向国内求职海归的中坚力量,在2019年占整体的70.7%,2020年扩张至72.4%;博士占比1.7%,与去年基本持平;本科群体占比25.9%,较去年收缩1.9个百分点。这些行业受海归求职者青睐从行业来看, 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集中吸引22.1%的海归求职者投递简历,占比最高,生产、加工、制造业为12.3%,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为10.5%。薪酬方面,数据显示,45%海归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高于整体求职者。据了解,在全平台求职者中,期望薪资在4000-6000元/月内的占比最高,达31%,其次是6000-8000元/月,占比25%。海归求职者的期望薪酬则整体向着高薪区间移动,主要分布在 8000-10000元/月与10000-15000元/月,分别占22。2%、23%,还有18。1%选择6000-8000元/月。与全平台所有求职者相比,海归有意向从事金融业、IT/通信/电子/互联网、政府/非盈利机构、文体教育/工艺美术、文化/传媒/娱乐/体育、商业服务等行业的占比更高。其中,9。5%的海归青睐金融业。 (记者 李袅)责任编辑:李方

被发揄袂

海归就业求职深度分析

来源:金融小伙伴不是来打击海归的,说实话的一般都容易被喷,讲干货没人读,大家爱看年薪几十万美金有逼格的文章。阅读如有不适建议坚持读完,看完会知道是为你好。我常在回答中说金融的苦,竞争的大,就业的难,没办法,这是常态,在一堆名校里拼出来,哪有容易的。不想成为一位开场“国外开会刚下机,谢邀!”,看完后一脸无脑崇拜感,对我来说也没意义。文章相对长,耐心读完,别天天读无脑的人均百万,清北复交以下无金融,最后全是负能量,我写的肯定是最真实的市场情况。称自己为民工最多的是投行朋友,也是很多海归向往的岗位之一。西直门南小街的金灿酒店(荣大打印店),是很多投行民工熟悉的地方,打印店消费很高(多高?一套材料数万起),24小时营业,你可以感受到国内最好、最专业的打印服务,他们对舌页都有不一样的研究,漂亮的招标材料的盒子可以用cm的厚度计价,对当前的申报材料的要求甚是了解。随着申报材料的电子化,不知道未来的荣大还能给多少投行民工回忆。在荣大,投行民工的特性清晰,打鸡血般的疯狂加班,对审核的焦虑,严谨的整理一本本材料或底稿,催制作员(别人不叫打印员)加快、加快、再加快,但不能出错。报一套材料,投行民工要整理的材料是上图左边的一堆,报送之前,投行的小头头会带着大家过几次,经常没有一丝微笑,生怕错任何纰漏。这里,没有刚下飞机,没有谢邀,没有刚从某国回来,这是民工般的工作,繁重的工作内容,一堆需要处理的问题。有的只是你一点点的把手头的事情做好,从标题、页码、数据、签字页、错别字到封面、舌页到申报份数、各中介材料之间的统一度等,需要是是坚持与耐心,不是高大上的模型,一页又一页,加班看完数千页,数万页,数十万页,这就是真实的金融民工。当然,荣大这块有不少投行人的回忆,附近吃饭的地方不多,印象比较深的是这家小馆子,离荣大几百米距离,有投行民工相聚哭诉的情肠。我不是老板的拖,我也没收老板的广告费。要求不高的民工们可以尝尝,等你们离开这个行业的时候,有些回忆还是很好的,对吃的很挑剔的算了,很难让你满意,毕竟就是个小馆。小馆里面最深刻的是遇到一块做材料的投行老朋友们,晚上安排完手头的工作大家过去喝一杯,吐槽一下去年cao蛋的行情,喷一下去年又只发了多少奖金,但最痛的是聊对家人的愧疚。那次五六个朋友一块吃饭,三个人异地5年以上,一把辛酸泪,不异地的也是长年出差(也看项目在哪)。酒与情,都是年轻时候的回忆。多少投行民工,跟我一样,年假是什么滋味从来没体验过。这张图很美,美的有点不认识,图片与实际差不小,且当广告看吧,下面其实看着更真实。还记得当年IPO突然放闸的时候,当时还是个实习生,跟着领导晚上飞到了北京,到了荣大12点多了,交代好了制作材料2点多去找酒店,附近的酒店真的是全满,拖着行李跟材料走了好久(荣大人太杂,没独立的包间很多原件不敢放),北京冬天的夜很冷。当时作为实习生的我确是满腔的热血(年轻真好),最后住了附近的一家7天地下,连牙具都得单独买的那种,很多年前还是400多一晚,死贵的。我入行的第一年,项目都不在base所在地,一年出差300多天,周末几乎没有的,假期,没有的,奖金,也就是加班费的量吧。可后悔吗?不后悔!一路自己也在傻乎乎的成长,更脚踏实地,跟能吃苦,做事没那么多为什么,就是低头把事情做好,也没有各种坏脾气或怨气,我的转行与入行还算顺的,只能说知足了。我想这个习惯,还能伴随着自己走的更远。那我请问,海归们理解的投行是什么?是发行、是定价、是估值模型,是一堆高大上的工具、研究方法,是金融大佬?当大家沉迷于期末考试(当然,知道与理解大家的不易,国内外教育制度的差异)跟考证的时候,已经注定很多人跟很多岗位无缘了,你根本不了解国内金融民工的选拔机制。请问你会整理底稿么?请问你了解财务、法律、业务三大尽调么?请问你会修打印机么?请问你了解国内金融工具么?请问你会写相关项目方案么?我相信有的海归会,但我更相信很多海归真的不了解国内金融市场,你们理解的是美好,不理解里面的苦。你们宁愿相信考了某些证早晚可以年薪百万,但你不相信为什么毕业前要准备这么多,那你简历写什么?面试聊什么?实习考核怎么办?你都不了解他们过得苦日子,大家可以聊到感觉彼此不错么?我是相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多去看你想去的地方,他们是怎么准备与工作的,不要低头只思考自己要什么。论诺奖、顶级的导师、QS排名,海归不输国内很多985,家长为之掏尽腰包,但家长不会理解,这背景回来还会找不到好工作。抱歉,这些,只是学校的荣誉,你只是普通的你,国内名校学生就业压力也是非常大。很多人经常问我,我去了这个学校以后能去哪里?你去了一个学校,跟你能去哪个地方真的没有必然的关系,你不准备好,你什么核心岗位都去不了(爹靠得住的除外,在金融领域,大部分人是拼不了爹的,投行、行研、资管这种岗位对你能量的需求不是一般家庭可以达到的,大部分也就是靠关系找个实习的水平)。不管是银行的总行,投行的民工,研究所的从业人员,资管的工作,金融租赁等,每年招录的海归,占比多少?我可以直接告诉你,很少。不管是我自己求职的过程,还是每年招人的数据,还是跟朋友沟通,还是解答一些海归的问题,这个数据可不是你们在网上或者某些机构告诉你们的数据。很多银行总行招聘名单是公开的,你们可以去看一下,有多少海归。单纯看毕业人数的话,名校的海归数量是远多于国内名校学生的。但是核心岗位的就业,又是一个非常相反的数据。是海归本身不优秀吗?不是,你继续看完吧。我也知道很多人对海归的认知完全错误,甚至还有HR带着有色眼镜看某些地方的海归,他们认为海归很多学习不行,只会出国考个证,觉得海归吃不了苦,觉得海归眼高手低,这种情况少,以后还会越来越少。我也知道大家出国也非常不容易,不是很多人理解的出国的都是有钱人,不是很多人理解的出国像旅游,很多人出国也“吃土”、周末刷盘子、语言需要克服、一下子远离了家人与朋友,申请名校对各种成绩也有非常高的要求。但这些对于就业,根本不是本质的问题或困难。在工作上,很少人喜欢做你老师。每年总有几个海归实习生塞进来实习,但几乎没留下的。毕竟很多人只能完成一些基础的工作,稍有难度就做不好。说几个带实习生的感受:你去梳理一下竞争对手,你可能会说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可能做不好?他不知道竞争对手是直接的竞争对手还是这个领域的,不知道去哪里找可以比较全,不知道要做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写出来的东西从格式到内容需要给他改一遍,你最后最好给他讲懂,否则他会埋怨你。再说画PPT这件事,很多同学是毫无章法的,颜色、字体、字号、排版、模板、母版、素材使用,真的是怎么任性怎么来。某一项业务的梳理,wind不知道怎么用,不给他讲清楚一步步怎么操作,几天都给不了你答案。他不会去问wind客服,他会直接问你,因为学生思维非常严重(我也理解,但只能理解,别人不会因为理解所以招了你)。请问?算了,我就不问了,自己想想吧。海归同学可能会问,国内学生也不知道啊,国内学生真没你们如此沉迷于期末考试跟考证,大家经历还是相对丰富的,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有人说就业主要是靠关系的,几十万的海归?家里关系或条件比不过国内几万名校的经管硕士么?拼关系国内这种学生早让你们干翻了。所以问题是啥?你们从来不准备!你们完全不准备就业,稀里糊涂的出去,迷迷糊糊的回来,就业的时候大骂国内金融机构不喜欢海归,你们这样说是不对的,金融机构喜欢好用的人。你要骂就骂金融机构不愿意从0培养,喜欢入职后就能干活的人。大家过度迷恋于名校本身,不去准备,在你以后的简历、笔试、各轮面试及实习考核的每一步,你都会被人干掉。记住,你学校给你的宇宙排名已经完全够了,你跪在自己不去思考未来,不去准备未来。虽说一地鸡毛,但对于很多人,出国是最好的选择,再选一遍,你还会选择出去。很多金融核心岗位,是名校(很宽,不是几所)同学的游戏,如果你真的教育背景差,机会不能说没有,但真的很少。知道大家出国也非常的不容易,考语言考的也是死去活来,但部分同学试试考研,三战挂了都非常的正常,但出国这件事,你有很多次刷语言的机会,你可以申请各种学校,只要你相对底子可以,甚至愿意找中介,出国问题普遍不大。我这么说,一些同学可能不大爽。事实是身边考研考不上的比比皆是,但出国出不去的真的还没怎么遇到(抱歉,我没任何冒犯,你也不用去证明),只不过学校是哪家而已,但出去的普遍都是QS不错的学校。最近很多考研失败的问我,要不要出国,我想大家担心的应该不是出不去的问题,是有没有条件及能去哪的问题,能去就去吧,真有名校的命,干嘛不珍惜呢。我第一年考研失败的时候也考虑过出国,奈何当时“没名校的命”,家里支撑不起所以放弃了。不管你是否开心,我愿意提醒金工(含金数等其他相关专业)对应的工作是好工作,但金工在国内就业岗位非常少,少到可怜,不要看各种天花乱坠的介绍。量化的很多技能可以用在二级市场分析里面,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认知市场,但你仅凭一纸学历,是很难找到那么多纯量化的岗位的。我看不少地方回答,你要出国读金工、量化等专业,国内券商、基金都有大量的人才需求,你看到了会笑,等你就业的时候你会想哭。市场就这么大,金融工程人才需求怎么可能很大?鉴于市场上对国内的量化投资现状有比较多的认识误区,包括知乎上很多回答也是一知半解,我从从业者的角度来讲一下现在国内量化市场的状态,主要在私募领域。国内二级市场相对比较单一,债券市场主要在银行间交易,场内市场流动性有限,而量化策略对流动性要求比较高,所以国内的量化策略主要集中在股票,期货,期权三类产品上。私募量化总管理规模大概在1000亿左右,其中量化多头和量化对冲产品估计在800亿以上,cta类产品大概在150-200亿左右,期权产品规模较小。量化多头和量化对冲是量化选股策略的不同产品化,由于国内量化策略起步较晚。量化多头在渠道的接受程度还是远不如传统的主动选股,所以规模还是以量化对冲产品为主。国外投行都能用上金工,咱们是合法合规性投行,要的是财务、法律、业务的人才,咱们发行窗口价23倍,你说你建啥模?你说对应的内控、风控,他建啥模?一家券商里面,大几千人,量化的就那么几个人,你还以为真的岗位多?基金,量化团队很少,一家消化不了几个人。那有人说,可以做期货啊,你去看看期货市场目前多大,需要多少人,再来说话吧。咱不是国外,我们没有那么多金工的需求。你要觉得多,只能说明你没经历过就业,连实习都没找过,但不影响很多人在知乎上黏贴一堆堆专业设置标准介绍(包括学什么课、会什么东西、有哪些就业方向)。我本科的专业,看介绍也是心潮澎湃,就业一地鸡毛。我认同未来的量化市场跟机会很多,也认同量化在作用及价值,我只是想告诉你们,市场目前就这么大,就业的岗位很少,你得活在当下。你们可以去把市场上面应届生招聘全部收集一遍,你看看量化岗位有多少?你们想想多少海归学的这相关的方向。你们难道都没研究一下,国内的金融学硕士、金融硕士,是远远远远大于金工么?即便这样,我很多金工的朋友还是跟金融的同学一样找传统金融岗位的工作。很多留学机构,他压根就不懂金融市场,拿着一堆介绍给你们瞎指挥。做两手准备吧那金工能不能读?能去好学校读就行,如果确实是大牛,不用担心,有你的量化工作。不过一般人觉得自己是大牛不大现实,你得有那个自知之明。不少量化喜欢phd,不少还是计算机、数学、物理背景的,当然大牛硕士也有机会,如果你就是出去水了一个硕士,刷了一下英语,出去读了一年,就能把人pk掉了?如果不是大牛,你悠着点,最好再准备一下其他的方向吧,否则你回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简历往哪里投,你都不知道。早点知道市场的现状,有一个更加契合自己情况的规划,其实是一件好事,我本不想打破你的梦,我也怕你会杠我,但我相信总有人会感谢我,罢了,我就当一下这个坏人吧。那金工找传统金融的工作有什么劣势?如果准备金融的方向,真没啥劣势,你只要实习经历匹配,自己专业功底扎实,读哪个专业没有什么区别。我没感觉到我们金工的朋友在就业上有啥区别的,关键是你准备的什么方向,学啥都只是基础,很多都得靠自己平时去学。大家走向了世界,千万不能脱离了国内金融市场,毕竟国外的月亮“再圆”,你们再规划,毕业时候大部分人还是要回来的。不要天真的觉得自己可以去华尔街做金融,你连北京金融街的实习都找不到,你拿什么去华尔街做金融?虽然大家是学金融的,但对金融就业岗位有多少认知?有牌照的机构你了解多少,多少不需要金融牌照的投融资岗位你们有关注了多少?想除了投行、行研、资管,多少人只知道银行。在金融体系内,有非常多的岗位,他们是对所有经管学生开放的。我简单说一些吧,如下:投行股的方向、投行债的方向、投行资本市场部、投行内核风控、PE、VC(投资里面的募、投、管退等方向)、卖方行研(宏观、固收、策略、各行业组)、券商自营、资管、信托、租赁、总行、分行利润中心(金融市场部、银行投行部等)、银行理财子、一行两会、几个金融协会、上市公司投融资岗、国企央企投融资岗、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FA、一些偏实业单位的地方,还有很多岗位,我就不列举了。过些天我会系统的把金融机构的岗位讲一遍,过一下就得两小时了。机会很多,你就知道期末考试跟考个证?面试怎么聊?实习考核考你考证吗?对于海归,特别是出去读硕士的,一定要把你的规划往前做,出国之前尽量刷几份实习,你出国后实习会更难,一是学业的压力,二是地点跟时间的错配,三是国内资源不够丰富,四是信息的不对称,困难确实挺多的。但总有少数那么一批人,他会去到最顶级的地方,大部分好用的海归是有觉悟的海归,知道自己去了名校后什么都说明不了,知道凭借某个学校毕业这么一点没法解决简历通过的问题。所以提前有自己的规划及准备,不至于回国的时候简历空的依旧如白纸,这里的空不是填满,指的是有多少你求职岗位需要的内容。给你个具体的吧,尽早规划一下重点冲刺的就业方向,不要看专业介绍,太宏观了,很多压根没考虑到就业市场的真实需求。你最好找你就业很不错的师兄师姐聊聊(找的不咋滴的就算了,全是负能量,只能告诉你他当年找工作有多难,是如何的无奈的。就像你找学渣跟找考985的咨询高考一样),你会有启发的。然后规划一下自己的学习及实习,提前了解你想去的行业简历、面试特点,多做几份你意向方向的实习。出国之后,多了解国内的就业市场,把自己的基本功继续打扎实。笔试跟面试,一定要准备好,你想自由发挥脱颖而出,想想是多么的不靠谱。如果你能找到不错的工作,可以的,单纯从挣钱的角度,都可以接受。但很多同学为了留海外找一个非常一般工作,不建议你这么做,你会发现你这份经历对以后就业没有多大帮助。不仅仅是没多大作用,可能还是“负”作用。国内金融机构很多都是国企、央企背景,这种工作理念、文化观念、加班文化等,在海外工作过的是彼此很受不了的,之前试过面试海外工作回来的,后面放弃了,大家世界观、价值观差异挺大,可能是我们没遇到合适的人吧。加油!商科海归们,这些都是可以改变的,记住,不要沉迷于期末考试跟考证,也不要为了刷实习(买实习的,我就懒得喷你了,你也别看我写的东西,我就鄙视你)去打酱油,注重提升自己就业的每一步,把工作做扎实。

荷包蛋

三看海归求职:行业、预期、履历哪个最重要?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网原标题:三看海归求职海归在求职过程中,专业与岗位如何匹配、就业地如何选择等话题一直备受关注。专业契合度固然很重要,但同一个专业也可以有不同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求职者拓展思维,勇敢地去尝试多种可能性。 一看:拓展求职领域如果最终选择的职业与所学专业无关或关联度不强怎么办?回国求职过程中,多数海归往往预先将选择范围简单圈定在与专业领域相关的行业,这么做本无可厚非,但需注意的是,不要轻易将与本专业关联度不大的岗位排除在外而失去很多潜在机会,这也会使求职者的心态随时间推移而出现波动。笔者曾结识一位英语水平出众的留学生Eason,他凭借优异成绩获得奖学金,在高中毕业后选择前往丹麦就读比较语言专业。回国求职时,Eason希望专业对口,因此将主要选择范围锁定在国内小语种培训机构的丹麦语语言教学方面。但是,由于他的专业对口岗位很少,因此数次求职均未获成功。之后他决定扩大范围求职,最终成功入职一家从事对外贸易的谈判团队。这家企业正处于发展上升期,急需拓展海外尤其是北欧地区的业务。Eason在丹麦留学多年,对当地风土人情颇为熟稔,这些都成为了他求职时的加分项。其实,求职时除了专业优势,对留学国的了解、对当地风土人情的体悟,也都会成为求职的潜在助力。重要的是,求职时不要预先给自己绝对设限。二看:调整心理预期摆正心态,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在回国求职时也是很重要的。随着回国海归逐渐增多、国内毕业生竞争力上扬,想要单凭一纸学历而获得高薪的想法并不现实,如果没有提前调整好心理预期,就容易产生落差和挫败感。笔者的高中同学Alex在美国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学业后回国。在求职中Alex发现,由于近年来理论演变和国内的快速发展,自己所学的专业内容难以直接应用到国内相关行业之中,一些理论在国内难有用武之地。同时,岗位的技能要求自己也并不熟悉,在竞争力上并无明显优势。权衡利弊后,他边了解国内行业最新发展边求职,并下调了自己对薪资待遇的要求。“目前最重要的是尽快跟上业内步伐,否则,时间久了我的竞争力很可能进一步下滑。”Alex说。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还有一些留学生出现“被迫求职”的情况。王珂原(化名)就是其中之一。留学英国的他因疫情影响,导致论文进度严重拖后,毕业时间也比预期更晚。同时,疫情对与他专业密切相关的金融行业造成冲击,使得他不得不在临近本科毕业时放弃了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想法。仓促决定下,王珂原已经做好了短期内找不到工作的准备。同时,他也在寻找国内的实习机会,为的是让自己初步熟悉行业环境,然后再考虑接下来的计划。三看:充实个人履历挑选回国后的就业城市,也是海归求职中的重要一步。事实上,“哪里更适合自己”是个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一方面,北上广深薪资较高,但生活成本也同样居高不下;“新一线”或二线城市薪资略低,但生活压力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较为冷门的专业,北上广深提供的选择机会更多,平台更大;而在非一线城市能提供的岗位有限,甚至“无岗可选”。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对于热门专业的海归来说,想要在一线城市获得理想职位、站稳脚跟也并非易事,年龄和资历必须要着重考虑。比如,一些行业的海外实习或工作经验在国内说服力较低,海归求职者要努力增加行业内认可的国内实习经历。同时,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海归往往在初次求职时年龄偏大,用人单位也会有人力资源成本方面的顾虑和考量。考虑到冬季并非大多数企业的招聘旺季,于求职者而言机会相对有限。如果不能短期内获得工作机会,留学生们也不要闲下来,要主动了解所在行业的短期动向,同时拓展技能,全面提升自身的求职竞争力。

勐垅沙

海归硕士回国求职,为何屡屡失败?

作者:王杏安小刘最近收到一家房地产公司的offer, 拿着一份简历去一家房地产公司应聘,他自认为他那海外大学在职研究生的学历以及足够能够胜任这场面试,信心满满地走进了那幢心仪已久的大楼。HR小姐很热情地接待了他,聊了大约半小时后,评价他阅历丰富,胜任这份工作绰绰有余,说马上将他推荐给老板。HR小姐后来问到他的本科学历的性质时,小刘如实地告知。HR小姐马上变了脸,说道:对不起,我们要求全日制的211在、985大学的本科学历…… 小刘的心不由得凉了半截,无论他后来多么努力,都弥补不了当年的缺憾。求职最痛苦的事,莫过于课也认真上了,研究生也念了心仪公司的招聘JD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本科阶段必须为985或211院校)”HR说:“我们只看第一学历。”1你想要一个将就的人生,可是生活却很难将就你也许你说,学历有那么重要吗?马云,杭师大毕业,一个二本院校,没有亮丽的名校背景,并没有阻碍他成为互联网首富,那个曾经拒绝他多次申请MBA的哈佛大学,在他成功后多次邀他去参加演讲;蒙牛的牛根生也没有像样的学历,但他创立蒙牛,只用了8年,使蒙牛成为了全球液态奶冠军、中国乳业总冠军;还有韩寒,没有参加高考也能成为作家、导演。你考个三本就够了,但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成为马云、有多少人能有韩寒那样的机会,大部分放弃了高考的人都走向了碌碌无为;很多不爱学习的孩子,长大之后却发现,自己用几年疯狂的青春,换来了一生的卑微。2006年“一战成名”的新闻人物蒋多多,在所有的科目卷子上都交了“白卷”,唯独在在语文的作文部分写满了自己对于高考制度和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满。后来的她她没有靠学习走出属于自己的幸福道路,每天也是朝九晚五,天还没亮就开始在地里务农,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每天辛勤的劳作着,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和生活,心里也充满了悔恨。2008年在考场上交了零分卷的徐孟南,选择在2018年重新参加高考,他说,如果不参加高考,我会一直在工厂上班,没有技能,也没有文凭,我想找一份更好的工作。31岁的大三学生徐孟南对那位要放弃高考的后辈也这样说:“知识改变命运,要敬畏高考,珍惜机会”。当你手无任何文凭,“赤裸”地被推搡到社会现实面前,那个时候的你,也许会明白,读书时候的苦也许不叫苦,为了生存的苦,才叫真正的苦。也许你说,我不需要上985、211大学,考个普通本科、或者上一家专科院校就够了,考211和985大学,要么太累。你想要一个将就的学历,过一个将就的人生,可是生活却不肯将就你!你可知道,随着1999年国家推行大学扩招政策以来,每年有上千万大学毕业生带来的就业问题。你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每年近千万的大学生进入求职市场,每年的“大学生就业难”会成为春季或者暑期的热门话题;况且,社会上林林总总的成人教育、在职研究生学历教育遍地都是,确实给很多第一学历并不耀眼的职场人士增添了机会,但是,当面试官面前有太多这样的简历时,是否会更青睐第一学历耀眼的求职者,因为第一学历代表的是含金量。诚然,如果你在人生最重要的时候选择无知的存在,去听信什么“读书无用”,那么未来的自己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收拾当年遗留下来的问题。2你凭什么脱颖而出?2020年,我们太难了!疫情影响,很多朋友都抱怨说被降薪,有些甚至被裁员。一份网友总结的数据,看来真是令人触目惊心!三个月的时间内,近3000家影视公司破产,一万二千多家培训机构消失,一万一千多家旅游企业倒闭,五万多家餐馆转让,中国有7.8亿人正在负债,47.2%的人已经产生了逾期,失业人群还在持续走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2020年2月的城镇失业率已达到6.2%,而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0%,也就是说,有5000万人失业。所以连政府都开始带头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众多企业也不得不降薪裁员以求活下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没有一个耀眼的第一学历,你凭什么脱颖而出?3他们都通过高考复读,实现了“咸鱼翻身”在应聘时,有些人会遇到这种情况,开始与面试官交谈甚欢,但是当提及学历问题时,面试官一听第一学历是专科或非985、211的普通本科,简单客套几句,就下“逐客令”了。某期很火的求职类节目中,一位知名企业CEO拒绝了一个复旦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理由是其“第一学历”是一所三本院校。他解释说,现在名校研究生太多了,导致我们很难在招聘现场快速判断出一个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只好采用将第一学历作为首要评判标准的方法,虽然不见得公平,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正因为现实残酷,所以很多人选择了复读再战。高考很苦,也许复读更苦,因为复读的高考生背负了更重的心理压力。高考再苦,也有很多人选择复读,通过高考“咸鱼翻身”的例子还真不少。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曾在1978年和1979年两次参加高考,都名落孙山。但怀抱着“不断面对失败的人,成功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得多”的信念,终于在1980年又一次参考,考取北京大学。他努力抓住每次得之不易的机会,终于,在他第一次被美国签证官拒签25年后,“新东方”在美国上市。《卧虎藏龙》导演李安,他从高一时候的梦想就是当导演,接连两次高考失利都没有让 李安放弃,继续复读第三次终于成功考入理想大学,实现了心心念念的导演梦。汤唯出生于一个艺术家庭,1997年汤唯高考落榜,父母让进了职业模特队。但他们提出:”要想真正在演艺圈有前途,还得有文化!”在职业模特队,每天训练、表演完毕,别的女孩忙于逛街,汤唯却捧起了书。经过3年不懈努力,2000年她终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戏。还有著名演员陈建斌、汤唯、孙红雷等,他们都是高考失利决定复读然后成功逆袭人生的。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执行会长孙文平,曾五次参加高考,最终考上了四川大学法律系,在升任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执行会长之前,将深圳市手机行业协会经营得有声有色。4用一年时间换一个锦绣未来,不值吗?看看这张图上大佬们的第一学历,你还想侥幸不好好学习吗?第一学历代表的是高考时与别人的差距,它体现的是我们之前的学习能力和努力状态;第二学历代表的是我们最近的学习状态和再学习的能力。上帝在为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还会为你再打开一扇窗。高考失利,你还有机会再爬起来,选择再战一次。恰恰相反,高考失利选择复读反而是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负责任的表现。一个好大学对之后工作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用一年时间搏一个光明的未来,这笔账简直不能更划算啦。也许,你今年高考时发挥失常;也许,你将来上了并不心仪的大学;也许,你被分到了一个并不适合的专业。你可以选择不将就,为梦想,选择再拼一次。毕竟上高中的人恰逢青春年华,正值阳刚之时,该吃苦那时候就多吃一点,一年光阴,可能算不了什么。如果有足够的毅力、耐力和智慧,在初次高考失利的情况下,建议复读。因为第一学历会决定你大学四年的成长环境,遇到的机会,视野和格局……这是为一生奠基的重要时期,即使复读耽误一年,但是和整个人生相比,还是值得的。

善恶

2020年国内求职海归人数猛增 近半数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

半岛网1月11日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留学趋势升温,且留学人才的“量”与“质”持续提升。2020年,以往热门的留学国家陷入公共卫生危机,在新未来下,海归群体如何制定未来决策呢?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结合平台求职大数据及问卷调研,呈现2020年海归尤其是留学生群体的回国趋势。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逐年增速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33.9%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即有意在国内发展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猛增33.9%,增幅远高于2019年、2018年的同比增幅。说明在近年来海归回国发展意愿持续增强的大趋势下,2020年疫情等因素明显起到助推作用,加速海归回国潮流。海归人才质量优化,求职者呈现年轻化、高知化趋势。从整体求职海归的年龄分布看,25-34岁群体占比最高,达64.6%;16-24岁的海归占比较去年扩张4.5个百分点至27.9%;。海归学历分布也体现出了人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硕士是向国内求职海归的中坚力量,在2019年占整体的70.7%,2020年扩张至72.4%;博士占比1.7%。海归群体所具有的高学历特点更加凸显,回国就业在学历方面也将更具有优势。海归投递行业分布金融、互联网、文娱行业更受海归偏爱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集中吸引22.1%的海归求职者投递简历,占比最高,生产/加工/制造业、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依次排在其后。与全平台所有求职者相比,海归有意向从事金融业、IT/通信/电子/互联网、政府/非盈利机构、文体教育/工艺美术、文化/传媒/娱乐/体育、商业服务等行业的占比更高。其中,9.5%的海归向金融业投递简历,比全平台求职者占比高出4.8%。一直以来,金融都是海外留学热门专业之一,这也让更多海归以金融作为国内的职业起点。另外,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各类互联网企业在市值规模、科研创新、国际化程度等方面都跻身全球头部行列,对高精尖海归有极强吸引力,求职人数占比较全平台高出1.6%。45%海归期望扎根一线城市海归期望就业的城市与其等级成正相关。依托区域经济水平发达、基础设施完备、国际化程度高等优势,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更具有海归人才吸引力。具体来看,一线城市为海归回巢大本营,吸纳了45.1%的求职申请,全平台求职者期望就业热度最高的新一线城市是海归第二大回流地,占比均在3成。海归对于二到五线及其他级别城市的发展意愿也均低于整体求职者。具体来看,海归投递前十的城市吸纳了64.2%的海归就业需求,而其中排名前二的北京、上海两城则合计占超3成,深圳占8%。新一线城市杭州对海归的吸引力与广州不相上下,均在5%左右。海归期望月薪分布45%海归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高于整体求职者在全平台求职者中,期望薪资在4000-6000元/月内的占比最高,达31%,其次是6000-8000元/月,占比25%。而海归求职者的期望薪酬则整体向着高薪区间移动,主要分布在 8000-10000元/月与10000-15000元/月,分别占22.2%、23%,还有18.1%选择6000-8000元/月。通过智联招聘数据可以发现,2020年由于国内的安全环境与经济韧性等因素,海外人才回国发展意愿更加强烈,海归回流势不可挡。但如何让海归群体在回国后发挥自身的价值,并找到归属感、消除“水土不服”,不光是海归们的必修课,也是当前包含就业机构、雇主企业在内的全社会所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半岛全媒体记者孙贴静

德又下衰

用人单位不愿意要海归硕士,主要是这三个原因,难怪他们找工作难

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中,我国的很多单位,热衷于招聘海外归来的高学历人员,当初的原因也是国外的教育相对较好而已;随着我国教育以及社会的发展,目前大部分企业却不愿意再招聘海归硕士;相信大家在求职面试的时候,每天都能够收到面试邀请,但是经过面试之后,不是自己看不上公司,就是用人单位看不上自己,可以用不适合来形容;但是那些海外归来的学子,大部分人投递简历之后根本没有面试的机会,这是不被用人单位认可的现象;在大学期间,那些优秀的人在毕业之前,都已经拿到了工作机会,没有工作好机会的人,才会选择出国继续深造,而且出国的人一般也是富二代,吃苦能力相对差一些,这是大量用人单位开始不喜欢海归硕士的原因。大学同学郭萌,她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大学生,当初以比较低的分数考进了这所大学;记得在大学期间,她总是感觉自己特别的有优越性,根本不用去考虑如何留在大城市;在大学毕业时,同学们都陆续找到了工作,可是玩了近四年的郭萌,却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由于她的家境比较富裕,竟然选择了出国深造,短短的两年时间她也是如愿拿到了海外名校的硕士学位,就在前几天的大学同学聚会上炫耀自己,可是压根就没有企业愿意给工作机会;其实,在大家看来当初郭萌就没有能力找工作,难道去国外玩两年,回来就有能力了吗?这是同学们不看好郭萌求职的原因。在过去,拥有海归学历背景的求职者,在求职时有一定的优势,这是他们工作顺利轻松的原因,一般他们都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却没有实际的动手能力,导致大量的高学历者找工作被拒;海外归来的硕士,一般简历都是十分漂亮的,也参与过相关的研发项目,但是这种优秀的人才,却无法再适应我国的现状,多数求职者不仅没有面试机会,即便拿到了面试机会,结果往往也是让回去等通知;大部分海归硕士,虽然他们的学历都是真的,但是选择的海外硕士都是一年或者两年制,而且现在他们都是以上学为主,与我国的大学生没有两样,甚至他们的动手能力更差;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企业不愿意要海归硕士的三个原因,想要了解的朋友们,赶紧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海归硕士的含金量正在变低大学生毕业后,那些出国继续深造的人,多数都是选择时间较短的授课式硕士;说白了就是一群找工作难,家境富裕的学子出国镀金的居多,这种方式的优势除了时间短拿到学位外,真的是没有任何优势;这种海归硕士的学历虽然真实有效,大部分企业也愿意承认他们的学历,但是在实际找工作的过程中,用人单位是不认可他们的,原因是他们的学识全部来源于书本知识,之际的能力一点都没有;国外的授课式硕士,与我国的成人教育没啥两样,基本上花钱之后都能够考过,基本上都是有钱的年轻人居多;所以说,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会考虑没有含金量的海归硕士。二、海归硕士的学习能力一般海外授课式硕士培训,只要是针对其他国家那些有钱人搞得花样,大家也可以理解为教育培训;他们的授课方式,主要是理论和讨论为主,几乎没有任何实践的机会,他们获取积分的方式,非常适合我国的学子,这是很多年轻人喜欢授课式硕士的原因;由于他们在留学期间,没有接触过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学习能力,比我国的研究生真的是差远了;我国的研究生,基本上是根据企业的需求,学生们在动手实际操作,而海外的授课式硕士,就像我国的教育机构一样,不用多大的付出就可以拿到毕业证;所以说,海归硕士的学习能力一般,用人单位也不愿意给他们机会。三、海归硕士的工作适应能力一般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死的,甚至一些学识都已经过时了,他们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根本无法用到工作中;我国的相关教育机构,可能会随时随地关注社会的发展,但是国外那些授课式硕士的教育,他们学到的东西完全不能适应我国;从企业价值观的角度来看,一旦选择国外的授课式海归硕士,在工作上是根本达不到期望值的;当海外归来的硕士工作能力,要是比我国的大学生能力还低,相信任何用人单位都不会要,毕竟用人单位考虑的是效益;所以说,那些没有工作适应能力的海归硕士,对找工作来说是很难的。

检察官

大量海归回国“抢饭碗”,三领域最吸引人才,国内研究生慌不慌?

一直以来,海归就是人才的代名词,能够出国留学的要么是家里很有钱,要么是成绩非常优秀。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国外的一些高校水平比我们国内的高校要高很多,所以不管是以哪种方式出国留学,在顶级高校接受教育之后,大部分海归会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馍馍。近年来,随着我国全方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归选择回国就业,可以说是跟国内人才“抢饭碗”了,那么,哪些领域最受海归们青睐呢?海归会不会给国内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带来更多的就业压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留学生小编以前看新闻的时候,总能看到一种论调,那就是很多留学生毕业之后就留在国外工作了,也没有想要回国的打算,国内很多网友因此也吐槽这些学生忘记了国家的培养和期望。不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国留学的学生累计有500多万人,而回国学生占出国学生的比例从1997年的31.82%涨到了2017年的79.04%,学成回国学生增长趋势非常明显。另外,中国出国留学生选择的学科以商科和工科居多,特别是计算机相关学科的学生比较多。留学生看到这里,很多网友可能会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留学生选择回国呢?小编认为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外就业压力大,以美国为例,因为就业保护政策,美国很多就业机会都是留给本土学生的,而中国留学生除了工科和计算机相关学科的学生之外,其余人很难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因此只能回国就业;另一方面,我国各方面实力大幅提升,互联网、金融、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已经形成和欧美日韩等强国齐头并进,甚至弯道超车的局面,国内企业的就业机会和丰厚待遇对留学生的吸引力是十分巨大的。留学生那么,具体哪些领域最吸引海归人才呢?根据某招聘平台发布的《中国海归人才就业选择报告》,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移动互联网这三大领域最吸引海归人才。而从具体岗位上来看,数据挖掘、语音识别和投融资求职比例增幅最高,这也非常符合目前国内行业发展趋势。海归人才求职比例从企业方面来看,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国内三大高科技公司也是非常受海归人才的关注。在2018年发布的福布斯全球二十大科技公司榜单中,这三家公司也是榜上有名,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其他科技公司也上了排行榜,这足以证明我国在新兴产业方面的飞快的发展速度。全球二十大科技公司2019年考研还没有完全拉下帷幕,但是有些趋势我们已经能够看到,那就是选择考研的学生是越来越多了,这其实也反映出了一些新兴行业对学历的高要求,本科学历已经没有那么大的竞争力了。而现在海归数量越来越多,相信国内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也将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不过,在小编看来,人才的良性竞争其实对行业的发展还是有利的,只是学生们为了工作必须得更加努力了。人工智能大量海归回国“抢饭碗”,其中人工智能领域最为火爆,你觉得海归会对国内的高等教育人才造成就业压力吗?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