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海外名校毕业难找到工作,留学生正在遭遇“内卷”门无鬼曰

海外名校毕业难找到工作,留学生正在遭遇“内卷”

“感觉自己一年学习下来,花了20多万的学费,只换来了一个野鸡大学文凭。”王婷已经在收拾行李准备回国。她是美国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专业的研究生,原本想12月毕业后在美国找一份工作,度过一年的课外实习期积攒更多海外工作经验后再考虑回国发展,但是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她被迫中止了原有计划,只能匆匆赶回国内,看是否还能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今年的疫情给许多像王婷一样的留学生蒙上了一层阴影。不断上涨的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动荡的海外局势都给就业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回国成了留学生最稳妥的选择。王婷不少同学早在今年三月就选择回国,一边上网课一边在国内投递简历。据Boss直聘发布的《2021届应届生秋招早鸟报告》显示,秋招早鸟季活跃的2020届和2021届留学生数量较2019年同期高出94.3%,接近翻倍。留学生求职网站UniCareer发布的《2020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同样指出,今年回国求职海归数量暴增七成,达80万之多。疫情影响之下,大量高学历海归回国就业,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应届生求职竞争的整体激烈程度。UniCareer专家分析认为,海归最难求职年已经到来。信息不对等 校招难参与自九月开学以来,王婷的课业负担一直很重。正常情况下她应该是明年五月毕业,但是为了能够尽早结束学业,她把毕业学期的课都挪到了今年。尽管只有三门,但是每门课的负担很重,加上还需要忙着毕业设计,她根本没有时间关注国内秋招情况。“我每天忙着学习,毕业项目也是堪堪赶在最后才完成,等回过神来的时候,秋招都已经快结束了。”王婷告诉界面职场,“在国内很多大学生都会接收各种信息,有意识的关注秋招,但是我在海外如果没有刻意上招聘网站看,就会陷入很闭塞的环境。”“金九银十”是国内企业招聘的重要时期,像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大厂都会在这个时候开启招聘,进行笔试和面试,各大高校也会开启招聘会,邀请企业来学校宣讲,打通信息渠道。但是,对于留学生而言,想要在国内找到一份工作,依托的仅是那一根网线。Boss直聘、智联招聘、猎聘等网站都是他们时常关注和浏览的网站,王婷还关注了许多发布招聘信息的微信公众号,一有合适的岗位她就会投递简历。此外,她还加入了不少秋招群,比如华为非研发群招聘、字节跳动2020海外留学生招聘等。“南加大的就业服务中心和一些互联网大公司都有合作,往年都会来学校宣讲,但是今年航班切断,校园封闭,这些都被迫终止或者改成线上了。”王婷说。另外,王婷也切身体会到招聘岗位的狭窄。“这些来学校招聘的岗位很多都是金融类岗位,我学的是公共外交专业,对口的很少。”王婷倾向于进体制内或者一些非营利性机构,据她透露,体制内考试通常需要线下笔试,她没办法赶回国也没时间刷行测题,非营利性组织在国内市场较小,招聘的岗位少得可怜。“我今年有收到一家上海非营利性机构的录取通知,主要是负责中美之间的校友联系,但是我爸妈考虑到现在美国留学市场行情不好,工资待遇也一般,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offer。”王婷说道。另外,王婷是今年12月毕业,她的毕业时间在国内界定是2020届还是2021届上比较模糊,有些企业会认为她是往届学生,只能参加社招。 “这样一来,我能够参加秋招的企业就更少了。” 她苦涩地说。名校高大上 国内无人闻和王婷一样,刘敏今年从英国华威大学毕业后回国找工作。但是她发现,国内应届毕业生求职市场竞争激烈的程度超乎她的想象,最令她惊讶的是,她花了高昂学费换来的海外名校背景,在现在的求职市场上不那么管用了。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70.35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4.14万人。同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8.03万人,同比增长11.73%。从 1978年到2019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其中423.17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回国总人数的86.28%。《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指出,随着出国留学人数的不断增长,海归学历的含金量不断下降,就业压力进一步凸显。调研发现,虽然近半数海归认为自身的竞争力高于国内同类学生,但海归群体的求职劣势仍然明显。刘敏在求职时发现,英国排名靠前的学校和清华北大这些顶级名校相比,完全没有可比性,甚至连人大、武大和南大相比都没有竞争力。她向界面职场透露,自己一个朋友在腾讯视频工作,那边主管在招人的时候看到伦敦国王学院毕业的学生,都要质疑这是什么大学。事实上,伦敦国王学院在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31,和国内高校相比,仅次于清华北大。“感觉自己一年学习下来,花了20多万的学费,只换来了一个野鸡大学文凭。”刘敏自嘲,“现在国内也把我们这些海外留学生认为是不学无术的人,拿钱去混日子,谁知道我们背后熬夜赶e的压力和辛酸呢?”学历背景比不过国内高校,在实习经历上海归也不如一些国内应届生丰富。由于学制时长安排、往返机票的价格等诸多客观因素,有些留学生寒暑假没有回国找实习,在求职的时候工作经验只能依靠在国内读本科时候的实习经历。周妍妍毕业于美国某知名大学法学专业,她的学制是一年,国内暑假的时候她就已经飞到大洋彼岸开始上课。一年的时间里她要修的学分颇多,课余时间都被学业压满,“很难再抽出精力去找一份实习”。此外,她刚开始研究生课程,国内的秋招就已经开始了。她告诉界面职场,那个时候她还在努力适应国外的教学环境,等反应过来的时候,秋招都结束了。“我也不可能寒假的时候回国找实习。”周妍妍说,“从12月放假到下学期开学,中间只有不到一个月,但现在国内实习都是三个月起,一个月的实习难找,含金量也不高。”需要注意的是,国内学校毕业的应届生还有学长学姐的人脉优势可以利用。作为过来人,同专业或者同学校的学长学姐可以提前透露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秋招、笔试覆盖内容、面试经验等。学长学姐通常还拥有内推的机会。刘敏的大学室友在腾讯实习,而这个机会是她在学生会的一位学姐推荐的。据刘敏介绍,当时这个学姐临时需要结束实习,便把机会推荐给了她室友。“我室友也抓住了这个机会,问了学姐很多可以参考的工作内容,在面试的时候比别的实习生更有把握。”重理科轻文科 重经验轻应届《2020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指出,对于海归来说,英语表达能力、宏观视野和适应能力,是其三大竞争力。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国内大学生群体竞争力快速增强,与海归的优势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另一方面,相比海归,国内毕业生对于工作预期相对较低,更容易融入就业环境,对企业的工作要求接受度也更高。而对于企业招聘来说,“高素质”、“高层次”的海归往往是求之不得,综合能力较弱的海归受欢迎程度较低,甚至有超过60%的企业并不认为海归在专业领域上比内地学生更优秀。那么什么样的海归更受企业的青睐?12月28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上海外服发布《企业海外人才需求及管理实践调研报告》,通过对126家企业调研发现,研发类和信息技术类岗位占据海外人才需求的四成以上,经验丰富的海归比应届生更有优势。调研显示,多数企业所属行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候选人的学历也有较高要求,近7成企业要求候选人具备硕士以上学历。其中,要求博士学历的占19%,要求硕士学历的占45%。此外,企业还非常看重海外人才的海外工作经验,近8成企业表示需要引进拥有海外工作经验的人才,4成企业要求海外人才具备3年以上海外工作经验。“码农”一直以来是硅谷最受欢迎的人才。唐琪在平安夜这天收到了来自微软的录用通知书。她告诉界面职场,尽管今年找工作相对而言比较艰难,但是她所在的计算机专业所受影响没有那么大,“刚好赶上微软扩招,虽然只是国内岗,但是也非常幸运了。”王玉所在专业是老龄学,主要针对的是对老年群体和赡养和养老院的管理与建设。她刚入学时就下定决心要在美国积攒工作经验后再回去。据她介绍,国内的养老服务行业现在还处在起步阶段,许多设施和政策都还不完善,美国的养老院运转更加成熟,可以学到更多知识。毕业后,王玉在老师的推荐下进入了一家新成立的养老服务公司担任助理工作,虽然薪水不高,但是十分充实,生活也绰绰有余。“有了海外工作经验肯定在国内能更好地找到工作,现在国内养老行业的人才还是比较缺少的。”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外服调研发现,企业在引进海外人才时,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是海归薪酬福利要求过高。UniCareer数据显示,12.8%的海归认为自己应该拿到30万以上年薪,而今年真正拿到这一数字的仅占5%;有接近四成海归的实际年薪不足10万,这一比例相较去年增加了足足一成。在美国有着不错薪水和职业发展前景的王玉坦言,如果回国她肯定不愿意像应届毕业生那样从初级员工开始打拼。她直言,自己要想拿好的offer不成问题,但要回来拿着8000块的月薪从零开始,她并不乐意,“就是我这辈子都赚不回学费,很现实的”。(应受访者需求,王婷、刘敏、周妍妍、王玉均为化名)

萌单

回国找工作,遇身份困惑,刚毕业的海归到底算不算应届生?

国内高校即将迎来毕业季,随之而来的就是如火如荼的招聘季啦。但与国内应届生毕业生不同的是,留学生在回国找工作时往往会遭遇身份困惑——我到底是不是应届生?毕竟国内国外本身毕业时间就不一致,刚毕业留学生们生怕自己回国后因“应届生”身份而无法参加公司的校园招聘,从而错失dream offer。关于“刚毕业的海归是不是应届生”的问题,网上也是众说纷纭。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国内对于“应届生”的界定。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录考试中对应届毕业生的界定是: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有些地方延长至三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也按照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其实,应届生的严格定义为国内应届毕业生,至于海归,教育部明确规定,是否为应届,由用人单位界定,国家没有统一标准。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等体制内的单位,包括国有银行、国资金融机构,在招录考试时,一般参照国内的应届生规定。对于从国外院校毕业的学生,这类单位除了看学历和学位证明,还需要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是否应届生是按教育部出具的认证上标明的时间核算的。私营企业和外企则根据各自公司的规定对应届生进行界定,每个单位不同,一般以当年毕业生作为应届生对待。从海归政策上来看留学生们并没有“应届生”这种说法,但在找工作时,可参照国内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时间,参加国内校招。1、尚未回国的留学生可先网申校招岗位以今年为例,时间进入四月下半旬,国内虽春招已接近尾声,但仍有不少名企尚未招满。这时候,如果你已经取得了留学院校的毕业证和文凭,也可直接参与目前春招企业的岗位申请,或者直接申请国内企业专门针对海归的岗位,如四大或外资银行等。校招是“快”者为王,提前申请,待通过初选进入面试环节时,即可直接回国面试,既节省时间,也不会错过机会。2、关注国内名企的海外校招行程近年来中国名企掀起了一股赴海外高校举办海外校招的人才抢夺战,留学生们甚至可以在留学国家申请国内名企岗位并面试。比如国内著名三巨头BAT和联想、华为等,最近几年都会在美国、英国等地进校巡回举办海外招聘会,留学生们可关注一下类似名企的海外校招行程,不用回国就近投递简历。3、求职不理想,还可参加下一季的校招国内校招一般分为春招和秋招两季,春招一般集中在春节之后3-5月,秋招则集中在国内高校秋季学期开学之后的9-12月。如果留学生回国时间刚好错过了一个校招季,或上一个校招季求职不理想,还可参加下一季的校招。但切记在回国后也不要忘记提升自己的背景,在待业期可先找一些相关实习,增加工作经历。4、不要错过了心仪雇主的社招如果错过了校招(春招、秋招等),也不妨关注一下社招岗位,包括招聘网站、企业官网,或专门针对海归的专场招聘会等。

唯唯诺诺

薪水、待遇?海归找工作,想找的到底是什么

海归求职,找的到底是什么?薪水?待遇?价值观认同?海归在找工作的时候,想找的到底是什么?日前,智联招聘发布《2019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报告》,站在评价雇主的角度,或许能更深层地读懂求职者的选择与偏好。而对于广大归国留学生来说,如何调整好就业心态以更好地面对职场,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一找: 认同企业价值观今年是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的詹文回国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回顾自己找工作的经历,詹文告诉记者,企业的价值观是她最为看重的因素。“认同企业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这与工资待遇是两码事。”詹文说。“对我们来说,当真正认可一家企业秉承的价值观或者真正尊重它整套企业文化的时候,我们会更愿意继续做下去,哪怕别的公司可能待遇更好。”就像智联招聘CEO郭盛在2019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上所说的那样,如今对企业内部的共生而言,拥有共同的信仰非常重要,即价值观要一致。“现在员工对企业是非常挑的,‘90后’‘95后’非常挑,员工要看到公司的价值观和自己的一致。目前95%的员工选企业的时候会把价值观一致作为非常重要的选择标准。”对价值观的考察也是相互的。郭盛表示,于企业挑员工而言,以前是着重看技能,后来是看重素质,现在更多的则是看动机,动机就是价值观。企业与员工想要共同发展,共同的价值观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有时这些价值观甚至会落实到非常实在的层面上,比如能不能带着宠物、周末要不要加班,等等。“这是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具体的价值观问题。”郭盛说。二找:“面包、牛奶”是基础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年龄段求职者所看重的雇主文化、价值观虽各有偏重,但总的来说这些诉求之间的差异在逐步缩小,求职者所欣赏的企业价值观正在趋同。“‘诗和远方’‘牛奶面包’……这些可以兼得。给予员工足够的尊重,志同道合的伙伴可以在一起工作,实现良好的团队配合。同时,公司要有合适的组织机制、报酬机制、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好工作,实现良好的社会价值。”事实上,在发布的《2019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报告》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大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预期收入呈现逐年攀高趋势,2019年大学生预期收入达到6884元,比2018年高出300余元。如今不少年轻人具有非常强烈的企图心,也认为自己可以创造更大价值,因此追求高回报。不过,李强同时提醒,现实工作中,当自身实际工作技能与企业所具体要求的技能匹配出现问题时,很可能就会打击其工作积极性。“有时在工作中遇挫,也可以转化为动力。无论是本土毕业生还是海归,如何提升自己以更符合企业的技能要求,从而获得更高的回报,这些值得深入思考,也需要引导。”李强说。对海归毕业生来说,也应学会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价值观,来预判自己可能对企业产生的价值。三找:理想城市展抱负回国伊始,选择在哪座城市开始就业或创业生涯,将直接影响自己今后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发展路径。相较北上广深,杭州、成都、南京、西安等“新一线”城市如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对于吸引人才来说,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只是GDP的竞赛,一座城市全面的“品牌实力”更为重要。有的城市历史悠久、有的城市青春洋溢、有的城市高校林立……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专属气质,也会吸引投缘的海归慕名而来。在今年的“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中,首次从“雇主”的角度来观察城市在人才吸引、保留和发展中的表现,从人才的流动和活力角度去衡量城市品牌的影响力。不仅关注城市的引才政策,同时观察一个城市的人才保留和发展情况,或许会为许多海归求职者提供更多参考。通过大数据分析非本地户籍人才离开该城市的可能,即可统计出当年该城市非本地户籍求职者投递外地城市的人才比例。当这一比例较高时,表明该城市人才流失风险较高,人才保留较差,反之则表明该城市人才保留较好。数据分析来看,千万以上人口城市的人才保留情况最好,流失率仅为 14%。对于人口数在500万—1000万级的城市来说,这一比例为18%;对于人口数在100万—500万级的城市来说,这一比例为15%。以非本地户籍人才流失率仅为7.04%的成都来说,在人才吸引和保留上建立了极具影响力的品牌“蓉漂”,并围绕“蓉漂”人才工作品牌开展了一系列口碑和效果显著的工作。凭借引才留才实实在在的诚意,成都曾位列“海归就业创业最爱城市”第三名,仅排在北京和上海之后。而在此次评选中,成都、宁波、青岛、无锡、广州市海珠区和苏州高新区共同位列最佳引才城市榜单,或许,更多海归人才正在前往这些城市的路上,怀揣梦想,期待大展才华。孙亚慧孙亚慧

打劫

为什么很多留学生,回国后都找不到工作?主要是有这几点原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手得更好的教育,便选择把孩子送出国留学,去接受国外更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资源。在以前留学归来的海归都是非常受欢迎的,但是现在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海归以明显不像之前那么受欢迎了,而且很多人找工作也没有国内的大学生好找工作。那么为何这么多的留学生,其中还不乏名牌大学的,回国后这么难找工作呢?其实其中一个很直接的原因就是,现在社会就业压力普遍比较偏大,在人才过多的情况下,企业更愿意去招聘一些更有经验的人才,而不管你是国内名牌大学毕业还是留学归来,都是没有多少工作经验的,这样招进来就需要企业一点点去培养,会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何况现在大学生跳槽现象比较普遍,可能刚培训的员工下一刻就走了,这样的话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所以现在大家都普遍不好找工作。而对于海归来说,首先是他们的心态没有调整,在他们看来花了巨额费用出国留学应该要获得一定的回报,留学也是一种对自身的投资,所以他们觉得这种投资回报应该直接体现在高薪工作中,像一些待遇不高的工作可能根本就不会看,但是在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薪工作要么是有很强的技术能力、要么就是有很丰富的经验,不管是哪种,都对人才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海归对就业的过高要求使得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大多数情况他们还不愿意放低姿态去从事一些薪资不高的工作,所以说心态很重要,哪怕你是海归也要根据国内的就业大环境合理的评估自己。其次我们也知道现在的留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人数增加了,但是整体素质却是在下降的,以前的海归都是精英人才,但是现在可以说是参差不齐了。除了那些确实成绩优秀考入国际名校的之外,有的可能只是不想参加国内高考或是高考失利直接选择海外就读的,而且中国的留学生人数巨大,对于海外的一些学校来说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有一些教育机构合作,想要出国留学完全不会难事,所以海归可能也只是一所普通院校混完文凭回来的,而那些真正的精英很大一部分会选择在国外工作,毕竟有的行业国外还是领先于国内的。最后一点就是经验不足,像是很多外企都不一定偏爱留学生了,虽然说他们在国外留学,思想更国际化,但是国外企业在国内发展也是要顺应国内市场的,相对来说这些人才缺乏国内的经历,对企业来说吸引力并不大,相较于外企,国内企业就更佳了,虽然有的企业想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模式,但是也更加需要一些经验丰富的人才,海归既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也不了国内市场变化,在工作方面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可能都是远不如国内的毕业生。留学是一个不错的经历,但是这种经历是会让我们一生受益而不是一时找工作的跳板,只有端正好自己的心态,抛开那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样留学生们才更容易就业。

请祝圣人

海归硕士回国求职遭拒,能力不足?还是另有隐情

知乎上一则消息引起一堆回国的海外人共鸣,一个海归硕士,回国后几年时间,求职四处碰壁,一直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在面试的过程中,自我感觉良好,但是求职的公司再也没有下文。随着海外的留学背景的人越来越多,海归这个行业在国内光环显然变弱。很多企业有意无意避开海归,因为感觉海归的思想和行为被细化,和国内职场有冲突,并且薪资要求很多。也有些企业认为海归只是“光鲜亮丽的外表”,空有能力的本事。难道学历变得不重要了吗?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学历是一个敲门砖。现在很多公司招聘要求都是本科以上,但是海外的硕士回来后工作遭到质疑,屡遭碰壁行为。难道仅仅是薪资问题要求过高吗?调查显示公司决定用一个人的标准是能力,留学背景固然重要,但一些海归眼高手低,想去好的企业,进不去,小型企业感觉自己屈才,工作不上心。公司老板固然不喜欢混日子,没有能力挑三拣四的人。现在国内大部分人工作都是为了挣钱,你干活老板给你付钱。只要你活干得好,能力比较强,那自然薪资不会太低。若是你没有能力也会毫不犹豫地辞退你,薪资也会有很差的待遇。能力和学历显然成了薪资的敲门砖,那你的薪资是靠你的能力决定还是学历决定?《演说家》里面讲过“世界五百强企业都说学历不重要,可是你不是名牌大学毕业,你进不去他们企业”故宫在招募新员工的时候,规定报名的人必须是名牌大学硕士以上的学历,报名的人将有4万多,但是只有1.7万人参加了考试。马云花重金挖恒昌潘磊,请他到阿里巴巴的达摩院参加研究,他是最年轻的科学家,年仅23岁获博士学位。华为重金招收8位应届生博士,都是实行年薪制。在这8位新员工当中,再高的年薪201万,最低年薪也达到89万。对于大企业来讲,你的学历和能力同时显现才会录用、培养。培养稀缺的好人才都是花重金,因为他们的能力可以给公司创造的价值更大。其实学历只是找工作的均衡点,学历背景是个门面,也是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会有更多选择机会,一个学历高的人能力自然不会差,企业不用花费精力时间教导,会更好的培养,学历高的人自我要求比较严格,更加的自律。事业的成功是靠一个人的能力来完成的。如果真的很有能力,有本事,在哪里都能创造一番事业。学历不高但是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的全部,也许经验不足,但只要不断学习,都是从不懂逐渐完善到精通的过程。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追求也不相同。当你工作两到三年之后,学历变得不再重要,这个时候能力大于学历。李嘉诚,他读书很少,学历很低,但靠自己的能力成为亚洲首富。所以正确说法是,学历跟收入有关系,但不是绝对性关系。而能力和收入才是决定性的关系。前不久媒体报道阿里巴巴给刚毕业的求职者月薪8000元,同样的行业,有入行十年的从业者还没有拿到月薪八千的水平,如果不是不能做到数一数二,可想而知薪资待遇也就没有那么高。若一个人的用8年的时间不断地突飞猛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精进,不断地努力,可想而知,现在可以闯出一番事业。一个人的思维是最重要的。学历只是一道门槛,当你步入社会之后,所有的东西都会清零。学历只是明眼突出的东西,学历是先行的,而能力靠事情验证的。其实不管在哪里,只要对工作上心,努力认真,不管什么行业都能做到优秀,做到出色,薪资方面也会有可人的待遇。升职加薪也会到来。

菊花香

海外留学生归国找工作,诉求是什么

薪水?待遇?价值观认同?海归在找工作的时候,想找的到底是什么?日前,智联招聘发布《2019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报告》,站在评价雇主的角度,或许能更深层地读懂求职者的选择与偏好。而对于广大归国留学生来说,如何调整好就业心态以更好地面对职场,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一找: 认同企业价值观今年是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的詹文回国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回顾自己找工作的经历,詹文告诉记者,企业的价值观是她最为看重的因素。“认同企业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这与工资待遇是两码事。”詹文说。“对我们来说,当真正认可一家企业秉承的价值观或者真正尊重它整套企业文化的时候,我们会更愿意继续做下去,哪怕别的公司可能待遇更好。”就像智联招聘CEO郭盛在2019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上所说的那样,如今对企业内部的共生而言,拥有共同的信仰非常重要,即价值观要一致。“现在员工对企业是非常挑的,‘90后’‘95后’非常挑,员工要看到公司的价值观和自己的一致。目前95%的员工选企业的时候会把价值观一致作为非常重要的选择标准。”对价值观的考察也是相互的。郭盛表示,于企业挑员工而言,以前是着重看技能,后来是看重素质,现在更多的则是看动机,动机就是价值观。企业与员工想要共同发展,共同的价值观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有时这些价值观甚至会落实到非常实在的层面上,比如能不能带着宠物、周末要不要加班,等等。“这是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具体的价值观问题。”郭盛说。二找:“面包、牛奶”是基础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年龄段求职者所看重的雇主文化、价值观虽各有偏重,但总的来说这些诉求之间的差异在逐步缩小,求职者所欣赏的企业价值观正在趋同。“‘诗和远方’‘牛奶面包’……这些可以兼得。给予员工足够的尊重,志同道合的伙伴可以在一起工作,实现良好的团队配合。同时,公司要有合适的组织机制、报酬机制、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好工作,实现良好的社会价值。”事实上,在发布的《2019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报告》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大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预期收入呈现逐年攀高趋势,2019年大学生预期收入达到6884元,比2018年高出300余元。如今不少年轻人具有非常强烈的企图心,也认为自己可以创造更大价值,因此追求高回报。不过,李强同时提醒,现实工作中,当自身实际工作技能与企业所具体要求的技能匹配出现问题时,很可能就会打击其工作积极性。“有时在工作中遇挫,也可以转化为动力。无论是本土毕业生还是海归,如何提升自己以更符合企业的技能要求,从而获得更高的回报,这些值得深入思考,也需要引导。”李强说。对海归毕业生来说,也应学会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价值观,来预判自己可能对企业产生的价值。三找:理想城市展抱负回国伊始,选择在哪座城市开始就业或创业生涯,将直接影响自己今后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发展路径。相较北上广深,杭州、成都、南京、西安等“新一线”城市如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对于吸引人才来说,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只是GDP的竞赛,一座城市全面的“品牌实力”更为重要。有的城市历史悠久、有的城市青春洋溢、有的城市高校林立……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专属气质,也会吸引投缘的海归慕名而来。在今年的“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中,首次从“雇主”的角度来观察城市在人才吸引、保留和发展中的表现,从人才的流动和活力角度去衡量城市品牌的影响力。不仅关注城市的引才政策,同时观察一个城市的人才保留和发展情况,或许会为许多海归求职者提供更多参考。通过大数据分析非本地户籍人才离开该城市的可能,即可统计出当年该城市非本地户籍求职者投递外地城市的人才比例。当这一比例较高时,表明该城市人才流失风险较高,人才保留较差,反之则表明该城市人才保留较好。数据分析来看,千万以上人口城市的人才保留情况最好,流失率仅为 14%。对于人口数在500万—1000万级的城市来说,这一比例为18%;对于人口数在100万—500万级的城市来说,这一比例为15%。以非本地户籍人才流失率仅为7.04%的成都来说,在人才吸引和保留上建立了极具影响力的品牌“蓉漂”,并围绕“蓉漂”人才工作品牌开展了一系列口碑和效果显著的工作。凭借引才留才实实在在的诚意,成都曾位列“海归就业创业最爱城市”第三名,仅排在北京和上海之后。而在此次评选中,成都、宁波、青岛、无锡、广州市海珠区和苏州高新区共同位列最佳引才城市榜单,或许,更多海归人才正在前往这些城市的路上,怀揣梦想,期待大展才华。(来源:环球网)

海归找工作这么难,为什么你还要送孩子上国际学校?

文 | 壹默了然01我有个朋友想送孩子读国际学校,之前找我讨论过这个事情,恰巧看到有个国际学校择校展,就发给她参考。过了一会儿,她回复说:“这几个月想了下,不打算走这条路了。最近好几个朋友、同事的孩子从美国毕业回来找工作,挺难的,想想算了。”朋友在一家世界500强上海分公司做财务总监,想来对这些比较了解。我问:“同等条件下比国内生还难吗?”她说:“现在外企不好了,薪酬缩水,甚至要减人,砍费用。海归放到国内公司就没啥优势,但是学习开销倒是大,一年好几十万,算下来,性价比不高。”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约八成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就业。海外留学需要投入大把的时间和金钱,然而,回国后,不少海归却面临着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甚至根本找不到工作的窘境。根据2017年的数据,不足50%的海归在回国一个月以内找到工作,5%的海归需要6个月及以上时间找工作,33%的人第一份工作税前月薪6000以下,50%以上的海归表示薪资与期望不符,只有 12% 海归回国求职月薪在15000元以上。在社招人群、应届毕业生、海归等组成的就业大军中,海归们的优势已变得不那么明显。02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吗?真的不一定。所以你要想清楚,送孩子上国际学校,将来出国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以后是留在国内还是留在国外,还是自己创业?这三条路,它的发展方向跟培养方式都是不同的。如果选择回国,在国内的劳动力市场上,企业无非这三种:国企、外企和民企。它们目前的现状是:国企依然很强,对海归的影响不大。吸纳海归最多的外企在逐渐没落。民企虽然在壮大,但目前还没有强到足够吸纳以前外企的那波人。也就是说,对海归而言,国内整体就业市场的蛋糕已经变小,这个直接导致了海归的搁浅。改革开放之处,为了引进外资,国家对外企有很多方面的政策优惠,随着这些年国内经济的发展,外企所能获得的优惠越来越少,逐渐和国内企业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竞争。由此,外企的优势逐渐减弱,缺点被逐渐放大。外企的优势是全球化战略、网络和平台,有强大的人员和技术力量。缺点是成本高,组织机构庞大等等的很多问题。而国内的民营企业,在这种背景下,它的优势会逐渐明显,发展会越来越好,跟外企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小。所以说,以后就算是到国外去读书,那么孩子以后的发展方向,我认为也不大可能是在外企,而应该是在中国的民企。未来中国的民企逐渐强大,也就变成了跨国公司,就像现在的华为、BAT,在国外也是名企。如果孩子将来留在国外,那么这些中国跨国企业将会是不错的选择。如果选择回国,找个工作不算难,但是想找到满意的工作实属不易。毕竟好的就业机会有限,竞争对手却很多。03相比于投入和回报的鲜明反差,出国留学的人数却依旧年年攀升。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达到60.84万人,同比增长11.74%,持续保持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地位。出国留学依然是热门选择。到底要不要让孩子从小就读国际学校——这是很多中产家长的困惑。一边是对体制内教育存有不满,一边是对国际学校存在各种疑虑。不可否认,国内教育一时半会肯定还赶不上美英。那么,国际学校学生和无国际教育经验的学生的区别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思维方式。国际学校教给孩子的,不是英语,而是西方化的思维方式。西方思维更倾向开放式的、言之成理的、既有逻辑又有想象的,擅长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自由探索。这种教育模式对孩子的性格和特质比较尊重,对个性有一定的包容度,培养孩子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不以学习成绩为唯一评判标准。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给孩子争取更多可能性。这是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国际学校的目的。在国际学校,学生来自多个国家,孩子学会和各国小朋友相处,看到更大的世界,了解到文化的多样性,开拓孩子的视野。拿我朋友的话说,就是:“如果在公办学校读书,体制内属于定存性质的,就是一眼看到底了。体制外感觉是高风险高回报,他的人生可能性多了很多。”综上,你可以看到,国际学校的优势,大部分是软技能。而国内教育,注重的是专业技能。可以这样说,我国的教育方式是“补短”,让大家都差不多,优先设计原则是提升大部分人的整体水平,然后再经过考试这种竞争方式,选出一波拔尖的。而欧美教育是“扬长”,尽量引导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专长、天赋,这样才能保持人才的输出。但是,任何教育体制都存在竞争,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他自己的奋斗。无论哪种教育模式,哪种教育方法,个人的奋斗和努力始终是最主要的。04中国这些年发展得非常好,而且发展前景也很不错,所以,留在国外并不是个理所当然的公理了,大部分孩子还是要回来发展的。”但是问题是,如果回国内发展,还是体制内的人更适应。很多时候,985的牌子比国外多数高校的牌子更入用人单位的眼。海归一般在国外实习或者简单工作过一阵,在国外呆得越久,回国就越难适应。国外节奏慢,管理又比较人性化。回来一看日日加班,高强度工作,管理又比较死板,不太人性化。而且同岗位海归薪酬不会比国内生高,心里就会产生落差,容易给人高不成低不就,吃不起苦的印象。这就是海归的局限性了。不论是海归还是土鳖,找工作都是要凭自己的本事的。所以,留学在外注重软实力的同时,也要注重真才实学,学点真本领比较好。如果你可以保证你的孩子将来一生都不用经历“生存”的挑战,而需要的是生存以上的技能的话,那么,不在以上讨论范畴内。·END·作者:壹默了然,自由撰稿人,思考改变人生。

本垒打

一年制海归硕士就业缘何被低看一等

实习生 王豪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为完善我国的海外学历评估体系,教育部将规定国外学位修业年限不能少于2年(硕士),一年硕士和半年硕士将不予承认”。近日,网上一条教育部新规让一些一年硕士陷入恐慌。随即,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现身辟谣,声称“没有此规定”。谣言在流传,也引发了有关学制长短与学位含金量之间的讨论,这甚至成为留学生群体口中的“月经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年海归硕士面临就业难题“为什么你的硕士只有一年时间?一年时间能学到什么?”这是最让张航尴尬的面试问题。每逢此刻,他的心里都会浮现出一种“被质疑的不适感”。“去香港读一年硕士,原本是为了提升自己,现在却成了一个bug。”回首茫茫求职路,张航有些无奈。“就像我们同学总结的——HR眼中的假文凭,网申系统自动淘汰,真校招的弃儿。”即便包括英国、澳大利亚、香港在内的主要开设一年制硕士课程的国家与地区,都已经和中国签订学历学位互认协议,让其文凭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通过学制判断学位含金量的“偏见”仍然根深蒂固。今年1月份,就有一位在英国读研的学生因硕士就读时间较短,被取消了事业单位的考试资格。其他一些用人单位也会在招聘期间,对海归硕士“年限”提出明确要求。学制长短是学历含金量的决定因素?就读于香港浸会大学的岳红豆并不赞成用人单位的判断。岳红豆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从大三开始,她便计划去香港读一年硕士。她认为,与侧重于理论、注重学术的研究型硕士不同,一年硕士更偏向于实践方面的训练,这与自己想在短时间内提升业务能力的需求不谋而合。当前的就业形势打破了岳红豆对未来的规划。为了在毕业之前拿到offer,从入学伊始,岳红豆就多次往返于内地与香港之间,积极参加各类招聘会,试图做到学业就业两不误。但学制上的差异还是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九月份才入学,必然会影响提前一年的秋招,而次年三月的春招,也会因为人在海外、联系不便而错过机会。”岳红豆有些无奈。截止目前,这个广东女孩已赶赴北京、深圳、武汉等地,耗费大量精力,但仍然没有等来好消息。这些经历与网友hatehkust的体验近似雷同。曾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的他,早在八年前,就历数了自己在香港以及内地找工作所遭遇的种种“噩梦”,并写下一篇流传甚广的忠告帖。文中,hatehkust用“后悔”“悲哀”“歧视”“惶恐”“无奈”五个词语总结了自己的留学生涯,并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大家,“来香港读MSc(注: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不仅不能给你镀上哪怕一层再假的金,甚至绝对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留学产业化 海归学位不再稀缺2017年12月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显示,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国际生源国,仅2016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就达到54.45万人,其中43.25万人回国发展。留学的平民化发展以及大规模“海归潮”的到来,让学制短、选择多、花费低的一年硕士成为出国深造的首选。来自英国大使馆的一组数据佐证了它的受欢迎度,2016年持有tier4学生签证赴英留学人数为73000人,其中授课型研究生(一年制)人数上涨最为迅速,相比2015年涨幅高达82%。如此火爆的一年制留学,不免让一些学生产生了投机取巧的心理。在记者调查过程中,就有留学机构主动提供一些商业数据,明确指出哪些专业热门,哪些容易录取、性价比高。而相应的海外高校也逐年增设一些中国学生眼中的热门专业,并适时降低录取门槛,打出“直接出国,100%入学,100%毕业,双语授课,落户北京、上海”的广告。与此同时,庞大的市场红利还催生了一些非常规的服务项目。例如,不出国就能拿文凭的认证服务,以及花高价进名校的学位买卖。一个名为急救你教育的网站就光明正大地写到:免GMAT、GRE、YASI,不需本科毕业即可申请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波士顿大学等知名院校在内的硕士学位。在记者暗访过程中,这项服务定价10万美元。“大二挂了可以插读大三,大一挂了可以直升master,不想读了可以直接买文凭。”一位业务员直言,“多种方案,总有一种适合你”。产业化让海归学位不再稀缺,市场乱象更是让海归就业进入“青铜时代”。尤其是人数日益增多的一年硕士,则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陈果是北京一家互联金融公司的人事经理,已经连续7年参加校招工作。她透露,大多HR并不喜欢招收非名校的一年硕士,她本人也不例外。在陈果印象中,不少一年硕士“心比天高”。“一方面,时间太短,语言环境还没熟悉就回来了。另一方面,工资开得很高,工作水平却达不到预期,很少有人能将书本知识跟实操结合起来。”顺利求职还需端正心态“混文凭的学生数量不多,但劣币驱逐良币,必然会损害留学生文凭在HR心中的含金量。”曾在英国攻读商科硕士,现就职于一家知名外企的谭文从经济学角度给出答案。在他看来,用人单位因学制原因拒收授课型研究生,只会伤害一些真正优秀的学生。谭文表示,学位含金量的关键在于培养过程,一年制硕士只是减去了学生在校实习和做研究的半年或一年时间,但授课时的课程内容以及教授水平并没有“偷工减料”。此外,有限的时间,还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他们做出更清晰的职业规划。刚刚入学,谭文便参加了学校组织的Caree Fair。接下来的几个月,他更是废寝忘食,一边坚持英语学习,争取学业上的高分;一边关注行业动态,寻找可能的工作机会。充足的准备,最终让谭文踏上心仪的工作岗位,也让他在一纸文凭之外,领悟留学的真正意义。“有水的大学,也有水的专业。但客观上,留学还是提供了一个机会,如何利用它则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谭文说。香港大学职业辅导与咨询博士孙竞认同这一看法。她说,尽管国内对一年制硕士的认可度不是很高,但求职具体还是看人、看专业。“如果专业能力强,个人素质高,一年时间同样可以开拓视野,收获多元化的价值观。”孙竞表示,学生签证原则上不允许打工,但正在就读的一年硕士可以在校内做研究助理,或者找份线上实习,以便在一年内时刻留意行业趋势或变化,及时抓住就业机会。“凭借能力仍然能为一年硕士正名。”陈果则从人事的角度给出建议。她表示,大多数情况下,文凭只是一块敲门砖。用人单位仍然侧重求职者的专业素养、实操能力以及面试中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当然,还是要做好一年硕士文凭不能给你带来求职优势的心理准备。”陈果补充道,“不要妄想一个海归的名头就能让你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达到人生巅峰,否则定会大失所望。”(应采访人物要求,文中张航、陈果、谭文均系化名)

则隐

海归求职,更看重什么?

“留在上海——2020上海留学人才双选会”近日举行,图为海归求职者正在了解岗位信息。今年,中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人,增量、增幅均为近年之最,竞争激烈程度引人关注。秋招正酣,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响,今年或许会有更多海归加入国内求职大军。对于年轻的海归求职者来说,什么样的雇主更受欢迎?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更受青睐?一看:人性化近日,在2020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暨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上,智联招聘与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联合发布《2020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显示,“尊重员工”已经连续多年被大学生认为是理想雇主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因素,人性化的雇主对于他们的职业生涯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更喜欢什么样的雇主?在高校毕业生心中,理想雇主需要具备尊重员工、良好的收入前景、与员工贡献匹配的薪酬回报、完善的福利待遇、践行对员工的承诺等几种特质。在最终评选出的“最佳雇主”获奖企业中,一半以上的员工认为过去一年得到了学习和成长,43.1%的员工认为公司晋升制度公平。“对员工的尊重能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薪资待遇和工作前景,我的付出能否获得企业给我的等价甚至更高的回报,这实际上是对我个人劳动价值的认可与肯定;另一方面,整个工作环境的氛围是软性因素,但却是长久影响工作心情的重要因子,包括企业是否真正关注我的诉求,是否会为员工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去年回国就业的钱璋说。钱璋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前段时间正在忙着跳槽换工作,但今年他的目标企业所能提供的岗位并不及预期,但自己与前一家公司的“价值观不合”,让他坚持了跳槽的决定。“其实很多具体诉求反而是感性的,但恰恰是这些因素会影响我对企业的归属感、忠诚度,会影响公司中的所有人能不能做到‘劲往一处使’。”钱璋说。在评选中,创新、诚信和高效成为员工心中排名前三位的企业价值观。企业发展需要汇集员工个体的力量,员工成长同样也需要借助企业平台,互相促进激发,才能实现雇佣双方的“双赢”。智联招聘CEO郭盛指出,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好企业专注磨炼组织力,实现精细化运营,让自己的组织变得更加强劲、更少冗余。一方面通过提高招聘标准来打造精英化员工队伍;另一方面通过协同办公、数字化管理、灵活雇佣等模式整体提升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率。二看:自驱力《报告》显示,疫情阴影下企业在努力克服线下流动性障碍,将招聘活动搬到“云端”。随着更多留学生进入国内就业市场,海归如何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优势,脱颖而出?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践经验、个人定位与心态等方面,是海归求职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一,要避免自己‘裸归’,留学生要有在国外的社会实践经验。国内一些大学生从大一、大二开始就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老师现在也有意识地带学生做项目,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在国外有时反而并非如此。第二,海归也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求职心态。站在企业角度,如果没有海外业务需求,国内毕业生可能会更了解和熟悉国内市场,招聘海归成本不低,但产生的效益却不一定高。第三,海归要善于找机会,用好各类招聘网站、了解各地引才政策。除了北上广深有大量的海归需求,很多二线和新一线城市也有需求,海归还是应该投入更多去了解国内的城市,了解国内行业发展趋势。早积累经验,早思考,早准备。”李强说。与此同时,《2020雇佣关系趋势报告》中指出,55.3%的白领表示在疫情期间进行了自主学习,“不断成长”是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组织形态更加敏捷高效,文化上注重营造安全感、信赖感,以提升组织凝聚力;而向内求索、修炼定力,成为雇佣双方的共同成长诉求。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在让包括海归在内的员工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更能激发个人潜能,打破个人边界,创造出更多价值。三看:安全感事实上,新冠肺炎疫情给一些中小企业带来了经营压力,一些公司不得不减薪甚至裁员。企业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影响着一些求职者的择业方向,这使得他们的求职心态、求职目标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对于王衍来说,进入市场化媒体、从事喜欢的时尚杂志采访工作,是她出国读书之前就有的打算。但是,今年正式回国就业时,她却最终变了主意,这个毕业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全球媒体传播专业的硕士决定加入一家国内知名的国有企业工作,负责集团形象宣传。“工作薪酬和公司未来发展更有保障,心中会感觉更踏实。”当谈及为何没坚持自己最初选定的工作方向时,王衍说。无论是海归还是本土毕业生,这种选择倾向的变化在年轻求职者中并不少见。《2020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报告》中显示,在今年的员工调研中,“工作稳定”“公司发展前景好”成为员工愿意继续留在公司最重要的原因,其次是公司知名度高、福利健全等因素,而这些因素背后蕴含的依然是“安全”与“稳定”的诉求。在这个特殊的2020年,企业所给予员工的“安全感”和“确定性”无疑有着更大的价值,从而也让这些企业成为更多求职者的“理想雇主”。“希望自己的未来是稳定和安全的,希望企业能够建立起稳定的制度、拥有稳定的文化,这是今年大多数员工的关注焦点,很多企业也在努力地满足这种诉求。从‘最佳雇主’的结果来看,国企比率在今年明显提升、外企比例在下降,这是‘90后’的投票。”李强说。

大刀记

60万海归毕业生的求职尴尬

来源:中国经营报60万海归毕业生的求职尴尬戚梦颖/本报记者/孟庆伟/北京报道郝成 “有缘明年见。”2020年6月末,当得知身在法国巴黎的小婕无法参加国内的现场面试,这家她心仪企业的HR给了她这样的答复。小婕是今年暑期毕业的留学生,在法国高商攻读管理学硕士,然而,她也许即将“延毕”。“疫情暴发以来,我在国内外投了大概有70份简历,参加了10多次面试,再找不到工作我就只能延毕了,”小婕告诉笔者,按照学校的规定,她仍有3个月的实习时间未达成,所以她需要尽快找到可以入职的实习或者工作。根据BOSS直聘研究院的数据,受到疫情影响,今年回国寻求职业发展机会的海外应届留学生规模较2019年同期激增72.9%。另据前程无忧相关数据,2020年春季校园招聘市场中,各类归国留学生(美、英、澳为主)数量近60万,与高校毕业生数量合计达934万人。然而,国内的应届生招聘需求仍未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旅游、广告/传媒、金融等行业发展局面严峻,应届生的招聘需求下降明显。对于海外应届生而言,2020年的毕业季着实苦涩,无论是缩减的招聘岗位、抢不到的高价机票,还是各国逐渐保守化的风向,都像一粒粒滚入脚下的石子,让他们的毕业之路道阻且艰。海外求职:消失的offer小婕的漫漫求职路,始于去年秋天。小婕告诉笔者,彼时她忙于巴黎的实习工作,无法多次回国,错失了许多面试机会,1月上旬,她收到一家金融类公司的现场面试邀请,于是她抽出时间飞回北京参加面试,可不曾想到,在她飞回巴黎的几天后,国内的疫情暴发了。疫情很快波及到法国。同样在1月,小婕在学校的人才招聘会上向一家公司投递了简历,然而,在法国的疫情暴发后,小婕收到了来自这家HR暂停招聘的通知邮件。小婕从她上一份实习的继任者那里了解到,她曾经实习过的一家公司,冻结了今年所有的预计招聘岗位。到了6月,这个情况还时有发生,“我前一天才投的简历,第二天就告诉我岗位取消了”。据法国统计与经济研究所的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法国的私营部门减少了49.74万个工作岗位,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部长勒梅尔也曾警告,未来几个月法国将失去80万个工作岗位。同时,小婕也没有放弃寻找实习的机会,然而,受到“五个一政策”的影响,7到8月的回国机票依然要“抢”,价格也依然没有回落,小婕刷到了一张8月回国的单程机票。当得知小婕可能8月才能回国,北京一家公司的HR直接拒绝了她。在小婕投递的70多份简历中,有20余份投向了国内的企业,然而,进入终面的只有两家,就在前几日,小婕收到了其中一家的拒信,现在,她仍然在等待另一场7月下旬的线上面试。在大西洋彼岸,想要留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的晶晶也“突遭变故”。晶晶是美国纽约一所大学信息系统专业的硕士生,今年1月毕业后,她马上就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她预感马上要被公司裁掉,于是她在积极寻求新的工作机会。“本来我在2月末就找到了一份拉斯维加斯的全职工作,公司还有项目我也很喜欢。我都准备在那边租房了。”晶晶无奈地说道,结果因为疫情,在距离她入职仅剩两日时,那家公司告知她,岗位因资金不足取消了。3月,疫情在美国全面暴发,并开始冲击美国的就业市场。“我从3月到6月初,完全没有工作机会,就是找不到,也没有新的岗位放出。” 晶晶回忆道,“不过当时疫情刚刚暴发,我心态还比较好,想到没了就没了吧,再找其他的。没想到,我到6月还没找到工作,现在就很焦虑。”当美国东部的疫情逐渐平稳,晶晶幡然醒悟,决定主动出击。她在近期投递了50多份简历,目前收到了5家公司的面试邀请。“我感觉最近机会变多了,至少比3月到5月要好很多了。”对于在美国工作的留学生而言,疫情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更糟糕的也许还在后面。截至7月初,美国已有约4800万人申请首次失业救济,失业率从年初的3.5%飙升至近15%,6月有所回落。但主打“美国优先”的特朗普,以疫情为借口,终于开始对移民政策下手,宣布从6月24日至年底暂停发放H-1B等特定非移民工作签证。回国就业:偏离的轨道特朗普希望通过“冻结签证”,释放50多万个工作岗位,“让美国人优先从疫情中复苏”。H-1B签证是美国最主要的工作签证类别,由雇主提出申请,颁发给从事特定领域的高技能专业人员,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毕业后在美国工作均持H-1B签证。有消息称,白宫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发布新的计划,美国公司或将更难通过H-1B签证。“我操心这个也没用,现在找到工作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晶晶表示,目前这项政策还未影响到她,但未来有何变数不得而知。晶晶提到,身边有些朋友,因为太久没找到工作,只好先回国。“我的一个朋友马上要回国,单程机票7万元人民币。”“在韩国没有工作还要交房租,感到很痛苦。”在韩国釜山就读广告宣传专业的小杜最近刚刚搬了家,“之前是自己租房,现在因为本来预算的生活费没了,就和别人合租了”。小杜向笔者表示,她打算毕业后回到深圳工作,但是因为“五个一政策”的影响,现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国。不久前,小杜完成了学校的毕业考,自信可以顺利毕业。“但是,暑假基本上回不去。现在只有极少量航班,或者就是贵得离谱,就拿韩国飞青岛来说,平时就是几百元到一千元出头,现在要一万多元,而且近期根本就没有票可以买,好多同学预订的机票也都被取消了。”“身边许多同学都休学了,我感觉代价还挺大的。”小杜说,因为家人劝阻,不少同学在3月放弃返校,不得不休学,等待今年秋季学期再返校继续学业。目前,小杜计划在韩国找些兼职,但是因为疫情,“中国人不太好找工作。虽然大部分还是很友好,不过许多商家因为经济收入的问题,不怎么招人了。个别商铺还贴着禁止中国人或者去过中国的人进入。”虽然暂时被困在韩国,但是小杜也在为求职积极做准备,“我想进入新媒体行业工作,现在也在尝试自己拍视频、剪视频。”对于在澳大利亚求学七年的Angela来说,这场疫情不仅打乱了她的职业规划,甚至是人生选择。“是的,可以这么说,许多事情我都要重新适应。” Angela这样回复笔者。此前,Angela大概有两年时间没有回国,“很多东西对我来说都很新鲜”。Angela于去年12月完成学校的学业,拿到学前教育硕士学位,然后在今年1月中旬回国。“东西都收好放在朋友家了,本来是想回去参加毕业典礼一起回去拿,现在也都没办法回去了。”在Angela之前的计划中,她打算留在澳大利亚,找份对口的工作。Angela介绍,作为应届生,她所学专业在澳大利亚比较容易就业。“在中国当幼师我应该没办法养活自己,”Angela随即补充道,“不是说幼师工资低,是说我花销比较大”。现在,她表示应该不会再考虑出国工作了,“因为毕竟不是所有公司都承认海外或者语言不同的国家的工作经验,”Angela笑道,“签证过期了”。正如Angela所言,近些年来,海归留学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新东方发布的《2020中国留学白皮书》指出,随着国内高校教育理念的国际化以及对于语言教育的重视,海外留学生的语言优势正逐渐下降,“具有国际视野”逐渐成为其最主要优势,而 “不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海归在国内发展的主要劣势。此外,有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很多雇主对于海外大学的了解程度并不高,也缺少一对一与海外高校进行沟通的能力,大部分企业的招聘计划是根据国内大学的毕业时间进行,而海外高校不同的毕业时间也造成了招聘的时间差。除了疫情导致的种种阻碍,曾有求职机构分析,以往海外留学生回国求职就有着水土不服、错过最佳求职时间、缺乏企业认可的实习经历这三大问题。留学生们的“理想与现实”也往往有着很大差距。BOSS直聘的研究报告显示,国内倾向于招聘海归人才的职位平均薪资为7481元,较2019年同期提升7.3%,但远低于海归人才的平均期望薪资,尤其是海归本科应届生的期望薪资较国内本科应届生高出44%,呈现虚高态势。面对海归留学生窘迫的就业形势,今年6月至8月底,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展 “2020年留学英才网络招聘季”活动,根据活动官网名单,已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投贸易、雀巢、联想等62家不同领域的企业单位报名参与此次招聘活动。多家招聘平台的海外应届生校招活动仍在进行中。Angela也未雨绸缪。疫情期间,在国内找到了一份教育相关、专业半对口的工作,“这份工作也说不上满意不满意,就是感觉差点什么,又说不上来差点什么。”目前,她打算继续在这家私企做下去。“毕竟现实问题现在还是回不去的,也要重新考虑一下规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