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留学生海归如何备战“四大”校招?收好这份“四大”求职攻略深渊

留学生海归如何备战“四大”校招?收好这份“四大”求职攻略

进入四大有多难?安永全球主席Carmine Di Sibio在安永年会上发表讲话。去年,安永收到了两百万份简历,最后的入职人数只有69,000,入职率低于3.5%。德勤去年总共有五百万的申请者,仅有90000新员工加入,入职率只有1.8%那两个数字还不够真实吗?再次为您提供参考。2023届哈佛大学总共收到43,330份申请,最后录取1950名,录取率4.5%。那就是:进“四大”比进“哈佛”还要难!但小编想告诉大家的是,国外“四大”与国内“四大”之间求职成功率相差很大。在海外留学的中国学生可能很难进入海外大学(例如,美国面临H1B身份问题,一度被拒签率为0的EY,2019拒签率飙升至44%)但是进国内四大却如神助!1、新生身份认可度谈到海归找工作时,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像互联网行业,直接限制到毕业月份,刚毕业就和大厂失之交臂的情况并不少见。比较之下,国内“四大”对留学生的友好程度有多高呢?毕业两年回国,就可以参加四大校招!PwC甚至还专门为北美学生开设了海外学子招聘计划(CSI),提供不需要回国面试的绿色通道!2、有英语能力英语能力的重要性到底有多高?一个校招官说,面试时会先看一下语言能力,英语不过关的话,其它表现再好的也会直接给拒信。英语是“四大”的必修课,而非加分项。求职者必须表现出完全适应全英文环境,能把英语作为工作使用自如的素质,毕竟平时工作中的邮件也是要用英语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这个能力对国内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高的门槛,对于留学生来说是家常便饭。除真诚交流外,英语写作能力的优势更加突出。对于Audit部门来说,刚进入这个领域的人可能还比较少,但是越往后,要求写的东西越多,每个人的差别就会逐渐显现出来。还有就是进去准备写一大堆Advisory部门。3、多重体验一对一面试基本都会有深刻的体会,因为大家的背景,GPA,以及对“四大”和会计的介绍基本上都停留在初级阶段,大部分同学都会像背书一样来回地背诵面试官讲的几个点,听起来毫无新意,这样的面试会很乏味。在这个时候,多元的体验将是你脱颖而出的关键。经验丰富就是敢于尝试,对新鲜事物持开放的态度,如果能把海外留学的跨文化经历讲好,在作为全球化企业的“四大”眼里都是会非常吃香的。你准备好要进入“四大”了吗?

冲霄楼

海归硕士回国求职遭拒,能力不足?还是另有隐情

知乎上一则消息引起一堆回国的海外人共鸣,一个海归硕士,回国后几年时间,求职四处碰壁,一直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在面试的过程中,自我感觉良好,但是求职的公司再也没有下文。随着海外的留学背景的人越来越多,海归这个行业在国内光环显然变弱。很多企业有意无意避开海归,因为感觉海归的思想和行为被细化,和国内职场有冲突,并且薪资要求很多。也有些企业认为海归只是“光鲜亮丽的外表”,空有能力的本事。难道学历变得不重要了吗?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学历是一个敲门砖。现在很多公司招聘要求都是本科以上,但是海外的硕士回来后工作遭到质疑,屡遭碰壁行为。难道仅仅是薪资问题要求过高吗?调查显示公司决定用一个人的标准是能力,留学背景固然重要,但一些海归眼高手低,想去好的企业,进不去,小型企业感觉自己屈才,工作不上心。公司老板固然不喜欢混日子,没有能力挑三拣四的人。现在国内大部分人工作都是为了挣钱,你干活老板给你付钱。只要你活干得好,能力比较强,那自然薪资不会太低。若是你没有能力也会毫不犹豫地辞退你,薪资也会有很差的待遇。能力和学历显然成了薪资的敲门砖,那你的薪资是靠你的能力决定还是学历决定?《演说家》里面讲过“世界五百强企业都说学历不重要,可是你不是名牌大学毕业,你进不去他们企业”故宫在招募新员工的时候,规定报名的人必须是名牌大学硕士以上的学历,报名的人将有4万多,但是只有1.7万人参加了考试。马云花重金挖恒昌潘磊,请他到阿里巴巴的达摩院参加研究,他是最年轻的科学家,年仅23岁获博士学位。华为重金招收8位应届生博士,都是实行年薪制。在这8位新员工当中,再高的年薪201万,最低年薪也达到89万。对于大企业来讲,你的学历和能力同时显现才会录用、培养。培养稀缺的好人才都是花重金,因为他们的能力可以给公司创造的价值更大。其实学历只是找工作的均衡点,学历背景是个门面,也是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会有更多选择机会,一个学历高的人能力自然不会差,企业不用花费精力时间教导,会更好的培养,学历高的人自我要求比较严格,更加的自律。事业的成功是靠一个人的能力来完成的。如果真的很有能力,有本事,在哪里都能创造一番事业。学历不高但是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的全部,也许经验不足,但只要不断学习,都是从不懂逐渐完善到精通的过程。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追求也不相同。当你工作两到三年之后,学历变得不再重要,这个时候能力大于学历。李嘉诚,他读书很少,学历很低,但靠自己的能力成为亚洲首富。所以正确说法是,学历跟收入有关系,但不是绝对性关系。而能力和收入才是决定性的关系。前不久媒体报道阿里巴巴给刚毕业的求职者月薪8000元,同样的行业,有入行十年的从业者还没有拿到月薪八千的水平,如果不是不能做到数一数二,可想而知薪资待遇也就没有那么高。若一个人的用8年的时间不断地突飞猛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精进,不断地努力,可想而知,现在可以闯出一番事业。一个人的思维是最重要的。学历只是一道门槛,当你步入社会之后,所有的东西都会清零。学历只是明眼突出的东西,学历是先行的,而能力靠事情验证的。其实不管在哪里,只要对工作上心,努力认真,不管什么行业都能做到优秀,做到出色,薪资方面也会有可人的待遇。升职加薪也会到来。

执圭

薪水、待遇?海归找工作,想找的到底是什么

海归求职,找的到底是什么?薪水?待遇?价值观认同?海归在找工作的时候,想找的到底是什么?日前,智联招聘发布《2019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报告》,站在评价雇主的角度,或许能更深层地读懂求职者的选择与偏好。而对于广大归国留学生来说,如何调整好就业心态以更好地面对职场,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一找: 认同企业价值观今年是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的詹文回国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回顾自己找工作的经历,詹文告诉记者,企业的价值观是她最为看重的因素。“认同企业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这与工资待遇是两码事。”詹文说。“对我们来说,当真正认可一家企业秉承的价值观或者真正尊重它整套企业文化的时候,我们会更愿意继续做下去,哪怕别的公司可能待遇更好。”就像智联招聘CEO郭盛在2019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上所说的那样,如今对企业内部的共生而言,拥有共同的信仰非常重要,即价值观要一致。“现在员工对企业是非常挑的,‘90后’‘95后’非常挑,员工要看到公司的价值观和自己的一致。目前95%的员工选企业的时候会把价值观一致作为非常重要的选择标准。”对价值观的考察也是相互的。郭盛表示,于企业挑员工而言,以前是着重看技能,后来是看重素质,现在更多的则是看动机,动机就是价值观。企业与员工想要共同发展,共同的价值观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有时这些价值观甚至会落实到非常实在的层面上,比如能不能带着宠物、周末要不要加班,等等。“这是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具体的价值观问题。”郭盛说。二找:“面包、牛奶”是基础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年龄段求职者所看重的雇主文化、价值观虽各有偏重,但总的来说这些诉求之间的差异在逐步缩小,求职者所欣赏的企业价值观正在趋同。“‘诗和远方’‘牛奶面包’……这些可以兼得。给予员工足够的尊重,志同道合的伙伴可以在一起工作,实现良好的团队配合。同时,公司要有合适的组织机制、报酬机制、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好工作,实现良好的社会价值。”事实上,在发布的《2019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报告》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大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预期收入呈现逐年攀高趋势,2019年大学生预期收入达到6884元,比2018年高出300余元。如今不少年轻人具有非常强烈的企图心,也认为自己可以创造更大价值,因此追求高回报。不过,李强同时提醒,现实工作中,当自身实际工作技能与企业所具体要求的技能匹配出现问题时,很可能就会打击其工作积极性。“有时在工作中遇挫,也可以转化为动力。无论是本土毕业生还是海归,如何提升自己以更符合企业的技能要求,从而获得更高的回报,这些值得深入思考,也需要引导。”李强说。对海归毕业生来说,也应学会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价值观,来预判自己可能对企业产生的价值。三找:理想城市展抱负回国伊始,选择在哪座城市开始就业或创业生涯,将直接影响自己今后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发展路径。相较北上广深,杭州、成都、南京、西安等“新一线”城市如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对于吸引人才来说,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只是GDP的竞赛,一座城市全面的“品牌实力”更为重要。有的城市历史悠久、有的城市青春洋溢、有的城市高校林立……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专属气质,也会吸引投缘的海归慕名而来。在今年的“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中,首次从“雇主”的角度来观察城市在人才吸引、保留和发展中的表现,从人才的流动和活力角度去衡量城市品牌的影响力。不仅关注城市的引才政策,同时观察一个城市的人才保留和发展情况,或许会为许多海归求职者提供更多参考。通过大数据分析非本地户籍人才离开该城市的可能,即可统计出当年该城市非本地户籍求职者投递外地城市的人才比例。当这一比例较高时,表明该城市人才流失风险较高,人才保留较差,反之则表明该城市人才保留较好。数据分析来看,千万以上人口城市的人才保留情况最好,流失率仅为 14%。对于人口数在500万—1000万级的城市来说,这一比例为18%;对于人口数在100万—500万级的城市来说,这一比例为15%。以非本地户籍人才流失率仅为7.04%的成都来说,在人才吸引和保留上建立了极具影响力的品牌“蓉漂”,并围绕“蓉漂”人才工作品牌开展了一系列口碑和效果显著的工作。凭借引才留才实实在在的诚意,成都曾位列“海归就业创业最爱城市”第三名,仅排在北京和上海之后。而在此次评选中,成都、宁波、青岛、无锡、广州市海珠区和苏州高新区共同位列最佳引才城市榜单,或许,更多海归人才正在前往这些城市的路上,怀揣梦想,期待大展才华。孙亚慧孙亚慧

谜中谜

“一年制海归研究生”的尴尬与无奈,谁能懂?

用人单位缺乏判断力,不会深究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学得到底如何。只用学习时间判断一个应聘者,是一种简单的判断,可以说是偏见。学位含金量与制度无关,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培养过程,就是我们怎么去安排课程,怎么挑学生,以及质量把握等方面。“和你一起面试的国内研究生都读了两三年,而你这个硕士实际只读了大概九个月,你能学到什么呢?”这是王可找工作面试时最令她尴尬的问题。香港某高校新闻学硕士王可于去年夏天结束课程,返回内地找工作。“当时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觉得很尴尬,毕竟是被质疑的感觉。也没想到会被问到这个问题。”接受采访时王可这样向记者解释。其实,不仅是香港地区的留学生,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也有大量的“一年制硕士”,美国也有少量时长为一年的硕士课程,如法律硕士(LLM)。当他们回来的时候,也常常遭到用人单位一定程度上的质疑。从未停止的争论“读MSc忠告:香港MSc(注: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甚至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王可如往常一样随意地浏览网页,QQ系统忽然弹出了这么一条群消息。该消息来自一个在香港读书的内地生交流群,王可正准备打开链接看一下。群里紧接着有人发言:“老帖了。没意思。”“说得好恐怖,虽然估计部分真的被夸张了,但的确值得反思反思再反思。”出于好奇,王可搜到了原帖。帖子的出处是寄托家园论坛,发表时间为2010年1月19日,参与讨论的跟帖多达19页。“事实上,关于读授课式这种一年制硕士究竟值不值得的讨论,一直没有停过。已经是‘月经贴(讨论话题出现频次很高的帖子)’了。”王可有些无奈地笑着说。此“忠告帖”的作者叫做“hatehkust”,2009年赴港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读经济学硕士课程。在帖子中,他历数了自己在香港以及内地找工作所遭遇的种种不愉快乃至“噩梦”,内地用人单位在学习时间上对他的质疑,某银行简历筛选系统排斥港校等等。他认为,这一切都是读了这个硕士造成的。而写这个帖子是为了告知后人:“这种一年制的培训班绝对对你日后的工作之路害远大于利, 来香港读MSc不仅不能给你镀上哪怕一层再假的金,甚至绝对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对于授课式硕士含金量的讨论几乎是每一个新人都会问的问题。”王可说。在hatehkust的帖子下面留言的同学很多,有的对他MSc比国内硕士清闲的说法不以为然,也有人对于他这种“泼冷水”的行为表示肯定。香港和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研究生课程分两大类,一类叫做研究式课程(注:Research Postgraate Programmes,RPG),一类叫做授课式课程(注:Taught Postgraate Programmes,TPG),二者的区别简单讲就是一个以日后从事学术研究为导向,招生人数很少,一个以就业为导向,招生名额比较多,课程也偏实际;研究式的要两三年,授课式的一般一年到一年半。王可向记者介绍道:“研究型硕士叫做Master of Philosophy,哲学硕士一般略写作‘mphil’,而其他的文学硕士(Master of Arts,MA)、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MSc)等等,都是授课式。”“各种声音都有,每一种选择都有得有失,关键看你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王可说,当时她也是查阅了很多资料才决定到香港读授课式硕士的。“我希望在香港可以开阔眼界,同时学习偏实用的课程,方便就业。”时间与质量的关系在简历上最一目了然的就是学习时间的长短,也是“一年制硕士”最容易被质疑的地方。因为即使按照入学时间到毕业典礼来计算,也最多一年半。这还是因为毕业典礼与课程结束时间相隔约半年。那么,姑且被统称为就读“一年制硕士”的学生们,他们的学习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hatehkust称,他所认识的一些内地“985工程”学校的研究生,“起早贪黑地像头牛一样,上课、作业、考证、论文、项目、实习”,而读MSc的同学“每天打游戏到凌晨4点,中午才起床”。“其实无论在什么学校什么课程,都有认真学习的学生,也都有混日子的学生。”王可介绍道,因为香港与英美等地的高校时间安排相同,所以都没有内地的学期时间长。每学期只有13周左右的课程,而内地高校普遍都有18周或者以上。“如此一来,课程就很紧凑,节奏很快。每门课的老师都会在第一堂课就把整学期的课程安排发下来,具体包括每节课的预备阅读书目,每一次作业、什么时候作课堂报告,有个人的,也有小组为单位的。一学期上三四门课觉得比在内地时上七八门课还累。”也正因为如此,人人网上有一条被广泛转发的状态,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位同学在考试周用网上流行的“咆哮体”进行的吐槽。该同学说,自己读研究生了还考试、闭卷考试,还要作报告、写论文,还不止一门课如此,“毕业之后还被人说你不就是TPG毕业的吗,不就是花钱买的吗,不就是很容易就申请到的吗,等姐拿到学位证非得供起来,那是姐拿血和汗换来的!”虽然是语气夸张的调侃,但是王可觉得这条状态还是很形象的,“尤其是最后两句,其实也是对质疑授课式课程的一种回应”。对于用人单位对学习时间的质疑,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侯定凯表示,用人单位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比较偏向海归,有的也会因一些质量问题有所渲染的报道而对某种类型的硕士“并不买账”。“他们缺乏判断力,不会深究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学得到底如何。只用学习时间判断一个应聘者,是一种蛮简单的判断,可以说是偏见。”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郭英剑也向记者表示,他坚决反对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用学习时间长短去质疑或者评价一个学生,“这对学生很不公平”。如何衡量含金量关于大家通常所说的含金量,侯定凯分析道:“首先是从学习时间上衡量,其次就是从写不写论文来衡量,认为写论文的情况比不写论文的情况好像要求要高一些。”而就这两方面来说,侯定凯认为,这与一个国家本身的学术传统有很大的关系,不存在哪一个制度比哪一个制度更好的问题。“如果仅从时间与论文两方面来衡量,那么我们的研究生培养无疑应该是很好的,硕士普遍的都是三年,而且全都需要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但事实上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得并不好,批评声音很多。”侯定凯说。在招聘的时候对人才进行考量,是招聘方必然要进行的活动。但是,招聘负责人或者公司领导真的具有评价一个学位含金量的能力和资格吗?对此,侯定凯认为,评价一个学位的含金量如何,实际上最终应该是由教授、学者、专家这群人来把握的,外行实际上无法判断和评价一个学位的含金量。“因此,有关学位含金量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一个培养过程的问题,就是说我们怎么去安排课程,怎么挑学生,以及质量把握等方面。”王可说,自己所读的课程没有毕业论文的硬性要求,只是作为选修。如果写论文,相当于修一门3学分的课程。“但是事实上,一些课程也会要求我们写论文、写报告。”而修读香港中文大学全球政治经济学硕士的一位同学更是向记者“诉苦”,因为学习的课程偏理论一些,除了课堂报告外,每门课都要写论文,“尤其期末快结课那一两周,写论文的压力特别大。不能因为我们没有一个所谓的毕业论文,就觉得我们很悠闲啊”。英国华威大学国际安全专业的张晨则表示,他们是需要写毕业论文的,自己当时写了一个月。“国内的想法偏传统,认为论文是控制质量的手段,喜欢从结果出发,用一次性的方式来控制整个过程,是本末倒置。”侯定凯对此分析道,据他了解的情况,国外的课程一般有系统的培养方案和考核,平时的作业、报告等形式也较为多样,“当然学校与学校的差异性也存在,也有很糟糕不负责任的教学情况存在”。“总之,学生的发展是多样性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写一篇四五万字的论文。有想法和写文章不是一回事。”侯定凯说。专学分开是大势所趋何青去年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型硕士,以一分之差被调剂为传播学的专业硕士,因为专业硕士的招生名额多于学硕。而她现在表示,“读专业硕士也不错,本来就没想要走学术路”,只是担心用人单位可能会歧视专业硕士。“国内目前的学术型硕士已经开始锐减,而是大力发展专业型即职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由学术型向专业型转型的指导思想是极其明确的。这一点,由于有教育部的行政命令在,大方向已定且已见成效。”郭英剑对专硕学硕之分表示肯定。侯定凯说,这种改变是教育部门针对现实作出的反思,包括考虑研究生缩短学制。“拖三年也不见得有积极作用。有的课程可以进行调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工作。”而现在研究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因此才要变革,“改革的方式不是从学术本身来考虑问题的,更多的是从人才市场的角度来作一些调整。包括以前的扩招,到现在对扩招人数的控制,以及学制的改变,都是如此”。王可觉得,授课式硕士对应为国内的专业硕士,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从人才市场的角度来说,它们更需要学生掌握与岗位要求有更多对接的知识或者技能。侯定凯说:“现在的专业硕士,就是按照这样的方向在走的。”虽然关于这种国外的“专业型硕士”的一些不理解和争论存在,但是,身为一位高校教师,郭英剑还是鼓励自己的学生出去留学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在国内接受了多年的基础教育以及本科阶段的高等教育,应该出去看看并接受一下比我们更好的高等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在拓展个人高等教育多元经历的同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用也

2020海归毕业生回国求职状况表明毕业后立即回国没意义

我从各种资料收集,如果是在海外留学,毕业后直接回国,除非家里有矿,学生的求职岗位和薪酬,实际远远对不起留学费用和经历。资料显示:一、2020海归应届生平均招聘薪资7481元 二、海归招聘需求缩水近两成2020年春节后,国内企业在招聘员工和提供的岗位,倾向于招聘海归人才的职位平均招聘薪资为7481元,较2019年同期提升7.3%,但如果除去像中信建设、信托、中金、华泰或者阿里云等企业,实际普遍薪酬比较低。2020年的国内求职市场,相对海归的学生,竞争会前所未有地激烈。从规模上看,海归应届生同比增加72.9%,但截至3月底,相关岗位规模较2019年同期回落19.5%。三、海归应届留学生求职的人数却在明显增加,留学回国圈的竞争异常激烈海外应届留学生同比增长七成回国的毕业留学生比例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回国寻找职业发展机会的2020年海外应届留学规模较2019年同期激增72.9%。2020年的海归应届生中,留学美国的占比最高,为21.1%。英美澳加仍然是主要留学国家,港澳台高校毕业生也集中在大陆求职。可预见的是,应届毕业生的求职之路在2020年相当艰难,“水土不服”的留学生们更是难上加难。唯一值得期待的是由于2020年春招季受到疫情的较大影响,整体时间线出现延后,4-5月的新增招聘需求也许会扩大,但海归毕业生回国参与国家建设和国内求职的人数开始逐年加大,所以,从毕业后求职的角度,留学选择合适的专业,是家长和学生必须要考虑的事情了,本科四年和研究生1年,一晃而过,回国干嘛?这终将是横亘在家长和学生面前的必选题了都要把回国工作不好找,如何“找工作”这件事儿放在心上,早早开始做准备了。留学生家长的思考,关注并大家交流啊

谋杀令

回国找工作,遇身份困惑,刚毕业的海归到底算不算应届生?

国内高校即将迎来毕业季,随之而来的就是如火如荼的招聘季啦。但与国内应届生毕业生不同的是,留学生在回国找工作时往往会遭遇身份困惑——我到底是不是应届生?毕竟国内国外本身毕业时间就不一致,刚毕业留学生们生怕自己回国后因“应届生”身份而无法参加公司的校园招聘,从而错失dream offer。关于“刚毕业的海归是不是应届生”的问题,网上也是众说纷纭。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国内对于“应届生”的界定。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录考试中对应届毕业生的界定是: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有些地方延长至三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也按照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其实,应届生的严格定义为国内应届毕业生,至于海归,教育部明确规定,是否为应届,由用人单位界定,国家没有统一标准。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等体制内的单位,包括国有银行、国资金融机构,在招录考试时,一般参照国内的应届生规定。对于从国外院校毕业的学生,这类单位除了看学历和学位证明,还需要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是否应届生是按教育部出具的认证上标明的时间核算的。私营企业和外企则根据各自公司的规定对应届生进行界定,每个单位不同,一般以当年毕业生作为应届生对待。从海归政策上来看留学生们并没有“应届生”这种说法,但在找工作时,可参照国内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时间,参加国内校招。1、尚未回国的留学生可先网申校招岗位以今年为例,时间进入四月下半旬,国内虽春招已接近尾声,但仍有不少名企尚未招满。这时候,如果你已经取得了留学院校的毕业证和文凭,也可直接参与目前春招企业的岗位申请,或者直接申请国内企业专门针对海归的岗位,如四大或外资银行等。校招是“快”者为王,提前申请,待通过初选进入面试环节时,即可直接回国面试,既节省时间,也不会错过机会。2、关注国内名企的海外校招行程近年来中国名企掀起了一股赴海外高校举办海外校招的人才抢夺战,留学生们甚至可以在留学国家申请国内名企岗位并面试。比如国内著名三巨头BAT和联想、华为等,最近几年都会在美国、英国等地进校巡回举办海外招聘会,留学生们可关注一下类似名企的海外校招行程,不用回国就近投递简历。3、求职不理想,还可参加下一季的校招国内校招一般分为春招和秋招两季,春招一般集中在春节之后3-5月,秋招则集中在国内高校秋季学期开学之后的9-12月。如果留学生回国时间刚好错过了一个校招季,或上一个校招季求职不理想,还可参加下一季的校招。但切记在回国后也不要忘记提升自己的背景,在待业期可先找一些相关实习,增加工作经历。4、不要错过了心仪雇主的社招如果错过了校招(春招、秋招等),也不妨关注一下社招岗位,包括招聘网站、企业官网,或专门针对海归的专场招聘会等。

黑龙江

海归找工作这么难,为什么你还要送孩子上国际学校?

文 | 壹默了然01我有个朋友想送孩子读国际学校,之前找我讨论过这个事情,恰巧看到有个国际学校择校展,就发给她参考。过了一会儿,她回复说:“这几个月想了下,不打算走这条路了。最近好几个朋友、同事的孩子从美国毕业回来找工作,挺难的,想想算了。”朋友在一家世界500强上海分公司做财务总监,想来对这些比较了解。我问:“同等条件下比国内生还难吗?”她说:“现在外企不好了,薪酬缩水,甚至要减人,砍费用。海归放到国内公司就没啥优势,但是学习开销倒是大,一年好几十万,算下来,性价比不高。”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约八成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就业。海外留学需要投入大把的时间和金钱,然而,回国后,不少海归却面临着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甚至根本找不到工作的窘境。根据2017年的数据,不足50%的海归在回国一个月以内找到工作,5%的海归需要6个月及以上时间找工作,33%的人第一份工作税前月薪6000以下,50%以上的海归表示薪资与期望不符,只有 12% 海归回国求职月薪在15000元以上。在社招人群、应届毕业生、海归等组成的就业大军中,海归们的优势已变得不那么明显。02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吗?真的不一定。所以你要想清楚,送孩子上国际学校,将来出国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以后是留在国内还是留在国外,还是自己创业?这三条路,它的发展方向跟培养方式都是不同的。如果选择回国,在国内的劳动力市场上,企业无非这三种:国企、外企和民企。它们目前的现状是:国企依然很强,对海归的影响不大。吸纳海归最多的外企在逐渐没落。民企虽然在壮大,但目前还没有强到足够吸纳以前外企的那波人。也就是说,对海归而言,国内整体就业市场的蛋糕已经变小,这个直接导致了海归的搁浅。改革开放之处,为了引进外资,国家对外企有很多方面的政策优惠,随着这些年国内经济的发展,外企所能获得的优惠越来越少,逐渐和国内企业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竞争。由此,外企的优势逐渐减弱,缺点被逐渐放大。外企的优势是全球化战略、网络和平台,有强大的人员和技术力量。缺点是成本高,组织机构庞大等等的很多问题。而国内的民营企业,在这种背景下,它的优势会逐渐明显,发展会越来越好,跟外企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小。所以说,以后就算是到国外去读书,那么孩子以后的发展方向,我认为也不大可能是在外企,而应该是在中国的民企。未来中国的民企逐渐强大,也就变成了跨国公司,就像现在的华为、BAT,在国外也是名企。如果孩子将来留在国外,那么这些中国跨国企业将会是不错的选择。如果选择回国,找个工作不算难,但是想找到满意的工作实属不易。毕竟好的就业机会有限,竞争对手却很多。03相比于投入和回报的鲜明反差,出国留学的人数却依旧年年攀升。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达到60.84万人,同比增长11.74%,持续保持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地位。出国留学依然是热门选择。到底要不要让孩子从小就读国际学校——这是很多中产家长的困惑。一边是对体制内教育存有不满,一边是对国际学校存在各种疑虑。不可否认,国内教育一时半会肯定还赶不上美英。那么,国际学校学生和无国际教育经验的学生的区别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思维方式。国际学校教给孩子的,不是英语,而是西方化的思维方式。西方思维更倾向开放式的、言之成理的、既有逻辑又有想象的,擅长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自由探索。这种教育模式对孩子的性格和特质比较尊重,对个性有一定的包容度,培养孩子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不以学习成绩为唯一评判标准。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给孩子争取更多可能性。这是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国际学校的目的。在国际学校,学生来自多个国家,孩子学会和各国小朋友相处,看到更大的世界,了解到文化的多样性,开拓孩子的视野。拿我朋友的话说,就是:“如果在公办学校读书,体制内属于定存性质的,就是一眼看到底了。体制外感觉是高风险高回报,他的人生可能性多了很多。”综上,你可以看到,国际学校的优势,大部分是软技能。而国内教育,注重的是专业技能。可以这样说,我国的教育方式是“补短”,让大家都差不多,优先设计原则是提升大部分人的整体水平,然后再经过考试这种竞争方式,选出一波拔尖的。而欧美教育是“扬长”,尽量引导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专长、天赋,这样才能保持人才的输出。但是,任何教育体制都存在竞争,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他自己的奋斗。无论哪种教育模式,哪种教育方法,个人的奋斗和努力始终是最主要的。04中国这些年发展得非常好,而且发展前景也很不错,所以,留在国外并不是个理所当然的公理了,大部分孩子还是要回来发展的。”但是问题是,如果回国内发展,还是体制内的人更适应。很多时候,985的牌子比国外多数高校的牌子更入用人单位的眼。海归一般在国外实习或者简单工作过一阵,在国外呆得越久,回国就越难适应。国外节奏慢,管理又比较人性化。回来一看日日加班,高强度工作,管理又比较死板,不太人性化。而且同岗位海归薪酬不会比国内生高,心里就会产生落差,容易给人高不成低不就,吃不起苦的印象。这就是海归的局限性了。不论是海归还是土鳖,找工作都是要凭自己的本事的。所以,留学在外注重软实力的同时,也要注重真才实学,学点真本领比较好。如果你可以保证你的孩子将来一生都不用经历“生存”的挑战,而需要的是生存以上的技能的话,那么,不在以上讨论范畴内。·END·作者:壹默了然,自由撰稿人,思考改变人生。

复命

如何看待海归女硕士月薪1300元,辞职继续考博

今天在网上浏览新闻,突然看到一则消息说,山东济南一个姑娘花了200多万人民币自费去澳大利亚念了本科和硕士,回国找工作很困难,月薪只有2000元,扣掉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到手的钱只有1300元。决定辞职专心考博,希望博士毕业可以留高校任教。看到这则消息我很震惊,一个硕士,还是海归硕士,月薪只有1300元,还没有一个初中毕业的保姆、保安挣得多,太不可思议了!她决定考博,难道博士就一定能找到高薪工作吗?如果她博士毕业还找不到高薪工作怎么办?是不是家长还有供她继续念博士后?这些问题值得咱们家长认真思考。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以为只要孩子出国拿个文凭,镀镀金,就一定可以找到高薪体面的工作。所以每年都有一些家长,把学习成绩不太好,在国内考不上大学的孩子,送去国外大学深造。孩子们也天真的以为自己将来头上有海归的光环,一定前途无量。在求学期间并不刻苦读书,没有掌握过硬的本领立足于职场,只是花重金拿到了一张文凭而已。殊不知现在找工作不单单看文凭,更注重一个人的能力,空有一张学习证书毫无意义。再次奉劝各位家长不要盲目迷信国外大学文凭,现在的很多海归已经是海待了,要端正心态认真培养孩子的基本技能才是王道。现在来看看她硕士找不到理想工作决心考博,继续啃老(家长一个月仍然给她2000元生活费)的事情。首先,考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出发点是好的,如果仅仅为了逃避工作,以为高学历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这种想法不可取。如果不改变思想,以为将来有了博士文凭就一定是高薪工作,结果肯定令人失望。因为很多工作,尤其是高薪工作,需要的是从业者的能力。你一定要能胜任这项工作,你有能力把这项工作干好,而不是你有没有博士头衔。当今社会需要的的是能干事、会干事、干实事的各级各类人才,不是只会念死书的书呆子。希望各位家长一定要牢记:高学历不一定等于高薪工作,有能力的高端人才有希望获得高薪。这是本人对此类现象的看法,如果你有其他想法,欢迎留言。事实真是这样吗?

公则自伤

海归求职,用好“应届生”身份(就业直通车)

日前,上海欧美同学会“海归职通车”人才招聘会在沪举行,特斯拉、临港集团等参会企业引起了海归浓厚兴趣。图为求职海归正在与招聘方咨询岗位相关事宜。孙 云摄又是一年校招季,国内许多大型公司已发布自己的招聘公告。作为一年中规模最大、最密集的招聘期,秋招素有“金九银十”之称。从夏天的七八月份开始,国内毕业生已开始申请一些校招时间较早的互联网公司,进入10月,开放岗位的企业逐渐增多,毕业生们有了更多选择。秋招过程中,“应届毕业生”身份无疑是一大求职“利器”,然而,由于海外学子留学所在国教育体系与国内不同,毕业与回国时间也和国内校招存在“时差”,一些学子对如何判定自己的应届生身份存有疑惑,有的甚至由于错过了利用应届生身份应聘,而与理想职位失之交臂。把握住“应届毕业生”的身份优势,对于毕业后回国求职的海外学子有着重要意义。精心把握“应届生”时间“我明年5月毕业,在国内算哪一届的学生?”“我是明年毕业,现在可以参加国内的校招吗?”……在一个留学主题的网络论坛里,不少留学生对于如何界定自己的应届生身份提出了疑问。其实,应届生的身份是教育部面向国内高校毕业生所做的界定,而对于海外留学生,教育部留学中心有明确规定:留学回国人员不分应届往届,一律没有三方协议,是否为应届生,由用人单位界定。在具体操作中,用人单位面向留学生规定的应届身份时间要求各有不同,但实际划分与国内毕业生相似,一般来说,上半年毕业的留学生优先参与毕业前一年的秋招。需要注意的是,留学生尽量不要在临近毕业时再找工作,这将会错过许多企业的优质岗位。陈源今年从美国纽约大学整合营销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在几个月前回到了国内,现在正在为找工作犯愁的她,最后悔的就是自己误算了“应届”时间。“我在找工作时发现,很多公司在今年校招中的条件是把2020届留学生排除在外的,原因就是因为我的身份不属于应届生了,很多想去的岗位现在去不成了。”陈源后来意识到,她的确不算“应届”。自己毕业证上的毕业时间是今年5月,在国内属于2020届毕业生,如果想通过校园招聘找工作,必须要在去年秋天和今年春天投简历。而今秋开始的招聘市场,已经是2021届的“战场”了。提前做好求职准备由于企业的社会招聘往往对工作经验、综合素质等方面要求更高,竞争压力也会加大,因此,面向应届生的校招是不少学生一出校门便进入心仪企业的最好机会。留学生务必要把握好应届生身份,积极参与校招,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岗位。而在实际操作中,求职时间的把握常常是留学生参与国内招聘的“痛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毕业时间不尽相同,毕业时间有时可能跨穿一年。但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校园招聘时间多集中于春秋两季中的几个月,一旦错过很可能就此与心仪公司失之交臂。留学生如果提前了解到这些情况,就有可能延长应届生身份“保质期”。张泽宇是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本科毕业于大连交通大学。今年3月,张泽宇毕业回国,直接入职一家知名施工单位的设计院,没多久就转正为设计院的正式员工。在张泽宇看来,自己求职之路还算顺利的原因,与他在校最后一学期认认真真地关注国内校招有很大关系。“我们属于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每年都会有不少行业内企业来大连交通大学招聘,我看准了这个机会,一直关注着相关招聘信息,最终签下了满意的工作。”张泽宇说。“回国后才找工作真的会失去很多机会吗?”就行业而言倒也不尽然。其实,部分企业也会在面向留学生招聘时将相关要求放宽,比如一些快消品牌就将所招留学生的毕业年份拓宽至2—3年,与之相反,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往往对留学生毕业区间做了严格规定。对于海外学子来说,一定要及时关注自己有求职意向行业的招录信息,包括留学生专属通道、补录通道等,避免错过潜在的就业机会。

大堡礁

留学生在国外如何找工作?

留学生在毕业后大致有两种选择,回国或者留在国外找工作。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会面临就业的压力。在谈怎么找工作之前,有必要先就纠正很多留学生找工作的认知误区:误区一:我才大一大二,或者我才刚入学,不着急误区二:GPA就是一切,其他暂时不用管误区三:网申过不了,就没其他办法首先,求职路上有一个词至关重要,叫做累积。 Leadership experience, internships, activities, skills, 这些简历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都需要提前累积。尽早地开始准备,不至于你到了毕业求职时发现简历上面种种experience不足,以及求职时为自己毫无面试经验而惊慌。找实习和工作的最佳时机是从每年的9月份开始,也就是说,如果大家毕业后想要留下来工作的,那么在大家刚进入学校就要开始准备了,尤其是对于到国外读硕士的留学生来说,学习时间短,时间更加紧迫。其次,在国外找工作,GPA不是一切,公司更加看重你的其他能力(Soft skills, 包括leadership, communication skill, problem-solving skill……)。他们不是要请一个读书很棒的学生,而是要请一个有能力的学生为公司带来contribution,而体现学生这些能力的,就是课外活动和实习了。最后要告诉你的是,国外有种“潜规则”叫Networking。它使学习成绩排名普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顶尖投行或者咨询公司,也使对外明明宣称不招收留学生的公司对你青睐有加。Networking未必一定帮你拿到工作offer,但通常可以大大提高你得到面试的机会。如何起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所以从你打算留下来的那一刻开始,必须要有坚定的决心。每所学校都会有自己的Career Center,他们都会提供帮助,学校也会举办各种讲座让你了解在该国找工作的方法和步骤,帮助你进入状态。找工作首先需要的是简历(Resume)。简历最重要的部分是工作及实习经历,也是公司最看重的部分,直接体现你的各种能力。另外,很多人认为简历是一劳永逸的,缺少一个反思的机制。当你得到陆续得到多家公司的面试通知,每谈完一个公司,你应该适时修改简历,记录下他们感兴趣的点是什么,问的问题有哪些,然后回来反思自己的简历,不断修改完善每一个细节。你只有摸清对方的需求,才能对症下药。其次是Cover Letter,它是一份展示自己能力的说明。每个人的Cover Letter格式都可以不尽相同,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有一个收信人(你是写给谁看的),必须是具体特定的职位人称,如果Title只写dear sir/madam,那很有可能直接被扔掉。内容方面,必须在紧扣招聘职位的工作内容描述和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向HR展示你的能力和优势,一是你为什么感兴趣,二是你为什么认为自己胜任这个工作,三是为什么公司要选择你? 当然,也有些公司招聘不要求提供Cover Letter,只需提供简历即可。从哪里找?学校的career service center是首选,因为学校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里介绍的公司都是认可你所在学校的公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千方百计要去好学校的原因。另外,每年的招聘季,学校通常会举办Career Fair,很多公司会以参加招聘展的形式直接来学校招人,留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直接投递简历,甚至直接获得首轮的面试的机会。另外,你也可以通过所在国家的一些大型知名招聘网站寻找工作机会。在国外,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你认识的人内部递简历。国外很大一部分人找工作有都是通过熟人介绍然后面试找到的,是非常重要的方式。所以大家如果在国外有人脉关系,尽可能利用起来,这也是最有效果的方式。另外,留学生在国外还可以通过LinkedIn, Facebook等社交平台拓展人脉,也许在找工作的时候可以帮到你。当你投递完简历后,一定要注意follow up,不要在申请投递简历之后就完事了,如果几天之内没有回音,一定要打电话或者发电子邮件询问。落实到一点上就是,用人单位需要对这个工作有兴趣,热情,渴望的人,所以你的所有行动必须要贯穿一致地向招聘单位表达。面试1.初期面试有些人可能通过校园招聘拿到面试,也有些人是内部Refer或者LinkedIn,不管你是怎么拿到面试的,所有人到了面试那一关就重新站在一条起跑线上。谁能跑赢完全凭借你面试中的表现。很多人在之前可能都没有在经历过任何招聘面试,加上语言的障碍,对于在面试当中应该如何表现一无所知。去面试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多地收集一些面试常见的问题,并根据个人情况准备好如何回答,或许第一次第二次面试你不了解状况,但面试多次以后就会有一个大概的掌握,如何回答才会获得面试官的青睐。另外,面试中通常会涉及到向面试官展示你的能力的问题,比如通过陈述你参与过的某个项目的经历,面试官可以了解到你的leadership, time management, work with people,disciplined,results-driven,communication等各方面的能力,这种经历的描述一定要事先打好草稿,避免现场卡壳。2.on-site On-site通常是第二轮甚至第三轮的正式面试。当你走到On-Site这一步,最起码可以证明你前期的准备都是足够的,且顺利过关了。如何处理On-Site,凡是能走到这一步的人都会明白,你面对的是一个学期项目的工作量——从调查公司背景,到重新Review Technical Knowledge-Set,准备Presentation(有些公司要求),甚至包括穿什么衣服、怎么握手,事无巨细。On-Site不光是对个人能力的检验,也是体力和抗压能力的挑战,很多公司专门设计出拉锯战式的面试过程,可能是一整天甚至两天,就是为了观察应聘者是否能够承担将来需要超负荷工作的情况。通常on-site的面试会从公司HR,到部门主管,最后再是公司VP或者CEO的最终考核。相对初期的面试,on-site面试可能会涉及更多专业领域的内容,以及针对你所申请职位的相关考核。当你拿到offer后,如果你有任何有关入职方面的细节问题,一定要主动和公司人事方面确认并弄清楚。如果你拿到了多个offer, 记得利用公司所给的考虑时间仔细review,互相比较然后Negotiate Salary & Benefit,慎重作出选择。除此之外,入职前可以找两本国外职场新人的书看一看,做一点心理建设。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找工作这个过程也是一种个人成长。可能就六个月以前,原来大惊小怪的事情现在一笑而过,原来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学会自己找方法突破了,甚至突然觉得自己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成年人,可以在不断地实践中寻找解决方案,从而达到最终的目标,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人生财富。工作签证留学生在国外工作,必须持有工作签证,才能全职工作。留学生工作签证的取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必须先由雇主提供工作的机会,然后由雇主担保协助你申请工作签证。在这种情况下,留学生在找工作以前就必须先明确地知道哪些公司是拥有工签资质(sponsor Licence),即录用你之后帮你申请该国的工作签证,这会使你找工作的范围和目标更加精准。如果你申请的公司事先已经明确声明不接受没有工作签证的海外留学生,一般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雇主觉得你足够优秀,他们特别需要你,他们也会想办法留住你然后帮你办理签证。另外一种情况是,海外留学生只要完成既定学业并获得海外院校颁发的学位,且有意愿留下来找工作的,就可以直接申请相关的工作签证或者工作许可证,而此类签证或者许可证是不需要雇主赞助和提供担保的。留学生拿到学位后即可申请,并在签证有效时间范围内找工作都是合法的。各个国家针对留学生的就业政策,以及工作签证的申办流程都是不同的,留学生在找工作之前需要根据留学所在国前往该国移民局官网查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