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9月21日文章,原题:人数创纪录的中国海归正返回原本就已拥挤的国内就业市场80多万近来从海外大学毕业的中国学生已回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加入原本就已拥挤的国内就业市场。上周发布的一项业内调查显示,在新冠疫情和海外收紧移民及就业规定的双重影响下,今年从海外回国的中国学生人数同比增加70%。由于今年提供的新就业岗位人数受到疫情及其导致的经济放缓冲击,这些新毕业生正在中国就业市场面临更激烈竞争。此外,这些归国留学生还须与国内的874万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竞争。在这些归国留学生中,约28.6%曾在美国学习,曾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留学的分别占26.3%和13.2%,其中至少拥有一个硕士学位者超过60%。约5%获得了30万元或以上年薪的工作机会,近40%的人年薪不到10万元。另据近期发布的一份有关2020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报告,中国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7839元,相当于年薪9.36万元。报告显示,上述归国留学生中约40%在金融或科技行业找到工作,仅有3%从事制造业,5.7%就职于学术界或政府机构。近年来,选择毕业后回国的中国留学生已大幅增加,从2011年的18.62万骤增至2015年的40.91万,又上升到2018年的51.94万。“我3月底从美国返回广州,5月份开始在一家国内化妆品企业工作。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我对1.2万元的月薪很满意”,近来刚从美国某大学毕业并获得新媒体管理与营销硕士学位的卢克·陆(音)说:“我曾尝试在美国工作一两年,但由于疫情大流行且美中关系乏善可陈,今年中国毕业生几乎不可能在那里找到工作。我确实略感遗憾……我在国外学到许多专业知识。但国内市场很大,是启动职业生涯的好地方。”(作者He Huifeng,丁雨晴译)
近几年,报考研究生的比例逐年增加,反映了目前我国就业的紧张环境。研究生的剧增,导致一些知名企业里较好的岗位,要求都提升到“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于是,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便选择申请到国外读研究生,致出国读研的趋势愈演愈烈。面对这样的现象,有人对此提出疑问:难道海归研究生,真的比国内研究生更加值钱吗?很多家庭在考虑是否出国留学时,都爱从就业前景、工资来分析投资回报率。但当你权衡选择时,请记住——尽管平均乐观,但就业和薪水前景,皆因自身情况而异!乔治敦早些的一项研究发现,拥有额外文凭和一些工程、商业经验的人可以获得五位数的高起薪。但增加的程度对作家、编辑甚至计算机程序员的终身收入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思考是否要出国读研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其他因素:1、获得学位的目的研究生院理事会主席Suzanne Ortega称,如果你的最终目标是领导或行政职位,可能需要高级学位。2、专业课程的选择如果要是选择读研,肯定是因为想在学术上的某方面更深入,让实践与学术更结合!例如,许多硕士课程正在增加大量的技术和大数据培训,以满足当今社会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此外,还有一个重点是“建立网络”,以后可以在寻找工作时进行挖掘。例如,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正式课程为硕士生、博士生提供辅导、研讨会和总体指导、培养可转移到商业世界和学术界的技能。3、语言能力的培养中国大多数学生英语成绩都很好,每次都能考很高的分数,但是口语能力却与成绩分数不成正比。这也是我国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同学们都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如何做试题上,而忽略了我们学习语言的本质。但如果选择去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读研,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需要用英语交流。所谓环境影响人,即使英语成绩再差,如果处在了一个全英语交流的环境当中,口语能力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得到质的飞跃。一般在国外呆了几年的学生,英语口语交流能力一流,发音也很标准。4、国内外录取方式国内的研究生,还是沿用于高考一样的应试制,考试成绩如果达到了目标院校的分数,才能进入复试、面试环节。只有这三个环节都通过,才能获取研究生的资格。国外的研究生,采取的是申请制的方式,靠的是申请人在大学阶段的成绩绩点、实习经历、语言成绩、学术背景。国外院校讲究“宽进严出”,学术成绩不够,可以用好的背景凑,都不够也可以先申请预科。5、国内外学制不同国外的研究生学制时间较短,一般是1年或者2年时间,具体根据自己留学的国家而定。国内的硕士,一般都是3年制。海归一年制硕士很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质疑,认为仅仅是一年的时间根本无法提升自己的能力。但其实在国外的研究生接触的新思想更多,所以他们的视野会更加广阔,思想也会更加国际化一些。6、合理的学业债务当每月对“学习深造”的付款占收入的10%以上时,贷款就无法负担得起,而且你毕业时的总债务应该低于起薪。在申请国外留学时,学校会让你提供银行流水、存款证明,以证明:你的留学深造,并不会对家庭生活有很大的经济负担。7、东方国际小编说国内研究生和海归研究生,到底谁更值钱?这似乎没有一个标准的定论,都各有优势、劣势。也不能说谁比谁更值钱,因为两者的教育模式完全不一样,具体选择在国内读研还是出国读研,要根据同学们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决定。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大家知道吗?从香港留学取得硕士学位,回国就业就等同于海归,可以申请落户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只有8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大学 这8所大学在世界上的教学和研究水平都居于前列,同时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留学香港有哪些优势呢:1学费生活费比其他国家少;2离内地近,没有时差,回国休假与家人团聚都很方便;3全日制英语授课,一样可以开阔眼界,感受不同于内地的学习方式,培养多种思维模式;4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办理IANG签证无条件留港一年,方便找工作;5研究生留港在读期间,可享受与香港居民同等的公共医疗服务。 女性如在读期间怀孕可在港生子,孩子一出生即可获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毕业后获IANG签证,无条件留港一年找工作,只要合法拥有香港身份并且连续7年,即可申请入籍香港,获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6在读研究生期间,配偶及18周岁以下的未婚子女,还可以作为受养人申请来港居留。受养人可以享受读书及医疗福利。如学生毕业后获得IANG签证(即无条件逗留香港一年以找工作),受养人亦可以在香港寻找并从事雇佣工作。因此,来香港攻读研究生,是含金量很高的不二之选。今年领域国际申请香港硕士收获满满:李同学 山东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 GPA3.8 雅思7.0录取:香港理工大学 物理管理硕士沈同学 苏州大学金融管理专业 GPA 3.3 雅思7.0 GMAT620录取:香港理工大学 金融经济硕士沈同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英语专业 GPA3.2 雅思6.5分录取:香港教育大学 TESOL专业硕士衡同学 山东农业大学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GPA3.83 雅思6.0录取:香港城市大学 能源与环境硕士田同学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本硕 GPA 72%录取:香港理工大学 博士未完啊, 观众们还要待续, 因为还有很多申请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硕士未出结果的, 还有很多申请香港本科的高中生正在准备面试中。。。。关注我、或点击头像查看更多留学申请消息
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66.21万人,同比增长8.8%。同年各类留学回国人数较上一年增长8%,达到51.94万人,创历史新高。BOSS直聘研究院抽取了5.1万毕业于2018年且具有完整海外学历教育背景的人才样本,对青年留学生群体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观察。其中,本科学历人才占比36.2%,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63.8%。1.腾讯&阿里巴巴成为海归首选随着中国本土企业实力不断壮大,本土公司正越来越受到海归人才的欢迎。2019年最受海归青睐的TOP50企业中,本土企业占到35席。腾讯和阿里巴巴连续三年拿下留学生最向往公司榜单前两位。作为两家世界级互联网科技企业,阿里巴巴和腾讯无论从市值还是业务体量上均远超同行,凭借多元化布局和强劲的现金流支撑,腾讯和阿里巴巴雄厚的企业实力令其人才吸引力难以撼动。2.上海北京海归人才争夺战升级一线城市人才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以及新一线城市抢人政策的持续升级,促使留学生也开始向新一线及二线城市转移。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个月,选择在北上广深求职的应届海归比例较2018年同期下降4.7%,而选择二线城市的海归占比则上升4.4个百分点至32.6%。上海超越北京成为2019年最为吸引留学生的城市。尽管北京和上海均把落户政策当作人才争抢大战中的杀手锏,但两者吸引力呈现差异化走势。选择北京的留学生占比连续三年降低,2019年占比较2018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而上海依靠国际化吸引力和更加宜居的环境完成逆转,不仅反超北京,同时成为一线城市中唯一实现留学生占比增长的城市。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期望在北京就业的留学生整体占比滑落至第二位,但由于北京城市实力强大,科技巨头企业数量众多, 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依然显著超过上海。2019年,拥有博士学历的海归人才中,有27.7%将北京作为首选城市,领先上海近6个百分点。期望在互联网科技领域工作的海归博士有近四成集中在北京。3.海归薪酬分布数据显示,2019年,应届海归平均期望薪酬为9265元,同比增长5.6%,其中本科生为7925元,研究生为10429元,较国内应届本科及硕士生分别高出32%和20%。从薪酬分布图上看,2019年应届海归的期望薪酬向9000元均值区域靠拢,有近73%的留学生期望薪资位于7000-13000元区间,较2018年高出近6个百分点。5000元以下的低薪和 1.5万元以上的高薪区间占比较去年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侧面反映出留学生整体自我认知更为清晰,且对招聘市场岗位价值判断步调更为一致。4.国内校招HR:这三类海归最吃香在谈到回国求职面临的挑战时,“缺少国内人脉”是海归们存在的普遍顾虑和难题。国外留学经历,让海归视野广阔,同时,也让他们疏离了国内职场的“基本情况”。众多H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海归候选人已不再像以前那样稀缺,在挑选候选人时这三类海归其实才是最吃香的:“功能型”人才:有技能的海归就业情况比较理想,他们在国外就搞技术和研发,懂管理、懂技术,又了解中西方的领先技术,广受欢迎。懂资本运作的人才:了解东西方企业制度的高端人才,这样的人才在中国很缺乏,随着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会越来越受到青睐。保险行业的人才:中国保险业亟待整顿和发展,保险业急需有着国际保险行业经验的高级人才。尤其是保险行业现在每年均已超过20%增长速度飞速发展,在资本利得回归理性的今天,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今天,保险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2017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最受雇主青睐的TOP3海归雇员留学国家分别为:美国(34.6%)、英国(18.4%)、澳大利亚(8.3%)。海归群体内部就业竞争差异更加突出,毕业于顶级海外院校的海归人才依然抢手,竞争力在90分位以上的海归,简历受雇主关注度达到均值的5倍以上,就业竞争力指数大幅超过国内本土人才。
最近急呵呵来咨询的海龟,越来越多,他们不但就业难,找到工作后工资也不高。我一直留意这方面的数据,也做过调查,今年就来看下海龟的市场行情如何。主要谈海归硕士毕业生,比较对象则是同龄的国内大学硕士毕业生。媒体对于海归也很关心,不知为啥海归回国后的工资还是节节走低。不谈不增反降,至少已经被国内硕士追上来了。如果仅仅从工资回报来看,留学已经不是最好的选择。从就业难易程度来看,比方说在2017-2018的上海,本地院校毕业的应届硕士更容易找到工作,这其中不仅仅是校招帮了忙,他们一般也是月薪1万起步;海归回来的应届硕士,确实大多比这个水平要低,也就是五六千、六七千的水平。为何如此呢?年轻人总喜欢问个为什么。上表,我统计了下历年的数据,是出国求学和回国就业的人数,主要是最近十年的人数。此外,根据前面的加权平均,预测了2018-2020的数据,你适当参考即可。根据这个统计可以看出来,很明显,三年内出国求学的人数眼看着就要突破百万,并且从2012年开始回国比例就突破了68%,此后节节攀升。当下已经达到了80%的归国比例,一方面说明国内就业机会增加,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是世界的火车头,这跟十年前才30%-40%的归国比例形成鲜明对比。根据上个月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达60.84万人,同比增长11.74%,其中自费留学的占比接近九成,具体比例是88.97%。当然,回国人员也同比双增长。所以,海归已经成为了国内就业市场中一个巨大的群体,跟国内每年大几百万的应届生形成了竞争关系。相关数据我们看下表,具体2018年的数字已经出来了,820万应届生。可见,国内就业市场承压明显,老生常谈,“2018将是应届生就业最困难的一年”!那么,目前每年几十万海归学生回国后,他们的工资情况如何呢?怎么分布的?根据《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可以看出更详细的信息,该报告是全球化智库(CCG)跟智联招聘网站联合发布的。海归的工资情况摘要如下,下面报纸的描述并不是空穴来风。2017年,44.8%的海归税后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22.7%的海归税后月收入在6001-8000元之间;月收入在8000-10000元之间的占比13.0%;10001-20000元的海归,占比为13.7%;20000以上占比为5.8%的样子。当然,每年那么多海归生跟我接触,所以,我有意无意中也做了统计。我的统计数里面有个转折点,就是2015年,从2015年开始国内硕士的工资全面超过了海归硕士。我这数据统计局都统计不出来,也无暇顾及,但确实是真实的。并没有贴出具体的数字,只是告诉你2014-2015年是个交接班,那两年国内学生和海龟算持平,此后差距在逐渐扩大。海龟硕士的工资,为何会在最近几年逆转低于国内硕士的?可能多种原因,我分析出来了三个主要原因。第一,速度滞后国内发展日新月异,发展速度一年抵国外两年。并且,中国文化和商业氛围独特,海龟学的那些国外的理论知识,在国内不怎么受待见了,也不是怎么适用。第二,文化认知企业让国内毕业的新人,直接按照流程做即可。但海龟要多问很多为什么,好几年国内生活的空白,企业还得花时间和精力去解释给TA听,有时还一定能讲懂。此时,国内学生早就完成任务了。第三,金融硕士拖后腿这个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但我这是真实统计。国内金融管制,并没有高大上的投行、行研分析、私募合伙人等等职位,导致金融硕士回国后不但大批失业,最终的结局以银行柜员和财富公司销售员为主,也有一部分完全改行了,做了会计的都还算相对的对口。所以,海龟金融硕士工资过低,低于他们的同龄其他海龟,要么就失业状态,0收入,导致整体海龟的平均工资变低了。
近年来,国内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虽然看上去社会职业不断分化,但是大多数增加的岗位需求都是在基层,对于年轻人来说,其实想要刚出学校就找到一份相对不错的工作,还是比较困难的。而且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对于就业求职的个体来说,就业找工作的竞争还是很大的。于是出国留学成为海归回国再就业就成了很多人的选择,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海归这两字在国内的就业市场是很吃香的,不仅仅意味着更高的学历门槛,更有令人羡慕的薪水待遇,但是近几年海归的光鲜程度似乎大不如前,就业难也成为了这群就业高门槛人群也会遇到的问题,大家都在说海归就业难,那么到底是难在哪里呢?首先就是时间节点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出国留学的人来说,很多人最终都会选择回国发展,相比于国外找工作,相比之下国内还是有更多的机会的。大家都知道,国内是有秋招和春招两大招聘节点的,秋招通常是在每年的9月-11月,春招则是在每年的3月到4月,对于国内的毕业生而言,经历了这两场大型的招聘,很多人都能在毕业之前就能找到相对满意的工作。但是这样的招聘流程对于海归来说是赶不上的,国内招聘的旺季,往往是很多海归还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候,所以对于很多回国就业的海归来说,其实找到好的工作确实挺难的,因为对于国内招聘的两个大口子自己都没办法参加,如果是参加社招的话,也是会比较困难,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该招的人基本都招满了,一些管理的高层职业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内部人员内推的,单单是靠自己投递简历,即使有海归的光环,也是相对比较困难的。还有就是国内外就业环境的差异,对于大部分海归来说,很多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国外读了几年的书,回来的时候发现已经有点不适应了,甚至跟不上节奏,从就业找工作的差异上来看,国外就业更偏向于对号入座找工作,工作的选择更贴合自己的专业能力,但是国内找工作对于能力上的要求就相对全面一些,从某种程度来说是需要综合能力比较强的人,而且国内外的管理方式,管理水平,方式方法都会很不一样,如果想要找到一份不错的管理层工作,确实要费不少周折,毕竟每个人都不想让自己的这段经历贬值,自然很多人对于职业和工作的门槛会相对高一些。近几年海归回国就业给大家呈现出这样一种现象,花了几十万出国留学,结果回到国内就连月薪过万的工作都难找,一方面是留学的现象越来越呈现出流水线的形式,门槛不高,含有水分,另一方面即便多数海归学历都是硕士以上,但是对于国内就业情况的不了解和不适应,也是很大原因之一,用一句简单的话说,就是你不是没能力,而是你不适合,海归就业不再吃香现象也在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公司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对于海归含金量的看法了。
前段时间时不时就要哭一场的崔同学,最近终于拿到了offer,即便不那么理想,但也算有所收获。他之前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我研究生好歹也是全球排名前100,找个工作怎么比个国内本科还难?”这句话就像一个压力开关,紧接着他就开始“猛男落泪”........“海归”这词的含金量就像韩元对人民币一样,真的严重贬值,没有哪个企业会再将“海归”等同于精英,很多留学生的学校不被HR认为是野鸡大学就很不错了。回国求职这件事真的让很多留学生意难平,出国就是为了有更好的出路,回国后发现,每条通往成功的路都在施工。到底是留学生在国内已经没有竞争力了,还是自身的能力真的比不过国内985、211本科生呢?一、海外学历是把“双刃剑”“我有个朋友,他在国外呆了2年,读的是艺术类的专业,去年硕士毕业,因为签证办不下来,海外的就职机构收费又太贵,无奈回了国。但是回国后发现他留学的资历本没有给他带来什么优势,和国内的求职学生一样,要通过层层筛选才有面试资格,最后好像是因为他学校不太出名的,就被拒绝了,这种事发生的也不是一次两次。”随着留学风潮的普遍,只要能负担起,人人皆可出国留学。这大大降低了留学生的含金量。在这种时候留学生的学历不但不是优势,甚至成了劣势。现在出国留学成了很多有钱人家孩子的“教育升级”,对于这种求学门槛不确定的海外经历,很多名企会更加倾向“知根知底“的985、211本科生。其次由于海内外的信息差和课程设置不同,国内用人单位没法判断一个海归的含金量,所以在很多高端行业,国内就业只看院校排名,一些公司招英国回来的只要TOP2,美国的要TOP50。二、错过求职黄金时间每个回国求职的留学生都会问一句话:“我到底是不是应届生啊!”国内校招时间线:1-3月:国内春招,一般而言春招企业较少,要留意官网是否有补招名额。7-8月:互联网类公司开放提前网申以及内推名额,提前做好简历修改以及网申准备9-11月:国内秋招,网申以及宣讲会在9-10月份全面打响,进入面试阶段每年最让留学生焦头烂额的就是时间问题,有留学生7月回国,但是10月份才能拿到毕业证;也有5月拿毕业证,11月才能拿学位证的,谜一样的时间让他们也弄不清楚自己到底算哪一届的毕业生了。虽然教育部发布的规定毕业一年之内的海归都算应届,但招聘的企业才是真正决定你身份的boss,每家企业的时间都不一样,对于留学生的选择面也窄了很多。目前只有极少数企业开启了海外招聘流程,但宣讲会国家少,行程短,门槛高,更别说有机会回国内学校参加校园宣讲会招聘会(成本太高),所以在时间点和资源的角度来说,海归都是弱势群体。所以留学生都应该提前一年开始找工作最为保险,不要等到“走投无路了才想着回国求职,不仅机会少,你的应届生身份可能也要被剥夺了。三、求职能力较弱根据《2019海归能力调查》发现,留学生普遍求职周期较长:86%的受访海归可以在回国以后的半年内找到工作,求职时长1年及以上的占比仅为7%。在薪酬方面:近三成受访海归的初始年薪低于10万,高于15万的占比仅为四成。也就是说,70%留学生初次就业税后月收入低于6000元,近7成认为月工资远低于期望,15%的留学生职场竞争力甚至低于国内二本高校的毕业生留学生的求职能力弱主要体现在“对国内情况不了解”和“缺乏相关实习/项目经验”上。先说对国内情况不了解。36%的海归把 “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 当作最主要的求职困境。对国内情况不了解就缺乏职业规划,从而只能海投,不仅没有效率成功率也非常的低。但也有留学生的简历幸运通过,为什么还是没有offer?因为没有实习经验,面试必挂。这是很多求职过的留学生才会懂得致命伤痛。简历上再多的奖学金也无济于事,校园经历多丰富,HR根本不会多看你一眼!对于国内的学生来说,实习意识是非常强的,从大二开始,每个假期都会选择去各个名企实习,等到大四求职,每个人至少会有两份以上的实习经验。而国外留学生,缺乏实习的意识和实习的机会,所以在企业看来,留学生的唯一优势就是意识层面的“视野开阔”,并没有什么实质的竞争力。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提升求职技能、进行行业/企业解读,增添实习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用自己的能力反作用于自己的学历。其实留学生不必焦虑,因为留学生所获的资源总体来说还是高于国内学生的。约七成企业仍然重视海归招聘,68%的受访企业表示有海外校园招聘的意愿;65%会针对暂未回国的候选人设置专门的面试流程;同时,64%的受访企业愿意为海归提供额外的福利待遇。留学生具备很多有竞争的“软实力”比如: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很强的抗压能力,更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等。但求职不仅需要软实力,也同样注重技巧和硬技能,如何丰富简历,如何表现自己都有很多的门道,都需要反复练习。所以海归同学们,加油哇~全国高校2020寒假放假时间新鲜出炉,最长51天收藏!从大一到大四,各阶段求职时间轴曝光!杭州补贴5万、南京4万!新一线城市大学生落户政策公开这5所985高校,承包了中国互联网公司复旦硕士放弃阿里offer,选择邮局2500月薪,稳定就一定靠谱吗?【本文参加有奖活动#机构V计划征文赛#,快来一键加入百家号机构运营快车道。】
25岁海归硕士,6年花掉200万, 如今到手工资5千。这种看似只会在电视剧里出现的情节,在现实中无时无刻不在上演……从澳洲留学回国的舒楠是名副其实的海归,本硕均就读与澳洲某公立大学的她,在回国后似乎并未给她带来多大的优势。最惨的那个月,舒楠连续投出20封简历,却一封都没有收到回复。有一次好不容易获得了一家英语教育培训机构的面试机会,HR却说:不论本科还是硕士,底薪3000,其余全靠招生和授课提成……如今,舒楠回到了老家,在一家跨境电商公司工作,每月的基薪为3500元,因疫情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最近几个月基薪加提成的收入只有5000元上下。算算自己6年耗费近200万的学费和生活费,她觉得自己有愧于父母。“辛辛苦苦一个月,到手工资几千块,真就还不如那些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们……”舒楠自嘲着自己的工作。01留学回来工资还不如国内学生高Alex并不是一名富二代。当初Alex为了说服父母让他出国留学镀金真是费劲了心思,当然,最有效的理由莫过于“英国硕士只有1年多的学时,只要省吃俭用再加上平日做兼职,花不了太多钱的,毕业以后很快就能挣回来的”。谁曾想,生活给了他一记重拳,让他明白了“英国留学生,并没有那么值钱”。在英国1年半,Alex花掉了父母50多万的储蓄,到了找工作时才发现自己还不如那些学费几千块钱的211硕士抢手。Alex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读商科,本以为自己回国后至少能进个四大或者咨询,没想到最后只拿到了一家每月6000的创业公司offer。“从50万到6000块,我真的接受不了。”Alex至今自己也不敢跟家里人说实话。花费50多万最后才找到一份薪资只有6000的工作,如果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她肯定会在国内考研。02回国的都是野鸡大学的?Tom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会被人当面嘲笑学历。“不好意思,你这所大学我没听说过”,类似的话,在求职过程中,Tom听了已经无数次。明明是澳洲八大名校之一的莫纳什大学,怎么到了国内就是HR口中的野鸡大学了呢?不同于欧美留学生,澳洲留学生似乎更容易受到HR的歧视,似乎他们都只认识那些美国藤校而把其他学校都视为野鸡大学。而更可悲的是,他又不能在面试时一再强调自己学校有多么多么的厉害,这样反而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自己曾经的发小从外经贸硕士毕业后进入了某券商总部,成为了一名进出北京金融街的白领,而Tom依旧在就业市场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尽管,外经贸的排名还不如自己的学校高。不过,虽然他还没拿到心仪的offer,Tom依旧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和院校背景充满信心,实在没辙去当个英语老师也行。03留学生的求职,越来越难从最近几年来看,留学生似乎确实比国内高校毕业的更难一些:容易错过校招季,等回国求职时,别人都找到工作了,自己仿佛参加的是社招;留学期间课程压力大,没有太多工作经验,对国内市场缺乏了解;即使世界排名前50,也不如211、985学校在国内的知名度高;HR多为国内院校毕业,对海归硕士的含金量不够了解;留学生网申因为毕业时间不符合要求,成为非应届生。除了找工作难,很多留学生表示回国后的薪资水平也难以接受,有报告显示80%的海归仍然认为其收入水平低于预期。被当问及留学的成本多久能收回的时候,有7.2%的留学生表示只要一年,22.5%的留学生表示要1至3年,35.9%的留学生认为要3至5年,也有10.3%的海归表示需要10年以上。但有一说一,留学生们在异国他乡获得的认知上、眼界上、人脉上以及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能力上的提升,这是很多在国内读书的学生无法得到的无形宝贵财富。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
来源:环球网香港《南华早报》9月21日文章,原题为“人数创纪录的中国海归正返回原本就已拥挤的国内就业市场”。80多万近来从海外大学毕业的中国学生已回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加入原本就已拥挤的国内就业市场。上周发布的一项业内调查显示,在新冠疫情和海外收紧移民及就业规定的双重影响下,今年从海外回国的中国学生人数同比增加70%。由于今年提供的新就业岗位人数受到疫情及其导致的经济放缓冲击,这些新毕业生正在中国就业市场面临更激烈竞争。此外,这些归国留学生还须与国内的874万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竞争。在这些归国留学生中,约28.6%曾在美国学习,曾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留学的分别占26.3%和13.2%,其中至少拥有一个硕士学位者超过60%。约5%获得了30万元或以上年薪的工作机会,近40%的人年薪不到10万元。另据近期发布的一份有关2020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报告,中国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7839元,相当于年薪9.36万元。报告显示,上述归国留学生中约40%在金融或科技行业找到工作,仅有3%从事制造业,5.7%就职于学术界或政府机构。近年来,选择毕业后回国的中国留学生已大幅增加,从2011年的18.62万骤增至2015年的40.91万,又上升到2018年的51.94万。“我3月底从美国返回广州,5月份开始在一家国内化妆品企业工作。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我对1.2万元的月薪很满意”,近来刚从美国某大学毕业并获得新媒体管理与营销硕士学位的卢克·陆(音)说:“我曾尝试在美国工作一两年,但由于疫情大流行且美中关系乏善可陈,今年中国毕业生几乎不可能在那里找到工作。我确实略感遗憾……我在国外学到许多专业知识。但国内市场很大,是启动职业生涯的好地方。”(作者He Huifeng,丁雨晴译)
美女Joise四年前硕士回国时,本来是想去上海的,都有1个Offer谈成了。只不过,自己国内本科时的男神师兄,也已经在去年硕士毕业,他目前在吉林国企工作,因为稳定。这都拿到Offer了,男神之前还答应她去上海的,现在变了,坚持要她跟他一起。不然就分手,爱情结束,师兄的言外之意已经很明显。象牙塔里的爱情,能经历跨过苦恋,确实不容易。爱情是多么伟大的事物,无论是从小国内的学习认知,还是成年后在美利坚的文化熏陶,都是这么歌颂的。Joise自然是放弃了一线城市这个选项,回了东北,还不是长春,而是边上的小县城。很快,他们结婚了。就在娃刚出生不久,老公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找到了长三角的工作,月薪翻番了还不止,具体工作地点在苏州。苏州实际上是总部,一年不到,公司又派他去了苏北的盐城分公司,也就是常驻盐城。此时的Joise已经是美少妇了,小城市毕竟结婚早,何况是硕士毕业,岁数也不小了。但是,回国这四年,工资确实太低了。她也跟老公商量过,未来准备定居长三角去,苏州、无锡都不错,有机会也可以去上海。Joise已经早做了准备,年初就开始了网络投递简历,经过面试折腾,有了俩录取意向。只不过,她没有章法,对国内行情实际上并不了解,她并不知道苏州和盐城经济差距还是蛮大的。她更大的弱点,则是不懂求职技能,毫无规划,连对老公都不了解,之前打脸过,现在又在为下一步打脸埋下了伏笔。比如说,她拿着俩Offer来咨询,问我“苏州和盐城,选哪个?”你说这悟性多差。我给她分析了三大战略错误,如下,大家也参考下。首先,海归应该先选一线城市作为就业城市。这点是最重要的,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打脸的过程,这个道理可能只有你过了30周岁甚至40岁之后才会懂。每个城市,都有它自身的特性和产业布局以及职场特点,Joise最好是直接目标上海去求职,获取高工资和更广阔的的职业发展空间。此后,促动老公也往上海靠拢,俩人都在大城市赚取工资的剪刀差,再慢慢去谋划长三角的第一套房子是买在上海、上海郊区,还是昆山等周边小城市。战略不能再错,前人验证的结果是,五年后你们还是会去上海。现在倒好,四年前听了年轻老公的想法,为了“爱情”去了东北县城。现在既然打脸了再回来,那就一步到位,而不是再次根据老公目前临时的一份出差常驻的工作,就冒然选择了盐城,或者同时找老公公司总部所在地的苏州。这就是战略错误。接着,应该先选城市后同城选Offer。这点,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刚刚说了,少妇Joise同时拿到了苏州和盐城俩城市的就业意向。这不是合理的做事方式,用俩不同城市的两份工作作为判断依据,来倒逼出来选择哪个城市。这叫削足适履,是应届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具体来说,你海归硕士毕业4年在苏州这个城市,无论做啥工作,市场价就在月薪10-15K之间,工资行情此后还会每年继续上涨,不行可以跳槽,就业机会不少;在盐城,市场价就是5-9K之间,工资行情此后涨得慢或者几年不涨,就业机会不多,很难跳槽。实际来说,你的跨城市求职是个难度极大的挑战,何况同时寻找千里之外苏州、盐城俩城市的工作,各种机缘巧合,最后大概率的结果势必是:拿着盐城月薪8000的Offer跟苏州仓促找到的月薪9000的Offer来做比较,于是从工资账面上的数额和两地房价的比较来看,显然会选择盐城。这就是个打脸的伏笔,因为根据大概率和趋势来说,先选城市的话,苏州和盐城选一个,肯定是苏州更靠谱,因为之前的学长都这么一个过程。此外,也许老公的常驻工作结束很快又调回了苏州,你不也得继续带着娃回苏州?除了本地生源回来进体制内,有几个硕士选择盐城就业的?极少。第三,已婚后误以为自己能全权做主。一开始就能看得出来,此案例中,这位虽然行动莽撞的老公,其实是有主见的,只是正确定有待商榷。他不为当初让老婆回东北现在自己先打脸而检讨,此刻又不告诉老婆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而忽悠她“你自己做主!”其实他早做好了决定,短期几年之内就是选择苏州。在这种错误的示意下,老婆就误以为自己能全权做主选择城市,所以才苏州盐城同时投简历、面试、谈工资。这就好比大人让小孩选择,大人是“民主”的,大度,给小孩“充分”的选择权力和自由度。其实,一旦孩子跟你的选项不一样,你就会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此例子中,老公明显选择了苏州,只是不说而已。这位海归老婆Joise,在我提醒之前是浑然不知的。客观来说,即使老公没有“心机”,你已婚后的少妇,根本就不是当初单身时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少妇选择事业和就业城市的决定权,得有大部分交给老公、孩子、双方父母,自己充其量25%的决定权,她当做了100%,这是第三个致命误区。回到城市选择命题来说,总结全文,海归毕业回来了4年的女硕士,应该第一年就选择一线城市,而不是经过辗转4年的打脸,再经历这次苏州盐城的选择题又是一个好几年的打脸,一转眼十年青春没了。毕业后进入社会的每一步选择,稍有不慎就是几年的弯路,当初一回来就选择上海那个工作去上班,这弯路就少走了很多年,甚至老公都不是这个老公了,也许这才是避免了更大的弯路。大家记住:海归女硕士回国,首选就业城市为北上广深。